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6853A - 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6853A
CN116036853A CN202111261238.6A CN202111261238A CN116036853A CN 116036853 A CN116036853 A CN 116036853A CN 202111261238 A CN202111261238 A CN 202111261238A CN 116036853 A CN116036853 A CN 116036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flue gas
ammonia spraying
ash
dust remo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12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磊
李欣
金平
韩天竹
李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Dalian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2612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68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6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6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21Removing 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8625Nitrogen oxides
    • B01D53/8631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04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 B01D45/08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utilising inertia by impingement against baffle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1/00Reactants
    • B01D2251/20Reductants
    • B01D2251/206Ammonium compounds
    • B01D2251/2062Ammon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2Other waste gases
    • B01D2258/0283Flue g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该设备设于烟道中,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喷氨混合组件、集灰槽及排灰管;所述的喷氨混合组件为中间细两端粗的变径管状结构;其中,相邻的喷氨混合组件之间形成中间粗两端细的橄榄形通道;所述的通道底部设置有集灰槽,集灰槽的底部与排灰管连通,用于将收集的粉尘排出烟道。本发明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除尘引起的氨气喷嘴堵塞、催化剂床层孔道堵塞和磨损带来的壁面减薄以及由此造成的氨逃逸问题,避免因为氨逃逸引起的下游设备堵塞或腐蚀泄露、石膏产品不合格或脱硫废水氨氮超标、排入大气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脱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烟气脱硝方法中,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SCR 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将还原剂氨喷入280℃~450℃的烟气中并与之混合均匀,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NH3)把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还原成氮气和水,从而实现混合气体脱除NOx的目的。
为了获得较好的脱硝效率,SCR脱硝反应器进口烟道内需设置喷氨混合系统,其作用是将经空气稀释后的氨气喷入烟道并使之与烟气均匀混合。GB/T 34339-2017《燃煤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则将喷氨混合系统分为喷氨格栅(AIG)和喷氨静态混合器,AIG的定义是以格栅管道的形式使氨气注入烟道的喷射装置,包括喷氨管道、喷嘴、支撑及配件;喷氨静态混合器的定义是利用一定的固定部件,通过改变氨气与烟气流动状态,使其达到充分混合的装置,从而获得更高的NH3/NOx混合效率。
烟气中含有粉尘(飞灰),SCR脱硝装置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喷氨格栅的喷嘴堵塞问题,严重影响喷氨效果,堵塞的喷嘴喷氨量很低甚至为零,其他未堵塞喷嘴的喷氨量增加,引起同一烟道横截面内氨氮摩尔比差距较大,造成SCR反应器催化剂入口的氨氮摩尔比分布均匀性变差,局部氨逃逸增大;烟气中大量粉尘经过喷氨混合系统进入后面的SCR催化剂床层,容易在局部造成催化剂床层孔道堵塞,粒径较大的粉尘容易对催化剂床层造成磨损,造成催化剂孔道壁面减薄,降低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脱硝效率下降,氨气利用率降低,造成氨逃逸。逃逸氨会与烟气中的SO3反应生成硫酸氢铵(ABS),导致下游空预器或省煤器等设备堵塞严重或产生腐蚀泄露,威胁锅炉/装置安全经济运行;下游若有湿法脱硫装置则逃逸氨会造成石膏产品不合格或脱硫废水中氨氮超标等问题;逃逸氨排入大气候会造成二次污染。
粉尘引起喷嘴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粉尘在氨气喷嘴边缘积灰搭桥堵塞喷嘴,二是氨气喷嘴上方烟道或部件上的积灰坍塌下落堵塞喷嘴。尤其是近几年,受经济增速放缓、环保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燃煤机组、加热炉、焚烧炉、余热锅炉等利用小时数不断下降,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烟气量减少,喷氨量也随之降低,喷氨量同样随之大幅减少,此时粉尘更容易在喷嘴边缘积灰搭桥,甚至落入喷嘴中。
CN113083013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尿素制氨工艺的喷氨格栅防堵方法及系统,采用蒸汽对喷氨管路进行吹扫;CN212942296U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煤电厂脱硝系统的防堵型喷氨装置,采用压缩风吹扫来防止喷头堵塞。但上述采用在喷氨管上设置吹扫管线以解决喷嘴堵塞的方案,由于每根喷氨管(喷氨支管)上通常布置有较多的喷嘴,吹扫管路时蒸汽/压缩空气基本都通过畅通的喷嘴进入到了烟道,堵塞的喷嘴始终无法吹通。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喷氨静态混合设备,在保证氨与烟气混合均匀的同时,提高烟气的除尘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喷氨静态混合器无法有效除尘引起的氨气喷嘴堵塞、催化剂床层孔道堵塞和磨损带来的壁面减薄以及由此造成的氨逃逸问题,避免因为氨逃逸引起的下游设备堵塞或腐蚀泄露、石膏产品不合格或脱硫废水氨氮超标、排入大气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该设备设于烟道中,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喷氨混合组件、集灰槽及排灰管。
所述的喷氨混合组件为中间细两端粗的变径管状结构;
其中,相邻的喷氨混合组件之间形成中间粗两端细的橄榄形通道;所述的通道底部设置有集灰槽,集灰槽的底部与排灰管连通,用于将收集的粉尘排出烟道。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喷氨混合组件优选为拉法尔管结构或文丘里结构。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喷氨混合组件为拉法尔管结构,包括缩径段及扩径段,缩径段下端面和扩径段上端面横截面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喷氨混合组件为文丘里结构,包括缩径段、直管段及扩径段,缩径段和扩径段的形状可以为梯形体、四棱台体、圆台体、上圆下方或上方下圆的几何体。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喷氨混合组件的缩径段下端面连接有进口直管段,用于将进入喷氨混合组件的方向不规则的烟气进行整流,使之变为垂直向上的气流。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喷氨混合组件的扩径段上端面连接有出口直管段,用于将离开喷氨混合组件的方向不规则的烟气进行整流,使之变为垂直向上的气流。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喷氨混合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扰流元件,用于使烟气在扰流元件背面形成涡流,强化氨气与烟气的混合;一般设置在扩径段内或出口直管段内或扩径段与出口直管段之间。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扰流元件为凹面结构,其底部连通有导灰管,导灰管为中空管状结构,一端与扰流元件连通,另外一端延伸至橄榄形通道内,用于将掉落在扰流元件内的粉尘输送至橄榄形通道内。
更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灰管延伸至橄榄形通道内粉尘料位以下。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扰流元件优选为半球形、半椭圆球形、倒圆锥形、酒杯形、花瓣形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扰流元件优选为双层凹面结构,双层凹面结构的上端面之间密封、下端面之间存在一定高度,上层凹面结构设置有开口,以便收集的粉尘通过开口进入两层凹面结构形成的空腔内,下层凹面结构底部连通有导灰管。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扩径段或出口直管段上端面设置有向内倾斜的挡板,相邻两个喷氨混合组件的挡板之间形成底部开口的凹槽,优选为V型凹槽或半球形凹槽或半椭球形凹槽,烟气流经挡板时形成局部涡流,每个凹槽上方形成的两个涡流之间会互相碰撞,从而使得烟气中一部分的粉尘落入凹槽底部的缝隙内,实现烟气中粉尘的脱除与收集。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集灰槽的上端面与喷氨混合组件之间密封,避免烟气从橄榄形通道的底部进入缝隙内。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中,烟道外的排灰管可设置通断阀来定期或不定期将粉尘排出;更进一步,烟道外的排灰管与竖直方向存在一定夹角,其末端为楔形并设置有盖板,盖板盖扣在末端从而关闭排灰管,当排灰管或缝隙内积累的粉尘对盖板的压力超过盖板的重力时,盖板掀起从而打开排灰管,排出粉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其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喷氨母管、喷氨支管、氨气喷嘴、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喷氨混合设备,所述的氨气喷嘴通过喷氨支管与喷氨母管连通,所述的喷氨混合组件与氨气喷嘴相对应设置,每个喷氨混合组件对应至少一个氨气喷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喷氨混合组件采用中间细两端粗的变径管状结构,混合气体流经变径管状结构时有利于强化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增强了混合效果。本发明在相邻两个喷氨混合组件之间形成的为中间粗两端细的橄榄形通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一是可有效储存从烟气中分离下来的粉尘,因而只需间歇排灰,不会额外大幅增加排灰工作量;二是当烟气由导灰管进入缝隙对粉尘进行松动或向缝隙内通入松动风时,其橄榄形结构可将扬起的粉尘有效收集下来,有效避免已进入缝隙实现脱除及收集的粉尘再次进入烟气中形成二次夹带;三是在异常工况下,烟气发生偏流,烟道横截面局部温度过高时,两个喷氨混合组件之间的通道能够有效缓冲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的热膨胀,避免喷氨混合设备局部受热变形损坏,与此同时,由于本发明的相邻两个喷氨混合组件之间的通道可有效缓解设备受热产生的热膨胀,所以本发明的喷氨混合设备材质不受锅炉材质的限制(金属材料的材质不同,受热后的膨胀系数也不同,因而锅炉内构件材质一般与锅炉本体材质相同),材质选择范围大幅拓宽,在温度压力等条件均满足的情况可选用价格较为便宜的材质,有效降低喷氨混合设备的投资。
2、本发明的喷氨混合组件设置有扰流元件后,扰流元件对汇集的混合气体形成分流,混合气体在扰流元件背面(上方)形成涡流,使氨与烟气在涡流作用下强制混合,增强了混合效果;进一步,当扰流元件为凹面结构时,烟气经过扰流组件后在其圆周背面(上方)形成涡流,涡流之间互相碰撞,从而使得烟气中的一部分粉尘掉落到扰流组件内,并沿导灰管进入通道内,实现烟气中粉尘的初步脱除与收集;再进一步,扰流元件为双层凹面结构时,上层凹面结构内的粉尘在烟气涡流的推动作用下通过开口进入双层凹面结构之间的空腔内,上层凹面结构可将绝大部分烟气阻挡于上层凹面结构上方,实现烟气与粉尘的有效分离,避免大量烟气进入空腔内将粉尘吹起,少量进入空腔的烟气即使能将粉尘吹起,被吹起的绝大部分粉尘也会在上层凹面结构的作用下再次落入空腔内,有效避免粉尘的二次夹带;更进一步,当凹面结构处的烟气压力大于橄榄形通道内的压力时,凹型结构收集的粉尘可迅速进入通道内,实现粉尘的快速收集,进而当导灰管的下端位于通道粉尘料位下方时,通过导灰管进入橄榄形通道内的烟气可起到松动风的作用,对通道内积攒的粉尘起到扰动和搅拌作用,使通道内的粉尘由静态变为动态,避免粉尘在通道内结块。
3、本发明的喷氨混合组件的变径管或出口直管段上端面设置有向内倾斜的挡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是烟气流经挡板时,烟气流通截面积降低,烟气由四周向中心汇集,流速增大,强化氨气与烟气的混合,烟气离开挡板后会在挡板背面形成局部涡流,进一步强化氨气与烟气的混合,与变径管结构和/或扰流元件结合,可实现氨气与烟气的多次强化混合,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均匀性;二是烟气流经挡板时形成局部涡流,每个凹槽上方形成的两个涡流之间会互相碰撞,从而使得烟气中一部分的粉尘落入凹槽内,实现烟气中粉尘的第二次脱除与收集,从而可有效降低烟气中的粉尘浓度,避免出现由粉尘引起的氨气喷嘴堵塞问题,有效减缓后续SCR脱硝催化剂床层的磨损和堵塞速度,从而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还可有效避免因为氨逃逸引起的下游设备堵塞或腐蚀泄露、石膏产品不合格或脱硫废水氨氮超标、排入大气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三是当喷氨混合组件上方烟道、支撑等内构件及其拐弯处的大块积灰受到烟气撞击或扰动及烟道振动下落时,大块积灰会烟气的吹动作用下首先落到相邻两个喷氨混合组件的挡板形成的凹槽内,避免大块积灰下落堵塞喷氨混合设备下方的氨气喷嘴;即使大块积灰进入喷氨混合组件内,也会在烟气的吹动作用下掉落入凹面扰流元件内,避免大块积灰下落堵塞喷氨混合设备下方的氨气喷嘴。
4、本发明中,喷氨混合设备的排灰管可以设置通断阀来定期或不定期将粉尘排出;还可以设置自动开闭的盖板来控制粉尘排出,当排灰管中粉尘积累一定量后,推动盖板掀起排出粉尘,粉尘卸料过程实现无人操作;当排灰管中的粉尘量减少,盖板又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避免烟气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文丘里结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拉法尔管结构)正视图。
图5为图4的结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结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组件结构正视图。
图8为图7的结构俯视图。
图9为图7的结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喷氨格栅部分俯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喷氨混合组件,10A-缩径段,10B-直管段,10C-扩径段,10D-进口直管段,10E-出口直管段,10F-扰流元件,10FA-上层凹面结构,10FB-下层凹面结构,10FC-开口,10G-固定支架,10H-导灰管,10HA-导灰支管,10HB-导灰总管,10I-挡板;
11-通道,12-集灰槽,13-排灰管,14-通断阀,15-盖板;
31-氨气喷嘴,32-喷氨支管,33-喷氨母管,34-喷氨总管;
100-喷氨混合除尘设备,200-烟道,300-喷氨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元件将取向在所述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物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出相应的解释。
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以区别两个不同的元件或部位,并不是用以限定特定的位置或相对关系。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也可以彼此互换。
如图1-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100,该混合设备设于烟道200中,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喷氨混合组件10、集灰槽12及排灰管13。喷氨混合组件10为中间细两端粗的变径管状结构,优选为拉法尔管结构(如图4-6所示)或文丘里结构(如图1-3、7-9所示);相邻喷氨混合组件10之间存在一定间距,相邻喷氨混合组件10之间形成中间粗两端细的橄榄形通道11;通道11下端设置有集灰槽12,集灰槽12的上端面与喷氨混合组件10之间密封,避免烟气从通道11的底部进入通道11内;集灰槽12的下端设置有排灰管13,排灰管13为中空管状结构与集灰槽12连通,用于将收集的粉尘排出烟道200。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进一步如图4-6所示,喷氨混合组件10为拉法尔管结构,包括缩径段10A及扩径段10C,缩径段10A下端面和扩径段10C上端面横截面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进一步如图1-3、7-9所示,喷氨混合组件10为文丘里结构,包括缩径段10A、直管段10B及扩径段10C,缩径段10A和扩径段10C的形状可以为梯形体、四棱台体、圆台体、上圆下方或上方下圆的几何体。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进一步如图4、6、7、9所示,喷氨混合组件10的缩径段10A下端面连接有进口直管段10D,用于将进入喷氨混合组件10的方向不规则的烟气进行整流,使之变为垂直向上的气流。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进一步如图7、9所示,喷氨混合组件10的扩径段10C上端面连接有出口直管段10E,用于将离开喷氨混合组件10的方向不规则的烟气进行整流,使之变为垂直向上的气流。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进一步,喷氨混合组件10的扩径段10C内(如图4-6所示)或出口直管段10E内(如图7-9所示)或扩径段10C与出口直管段10E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扰流元件10F,用于使烟气在扰流元件10F背面形成涡流,强化氨气与烟气的混合。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进一步如图4-9所示,扰流元件10F为凹面结构,其底端连通有导灰管10H,导灰管10H为中空管状结构,一端与扰流元件10F连通,另外一端延伸至通道11内,用于将掉落在扰流元件10F内的粉尘输送至橄榄形通道11内。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更进一步,导灰管10H延伸至橄榄形通道11内粉尘料位以下。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进一步,扰流元件10F优选为半球形、半椭圆球形(如图7-9所示)、倒圆锥形(如图4-6所示)、酒杯形、花瓣形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进一步如图7-9所示,扰流元件10F优选为双层凹面结构,两层凹面结构的上端面之间密封、下端面之间存在一定高度,上层凹面结构10FA设置有开口10FC,以便收集的粉尘通过开口10FC进入两层凹面结构形成的空腔内,下层凹面结构10FB底部连通有导灰管10H。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进一步,扩径段10C或出口直管段10E上端面(如图7-9所示)设置有向内倾斜的挡板10I,相邻两个喷氨混合组件10的挡板10I之间形成底部开口的凹槽,优选为V型凹槽(如图7-9所示)或半球形凹槽或半椭球形凹槽,烟气流经挡板10I时形成局部涡流,每个凹槽上方形成的两个涡流之间会互相碰撞,从而使得烟气中一部分的粉尘落入凹槽底部的通道11内,实现烟气中粉尘的脱除与收集。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进一步如图1~9所示,集灰槽12的上端面与喷氨混合组件10之间密封,避免烟气从橄榄形通道11的底部进入通道11内。
优选而非限制性地,进一步如图1、4所示,烟道200外的排灰管13可设置通断阀14来定期或不定期将粉尘排出;更进一步如图7所示,烟道200外的排灰管13与竖直方向存在一定夹角,其末端为楔形并设置有盖板15,盖板15盖扣在末端从而关闭排灰管13,当排灰管13或通道11内积累的粉尘对盖板15的压力超过盖板15的重力时,盖板15掀起从而打开排灰管13,排出粉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如图10-11所示,其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喷氨母管33、喷氨支管32、氨气喷嘴31、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的喷氨混合设备100,氨气喷嘴31通过喷氨支管32与喷氨母管33连通,喷氨混合组件10与氨气喷嘴31相对应设置,每个喷氨混合组件10对应至少一个氨气喷嘴31。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喷氨混合除尘设备100包括14个喷氨混合组件10、通道11、集灰槽12及排灰管13,喷氨混合组件10为文丘里结构,喷氨混合组件10的缩径段10A和扩径段10C的形状为梯形体,烟道200外的排灰管13可设置通断阀来定期或不定期将粉尘排出。
某锅炉烟气SCR脱硝采用本实施例的喷氨混合设备100,喷氨混合设备100前烟尘含量为15.2mg/m3,喷氨混合除尘设备100后烟尘含量为13.9mg/m3,烟尘脱除率为8.6%。
实施例2
如图4-6所示,本发明的喷氨混合除尘设备100包括14个喷氨混合组件10、通道11、集灰槽12及排灰管13,喷氨混合组件10为拉法尔管结构,喷氨混合组件10的缩径段10A和扩径段10C的形状分别为上圆下方和上方下圆的几何体,喷氨混合组件10的缩径段10A下端面连接有进口直管段10D,喷氨混合组件10的扩径段10C内设置有一个扰流元件10F,扰流元件10F为半椭圆球形,其底端连接有导灰管10H,导灰管10H延伸至通道11内,烟道200外的排灰管13可设置通断阀来定期或不定期将粉尘排出。
某锅炉烟气SCR脱硝采用本实施例的喷氨混合除尘设备100,喷氨混合除尘设备100前粉尘含量为21.6mg/m3,喷氨混合除尘设备100后粉尘含量为17.9mg/m3,粉尘脱除率为17.1%。
实施例3
如图7-9所示,本发明的喷氨混合除尘设备100包括10个喷氨混合组件10、通道11、集灰槽12及排灰管13,喷氨混合组件10为文丘里结构,喷氨混合组件10的缩径段10A和扩径段10C的形状为正四棱台体,缩径段10A下端面连接有进口直管段10D,扩径段10C上端面连接有出口直管段10E。
喷氨混合组件10的出口直管段10E内设置有5个扰流元件10F,扰流元件10F优选为双层凹面结构,均为上端开口的半椭圆球形结构,上层凹面结构10FA底部设置有一个开口10FC,下层凹面结构10FB底端连接有导灰管10H,导灰管10H延伸至通道11内粉尘料位以下。
喷氨混合组件10的出口直管段10E上端面设置有4块向内倾斜的挡板10I,相邻两个喷氨混合组件10的挡板10I之间形成底部开口的V型凹槽,烟道200外的排灰管13与竖直方向存在一定夹角,其末端为楔形并设置有盖板15。
某锅炉烟气SCR脱硝采用本实施例的喷氨混合除尘设备100,喷氨混合除尘设备100前粉尘含量为25.3mg/m3,喷氨混合设备100后粉尘含量为18.6mg/m3,粉尘脱除率为26.4%。
实施例4
该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实施例,示例性的,如图10-11所示,其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包括2根喷氨母管33、10根喷氨支管32、10个氨气喷嘴31、以及如图7-9所示的喷氨混合设备100,氨气喷嘴31通过喷氨支管32与喷氨母管33连通,喷氨混合组件10与氨气喷嘴3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喷氨混合组件10对应一个氨气喷嘴31,2根喷氨母管33与喷氨主管34相连。

Claims (17)

1.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设于烟道中,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喷氨混合组件、集灰槽及排灰管;所述的喷氨混合组件为中间细两端粗的变径管状结构;相邻的喷氨混合组件之间形成中间粗两端细的橄榄形通道;所述的橄榄形通道底部设置有集灰槽,集灰槽的底部与排灰管连通,用于将收集的粉尘排出烟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喷氨混合组件为拉法尔管结构或文丘里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喷氨混合组件为拉法尔管结构,包括缩径段及扩径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喷氨混合组件为文丘里结构,包括缩径段、直管段及扩径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导灰管延伸至橄榄形通道内粉尘料位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喷氨混合组件的缩径段下端面连接有进口直管段,用于将进入喷氨混合组件的方向不规则的烟气进行整流,使之变为垂直向上的气流。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喷氨混合组件的扩径段上端面连接有出口直管段,用于将离开喷氨混合组件的方向不规则的烟气进行整流,使之变为垂直向上的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喷氨混合组件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扰流元件,用于使烟气在扰流元件背面形成涡流,强化氨气与烟气的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喷氨混合组件的扩径段内或出口直管段内或扩径段与出口直管段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扰流元件,用于使烟气在扰流元件背面形成涡流,强化氨气与烟气的混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扰流元件为凹面结构,其底部连通有导灰管,导灰管为中空管状结构,一端与扰流元件连通,另外一端延伸至橄榄形通道内,用于将掉落在扰流元件内的粉尘输送至橄榄形通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扰流元件为半球形、半椭圆球形、倒圆锥形、酒杯形、花瓣形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扰流元件为双层凹面结构,双层凹面结构的上端面之间密封、下端面之间存在一定高度,上层凹面结构设置有开口,以便收集的粉尘通过开口进入两层凹面结构形成的空腔内,下层凹面结构底部连通有导灰管。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扩径段或出口直管段上端面设置有向内倾斜的挡板,相邻两个喷氨混合组件的挡板之间形成底部开口的凹槽,优选为V型凹槽或半球形凹槽或半椭球形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集灰槽的上端面与喷氨混合组件之间密封。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烟道外的排灰管设置通断阀来定期或不定期将粉尘排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其特征在于:烟道外的排灰管与竖直方向存在一定夹角,其末端为楔形并设置有盖板,盖板盖扣在末端从而关闭排灰管,当排灰管或缝隙内积累的粉尘对盖板的压力超过盖板的重力时,盖板掀起从而打开排灰管,排出粉尘。
17.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包括喷氨母管、喷氨支管、氨气喷嘴以及权利要求1~16任一所述的喷氨混合设备,所述的氨气喷嘴通过喷氨支管与喷氨母管连通,所述的喷氨混合组件与氨气喷嘴相对应设置,每个喷氨混合组件对应至少一个氨气喷嘴。
CN202111261238.6A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60368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1238.6A CN116036853A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1238.6A CN116036853A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6853A true CN116036853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22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1238.6A Pending CN116036853A (zh) 2021-10-28 2021-10-28 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6853A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3108A1 (en) * 1998-03-27 2001-12-20 Peter Jahn Static mixer module
CN101664639A (zh) * 2009-09-04 2010-03-10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scr脱硝系统的预除尘喷氨混合烟道
JP2010264400A (ja) * 2009-05-15 2010-11-25 Ihi Corp 脱硝装置
CN202277811U (zh) * 2011-10-08 2012-06-20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氨空气混合装置
CN102814119A (zh) * 2012-09-11 2012-12-12 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废气预除尘喷氨圆盘scr脱硝装置
CN202860407U (zh) * 2012-10-24 2013-04-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混合式喷氨元件
CN202909642U (zh) * 2012-10-24 2013-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混合元件及含该元件的气体混合装置
CN202962277U (zh) * 2012-10-24 2013-06-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气量常温烟气脱硝装置
CN103768935A (zh) * 2012-10-24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Co锅炉与烟气脱硝反应器联合装置
CN205109431U (zh) * 2015-11-16 2016-03-30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文丘里管式氨混合器
CN105582808A (zh) * 2016-03-14 2016-05-18 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cr脱硝装置及方法
WO2017045602A1 (zh) * 2015-09-15 2017-03-23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联合净化工艺及装置
CN211159296U (zh) * 2019-11-04 2020-08-04 沈阳山水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脱硝旁路升温或scr脱硝喷氨的均匀喷射系统
CN112742232A (zh) * 2019-10-29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氨静态混合器
CN112742231A (zh) * 2019-10-29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喷氨静态混合器及除尘方法
CN113522013A (zh) * 2020-04-15 2021-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及其静态混合器
CN113522012A (zh) * 2020-04-15 2021-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及其静态混合器和喷氨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3108A1 (en) * 1998-03-27 2001-12-20 Peter Jahn Static mixer module
JP2010264400A (ja) * 2009-05-15 2010-11-25 Ihi Corp 脱硝装置
CN101664639A (zh) * 2009-09-04 2010-03-10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scr脱硝系统的预除尘喷氨混合烟道
CN202277811U (zh) * 2011-10-08 2012-06-20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氨空气混合装置
CN102814119A (zh) * 2012-09-11 2012-12-12 上海龙净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厂废气预除尘喷氨圆盘scr脱硝装置
CN103768935A (zh) * 2012-10-24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Co锅炉与烟气脱硝反应器联合装置
CN202909642U (zh) * 2012-10-24 2013-05-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混合元件及含该元件的气体混合装置
CN202962277U (zh) * 2012-10-24 2013-06-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气量常温烟气脱硝装置
CN202860407U (zh) * 2012-10-24 2013-04-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混合式喷氨元件
WO2017045602A1 (zh) * 2015-09-15 2017-03-23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联合净化工艺及装置
CN205109431U (zh) * 2015-11-16 2016-03-30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文丘里管式氨混合器
CN105582808A (zh) * 2016-03-14 2016-05-18 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cr脱硝装置及方法
CN112742232A (zh) * 2019-10-29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氨静态混合器
CN112742231A (zh) * 2019-10-29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喷氨静态混合器及除尘方法
CN211159296U (zh) * 2019-11-04 2020-08-04 沈阳山水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脱硝旁路升温或scr脱硝喷氨的均匀喷射系统
CN113522013A (zh) * 2020-04-15 2021-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及其静态混合器
CN113522012A (zh) * 2020-04-15 2021-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及其静态混合器和喷氨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9708B (zh) 一种环流洗涤塔用气体分布器及其设计方法
CN205042255U (zh) 双筒多级气旋烟气净化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脱硫吸收塔
CN202410505U (zh) 一种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装置
CN102814119A (zh) 一种电厂废气预除尘喷氨圆盘scr脱硝装置
CN103785275A (zh) 脱硫、除灰、脱硝一体式烟气净化器
CN203123814U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结构的烟气脱硫系统
CN207445928U (zh) 防止scr脱硝系统喷氨格栅喷嘴和催化剂积灰堵塞的防堵装置
CN201216921Y (zh) 新型可控消烟除尘湿法脱硫塔
CN201329248Y (zh) 具有扰流环装置的喷淋塔
CN113522012B (zh) 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及其静态混合器和喷氨控制方法
CN106268282B (zh)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
CN203777911U (zh) 脱硫、除灰、脱硝一体式烟气净化器
CN116036853A (zh) 一种烟气脱硝喷氨混合除尘设备及系统
CN109876551A (zh) Gh型涡流分布式湍流高效除尘除雾装置
CN215326964U (zh) 一种撬装卧式尿素热解炉
CN108686492B (zh) 烟气除尘脱硫塔及除尘脱硫方法
CN201094897Y (zh) 烟气喷射管
CN212327925U (zh) 挂膜式异向气动旋流装置
CN211514060U (zh) 一种烧结机尾气脱硝塔
CN113546576A (zh) 一种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
CN108686493B (zh) 烟气除尘脱硫塔及除尘脱硫工艺
CN113522013A (zh) 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及其静态混合器
CN214261785U (zh) 一种造粒塔全污染强制循环式治理系统
CN117815888A (zh) 一种烟气脱硝喷氨系统
CN219333794U (zh) 一种scr脱硝喷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9

Address after: 100728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Applicant after: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Applicant after: Sinopec (Dalian)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728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Applicant before: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Applicant before: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SINOPEC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