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4961A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74961A
CN116074961A CN202310251708.3A CN202310251708A CN116074961A CN 116074961 A CN116074961 A CN 116074961A CN 202310251708 A CN202310251708 A CN 202310251708A CN 116074961 A CN116074961 A CN 116074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sensing
signal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517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74961B (zh
Inventor
王晓云
马良
金婧
楼梦婷
王亚娟
张小舟
王启星
刘光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5170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74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74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4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74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74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发送第一参考信号;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本发明能够解决目前基于感知通信一体化的定位方法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移动通信系统中,定义了基于无线蜂窝通信网络发送参考信号的进行定位的方法。从定位原理的角度看,分为基于单站的定位以及多站参与的定位。基于单站的定位方法有增强小区标识(Enhanced Cell-ID,E-CID)定位法,通过测量同步参考信号接受收功率(SynchronizationSignal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SS-RSRP)等参数进行测量进而定位。基于多站的定位方法主要由三个基站参与,利用三角关系即几何三角或双曲线关系计算被测物体的位置。
在通信频谱向毫米波、太赫兹等更高频段发展,通信的频谱与传统的感知频谱产生越来越多的重合,促进了基于感知通信一体化定位方法的研究。其中,感知通信一体化是指通信和感知融合在一起,使得未来的通信系统同时具有通信和感知两个功能,在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完成对目标或环境的检测、跟踪、识别、成像等,获取方位、距离、速度等信息。
但是,目前来看现有移动通信系统基于单站或者多站的定位方式均会带来较大的误差。比如基于单站测量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参数RSRP无法准确映射到距离,基于多站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多基站之间的同步误差等。以及基于感知通信一体化的定位方法,虽然接收端或发送端可通过信号处理获得感知结果,但是目前通常是由发送端发射感知通信一体化信号后由接收端或发送端直接处理获得感知结果,这种方式获得的感知结果的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目前基于感知通信一体化的定位方法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包括:
接收目标物体反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回波信号;
根据所述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可选地,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包括: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目标物体反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得的;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得的。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感知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其中,M为正整数
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计算获得,或者所述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携带在所述第一信息中。
可选地,所述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上重复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相同;或者,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不同且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相同;
或者,
在M个符号上分别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在发送N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M;
或者,
在发送N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根据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与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确定满足感知要求,则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或者,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在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不满足感知要求,则发送第三参考信号;
或者,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并根据所述第四信息发送所述第三参考信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回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回波信号是目标物体反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
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二回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回波信号是目标物体反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形成的;
根据所述第二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感知处理结果;
若所述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N为正整数,且N<M。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感知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上接收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相同;或者,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不同且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相同,M为正整数;
或者,
在M个符号上分别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在接收N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N为正整数,且N<M。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回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回波信号是目标物体反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二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第二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以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从而在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和/或感知结果的可靠性(或误差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重复发送参考信号,以保证参考信号测量和/或感知结果的可靠性,并实现高精度的感知参数测量与提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侧发起感知场景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侧发起感知场景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侧发起感知场景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之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框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框图之二;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可互换使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 相应的B”表示B 与A 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 确定B 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 确定B,还可以根据A 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以下针对本发明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介绍:
1、感知通信一体化;
针对感知通信一体化,从发起感知的主体来看,可以分成网络设备侧发起感知和终端侧发起感知两大类。其中对于网络侧发起感知的场景,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如图1所示,网络设备侧(如基站A)发送感知通信一体化信号,该感知通信一体化信号经过欲感知的目标设备(如目标1、目标2等)反射形成回波信号,由基站A接收该回波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得到目标设备的感知结果。
(2)如图2所示,第一网络设备侧(如基站A)将感知通信一体化信号的配置信息(如包括感知通信一体化信号的序列生成、资源配置等信息)告知给第二网络设备侧(如基站B)。基站A发送感知通信一体化信号,该感知通信一体化信号经过欲感知的目标设备(如目标1、目标2等)反射形成回波信号,由基站B接收该回波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得到目标设备的感知结果。
(3)如图3所示,网络设备侧(如基站A)将感知通信一体化信号的配置信息(如包括感知通信一体化信号的序列生成、资源配置等信息)告知给目标设备(如目标1、目标2等)。基站A发送感知通信一体化信号,由欲感知的目标设备接收该感知通信一体化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得到感知结果。该目标设备可选择上报该感知结果给基站A。
对于利用回波信息获得感知结果的场景,该回波信号的功率可表示为:
其中,Pt为发射功率,Gt为发射天线增益,Gr为接收天线增益,λ为波长,σ为雷达截面积,R为发射接收端到目标物体的距离。根据上述公式可见,回波信号的强度与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当目标物体距离发射接收端较远或者感知链路受到影响时,接收信号强度较弱,这样基于现有的感知结果可能无法正确进行感知参数提取。例如:目标物体(或终端侧)的实际坐标为(0,100),基于感知结果获得的感知参数测量值为(0,120),发射接收端(或网络设备侧)即认为目标物体(或终端侧)在(0,120)的位置,即感知结果造成的误差较大且对于发射接收端(或网络设备侧)而言并不知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目前基于感知通信一体化的定位方法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其中,方法和装置(或电子设备)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和装置(或电子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方法和装置(或电子设备)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发送端,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如基站)或者终端(或者称为用户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具体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作为发送端而言,可以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比如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可以是通信感知一体化信号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步骤42: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作为发送端而言,该第一信息可以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或者由第二电子设备(如作为接收端的终端或网络设备,或者其他网络设备等)通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此时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将该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的结果上报给第一电子设备)。
步骤43: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和/或感知结果的质量,比如在第一信息指示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和/或感知结果的质量较低,即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和/或感知结果的可靠性(或误差较大)的情况下,该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一信息重复发送参考信号(即第二参考信号),以保证参考信号测量和/或感知结果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并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以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从而在第一参考信号测量和/或感知结果的可靠性(或误差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重复发送参考信号,以保证参考信号测量和/或感知结果的可靠性,并实现高精度的感知参数测量与提取。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例如:所述感知处理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获取方位、速度,或者测距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例如:感知处理的类型可以为获取方位,则该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可以是方位误差等;或者,感知处理的类可以型为获取速度,则该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可以是速度误差等;或者,感知处理的类型可以为测距,则该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可以是测距误差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例如:感知处理参数可以为功率时延谱,则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可以设置为功率时延谱的峰值比平均值不小于5;或者,感知处理参数可以为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NR),则满足阈值感知需求的可以设置为-10dB (其中,该SNR不是正确解调参考信号的SNR,例如:参考信号正确解调的SNR1是-20dB,需要满足感知需求的SNR为SNR2,对应的阈值设置为-10dB)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以为限。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例如:该感知结果可以通过第一信息中的比特或者枚举类型信息进行指示,比如感知结果为不满足需求,则第一信息可包含[0]或者[N],或者感知结果为满足需求高,则第一信息可以为[1]或者[Y]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以为限。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例如:所述测量值可以是RSRP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包括:
接收目标物体反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回波信号;
根据所述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之后,该第一参考信号经过接收端反射形成回波信号,可以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该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得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进一步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直接获得时域能量累积次数(如果第一信息中已携带),或者根据第一信息进行计算得到时域能量累积次数(如果第一信息中未携带),并按照时域能量累积次数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包括: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目标物体反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得的;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得的。
具体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接收端(如终端或网络设备),或区别于发送端或接收端的其他网络设备等。由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获得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进一步地,若第二电子设备将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直接获得时域能量累积次数(如果第一信息中已携带),或者根据第一信息进行计算得到时域能量累积次数(如果第一信息中未携带),并按照时域能量累积次数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针对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的情况,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例如:所述方法还包括: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也即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等。例如:频域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参考信号所占用的子载波的起始位置,子载波个数,梳(Comb)值等,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所述序列生成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序列的初始值,序列长度,序列生成方式等,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不限于是在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的情况,在除此之外的其他场景下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该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如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时频域资源配置等信息)告知给接收端,由接收端通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并上报给第一电子设备,从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获得所述第一信息。
又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该第一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如包括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时频域资源配置等信息)告知给其他网络设备,该第一参考信号经过接收端反射形成回波信号可以被其他网络设备接收,由其他网络设备通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获得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例如:在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计算得到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中可以携带所述时域能量累积次数。又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二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即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频域信息、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等)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配置信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和/或进行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感知处理等。
其中,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信息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如果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信息不同,则可以在第二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信息,以便于接收端可以接收新的参考信号(即第二参考信号)。如果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信息相同,则可以由第二指示信息指示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例如: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采用比特信息或枚举类信息或其他信息等指示,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感知相关信息。
例如:当第一电子设备为网络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为终端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将针对第一参考信号和/或第二参考信号的感知相关信息和/或其他信息上等上报给网络设备侧,以使网络设备侧可以根据终端上报信息执行优化处理或其他处理等,具体可以取决于网络实现,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其中,M为正整数;
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计算获得,或者所述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携带在所述第一信息中。
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侧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直接获得时域能量累积次数(如果第一信息中已携带),或者根据第一信息进行计算得到时域能量累积次数(如果第一信息中未携带),并按照时域能量累积次数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上重复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相同;或者,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不同且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相同;
或者,
在M个符号上分别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不同。
例如: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信息可以相同或不同,比如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按照预先配置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即第二参考信号是将第一参考信号在时域上重复发送M次),这样有利于减少配置信令开销,从而也有利于降低时延。或者,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信息不同(如序列长度相同,而序列的初始值和/或序列生成方式等不同)时,即生成新的参考信号用于感知,以利于提高感知结果的可靠性,同时由于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序列长度相同,可以按照预先配置的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这样有利于减少配置信令开销,从而也有利于降低时延。
又例如: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序列长度不同的情况下,在M个符号上分别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即为第一基站生成新的参考信号序列,并映射到M个符号上),以保证第二参考信号的准确传输。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在发送N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M;
或者,
在发送N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根据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与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确定满足感知要求,则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或者,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在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过程中,可以获知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例如: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感知处理得到或者由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感知处理得到),比如在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了N次第二参考信号之后(即未达到重复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预定次数),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自行决策在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的情况下,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以减少功耗。或者,第一电子设备在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过程中,接收端(即第二电子设备侧)可以获得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比如在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了N次第二参考信号之后,可以由第二电子设备自行决策在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的情况下,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信息(其中,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或者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而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三信息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以减少功耗。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在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不满足感知要求,则发送第三参考信号;
或者,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并根据所述第四信息发送所述第三参考信号。
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在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过程中,可以获知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例如: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感知处理得到或者由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感知处理得到),比如在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了M次第二参考信号之后(即达到重复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预定次数),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自行决策在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不满足感知要求的情况下,再次重复发送参考信号(即发送第三参考信号,具体发送第三参考信号的方式与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方式类似,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或者,第一电子设备在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过程中,接收端(即第二电子设备侧)可以获得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比如在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了M次第二参考信号之后,可以由第二电子设备自行决策在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不满足感知要求的情况下,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四信息(其中,第四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不满足感知要求,或者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重复发送参考信号),进而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第四信息继续重复发送参考信号,以保证感知结果的可靠性,保证精准的提取感知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重复发送第三参考信号的过程可以重复一次或多次执行,比如在重复发送K次(可以与上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重复发送次数相同或不同)第三参考信号之后,如果仍不满足感知要求,则可以继续重复发送参考信号,直到满足感知要求为止。或者,也可以设置预定数值L,比如在重复L轮重复发送参考信号后仍不能满足感知要求,则停止发送参考信号,并上报处理或执行其他切换处理等,以优化网络性能,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网络设备(如基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接收第一回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回波信号是目标物体反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
步骤52: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步骤53: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二回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回波信号是目标物体反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形成的;
根据所述第二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感知处理结果;
若所述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N为正整数,且N<M。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电子设备为网络设备的信号传输方法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对应,其实施例之间可互相参见,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步骤62: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步骤63: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步骤64: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感知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上接收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相同;或者,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不同且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相同,M为正整数;
或者,
在M个符号上分别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在接收N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N为正整数,且N<M。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电子设备为终端的信号传输方法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对应,其实施例之间可互相参见,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第一基站发射第一参考信号,并将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位置信息以及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通过Xn接口发送给第二基站。第二基站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参数测量并进行感知处理,按照第一信息的格式[感知处理的类型(SenseType),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SenseParamaterType),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SenseThreshold),感知结果(SenseInitialParameter),重新传输参考信号的类型(RetransType),重新感知的类型(ReSenseType)],得到第一信息为[Range,PDP,5,1.2,same,1]。
比如[Range]表示感知处理的类型是测距;[PDP]表示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为功率时延谱;[5]表示功率时延谱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值需要不小于5;[1.2]表示本次利用感知算法进行处理时,功率时延谱峰值所对应的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值为1.2;[same]表示重新传输时候第一基站发送与第一参考信号相同的参考信号;[1]表示第二基站将利用第一参考信号接收信号,进行后续的感知处理。
其中,频域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所占用的子载波的起始位置,子载波个数,Comb值等。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包括序列的初始值,序列长度,序列生成方式等。
第二基站通过Xn接口将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一基站,第一基站根据第一信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需要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
由此可得,需要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为4。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即在4个符号上重复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第一基站定义第二信息为[algo_2DFFT],表示利用二维快速傅立叶变换(2D-FFT)算法进行感知处理,并将第二信息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信息、频域位置信息通过Xn接口发送给第二基站。其中,频域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所占用的子载波的起始位置,子载波个数,Comb值等。时域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所占用的符号起始位置,符号数量等。
第二基站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将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进行频域点除,并利用2D-FFT算法进行感知。
实施例二
第一基站发射第一参考信号,并将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位置信息以及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通过第一高层信令配置给终端。终端对第一参考信号进行参数测量并进行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为[N,1010]。比如[N]表示感知参数测量值不满足感知需求,[1010](二进制)表示需要在时域资源上再发送10次。
其中,频域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所占用的子载波的起始位置,子载波个数,Comb值等。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包括序列的初始值,序列长度,序列生成方式等。
终端通过上行数据信道将第一信息反馈给第一基站,第一基站根据第一信息得到需要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为10,生成新的参考信号序列并进行资源映射,第一基站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第一基站定义第二信息为[0,algo_music],比如[0]表示不利用第一参考信号接收信号,进行本次的感知信号处理。[algo_music]表示利用多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Classification,MUSIC)算法进行感知处理,并将第二信息以及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信息、频域位置信息以及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通过第二高层信令配置给终端。
其中,频域位置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所占用的子载波的起始位置,子载波个数,Comb值等。时域位置信息包括符号的起始位置,符号数量等。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包括序列的初始值,序列长度,序列生成方式等。
终端接收第二参考信号,并利用MUSIC算法进行感知。当终端接收到第8次重复发送的信号时,完成了精准的感知测量。终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发送第三消息给第一基站,告知第一基站中止后面2次的发送。终端将得到将感知信息通过上行数据信道上报给网络侧。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于初始感知参数进行判决,若不满足感知业务的需求,可进行多次感知参考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相比现有方案,本实施例方案可以根据感知需求以及初始感知参数的上报,使得发送端获知初始感知参数是否精确,并发起更精准的定位与感知。此外,相比单次发送/接收参考信号的方式,本实施例方案通过在时域上进行能量累积,可以完成高精度的感知参数测量与提取,保证感知结果的可靠性。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700,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710,用于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获取模块720,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7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720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物体反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回波信号;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700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720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目标物体反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得的;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得的。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700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700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感知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发送模块730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其中,M为正整数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计算获得,或者所述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携带在所述第一信息中。
可选地,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上重复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相同;或者,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不同且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相同;
或者,
在M个符号上分别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700还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发送N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M;
或者,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700还包括: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在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不满足感知要求,则发送第三参考信号;
或者,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并根据所述第四信息发送所述第三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装置是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对应的,其实施例之间可互相参见,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所述的电子设备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收发器810、处理器800、存储器82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2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800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上述第一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其实施例之间可互相参见,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所述收发器810,用于在处理器8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器8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8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20可以存储处理器8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900,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第一回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回波信号是目标物体反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
第一处理模块9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930,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900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900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900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回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回波信号是目标物体反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形成的;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感知处理结果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N为正整数,且N<M。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装置是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网络设备的信号传输方法对应的,其实施例之间可互相参见,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0所示,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二电子设备(如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1010、处理器1000、存储器102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2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0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1000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网络设备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其实施例之间可互相参见,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所述收发器1010,用于在处理器10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器10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0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处理器10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1100,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110,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处理模块11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1130,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114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1100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1100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1100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感知相关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接收模块1140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上接收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相同;或者,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不同且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相同,M为正整数;
或者,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M个符号上分别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装置1100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N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N为正整数,且N<M。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装置是与上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终端的信号传输方法对应的,其实施例之间可互相参见,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为终端,包括收发器1210、处理器1200、存储器122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2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20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1200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为终端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其实施例之间可互相参见,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所述收发器1210,用于在处理器12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2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器12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2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2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20可以存储处理器12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第一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如上所述的第二电子设备侧的信号传输方法中的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此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且所描述的许多功能部件都被称为模块,以便更加特别地强调其实现方式的独立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块可以用软件实现,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举例来说,一个标识的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者逻辑块,举例来说,其可以被构建为对象、过程或函数。尽管如此,所标识模块的可执行代码无需物理地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里上的不同的指令,当这些指令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其构成模块并且实现该模块的规定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是单条指令或者是许多条指令,并且甚至可以分布在多个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程序当中,以及跨越多个存储器设备分布。同样地,操作数据可以在模块内被识别,并且可以依照任何适当的形式实现并且被组织在任何适当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所述操作数据可以作为单个数据集被收集,或者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上(包括在不同存储设备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可以仅作为电子信号存在于系统或网络上。
在模块可以利用软件实现时,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所以可以以软件实现的模块,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对应的功能,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模块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
上述范例性实施例是参考该些附图来描述的,许多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是可行而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及教示,因此,本发明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范例性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范例性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发明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发明范围传达给那些熟知此项技术的人士。在该些图式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范例性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如在此所使用地,除非该内文清楚地另有所指,否则该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是意欲将该些多个形式也纳入。会进一步了解到该些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包括:
接收目标物体反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回波信号;
根据所述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包括: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目标物体反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得的;或者,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获得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感知相关信息。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其中,M为正整数
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计算获得,或者所述时域能量累积的次数M携带在所述第一信息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上重复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相同;或者,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不同且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相同;
或者,
在M个符号上分别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或9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在发送N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且N<M;
或者,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信息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8或9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在发送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不满足感知要求,则发送第三参考信号;
或者,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并根据所述第四信息发送所述第三参考信号。
12.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回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回波信号是目标物体反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
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二回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回波信号是目标物体反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形成的;
根据所述第二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感知处理结果;
若所述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N为正整数,且N<M。
17.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感知处理的类型;
感知处理参数的类型;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对应的满足感知需求的阈值;
所述感知处理参数的感知结果;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用于指示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次数;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9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时域能量累积次数;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时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频域信息;
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生成信息;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感知处理;
感知处理算法的类型。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19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基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感知相关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包括:
在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资源上接收M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相同;或者,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不同且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相同,M为正整数;
或者,
在M个符号上分别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序列的长度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17或22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之后,还包括:
在接收N次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情况下,若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相关的感知处理结果满足感知要求,则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中止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N为正整数,且N<M。
24.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相关的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的第一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25.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回波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回波信号是目标物体反射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形成的;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回波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第二参考信号。
26.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和/或感知处理,得到第一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
2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二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二设备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至23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2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310251708.3A 2023-03-16 2023-03-16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074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1708.3A CN116074961B (zh) 2023-03-16 2023-03-16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51708.3A CN116074961B (zh) 2023-03-16 2023-03-16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4961A true CN116074961A (zh) 2023-05-05
CN116074961B CN116074961B (zh) 2023-07-04

Family

ID=86175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51708.3A Active CN116074961B (zh) 2023-03-16 2023-03-16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496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6181A (zh) * 2019-03-18 202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24329A (zh) * 2017-03-23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22228171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参考信号发射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30448A1 (zh) * 2021-09-06 2023-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特征参数确定、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811737A (zh) * 2021-09-14 2023-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信号传输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4329A (zh) * 2017-03-23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726181A (zh) * 2019-03-18 202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228171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参考信号发射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30448A1 (zh) * 2021-09-06 2023-03-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特征参数确定、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811737A (zh) * 2021-09-14 2023-03-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信号传输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4961B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6484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8702585B (zh) 混合指纹识别/otdoa定位技术和系统
CN105493585B (zh) 上行参考信号配置的方法、基站、定位服务器及系统
CN113454924B (zh) 使用空间滤波器发送同步信息的设备
WO2014056172A1 (zh) 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14007183B (zh) 定位方式的触发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527778A (zh) 用于配置与多个AoA定位关联的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JP6843895B2 (ja)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EP41957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transmitting channel delay, and storage medium
CN104349454A (zh) 定位处理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定位服务器
CN114071672B (zh) 定位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10830202A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0933741A (zh) 用户设备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6074961B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85817B (zh) 邻区上报方法、装置、e-smlc及终端
WO2015127593A1 (zh) 频谱处理的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JP2023513291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EP2144461A2 (en) Insensitive area det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175310A (zh) 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09790B (zh) 一种测量上报方法、测量上报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N115190416A (zh) 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14189900A (zh) 小区测量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243312A (zh) 一种定位信息上报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EP2301173A1 (en) Improved signal level measurement for mobile positioning
CN11515093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