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3253A -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采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采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3253A
CN116033253A CN202211741258.8A CN202211741258A CN116033253A CN 116033253 A CN116033253 A CN 116033253A CN 202211741258 A CN202211741258 A CN 202211741258A CN 116033253 A CN116033253 A CN 116033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mode
image acquisition
electronic device
lens assembly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412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攀登
鄢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412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32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3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32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图像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摄像头模组,具有图像采集组件以及位于图像采集组件入光侧的第一镜头组件;第二部分具有第二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能够相对于第一镜头组件移动;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成像模式和第二成像模式;在第一成像模式,第二镜头组件位于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之外,图像采集组件能够基于第一镜头组件获取光线,进行成像;在第二成像模式,第二镜头组件移动至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上,图像采集组件能够基于第一镜头组件以及第二镜头组件的组合结构,进行成像。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采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图像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集成摄像头模组,实现图像采集功能。现有的电子设备中,如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等,拍摄距离受限于摄像头模组中镜头组件的焦距,不能实现远距离的清晰成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图像采集方法,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摄像头模组,具有图像采集组件以及位于图像采集组件入光侧的第一镜头组件;
第二部分具有第二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能够相对于第一镜头组件移动;
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成像模式和第二成像模式;在第一成像模式,第二镜头组件位于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之外,图像采集组件能够基于第一镜头组件获取光线,进行成像;在第二成像模式,第二镜头组件移动至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上,图像采集组件能够基于第一镜头组件以及第二镜头组件的组合结构,进行成像。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具有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展示组件,处理器用于在满足切换条件时,控制展示组件展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从第一成像模式切换至第二成像模式。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第一镜头组件固定设置在第一部分,第二镜头组件固定设置在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相对翻转;第一成像模式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满足共面条件;第二成像模式包括: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上相对设置。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具有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具有位于第一部分的第一局部和位于第二部分的第二局部;图像采集组件的感光面朝向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电子设备具有辅助显示面板,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部分;辅助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与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相反设置;辅助显示面板至少用于显示在第二成像模式下图像采集组件所采集的图像。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具有处理器,处理器与辅助显示面板以及柔性显示面板连接;
处理器用于在第二成像模式,控制辅助显示面板显示图像,且控制柔性显示面板处于非显示状态。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具有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具有位于第一部分的第一局部和位于第二部分的第二局部;图像采集组件的感光面与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相反设置;
处于第二成像模式时,第一局部与第二局部相对弯折,且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位于弯折后的外侧;第一局部能够显示图像采集组件所采集的图像。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具有处理器,处理器与柔性显示面板连接;
处理器用于在第二成像模式时,控制第一局部显示图像,控制第二局部处于非显示状态。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第二部分具有贯穿电子设备的容纳孔;
第二镜头组件位于容纳孔内。
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具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位于第一部分的第一局部和位于第二部分的第二局部,第一局部与第二局部在第一成像模式与第二成像模式均处于平板显示器状态;
第一镜头组件固定在第一局部的背面;第二镜头组件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局部的背面,以实现第一成像模式和第二成像模式的切换。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项的电子设备,图像采集方法包括:
获取图像采集指令;
选择成像模式,如果选择第一成像模式,使得第二镜头组件位于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之外,使得图像采集组件基于第一镜头组件获取光线,进行成像,如果选择第二成像模式,在第二镜头组件移动至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上之后,使得图像采集组件基于第一镜头组件以及第二镜头组件的组合结构,进行成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成像模式时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的正面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成像模式下的切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的背面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的背面俯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的正面俯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成像模式下的切面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的背面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成像模式下的背面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常规技术中,对于在内部集成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只能在与镜头组件的焦距适配的物距范围内进行清楚成像,但是受限于电子设备的厚度以及制作成本,导致无法在电子设备集成长焦倍数较高的镜头组件,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在较远距离下进行清晰的成像。
有鉴于此,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成像方法,在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设置具有第一镜头组件的第一摄像头模组,在电子设备的第二部分设置第二镜头组件。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分别位于电子设备的不同部分,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厚度,在第二成像模式下,能够将第二镜头组件移动至第一镜头组件的入光侧,以改变焦距参数,从而能够实现更远距离下的清晰成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成像模式时成像原理示意图,所示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
第一部分10包括第一摄像头模组11,第一摄像头模组11具有图像采集组件111以及位于图像采集组件111入光侧的第一镜头组件112;
第二部分20具有第二镜头组件21,第二镜头组件21能够相对于第一镜头组件111移动;
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成像模式和第二成像模式;在第一成像模式,如图1所示,第二镜头组件21位于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112的传播路径之外,图像采集组件112能够基于第一镜头组件111获取光线,进行成像;在第二成像模式,如图2所示,第二镜头组件21移动至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112的传播路径上,图像采集组件112能够基于第一镜头组件111以及第二镜头组件21的组合结构,进行成像。
其中,第一摄像头模组11中第一镜头组件111和图像采集组件112为一体封装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10设置具有第一镜头组件111的第一摄像头模组11,在电子设备的第二部分20设置第二镜头组件21。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第一镜头组件111和第二镜头组件21分别位于电子设备的不同部分,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厚度,在第二成像模式下,能够将第二镜头组件21移动至第一镜头组件111的入光侧,以改变焦距参数,从而能够实现更远距离下的清晰成像。
下面结合相关光学公式,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第二成像模式相对于第一成像模式能够实现更远距离的清晰成像。
设定第一镜头组件111的焦距为f1,第二镜头组件21的焦距为f2,第一镜头组件111以及第二镜头组件21的组合结构的焦距为f。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第一摄像头模组11通过第一镜头组件111进行成像,成像距离(物距)与图像采集组件112的焦距f1相关。在第二成像模式下,图像采集组件112通过第一镜头组件111以及第二镜头组件21的组合结构进行成像,成像距离与组合结构的焦距相关f相关。
根据组合透镜的焦距公式,有下述关系式:
其中,f1和f2均为固定常数。d为第二成像模式下,第一镜头组件111和第二镜头组件112之间的距离。
基于该关系式可知,通过控制f1和d的取值,能够使得f>f1。具体的,f1>d时,满足下式关系式:
当满足关系式(2)时,基于关系式(1)可得f>f1,即第二成像模式下的焦距f大于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焦距f1。
对于一成像系统,设定焦距为F,物距为U,像距为V,当满足下述成像公式(3)时能够清晰成像。
基于成像公式(3),在像距V调节范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f>f1,故第二成像模式相对于第一成像模式能够实现更大物距U的成像,即电子设备能够对距离较远的目标对象进行清晰成像。
参考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示电子设备具有处理器31以及与处理器31连接的展示组件32,处理器31用于在满足切换条件时,控制展示组件32展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从第一成像模式切换至第二成像模式。该方式能够展示提示信息,以告知用户进行成像模式的切换。
展示组件32可以为显示面板,用于通过文字或是图像的方式展示提示信息。展示组件32还可以为声音输出组件,通过声音展示提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应展示组件32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处理器31还可以与图像采集组件112连接,以控制图像采集组件112的工作状态,还能够获取图像采集组件112所采集的图像。
参考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图3所示方式,图4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与处理器31连接的距离传感器33,用于检测目标对象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参数。处理器31还能够基于距离参数,判断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当距离参数大于设定阈值时,则满足切换条件,反之则不满足切换条件。该方式,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运行拍照程序时,自动判断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在满足切换条件时,及时告知用户进行成像模式切换。
电子设备存储有上述距离阈值。处理器31能够比较距离参数与距离阈值,以判断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距离阈值与第一镜头组件111的焦距f1以及第一摄像模式下第一摄像头模组11的像距调节范围相关,可以基于成像公式(3)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31不局限于通过距离参数判断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其他方式中,例如对于下面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姿态传感器检测电子设备的姿态参数,以基于姿态参数对电子设备进行成像模式的控制。
参考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的正面俯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成像模式下的切面图,基于上述实施例,图5和图6所示方式中,第一镜头组件111固定设置在第一部分10,第二镜头组件21固定设置在第二部分20;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能够相对翻转;第一成像模式包括: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满足共面条件;第二成像模式包括:第一部分10与第二部分20在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112的传播路径上相对设置。
电子设备在图5所示平面姿态下,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满足共面条件时,该姿态下二者处于同一平面或是近似处于同一平面,此时电子设备进行成像,图像采集组件112可以仅基于第一镜头组件112获取光线进行感光成像,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成像模式。
电子设备在图6所示对折姿态下,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相对弯折,二者平行相对设置,或是近似平行相对设置。此时电子设备进行成像,图像采集组件112可以基于第一镜头组件111以及第二镜头组件21的组合结构获取光线进行感光成像,电子设备处于第二成像模式。
在图5和图6所示方式中,电子设备为可折叠设备,能够使得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相对弯折。
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电子设备的姿态不局限于图5所示平面姿态,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间具有大于0°夹角,且第二部分20不遮挡第一镜头组件111获取光线路径的姿态均可以对应第一成像模式。可以设定图6所示对折姿态时,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间具有0°夹角。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间具有最大夹角360°时,第二部分20对折到第一部分10的背面。
在第二成像模式下,电子设备的姿态不局限于图6对折姿态,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间夹角小于设定阈值,使得第二镜头组件21位于第一透镜组件111的光线入射路径上的姿态均可以对应第二成像模式。
参考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的背面俯视图,结合图5-7所示,图5表示电子设备的正面俯视图,电子设备具有柔性显示面板40,柔性显示面板40具有位于第一部分10的第一局部41和位于第二部分20的第二局部42;图像采集组件112的感光面朝向柔性显示面板40的显示侧S1。电子设备具有辅助显示面板43,辅助显示面板4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部分10;辅助显示面板43的显示侧S2与柔性显示面板40的显示侧S1相反设置;辅助显示面板43至少用于显示在第二成像模式下图像采集组件112所采集的图像。
图7所示方式中,以整个辅助显示面板43位于第一部分10为例进行图示说明,辅助显示面板43与第二部分20无交叠,这样辅助显示面板43仅需要采用一个小尺寸平面显示面板即可,面积小且无需弯折,降低成本。显然,其他方式,也可以设置辅助显示面板4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部分10,另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20。
电子设备在处于图6所示对折姿态时,由于柔性显示面板40的第一局部41和第二局部42朝向自身显示侧S1对折,在第二成像模式下,无法通过柔性显示面板40实时显示基于第一摄像头模组11所采集的图像。在图6所示对折姿态下,可以通过辅助显示面板43实时显示基于第一摄像头模组11所采集的图像,解决该问题。
参考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具有处理器31,处理器31与辅助显示面板43以及柔性显示面板40连接;处理器31用于在第二成像模式,控制辅助显示面板43显示图像,且控制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非显示状态。这样,当处于图6所示第二成像模式时,处理器31控制辅助显示面板43实时基于第一摄像头模组11所采集图像,便于用户实时查看拍照效果以及设置拍摄参数;另外,控制器31控制柔性显示面板40处于非显示状态,能够节省设备能耗。
在图5-图7所示方式中,以第一摄像头模组11为前置摄像头模组为例进行说明。当电子设备处于平面姿态时,前置摄像头中图像采集组件112的感光面朝向与柔性显示面板40的显示出光方向相同。
参考图9-图11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的背面俯视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的正面俯视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成像模式下的切面图。
与图5-图7所示方式不同在于,图9-图11所示方式中,第一摄像头模组11为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头,电子设备处于平面姿态时,后置摄像头中图像采集组件112的感光面与柔性显示面板40的显示出光方向相反。可选的,当第一摄像头模组11为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头时,设置电子设备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摄像头模组11,以满足电子设备的多后置摄像头需求。
图9-图11所示方式中,电子设备具有柔性显示面板40,柔性显示面板40具有位于第一部分10的第一局部41和位于第二部分20的第二局部42;图像采集组件112的感光面与柔性显示面板40的显示侧S1相反设置;处于第二成像模式时,第一局部41与第二局部42相对弯折,且柔性显示面板40的显示侧S1位于弯折后的外侧;第一局部10能够显示图像采集组件112所采集的图像。该方式无需辅助显示面板,通过柔性显示面板40的第一局部10即可在第二成像模式下实时显示图像采集组件112所采集的图像。
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图9-图11所示方式,图12所示方式中,电子设备具有处理器31,处理器31与柔性显示面板40连接;处理器31用于在第二成像模式时,控制第一局部10显示图像,控制第二局部20处于非显示状态。这样,即可通过第一局部10实时显示所采集图像,又可以控制第二局部20处于息屏状态,以降低电子设备在第二成像模式下的能耗。
如图6和图11所示,第二部分20具有贯穿电子设备的容纳孔;第二镜头组件21位于容纳孔内。这样,即可以保证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相对弯折时,使得第一镜头组件111和第二镜头组件21在第二成像模式的组合结构等效为一个更大焦距的镜头组,用于图像采集组件112的感光成像,又可以避免第二透镜组件21增大设备厚度。
参考图13和图14所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的背面视图,图像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成像模式下的背面视图。该方式中,电子设备具有显示面板50,显示面板50具有位于第一部分10的第一局部51和位于第二部分20的第二局部52,第一局部51与第二局部52在第一成像模式与第二成像模式均处于平板显示器状态。该方式采用平板显示面板,无需采用柔性显示面板。
在图13和图14所示方式中,第一镜头组件111固定在第一局部51的背面;第二镜头组件21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局部52的背面,以实现第一成像模式和第二成像模式的切换。该方式中,第二镜头组件21位于一可翻转机构53上。
在第一成像模式时,可翻转机构53水平设置在第二局部52的背面,不需通过可翻转机构翻转第二镜头组件21。可翻转机构53包括弹簧扣等方式,固定在第二部分20。
当需要切换到第二成像模式时,可通过人工手动弹出可翻转机构53,也可通过软件程序自动控制可翻转机构53弹出,以便于将可翻转机构53翻转到第一局部51的上方,且与第一局部51平行相对设置。优选的,设置第二成像模式时,第一镜头组件111和第二镜头21的光轴重合,以提高成像质量。第二成像模式下,可翻转机构53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磁性组件的磁吸附力相对固定在第一局部51上。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二成像模式下,第一镜头组件111以及第二镜头组件21的组合结构可以相当于一个长焦模组。在第一成像模式下,单独的第一镜头模组111仅能实现2X到3X的变焦功能,而在第二成像模式下,能够实现5X,甚至是10X的变焦功能。
其中,第一镜头组件111可以为自动对焦镜头组件或是固定对焦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21可以为自动对焦镜头组件或是固定对焦镜头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是智能穿戴设备等。
基于上述电子设备实施例,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电子设备的图像采集方法,该图像采集方法如图15所示。
参考图15所示,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示图像采集方法包括:
步骤S11:获取图像采集指令;
步骤S12:选择成像模式,如果选择第一成像模式,使得第二镜头组件位于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之外,使得图像采集组件基于第一镜头组件获取光线,进行成像,如果选择第二成像模式,在第二镜头组件移动至光线入射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上之后,使得图像采集组件基于第一镜头组件以及第二镜头组件的组合结构,进行成像。
该图像采集方法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一成像模式下,第一镜头组件111和第二镜头组件21分别位于电子设备的不同部分,不影响电子设备的厚度,在第二成像模式下,能够将第二镜头组件21移动至第一镜头组件111的入光侧,以改变焦距参数,从而能够实现更远距离下的清晰成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或递进和并列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图像采集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电子设备对应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贯穿说明书实施例的同样的附图标记标识同样的结构。另外,处于理解和易于描述,附图可能夸大了一些层、膜、面板、区域等厚度。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另外,“在…上”是指将元件定位在另一元件上或者另一元件下方,但是本质上不是指根据重力方向定位在另一元件的上侧上。
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摄像头模组,具有图像采集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入光侧的第一镜头组件;
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镜头组件,所述第二镜头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移动;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成像模式和第二成像模式;在所述第一成像模式,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位于光线入射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之外,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能够基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获取光线,进行成像;在所述第二成像模式,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移动至光线入射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上,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能够基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组合结构,进行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展示组件,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满足切换条件时,控制所述展示组件展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从所述第一成像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成像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相对翻转;所述第一成像模式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满足共面条件;所述第二成像模式包括: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在光线入射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上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局部和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局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辅助显示面板,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部分;所述辅助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相反设置;所述辅助显示面板至少用于显示在所述第二成像模式下所述图像采集组件所采集的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具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辅助显示面板以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第二成像模式,控制所述辅助显示面板显示所述图像,且控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非显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局部和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局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感光面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相反设置;
处于所述第二成像模式时,所述第一局部与所述第二局部相对弯折,且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位于弯折后的外侧;所述第一局部能够显示所述图像采集组件所采集的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具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第二成像模式时,控制所述第一局部显示所述图像,控制所述第二局部处于非显示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部分具有贯穿所述电子设备的容纳孔;
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位于所述容纳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局部和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局部,所述第一局部与所述第二局部在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与所述第二成像模式均处于平板显示器状态;
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局部的背面;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局部的背面,以实现所述第一成像模式和所述第二成像模式的切换。
10.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图像采集方法包括:
获取图像采集指令;
选择成像模式,如果选择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使得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位于光线入射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之外,使得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基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获取光线,进行成像,如果选择第二成像模式,在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移动至光线入射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传播路径上之后,使得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基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组合结构,进行成像。
CN202211741258.8A 2022-12-31 2022-12-31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采集方法 Pending CN1160332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1258.8A CN116033253A (zh) 2022-12-31 2022-12-31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采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1258.8A CN116033253A (zh) 2022-12-31 2022-12-31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采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3253A true CN116033253A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78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41258.8A Pending CN116033253A (zh) 2022-12-31 2022-12-31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采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32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3749B2 (en) Camera module
JP5332392B2 (ja) 撮像装置
JP3139920U (ja) 写真撮影機能を有するデジタル画像表示装置
TW200819899A (en) Combination camera/projector system
US20140099994A1 (en) Electronic camera embodying a proximity sensor
JP3990666B2 (ja) デジタル画像取り込み装置
WO2020164406A1 (zh) 变焦组件、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100183288A1 (en) Shake correction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TW200815891A (en) Imaging device and light shielding member
CN210807350U (zh) 一种移动终端
WO2020134779A1 (zh) 成像方法、成像装置、电子装置及介质
KR102606609B1 (ko) 카메라 모듈, 단말 디바이스, 촬상 방법 및 촬상 장치
TW200901754A (en) Imaging device
US20100220206A1 (en) Drive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KR20240004839A (ko) 촬영 방법,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JP5144006B2 (ja) 表示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カメラ
JP578972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合焦方法と合焦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6033253A (zh)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采集方法
KR101502168B1 (ko) 화상 촬영 장치
JP2003233126A (ja) 撮影光学手段付携帯機器
JP557256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
US11647278B2 (en) Imaging apparatus
KR20090123546A (ko) 가동 광경로전환부를 구비하는 촬상 광학계 및 이를 채용한이동 통신 기기
JP6765027B2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装置、撮像制御方法、及び撮像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0640350B1 (ko) 자동 초점 기능을 가진 카메라 폰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