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2327A - 一种配对传输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对传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2327A
CN116032327A CN202310024361.9A CN202310024361A CN116032327A CN 116032327 A CN116032327 A CN 116032327A CN 202310024361 A CN202310024361 A CN 202310024361A CN 116032327 A CN116032327 A CN 1160323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electric
interface
optical fiber
later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243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相宁
刘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liable Phot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liable Phot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liable Phot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liable Phot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243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23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2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23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分案申请提供一种配对传输组件,包括发射设备、接收设备以及光电传输线。发射设备通过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向接收设备发送触发信号,接收设备根据触发信号以及接收触发信号的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或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的物理位置信息,生成第一配对信号,接收设备的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向发射设备发送第一配对信号,发射设备根据第一配对信号以及接收第一配对信号的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或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的物理位置信息,生成第二配对信号,发射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第二配对信号,接收设备根据第二配对信号与发射设备进行配对传输,配对传输快捷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配对传输组件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2011553786.1”、申请日为:“2020年12月24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接口配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对传输组件。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光纤通信领域,光纤连接器或光纤接头是一种高度精密的机械装置。其中通常光缆本身并不能同时传输电能,因此难以实现光纤通信设备的远程馈电。现有技术中有将光缆和电缆封装在一起布设形成光电混合电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能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能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接口进行配对传输时不够快捷高效。
故需要提供一种配对传输组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对传输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口进行配对传输时不够快捷高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配对传输组件,其包括发射设备、接收设备以及光电传输线,所述发射设备包括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两侧的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和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所述接收设备包括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两侧的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和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
所述光电传输线包括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线体,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与所述发射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与所述接收设备连接;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
本体;
一个中部光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中部,包括中部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光纤固定柱内的中部光纤本体;
两个侧向光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侧,包括侧向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向光纤固定柱内的侧向光纤本体,两个侧向光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
其中,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一中部光纤本体,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连接分别为第一侧向光纤本体和第二侧向光纤本体,以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二中部光纤本体,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连接分别为第三侧向光纤本体和第四侧向光纤本体;
所述线体包括第一光纤线、第二光纤线以及第三光纤线;
所述第一中部光纤本体与所述第三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光纤线连接;
所述第二中部光纤本体与所述第一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光纤线连接;
所述第二侧向光纤本体与所述第四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三光纤线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还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
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在所述中部光接口与一所述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所述第二绝缘件设置在所述中部光接口与另一所述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
在所述第一绝缘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接口,在所述第二绝缘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接口,所述第一电接口和第二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电接口,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电接口,所述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四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第四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部光纤固定柱和所述侧向光纤固定柱为铜质或导电合金材质的固定柱,所述中部光纤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中部光纤本体通过胶水封装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侧向光纤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侧向光纤本体通过胶水封装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在本发明中,所述线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第一电接线以及第二电接线,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第一电接口和第二电接口,所述第一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体的一侧表面;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通过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一一对应的连接;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电接线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发射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上设置有光电插接座,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为延伸端子的形式,所述光电插接座为插接槽的形式,所述光电插接座外部设置金属加强罩,所述金属加强罩和所述输电连接片之间设置绝缘层。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槽包括相对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插接槽的一端为插接口,另一端的中部设置所述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两侧设置所述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和所述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或两侧设置所述第三向光电收发装置和所述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
所述光电插接座包括中部输电连接片以及侧向输电连接片,所述中部输电连接片设置在所述插接槽第一内壁和/或第二内壁的中部,用于与所述中部光纤固定柱连接,所述侧向输电连接片设置在所述插接槽第一内壁和/或第二内壁的两侧,用于与所述侧向光纤固定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插接座还包括第一传输片和第二传输片,所述第一传输片设置在所述插接槽的第一内壁上,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片设置在所述插接槽的第二内壁上,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接口连接。
另外,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外部设置金属屏蔽壳。
可选的,所述发射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上设置有光电插接座,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为插接槽的形式,所述光电插接座为延伸端子的形式,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外部均设置金属加强罩,所述金属加强罩和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或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之间设置绝缘层。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通过发射设备的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向接收设备发送触发信号,接收设备接收触发信号并生成第一配对信号,接收设备的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向发射设备发送第一配对信号,发射设备接收第一配对信息并生成第二配对信号,从而使得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进行配对传输,配对快捷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中的光电传输接口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中的光电传输线的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中的光电插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光电传输线的两端与相应的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侧向光电收发装置配对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中的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种展现形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中的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种展现形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中的光电插接座的第二种展现形式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光电插接座的第三种展现形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的接口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的接口配对方法的故障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的接口配对方法的步骤S12的可选方案。
图12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的接口配对方法的步骤S13的可选方案。
图13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的接口配对方法中的接收设备与发射设备进行配对传输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部」以及「底部」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结构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有将光缆和电缆封装在一起布设形成光电混合电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能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能的问题。但是在接头上,光纤接头和电缆输电接头仍然必须分别设计和安装,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如下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配对传输组件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照图1,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配对传输组件中的光电传输接口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在本发明中,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通过光电传输线连接进行配对连接,光电传输线两端分别均设置有光电传输接口,其中光电传输接口其包括本体11、中部光接口、侧向光接口、第一绝缘件16以及第二绝缘件15。
一个中部光接口设置在本体11的中部,包括中部光纤固定柱121以及设置在中部光纤固定柱121内的中部光纤本体122。
两个侧向光接口设置在本体11的两侧,包括侧向光纤固定柱131以及设置在侧向光纤固定柱131内的侧向光纤本体132,两个侧向光接口相对本体11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
第一绝缘件16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11上,其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接口141。
第二绝缘件15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另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11上,其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接口142,第一电接口141和第二电接口142相对本体11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的中心对称均以光电传输接口的横截面视角进行理解。
本发明的光电传输接口通过将光接口和电接口融合设置在一起,方便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能,另外还通过将两个侧向光接口相对本体11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将第一电接口141和第二电接口142相对本体11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从而能实现光电传输接口的正反插拔。
在本发明中,第一绝缘件16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电接口143,第二绝缘件15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电接口144,第三电接口143与第四电接口144相对本体11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三电接口143与第一电接口141相对本体11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二电接口142与第四电接口144相对本体11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其中,中部光纤固定柱121和侧向光纤固定柱131能用来传输大功率电能,第一电接口141、第二电接口142、第三电接口143与第四电接口144能用来传输小功率的通信信号,中部光纤本体122和侧向光纤本体132能用来传输数据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中部光接口和侧向光接口靠近本体11一端的横截面长宽大于远离本体11一端的横截面长宽,中部光接口和侧向光接口横截面长宽渐变设置,利于与相应的光电插接座进行插拔。
本实施例中的中部光纤固定柱121和侧向光纤固定柱131为铜质或导电合金材质的固定柱,中部光纤固定柱12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中部光纤本体122通过胶水封装固定在第一通孔内,侧向光纤固定柱13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侧向光纤本体132通过胶水封装固定在第二通孔内。
请参照图2,其中图2为本发明的接口配对方法中的光电传输线的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光电传输线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光电传输接口以及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的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线体。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与上述的光电传输接口的结构一致。
本实施例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一中部光纤本体422,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连接分别为第一侧向光纤本体441和第二侧向光纤本体451,以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二中部光纤本体423,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连接分别为第三侧向光纤本体442和第四侧向光纤本体452。
本实施例中的线体包括第一光纤线31、第二光纤线32以及第三光纤线33。
第一中部光纤本体422与第三侧向光纤本体442通过第一光纤线31连接。
第二中部光纤本体423与第一侧向光纤本体441通过第二光纤线32连接。
第二侧向光纤本体451与第四侧向光纤本体452通过第三光纤线33连接。
第一光纤线31和第二光纤线32交叉连接,交叉连接结构能用于辅助判断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正反插拔关系。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线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线34、第二连接线35、第一电接线36、第二电接线、第三电接线以及第四电接线37。
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221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221a通过第一连接线34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一个侧向光纤固定柱231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一个侧向光纤固定柱232通过相应的第二连接线35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另一个侧向光纤固定柱231a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另一个侧向光纤固定柱232a通过相应的第二连接线35a连接。
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绝缘件26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接口241,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电接口,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绝缘件25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接口,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电接口244。
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绝缘件26a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接口241a,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电接口,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绝缘件25a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接口,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电接口244a。
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241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244a通过第一电接线36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通过第二电接线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通过第三电接线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244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241a通过第四电接线37连接。
本优选实施例的光电传输线的中部光接口包括中部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中部光纤固定柱内的中部光纤本体,侧向光接口包括侧向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侧向光纤固定柱内的侧向光纤本体,将光接口和电接口融合设置在一起,利于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能,非常方便使用。
另外,一个中部光接口设置在本体的中部,两个侧向光接口设置在本体的两侧,两个侧向光接口相对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绝缘件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接口;第二绝缘件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另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接口,第一电接口和第二电接口相对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从而能实现光电传输接口的正反插拔。
请参照图3,其中图3为本发明的接口配对方法中的光电插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上均设置有光电插接座,光电插接座用于与上述光电传输线连接,光电插接座包括壳体51、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中部输电连接片52、侧向输电连接片53、第一传输片541、第二传输片542、第三传输片543以及第四传输片544。
壳体51内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槽包括相对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如图3的视图方位中,插接槽内的顶面为第一内壁,底面为第二内壁,插接槽的一端为插接口,另一端的中部设置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两侧设置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与中部光纤本体122的位置相对,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与侧向光纤本体132的位置相对,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中部输电连接片52设置在插接槽第一内壁和/或第二内壁的中部,用于与中部光纤固定柱连接,侧向输电连接片53设置在插接槽第一内壁和/或第二内壁的两侧,用于与侧向光纤固定柱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本实施例中插接槽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的中部均设置有中部输电连接片52,插接槽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上均设置有侧向输电连接片53,且每侧上下的侧向输电连接片53连接为一体。
第一传输片541设置在插接槽的第一内壁上,用于与第一电接口连接,第二传输片542设置在插接槽的第二内壁上,用于与第二电接口连接。
另外,光电插接座还包括第三传输片543和第四传输片544,第三传输片543设置在插接槽的第一内壁上,第四传输片544设置在插接槽的第二内壁上,第三传输片543和第四传输片544相对插接槽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三传输片543与第一传输片541相对插接槽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二传输片542与第四传输片544相对插接槽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从而实现与光电传输接口的正反插拔。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光电传输接口可制作成图1所示的延伸端子的形式,光电插接座可制作成图3所示的插接槽的形式,二者可进行插接配对,其中还可在图3的光电插接座外部设置金属加强罩511,金属加强罩511和输电连接片之间设置绝缘层512。
当然,本发明的光电传输接口也可制作成图6所示的插接槽的形式,光电插接座可制作成图7所示的延伸端子的形式,二者可进行插接配对,其中还可在图6的光电传输接口外部设置金属加强罩71,金属加强罩71和光电传输接口之间设置绝缘层72。
另外,请参照图5,还可在图1中的光电传输接口外部设置金属屏蔽壳61,从而对光接口和电接口形成保护,防止光接口和电接口磕碰,同时避免光接口和电接口受到污染,请参照图8,还可在图7中的光电插接座外部设置金属屏蔽壳81,从而对光接口和电接口形成保护。
请参照图9,其中图9为本发明的接口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对传输组件的接口配对方法,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通过上述光电传输线连接进行配对连接,光电传输线的第一光电传输接口连接发射设备,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连接接收设备,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上均设置有上述光电插接座。
请参照图4,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接口配对方法,这里以发射设备的光电插接座上的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为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1,以接收设备的光电插接座上的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为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2。
以发射设备的光电插接座上两侧的侧向光电收发装置分别为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1和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2,以接收设备的光电插接座上两侧的侧向光电收发装置分别为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3和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4。
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本体、中部光接口、侧向光接口、第一绝缘件以及第二绝缘件。
一个中部光接口设置在本体的中部,包括中部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中部光纤固定柱内的中部光纤本体。
两个侧向光接口设置在本体的两侧,包括侧向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侧向光纤固定柱内的侧向光纤本体,两个侧向光接口相对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
第一绝缘件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接口。
第二绝缘件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另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接口,第一电接口和第二电接口相对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
其中,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一中部光纤本体422,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连接分别为第一侧向光纤本体441和第二侧向光纤本体451,以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二中部光纤本体423,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连接分别为第三侧向光纤本体442和第四侧向光纤本体452。
线体包括第一光纤线、第二光纤线以及第三光纤线。
第一中部光纤本体422与第三侧向光纤本体442通过第一光纤线连接。
第二中部光纤本体423与第一侧向光纤本体441通过第二光纤线连接。
第二侧向光纤本体451与第四侧向光纤本体452通过第三光纤线连接。
线体还包括第一电接线和第二电接线,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通过第一电接线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通过第二电接线连接。
线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通过相应的第二连接线一一对应的连接。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光电传输接口连接发射设备时,第一侧向光纤本体441可能与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1对接,也可能与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2对接,相应的,第二侧向光纤本体451与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1或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2。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连接接收设备时,第三侧向光纤本体442可能与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3对接,也可能与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4对接,相应的,第四侧向光纤本体452与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3或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4。
接口配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发射设备的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1通过第一中部光纤本体422向接收设备发送触发信号,触发信号包含“触发信号由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1进行发送”的信息,接收设备上的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3或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4会接收到触发信号,接收设备根据触发信号以及接收触发信号的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3或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4的物理位置信息,生成第一配对信号,第一配对信号包含“第一配对信号由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2进行发送”的信息、以及发射设备的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1和接收设备的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3或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4的配对信息。
此时,接收设备能确定第一光电传输接口上的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1是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上的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3或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4配对的。
步骤S12:接收设备的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2通过第二中部光纤本体423向发射设备发送第一配对信号,发射设备上的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1或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2会接收到第一配对信号,发射设备根据第一配对信号以及接收第一配对信号的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1或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2的物理位置信息,生成第二配对信号,第二配对信号包含接收设备的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2和发射设备的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1或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2的配对信息。
此时,发射设备已经能确定第一光电传输接口上的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1、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1以及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2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上的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2、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3以及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4一一对应的匹配关系。
步骤S13:发射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第二配对信号,此时接收设备已经能确定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上的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2、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3以及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4与第一光电传输接口上的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1、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1以及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2一一对应的匹配关系,在连接匹配关系确定的情况下,接收设备可根据第二配对信号与发射设备建立传输通道,进行配对传输。
其中,在步骤S12中,第二配对信号还可以包含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与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或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的配对信息,以及包含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与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或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的配对信息。
另一方面,根据上述光电插接座的具体结构可知,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1的位置对应中部输电连接片52,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1和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2分别一一对应两个侧向输电连接片53,发射设备上的各个光电收发装置与接收设备上的各个光电收发装置的匹配关系确定后,发射设备上的各个输电连接片与接收设备上的各个输电连接片的匹配关系也即确定了,发射设备上的两个传输片与接收设备上的两个传输片的匹配关系也即确定了。
请参照图10,其中为本发明的接口配对方法的故障提示方法的流程图。
进一步的,步骤S11还包括:
步骤S21:发射设备发送触发信号的同时生成第一时间指令。
步骤S22:设定时间内,若发射设备收到第一配对信号则取消第一时间指令,若发射设备未收到第一配对信号则根据第一时间指令再次向接收设备发送触发信号。
步骤S23:发射设备再次向接收设备发送触发信号的同时生成第二时间指令。
设定时间内,若发射设备收到接收设备发送的第一配对信号则取消第二时间指令。若发射设备未收到第一配对信号则根据第二时间指令进行故障提示。
发射设备在向接收设备发送第一次触发信号后,若未接收到接收设备返回的信号,则发射设备会再次向接收设备发送触发信号,能对信号传输是否存在故障进行再次确认,若发射设备在发送第二次触发信号后,仍未接收到接收设备返回的信号,则会进行故障提示。
请参照图11,图图11为本发明的接口配对方法的步骤S12的可选方案。
在本发明中,步骤S12具体还可以包括:
发射设备包括预设的发送参数,发射设备根据第一配对信号以及接收第一配对信号的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或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的物理位置信息生成第一对比参数,发射设备将第一对比参数与发送参数对比。
若第一对比参数与发送参数一致表示光电传输线与发射设备为正向插接,则生成第二配对信号。
若第一对比参数与发送参数不一致表示光电传输线与发射设备为反向插接,则生成第一切换信号,发射设备根据第一切换信号提示切换发射设备与光电传输线的连接。
请参照图12,其中图12为本发明的接口配对方法的步骤S13的可选方案。
在本发明中,步骤S13具体还可以包括:
接收设备包括预设的接收参数,接收设备根据第二配对信号生成第二对比参数,接收设备将第二对比参数与接收参数对比。
若第二对比参数与接收参数一致表示光电传输线与接收设备为正向插接,则接收设备与发射设备进行配对传输。
若第二对比参数与接收参数不一致表示光电传输线与接收设备为反向插接,则生成第二切换信号,接收设备根据第二切换信号提示切换接收设备与光电传输线的连接。
还可选的,若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可根据光电传输线的任一方向的插接自行进行调节至匹配的传输参数,则步骤S13具体还包括:
发射设备预设有多组发射参数,第二配对信号包含了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两端的多个光电收发装置一一对应的配对信息,因此发射设备可根据第二配对信号,调用确定的一组发射参数。
接收设备预设有多组接收参数,第二配对信号包含了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两端的多个光电收发装置一一对应的配对信息,因此接收设备可根据第二配对信号,调用确定的一组接收参数。
优选的,步骤S13还包括:
发射设备确定以未与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配对的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或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为旁侧光电收发装置,发射设备通过旁侧光电收发装置向接收设备发送第二配对信号,接收设备根据第二配对信号与发射设备进行配对传输,由于前期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和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均与相应的侧向光电收发装置进行的信号传输,此处通过发射设备的侧向光电收发装置和接收设备的侧向光电收发装进行信号传输,因此可以验证三条信号传输线路都是完整可连通的线路。
具体的,步骤S11中,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通过第一光纤线向接收设备发送触发信号。
步骤S12中,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通过第二光纤线向发射设备发送第一配对信号。
步骤S13中,发射设备通过第三光纤线向接收设备发送第二配对信号,从而能在确定接口配对情况的过程中,使得三条光纤线都能通过传输信号来验证导通。
请参照图13,进一步的,步骤S13具体还可以包括:
步骤S31:发射设备通过第二电接线向接收设备发送问询信号。
步骤S32:接收设备接收问询信号并生成应答信号,接收设备通过第一电接线向发射设备发送应答信号,应答信号包含对电能的期望参数值。
步骤S33:发射设备接收应答信号,并根据应答信号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向接收设备提供电能,使得发射设备能提供满足或接近期望参数值的电能给接收设备。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配对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设备、接收设备以及光电传输线,所述发射设备包括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两侧的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和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所述接收设备包括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两侧的第三侧向光电收发装置和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
所述光电传输线包括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线体,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与所述发射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与所述接收设备连接;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
本体;
一个中部光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中部,包括中部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光纤固定柱内的中部光纤本体;
两个侧向光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侧,包括侧向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向光纤固定柱内的侧向光纤本体,两个侧向光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
其中,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一中部光纤本体,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连接分别为第一侧向光纤本体和第二侧向光纤本体,以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二中部光纤本体,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连接分别为第三侧向光纤本体和第四侧向光纤本体;
所述线体包括第一光纤线、第二光纤线以及第三光纤线;
所述第一中部光纤本体与所述第三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光纤线连接;
所述第二中部光纤本体与所述第一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光纤线连接;
所述第二侧向光纤本体与所述第四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三光纤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对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还包括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
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在所述中部光接口与一所述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所述第二绝缘件设置在所述中部光接口与另一所述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
在所述第一绝缘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接口,在所述第二绝缘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接口,所述第一电接口和第二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对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电接口,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电接口,所述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四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第四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对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光纤固定柱和所述侧向光纤固定柱为铜质或导电合金材质的固定柱,所述中部光纤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中部光纤本体通过胶水封装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侧向光纤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侧向光纤本体通过胶水封装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对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第一电接线以及第二电接线,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第一电接口和第二电接口,所述第一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体的一侧表面;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通过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一一对应的连接;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电接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对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上设置有光电插接座,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为延伸端子的形式,所述光电插接座为插接槽的形式,所述光电插接座外部设置金属加强罩,所述金属加强罩和所述输电连接片之间设置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对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包括相对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插接槽的一端为插接口,另一端的中部设置所述第一中部光电收发装置或所述第二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两侧设置所述第一侧向光电收发装置和所述第二侧向光电收发装置,或两侧设置所述第三向光电收发装置和所述第四侧向光电收发装置;
所述光电插接座包括中部输电连接片以及侧向输电连接片,所述中部输电连接片设置在所述插接槽第一内壁和/或第二内壁的中部,用于与所述中部光纤固定柱连接,所述侧向输电连接片设置在所述插接槽第一内壁和/或第二内壁的两侧,用于与所述侧向光纤固定柱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对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插接座还包括第一传输片和第二传输片,所述第一传输片设置在所述插接槽的第一内壁上,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片设置在所述插接槽的第二内壁上,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接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对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外部设置金属屏蔽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对传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上设置有光电插接座,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为插接槽的形式,所述光电插接座为延伸端子的形式,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外部均设置金属加强罩,所述金属加强罩和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或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之间设置绝缘层。
CN202310024361.9A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配对传输组件 Pending CN1160323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4361.9A CN116032327A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配对传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4361.9A CN116032327A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配对传输组件
CN202011553786.1A CN112688717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接口配对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3786.1A Division CN112688717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接口配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2327A true CN116032327A (zh) 2023-04-28

Family

ID=754529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3786.1A Active CN112688717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接口配对方法
CN202310024361.9A Pending CN116032327A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配对传输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3786.1A Active CN112688717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接口配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6887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5772B (zh) * 2022-06-13 2022-09-09 耀芯电子(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信号传输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0097B2 (en) * 2008-09-05 2012-06-12 Finisar Corporation Optoelectronic module form-factor adapter
US8521032B2 (en) * 2010-04-01 2013-08-27 The Boeing Company Optical fiber interface system and connector
US10090915B2 (en) * 2014-03-27 2018-10-02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099563A (zh) * 2014-05-22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收发器和主动光缆
US9774402B2 (en) * 2016-02-29 2017-09-26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Multi-channel optical communications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having an improved layout for use in multi-channel optical transmitters, receivers and transceivers
CN210246906U (zh) * 2019-08-09 2020-04-03 昆山思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矩阵交换机传输装置及转换接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8717A (zh) 2021-04-20
CN112688717B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2767B2 (en) Fiber optic cable and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y for wireless access
CN111129876A (zh) 一种电连接插座、光模块及光模块笼子
CN102870024A (zh) 具有光发送器的连接器和线缆
CN116032327A (zh) 一种配对传输组件
CN114600021A (zh) 光模块
CN105531613A (zh) 电力和光纤接口
CN112736535B (zh) 一种电连接插座、光电模块、笼子及电子设备
WO2017172600A1 (en) Hybrid electrical and fiber optic outlet
CN105552607A (zh) 耳机插头连接器
CN110444977B (zh) 一种带有安全协议的快充数据线及其实现方法
CN112751227B (zh) 光电传输接口及相应的光电传输线、光电插接座
CN110391560B (zh) 同轴接触件单元及单芯同轴连接器、多芯同轴连接器
CN213692431U (zh) 光电传输接口及相应的光电传输线、光电插接座
CN213212412U (zh) 一种电缆转接器、电缆组件及电缆连接器组件
CN208489409U (zh) 一种用于电能表rs485通信的插头
CN113224567A (zh) 一种光电连接装置、笼子、以及电子设备
CN112713619B (zh) 电力传输方法
CN213584485U (zh) 基于lsa射频端子的接口
CN214428872U (zh) 一种集束连接器
CN216085548U (zh) 电源连接装置及储能设备
CN212517825U (zh) 一种用于储能电源的并联线
CN217182494U (zh) 导航装置和车辆
CN210167616U (zh) 一种电力配电线路转接装置
CN213936716U (zh) 一种集成四路伺服四路步进总线通讯控制排线
CN220324863U (zh) 一种单缆线即可远程供电和光纤现场快速连接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