CN113467062B - 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7062B
CN113467062B CN202110703494.XA CN202110703494A CN113467062B CN 113467062 B CN113467062 B CN 113467062B CN 202110703494 A CN202110703494 A CN 202110703494A CN 113467062 B CN113467062 B CN 113467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nvex
visible light
concave
convex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34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7062A (zh
Inventor
吴迪富
蒋婷婷
张自然
孙玉娟
顾志辉
陶国祥
蔡艳华
徐之海
李奇
刘海燕
苏建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UDI OPTICAL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UDI OPTICAL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UDI OPTICAL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UDI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349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7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7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7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7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7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8Catadioptric systems
    • G02B17/0896Catadioptric systems with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r multiple imaging planes, including multispectral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本发明主要由前组镜头、分光棱镜、后组可见光镜头、可见光像面、后组近红外光镜头和近红外光像面组成,光束入射到前组镜头,经前组镜头透射后到分光棱镜发生反射和折射,分光棱镜的透射光经后组可见光镜头后入射到可见光像面进行高分辨率的可见光成像,分光棱镜的反射光经后组近红外光镜头后入射到近红外光像面进行低分辨率的近红外成像。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的信息,优化设计的双胶合透镜和整体结构能有效减少像差、提高成像质量,共轴双像面结构使得成像结果没有视差、易于配准融合。

Description

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仪器技术领域的一种光学镜头,具体涉及了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可见光成像的分辨率高、视觉效果好,但在夜间、大雾等环境条件成像质量将大幅下降。红外系统则可全天候工作,但红外图像通常存在空间分辨率有限、对比度低、视觉效果模糊等问题。可见光与红外成像各具优势,由二者构成双分辨有助于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同时比两路红外镜头大幅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该镜头能结合两个像面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成像,镜头结构紧凑、稳定性强,双像面的成像结果没有视差、易于配准融合。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主要由前组镜头、分光棱镜、后组可见光镜头、可见光像面、后组近红外光镜头和近红外光像面组成,光束入射到前组镜头,经前组镜头后到达分光棱镜,分光棱镜的透射光经后组可见光镜头后入射到可见光像面进行高分辨率的可见光成像,分光棱镜的反射光经后组近红外光镜头后入射到近红外光像面进行低分辨率的近红外成像。
所述前组镜头主要由同轴间隔布置的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组成;光线依次经第一凸透镜和第二凸透镜后入射到分光棱镜;第一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
所述后组可见光镜头主要由第三凸透镜、第一双胶合透镜、第四凸透镜、第一凹透镜和第五凸透镜组成;分光棱镜的透射光依次经第三凸透镜、第一双胶合透镜、第四凸透镜、第一凹透镜和第五凸透镜后入射到可见光像面进行高分辨率的可见光成像;第三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凸面,第四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一凹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凹面,第五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
所述后组近红外光镜头主要由第二凹透镜、第六凸透镜、第七凸透镜、第二双胶合透镜、第八凸透镜组成;分光棱镜的反射光依次经第二凹透镜、第六凸透镜、第七凸透镜、第二双胶合透镜、第八凸透镜后入射到近红外光像面进行低分辨率的近红外光成像;第二凹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凹面和凸面,第六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凹面和凸面,第七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凸面,第八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
所述第一胶合透镜为凹透镜和凸透镜通过胶合构成,凹透镜朝向分光棱镜一侧布置,凸透镜朝向可见光像面一侧布置,凹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凹面,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
所述第二胶合透镜为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胶合构成,凸透镜朝向分光棱镜一侧布置,凹透镜朝向近红外光像面一侧布置,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凸面,凹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凹面。
所述前组镜头和分光棱镜的材料均为熔融石英。
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的凹透镜的材料为重火石玻璃,凸透镜的材料为重火石玻璃。
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的凸透镜的材料为重镧火石玻璃、凹透镜的材料为重火石玻璃。
所述后组可见光镜头和后组近红外光镜头的光轴垂直并且两个光轴的交点与分光棱镜的中心重合。
本发明采用共轴双像面结构进行布置,包含两路光线,一路为可见光成像,另一路为近红外成像,两组光路的光轴相互垂直,交点在分光棱镜的中心上。所述前组镜头、分光棱镜、后组近红外光镜头可以等效成一个近红外光镜头,结合近红外光传感器进行成像。所述前组镜头、分光棱镜、后组可见光镜头可以等效成一个可见成像镜头,结合可见光传感器进行成像。所述等效近红外光镜头与等效可见光镜头共用了前组镜头和分光棱镜。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合前沿的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技术,利用可见光像面的信息指导红外像面的信息进行红外图像超分辨,能有效改善红外镜头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有限、对比度低、视觉效果模糊等问题,获得高质量红外图像。
(2)镜头采用共轴双像面结构。双像面采集的图像没有视差,从系统硬件上避免了复杂的图像配准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在后期图像融合的过程中能更快速得到像质更高的双分辨图像。
(3)镜头利用分光棱镜的分光作用,将光束一分为二,且光线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利用分光棱镜滤光作用,分别选择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进行成像,提取特征,充分利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的信息,适用于双像面相机。
(4)后组镜头中优化设计的双胶合透镜和整体结构能有效减少像差,大幅提高了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等效可见光镜头示意图;
图3为等效近红外光镜头示意图;
图4为等效可见光镜头的MTF曲线;
图5为等效近红外光镜头的MTF曲线;
图6为等效可见光镜头的点列图;
图7为等效近红外光镜头的点列图;
图中:第一凸透镜1、第二凸透镜2、分光棱镜3、第三凸透镜4、第一双胶合透镜5、第四凸透镜6、第一凹透镜7、第五凸透镜8、第二凹透镜9、第六凸透镜10、第七凸透镜11、第二双胶合透镜12、第八凸透镜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由前组镜头、分光棱镜3、后组可见光镜头、可见光像面、后组近红外光镜头和近红外光像面组成,共包含10片透镜、2片胶合透镜、1个分光棱镜。光束入射到前组镜头,经前组镜头后到达分光棱镜3,分光棱镜3的透射光经后组可见光镜头后入射到可见光像面进行高分辨率的可见光成像,分光棱镜3的反射光经后组近红外光镜头后入射到近红外光像面进行低分辨率的近红外成像。后组可见光镜头和后组近红外光镜头的光轴垂直并且两个光轴的交点与分光棱镜3的中心重合。由此,便可在后组近红外光镜头、后组可见光镜头后分别设置近红外传感器、可见光传感器,实现可见光的高分辨率与近红外的低分辨率成像。
前组镜头主要由同轴间隔布置的第一凸透镜1和第二凸透镜2组成;光线依次经第一凸透镜1和第二凸透镜2后入射到分光棱镜3;第一凸透镜1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凸透镜2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
前组镜头、分光棱镜和后组可见光镜头构成等效可见光镜头,后组可见光镜头主要由第三凸透镜4、第一双胶合透镜5、第四凸透镜6、第一凹透镜7和第五凸透镜8组成;分光棱镜3的透射光依次经第三凸透镜4、第一双胶合透镜5、第四凸透镜6、第一凹透镜7和第五凸透镜8后入射到可见光像面进行高分辨率的可见光成像;第三凸透镜4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凸面,第四凸透镜6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一凹透镜7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凹面,第五凸透镜8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一胶合透镜5为凹透镜和凸透镜通过胶合构成,凹透镜朝向分光棱镜3一侧布置,凸透镜朝向可见光像面一侧布置,凹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凹面,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
前组镜头、分光棱镜3和后组近红外光镜头构成等效近红外光镜头,后组近红外光镜头主要由第二凹透镜9、第六凸透镜10、第七凸透镜11、第二双胶合透镜12、第八凸透镜13组成;分光棱镜3的反射光依次经第二凹透镜9、第六凸透镜10、第七凸透镜11、第二双胶合透镜12、第八凸透镜13后入射到近红外光像面进行低分辨率的近红外光成像;第二凹透镜9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凹面和凸面,第六凸透镜10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凹面和凸面,第七凸透镜11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凸面,第八凸透镜13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胶合透镜12为凹透镜和凸透镜通过胶合构成,凸透镜朝向分光棱镜3一侧布置,凹透镜朝向近红外光像面一侧布置,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凸面,凹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凹面。
前组镜头和分光棱镜3的材料均为熔融石英F_SILICA。
第一双胶合透镜5的凹透镜的材料为重火石玻璃H-ZF52,凸透镜的材料为重火石玻璃H-ZF62。
第二双胶合透镜12的凸透镜的材料为重镧火石玻璃N-LASF31、凹透镜的材料为重火石玻璃N-SF66。
如图2所示,由前组镜头、分光棱镜、后组可见光镜头组成的系统可等效成一个独立的可见光镜头,称为等效可见光镜头。等效可见光镜头的焦距为80mm,半视场角为3.3deg,成像波段在0.43um-0.68um,像方空间的F/#=5.6,像面大小为2560×2048,像元大小为2.8um。等效可见光镜头沿光线的入射方向依次由第一凸透镜(1)、第二凸透镜(2)、分光棱镜(3)、第三凸透镜(4)、第一双胶合透镜(5)、第四凸透镜(6)、第一凹透镜(7)、第五凸透镜(8)组成。具体参数如下:第一凸透镜(1)的中心厚度为3.50mm,曲率半径分别为102.73mm和577.55mm,与第二凸透镜(2)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50mm,材料为F_SILICA;第二凸透镜(2)的中心厚度为2.00mm,曲率半径分别为68.46mm和95.51mm,与分光棱镜(3)之间的空气间隔为2.00mm,材料为F_SILICA;分光棱镜(3)的厚度为22.00mm,与第三凸透镜(4)之间的空气间隔为1.97mm,材料为F_SILICA;第三凸透镜(4)的中心厚度4.09mm,曲率半径分别为22.54mm和-119.76mm,与第一双胶合透镜(5)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71mm,材料为H-QK3L;第一双胶合透镜(5)三个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490.29mm、12.75mm和95.13mm,负光组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98mm、材料为H-ZF52,正光组透镜的中心厚度为5.34mm、材料为H-ZF62,与第四凸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19mm;第四凸透镜(6)的中心厚度为3.39mm,曲率半径分别为21.85mm和285.38mm,与第一凹透镜(7)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77mm,材料为H-QK3L;第一凹透镜(7)的中心厚度为4.51mm,曲率半径为-92.91mm和13.47mm,与第五凸透镜(8)之间的空气间隔为20.73mm,材料为H-ZF6;第五凸透镜(8)的中心厚度为5.86mm,曲率半径为31.81mm和69.45mm,与像面之间的空气间隔为19.17mm,材料为H-ZF13。
Figure BDA0003131172040000061
如图3所示,由前组镜头、分光棱镜、后组近红外光镜头组成的系统可等效成一个独立的近红外光镜头,称为等效近红外光镜头。等效近红外光镜头的焦距为30mm,半视场角为25deg,成像波段在0.90um-1.70um,像方空间的F/#=5.6,像面大小为1280×1024,像元大小为15um。等效近红外光镜头沿光线的入射方向依次由第一凸透镜(1)、第二凸透镜(2)、分光棱镜(3)、第二凹透镜(9)、第六凸透镜(10)、第七凸透镜(11)、第二双胶合透镜(12)、第八凸透镜(13)组成。具体参数如下:前组镜头、分光棱镜(5)的参数与等效可见光镜头一致,分光棱镜(5)与第二凹透镜(9)之间的空气间隔为2.45mm;第二凹透镜(9)的中心厚度为2.47mm,曲率半径分别为-10.65mm和-212.96mm,与第六凸透镜(10)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47mm,材料为SF56A;第六凸透镜(10)的中心厚度为3.80mm,曲率半径分别为-73.80mm和-15.21mm,与第七凸透镜(11)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20mm,材料为IRG2;第七凸透镜(11)的中心厚度为2.97mm,曲率半径分别为82.31mm和-37.60mm,与第二双胶合透镜(12)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18mm,材料为N-LASF31A;第二双胶合透镜(12)三个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41.53mm、-23.48mm和32.54mm,正光组透镜中心厚度为4.10mm、材料为N-LASF31,负光组透镜中心厚度为2.08mm、材料为N-SF66,与第八凸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56mm;第八凸透镜(13)的中心厚度为2.69mm,曲率半径为69.55mm和75.85mm,与像面之间的空气间隔为24.15mm,材料为LAFN24。
Figure BDA0003131172040000071
图4为等效可见光镜头的MTF曲线,在可见光像面的奈奎斯特采样频率(约为177lp/mm)下,并且3.3deg的视场角内,系统的MTF值都大于0.25。图5为等效近红外光镜头的MTF曲线,在近红外像面的奈奎斯特采样频率(约为33lp/mm)下,并且25deg的视场角内,系统的MTF值都大于0.5。图6为等效可见光镜头的点列图,在输入波长为0.43~0.69um的光线下,镜头在0deg、1.5deg、2.8deg、3.3deg视场角下的均方根半径分别为2.1um、2.1um、2.0um、2.0um。图7为等效近红外光镜头的点列图,在输入波长为0.9~1.7um的光线下,镜头在0deg、5deg、10deg、15deg、20deg、25deg视场角下的均方根半径分别为4.78um、4.87um、5.25um、5.72um、5.48um、5.88um。该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的光斑半径均小于像元大小,并且MTF值高,由此可知该镜头的成像质量高。
需要说明的是,镜头的两条光路能同时进行可见光成像与近红外成像,但镜头设计的初衷是利用可见光成像的高分辨、高对比度、视觉效果清晰等特点来改善红外成像系统分辨率低、对比度差、视觉效果模糊等问题。装配到双像面相机中使用时,可结合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算法,利用可见光像面的信息指导红外像面的信息进行像质提升,获得高质量的红外图像。

Claims (9)

1.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前组镜头、分光棱镜(3)、后组可见光镜头、可见光像面、后组近红外光镜头和近红外光像面组成,光束入射到前组镜头,经前组镜头后到达分光棱镜(3),分光棱镜(3)的透射光经后组可见光镜头后入射到可见光像面进行高分辨率的可见光成像,分光棱镜(3)的反射光经后组近红外光镜头后入射到近红外光像面进行低分辨率的近红外成像;
所述后组可见光镜头主要由第三凸透镜(4)、第一双胶合透镜(5)、第四凸透镜(6)、第一凹透镜(7)和第五凸透镜(8)组成;分光棱镜(3)的透射光依次经第三凸透镜(4)、第一双胶合透镜(5)、第四凸透镜(6)、第一凹透镜(7)和第五凸透镜(8)后入射到可见光像面进行高分辨率的可见光成像;第三凸透镜(4)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凸面,第四凸透镜(6)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一凹透镜(7)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凹面,第五凸透镜(8)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组镜头主要由同轴间隔布置的第一凸透镜(1)和第二凸透镜(2)组成;光线依次经第一凸透镜(1)和第二凸透镜(2)后入射到分光棱镜(3);第一凸透镜(1)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第二凸透镜(2)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组近红外光镜头主要由第二凹透镜(9)、第六凸透镜(10)、第七凸透镜(11)、第二双胶合透镜(12)、第八凸透镜(13)组成;分光棱镜(3)的反射光依次经第二凹透镜(9)、第六凸透镜(10)、第七凸透镜(11)、第二双胶合透镜(12)、第八凸透镜(13)后入射到近红外光像面进行低分辨率的近红外光成像;第二凹透镜(9)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凹面和凸面,第六凸透镜(10)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凹面和凸面,第七凸透镜(11)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凸面,第八凸透镜(13)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5)为凹透镜和凸透镜通过胶合构成,凹透镜朝向分光棱镜(3)一侧布置,凸透镜朝向可见光像面一侧布置,凹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凹面,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分别为凸面和凹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12)为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胶合构成,凸透镜朝向分光棱镜(3)一侧布置,凹透镜朝向近红外光像面一侧布置,凸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凸面,凹透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均为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组镜头和分光棱镜(3)的材料均为熔融石英。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胶合透镜(5)的凹透镜的材料为重火石玻璃,凸透镜的材料为重火石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胶合透镜(12)的凸透镜的材料为重镧火石玻璃、凹透镜的材料为重火石玻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组可见光镜头和后组近红外光镜头的光轴垂直并且两个光轴的交点与分光棱镜(3)的中心重合。
CN202110703494.XA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 Active CN113467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3494.XA CN113467062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3494.XA CN113467062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7062A CN113467062A (zh) 2021-10-01
CN113467062B true CN113467062B (zh) 2023-02-17

Family

ID=77872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3494.XA Active CN113467062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7062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7022A (ja) * 2001-03-23 2002-10-0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カラー画像読取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装置
TW524991B (en) * 2001-11-21 2003-03-21 Ind Tech Res Inst Microscopic imaging device to convert infrared light into visible light
CN102495474A (zh) * 2011-12-09 2012-06-1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可见光/长波红外宽波段共调焦光学成像系统
CN108152973A (zh) * 2017-12-13 2018-06-12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可见光与中波红外共口径复合光学系统
CN109031447A (zh) * 2018-07-23 2018-12-18 长春理工大学 双波段目标全偏振信息自动获取系统
CN109688342A (zh) * 2019-01-11 2019-04-2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多光谱立体成像系统
CN109739025A (zh) * 2019-03-01 2019-05-10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共光路双波段光学系统、成像装置、光学镜头
CN110596870A (zh) * 2019-09-17 2019-12-20 长春长光智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可见-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
CN110967809A (zh) * 2018-09-28 2020-04-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和相机模块
CN212694146U (zh) * 2020-08-21 2021-03-12 张恒溢 一种基于折反射式结构的双波带车载全景镜头
CN112748521A (zh) * 2019-10-30 2021-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透镜组件以及包括透镜组件的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22811A1 (en) * 2013-07-19 2015-01-22 Corning Incorporated Compact hyperspectral imaging system
CN103472569B (zh) * 2013-09-16 2016-03-23 浙江大学 双分辨率光学成像镜头
CN108169882A (zh) * 2018-01-25 2018-06-15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6mm大后焦比、超大通光、双光路光学系统
FR3089640B1 (fr) * 2018-12-11 2021-03-12 Thales Sa Telescope anastigmate bispectral
CN211236415U (zh) * 2019-09-23 2020-08-11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87022A (ja) * 2001-03-23 2002-10-0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カラー画像読取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装置
TW524991B (en) * 2001-11-21 2003-03-21 Ind Tech Res Inst Microscopic imaging device to convert infrared light into visible light
CN102495474A (zh) * 2011-12-09 2012-06-1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可见光/长波红外宽波段共调焦光学成像系统
CN108152973A (zh) * 2017-12-13 2018-06-12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可见光与中波红外共口径复合光学系统
CN109031447A (zh) * 2018-07-23 2018-12-18 长春理工大学 双波段目标全偏振信息自动获取系统
CN110967809A (zh) * 2018-09-28 2020-04-0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和相机模块
CN109688342A (zh) * 2019-01-11 2019-04-2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多光谱立体成像系统
CN109739025A (zh) * 2019-03-01 2019-05-10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共光路双波段光学系统、成像装置、光学镜头
CN110596870A (zh) * 2019-09-17 2019-12-20 长春长光智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可见-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
CN112748521A (zh) * 2019-10-30 2021-05-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透镜组件以及包括透镜组件的电子设备
CN212694146U (zh) * 2020-08-21 2021-03-12 张恒溢 一种基于折反射式结构的双波带车载全景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7062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7413B (zh) 一种用于星跟踪器的长焦距光学系统
CN105158880B (zh) 一种折反拼接式广角镜头
CN105759410A (zh) 折反式大口径大视场成像系统
CN109620103B (zh) 30°视向角4k腹腔镜物镜
WO2021036393A1 (zh) 一种4k高分辨全景环带光学系统
CN111751915B (zh) 一种基于自由曲面棱镜的紧凑型红外取景器光学系统
CN114488479A (zh) 一种大视场高分辨率前置光阑的工业镜头
CN115509021A (zh) 一种光楔与成像镜头一体化设计的光学拼接系统
CN113467062B (zh) 一种可见光与近红外光双分辨成像镜头
CN109739025B (zh) 共光路双波段光学系统、成像装置、光学镜头
CN109188651B (zh) 一种折射式高分辨率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CN101581829B (zh) 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的cmos传感器的显微镜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11413786B (zh) 一种短波红外/可见光双光成像镜头
CN106019544B (zh) 一种制冷型双波段红外光学系统
CN112612128B (zh) 大靶面小f数的中波红外制冷连续变焦镜头及光学系统
CN104635336A (zh) 一种无遮拦的两反射镜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设计方法
CN115128799B (zh) 多孔径单探测器光学成像系统
CN209028289U (zh) 一种离轴三反无焦光学系统
CN215340562U (zh) 基于折叠同心结构的紧凑型宽视场凝视成像系统
CN108761744B (zh) 超广角镜头
CN212515196U (zh) 一种引入非球面的大视场凝视型成像系统
CN205027958U (zh) 2.6mm定焦广角镜头
CN218767576U (zh) 一种硬管内窥镜的光学转像透镜组及光学转像系统
CN113156657A (zh) 基于折叠同心结构的紧凑型宽视场凝视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CN211741706U (zh) 一种折反射双波段无焦光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