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2224A - 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2224A
CN116042224A CN202211595518.5A CN202211595518A CN116042224A CN 116042224 A CN116042224 A CN 116042224A CN 202211595518 A CN202211595518 A CN 202211595518A CN 116042224 A CN116042224 A CN 116042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mycelium
polyaspartate
parts
sa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55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永康
赵龙梅
范占权
李华帅
张阔
王俊峰
李贺华
刘双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Xiel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Xiel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Xiel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Xiel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955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22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2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22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14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11/00Other 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1/00Agricultural u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土壤改良用制剂制备技术领域,包括聚天冬氨酸盐、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和氨基己二酸。本发明的组合物以聚天冬氨酸(盐)为主要的盐碱污染土壤改良剂,同时加入菌丝蛋白来源的生物刺激素和氨基己二酸作为改良效果促进剂,从而获得了一种具有更好盐碱土壤改良效果的组合物,提高了盐碱土壤的改良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属于土壤改良用制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肥料,尤其是化学肥料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类吃饱穿暖问题上有着突出贡献。但是,化学肥料的过度使用也对土地造成了诸多的影响,如土壤肥力退化、土壤板结等。
聚天冬氨酸是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类蛋白质的代表品种,天然存在于海洋有壳生物如牡蛎等的粘液中,是海洋有壳生物富集营养、营造贝壳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该产品一经发现就受到国际上各科研机构和相关单位关注,并在农业、水处理、化妆品、油田等多个行业进行了应用的研究。农业上,聚天冬氨酸主要作为水处理剂和肥料增效剂进行使用;同时具有优良的盐碱土壤改良作用。究其原因,聚天冬氨酸为聚合物,同时其的分子量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型,速效性的小分子量物质含量很少,这就造成了聚天冬氨酸的持效性非常突出但是速效性较差的缺点。在河北协同化学有限公司所做的前期研究中,单独使用聚天冬氨酸进行土壤盐碱改良比较缓慢,一般需要3-5年才会有明显效果,因此造成其应用的狭隘性,需要有其他物质进行功能性的补充。
21世纪开始,人类逐渐释放了生物的力量,发酵行业的兴起使得微生物行业越来越呈现高效化、绿色化和安全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获得有效成分的同时,发酵行业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其中主要是各种微生物的菌丝蛋白及含有菌丝蛋白发酵副产混合物。据统计,目前菌丝蛋白的处理主要是作为饲料蛋白或者肥料使用两种途径;其中肥料中添加使用菌丝蛋白时由于蛋白分子量的极大造成养分的不易释放(主要是菌丝中的大量次生代谢产物)和效果缓慢,而这些次生代谢产物都是优良的生物刺激剂,对作物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提高聚天冬氨酸在改良盐碱土壤方面的起效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组合物以聚天冬氨酸(盐)作为主要的土壤改良剂,同时加入由纤维素酶、果胶酶和中性(或碱性)蛋白酶共同作用获得的分子量分布较广、有利于农作物吸收的微生物发酵废弃菌丝蛋白来源的生物刺激剂,再补充适量的氨基己二酸作为生物刺激剂效果的促进;该组合物不但对聚天冬氨酸改良盐碱土壤的效果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对微生物发酵行业副产的菌丝蛋白和副产有机酸的综合利用有很好的帮助,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农业增产增收和循环经济服务。
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包括聚天冬氨酸盐、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和氨基己二酸。
进一步的,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包括聚天冬氨酸盐50-65重量份、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25-30重量份和氨基己二酸10-20重量份。
进一步的,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包括聚天冬氨酸盐58重量份、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27重量份和氨基己二酸15重量份。
进一步的,聚天冬氨酸盐包括工业级聚天冬氨酸钾、聚天冬氨酸铵和聚天冬氨酸镁的固体产品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聚天冬氨酸盐的pH值为8-10,该pH值的选择能增强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和氨基己二酸的溶解性。
进一步的,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的原料为氨基酸工业副产与头孢工业副产菌丝的混合,氨基酸工业副产菌丝和头孢工业副产菌丝按照干物质质量计为1:9-2:8。
进一步的,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氨基酸工业副产菌丝和头孢工业副产菌丝分别使用果胶酶(工业级酶活性≥3万μ/g,用量0.20g/kg干菌丝蛋白)和纤维素酶(工业级酶活性≥5万μ/g,用量0.10g/kg干菌丝蛋白)进行结构的分解,以增强后续蛋白分解的效率,条件选择pH4.0-4.5,温度45-55℃,时间为6-8h;上述悬浮液选择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与谷氨酸二乙酸四钠摩尔比为4:6-6:4的复合重金属螯合剂进行重金属的去除,去除过程需要控制pH>4.0以增强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向上述物料加入中性(或碱性)蛋白酶调节适合的pH(一般控制中性7.0-8.0、碱性8.5-9.5)和温度(中性45-60℃、碱性50-65℃)进行水解,直至形成澄清溶液(12-24h)后升温(85-90℃)灭活蛋白酶;上述溶液即为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测定固形物质含量后进行复配;其分子量的分布为<1000D部分20-30%、1000-3000D部分20-40%、3000-5000D部分20-40%、>5000D部分<5%。
进一步的,氨基己二酸为头孢菌素副产的a-氨基己二酸,a-氨基己二酸的含量>95%、杂质含量<1.0%。
一种上述的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分别添加适量水、固体聚天冬氨酸盐、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氨基己二酸于反应釜中,75-85℃搅拌溶解至澄清液体,调整固体含量至所需数值,可得液体组合物产品;将液体组合物产品喷雾干燥可得固体组合物产品。
进一步的,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盐为50-65重量份、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为25-30重量份、氨基己二酸为10-20重量份。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组合物以聚天冬氨酸(盐)为主要的盐碱污染土壤改良剂,同时加入菌丝蛋白来源的生物刺激素和氨基己二酸等有机复酸作为改良效果促进剂,从而获得了一种具有更好盐碱土壤改良效果的组合物,提高了盐碱土壤的改良效率。
本发明的组合物不但实现了发酵行业的废弃物的资源化,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对生产有极大帮助的土壤改良组合物;该组合物的生产和使用有助于提升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总体施用量,从而提高了农业平均产量和总产量,减少农业生产相关的碳排放,同时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实现节能环保、节水减排、提质增效、增产增收的综合目的。
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土壤改良时,使用量按照固体用量15kg/hm2,其效果体现主要为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土壤胶体结构的增加、种子发芽出苗率的增加、苗期生长速率的提高和最终产量的提升。
说明书附图
图1为盐碱土壤盆栽实验玉米苗生长状态对比图,其中A1代表施用实施例1组合物且加入量15kg/hm2,F为空白无盐碱土壤;
图2为盐碱土壤盆栽实验玉米苗生长状态对比图,其中D3代表施用对比例1组合物且加入量15kg/hm2,F为空白无盐碱土壤;
图3为盐碱土壤盆栽实验玉米苗生长状态对比图,其中E1代表施用对比例3组合物且加入量15kg/hm2,F为空白无盐碱土壤;
图4为盐碱土壤盆栽实验玉米苗生长状态对比图,其中E2代表施用对比例5组合物且加入量15kg/hm2,F为空白无盐碱土壤;
图5为盐碱土壤盆栽实验玉米苗生长状态对比图,其中E3代表施用对比例7组合物且加入量15kg/hm2,F为空白无盐碱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包括聚天冬氨酸盐、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和氨基己二酸。优选的,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包括聚天冬氨酸盐50-65重量份、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25-30重量份和氨基己二酸10-2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的,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包括聚天冬氨酸盐58重量份、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27重量份和氨基己二酸15重量份。
优选的,聚天冬氨酸盐包括工业级聚天冬氨酸钾、聚天冬氨酸铵和聚天冬氨酸镁的固体产品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聚天冬氨酸盐的pH值为8-10。该固体产品选择pH8-10,能增强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和氨基己二酸的溶解性。
优选的,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的原料为氨基酸工业副产与头孢工业副产菌丝的混合,氨基酸工业副产菌丝和头孢工业副产菌丝按照干物质质量计为1:9-2:8。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氨基酸工业副产菌丝和头孢工业副产菌丝分别使用果胶酶(工业级酶活性≥3万μ/g,用量0.20g/kg干菌丝蛋白)和纤维素酶(工业级酶活性≥5万μ/g,用量0.10g/kg干菌丝蛋白)进行结构的分解,以增强后续蛋白分解的效率,条件选择pH4.0-4.5,温度45-55℃,时间为6-8h;上述悬浮液选择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与谷氨酸二乙酸四钠摩尔比为4:6-6:4的复合重金属螯合剂进行重金属的去除,去除过程需要控制pH>4.0以增强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向上述物料加入中性(或碱性)蛋白酶调节适合的pH(一般控制中性7.0-8.0、碱性8.5-9.5)和温度(中性45-60℃、碱性50-65℃)进行水解,直至形成澄清溶液(12-24h)后升温(85-90℃)灭活蛋白酶;上述溶液即为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测定固形物质含量后进行复配;其分子量的分布为<1000D部分20-30%、1000-3000D部分20-40%、3000-5000D部分20-40%、>5000D部分<5%。
氨基己二酸为头孢菌素副产的a-氨基己二酸,a-氨基己二酸的含量>95%、杂质含量<1.0%。
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分别添加适量水、固体聚天冬氨酸盐、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氨基己二酸于反应釜中,搅拌溶解至澄清液体,调整固体含量至所需数量,可得液体组合物产品;将液体组合物产品喷雾干燥可得固体组合物产品。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盐为50-65重量份、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为25-30重量份、氨基己二酸为10-20重量份。喷雾干燥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工艺,只要是不影响本发明产品各物质的活性、不会对各物质产生其它不良影响的工艺均可,非本发明的创新点,于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
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钾55重量份(pH=8),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30重量份,氨基己二酸15重量份。
其中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制备,氨基酸工业副产菌丝和头孢工业副产菌丝按照干物质质量计为1:9;分解时条件选择pH4.0-4.5,温度45℃,时间为8h;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与谷氨酸二乙酸四钠摩尔比为4:6。
制备方法为:分别添加适量水、固体聚天冬氨酸盐、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氨基己二酸于反应釜中,搅拌溶解至澄清液体,参照NY/T3036-2016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水分含量、粒度、细度的测定中的相关规定调整固体含量至所需数量(一般规格为300、400g/L),可得液体组合物产品;将液体组合物产品喷雾干燥可得固体组合物产品。下述实施例制备方法相同。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6.57、固体含量(检测方法参照NY/T3036-2016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水分含量、粒度、细度的测定,下同)40.75%、聚天冬氨酸(检测方法参照NY T2878-2015水溶肥料聚天门冬氨酸含量的测定,下同)含量≥240g/L、其余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检测方法参照GB/T 6432-2018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凯氏定氮法,下同)≥120g/L、氨基己二酸(检测方法参照NYT3831-2021有机水溶肥料通用要求,下同)含量≥60g/L、储存稳定性与作物安全性(检测方法和指标参照DB13/T 2172-2015农业用聚天冬氨酸盐,下同)符合相关要求。
实施例2
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镁65重量份(pH=10),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25重量份,氨基己二酸15重量份。
其中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制备,氨基酸工业副产菌丝和头孢工业副产菌丝按照干物质质量计为2:8;分解时条件选择pH4.0-4.5,温度55℃,时间为6h;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与谷氨酸二乙酸四钠摩尔比为6:4。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7.36、固体含量40.80%、聚天冬氨酸含量≥300g/L、其余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00g/L、氨基己二酸含量≥60g/L、储存稳定性与作物安全性符合相关要求。
实施例3
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铵58重量份(pH=9),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27重量份,氨基己二酸20重量份。
其中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制备,氨基酸工业副产菌丝和头孢工业副产菌丝按照干物质质量计为2:9;分解时条件选择pH4.0-4.5,温度50℃,时间为7h;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与谷氨酸二乙酸四钠摩尔比为1:1。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7.03、固体含量40.07%、聚天冬氨酸含量≥270g/L、其余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20g/L、氨基己二酸含量≥80g/L、储存稳定性与作物安全性符合相关要求。
本发明组合物应用试验效果验证:
将实施例1-3所生产的组合物用于农业实验,分别进行室内盆栽实验和大田应用试验,同时设置对比例1-9为对照处理(对比例1-9组合物制备见下述内容)。室内试验选择在河北协同化学有限公司生测实验室进行,土壤选择黄壤土(养分含量:有机质1.76%、全氮1.14g/kg、速效磷30.52mg/kg、速效钾124.73mg/kg)配合培养用园艺蛭石(粒径2-3mm)质量比按照1:1配制成疏松栽培用土,分别使用实施例1-3与对比例1-9为对照处理,处理量同为15kg/hm2;以分析纯分子量为58.44的氯化钠与105.99的碳酸钠按照摩尔质量比1:1配成50mmol/L不同浓度的溶液模拟中等盐度环境,同时设置非盐碱胁迫处理作为背景空白CK;以霍格兰改性营养液为营养补充,以郑单958包衣品种为供试对象进行组合物对作物抗盐碱性的苗期实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并按照随机区组进行排列,指标采用2000版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规定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离子交换容量(土壤离子交换容量代表土壤阳离子的交换容量,此值越高表示被累积的阳离子越少、土壤中残留的总量和速率也会越少,代表土壤盐碱改善程度越高及土壤保肥能力越强)的测定,采用普通植物学实验中描述的方法进行出苗率、生长量(所作处理中总的生长量)及生长抑制率(所作处理中总的生长量抑制率)的测定,再综合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治理效果研究,并使用SPSS12.0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使用Dunckan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1盐碱土壤改良室内盆栽实验数据统计
在苗期实验中,有机质的数据并没有明显变化,主要原因为生长时间比较短,尚未造成变化,但是土壤的土壤离子交换容量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从数据可知实施例1-3的数据29.32-30.09cmol/kg,相比于对比例1-9各处理的数据为22.09-26.54cmol/kg,差异显著。盐碱影响出苗率方面变化也比较明显,实施例1-3出苗率94.68-95.67%,与CK的99.50%相比较差异不明显,但明显高于对比例1-9。在对苗期的生长量和根生长量方面,实施例1-3所表现处理的提高供试作物玉米的抗盐碱方面效果明显。
由附图1-5图片对比能进一步看出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抗盐碱、促生长的效果,图中盐度土壤为上述的中等盐度,图中展示了施用不同实施例或对比例组合物时的土壤条件下在同一时期时玉米苗的高度或整体生长量,具体的:图中A1代表实施例1处理量15kg/hm2,图中D3代表对比例1处理量15kg/hm2,图中E1代表对比例3处理量15kg/hm2,图中E2代表对比例5处理量15kg/hm2,图中E3代表对比例7处理量15kg/hm2,F则表示空白无盐碱对照,图1-5对比可反应本发明的组合物对玉米苗期生长抗盐碱具有优异的表观体验。
大田试验选择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N42°34′41.29″,E119°28′56.04″)进行,土壤选择棕壤土(养分含量:有机质4.73%、碱解氮0.98g/kg、全磷0.38g/kg、速效钾64.73mg/kg),分别使用实施例1-3与对比例1-9为对照处理,以不施用任何改良剂作为空白对照CK1,处理量同为15kg/hm2;以普通复合肥(15-15-15)直接底施作为营养来源,以郑单958包衣品种为供试对象进行组合物对作物生育期抗盐碱性的实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并按照随机区组进行排列;数据采用2000版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规定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采用普通植物学实验中描述的方法进行出苗率、产量及增产率(所作处理中总的生长量抑制率)的测定,再综合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治理效果研究,并使用SPSS12.0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使用Dunckan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2盐碱土壤改良大田实验数据统计
在大田实验中,有机质的数据并没有明显变化,主要原因为当季生长时间比较短,同时秸秆并未进行还田处理所致;但是土壤的土壤离子交换容量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从数据可知实施例1-3的数据34.20-35.12cmol/kg,相比于对比例1-9各处理的数据为28.09-30.48cmol/kg,差异显著。盐碱影响出苗率方面变化也比较明显,实施例1-3出苗率94.60-95.82%,与CK1的70.88%相比较差异明显,同时明显高于对比例1-9。在产量方面,实施例1-3所表现处理的提高供试作物玉米的抗盐碱方面效果明显高于对比例1-9;同时发现,各对比例与CK1相比,也有一定效果。
对比例1
对比例1为实施例1的比对实验,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钾55重量份(pH=8),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30重量份,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8.05、固体含量35.95%、聚天冬氨酸含量≥240g/L、其余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20g/L、储存稳定性不符合相关要求(储存至第7天时出现不可逆的沉淀,沉淀可溶于稀酸或氨水,不溶于稀碱)、作物安全性符合相关要求。(原因说明:不含有氨基己二酸时,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会在所规定的储存温度下出现不可逆变性,从而影响整体的稳定性。)
对比例2
对比例2为实施例1的比对实验,区别在于对比例2中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钾55重量份(pH=8),氨基己二酸15重量份,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5.45、固体含量25.40%、聚天冬氨酸含量≥240g/L、氨基己二酸含量≥60g/L、储存稳定性中高温储存性不符合相关要求(储存至第7天时出现不可逆的沉淀,沉淀可溶于氨水,不溶于稀酸或稀碱)、作物安全性不符合相关要求(供试玉米株高及根长抑制率均超过15%)。(原因说明:不含有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时,氨基己二酸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为有机酸造成的pH的变化和有机酸物质对种子发芽或幼苗期生长的抑制性。)
对比例3
对比例3为实施例1的比对实验,区别在于对比例3中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钾55重量份(pH=8),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8.50、固体含量25.75%、聚天冬氨酸含量≥240g/L、储存稳定性与作物安全性符合相关要求。
对比例4
对比例4为实施例1的比对实验,区别在于对比例4中聚天冬氨酸钾的pH=7,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7.52、固体含量24.98%、聚天冬氨酸含量≥240g/L、储存稳定性与作物安全性符合相关要求。
对比例5
对比例5为实施例1的比对实验,区别在于对比例5中聚天冬氨酸钾的pH=11,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11.72、固体含量25.39%、聚天冬氨酸含量≥210g/L(原因说明:pH过高导致部分脱氨反应发生,导致聚天冬氨酸损失)、储存稳定性与作物安全性符合相关要求。
对比例6
对比例6为实施例1的比对实验,区别在于对比例6中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钾55重量份(pH=8),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20重量份,氨基己二酸10重量份。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7.25、固体含量38.35%、聚天冬氨酸含量≥240g/L、其余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00g/L、氨基己二酸含量≥40g/L、储存稳定性出现低温分层现象(原因说明: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含量较低,导致体系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低温分层,但是可通过升高温度进行恢复)、作物安全性符合相关要求。
对比例7
对比例7为实施例1的比对实验,区别在于对比例7中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钾55重量份(pH=8),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35重量份,氨基己二酸10重量份。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6.89、固体含量40.86%、聚天冬氨酸含量≥240g/L、其余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50g/L、氨基己二酸含量≥40g/L、储存稳定性出现大量高温浑浊现象(原因说明: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含量较高,导致体系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高温变性,但是可通过降低温度温度进行恢复)、作物安全性符合相关要求。
对比例8
对比例8为实施例1的比对实验,区别在于对比例8中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钾55重量份(pH=8),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30重量份,氨基己二酸8重量份。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6.86、固体含量39.58%、聚天冬氨酸含量≥240g/L、其余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20g/L、氨基己二酸含量≥40g/L、储存稳定性出现大量高温浑浊现象(原因说明: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含量高的同时减少氨基己二酸的含量,导致体系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储存稳定性变差,导致有效物质的析出)、作物安全性符合相关要求。
对比例9
对比例9为实施例1的比对实验,区别在于对比例9中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钾55重量份(pH=8),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30重量份,氨基己二酸22重量份。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按照上述操作过程所得的组合物满足以下指标:外观为褐色均匀液体、pH(1:250)为6.34、固体含量41.25%、聚天冬氨酸含量≥240g/L、其余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20g/L、氨基己二酸≥120g/L、储存稳定性符合相关要求、作物安全性不符合要求(供试玉米株高及根长抑制率均超过25%)(原因说明:氨基己二酸比较高时,氨基己二酸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主要原因为有机酸造成的pH的变化和有机酸物质对种子发芽或幼苗期的抑制性。)。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天冬氨酸盐、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和氨基己二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包括聚天冬氨酸盐50-65重量份、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25-30重量份和氨基己二酸10-2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配比以固体物质计,包括聚天冬氨酸盐58重量份、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27重量份和氨基己二酸15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天冬氨酸盐包括工业级聚天冬氨酸钾、聚天冬氨酸铵和聚天冬氨酸镁的固体产品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天冬氨酸盐的pH值为8-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的原料为氨基酸工业副产与头孢工业副产菌丝的混合,氨基酸工业副产菌丝和头孢工业副产菌丝按照干物质质量计为1:9-2: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氨基酸工业副产菌丝和头孢工业副产菌丝分别使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进行结构的分解得悬浮液,分解时的反应条件为pH4.0-4.5、温度45-55℃、时间为6-8h;悬浮液选择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与谷氨酸二乙酸四钠摩尔比为4:6-6:4的复合重金属螯合剂进行重金属的去除,去除过程中控制pH>4.0;最后加入中性或碱性蛋白酶调节适合的pH和温度进行水解,直至形成澄清溶液后升温灭活蛋白酶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氨基己二酸为头孢菌素副产的a-氨基己二酸,a-氨基己二酸的含量>95%、杂质含量<1.0%。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添加适量水、固体聚天冬氨酸盐、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氨基己二酸于反应釜中,搅拌溶解至澄清液体,调整固体含量至所需数量,可得液体组合物产品;将液体组合物产品喷雾干燥可得固体组合物产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固体物质计,聚天冬氨酸盐为50-65重量份、菌丝蛋白来源生物刺激剂为25-30重量份、氨基己二酸为10-20重量份。
CN202211595518.5A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0422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5518.5A CN116042224A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5518.5A CN116042224A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2224A true CN116042224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5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5518.5A Pending CN116042224A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422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2856B (zh) 一种滴灌作物用水溶性有机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4452A (zh) 一种用于果树的肥料及其制作方法
AU2020102132A4 (en) Torreya Grandis-Specific Organic Fertiliz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4761413A (zh) 一种具有氨挥发抑制作用的海藻酸肥料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1097A (zh) 一种白芨套餐肥及其施肥方法
CN111410574A (zh) 一种促根壮苗功能型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5950B (zh) 一种液体有机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25742A (zh) 一种以ddgs为主料的发酵烟草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6851A (zh) 一种黄腐植酸颗粒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75432A (zh) 一种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CN108503462A (zh) 一种提高养分利用率的聚合氨基酸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4376A (zh) 一种复合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42224A (zh) 一种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34331B (zh) 一种利用谷氨酸发酵废弃物制备的复合肥料
CN113773143A (zh) 芒果专用微生物缓释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4951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
CN109336678B (zh) 一种稳定型含钙大量元素水溶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85731A (zh) 一种具有泡腾作用的增效海藻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25743A (zh) 一种以ddgs为主料的发酵茶叶专用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6805B (zh) 一种甘薯控旺增产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21207A (zh) 一种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49969B (zh) 向日葵肥料增效剂及其应用
CN107337532A (zh) 一种油用牡丹花改良剂
CN111083979B (zh) 一种通过叶面喷施补充外源硒生产富硒马铃薯的方法
CN106699465A (zh) 一种制备绿色高效有机无机复混新型配方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