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3935A - 液体抵接贴片和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抵接贴片和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3935A
CN116033935A CN202180053363.XA CN202180053363A CN116033935A CN 116033935 A CN116033935 A CN 116033935A CN 202180053363 A CN202180053363 A CN 202180053363A CN 116033935 A CN116033935 A CN 116033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needle
contact patch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33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尾花敬和
清水广子
宫泽和之
小粥教幸
户田泰广
稻生昭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ti Corp
Shisei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ti Corp
Shisei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ti Corp, Shisei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t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033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3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液体抵接贴片(1)具有液体包装体(10)和壳体(20),液体包装体(10)利用具有凸部(12)的挠性罩(11)和可破裂的片材(14)进行夹持而储存液体,壳体(20)具有顶面(21)和包围顶面(21)的侧壁(25),筒部(24)从顶面(21)的中央垂下,通过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片材(14)破裂,所储存的液体从筒部(24)流出。

Description

液体抵接贴片和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抵接贴片和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有通过将溶解的微针贴在肌肤(皮肤)上并放置,从而使有效成分渗透到肌肤中的微针面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面膜型的微针中,由于微针与有效成分一体形成,因此为了将溶入微针中的美容成分注入到肌肤内,需要长时间的放置。另外,能够与微针一体化的美容成分受到了限制。
另一方面,提出了在施放器内具备作为弹性构件的弹簧,在将微针应用于肌肤时,通过将弹簧的作用力传递给微针,使微针在施放器内落下而与肌肤抵接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还存在如下技术:通过从贴片延伸的粘贴用粘合部,使贴片处于粘贴在肌肤上的状态,在使用时用一根手指压入而将贴片内的药液注入(参照专利文献3)。
另外,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如下方案:将下表面侧的片材和上表面侧的片材这2张片材贴合,其中下表面侧的片材设置有在接触面侧具有开孔的微细突起,用手指从上方按压来利用微细突起赋予所包含的液体。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7-0513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17/0384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许第481509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20-967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2那样使用弹簧使微针升降的情况下,由于需要设置用于升降的机构,因此施放器相应地大型化。另外,在施放器内,为了不影响弹簧的部分,在微针的表面预先涂敷药剂或者使微针本身含有药剂而形成,因此有效成分的含量少,并且在有效成分中不能使用新鲜的液体。
另一方面,如果是如专利文献3那样设置粘贴部的结构,则特别是在应用于脸部的情况下,粘贴部分对肌肤有可能带来起斑疹、揭下时角质剥落等不良影响。
另外,在专利文献4的结构中,由于是将2张片材贴合而构成的,所以在使用时容易倾斜,状态不稳定。另外,由于片材的贴合,侧面很薄,所以无法一边从旁边抓住侧面一边从上方按压。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抵接贴片,该液体抵接贴片小型且容易把持,通过用手指按压使其以稳定的状态与对象物抵接,能够将新鲜的液体有效成分留在对象物的表面上或对象物的表面内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液体抵接贴片,其具有液体包装体和壳体,所述液体包装体利用具有凸部的挠性罩和可破裂的片材进行夹持而储存液体,所述壳体具有顶面和包围所述顶面的侧壁,筒部从所述顶面的中央垂下,通过按压所述液体包装体的所述凸部,所述片材破裂,所储存的液体从所述筒部流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使液体抵接贴片小型且容易把持,通过用手指按压使其以稳定的状态与对象物抵接,能够将新鲜的液体有效成分赋予对象物的表面上或对象物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剖视图。
图2A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俯视立体图。
图2B是图2A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仰视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截面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针板部的截面放大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流程。
图6A是图5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流程的动作说明图,是表示将液体抵接贴片轻轻载置于对象物上的状态的图。
图6B是表示图6A的液体抵接贴片的针状突起穿刺对象物的状态的图。
图6C是表示图6A的液体抵接贴片的凸部被按压的状态的图。
图6D是表示图6A的液体抵接贴片的液体在对象物表面扩散而进入内部的状态的图。
图6E是表示将图6A的液体抵接贴片从对象物剥离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液体抵接贴片用于脸部的状态的图。
图8是将第1结构例的盖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卡合的剖视图。
图9A是与第1结构例的盖卡合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俯视立体图。
图9B是图9A的与盖卡合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仰视立体图。
图10A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与第1结构例的盖的卡合的图,是第1结构例的盖的俯视立体图。
图10B是与图10A的盖卡合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的壳体的仰视立体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俯视立体图。
图11B是图11A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仰视立体图。
图12A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按压部件与壳体的卡合的图,是壳体的俯视立体图。
图12B是与图12A的壳体卡合的按压部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13是将第1结构例的盖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卡合的剖视图。
图14是将第2结构例的盖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液体抵接贴片卡合的剖视图。
图15A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壳体和按压部件与第2结构例的盖的卡合的图,是第2结构例的盖的俯视立体图。
图15B是与图15A的盖卡合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壳体和按压部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16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剖视图。
图17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针板部的截面立体放大图。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流程。
图19A是图18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流程的动作说明图,是表示将液体抵接贴片轻轻载置于对象物上的状态的图。
图19B是表示图19A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中空针穿刺对象物的状态的图。
图19C是表示图19A的液体抵接贴片的凸部被按压的状态的图。
图19D是表示图19A的液体抵接贴片的液体进入到对象物内部的状态的图。
图19E是表示将图19A的液体抵接贴片从对象物剥离的状态的图。
图20是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剖视图。
图21是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的液体进入到对象物内部的状态的图。
图23是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剖视图。
图24是在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上安装了渗透部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下述各图中,对同一构成部分标注同一符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抵接贴片以及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液体抵接贴片中与肌肤的抵接部分,可以是作为液体抵接贴片的构成要素的针状突起、中空针、海绵等吸收材料,或者是使用者另外准备的棉等吸收材料。利用该抵接部分,能够将内容物赋予皮肤的表面。另外,在本发明的液体抵接贴片中,在具有针状突起或中空针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向皮肤的内部注入内容物。
<第1实施方式>
利用图1~图6E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1~图3对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1的剖视图。图2A、图2B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1的立体图,图2A是俯视立体图,图2B是仰视立体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1的截面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抵接贴片1具有液体包装体10、壳体20和针板部30。
参照图1、图2A、图2B、图3,液体包装体10通过具有凸部的挠性盖11和可破裂的片材14夹持并储存液体。液体包装体10例如是PTP(press throughpack;压穿式包装)包装片等的吸塑包装。挠性罩11例如是铝、或包含下述的金属层或无机层的材料。可破裂的片材14例如是铝、或包含下述的金属层或无机层的材料。
例如,构成液体包装体10的材料优选包含金属层或无机层。金属层的金属优选铝、铁、金、银、钛、锡、锌、铂、钌、钯、铱等中的任一种、它们的合金、或氧化金属(氧化铝(alumina)等)。所谓“包含金属层”,既可以全部由金属材料构成,或者也包括通过在其他材料(例如树脂等)的表面或内部的一面上蒸镀金属而形成金属的膜。无机层包括含有硅胶(氧化硅)等无机物质的层。
金属层和无机层是空气阻挡材料。另外,金属层是遮光材料。无机层可以赋予颜色而具有遮光特性,也可以构成为透明而不具有遮光特性。
这样,通过使构成液体包装体10的上侧的挠性罩11和片材14这两者由具有氧阻隔性、光阻隔性的材料构成,作为收纳在液体包装体10中的液体可以采用不耐氧或光的材料。
例如,液体包装体10中收纳的内容物适合含有容易因氧和/或光而变化的物质。作为内容物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含有维生素类(维生素A类、维生素C类等)及其衍生物的化妆品等(例如视黄醇)、容易因氧化而劣化的医药品、食品等。
而且,在液体包装体10的挠性罩11的上表面,具有半球凸状的凸部12和平面上表面(平面部)13。另外,在本例中,如图3所示,示出了凸部12在剖视下为半圆状的例子,但凸部12也可以在剖视下为四边形状、向上凸的三角形状等。另外,如图2A所示,示出了凸部12在俯视下为圆形的例子,但凸部12也可以在俯视下为椭圆形状、圆角多边形状等。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包装体10的片材仅凭片材的性质,即使施加经由流体的压力也会破裂。因此,片材14由容易破裂的上述原材料的片材、例如铝箔等构成,凸部12、平面上表面13由铝箔和树脂的多层体构成。
本发明的壳体20具有顶面21、侧壁25和筒部24。筒部24从顶面21的中央垂下。侧壁25以包围顶面21的方式与顶面21连接。在筒部24上形成有流通孔P。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0的顶面21,在中央形成有凹部22,凹部22的周围成为平面部23。通过形成凹部,能够将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压入到该凹部22中。在顶面21设置有凹部22的情况下,筒部24从凹部22的中央的最低点垂下。通过将筒部24设置在凹部22的最低点,液体容易集中在筒部24上,能够将收纳在液体包装体10中的液体几乎不残留地使用到最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包围筒部24的方式设置有垂下肋部26。在具有垂下肋部26的情况下,垂下肋部26的下端与板31的上表面(背面)接触。垂下肋部26是为了调整针板部30的位置而设置的,以使得使用者容易拿住该液体抵接贴片1,使针板部30位于侧壁25的下端周边。
在图3中,图示了4个垂下肋部26,对于在壳体20整体上设置8个垂下肋部2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垂下肋部26的数量为2个以上,则可以是任意数量。
另外,垂下肋部26只要能够规定针板部30的位置并进行支撑,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从顶面的下方起的多个棒状,或者也可以是同心圆环那样的多个筒状形状。
壳体20例如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聚缩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醚醚酮(PEEC)等热塑性树脂、生物降解性树脂等树脂构成。
本发明的液体抵接贴片是小型的,例如壳体20的顶面21的直径为1.0~5.0cm左右,侧壁25的高度为0.6~2.5cm左右,更优选为0.7~2.0cm左右。通过侧壁25为0.6cm以上,使用者能够从外侧抓住侧壁25。另外,在本例中示出了顶面21为大致圆形的例子,但顶面21的俯视形状也可以是椭圆、长方形、矩形、多边形、圆角多边形、大致半圆形等不同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包装体10的片材14的下表面和壳体20的顶面21的平面部23的上表面通过热熔接、超声波熔接(stacking)、粘接剂等进行粘接,由此液体包装体10相对于壳体20被固定。另外,也可以代替粘接,如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那样,通过由按压部件40夹入来固定液体包装体和壳体。
如图2B、图3所示,针板部30在板31的中央形成有嵌入孔34。通过将壳体20的筒部24的外周嵌入到板31的嵌入孔34中,针板部30与壳体20相连结。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针板部30上的针是针状突起(也称为实心针),针板部30的详细情况将在下面结合图4进行说明。
作为包含针状突起的针板部30的材质,优选以聚乙醇酸、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等生物降解性树脂为代表的生物相容性材质,也可以是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聚缩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醚醚酮(PEEC)等热塑性树脂。
参照图3,在壳体20中,筒部24在下方与针板部30连结,因此垂下肋部26的下端设定为比中央的筒部24短。
另外,壳体20的侧壁25的内周的下端与后述的盖80的凸部(突起)卡合,因此成为内侧倾斜下端27。或者,作为与凸部84的卡合形状,也可以形成环状槽部。
图4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针板部30的截面放大立体图。针板部30具有板31、多个针状突起32、以及唇部33,在板31的中央形成有嵌入孔34。另外,也可以在板31的前端面(下端面、抵接面)设置穿刺量调整肋部35。另外,在图4中,示出了设置在针板部30上的针状突起32为多个的例子,但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针板部30上的针状突起32只要至少为1个以上即可。
在针板部30中,多个针状突起32从板31的前端面CF突出。多个针状突起32是所谓微细的实心型的微针,各针状突起32的长度为1μm~5000μm左右,更优选为5μm~3000μm左右,针状突起32的根部周边的直径为2μm~5000μm,更优选为5μm~3000μm的范围。另外,优选多个针状突起32相互离开0.1mm~10mm以上左右。
另外,在图4中,示出了针状突起32的外形为圆锥形状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多角锥形状或其他针状形状(星形、十字形等)。另外,也可以是从前端起非对称的形状。而且,也可以是在圆锥形的前端部之下设置基座的二段形状。通过设置基座部,能够消除由皮肤的变形引起的穿刺困难。另外,也可以在板31内混合存在多个形状的针状突起。
另外,也可以使针状突起32的高度不均匀。另外,也可以在针状突起32的表面设置狭缝、微小的槽、凹凸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促进液体从因穿刺而打开的皮肤孔的渗透。
唇部33形成于板31的前端面(抵接面)CF的外缘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唇部33起到止液的作用。唇部33的高度例如为5μm~3000μm左右。
唇部33从板31的前端面CF起算的高度构成为比针状突起32的高度低(短)。
另外,设置有用于限制针状突起32向肌肤等对象物的侵入深度的穿刺量调整肋部35。另外,穿刺量调整肋部35的高度构成为比针状突起32低,比唇部33的高度低或与唇部33的高度大致相等。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针板部30的唇部33的前端面LT位于比壳体20的侧壁25的端部(下端)ST靠外侧(下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通过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而使片材14破裂,收纳在液体包装体10中的液体通过筒部24的流通孔P从下游端流出时,液体在形成于皮肤等对象物与唇部33与板31的前端面CF之间的空间内扩散,并且液体经由由多个针状突起32打开的孔进入皮肤的内部。下面,对使用者的操作和液体的流动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使用流程)
图5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1的使用流程。图6A~图6E是表示将本发明的液体抵接贴片用于脸部的状态的图,即图5的使用流程的动作说明图。详细而言,图6A是表示将液体抵接贴片1轻轻地载置在对象物上的状态的图,图6B是表示液体抵接贴片1的针状突起32穿刺对象物的状态的图,图6C是表示液体抵接贴片1的凸部被按压的状态的图,图6D是表示液体抵接贴片1的液体在对象物表面扩散而进入内部的状态的图,图6E是表示将液体抵接贴片1从对象物剥离的状态的图。
在图5的S11中,当把持液体抵接贴片1的壳体20的侧壁25,将液体抵接贴片1轻轻地载置于对象物(例如肌肤)时,针板部30的针状突起32的前端与肌肤接触(参照图6A)。
在S12中,通过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非凸部的平面上表面13的部分,由多个针状突起32穿刺对象物(参照图6B)。此时,针板部30的唇部33与肌肤接触。
在S13中,通过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下侧的片材14破裂,储存在液体包装体10中的液体流入壳体20的筒部24中(参照图6C)。
在S14中,通过继续按压凸部12,液体从筒部24的下游端流出,液体在形成于对象物与唇部33与板31的前端面CF之间的空间内扩散,并且液体通过由多个针状突起32的各针状突起32打开的孔进入对象物O的内部(参照图6D)。
将步骤S13、S14中的液体抵接贴片1的按压方法的一个例子示于图7。在本发明的液体抵接贴片1中,由于不具有相对于对象物进行贴附的功能,所以使用者在S12~S14的期间中,需要一边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并且根据需要抓住壳体20的侧壁25或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平面上表面13,由此将液体抵接贴片1持续按压在对象物上。该按压期间为1秒~30分钟左右(更优选为几秒~几分钟左右)。
在S15中,通过抓住液体抵接贴片1的壳体20的侧壁25将其从对象物上剥离,从而将针状突起32从肌肤拔出(参照图6E)。
在此,在液体抵接贴片1中,由于具有不与液体接触的壳体20的侧壁25,所以使用者的手上不会附着液体(内容物),如图6C所示,能够把持侧壁25而将液体注入到对象物中。因此,与仅用一根手指来支承具有针的片材的结构相比,在使用中的注入等待时间中,能够将贴片相对于对象物的状态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从而使针状突起被均匀地压入对象物,且针状突起不会偏移,所以能够不使肌肤(对象物)上打开的孔过大。
或者,如图7所示,即使在使用中仅用一根手指支承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由于液体抵接贴片1的壳体20的侧壁25具有适度的厚度,所以使用者能够单手从侧面抓住侧壁25进行定位而不改变其位置,能够用与用于定位的手指不同的手指从上方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另外,由于侧壁25具有适度的厚度,且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由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因此例如即使按压凸部12的手指在中途倾斜或偏离,液体抵接贴片1也不会不稳定地倾斜,能够维持针板部30被均匀按压在对象物上的状态。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小型的液体抵接贴片1,通过使用者把持壳体的侧壁并维持定位的状态,或者一边把持侧壁一边用手指按压而使其与对象物接触,使对于对象物有效的液体在唇部33的内侧向对象物扩散,并且从通过作为实心针的针状突起32而打开的孔渗透到对象物的内侧。因此,能够使液体所具有的有效成分以稳定的状态从对象物表面的外侧和对象物的内侧这两方渗透。例如,通过用手指按压小型且容易把持的液体抵接贴片1使其与肌肤抵接,能够将新鲜的液体美容成分赋予到肌肤上和肌肤内。
此时,如图6D所示,由于对象物与针板部30的板31下表面的间隙狭窄,因此液体遍及由唇部33包围的整个区域。详细而言,在由肌肤和唇部33包围的空间中,即使最初有可能积存在下方,但当空间被液体充满时,很快也会向上方扩散。这样,通过利用唇部33使其不会从间隙漏出,能够将有效成分留在对象物的表面及内部。由此,即使在相对于对象物如图7所示从侧面进行穿刺或从下方进行穿刺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用手指按压小型且容易把持的液体抵接贴片1而使其与对象物抵接,将新鲜的液体有效成分赋予到对象物的表面上及表面内。
(盖的结构例1)
接着,利用图8~图10B对相对于上述液体抵接贴片1覆盖针状突起32的盖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8对第1结构例的盖80进行说明。
图8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1卡合了第1结构例的盖80的剖视图。图9A、图9B是与第1结构例的盖80卡合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1的说明图,图9A是俯视立体图,图9B是仰视立体图。
液体抵接贴片1能够与覆盖针板部30的盖80卡合。通过壳体20与盖80接触,在盖卡合状态下,针板部30与盖80成为非接触。由于针板部30的针状突起32细且短,因此在待机状态下,通过盖80非接触地进行保护,能够防止搬运状态下的针状突起32的变形。
而且,在本结构中,盖80的侧壁82的长度(高度)比壳体20的侧壁25的长度(高度)长。因此,在盖80的卡合状态下,盖80的侧壁82的上端UT与设置在壳体20顶面21的平面部23下表面的下表面肋部28(参照图10B)接触,由此例如即使在搬运时等使用前受到来自上下的力,盖80的底面81与针板部30也不接触。
本结构的盖80具有底面81和侧壁82。侧壁82与底面81连接。在本结构中,盖80的侧壁82被构成为进入壳体20的侧壁25的内侧面IF与针板部30的板31的外缘OE之间。即、本结构例的盖80是内挂卡合结构的盖。
因此,如图8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1中,在壳体20的侧壁25的内侧面与针板部30的板31的外缘之间空出间隙。即、在本结构中,设定成板31的外径<盖80的侧壁82的内径<壳体20的侧壁25的内径。另外,如图8所示,盖80的侧壁82也可以构成为下部比上部厚,在卡合状态下不与壳体20的侧壁25重叠的盖80的侧壁82的下部的外径,也可以位于比壳体20的侧壁25的内径稍微靠外侧的位置。
接着,利用图8~图10B,对盖80与液体抵接贴片1的卡合进行说明。图10A、图10B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1的壳体20与第1结构例的盖80的卡合的图。图10A是盖80的俯视立体图,图10B是壳体20的仰视立体图。
如图10A所示,在盖80的侧壁82的外侧面设置有凸部(突起)84。另外,在侧壁82的外侧面,上部侧比下部侧薄,边界成为台阶83,凸部84以覆盖台阶83的方式设置。通过该凸部84与图10B所示的壳体20的侧壁25的内侧倾斜下端27卡合,盖80不会脱落,能够维持盖80与壳体20的卡合状态。
这样的盖80和壳体20通过嵌合来确保密闭性。另外,为了提高盖80和壳体20的密闭性,也可以在整个圆周形成压入关系,或者成为在整个圆周设置凸部84而进行嵌合的形状。
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作为其他结构,也可以在盖的底部中央设置定位销(凸部)。此时,定位销嵌入针板部30的嵌入孔34的内侧且筒部24的流通孔P的内侧。由此,盖80在底面81的中央,相对于壳体20的位置被限制,因此即使施加来自侧面的力,也能够维持盖80与壳体20的卡合状态。另外,定位销是为了使卡合状态更可靠而设置的,所以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根据液体抵接贴片的形状而不像图8那样设置。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11A~图12B,对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进行说明。图11A、图11B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2的说明图。图11A是液体抵接贴片2的俯视立体图,图11B是液体抵接贴片2的仰视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2中,在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上,不同点在于设置有按压部件40。
如图11A所示,按压部件40被设置成从上方覆盖液体包装体10的外周缘部周边并且覆盖壳体20A的侧壁。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2中,壳体20A的形状也与壳体20稍微不同,以便能够安装按压构件40。
图12A、图12B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按压构件40与壳体20A的卡合的图,图12A是安装有液体包装体10的壳体20A的俯视立体图,图12B是按压构件40的仰视立体图。
如图11A、图11B和图12A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20A设有从侧壁25A的下端向外侧伸出的下端外周环29。另外,如图12A所示,在侧壁25A的外周面设置有螺纹突起251。
另一方面,按压部件40具备上端环41和外周壁42。另外,如图12B所示,在上端环41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侧垂下的按压突起43,在外周壁42的内侧面设置有螺纹突起44。
按压部件40与壳体20(20A)同样,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聚缩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醚醚酮(PEEC)等热塑性树脂、生物降解性树脂等树脂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壳体20A的侧壁25A的螺纹突起251与按压部件40的螺纹突起44卡合,相对于壳体20A安装按压部件40。
此时,如后述的图13所示,按压部件40将液体包装体10的外缘周边与壳体20A的外缘周边一起夹入,按压部件40被安装在壳体20A上。此时,按压部件40的上侧下表面的按压突起43从上方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平面上表面1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包装体10的下表面侧的片材14可以不与壳体20A的顶面21的凹部22周围的平面部23粘接,液体包装体10在载置于顶面21上的状态下,可以通过被按压部件40按压而固定。
另外,为了提高密封性,可以在液体包装体10与顶面21之间放入环状的衬垫。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20A中,由于下端外周环29从侧壁25A的下端伸出,所以如图11B所示,在壳体20A的最下端存在下端外周环29。因此,在将液体抵接贴片2相对于对象物压入时,即使在肌肤等对象物中被压入的针板部30的周围膨胀的情况下,在壳体20A中与对象物接触的也是下端外周环29。
另外,在上述中,作为安装按压部件40的第2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对在壳体20A上设置有下端外周环29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在未安装按压部件40的第1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1中,也可以在壳体20上设置下端外周环29。
(与第1结构例的盖的卡合)
对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2,也可以卡合第1结构例的盖80。图13是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2卡合了第1结构例的盖的剖视图。图13中的盖80的结构和壳体20A的侧壁25A内侧的结构与图8相同。
相对于本实施方式,在安装内挂构造的盖80时,与上述图8同样,以将盖80的侧壁82嵌入外壳20A的侧壁25A的内侧的方式进行安装。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80向液体抵接贴片2卡合状态下,通过壳体20A与盖80接触,针板部30与盖80A成为非接触,盖80非接触地进行保护,能够防止搬运状态下的针状突起32的变形。
在此,在图8和图13中,对于盖80的内侧嵌入壳体20(20A)的侧壁25(25A)的内挂构造的盖80进行了说明,但能够与液体抵接贴片1(2)卡合的盖,也可以是相对于壳体的侧壁从外侧覆盖的外挂结构。
(与第2结构例的盖的卡合)
接着,利用图14~图15B对第2结构例的盖与液体抵接贴片的卡合进行说明。图14是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2B卡合了第2结构例的盖80B的剖视图。下面,仅说明与第1结构例的不同点。
在第2结构例的盖80B中,侧壁82B覆盖壳体20A的侧壁25A的外侧。即、在本结构中,设定为盖80B的侧壁82B的内径>壳体20A的侧壁25A的内径。即、本结构例的盖80B是外挂卡合结构的盖。
另外,在本结构的盖80B中,在底面81B的外缘周边设有向上侧突出的多个立起肋部85。而且,在盖30B的卡合状态下,如图14所示,立起肋部85与壳体20A的下端外周环29接触。根据该结构,在盖80B的卡合状态下,盖80B的底面81B与针板部30A维持非接触的状态。另外,在盖卡合状态下,例如在搬运时等使用前,即使受到来自上下的挤压力,通过壳体20A的下端外周环29与盖80B的立起肋部85抵接,盖80B的底面81B与针板部30A能够维持非接触。
另外,在本结构例中,在液体抵接贴片2B的按压部件40B中,外周壁42B为朝向上侧向外侧扩展的结构。因此,在卡合状态下,俯视时通过按压部件40B的上端环41B的外形,盖80B的侧壁82B的上端被隐藏,盖80B的上端成为不显眼的构造。因此,例如在搬运中,能够防止盖80B的侧壁82B的上端被卡住而脱落。
另外,图14所示针板部30示出了使用与图13所示的针板部30大致相同的针板部的例子,但在能够与第2结构例的盖80B卡合的液体抵接贴片2B中,可以将针板部30的外径设为比与第1结构例的盖80卡合的液体抵接贴片2内的针板部30的外径大。详细而言,由于卡合的盖80B是外挂结构,所以在卡合状态下,侧壁82B位于比壳体20A的侧壁25B靠外侧,因此在壳体20A的侧壁25A与针板部30的板31之间,可以几乎没有间隙。因此,也可以在不与壳体20的侧壁25A接触的范围内增大针板部30的板31的外径。例如,为了避免空间浪费,在与外挂构造的盖80B卡合的液体抵接贴片中,可以是在壳体20A的侧壁25A与针板部30的板31之间不空出间隙而接近的结构。
图15A、图15B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2B的壳体20A以及按压部件40B与第2结构例的盖80B之间的卡合的图。
图15A是第2结构例的盖80B的俯视立体图,图15B是壳体20A和按压部件40B的仰视立体图。
如图15A和图14所示,在本结构例的盖80B中,在底面81B的上表面的外缘周边设有多个立起肋部85。而且,在侧壁82的内周面,设置有下侧的厚度比上侧的厚度大的倾斜台阶部86,在倾斜台阶部86的部分设置有突起状的凸部87。
另一方面,如图15B所示,在液体抵接贴片2B侧,壳体20B的下端外周环29的外缘位于比按压部件40B的外周壁42B的外周面稍微靠外侧的位置,其边界的部分成为液体抵接贴片2B的外周面的台阶S。
在本结构中,在将盖80B与液体抵接贴片2B卡合时,通过壳体20B的下端外周环29与立起肋部85接触来规定压入限度,并且在壳体20A与按压部件40B的边界的台阶S的部分,通过嵌入凸部87而防止盖80B的脱落。
另外,在图15A中,示出了立起肋部85设置8个(其中4个未图示)的例子,但立起肋部85只要为了规定压入位置而不倾斜地设置2个以上即可。另外,凸部87设置有3个(其中1个未图示),但只要以一方不浮起的方式设置2个以上即可。
这样,在本结构中,在盖80B向液体抵接贴片2B卡合状态下,通过壳体20B与盖80B接触,针板部30与盖80B成为非接触,通过盖80B以非接触的方式保护针板部30,能够防止搬运状态下的针状突起32的变形。
另外,在图14~图15B中,对于将外挂构造的第2结构例的盖80B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2B卡合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外挂构造的第2结构例涉及的盖80B相对于不具有按压部件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1进行卡合。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16、图17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进行说明。图1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3的剖视图。下面,仅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抵接贴片3的液体包装体10和壳体20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针板部α与针板部30的功能和结构不同。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的针是实心针,是内容物不从针的内侧通过的结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针板部α上的针是中空针(空心针),内容物通过针的内侧。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针板部α是将两个部件组合而构成的组装体(组件),具有支撑板部50和抵接板部60。图17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针板部α的截面立体放大图。参照图16、图17,对针板部α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针板部α的支撑板部50具有圆形平板状的上游侧板51和从上游侧板51的外缘向下侧垂下的外缘轮圈(凸缘)52,在上游侧板51的中央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嵌入孔53。
另外,抵接板部60具有下游侧板61和向下游侧板61的下侧突出的多个中空针62。在下游侧板61上形成有与中空针62的上端(上游端)连接且上下贯通下游侧板61的独立流路63。
多个中空针62是所谓微细中空型的微针,各中空针62的长度为1μm~5000μm左右,更优选为5μm~3000μm左右,针状突起112的根部周边的直径为2μm~50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5μm~3000μm的范围。另外,优选多个中空针62相互离开0.1mm~10mm以上左右。
另外,在支撑板部50的外缘轮圈52的内侧设置有从上游侧板51的下表面向下侧垂下的内周轮圈54,由此,外缘轮圈52与内周轮圈54之间成为环状槽部55。另一方面,在下游侧板61的外周设置有从下表面向外侧延伸且上表面侧薄的外周薄壁部64。
通过将抵接板部60的外周薄壁部64的上表面相对于支撑板部50的内周轮圈54的下端面进行安装,上游侧板51的下表面(下游面)与下游侧板61的上表面(上游面)隔开预定的间隔,支撑板部50与抵接板部60相向地接合。通过该接合,由上游侧板51的下表面与下游侧板61的上表面夹着的预定的间隔空间成为液体积存部SP。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3中,对图16所示的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进行按压,片材14破裂而流出的液体从嵌入到嵌入孔53中的壳体20中央的筒部24中央的流路P通过,扩散到下游侧板61的上表面的液体积存部SP后,通过独立流路63到达中空针62。然后,从中空针62注入对象物。
另外,在组装针板部α后,将壳体20的筒部24嵌入到支撑板部50的中央的贯通孔即嵌入孔53中,将上游侧板51的上表面与垂下肋部26的下端接合,由此将针板部α安装在壳体20上。另外,除了将壳体20的筒部24嵌入嵌入孔53而使其密闭以外,也可以利用由粘接剂实现的粘接、超声波熔接、O形环等而将针板部α安装在壳体20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针板部α中,在下游侧的抵接板部60上,在与针不同的位置不具有上下贯通的流路,因此作为内容物的液体不会扩散到肌肤的表面,而是直接从中空针62的前端部的针孔注入到皮肤的内侧。在采用中空针62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从前端的针孔直接有效地注入、渗透到肌肤的内部,所以可以忽略重力的影响。
因此,虽然不需要作为止液部发挥作用的边缘部,但例如为了防止针过度刺入,可以在抵接板部60的外缘下侧设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唇部33同样的唇部。在这种情况下,唇部的高度被构成为比中空针62的高度低。通过唇部的下端与肌肤接触,来自中空针62的注入量增多,结果泄漏到肌肤表面的部分即使在表面扩散,也能够将内容物留在肌肤表面。
另外,在本结构例中,对于通过上游侧板51与下游侧板61的间隙空间的液体积存部SP而使液体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为了更有效地使液体从中心向外侧移动,也可以将液体从中心流到贯通孔的最短路径的部分作为流路,在下游侧板61的后端侧面(上表面)上形成带状凹部。
另外,在图16、图17中,对于通过组合两个板部50、60而成的组装结构来实现使用中空针62的针板部α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将板部50、60的功能一体化了的一个部件(一体化针板部)来实现针板部α。在这种情况下,一体化针板部是在内部具有空间、具有上下及侧面的框状的部件,在上表面中央构成有嵌合孔部,在下表面形成具有中空针的多个独立流路。
在该结构中,当通过按压凸部12使液体从筒部24流入一体型针板内部时,在一体型针板内部,能够使液体从嵌合孔部中央的流路P分别流向多个中空针,并从进入到对象物内部的多个中空针向对象物注入液体。
下面,利用图18~图19E对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3的使用流程和内容物的流动进行说明。图18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3的使用流程,图19A~图19E是图18的使用流程的动作说明图。图19A是表示将液体抵接贴片3轻轻地载置在对象物上的状态的图,图19B是表示液体抵接贴片3的中空针62穿刺对象物的状态的图,图19C是表示液体抵接贴片3的凸部被按压的状态的图,图19D是表示液体抵接贴片3的液体进入对象物内部的状态的图,图19E是表示将液体抵接贴片3从对象物剥离的状态的图。
在S31中,当把持液体抵接贴片3的壳体20的侧壁25,将液体抵接贴片3轻轻地放置在对象物上时,针板部α的抵接板部60的中空针62的前端与对象物接触(参照图19A)。
在S32中,通过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平面上表面13,利用中空针62穿刺对象物(参照图19B)。
在S33中,通过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下侧的片材14破裂,所储存的液体流入筒部24的流路P内(参照图19C)。
在S34中,液体从流路P流入针板部α内的间隙空间,从液体积存部SP经由多个独立流路63分别流向多个中空针62,从进入对象物内部的中空针62的前端,将液体向对象物的内部注入(参照图19D)。
在S35中,通过抓住液体抵接贴片3并从对象物上剥离,将中空针62从对象物拔出(参照图19E)。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小型的液体抵接贴片3,通过使用者把持壳体20的侧壁25并维持定位的状态,或者一边把持侧壁25一边用手指按压而使其与对象物接触,使对于对象物有效的液体从插入对象物的中空针渗透到对象物的内侧。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手指按压小型且容易把持的液体抵接贴片3使其与对象物(例如肌肤)抵接,从而在维持稳定的状态的同时,使新鲜的液体的有效成分从通过针而打开的孔渗透到对象物的内侧。因此,能够使有效成分渗透到对象物的内侧。
<第4实施方式>
图20是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具有设置了中空针的针板部α的液体抵接贴片4中,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设有按压部件40。
图20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4的针板部α的结构与上述图16、图17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壳体20A、液体包装体10以及按压部件40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如图8~图10B所示,对于第3、第4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3、4,也可以卡合第1结构例涉及的内挂类型的盖80。盖的卡合方法与上述相同。
(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相对于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卡合第2结构例的外挂型的盖80B。在该情况下,在变形例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中,为了使盖80B不会脱落,可以将具有针板部α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上部侧的按压部件40构成为上述图14所示的按压部件40B。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21、图22,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5进行说明。图21是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5的剖视图。图2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的液体进入对象物内部的状态的图。
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针板部β是将两个部件组合而构成的组装体(组件),具有支撑板部50和带台座的板部600。支撑板部50具有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如图21、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带台座的板部600上设置有从作为板主体的下游侧板65的一侧的面(下游面)F1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台座部66。成为台座部66的圆锥台形状的上底面的前端面CF2的直径即前端直径例如为100μm~1500μm,特别优选为300μm~600μm。
而且,在多个台座部66上分别设置有从台座部66的下游端面即前端面CF2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微小的针状突起67、和形成于台座部66的前端面CF2的外缘部的唇部68。
本实施方式的针状突起67是所谓微细的微针,各针状突起67的长度为1μm~5000μm左右,更优选为5μm~3000μm左右,针状突起67的根部周边的直径为2μm~50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5μm~3000μm的范围。另外,多个针状突起67的顶点之间的间距(c)例如为1mm~10mm,更优选分离2mm~5mm左右。
另外,唇部68的高度比针状突起67的长度短或相等,例如为1μm~5000μm左右,更优选为5μm~3000μm左右。另外,唇部68的厚度为0.05mm~3mm左右。
另外,基座部66的高度(a)和针状突起67的高度(b)的合计高度(a+b)为600μm~5000μm。另外,台座部66的高度(a)和针状突起67的高度(b)的合计相对于针状突起67的间距(c)的比值((a+b)/c)优选为0.1以上且2.8以下。
而且,在带台座的板部600的下游侧板65和多个台座部66上,形成有从下游侧板65的另一侧的面(上游面)F2起上下贯通到台座部66的前端面即抵接面CF2的注出孔69。
另外,在带台座的板部600中,在下游侧板65的外缘,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设置有从下表面向外侧伸出且上表面侧薄的外周薄壁部64。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支撑板部50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将带台座的板部600的外周薄壁部64的上表面安装在从支撑板部50的外缘垂下的外缘轮圈52上,能够使上游侧板51的下表面(下游面)与下游侧板65的上表面(上游面)隔开预定的间隔,使支撑板部50和带台座的板部600相向地接合。通过该接合,由上游侧板51的下表面和下游侧板65的上表面夹着的预定的间隔空间成为液体积存部SP。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下侧的片材14破裂,所储存的液体流入筒部24的流路P内。然后,如图22所示,液体从流路P向针板部β内的下游侧板65的上表面的间隙空间中作为液体积存而扩散后,进入多个注出孔69。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在基座部66的抵接面CF2上,在唇部68的内周侧扩散到对象物上,同时还从由针状突起67打开的孔渗透到对象物O的内侧。因此,能够使液体所具有的有效成分从对象物O的外侧和内侧这两方渗透。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在多个台座部66的唇部68的内周侧的区域中扩散,在台座部66的前端侧也形成液体积存。因此,例如在液体抵接贴片5较大、下游侧板65的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在想要点状且精确地应用有效成分时能够赋予液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通过台座部66与下游侧板65的一侧的面F1的台阶差,从台座部66连接的唇部68在狭窄的范围内按压肌肤等对象物,使针状突起67穿刺。因此,在对象物O的表面凹凸不平、或对象物O柔软的情况下,针状突起67容易刺入对象物O,能够更切实地从外侧和内侧赋予液体。
另外,中空针存在下述缺点:如果不是所有的针都穿刺对象物,则会由于注入阻力差而从未刺入的针排出液体,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针状突起67是否穿刺对象物,唇部68都与对象物接触,因此在所有的前端部分即唇部68的内周侧的区域均匀地施加注入压力(阻力)。由此,具有能够切实地提高注液性的优点。
另外,在本结构中,在下游侧板65与上游侧板51的间隙空间中,为了更有效地使液体从主面的中心向外侧移动,可以将液体从中心流到多个注出孔69的最短路径的部分作为流路,在下游侧板65的另一侧的面F2上形成带状凹部。
另外,可以在一个台座部66上设置多个针状突起或多个注出孔。在该情况下,在各个台座部66中,能够使从多个注出孔挤出的液体在台座部66的抵接面CF2上,在唇部68的内侧扩散到对象物O上,并且还从由多个针状突起67打开的孔渗透到对象物O的内侧。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相对于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5,也可以如图8~图10B所示,卡合第1结构例涉及的内挂类型的盖80。盖的卡合方法与上述相同。
或者,虽然未图示,但作为第5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5的变形例,也可以如第2、第4实施方式那样,在壳体中设置按压部件40。
在该情况下,虽然未图示,但相对于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5的变形例,也可以卡合第2结构例涉及的外挂类型的盖80B。在该情况下,在变形例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中,为了不使盖80B脱落,可以将具有针板部β的液体抵接贴片的上部侧的按压部件40构成为上述图14所示的按压部件40B。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23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6进行说明。图23是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6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抵接贴片6不具有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作为构成要素的设有抵接于对象物的针的针板部30(α、β)。取而代之,具有能够安装某种渗透部件的安装板部70。除此之外,壳体20和液体包装体10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安装板部70是与上述的支撑板部50类似的结构,具有圆形平板状的板71和从板71的外缘向下侧垂下的外缘轮圈72,在板71的中央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嵌入孔73。
关于这样的结构的安装板部70,通过将壳体20的筒部24嵌入中央的贯通孔即嵌入孔73中,并将板71的上表面与垂下肋部26的下端接合,从而将安装板部70安装在壳体20上。
例如,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者预先准备由市售品的海绵(粉扑)、棉、无纺布等使液体缓慢通过的材料构成的渗透部件等,将该渗透部件嵌入安装板部70来使用。
图24是在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抵接贴片6上安装了渗透构件90的图。在如图24所示安装的状态下,渗透部件90位于最下侧。因此,在将安装有渗透部件90的液体抵接贴片6如图7所示按压在肌肤等对象物上时,渗透部件90与肌肤接触。
所安装的渗透部件90例如是海绵。由于渗透部件90使液体缓缓通过,所以从嵌入到安装板部70的嵌入孔73中的壳体20的筒部24的流路P流入的液体,在渗透部件90整体上扩散,通过渗透部件90使液体到达对象物。
例如,在对象物为肌肤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小型且容易把持的液体抵接贴片6与其他的渗透部件组合,通过用手指按压而与肌肤抵接,能够将新鲜的液体美容成分留在肌肤上。进而,通过使渗透部件90紧贴在肌肤上,使对皮肤具有美容效果的液体渗透到肌肤中。因此,能够一边施加压力,一边使美容成分渗透到肌肤中。
另外,在上述的第1~第5实施方式中,对由于针板部的针位于最下面,所以与盖卡合而保护针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没有设置针板部,不存在保护的对象,所以在流通阶段,可以不设置盖,或者也可以设置盖。
另外,在图23、图24所示的液体抵接贴片6中,对能够经由安装板部70安装渗透部件9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不设置安装板部而将渗透部件嵌入到壳体20的筒部24中来直接安装的结构。
另外,在图23、图24所示的液体抵接贴片6中,对上部的壳体20和液体包装体10是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能够安装渗透部件的液体抵接贴片中,也可以在上部设置按压部件40或40B,采用与第2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的结构。
(液体包装体的变形例1)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液体包装体10中,通过材料实现了用较轻的力就能破坏,但为了用更轻的力破坏片材14,可以在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的内表面、壳体20的凹部22的中央或多个部位设置突起状物。在设置于壳体20的情况下,可以在壳体20的成型时一体地设置。
(液体包装体的变形例2)
可以代替片材14,在图1的孔P的上表面与壳体20一体成型地形成薄壁部。通过按压液体包装体10的凸部12时的液压进行开栓,或者在盖80的底部中央设有定位销(未图示)的情况下,相对于该定位销,将盖80更深地压入而进行开栓后,按压在皮肤上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壳体20的凹部22与片材14之间填充有试剂,因此作为保存稳定性,壳体材质优选由COP(环烯烃聚合物)构成。在该结构中,由于通过一体成型来形成薄壁部,所以不需要粘贴片材14。
(内容物)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液体抵接贴片中使用的内容物(液体物质)以美容物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内容物也可以选自细胞悬浮液、凝胶状材料、治疗物质以及诊断物质。
作为美容物质,包括化妆品组合物中可含有的一般美容物质、以及美容医疗中使用的美容物质。所谓一般美容物质,例如作为美白用途可包含抗坏血酸或其衍生物、氨甲环酸、熊果苷、4-MSK(4-甲氧基水杨酸钾盐)等,作为抗皱用途可包含视黄醇、烟酰胺、透明质酸或其衍生物等,但不限于此。
作为注入的美容物质,除了化妆品组合物中可含有的一般美容物质以外,还可以包含作为填充物(filler)的脂肪细胞、透明质酸、或在皱纹治疗中的肉毒杆菌毒素(Botox、Btx)等,但不限于此。
治疗物质可包含抗生素、麻醉药、止痛药、疫苗、抗体,但不限于此。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抵接贴片可用于将悬浮液内的细胞或液体介质内的细胞注入被试验者。
另外,作为收纳在液体抵接贴片内的内容物,细胞悬浮液可以与发育因子混合。或者,细胞悬浮液可以含有凝胶状结构。这种凝胶状结构优选表示模仿其他不同组织的细胞外环境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的混合,更优选为透明质酸之类的凝胶状结构。
另外,在上述中,作为通过本发明的液体抵接贴片来应用液体的对象物的例子,对人的肌肤(皮肤)进行了说明,但对象物也可以应用于动物的肌肤、植物的茎、干、叶的表面等。或者,对象物也可以是从被试验者或被试验对象动物取出的皮肤、脏器等组织。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涉及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主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本国际申请基于2020年9月3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166214号主张优先权,将2020-166214号的全部内容援引到本国际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2、3、4、5液体抵接贴片
10液体包装体(PTP)
11挠性罩
12凸部
13平面上表面(平面部)
14片材
20、20A壳体
21顶面
22凹部
23平面部
25侧壁
26垂下肋部
29下端外周环
30针板部(实心)
31板
32针状突起
33唇部
34嵌入孔
40、40B按压部件
41、41B上端环
42、42B外周壁
50支撑板部
51上游侧板
53嵌入孔
60抵接板部
61下游侧板
62中空针
63独立流路
600带台座的板部
65下游侧板
66台座部
67针状突起
68唇部
69注出孔
70安装板部
73嵌入孔
80、80B盖
81、81B盖的底面
82、82B盖的侧壁
90渗透部件(海绵)
α、β针板部
CF前端面
LT唇部的前端面
P流通孔
UT盖的侧壁的上端
F1一侧的面(下游面)
F2另一侧的面(上游面)
CF2台座部的前端面

Claims (15)

1.一种液体抵接贴片,具有液体包装体和壳体,
所述液体包装体利用具有凸部的挠性罩和可破裂的片材进行夹持而储存液体,
所述壳体具有顶面和包围所述顶面的侧壁,筒部从所述顶面的中央垂下,
通过按压所述液体包装体的所述凸部,所述片材破裂,所储存的液体从所述筒部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抵接贴片,
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的高度为0.6~2.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抵接贴片,具备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连结的针板部,
所述针板部具有:
形成有嵌入孔的板,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嵌入所述嵌入孔;
从所述板的前端面突出的一个或多个针状突起;以及
在所述板的所述前端面的外缘部形成的唇部,
通过所述凸部的按压,液体从所述筒部的下游端流出时,所述液体在形成于对象物与所述唇部与所述板的所述前端面之间的空间内扩散,并且所述液体经由通过所述多个针状突起打开的孔进入所述对象物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抵接贴片,具备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连结的针板部,
所述针板部具有上游侧板和下游侧板,
在所述上游侧板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嵌入孔部,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嵌入所述嵌入孔部,
在所述下游侧板设有从下游端面突出的多个中空针,并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而与所述多个中空针的上游端连通的独立流路,
通过所述上游侧板和所述下游侧板隔着间隙相对配置,在所述上游侧板的下游面和所述下游侧板的上游面形成间隙空间,
当通过所述凸部的按压而使液体从嵌入所述嵌入孔部的所述筒部流入时,所述间隙空间成为液体积存部,所述液体经由所述多个独立流路分别向所述多个中空针流动,并分别经由所述多个中空针进入对象物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抵接贴片,具备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连结的针板部,
所述针板部具有上游侧板和下游侧板,
在所述上游侧板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嵌入孔部,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嵌入所述嵌入孔部,
在所述下游侧板设有从下游面突出的多个台座,
在所述多个台座部的每一个上设有从台座部的前端面突出的微小的针状突起和形成于所述前端面的外缘部的唇部,
形成有从所述下游侧板的上游面沿厚度方向贯通到所述多个台座部的所述前端面的注出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抵接贴片,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的下端与对象物之间能够夹入渗透部件,
在通过所述凸部的按压使液体从所述筒部的下游端流出时,液体扩散到所述渗透部件,从而所述液体扩散到对象物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抵接贴片,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面形成有凹部,所述液体包装体的所述凸部能够压入所述凹部,所述筒部从所述凹部垂下。
8.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抵接贴片,
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顶面的下表面垂下的垂下肋部,
所述垂下肋部的下端与所述针板部的上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抵接贴片,具备按压部件,
所述按压部件从上方覆盖所述液体包装体的外缘周边,并且覆盖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按压部件将所述液体包装体的外缘周边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外缘周边一起夹入,并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抵接贴片,
所述液体抵接贴片能够与覆盖所述针板部的盖卡合,
所述盖具有侧壁和与该侧壁连接的底面,
所述盖的侧壁进入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针板部的外缘之间,
通过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接触,在盖卡合状态下,所述针板部与所述盖成为非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抵接贴片,
所述液体抵接贴片能够与覆盖所述针板部的盖卡合,
所述盖具有侧壁和与该侧壁连接的底面,
所述盖的侧壁覆盖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外侧,
通过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接触,在盖卡合状态下,所述针板部与所述盖成为非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抵接贴片,
所述液体包装体的所述挠性罩具有金属层或无机蒸镀层。
13.一种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方法,
所述液体抵接贴片具备液体包装体、壳体和针板部,所述液体包装体利用具有凸部的挠性罩和可破裂的片材进行夹持而储存液体,所述壳体具有顶面和包围所述顶面的侧壁,筒部从所述顶面的中央垂下,所述针板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连结,
所述针板部具有板、从该板的前端面突出的多个针状突起、以及在所述板的所述前端面的外缘部形成的唇部,所述唇部的所述前端面比所述侧壁的端部靠外侧,
所述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通过按压所述液体包装体的所述凸部以外的部分,利用所述多个针状突起穿刺对象物;以及
通过按压所述液体包装体的所述凸部,下侧的所述片材破裂,所储存的液体经由所述筒部流出,所述液体在形成于所述对象物与所述唇部与所述板的所述前端面之间的空间内扩散,并且所述液体经由通过所述多个针状突起打开的孔进入所述对象物的内部。
14.一种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方法,
所述液体抵接贴片具备液体包装体、壳体和针板部,所述液体包装体利用具有凸部的挠性罩和可破裂的片材进行夹持而储存液体,所述壳体具有顶面和包围所述顶面的侧壁,筒部从所述顶面的中央垂下,所述针板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连结,
所述针板部具有上游侧板和下游侧板,在所述上游侧板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嵌入孔部,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嵌入所述嵌入孔部,在所述下游侧板设有从下游端面突出的多个中空针,并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而与所述多个中空针的上游端连通的独立流路,通过所述上游侧板和所述下游侧板隔着间隙相对配置,在所述上游侧板的下游面和所述下游侧板的上游面形成间隙空间,
所述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通过按压所述液体包装体的所述凸部以外的部分,利用所述多个针状突起穿刺对象物;以及
通过所述凸部的按压,使液体从嵌入所述嵌入孔部的所述筒部流入,所述间隙空间成为液体积存部,所述液体经由所述多个独立流路分别向所述多个中空针流动,并分别经由所述多个中空针进入所述对象物的内部。
15.一种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方法,
所述液体抵接贴片具备液体包装体、壳体和针板部,所述液体包装体利用具有凸部的挠性罩和可破裂的片材进行夹持而储存液体,所述壳体具有顶面和包围所述顶面的侧壁,筒部从所述顶面的中央垂下,所述针板部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连结,
所述针板部具有上游侧板和下游侧板,在所述上游侧板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嵌入孔部,所述壳体的所述筒部嵌入所述嵌入孔部,在所述下游侧板设有从下游面突出的多个台座部,在所述多个台座部的每一个上设有从台座部的前端面突出的微小的针状突起和形成于所述前端面的外缘部的唇部,形成有从所述下游侧板的上游面沿厚度方向贯通到所述多个台座部的所述前端面的注出孔,通过所述上游侧板和所述下游侧板隔着间隙相对配置,在所述上游侧板的下游面和所述下游侧板的上游面形成间隙空间,
所述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通过按压所述液体包装体的所述凸部以外的部分,利用所述多个针状突起穿刺对象物;以及
当通过所述凸部的按压而使液体从嵌入所述嵌入孔部的所述筒部流入时,所述间隙空间成为液体积存部,所述液体经由所述多个注出孔分别向所述多个台座部流动,在形成于所述对象物与所述唇部与所述台座部的所述前端面之间的空间内扩散,并且所述液体经由通过所述多个针状突起打开的孔进入所述对象物的内部。
CN202180053363.XA 2020-09-30 2021-09-28 液体抵接贴片和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60339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6214 2020-09-30
JP2020166214 2020-09-30
PCT/JP2021/035699 WO2022071339A1 (ja) 2020-09-30 2021-09-28 液体当接パッチ及び液体当接パッチの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3935A true CN116033935A (zh) 2023-04-28

Family

ID=80949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3363.XA Pending CN116033935A (zh) 2020-09-30 2021-09-28 液体抵接贴片和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071339A1 (zh)
CN (1) CN116033935A (zh)
WO (1) WO202207133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2644B2 (ja) * 2004-06-08 2010-11-17 憲司 中村 注液含浸包装体
US20070250018A1 (en) * 2004-08-12 2007-10-25 Hirotoshi Adachi Transdermal Drug Administration System with Microneedles
GB2568287A (en) * 2017-11-10 2019-05-15 Sisaf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he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active ag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071339A1 (zh) 2022-04-07
WO2022071339A1 (ja) 2022-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0615B1 (en) Device for intradermal medicament delivery
KR100430703B1 (ko) 약품방출용각막전이장치
KR101033513B1 (ko) 미세바늘을 이용한 유용성분 피부전달용 용기
RU2633228C1 (ru) Картридж для подачи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в устройство трансдермальной доставки лекарств (варианты)
US11497434B2 (en) Blister strip
EP2349448A1 (en) A transfer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a substance between the device and a subject
TW201247265A (en) Device and kit for mixing three components
WO2015155229A1 (en) A cartridge for a medical injection device
CN112295100A (zh) 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微针阵列及微针阵列单元
DE102008057822B4 (de) Vorrichtung zur Aufbewahrung und dermalen Verabreichung einer Substanz
US6488428B1 (en) Fluid assembly containing a breaking component for release of fluid and method therefore
CN116033935A (zh) 液体抵接贴片和液体抵接贴片的使用方法
US20230321360A1 (en) Needle-shaped projection-including part
WO2022168713A1 (ja) 針アプリケータおよび穿刺注入キット
WO2023190584A1 (ja) 微細針パーツ、注入装置、及び穿刺注入セット
JP2015136527A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ユニット
JP3240260U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付きスタンプ型流体注入容器
KR20230000877U (ko) 피부자극을 최소화하는 피하침투형 피부 자극기를 포함하는 화장품용기
JP2020036785A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KR20230000876U (ko) 화장품의 토출량을 증가시키는 피하침투형 피부 자극기를 포함하는 화장품용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