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7724A - 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7724A
CN116077724A CN202310039398.9A CN202310039398A CN116077724A CN 116077724 A CN116077724 A CN 116077724A CN 202310039398 A CN202310039398 A CN 202310039398A CN 116077724 A CN116077724 A CN 116077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phosphosilicate
trace element
loaded
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393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7724B (zh
Inventor
郭创洲
胡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est Life Regenerativ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est Life Regenerativ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est Life Regenerativ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est Life Regenerativ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393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7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7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7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7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7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02Inorganic materials
    • A61L27/12Phosphorus-containing materials, e.g. apati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02Inorganic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27/54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e.g. therapeutic subst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27/56Porous materials, e.g. foams or spon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113Silicon oxides; Hydrates thereof
    • C01B33/12Silica; Hydrates thereof, e.g. lepidoic silicic acid
    • C01B33/14Colloidal silica, e.g. dispersions, gels, sols
    • C01B33/157After-treatment of g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1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ontaining or relea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 A61L2300/102Metals or metal compounds, e.g. salts such as bicarbonates, carbonates, oxides, zeolites, silic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6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L2300/602Type of release, e.g. controlled, sustained, s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6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L2300/62Encapsulated active agents, e.g. emulsified droplets
    • A61L2300/622Micro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30/00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 A61L2430/02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for reconstruction of bones; weight-bearing im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30/00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 A61L2430/12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for dental implants or prosthe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包括多孔磷硅酸盐和负载于所述多孔磷硅酸盐上的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经采用乳化微胶囊方法保护后,负载于所述多孔磷硅酸盐上。本发明提供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不但具有多孔结构,还可以负载多种微量元素且能有效缓释,使材料在具备生物活性的同时,释放多种微量元素,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促进创伤愈合及组织修复。

Description

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由钙、磷、硅等元素为主体合成的硅酸盐基生物材料由于具有生物活性,在骨科及创伤修复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如生物活性玻璃,以及在生物活性玻璃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合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多孔磷硅酸盐等。
虽然多孔磷硅酸盐具有通过离子释放及再矿化等反应能形成促进细胞攀附的支架,促进组织修复的能力,但其由于组成单一,缺乏人体及创伤修复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使其多孔结构优势没有最大化的发挥效用,如申请号为201910538684.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促进组织原位再生的可降解再生医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溶胶凝胶结合发泡等工艺合成由钙、磷、硅等元素组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微观多孔材料,虽然其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但并未负载有益的功效成分。也有在材料合成过程中通过引入锌、镁等元素增加微量元素的种类,如申请号为202010916862.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掺杂锌元素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在合成过程中以Zn(NO3)2为锌源在原料阶段就让锌元素参与反应引入体系中。虽然合成材料锌元素的有效释放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该方法引入的微量元素种类有限,若通过多种化合物引入多种微量元素,在合成过程中由于各种盐之间不同溶解性等因素的相互干扰,使合成反应无法正常进行,且直接加入各种元素极易与反应体系中的其他元素或酸根结合形成不溶物,导致元素不能有效释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通过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过程中,引入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生态矿溶液,引入时对生态矿溶液采取乳化微胶囊包裹的方法进行保护,保证了生态矿溶液在凝胶阶段的稳定性,使得制备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在保证其生物活性的前提下,富含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并能够实现微量元素的缓慢释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包括多孔磷硅酸盐和负载于所述多孔磷硅酸盐上的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经采用乳化微胶囊方法保护后,负载于所述多孔磷硅酸盐上。
这里,微量元素可以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元素。
本发明提供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不但具有多孔结构,还可以负载多种微量元素且能有效缓释,使材料在具备生物活性的同时,释放多种微量元素。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量元素包括多种元素。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锌、铁、钾、镁、钛、锰、硒、铜、锗、锶、钨、镍、钼、钠、硼、铝、锂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00~250m2/g,例如,比表面积可以为100m2/g、120m2/g、140m2/g、160m2/g、180m2/g、200m2/g、220m2/g或250m2/g。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主成分用各元素氧化物表示,所述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组成表示为:SiO240wt%~75wt%(例如可以为40wt%、45wt%、50wt%、60wt%、70wt%或75wt%等)、P2O55wt%~25wt%(例如可以为5wt%、10wt%、15wt%、20wt%或25wt%等)、CaO17wt%~40wt%(例如可以为17wt%、25wt%、30wt%、35wt%或40wt%等)、微量元素0.2wt%~2wt%(例如可以为0.2wt%、1wt%、1.5wt%或2wt%等)。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微胶囊乳液的制备:
所述微胶囊乳液由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通过乳化微胶囊方法制备得到: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031
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
将所述微胶囊乳液与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混合,形成乳液,之后经陈化、干燥、煅烧得到所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
这里,生态矿溶液指含有至少一种微量元素的溶液,可以为市售含多种微量元素、均一稳定的矿物提取液。
制备所述微胶囊乳液的目的在于,用油性介质将水性的生态矿溶液保护起来,因此,在微胶囊乳液的制备过程中,只能选择油包水型乳化剂,乳化后的乳液为油相包裹着微小的水相液滴。
本发明提供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过程中,引入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生态矿溶液,引入时对生态矿溶液采取乳化微胶囊包裹的方法进行保护,保证了生态矿溶液在凝胶阶段的稳定性,使得制备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在保证其生物活性的前提下,富含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并能够实现微量元素的缓慢释放。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由包括以下摩尔份数的原料通过先形成溶胶再进行陈化得到: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032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041
微胶囊乳液是采用的油包水形式,油相为连续相,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溶胶为水相,要将油相均匀分散到水相中,需选用水包油型乳化剂。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微胶囊乳液的制备的步骤中,所述乳化微胶囊方法包括:
向所述生态矿溶液中加入所述非离子增稠剂,加热使所述非离子增稠剂完全溶胀或溶解,得到生态矿溶液凝胶,然后保温备用;
将所述固体蜡加入所述液态油介质中,加热至完全溶解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所述W/O型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油相;
将所述生态矿溶液凝胶加入所述油相中,进行热均质乳化至形成乳液,得到油为连续相蜡包裹的生态矿溶液凝胶为内相的微胶囊乳液。
本实施例中,向所述生态矿溶液中加入所述非离子增稠剂,对生态矿溶液进行增稠,有助于乳化后乳液的稳定性;其次,油相中加入了固体蜡,在温度降低后蜡会固化,因此,将生态矿溶液做成凝胶状乳化后蜡附着于凝胶微粒表面,随着温度降低形成核壳结构;若不对生态矿溶液进行增稠成凝胶(不加入所述非离子增稠剂),则无法形成核壳结构,或核壳结构不稳定,会导致部分生态矿溶液提前反应沉淀,使微量元素的最终释放量降低。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得到生态矿溶液凝胶步骤中,加热的温度为70~90℃(例如可以为70℃、75℃、80℃、85℃或90℃等)。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得到油相步骤中,加热的温度为70~90℃(例如可以为70℃、75℃、80℃、85℃或90℃等)。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得到微胶囊乳液步骤中,热均质乳化的温度为70~90℃(例如可以为70℃、75℃、80℃、85℃或90℃等),热均质乳化的转速为2000~4000r/min(例如可以为2000r/min、2500r/min、3000r/min、3500r/min或4000r/min等)、时间为5~15min(例如可以为5min、10min或15min等)。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非离子增稠剂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0000、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黄原胶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体蜡为微晶蜡、蜂蜡、聚乙烯蜡、石蜡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态油介质为庚烷、轻质矿物油、辛酸葵酸甘油三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W/O(油包水)型乳化剂为司盘80、硬脂酸甘油酯、卵磷脂、十六酸十六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步骤中,所述陈化的温度为40~60℃(例如可以为40℃、45℃、50℃、55℃或60℃等),所述煅烧的温度为600~900℃(例如可以为600℃、700℃、800℃或900℃等)、时间为2~10h(例如可以为2h、4h、6h、8h或10h等),如果煅烧温度过低,作为反应物的钙盐不能完全转化,反应物中的有机物不能完全分解;如果煅烧温度过高则发生结晶,物相变化,材料失去生物活性,以及能源浪费。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步骤中,所述微胶囊乳液与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质量比为(8-30):(70-92),例如可以为8:92、15:85、20:80、25:75或30:70等。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步骤中,以所述微胶囊乳液与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微胶囊乳液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30%,所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92%。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醇为甲醇、乙醇、乙二醇、二甘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醇包括乙醇且还包括甲醇、乙二醇、二甘醇中、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酸催化剂为盐酸、硝酸、柠檬酸、乙酸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硅酸酯类为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磷酸酯类为磷酸一酯、磷酸二酯、磷酸三酯、甘油磷酸酯、肌醇六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可溶性钙盐为氯化钙、硝酸钙、乙酸钙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O/W型乳化剂为吐温-80、聚甘油脂肪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先形成溶胶再进行陈化包括:
将所述水与所述醇混合后加入所述酸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所述硅酸酯类和所述磷酸酯类加入所述混合液中,进行水解反应;
水解完成后,将所述可溶性钙盐溶解于反应液中,然后加入所述O/W型(水包油)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胶;
将所述混合溶胶在40-60℃进行陈化以形成凝胶,得到所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解反应的温度为40~60℃,例如可以为40℃、45℃、50℃、55℃或60℃等。
上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所述混合溶胶进行陈化以形成粘度为1000~2000cP(例如可以为1000cP、1200cP、1400cP、1600cP、1800cP或2000cP等)的凝胶。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或由第二方面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在骨组织修复、口腔修复或皮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一项:
(1)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过程中,引入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生态矿溶液,引入时对生态矿溶液采取乳化微胶囊包裹的方法进行保护,保证了生态矿溶液在凝胶阶段的稳定性,使得制备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在保证其生物活性的前提下,富含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并能够实现微量元素的缓慢释放。
(2)本发明提供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不但具有多孔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还可以负载多种微量元素且能有效缓释,使材料在具备生物活性的同时,释放多种微量元素,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物质,促进创伤愈合及组织修复。
(3)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对生态矿溶液采用乳化复乳油性包裹,阻断了可溶微量元素与反应体系的接触,从而保证了多孔磷硅酸盐材料较高的微量元素释放效率。
(4)本发明实现了微量元素固态负载,与纯生态矿物溶液相比,产品稳定性更高,PH值更适宜于人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制备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1-4及对比例2制备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矿化后的X射线衍射图;
图3为实施列2制备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矿化后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下述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仅用于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优点和效果进行说明,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做出的等同替换都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
除另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生化试剂;所述实验试剂用量,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实验操作中试剂用量;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包括多孔磷硅酸盐和负载于所述多孔磷硅酸盐上的多种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经采用乳化微胶囊方法保护后,负载于所述多孔磷硅酸盐上,其中,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锌、铁、钾、镁、钛、锰、硒、铜、锗、锶、钨、镍、钼、钠、硼、铝、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00~250m2/g,所述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主成分用各元素氧化物表示,所述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组成表示为:SiO240wt%~75wt%、P2O55wt%~25wt%、CaO17wt%~40wt%、微量元素0.2wt%~2w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生态矿溶液采用乳化微胶囊技术保护后,加入多孔硅酸盐溶胶中,制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可以富含锶、锗、硒、铜、锌、锰、钛等20种微量元素且能够在体液环境中有效缓释。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制备:
所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由包括以下摩尔份数的原料通过先形成溶胶再进行陈化得到: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081
所述醇为甲醇、乙醇、乙二醇、二甘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酸催化剂为盐酸、硝酸、柠檬酸、乙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酸酯类为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酸酯类为磷酸一酯、磷酸二酯、磷酸三酯、甘油磷酸酯、肌醇六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可溶性钙盐为氯化钙、硝酸钙、乙酸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O/W型乳化剂为吐温-80、聚甘油脂肪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先形成溶胶再进行陈化包括:将去离子水与醇混合后加入所述酸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所述硅酸酯类和所述磷酸酯类加入所述混合液中,在40~60℃下进行水解反应;水解完成后,将所述可溶性钙盐溶解于反应液中,然后加入所述O/W型(水包油)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胶;将所述混合溶胶在40-60℃进行陈化以形成粘度为1000~2000cP的凝胶,得到所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
S2、微胶囊乳液的制备:
所述微胶囊乳液由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通过乳化微胶囊方法制备得到: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091
所述乳化微胶囊方法包括:向所述生态矿溶液中加入所述非离子增稠剂,在70~90℃下加热使所述非离子增稠剂完全溶胀或溶解,得到生态矿溶液凝胶,然后保温备用;将所述固体蜡加入所述液态油介质中,在70~90℃下加热至完全溶解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所述W/O型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油相;将所述生态矿溶液凝胶加入所述油相中,在70~90℃下以2000~4000r/min进行热均质乳化5~15min以形成稳定的乳液,得到油为连续相蜡包裹的生态矿溶液凝胶为内相的微胶囊乳液;
所述非离子增稠剂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0000、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黄原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固体蜡为微晶蜡、蜂蜡、聚乙烯蜡、石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液态油介质为庚烷、轻质矿物油、辛酸葵酸甘油三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W/O(油包水)型乳化剂为司盘80、硬脂酸甘油酯、卵磷脂、十六酸十六酯中的至少一种。
S3、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
将所述微胶囊乳液与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混合,形成乳液,之后经陈化、干燥、煅烧得到所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所述陈化的温度为40~60℃,所述煅烧的温度为600~900℃、时间为2~10h,所述微胶囊乳液与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质量比为(8-30):(70-92)。
煅烧的目的之一是将有机物完全除去。
现有技术中,在制备生态矿溶液过程中使用硫酸、盐酸等强酸物质,导致最终产品为强酸性,应用于人体时具有较强刺激性,且由于溶解性依赖于酸性环境,因此,在应用过程中稳定性差,极易与复配成分发生沉淀沉降影响产品稳定性,且在应用中均为一次性释放不具备缓释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微量元素固态负载,与纯生态矿物溶液相比,产品稳定性更高,PH值更适宜于人体环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或由第二方面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在骨组织修复、口腔修复或皮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按摩尔份数计,制备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原料包括: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101
按质量份数计,制备微胶囊乳液的原料包括: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111
按质量份数计,制备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原料包括:
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 80份
微胶囊乳液 20份。
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制备:
按摩尔份数将350份水与140份醇加入反应器混合均匀,再加入1.8份酸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然后将7.8份硅酸酯类与0.5份磷酸酯类加入混合液中,在50℃下搅拌混合及发生水解反应,反应1h后将2.0份可溶性钙盐加入反应液中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继续反应2h后加入0.15份O/W型(水包油)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胶,然后将混合溶胶在50℃下进行陈化至粘度达到1200cP,形成凝胶,得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备用。
S2、微胶囊乳液的制备:
另取一反应器,按重量份加入30份生态矿溶液,再加入5份非离子增稠剂,然后在80℃下加热使非离子增稠剂完全溶胀或溶解,制成生态矿溶液凝胶,然后在80℃下保温备用;
再另取一反应器,按重量份在其中加入70份液态油介质,在80℃下加热并加入10份固体蜡,搅拌至固体蜡完全融化后加入7份W/O型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油相;
将已制备的生态矿溶液凝胶加入油相中保持温度为80℃,3000r/min均质乳化10min后搅拌降温至常温,制成油为连续相蜡包裹的生态矿溶液凝胶为内相的微胶囊乳液。
S3、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
按重量份取已制得的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80份、微胶囊乳液20份,混合搅拌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然后在50℃下陈化至形成固态凝胶;将形成的固态凝胶破碎至颗粒状,冷冻干燥至完全干燥;将干燥完全的固体颗粒置于马弗炉中在600℃下煅烧4h,形成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水为去离子水,所述醇溶剂为无水乙醇,所述酸催化剂为63.5%浓硝酸,所述硅酸酯类为正硅酸乙酯,所述磷酸酯类为磷酸三乙酯,所述可溶性钙盐为四水硝酸钙,所述O/W型乳化剂为吐温8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矿溶液为北京金山生态动力素制造有限公司专利产品(专利号ZL00121456.X),微量元素含量:铁(5000mg/L)、钾(3000mg/L)、硅(35mg/L)、镁(260mg/L)、钛(140mg/L)、锰(90mg/L)、锌(800mg/L)、钨(1.0mg/L)、镍(9.0mg/L)、铜(9.0mg/L)、钙(16.0mg/L)、钼(4.0mg/L)、钠(50mg/L)、硼(13.0mg/L)、铝(26.0mg/L)、锗(0.5mg/L)、锂(2.0mg/L)、硒(9.0mg/L)、锶(1600mg/L)。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离子增稠剂为聚乙二醇10000与黄原胶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所述固体蜡为微晶蜡与聚乙烯蜡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所述液态油介质为庚烷与辛酸葵酸甘油三酯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所述W/O型乳化剂为司盘80与硬脂酸甘油酯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合成的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为透明均一溶液,微胶囊乳液为乳白色乳液,两者混合后为乳白色均匀凝胶,经陈化煅烧处理后形成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为Si、P、O、Ca,各元素通过化学键合的作用形成具有微观多孔结构的材料,多孔结构中负载有多种微量元素,对本实施例制备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中的各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其中,微量元素用离子计测量,Si、P和Ca用玻璃熔融片法XRF(GB/T21114-2019)测量,材料主成分用各元素氧化物表示,材料组成表示为:74.72wt%SiO2、5.67wt%P2O5、17.88wt%CaO、1.73wt%微量元素。材料中微量元素具体含量如下:铁(8000mg/kg)、钾(4800mg/kg)、镁(416mg/kg)、钛(224mg/kg)、锰(144mg/kg)、锌(1280mg/kg)、钨(1.6mg/kg)、镍(14.4mg/kg)、铜(14.4mg/kg)、钼(6.4mg/kg)、钠(80mg/kg)硼(20.8mg/kg)、铝(41.6mg/kg)、锗(0.8mg/kg)、锂(3.2mg/kg)、硒(14.4mg/kg)、锶(2560mg/kg)。
实施例2
按摩尔份数计,制备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原料包括: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131
按质量份数计,制备微胶囊乳液的原料包括: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132
按质量份数计,制备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原料包括:
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 85份
微胶囊乳液 15份
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制备:
按摩尔份数将280份水与105份醇加入反应器混合均匀,加入1.25份酸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然后将5.52份硅酸酯类与1.19份磷酸酯类加入混合液中,在45℃下搅拌混合及发生水解反应,反应1h后将2.75份可溶性钙盐加入反应液中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继续反应2h后加入0.1份O/W型(水包油)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胶,然后将混合溶胶在50℃下进行陈化至粘度达到1500cp,形成凝胶,得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备用。
S2、微胶囊乳液的制备:
另取一反应器,按重量份加入25份生态矿溶液,再加入4份非离子增稠剂,然后在80℃下加热使非离子增稠剂完全溶胀或溶解,制成生态矿溶液凝胶,然后在80℃下保温备用;
再另取一反应器按重量份在其中加入60份液态油介质,在80℃下加热并加入7份固体蜡,搅拌至固体蜡完全融化后加入4份W/O型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油相;
将已制备的生态矿溶液凝胶加入油相中保持温度为80℃,3000r/min均质乳化10min后搅拌降温至常温,制成油为连续相蜡包裹的矿溶液凝胶为内相的微胶囊乳液。
S3、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
按重量份取已制得的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85份、微胶囊乳液15份,混合搅拌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然后在50℃陈化至形成固态凝胶;将形成的固态凝胶破碎至颗粒状,冷冻干燥至完全干燥;将干燥完全的固体颗粒置于马弗炉中在650℃下煅烧4h,形成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水为去离子水,所述醇溶剂为无水乙醇,所述酸催化剂为63.5%浓硝酸,所述硅酸酯类为正硅酸乙酯,所述磷酸酯类为磷酸三乙酯,所述可溶性钙盐为四水硝酸钙,所述O/W型乳化剂为吐温80与聚甘油脂肪酸酯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矿溶液为北京金山生态动力素制造有限公司专利产品(专利号ZL00121456.X),微量元素含量:铁(5000mg/L)、钾(3000mg/L)、硅(35mg/L)、镁(260mg/L)、钛(140mg/L)、锰(90mg/L)、锌(800mg/L)、钨(1.0mg/L)、镍(9.0mg/L)、铜(9.0mg/L)、钙(16.0mg/L)、钼(4.0mg/L)、钠(50mg/L)、硼(13.0mg/L)、铝(26.0mg/L)、锗(0.5mg/L)、锂(2.0mg/L)、硒(9.0mg/L)、锶(1600mg/L)。
所述非离子增稠剂为聚乙二醇10000与黄原胶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所述固体蜡为微晶蜡与蜂蜡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所述液态油介质为庚烷与辛酸葵酸甘油三酯按质量比1:1混合物;
所述W/O型乳化剂为司盘80与硬脂酸甘油酯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合成的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为透明均一溶液,微胶囊乳液为乳白色乳液,两者混合后为乳白色均匀凝胶,经陈化煅烧处理后形成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为Si、P、O、Ca,各元素通过化学键合的作用形成具有微观多孔结构的材料,多孔结构中负载有多种微量元素,对本实施例制备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中的各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其中,微量元素用离子计测量,Si、P和Ca用玻璃熔融片法XRF(GB/T21114-2019)测量,材料主成分用各元素氧化物表示,材料组成表示为:57.36wt%SiO2、14.84wt%P2O5、26.70wt%CaO、1.10wt%微量元素。材料中微量元素具体含量如下:铁(4850mg/kg)、钾(2910mg/kg)、镁(252mg/kg)、钛(136mg/kg)、锰(87mg/kg)、锌(776mg/kg)、钨(0.9mg/kg)、镍(9.0mg/kg)、铜(9.0mg/kg)、钼(3.0mg/kg)、钠(47mg/kg)硼(12mg/kg)、铝(23mg/kg)、锗(0.8mg/kg)、锂(2.0mg/kg)、硒(8.5mg/kg)、锶(1570mg/kg)。
实施例3
按摩尔份数计,制备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原料包括: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151
按质量份数计,制备微胶囊乳液的原料包括: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152
按质量份数计,制备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原料包括:
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 92份
微胶囊乳液 8份
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制备:
按摩尔份数将170份水与70份醇加入反应器混合均匀,加入0.8份酸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然后将4份硅酸酯类与1.7份磷酸酯类加入混合液中,在60℃下搅拌混合及发生水解反应,反应1h后将4.0份可溶性钙盐加入反应液中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继续反应2h后加入0.05份O/W型(水包油)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胶,然后将混合溶胶在50℃下进行陈化至粘度达到1200cp,形成凝胶,得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备用。
S2、微胶囊乳液的制备:
另取一反应器,按重量份加入10份生态矿溶液,再加入2份非离子增稠剂,然后在90℃下加热使非离子增稠剂完全溶胀或溶解,制成生态矿溶液凝胶,然后保温备用;
再另取一反应器,按重量份在其中加入50份液态油介质,在90℃下加热并加入4份固体蜡,搅拌至固体蜡完全融化后加入2份W/O型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油相;
将已制备的生态矿溶液凝胶加入油相中保持温度为90℃,3000r/min均质乳化10min后搅拌降温至常温,制成油为连续相蜡包裹的生态矿溶液凝胶为内相的微胶囊乳液。
S3、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
按重量份取已制得的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92份、微胶囊乳液8份,混合搅拌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然后在50℃下陈化至形成固态凝胶;将形成的固态凝胶破碎至颗粒状,冷冻干燥至完全干燥;将干燥完全的固体颗粒置于马弗炉中在900℃下煅烧2h,形成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水为去离子水,所述醇溶剂为无水乙醇,所述酸催化剂为36.5%浓盐酸,所述硅酸酯类为正硅酸乙酯,所述磷酸酯类为磷酸三乙酯,所述可溶性钙盐为氯化钙,所述O/W型乳化剂为吐温80与聚甘油脂肪酸酯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矿溶液为北京金山生态动力素制造有限公司专利产品(专利号ZL00121456.X),微量元素含量:铁(5000mg/L)、钾(3000mg/L)、硅(35mg/L)、镁(260mg/L)、钛(140mg/L)、锰(90mg/L)、锌(800mg/L)、钨(1.0mg/L)、镍(9.0mg/L)、铜(9.0mg/L)、钙(16.0mg/L)、钼(4.0mg/L)、钠(50mg/L)、硼(13.0mg/L)、铝(26.0mg/L)、锗(0.5mg/L)、锂(2.0mg/L)、硒(9.0mg/L)、锶(1600mg/L)。
所述非离子增稠剂为聚乙二醇10000与黄原胶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所述固体蜡为微晶蜡与聚乙烯蜡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所述液态油介质为庚烷与辛酸葵酸甘油三酯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所述W/O型乳化剂为司盘80与硬脂酸甘油酯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合成的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为透明均一溶液,微胶囊乳液为乳白色乳液,两者混合后为乳白色均匀凝胶,经陈化煅烧处理后形成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为Si、P、O、Ca,各元素通过化学键合的作用形成具有微观多孔结构的材料,多孔结构中负载有多种微量元素,对本实施例制备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中的各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其中,微量元素用离子计测量,Si、P和Ca用玻璃熔融片法XRF(GB/T21114-2019)测量,材料主成分组成用各元素氧化物表示,材料组成表示为:41.05wt%SiO2、20.53wt%P2O5、38.20wt%CaO、0.22wt%微量元素。材料中微量元素具体含量如下:铁(1000mg/kg)、钾(600mg/kg)、镁(52mg/kg)、钛(28mg/kg)、锰(18mg/kg)、锌(160mg/kg)、钨(0.3mg/kg)、镍(1.8mg/kg)、铜(1.8mg/kg)、钼(0.5mg/kg)、钠(10mg/kg)硼(2.6mg/kg)、铝(4.5mg/kg)、锗(0.3mg/kg)、锂(0.5mg/kg)、硒(1.6mg/kg)、锶(320mg/kg)。
实施例4
按摩尔份数计,制备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原料包括: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171
按质量份数计,制备微胶囊乳液的原料包括: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172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181
按质量份数计,制备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原料包括:
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 70份
微胶囊乳液 30份
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制备:
按摩尔份数将170份水与70份醇加入反应器混合均匀,加入0.8份酸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然后将4份硅酸酯类与1.7份磷酸酯类加入混合液中,在60℃下搅拌混合及发生水解反应,反应1h后将4.0份可溶性钙盐加入反应液中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继续反应2h后加入0.05份O/W型(水包油)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胶,然后将混合溶胶在50℃下进行陈化至粘度达到2000cp,形成凝胶,得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备用。
S2、微胶囊乳液的制备:
另取一反应器,按重量份加入30份生态矿溶液,再加入5份非离子增稠剂,然后在90℃下加热使非离子增稠剂完全溶胀或溶解,制成生态矿溶液凝胶,然后保温备用;
再另取一反应器,按重量份在其中加入70份液态油介质,在90℃下加热并加入10份固体蜡,搅拌至固体蜡完全融化后加入7份W/O型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油相;
将已制备的生态矿溶液凝胶加入油相中保持温度为90℃,3000r/min均质乳化10min后搅拌降温至常温,制成油为连续相蜡包裹的生态矿溶液凝胶为内相的微胶囊乳液。
S3、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
按重量份取已制得的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70份、微胶囊乳液30份,混合搅拌至形成稳定的乳液,然后在50℃下陈化至形成固态凝胶;将形成的固态凝胶破碎至颗粒状,冷冻干燥至完全干燥;将干燥完全的固体颗粒置于马弗炉中在900℃下煅烧2h,形成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水为去离子水,所述醇溶剂为无水乙醇,所述酸催化剂为36.5%浓盐酸,所述硅酸酯类为正硅酸乙酯,所述磷酸酯类为磷酸三乙酯,所述可溶性钙盐为氯化钙,所述O/W型乳化剂为吐温80与聚甘油脂肪酸酯按重量比1:1的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矿溶液为北京金山生态动力素制造有限公司专利产品(专利号ZL00121456.X),微量元素含量:铁(5000mg/L)、钾(3000mg/L)、硅(35mg/L)、镁(260mg/L)、钛(140mg/L)、锰(90mg/L)、锌(800mg/L)、钨(1.0mg/L)、镍(9.0mg/L)、铜(9.0mg/L)、钙(16.0mg/L)、钼(4.0mg/L)、钠(50mg/L)、硼(13.0mg/L)、铝(26.0mg/L)、锗(0.5mg/L)、锂(2.0mg/L)、硒(9.0mg/L)、锶(1600mg/L);
所述非离子增稠剂为聚乙二醇10000与黄原胶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所述固体蜡为微晶蜡与聚乙烯蜡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所述液态油介质为庚烷与辛酸葵酸甘油三酯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所述W/O型乳化剂为司盘80与硬脂酸甘油酯按质量比1:1的混合物。
本实施例合成的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为透明均一溶液,微胶囊乳液为乳白色乳液,两者混合后为乳白色均匀凝胶,经陈化煅烧处理后形成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为Si、P、O、Ca,各元素通过化学键合的作用形成具有微观多孔结构的材料,多孔结构中负载有多种微量元素,对本实施例制备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中的各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其中,微量元素用离子计测量,Si、P和Ca用玻璃熔融片法XRF(GB/T21114-2019)测量,材料主成分组成用各元素氧化物表示,材料组成表示为:40.34wt%SiO2、20.28wt%P2O5、37.65wt%CaO、1.73wt%微量元素。材料中微量元素具体含量如下:铁(8000mg/kg)、钾(4800mg/kg)、镁(416mg/kg)、钛(224mg/kg)、锰(144mg/kg)、锌(1280mg/kg)、钨(1.6mg/kg)、镍(14.4mg/kg)、铜(14.4mg/kg)、钼(6.4mg/kg)、钠(80mg/kg)硼(20.8mg/kg)、铝(41.6mg/kg)、锗(0.8mg/kg)、锂(3.2mg/kg)、硒(14.4mg/kg)、锶(2560mg/kg)。
对比例证
为验证对生态矿物溶液进行乳化处理保护的必要性,及微量元素的加入对多孔磷硅酸盐生物活性的影响,设置以下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对比;
对比例1
按摩尔份数计,制备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原料包括: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201
按质量份数计,制备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原料包括:
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95.7份
生态矿溶液4.3份
本对比例提供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制备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按摩尔份数将280份水与105份醇加入反应器混合均匀,加入1.25份酸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然后将5.52份硅酸酯类与1.19份磷酸酯类加入混合液中,在45℃下搅拌混合及发生水解反应,反应1h后将2.75份可溶钙盐加入反应液中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溶胶,然后将混合溶胶在50℃下进行陈化至粘度达到1500cp,形成凝胶,得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备用。
然后,按重量份取已制得的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95.7份、生态矿溶液4.3份,混合搅拌然后在50℃继续陈化至形成固态凝胶;之后破碎至颗粒状,冷冻干燥至完全干燥;将干燥完全的固体颗粒置于马弗炉中在650℃下煅烧4h,形成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
在本对比例中,所述溶剂水为去离子水,所述醇溶剂为无水乙醇,所述酸催化剂为63.5%浓硝酸,所述硅酸酯类为正硅酸乙酯,所述磷酸酯类为磷酸三乙酯,所述可溶性钙盐为四水硝酸钙。
在本对比例中,所述生态矿溶液为北京金山生态动力素制造有限公司专利产品(专利号ZL00121456.X),微量元素含量:铁(5000mg/L)、钾(3000mg/L)、硅(35mg/L)、镁(260mg/L)、钛(140mg/L)、锰(90mg/L)、锌(800mg/L)、钨(1.0mg/L)、镍(9.0mg/L)、铜(9.0mg/L)、钙(16.0mg/L)、钼(4.0mg/L)、钠(50mg/L)、硼(13.0mg/L)、铝(26.0mg/L)、锗(0.5mg/L)、锂(2.0mg/L)、硒(9.0mg/L)、锶(1600mg/L)。
本对比例合成的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为透明均一溶液,生态矿溶液为透明溶液,两者混合后立即生成白色沉淀,并逐渐沉降;陈化后上层为透明凝胶,下层为白色膏状物,微量元素沉淀沉降未完成有效负载。
对比例2
按摩尔份数计,制备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原料包括: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211
本对比例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摩尔份数将280份水与105份醇加入反应器混合均匀,加入1.25份酸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然后将5.52份硅酸酯类与1.19份磷酸酯类加入混合液中,在45℃下搅拌混合及发生水解反应,反应1h后将2.75份可溶性钙盐加入反应液中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
然后,在50℃陈化至形成固态凝胶;将形成的固态凝胶破碎至颗粒状,冷冻干燥至完全干燥;将干燥完全的固体颗粒置于马弗炉中在650℃煅烧4h,形成多孔磷硅酸盐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水为去离子水,所述醇溶剂为无水乙醇,所述酸催化剂为63.5%浓硝酸,所述硅酸酯类为正硅酸乙酯,所述磷酸酯类为磷酸三乙酯,所述可溶性钙盐为四水硝酸钙。
本对比例合成的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透明均一,经陈化煅烧处理后形成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为Si、P、O、Ca,各元素通过化学键合的作用形成具有微观多孔结构的材料,对本对比例制备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中的各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其中,Si、P和Ca用玻璃熔融片法XRF(GB/T21114-2019)测量,材料组成用各元素氧化物表示为:58.12%SiO2、14.90%P2O5、26.98%CaO,作为不含有微量元素的对照组就生物活性与实施例进行对比。
性能研究:
为验证本发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对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制备的材料的微观多孔结构、比表面积、生物活性、微量元素释放情况等进行检测分析,具体如下:
测试1.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微观结构测试;
对实施例1-4及对比例2所得材料进行扫描电镜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所得材料均具有微观多孔结构,例如如附图1所示,图1为实施例2制备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SEM图,由图可见,微球形颗粒内部均匀分布的微孔结构,有利于物质负载及缓释。其他实施例和对比例2进行相同的扫描电镜测试,得到与实施例2类似的图片,本发明不再一一列举。
测试2.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比表面积检测
为了进一步对本发明所得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数据化表征,根据GB/T19587-2004《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采用氮气吸附法对实施例1-4及对比例2所得材料进行比表面积测试,结果如下表1。
表1 材料比表面积检测结果
材料名称 比表面积
实施例1 <![CDATA[217.9m<sup>2</sup>/g]]>
实施例2 <![CDATA[169.5m<sup>2</sup>/g]]>
实施例3 <![CDATA[108.2m<sup>2</sup>/g]]>
实施例4 <![CDATA[115.6m<sup>2</sup>/g]]>
对比例2 <![CDATA[158.9m<sup>2</sup>/g]]>
测试3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生物活性测试
依据YY/T 0964-2014《沉积羟基磷灰石的测试方法》进行体外矿化实验,验证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生物活性,按以下方法对实施例1-4及对比例2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对比。
具体实施方法:以玻璃锥形瓶或聚乙烯塑料瓶为反应容器。将材料置于反应容器中,按每0.3g粉体、量取200.0mL SBF模拟体液,混合后将容器置于37℃的水浴摇床中,以175r/min的振荡速度振荡反应容器,进行矿化实验。样品浸泡若干时间后(最长不超过28d),分离出浸泡矿化的样品,并分别用去离子水和丙酮溶液淋洗、于室温下晾干;将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测试、扫描电镜测试。
本实验中浸泡矿化时间为48h,矿化后样品检测结果:X射线衍射图见图2,均形成了明显的碳酸羟基磷灰石特征峰;图3为实施列2制备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矿化后的SEM图(扫描电镜测试图),其他实施例进行相同的扫描电镜测试,得到与实施例2类似的图片,本发明不再一一列举,由图3可知,材料表面形成了大量的针状及团簇状碳酸羟基磷灰石搭成的三维网状结构;说明本发明在引入微量元素后未对材料生物活性造成不利影响,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测试4.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微量元素释放试验
以TRIS缓冲溶液作为释放介质进行本发明所得材料的微量元素释放试验,并就同含量不同比表面积、同含量微量元素不同处理方法加入等互为对比。
具体实施方法:利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及盐酸溶液配制pH为7.4±0.1的TRIS缓冲溶液(TRIS缓冲溶液的配制:在2000mL的烧杯内盛800mL的去离子水,置于磁力搅拌上搅拌,然后加入35mL的1mol/L盐酸溶液,在搅拌情况下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调节PH值为7.25,最后将溶液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得到TRIS缓冲溶液),然后按粉剂样品与TRIS缓冲液质量比1:9的比例称取样品,将粉剂样品置于透析袋中后浸泡于称取的TRIS缓冲液中,然后分别在2h、8h、24h、48h、60h、72h进行6次取样测定释放介质中的离子浓度,并计算微量元素累积释放率(Wn),累积释放率计算方法如下:
Wn=Qn/M*100%
Qn=Cn*V0+(C1+C2+C3+……+Cn-1)*V
M—样品中元素总量
Wn—第n个取样点微量元素累积释放率
Qn—第n个取样点的累积释放量
Cn—第n个取样点的离子浓度
V0—释放介质体积
V—每次的取样体积,
本实验分别对实施例1、实施例4及对比例1所得材料进行测试,并根据含量选取锶、锌、镁、锰、硒5种元素为代表进行释放率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组别微量元素随时间累积释放率
Figure BDA0004050499980000241
由表2可见:实施例1、实施例4,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对生态矿溶液采用了乳化微胶囊进行包裹保护,因此微量元素累积释放率远远大于直接加入的对比例1,说明采用乳化微胶囊包裹技术起到了保护生态矿溶液的目的,使合成材料能够有效缓慢释放微量元素,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1和实施例4制备的材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同,实施例1中微量元素累积释放率大于实施例4,表明增大材料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微量元素的释放。
在对比例1中,在合成过程中由于各种盐之间不同溶解性等因素的相互干扰,各种元素极易与反应体系中的其他元素或酸根结合形成不溶物,使合成反应无法正常进行,未实现有效负载,微量元素沉淀形成不溶物不能进行离子释放。
由上述测试结果可见,本发明各实施例合成的负载多种微量元素的多孔硅酸盐材料,在保证其自身在体液中能快速形成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不变的前提下,利用其多孔、大比表面积的特性能够装载及有效的缓释微量元素,累积释放率高,在组织修复的同时进行人体微量元素补给,并且解决了液态生态矿物液在使用中稳定性差、快速流失的缺陷,是一种综合性能更优异的生物活性材料。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磷硅酸盐和负载于所述多孔磷硅酸盐上的微量元素,所述微量元素经采用乳化微胶囊方法保护后,负载于所述多孔磷硅酸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包括多种元素;
和/或,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锌、铁、钾、镁、钛、锰、硒、铜、锗、锶、钨、镍、钼、钠、硼、铝、锂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00~250m2/g;
和/或,所述多孔磷硅酸盐材料主成分用各元素氧化物表示,所述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组成表示为:SiO240wt%~75wt%、P2O55wt%~25wt%、CaO17wt%~40wt%、微量元素0.2wt%~2wt%。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微胶囊乳液的制备:
所述微胶囊乳液由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通过乳化微胶囊方法制备得到:
Figure FDA0004050499970000011
Figure FDA0004050499970000021
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
将所述微胶囊乳液与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混合,形成乳液,之后经陈化、干燥、煅烧得到所述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由包括以下摩尔份数的原料通过先形成溶胶再进行陈化得到:
Figure FDA00040504999700000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胶囊乳液的制备的步骤中,所述乳化微胶囊方法包括:
向所述生态矿溶液中加入所述非离子增稠剂,加热使所述非离子增稠剂完全溶胀或溶解,得到生态矿溶液凝胶,然后保温备用;
将所述固体蜡加入所述液态油介质中,加热至完全溶解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所述W/O型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油相;
将所述生态矿溶液凝胶加入所述油相中,进行热均质乳化至形成乳液,得到油为连续相蜡包裹的生态矿溶液凝胶为内相的微胶囊乳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生态矿溶液凝胶步骤中,加热的温度为70~90℃;
和/或,在得到油相步骤中,加热的温度为70~90℃;
和/或,在得到微胶囊乳液步骤中,热均质乳化的温度为70~90℃,热均质乳化的转速为2000~4000r/min、时间为5~15min。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增稠剂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10000、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黄原胶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固体蜡为微晶蜡、蜂蜡、聚乙烯蜡、石蜡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液态油介质为庚烷、轻质矿物油、辛酸葵酸甘油三酯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W/O型乳化剂为司盘80、硬脂酸甘油酯、卵磷脂、十六酸十六酯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在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步骤中,所述陈化的温度为40~60℃,所述煅烧的温度为600~900℃、时间为2~10h;
和/或,在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步骤中,所述微胶囊乳液与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的质量比为(8-30):(70-9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和/或,所述醇为甲醇、乙醇、乙二醇、二甘醇、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酸催化剂为盐酸、硝酸、柠檬酸、乙酸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硅酸酯类为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磷酸酯类为磷酸一酯、磷酸二酯、磷酸三酯、甘油磷酸酯、肌醇六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可溶性钙盐为氯化钙、硝酸钙、乙酸钙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O/W型乳化剂为吐温-80、聚甘油脂肪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先形成溶胶再进行陈化包括:
将所述水与所述醇混合后加入所述酸催化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所述硅酸酯类和所述磷酸酯类加入所述混合液中,进行水解反应;
水解完成后,将所述可溶性钙盐溶解于反应液中,然后加入所述O/W型乳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胶;
将所述混合溶胶在40-60℃进行陈化以形成凝胶,得到所述多孔磷硅酸盐凝胶预聚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反应的温度为40~60℃;
和/或,将所述混合溶胶进行陈化以形成粘度为1000~2000cP的凝胶。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或由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在骨组织修复、口腔修复或皮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CN202310039398.9A 2023-01-13 2023-01-13 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6077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9398.9A CN116077724B (zh) 2023-01-13 2023-01-13 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9398.9A CN116077724B (zh) 2023-01-13 2023-01-13 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7724A true CN116077724A (zh) 2023-05-09
CN116077724B CN116077724B (zh) 2023-09-15

Family

ID=86205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39398.9A Active CN116077724B (zh) 2023-01-13 2023-01-13 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772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9026A (zh) * 2023-11-09 2024-01-05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羊城医院) 用于植入人体牙槽骨中的可吸收支架的制备及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6035A (zh) * 2008-10-10 2009-03-04 浙江大学 一种生物活性磷酸钙多孔颗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00272764A1 (en) * 2009-04-27 2010-10-28 Latta Mark A Microencapsulate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mineralization
CN110101904A (zh) * 2019-06-20 2019-08-09 北京幸福益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组织原位再生的可降解再生医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7934A (zh) * 2019-12-23 2020-04-17 北京幸福益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活性硅再生医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8798A (zh) * 2020-04-30 2020-11-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掺杂Sr/Mg/Zn/Cu的硅基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546304A (zh) * 2020-12-15 2021-03-26 成都洛鹏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6035A (zh) * 2008-10-10 2009-03-04 浙江大学 一种生物活性磷酸钙多孔颗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00272764A1 (en) * 2009-04-27 2010-10-28 Latta Mark A Microencapsulate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mineralization
CN110101904A (zh) * 2019-06-20 2019-08-09 北京幸福益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组织原位再生的可降解再生医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17934A (zh) * 2019-12-23 2020-04-17 北京幸福益生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活性硅再生医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8798A (zh) * 2020-04-30 2020-11-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掺杂Sr/Mg/Zn/Cu的硅基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粉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546304A (zh) * 2020-12-15 2021-03-26 成都洛鹏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肖作兵等主编: "《营养生物技术与转化应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pages: 446 - 44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39026A (zh) * 2023-11-09 2024-01-05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羊城医院) 用于植入人体牙槽骨中的可吸收支架的制备及应用
CN117339026B (zh) * 2023-11-09 2024-05-14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羊城医院) 用于植入人体牙槽骨中的可吸收支架的制备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7724B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94620B2 (en) Method to produce a porous zirconia powder
Sukhodub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xyapatite-alginate nanostructured composites for the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CN116077724B (zh) 负载微量元素的多孔磷硅酸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7642210B2 (en) Zirconia porous bod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017934B (zh) 一种生物活性硅再生医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9908B (zh) 多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介孔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11348621B (zh) 一种利用含氢化合物的可水解制氢材料
DE112014004568T5 (de) Cerdioxid-Zirkoniumdioxid-Mischoxi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und Katalysator zum Reinigen von Abgas unter Verwendung des Cerdioxid-Zirkoniumdioxid-Mischoxids
WO2007029933A1 (en) Coating method of metal oxide superfine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oxide and coating produced therefrom
WO2007093258A2 (en) Porous magnesia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N110101904A (zh) 一种促进组织原位再生的可降解再生医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01950A (zh) 含二氧化硅的纳米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39309A (zh) 一种高比表面积铈铝基复合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1516A (zh) 一种水基溶胶-凝胶法制备Li4SiO4陶瓷粉体的方法
CN102134105B (zh) 一种在室温下利用氨基酸辅助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钴颗粒的方法
CN111517658A (zh) 一种制备不同组成且形貌可控的介孔生物玻璃粉体的方法
Xu et al. Cerium doped dendritic 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 nanoparticles with bioactivity and drug delivery capability
CN115006603B (zh) 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硼硅非晶态溶胶包覆金属有机框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H06503064A (ja) シリカ球をコーティングする方法
CN109399595A (zh) 介孔膦酸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Hu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bredigite powders with apatite-forming ability by a simple combustion method
Asri et al. Preparation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upported Zinc Oxide Catalyst for Transesterification of Kesambi (Schleichera oleosa) Oil
CN1785797A (zh) 无团聚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的制造方法
CN111544318B (zh) 用于美容养颜的组装玉石活化材料及其组装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01386419A (zh) 一种复合纳米二氧化铈溶胶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