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06689A - 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 Google Patents

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06689A
CN116106689A CN202310383465.9A CN202310383465A CN116106689A CN 116106689 A CN116106689 A CN 116106689A CN 202310383465 A CN202310383465 A CN 202310383465A CN 116106689 A CN116106689 A CN 116106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witch
control terminal
sectionalizing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34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06689B (zh
Inventor
李强
王光磊
刘迪
刘柱
李温静
黄吕超
方金国
胡源源
王丹丹
高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Siji Location Service Co ltd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834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06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06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6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06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6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3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cables, e.g. undergroun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6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e. with interconnected condu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04S10/52Outage or fault management, e.g. fault detection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检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中各段电缆线的通信状态,得到通信状态集,其中,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联络开关、联络开关控制终端、分段开关组与电缆线控制终端组,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分别连接在配电自动化主站的两端,联络开关分别与第一分段开关组、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对于通信状态集中的每一通信状态,执行如下处理步骤:响应于确定电缆线与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该实施方式可以在通信未连接时,实现对对故障电缆线的检测与隔离。

Description

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线路检测领域,具体涉及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背景技术
我国配电网线路长、分布广,快速准确定位电缆线的故障点,是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电网运行的重点。目前,对于电缆线的故障检测,通常采用的方式为: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检测或主站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检测。
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是通过重合器来实现的,馈线失电压时重合器跳开,然后依时间延时顺序试合各分段断路器,最后确定故障区段再隔离故障并恢复非故障区供电。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的故障隔离和自动恢复送电由重合器自身完成,不需要主站控制。
主站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由计算机系统完成故障定位,因此,故障定位迅速,可快速实现非故障区段的自动恢复送电,而且开关动作次数少,对配电系统的冲击也小。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通常会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第一,主站集中型馈线自动化这种实现方式对通信系统要求较高,线路故障时,若通信未连接,则无法快速对故障电缆线进行检测与隔离。
第二,单一的检测方式,导致故障电缆线定位不准确,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中各段电缆线的通信状态,得到通信状态集,其中,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联络开关、联络开关控制终端、分段开关组与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分段开关组包括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包括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分别连接在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的两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设定在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之间,上述联络开关分别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控制终端、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均连接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上述各段电缆线中的电缆线对应上述分段开关组中的分段开关;对于上述通信状态集中的每一通信状态,执行如下处理步骤:确定上述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是否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装置,装置包括:检测单元,被配置成检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中各段电缆线的通信状态,得到通信状态集,其中,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联络开关、联络开关控制终端、分段开关组与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分段开关组包括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包括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分别连接在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的两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设定在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之间,上述联络开关分别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控制终端、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均连接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上述各段电缆线中的电缆线对应上述分段开关组中的分段开关;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对于上述通信状态集中的每一通信状态,执行如下处理步骤:确定上述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是否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可以在通信未连接时,实现对对故障电缆线的检测与隔离。具体来说,无法快速对故障电缆线进行检测与隔离的原因在于:主站集中型馈线自动化这种实现方式对通信系统要求较高,线路故障时,若通信未连接,则无法快速对故障电缆线进行检测与隔离。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首先,检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中各段电缆线的通信状态,得到通信状态集。其中,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联络开关、联络开关控制终端、分段开关组与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分段开关组包括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包括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分别连接在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的两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设定在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之间,上述联络开关分别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控制终端、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均连接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上述各段电缆线中的电缆线对应上述分段开关组中的分段开关。由此,可以在各段电缆线的分段开关与配电自动化主站之间,添加上电缆线控制终端。由此,可以在电缆线未与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连接时,可以通过电缆线控制终端进行就地控制操作。然后,对于上述通信状态集中的每一通信状态,执行如下处理步骤:确定上述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是否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从而,可以在通信未连接时,实现对对故障电缆线的检测与隔离。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中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的系统架构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100。该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检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中各段电缆线的通信状态,得到通信状态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的执行主体(例如电力系统,诸如,控制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的计算设备)可以通过通讯测试仪检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中各段电缆线的通信状态,得到通信状态集。即,可以通过通讯测试仪检测每段电缆线的通信信号。当通信信号存在,则表示正常通信状态;当通信信号不存在,则表示异常通信状态。其中,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联络开关、联络开关控制终端、分段开关组与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分段开关组包括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包括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分别连接在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的两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设定在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之间,上述联络开关分别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控制终端、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均连接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上述各段电缆线中的电缆线对应上述分段开关组中的分段开关。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与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连接,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与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配电自动化主站可以是指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电缆线控制终端可以是指配电开关监控终端(FTU)。联络开关控制终端可以是指配电开关监控终端(FTU)。
如图2所示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的系统架构图,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CB1、FS1、FS2、LS、FS3、FS4、CB2;FS1、FS2、LS、FS3、FS4均存在一对应连接的馈线终端。其中,CB1可以表示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CB2可以表示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FS1、FS2可以表示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FS3、FS4可以表示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LS可以表示联络开关。与LS连接的馈线终端可以表示联络开关控制终端。与FS1、FS2连接的馈线终端可以表示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FS3、FS4连接的馈线终端可以表示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
步骤102,对于上述通信状态集中的每一通信状态,执行如下处理步骤:
步骤1021,确定上述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是否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上述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是否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即,当通信状态为异常通信状态时,则电缆线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
步骤1022,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
第一步,采集上述异常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的零序电流。可以通过电流互感器或电流采集器采集上述电缆线的零序电流。
第二步,确定上述零序电流是否异常。即,确定零序电流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若零序电流大于等于预设阈值,则表示零序电流异常。
第三步,响应于确定上述零序电流异常,将上述零序电流确定为异常零序电流,以及在上述电缆线对应的电缆线控制终端中存储上述异常零序电流。
第四步,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变电站出线开关执行跳闸操作。其中,上述变电站出线开关为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或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例如,当上述电缆线在联络开关与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之间,则上述变电站出线开关为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当电缆线在联络开关与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之间,则变电站出线开关为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
第五步,响应于检测到上述电缆线失压,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分段开关执行分闸操作。即,可以通过电缆线对应的电缆线控制终端检测到电缆线失电。这里,电缆线对应的分段开关可以是指该段电缆线的终点设定的分段开关。这里,对于第一预设时长的设定,不做限定。
第六步,对上述变电站出线开关执行合闸操作,以及确定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中是否存在异常零序电流。这里,异常零序电流可以表示零序电流异常。
第七步,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中存在异常零序电流,经过第二预设时长后,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分段开关执行合闸操作。这里,对于第二预设时长的设定,不做限定。
第八步,在上述分段开关的合闸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之后,再次采集上述电缆线的零序电流作为验证零序电流。这里,对于第三预设时长的设定,不做限定。
第九步,响应于确定上述验证零序电流异常,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电缆线控制终端进行闭锁合闸。
第十步,对上述变电站出线开关执行跳闸操作,以及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分段开关执行分闸操作。
第十一步,对上述变电站出线开关执行合闸操作。
上述第一步-第十一步中的相关内容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二“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往往如下:单一的检测方式,导致故障电缆线定位不准确。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降低安全隐患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首先,采集上述异常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的零序电流;确定上述零序电流是否异常;响应于确定上述零序电流异常,将上述零序电流确定为异常零序电流,以及在上述电缆线对应的电缆线控制终端中存储上述异常零序电流。由此,便于对电缆线进行故障检测。其次,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变电站出线开关执行跳闸操作,其中,上述变电站出线开关为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或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响应于检测到上述电缆线失压,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分段开关执行分闸操作。由此,在检测到电缆线失压之后,可以进行分闸断电,以防止线路损毁。接着,对上述变电站出线开关执行合闸操作,以及确定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中是否存在异常零序电流;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中存在异常零序电流,经过第二预设时长后,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分段开关执行合闸操作。由此,可对电缆线进行验证,防止检测出错。然后,在上述分段开关的合闸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之后,再次采集上述电缆线的零序电流作为验证零序电流;响应于确定上述验证零序电流异常,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电缆线控制终端进行闭锁合闸。由此,可以在检测到电缆线的零序电流再次异常时,闭锁合闸(解除闭锁合闸的条件为主站、运维人员主动解锁,或线路正常恢复供电后自动解锁)。最后,对上述变电站出线开关执行跳闸操作,以及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分段开关执行分闸操作;对上述变电站出线开关执行合闸操作。由此,可以完成故障电缆线的隔离。从而,降低了安全隐患。
可选地,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中不存在异常零序电流,经过目标预设时长后,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分段开关执行合闸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中不存在异常零序电流,经过目标预设时长后,对上述电缆线对应的分段开关执行合闸操作。其中,上述目标预设时长大于上述第一预设时长、上述第二预设时长。
可选地,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正常,执行配电自动化主站控制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正常,执行配电自动化主站控制操作。这里,配电自动化主站控制操作可以是指通过配电自动化主站的计算机系统完成故障电缆线的定位,以及对非故障区段的自动恢复送电。
进一步参考图3,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的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装置300包括:检测单元301和控制单元305。其中,检测单元301,被配置成检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中各段电缆线的通信状态,得到通信状态集,其中,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联络开关、联络开关控制终端、分段开关组与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分段开关组包括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包括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分别连接在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的两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设定在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之间,上述联络开关分别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控制终端、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均连接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上述各段电缆线中的电缆线对应上述分段开关组中的分段开关;控制单元302,被配置成对于上述通信状态集中的每一通信状态,执行如下处理步骤:确定上述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是否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该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装置3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1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装置3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4,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电力系统)4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4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4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401、ROM402以及RAM 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4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4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408;以及通信装置409。通信装置4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4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4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4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4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4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408被安装,或者从ROM4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4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检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中各段电缆线的通信状态,得到通信状态集,其中,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联络开关、联络开关控制终端、分段开关组与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分段开关组包括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包括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分别连接在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的两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设定在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之间,上述联络开关分别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控制终端、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均连接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上述各段电缆线中的电缆线对应上述分段开关组中的分段开关;对于上述通信状态集中的每一通信状态,执行如下处理步骤:确定上述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是否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响应于确定上述电缆线与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检测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检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中各段电缆线的通信状态,得到通信状态集,其中,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联络开关、联络开关控制终端、分段开关组与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分段开关组包括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上述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包括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对应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分别连接在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的两端,上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与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设定在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之间,上述联络开关分别与上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上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上述联络开关控制终端、上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上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均连接上述配电自动化主站,上述各段电缆线中的电缆线对应上述分段开关组中的分段开关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包括:
检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中各段电缆线的通信状态,得到通信状态集,其中,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联络开关、联络开关控制终端、分段开关组与电缆线控制终端组,所述分段开关组包括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所述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包括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所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对应所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所述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对应所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所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分别连接在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的两端,所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所述第一分段开关组连接,所述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与所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所述联络开关设定在所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之间,所述联络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段开关组、所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所述联络开关控制终端、所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所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均连接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所述各段电缆线中的电缆线对应所述分段开关组中的分段开关;
对于所述通信状态集中的每一通信状态,执行如下处理步骤:
确定所述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是否与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
响应于确定所述电缆线与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包括:
采集所述异常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的零序电流;
确定所述零序电流是否异常;
响应于确定所述零序电流异常,将所述零序电流确定为异常零序电流,以及在所述电缆线对应的电缆线控制终端中存储所述异常零序电流;
对所述电缆线对应的变电站出线开关执行跳闸操作,其中,所述变电站出线开关为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或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电缆线失压,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对所述电缆线对应的分段开关执行分闸操作;
对所述变电站出线开关执行合闸操作,以及确定所述电缆线控制终端中是否存在异常零序电流;
响应于确定所述电缆线控制终端中存在异常零序电流,经过第二预设时长后,对所述电缆线对应的分段开关执行合闸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电缆线与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正常,执行配电自动化主站控制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与所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与所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连接。
5.一种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被配置成检测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中各段电缆线的通信状态,得到通信状态集,其中,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集群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联络开关、联络开关控制终端、分段开关组与电缆线控制终端组,所述分段开关组包括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所述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包括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所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一分段开关对应所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所述第二分段开关组中的第二分段开关对应所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中的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所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分别连接在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的两端,所述第一变电站出线开关与所述第一分段开关组连接,所述第二变电站出线开关与所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所述联络开关设定在所述第一分段开关组与第二分段开关组之间,所述联络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段开关组、所述第二分段开关组连接,所述联络开关控制终端、所述第一电缆线控制终端组与所述第二电缆线控制终端组均连接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所述各段电缆线中的电缆线对应所述分段开关组中的分段开关;
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对于所述通信状态集中的每一通信状态,执行如下处理步骤:确定所述通信状态对应的电缆线是否与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响应于确定所述电缆线与所述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异常,执行电缆线就地控制操作。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310383465.9A 2023-04-12 2023-04-12 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Active CN116106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3465.9A CN116106689B (zh) 2023-04-12 2023-04-12 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3465.9A CN116106689B (zh) 2023-04-12 2023-04-12 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6689A true CN116106689A (zh) 2023-05-12
CN116106689B CN116106689B (zh) 2023-06-27

Family

ID=86258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3465.9A Active CN116106689B (zh) 2023-04-12 2023-04-12 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0668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4269785A1 (en) * 2004-10-29 2006-05-18 The Australian Gas Light Company Fault detection and location i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02611086A (zh) * 2012-03-27 2012-07-25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配电网集中式网络化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05281304A (zh) * 2015-12-02 2016-01-27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快速馈线故障定位与隔离方法
CN105301451A (zh) * 2015-12-02 2016-02-03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智能馈线控制终端
CN105896729A (zh) * 2016-03-30 2016-08-24 南京大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ftu的配电网及诊断和隔离故障的方法
CN108054739A (zh) * 2017-12-18 2018-05-1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一种基于负序电流的架空线路馈线自动化方法及系统
CN108063430A (zh) * 2017-11-24 2018-05-22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馈线系统的异常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890190A (zh) * 2021-09-28 2022-01-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分布式终端与配网主站协同自愈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5275948A (zh) * 2022-06-23 2022-11-01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配电网两级开闭所联络线故障自协商处理方法
CN115296398A (zh) * 2022-06-23 2022-11-04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基于5g的配电网自协商配电终端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4269785A1 (en) * 2004-10-29 2006-05-18 The Australian Gas Light Company Fault detection and location in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CN102611086A (zh) * 2012-03-27 2012-07-25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配电网集中式网络化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05281304A (zh) * 2015-12-02 2016-01-27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快速馈线故障定位与隔离方法
CN105301451A (zh) * 2015-12-02 2016-02-03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智能馈线控制终端
CN105896729A (zh) * 2016-03-30 2016-08-24 南京大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ftu的配电网及诊断和隔离故障的方法
CN108063430A (zh) * 2017-11-24 2018-05-22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馈线系统的异常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054739A (zh) * 2017-12-18 2018-05-1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一种基于负序电流的架空线路馈线自动化方法及系统
CN113890190A (zh) * 2021-09-28 2022-01-0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分布式终端与配网主站协同自愈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5275948A (zh) * 2022-06-23 2022-11-01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配电网两级开闭所联络线故障自协商处理方法
CN115296398A (zh) * 2022-06-23 2022-11-04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基于5g的配电网自协商配电终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6689B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130B (zh) 母线条件监视系统
US10261567B2 (en) Automatically 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Kundu et al. Online identification of protection element failure using wide area measurements
Panteli et al. Quantifying the reliability level of system integrity protection schemes
CN109839575B (zh) 一种电力系统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106689B (zh) 配电网电缆线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CN107942183B (zh) 一种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检测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11323677B (zh) 一种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532979B1 (ko) 변전 설비 보호 제어 시스템
CN111751654B (zh) 电力系统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4091702A (zh) 一种事件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3457990B2 (ja) 高圧配電線の断線箇所決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08879798B (zh) 一种基于突变量防误的过流控制方法及系统、设备、介质
CN113884816A (zh) 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316823A (zh) 一种缺陷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16466154B (zh) 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994570A (zh) 一种配电网保护方法及其系统、保护设备、存储介质
CN112039083B (zh) 一种跨旁路母线负荷转移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77088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ript implemented logic for trigger for converting electromechanical relay outputs into fault indication for automatic restoration application
CN115566646B (zh) 基于信息融合的配电线路单相接地区段定位方法及装置
TWI831043B (zh) 三端電力線路故障定位修正系統與方法、以及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Yu et al. Status Verification of Relay Protection Devices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CN116683436A (zh) 一种配电网自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54099A (zh) 一种基于5g技术的分布式配电网继电保护方法及装置
Teoh et al. New smart multi‐ended differential solution for powe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4

Address after: 102211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North District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 Block 4 Layer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Siji Location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11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North District State Grid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 Block 4 Layer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