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0220A - 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0220A
CN116090220A CN202310042441.7A CN202310042441A CN116090220A CN 116090220 A CN116090220 A CN 116090220A CN 202310042441 A CN202310042441 A CN 202310042441A CN 116090220 A CN116090220 A CN 116090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loading
central control
control processor
n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424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90220B (zh
Inventor
曾志军
黎杰豪
王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sho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sho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sho Logi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sho Logi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424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90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0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0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90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0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3Optimisation of two dimensional placement, e.g. cutting of clothes or woo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物流配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根据各送达位置与配送中心的距离分别对对应的各零部件包装进行评级;依次获取各零部件包装在地面上的投影;从对应评级的所述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并将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按照对应的角度和顺序依次横向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以形成不规则的第一配载轮廓;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将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形成不规则的第二配载轮廓。本发明根据各零部件包装的具体尺寸进行实时调整有效的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部件物流配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零件供应作为汽车制造产供销的重要一环,汽车零件的取货与配载优化问题备受行业关注,尤其在混合车型生产时订单需求不均衡的情况下保证高效准确,节约运输成本。零件配载是指根据货车及零件包装的特性对特定周期内的订单需求进行组合拼载成一台货车的单次取货清单,最终生成每趟次车辆配载清单指示供应商、物流商完成装车作业;目的是提高单车装载率,减少取货趟次,节约物流成本。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541227A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配载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生成最小配载单元,以最小配载单元为待配载的容器;S2、建立虚拟车厢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搭建配载算法模型;S3、将每个容器在算法模型中按照优先级排序依次进行重叠干涉判断后进行摆放S4、在车厢底层已摆放容器的基础上进行容器堆叠,直至车厢满载则结束堆叠;S5、根据算法模型最终形成该车厢的配载清单,并生成装车指示图。
现有技术无法根据各零部件包装的具体尺寸进行实时调整导致配送车辆装载率低。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尺寸的零部件包装装载不合理导致配送车辆装载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包括:
步骤s1,中控处理器根据订单信息分别获取各待配送的零部件包装的送达位置,并根据各送达位置与配送中心的距离分别对对应的各零部件包装进行评级;
步骤s2,所述中控处理器以配送车辆车厢底部端点为原点,将车厢中靠近配送车辆一侧的宽边作为x轴,并将车厢的一条长边作为y轴建立虚拟坐标系,中控处理器在虚拟坐标系中设定矩形的配载区域,该配载区域的宽为车厢宽度且该配载区域的一条宽边与x轴重合,该配载区域的长为车厢长度且该配载区域的一条长边与y轴重合;
步骤s3,所述中控处理器依次获取各零部件包装在地面上的投影以依次获取各零部件包装轮廓特征以及针对各轮廓特征的轮廓信息,对于单个零部件包装,与该零部件包装对应的轮廓特征的轮廓信息包括包装长边信息和包装宽边信息;
步骤s4,所述中控处理器从对应评级的所述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并将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按照对应的角度和顺序依次横向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以形成不规则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将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调节形成第一配载轮廓中对应的零部件包装的配载角度或是否调节形成第一配载轮廓的零部件包装的数量;
步骤s5,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时,从剩余的对应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将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按照对应的角度和顺序依次横向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位于所述第一配载轮廓远离所述x轴的一侧以形成不规则的第二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将第二配载轮廓的总长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调节形成第二配载轮廓中对应的零部件包装的配载角度或是否调节形成第二配载轮廓的零部件包装的数量;
步骤s6,所述中控处理器重复所述步骤s5以将若干配载轮廓堆叠至所述配载区域中,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判定无法在配载区域中形成新的配载轮廓时完成各所述零部件包装在所述配载区域中的配载。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根据单个所述零部件包装的送达位置与配送中心的距离D对该零部件包装进行评级,中控处理器设有第一预设距离D1、第二预设距离D2和第三预设距离D3,其中,D1<D2<D3,
若D≤D1,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一级包装;
若D1<D≤D2,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二级包装;
若D2<D≤D3,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三级包装;
若D>D3,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四级包装;
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完成对各所述零部件包装的评级时按照评级对各零部件包装进行划分,并按照评级级数降序依次对各零部件包装进行配载模拟。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按照所述包装长边信息降序依次对各评级中的所述零部件包装进行排序,针对单个所述评级中的零部件包装,中控处理器选取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并按照包装长边信息降序依次将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各轮廓特征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的对应位置以形成第一配载轮廓,对于形成第一配载轮廓中的第i个轮廓特征,设定i=1,2,3,...,n,其中,n为形成第一配载轮廓的轮廓特征的总数,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的长边长度记为ai并将该轮廓特征的宽边长度记为bi;
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将单个所述轮廓特征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时,将该轮廓特征的长边与所述x轴重合,若该轮廓特征靠近所述y轴的一侧未存在轮廓特征,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靠近y轴的宽边与y轴重合,若该轮廓特征靠近所述y轴的一侧存在在先的轮廓特征,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靠近y轴的宽边与该在先的轮廓特征远离y轴的宽边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第一配载轮廓形成时检测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并将B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B0进行比对以判定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0且B-B0≥0.8×an,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并从第一配载轮廓中移除第n个所述轮廓特征以形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在新的第一配载轮廓形成时重新将该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a’与所述B0进行比对以判定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0且B-B0<0.8×an,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将第一配载轮廓中长度最大的轮廓特征旋转90度以重新形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在新的第一配载轮廓形成时重新将该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进行比对以判定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若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初步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计算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与所述B0的差值△B,并根据△B判定是否在该第一配载轮廓新增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将旋转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形成的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进行比对以判定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将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未旋转的所述轮廓特征中长度最大的轮廓特征旋转90度以重新形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根据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进行比对,若Bb”>B0,中控处理器重新旋转对应的轮廓特征以生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直至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小于等于B0;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计算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的差值△Bb’,并根据△Bb’判定是否在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新增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满足B>B0且B-B0<0.8×an。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第二预设条件下将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长度B0进行比对,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并将第n个所述配载轮廓移除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并计算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的差值△Bb”并根据△Bb”判定是否在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新增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满足B>B0且B-B0<0.8×an且完成对第一配载轮廓中各所述轮廓特征的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第三预设条件下依次检测在对应评级中与剩余的所述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轮廓信息,
若存在与单个零部件包装匹配的所述轮廓特征,该轮廓特征的长边信息a满足0.1×△B<△B-a≤0.3×△B或该轮廓特征的宽边信息b满足0.1×△B<△B-b≤0.3×△B,中控处理器判定该轮廓特征能够作为针对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新增特征轮廓;
若存在与多个零部件包装匹配的所述轮廓特征,所述中控处理器依次模拟新增各轮廓特征后形成的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依次计算各新的第一配载轮廓远离所述x轴一侧边缘与x轴的平均距离,并选取平均值最低的新的轮廓特征中的轮廓特征作为针对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新增特征轮廓;
若不存在能够添加至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新增特征轮廓,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第一配载轮廓配载完成,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满足B<B0、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满足Bb’<B0且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满足Bb”<B0。
进一步地,对于第j配载轮廓,j=2,3,...,m,其中,m为所述配载区域中配载轮廓的总数,该配载轮廓中轮廓特征的数量与第j-1配载轮廓中轮廓数量的特征相同,对于第j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设定k=1,2,3,...,e,其中,e为该配载轮廓中轮廓特征的总数,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ajk,并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y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bjk;对于第j-1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ajk0,并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y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bjk0;
对于第j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若与其对应的第j-1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的最远距离高于与该轮廓特征相邻的轮廓特征与x轴的最远距离,则所述ajk满足0.95×ajk0<ajk<1.05×ajk0;
若与第j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对应的第j-1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的最远距离低于与该轮廓特征相邻的轮廓特征与x轴的最远距离,则所述ajk满足0.9×ajk0<ajk<ajk0。
进一步地,当所述配送车辆车厢底部配载完成时,将其余的零部件包装在其上部进行堆叠配载,直至配送车辆车厢满载则结束堆叠。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配送车辆车厢满载后对车厢进行称重,并在判定车厢重量低于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预设重量时完成对该车厢的配载模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建立虚拟坐标系并获取各零部件包装在地面上的投影以依次获取各零部件包装轮廓特征,从而将各配载轮廓与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进行对比,对各轮廓特征进行实时调节,有效的对各零部件包装进行合理安排,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配送车辆的装载率;同时,本发明针对不同的送达位置对各零部件包装进行评级,并按照评级级数降序依次对各零部件包装进行配载模拟,有效的对不同的订单进行合理安排,遵循了先送后装的原则,从而节省了配送时间,进一步提高了配送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设有若干预设距离,通过将单个所述零部件包装的送达位置与配送中心的距离D与各预设距离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该零部件包装进行评级,按照评级对各零部件包装进行划分,并按照评级级数降序依次对各零部件包装进行配载模拟,通过将同一距离的零部件包装摆放到一起,方便了配送员的装卸,避免漏件,同时按照评级降序的方式进行配载,遵循了先送后装的原则,方便了配送员卸货,有效的节约了配送时间,进一步提高了配送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按照所述包装长边信息降序依次对各评级中的所述零部件包装进行排序,选取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各轮廓特征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的对应位置从而形成第一配载轮廓,并将单个零部件包装的长边与所述x轴重合,靠近y轴的宽边与y轴重合,有序的对各个零部件包装进行配载,有效的保证了摆放的条理性,能够以车厢的一个角落为起点,有序的进行摆放,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配送车辆的装载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预设有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B0,通过将形成的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与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B0进行比对,根据对比结果调节配载长度,避免因长度过长导致零部件包装无法摆放从而再更换新的包装浪费时间,同时避免因长度过短导致空间浪费,有效的对配载过程进行提前预判,从而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配送车辆的装载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大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B0时,通过将形成的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调节第一配载轮廓的长度以使该长度满足预设需求,通过旋转轮廓特征以减小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度,这样既简便又使用,有效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配送车辆的装载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且留有空隙,通过考虑新增轮廓特征的方式将空隙补足,分情况说明,若有单个符合要求的轮廓特征则将其添加到对应位置,若有多个轮廓特征符合要求则中控处理器依次模拟,以计算各情况下轮廓特征与x轴的平均距离,并选取平均值最低的轮廓特征作为新增特征轮廓,有效的对空间进行利用,避免浪费,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配送车辆的装载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将各个零部件包装进行合理配载后,考虑车辆的总重,避免因过载导致车辆损耗,同时也规避了车辆在行驶途中因超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进一步保证了安全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配载轮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配载轮廓和第二配载轮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处理器判定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所述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配载轮廓的示意图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配载轮廓和第二配载轮廓的示意图,本发明所述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包括:
步骤s1,中控处理器根据订单信息分别获取各待配送的零部件包装的送达位置,并根据各送达位置与配送中心的距离分别对对应的各零部件包装进行评级;
步骤s2,所述中控处理器以配送车辆车厢底部端点为原点,将车厢中靠近配送车辆一侧的宽边作为x轴,并将车厢的一条长边作为y轴建立虚拟坐标系,中控处理器在虚拟坐标系中设定矩形的配载区域,该配载区域的宽为车厢宽度且该配载区域的一条宽边与x轴重合,该配载区域的长为车厢长度且该配载区域的一条长边与y轴重合;
步骤s3,所述中控处理器依次获取各零部件包装在地面上的投影以依次获取各零部件包装轮廓特征以及针对各轮廓特征的轮廓信息,对于单个零部件包装,与该零部件包装对应的轮廓特征的轮廓信息包括包装长边信息和包装宽边信息;
步骤s4,所述中控处理器从对应评级的所述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并将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按照对应的角度和顺序依次横向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以形成不规则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将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调节形成第一配载轮廓中对应的零部件包装的配载角度或是否调节形成第一配载轮廓的零部件包装的数量;
步骤s5,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时,从剩余的对应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将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按照对应的角度和顺序依次横向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位于所述第一配载轮廓远离所述x轴的一侧以形成不规则的第二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将第二配载轮廓的总长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调节形成第二配载轮廓中对应的零部件包装的配载角度或是否调节形成第二配载轮廓的零部件包装的数量;
步骤s6,所述中控处理器重复所述步骤s5以将若干配载轮廓堆叠至所述配载区域中,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判定无法在配载区域中形成新的配载轮廓时完成各所述零部件包装在所述配载区域中的配载。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处理器根据单个所述零部件包装的送达位置与配送中心的距离D对该零部件包装进行评级,中控处理器设有第一预设距离D1、第二预设距离D2和第三预设距离D3,其中,D1<D2<D3,
若D≤D1,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一级包装;
若D1<D≤D2,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二级包装;
若D2<D≤D3,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三级包装;
若D>D3,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四级包装;
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完成对各所述零部件包装的评级时按照评级对各零部件包装进行划分,并按照评级级数降序依次对各零部件包装进行配载模拟。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处理器按照所述包装长边信息降序依次对各评级中的所述零部件包装进行排序,针对单个所述评级中的零部件包装,中控处理器选取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并按照包装长边信息降序依次将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各轮廓特征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的对应位置以形成第一配载轮廓,对于形成第一配载轮廓中的第i个轮廓特征,设定i=1,2,3,...,n,其中,n为形成第一配载轮廓的轮廓特征的总数,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的长边长度记为ai并将该轮廓特征的宽边长度记为bi;
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将单个所述轮廓特征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时,将该轮廓特征的长边与所述x轴重合,若该轮廓特征靠近所述y轴的一侧未存在轮廓特征,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靠近y轴的宽边与y轴重合,若该轮廓特征靠近所述y轴的一侧存在在先的轮廓特征,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靠近y轴的宽边与该在先的轮廓特征远离y轴的宽边重合。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处理器判定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流程图,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第一配载轮廓形成时检测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并将B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B0进行比对以判定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0且B-B0≥0.8×an,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并从第一配载轮廓中移除第n个所述轮廓特征以形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在新的第一配载轮廓形成时重新将该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a’与所述B0进行比对以判定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0且B-B0<0.8×an,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将第一配载轮廓中长度最大的轮廓特征旋转90度以重新形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在新的第一配载轮廓形成时重新将该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进行比对以判定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若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初步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计算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与所述B0的差值△B,并根据△B判定是否在该第一配载轮廓新增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将旋转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形成的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进行比对以判定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将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未旋转的所述轮廓特征中长度最大的轮廓特征旋转90度以重新形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根据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进行比对,若Bb”>B0,中控处理器重新旋转对应的轮廓特征以生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直至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小于等于B0;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计算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的差值△Bb’,并根据△Bb’判定是否在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新增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满足B>B0且B-B0<0.8×an。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第二预设条件下将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长度B0进行比对,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并将第n个所述配载轮廓移除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并计算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的差值△Bb”并根据△Bb”判定是否在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新增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满足B>B0且B-B0<0.8×an且完成对第一配载轮廓中各所述轮廓特征的旋转。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第三预设条件下依次检测在对应评级中与剩余的所述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轮廓信息,
若存在与单个零部件包装匹配的所述轮廓特征,该轮廓特征的长边信息a满足0.1×△B<△B-a≤0.3×△B或该轮廓特征的宽边信息b满足0.1×△B<△B-b≤0.3×△B,中控处理器判定该轮廓特征能够作为针对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新增特征轮廓;
若存在与多个零部件包装匹配的所述轮廓特征,所述中控处理器依次模拟新增各轮廓特征后形成的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依次计算各新的第一配载轮廓远离所述x轴一侧边缘与x轴的平均距离,并选取平均值最低的新的轮廓特征中的轮廓特征作为针对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新增特征轮廓;
若不存在能够添加至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新增特征轮廓,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第一配载轮廓配载完成,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满足B<B0、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满足Bb’<B0且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满足Bb”<B0。
具体而言,对于第j配载轮廓,j=2,3,...,m,其中,m为所述配载区域中配载轮廓的总数,该配载轮廓中轮廓特征的数量与第j-1配载轮廓中轮廓数量的特征相同,对于第j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设定k=1,2,3,...,e,其中,e为该配载轮廓中轮廓特征的总数,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ajk,并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y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bjk;对于第j-1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ajk0,并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y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bjk0;
对于第j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若与其对应的第j-1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的最远距离高于与该轮廓特征相邻的轮廓特征与x轴的最远距离,则所述ajk满足0.95×ajk0<ajk<1.05×ajk0;
若与第j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对应的第j-1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的最远距离低于与该轮廓特征相邻的轮廓特征与x轴的最远距离,则所述ajk满足0.9×ajk0<ajk<ajk0。
具体而言,当所述配送车辆车厢底部配载完成时,将其余的零部件包装在其上部进行堆叠配载,直至配送车辆车厢满载则结束堆叠。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配送车辆车厢满载后对车厢进行称重,并在判定车厢重量低于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预设重量时完成对该车厢的配载模拟。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中控处理器根据订单信息分别获取各待配送的零部件包装的送达位置,并根据各送达位置与配送中心的距离分别对对应的各零部件包装进行评级;
步骤s2,所述中控处理器以配送车辆车厢底部端点为原点,将车厢中靠近配送车辆一侧的宽边作为x轴,并将车厢的一条长边作为y轴建立虚拟坐标系,中控处理器在虚拟坐标系中设定矩形的配载区域,该配载区域的宽为车厢宽度且该配载区域的一条宽边与x轴重合,该配载区域的长为车厢长度且该配载区域的一条长边与y轴重合;
步骤s3,所述中控处理器依次获取各零部件包装在地面上的投影以依次获取各零部件包装轮廓特征以及针对各轮廓特征的轮廓信息,对于单个零部件包装,与该零部件包装对应的轮廓特征的轮廓信息包括包装长边信息和包装宽边信息;
步骤s4,所述中控处理器从对应评级的所述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并将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按照对应的角度和顺序依次横向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以形成不规则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将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调节形成第一配载轮廓中对应的零部件包装的配载角度或是否调节形成第一配载轮廓的零部件包装的数量;
步骤s5,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时,从剩余的对应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将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按照对应的角度和顺序依次横向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位于所述第一配载轮廓远离所述x轴的一侧以形成不规则的第二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将第二配载轮廓的总长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调节形成第二配载轮廓中对应的零部件包装的配载角度或是否调节形成第二配载轮廓的零部件包装的数量;
步骤s6,所述中控处理器重复所述步骤s5以将若干配载轮廓堆叠至所述配载区域中,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判定无法在配载区域中形成新的配载轮廓时完成各所述零部件包装在所述配载区域中的配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根据单个所述零部件包装的送达位置与配送中心的距离D对该零部件包装进行评级,中控处理器设有第一预设距离D1、第二预设距离D2和第三预设距离D3,其中,D1<D2<D3,
若D≤D1,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一级包装;
若D1<D≤D2,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二级包装;
若D2<D≤D3,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三级包装;
若D>D3,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零部件包装记为四级包装;
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完成对各所述零部件包装的评级时按照评级对各零部件包装进行划分,并按照评级级数降序依次对各零部件包装进行配载模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按照所述包装长边信息降序依次对各评级中的所述零部件包装进行排序,针对单个所述评级中的零部件包装,中控处理器选取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并按照包装长边信息降序依次将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各轮廓特征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的对应位置以形成第一配载轮廓,对于形成第一配载轮廓中的第i个轮廓特征,设定i=1,2,3,...,n,其中,n为形成第一配载轮廓的轮廓特征的总数,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的长边长度记为ai并将该轮廓特征的宽边长度记为bi;
所述中控处理器在将单个所述轮廓特征放置在所述配载区域中时,将该轮廓特征的长边与所述x轴重合,若该轮廓特征靠近所述y轴的一侧未存在轮廓特征,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靠近y轴的宽边与y轴重合,若该轮廓特征靠近所述y轴的一侧存在在先的轮廓特征,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靠近y轴的宽边与该在先的轮廓特征远离y轴的宽边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第一配载轮廓形成时检测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并将B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的长度B0进行比对以判定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0且B-B0≥0.8×an,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并从第一配载轮廓中移除第n个所述轮廓特征以形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在新的第一配载轮廓形成时重新将该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a’与所述B0进行比对以判定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0且B-B0<0.8×an,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将第一配载轮廓中长度最大的轮廓特征旋转90度以重新形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在新的第一配载轮廓形成时重新将该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进行比对以判定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若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初步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计算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与所述B0的差值△B,并根据△B判定是否在该第一配载轮廓新增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将旋转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形成的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进行比对以判定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将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未旋转的所述轮廓特征中长度最大的轮廓特征旋转90度以重新形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中控处理器根据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进行比对,若Bb”>B0,中控处理器重新旋转对应的轮廓特征以生成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直至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小于等于B0;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计算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的差值△Bb’,并根据△Bb’判定是否在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新增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满足B>B0且B-B0<0.8×a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第二预设条件下将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配载区域的宽边长度B0进行比对,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不符合预设标准,并将第n个所述配载轮廓移除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处理器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若Bb”<B0,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符合预设标准,并计算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与所述B0的差值△Bb”并根据△Bb”判定是否在该新的第一配载轮廓新增对应的所述轮廓特征;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满足B>B0且B-B0<0.8×an且完成对第一配载轮廓中各所述轮廓特征的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第三预设条件下依次检测在对应评级中与剩余的所述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轮廓信息,
若存在与单个零部件包装匹配的所述轮廓特征,该轮廓特征的长边信息a满足0.1×△B<△B-a≤0.3×△B或该轮廓特征的宽边信息b满足0.1×△B<△B-b≤0.3×△B,中控处理器判定该轮廓特征能够作为针对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新增特征轮廓;
若存在与多个零部件包装匹配的所述轮廓特征,所述中控处理器依次模拟新增各轮廓特征后形成的新的第一配载轮廓,依次计算各新的第一配载轮廓远离所述x轴一侧边缘与x轴的平均距离,并选取平均值最低的新的轮廓特征中的轮廓特征作为针对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新增特征轮廓;
若不存在能够添加至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新增特征轮廓,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第一配载轮廓配载完成,从对应的所述评级的零部件包装中选取对应数量零部件包装并根据与该对应数量的零部件包装匹配的若干所述轮廓特征形成所述第二配载轮廓;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中控处理器判定所述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满足B<B0、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满足Bb’<B0且所述新的第一配载轮廓的总长Bb”满足Bb”<B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第j配载轮廓,j=2,3,...,m,其中,m为所述配载区域中配载轮廓的总数,该配载轮廓中轮廓特征的数量与第j-1配载轮廓中轮廓数量的特征相同,对于第j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设定k=1,2,3,...,e,其中,e为该配载轮廓中轮廓特征的总数,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ajk,并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y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bjk;对于第j-1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所述中控处理器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ajk0,并将该轮廓特征与所述y轴平行的边的长度记为bjk0;
对于第j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若与其对应的第j-1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的最远距离高于与该轮廓特征相邻的轮廓特征与x轴的最远距离,则所述ajk满足0.95×ajk0<ajk<1.05×ajk0;
若与第j配载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对应的第j-1轮廓中的第k个轮廓特征与所述x轴的最远距离低于与该轮廓特征相邻的轮廓特征与x轴的最远距离,则所述ajk满足0.9×ajk0<ajk<ajk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送车辆车厢底部配载完成时,将其余的零部件包装在其上部进行堆叠配载,直至配送车辆车厢满载则结束堆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在所述配送车辆车厢满载后对车厢进行称重,并在判定车厢重量低于中控处理器中设置的预设重量时完成对该车厢的配载模拟。
CN202310042441.7A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 Active CN116090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2441.7A CN116090220B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42441.7A CN116090220B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0220A true CN116090220A (zh) 2023-05-09
CN116090220B CN116090220B (zh) 2023-07-11

Family

ID=86204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2441.7A Active CN116090220B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9022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5501A1 (en) * 2006-10-06 2010-06-10 Nicolas Guilbert Container vessel stowage planning
CN110659839A (zh) * 2019-09-29 2020-01-07 杭州货天下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智能配载调度方法
CN111311145A (zh) * 2020-01-22 2020-06-19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铁路货运智能装配方法
CN112541227A (zh) * 2020-12-08 2021-03-23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配载系统及方法
CN114662929A (zh) * 2022-03-24 2022-06-24 阿帕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配载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45312A (zh) * 2022-10-11 2022-12-30 一汽物流有限公司 基于不同干线运输类型的汽车零部件物流三维装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5501A1 (en) * 2006-10-06 2010-06-10 Nicolas Guilbert Container vessel stowage planning
CN110659839A (zh) * 2019-09-29 2020-01-07 杭州货天下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智能配载调度方法
CN111311145A (zh) * 2020-01-22 2020-06-19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铁路货运智能装配方法
CN112541227A (zh) * 2020-12-08 2021-03-23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配载系统及方法
CN114662929A (zh) * 2022-03-24 2022-06-24 阿帕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配载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45312A (zh) * 2022-10-11 2022-12-30 一汽物流有限公司 基于不同干线运输类型的汽车零部件物流三维装载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0220B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1998B2 (en) Determining pallet case configurations for placement by a robot
CN110175402B (zh) 车辆零部件装载方法及系统
CN110175405A (zh) 车辆装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1768151A (zh) 一种货物装车用车辆装载方法及系统
CN110175404B (zh) 货物装载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784449A (zh) 一种袋装物装车方法、装车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77772B (zh) 组托盘方法及其应用
CN111445083B (zh) 大型运输机转场运输装载方法
CN103761635A (zh) 一种三维多箱异构货物装载优化方法
CN111311145A (zh) 一种铁路货运智能装配方法
CN112850013A (zh) 一种适用于多规格纸箱随机来料的混合码垛规划方法
CN111598341A (zh) 一种基于物资配载和路径优化电力物资配送方法及系统
CN112541227A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配载系统及方法
CN108861619A (zh) 一种半离线混合码垛方法、系统及机器人
JP2004083233A (ja) 巡回集荷配送計画策定方法
CN110232551A (zh) 货物分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osta et al. Weight distribution in container loading: a case study
CN116090220B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物流模拟配载方法
CN111144806A (zh) 一种危险品集装箱自动配载方法
EP4225674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der fulfillment sequencing and facility management
CN114926118A (zh) 车货装载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864873B (zh) 一种板材分包优化方法
CN112418568B (zh) 一种半在线垛型规划方法及机器人
CN11142906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和物联网的物流方法及系统
CN1159172C (zh) 一包括轮胎和车轮的组件的制造和交付生产线及其信息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