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3619B - 电力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力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3619B
CN112713619B CN202011552099.8A CN202011552099A CN112713619B CN 112713619 B CN112713619 B CN 112713619B CN 202011552099 A CN202011552099 A CN 202011552099A CN 112713619 B CN112713619 B CN 112713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party
power supply
optical fibe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520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3619A (zh
Inventor
刘辅华
陈相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liable Phot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liable Phot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liable Phot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liable Phot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520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3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3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3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ain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not specified as ac or d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传输方法,其先由供电方通过连接线组向受电方输送默认电能,然后受电方通过电接线组向供电方发送通信规格协商信号;再然后供电方根据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确定与所述受电方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数据交互速率,所述供电方与所述受电方采用所述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从而使得二者能确定以设定的规格进行电能传输,电能传输较为高效智能。

Description

电力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电能是一种经济、实用、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在现有技术中,供电设备的供电规格和受电设备之间采用确定的电能传输参数,即可直接可进行电能传输,电能传输较为简单,而对于供电设备的供电规格和受电设备的受电规格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时,电能传输则较为困难。
故需要提供一种电力传输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传输方法,其通过连接线组向受电方输送默认电能,然后受电方通过电接线组向供电方发送通信规格协商信号;再然后供电方根据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确定与所述受电方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数据交互速率,所述供电方与所述受电方采用所述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从而使得二者能确定以设定的规格进行电能传输,电能传输较为高效智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力传输方法多存在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各个部件的分布不够合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力传输方法,其中供电方和受电方之间使用光电传输线进行电力传输,所述光电传输线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的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线体,所述线体包括光纤线组、连接线组和电接线组;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连接供电方,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连接受电方;
所述电力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所述供电方通过所述连接线组向所述受电方输送默认电能,通过所述光纤线组向所述受电方发送触发信号;
步骤S12:所述受电方接收所述默认电能,所述受电方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并转换为触发应答信号,所述受电方通过所述光纤线组向所述供电方发送触发应答信号,且所述受电方根据接收所述触发信号的接口位置进行接口匹配操作;
步骤S13:所述供电方接收所述触发应答信号,所述供电方根据接收所述触发应答信号的接口位置进行接口匹配操作;
步骤S14:所述受电方通过所述电接线组向所述供电方发送通信规格协商信号;
步骤S15:所述供电方根据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确定与所述受电方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数据交互速率,所述供电方与所述受电方采用所述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以使得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确定电能传输参数,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基于所述电能传输参数进行电能传输。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第一电接口和第三电接口,所述电接线组包括第一电接线和第三电接线;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电接线连接;
所述受电方通过所述第一电接线和所述第三电接线向所述供电方发送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
所述连接线组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供电方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向所述受电方分别输送一标准低电压和一标准高电压,所述第一电接线和所述第三电接线均与所述连接线组间接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使得所述第三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
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若所述受电方检测到所述第一电接线和所述第三电接线上分别为一个高电压和一个低电压,则确定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之间采用第一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
若所述受电方检测到所述第一电接线和所述第三电接线上电压相同,则确定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之间采用第二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第二电接口和第四电接口,所述电接线组包括第二电接线和第四电接线;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通过所述第四电接线连接;
所述受电方还通过所述第二电接线和所述第四电接线向所述供电方发送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
所述第二电接线和所述第四电接线均与所述连接线组间接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使得所述第四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
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之间具有预设的数据交互速率选项值;
所述受电方根据检测到所述第一电接线、第二电接线、第三电接线和第四电接线上的电压值,将四个电压值转换形成一个电压组合参数,根据所述电压组合参数确定选用一个设定数据交互速率选项值,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之间以所述设定数据交互速率选项值对应的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本体、一个中部光接口以及两个侧向光接口;
一个中部光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中部,包括中部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光纤固定柱内的中部光纤本体;
两个侧向光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侧,包括侧向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向光纤固定柱内的侧向光纤本体;
其中,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一中部光纤本体,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分别为第一侧向光纤本体和第二侧向光纤本体,以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二中部光纤本体,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分别为第三侧向光纤本体和第四侧向光纤本体;
所述光纤线组包括第一光纤线、第二光纤线以及第三光纤线;
所述第一中部光纤本体与所述第三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光纤线连接;
所述第二中部光纤本体与所述第一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光纤线连接;
所述第二侧向光纤本体与所述第四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三光纤线连接;
所述步骤S11还包括:所述供电方通过所述第一光纤线向所述受电方发送所述触发信号;
所述步骤S12还包括:所述受电方通过所述第二光纤线向所述供电方发送所述触发应答信号;
若所述受电方根据接收所述触发信号的接口位置判断所述受电方接反,则所述受电方相对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进行反转动作,使得所述受电方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能够匹配至规定的插接方向;
所述步骤S13还包括:若所述供电方根据接收所述触发应答信号的接口位置判断所述供电方接反,则所述供电方相对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进行反转动作,使得所述供电方与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能够匹配至规定的插接方向。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步骤S21:所述供电方根据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生成问询信号,所述供电方向所述受电方发送问询信号;
步骤S22:所述受电方接收问询信号并根据所述问询信号生成应答信号,所述受电方向所述供电方发送应答信号,所述应答信号包含对电能传输的期望参数;
步骤S23:所述供电方接收所述应答信号,并根据所述应答信号确定电能传输参数,所述供电方基于所述电能传输参数向所述受电方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
本体;
中部光纤固定柱,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中部;
侧向光纤固定柱,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侧;
第一绝缘件,设置在所述中部光接口与一所述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接口和第三电接口;以及
第二绝缘件,设置在所述中部光接口与另一所述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电接口和第四电接口,所述第一电接口和第二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四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第四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所述电接线组还包括第一电接线、第二电接线、第三电接线以及第四电接线;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通过所述第四电接线连接;
所述连接线组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通过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一一对应的连接;
所述供电方通过所述第二电接线和所述第四电接线向所述受电方发送所述问询信号,所述受电方通过所述第一电接线和所述第三电接线向所述供电方发送所述应答信号,所述供电方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向所述受电方提供电能。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S23还包括:
若所述供电方在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则所述供电方向所述受电方提供默认电能。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S23还包括:
所述供电方包括若干电能的选项参数,所述默认电能对应有默认电能参数,所述供电方根据所述应答信号选择最接近期望参数的选项参数作为第一电能传输参数,若所述期望参数介于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和所述默认电能参数之间,则计算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与期望参数的差值;
若所述差值小于等于设定参照值,则所述供电方按照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向所述受电方提供电能;
若所述差值大于设定参照值,则所述供电方向所述受电方提供默认电能。
可选的,所述步骤S23还可以包括:
所述供电方包括若干电能的选项参数,所述默认电能对应有默认电能参数,所述供电方根据所述应答信号选择最接近期望参数的选项参数作为第一电能传输参数,若所述期望参数介于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和所述默认电能参数之间,则计算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与期望参数的差值;
若所述差值小于等于设定参照值,则所述供电方按照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向所述受电方提供电能;
若所述差值大于设定参照值,则所述供电方选择小于且最接近期望参数的选项参数作为第二电能传输参数,所述供电方按照所述第二电能传输参数向所述受电方提供电能。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所述供电方根据所述电能传输参数提供设定时长的电能传输,设定时长后所述供电方转为提供默认电能;
例如可以仅提供一段时间的电力,比如2小时。2小时以后,供电方自动转为仅提供5V100毫安的默认供电电流
在所述步骤S15中;
所述供电方提供的电能包括供电电压以及限额的供电电流。
在本发明中,所述步骤S11还包括:
所述默认电能对应默认电压和默认电流,当所述供电方向所述受电方输送默认电能,且所述供电方检测到的实际电流大于所述默认电流时,所述供电方降低所述默认电压或切断所述默认电压。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先由供电方通过连接线组向受电方输送默认电能,然后受电方通过电接线组向供电方发送通信规格协商信号;再然后供电方根据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确定与所述受电方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数据交互速率,所述供电方与所述受电方采用所述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从而使得二者能确定以设定的规格进行电能传输,电能传输较为高效智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中的光电传输接口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中的光电传输线的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中的光电插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光电传输线的两端与相应的中部光电收发装置、侧向光电收发装置配对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中的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种展现形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中的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种展现形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中的光电插接座的第二种展现形式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光电插接座的第三种展现形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的步骤S13中进一步进行问询供能的流程图。
图11为四条电接线上的电压值转换形成电压组合参数的情况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部」以及「底部」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结构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有将光缆和电缆封装在一起布设形成光电混合电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能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能的问题。但是在接头上,光纤接头和电缆输电接头仍然必须分别设计和安装,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如下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光电传输线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照图1,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中的光电传输接口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在本发明,供电方和受电方通过光电传输线连接进行配对连接,光电传输线两端分别均设置有光电传输接口,其中光电传输接口其包括本体11、中部光接口、侧向光接口、第一绝缘件16以及第二绝缘件15。
一个中部光接口设置在本体11的中部,包括中部光纤固定柱121以及设置在中部光纤固定柱121内的中部光纤本体122。
两个侧向光接口设置在本体11的两侧,包括侧向光纤固定柱131以及设置在侧向光纤固定柱131内的侧向光纤本体132,两个侧向光接口相对本体11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
第一绝缘件16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11上,其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接口141。
第二绝缘件15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另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11上,其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接口142,第一电接口141和第二电接口142相对本体11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的中心对称均以光电传输接口的横截面视角进行理解。
本发明的光电传输接口通过将光接口和电接口融合设置在一起,方便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能,另外还通过将两个侧向光接口相对本体11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将第一电接口141和第二电接口142相对本体11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从而能实现光电传输接口的正反插拔。
在本发明中,第一绝缘件16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电接口143,第二绝缘件15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电接口144,第三电接口143与第四电接口144相对本体11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三电接口143与第一电接口141相对本体11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二电接口142与第四电接口144相对本体11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其中,中部光纤固定柱121和侧向光纤固定柱131能用来传输大功率电能,第一电接口141、第二电接口142、第三电接口143与第四电接口144能用来传输小功率的通信信号,中部光纤本体122和侧向光纤本体132能用来传输数据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中部光接口和侧向光接口靠近本体11一端的横截面长宽大于远离本体11一端的横截面长宽,中部光接口和侧向光接口横截面长宽渐变设置,利于与相应的光电插接座进行插拔。
本实施例中的中部光纤固定柱121和侧向光纤固定柱131为铜质或导电合金材质的固定柱,中部光纤固定柱12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中部光纤本体122通过胶水封装固定在第一通孔内,侧向光纤固定柱13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侧向光纤本体132通过胶水封装固定在第二通孔内。
请参照图2,其中图2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中的光电传输线的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光电传输线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光电传输接口以及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的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线体。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与上述的光电传输接口的结构一致。
本实施例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一中部光纤本体422,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分别为第一侧向光纤本体441和第二侧向光纤本体451,以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二中部光纤本体423,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分别为第三侧向光纤本体442和第四侧向光纤本体452。
本实施例中的线体包括第一光纤线31、第二光纤线32以及第三光纤线33。
第一中部光纤本体422与第三侧向光纤本体442通过第一光纤线31连接。
第二中部光纤本体423与第一侧向光纤本体441通过第二光纤线32连接。
第二侧向光纤本体451与第四侧向光纤本体452通过第三光纤线33连接。
第一光纤线31和第二光纤线32交叉连接,交叉连接结构能用于辅助判断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正反插拔关系。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线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线34、第二连接线35、第一电接线36、第二电接线、第三电接线以及第四电接线37。
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221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221a通过第一连接线34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一个侧向光纤固定柱231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一个侧向光纤固定柱232通过相应的第二连接线35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另一个侧向光纤固定柱231a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另一个侧向光纤固定柱232a通过相应的第二连接线35a连接。
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绝缘件26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接口241,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接电口,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绝缘件25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接口,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接电口244。
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绝缘件26a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接口241a,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接电口,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绝缘件25a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接口,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接电口244a。
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241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244a通过第一电接线36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通过第二电接线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通过第三电接线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244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241a通过第四电接线37连接。
本优选实施例的光电传输线的中部光接口包括中部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中部光纤固定柱内的中部光纤本体,侧向光接口包括侧向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侧向光纤固定柱内的侧向光纤本体,将光接口和电接口融合设置在一起,利于同时传输光信号和电能,非常方便使用。
另外,一个中部光接口设置在本体的中部,两个侧向光接口设置在本体的两侧,两个侧向光接口相对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绝缘件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接口;第二绝缘件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另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接口,第一电接口和第二电接口相对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从而能实现光电传输接口的正反插拔。
请参照图3,其中图3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中的光电插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供电方和受电方上均设置有光电插接座,光电插接座用于与上述光电传输线连接,光电插接座包括壳体51、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中部输电连接片52、侧向输电连接片53、第一传输片541、第二传输片542、第三传输片543以及第四传输片544。
壳体51内设置有插接槽,插接槽包括相对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如图3的视图方位中,插接槽内的顶面为第一内壁,底面为第二内壁,插接槽的一端为插接口,另一端的中部设置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两侧设置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中部光电收发装置55与中部光纤本体122的位置相对,侧向光电收发装置56与侧向光纤本体132的位置相对,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中部输电连接片52设置在插接槽第一内壁和/或第二内壁的中部,用于与中部光纤固定柱连接,侧向输电连接片53设置在插接槽第一内壁和/或第二内壁的两侧,用于与侧向光纤固定柱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本实施例中插接槽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的中部均设置有中部输电连接片52,插接槽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上均设置有侧向输电连接片53,且每侧上下的侧向输电连接片53连接为一体。
第一传输片541设置在插接槽的第一内壁上,用于与第一电接口连接,第二传输片542设置在插接槽的第二内壁上,用于与第二电接口连接。
另外,光电插接座还包括第三传输片543和第四传输片544,第三传输片543设置在插接槽的第一内壁上,第四传输片544设置在插接槽的第二内壁上,第三传输片543和第四传输片544相对插接槽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三传输片543与第一传输片541相对插接槽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二传输片542与第四传输片544相对插接槽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从而实现与光电传输接口的正反插拔。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光电传输接口可制作成图1所示的延伸端子的形式,光电插接座可制作成图3所示的插接槽的形式,二者可进行插接配对,其中还可在图3的光电插接座外部设置金属加强罩511,金属加强罩511和输电连接片之间设置绝缘层512。
当然,本发明的光电传输接口也可制作成图6所示的插接槽的形式,光电插接座可制作成图7所示的延伸端子的形式,二者可进行插接配对,其中还可在图6的光电传输接口外部设置金属加强罩71,金属加强罩71和光电传输接口之间设置绝缘层72。
另外,请参照图5,还可在图1中的光电传输接口外部设置金属屏蔽壳61,从而对光接口和电接口形成保护,防止光接口和电接口磕碰,同时避免光接口和电接口受到污染,请参照图8,还可在图7中的光电插接座外部设置金属屏蔽壳81,从而对光接口和电接口形成保护。
请参照图9,其中图9为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传输方法,其中供电方和受电方之间使用光电传输线进行电力传输,光电传输线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的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线体,线体包括光纤线组、连接线组和电接线组。
第一光电传输接口连接供电方,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连接受电方;
电力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供电方通过连接线组向受电方输送默认电能,通过光纤线组向受电方发送触发信号,其中,设置默认电能的供电电流数值较小,能防止传输线意外短路造成损坏。
步骤S12:受电方接收默认电能,受电方接收触发信号并转换为触发应答信号,受电方通过光纤线组向供电方发送触发应答信号,且受电方根据接收触发信号的接口位置进行接口匹配操作。
步骤S13:供电方接收触发应答信号,供电方根据接收触发应答信号的接口位置进行接口匹配操作,从而使得在传输电能之前确保供电方和受电方符合规定的连接。
步骤S14:受电方通过电接线组向供电方发送通信规格协商信号。
步骤S15:供电方根据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确定与受电方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数据交互速率,供电方与受电方采用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以使得供电方和受电方确定电能传输参数,供电方和受电方基于电能传输参数进行电能传输,其中供电方等待设定时长,等待电接线组的电压稳定以后,供电方根据稳定的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确定与受电方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数据交互速率。
其中供电方具体可通过接收到持续设定数秒的通信规格协商信号,以确定与受电方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数据交互速率,持续设定数秒例如持续3秒,时间不宜太短,以避免接收到瞬时的错误信号,时间也不宜太长,导致响应效率低。
供电方根据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确定与所述受电方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数据交互速率,所述供电方与所述受电方采用所述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从而使得二者能确定以设定的规格进行电能传输,电能传输较为高效智能。
其中电能传输参数可以是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在本发明中,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本体、中部光纤固定柱、侧向光纤固定柱、第一绝缘体以及第二绝缘体。
中部光纤固定柱,设置在本体的中部。
侧向光纤固定柱,设置在本体的两侧。
第一绝缘件,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接口和第三电接口。以及
第二绝缘件,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另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电接口和第四电接口,第一电接口和第二电接口相对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三电接口与第四电接口相对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三电接口与第一电接口相对本体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二电接口与第四电接口相对本体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第一电接口和第三电接口,电接线组包括第一电接线和第三电接线。
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通过第一电接线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通过第三电接线连接。
受电方通过第一电接线和第三电接线向供电方发送通信规格协商信号。
连接线组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通过相应的第二连接线一一对应的连接,供电方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向受电方分别输送一标准低电压和一标准高电压,第一电接线和第三电接线均与连接线组间接连接,使得第一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使得第三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
以高于设定电压值的电压为高电压,以低于设定电压值的电压为低电压,例如本实施例中的默认电压可为施加在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上的5V电源电压,为标准高电压,以及施加在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上的0V电源电压,为标准低电压(本实施例中均以中部光纤固定柱上的5V和侧向光纤固定柱上的0V电压进行示例说明),如本实施例中设定电压值为2.5V,则5V即为高电压,0V即为低电压,本实施例中的默认电流为100mA。
步骤S15还包括:
若受电方检测到第一电接线和第三电接线上分别为一个高电压和一个低电压,则确定供电方和受电方之间采用第一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
若受电方检测到第一电接线和第三电接线上电压相同,则确定供电方和受电方之间采用第二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
当标准低电压为0V时,若供电方检测到第一电接线和第三电接线上不存在稳定的电压,则判定供电方和受电方未连接。
例如,受电方的中部光纤固定柱通过50千欧的第一电阻与第一电接口连接,受电方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通过50千欧的第二电阻与第三电接口连接,使得受电方能检测到第一电接线和第三电接线上分别为一个高电压和一个低电压,此时判定供电方采用第一数据交互速率发送信号,第一数据交互速率如12MHZ。
受电方的中部光纤固定柱通过50千欧的第三电阻与第一电接口连接,受电方的中部光纤固定柱通过50千欧的第四电阻与第三电接口连接,使得受电方能检测到第一电接线和第三电接线上均为高电压,此时判定供电方采用第二数据交互速率发送信号,第二数据交互速率如480MHZ。
当然,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还可以包括第二电接口和第四电接口,电接线组包括第二电接线和第四电接线。
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通过第二电接线连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与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通过第四电接线连接。
受电方还通过第二电接线和第四电接线向供电方发送通信规格协商信号。
第二电接线和第四电接线均与连接线组间接连接,使得第二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使得第四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
步骤S15还包括:
供电方和受电方之间具有预设的数据交互速率选项值;
受电方根据检测到第一电接线、第二电接线、第三电接线和第四电接线上的电压值,将四个电压值转换形成一个电压组合参数,根据电压组合参数确定选用一个设定数据交互速率选项值,供电方和受电方之间以设定数据交互速率选项值对应的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
此时通过四条线路进行通信协商,每条线路有高电压和低电压两种可能,四条线路上的高低压组合能形成十六种电压组合参数,四条线路的高低压的电压组合参数情况可参照图11,每个电压组合参数可对应一个数据交互速率,例如每个电压组合参数可对应为4M、6M、12M、25M、50M、100M、200M、480M、1G、2.5G等数据交互速率中的一种。
其中,当标准低电压为0V时,若供电方检测到第一电接线、第二电接线、第三电接线和第四电接线上不存在稳定的电压,则判定供电方和受电方未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供电方的第一电接口和第三电接口通过一个大于1兆欧的电阻接地或者接某个直流电压,串上一个1兆欧电阻,避免电流意外增大,更好的保护电子元器件。
进一步的,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本体、一个中部光接口以及两个侧向光接口。
一个中部光接口设置在本体的中部,包括中部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中部光纤固定柱内的中部光纤本体。
两个侧向光接口设置在本体的两侧,包括侧向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侧向光纤固定柱内的侧向光纤本体。
其中,以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一中部光纤本体,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分别为第一侧向光纤本体和第二侧向光纤本体,以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二中部光纤本体,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分别为第三侧向光纤本体和第四侧向光纤本体。
光纤线组包括第一光纤线、第二光纤线以及第三光纤线。
第一中部光纤本体与第三侧向光纤本体通过第一光纤线连接。
第二中部光纤本体与第一侧向光纤本体通过第二光纤线连接。
第二侧向光纤本体与第四侧向光纤本体通过第三光纤线连接。
所述步骤S11还包括:所述供电方通过所述第一光纤线向所述受电方发送所述触发信号。
所述步骤S12还包括:所述受电方通过所述第二光纤线向所述供电方发送所述触发应答信号。
若所述受电方根据接收所述触发信号的接口位置判断所述受电方接反,则所述受电方相对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进行反转动作,使得所述受电方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能够匹配至规定的插接方向,手动切换匹配或设置插拔驱动部驱动控制切换匹配。
所述步骤S13还包括:若所述供电方根据接收所述触发应答信号的接口位置判断所述供电方接反,则所述供电方相对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进行反转动作,使得所述供电方与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能够匹配至规定的插接方向,手动切换匹配或设置插拔驱动部驱动控制切换匹配。
供电方通过第一光纤线向受电方发送触发信号,受电方接收触发信号并转换为触发应答信号。
受电方通过第二光纤线向供电方发送触发应答信号,供电方根据触发应答信号生成用于向用户展示配对信息参数,用户可根据配对信息参数切换光电传输线与供电方或与受电方的插接,使二者形成正向插接,当然也可以设置具有移动和旋转功能的插拔驱动部,以由驱动部驱动切换光电传输线与供电方或与受电方的插接。
请参照图10,在本发明中,步骤S15还可以进一步进行问询供能,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供电方根据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生成问询信号,供电方向受电方发送问询信号,发送问询信号用于询问受电方是否需要改变供电电能的各项参数。
步骤S22:受电方接收问询信号并根据供问询信号生成应答信号,受电方向供电方发送应答信号,应答信号包含对电能传输的期望参数。
步骤S23:供电方接收应答信号,并根据应答信号确定电能传输参数,供电方基于电能传输参数向受电方提供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方通过第二电接线和第四电接线向受电方发送问询信号,受电方通过第一电接线和第三电接线向供电方发送应答信号,供电方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向受电方提供电能。
在本发明中,步骤S23具体还包括:
若供电方在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应答信号,则供电方向受电方提供默认电能,其中默认电能的供电电流数值较小,能防止传输线意外短路造成损坏。
另外,若根据问询信号生成的应答信号,应答信号的期望参数与默认电能的默认电能参数一致,则供电方向受电方提供默认电能。
或者,步骤S23还可以包括:
供电方包括若干电能的选项参数,默认电能对应有默认电能参数,供电方根据应答信号选择最接近期望参数的选项参数作为第一电能传输参数,若期望参数介于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和默认电能参数之间,则计算第一电能传输参数与期望参数的差值。
若差值小于等于设定参照值,则供电方按照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向受电方提供电能。
若差值大于设定参照值,则供电方向受电方提供默认电能,防止第一电能传输参数过大导致受电方损坏。
例如,默认电能的默认电压为5V,期望参数的电压为9V,最接近期望参数的选项参数的电压为12V,设定参照值的电压为2V,则可计算第二电能传输参数与期望参数的差值为3V,差值大于设定参照值,则供电方向受电方提供电压为5V的默认电能。
或可选的,步骤S23还可以包括:
供电方包括若干电能的选项参数,例如5V/1A、12V/1A或36V/5A等这样的电能选项参数,默认电能对应有默认电能参数,供电方根据应答信号选择最接近期望参数的选项参数作为第一电能传输参数,若期望参数介于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和默认电能参数之间,则计算第一电能传输参数与期望参数的差值。
若差值小于等于设定参照值,则供电方按照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向受电方提供电能。
若差值大于设定参照值,则供电方选择小于且最接近期望参数的选项参数作为第二电能传输参数,供电方按照第二电能传输参数向受电方提供电能。
另一方面,可以理解的是,若确定按照选项参数进行提供电能均不会损坏光电传输线或受电方,步骤S23还可以包括:
供电方包括若干电能的选项参数,供电方以最接近期望参数的选项参数作为第三电能传输参数,供电方按照第三电能传输参数向受电方提供电能。
在本发明中,步骤S15还包括:
供电方根据电能传输参数提供设定时长的电能传输,设定时长后供电方转为提供默认电能。
例如,供电方可以根据电能传输参数仅提供2小时的电力能,而2小时以后,供电方自动转为提供5V、100mA的默认电能。
在步骤S15中;
供电方提供的电能包括供电电压以及限额的供电电流,例如,供电方提供的电能的供电电压为10V,限额的供电电流为3A,当负载实际需求为10V、2A的电能时,供电方实际输出的则为10V、2A的电能。但是如果当负载短路或其他原因,导致理论上需要供电方输出10V、5A的电能时,则会限制供电电流为3A,如通过降低供电电压以确保输出供电电流不会超过3A,使得供电更加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步骤S11还可以包括:
默认电能对应默认电压和默认电流,当供电方向受电方输送默认电能,且供电方检测到的实际电流大于默认电流时,供电方降低默认电压或切断默认电压。
本发明的电力传输方法先由供电方通过连接线组向受电方输送默认电能,然后受电方通过电接线组向供电方发送通信规格协商信号;再然后供电方根据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确定与所述受电方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数据交互速率,所述供电方与所述受电方采用所述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从而使得二者能确定以设定的规格进行电能传输,电能传输较为高效智能。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电方和受电方之间使用光电传输线进行电力传输,所述光电传输线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第二光电传输接口、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的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线体,所述线体包括光纤线组、连接线组和电接线组;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连接供电方,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连接受电方;
所述电力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所述供电方通过所述连接线组向所述受电方输送默认电能,通过所述光纤线组向所述受电方发送触发信号;
步骤S12:所述受电方接收所述默认电能,所述受电方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并转换为触发应答信号,所述受电方通过所述光纤线组向所述供电方发送触发应答信号,且所述受电方根据接收所述触发信号的接口位置进行接口匹配操作;
步骤S13:所述供电方接收所述触发应答信号,所述供电方根据接收所述触发应答信号的接口位置进行接口匹配操作;
步骤S14:所述受电方通过所述电接线组向所述供电方发送通信规格协商信号;
步骤S15:所述供电方根据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确定与所述受电方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数据交互速率,所述供电方与所述受电方采用所述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以使得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确定电能传输参数,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基于所述电能传输参数进行电能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第一电接口和第三电接口,所述电接线组包括第一电接线和第三电接线;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电接线连接;
所述受电方通过所述第一电接线和所述第三电接线向所述供电方发送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
所述连接线组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供电方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向所述受电方分别输送一标准低电压和一标准高电压,所述第一电接线和所述第三电接线均与所述连接线组间接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使得所述第三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
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若所述受电方检测到所述第一电接线和所述第三电接线上分别为一个高电压和一个低电压,则确定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之间采用第一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
若所述受电方检测到所述第一电接线和所述第三电接线上电压相同,则确定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之间采用第二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第二电接口和第四电接口,所述电接线组包括第二电接线和第四电接线;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通过所述第四电接线连接;
所述受电方还通过所述第二电接线和所述第四电接线向所述供电方发送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
所述第二电接线和所述第四电接线均与所述连接线组间接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使得所述第四电接线上存在高电压或低电压;
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之间具有预设的数据交互速率选项值;
所述受电方根据检测到所述第一电接线、第二电接线、第三电接线和第四电接线上的电压值,将四个电压值转换形成一个电压组合参数,根据所述电压组合参数确定选用一个设定数据交互速率选项值,所述供电方和所述受电方之间以所述设定数据交互速率选项值对应的数据交互速率进行交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本体、一个中部光接口以及两个侧向光接口;
一个中部光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中部,包括中部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部光纤固定柱内的中部光纤本体;
两个侧向光接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侧,包括侧向光纤固定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侧向光纤固定柱内的侧向光纤本体;
其中,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一中部光纤本体,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分别为第一侧向光纤本体和第二侧向光纤本体,以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本体为第二中部光纤本体,两侧的侧向光纤本体分别为第三侧向光纤本体和第四侧向光纤本体;
所述光纤线组包括第一光纤线、第二光纤线以及第三光纤线;
所述第一中部光纤本体与所述第三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光纤线连接;
所述第二中部光纤本体与所述第一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光纤线连接;
所述第二侧向光纤本体与所述第四侧向光纤本体通过所述第三光纤线连接;
所述步骤S11还包括:所述供电方通过所述第一光纤线向所述受电方发送所述触发信号;
所述步骤S12还包括:所述受电方通过所述第二光纤线向所述供电方发送所述触发应答信号;
若所述受电方根据接收所述触发信号的接口位置判断所述受电方接反,则所述受电方相对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进行反转动作,使得所述受电方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能够匹配至规定的插接方向;
所述步骤S13还包括:若所述供电方根据接收所述触发应答信号的接口位置判断所述供电方接反,则所述供电方相对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进行反转动作,使得所述供电方与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能够匹配至规定的插接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步骤S21:所述供电方根据所述通信规格协商信号生成问询信号,所述供电方向所述受电方发送问询信号;
步骤S22:所述受电方接收问询信号并根据所述问询信号生成应答信号,所述受电方向所述供电方发送应答信号,所述应答信号包含对电能传输的期望参数;
步骤S23:所述供电方接收所述应答信号,并根据所述应答信号确定电能传输参数,所述供电方基于所述电能传输参数向所述受电方提供电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和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均包括
本体;
中部光纤固定柱,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中部;
侧向光纤固定柱,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两侧;
第一绝缘件,设置在中部光接口与一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接口和第三电接口;以及
第二绝缘件,设置在所述中部光接口与另一所述侧向光接口之间的本体上,其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二电接口和第四电接口,所述第一电接口和第二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四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第四电接口相对所述本体的径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所述电接线组还包括第一电接线、第二电接线、第三电接线以及第四电接线;
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一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二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三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三电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第四电接口通过所述第四电接线连接;
所述连接线组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中部光纤固定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光电传输接口的两个侧向光纤固定柱通过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一一对应的连接;
所述供电方通过所述第二电接线和所述第四电接线向所述受电方发送所述问询信号,所述受电方通过所述第一电接线和所述第三电接线向所述供电方发送所述应答信号,所述供电方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向所述受电方提供电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还包括:
若所述供电方在设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应答信号,则所述供电方向所述受电方提供默认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还包括:
所述供电方包括若干电能的选项参数,所述默认电能对应有默认电能参数,所述供电方根据所述应答信号选择最接近期望参数的选项参数作为第一电能传输参数,若所述期望参数介于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和所述默认电能参数之间,则计算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与期望参数的差值;
若所述差值小于等于设定参照值,则所述供电方按照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向所述受电方提供电能;
若所述差值大于设定参照值,则所述供电方向所述受电方提供默认电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3还包括:
所述供电方包括若干电能的选项参数,所述默认电能对应有默认电能参数,所述供电方根据所述应答信号选择最接近期望参数的选项参数作为第一电能传输参数,若所述期望参数介于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和所述默认电能参数之间,则计算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与期望参数的差值;
若所述差值小于等于设定参照值,则所述供电方按照所述第一电能传输参数向所述受电方提供电能;
若所述差值大于设定参照值,则所述供电方选择小于且最接近期望参数的选项参数作为第二电能传输参数,所述供电方按照所述第二电能传输参数向所述受电方提供电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5还包括:
所述供电方根据所述电能传输参数提供设定时长的电能传输,设定时长后所述供电方转为提供默认电能;
在所述步骤S15中;
所述供电方提供的电能包括供电电压以及限额的供电电流。
CN202011552099.8A 2020-12-24 2020-12-24 电力传输方法 Active CN112713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2099.8A CN112713619B (zh) 2020-12-24 2020-12-24 电力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52099.8A CN112713619B (zh) 2020-12-24 2020-12-24 电力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619A CN112713619A (zh) 2021-04-27
CN112713619B true CN112713619B (zh) 2023-05-26

Family

ID=75544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52099.8A Active CN112713619B (zh) 2020-12-24 2020-12-24 电力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361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9452A (en) * 1990-07-16 1992-04-28 Puritan-Bennett Corporation Electrical-optical hybrid connector
CN106354245B (zh) * 2011-12-16 2019-01-29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接收设备以及电力供给方法
JP2015008608A (ja) * 2013-06-25 2015-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送受電システム
CN103731209A (zh) * 2013-12-05 2014-04-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单光纤双向通信方法
JP6726038B2 (ja) * 2016-06-29 2020-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21459B2 (ja) * 2016-08-25 2020-07-15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受電装置、送電装置、給電システム及び受電方法
JP6754652B2 (ja) * 2016-09-27 2020-09-1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給電システム
CN112034560A (zh) * 2020-09-14 2020-12-04 杭州耀芯科技有限公司 磁吸自由空间光电混合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619A (zh)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7893B1 (en)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optical cable assemblies with supplemental input voltage
CN210629132U (zh) 充电器
CN207251228U (zh) 背负式电源系统
CN112713619B (zh) 电力传输方法
CN112477640B (zh) 转换器
CN110444977B (zh) 一种带有安全协议的快充数据线及其实现方法
CN209856956U (zh) 一种拼接式触摸壁灯
CN218850044U (zh) 可替换式插座装置及转接座
CN112688717B (zh) 一种接口配对方法
CN110213514A (zh) 分体电视的供电电路及分体电视
WO2005104341A1 (fr) Adaptateur de tension de courant continu interchangeable avec affichage de niveau de tension
US20230049910A1 (en) Battery charging cable
CN209993733U (zh) 一体式线束充电座
CN207968005U (zh) 具有调压结构的充电装置
CN111942190A (zh) 充电装置及停车场
CN213692431U (zh) 光电传输接口及相应的光电传输线、光电插接座
CN112751227B (zh) 光电传输接口及相应的光电传输线、光电插接座
CN212517825U (zh) 一种用于储能电源的并联线
CN212182722U (zh) 充电转接线及充电系统
CN115395626B (zh) 充放一体的缆上控制连接电路及其适配电路
CN213845649U (zh) 一种带typc光感的智能插座
CN215266947U (zh) 带电流方向显示的温控充电插头组件
CN214706360U (zh) 一种快充数据线
CN220272919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12304132U (zh) 一种触控流光数据通信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