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2377A - 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光网络系统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光网络系统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32377A CN116032377A CN202111481704.1A CN202111481704A CN116032377A CN 116032377 A CN116032377 A CN 116032377A CN 202111481704 A CN202111481704 A CN 202111481704A CN 116032377 A CN116032377 A CN 1160323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 optical 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device
- error rate
- parameter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399 eye closur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3748 Device issu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3 responsive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1—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 reflected signal, e.g. using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s [OTD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H04B10/85—Protection from unauthorised access, e.g. eavesdrop pro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04S10/52—Outage or fault management, e.g. fault detection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光网络系统及通信设备,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通信信息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或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第一通信设备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在本申请中,第一通信设备能够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进而基于该通信信息对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进行调整。当第一光传输装置为光模块时,相对于直接关闭或开启光模块来调整功耗的方式,本申请能够对光模块的功耗进行灵活调整。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0月2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1248581.7,发明名称为“一种光模块、光网络管理方法以及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光网络系统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光网络系统中,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上连接有光模块,网络设备将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光模块,光模块将该数据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链路传输至其他网络设备上的光模块,从而实现数据在光网络系统中的传输。随着光网络系统通信容量需求的增大,光网络系统的提速和扩容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功耗增大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为了降低光网络系统的功耗,对于任一光模块,检测该光模块中的接收器是否接收到光信号。如果接收器接收到另一光模块发送的光信号,则确定当前需要处于工作状态,进而开启该光模块中的发射器。如果接收器没有接收到另一光模块发送的光信号,则确定当前不需要处于工作状态,进而关闭该光模块中的发射器。也即是,相关技术中是通过开启或关闭光模块中的发射器来降低功耗。但是这种降低功耗的方式灵活性较差,不能有效降低光网络系统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光网络系统及通信设备,可以实现对光模块的功耗的灵活调整。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该光网络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光传输装置。在该方法中,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通信信息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或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第一通信设备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在本申请中,第一通信设备能够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进而基于该通信信息对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进行调整。当第一光传输装置为光模块时,相对于直接关闭或开启光模块来调整功耗的方式,本申请能够对光模块的功耗进行灵活调整。
另外,通信信息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或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基于此,第一通信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然后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然后基于光纤链路的性能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进一步提高了功耗调整的灵活性。
可选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的实现过程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当前时间之前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光传输装置下发数据的速率,下发数据的速率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相应地,第一通信设备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的实现过程为:基于下发数据的速率,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对应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目标传输速率;第一网络设备控制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基于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第一网络设备能够通过监控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流量信息(即,下发数据的速率),动态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速率(即,数据传输速率),以此优化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目标传输速率为:从针对第一光传输装置配置的多个速率中确定的,大于下发数据的速率且最小的速率。
基于该方式,可以实现在保证第一光传输装置性能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光网络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光传输装置,第一光传输装置通过光纤链路连接第二光传输装置。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的实现过程为: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相应地,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第一通信设备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的实现过程为:基于链路裕量,第一光传输装置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在光纤链路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监控链路裕量,动态调整光传输装置的功耗,以降低光网络系统的功耗,从而保证光纤链路在老化或高温等环境下的可靠性。
可选地,基于链路裕量,第一光传输装置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的实现过程为:如果链路裕量超过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二算法;其中,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高于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二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或
如果链路裕量低于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三算法,其中,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低于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三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当链路裕量超过第一参考裕量值,表明光纤链路整体性能较好,可以通过降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算法档位来降低性能进而换取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的降低。也即牺牲部分性能换取功耗的收益。相应地,当链路裕量低于第一参考裕量值,表明光纤链路整体性能一般,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算法档位来提升性能。提高了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的灵活性。
可选地,在该方法中,基于链路裕量,第一光传输装置还可以调整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基于链路裕量,第一光传输装置除了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还可以调整调整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进一步提高了调整光网络系统的功耗的灵活性。
可选地,基于链路裕量,第一光传输装置调整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的实现过程可以为:如果链路裕量超过第二参考裕量值,第一光传输装置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指示第二光传输装置减小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减小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或
如果链路裕量低于第二参考裕量值,则第一光传输装置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功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指示第二光传输装置增大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增大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
当链路裕量超过第二参考裕量值,表明光纤链路整体性能较好,可以通过降低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出光功率或者增益来降低性能进而换取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的降低。也即牺牲部分性能换取功耗的收益。相应地,当链路裕量低于第二参考裕量值,表明光纤链路整体性能一般,可以通过增加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出光功率或者增益来提升性能。提高了调整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的灵活性。
可选地,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和第二光传输装置之间的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的实现过程为: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第二光通信装置发送的发端参数信息,发端参数信息为第二光传输装置处理发送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第一光传输装置采集第一光传输装置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得到收端参数信息;基于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收端参数信息,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第一光传输装置能够获取到对端发送的发端参数信息,进而来确定链路裕量。提高了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链路裕量的灵活性。
可选地,基于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收端参数信息,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的实现过程为:基于收端参数信息中的当前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和发射器色散眼图闭合代价TDECQ、以及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为第一光传输装置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为光纤链路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当前误码率为当前时间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误码率;基于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目标误码率为前向纠错FEC门限处的误码率;基于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以及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确定链路裕量。
链路裕量具体可以通过上述过程来确定,提高了调整功耗方案的可行性。
可选地,基于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收端参数信息,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和第二光传输装置之间的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之前,在该方法中,在对第一光传输装置进行自环比特误码率BER测试的过程中,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
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为第一光传输装置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因此可以预先对第一光传输装置进行标定,以便于后续基于已经标定好的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快速确定链路裕量。
可选地,光网络系统还包括管理设备。在该方法中,管理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资源状态信息,资源状态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所能提供的物理资源的信息,第一光传输装置的连接信息;管理设备基于资源状态信息和/或第一光传输装置的连接信息调整光网络系统的拓扑。
基于上述调整光网络系统的拓扑的方式来调整光网络系统整体的功耗,进一步提高了调整光网络系统的功耗的灵活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网络系统,光网络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光传输装置;
第一通信设备用于:
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通信信息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或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
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
第一网络设备用于:
获取当前时间之前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光传输装置下发数据的速率,下发数据的速率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
基于下发数据的速率,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对应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目标传输速率;
第一网络设备控制第一光传输装置基于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
可选地,目标传输速率为:从针对第一光传输装置配置的多个速率中确定的,大于下发数据的速率且最小的速率。
可选地,光网络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光传输装置,第一光传输装置通过光纤链路连接第二光传输装置;
第一光传输装置用于:
确定光纤链路的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第一光传输装置用于
如果链路裕量超过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二算法;其中,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高于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二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或
如果链路裕量低于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三算法,其中,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低于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三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可选地,第一光传输装置还用于:
基于链路裕量,调整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第一光传输装置用于:
如果链路裕量超过第二参考裕量值,第一光传输装置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指示第二光传输装置减小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减小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或
如果链路裕量低于第二参考裕量值,则第一光传输装置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功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指示第二光传输装置增大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增大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
可选地,第一光传输装置用于:
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第二光通信装置发送的发端参数信息,发端参数信息为第二光传输装置处理发送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
第一光传输装置采集第一光传输装置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得到收端参数信息;
基于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收端参数信息,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可选地,第一光传输装置还用于:
基于收端参数信息中的当前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和发射器色散眼图闭合代价TDECQ、以及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为第一光传输装置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为光纤链路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当前误码率为当前时间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误码率;
基于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目标误码率为前向纠错FEC门限处的误码率;
基于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以及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确定链路裕量。
可选地,第一光传输装置还用于:
在对第一光传输装置进行自环比特误码率BER测试的过程中,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
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
可选地,光网络系统还包括管理设备;
管理设备用于:
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资源状态信息,资源状态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所能提供的物理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的连接信息;
基于资源状态信息调整光网络系统的拓扑。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通信设备中的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通信信息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或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
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处理单元部署在第一网络设备中,处理单元用于;
获取当前时间之前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光传输装置下发数据的速率,下发数据的速率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基于下发数据的速率,确定对应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目标传输速率;
控制第一光传输装置基于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
可选地,目标传输速率为:从针对第一光传输装置配置的多个速率中确定的,大于下发数据的速率且最小的速率。
可选地,光网络系统还包括另一通信设备,另一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光传输装置,第一光传输装置通过光纤链路连接第二光传输装置,处理单元部署在第一光传输装置中;
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和第二光传输装置之间的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基于链路裕量,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处理单元用于:
如果链路裕量超过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二算法;其中,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高于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二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或
如果链路裕量低于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三算法,其中,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低于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三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可选地,处理单元还用于:
基于链路裕量,调整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第一光传输装置还包括发射器,发射器用于:
如果链路裕量超过第二参考裕量值,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指示第二光传输装置减小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减小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或
如果链路裕量低于第二参考裕量值,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功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指示第二光传输装置增大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增大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
可选地,第一光传输装置还包括接收器,接收器用于:
接收第二光通信装置发送的发端参数信息,发端参数信息为第二光传输装置处理发送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
采集第一光传输装置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得到收端参数信息;
基于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收端参数信息,确定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可选地,处理单元用于:
基于收端参数信息中的当前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和发射器色散眼图闭合代价TDECQ、以及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为第一光传输装置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为光纤链路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当前误码率为当前时间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误码率;
基于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目标误码率为在误码纠错FEC门限处的误码率;
基于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以及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确定链路裕量。
可选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对第一光传输装置进行自环比特误码率BER测试的过程中,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
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所涉及的数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
上述第二-第六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网络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网络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定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链路裕量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5G时代的到来以及视频、游戏、智能终端等业务的爆发增长,使得业务流量快速上升。在日益增长的业务流量下,光网络系统的提速和扩容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功耗增大问题。在当前光网络系统中,功耗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光网络系统中,存在网络设备或者光模块饱和工作、或者光模块闲置等多种问题,这些都导致了资源浪费并带来功耗的增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光网络系统中网络设备和/或光模块进行监控识别,可以解决功耗资源浪费问题,实现光网络系统节能优化。
为了后续便于说明,下面先对光网络系统的架构进行解释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网络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光网络系统包括多个网络设备101(图1中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这多个网路设备用于传输数据。这多个网络设备中任一网络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板1011(图1中示出了一个单板),这一个或多个单板中每个单板上包括处理器和与处理器连接的多个端口1012,每个端口用于连接一个光模块102。光模块102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图1中未示出)。接收器用于接收来自其他光模块的光信号,发射器用于向其他光模块发射光信号。不同光模块之间通过光纤传输数据。
基于图1所示的光网络系统,不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各自的光模块传输数据。
为了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对图1所示的光网络系统进行了扩展。扩展后的光网络系统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该光网络系统包括多个通信设备(图2中示出了第一通信设备100和第二通信设备200)和管理设备300。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100包括第一光传输装置101,第二通信设备200包括第二光传输装置201。第一光传输装置101包括第一发射器和第一接收器,第二光传输装置包括第二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其中,第一发射器和第二接收器之间通过光纤链路连接,第一发射器用于向第二接收器发射光信号。第一接收器和第二发射器之间也通过光纤链路连接,第二发射器用于向第一接收器发射光信号。以实现第一通信设备100和第二通信设备200之间的通信。
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通信设备100还包括与第一光传输装置101连接的第一网络设备102,第二通信设备200还包括与第二光传输装置201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202。第一通信设备100通过第一网络设备102和管理设备300通信。第二通信设备200通过第二网络设备202和管理设备300通信。其中,第一网络设备102和第二网络设备202可以为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数据转发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传输装置101为第一光模块,第二光传输装置201为第二光模块。这种场景下,网络设备的单板上配置有端口,光模块可插入端口,以实现光模块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102和第一光传输装置101集成在一个物理设备上,第二网络设备202和第二光传输装置201也集成在另一个物理设备上,此时第一光传输装置101或第二光传输装置201为物理设备上的用于发送或接收光信号的装置。换句话说,第一光传输装置101部署在第一网络设备102上,第二光传输装置102部署在第二网络设备202上。
也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网络系统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上插入有光模块的场景,也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上集成有光传输装置的场景。
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光传输装置101还包括与第一发射器连接的辅助信道调制单元,辅助信道调制单元用于将非业务信号调制到业务信号中,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第一发射器和光纤链路发送至第二接收器。本申请实施例的非业务信号包括任意第一光传输装置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的除了业务数据之外的数据。比如包括配置参数、控制管理信息等。第一光传输装置101还包括与第一接收器连接的辅助信道解调单元。辅助信道解调单元用于从第一接收器接收到的光信号中解调出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给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非业务信号。辅助信道调制单元和辅助信道解调单元可以为同一个单元(即辅助信道调制/解调单元)或不同的单元。
在第一光传输装置101为光模块的场景中,辅助信道调制单元和辅助信道解调单元可以集成在光模块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中,该DSP可以是光数字信号处理器(optical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oDSP)。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光传输装置101和第二光传输装置201之间基于辅助信道调制单元和辅助信道解调单元构建了一个辅助通道,该辅助通道用于传递上述非业务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辅助通道是在接收器和发射器之间构建的除了业务信道之外的非业务信号传输信道,该辅助信道为逻辑上的信道,物理上可基于原有的光纤链路实现。辅助信道的实现有多种方式,例如光传感(light sensor,LS)调顶、标准KP4(4-level编解码方式)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插帧、私有FEC插帧、链路训练(link training)序列、集成有光模块的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详细说明。
基于辅助信道、辅助信道调制单元和辅助信道解调单元,不同光传输装置可传递非业务信号,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光传输装置101还包括特征提取单元,特征提取单元用于从辅助信道解调单元解调后的信号中提取非业务信号。特征提取单元可以与DSP集成,也可以是一个分立单元。
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光传输装置101还包括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负责根据特征提取单元提取的非业务信号,进行功耗调整。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单元,也可以由光模块中的处理单元、DSP、或管理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单元承载。
基于图2所示的光网络系统,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耗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解释说明。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301和302。
步骤301:第一通信设备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该通信信息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或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
步骤302: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第一通信设备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能够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进而基于该通信信息对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进行调整。当第一光传输装置为光模块时,相对于直接关闭或开启光模块来调整功耗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对光模块的功耗进行灵活调整。
另外,通信信息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或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基于此,第一通信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然后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然后基于光纤链路的性能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进一步提高了功耗调整的灵活性。
下面分两个实施例对图3所示的实施例展开说明。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应用于通信信息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的场景中。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401-403。
步骤401: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当前时间之前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光传输装置下发数据的速率,该下发数据的速率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
基于图2所示的光网络系统架构可知,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取决于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的数据的多少。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对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调整,可以获取当前时间之前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光传输装置下发数据的速率。该下发数据的速率示例地可以为每秒10Gbps(每秒1000兆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监控与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接口上的数据传输速率,将该数据传输速率作为下发数据的速率。
步骤402:第一网络设备基于下发数据的速率确定对应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目标传输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传输速率为:从针对第一光传输装置配置的多个速率中确定的,大于下发数据的速率且最小的速率。
示例地,第一网络设备从这多个速率中选择大于下发数据的速率的速度,然后将选择的速率中最小的速率确定为目标传输速率。
比如,第一光传输装置为第一光模块,预先为第一光模块配置了三个速率,这三个速率分别为10Gbps、25Gbps以及50Gbps。如果下发数据的速率为小于10Gbps,则目标传输速率为10Gbps。如果下发数据的速率为大于10Gbps且小于25Gbps,则目标传输速率为25Gbps。如果下发数据的速率大于25Gbps,则目标传输速率为50Gbps。
此外,针对第一光传输装置配置的多个速率还可以称为多个速率档位。
可选地,在第一光传输装置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光信号的场景中,第一网络设备在基于下发数据的速率确定目标传输速率时,还可以考虑第二光传输装置的数据接收能力,结合该数据接收能力来确定目标传输速率。此时,第一光传输装置需要先获取第二光传输装置的数据接收能力,然后将第二光传输装置的数据接收能力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由第一网络设备基于第二光传输装置的数据接收能力和下发数据的速率确定目标传输速率。
示例地,当第二光传输装置检测到当前接收到的数据的误码率接近上限时,表明第一光传输装置发送数据的速率将要接近第二光传输装置的接收能力门限,第二光传输装置可以向第一光传输装置发送速率下调请求,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该速率下调请求时,将该速率下调请求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由第一网络设备结合下发数据的速率确定是否需要重新确定目标传输速率(比如下调目标传输速率)。比如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先根据下发数据的速率确定一个初始的目标传输速率,然后再将初始的目标传输速率下降一定的数值,得到最终的目标传输速率。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实现方式确定目标传输速率,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步骤403:第一网络设备控制第一光传输装置基于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传输装置为第一光模块,此时步骤403的实现过程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一光模块下发该目标传输速率,第一光模块接收该目标传输速率,并基于该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光模块基于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具体是指:第一光模块调整第一光模块的相关参数,以使发射出的光信号的传输速率为目标传输速率。该相关参数示例地包括第一光模块中的发射器中的激光器的输出功耗,发射器中的放大器的增益,第一光模块中的光数字信号处理器(optical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oDSP)所采用的算法等。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可第一光模块快速调节传输数据的速率,预先针对不同的速率配置有相关参数的参数值,也即配置有速率和参数值之间的映射关系。比如,速率和参数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针对10Gbps、25Gbps以及50Gbps三个速率分别配置的前述相关参数的三组参数值。当第一光模块得到目标传输速率后,便可从该速率和参数值之间的映射关系中查找到与目标传输速率对应的一组参数值,然后按照该组参数值调整第一光模块中的各个器件即可。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传输装置与第一网络设备集成在同一单板上。此时,步骤403的实现方式为:第一网络设备在得到目标传输速率后,直接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相关参数,以使第一光传输装置基于该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其中,第一网络设备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相关参数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
另外,上述步骤401-步骤403中是由第一网络设备来确定目标传输速率的。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在得到下发数据的速率后,将下发数据的速率发送至第一光传输装置,由第一光传输装置基于上述方式确定目标传输速率,进而基于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此外,上述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一光传输装置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网络设备与光传输装置之间的辅助信道实现。第一光传输装置内部调整参数的过程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光传输装置内部的不同单元之间的辅助信道实现。不同光传输装置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不同光传输装置之间的辅助信道以及辅助信道调制/解调单元实现。
基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通过监控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流量信息(即,下发数据的速率),动态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速率(即,数据传输速率),以此优化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应用于通信信息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的场景中。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501和502。
步骤501: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和第二光传输装置之间的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即本实施例中,光纤链路的性能即链路裕量。链路裕量是指光纤链路上传输的光信号的质量超出光网络系统允许的光信号最低质量的部分。链路裕量越大,表明当前光网络系统的性能超出允许的最低性能越多,这种场景下便可降低光网络系统的功耗,以牺牲部分性能换来功耗收益。链路裕量越低,表明当前光网络系统的性能越接近最低性能,这种场景下需提升光网络系统的性能,提升性能的同时会带来功耗的增加。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调整光网络系统的功耗的方法。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纤链路的性能是指:第一光传输装置、第二光传输装置、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和第二光传输装置之间的光纤链路所构成的整体的性能。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01中确定链路裕量的实现方式可以为: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第二光通信装置发送的发端参数信息,该发端参数信息为第二光传输装置处理发送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第一光传输装置采集第一光传输装置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得到收端参数信息;基于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收端参数信息,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上述发端参数信息示例地包括:消光比(extinction ratio,ER)、光调制幅度(optical modulation amplitude,OMA)、发射器色散眼图闭合代价(Transmitter andDispersion Eye Closure for PAM4,TDECQ)等等。其中,消光比是指发射器的激光器在发射全“1”码时的光功率P1与全“0”码时发射的光功率P0之比。OMA是P1和P0之间的差值。在光网络系统中,理论上发射器在传送数字信号过程中,发“0”码时应无光功率输出。但由于光源器件本身的问题或是直流偏置选择不当,致使发“0”码时也有微弱的光输出。因此,消光比或OMA可作为一种描述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的质量的指标。TDECQ是衡量基于四电平脉冲幅度调制(4-level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4)的光信号质量的一个参数。
上述收端参数信息示例地包括:当前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其中,当前误码率可以为BER。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是指接收到的光信号柱状图分布的标准差,可以标记为o(RX)。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第二光传输装置采集发端参数信息和第一光传输装置采集收端参数信息的具体方式。此外,第二光传输装置在采集到发端参数信息后,可以通过图2中的辅助信道调制单元将该发端参数信息调制在业务信号上,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发送至第一光传输装置,第一光传输装置的辅助信道解调单元解调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而得到该发端参数信息。
另外,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得到发端参数信息和收端参数信息后,可以通过光纤链路裕量估计算法来确定链路裕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光纤链路裕量估计算法,任意能够确定链路裕量的算法均可应用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
一种可能的光纤链路裕量估计算法的实现过程可以为:基于收端参数信息中的当前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和TDECQ、以及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其中,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为第一光传输装置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为光纤链路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当前误码率为当前时间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误码率。基于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目标误码率对应的消光比,目标误码率为FEC门限处的误码率。基于目标误码率对应的消光比以及发端参数信息中的消光比,确定链路裕量。
其中,目标误码率为FEC门限处的误码率,也即目标误码率是光网络系统允许的最大误码率。因此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可以指示光网络系统允许的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的最低质量。如果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相对于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超出很多,则表明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当前质量超出最低质量较多。因此,可以基于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以及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确定链路裕量。
示例地,可以将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和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之间作差,得到的结果即为链路裕量。或者,将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和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之间作商,得到的结果即为链路裕量。
由于光信号的误码率通常和如下几个参数相关: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光调制幅度、TDECQ、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以及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因此,为了确定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则需要先确定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TDECQ、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以及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以及TDECQ基本不会随着发送光信号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已经获取到发端参数信息和收端参数信息的情况下,为了确定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需要先知道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以及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
其中,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为第一光传输装置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因此可以预先对第一光传输装置进行标定,以得到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示例地包括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接收器对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响应度和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接收器对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增益等。该响应度可以标记为R,该增益可以标记为gain。
示例地,可以在第一光传输装置出厂时标定出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并将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写入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寄存器中,便于后续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先标定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的过程可以为:在对第一光传输装置进行自环BER测试的过程中,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
上述标定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的过程可以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实现。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定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对光模块的自环BER测试中,采集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对发射的光信进行发端眼图标准测试,得到自环BER测试过程中的发端参数信息,对接收器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分析,得到自环BER测试过程中的收端参数信息。为了区分于上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的发端参数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采集的收端参数信息,将自环BER测试过程中的发端参数信息称为自环测试发端参数信息,将自环BER测试过程中的收端参数信息称为自环测试收端参数信息。
在自环BER测试过程中,会进行多组测试,因此相应地得到多组自环测试发端参数信息和自环测试收端参数信息,基于这多组自环测试发端参数信息和自环测试收端参数信息,便可确定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和初始的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其中,初始的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指示自环BER测试中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因此,初始的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不能直接用于确定前述的链路裕量。因此后续需要重新通过第二光传输装置采集的发端参数信息和第一光传输装置采集的收端参数信息来确定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
此外,上述基于这多组自环测试发端参数信息和自环测试收端参数信息,确定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和初始的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的实现过程可以为:基于这多组自环测试发端参数信息和自环测试收端参数信息,构建BP曲线,该BP曲线指示BER与接收光功率(power)之间的对应关系,BP曲线的横坐标是接收光功率、纵坐标是BER,根据该BP曲线便可拟合得到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和初始的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详细说明。
比如,前述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光调制幅度、TDECQ、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以及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表示:
其中,R和gain表示前述的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非线性/带限修正项表示前述的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OMA即为光调制幅度,o(RX)为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
基于前述的标定过程,便可确定上述公式中的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R和gain,此外标定过程中还会标定出一个初始的非线性/带限修正项。然后在第一光传输装置工作的过程中,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的发端参数信息,并采集本端的收端参数信息,基于发端参数信息中的TDECQ以及光调制幅度、以及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当前误码率和o(RX),通过上述公式便可重新确定一个非线性/带限修正项(即,更新非线性/带限修正项),重新确定的非线性/带限修正项即为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然后再根据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FEC门限处的目标误码率、以及上述公式,便可确定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进而确定出链路裕量。该过程可以通过图7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中的BER、TDECQ以及OMA等参数可以是直接从发端参数信息或收端参数信息中获取得到,也可以是将发端参数信息或收端参数信息中的BER、TDECQ以及OMA等进行处理得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比如,可以将收端参数信息中的BER乘上一定的权重作为上述公式中的BER,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另外,上述公式是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光调制幅度、TDECQ、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以及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示例说明,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其他公式来表示,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此外,上述是基于BER来确定链路裕量的一种实现方式,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参量比如SNR来确定链路裕量,具体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上述是以光调制幅度为例说明,由于光调制幅度和消光比之间可以转换,因此还可以根据消光比来确定链路裕量,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此外,可选地,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链路裕量。比如,第一网路设备基于其他链路裕量估计算法确定链路裕量,然后将确定的链路裕量发送至第一光传输装置。可选地,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得到发端参数信息和收端参数信息后,还可以将发端参数信息和收端参数信息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由第一网路设备基于发端参数信息和收端参数信息确定链路裕量,然后将确定的链路裕量发送至第一光传输装置。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第一光传输装置在确定出链路裕量之后,通过下述步骤502进行功耗调整。
步骤502:基于链路裕量,第一光传输装置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02的实现过程可以为:如果链路裕量超过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二算法;其中,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高于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二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相应地,如果链路裕量低于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三算法,其中,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低于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三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其中,不同的算法的复杂度不同,复杂度越高的算法功耗越大,但是经该算法处理得到的光信号的质量越好。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各个算法配置有算法档位,算法档位指示算法的复杂度。
当链路裕量超过第一参考裕量值,表明光纤链路整体性能较好,可以通过降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算法档位来降低性能进而换取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的降低。也即牺牲部分性能换取功耗的收益。相应地,当链路裕量低于第一参考裕量值,表明光纤链路整体性能一般,可以通过增加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算法档位来提升性能。
第一参考裕量值为预先设置的一个数值。示例地,网络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管理设备配置第一参考裕量值,管理设备在获取到第一参考裕量值后,可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参考裕量值下发至第一光传输装置,第一光传输装置将第一参考裕量写入寄存器内,便于后续进行功耗调整。
基于链路裕量,第一光传输装置除了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还可以调整调整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传输装置基于链路裕量调整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的实现过程为:如果链路裕量超过第二参考裕量值,第一光传输装置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指示第二光传输装置减小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减小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
相应地,如果链路裕量低于第二参考裕量值,则第一光传输装置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功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指示第二光传输装置增大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增大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
当链路裕量超过第二参考裕量值,表明光纤链路整体性能较好,可以通过降低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出光功率或者增益来降低性能进而换取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的降低。也即牺牲部分性能换取功耗的收益。相应地,当链路裕量低于第二参考裕量值,表明光纤链路整体性能一般,可以通过增加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出光功率或者增益来提升性能。
其中,对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的调整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光传输装置中的激光器的偏置电压和/或偏置电流来实现。对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的调整可以调整第二光传输装置中的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来实现。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上述第二参考裕量值也可以为预先设置的一个数值,预先设置的方式可以参考第一参考裕量值。其中,第二参考裕量值和第一参考裕量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链路裕量可以基于不同的参量比如BER或SNR来确定,因此,可选地,在基于不同的参量分别确定出不同的链路裕量之后,还可以综合考虑不同的链路裕量,进而进行功耗调整。也即,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从不同维度确定链路裕量,进而来进行功耗调整,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基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光纤链路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链路裕量,动态调整光传输装置的参数,以降低光网络系统的功耗,从而保证链路在老化或高温等环境下的可靠性。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801和802。
步骤801:管理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资源状态信息,该资源状态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所能提供的物理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的连接信息。
示例地,在第一光传输装置为第一光模块,第一光模块与第一网络设备连接的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所能提供的物理资源的信息包括:第一网络设备中的单板参数信息、单板包括的端口的端口参数信息。第一光传输装置的连接信息包括:光模块所插入的端口以及光模块连接的光纤链路的光纤参数信息
其中,单板参数信息示例地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中的单板数量以及规格、以及每个单板插入在第一网络设备的哪个槽位中等。端口参数信息示例地可以为单板上有多少个端口、以及各个端口允许插入的光模块的规格等。光纤参数信息示例地可以为光纤链路上传输的光信号的波长、输出速率等。
此外,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资源状态信息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消息发送。比如,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一条消息,该消息同时携带第一通信设备所能提供的物理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的连接信息中的全部信息。或者,第一通信设备可发送多条消息,这多条消息分别携带第一通信设备所能提供的物理资源的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的连接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步骤802:管理设备基于该资源状态信息调整光网络系统的拓扑。
管理设备在获取到各个通信设备发送的资源状态信息后,便可基于各个通信设备的资源状态信息对光网络系统的拓扑进行调整,以降低光网络系统的整体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设备可基于各个通信设备的资源状态信息、以及光网络系统的通信容量,对光网络系统的拓扑进行调整。其中,光网络系统的通信容量比如可以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之间的通信容量,此时各个通信设备为部署在第一站点和第二站点之间的通信设备。
示例地,管理设备基于各个通信设备的资源状态信息、以及光网络系统的通信容量,对光网络系统的拓扑进行调整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基于该通信容量,确定用于承载该通信容量的目标光模块的数量和目标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按照单板使用数量最少原则,基于单板包括的端口的参数信息、以及目标光模块的数量和目标模块的参数信息,确定用于承载目标光模块的目标单板的数量以及目标单板的参数信息;按照网路设备使用数量最少原则,基于各个网络设备包括的单板的参数信息、以及目标单板的数量以及目标单板的参数信息,确定用于承载的目标单板的目标网络设备。
上述目标光模块的参数信息指示目标光模块的规格,该目标光模块的参数信息示例地包括目标光模块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输出光功率、接收灵敏度等等。
其中,确定目标光模块的数量和目标光模块的参数信息,也即确定当前需要哪些类型的光模块,以及需要的光模块的数量。在确定出目标光模块的数量和目标光模块的参数信息,便可根据各个通信设备上的单板包括的端口的参数信息,将这些目标光模块配置在尽可能少的单板上,也即确定出需要哪些类型的目标单板以及需要的目标单板的数量。在确定出用于承载目标光模块的目标单板的数量以及目标单板的参数信息,便可基于各个网络设备包括的单板的参数信息,将这些目标单板配置在尽可能少的网络设备中,也即确定用于承载的目标单板的目标网络设备。
也即,根据光网络系统的通信容量需求,动态分配多个目标模块来承载站点之间的通信容量,然后将目标模块集中在一个/多个目标单板上,以减小单板使用;最后将目标单板集中到一个/多个网络设备上,减小网络设备使用,以此实现整个光网络系统资源利用最高,达到降低网络功耗的目的。
比如,在调整光网络系统的拓扑之前,光网络系统中包括二个网络设备,每个网络设备包括两个单板,每个单板上有10个端口,各个端口允许插入的光模块的规格相同,且每个单板上当前有4个端口插入有相同规格的光模块。这种场景下,便可将全部的光模块集中配置到其中一个网络设备中,进一步地这16个光模块中10个光模块集中配置在该网络设备的一个单板上,另外6个光模块配置在该网络设备的另一个单板上,此时便可关闭另一个网络设备。若当前光网络系统中需要新增光模块,则先将新增的光模块配置在该另一个单板上,当另一个单板的端口插满时,再启动另一个网络设备。
也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通信容量需求,判断网络设备以及单板是否满负荷工作,如果没有达到满负荷,可以将通信容量集中到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以及单板中,关闭其他网络设备以及单板,以此降低整个网络的功耗。
基于上述调整光网络系统的拓扑的方式,调整后的光网络系统中使用的网络设备和/或单板数量将减少,从而降低了光网络系统整体的功耗。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为光网络系统中的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光传输装置。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通信设备900包括处理单元9001,处理单元9001用于:
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通信信息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或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该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光传输装置901,;
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如图9所示,通信设备900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902,处理单元9001部署在第一网络设备902中,处理单元用于;
获取当前时间之前向第一光传输装置下发数据的速率,下发数据的速率指示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基于下发数据的速率,确定对应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目标传输速率;
控制第一光传输装置基于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
可选地,目标传输速率为:从针对第一光传输装置配置的多个速率中确定的,大于下发数据的速率且最小的速率。
可选地,光网络系统还包括另一通信设备,另一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光传输装置,第一光传输装置通过光纤链路连接第二光传输装置,如图9所示,处理单元9001部署在第一光传输装置901中;
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和第二光传输装置之间的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基于链路裕量,调整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处理单元用于:
如果链路裕量超过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二算法;其中,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高于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二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或
如果链路裕量低于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三算法,其中,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低于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三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可选地,处理单元还用于:
基于链路裕量,调整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光传输装置901还包括发射器9011,发射器9011用于:
如果链路裕量超过第二参考裕量值,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指示第二光传输装置减小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减小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或
如果链路裕量低于第二参考裕量值,向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功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指示第二光传输装置增大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增大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光传输装置901还包括发射器9012,发射器9012用于:
接收第二光通信装置发送的发端参数信息,发端参数信息为第二光传输装置处理发送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
采集第一光传输装置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得到收端参数信息;
基于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收端参数信息,确定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可选地,处理单元用于:
基于收端参数信息中的当前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和发射器色散眼图闭合代价TDECQ、以及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为第一光传输装置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为光纤链路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当前误码率为当前时间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误码率;
基于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目标误码率为在误码纠错FEC门限处的误码率;
基于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以及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确定链路裕量。
可选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对第一光传输装置进行自环比特误码率BER测试的过程中,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
基于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确定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能够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进而基于该通信信息对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进行调整。当第一光传输装置为光模块时,相对于直接关闭或开启光模块来调整功耗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对光模块的功耗进行灵活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在调整光网络系统的功耗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通信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与调整光网络系统的功耗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2)
1.一种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网络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光传输装置;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所述通信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或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
基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调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当前时间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下发数据的速率,所述下发数据的速率指示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调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包括:
基于所述下发数据的速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对应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目标传输速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控制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基于所述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速率为:从针对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配置的多个速率中确定的,大于所述下发数据的速率且最小的速率。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网络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光传输装置,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通过所述光纤链路连接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所述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调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包括:
基于所述链路裕量,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调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链路裕量,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调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包括: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超过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所述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二算法,其中,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高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所述第二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或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低于所述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所述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三算法,其中,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所述第三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链路裕量,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调整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链路裕量,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调整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包括: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超过第二参考裕量值,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向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指示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减小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减小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或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低于第二参考裕量值,则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向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功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指示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增大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增大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
8.如权利要求4-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之间的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包括:
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所述第二光通信装置发送的发端参数信息,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为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处理发送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
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集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得到收端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所述收端参数信息,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所述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所述收端参数信息,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所述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包括:
基于所述收端参数信息中的当前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和发射器色散眼图闭合代价TDECQ、以及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所述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为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所述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为所述光纤链路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所述当前误码率为当前时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误码率;
基于所述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所述目标误码率为前向纠错FEC门限处的误码率;
基于所述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以及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确定所述链路裕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所述收端参数信息,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确定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之间的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对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进行自环比特误码率BER测试的过程中,确定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网络系统还包括管理设备;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资源状态信息,所述资源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能提供的物理资源的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连接信息;
所述管理设备基于所述资源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光网络系统的拓扑。
12.一种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网络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第一光传输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所述通信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或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
基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调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
获取当前时间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下发数据的速率,所述下发数据的速率指示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
基于所述下发数据的速率,确定对应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目标传输速率;
控制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基于所述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速率为:从针对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配置的多个速率中确定的,大于所述下发数据的速率且最小的速率。
15.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所述的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网络系统还包括第二通信设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光传输装置,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通过所述光纤链路连接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
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用于:
确定所述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基于所述链路裕量,调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用于: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超过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所述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二算法,其中,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高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所述第二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或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低于所述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所述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三算法,其中,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所述第三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还用于:
基于所述链路裕量,调整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用于: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超过第二参考裕量值,向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指示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减小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减小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或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低于第二参考裕量值,则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向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功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指示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增大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增大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
19.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所述的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光通信装置发送的发端参数信息,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为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处理发送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
采集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得到收端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所述收端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还用于:
基于所述收端参数信息中的当前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和发射器色散眼图闭合代价TDECQ、以及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所述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为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所述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为所述光纤链路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所述当前误码率为当前时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误码率;
基于所述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所述目标误码率为前向纠错FEC门限处的误码率;
基于所述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以及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确定所述链路裕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还用于:
在对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进行自环比特误码率BER测试的过程中,确定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
22.如权利要求12-21任一所述的光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网络系统还包括管理设备;
所述管理设备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资源状态信息,所述资源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能提供的物理资源的信息,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连接信息;
基于所述资源状态信息调整所述光网络系统的拓扑。
2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光网络系统中的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所述通信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或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连接的光纤链路的性能,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
基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信息,调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所述处理单元部署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获取当前时间之前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下发数据的速率,所述下发数据的速率指示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通信需求;
基于所述下发数据的速率,确定对应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目标传输速率;
控制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基于所述目标传输速率传输数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速率为:从针对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配置的多个速率中确定的,大于所述下发数据的速率且最小的速率。
26.如权利要求23-25任一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网络系统还包括另一通信设备,所述另一通信设备包括第二光传输装置,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通过所述光纤链路连接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所述处理单元部署在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之间的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基于所述链路裕量,调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超过第一参考裕量值,将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所述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二算法;其中,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高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所述第二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或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低于所述第一参考裕量值,则将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在处理通过所述光纤链路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采用的第一算法调整为第三算法,其中,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第一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低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采用所述第三算法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的功耗。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基于所述链路裕量,调整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功耗。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还包括发射器,所述发射器用于: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超过第二参考裕量值,向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指示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减小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减小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或
如果所述链路裕量低于第二参考裕量值,向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发送功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指示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增大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输出光功率和/或增大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的增益。
30.如权利要求26-29任一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还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光通信装置发送的发端参数信息,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为所述第二光传输装置处理发送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采集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处理接收到的光信号时所使用的参数信息,得到收端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以及所述收端参数信息,确定所述光纤链路的链路裕量。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收端参数信息中的当前误码率和接收信号分布标准差、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和发射器色散眼图闭合代价TDECQ、以及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所述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为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所述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为所述光纤链路对误码率的影响因子,所述当前误码率为当前时间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误码率;
基于所述第二误码率影响因子,确定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所述目标误码率为在误码纠错FEC门限处的误码率;
基于所述目标误码率对应的光调制幅度以及所述发端参数信息中的光调制幅度,确定所述链路裕量。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对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进行自环比特误码率BER测试的过程中,确定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的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发射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光传输装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误码率影响因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48581 | 2021-10-26 | ||
CN2021112485817 | 2021-10-2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32377A true CN116032377A (zh) | 2023-04-28 |
Family
ID=86069482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81704.1A Pending CN116032377A (zh) | 2021-10-26 | 2021-12-06 | 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光网络系统及通信设备 |
CN202111481710.7A Pending CN116032356A (zh) | 2021-10-26 | 2021-12-06 | 确定光传输装置配置参数的方法、光传输装置及通信设备 |
CN202111481718.3A Pending CN116032378A (zh) | 2021-10-26 | 2021-12-06 | 数据加密方法、光传输装置及通信设备 |
CN202111481705.6A Pending CN116032355A (zh) | 2021-10-26 | 2021-12-06 | 获取光网络系统的信息的方法、设备及光网络系统 |
CN202111481708.XA Pending CN116032368A (zh) | 2021-10-26 | 2021-12-06 | 光网络系统、管理设备、光传输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
CN202111660328.2A Pending CN116032362A (zh) | 2021-10-26 | 2021-12-31 | 光网络部件的健康预测方法、设备及光网络系统 |
CN202210113070.2A Pending CN116032357A (zh) | 2021-10-26 | 2022-01-29 | 故障定位方法、设备及光网络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6)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81710.7A Pending CN116032356A (zh) | 2021-10-26 | 2021-12-06 | 确定光传输装置配置参数的方法、光传输装置及通信设备 |
CN202111481718.3A Pending CN116032378A (zh) | 2021-10-26 | 2021-12-06 | 数据加密方法、光传输装置及通信设备 |
CN202111481705.6A Pending CN116032355A (zh) | 2021-10-26 | 2021-12-06 | 获取光网络系统的信息的方法、设备及光网络系统 |
CN202111481708.XA Pending CN116032368A (zh) | 2021-10-26 | 2021-12-06 | 光网络系统、管理设备、光传输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
CN202111660328.2A Pending CN116032362A (zh) | 2021-10-26 | 2021-12-31 | 光网络部件的健康预测方法、设备及光网络系统 |
CN202210113070.2A Pending CN116032357A (zh) | 2021-10-26 | 2022-01-29 | 故障定位方法、设备及光网络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7) | CN116032377A (zh) |
WO (2) | WO202307132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23091B (zh) * | 2023-08-09 | 2023-11-07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管控系统、管控方法、管控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09703B1 (ko) * | 2004-09-02 | 2006-08-0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가입자 단말 이상 동작 여부의 원격 진단 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01162944B (zh) * | 2006-10-13 | 2010-12-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自动检测光模块参数的方法 |
JP2010206539A (ja) * | 2009-03-03 | 2010-09-16 | Nec Corp | 波長多重光通信装置、波長多重光通信装置の光信号分散補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223175B (zh) * | 2011-06-13 | 2013-11-20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光模块接收部分的优化方法 |
CN102684781B (zh) * | 2012-04-17 | 2015-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模块性能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601228A (zh) * | 2015-02-04 | 2015-05-06 | 苏州萤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Pon网络光纤链路故障定位系统和定位方法 |
US10313629B2 (en) * | 2015-04-30 | 2019-06-04 | Sony Olympus Medical Solutions Inc. | Medical observation device |
CN106936510B (zh) * | 2015-12-30 | 2020-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调节光功率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网管设备 |
CN108900251A (zh) * | 2018-06-21 | 2018-11-27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均衡参数的优化方法、装置及光模块 |
CN110661569B (zh) * | 2018-06-28 | 2022-08-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光纤故障定位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208924244U (zh) * | 2018-09-28 | 2019-05-31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模块测试系统 |
CN112448772B (zh) * | 2019-08-29 | 2022-12-02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自动调节补偿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719128A (zh) * | 2019-09-30 | 2020-01-21 | 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纤窃听可感知定位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
-
2021
- 2021-12-06 CN CN202111481704.1A patent/CN116032377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06 CN CN202111481710.7A patent/CN116032356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06 CN CN202111481718.3A patent/CN116032378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06 CN CN202111481705.6A patent/CN116032355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06 CN CN202111481708.XA patent/CN116032368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2-31 CN CN202111660328.2A patent/CN116032362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1-29 CN CN202210113070.2A patent/CN11603235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7-22 WO PCT/CN2022/107517 patent/WO2023071326A1/zh unknown
- 2022-07-22 WO PCT/CN2022/107511 patent/WO2023071325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32378A (zh) | 2023-04-28 |
WO2023071325A1 (zh) | 2023-05-04 |
CN116032357A (zh) | 2023-04-28 |
CN116032356A (zh) | 2023-04-28 |
CN116032355A (zh) | 2023-04-28 |
WO2023071326A1 (zh) | 2023-05-04 |
CN116032368A (zh) | 2023-04-28 |
CN116032362A (zh) | 2023-04-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63801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high capacity cable network | |
US9641373B2 (en) |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PAPR) reduction in fronthauls | |
JP2021069131A (ja) |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チャンネルに対する送信電力制御 | |
US7684341B2 (en) | Enhanced return path performance using modulation-based alignment criteria | |
CA230680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a predefined transmission quality in a wireless man network | |
US20170070286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numbers of bits allocated to subcarriers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 |
US20210258804A1 (en) | Adaptive thermal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
CN103686473A (zh) | Epoc物理层链接和自动协商 | |
CN116032377A (zh) | 控制光网络系统功耗的方法、光网络系统及通信设备 | |
US11888521B2 (en) | Master station device, slave st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21254281A1 (zh) | 光信号处理方法、控制单元、光发射单元及存储介质 | |
EP3182636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dd communications | |
Chai et al. | Joint symbol rate-modulation format identification and OSNR estimation using random forest based ensemble learning for intermediate nodes | |
CN101385252B (zh) | 频带限制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
US20230283428A1 (en) | Srs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WO2015030442A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변조 방식을 운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10103778B2 (en) | Method for line control of access network applied G.hn technology thereto, access network multiplexer, access network terminal, and access network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WO2020054394A1 (ja) | 光/rf無線ハイブリッ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 |
WO2016174110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 signals | |
KR101620997B1 (ko) | Atd-ab 모델 기반 적응 변조 전송 제어 장치 | |
US10992406B2 (en) | Communication i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PONs) related to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for optical signal (oDSP) | |
KR20160035960A (ko) | G.hn 기술이 적용된 액세스 네트워크의 라인 제어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하는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집선장비, 액세스 네트워크 단말, 및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
CN110995559B (zh) | 一种有线载波网络构建方法 | |
WO2023016139A1 (zh) | 数据调制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240275426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w data rate, low power 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s over existing physical communication medi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