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5028A - 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5028A
CN116075028A CN202111283594.8A CN202111283594A CN116075028A CN 116075028 A CN116075028 A CN 116075028A CN 202111283594 A CN202111283594 A CN 202111283594A CN 116075028 A CN116075028 A CN 116075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electrode
positive
negative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835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卫星
李鹏
杨庆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NPING STA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NPING ST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NPING STA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NPING ST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835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50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5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50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05F3/02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by means of earthing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50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属静电消除领域。其在消电器的低压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串接了一组电抗元件,通过设定电抗元件的电抗值,协同调整各高压放电极之间、或各高压放电极分别与位于高压放电极之间的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自动调整高压幅值,使得高压放电极与接地的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为一个可调的变动值。通过在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形成与电离/放电状态相关联的动态电势差,实现了放电强弱的自行调节和消电器正、负离子产生量的动态电平衡,平抑了正、负离子之间的不平衡波动;可省去现场人工调整离子平衡的操作,节省了使用成本。可广泛用于各类主动式静电消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主动式静电消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消除器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因电极针逐渐吸附灰尘,及高压电蚀引起的放电极损耗等原因,会使得正、负离子输出逐渐失去“电平衡”,即电离产生的正离子数量与负离子数量,不像在静电消除器刚开始使用时的相等状态(即正离子数量:负离子数量=1:1),而是两者的数量比例逐渐变大(即:正离子的数量与负离子的数量之比>1:1,或者,正离子数量:负离子数量<1:1),导致电离平衡性能变差。如此,会使被消产品(指被静电消除器进行静电消除的对象,简称被消产品)表面一个单极性的静电荷(指正电荷或负电荷)数量变多,静电压变大,产生静电放电的危险性变大,给被消产品的静电安全造成较大的风险。因此,这一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现有静电消除器(简称消电器)的放电结构为,放电针(亦称放电极或高压放电极,对直流消电器而言,为正高压放电极和负高压放电极)与高压电路连接,为高电压设置,而与其配套的低压电极(对于棒型消电器可称为侧电极,对于风扇型消电器可称为金属网罩电极)直接电连接大地(简称接地),如图1、2中所示,棒型消电器的侧电极3直接电连接地线(亦称直接接地)。
图1中,对于棒型交流消电器而言,位于棒体1中的高压交流放电极(简称交流放电极2)电离出的正负离子,会沿着高压放电极与接地的侧电极3之间的空间电场线(简称电场线)4而运动,会有一部分正负离子运动到接地的侧电极上,进而导入大地;接地的侧电极上的电势始终为零,故高压放电极与接地侧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始终为固定值。
图2中棒型直流消电器的正高压放电极5和负高压放电极6分别电离出正、负离子,正、负离子会沿着正、负高压放电极彼此间的电场线4及各自与其对应的接地侧电极之间的电场线而运动,会有一部分正、负离子运动到各自对应的接地侧电极上,进而导入大地;接地的侧电极3上的电势始终为零,故正、负高压放电极与各自对应配置接地侧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始终为固定值。
如图3、4所示(图3为风扇型交流消电器,图4为风扇型直流消电器),风扇型消电器的金属网罩电极10直接电连接地线,高压放电极9均对接地的金属网罩电极产生电晕放电,形成空间电场,正、负离子沿电力线向网罩电极运动,并被风扇气11携带到远处区域;在此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正、负离子运动到接地金属网罩电极上,进而导入大地;接地的金属网罩电极上的电势始终为零,故高压放电极与接地金属网罩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始终为固定值。
现有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1)因为前述的低压电极采用的是直接接地的模式,故其电势始终为零,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始终为固定的电势差,不随时间变化;
2)高压放电极电离出的正、负离子,在低压电极附近会存在空间电荷场,且有一部分正、负离子会运动到低压电极上;因低压电极直接接地,如此,则无法在低压电极上形成动态的电势,继而也无法在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间形成动态的电势差;而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动态电势差有利于平抑正、负离子不平衡产生的波动,因此,现有的低压电极直接接地的设置方式,不利于正、负离子的电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其通过在消电器的侧电极(亦称低压电极)与“地”之间,串接了一组阻容元件或电抗元件(或组件),通过设定阻容元件或电抗元件(或组件)的电抗值,协同调整各高压放电极之间、或各高压放电极分别与位于高压放电极之间的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自动调整高压幅值,使得高压放电极与接地的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为一个可调的变动值,实现了消电器放电强弱的自行调节和消电器正、负离子产生量的动态电平衡,可省去现场人工调整离子平衡的操作,节省了使用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包括在消电器上设置至少一组高压放电极和与其配套使用的低压电极;其特征是:
1)设置一组电抗组件;
2)将电抗组件的一端与低压电极电联接,将电抗组件的另一端接地;
3)施加一电压到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
4)调整施加到高压电极的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电抗组件的电抗值,使得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起晕电压;
5)调整施加到高压电极的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电抗组件的电抗值,使消电器电离产生的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6)同时,调整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调整高压电极的高压幅值,设定/调制电抗组件的电抗值,使消电器电离产生的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7)在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形成与电离/放电状态相关联的动态电势差;
8)消电器处于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运行模式;
9)通过平抑消电器所产生的正、负离子之间的不平衡波动,实现消电器放电强弱的自行调节以及消电器正、负离子产生量的动态电平衡。
具体的,所述的电抗组件为阻容组件,用于在低压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产生一个电抗值。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容组件的电抗值可调。
对于交流消电器,本发明所述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运行模式:
1)设置一组阻容组件;
2)将阻容组件的一端电连接到低压电极,并使阻容组件的另一端接地;
3)施加一交流电压到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
4)调整交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起晕电压;
5)调整交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6)同时,调整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调整交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7)在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形成与电离/放电状态相关联的动态电势差;
8)消电器处于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运行模式;
9)消电器动态、实时地平抑消电器所产生的正、负离子之间的不平衡波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5)和步骤6)协调进行。
对于直流消电器,本发明所述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运行模式:
1)在直流消电器上设置一组正高压放电极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正低压电极;设置一组负高压放电极及与其配套使用的负低压电极;
2)设置至少两组阻容组件;
3)将第一阻容组件的一端电连接到正低压电极,并使第一阻容组件的另一端接地;将第二阻容组件的一端电连接到负低压电极,并使第二阻容组件的另一端接地;
4)施加一正直流电压到正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正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施加一负直流电压到负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负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
5)调整正直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第一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正高压电极与正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正直流起晕电压;调整负直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第二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负高压电极与负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负直流起晕电压;
6)调整正、负直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第一、第二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7)调整正直流高压电极与正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协同调整正直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第一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正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8)调整负直流高压电极与负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协同调整负直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第二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负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9)调整正直流高压电极与负直流高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以及正、负直流高压电极分别与位于正、负高压电极之间的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协同调整正、负直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第一、第二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10)在正、负直流高压电极与对应的正、负低压电极之间,形成与电离/放电状态相关联的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动态电势差;
11)形成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6)、步骤7)、步骤8)及步骤9)协调进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方法的交流消电装置,包括设置在绝缘棒体中的交流放电极和设置在绝缘棒体上的侧电极,其特征是:
在侧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串接有阻容组件,所述的阻容组件可以由一个电阻元件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电容元件构成,还可以由一组电阻、电容并联或混联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方法的直流消电装置,包括设置在绝缘棒体中的正高压放电极、负高压放电极以及对应设置在绝缘棒体上的正低压电极、负低压电极;其特征是:
在正低压电极和/或负低压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串接有阻容组件,所述的阻容组件可以由一个电阻元件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电容元件构成,还可以由一组电阻、电容并联或混联构成。
进一步的,在正高压放电极、负高压放电极之间的棒体上,还设置有中间电极,所述的中间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串接有中间阻容组件,所述的中间阻容组件可以由一个电阻元件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电容元件构成,还可以由一组电阻、电容并联或混联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方法的风扇型交流消电器或风扇型直流消电器,包括金属网罩电极,其特征是:
所述的金属网罩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串接有阻容组件,所述的阻容组件可以由一个电阻元件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电容元件构成,还可以由一组电阻、电容并联或混联构成。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优点是:
1.通过在低压电极与“地”之间电连接电抗元件,再接入地线,实现了消电器放电强弱的自行调节及消电器正、负离子产生量的动态电平衡;
2.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使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形成动态电势差,平抑了正、负离子之间的不平衡波动;
3.在出厂时将产品性能调节好后,即可省去现场人工调整离子平衡的操作,节省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棒型交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2为棒型直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3为风扇型交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4为风扇型直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另一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棒型交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棒型交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又一棒型交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又一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棒型直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棒型直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又一棒型直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风扇型交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风扇型直流消电器电极设置示意图;
图16-1为电势差正半周幅值变化示意图;
图16-2为电势差负半周幅值变化示意图。
图中1为绝缘棒体,2为交流放电极,3为侧电极,3a为正低压电极,3b为负低压电极,4为空间电场线,5为正高压放电极,6为负高压放电极,7为风机外壳,8为风扇,9为金属放电极,10为金属网罩电极,11为气流方向,12为中间电极;
~HV为交流高压,+HV为直流正高压,-HV为直流负高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5所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消电器上设置一组高压放电极及与其配套使用的低压电极,将一个电抗元件(或组件)的一端电连接到低压电极,并将电抗元件(或组件)的另一端接地,实际上就是在低压电极与“地”之间串接一组电抗元件(或组件)。
然后施加一个电压到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
随后调整高压放电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电抗元件(或组件)的电抗值使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起晕电压。
通过调整施加到高压放电极的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电抗元件(或组件)的电抗值,同时,调整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使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形成动态电势差,平抑了正、负离子间的不平衡波动,使电离产生的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如此,就形成了与电离(放电)状态相关联的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动态电势差;也同时形成了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
在本技术方案中,电抗元件(或组件)为阻容元件组。具体的,其可以由一个电阻元件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电容元件构成,还可以由一组电阻、电容并联或混联构成,由于阻容元件的构成和具体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作用原理如下:
先将与高压放电极匹配的低压电极电连接一个(或一组)电抗元件(组)后,再接入地线,这样,低压电极就有一动态电压U,此电压包含2部分:
一是,低压电极处于高压放电极电场中,其自身感应到的感应电压U
二是,高压放电极电离出正、负离子,这些离子自身产生的空间电荷场对低压电极的作用,以及其中一部分离子运动到低压电极上;最终,在低压电极上共同形成一个离子电压Uion
即:U=U+Uion
如此,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为:U电势差=U-U=U-U-Uion,此电势差决定着电晕放电的强弱,也决定着离子产生量的多少。
而离子电压Uion,又包含正离子电压U+ion和负离子电压U-ion,即:Uion=U+ion+U-ion
当正、负离子数量发生变化时,离子电压Uion会随之改变,进而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U电势差会发生改变,由此就可自行调节电晕放电的强弱,及正、负离子产生量的多少,实现正、负离子数量的自行调节和电平衡。
针对不同类型的消电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了如下的具体实施方式:
1、对于交流消电器:
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在交流消电器上设置一组高压放电极2及与其配套使用的低压侧电极,并将棒型交流消电器的侧电极3各自串接电阻R或电容C或与并联后的电阻、电容电连接后,再进行接地设置。
电阻、电容可以是具有可调节功能的,以便对消电器进行最初的性能调试。
施加一交流电压到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
调整交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阻或/和容抗元件(或组件)的电抗值使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起晕电压,调整交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阻或/和容抗元件(或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与此同时,调整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调整交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阻或/和容抗元件(或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如此操作后,会在侧电极上产生U,当正离子数量变多时,U正半周幅值偏大,U电势差正半周幅值差则会逐渐减小(参见图16-1中所示),正放电减弱,正离子产生量减小,由此形成一正离子调节回路;同理,反之亦然。
当负离子数量变多时,U负半周幅值偏大,U电势差负半周幅值差则会逐渐减小(参见图16-2中所示),负放电减弱,负离子产生量减小,由此形成一负离子调节回路;同理,反之亦然。
如此,就形成了与电离(放电)状态相关联的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动态电势差;也同时形成了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
2、对直流消电器:
如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在直流消电器上设置一组正高压放电极5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正低压电极3a,并同时设置一组负高压放电极6及与其配套使用的负低压电极3b;将一个容或/和阻抗元件(或组件)R或C(在本技术方案中称之为第一阻容组件)的一端电连接到正低压电极,并使电抗元件(或组件)R或C的另一端接地,同时将另一个容或/和阻抗元件(或组件)R或C(在本技术方案中称之为第二阻容组件)的一端电连接到负低压电极,并使电抗元件(或组件)R或C的另一端接地。
在正高压放电极5与负高压放电极6之间的棒体1上,设置一个中间电极12,中间电极经一个中间阻容元件R或C接地。
施加一正直流电压到正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正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同时施加一负直流电压到负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负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
调整正直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容或/和阻抗元件(或组件)R或C的电抗值,使正高压放电极与正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正直流起晕电压,同时调整负直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容或/和阻抗元件(或组件)R或C的电抗值使负高压放电极与负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负直流起晕电压。
调整正直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容或/和阻抗元件(或组件)R或C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正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协同调整正直流高压放电极与正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调整正直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容或/和阻抗元件(或组件)R或C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正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调整负直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容或/和阻抗元件(或组件)R或C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负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协同调整负直流高压放电极与负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调整负直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容或/和阻抗元件(或组件)R或C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负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协同调整正直流高压放电极与负直流高压放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以及正、负直流高压放电极分别与位于正、负高压放电极之间的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调整正、负直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容或/和阻抗元件(或组件)R或C与R或C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其中,位于正、负高压放电极中间的低压电极(亦称中间电极12)的设置,是为了更加平衡正、负高压电场,抑制正、负离子电平衡波动。其在放电过程的物理调节机理与前述一致,不再赘述。
同样的,上述电阻的阻值或电容的容量可以是具有可调节功能的,以便对消电器进行最初的性能调试。
经过上述协同操作后,会在正侧低压电极上产生U正低,当正离子数量变多时,|U正低|变大,|U正电势差|=|U+高-U正低|则会逐渐减小,正放电减弱,正离子产生量减小,由此形成一正离子调节回路;同理,反之亦然。
在负侧低压电极上产生U正低,当负离子数量变多时,|U负低|变大,|U负电势差|=|U-高-U负低|则会逐渐减小,负放电减弱,负离子产生量减小,由此形成一负离子调节回路;同理,反之亦然。
而位于正、负高压放电极中间的低压电极,其上的电压U中低则是正、负高压电场,正、负离子电荷场,正负离子运动到中间电极,这三者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电压。
当正离子数量变多时,U中低变大(正向变大),则正压电势差|U正压电势差|=|U+高-U中低|变小,正放电减弱,正离子产生量减小,由此形成一正离子调节回路;同理,反之亦然。
当负离子数量变多时,U中低变大(负向变大),则负压电势差|U负压电势差|=|U-高-U中低|变小,负放电减弱,负离子产生量减小,由此形成一负离子调节回路;同理,反之亦然。
如此,就形成了与电离(放电)状态相关联的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动态电势差;也同时形成了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
3、对于棒型消电器:
图7、8、9及图11、12、13中的棒型消电器的低压电极3、正高压放电极5,或负高压放电极6,也可以不必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即:可以将其密封在绝缘外壳内,如此高压放电极电离出的一部分离子将无法运动到低压电极上,针对低压电极的这一部分作用失去;但高压放电极电离出正、负离子,这些离子自身产生的空间电荷场对低压电极的作用仍将存在,仍然会对低压电极产生影响。例如,当正离子数量变多时,正离子自身产生的空间正电荷场会变强,因此对低压电极的作用也会随之变大。
4、对于风机类消电器:
如图14、图15所示,将风扇型消电器的金属网罩电极10与并联后的电阻、电容电连接后,再进行接地设置。
由于在风机类消电器中,金属网罩电极起到低压电极的作用,故可以采用前述的对低压电极的处理模式,在金属网罩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串接一个阻、容元件,或串接一组由阻、容元件并联或混联构成的阻容元件组,来形成同样的与电离(放电)状态相关联的高压放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动态电势差;也同时形成了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
其中图14给出了交流风机式消电器的实施例,图15给出了直流风机式消电器的实施例。
在这两例实施例中,金属网罩电极接收高压放电极正、负高压电场,正、负离子电荷场,正、负离子运动到金属网罩电极后产生的共同作用,形成一合成电压U中低。其放电过程的物理调节机理/机制,与前述一致,不再赘述。
由于棒型消电器、交流消电器、直流消电器和风机类消电器均属现有技术,本申请人就上述种类的消电器亦申请过相关专利,故在此不再详述棒型消电器、交流消电器、直流消电器和风机类消电器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由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各类消电器的低压电极与“地”之间,串接了一组阻容元件,通过设定阻容元件的电抗值,协同调整各高压放电极之间、或各高压放电极分别与位于高压放电极之间的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自动调整高压幅值,实现了放电强度强弱的自行调节以及消电器正、负离子产生量的动态电平衡,可省去现场人工调整离子平衡的操作,节省了使用成本。
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各类主动式静电消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领域。

Claims (11)

1.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包括在消电器上设置至少一组高压放电极和与其配套使用的低压电极;其特征是:
1)设置一组电抗组件;
2)将电抗组件的一端与低压电极电联接,将电抗组件的另一端接地;
3)施加一电压到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
4)调整施加到高压电极的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电抗组件的电抗值,使得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起晕电压;
5)调整施加到高压电极的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电抗组件的电抗值,使消电器电离产生的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6)同时,调整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调整高压电极的高压幅值,设定/调制电抗组件的电抗值,使消电器电离产生的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7)在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形成与电离/放电状态相关联的动态电势差;
8)消电器处于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运行模式;
9)通过平抑消电器所产生的正、负离子之间的不平衡波动,实现消电器放电强弱的自行调节以及消电器正、负离子产生量的动态电平衡。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抗组件为阻容组件,用于在低压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产生一个电抗值。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阻容组件的电抗值可调。
4.按照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对于交流消电器,所述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运行模式:
1)设置一组阻容组件;
2)将阻容组件的一端电连接到低压电极,并使阻容组件的另一端接地;
3)施加一交流电压到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
4)调整交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起晕电压;
5)调整交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6)同时,调整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调整交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7)在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形成与电离/放电状态相关联的动态电势差;
8)消电器处于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运行模式;
9)消电器动态、实时地平抑消电器所产生的正、负离子之间的不平衡波动。
5.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5)和步骤6)协调进行。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对于直流消电器,所述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运行模式:
1)在直流消电器上设置一组正高压放电极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正低压电极;设置一组负高压放电极及与其配套使用的负低压电极;
2)设置至少两组阻容组件;
3)将第一阻容组件的一端电连接到正低压电极,并使第一阻容组件的另一端接地;将第二阻容组件的一端电连接到负低压电极,并使第二阻容组件的另一端接地;
4)施加一正直流电压到正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正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施加一负直流电压到负高压放电极,使之发生负电晕放电,产生电离效果;
5)调整正直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第一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正高压电极与正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正直流起晕电压;调整负直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第二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负高压电极与负低压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负直流起晕电压;
6)调整正、负直流高压幅值,并设定/调制第一、第二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7)调整正直流高压电极与正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协同调整正直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第一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正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8)调整负直流高压电极与负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协同调整负直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第二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负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9)调整正直流高压电极与负直流高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以及正、负直流高压电极分别与位于正、负高压电极之间的低压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或/和电气间隙,并协同调整正、负直流高压幅值,设定/调制第一、第二阻容组件的电抗值,使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量满足行业标准对消电器消电性能的要求;
10)在正、负直流高压电极与对应的正、负低压电极之间,形成与电离/放电状态相关联的高压电极与低压电极之间的动态电势差;
11)形成基于动态电势差的电离/放电工作模式。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6)、步骤7)、步骤8)及步骤9)协调进行。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方法的交流消电装置,包括设置在绝缘棒体中的交流放电极和设置在绝缘棒体上的侧电极,其特征是:
在侧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串接有阻容组件,所述的阻容组件可以由一个电阻元件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电容元件构成,还可以由一组电阻、电容并联或混联构成。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方法的直流消电装置,包括设置在绝缘棒体中的正高压放电极、负高压放电极以及对应设置在绝缘棒体上的正低压电极、负低压电极;其特征是:
在正低压电极和/或负低压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串接有阻容组件,所述的阻容组件可以由一个电阻元件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电容元件构成,还可以由一组电阻、电容并联或混联构成。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的直流消电装置,其特征是在正高压放电极、负高压放电极之间的棒体上,还设置有中间电极,所述的中间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串接有中间阻容组件,所述的中间阻容组件可以由一个电阻元件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电容元件构成,还可以由一组电阻、电容并联或混联构成。
11.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方法的风扇型交流消电器或风扇型直流消电器,包括金属网罩电极,其特征是:
所述的金属网罩电极与接地端之间,串接有阻容组件,所述的阻容组件可以由一个电阻元件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电容元件构成,还可以由一组电阻、电容并联或混联构成。
CN202111283594.8A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0750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3594.8A CN116075028A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3594.8A CN116075028A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5028A true CN116075028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2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83594.8A Pending CN116075028A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50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88211A (en) Safety circuitry for ion generator
US4052177A (e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arrangements
CN103459936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A1055105A (e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arrangement
CN216491164U (zh) 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装置
CN116075028A (zh) 一种提高消电器离子平衡稳定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445894A (zh) 一种高效、易扩散负离子发生器
JP3450048B2 (ja) 除電器のバランス調整回路
CN200962568Y (zh) 放电器的高压模块
US8705224B2 (en) Method of ions generation and aerodynamic ion generator
CN100379107C (zh) 火花隙
CN102157263B (zh) 高压电力可变电容器
CN102175051B (zh) 一种具有加热除尘功能的净化装置
CN216355305U (zh) 离子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CN201118099Y (zh) 离子产生装置
RU268605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итания электрофильтра газоочистки
KR101191769B1 (ko) 공기를 이온화하여 에너지로 저장하는 장치
RU2514074C2 (ru) Способ биполярной ионизации воздуха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ая схема для биполярной ионизации воздуха
JP4067890B2 (ja) 棒状除電装置
US11881685B2 (en) Ion generation device, discharge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1105032Y (zh) 一种高效、易扩散负离子发生器
KR970061326A (ko) 박형 전기집진 필터 및 그 전원장치
KR200310117Y1 (ko) 정전기에 의한 음이온 발생기
CN107515334A (zh) 一种静电放电高频磁场干扰发生器
JP2023095578A (ja) 電力効率化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