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7584A - 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及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及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7584A
CN116077584A CN202310324771.5A CN202310324771A CN116077584A CN 116077584 A CN116077584 A CN 116077584A CN 202310324771 A CN202310324771 A CN 202310324771A CN 116077584 A CN116077584 A CN 116077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parts
mass
respiratory syndrome
porcine repro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47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7584B (zh
Inventor
王云斌
方斌奇
郭瑞忠
叶志惠
张世忠
谢璐明
陈君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reator Animal Pharmacy Co ltd
Zhejiang Keruit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Creator Animal Pharmacy Co ltd
Zhejiang Keruit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Creator Animal Pharmacy Co ltd, Zhejiang Keruit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Creator Animal Pharmac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247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75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7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7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7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7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8Orchidaceae (Orchid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60Salicyl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612Salicyl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having the hydroxy group in position 2 esterified, e.g. salicylsulfuric acid
    • A61K31/616Salicyl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having the hydroxy group in position 2 esterified, e.g. salicylsulfuric acid by carboxylic acids, e.g. acetylsalicylic ac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0Moraceae (Mulberry family), e.g. breadfruit or fi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0Polygonaceae (Buckwheat family), e.g. spineflower or dock
    • A61K36/704Polygonum, e.g. knotw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0Polygonaceae (Buckwheat family), e.g. spineflower or dock
    • A61K36/708Rheum (rhubarb)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3Rosaceae (Rose family), e.g. strawberry, chokeberry, blackberry, pear or firetho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8Saururaceae (Lizard's-tail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yc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包括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第一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10质量份白及、3~10质量份虎杖、5~20质量份委陵菜、5~20质量份无花果叶、3~10质量份大黄和5~20质量份鱼腥草;第二组合物包括阿司匹林。本申请的组合物能够有效针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阻断病毒对机体的侵入,在体内杀灭及抑制病毒,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病毒性致热的体温升高,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及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兽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猪高热病不是某一特定的猪疾病,是指具有高热症状的一系列猪病的统称。猪高热病的病原分为病毒、细菌、寄生虫三类,病毒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毒(PRV)等为主;细菌主要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大肠杆菌等;而寄生虫主要以弓形虫和猪附红细胞体为主。
从全国各地的报道来看,在众多的病毒因子中,PRRSV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次引发猪高热病的病毒因素为PCV2,再次为CSFV、SIV、PRV等。在我国主要的养猪地区,PRRSV在猪群中感染已极为普遍,是引发猪发生高热的主要病原。据统计,在猪高热病中由PRRSV引发约占60%左右,致死率达10%~100%,PCV2感染在猪群中也有较高的比例,且呈现上升趋势。
以病毒为主要病原引发的猪高热疾病将长期流行,主要依据有:未受这一病毒侵袭的阴性猪场依然存在,同时受病毒侵袭的阳性猪场中仍有阴性猪存在,这些都可能成为这一病原的新宿主。此外,近年来,许多猪病在不同程度上流行,如PCV2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链球菌病等等已十分普遍,这些病的病原既有原发性病原,也可以成为继发性病原,与PRRSV混合感染,使得治疗难度直线上升,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药物组合物;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组合物的应用方式。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包括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所述第一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10质量份白及、3~10质量份虎杖、5~20质量份委陵菜、5~20质量份无花果叶、3~10质量份大黄和5~20质量份鱼腥草;所述第二组合物包括阿司匹林。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6质量份白及、5质量份虎杖、9质量份委陵菜、11质量份无花果叶、4质量份大黄和15质量份鱼腥草;所述第二组合物为阿司匹林溶液。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组合物的应用方法,所述第一组合物用于健康猪的日常预防或自猪感染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后开始使用,所述第二组合物于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后开始使用。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组合物用于日常预防及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后全程使用,所述第二组合物于猪发烧三天后开始使用直至猪体温恢复正常。
作为另一种优选,将所述第一组合物研磨成粉拌入猪饲料,或制成颗粒与猪饲料混合,或制得萃取溶液混入猪饮用水中;将所述第二组合物研磨成粉拌入猪饲料,或溶解于水中对猪进行灌喂,或溶解于猪的饮用水中。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组合物与所述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0~5),所述第二组合物与所述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0~20)。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第一组合物与所述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5),所述第二组合物与所述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20)。
作为另一种优选,将所述第一组合物的萃取液浓缩至1~5g/mL得到第一组合物浓缩原液,所述第一组合物浓缩原液与所述猪饮用水的添加配比为1:(100~5)。
作为另一种优选,将所述第一组合物各原料粉碎后与水混合,料水质量比为1:(1~20),煎煮1~3次,每次煎煮时间为0.5~3小时,合并煎煮后的滤液并浓缩至1~5g/mL,得到所述第一组合物浓缩原液。
进一步优选,根据病猪体重向其每日灌喂所述第二组合物的水溶液0.1~20mL/kg体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申请的组合物有效地针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能够阻断该病毒对机体的侵入,在机体内杀灭病毒并抑制病毒的转录扩散,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本申请的组合物使用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协同复配,能够避免病毒性发热的体温迅速地升高,缩短发热时间,从而避免发热引发的食欲降低、机体无力和无法吸收营养等问题;
(3)本申请的组合物均选用经济适应性较好的配方组合,降低疾病的治疗成本,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包括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第一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白及、虎杖、委陵菜、无花果叶、大黄和鱼腥草;第二组合物包括阿司匹林。
本申请使用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复配,中西结合,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性发热的机体体温,阻断病毒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对PRRSV病毒针对性地杀灭和抑制,应用在生猪养殖中能够降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优选的,第一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10重量份白及、3~10重量份虎杖、5~20重量份委陵菜、5~20重量份无花果叶、3~10重量份大黄和5~20重量份的鱼腥草。
白及是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其味甘、苦、涩,性偏寒,归胃经、肺经、肝经、具有敛疮、补肺、消肿、止血及生肌等功效。白及具有确切的广谱抑菌作用,其根须的提取物能够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抗菌作用。
白及不仅能抗细菌,同时还具有抑制病毒的生物活性作用。相关研究已证明白及提取物能够通过调控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能够抑制病毒与相关受体的结合、干预病毒RNA合成以及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此外,白及还可以抑制肺癌、胃癌、卵巢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迁移生长。白及的药用价值历史悠久,资源分布广,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中,不仅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治疗效果显著。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和茎。性寒、味苦、归肝、胆、肺经。含虎杖苷、黄酮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白藜芦醇、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之作用;且有镇静、平喘、保肝、利胆、降糖、降脂及保护心肌、解热镇痛作用;调节胃肠功能,对外伤出血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及镇痛作用;对烧烫伤有收敛、防止感染和消炎、促进上皮生长等作用。虎杖常被用于治疗肺炎、急性病毒性肝炎、高脂血症、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虎杖的主要成分虎杖甙,对金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疱疹病毒、埃可氏病毒、腺病毒等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委陵菜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干燥全草,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研究表明,委陵菜属植物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降糖、抗炎、抗菌、抗肿瘤、心血管系统保护、神经保护、肝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儿茶素、鞣质类、酚酸类等其他化合物为次要活性成分。
委陵菜的抗炎作用通过清除NO、抑制肿瘤坏死因子、抑制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iNOS)和改善免疫因子水平等来发挥抗炎作用。此外,现代科学研究已显示委陵菜属植物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均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多酚类和鞣质类可能成为其主要抗菌活性成分。
委陵菜属植物还表现出其他的活性,如参与免疫调节、抗肿瘤、心血管系统保护、肾保护以及抗病毒的作用,其抗病毒的活性可能与其三萜类和鞣质类成分有关,其发挥作用的阶段或于早期病毒吸附阶段。
无花果叶为桑科植物无花果的叶,无花果为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一种有悠久种植历史的兼有药用及食用价值的果品树种,也是一种有着广阔开发应用前景的经济作物,其果实营养丰富,叶、根可入药。古人对无花果叶的药性和作用早有研究,据圣经、《本草纲目》记载:无花果叶可以治痔疮、肿毒、心痛。
传统中医上通常将无花果叶用于健脾消食、润肠通便、降血脂、降血压、利咽消肿、化痰止咳和补充人体营养、增强免疫力等等,随着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员发现了无花果叶更多的药用价值。无花果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对普通变形菌、四联微球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无花果叶提取物被证实具有抗病毒效用,使用稀释的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为小鼠灌喂,相对于病毒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的发病症状比较轻,甚至有的小鼠不出现任何症状,生存率提高,平均存活时间延长,表明无花果叶提取物具有抗病毒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等多种功效。现代医学已从大黄中分离得到了80多种化合物,大体上可分为蒽醌类、多糖类、鞣质、蒽酯类等。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异大黄素、虫漆酸D等。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还有抗种肿瘤、抗菌消炎、抗动脉硬化、降血压、泻下利尿、保肝利胆、清除自由基等多种作用,还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
其中,大黄对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对耐药性的病毒,增大大黄的剂量后,其ED50也显著增加,但不会对机体细胞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还显示具有羟基和甲基取代的大黄素型蒽衍生物对膜病毒有抑制作用,而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疱疹病毒、假狂犬病毒等均有灭活作用。中药大黄提取物,特别是蒽醌衍生物类的大黄提取物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对乙型肝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假狂犬病毒等对人类和动物危害极大的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细胞毒性极低,因此大黄作为抗病毒药物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草本植物的新鲜全草以及地上干燥部分,主要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区域,如江浙、两湖、两广、安徽、四川、福建、云南等地,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被誉为“中药中的广谱抗生素”,是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药食两用的植物之一。因其茎叶具有特殊腥气,故俗称其为“鱼腥草”。在《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唐本草》《滇南本草》《闽东本草》《医林纂要》等医药著作中均有记载:其性寒凉,味甘辛、咸苦,微温,微毒;可散热毒痈肿,治疮痔脱肛,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补虚弱,消膨胀等。鱼腥草中所含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为其主要药用成分。此外,鱼腥草还含有生物碱、有机酸、脂肪酸等。鱼腥草全株可食用,其营养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良好抗炎活性。鱼腥草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苷、槲皮素和异槲皮苷等对炎症的早期反应,包括因炎症反应引起的一系列局部血管反应,如因局部血管的扩张引起的渗出、水肿等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鱼腥草还可以升高痛阈值,降低疼痛反应的敏感性,拮抗致痛作用。鱼腥草中的抗菌有效成分主要是鱼腥草素,鱼腥草素能显著抑制某些化脓性细菌,如金葡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的活性。
鱼腥草水提物、挥发油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等在细胞水平通过干扰病毒的结合和渗透、抑制病毒蛋白表达、干扰病毒RNA复制从而发挥抑制病毒活性作用,使得鱼腥草及其提取物能够在抗病毒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鱼腥草水煎剂与鱼腥草素都能通过提高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优选的,第一组合物还可以是白及、虎杖、委陵菜、无花果叶、大黄和鱼腥草等中药的提取物或其萃取溶液,其存在形式并不被限定于散剂或粉末。
优选的,第一组合物由3~10质量份白及、3~10质量份虎杖、5~20质量份委陵菜、5~20质量份无花果叶、3~10质量份大黄和5~20质量份鱼腥草组成。
优选的,第一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6重量份白及、5重量份虎杖、9重量份委陵菜、11重量份无花果叶、4重量份大黄和15重量份鱼腥草。
第一组合物使用多种中药的复配,创造性地选用白及、委陵菜及无花果叶三种中药,针对性用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的阻断、抑制及杀灭;使用白及、虎杖和鱼腥草协同消炎抗菌,防止多种病菌混合感染;使用大黄和鱼腥草在抑制病毒的同时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增强生猪免疫力,更好地抵抗病毒侵染。
本申请第一组合物选用的中药配方毒副作用较小甚至无毒,避免药物对生猪的脾脏、淋巴结,甚至胸腺造成损坏,同时避免药物残留在生猪体内,避免毒素的积累影响猪肉品质。
第一组合物的中药配方廉价易得,经济实用性较好,降低猪病的治疗成本,避免养殖户增加经济负担。
特别地,第一组合物配方治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能够有效地从阻断病毒侵入细胞、杀灭病毒以及抑制病毒三个方面协同作用,以能够达到降低发病率以及降低死亡率的效果。
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的主要作用成分逐渐明确,但由于中药依托于中医基础理论和辩证思维方式,讲究对症下药、剥茧抽丝、综合调理为主,因此中药治疗见效慢成为其一大缺点。而对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持续性感染,猪感染后体温明显升高,并伴随咳嗽、气喘、眼结膜发炎、眼睑明显水肿,部分猪表现为后驱无力、站立不稳、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尤其是母猪和仔猪感染,病毒迅速地侵入机体,恐难以支撑至中药生效。
中西药结合治疗能够增强疗效,中西药合用后相较于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表现增强疗效、扩大适应症等特点,体现了中西药结合的优势。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可从多角度调节的整合作用,弥补了化药在机体功能调节上的劣势,而化药作用靶点的专一性和针对性则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等特点,避免了中药起效慢的缺点,故而二者结合可增强疗效。此外,中西药合用能够减少、减轻不良反应,缩短疗程,减少化学药物用药量。
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之后,猪体内会迅速产生一种致热因子,这是导致病猪体温持续高热不退的主要原因,而病猪高烧不退,将引发食欲下降、营养无法吸收等病症,因此在治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时,需从控制病猪体温入手。
阿司匹林作为传统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独特的抗炎与免疫功能。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用于减轻炎性损伤,特别是肺部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传统的治疗中,阿司匹林通常被用在病猪的降温以及防止继发性感染中,以口服药为主,减少肌注用药以减少应激。
第二组合物可以是阿司匹林溶液或阿司匹林粉末,或是阿司匹林注射剂。
本申请用于防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组合物,通过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的复配,能够有效地增强疗效,第二组合物能够弥补第一组合物的不足,将病猪的体温尽快降低,并更好地促进药物和营养的吸收;第一组合物能够弥补第二组合物“治标不治本”的缺点,在病猪的体内针对性地阻断、杀灭和抑制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并且具有机体调节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本申请还提供上述用于治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将上述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复配使用,能够获得最佳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将第一组合物或第二组合物制成颗粒或粉末,拌入猪饲料中供给猪日常食用。
优选的,水煎法制得第一组合物的提取液,第二组合物为阿司匹林溶液,将第一组合物的提取液与第二组合物溶液混入病猪饮用水用服用,通过简单的方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更优选的方案中,第一组合物的配方具有阻断病毒的作用,所以第一组合物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混入健康猪的饮用水或拌入猪饲料中,用于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或当猪场发现一例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猪时,所有的猪立即开始饮用混有第一组合物提取液的饮用水或拌有第一组合物的猪饲料,以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第一组合物与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0~5),第二组合物与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0~20)。
优选的,第一组合物与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5),第二组合物与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20)。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将第一组合物的萃取液浓缩至1~5g/mL后得到第一组合物浓缩原液,将第一组合物浓缩原液与猪饮用水混合,第一组合物浓缩原液与猪饮用水的添加配比为1:(100~5)。
将第一组合物的各原料粉碎后与水混合,料水质量比为1:(1~20),煎煮1~3次,每次煎煮时间为0.5~3小时,合并多次煎煮后的滤液并浓缩至1~5g/mL,得到第一组合物浓缩原液。
而由于发热属于机体的正常防御反应,从病理学的角度考虑,发热有利于病症的康复,但若不使用药物辅助病猪退烧,病猪大约将持续7天高烧,对后续中药和营养的吸收均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可在猪感染后立即将病猪与健康猪隔离,开始服用混有第一组合物提取液的饮用水,感染三天后,开始服用混有第一组合物提取液和并按体重灌喂阿司匹林溶液,直至病猪体温恢复正常后停止使用第二组合物,此时恰能激发猪体内防御机能并且辅助病猪退烧,有利于第一组合物提取液的吸收。
优选的,根据病猪体重每日灌喂阿司匹林溶液0.1~20mL/kg,优选的使用一种低剂量2mL/kg每日灌喂的方案,减少病猪的应激,并逐步地控制病猪的体温,更好地利用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
【实施例1】
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组合物,包括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
其中第一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600g白及、500g虎杖、900g委陵菜、1100g无花果叶、400g大黄和1500g鱼腥草;第二组合物为阿司匹林溶液。
制备第一组合物的提取液:称取第一组合物的各类原料并粉碎,加入10倍量的水,三次煎煮提取并过滤,每次煎煮30min,合并三次煎煮后的滤液并浓缩至1g/mL,得到第一组合物浓缩原液,放入冰箱内冷藏待用。
溶解第二组合物:将0.1g的阿司匹林片溶解在10mL的水中,得到阿司匹林溶液待用。
【对比例1】
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组合物,包括第三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
其中第三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1042g虎杖、833g大黄和3125g鱼腥草;第二组合物为阿司匹林溶液。
制备第三组合物的提取物:称取第三组合物的各类原料并粉碎,加入10倍量的水,三次煎煮提取并过滤,每次煎煮30min,合并三次煎煮后的滤液并浓缩至1g/mL,得到第三组合物的浓缩原液,放入冰箱内冷藏待用。
溶解第二组合物:将0.1g的阿司匹林片溶解在10mL的水中,得到阿司匹林溶液待用。
【中药的毒性试验】
取Marc-145细胞长满单层的96孔培养板,弃原液,PBS洗涤1次,以DMEM完全培养液稀释第一组合物提取液的原液,2倍倍比稀释至第10孔,100μL/孔,第11、12孔为细胞对照孔,各稀释度均做4孔重复,37℃、5%CO2培养箱培养,每天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及生长状况。72h后弃去培养液,以PBS洗涤1次,加入MTT液,20μL/孔,37℃培养4h,弃MTT液,加入DMSO,150μL/孔,恒温振荡15min,待蓝色结晶全部溶解后测定各孔OD490nm值。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不同浓度的中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将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率为0的浓度作为中药的最大安全浓度。
不同浓度的中药对Marc-145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细胞对照组OD490 nm-药物组OD490nm)/细胞对照组OD490 nm
计算得到本申请第一组合物的最大安全浓度为12mg/mL,第三组合物的最大安全浓度为18mg/mL。
【退热试验】
为了探究本申请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协同作用的退热效果,选取家兔建立试验组,由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模型,灌胃药物并观察体温变化。
将健康的试验用家兔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别设置为实施例组、对比例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参照A组和参照B组。各组家兔的分组与相应处置整理在下表1中,将第一组合物提取液和第三组合物提取液分别稀释至12mg/mL浓度,按分组对各组家兔灌胃生理盐水、第一组合物提取液和第三组合物提取液2mL/kg体重对应浓度的溶液。将各组家兔连续三天分别灌胃不同药物,并于固定时间12:00、13:00、14:00和15:00四个时间点测量各组家兔的直肠温度,选取直肠温度在38.5~39.6℃之间、温差变化小于0.5℃的家兔用于试验,6个实验组每组选取10只家兔进行后续试验。
自选取家兔后的第二天开始,连续三天对如下表1的处置情况进行灌胃,在第四天11:00测量家兔直肠温度后,立即对家兔进行灌胃注射前药物,于11:30分别给除空白对照组之外的各组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注射预热至38℃的细菌内毒素(LPS)0.6μg/kg体重,随后灌胃如下表1中各组对应注射后的药物,继而于12:00、13:00、14:00和15:00对6组家兔测量直肠温度。
表1各试验组分组与处置
项目 注射前灌胃3天 注射处置 注射后
空白对照组 生理盐水 \ 生理盐水
阴性对照组 生理盐水 0.6μg/kg体重内毒素 生理盐水
实施例组 第一组合物 0.6μg/kg体重内毒素 第一组合物+第二组合物
对比例组 第三组合物 0.6μg/kg体重内毒素 第三组合物+第二组合物
参照A组 第一组合物 0.6μg/kg体重内毒素 第一组合物
参照B组 生理盐水 0.6μg/kg体重内毒素 第一组合物+第二组合物
将内毒素致热前(t0)、致热后0.5h(t1=t0+0.5h)、致热后1.5h(t2=t0+1.5h)、致热后2.5h(t3=t0+2.5h)和致热后3.5h(t4=t0+3.5h)的家兔直肠温度记录于表2,并计算直肠温度最大差值(△T=tmax-tmin)和最终差值(△t=t4-t1)。
表2各试验组内毒素致热前后家兔直肠温度
组别 <![CDATA[t<sub>0</sub>/℃]]> <![CDATA[t<sub>1</sub>/℃]]> <![CDATA[t<sub>2</sub>/℃]]> <![CDATA[t<sub>3</sub>/℃]]> <![CDATA[t<sub>4</sub>/℃]]> △T/℃ △t/℃
空白对照组 38.97 39.01 39.03 39.04 39.12 0.15 0.15
阴性对照组 38.86 39.54 40.12 41.78 42.96 4.1 4.1
实施例组 38.88 39.99 41.42 40.77 39.29 2.54 0.41
对比例组 38.87 41.34 41.88 40.71 39.92 3.01 1.05
参照A组 38.88 39.21 39.87 40.93 42.09 3.21 3.21
参照B组 39.05 41.89 42.88 41.72 40.95 3.83 1.9
由表1分析可知,空白对照组家兔的直肠温度维持稳定,而注射细菌内毒素的阴性对照组家兔的直肠温度直线上升,可知本试验造模成功。
分析对比阴性对照组、实施例组和对比例组,实施例组家兔直肠的温度变化值△T和△t都是最小的,即表明使用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的复配,能够有效控制家兔病毒性感染体温的升高,发病3.5小时后的体温与初始体温的温差值小于0.5℃,体温得到较好的控制;使用第三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的对比例组,其降温效果次优于实施例组,并且观察到家兔感染病毒后温度上升较快,可知第三组合物较之第一组合物的抗病毒侵袭效果略差,虽然后续依旧能使家兔的温度下降,但家兔的发烧时间仍比较长。
分析实施例组、参照A组和参照B组,参照A组探究第一组合物日常预防及感染后的治疗作用,家兔的体温在遭到病毒性感染后缓慢地上升,虽未观察到下降的趋势,但在观测时间段内家兔的温度变化值仍小于参照B组,分析第一组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用,有效地控制体温,避免家兔体温迅速上升;参照B组仅在感染后使用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复配治疗,家兔体温的始末值之差较小表明第二组合物有迅速降温的效用,但整个过程中家兔的温度变化值较大,仅次于阴性对照组,不利于家兔机体的恢复。
内毒素会激活机体的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多种的致热性细胞因子,细菌内毒素致热家兔模型是试验室中常用的发热模型,用以研究药物对发热动物的体温调节作用。而本试验的结果表明:本申请的用于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的组合物,使用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的复配,使用第一组合物用于日常预防,能够有效控制家兔病毒性感染发热的体温变化,使得感染后温度缓慢上升,并降低体温变化值,在感染3.5个小时后体温与感染前的体温的温差小于0.5℃。
【本申请的第一组合物体外抗PRRSV效果试验】
1、PRRSV的TCID50的测试结果
根据本领域常规测试TCID50的方法,Reed-Muench两式法公式计算PRRSV毒株的TCID50值,所得结果为10-6.5/0.1mL,即表明接种0.1mL浓度为10-6.5的PRRSV病毒液可使50%细胞出现病变。
2、阻断作用
将中药按先加药后加毒的方式作用于细胞,分别计算第一组合物和第三组合物对感染病毒的Marc-145细胞的保护率,本研究中的C1、C2、C3、C4表示从中药的最大安全浓度开始依次做2倍稀释的4个不同浓度,将结果记录在下表3中。
3、杀灭作用
将药物与病毒以1:1的比例同时与细胞作用,观察药物在细胞上对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计算中药对感染病毒的Marc-145细胞的保护率,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3中。
4、抑制作用
将中药按先加病毒后加药物的方式作用于细胞,观察药物在细胞上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计算中药对感染病毒的Marc-145细胞的保护率,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3中。
表3不同浓度中药体外抗PRRSV作用
Figure BDA0004152884010000131
Figure BDA0004152884010000141
先加药后加毒,体现的是药物对病毒的阻断作用;药物与病毒同时加入,体现的是药物对病毒的杀灭作用;先加入病毒后加药体现的是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由表3可知,第一组合物对PRRSV病毒的阻断、杀灭和抑制作用均优于第三组合物;第一组合物对PRRSV阻断、杀灭和抑制效果最好的药物质量浓度均为最大安全质量浓度,随着质量浓度越来越低,其阻断、杀灭和抑制作用逐渐变弱;第一组合物在最大安全质量浓度下对细胞的保护率均超过了90%。
第一组合物对病毒具有较好的阻断作用,其从侧面解释了在家兔的退热试验中,在向家兔注射细菌内毒素之前向家兔灌胃第一组合物提取液的稀释液,能够使得家兔体温上升缓慢,并且体温变化较小,是由于第一组合物在家兔体内对病毒的阻断,家兔受到病毒的侵害降低。因此,本申请的用于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其中第一组合物可以应用在健康猪,用于防止病毒的侵袭,并提高机体免疫力。
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及应用方法,使用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协同复配,能有效地从病毒侵入阶段开始阻断、杀灭和抑制病毒,细胞实验的存活率在90%以上;同时在家兔的退热实验中,能够控制病毒性导致的体温升高,降低温度的变化差值。本申请的组合物能够通过添加在饲料或饮用水中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简单实用,在抗病毒和降温的同时,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消炎抗菌,防止继发感染,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所述第一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10质量份白及、3~10质量份虎杖、5~20质量份委陵菜、5~20质量份无花果叶、3~10质量份大黄和5~20质量份鱼腥草;所述第二组合物包括阿司匹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6质量份白及、5质量份虎杖、9质量份委陵菜、11质量份无花果叶、4质量份大黄和15质量份鱼腥草;所述第二组合物为阿司匹林溶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物用于健康猪的日常预防或自猪感染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后开始使用,所述第二组合物于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后开始使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物用于日常预防及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后全程使用,所述第二组合物于猪发烧三天后开始使用直至猪体温恢复正常。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组合物研磨成粉拌入猪饲料,或制成颗粒与猪饲料混合,或制得萃取溶液混入猪饮用水中;将所述第二组合物研磨成粉拌入猪饲料,或溶解于水中对猪进行灌喂,或溶解于猪的饮用水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物与所述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0~5),所述第二组合物与所述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0~2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物与所述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5),所述第二组合物与所述猪饲料的添加比例为1:(100~20)。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组合物的萃取液浓缩至1~5g/mL得到第一组合物浓缩原液,所述第一组合物浓缩原液与所述猪饮用水的添加配比为1:(100~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组合物各原料粉碎后与水混合,料水质量比为1:(1~20),煎煮1~3次,每次煎煮时间为0.5~3小时,合并煎煮后的滤液并浓缩至1~5g/mL,得到所述第一组合物浓缩原液。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病猪体重每日向其灌喂所述第二组合物的水溶液0.1~20mL/kg体重。
CN202310324771.5A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及应用方法 Active CN1160775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4771.5A CN116077584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及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4771.5A CN116077584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及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7584A true CN116077584A (zh) 2023-05-09
CN116077584B CN116077584B (zh) 2023-09-01

Family

ID=86206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4771.5A Active CN116077584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及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758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4729A (zh) * 2010-02-08 2011-08-10 上海农昊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白头翁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384A (zh) * 2014-03-28 2014-07-2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有效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中药复方及其提取方法
CN104257844A (zh) * 2014-10-22 2015-01-07 河南华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4729A (zh) * 2010-02-08 2011-08-10 上海农昊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白头翁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384A (zh) * 2014-03-28 2014-07-2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有效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中药复方及其提取方法
CN104257844A (zh) * 2014-10-22 2015-01-07 河南华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樱;丁度伟;高求炜;梁嘉琪;冼琼珍;冯军;王丙云;: "3种中药及其提取物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用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no. 10, pages 2730 - 2735 *
张信艳;: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no. 09, pages 201 *
袁威;李展;张平;刘江;刘君;姚燕;邓俊良;: "中药体外抗PRRSV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杂志, no. 04, pages 52 - 5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7584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8508B (zh) 用于提高鸡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7844B (zh) 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11870568B (zh) 一种抗敏止痒植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0585302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颗粒茶及其制备方法
JPH01172341A (ja) 家畜及び家禽のクロストリジウムパーフリンゲンス感染症の予防及び治療剤
CN104351563A (zh) 一种用于预防猪恶性水肿的功能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890A (zh) 一种治疗雏鸡白痢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1103A (zh) 用于治疗猪丹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4927B (zh) 一种用于治疗鸡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1037B (zh) 预防和治疗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4258347A (zh) 一种检验科用杀菌消炎液
CN108853277A (zh) 一种用于针灸的中药消毒液
CN116077584B (zh) 一种防治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组合物及应用方法
CN106310138A (zh) 一种预防乳猪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3075A (zh) 一种预防兔瘟病的中药制剂
EP1837029A1 (de) Zusammensetzung zur Vorbeugung und Behandlung von Erkältungskrankheiten
CN111760004B (zh) 一种防治畜禽流感的中药颗粒及应用
CN111202770A (zh) 抗菌中草药复方制剂和制备方法及洗手液
CN108310135A (zh) 一种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饲料添加剂
CN109197917A (zh) 防治手足口病的中药复方护理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32287B (zh) 一种防治家禽气分热盛证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JPH01172340A (ja) 鶏のブドウ球菌症の予防及び治療剤
CN111632080A (zh) 一种治疗药疹皮炎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524746B (zh) 一种防治家禽感冒的中药组合物
CN105327147A (zh) 用于治疗猪气喘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