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4890B - 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44890B CN116044890B CN202210847004.8A CN202210847004A CN116044890B CN 116044890 B CN116044890 B CN 116044890B CN 202210847004 A CN202210847004 A CN 202210847004A CN 116044890 B CN116044890 B CN 1160448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abutment
- shaft sleeve
- mandrel
- spi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F16C11/103—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frictionally clampe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阻尼机构包括芯轴、轴套及抵压组件,轴套可转动地弹性套接于芯轴,并具有轴向贯通的豁口;抵压组件抵压于轴套的第一端面,并能够对第一端面施加抵压力,抵压力在芯轴相对于轴套延伸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增大,以使得轴套发生豁口变大的弹性形变,此时驱动轴套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需施加的外力也随之减小;抵压力在芯轴相对于轴套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减小,以使得轴套发生豁口变小的弹性形变,此时对轴套需要施加更大的外力才能够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本电子设备便通过阻尼机构实现了用户开轻关重的使用手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折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折叠屏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阻尼机构,或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支架等配件的阻尼机构,为实现阻尼转动一般都采用包覆式的阻尼机构,即该阻尼机构包括芯轴及套在芯轴外的轴套,轴套对芯轴弹性包覆或过盈配合,这样当外力驱动轴套相对于芯轴转动时,需要克服轴套与芯轴之间由摩擦力形成的阻尼力,从而实现阻尼效果。
但是当前包覆式的阻尼机构在电子设备或配件开合转动过程中,阻尼力相同,导致电子设备或配件进行开合操作时使用手感较差,影响产品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解决了当前阻尼机构在转动过程中阻尼力几乎不变导致开合操作的使用手感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阻尼机构,包括芯轴、轴套及抵压组件,其中,芯轴呈柱状延伸;轴套呈筒状,并具有轴向贯通的豁口,所述轴套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芯轴,所述轴套在轴向上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抵压组件抵压于所述第一端面,并能够对所述第一端面施加抵压力,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轴套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抵压组件对所述第一端面施加的抵压力增大,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轴套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抵压组件对所述第一端面施加的抵压力减小,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相反。基于此,搓动第一边沿侧部分发生弹性形变的摩擦力大于搓动第二边沿侧部分发生弹性形变的摩擦力,这样,轴套在芯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豁口的形变量便与轴套在芯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的豁口的形变量不同,轴套的内径也就不同,也就是说,本阻尼机构通过在芯轴沿着不同方向转动时抵压组件对轴套施加的抵压力的不同,实现了轴套内径的改变,从而使得轴套与芯轴之间的阻尼力发生变化,基于此,轴套与芯轴之间的阻尼力便能够通过芯轴的转动方向的切换而改变。这样,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在相背转动和相向转动时用户所需施加的翻转力便不同,用户得以在开合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操作手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轴套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抵压组件对所述第一端面施加的抵压力增大,抵压组件与第一端面之间的摩擦力随之增大,轴套的第一边沿侧部分发生远离芯轴的较大弹性形变,且第二边沿侧部分由于芯轴的阻挡抵触于芯轴,以使得所述轴套发生所述豁口变大的弹性形变,轴套的内径变大,轴套对芯轴包覆的更松,轴套与芯轴之间的阻尼力随之减小,以使得驱动轴套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需施加的外力也随之减小;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轴套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抵压组件对所述第一端面施加的抵压力减小,抵压组件与第一端面之间的摩擦力随之减小,轴套的第二边沿侧部分发生远离芯轴的较小弹性形变,且第二边沿侧部分由于芯轴的阻挡抵触于芯轴,以使得所述轴套相较于朝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发生所述豁口变小的弹性形变,此时轴套的内径变小,轴套对芯轴包覆的压力增大,轴套与芯轴之间的阻尼力随之增大,以使得对轴套需要施加更大的外力才能够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其中,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压组件包括伸缩部件及施力部件,所述伸缩部件抵接于所述第一端面,并能够在所述芯轴的轴向上发生收缩变形和伸展变形;所述施力部件用于向所述伸缩部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抵压力,所述抵压力的大小与所述伸缩部件在所述芯轴的轴向上的延伸长度正相关。
其中,在所述轴套相对于所述芯轴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轴套能够驱动所述伸缩部件发生所述伸展变形,伸缩部件的延伸长度边长,第一抵接端与第一端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轴套在该不断增大的摩擦力的阻碍下发生豁口变大的弹性形变,此时轴套切换至大内径状态,轴套与芯轴之间的阻尼力随之减小,以使得驱动轴套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需施加的外力也随之减小;在所述轴套相对于所述芯轴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轴套能够驱动所述伸缩部件发生所述收缩变形,伸缩部件的延伸长度变小,第一抵接端与第一端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轴套在自身弹性复位力作用下发生豁口变小的弹性形变,直至轴套由大内径状态复位至初始状态,轴套与芯轴之间的阻尼力随之增大,以使得轴套需要施加更大的外力才能够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部件包括滑块及抵接件,所述滑块位于所述轴套的所述第一端面侧,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安装面,所述抵接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抵接件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抵接端,所述滑块具有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抵接端,所述滑块能够远离或朝向所述第一端面运动,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抵接件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并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一抵接端凸出于所述安装面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值时,抵接件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抵接端凸出于所述安装面的高度为第二高度值时,抵接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高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高度值。
所述轴套能够在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拨动所述抵接件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以使得所述滑块远离所述第一端面运动,此时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相互远离,所述伸缩部件发生所述伸展变形,施力部件对伸缩部件施加的抵压力增大,以使得轴套发生豁口变大的弹性形变,轴套与芯轴之间的阻尼力减小;所述轴套还能够在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拨动所述抵接件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以使得所述施力部件驱动所述滑块靠近所述第一端面运动,此时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相互靠近,所述伸缩部件发生所述收缩变形,施力部件对伸缩部件施加的抵压力减小,轴套在自身弹性复位力作用下发生豁口变小的弹性形变,轴套与芯轴之间的阻尼力增大。这样,伸缩部件便通过抵接件切换至第一状态实现了伸展变形,并通过抵接件切换至第二状态实现了收缩变形。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具有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所述限位结构能够限制所述抵接件在所述第一延伸端及所述第二延伸端之间运动,在所述轴套推动所述抵接件运动至所述第一延伸端时,所述抵接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轴套推动所述抵接件运动至所述第二延伸端时,所述抵接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限位结构对抵接件的运动距离进行了限制,从而使得伸缩部件具有最大极限延伸长度及最小极限延伸长度,从而限制了轴套的形变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活动连接于所述限位结构,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延伸端与所述第二延伸端之间滑动或滚动。此时限位结构限制了抵接件的运动轨迹。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的由所述第一延伸端到所述第二延伸端的延伸路径沿所述芯轴的周向延伸。此时限位结构的延伸路径的延伸方向与轴套的转动方向相同,以使得轴套转动时能够拨动抵接件同向滑动,从而减小轴向上的摩擦力损失,增大轴套对抵接件在限位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拨动力。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安装面上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延伸端及所述第二延伸端为所述限位槽于延伸方向上的两端,所述抵接件部分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并能够沿所述限位槽的延伸路径在所述第一延伸端及所述第二延伸端之间运动。限位槽的槽壁能够对抵接件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的槽深沿所述第一延伸端到所述第二延伸端的方向逐渐变深。抵接件在限位槽内运动至第一延伸端时,凸出于安装面的第一高度值为抵接件的高度与限位槽于第一延伸端处的槽深之差,抵接件在限位槽内运动至第二延伸端时,凸出于安装面的第二高度值为抵接件的高度与限位槽于第二延伸端处的槽深之差,以使得第一高度值可大于第二高度值,从而实现抵接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为块状,所述抵接件能够沿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抵接件于所述第一抵接端设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一端面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贴合,以增大抵接件与轴套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轴套在相对于芯轴转动时的与抵接件之间的摩擦力,也就增大了抵接件对轴套转动的阻碍作用,有利于轴套在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发生豁口变大的弹性形变。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为椭圆球状,并能够沿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滚动,当所述抵接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抵接件的长边竖起,当所述抵接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抵接件的短边竖起。当所述抵接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抵接件的长边竖起,抵接件凸出于安装面的第一高度值为抵接件的长边长度与限位槽的槽深之差;当所述抵接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抵接件的短边竖起,抵接件凸出于安装面的第二高度值为抵接件的短边长度减去限位槽的槽深之差,以使得第一高度值可大于第二高度值,从而实现抵接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包括相连的转动部及延伸部,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延伸部的远离所述转动部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抵接端,所述延伸部能够绕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线圆周运动,以使得所述抵接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抵接件与滑块转动连接的方式能够避免抵接件与滑块的分离,可实现抵接件的第一抵接端通过小距离上的移动即可实现伸缩部件的较大变形。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芯轴,并能够沿所述芯轴的延伸方向朝向或远离所述轴套滑动。芯轴为滑块的移动起到了导向及限位作用。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为筒状,并套接于所述芯轴外,所述芯轴能够限制所述滑块转动,以提高滑块与芯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使得安装面可以环绕芯轴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抵接件沿所述芯轴的周向依次布置。多个抵接件的设置增大了伸缩部件与轴套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伸缩部件与轴套之间的摩擦力。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力部件能够发生沿所述芯轴的延伸方向的弹性形变,所述抵压力为弹性力。当轴套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伸缩部件的延伸长度变大,施力部件施加的弹性力随之增大;当轴套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伸缩部件的延伸长度变小,施力部件施加的弹性力随之减小。其中,该弹性力可以为弹性拉力也可以为弹性推力。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力部件为碟簧,所述碟簧套接于所述芯轴外,并位于所述伸缩部件的远离所述轴套的一侧,所述碟簧处于压缩状态。施力部件采用碟簧可便于加工,节约成本。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力部件及所述第二抵接端均具有磁性,且所述施力部件与所述第二抵接端之间具有磁斥力。将抵压力设置为磁斥力可减小阻尼机构在长时间使用后抵压力的衰减,延长使用时长。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芯轴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轴套的第二端面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局部,以减小对轴套进行弹性形变的影响。连接部件能够通过与第二结构件的连接实现对轴套轴向上的限位,避免轴套相对于芯轴发生轴向滑动。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转动件及连接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芯轴,并与所述轴套相间隔,所述连接件呈条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面,且另一端连接转动件的朝向轴套的侧面,所述轴套具有形成所述豁口的第一边沿及第二边沿,在所述轴套沿着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边沿朝向所述豁口转动,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边沿。这样,当连接部件带动轴套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轴套的靠近第二边沿的部分便形成了轴套的自由端,其形变受到的连接件的影响减小,有利于轴套进行豁口变大的弹性形变;当连接部件带动轴套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轴套的受力点靠近第一边沿,即第一边沿继续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而此时轴套靠近第二边沿的部分与芯轴之间的摩擦力对轴套的转动起到了阻滞作用,即轴套的第二边沿滞后转动,有利于轴套进行豁口变小的弹性形变。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芯轴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轴套朝向抵压组件的施力方向移动,以保证轴套与芯轴之间只发生相对转动。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芯轴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施力部件朝向远离所述轴套的方向移动,避免施力部件的远离伸缩部件的一端由于反作用力而发生轴向移动。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及如上所述的阻尼机构,所述第一结构件连接于所述芯轴,所述第二结构件连接于所述轴套。当电子设备的第二结构件与第一结构件打开时,轴套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阻尼机构的阻尼力变小,用户打开该电子设备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小,当电子设备的第二结构件与第一结构件合拢时,轴套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阻尼机构的阻尼力变大,用户盖合该电子设备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大,从而实现了用户开轻关重的使用手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一结构件为屏幕侧壳体,所述第二结构件为键盘侧壳体。当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侧壳体与键盘屏侧壳体打开时,阻尼机构的阻尼力变小,用户打开该电子设备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小,当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侧壳体与键盘屏侧壳体合拢时,阻尼机构的阻尼力变大,用户盖合该电子设备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大,从而实现了用户开轻关重的使用手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当前可折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阻尼机构的轴套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3中的轴套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3中的阻尼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阻尼机构在芯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至r2或r3时的剖视图,其中,第一边沿侧部分的延伸长度等于第二边沿侧部分的延伸长度;
图8为阻尼机构在芯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至r1或r4时的剖视图,其中,第一边沿侧部分的延伸长度等于第二边沿侧部分的延伸长度;
图9为阻尼机构在芯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至r2或r3时的剖视图,其中,第一边沿侧部分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边沿侧部分的延伸长度;
图10为阻尼机构在芯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至r1或r4时的剖视图,其中,第一边沿侧部分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边沿侧部分的延伸长度;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阻尼机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伸缩部件与轴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抵接件为块状且处于第一状态;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伸缩部件与轴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抵接件为块状且处于第二状态;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在其中另一个实施例中伸缩部件与轴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抵接件为圆球状;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在其中再一个实施例中伸缩部件与轴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抵接件为椭圆球状且处于第一状态;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在其中再一个实施例中伸缩部件与轴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抵接件为椭圆球状且处于第二状态;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中抵接件与滑块转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抵接件处于第一状态;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中抵接件与滑块转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抵接件处于第二状态;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的阻尼机构,其中,施力部件具有磁性;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实施例中的阻尼机构,其中,轴套与连接部件相连。
附图标号说明:
300’、阻尼机构;10’、芯轴;20’、轴套;
100、第一结构件;200、第二结构件;2001、连接结构;300、阻尼机构;10、芯轴;11、转动区;12、限位区;20、轴套;20a、第一边沿侧部分;20b、第二边沿侧部分;21、第一端面;22、第二端面;201、豁口;202、中孔;203、第一边沿;204、第二边沿;30、抵压组件;301、第一抵接端;302、第二抵接端;3101、滑孔;3102、限位槽;3102a、第一延伸端;3102b、第二延伸端;31、伸缩部件;311、滑块;312、抵接件;3121、转动部;3122、延伸部;3111、安装面;32、施力部件;40、第一限位块;50、连接部件;51、转动件;52、连接件;60、第二限位块;s1、第一转动方向;s2、第二转动方向;a、第一高度值;b、第二高度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限位部,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当前的可折叠结构一般包括第一结构件100、第二结构件200及阻尼机构300’,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通过阻尼机构300’实现开合转动,该阻尼机构300’能够为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的相对转动提供阻尼力。常见的阻尼机构300’包括芯轴10’及可转动的套接于芯轴10’外的轴套20’,其中,芯轴10’连接于第一结构件100,轴套20’连接于第二结构件200,该轴套20’周向封闭,且紧紧包覆于芯轴10’的外周面,当轴套20’相对于芯轴10’转动时,轴套20’与芯轴10’之间的摩擦力形成二者相对转动时的阻尼力,这样,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便通过轴套20’与芯轴10’的相对转动实现了阻尼转动。但是,轴套20’与芯轴10’在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时受到的阻尼力相同,且不发生变化,这便使得用户在驱动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对开合转动时所需施加的外力相同,即用户对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的开合操作手感相同,体验感较差。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机构300,该阻尼机构300可实现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之间的转动连接,并使得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在开合转动时的阻尼力有所差别,从而改善用户体验。其中,该阻尼机构300可应用于可折叠结构,该可折叠结构可以为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折叠屏终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该可折叠结构也可为上述电子设备的配件,包括但不限于支架及保护壳。该可折叠结构还可为其他需要实现不同转动方向不同操作手感的机械结构,此处不赘述。
请结合图3,该阻尼机构300包括芯轴10、轴套20及抵压组件30。芯轴10与轴套20转动连接,抵压组件30用于向轴套20施加轴向的抵压力。芯轴10用于连接第一结构件100,轴套20用于连接第二结构件200,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通过轴套20与芯轴10的相对转动实现转动连接。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第一结构件100可以为屏幕侧壳体,该屏幕侧壳体上设有显示屏,第二结构件200可以为键盘侧壳体,该键盘侧壳体上设有键盘。在其他实施例中,芯轴10也可以与第二结构件200相连,轴套20也可以与第一结构件100相连。
芯轴10呈柱状延伸,芯轴10的中心轴线与芯轴10同向延伸,芯轴10具有环绕其中心轴线的外周面。其中,该芯轴10可由刚性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3和图4,轴套20呈筒状并围设形成中孔202,中孔202的中心轴线与轴套20的中心轴线同向延伸,轴套20在轴向上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面21及第二端面22,可选的,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22均垂直于轴套20的中心轴线。轴套20具有轴向贯通的豁口201,以使得轴套20的截面呈C状,或呈能够于豁口201处断开的环状。轴套20具有形成豁口201的第一边沿203及第二边沿204,在芯轴1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第二边沿204朝向豁口201转动,也就是说,第二边沿204、豁口201及第一边沿203依次沿芯轴10的第一转动方向s1布置。当轴套20的截面为C状时,豁口201为张开状态,此时第一边沿203与第二边沿204相间隔,当轴套20的截面为环状时,豁口201为闭合状态,此时第一边沿203与第二边沿204相抵触。其中,豁口201的延伸路径可为与轴套20的中心轴线相平行的直线状,此时第一边沿203与第二边沿204均平行于轴套20的中心轴线,豁口201也可为不与轴套20中心轴线相平行的直线状或其他非直线状,如图5,此处不做限制,只要能轴向贯通轴套20即可。
请结合图6,轴套20可转动地套设于芯轴10外,其中,轴套20具有一定的弹性,芯轴10穿插于轴套20的中孔202内,中孔202的孔壁面弹性抵触于芯轴10的外周面,轴套20能够绕芯轴10转动。当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转动时,轴套20与芯轴10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形成轴套20与芯轴10相对转动时的阻尼力。
其中,请结合图3和图4,轴套20的转动轴线为芯轴10的中心轴线,即轴套20能够绕芯轴10的中心轴线转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可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也可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第一转动方向s1与第二转动方向s2相反,例如在一既定视角下,第一转动方向s1为顺时针方向,第二转动方向s2为逆时针方向,或,第一转动方向s1为逆时针方向,第二转动方向s2为顺时针方向。
轴套20可选为弹簧钢制成。轴套20能够发生豁口201变大或变小的弹性形变,当轴套20的豁口201变大时,中孔202的孔径变大,即轴套20的内径变大;当轴套20的豁口201变小时,其中孔202的孔径变小,即轴套20的内径变小。需要说明的是,当轴套20的中孔202的孔壁面弹性抵触于芯轴10的外周面时,轴套20与芯轴10过盈配合,此时轴套20处于张开状态。其中,豁口201的大小始终小于芯轴10的最小宽度,以防止轴套20从芯轴10上脱出。以下实施例中,以轴套20包覆于芯轴10时豁口201处于张开状态为例进行描述。
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延伸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施加的抵压力增大,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施加的抵压力减小。
可以理解的,我们以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的起始角度为r1,转动的终点角度为r2,那么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芯轴10由r1转动至r2,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芯轴10由r2转动至r1。那么芯轴10在由r1转动至r2时,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的抵压力增大,芯轴10在由r2转动至r1时,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的抵压力减小。由于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施加有抵压力,因此抵压组件30与第一端面21之间产生有摩擦力,同时,该摩擦力的大小与抵压力大小呈正比,也就是说,在芯轴10由r1转动至r2时,轴套20受到抵压组件3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的摩擦力作用,且摩擦力增大,在芯轴10由r2转动至r1时,轴套20受到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的摩擦力作用,且摩擦力减小。
请参阅图6,轴套20以与第二结构件200的连接结构2001相连的连接位置为分界分为第一边沿侧部分20a和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第一边沿侧部分20a靠近第一边沿203,第二边沿侧部分20b靠近第二边沿204,此时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为轴套20在第一边沿203到上述连接位置之间的周长,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为轴套20在第二边沿204到上述连接位置之间的周长,此时第一边沿侧部分20a及第二边沿侧部分20b分别相当于以上述轴套20与连接结构2001的连接位置为支撑点的两个悬臂梁,第一边沿侧部分20a能够在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的外力作用下发生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的弹性形变,第二边沿侧部分20b能够在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的外力作用下发生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的弹性形变。
请参阅图7,当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第一转动方向s1由r1朝向r2转动时,芯轴10也带动抵压组件3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由于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施加有抵压力,因此抵压组件30与第一端面2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对第一端面21的施力方向为第一转动方向s1,此时,第一边沿侧部分20a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均受到第一转动方向s1的摩擦力的搓动,第一边沿侧部分20a在该摩擦力的搓动下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发生远离芯轴10的弹性形变,直至第一边沿侧部分20a发生弹性形变后的弹性复位力与上述摩擦力相同,而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由于受到芯轴10的阻碍而无法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发生弹性形变,因此保持抵触于芯轴10的原位,此时相当于第一边沿203远离第二边沿204移动,轴套2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发生豁口201变大的弹性形变。此时该豁口201的大小与抵压组件30施加的抵压力大小及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均正相关。
请参阅图8,当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朝向r1转动时,芯轴10也带动抵压组件3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抵压组件30与第一端面21之间的摩擦力的施力方向为第二转动方向s2,也就是说,第一边沿侧部分20a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均受到第二转动方向s2的摩擦力的搓动,第二边沿侧部分20b在该摩擦力的搓动下由原位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发生远离芯轴10的弹性形变,直至第二边沿侧部分20b发生弹性形变后的弹性复位力与上述摩擦力相同,而第一边沿侧部分20a在摩擦力的搓动下恢复至抵触于芯轴10,此时由于第一边沿侧部分20a受到芯轴10的阻碍而无法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发生弹性形变,因此第一边沿侧部分20a在复位后保持原位。此时相当于第二边沿204远离第一边沿203移动,轴套20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发生豁口201变大的弹性形变。此时该豁口201的大小与抵压组件30施加的抵压力大小及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均正相关。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个特定的轴套20,且第一边沿侧部分20a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固定,因此芯轴10转动时轴套20豁口201的大小只与抵压组件30施加的抵压力正相关。
请参阅图7和图8,由于当芯轴10带动抵压组件30沿第一转动方向s1时,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施加的抵压力增大,当芯轴10带动抵压组件30沿第二转动方向s2时,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施加的抵压力减小,因此搓动第一边沿侧部分20a发生弹性形变的摩擦力大于搓动第二边沿侧部分20b发生弹性形变的摩擦力,这样,轴套20在芯轴10沿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豁口201的形变量便与轴套20在芯轴10沿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的豁口201的形变量不同,轴套20的内径也就不同,也就是说,本阻尼机构300通过在芯轴10沿着不同方向转动时抵压组件30对轴套20施加的抵压力的不同,实现了轴套20内径的改变,从而使得轴套20与芯轴10之间的阻尼力发生变化,基于此,轴套20与芯轴10之间的阻尼力便能够通过芯轴10的转动方向的切换而改变。这样,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在相背转动和相向转动时用户所需施加的翻转力便不同,用户得以获得不同的操作手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7和图8,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轴套20在抵压组件30增大的抵压力作用下发生豁口201变大的弹性形变,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轴套20在抵压组件30减小的抵压力作用下发生豁口201变小的弹性形变。可以理解的,在芯轴1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由r1朝向r2转动时,轴套20的豁口201相对于芯轴1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变大,在芯轴1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朝向r1转动时,轴套20的豁口201相对于芯轴1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变小,也就是说,在芯轴1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形变量大于在芯轴10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形变量,豁口201在芯轴1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的大小便大于豁口201在芯轴10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的大小。这样,在芯轴1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轴套20的内径变大,轴套20与芯轴10之间的阻尼力较小,在芯轴10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轴套20的内径相较于芯轴1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变小,轴套20与芯轴10之间的阻尼力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根据手感需要设定第一转动方向s1及第二转动方向s2,例如若需要将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向转动设置为阻尼力较大,且将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背转动设置为阻尼力较小,则可将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背转动时芯轴10的转动方向设定为第一转动方向s1,将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向转动时芯轴10的转动方向设定为第二转动方向s2(如图2),此时用户在打开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小,在合拢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大;相应的,若需要将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向转动设置为阻尼力较小,且将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向转动设置为阻尼力较大,则可将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向转动时芯轴10的转动方向设定为第一转动方向s1,将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背转动时芯轴10的转动方向设定为第二转动方向s2,此时用户在合拢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小,在打开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大。
以下可根据轴套20与连接结构2001的连接位置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该三种情况分别为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等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及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
请参阅图7和图8,若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等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无论芯轴10沿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还是沿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豁口201的大小均与抵压组件30的抵压力正相关,由于在芯轴10由r1朝向r2转动时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施加的抵压力相较于在芯轴10处于r1时的抵压力增大,而在芯轴10由r2朝向r1转动时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施加的抵压力相较于在芯轴10处于r2时的抵压力减小,因此在芯轴10由r1朝向r2转动时的豁口201大小大于在芯轴10由r2朝向r1转动时豁口201的大小。也就是说,在芯轴10沿第一转动方向s1由r1朝向r2转动切换为沿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朝向r1转动后,轴套20发生豁口201变小的弹性形变;在芯轴10沿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朝向r1转动切换为沿第一转动方向s1由r1朝向r2转动后,轴套20发生豁口201变大的弹性形变。因此,轴套20在芯轴10沿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的内径大于轴套20在芯轴10沿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的内径,轴套20在芯轴10沿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对芯轴10外周面的压力也就小于轴套20在芯轴10沿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对芯轴10外周面的压力,相应的,轴套20在芯轴10沿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与芯轴10之间的阻尼力小于轴套20在芯轴10沿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与芯轴10之间的阻尼力。这样,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所需施加的外力小于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所需施加的外力,假设后者减去前者的差值为f1,那么f1大于零。由于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相等,在组装时可不作区分,仅通过调整抵压力的变化便能够实现轴套20内径的变化。
请参阅图9和图10,若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那么芯轴10在相对轴套20沿第一转动方向s1由r1朝向r2转动时,由于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长度更长,相较于上述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等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的情况,第一边沿侧部分20a发生的弹性形变更大。芯轴10在相对轴套20沿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朝向r1转动时,由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长度更短,相较于上述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等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的情况,第二边沿侧部分20b发生的弹性形变更小。这样,豁口201的大小在芯轴1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和在芯轴10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的差异更大,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所需施加的外力也就更加小于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所需施加的外力,假设后者减去前者的差值为f2,那么f2大于f1。阻尼机构300若采用该种结构的轴套20,用户可在打开或合拢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时获得更大的手感差异,提升用户体验。
若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在芯轴10相对轴套20沿第一转动方向s1由r1朝向r2转动时,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长度更短,相较于上述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等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的情况,第一边沿侧部分20a发生的弹性形变更小。在芯轴10相对轴套20沿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朝向r1转动时,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长度更长,相较于上述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等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的情况,第二边沿侧部分20b发生的弹性形变更大。因此,若要达到在芯轴10由r1朝向r2转动切换为由r2朝向r1转动后,轴套20发生豁口201变小的弹性形变,且在芯轴10由r2朝向r1转动切换为由r1朝向r2转动后,轴套20发生豁口201变大的弹性形变的效果,需要将抵压组件30在芯轴10朝向第一转动方向s1时对第一端面21的抵压力及芯轴10朝向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对第一端面21的抵压力的差值设置更大。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轴套20设置为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延伸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延伸长度,以便于区分打开和合拢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时的操作手感。
在该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将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背转动时芯轴10的转动方向设定为第一转动方向s1,此时当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打开时,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背转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由r1朝向r2转动,阻尼机构300的阻尼力减小,用户需要施加的外力减小。当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合拢时,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向转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由r2朝向r1转动时,阻尼机构300的阻尼力增大,用户所需要施加的外力增大,这样便实现了用户开轻关重的操作手感,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在该实施例中,可设定r1等于0°,即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合拢时,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贴合,r2大于r1,r2可选为180°。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向转动时芯轴10的转动方向设定为第一转动方向s1,此时当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合拢时,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向转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由r1朝向r2转动,阻尼机构300的阻尼力减小,用户需要施加的外力减小。当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打开时,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背转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由r2朝向r1转动,阻尼机构300的阻尼力增大,用户需要施加的外力增大。这样便实现了用户开重关轻的操作手感。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可折叠结构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将切换为使用状态的转动方向设置为第一转动方向s1,这样将可折叠结构切换为使用状态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小,阻尼机构300的阻尼力减小,将可折叠结构切换为关闭状态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大。在该实施例中,可设定r2等于0°,即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合拢时,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相贴合,r2小于r1,r1可选为180°。
需要说明的是,抵压组件30与第一端面21之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中,在芯轴10沿第一转动方向s1由r1转动到r2的过程中,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施加的抵压力可以为随着芯轴10的转动逐渐增大,也可以为在芯轴10沿第一转动方向s1由r1转动到r3的过程中抵压力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之后在芯轴10沿第一转动方向s1由r3转动到r2的过程中抵压力不再继续增大,而保持当前数值大小,还可以为保持一个较大数值的抵压力不变,该抵压力的数值大于在芯轴10沿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转动到r1的过程中的抵压力的数值,此时轴套20在芯轴10由r3转动至r2时豁口201大小保持不变(如图7所示)。在芯轴10沿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转动到r1的过程中,抵压组件30对第一端面21施加的抵压力可以为随着芯轴10的转动逐渐减小,也可以为在芯轴10沿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转动到r4的过程中抵压力逐渐减小到一定数值,之后在芯轴10沿第二转动方向s2由r4转动到r1的过程中抵压力不再继续减小,而保持当前数值大小,还可以为保持一个较小数值的抵压力不变,该抵压力的数值小于在芯轴10沿第二转动方向s2由r1转动到r2的过程中的抵压力的数值,此时轴套20在芯轴10由r4转动至r1时豁口201大小保持不变(如图8所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11,轴套20呈圆筒状,中孔202的截面为圆形,中孔202的中心轴线与轴套20的中心轴线相重合。请结合图12,芯轴10沿其延伸方向具有圆柱状的转动区11及非圆柱状的限位区12,轴套20可转动地套接于转动区11,这样转动区11的外周面便能够周向贴合于中孔202的孔壁面,以周向支撑轴套20,并使得轴套20与芯轴10连接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中孔202的截面也可为非圆形的其他形状,且中孔202的孔壁面仅有局部区域与芯轴10的外周面相贴合,且不影响轴套20相对转动区11的转动。此处不做限制。
抵压组件30可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抵压力的变化,也可通过能够感应轴套20的转动的电动部件实现抵压力的变化,此处不做限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和图12,抵压组件30包括伸缩部件31及施力部件32。
伸缩部件31具有第一抵接端301及第二抵接端302,第一抵接端301抵接于轴套20的第一端面21,第二抵接端302远离轴套20的第一端面21,伸缩部件31能够发生第一抵接端301与第二抵接端302相互靠近的收缩变形,或发生第一抵接端301与第二抵接端302相互远离的伸展变形。其中,第一抵接端301与第二抵接端302之间的距离为伸缩部件31的延伸长度,当伸缩部件31发生收缩变形时,伸缩部件31的延伸长度变小,当伸缩部件31发生伸展变形时,伸缩部件31的延伸长度变大。
施力部件32用于向伸缩部件31施加朝向第一端面21的抵压力,伸缩部件31在抵压力作用下通过第一抵接端301抵压于轴套20的端面。其中,抵压力的大小与第一抵接端301到第二抵接端302之间的距离正相关,也就是说,当伸缩部件31发生伸展变形时,施力部件32对伸缩部件31所施加的抵压力变大,当伸缩部件31发生收缩变形时,施力部件32对伸缩部件31所施加的抵压力变小。上述抵压力能够通过伸缩部件31传递至轴套20,而第一抵接端301与第一端面21之间的摩擦力与该抵压力成正比,因此,第一抵接端301与第一端面21之间的摩擦力随着伸缩部件31的延伸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并随着伸缩部件31的延伸长度的减小而减小。
其中,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轴套20能够驱动伸缩部件31发生伸展变形,以使得轴套20发生豁口201变大的弹性形变;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轴套20能够驱动伸缩部件31发生收缩变形,以使得轴套20发生豁口201变小的弹性形变。
可以理解的,当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由r1朝向r2转动时,轴套20能够通过第一端面21与第一抵接端301之间的摩擦力驱动伸缩部件31发生伸展变形,伸缩部件31的延伸长度边长,第一抵接端301与第一端面2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轴套20发生豁口201变大的弹性形变,轴套20与芯轴10之间的阻尼力随之减小,以使得驱动芯轴1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所需施加的外力也随之减小。
当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再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朝向r1转动时,轴套20能够通过第一端面21与第一抵接端301之间的摩擦力驱动伸缩部件31发生收缩变形,伸缩部件31的延伸长度变小,第一抵接端301与第一端面21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轴套20发生豁口201变小的弹性形变,轴套20与芯轴10之间的阻尼力随之增大,以使得轴套20需要施加更大的外力才能够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伸缩部件31在芯轴1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由r1朝向r2转动时可持续发生伸展变形,也可在伸展变形至最大极限延伸长度后停止继续伸展变形,此时第一抵接端301与第一端面21之间的摩擦力不再变化,轴套20的内径也不再变化。伸缩部件31在芯轴1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朝向r1转动时可持续发生收缩变形,也可收缩变形至最小极限延伸长度后停止继续收缩变形,此时在轴套20继续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第一抵接端301与第一端面21之间的摩擦力不再变化,轴套20的内径也不再变化。
伸缩部件31的结构可有多种,以下列举几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以下伸缩部件31均具有最大极限延伸长度及最小极限延伸长度。需要说明的是,伸缩部件31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11和图12,伸缩部件31包括滑块311及抵接件312。
滑块311位于轴套20的第一端面21侧,滑块311能够朝向或远离轴套20的第一端面21运动。抵接件312活动连接于滑块311,抵接件312具有上述第一抵接端301,并通过第一抵接端301抵接于第一端面21,滑块311具有第二抵接端302,抵接件312的第一抵接端301到滑块311的第二抵接端302之间的距离为伸缩部件31的延伸长度。滑块311具有朝向第一端面21的安装面3111,安装面3111与第一端面21正对。
其中,滑块311可与芯轴10具有连接关系,也可没有连接关系。
在该实施例中,滑块311滑动连接于芯轴10,并能够沿芯轴10的延伸方向朝向或远离轴套20滑动,此时滑块311的滑动轨迹平行于芯轴10的中心轴线,芯轴10为滑块311的移动起到了导向及限位作用。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2,滑块311具有滑孔3101,以形成筒状结构,滑块311套接于芯轴10外,此时芯轴10穿设于滑孔3101内,并能够限制滑块311相对于芯轴10转动。其中,滑块311套接于芯轴10的限位区12,滑块311的中心轴线与滑孔3101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此时安装面3111为环绕芯轴10的环面。
请参阅图13和图14,抵接件312能够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抵接件312处于第一状态时,抵接件312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值a,当抵接件312处于第二状态时,抵接件312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高度为第二高度值b,第一高度值a大于第二高度值b。可以理解的,由于滑块311受到施力部件32的抵压力作用,因此抵接件312始终与第一端面21抵触,当抵接件312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时,抵接件312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高度由第一高度值a变为第二高度值b,安装面3111与第一端面21之间的距离减小,即,滑块311朝向轴套20移动;当抵接件312由第二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时,抵接件312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高度由第二高度值b变为第一高度值a,安装面3111与第一端面21之间的距离增大,即抵接件312推顶滑块311远离轴套20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高度值a可为大于第二高度值b的任意值。在抵接件312由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抵接件312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高度由第一高度值a逐渐减小为第二高度值b,在抵接件312由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抵接件312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高度由第二高度值b逐渐增大为第一高度值a。
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由r1到r3转动时,轴套20能够拨动抵接件312切换至第一状态,以使得抵接件312推顶滑块311远离第一端面21运动,此时伸缩部件31发生伸展变形,施力部件32对伸缩部件31施加的抵压力增大,以使得轴套20发生豁口201变大的弹性形变,轴套20与芯轴10之间的阻尼力减小;在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由r2到r4转动时,轴套20能够拨动抵接件312切换至第二状态,以使得施力部件32驱动滑块311靠近第一端面21运动,此时伸缩部件31发生收缩变形,施力部件32对伸缩部件31施加的抵压力减小,轴套20发生豁口201变小的弹性形变,轴套20与芯轴10之间的阻尼力增大。
其中,由于伸缩部件31的延伸长度只有在抵接件312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才发生变化,因此施力部件32对伸缩部件31施加的抵压力也只有在抵接件312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才发生变化。当抵接件312处于第一状态且轴套20继续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由r3朝向r2转动时,上述抵压力保持与抵接件312处于第一状态时的抵压力一致,轴套20停止继续形变,并保持当前内径大小。当抵接件312处于第二状态且轴套20继续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由r4朝向r1转动时,上述抵压力保持与抵接件312处于第二状态时的抵压力一致,轴套20停止继续形变,并保持当前内径大小。
其中,请结合图13和图14,该安装面3111可以为滑块311的最靠近轴套20的平面,且安装面3111与第一端面21相平行,此时滑块311与轴套20之间的距离即为安装面3111与第一端面21之间的距离。当抵接件312处于第一状态时,安装面3111与轴套20的第一端面2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高度值a,当抵接件312处于第二状态时,安装面3111与轴套20的第一端面21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高度值b。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高度值b大于零,即抵接件312始终凸出于安装面3111,以避免在抵接件312处于第二状态时由于安装面3111与第一端面21相贴合而增大伸缩部件31与轴套20之间的摩擦力,影响轴套20弹性形变。
请结合图12,为增大轴套20的形变量,抵接件312可设有多个,多个抵接件312沿芯轴10的周向布置,并均具有第一抵接端301,以增大伸缩部件31与轴套20之间的摩擦力,且使得轴套20受力均匀。当芯轴1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轴套20能够拨动各个抵接件312均切换至第一状态;当芯轴1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轴套20能够拨动各个抵接件312均切换至第二状态。
抵接件312与滑块311的活动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滑动连接、转动连接或多种连接方式的组合等,只要能使得抵接件312在活动过程中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高度发生变化,以实现抵接件312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即可。
作为其中一种连接方式,抵接件312在抵压力作用下抵接于滑块311,并能够相对于滑块311运动。具体地,安装面3111上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具有第一延伸端3102a及第二延伸端3102b。限位结构能够限制抵接件312在第一延伸端3102a及第二延伸端3102b之间运动,第一延伸端3102a及第二延伸端3102b便能够实现对抵接件312的限位。当芯轴1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轴套20拨动抵接件312朝向第一延伸端3102a运动,当抵接件312到达第一延伸端3102a时,抵接件312处于第一状态,伸缩部件31达到最大极限延伸长度,轴套20受到的抵压力不再变化;当芯轴1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轴套20拨动抵接件312朝向第二延伸端3102b运动,当抵接件312到达第二延伸端3102b时,抵接件312处于第二状态,伸缩部件31达到最小极限延伸长度,轴套20受到的抵压力不再变化。限位结构对抵接件312的运动距离进行了限制,从而使得伸缩部件31具有最大极限延伸长度及最小极限延伸长度,从而限制了轴套20的形变量
示例性的,抵接件312滑动连接于限位结构,限位结构沿第一延伸端3102a到第二延伸端3102b的方向延伸,第一延伸端3102a到第二延伸端3102b的距离大于抵接件312在限位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以使得抵接件312能够在第一延伸端3102a及第二延伸端3102b之间滑动,此时限位结构限制了抵接件312的运动轨迹。
其中,限位结构的延伸路径的延伸线避让芯轴10的中心轴线,也就是说,限位结构并非沿芯轴10的径向延伸,以使得轴套20在相对于芯轴10转动时能够拨动抵接件312相对于滑块311滑动。为增大轴套20对抵接件312的拨动幅度,限位结构的延伸路径可沿芯轴10的周向延伸,此时限位结构的延伸路径的延伸方向与轴套20的转动方向相同,以使得轴套20转动时能够拨动抵接件312同向滑动,从而减小轴向上的摩擦力损失,增大轴套20对抵接件312在限位结构的延伸方向上的拨动力。
可选的,限位结构可以为开设于安装面3111的槽状结构,也可为凸设于安装面3111的导轨状结构。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3和图14,限位结构为开设于安装面3111上的限位槽3102,限位槽3102的相对两侧槽壁为上述第一延伸端3102a和第二延伸端3102b,限位槽3102沿第一延伸端3102a到第二延伸端3102b的方向延伸。抵接件312部分收容于限位槽3102内,并能够沿限位槽3102的延伸路径在第一延伸端3102a及第二延伸端3102b之间运动。限位槽3102的槽壁能够对抵接件312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其中,抵接件312在限位槽3102内的运动可以为滑动也可以为滚动。
其中,抵接件312可与限位槽3102适配,也就是说,抵接件312在垂直于限位槽3102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可与限位槽3102的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的宽度相适配,此时限位槽3102限制了抵接件312的运动轨迹,以防止抵接件312在垂直于限位槽3102的延伸方向上的晃动。此时为增大轴套20对抵接件312的拨动幅度,限位槽3102的延伸路径可沿芯轴10的周向延伸。
抵接件312的上述宽度也可小于限位槽3102的上述宽度,由于轴套20能够将抵接件312抵压于限位槽3102的槽底,因此抵接件312可始终位于限位槽3102内,此时抵接件312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延伸端3102a与第二延伸端3102b之间的滑动即可。
为实现抵接件312在第一延伸端3102a及第二延伸端3102b凸出于安装面3111内的高度变化,请参阅图13和图14,限位槽3102的槽深沿第一延伸端3102a到第二延伸端3102b的方向逐渐变深,也就是说,限位槽3102于第一延伸端3102a处的槽深小于限位槽3102于第二延伸端3102b处的槽深,而抵接件312在限位槽3102的槽深方向的高度不变,如图13,抵接件312在限位槽3102内运动至第一延伸端3102a时,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第一高度值a为抵接件312的高度与限位槽3102于第一延伸端3102a处的槽深之差,如图14,抵接件312在限位槽3102内运动至第二延伸端3102b时,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第二高度值b为抵接件312的高度与限位槽3102于第二延伸端3102b处的槽深之差,以使得第一高度值a可大于第二高度值b,从而实现抵接件312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其中,该限位槽3102的槽底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此处不做限制。
可选的,请参阅图13和图14,抵接件312可设置为块状,并抵触于限位槽3102的槽底,抵接件312的宽度与限位槽3102的槽宽适配,抵接件312能够在限位槽3102内沿所述限位槽3102的延伸方向滑动。抵接件312于第一抵接端301设有用于抵接第一端面21的抵接面,该抵接面与安装面3111相平行,并与第一端面21相贴合,以增大抵接件312与轴套2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轴套20在相对于芯轴10转动时的与抵接件312之间的摩擦力,也就增大了抵接件312对轴套20转动的阻碍作用,有利于轴套20在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发生豁口201变大的弹性形变。
可选的,请参阅图15,抵接件312也可设置为球状或截面为圆形的柱状,并抵触于限位槽3102的槽底,抵接件312能够在限位槽3102内沿限位槽3102的延伸方向滚动,此时抵接件312与滑块311之间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力,便于轴套20拨动抵接件312在限位槽3102内滚动,从而快速实现抵接件312的状态切换。
可选的,请参阅图16和图17,抵接件312还可为椭圆球状,并抵触于限位槽3102的槽底,抵接件312能够沿所述限位槽3102的延伸方向滚动,由于椭圆球状的抵接件312具有长边和短边,抵接件312在滚动过程中可交替进行长边竖起和短边竖起的滚动。此时限位槽3102的槽深可沿第一延伸端3102a到第二延伸端3102b等深度设置,如图11,当所述抵接件31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抵接件312的长边竖起,抵接件312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第一高度值a为抵接件312的长边长度与限位槽3102的槽深之差;如图1,当所述抵接件31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抵接件312的短边竖起,抵接件312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第二高度值b为抵接件312的短边长度减去限位槽3102的槽深之差,以使得第一高度值a可大于第二高度值b,从而实现抵接件312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
作为其中另一个实施例,抵接件312也可转动连接于滑块311,轴套20能够在相对于芯轴10转动时拨动抵接件312相对于滑块311转动,抵接件312在转动过程中实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切换。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8和图19,抵接件312包括相连的转动部3121及延伸部3122,转动部3121转动连接于滑块311,转动部3121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或大至平行于安装面3111,延伸部3122的远离转动部3121的一端为伸缩部件31的第一抵接端301,延伸部3122能够绕转动部3121的转动轴线圆周运动,以使得抵接件312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芯轴1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轴套20拨动延伸部3122朝向轴套20圆周运动,延伸部3122的第一抵接端301逐渐远离安装面3111,直至第一抵接端301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值a时,抵接件312切换至第一状态,当芯轴1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轴套20拨动延伸部3122背离轴套20圆周运动,延伸部3122的第一抵接端301逐渐靠近安装面3111,直至第一抵接端301凸出于安装面3111的高度为第二高度值b时,抵接件312切换至第二状态。抵接件312与滑块311转动连接的方式能够避免抵接件312与滑块311的分离,可实现抵接件312的第一抵接端301通过小距离上的移动即可实现伸缩部件31的较大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轴套20可通过第一端面21与第一抵接端301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对抵接件312的拨动,以使得第一抵接件312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轴套20也可通过设置拨动结构来拨动抵接件312,此时在第一抵接件312切换至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至少一个时,轴套20由于滑块311对抵接件312的限位作用而停止转动。施力部件32对伸缩部件31施加的抵压力可以为弹性力或磁性力,施力部件32也可通过电动元件对伸缩部件31施加抵压力。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施力部件32具有弹性,施力部件32能够发生沿芯轴10的延伸方向的弹性形变,施力部件32连接于伸缩部件31的第二抵接端302,此时施力部件32施加的抵压力为能够将伸缩部件31弹性抵接于轴套20的第一端面21的弹性力。当芯轴1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伸缩部件31的延伸长度变大,施力部件32施加的弹性力随之增大;当芯轴1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伸缩部件31的延伸长度变小,施力部件32施加的弹性力随之减小。其中,该弹性力可以为弹性拉力也可以为弹性推力。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1和图12,施力部件32为碟簧,该碟簧套接于芯轴10外,并位于伸缩部件31的远离轴套20的一侧,即碟簧位于伸缩部件31的第二抵接端302侧,并抵接于第二抵接端302。该碟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这样无论伸缩部件31如何进行变化,碟簧始终随伸缩部件31施加朝向轴套20的弹性推力,以使得伸缩部件31始终弹性抵触于轴套20的第一端面21。当芯轴1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伸缩部件31发生伸展变形,以推动碟簧逐渐压缩,碟簧的压缩量随着轴套20的转动逐渐变大,碟簧对伸缩部件31施加的弹性力也逐渐增大,伸缩部件31对轴套20的抵压力也逐渐增大,直至伸缩部件31达到最大极限延伸长度。当芯轴1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伸缩部件31发生收缩变形,碟簧逐渐释放弹性力,并伸长,伸缩部件31对轴套20的抵压力也逐渐减小,直至伸缩部件31达到最小极限延伸长度。施力部件32采用碟簧可便于加工,节约成本。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20,施力部件32及第二抵接端302均具有磁性,例如施力部件32及滑块311均为永磁铁,且施力部件32与第二抵接端302之间具有磁斥力。其中,施力部件32位于伸缩部件31的第二抵接端302侧,并与第二抵接端302相间隔。该施力部件32可连接于芯轴10,也可不与芯轴10相连。当芯轴10沿着第一转动方向s1转动时,伸缩部件31发生伸展变形,第二抵接端302朝向施力部件32运动,第二抵接端302与施力部件32之间的距离变小,施力部件32对第二抵接端302的磁斥力增大,从而使得伸缩部件31对轴套20的抵压力增大。当芯轴10沿着第二转动方向s2转动时,伸缩部件31发生收缩变形,第二抵接端302远离施力部件32运动,第二抵接端302与施力部件32之间的距离变大,施力部件32对第二抵接端302的磁斥力减小,从而使得伸缩部件31对轴套20的抵压力减小。将抵压力设置为磁斥力可减小阻尼机构300在长时间使用后抵压力的衰减,延长使用时长。
为限制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轴向滑动,请参阅图11,阻尼机构300还包括连接于芯轴10的第一限位块40,第一限位块40位于轴套20的第二端面22侧,即位于轴套20的远离抵压组件30的一侧,并与芯轴10固定连接。该第一限位块40可用于限制轴套20由于受到施力部件32的抵压力作用而朝向远离滑块311的方向滑动,以保证轴套20与芯轴10之间只发生相对转动。
但是当芯轴10相对于轴套20转动时,轴套20的第二端面22与第一限位块40之间会产生摩擦力,限制了轴套20的弹性形变,对此,请参阅图21,阻尼机构300可通过连接部件50代替第一限位块40,连接部件50用于固定连接第二结构件200,连接部件50与轴套20的局部相连,以减小对轴套20进行弹性形变的影响。当用户转动第二结构件200时,第二结构件200带动连接部件50绕芯轴10的中心轴线转动,连接部件50带动轴套20转动,从而实现轴套20与芯轴10的相对转动。连接部件50能够通过与第二结构件200的连接实现对轴套20轴向上的限位,避免轴套20相对于芯轴10发生轴向滑动。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21,连接部件50包括转动件51及连接件52,转动件51转动连接于芯轴10,并与轴套20相间隔,其中,转动件51可以为筒状,并套接于芯轴10的转动区11外,转动件51的中心轴线与中心轴的中心轴线重合,连接件52呈条状,连接件5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端面22,且另一端连接转动件51的朝向轴套20的侧面,连接件52的设置减小了连接部件50与轴套20的连接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小了连接部件50对轴套20弹性形变的影响。
将连接件52设置为靠近第二边沿204。这样,第一边沿侧部分20a的长度便大于第二边沿侧部分20b的长度,以增大芯轴10朝向不同方向转动时所需施加外力的差值,从而增大操作手感的差异,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11和图21,阻尼机构300还包括连接于芯轴10的第二限位块60,第二限位块60用于限制施力部件32朝向远离轴套20的方向移动,以对施力部件3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施力部件32的远离伸缩部件31的一端由于反作用力而发生轴向移动。
示例性的,第二限位块60呈筒状套接于芯轴10外,并位于施力部件32的远离伸缩部件31的一侧,以施力部件32为碟簧为例,施力部件32的一端抵触于第二限位块60,另一端抵触于伸缩部件31。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结构件100、第二结构件200及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阻尼机构300,该阻尼机构300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阻尼机构300结构相同,所起的作用也相同,此处不赘述。第一结构件100与第二结构件200通过阻尼机构300实现阻尼转动,其中,第一结构件100连接于芯轴10,第二结构件200连接于轴套20。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折叠屏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此时第一结构件100可以为屏幕侧壳体,该屏幕侧壳体上设有显示屏,第二结构件200可以为键盘屏侧壳体,该键盘侧壳体上设有键盘。当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侧壳体与键盘屏侧壳体打开时,阻尼机构300的阻尼力变小,用户打开该电子设备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小,当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侧壳体与键盘屏侧壳体合拢时,阻尼机构300的阻尼力变大,用户盖合该电子设备时所需施加的翻转力较大,从而实现了用户开轻关重的使用手感,提升了用户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轴,呈柱状延伸;
轴套,呈筒状,并具有轴向贯通的豁口,所述轴套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芯轴,所述轴套在轴向上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
抵压组件,抵压于所述第一端面,并能够对所述第一端面施加抵压力,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轴套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抵压组件对所述第一端面施加的抵压力增大,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轴套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抵压组件对所述第一端面施加的抵压力减小,所述第一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相反;
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轴套沿着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轴套在所述抵压组件增大的抵压力作用下发生所述豁口变大的弹性形变,在所述芯轴相对于所述轴套沿着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轴套在所述抵压组件减小的抵压力作用下发生所述豁口变小的弹性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组件包括伸缩部件及施力部件,其中,
所述伸缩部件抵接于所述第一端面,并能够在所述芯轴的轴向上发生收缩变形和伸展变形;
所述施力部件用于向所述伸缩部件施加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抵压力,所述抵压力的大小与所述伸缩部件在所述芯轴的轴向上的延伸长度正相关;
其中,在所述轴套相对于所述芯轴沿着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轴套驱动所述伸缩部件发生所述伸展变形,以使得所述轴套发生所述豁口变大的弹性形变;在所述轴套相对于所述芯轴沿着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轴套驱动所述伸缩部件发生所述收缩变形,以使得所述轴套发生所述豁口变小的弹性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件包括滑块及抵接件,所述滑块位于所述轴套的所述第一端面侧,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安装面,所述抵接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抵接件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一抵接端,所述滑块具有远离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抵接端,所述滑块能够远离或朝向所述第一端面运动,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之间的距离可调;
所述抵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抵接端凸出于所述安装面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值的第一状态及所述第一抵接端凸出于所述安装面的高度为第二高度值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高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高度值;
所述轴套能够在沿着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拨动所述抵接件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以使得所述滑块远离所述第一端面运动,此时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相互远离,所述伸缩部件发生所述伸展变形;所述轴套还能够在沿着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拨动所述抵接件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以使得所述施力部件驱动所述滑块靠近所述第一端面运动,此时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第二抵接端相互靠近,所述伸缩部件发生所述收缩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具有第一延伸端及第二延伸端,所述限位结构能够限制所述抵接件在所述第一延伸端及所述第二延伸端之间运动,在所述轴套拨动所述抵接件运动至所述第一延伸端时,所述抵接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轴套拨动所述抵接件运动至所述第二延伸端时,所述抵接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活动连接于所述限位结构,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延伸端与所述第二延伸端之间滑动或滚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的由所述第一延伸端到所述第二延伸端的延伸路径沿所述芯轴的周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安装面上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延伸端及所述第二延伸端为所述限位槽于延伸方向上的两端,所述抵接件部分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并能够沿所述限位槽的延伸路径在所述第一延伸端及所述第二延伸端之间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槽深沿所述第一延伸端到所述第二延伸端的方向逐渐变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为块状,所述抵接件能够沿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抵接件于所述第一抵接端设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一端面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为椭圆球状,并能够沿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滚动,当所述抵接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抵接件的长边竖起,当所述抵接件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抵接件的短边竖起。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包括相连的转动部及延伸部,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延伸部的远离所述转动部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抵接端,所述延伸部能够绕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线圆周运动,以使得所述抵接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任一项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芯轴,并能够沿所述芯轴的延伸方向朝向或远离所述轴套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筒状,并套接于所述芯轴外,所述芯轴能够限制所述滑块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抵接件沿所述芯轴的周向依次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能够发生沿所述芯轴的延伸方向的弹性形变,所述抵压力为弹性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为碟簧,所述碟簧套接于所述芯轴外,并位于所述伸缩部件的远离所述轴套的一侧,所述碟簧处于压缩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任一项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件及所述第二抵接端均具有磁性,且所述施力部件与所述第二抵接端之间具有磁斥力。
18.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芯轴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轴套的第二端面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面的局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转动件及连接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芯轴,并与所述轴套相间隔,所述连接件呈条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面,且另一端连接转动件的朝向轴套的侧面,所述轴套具有形成所述豁口的第一边沿及第二边沿,在所述轴套沿着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边沿朝向所述豁口转动,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边沿。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芯轴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轴套朝向抵压组件的施力方向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芯轴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施力部件朝向远离所述轴套的方向移动。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及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阻尼机构,所述第一结构件连接于所述芯轴,所述第二结构件连接于所述轴套。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一结构件为屏幕侧壳体,所述第二结构件为键盘侧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47004.8A CN116044890B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47004.8A CN116044890B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44890A CN116044890A (zh) | 2023-05-02 |
CN116044890B true CN116044890B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6124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47004.8A Active CN116044890B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44890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84191U (en) * | 2005-09-29 | 2005-12-21 | Shin Zu Shing Co Ltd | Pivot device with easy open but hard close motion |
TWM393966U (en) * | 2010-06-23 | 2010-12-01 | Jarllytec Co Ltd | Wrapped-type labor-efficient shaft structure |
CN113534892A (zh) * | 2020-04-22 | 2021-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转轴机构和具有开合性能的设备 |
CN214534001U (zh) * | 2021-03-25 | 2021-10-29 | 深圳市斯蒙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扭力可变的笔记本电脑转轴 |
CN215769526U (zh) * | 2021-06-18 | 2022-02-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转轴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7-07 CN CN202210847004.8A patent/CN1160448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84191U (en) * | 2005-09-29 | 2005-12-21 | Shin Zu Shing Co Ltd | Pivot device with easy open but hard close motion |
TWM393966U (en) * | 2010-06-23 | 2010-12-01 | Jarllytec Co Ltd | Wrapped-type labor-efficient shaft structure |
CN113534892A (zh) * | 2020-04-22 | 2021-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转轴机构和具有开合性能的设备 |
CN214534001U (zh) * | 2021-03-25 | 2021-10-29 | 深圳市斯蒙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扭力可变的笔记本电脑转轴 |
CN215769526U (zh) * | 2021-06-18 | 2022-02-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转轴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44890A (zh) | 2023-05-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86221B2 (en) | Fold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 |
TWI395883B (zh) | 多段式絞鏈總成及包含該總成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 |
US20230409090A1 (en) | Hinge device of portable terminal with foldable structure | |
US8091180B2 (en) | Hinge assembly | |
CN112814992B (zh) | 双轴式枢轴机构与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 |
CN110515426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US20070039135A1 (en) |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GB2392206A (en) | Hinge structure with rotary actuator | |
KR20040089542A (ko) | 개폐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전자기기 | |
WO2012014742A1 (ja) | 開閉装置 | |
CN113643609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6044890B (zh) | 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 |
KR20040020885A (ko) | 개폐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 기기 | |
US20230393632A1 (en) | Hinge device of portable terminal with foldable structure | |
JP4486962B2 (ja) | 二軸ヒンジ装置 | |
JP2006081107A (ja) | 携帯機器のスライド機構及び携帯電話機 | |
US20080101854A1 (en) | Rotation Suppor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 |
KR20050065350A (ko) | 스프링 바이어스된 힌지 및 그를 위한 방법 | |
CN113643610A (zh) | 显示装置 | |
JP2005188641A (ja) | 二軸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折畳み式の携帯電話機 | |
KR20020084689A (ko) | 힌지장치 | |
US8615278B2 (en) | Electrical device with rotation mechanism | |
KR101008847B1 (ko) | 힌지용 개폐장치 | |
JP4424126B2 (ja) |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 |
JP6049932B1 (ja) | 電子機器の開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