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7219B - 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7219B
CN116087219B CN202310203931.0A CN202310203931A CN116087219B CN 116087219 B CN116087219 B CN 116087219B CN 202310203931 A CN202310203931 A CN 202310203931A CN 116087219 B CN116087219 B CN 1160872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lewing bearing
screw rod
box body
camera bell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39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87219A (zh
Inventor
段宏鹄
杨谨霖
段奥杰
刘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Fangyuan Slewing 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Fangyuan Slewing 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Fangyuan Slewing 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Fangyuan Slewing 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039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7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7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7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87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7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1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using penetration of dyes, e.g. fluorescent i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1/00Work holder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in the subclass, e.g. magnetic work holders, vacuum work hold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暗箱;所述检测暗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箱体的顶端,且所述箱盖的两端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预设的通道间隙;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板体以及两个检测板和检测装置,所述板体悬设于所述箱体内,两个所述检测板分别设于所述板体的两端,且两个所述检测板与所述板体围绕形成一U形槽结构,一个所述检测装置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检测板上,且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U形槽结构内。该方案最终实现减少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占空面积,提供空间利用率,避免了对回转支承进行翻转换面的操作,提高所述回转支承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支承作为一种机械零部件,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加工成型后,需要对其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以保障回转支承生产加工的质量。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回转支承探伤装置。该探伤装置包括检测工装、检测暗箱和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于检测暗箱内。检测工装用于安装固定待检测的回转支承,且待检测的回转支承需要平放在检测工装上(卧式安装),检测时,将检测工装和回转支承一起转移至检测暗箱中;故,检测暗箱的占地面积较大,以足够收纳检测工装和回转支承。
进一步的,在一次检测完成后,还需将回转支承撤出检测暗箱,将回转支承整体进行翻转,翻转后再次送入检测暗箱内进行探伤检测,从而实现回转支承的全面检测。该探伤装置整体占地面积较大,检测翻面也极不方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回转支承探伤装置卧式安装占用面积较大,且翻转回转支承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暗箱;所述检测暗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箱体的顶端,且所述箱盖的两端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预设的通道间隙;
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板体以及两个检测板和检测装置,所述板体悬设于所述箱体内,两个所述检测板分别设于所述板体的两端,且两个所述检测板与所述板体围绕形成一U形槽结构,一个所述检测装置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检测板上,且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U形槽结构内;
滚动组件,所述滚动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电机和驱动滚轴,所述安装板悬设在所述箱体上方,所述第一电机固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轴端固设有所述驱动滚轴;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检测暗箱朝向所述驱动滚轴移动。
优选地,所述检测暗箱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转轴,所述支撑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探伤灯和摄像头,所述探伤灯和所述摄像头均安装在所述检测板上。
优选地,所述检测组件可以还包括旋转件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固设在所述检测暗箱内,所述旋转件呈摇把状,所述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板体固定,所述旋转件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件后,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件旋转。
优选地,所述滚动组件还包括从动滚轴,所述从动滚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驱动滚轴和所述从动滚轴间隔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还包括安装门架,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安装门架上,所述安装门架内开设有滑槽结构;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二电机固设在所述安装门架上,所述第一丝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滑槽结构内,所述第一丝杆的顶端贯穿所述安装门架,且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轴端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暗箱还包括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一侧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结构内,所述连接滑块的另一侧与所述箱体固定,所述第一丝杆贯穿所述连接滑块,并与所述连接滑块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槽结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槽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门架的两端;
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传动组件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转动安装在一个所述滑槽结构内,所述第二丝杆转动安装在另一个所述滑槽结构内,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同向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丝杆的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丝杆为螺纹方向相反;
所述滚动组件和所述检测暗箱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二者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检测暗箱的所述连接滑块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一丝杆上,另一个所述检测暗箱的所述连接滑块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二丝杆上;
其中,两个所述滚动组件之间存在预设的第一高度差,在初始状态下,两个所述检测暗箱之间存在预设的第二高度差。
优选地,所述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性伸缩件和U形架,所述弹性伸缩件固设在所述安装门架上,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伸缩端贯穿所述安装门架,且与所述安装门架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伸缩端固设有U形架,两个所述安装板固设在所述U形架的两侧。
优选地,两个所述箱体互相朝向的一端上均开设有升降孔,所述升降孔内固设有滑轴,所述滑轴上套设有弹性件;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轮、齿板和U形连接臂,所述U形连接臂自所述升降孔插入所述箱体,所述滑轴贯穿所述U形连接臂,并与所述U形连接臂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箱体与所述U形连接臂;所述齿板固设于所述U形连接臂内,所述U形连接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齿板相邻设置;所述旋转件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板啮合;
其中,两个所述箱体对应的两个所述U形连接臂之间交叉插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待检测的回转支承的一端伸入所述U形槽结构内,所述回转支承的另一端撑靠在箱体上,并自通道间隙伸出,实现所述回转支承以立式安装方式装入所述箱体内,仅有回转支承的一部分装入检测暗箱,与现有技术中卧式安装回转支承相比,立式安装回转支承无需设置比回转支承更大面积的检测暗箱,从而减少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占空面积,提供空间利用率;
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检测暗箱及所述回转支承上移,使得所述回转支承的另一端与所述滚动组件对接,对接完成后,所述滚动组件带动所述回转支承进行旋转,旋转的同时,所述U形槽结构内的所述检测装置完成对所述回转支承的探伤检测,避免了对回转支承进行翻转换面的操作,提高所述回转支承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情景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检测组件的三维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升降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图2所示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图,其中,(a)为右工位检测暗箱抬升状态的正视图,(b)为左工位检测暗箱上回转支承安装状态的正视图,(c)为左工位检测暗箱上移状态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情景图;
图8为图7所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9为图8所示左工位的U形连接臂的三维图;
图10为图8所示左工位的U形连接臂的右视图;
图11为图7所示的左工位检测暗箱上安装回转支承后第一次上移状态的正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左工位检测暗箱第二次上移状态的正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左工位检测暗箱第三次上移状态的正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左工位U形连接臂相对齿轮下移后的状态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回转支承;
2、滚动组件,21、安装板,22、第一电机,23、驱动滚轴;
4、升降组件;
5、检测暗箱;
51、箱体,52、箱盖,53、通道间隙,55、支撑转轴;
6、检测组件,63、板体,64、检测板,640、U形槽结构,65、检测装置;
651、探伤灯,652、摄像头;
61、旋转件,62、驱动机构;
621、驱动装置,622、支撑件;
1、安装门架,101、滑槽结构;
41、第二电机,42、第一丝杆;
54、连接滑块;
24、从动滚轴;
43、传动组件,44、第二丝杆;
3、缓冲组件,31、弹性伸缩件,32、U形架;
431、第一皮带轮,432、皮带,433、第二皮带轮;
501、升降孔;
56、滑轴,57、弹性件;
66、齿轮,67、齿板,68、U形连接臂,681、通孔。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暗箱5;所述检测暗箱5包括箱体51和箱盖52,所述箱盖52盖设于所述箱体51的顶端,且所述箱盖52的两端与所述箱体51之间形成有预设的通道间隙53;
检测组件6,所述检测组件6包括板体63以及两个检测板64和检测装置65,所述板体63悬设于所述箱体51内,两个所述检测板64分别设于所述板体63的两端,且两个所述检测板64与所述板体63围绕形成一U形槽结构640,一个所述检测装置65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检测板64上,且所述检测装置65位于所述U形槽结构640内;
滚动组件2,所述滚动组件2包括安装板21、第一电机22和驱动滚轴23,所述安装板21悬设在所述箱体51上方,所述第一电机22固设在所述安装板21上,所述第一电机22的轴端固设有所述驱动滚轴23;
升降组件4,所述升降组件4用于驱动所述检测暗箱5朝向所述驱动滚轴23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中,待检测的回转支承10的一端伸入所述U形槽结构640内,所述回转支承10的另一端撑靠在箱体51上,并自通道间隙53伸出,实现所述回转支承10以立式安装方式装入所述箱体51内,仅有回转支承10的一部分装入检测暗箱5,与现有技术中卧式安装回转支承10相比,立式安装回转支承10无需设置比回转支承10更大面积的检测暗箱5,从而减少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占空面积,提供空间利用率;
所述升降组件4带动所述检测暗箱5及所述回转支承10上移,使得所述回转支承10的另一端与所述滚动组件2对接,对接完成后,所述滚动组件2带动所述回转支承10进行旋转,旋转的同时,所述U形槽结构640内的所述检测装置65完成对所述回转支承10的探伤检测,避免了对回转支承10进行翻转换面的操作,提高所述回转支承10检测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如下:
检测前,对待检测的回转支承10进行预处理,清除表面的污垢和油迹,表面涂上一层的荧光液,搁置一段时间,使荧光液充分渗透到回转支承10表面的缺陷中,用乳化剂涂于所述回转支承10表面;之后清洁所述回转支承10表面;最后在表面涂上一层显像剂,由于显像剂有吸附作用,从而吸附住渗入零件缺陷中的荧光液;检测时,采用检测装置65进行照射探伤检测,通过检测装置65采集画面,获得回转支承表面的缺陷情况。
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检测暗箱5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转轴55,所述支撑转轴55转动安装在所述箱体51内。
所述支撑转轴55用于转动支撑回转支承10,以保障安装和检测过程中,所述回转支承10与所述箱体51的稳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转轴55数量可以为两个,所述回转支承10位于两个所述支撑转轴55之间。
作为本实施的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U形槽结构640的槽口也可以设置可拆卸的遮光片,从而与箱盖52配合,以检测暗箱5的增加暗室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65包括探伤灯651和摄像头652,所述探伤灯651和所述摄像头652均安装在所述检测板64上。
所述探伤灯651可以采用紫外线荧光探伤灯具,为所述回转支承10表面的探伤提供光照的支持;
所述摄像头652用于采集所述回转支承10在光照状态下的画面,方便通过摄像头652将探照画面传输至计算机或显示屏上,以方便探伤画面的采集和后续分析。
可以理解,所述检测板64与所述板体63内可以嵌设电线和数据线,以供所述探伤灯651和所述摄像头652供电和数据传输。所述检测板64与所述板体63内也可以嵌设电池和无线传输模块,以供所述探伤灯651和所述摄像头652供电和数据传输。具体形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情景进行调整。
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回转支承10基本呈圆环状,为便于技术方案的理解,不妨定义,所述回转支承10的圆环外表面为外圆环面,所述回转支承10的圆环内表面为内圆环面,图2中所示外圆环面与内圆环面之间的表面为所述回转支承10的正面,图2中未示的外圆环面与内圆环面之间的表面为所述回转支承10的背面。外圆环面与内圆环面之间的长度为所述回转支承10的厚度。
结合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6可以还包括旋转件61和驱动机构62;所述驱动机构62包括驱动装置621和支撑件622;
所述支撑件622固设在所述检测暗箱5内,所述旋转件61呈摇把状,所述旋转件61的一端与所述板体63固定,所述旋转件6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件622后,与所述驱动装置621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621安装在所述箱体51上,所述驱动装置621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件61旋转。
所述驱动装置621可以为驱动电机。
使用时,所述U形槽结构640内的探伤灯651及摄像头652处于第一检测模式,用于对所述回转支承10的正面及背面进行正对的探伤检测;
在所述板体63旋转90°后,所述U形槽结构640内的探伤灯651及摄像头652处于第二检测模式,用于对所述回转支承10的外圆环面及内圆环面进行正对的探伤检测。
通过所述驱动机构62带动所述旋转件61旋转,所述旋转件61带动所述板体63旋转,所述板体63带动所述U形槽结构640内的所述探伤灯651及所述摄像头652旋转,实现检测模式的自动切换,以便于回转支承10全范围的正对准确检测。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板体63可以固定在所述箱体51上。两组所述探伤灯651及所述摄像头652可适当调节安装的上下位置,使得回转支承10能够全面的探照及拍摄。仅需满足“用于对所述回转支承10的正面及背面进行正对的探伤检测”即可。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所述滚动组件2还包括从动滚轴24,所述从动滚轴24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1上,所述驱动滚轴23和所述从动滚轴24间隔设置,且二者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驱动滚轴23和所述从动滚轴24均对准所述回转支承10设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驱动滚轴23和所述从动滚轴24可以为橡胶辊,也可以为其他的常用材料,主要用于驱动所述回转支承10的转动。所述第一电机22采用步进电机,为所述驱动滚轴23的转动提供动力来源。
通过驱动滚轴23和从动滚轴24对上移后的回转支承10提供限位,使得回转支承10上移后保持夹紧状态,第一电机22启动后,驱动滚轴23能够带动夹紧后的回转支承10滚动,保障回转支承10稳定的旋转。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还包括安装门架1,所述安装板21安装在所述安装门架1上,所述安装门架1内开设有滑槽结构101;
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第二电机41和第一丝杆42,所述第二电机41固设在所述安装门架1上,所述第一丝杆42转动安装在所述滑槽结构101内,所述第一丝杆42的顶端贯穿所述安装门架1,且与所述第二电机41的轴端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暗箱5还包括连接滑块54,所述连接滑块54一侧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结构101内,所述连接滑块54的另一侧与所述箱体51固定,所述第一丝杆42贯穿所述连接滑块54,并与所述连接滑块54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电机41采用步进电机,为所述第一丝杆42的转动提供动力来源。
检测暗箱5升降控制原理:
所述第二电机41带动第一丝杆42正转时,所述连接滑块54带动所述箱体51整体上移;
所述第二电机41带动所述第一丝杆42反转时,所述连接滑块54带动所述箱体51整体下移。
通过安装门架1为所述检测暗箱5的升降调节提供限位,同时通过第二电机41为所述检测暗箱5的升降调节提供动力来源,保障检测暗箱5升降时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伸缩杆和支座,所述伸缩杆设于所述支座,所述伸缩杆用于驱动所述检测暗箱5朝向所述驱动滚轴23移动。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所述滑槽结构10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槽结构101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门架1的两端;
所述升降组件4还包括传动组件43和第二丝杆44,所述第一丝杆42转动安装在一个所述滑槽结构101内,所述第二丝杆44转动安装在另一个所述滑槽结构101内,所述第一丝杆42和所述第二丝杆44通过所述传动组件43同向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丝杆42的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丝杆44为螺纹方向相反;
所述滚动组件2和所述检测暗箱5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二者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检测暗箱5的所述连接滑块54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一丝杆42上,另一个所述检测暗箱5的所述连接滑块54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二丝杆44上;
其中,两个所述滚动组件2之间存在预设的第一高度差,在初始状态下,两个所述检测暗箱5之间存在预设的第二高度差。
请再次参阅图2,为便于技术方案的理解,不妨定义,左工位所述检测暗箱5位于安装状态,右工位所述检测暗箱5位于检测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初始状态是指,两个所述检测暗箱5中,左工位的所述检测暗箱5处于安装状态,右工位的所述检测暗箱5处于检测状态。
在检测状态,所述回转支承10夹持在所述驱动滚轴23及所述从动滚轴24之间,方便回转支承10的检测;
在安装状态,所述回转支承10与所述驱动滚轴23及所述从动滚轴24完全分离,方便回转支承10的更换。
设置第一高度差和第二高度差的目的在于,当一个所述检测暗箱5从检测状态切换至安装状态过程中,另一个所述检测暗箱5恰好从安装状态位切换至检测状态。即,在一个所述回转支承10对接检测完成后,所述升降组件4带动一个所述检测暗箱5下移,另一个所述检测暗箱5上移,待检测的回转支承10自动上料,检测后的回转支承10出料,实现在一个所述回转支承10上移检测的同时,另一个所述回转支承10出料,以便于在一个回转支承10检测的同时,另一个所述回转支承10完成更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43包括第一皮带轮431、皮带432和第二皮带轮433,所述第一皮带轮431与所述第一丝杆42固定,所述第一皮带轮431通过所述皮带432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433,所述第二皮带轮433的轴端与所述第二丝杆44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皮带轮431与所述第二皮带轮433的传动比为1:1。
所述第一丝杆42在转动时,第一皮带轮431同步转动,所述第一皮带轮431通过皮带432带动所述第二皮带轮433同向转动,所述第二丝杆44同向转动,从而实现两个所述检测暗箱5的一升一降的控制。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43也可以齿轮和链条的组合结构,仅需满足“实现两个所述检测暗箱5的一升一降的控制”即可。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所述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还包括缓冲组件3,所述缓冲组件3包括弹性伸缩件31和U形架32,所述弹性伸缩件31固设在所述安装门架1上,所述弹性伸缩件31的伸缩端贯穿所述安装门架1,且与所述安装门架1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伸缩件31的伸缩端固设有U形架32,两个所述安装板21固设在所述U形架32的两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弹性伸缩件31的伸缩端穿插在所述皮带432的中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伸缩件31为弹性伸缩结构,为所述U形架32提供向上的缓冲支持。
通过所述U形架32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21,使得检测状态的回转支承10在接触正上方的滚动组件2后,还能够继续上移;并带动安装状态对应的回转支承10同步下移。从而增加安装状态的下降安装的操作空间,方便安装状态上的回转支承10更换。也可以减少当预设的第一高度差和/或第二高度差存在误差时,对检测和安装造成的干扰。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也可以不包括缓冲组件3,两个所述安装板21可以通过外置的支架固设在所述安装门架1上。仅需满足预设的第一高度差和/或第二高度差不存在误差,或存在误差不影响检测和安装基本正常工作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6中的(a)所示,在右工位所述回转支承10上移至检测状态时,左工位所述检测暗箱5下移至安装状态;
在安装状态,首先取下所述箱盖52,将检测后的所述回转支承10向上拔出,将待检测的所述回转支承10立式安装在所述箱体51内,伸入所述U形槽结构640内,再盖上所述箱盖52,所述回转支承10从两个所述通道间隙53伸出箱体,保持所述回转支承10的检测范围位于“暗室环境”内;
如图6中的(b)所示,待检测的的所述回转支承10装入左工位所述检测暗箱5上,从箱体51顶部插入所述检测暗箱5内,且撑在两个所述支撑转轴55上;
检测原理:
在左工位所述回转支承10安装期间,启动右工位所述第一电机22,所述驱动滚轴23转动,所述回转支承10滚动,所述探伤灯651及所述摄像头652对所述回转支承10的正面及背面进行旋转检测;
右工位所述回转支承10旋转360°后,启动所述驱动装置621,所述旋转件61带动所述板体63逆时针旋转90°,所述探伤灯651及所述摄像头652从第一检测模式切换为第二检测模式,对所述回转支承10进行外圆环面及内圆环面的旋转检测;
请结合参阅图6中的(b)和(c),在右工位所述回转支承10检测完成后,启动所述第二电机41,所述第一丝杆42通过传动组件43带动所述第二丝杆44同步转动,左工位所述检测暗箱5上移,右工位所述检测暗箱5下移,左边所述回转支承10进入检测状态,右工位所述回转支承10进入安装状态,实现所述回转支承10的检测和安装的自动切换。
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7至图10,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驱动装置621不为驱动电机。
两个所述箱体51互相朝向的一端上均开设有升降孔501,所述升降孔501内固设有滑轴56,所述滑轴56上套设有弹性件57;
所述驱动装置621包括齿轮66、齿板67和U形连接臂68,所述U形连接臂68自所述升降孔501插入所述箱体51,所述滑轴56贯穿所述U形连接臂68,并与所述U形连接臂68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57弹性连接所述箱体51与所述U形连接臂68;所述齿板67固设于所述U形连接臂68内,所述U形连接臂68上开设有通孔681,所述通孔681与所述齿板67相邻设置;所述旋转件6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通孔681后与所述齿轮66固定连接,所述齿轮66与所述齿板67啮合;
其中,两个所述箱体51分别对应的两个所述U形连接臂68之间交叉插入。
本实施例中,“交叉插入”是指两个所述U形连接臂68中,任一个所述U形连接臂68的一端均会插入另一个所述U形连接臂68内。
由于两个所述安装板21安装时有“第一高度差”,呈非对称安装方式,为两个交叉分布的所述U形连接臂68升降调节和相互作用提供支持。
在两个所述检测暗箱5相对升降的同时,两个所述U形连接臂68会相互接触,下移的所述U形连接臂68能够带动上移的所述U形连接臂68相对下移,实现检测状态的所述板体63的自动旋转调节,最终实现所述检测暗箱5上移及下移的同时,能够自动切换所述板体63的检测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10:
所述弹性伸缩件31处于压缩状态;
右工位的所述回转支承10处于检测状态的第二检测模式(上下),右工位的所述U形槽结构640朝后,右工位的所述弹性件57处于完全压紧状态;
左工位的所述回转支承10处于安装状态,左工位的所述U形槽结构640朝上,左工位的所述弹性件57处于正常压紧状态;
左工位的所述U形连接臂68按压在右工位的所述U形连接臂68上;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11;
当右工位的所述回转支承10完成第二模式检测(上下)的检测后,启动第二电机41,控制右工位的所述检测暗箱5第一次下移,左工位的所述检测暗箱5第一次上移;
所述弹性伸缩件31通过U形架32带动所述滚动组件2整体下移,保持右工位的所述驱动滚轴23及所述从动滚轴24与右工位的所述回转支承10的接触;
右工位:所述箱体51带动所述回转支承10下移,所述弹性件57推动所述U形连接臂68相对所述箱体51上移,带动所述齿轮66顺时针旋转,使得所述U形槽结构640顺时针旋转90°(从右工位的所述U形连接臂68朝向右工位的所述箱体51方向观察);
左工位:所述回转支承10上移且保持在安装状态,所述U形槽结构640朝上,所述弹性件57保持正常压紧状态;
如图11所示;
所述弹性伸缩件31处于正常伸展状态;
右工位的所述回转支承10处于检测状态的第一检测模式(前后),右工位的所述U形槽结构640朝上,右工位的所述弹性件57处于正常压紧状态;
左工位的所述回转支承10处于安装状态,左工位的所述U形槽结构640朝上,左工位的所述弹性件57处于正常压紧状态;
左工位的所述U形连接臂68保持与右工位的所述U形连接臂68之间的接触,且即将分离;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
右工位的所述检测暗箱5第二次下移,左工位的所述检测暗箱5第二次上移时;
右工位:所述箱体51继续下移,所述回转支承10与所述驱动滚轴23及所述从动滚轴24分离;
左工位:所述箱体51继续上移,所述回转支承10与所述驱动滚轴23及所述从动滚轴24抵接,所述齿轮66位于所述齿板67的底部,待检测的所述回转支承10处于检测状态的第一检测模式(前后);
右工位所述U形连接臂68下移且抵在左工位所述U形连接臂68上,刚即将发生按压接触;
如图12所示;
所述弹性伸缩件31处于正常伸展状态;
右工位的所述回转支承10处于安装状态,右工位的所述U形槽结构640朝上,右工位的所述弹性件57处于正常压紧状态;
左工位的所述回转支承10处于检测状态的第一检测模式,左工位的所述U形槽结构640朝上,左工位的所述弹性件57处于正常压紧状态;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
左工位的所述回转支承10完成第一检测模式的检测后,再次启动所述第二电机41,右工位的所述检测暗箱5第三次下移,左工位的所述检测暗箱5第三次上移;
右工位:所述箱体51继续下移,为所述回转支承10的更换预留足够的可操作空间;
左工位:所述箱体51继续上移,所述回转支承10上移压紧在所述驱动滚轴23及所述从动滚轴24的表面,使得所述弹性伸缩件31收缩,所述U形连接臂68相对所述箱体51下移,带动所述齿轮66顺时针旋转,所述U形槽结构640顺时针旋转90°(如图13所示,从所述U形连接臂68朝向所述箱体51方向观察),所述回转支承10从第一检测模式(前后)切换为第二检测模式(上下);
右工位的所述U形连接臂68向下压紧左工位的所述U形连接臂68。
如图13所示:
所述弹性伸缩件31处于压缩状态;
右工位的所述回转支承10处于安装状态,右工位的所述U形槽结构640的槽口朝上,右工位的所述弹性件57处于正常压紧状态;
左工位的所述回转支承10处于检测状态的第二检测模式,左工位的所述U形槽结构640朝后,左工位的所述弹性件57处于完全压紧状态;
方便回转支承10的全面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暗箱;所述检测暗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箱体的顶端,且所述箱盖的两端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预设的通道间隙;
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板体以及两个检测板和检测装置,所述板体悬设于所述箱体内,两个所述检测板分别设于所述板体的两端,且两个所述检测板与所述板体围绕形成一U形槽结构,一个所述检测装置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检测板上,且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U形槽结构内;
滚动组件,所述滚动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电机和驱动滚轴,所述安装板悬设在所述箱体上方,所述第一电机固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轴端固设有所述驱动滚轴;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检测暗箱朝向所述驱动滚轴移动;
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旋转件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固设在所述检测暗箱内,所述旋转件呈摇把状,所述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板体固定,所述旋转件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撑件后,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件旋转;
所述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还包括安装门架,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安装门架上,所述安装门架内开设有滑槽结构;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二电机固设在所述安装门架上,所述第一丝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滑槽结构内,所述第一丝杆的顶端贯穿所述安装门架,且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轴端固定连接;
所述检测暗箱还包括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一侧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结构内,所述连接滑块的另一侧与所述箱体固定,所述第一丝杆贯穿所述连接滑块,并与所述连接滑块螺纹连接;
所述滑槽结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槽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门架的两端;
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传动组件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转动安装在一个所述滑槽结构内,所述第二丝杆转动安装在另一个所述滑槽结构内,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同向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丝杆的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丝杆为螺纹方向相反;
所述滚动组件和所述检测暗箱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二者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检测暗箱的所述连接滑块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一丝杆上,另一个所述检测暗箱的所述连接滑块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二丝杆上;
其中,两个所述滚动组件之间存在预设的第一高度差,在初始状态下,两个所述检测暗箱之间存在预设的第二高度差;
所述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性伸缩件和U形架,所述弹性伸缩件固设在所述安装门架上,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伸缩端贯穿所述安装门架,且与所述安装门架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伸缩件的伸缩端固设有U形架,两个所述安装板固设在所述U形架的两侧;
两个所述箱体互相朝向的一端上均开设有升降孔,所述升降孔内固设有滑轴,所述滑轴上套设有弹性件;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轮、齿板和U形连接臂,所述U形连接臂自所述升降孔插入所述箱体,所述滑轴贯穿所述U形连接臂,并与所述U形连接臂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箱体与所述U形连接臂;所述齿板固设于所述U形连接臂内,所述U形连接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齿板相邻设置;所述旋转件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板啮合;
其中,两个所述箱体对应的两个所述U形连接臂之间交叉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暗箱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转轴,所述支撑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组件还包括从动滚轴,所述从动滚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驱动滚轴和所述从动滚轴间隔设置,且二者在同一水平面上。
CN202310203931.0A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 Active CN116087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3931.0A CN116087219B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3931.0A CN116087219B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7219A CN116087219A (zh) 2023-05-09
CN116087219B true CN116087219B (zh) 2023-06-13

Family

ID=86200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3931.0A Active CN116087219B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721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0379B1 (ko) * 2005-06-01 2006-07-18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대형 선회 베어링의 키홈 가공 장치
KR101196826B1 (ko) * 2010-11-18 2012-11-01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레일용 자동 초음파 탐지장치
CN105203558B (zh) * 2015-10-12 2017-10-13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回转支承荧光探伤装置
CN110039491B (zh) * 2019-03-29 2024-04-02 马鞍山瑞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支承自动测量装配台
CN111999306A (zh) * 2020-08-31 2020-11-27 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渗透探伤预检装置
WO2022094751A1 (zh) * 2020-11-03 2022-05-12 东营市方兴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轮胎耐磨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5449096U (zh) * 2020-12-03 2022-01-07 江苏中凯探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人机界面控制回转支承荧光磁粉探伤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7219A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4842B (zh) 一种自动对位装置和曝光设备及其曝光方法
CN211426316U (zh) Aoi检测设备
CN111257330A (zh) 一种电子维修店用电路板检测机
CN107830338B (zh) 产品瑕疵检测图像采集装置
CN211374554U (zh) 一种方形组合式外观缺陷检测装置
WO2021000514A1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116087219B (zh) 一种回转支承探伤检测装置
CN115824642A (zh) 一种应用于轴承的自动检测装置
CN112557401B (zh) 一种线阵扫描视觉检测设备
CN213957179U (zh) 一种线阵扫描视觉检测装置
CN110609405B (zh) 一种背光模组画面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8918538B (zh) 一种反光面板ccd检测设备
CN207528645U (zh) 一种基板边缘检查机
CN216525494U (zh) 一种关于显示屏双面及四周外观缺陷aoi检测的装置
CN107014825B (zh) 一种用于透明平板外观检测的高精度输送装置
CN112903695B (zh) 视觉检测装置
CN210527841U (zh) 一种aoi全自动光学检测机用下料输送机构
CN110850702B (zh) 手表镜片检测机
CN203122438U (zh) 自动切换滤线装置
CN220389106U (zh) 一种具有质量检测功能的工作平台
CN213148760U (zh) 一种手机玻璃显示屏的aoi检测装置
CN218956431U (zh) 视觉检测设备
CN212355899U (zh) 一种带自动纠偏功能的双辊装置
CN117978926B (zh) 卷对卷全自动光学扫描仪
CN219084369U (zh) 一种调心滚子轴承生产用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