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7026A - 阀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7026A
CN116097026A CN202180052394.3A CN202180052394A CN116097026A CN 116097026 A CN116097026 A CN 116097026A CN 202180052394 A CN202180052394 A CN 202180052394A CN 116097026 A CN116097026 A CN 116097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port
valve seat
movab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23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崎敏智
高桥涉
叶山真弘
福留康平
白藤啓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g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g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g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gle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97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70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44Details of seats or valve members of double-sea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00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 F16K3/22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with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surfaces of solids of revolution
    • F16K3/24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with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surfaces of solids of revolution with cylindrical valve members
    • F16K3/246Combination of a sliding valve and a lift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小的驱动力进行闭阀的阀。该阀(V1)具备:阀壳体(10),其形成有初级压力端口(41a)和次级压力端口(11);阀芯(51),其由螺线管(80)驱动;阀座,其供阀芯(51)落座;以及弹簧(85),其向开阀方向对阀芯(51)施力,其中,阀座具备:第一阀座(10a);以及第二阀座(40a),其配置于第一阀座(10a)的内径侧,并通过初级压力与次级压力的差压向接近阀芯(51)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工作流体进行可变控制的阀,例如,涉及一种根据压力对汽车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排出量进行控制的容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汽车等的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具备旋转轴、斜板和压缩用活塞等。旋转轴由发动机进行旋转驱动,斜板以倾斜角度可变的方式连结于旋转轴,活塞与斜板连结。可变容量型压缩机通过改变斜板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活塞的行程量来控制流体的排出量。使用由电磁力进行开闭驱动的容量控制阀,利用吸入流体的吸入室的吸入压力Ps、排出被活塞加压的流体的排出室的排出压力Pd、以及收纳了斜板的控制室的控制压力Pc,并对控制室内的压力进行适当控制,由此,该斜板的倾斜角度能够连续地改变。
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连续驱动时,容量控制阀由控制计算机进行通电控制,通过由螺线管产生的电磁力使阀芯沿轴向移动。由此,进行如下正常控制:对设置在供排出压力Pd的排出流体通过的排出端口与供控制压力Pc的控制流体通过的控制端口之间的阀进行开闭,以调整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的控制压力Pc。
在容量控制阀的正常控制时,适当控制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的压力,并通过连续地改变斜板相对于旋转轴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活塞的行程量来控制流体相对于排出室的排出量,将空调系统调整为目标制冷能力。
另外,容量控制阀还有对设置于控制端口与吸入端口之间的提升阀进行开闭来控制从控制端口向吸入端口流动的流体的流量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容量控制阀利用初级压力的控制压力Pc与压力低于该控制压力Pc的次级压力的吸入压力Ps的压力差来控制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内的控制压力Pc。此外,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经由节流孔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排出室连通,并且,高压的排出压力Pd通过节流孔不断地被供给到控制室,从而调整了控制压力Pc。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75054号公报(第8至第10页,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容量控制阀中,在提升阀结构中,在阀关闭时,随着阀开度变窄,从流路内的流体作用于阀芯的与螺线管的驱动力方向相反的力增加。特别地,在流体压力较高的状态下,阀芯从流体受到的力较大,要求螺线管具有与该状态相应的驱动力。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小的驱动力进行闭阀的阀。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阀具备:
阀壳体,其形成有初级压力端口和次级压力端口;
阀芯,其由驱动源驱动;以及
阀座,其供所述阀芯落座,
其中,所述阀座具备:第一阀座;以及第二阀座,其配置于所述第一阀座的内径侧,并通过初级压力与次级压力的差压向接近所述阀芯的方向移动。
由此,通过初级压力与次级压力的差压,第二阀座向接近阀芯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减小闭阀时的阀口径。因此,阀芯从初级压力受到的阻力变小,能够以较小的驱动力进行闭阀。
也可以是,形成所述第二阀座的可动体具有始终承受次级压力的受压面。
由此,能够使差压始终作用于可动体,因此能够提高对差压的响应性。
也可以是,所述可动体被施力单元向从所述阀芯分离的方向施力。
由此,在作用于可动体的差压较小时,能够使可动体从阀芯可靠地分离。
也可以是,在所述受压面所面对的空间内,初级压力的流体和次级压力的流体能够流通。
由此,初级压力也被供给到承受次级压力的受压面所面对的空间内,因此能够根据初级压力来调整作用于可动体的差压,能够提高可动体的响应性。
也可以是,所述施力单元配置在所述空间内。
由此,能够使可动体与阀芯独立地动作,能够提高可动体的响应性。
也可以是,所述可动体具有关闭部,其在所述阀芯落座于所述第二阀座的闭阀时,关闭能够使初级压力的流体在所述空间内流通的第二初级压力端口。
由此,能够防止闭阀时流体从初级压力侧向次级压力侧泄露。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初级压力端口为流路截面积随着去往下游侧而减少的渐缩喷嘴。
由此,在通过第二初级压力端口的流体为亚音速流时,从初级压力侧通过第二初级压力端口的流体的流速上升,供给到空间内的流体的压力下降,因此能够将作用于可动体的差压调大。因此,能够使可动体容易接近阀芯。
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初级压力端口为流路截面积随着去往下游侧而增加的渐扩喷嘴。
由此,在通过第二初级压力端口的流体为超音速流时,从初级压力侧通过第二初级压力端口的流体的流速上升,供给到空间内的流体的压力下降,因此能够将作用于可动体的差压调大。因此,能够使可动体容易接近阀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未通电状态下CS阀打开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通电状态下(最大通电时)CS阀芯落座于第一阀座而将CS阀关闭的情况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通电状态下CS阀芯落座于通过差压而移动的可动体的第二阀座而将CS阀关闭的情况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的通电状态下CS阀芯从图4的状态进一步移动从而CS阀芯落座于第一阀座而将CS阀关闭的情况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容量控制阀的未通电状态下CS阀打开的情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阀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虽然实施例以容量控制阀为例进行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用途。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5对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进行说明。以下,将从图1的正面侧观察时的左右侧作为容量控制阀的左右侧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将配置阀壳体10的纸面左侧作为容量控制阀的左侧、将配置作为驱动源的螺线管80的纸面右侧作为容量控制阀的右侧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容量控制阀被组装在汽车等的空调系统使用的未图示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中,对制冷剂即工作流体(以下,简称为“流体”)的压力进行可变控制,从而控制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排出量,将空调系统调整为目标制冷能力。
首先,对可变容量型压缩机进行说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具有外壳,该壳体具备排出室、吸入室、控制室和多个缸体。此外,在可变容量型压缩机中设置有直接连通排出室与控制室的连通路,且在该连通路中设置有用于对排出室与控制室的压力进行平衡调整的固定节流孔9(参照图1)。
另外,可变容量型压缩机具备旋转轴、斜板和多个活塞。旋转轴由设置于外壳的外部的未图示的发动机进行旋转驱动。斜板在控制室内通过铰链机构可倾斜地与旋转轴连结。多个活塞与斜板连结,并往复移动自如地嵌合在各个缸体内。可变容量型压缩机使用由电磁力进行开闭驱动的容量控制阀V1,利用吸入流体的吸入室的吸入压力Ps、排出被活塞加压的流体的排出室的排出压力Pd、以及收纳了斜板的控制室的控制压力Pc,并对控制室内的压力进行适当控制来连续地改变该斜板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活塞的行程量来控制流体的排出量。
如图1所示,组装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本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V1调整对构成螺线管80的线圈86通电的电流,对容量控制阀V1的CS阀50进行开闭控制,从而对从作为初级压力侧的控制室向作为次级压力侧的吸入室流出的流体进行控制,由此对控制室内的控制压力Pc进行可变控制。此外,排出室的排出压力Pd的排出流体经由固定节流孔9不断地被供给至控制室,且通过关闭容量控制阀V1的CS阀50,使控制室内的控制压力Pc上升。
在本实施例1的容量控制阀V1中,CS阀50为由作为阀芯的CS阀芯51、第一阀座10a和第二阀座40a构成的提升阀结构。第一阀座10a形成于从阀壳体10的内周面向内径侧突出的环状凸部10b。第二阀座40a在比第一阀座10a靠内径侧形成于通过差压沿轴向移动的可动体40的轴向右端。CS阀50通过形成于CS阀芯51的轴向左端的抵接部51a沿轴向与第一阀座10a或第二阀座40a接触或分离而进行开闭。第一阀座10a和第二阀座40a为本发明的阀座。
接着,对容量控制阀V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容量控制阀V1主要由阀壳体10、CS阀芯51、可动体40和螺线管80构成。阀壳体10由金属材料形成。CS阀芯51和可动体40分别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地配置在阀壳体10内。螺线管80与阀壳体10连接,对CS阀芯51施加驱动力。
如图1所示,CS阀芯51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形成。另外,CS阀芯51由作为截面恒定的柱状体的大径部51b和从大径部51b的轴向右端的内径侧向轴向右方延伸的小径部51c构成,并兼作相对于螺线管80的线圈86贯通配置的杆。
在CS阀芯51的轴向左侧的端面、即大径部51b的轴向左侧的端面上形成有抵接部51a。抵接部51a朝向第一阀座10a和第二阀座40a鼓出而形成为截面曲面形状。具体而言,抵接部51a的曲面形状由具有恒定曲率半径的球面的一部分形成。此外,只要抵接部51a为能够落座于第一阀座10a和第二阀座40a的形状,则也可以不由具有恒定曲率半径的球面的一部分形成,还可以不是曲面。
如图1所示,螺线管80主要由外壳81、中心柱82、CS阀芯51、可动铁芯84、作为弹簧的螺旋弹簧85和励磁用线圈86构成。外壳81具有向轴向左方开放的开口部81a。中心柱82呈大致圆筒状,从轴向左方插入外壳81的开口部81a内,并配置于外壳81的内径侧与阀壳体10的内径侧之间。CS阀芯51插通于中心柱82并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且其轴向左端部配置在阀壳体10内。可动铁芯84中挿嵌固定有CS阀芯51的轴向右端部。螺旋弹簧85设置于中心柱82与可动铁芯84之间,并向CS阀50的开阀方向即轴向右方对可动铁芯84施力。螺旋弹簧85经由绕线架卷绕于中心柱82的外侧。
如图1所示,在阀壳体10的轴向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从内周面向内径侧突出的环状凸部10b。在该环状凸部10b上形成有截面倾斜形状的第一阀座10a。第一阀座10a从轴向右侧的环状侧面与内径侧相连且向轴向左方逐渐缩径。即,第一阀座10a由截面直线状的倾斜面沿周向延伸的锥面构成。
另外,在阀壳体10上形成有作为次级压力端口的Ps端口11。Ps端口11在比环状凸部10b靠轴向右侧的位置沿径向贯通,并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吸入室连通。另外,在阀壳体10上形成有作为第二初级压力端口的第二Pc端口12。第二Pc端口12在比环状凸部10b靠轴向左侧的位置沿径向贯通,并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连通。第二Pc端口12呈流路截面积随着去往下游侧而减少(dA<0)的渐缩喷嘴形状。
另外,在阀壳体10的轴向左侧形成有凹部10c。在凹部10c中从轴向左方插入带凸缘的圆筒状可动体40。此外,在阀壳体10的轴向左端部,在形成于凹部10c的轴向左侧的边缘处的环状阶梯部10d中压入固定有截面矩形状的挡块41,且通过沿轴向贯通挡块41的贯通孔41a,形成与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连通的作为初级压力端口的第一Pc端口。
在阀壳体10的内部,在比环状凸部10b靠轴向右侧的位置形成有阀室20。在阀室20内沿轴向往复移动自如地配置CS阀芯51的抵接部51a。另外,Ps端口11从阀壳体10的外周面向内径方向延伸,并与阀室20连通。
另外,在阀壳体10的内部,通过将可动体40插入形成于比环状凸部10b靠轴向左侧的位置的凹部10c,形成环状空间30。另外,第二Pc端口12从阀壳体10的外周面向内径方向延伸并与空间30连通。
在此,对可动体4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可动体40由基部40c、凸缘部40d和作为关闭部的延伸部40e构成,且呈带凸缘的双重圆筒状。在基部40c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40b,呈圆筒状。凸缘部40d从基部40c的轴向左端部的外周面向外径侧延伸,呈圆环板状。延伸部40e从凸缘部40d的外径部向轴向右方延伸,呈圆筒状。
基部40c插通于阀壳体10的环状凸部10b的内径侧,且其外周面能够与环状凸部10b的内周面滑动。另外,在基部40c的轴向右端部形成有截面倾斜形状的第二阀座40a。第二阀座40a从内径侧与环状平坦面40f和平坦面40f相连,且从外径侧向内径侧朝向轴向左方逐渐缩径。即,第二阀座40a由截面直线状的倾斜面沿周向延伸的锥面构成。
凸缘部40d和延伸部40e的外周面能够与阀壳体10的凹部10c的内周面滑动。此外,凸缘部40d和延伸部40e的外周面与凹部10c的内周面之间、以及基部40c的外周面与环状凸部10b的内周面之间通过在径向上稍微分离形成有微小的间隙。这样,由于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因此可动体40能够相对于阀壳体10沿轴向顺畅地相对移动。另外,凸缘部40d和延伸部40e的外周面与凹部10c的内周面形成有间隙密封的密封部。
另外,可动体40被空间30内配置的作为施力单元的螺旋弹簧42向从CS阀芯51分离的方向、即轴向左方施力。具体而言,螺旋弹簧42沿可动体40的延伸部40e内嵌,且其轴向右端与凹部10c的底面、即环状凸部10b的轴向左侧的侧面抵接。另外,螺旋弹簧42的轴向左端与可动体40的凸缘部40d的轴向右侧的内侧面40h抵接。另外,螺旋弹簧42为压缩弹簧。
另外,在可动体40中,与空间30面对的凸缘部40d的轴向右侧的内侧面40h和延伸部40e的轴向右端面40g构成始终承受次级压力的受压面。
另外,可动体40被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向轴向左方施力。可动体40的轴向左端面40k与挡块41的轴向右侧的侧面抵接,从而限制可动体40向轴向左方的移动(参照图2和图3)。此时,基部40c的轴向右端部配置于环状凸部10b的内径侧。
这样,在阀壳体10的内部,通过挡块41的贯通孔41a、可动体40的贯通孔40b、阀室20和Ps端口11,形成有连通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和吸入室的第一Pc-Ps流路(参照图2中的实线箭头)。
另外,在阀壳体10的环状凸部10b的内周面上,通过沿轴向延伸的槽形成有连通路10e。另外,通过连通路10e将空间30与阀室20之间连通。即,在空间30内,初级压力的流体能够通过第二Pc端口12流通,并且次级压力的流体能够通过连通路10e流通。由此,在阀壳体10的内部,通过第二Pc端口12、空间30、连通路10e、阀室20和Ps端口11,形成有连通可变容量型压缩机的控制室和吸入室的第二Pc-Ps流路(参照图2中的实线箭头)。
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第二Pc端口12形成为流路截面积随着去往下游侧而呈减少趋势(dA<0)的渐缩喷嘴形状。另外,第二Pc端口12的流路截面积随着去往下游侧而连续减少。
在此,对通过第二Pc端口12的流体的流速和压力的变化进行说明。关于等熵流中的面积变化的影响,以下示出截面积与压力的关系式。
[式1]
Figure BDA0004093184280000081
p:压力
γ:比热比
M:马赫数
A:面积
基于该截面积与压力的关系式,在通过第二Pc端口12的流体为亚音速流(M<1)时,通过第二Pc端口12的流体的流速上升。另外,流体的压力下降。因此,从第二Pc端口12流入的空间30内的流体的压力Pc’比挡块41的贯通孔41a内的控制流体的控制压力Pc小(Pc’<Pc)。
接着,对CS阀50的开闭机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容量控制阀V1的未通电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85(参照图1)的作用力向轴向右方按压CS阀芯51,CS阀50全开。
另外,如图3所示,在容量控制阀V1的通电状态(最大通电状态)下,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CS阀芯51通过螺旋弹簧85(参照图1)的作用力向轴向左方移动,且CS阀芯51的抵接部51a落座于第一阀座10a,从而CS阀50关闭。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沿轴向作用于可动体40的初级压力与次级压力的差压较小的状态下,可动体40在从CS阀芯51分离的方向上承受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在图2和图3中用白箭头图示),向轴向左方移动。另外,可动体40通过轴向左端面40k与挡块41抵接而被限制移动。具体而言,在可动体40的轴向左端面40k上作用有初级压力,在凸缘部40d的轴向右侧的内侧面40h、延伸部40e的轴向右端面40g、以及基部40c的轴向右端的第二阀座40a和平坦面40f上,主要作用有初级压力与次级压力之间的压力。此时,可动体40的延伸部40e的轴向右端面40g配置于比第二Pc端口12的空间30侧的开口靠轴向左侧的位置,从而第二Pc端口12全开。
另一方面,在沿轴向作用于可动体40的差压较大的状态(例如初级压力较高的状态)下,当通过差压作用于可动体40的力超过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时,螺旋弹簧42就会收缩。另外,可动体40向接近CS阀芯51的方向、即轴向右方移动,通过延伸部40e的轴向右端面40g与阀壳体10的凹部10c的底面抵接来限制移动(参照图4)。此时,通过由可动体40的延伸部40e的轴向右端部的外周面与凹部10c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密封部,第二Pc端口12关闭。
这样,可动体40通过沿轴向作用于可动体40的差压与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之间的平衡而沿轴向移动。即,可动体40独立于通过螺线管80的驱动力而移动的CS阀芯51动作。
另外,如图4所示,在可动体40的延伸部40e的轴向右端面40g与阀壳体10的凹部10c的底面抵接的状态下,在第一阀座10a的内径侧,基部40c的轴向右端的平坦面40f配置于与环状凸部10b的轴向右侧的侧面沿径向大致齐平的轴向位置。因此,在容量控制阀V1的通电状态下闭阀时,CS阀芯51的抵接部51a能够以比落座于第一阀座10a所需的行程(参照图3)小的行程落座于第二阀座40a,对CS阀50进行闭阀。
而且,第二阀座40a配置于比第一阀座10a靠内径侧的位置且形成为小径,由此,与CS阀芯51的抵接部51a落座于第一阀座10a的状态下的受压面积A1(参照图5)相比,能够减小CS阀芯51的抵接部51a落座于第二阀座40a的状态下的受压面积A2(参照图4)(A1>A2)。即,第二阀座40a的阀口径较小,其从向轴向右方作用于CS阀芯51的抵接部51a的可动体40的贯通孔40b内的初级压力受到的阻力变小,能够以螺线管80的较小的驱动力对CS阀50进行闭阀。
另外,在从图4所示的状态直到使CS阀芯51进一步向轴向左方移动且CS阀芯51的抵接部51a落座于第一阀座10a的期间内,CS阀芯51从可动体40的贯通孔40b内的初级压力受到的阻力是基于上述较小的受压面积A2的,因此能够减小CS阀50的闭阀所需的螺线管80的驱动力。另外,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通过使CS阀芯51的抵接部51a落座于第一阀座10a,即使在因沿轴向作用于可动体40的差压的变化而使可动体40向轴向左方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CS阀50的闭阀。
此时,随着CS阀芯51的移动,向轴向左方按压可动体40,延伸部40e的轴向右端面40g从阀壳体10的凹部10c的底面向轴向左方分离,而延伸部40e的轴向右端面40g配置于比第二Pc端口12的空间30侧的开口靠轴向右侧的位置,由此维持关闭第二Pc端口12的状态,防止流体泄漏。
另外,可动体40的面对空间30的凸缘部40d的轴向右侧的内侧面40h与延伸部40e的轴向右端面40g为始终承受次级压力的受压面,因此能够使初级压力与次级压力的差压始终作用于可动体40,因此能够提高对差压的响应性。
另外,可动体40被螺旋弹簧42向从CS阀芯51分离的方向施力,因此在作用于可动体40的差压较小时,能够使可动体40可靠地从CS阀芯51分离。
另外,在空间30内,初级压力的流体和次级压力的流体能够流通,因此在空间30内,除了从作为次级压力侧的阀室20通过连通路10e供给的次级压力以外,还通过第二Pc端口12供给初级压力。因此,能够根据初级压力来调整作用于可动体40的差压,能够提高可动体40的响应性。
另外,通过在空间30与阀室20之间形成连通路10e,在可动体40向轴向右方移动时,能够使流体通过连通路10e从空间30内向阀室20移动,因此能够使可动体40顺畅地移动。
另外,第二Pc端口12为流路截面积随着去往下游侧而减少的渐缩喷嘴,在通过第二Pc端口12的流体为亚音速流时,从初级压力侧通过第二Pc端口12的流体的流速上升,供给到空间30内的流体的压力下降,因此能够将作用于可动体40的差压调大。由此,能够使可动体40容易接近CS阀芯51。
另外,螺旋弹簧42配置于空间30,能够使可动体40与CS阀芯51独立地动作,能够提高可动体40的响应性。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未通电状态下,在差压较小的状态下使CS阀50和第二Pc端口12均全开,从而能够通过第一Pc-Ps流路和第二Pc-Ps流路双方来增加流体的流量。
另外,容量控制阀V1为从阀壳体10的轴向左端向凹部10c插入可动体40、螺旋弹簧42后压入并固定挡块41的结构,因此容易组装。
[实施例2]
参照图6对实施例2的容量控制阀进行说明。此外,将省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结构且重复的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2的容量控制阀V2中,在阀壳体110上形成有作为第二初级压力端口的Pc端口112。Pc端口112呈流路截面积随着去往下游侧而增加(dA>0)的渐扩喷嘴形状。
基于上述实施例1中的截面积与压力的关系式,在通过Pc端口112的流体为超音速流(M>1)时,通过Pc端口112的流体会流速上升、压力下降。因此,从Pc端口112流入的空间30内的流体的压力Pc’比挡块41的贯通孔41a内的控制流体的控制压力Pc小(Pc’<Pc)。因此,能够将作用于可动体40的差压调大,能够使可动体40容易接近CS阀芯51。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即便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变更、追加,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1、2中,说明了在可动体40向轴向右方移动的状态下,在第一阀座10a的内径侧,基部40c的轴向右端的平坦面40f配置于与环状凸部10b的轴向右侧的侧面沿径向大致齐平的轴向位置的方式,但不限于此,只要在可动体40向轴向右方移动的状态下,CS阀芯51的抵接部51a与第一阀座10a相比先落座于第二阀座40a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说明了连通初级压力侧与空间30的第二Pc端口12、112形成为流路截面积连续增加/减少的渐缩/渐扩喷嘴形状的方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流路截面积阶段性增加/减少。另外,连通初级压力侧与空间30的Pc端口也可以是流路截面积恒定。
另外,也可以是在空间30内初级压力的流体不流通。
另外,连通路10e不限于槽,也可以由沿轴向贯通环状凸部10b的贯通孔形成。
另外,CS阀芯51也可以是抵接部51a不形成为截面曲面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能够分别与第一阀座10a和第二阀座40a抵接的阶梯状。
另外,构成第一阀座10a和第二阀座40a的锥面不限于直线状,也可以是圆弧状。
另外,以CS阀50为例对上述实施例1、2的容量控制阀V1、V2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对作为初级压力端口的Pd端口和作为次级压力端口的Pc端口之间的流路进行开闭的DC阀。
符号说明
9:固定节流孔;10:阀壳体;10a:第一阀座(阀座);10b:环状凸部;10c:凹部;10d:阶梯部;10e:连通路;11:Ps端口(次级压力端口);12:第二Pc端口(第二初级压力端口);20:阀室;30:空间;40:可动体;40a:第二阀座(阀座);40b:贯通孔;40c:基部;40d:凸缘部;40e:延伸部(关闭部);40f:平坦面;40g:轴向右端面(始终承受次级压力的受压面);40h:侧面(始终承受次级压力的受压面);40k:轴向左端面;41:挡块;41a:贯通孔(初级压力端口、第一Pc端口);42:螺旋弹簧(施力单元);50:CS阀;51:CS阀芯(阀芯);51a:抵接部;80:螺线管;85:螺旋弹簧(弹簧);110:阀壳体;112:第二Pc端口(第二初级压力端口);V1、V2:容量控制阀(阀)。

Claims (8)

1.一种阀,其具备:
阀壳体,其形成有初级压力端口和次级压力端口;
阀芯,其由驱动源驱动;以及
阀座,其供所述阀芯落座,
其中,所述阀座具备:第一阀座;以及第二阀座,其配置于所述第一阀座的内径侧,并通过初级压力与次级压力的差压向接近所述阀芯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中,
形成所述第二阀座的可动体具有始终承受次级压力的受压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可动体被施力单元向从所述阀芯分离的方向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阀,其中,
在所述受压面所面对的空间内,初级压力的流体和次级压力的流体能够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施力单元配置在所述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可动体具有关闭部,其在所述阀芯落座于所述第二阀座的闭阀时,关闭能够使初级压力的流体在所述空间内流通的第二初级压力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第二初级压力端口为流路截面积随着去往下游侧而减少的渐缩喷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其中,
所述第二初级压力端口为流路截面积随着去往下游侧而增加的渐扩喷嘴。
CN202180052394.3A 2020-08-24 2021-08-17 Pending CN1160970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0995 2020-08-24
JP2020140995 2020-08-24
PCT/JP2021/030007 WO2022044880A1 (ja) 2020-08-24 2021-08-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7026A true CN116097026A (zh) 2023-05-09

Family

ID=80355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2394.3A Pending CN116097026A (zh) 2020-08-24 2021-08-17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3789A1 (zh)
EP (1) EP4202265A1 (zh)
JP (1) JPWO2022044880A1 (zh)
CN (1) CN116097026A (zh)
WO (1) WO20220448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2735Y1 (zh) * 1968-04-13 1973-07-02
JPS5223722A (en) * 1975-08-18 1977-0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low quantity control valve
JPS5682358U (zh) * 1979-11-30 1981-07-03
JP4162419B2 (ja) * 2002-04-09 2008-10-08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圧縮機
JP6149239B2 (ja) * 2013-06-28 2017-06-21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JP2015075054A (ja) 2013-10-10 2015-04-2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圧縮機
JP7178837B2 (ja) * 2018-09-11 2022-11-28 イーグル工業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4880A1 (ja) 2022-03-03
EP4202265A1 (en) 2023-06-28
JPWO2022044880A1 (zh) 2022-03-03
US20230313789A1 (en)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3805B2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EP3744978A1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JP7162995B2 (ja) 容量制御弁
JP7467427B2 (ja) 容量制御弁
JP7438644B2 (ja) 容量制御弁
US12012948B2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WO2021241477A1 (ja) 容量制御弁
CN116097026A (zh)
CN112334654B (zh) 容量控制阀
CN113661324B (zh) 容量控制阀
US11473683B2 (en) Capacity control valve
JP7374574B2 (ja) 容量制御弁
US20230279952A1 (en) Valve
WO2022030312A1 (ja)
CN114641613B (zh) 容量控制阀
US20230272859A1 (en) Valve
WO2021006301A1 (ja) 容量制御弁
CN116368323A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