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3391A - 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3391A
CN116043391A CN202310197102.6A CN202310197102A CN116043391A CN 116043391 A CN116043391 A CN 116043391A CN 202310197102 A CN202310197102 A CN 202310197102A CN 116043391 A CN116043391 A CN 116043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short fiber
feeding
carding
twi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971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娟
刘新金
苏旭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1971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33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3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339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44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D02G3/441Yarns or threads with antistatic, conductive or radiation-shield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26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with characteristics dependent on the amount or direction of twist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6Cored or coated yarns or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44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101/00Inorganic fibres
    • D10B2101/20Metallic fib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通过采用内侧面具有相同的磁性的且内径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的高速转动的捻度杯实现被动退绕下来的两根不锈钢长丝的相互缠绕成具有高强力的不锈钢长丝芯纱,从而克服传统主动握持加捻中不锈钢长丝易产生的缠绕等问题,将由梳理辊梳理得到的短纤维丛经弯钩伸直整理、轴向分散纵向交错整理、纵向挤压汇合整理后得到纤维伸直度好、纵向交错排布好的外包短纤维带,从而实现外包短纤维带对不锈钢长丝芯纱的完全的均匀的包裹,继而实现具有高强、均匀和优异电磁屏蔽效果的包芯纱的高效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纱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纺织纤维,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高温、可纺性及经济性,常被用于抗静电及电磁屏蔽织物的制作。不锈钢纤维在纺织产业中的使用主要是与普通纺织纤维进行混纺,以短纤维形式在前纺工艺中加入,或以长丝状态在细纱过程加入。无论不锈钢纤维在织物中是以何种形式存在,其生产的织物都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包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复合纺纱技术,常以连续长丝作为芯纱,天然纤维作为外包纤维进行纺制,因此纱线同时兼具长丝及外包纤维的优良性能。将不锈钢长丝作为芯丝,纯棉纤维为包缠纤维纺制包芯纱后进行抗静电织物的织造,可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及服用性能。
针对此,本发明给出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通过采用内侧面具有相同的磁性的且内径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的高速转动的捻度杯实现被动退绕下来的两根不锈钢长丝的相互缠绕成具有高强力的不锈钢长丝芯纱,从而克服传统主动握持加捻中不锈钢长丝易产生的缠绕等问题,将由梳理辊梳理得到的短纤维丛经弯钩伸直整理、轴向分散纵向交错整理、纵向挤压汇合整理后得到纤维伸直度好、纵向交错排布好的外包短纤维带,从而实现外包短纤维带对不锈钢长丝芯纱的完全的均匀的包裹,继而实现具有高强、均匀和优异电磁屏蔽效果的包芯纱的高效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且呈前后排对称排布的100-1000个生产单元,各生产单元包括喂入装置、加捻装置、卷绕装置,喂入装置包括长丝喂入装置和短纤喂入装置,长丝喂入装置包括第一长丝筒和第二长丝筒,在第一长丝筒和第二长丝筒上分别卷绕有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第一长丝筒和第二长丝筒分别吊挂在呈左右平行排列的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吊挂装置和第二吊挂装置上,第一吊挂装置和第二吊挂装置包括连接体,连接体的上部固定在吊挂横杆上,吊挂横杆的两端固定在车台面的上方,在连接体的下部设置有吊坠,吊坠与连接体之间通过连接环连接,从而使得吊坠连接以后可自由转动,第一长丝筒和第二长丝筒的顶端开放处分别旋入到吊坠上从而实现固定安装,短纤喂入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包括喂入条筒,喂入条筒内圈绕有所需喂入的短纤维条,在喂入条筒的上方设置有喂入辊对,喂入辊对包括上喂入板和下喂入辊,上喂入板为弧形结构且保持静止,上喂入板的后部为保持水平的长方体形结构,上喂入板的中部为弧形结构,上喂入板的中部弧形结构的弧度为1/6个圆周,上喂入板的前部为朝下倾斜设置的长方体形结构,上喂入板的后部长方体形结构的前侧边中部弧形结构的后侧边之间保持相切状态的一体化固定连接,上喂入板的前部长方体形结构的后侧边中部弧形结构的前侧边之间保持相切状态的一体化固定连接,下喂入辊包括中间辊轴和外部辊套,中间辊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外部辊套一体化的固定的套在中间辊轴上,中间辊轴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外部辊筒进行同步的转动,在喂入辊对的下方设置有梳理辊,梳理辊为圆环形结构,在梳理辊的外圆周上设置有梳理针布,梳理针布与梳理辊采用一体化加工而成,梳理针布沿着梳理辊的外圆周等间距的排布从而在横向上构成行分布、纵向上构成列分布,梳理针布与梳理辊的外圆周之间的夹角在30-60度之间,梳理针布为朝向梳理辊的外圆周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梳理针布的针尖实现对短纤维条的打击和梳理作用,梳理针布的外侧弧面实现对短纤维条的细致分梳作用,梳理针布的内侧弧面将梳理过程中嵌入的短纤维及时的排出,梳理针布横向的分布实现对短纤维条的宽度方向上的梳理,从而将短纤维条内的纤维之间横向的联系力减弱直至完全消除,梳理针布纵向的分布实现对短纤维条的长度方向上的梳理,从而将短纤维条内的纤维之间纵向的联系力减弱直至完全消除,梳理辊的中间空心处嵌套在带动轴上从而实现对梳理辊的传动;
加捻装置包括加捻杯,加捻杯为中空结构的且顶端、底端均开放的且口径变化的柱状结构,加捻杯的内侧面为磁性大小保持固定、磁极同向的磁性材质,沿着加捻杯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捻度杯、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加的整理杯、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汇合杯,捻度杯、整理杯、汇合杯相互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的加捻杯,在捻度杯与整理杯连接处的加捻杯的外圆周上形成对加捻杯进行传动连接的带动槽,前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和与其呈竖直对齐的后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共同由一根带动皮带带动转动,在前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和与其呈竖直对齐的后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带动盘,带动盘固定的套在带动轴上,带动轴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带动盘进行同步的转动,在带动盘的外圆周上分别开有平行排列的第一传动槽和第二传动槽,带动皮带依次穿过在前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的带动槽、与其呈竖直对齐的后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的带动槽、带动盘的第一传动槽和第二传动槽,从而实现带动皮带的环形连接,捻度杯的内侧面为光滑结构,在捻度杯的开放的顶端上喂入环,喂入环与捻度杯的开放的顶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在喂入环上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喂入托盘、第二喂入托盘、第三喂入托盘,第一喂入托盘位于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的正下方,第二喂入托盘位于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的正下方,第三喂入托盘位于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的正下方,第一喂入托盘、第二喂入托盘、第三喂入托盘均为向下凸的弧形结构,且自上而下第一喂入托盘、第二喂入托盘、第三喂入托盘的内径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对短纤维丛口径渐缩的喂入,第一喂入托盘、第二喂入托盘、第三喂入托盘的处于最顶端的弧面处分别位于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的正下方,从而实现由梳理辊梳理得到的短纤维丛往加捻杯的输送,第一喂入托盘、第二喂入托盘、第三喂入托盘的处于最底端的弧面处分别与喂入环之间保持固定连接,且第一喂入托盘、第二喂入托盘、第三喂入托盘在捻度环上形成等弧度间隔的排列,在捻度杯的底部设置有负压吸风装置,负压吸风装置为环形结构且套在捻度杯的外壁上,负压吸风装置与捻度杯的外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在捻度杯高速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静止,在套有负压吸风装置的捻度杯的外壁处开有进气孔,从而使得负压吸风装置内的负压进入到捻度杯内,各生产单元的负压吸风装置通过负压支管与负压主管连接,负压主管与负压风机连接,捻度杯与整理杯的连接处在加捻杯的内侧面处为向内凸的弧形过渡连接,从而形成伸直整理弧,整理杯与汇合杯的连接处在加捻杯的内侧面处为向外凸的弧形过渡连接,从而形成并合整理弧,在汇合杯的开放的底端的下部设置有按压辊对,按压辊对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按压辊和下按压辊,上按压辊和下按压辊包括中间轴,中间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在中间轴上套有按压套,按压套通过轴承与中间轴相连,从而使得按压套可绕着中间轴自由转动,按压套为橡胶材质,下按压辊的中间轴的两端通过固定连接杆与汇合杯的开放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上按压辊的中间轴的两端通过弹性按压杆与汇合杯的开放的底端之间连接,弹性按压杆处于下压状态时上按压辊与下按压辊之间保持紧密按压接触,弹性按压杆处于自由状态时上按压辊与下按压辊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
卷绕装置包括卷绕摆动装置和细纱筒管,卷绕摆动装置位于按压辊对的下方,卷绕摆动装置包括环形结构的摆动辊,沿着摆动辊的侧面圆周的轴向开有嵌入槽,嵌入槽对外开放,嵌入槽的槽底为弧形结构,在每个生产单元位置处的卷绕摆动轴上穿套有摆动辊,摆动辊的中心穿套在卷绕摆动轴上,摆动辊与卷绕摆动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摆动辊可绕着卷绕摆动轴自由转动,卷绕摆动轴的两端通过摆动装置与车台面之间连接,摆动装置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且摆动过程中摆动辊的水平高度始终保持不变,在摆动辊的前部设置有细纱筒管,细纱筒管为直径保持不变的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细纱筒管嵌入在带动装置内被带动转动,带动装置包括带动左轴和带动右轴,带动左轴通过轴承穿套在左固定销上,左固定销固定在车台面上,带动左轴的两端均伸出左固定销,带动左轴的朝外的伸出端上套有传动皮带,传动皮带的另一端套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车台面连接,传动轴的一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动,带动右轴通过轴承穿套在右弹性销上,右弹性销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在车台面上,从而使得右弹性销通过力的作用可在一定范围内左右摇动,带动左轴的朝内的一端伸出右固定销、朝外的一端恰好嵌入在右固定销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的生产方法,带动轴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带动轴上的带动盘进行同步转动,带动盘转动继而带动环形的带动皮带进行相应的循环转动,带动皮带转动继而带动加捻杯转动;
将缠绕有第一不锈钢长丝的第一长丝筒、缠绕有第二不锈钢长丝的第二长丝筒分别吊挂在呈左右平行排列的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吊挂装置的吊坠上和第二吊挂装置的吊坠上,第一长丝筒吊挂的吊坠和第二长丝筒吊挂的吊坠分别可绕着所在的连接体的自由转动使得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可分别由第一长丝筒和第二长丝筒上进行自由的被动退绕,而后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进入到加捻杯内,在加捻杯的捻度杯内,进入的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受到捻度杯的内侧面的空间范围内的同时的吸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稳定的位于捻度杯的中心位置处,同时在这种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空间内的轴向的同步的作用力下实现对两者的张紧握持作用,在张紧握持作用下加捻杯转动继而带动所握持的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此时由于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以一定的间距由加捻杯的上方输入,同时由位于加捻杯底部的按压辊对按压握持输出,从而使得被张紧握持的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在加捻杯的转动带动下相互缠绕合股成不锈钢长丝芯纱,此过程中,在捻度杯内,随着捻度杯口径的逐渐减小,使得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所受到的张紧握持力逐渐增加,从而实现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在捻度杯内的逐渐增强的合股过程,继而在捻度杯内完成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的整体合股过程,得到的不锈钢长丝芯纱经整理杯、汇合杯后由位于加捻杯底部的按压辊对按压握持输出,在整理杯、汇合杯内,不锈钢长丝芯纱在分别在相应的张紧握持作用下位于整理杯、汇合杯的中心位置处,从而实现不锈钢长丝芯纱的稳定的输出控制;
圈绕有所需的短纤维条的喂入条筒放置在相应位置的地面上,短纤维条由喂入条筒伸出后进行到喂入辊对的上喂入板和下喂入辊之间,在下喂入辊的带动下实现短纤维条由喂入条筒的主动输出,短纤维条在被上喂入板和下喂入辊按压喂入过程中,短纤维条首先在下喂入辊与上喂入板的后部的长方体形结构之间的保持恒定不变的压力作用下实现扁平化整理,从而在按压作用下使得短纤维条内的厚度方向内的短纤维之间相互嵌入后以平铺的状态分布,扁平化整理后的短纤维条随后进入到下喂入辊与上喂入板的中部的弧形结构之间的区域内,在弧形区域内使得下喂入辊对短纤维产生摩擦带动作用,从而实现上喂入辊对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的摩擦顺直整理作用,短纤维条最后进入到下喂入辊与上喂入板的前部的长方体形结构之间的区域内,在下喂入辊与上喂入板的前侧边之间的按压力下实现对短纤维条内短纤维进入到梳理辊进行梳理之前的有效握持,在上喂入板的下压作用下实现对短纤维条内短纤维进入到梳理辊进行梳理之前的下压控制作用,带动轴带动梳理辊转动,继而带动梳理辊上的梳理针布进行同步转动,当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开始接触到梳理辊上的梳理针布时,梳理针布的针尖首先与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接触,开始接触的梳理针布的针尖以及外侧弧面对短纤维条进行打击从而使得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之间松散,而后随着梳理针布的继续作用,梳理针布的外侧弧面开始穿入到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之间,且由于梳理针布的转动速度大于短纤维条的喂入速度,从而使得穿入的梳理针布沿着短纤维发生相对运动,继而实现对短纤维条的梳理作用,在梳理过程中使得短纤维的前端弯钩直接被伸直,随着梳理的不断进行从而使得短纤维条变薄直至以短纤维丛的状态转移至梳理针布上,被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梳理得到的短纤维丛随后分别经由第一喂入托盘、第二喂入托盘、第三喂入托盘进入到加捻杯内,此过程中,随着第一喂入托盘、第二喂入托盘、第三喂入托盘内径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对短纤维丛的口径渐缩的喂入,喂入的短纤维丛首先进入到捻度杯内,渐缩喂入的短纤维丛在接触到高速转动的且口径变大的捻度杯时突然均匀发散,从而使得等弧度间隔喂入的三股短纤维丛较为均匀的分散在捻度杯的内壁上,在捻度杯底端的负压气流的带动下,进入到捻度杯内的短纤维沿着捻度杯的内壁向下移动,移动过程中,由于捻度杯的内经的逐渐减小,使得短纤维所受到的离心力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捻度杯内的处于下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离心力小于处于上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离心力,从而使得捻度杯内的处于下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捻度杯内侧壁面的摩擦力小于处于上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捻度杯内侧壁面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短纤维在沿着捻度杯的内壁向下移动过程中是短纤维的前端拉动后端继而实现短纤维的整体向下运动,在这种拉动过程中,短纤维的前端主体部分会首先被拉动,然后再拉动短纤维的前端的弯钩部分,从而使得短纤维前端的主体和弯钩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且这种相对运动会在短纤维向下运动过程中持续的发生,从而使得短纤维后端的主体和弯钩之间的相对运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继而实现短纤维的后端弯钩的伸直,随后短纤维丛由捻度杯进入到整理杯内,在进入整理杯的过程中由于整理杯与捻度杯相邻之间的向内凸的弧形侧壁的阻挡作用实现上端弯钩的进一步伸直,在整理杯内,由于内径的增加使得短纤维所受到的离心力逐渐增大从而带动短纤维不断向沿着整理杯的内侧壁面向整理杯的下部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整理杯的内径的增加且短纤维所受的离心力逐渐增加,从而使得短纤维丛不断的沿着整理杯的内侧壁面呈单纤维状态的且沿着纤维长度方向上呈交错排布的平铺在整理杯的内侧壁面上,从而完成对短纤维丛的整理过程得到短纤维带,经整理杯输出的短纤维带进入到汇合杯内,在汇合杯内由于口径的减小使得短纤维带内的短纤维之间相互挤压从而获得一定的内摩擦力,短纤维带随后在混合杯的最底端口径处将不锈钢长丝芯纱包裹在中心,短纤维带包裹着不锈钢长丝芯纱随后被按压辊对按压握持,按压握持过程中按压辊对同时被加捻杯带动高速转动,从而实现加捻作用,加捻过程中处于外部的短纤维带内的短纤维发生相互转移作用,从而使得短纤维带加捻得到外包纱,加捻过程中由于完成合股的不锈钢长丝芯纱具有较为稳定的内部结构,从而使得不锈钢长丝芯纱被外包纱紧紧包裹在中心,从而得到电磁屏蔽纱线,用力外压右弹性销,从而使得带动右轴外压,而后将摆动辊的嵌入槽的一端嵌入到带动右轴内,然后再同时将摆动辊的嵌入槽的另一端嵌入到带动左轴内,从而实现细纱筒管的嵌入安装,过传动机构带动传动轴转动,继而通过传动皮带带动带动固定安装的带动右轴转动,继而带动嵌入在其上的细纱筒管转动,摆动装置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继而带动卷绕摆动轴进行相应的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继而带动摆动辊进行相应的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制得的电磁屏蔽纱线由摆动辊的嵌入槽的底部穿过,而后在细纱筒管的转动带动下不断的卷绕在细纱筒管上,卷绕过程中通过摆动辊进的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实现的电磁屏蔽纱线在细纱筒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均匀卷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采用内侧面具有相同的磁性的且内径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的高速转动的捻度杯实现了被动退绕下来的两根不锈钢长丝在张力握持下的相互缠绕合股成具有高强力的不锈钢长丝芯纱,从而有效克服传统主动握持加捻中不锈钢长丝易产生的缠绕等问题,将由梳理辊梳理得到的短纤维丛经弯钩伸直整理、轴向分散纵向交错整理、纵向挤压汇合整理后得到纤维伸直度好、纵向交错排布好的外包短纤维带,从而实现了外包短纤维带对不锈钢长丝芯纱的完全的均匀的包裹,继而实现了具有高强、均匀和优异电磁屏蔽效果的包芯纱的高效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长丝筒;2、第二长丝筒;3、梳理辊;4、梳理针布;5、上喂入板;6、下喂入辊;7、外部辊套;8、中间辊轴;9、第一喂入托盘;10、第二喂入托盘;11、第三喂入托盘;12、加捻杯;13、捻度杯;14、整理杯;15、汇合杯;16、带动槽;17、负压吸风装置;18、进气孔;19、上按压辊;20、下按压辊;21、摆动辊;22、嵌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具体尺寸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且呈前后排对称排布的100-1000个生产单元,各生产单元包括喂入装置、加捻装置、卷绕装置,喂入装置包括长丝喂入装置和短纤喂入装置,长丝喂入装置包括第一长丝筒1和第二长丝筒2,在第一长丝筒1和第二长丝筒2上分别卷绕有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第一长丝筒1和第二长丝筒2分别吊挂在呈左右平行排列的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吊挂装置和第二吊挂装置上,第一吊挂装置和第二吊挂装置包括连接体,连接体的上部固定在吊挂横杆上,吊挂横杆的两端固定在车台面的上方,在连接体的下部设置有吊坠,吊坠与连接体之间通过连接环连接,从而使得吊坠连接以后可自由转动,第一长丝筒1和第二长丝筒2的顶端开放处分别旋入到吊坠上从而实现固定安装,短纤喂入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包括喂入条筒,喂入条筒内圈绕有所需喂入的短纤维条,在喂入条筒的上方设置有喂入辊对,喂入辊对包括上喂入板5和下喂入辊6,上喂入板5为弧形结构且保持静止,上喂入板5的后部为保持水平的长方体形结构,上喂入板5的中部为弧形结构,上喂入板5的中部弧形结构的弧度为1/6个圆周,上喂入板5的前部为朝下倾斜设置的长方体形结构,上喂入板5的后部长方体形结构的前侧边中部弧形结构的后侧边之间保持相切状态的一体化固定连接,上喂入板5的前部长方体形结构的后侧边中部弧形结构的前侧边之间保持相切状态的一体化固定连接,下喂入辊6包括中间辊轴8和外部辊套7,中间辊轴8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外部辊套7一体化的固定的套在中间辊轴8上,中间辊轴8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外部辊筒进行同步的转动,在喂入辊对的下方设置有梳理辊3,梳理辊3为圆环形结构,在梳理辊3的外圆周上设置有梳理针布4,梳理针布4与梳理辊3采用一体化加工而成,梳理针布4沿着梳理辊3的外圆周等间距的排布从而在横向上构成行分布、纵向上构成列分布,梳理针布4与梳理辊3的外圆周之间的夹角在30-60度之间,梳理针布4为朝向梳理辊3的外圆周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梳理针布4的针尖实现对短纤维条的打击和梳理作用,梳理针布4的外侧弧面实现对短纤维条的细致分梳作用,梳理针布4的内侧弧面将梳理过程中嵌入的短纤维及时的排出,梳理针布4横向的分布实现对短纤维条的宽度方向上的梳理,从而将短纤维条内的纤维之间横向的联系力减弱直至完全消除,梳理针布4纵向的分布实现对短纤维条的长度方向上的梳理,从而将短纤维条内的纤维之间纵向的联系力减弱直至完全消除,梳理辊3的中间空心处嵌套在带动轴上从而实现对梳理辊3的传动;
加捻装置包括加捻杯12,加捻杯12为中空结构的且顶端、底端均开放的且口径变化的柱状结构,加捻杯12的内侧面为磁性大小保持固定、磁极同向的磁性材质,沿着加捻杯12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捻度杯13、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加的整理杯14、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汇合杯15,捻度杯13、整理杯14、汇合杯15相互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的加捻杯12,在捻度杯13与整理杯14连接处的加捻杯12的外圆周上形成对加捻杯12进行传动连接的带动槽16,前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和与其呈竖直对齐的后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共同由一根带动皮带带动转动,在前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和与其呈竖直对齐的后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带动盘,带动盘固定的套在带动轴上,带动轴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带动盘进行同步的转动,在带动盘的外圆周上分别开有平行排列的第一传动槽和第二传动槽,带动皮带依次穿过在前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的带动槽16、与其呈竖直对齐的后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的带动槽16、带动盘的第一传动槽和第二传动槽,从而实现带动皮带的环形连接,捻度杯13的内侧面为光滑结构,在捻度杯13的开放的顶端上喂入环,喂入环与捻度杯13的开放的顶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在喂入环上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第一喂入托盘9位于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3的正下方,第二喂入托盘10位于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3的正下方,第三喂入托盘11位于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3的正下方,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均为向下凸的弧形结构,且自上而下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的内径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对短纤维丛口径渐缩的喂入,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的处于最顶端的弧面处分别位于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3的正下方,从而实现由梳理辊3梳理得到的短纤维丛往加捻杯12的输送,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的处于最底端的弧面处分别与喂入环之间保持固定连接,且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在捻度环上形成等弧度间隔的排列,在捻度杯13的底部设置有负压吸风装置17,负压吸风装置17为环形结构且套在捻度杯13的外壁上,负压吸风装置17与捻度杯13的外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在捻度杯13高速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静止,在套有负压吸风装置17的捻度杯13的外壁处开有进气孔18,从而使得负压吸风装置17内的负压进入到捻度杯13内,各生产单元的负压吸风装置17通过负压支管与负压主管连接,负压主管与负压风机连接,捻度杯13与整理杯14的连接处在加捻杯12的内侧面处为向内凸的弧形过渡连接,从而形成伸直整理弧,整理杯14与汇合杯15的连接处在加捻杯12的内侧面处为向外凸的弧形过渡连接,从而形成并合整理弧,在汇合杯15的开放的底端的下部设置有按压辊对,按压辊对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按压辊19和下按压辊20,上按压辊19和下按压辊20包括中间轴,中间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在中间轴上套有按压套,按压套通过轴承与中间轴相连,从而使得按压套可绕着中间轴自由转动,按压套为橡胶材质,下按压辊20的中间轴的两端通过固定连接杆与汇合杯15的开放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上按压辊19的中间轴的两端通过弹性按压杆与汇合杯15的开放的底端之间连接,弹性按压杆处于下压状态时上按压辊19与下按压辊20之间保持紧密按压接触,弹性按压杆处于自由状态时上按压辊19与下按压辊20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
卷绕装置包括卷绕摆动装置和细纱筒管,卷绕摆动装置位于按压辊对的下方,卷绕摆动装置包括环形结构的摆动辊21,沿着摆动辊21的侧面圆周的轴向开有嵌入槽22,嵌入槽22对外开放,嵌入槽22的槽底为弧形结构,在每个生产单元位置处的卷绕摆动轴上穿套有摆动辊21,摆动辊21的中心穿套在卷绕摆动轴上,摆动辊21与卷绕摆动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摆动辊21可绕着卷绕摆动轴自由转动,卷绕摆动轴的两端通过摆动装置与车台面之间连接,摆动装置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且摆动过程中摆动辊21的水平高度始终保持不变,在摆动辊21的前部设置有细纱筒管,细纱筒管为直径保持不变的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细纱筒管嵌入在带动装置内被带动转动,带动装置包括带动左轴和带动右轴,带动左轴通过轴承穿套在左固定销上,左固定销固定在车台面上,带动左轴的两端均伸出左固定销,带动左轴的朝外的伸出端上套有传动皮带,传动皮带的另一端套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车台面连接,传动轴的一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动,带动右轴通过轴承穿套在右弹性销上,右弹性销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在车台面上,从而使得右弹性销通过力的作用可在一定范围内左右摇动,带动左轴的朝内的一端伸出右固定销、朝外的一端恰好嵌入在右固定销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的生产方法,带动轴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带动轴上的带动盘进行同步转动,带动盘转动继而带动环形的带动皮带进行相应的循环转动,带动皮带转动继而带动加捻杯12转动;
将缠绕有第一不锈钢长丝的第一长丝筒1、缠绕有第二不锈钢长丝的第二长丝筒2分别吊挂在呈左右平行排列的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吊挂装置的吊坠上和第二吊挂装置的吊坠上,第一长丝筒1吊挂的吊坠和第二长丝筒2吊挂的吊坠分别可绕着所在的连接体的自由转动使得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可分别由第一长丝筒1和第二长丝筒2上进行自由的被动退绕,而后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进入到加捻杯12内,在加捻杯12的捻度杯13内,进入的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受到捻度杯13的内侧面的空间范围内的同时的吸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稳定的位于捻度杯13的中心位置处,同时在这种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空间内的轴向的同步的作用力下实现对两者的张紧握持作用,在张紧握持作用下加捻杯12转动继而带动所握持的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此时由于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以一定的间距由加捻杯12的上方输入,同时由位于加捻杯12底部的按压辊对按压握持输出,从而使得被张紧握持的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在加捻杯12的转动带动下相互缠绕合股成不锈钢长丝芯纱,此过程中,在捻度杯13内,随着捻度杯13口径的逐渐减小,使得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所受到的张紧握持力逐渐增加,从而实现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在捻度杯13内的逐渐增强的合股过程,继而在捻度杯13内完成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的整体合股过程,得到的不锈钢长丝芯纱经整理杯14、汇合杯15后由位于加捻杯12底部的按压辊对按压握持输出,在整理杯14、汇合杯15内,不锈钢长丝芯纱在分别在相应的张紧握持作用下位于整理杯14、汇合杯15的中心位置处,从而实现不锈钢长丝芯纱的稳定的输出控制;
圈绕有所需的短纤维条的喂入条筒放置在相应位置的地面上,短纤维条由喂入条筒伸出后进行到喂入辊对的上喂入板5和下喂入辊6之间,在下喂入辊6的带动下实现短纤维条由喂入条筒的主动输出,短纤维条在被上喂入板5和下喂入辊6按压喂入过程中,短纤维条首先在下喂入辊6与上喂入板5的后部的长方体形结构之间的保持恒定不变的压力作用下实现扁平化整理,从而在按压作用下使得短纤维条内的厚度方向内的短纤维之间相互嵌入后以平铺的状态分布,扁平化整理后的短纤维条随后进入到下喂入辊6与上喂入板5的中部的弧形结构之间的区域内,在弧形区域内使得下喂入辊6对短纤维产生摩擦带动作用,从而实现上喂入辊对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的摩擦顺直整理作用,短纤维条最后进入到下喂入辊6与上喂入板5的前部的长方体形结构之间的区域内,在下喂入辊6与上喂入板5的前侧边之间的按压力下实现对短纤维条内短纤维进入到梳理辊3进行梳理之前的有效握持,在上喂入板5的下压作用下实现对短纤维条内短纤维进入到梳理辊3进行梳理之前的下压控制作用,带动轴带动梳理辊3转动,继而带动梳理辊3上的梳理针布4进行同步转动,当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开始接触到梳理辊3上的梳理针布4时,梳理针布4的针尖首先与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接触,开始接触的梳理针布4的针尖以及外侧弧面对短纤维条进行打击从而使得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之间松散,而后随着梳理针布4的继续作用,梳理针布4的外侧弧面开始穿入到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之间,且由于梳理针布4的转动速度大于短纤维条的喂入速度,从而使得穿入的梳理针布4沿着短纤维发生相对运动,继而实现对短纤维条的梳理作用,在梳理过程中使得短纤维的前端弯钩直接被伸直,随着梳理的不断进行从而使得短纤维条变薄直至以短纤维丛的状态转移至梳理针布4上,被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3梳理得到的短纤维丛随后分别经由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进入到加捻杯12内,此过程中,随着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内径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对短纤维丛的口径渐缩的喂入,喂入的短纤维丛首先进入到捻度杯13内,渐缩喂入的短纤维丛在接触到高速转动的且口径变大的捻度杯13时突然均匀发散,从而使得等弧度间隔喂入的三股短纤维丛较为均匀的分散在捻度杯13的内壁上,在捻度杯13底端的负压气流的带动下,进入到捻度杯13内的短纤维沿着捻度杯13的内壁向下移动,移动过程中,由于捻度杯13的内经的逐渐减小,使得短纤维所受到的离心力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捻度杯13内的处于下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离心力小于处于上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离心力,从而使得捻度杯13内的处于下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捻度杯13内侧壁面的摩擦力小于处于上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捻度杯13内侧壁面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短纤维在沿着捻度杯13的内壁向下移动过程中是短纤维的前端拉动后端继而实现短纤维的整体向下运动,在这种拉动过程中,短纤维的前端主体部分会首先被拉动,然后再拉动短纤维的前端的弯钩部分,从而使得短纤维前端的主体和弯钩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且这种相对运动会在短纤维向下运动过程中持续的发生,从而使得短纤维后端的主体和弯钩之间的相对运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继而实现短纤维的后端弯钩的伸直,随后短纤维丛由捻度杯13进入到整理杯14内,在进入整理杯14的过程中由于整理杯14与捻度杯13相邻之间的向内凸的弧形侧壁的阻挡作用实现上端弯钩的进一步伸直,在整理杯14内,由于内径的增加使得短纤维所受到的离心力逐渐增大从而带动短纤维不断向沿着整理杯14的内侧壁面向整理杯14的下部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整理杯14的内径的增加且短纤维所受的离心力逐渐增加,从而使得短纤维丛不断的沿着整理杯14的内侧壁面呈单纤维状态的且沿着纤维长度方向上呈交错排布的平铺在整理杯14的内侧壁面上,从而完成对短纤维丛的整理过程得到短纤维带,经整理杯14输出的短纤维带进入到汇合杯15内,在汇合杯15内由于口径的减小使得短纤维带内的短纤维之间相互挤压从而获得一定的内摩擦力,短纤维带随后在混合杯的最底端口径处将不锈钢长丝芯纱包裹在中心,短纤维带包裹着不锈钢长丝芯纱随后被按压辊对按压握持,按压握持过程中按压辊对同时被加捻杯12带动高速转动,从而实现加捻作用,加捻过程中处于外部的短纤维带内的短纤维发生相互转移作用,从而使得短纤维带加捻得到外包纱,加捻过程中由于完成合股的不锈钢长丝芯纱具有较为稳定的内部结构,从而使得不锈钢长丝芯纱被外包纱紧紧包裹在中心,从而得到电磁屏蔽纱线,用力外压右弹性销,从而使得带动右轴外压,而后将摆动辊21的嵌入槽22的一端嵌入到带动右轴内,然后再同时将摆动辊21的嵌入槽22的另一端嵌入到带动左轴内,从而实现细纱筒管的嵌入安装,过传动机构带动传动轴转动,继而通过传动皮带带动带动固定安装的带动右轴转动,继而带动嵌入在其上的细纱筒管转动,摆动装置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继而带动卷绕摆动轴进行相应的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继而带动摆动辊21进行相应的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制得的电磁屏蔽纱线由摆动辊21的嵌入槽22的底部穿过,而后在细纱筒管的转动带动下不断的卷绕在细纱筒管上,卷绕过程中通过摆动辊21进的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实现的电磁屏蔽纱线在细纱筒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均匀卷绕。
工作原理:
本发明给出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采用内侧面具有相同的磁性的且内径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的高速转动的捻度杯13,从而使得经长丝筒管被动退绕的两根不锈钢长丝进入到捻度杯13后,在捻度杯13内的位于最上部的内径逐渐减小的加捻杯12的内侧面对不锈钢长丝逐渐增加的且环绕长丝圆周的吸附力作用下实现对不锈钢长丝的握持,从而使得被握持的两根不锈钢长丝在捻度杯13的转动下旋转加捻,从而得到相互缠绕的不锈钢长丝芯纱,分别经各自的短纤筒管主动退绕的三根短纤维条分别经相应的梳理辊3梳理后的短纤维丛经相应的保持静止的弧形口后进入到捻度杯13内,在捻度杯13内位于最上部的加捻杯12的底部的负压气流的带动下,短纤维丛沿着加捻杯12的内壁向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所受的离心力逐渐减小从而实现短纤维的位于上端的弯钩的消除,随后短纤维丛由加捻杯12进入到捻度杯13内位于中间的且内径逐渐增加的整理杯14内,在进入整理杯14的过程中由于整理杯14与加捻杯12相邻之间的侧壁的阻挡作用实现上端弯钩的进一步伸直,在整理杯14内由于内径的增加使得离心力逐渐增大从而带动短纤维不断向沿着整理杯14的内侧壁面向整理杯14的下部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整理杯14的内径的增加使得短纤维丛不断的呈单纤维状态的且纤维长度方向上呈交错排布的平铺在整理杯14的内侧壁面上,经整理杯14输出的短纤维带进入到捻度杯13内位于最下部的且内径逐渐减小的汇合杯15内,在汇合杯15内由于口径的减小使得短纤维带内的短纤维之间相互挤压从而获得一定的内摩擦力,短纤维带随后在混合杯的最底端口径处将不锈钢长丝芯纱包裹在中心,同时被最底端口径内的按压辊对按压后握持输出,同时在握持状态下随着混合杯的高速转动而加捻,从而得到电磁屏蔽纱线,电磁屏蔽纱线经带动辊对带动输出后再经卷绕装置往复运动后均匀的卷绕在细纱筒管上,带动辊对的带动作用实现短纤维带在混合杯内的不断的主动向下输出。本专利通过采用内侧面具有相同的磁性的且内径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加、再逐渐减小的高速转动的捻度杯13实现被动退绕下来的两根不锈钢长丝的相互缠绕成具有高强力的不锈钢长丝芯纱,从而克服传统主动握持加捻中不锈钢长丝易产生的缠绕等问题,将由梳理辊3梳理得到的短纤维丛经弯钩伸直整理、轴向分散纵向交错整理、纵向挤压汇合整理后得到纤维伸直度好、纵向交错排布好的外包短纤维带,从而实现外包短纤维带对不锈钢长丝芯纱的完全的均匀的包裹,继而实现具有高强、均匀和优异电磁屏蔽效果的包芯纱的高效生产。
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的且呈前后排对称排布的100-1000个生产单元,各生产单元包括喂入装置、加捻装置、卷绕装置;
喂入装置包括长丝喂入装置和短纤喂入装置;长丝喂入装置包括第一长丝筒(1)和第二长丝筒(2),在第一长丝筒(1)和第二长丝筒(2)上分别卷绕有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第一长丝筒(1)和第二长丝筒(2)分别吊挂在呈左右平行排列的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吊挂装置和第二吊挂装置上,第一吊挂装置和第二吊挂装置包括连接体,连接体的上部固定在吊挂横杆上,吊挂横杆的两端固定在车台面的上方,在连接体的下部设置有吊坠,吊坠与连接体之间通过连接环连接,从而使得吊坠连接以后可自由转动,第一长丝筒(1)和第二长丝筒(2)的顶端开放处分别旋入到吊坠上从而实现固定安装;短纤喂入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包括喂入条筒,喂入条筒内圈绕有所需喂入的短纤维条,在喂入条筒的上方设置有喂入辊对,喂入辊对包括上喂入板(5)和下喂入辊(6),上喂入板(5)为弧形结构且保持静止,上喂入板(5)的后部为保持水平的长方体形结构,上喂入板(5)的中部为弧形结构,上喂入板(5)的前部为朝下倾斜设置的长方体形结构,上喂入板(5)的后部长方体形结构的前侧边中部弧形结构的后侧边之间保持相切状态的一体化固定连接,上喂入板(5)的前部长方体形结构的后侧边中部弧形结构的前侧边之间保持相切状态的一体化固定连接,下喂入辊(6)包括中间辊轴(8)和外部辊套(7),外部辊套(7)一体化的固定的套在中间辊轴(8)上,中间辊轴(8)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外部辊筒进行同步的转动,在喂入辊对的下方设置有梳理辊(3),梳理辊(3)为圆环形结构,在梳理辊(3)的外圆周上设置有梳理针布(4),梳理针布(4)与梳理辊(3)采用一体化加工而成,梳理针布(4)沿着梳理辊(3)的外圆周等间距的排布从而在横向上构成行分布、纵向上构成列分布,梳理针布(4)为朝向梳理辊(3)的外圆周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梳理针布(4)的针尖实现对短纤维条的打击和梳理作用,梳理针布(4)的外侧弧面实现对短纤维条的细致分梳作用,梳理针布(4)的内侧弧面将梳理过程中嵌入的短纤维及时的排出,梳理针布(4)横向的分布实现对短纤维条的宽度方向上的梳理,从而将短纤维条内的纤维之间横向的联系力减弱直至完全消除,梳理针布(4)纵向的分布实现对短纤维条的长度方向上的梳理,从而将短纤维条内的纤维之间纵向的联系力减弱直至完全消除,梳理辊(3)的中间空心处嵌套在带动轴上从而实现对梳理辊(3)的传动;
加捻装置包括加捻杯(12),沿着加捻杯(12)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捻度杯(13)、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加的整理杯(14)、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汇合杯(15),捻度杯(13)、整理杯(14)、汇合杯(15)相互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结构的加捻杯(12),在捻度杯(13)与整理杯(14)连接处的加捻杯(12)的外圆周上形成对加捻杯(12)进行传动连接的带动槽(16),前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和与其呈竖直对齐的后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共同由一根带动皮带带动转动,在前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和与其呈竖直对齐的后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带动盘,带动盘固定的套在带动轴上,带动轴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带动盘进行同步的转动,在带动盘的外圆周上分别开有平行排列的第一传动槽和第二传动槽,带动皮带依次穿过在前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的带动槽(16)、与其呈竖直对齐的后侧的一个生产单元的加捻杯(12)的带动槽(16)、带动盘的第一传动槽和第二传动槽,从而实现带动皮带的环形连接,捻度杯(13)的内侧面为光滑结构,在捻度杯(13)的开放的顶端上喂入环,喂入环与捻度杯(13)的开放的顶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在喂入环上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第一喂入托盘(9)位于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3)的正下方,第二喂入托盘(10)位于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3)的正下方,第三喂入托盘(11)位于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3)的正下方,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均为向下凸的弧形结构,且自上而下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的内径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对短纤维丛口径渐缩的喂入,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的处于最顶端的弧面处分别位于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3)的正下方,从而实现由梳理辊(3)梳理得到的短纤维丛往加捻杯(12)的输送,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的处于最底端的弧面处分别与喂入环之间保持固定连接,且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在捻度环上形成等弧度间隔的排列,在捻度杯(13)的底部设置有负压吸风装置(17),负压吸风装置(17)为环形结构且套在捻度杯(13)的外壁上,负压吸风装置(17)与捻度杯(13)的外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在捻度杯(13)高速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静止,在套有负压吸风装置(17)的捻度杯(13)的外壁处开有进气孔(18),从而使得负压吸风装置(17)内的负压进入到捻度杯(13)内,各生产单元的负压吸风装置(17)通过负压支管与负压主管连接,负压主管与负压风机连接,捻度杯(13)与整理杯(14)的连接处在加捻杯(12)的内侧面处为向内凸的弧形过渡连接,从而形成伸直整理弧,整理杯(14)与汇合杯(15)的连接处在加捻杯(12)的内侧面处为向外凸的弧形过渡连接,从而形成并合整理弧,在汇合杯(15)的开放的底端的下部设置有按压辊对,按压辊对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按压辊(19)和下按压辊(20),上按压辊(19)和下按压辊(20)包括中间轴,中间轴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在中间轴上套有按压套,按压套通过轴承与中间轴相连,从而使得按压套可绕着中间轴自由转动,按压套为橡胶材质,下按压辊(20)的中间轴的两端通过固定连接杆与汇合杯(15)的开放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上按压辊(19)的中间轴的两端通过弹性按压杆与汇合杯(15)的开放的底端之间连接,弹性按压杆处于下压状态时上按压辊(19)与下按压辊(20)之间保持紧密按压接触,弹性按压杆处于自由状态时上按压辊(19)与下按压辊(20)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
卷绕装置包括卷绕摆动装置和细纱筒管,卷绕摆动装置位于按压辊对的下方,卷绕摆动装置包括环形结构的摆动辊(21),沿着摆动辊(21)的侧面圆周的轴向开有嵌入槽(22),嵌入槽(22)对外开放,嵌入槽(22)的槽底为弧形结构,在每个生产单元位置处的卷绕摆动轴上穿套有摆动辊(21),摆动辊(21)的中心穿套在卷绕摆动轴上,摆动辊(21)与卷绕摆动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使得摆动辊(21)可绕着卷绕摆动轴自由转动,卷绕摆动轴的两端通过摆动装置与车台面之间连接,摆动装置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且摆动过程中摆动辊(21)的水平高度始终保持不变,在摆动辊(21)的前部设置有细纱筒管,细纱筒管为直径保持不变的空心的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细纱筒管嵌入在带动装置内被带动转动,带动装置包括带动左轴和带动右轴,带动左轴通过轴承穿套在左固定销上,左固定销固定在车台面上,带动左轴的两端均伸出左固定销,带动左轴的朝外的伸出端上套有传动皮带,传动皮带的另一端套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车台面连接,传动轴的一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转动,带动右轴通过轴承穿套在右弹性销上,右弹性销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在车台面上,从而使得右弹性销通过力的作用可在一定范围内左右摇动,带动左轴的朝内的一端伸出右固定销、朝外的一端恰好嵌入在右固定销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喂入板(5)的中部弧形结构的弧度为1/6个圆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捻杯(12)为中空结构的且顶端、底端均开放的且口径变化的柱状结构,加捻杯(12)的内侧面为磁性大小保持固定、磁极同向的磁性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针布(4)与梳理辊(3)的外圆周之间的夹角在30-60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辊轴(8)为实心的圆柱体形结构。
6.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带动轴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转动,继而带动带动轴上的带动盘进行同步转动,带动盘转动继而带动环形的带动皮带进行相应的循环转动,带动皮带转动继而带动加捻杯(12)转动;
将缠绕有第一不锈钢长丝的第一长丝筒(1)、缠绕有第二不锈钢长丝的第二长丝筒(2)分别吊挂在呈左右平行排列的且结构相同的第一吊挂装置的吊坠上和第二吊挂装置的吊坠上,第一长丝筒(1)吊挂的吊坠和第二长丝筒(2)吊挂的吊坠分别能绕着所在的连接体的自由转动使得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可分别由第一长丝筒(1)和第二长丝筒(2)上进行自由的被动退绕,而后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进入到加捻杯(12)内,在加捻杯(12)的捻度杯(13)内,进入的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受到捻度杯(13)的内侧面的空间范围内的同时的吸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稳定的位于捻度杯(13)的中心位置处,同时在这种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空间内的轴向的同步的作用力下实现对两者的张紧握持作用,在张紧握持作用下加捻杯(12)转动继而带动所握持的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此时由于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以一定的间距由加捻杯(12)的上方输入,同时由位于加捻杯(12)底部的按压辊对按压握持输出,从而使得被张紧握持的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在加捻杯(12)的转动带动下相互缠绕合股成不锈钢长丝芯纱,此过程中,在捻度杯(13)内,随着捻度杯(13)口径的逐渐减小,使得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所受到的张紧握持力逐渐增加,从而实现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在捻度杯(13)内的逐渐增强的合股过程,继而在捻度杯(13)内完成第一不锈钢长丝和第二不锈钢长丝的整体合股过程,得到的不锈钢长丝芯纱经整理杯(14)、汇合杯(15)后由位于加捻杯(12)底部的按压辊对按压握持输出,在整理杯(14)、汇合杯(15)内,不锈钢长丝芯纱在分别在相应的张紧握持作用下位于整理杯(14)、汇合杯(15)的中心位置处,从而实现不锈钢长丝芯纱的稳定的输出控制;
圈绕有所需的短纤维条的喂入条筒放置在相应位置的地面上,短纤维条由喂入条筒伸出后进行到喂入辊对的上喂入板(5)和下喂入辊(6)之间,在下喂入辊(6)的带动下实现短纤维条由喂入条筒的主动输出,短纤维条在被上喂入板(5)和下喂入辊(6)按压喂入过程中,短纤维条首先在下喂入辊(6)与上喂入板(5)的后部的长方体形结构之间的保持恒定不变的压力作用下实现扁平化整理,从而在按压作用下使得短纤维条内的厚度方向内的短纤维之间相互嵌入后以平铺的状态分布,扁平化整理后的短纤维条随后进入到下喂入辊(6)与上喂入板(5)的中部的弧形结构之间的区域内,在弧形区域内使得下喂入辊(6)对短纤维产生摩擦带动作用,从而实现上喂入辊对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的摩擦顺直整理作用,短纤维条最后进入到下喂入辊(6)与上喂入板(5)的前部的长方体形结构之间的区域内,在下喂入辊(6)与上喂入板(5)的前侧边之间的按压力下实现对短纤维条内短纤维进入到梳理辊(3)进行梳理之前的有效握持,在上喂入板(5)的下压作用下实现对短纤维条内短纤维进入到梳理辊(3)进行梳理之前的下压控制作用,带动轴带动梳理辊(3)转动,继而带动梳理辊(3)上的梳理针布(4)进行同步转动,当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开始接触到梳理辊(3)上的梳理针布(4)时,梳理针布(4)的针尖首先与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接触,开始接触的梳理针布(4)的针尖以及外侧弧面对短纤维条进行打击从而使得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之间松散,而后随着梳理针布(4)的继续作用,梳理针布(4)的外侧弧面开始穿入到短纤维条内的短纤维之间,且由于梳理针布(4)的转动速度大于短纤维条的喂入速度,从而使得穿入的梳理针布(4)沿着短纤维发生相对运动,继而实现对短纤维条的梳理作用,在梳理过程中使得短纤维的前端弯钩直接被伸直,随着梳理的不断进行从而使得短纤维条变薄直至以短纤维丛的状态转移至梳理针布(4)上,被第一短纤喂入装置、第二短纤喂入装置、第三短纤喂入装置的梳理辊(3)梳理得到的短纤维丛随后分别经由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进入到加捻杯(12)内,此过程中,随着第一喂入托盘(9)、第二喂入托盘(10)、第三喂入托盘(11)内径逐渐减小,从而形成对短纤维丛的口径渐缩的喂入,喂入的短纤维丛首先进入到捻度杯(13)内,渐缩喂入的短纤维丛在接触到高速转动的且口径变大的捻度杯(13)时突然均匀发散,从而使得等弧度间隔喂入的三股短纤维丛较为均匀的分散在捻度杯(13)的内壁上,在捻度杯(13)底端的负压气流的带动下,进入到捻度杯(13)内的短纤维沿着捻度杯(13)的内壁向下移动,移动过程中,由于捻度杯(13)的内经的逐渐减小,使得短纤维所受到的离心力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捻度杯(13)内的处于下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离心力小于处于上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离心力,从而使得捻度杯(13)内的处于下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捻度杯(13)内侧壁面的摩擦力小于处于上部的短纤维端所受到的捻度杯(13)内侧壁面的摩擦力,从而使得短纤维在沿着捻度杯(13)的内壁向下移动过程中是短纤维的前端拉动后端继而实现短纤维的整体向下运动,在这种拉动过程中,短纤维的前端主体部分会首先被拉动,然后再拉动短纤维的前端的弯钩部分,从而使得短纤维前端的主体和弯钩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且这种相对运动会在短纤维向下运动过程中持续的发生,从而使得短纤维后端的主体和弯钩之间的相对运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继而实现短纤维的后端弯钩的伸直,随后短纤维丛由捻度杯(13)进入到整理杯(14)内,在进入整理杯(14)的过程中由于整理杯(14)与捻度杯(13)相邻之间的向内凸的弧形侧壁的阻挡作用实现上端弯钩的进一步伸直,在整理杯(14)内,由于内径的增加使得短纤维所受到的离心力逐渐增大从而带动短纤维不断向沿着整理杯(14)的内侧壁面向整理杯(14)的下部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整理杯(14)的内径的增加且短纤维所受的离心力逐渐增加,从而使得短纤维丛不断的沿着整理杯(14)的内侧壁面呈单纤维状态的且沿着纤维长度方向上呈交错排布的平铺在整理杯(14)的内侧壁面上,从而完成对短纤维丛的整理过程得到短纤维带,经整理杯(14)输出的短纤维带进入到汇合杯(15)内,在汇合杯(15)内由于口径的减小使得短纤维带内的短纤维之间相互挤压从而获得一定的内摩擦力,短纤维带随后在混合杯的最底端口径处将不锈钢长丝芯纱包裹在中心,短纤维带包裹着不锈钢长丝芯纱随后被按压辊对按压握持,按压握持过程中按压辊对同时被加捻杯(12)带动高速转动,从而实现加捻作用,加捻过程中处于外部的短纤维带内的短纤维发生相互转移作用,从而使得短纤维带加捻得到外包纱,加捻过程中由于完成合股的不锈钢长丝芯纱具有较为稳定的内部结构,从而使得不锈钢长丝芯纱被外包纱紧紧包裹在中心,从而得到电磁屏蔽纱线,用力外压右弹性销,从而使得带动右轴外压,而后将摆动辊(21)的嵌入槽(22)的一端嵌入到带动右轴内,然后再同时将摆动辊(21)的嵌入槽(22)的另一端嵌入到带动左轴内,从而实现细纱筒管的嵌入安装,过传动机构带动传动轴转动,继而通过传动皮带带动带动固定安装的带动右轴转动,继而带动嵌入在其上的细纱筒管转动,摆动装置由相应的传动机构带动进行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继而带动卷绕摆动轴进行相应的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继而带动摆动辊(21)进行相应的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制得的电磁屏蔽纱线由摆动辊(21)的嵌入槽(22)的底部穿过,而后在细纱筒管的转动带动下不断的卷绕在细纱筒管上,卷绕过程中通过摆动辊(21)进的左右方向的来回摆动实现的电磁屏蔽纱线在细纱筒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均匀卷绕。
CN202310197102.6A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Withdrawn CN1160433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97102.6A CN116043391A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97102.6A CN116043391A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3391A true CN116043391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25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97102.6A Withdrawn CN116043391A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433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079746A (en) Fasciated yar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2206885B (zh) 芳砜纶包芯包缠复合纱及其给湿摩擦紧密复合纺纱装置
US4322944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break spinning yarn
US400319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elically wrapped yarn
CN101643948A (zh) 用于在环锭纱线上产生弯折假捻的方法和装置
US3478506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yarn
CN103981601B (zh) 一种积极握持旋转式改善纱线表层结构的方法
CN107916483B (zh) 一种包缠复合纱的纺制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设备
JPS6330411B2 (zh)
CN102330235A (zh) 短纤维束对称包覆刚性纤维长丝的纺纱方法及纺丝装置
CN111411432B (zh) 一种复合结构剑麻包芯多股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02358971B (zh) 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
CN112575417A (zh) 一种高效转杯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11945271A (zh) 一种双长丝包缠包芯纱装置
CN116043391A (zh) 一种高强电磁屏蔽纱线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8754701B (zh) 一种退捻加捻器、超细纱线纺纱机及超细纱线纺纱方法
JP2013040435A (ja) 嵩高紡績糸の製造方法、嵩高紡績糸、嵩高紡績糸を含む布帛、および嵩高紡績糸の製造装置
CN108456963A (zh) 具有拉伸膨胀性能的粗纱条/长丝束复合纱及其制造方法
JP5493067B1 (ja) 嵩高紡績糸の製造方法、嵩高紡績糸、嵩高紡績糸を含む布帛、および嵩高紡績糸の製造装置
CN109594154B (zh) 粘胶仿真丝纱生产装置及其纺纱方法
CN114808222A (zh) 石墨烯锦纶与涤纶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US3323302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yarn
JP5740615B2 (ja) 嵩高紡績単糸および嵩高紡績単糸を含む布帛
CN114990744B (zh) 一种抗菌混纺纱高效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210151287U (zh) 一种抗菌铜纤维混纺纱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