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7255A - 编织支架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编织支架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7255A
CN116077255A CN202310361416.5A CN202310361416A CN116077255A CN 116077255 A CN116077255 A CN 116077255A CN 202310361416 A CN202310361416 A CN 202310361416A CN 116077255 A CN116077255 A CN 116077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ided stent
braided
stent
protective film
outer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614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7255B (zh
Inventor
李超
黄文和
杨晶晶
雷震
郅俊鹏
王传勇
罗富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i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i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i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i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614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7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7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7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7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7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61F2002/966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with additional retain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支架输送系统,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包括推送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推送装置的外鞘管中的编织支架,所述编织支架的外壁上包覆有保护膜。本发明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编织支架进行缠绕束缚线后才将其固定在额外的装载套管上才能进行输送的方式,采用基于保护膜和外鞘管的推送或推送释放的方式,能够避免对连线的反复冲洗的过程,因此编织支架的推送和推送释放的操作过程更简单方便,并可提高手术效率,另外,由于不存在连线,因此可相应地降低手术过程中输送系统内存在残余气泡、新增血栓等风险。

Description

编织支架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编织支架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编织支架作为植入物,将其输送至患者体内时,多采用预先对编织支架缠绕束缚线的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额外的装载套管上,待被线缠绕的编织支架被整体送达靶向位置后,以拆线的方式释放和展开编织支架。但对于编织支架的这种束缚和整体推送的方式,在编织支架预装时存在绕线缠线的过程,相应地在编织支架释放时也会存在拆线放线的过程,尤其是拆线放线的过程在实际临床使用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编织支架的远端和近端线头之间的连线在冲洗过程中容易吸附气泡,需反复冲洗才能排尽输送系统中的气泡,方可进入人体,因此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另外,由于连线的存在,手术过程中其容易吸附血液细胞、甚至产生血栓,使手术过程存在引入血栓的风险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织支架输送系统,用于至少解决上述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包括推送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推送装置的外鞘管中的编织支架,所述编织支架上包覆有保护膜;
所述保护膜保护和支撑所述编织支架以使所述编织支架能够以固定的轴向长度被装载至所述外鞘管中,并且所述编织支架从所述外鞘管中释放时能够保持该固定的轴向长度而被释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推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鞘管中的连接单元,所述保护膜的其中一端延伸超过所述编织支架的端部以与所述连接单元固定相连,所述编织支架从所述外鞘管中释放并展开后,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使所述保护膜与所述编织支架分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膜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至少发生一次变形以与所述连接单元固定相连;以及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支撑部用于包覆所述编织支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编织支架一同被径向压缩使得所述编织支架能够以固定的轴向长度被装载至所述外鞘管中,并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编织支架一同从所述外鞘管中释放使得所述编织支架能够保持该固定的轴向长度而被释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套和固定套,所述连接部第一次发生变形后,可贯穿所述固定套内部的固定孔;
从所述固定孔中穿出的所述连接部第二次发生变形后,可包覆在所述连接套的外壁上;
所述连接套伸入所述固定孔中并与所述固定孔相连,以将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连接套的外壁和所述固定孔的内壁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套和固定套,所述连接部发生变形后,可包覆在所述固定套的外壁上;
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固定套的外部,以将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连接套的内壁和所述固定套的外壁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套和所述连接套通过螺纹连接或卡合连接将第二次发生变形的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连接套和所述固定套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在轴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编织支架或仅覆盖所述编织支架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膜由医用级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0.01-0.03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编织支架为裸支架或覆膜支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鞘管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层、中间层和内层,所述中间层在所述外鞘管的轴向上包括依次设置的弹簧结构区段和编织网结构区段;
其中,所述保护膜和所述编织支架被装载至所述弹簧结构区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保护膜对编织支架的保护和支撑,使得编织支架能够传递其受到的轴向推送力,从而无论是将编织支架装载到外鞘管中时,还是编织支架从外鞘管中释放时,编织支架均可保持固定的轴向长度,即其缩短率能够维持在较为一致范围内,从而在编织支架释放后,编织支架能够顺利地自膨并展开至预装前的自由状态,因此本发明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编织支架进行缠绕束缚线后再其固定在额外的装载套管上才能进行输送的方式,由于本发明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采用基于保护膜和外鞘管的推送或推送释放编织支架的方式,能够避免对连线的反复冲洗的过程,因此编织支架的推送和推送释放的操作过程更简单方便,并可提高手术效率,另外,由于不存在连线,因此可相应地降低手术过程中输送系统内存在残余气泡、新增血栓等风险。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编织支架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编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保护膜包覆在编织支架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保护膜的第一端第一次发生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保护膜的第一端第二次发生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编织支架输送系统中正在装载编织支架的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编织支架输送系统中,编织支架被释放,且保护膜被拉回外鞘管中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外鞘管的径向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外鞘管的轴向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推送装置;1、外鞘管;2、推送杆;3、导丝腔;4、编织支架;41、螺旋式编织结构部分;42、勾嵌编织结构部分;31、引导头;
11、外层;12、中间层;13、内层;
121、弹簧结构区段;122、编织网结构区段;
20、连接单元;2、推送杆;21、连接套;22、固定套;23、保护膜;221、固定孔;211、通孔;231、连接部;232、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包括推送装置10以及设置在推送装置10的外鞘管1中的编织支架4,编织支架4的外部包覆有保护膜23,保护膜23可对编织支架4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以使编织支架4能够以固定的轴向长度被装载至外鞘管1中,并且编织支架4从外鞘管1中释放时同样能够保持该固定的轴向长度,从而保证了编织支架4被释放在指定位置时能够顺利地自膨至并展开至预装前的自由状态。
由于编织支架的自身特性,例如其桥筋和支撑单元并不在同一个柱面上,其相互连接的方式存在相互嵌套、勾连、径向重叠等方式,从而导致编织支架被压缩后的短缩率并不固定。因此编织支架被释放时,编织支架无法将其受到的轴向推送力有效地进行传递,其轴向长度可能被严重缩短,从而导致编织支架被释放后无法顺利展开。也就是说,编织支架无法在保持其结构稳定的情况下被推送至指定位置。此时若持续推送编织支架,如果该编织支架是裸支架,那么其结构将发生扭曲、错乱、甚至轴向堆叠以至于彻底变形,使得其短缩率大幅变化,导致编织支架被释放后无法顺利展开,更无法自膨恢复到装载前的外形结构;另外,如果该编织支架是覆膜支架,则不仅产生上述问题,更可能会导致覆膜与金属支架的附着点分离、覆膜撕裂等使覆膜失效的现象发生。
因此,本发明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通过在编织支架4的外部包覆保护膜23来解决编织支架难以被推送的问题。由于编织支架4的外部包覆有保护膜23(如图4所示),因此当编织支架4受到轴向推送力时,通过保护膜23的保护和支撑作用,编织支架4能够有效地传递其受到的轴向推送力,因此能够保证其缩短率维持在较为一致范围内。更具体地,当编织支架4及保护膜23被一同径向压缩并装载至外鞘管1中时,由于受到保护膜23的束缚,使得编织支架4能够以稳定的结构和固定的轴向长度被装载至外鞘管1中;当推送装置10位于指定位置(例如病变血管处)而需要将编织支架4从外鞘管1中释放时,由于受到保护膜23的束缚,编织支架4能够有效地传递其受到的轴向推送力,因此编织支架4仍然能够维持稳定的结构和该固定的轴向长度,以保证其缩短率维持在较为一致范围内,从而编织支架4在被释放后,由于编织支架4是镍钛合金编织而成的自膨胀支架,因此其可顺利地自膨恢复到装载前的外形结构和自由尺寸;并且如果编织支架4是覆膜支架(即具有覆膜的金属支架),那么保护膜23还可起到保护覆膜与金属支架的之间较好的附着效果的作用,因此通过本发明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能够使编织支架被装载后顺利地被释放至指定位置而避免失效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推送装置10包括设置在外鞘管1中的连接单元20,保护膜23的其中一端延伸超过编织支架4的端部以与连接单元20固定相连。编织支架4从外鞘管1中释放并展开后,通过连接单元20使保护膜23与编织支架4脱离。当编织支架4从外鞘管1中被释放时,编织支架4可在指定位置自膨,并且编织支架4在自膨展开时,其径向方向的尺寸发生变化,而轴向长度仍保持固定的轴向长度,从而编织支架4可恢复到其被装载到外鞘管1前的外形结构。随后,连接单元20则可拉动保护膜23,使其与编织支架4分离并缩回外鞘管1中,并与外鞘管1一同撤出体外,则位于指定位置的自膨展开后的编织支架4即可实现治疗病变血管的目的。
因此,本发明中由于编织支架4被保护膜23在周向全方面包裹住,可以保证编织支架4在预装到外鞘管1的过程中以及最终从外鞘管1中被释放出来的过程中,均保持着固定的轴向长度和稳定的压缩结构,从而编织支架4从外鞘管1中释放后,即可顺利地自膨展开而恢复自由状态。
因此,在装载编织支架4时,保护膜23和编织支架4作为一个整体一同进行推送,从而使编织支架4以固定的轴向长度被装载至外鞘管1中;而在释放编织支架4时,同样将保护膜23与编织支架4作为一个整体被一同释放;编织支架4被释放后,可使保护膜23与编织支架4相互脱离,即仅将编织支架4留在体内,而将保护膜23撤出体外。
据此,将保护膜23设置为包括连接部231和支撑部232(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连接部231可至少发生一次变形以与连接单元20固定相连。支撑部232与连接部231相连,支撑部232用于包覆在编织支架4上,支撑部232与编织支架4一同被径向压缩使得编织支架4能够以固定的轴向长度被装载至外鞘管1中,并且支撑部232与编织支架4一同从外鞘管1中释放使得编织支架4能够保持该固定的轴向长度而被释放。
如图3和图4所示,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可在轴向上仅覆盖编织支架4的一部分,或者,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也可在轴向上完全覆盖编织支架4。
保护膜23的连接部231延伸超过编织支架4的第一端(优选为远端,即远离指定位置的一端),连接部231可产生变形从而与连接单元20固定相连。
连接单元20可以构造为各种形式,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单元20包括连接套21和固定套22的形式,其中,固定套22和连接套21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可以理解地,固定套22和连接套21还可通过卡合连接或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保护膜23的连接部231第一次发生变形后(例如连接部231的直径减小),可贯穿固定套22内部的固定孔221。如图6所示,从固定孔221中穿出的连接部231第二次发生变形后(例如连接部231的直径变大),可包覆在连接套21的外壁上。
连接套21伸入固定孔221中并与固定孔221相连,以将连接部231固定在连接套21的外壁和固定孔221的内壁之间。在固定孔221是带有螺纹孔的实施例中,固定套22的固定孔221和连接套21通过螺纹连接,从而将连接部231牢固地固定在连接套21的外壁和固定孔221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地,连接套21可以是M2.0的微螺栓,固定套22可以是M2.3的微螺母,或者连接套21为M2.3的微螺栓,固定套22为M2.5的微螺母,即二者连接后存在一定的间隙,即为保护膜23预留的尺寸。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单元20包括连接套21和固定套22,连接部231发生变形(例如连接部231的直径略微变小)后,可包覆在固定套22的外壁上。连接套21继而套设在固定套22的外部,以将连接部231固定在连接套21的内壁和固定套22的外壁之间。
由于连接套21的另一端(即远端)与导丝腔3相连,因此当保护膜23和编织支架4被释放后,可通过拉动导丝腔3将保护膜23与编织支架4脱离。
在进行装载时,如图3和图4所示,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包覆在编织支架4的外部,保护膜23的连接部231超出编织支架4的外部(即编织支架4的第一端位于保护膜23的内部)。
其次,使保护膜23的连接部231发生变形,例如将保护膜23的连接部231的直径压握到小于固定孔221的内径,从而使连接部231可穿过固定孔221并从固定孔221中穿出,穿出后的连接部231再次发生变形(例如将其展开),并包覆在连接套21的外壁上,从而连接套21、连接部231和固定套22可固定形成一个整体。
随后,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与编织支架4一同被径向压缩,从而可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与编织支架4可一同被装载在外鞘管1中,如图1所示。
在释放编织支架4时,可通过推送的方式(或撤鞘的方式)使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和编织支架4一同被推送至外鞘管1的外部,即将编织支架4推送到指定位置。编织支架4由于失去了外鞘管1的约束,其可自膨而在径向上展开,支撑部232相应地发生变形。随后可通过拉动保护膜23的连接部231,从而使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再次变形并缩回外鞘管1中,并随外鞘管1一同被撤出体外。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在装载编织支架4时,并不是直接将编织支架4装载到外鞘管1中,而是先在处于自由状态的编织支架4的外部包覆保护膜23,再将覆盖有保护膜23的编织支架4与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一同进行径向压缩,并将保护膜23的连接部231与连接单元20相连后,再将保护膜23和编织支架4共同装载至外鞘管1中。
因此,保护膜23可起到两个作用,其一是保持编织支架4结构的稳定性,使编织支架4在预装、推送和释放过程中具有固定的轴向长度(编织支架4可以是编织裸支架,也可以是编织覆膜支架,二者统称为编织支架);其二是当编织支架4是编织覆膜支架时,保护膜23能够对编织覆膜支架的覆膜起到完整的保护。尤其是当覆膜非常薄(例如达到0.05mm厚度以下)时,这种编织覆膜支架的覆膜在预装、推送和释放过程中极其容易受损,而无论是覆膜自身的破损还是覆膜与金属结构之间的破损,都将大幅增大编织覆膜支架的渗透性,从而降低编织覆膜支架保持通畅的能力(微观上的破损可以是产生更多、更大的孔隙,而表面有孔隙、不光滑的覆膜表面易于增生、血栓形成,进而堵塞)。
进一步地,保护膜23整体由医用级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其可满足进入人体的材料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因此可随编织支架4一同被径向压缩;也可在编织支架4被释放后,随着编织支架4的自膨而相应地发生变形。并且,在保护膜23与编织支架4同时释放出来之后,由于聚四氟乙烯自身的光滑性,保护膜23也能够顺利地从编织支架4与血管或组织之间脱离。
进一步地,保护膜23的厚度为0.01-0.03mm,由于保护膜23的尺寸足够薄,因此既能对编织支架4起到保护的作用,又不影响输送系统(外鞘管1)的最大轮廓。
编织支架4可以是裸支架,也可以是覆膜支架。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编织支架4包括螺旋式编织结构部分41与其相连的勾嵌编织结构部分42,其中,螺旋式编织结构部分41的外部具有覆膜。可以理解地,编织支架4还可以是采用其他方式编织而成的支架。
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推送装置10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推送装置10包括外鞘管1,其前端(即靠近指定位置的一端)用于装载编织支架4。推送装置10中还设置有连接单元20,其与编织支架4上覆盖的保护膜23的远端相连。
其中,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可使编织支架4能够以固定的轴向长度被装载至外鞘管1中。图7示出了保护膜23的连接部231与外鞘管1中的连接套21和固定套22相连,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和编织支架4被径向压缩后正在被装载至外鞘管1中的过程,装载完成后,如图1所示。
编织支架4装载完成后,其随推送装置10到达指定位置后,推送装置10可采用推送的方式(即推送保护膜23及编织支架4),使得保护膜23及编织支架4从外鞘管1中释放;或者推送装置10还可采用撤鞘的方式(即拉动外鞘管1的方式),使得保护膜23及编织支架4从外鞘管1中释放。
以推送方式为例,推送装置10还包括推送杆2和导丝腔3,其中,推送杆2伸入外鞘管1中,并与连接单元20可伸缩地相连。导丝腔3贯穿推送杆2并伸入外鞘管1中,从连接套21的通孔211(如图5和图6所示)中贯穿而出,并从编织支架4中伸出,如图1所示,导丝腔3的前端具有锥形的引导头31,引导头31位于外鞘管1的外部,且其远端与外鞘管1的近端对齐接触。因此在向血管中推送编织支架4时,能够起到引导和减小阻力的作用。
在到达指定位置(例如血管或组织内部)后,通过推动推送杆2,推送杆2将轴向推送力作用在连接单元20并传递至保护膜23上,从而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和编织支架4可从外鞘管1的近端伸出并逐渐与外鞘管1脱离并释放。在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和编织支架4从外鞘管1中被释放后,编织支架4会自膨并恢复到装载前的自由尺寸,由于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的作用,在编织支架4被从外鞘管1中释放时,编织支架4仅发生径向自膨胀,而其轴向长度在释放前和释放后并没有变化,即可维持固定的轴向长度。
由于编织支架4的自膨,编织支架4内部的空间增大,则通过回拉推送杆2,可使拉动被自膨的编织支架4撑开的保护膜23的支撑部232从编织支架4和血管(或组织)之间被抽出,并再次变形而缩回外鞘管1中,如图8所示;以及拉动导丝腔3即可带动引导头31从编织支架4的内部缩回至外鞘管1中。因此,保护膜23、推送杆2和导丝腔3等可随推送装置10一同撤出体外。
如图9所示,外鞘管1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层11、中间层12和内层13。外层11可由尼龙材料形成,内层13可由PTFE(聚四氟乙烯)材料形成,中间层12由304不锈钢形成。
如图10所示,中间层12在外鞘管1的轴向上包括依次设置的弹簧结构区段121和编织网结构区段122。弹簧结构区段121和编织网结构区段122可通过内层13和外层11的包裹而被固定。
其中,保护膜23或编织支架4被装载至弹簧结构区段121,即中间层12的弹簧结构区段121的内部包裹着带有保护膜23的编织支架4。换言之,中间层12的弹簧结构区段121更靠近近端,其编织网结构区段122则更靠近远端。
弹簧结构区段121由弹簧丝径在0.05mm~0.10mm之间的弹簧丝形成,弹簧结构区段121具有较高的柔顺性,其最小曲率半径为10mm,最大弯曲角度可达180°。
中间层12的编织网结构区段122的内部没有支架,只有推送杆2。编织网结构区段122由不锈钢编织网形成。例如,可采用16股截面尺寸为0.05×0.10的扁不锈钢丝进行编织,编织节点可控制在80以上,形成的编织网结构区段122不易弯曲,具有更好的刚性,其最大曲率半径为30mm,最大弯曲角度可达90°。
外鞘管1通过构造为两种不锈钢复合结构(即由弹簧丝形成的弹簧结构区段121和由不锈钢编织网形成的编织网结构区段122),则其近端的弹簧结构区段121具有较好的推送性能,而远端的编织网结构区段122则具有较好的弯曲柔顺性能。因此,本发明的推送装置10,在远端柔顺性较高的外鞘管1的弹簧结构区段121和保护膜23的共同作用下,释放前预装载的编织支架4可以在小曲率半径和大角度下产生弯曲变形,同时其结构特征和覆膜层可被全程包裹保护而不破损,从而更能适应各种形态的病变血管。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推送装置(10)以及设置在所述推送装置(10)的外鞘管(1)中的编织支架(4),所述编织支架(4)上包覆有保护膜(23);
所述保护膜(23)保护和支撑所述编织支架(4)以使所述编织支架(4)能够以固定的轴向长度被装载至所述外鞘管(1)中,并且所述编织支架(4)从所述外鞘管(1)中释放时能够保持该固定的轴向长度而被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装置(10)包括设置在所述外鞘管(1)中的连接单元(20),所述保护膜(23)的其中一端延伸超过所述编织支架(4)的端部以与所述连接单元(20)固定相连,所述编织支架(4)从所述外鞘管(1)中释放并展开后,通过所述连接单元(20)使所述保护膜(23)与所述编织支架(4)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23)包括:
连接部(231),所述连接部(231)可至少发生一次变形以与所述连接单元(20)固定相连;以及
支撑部(232),所述支撑部(232)与所述连接部(231)相连,所述支撑部(232)用于包覆所述编织支架(4),所述支撑部(232)与所述编织支架(4)一同被径向压缩使得所述编织支架(4)能够以固定的轴向长度被装载至所述外鞘管(1)中,并且所述支撑部(232)与所述编织支架(4)一同从所述外鞘管(1)中释放使得所述编织支架(4)能够保持该固定的轴向长度而被释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20)包括连接套(21)和固定套(22),所述连接部(231)第一次发生变形后,可贯穿所述固定套(22)内部的固定孔(221);
从所述固定孔(221)中穿出的所述连接部(231)第二次发生变形后,可包覆在所述连接套(21)的外壁上;
所述连接套(21)伸入所述固定孔(221)中并与所述固定孔(221)相连,以将所述连接部(231)固定在所述连接套(21)的外壁和所述固定孔(221)的内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20)包括连接套(21)和固定套(22),所述连接部(231)发生变形后,可包覆在所述固定套(22)的外壁上;
所述连接套(21)套设在所述固定套(22)的外部,以将所述连接部(231)固定在所述连接套(21)的内壁和所述固定套(22)的外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22)和所述连接套(21)通过螺纹连接或卡合连接将第二次发生变形的所述连接部(231)固定在所述连接套(21)和所述固定套(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32)在轴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编织支架(4)或仅覆盖所述编织支架(4)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23)由医用级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23)的厚度为0.01-0.0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支架(4)为裸支架或覆膜支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1)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层(11)、中间层(12)和内层(13),所述中间层(12)在所述外鞘管(1)的轴向上包括依次设置的弹簧结构区段(121)和编织网结构区段(122);
其中,所述保护膜(23)和所述编织支架(4)被装载至所述弹簧结构区段(121)。
CN202310361416.5A 2023-04-07 2023-04-07 编织支架输送系统 Active CN116077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1416.5A CN116077255B (zh) 2023-04-07 2023-04-07 编织支架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1416.5A CN116077255B (zh) 2023-04-07 2023-04-07 编织支架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7255A true CN116077255A (zh) 2023-05-09
CN116077255B CN116077255B (zh) 2023-06-06

Family

ID=86202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1416.5A Active CN116077255B (zh) 2023-04-07 2023-04-07 编织支架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725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2703A (en) * 1995-04-14 1997-09-02 Schneider (Usa) Inc. Rolling membrane stent delivery device
US5690644A (en) * 1992-12-30 1997-11-25 Schneider (Usa) Inc. Apparatus for deploying body implantable stent
US20060200221A1 (en) * 2005-03-03 2006-09-07 Andrzej Malewicz Rolling membrane with hydraulic recapture means for self expanding stent
CN102488576A (zh) * 2011-11-25 2012-06-13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释放装置
JP2019171224A (ja) * 2015-03-31 2019-10-1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装置
CN113440324A (zh) * 2020-03-26 2021-09-28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支架输送系统
WO2022078229A1 (zh) * 2020-10-12 2022-04-21 宁波健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操控的瓣膜假体输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0644A (en) * 1992-12-30 1997-11-25 Schneider (Usa) Inc. Apparatus for deploying body implantable stent
US5662703A (en) * 1995-04-14 1997-09-02 Schneider (Usa) Inc. Rolling membrane stent delivery device
US20060200221A1 (en) * 2005-03-03 2006-09-07 Andrzej Malewicz Rolling membrane with hydraulic recapture means for self expanding stent
CN102488576A (zh) * 2011-11-25 2012-06-13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支架的输送释放装置
JP2019171224A (ja) * 2015-03-31 2019-10-10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装置
CN113440324A (zh) * 2020-03-26 2021-09-28 深圳市先健畅通医疗有限公司 支架输送系统
WO2022078229A1 (zh) * 2020-10-12 2022-04-21 宁波健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操控的瓣膜假体输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7255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57541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oading and delivering a stent
JP4719853B2 (ja) 自己拡張ステントの装填と搬送
US8303616B2 (en) Internal restraint for delivery of self-expanding stents
US9662238B2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stent release
JP5908860B2 (ja) ステントの運搬及び展開システム
US20060142838A1 (en)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metallic films and methods for loading and deploying same
US9248037B2 (en) Automatic wireless medical device release mechanism
US7198636B2 (en) Deployment system for an endoluminal device
CN105283154B (zh) 支架输送系统
US10842918B2 (en) Length extensible implantable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uch devices
US8696731B2 (en) Lock/floating marker band on pusher wire for self-expanding stents or medical devices
WO2006071245A1 (en)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metallic films and methods for loading and deploying same
JP2012513783A (ja) 巻取りステント保持シースを有するステント送達装置
CN105025848A (zh) 带有部署辅助件的内假体递送系统
CN106333774B (zh) 管腔支架输送系统
CA2636561A1 (en) An axially-elongating stent and method of deployment
CN116077255B (zh) 编织支架输送系统
US20080125845A1 (en) Proximal fixing
CN108245280B (zh) 覆膜支架
CN116725752A (zh) 一种栓塞保护装置
WO2024042527A1 (en) Fixation of debris protection devices in body lum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