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2049A - 电机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2049A
CN116032049A CN202111249384.7A CN202111249384A CN116032049A CN 116032049 A CN116032049 A CN 116032049A CN 202111249384 A CN202111249384 A CN 202111249384A CN 116032049 A CN116032049 A CN 116032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il
opening
moto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93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93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20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5898 priority patent/WO202307149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2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2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及电子设备,电机包括:壳体;定子线圈,设置于壳体内;转子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且能够相对定子线圈转动,转子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定子线圈同轴设置且设置于定子线圈一侧,第二部分设置于定子线圈和壳体之间;线卡,与壳体配合形成通道;以及线圈引出线,穿设于通道,基于所述通道将所述线圈引出线从所述转子组件的一侧引导至所述转子组件的另一侧。线卡和壳体形成的通道用于线圈引出线通过,将线圈引出线从转子组件一端引导至转子组件的另一端,同时避免线圈引出线和转子组件相互干扰,通过一个线卡和壳体配合就可以将线圈引出线引出,结构简洁,需要的零件少,装配工作量小。

Description

电机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是很多电子产品必备的部件之一,其中外转子电机具有结构紧凑、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线圈和外转子,通过对定子线圈通电使外转子旋转,从而使电机输出运动和力,定子线圈需要使用外部电源或电池进行供电。相关技术中,将线圈的出线从电机内部引出的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及电子设备,通过线卡将线圈引出线引出,结构简洁,需要的零件少,装配工作量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
壳体;
定子线圈,设置于壳体内;
转子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定子线圈转动,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定子线圈同轴设置且设置于所述定子线圈一侧,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定子线圈和所述壳体之间;
线卡,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通道;以及
线圈引出线,穿设于所述通道,基于所述通道将所述线圈引出线从所述转子组件的一侧引导至所述转子组件的另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孩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机壳;以及
电机,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电机为上述所述的电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线卡和壳体形成通道,该通道用于线圈引出线通过,将线圈引出线从转子组件一端引导至转子组件的另一端,同时避免线圈引出线和转子组件相互干扰,通过一个线卡和壳体配合就可以将线圈引出线引出,结构简洁,需要的零件少,装配工作量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机中线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内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结构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电机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底座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电机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图,图2为图1所示电机的剖面示意图。电机包括壳体13、定子线圈18、转子组件28、线卡23和线圈引出线22。壳体13可以作为电机的主要承载部件,壳体13具有容纳空间,定子线圈18和转子组件28均设置于壳体13的容纳空间内,定子线圈18可以相对壳体13保持不动,转子组件28能够相对定子线圈18转动。其中,转子组件28包括第一部分28a和第二部分28b,第一部分28a与定子线圈18同轴设置且设置于定子线圈18一侧,第二部分28b设置于定子线圈18和壳体13之间。线卡23可以与壳体13配合形成通道。线圈引出线22穿设于通道内,基于通道将线圈引出线22从转子组件28的一侧引导至转子组件28的另一侧,也可以理解为线圈引出线22一端连接于定子线圈18背离第一部分28a一端,线圈引出线22另一端设置于第一部分28a背离定子线圈18一侧。
线卡23和壳体13形成的通道可以用于线圈引出线22通过,并将线圈引出线22从定子线圈18背离转子组件28的第一部分28a的一侧引导至第一部分28a背离定子线圈18的一侧,也可以理解为通道将线圈引出线22从转子组件28一侧引导至转子组件28的另一侧,同时通过线卡23和壳体13形成的通道避免线圈引出线22和转子组件28相互干扰,通过一个线卡23和壳体13配合就可以将线圈引出线22引出,结构简洁,需要的零件少,装配工作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8a可以为转子,第二部分28b可以为钢圈,钢圈可以套设在转子上,并和转子一同转动。
其中,线卡23可以设置于壳体13和第二部分28b之间。线卡23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3内,既可以利用壳体13和壳体13内的结构方便的安装线卡23,又可以使电机整体外观整洁美观,同时线圈引出线22也可以方便穿过壳体13和线卡23之间的通道,并通过线卡23将线圈引出线22和转子组件28隔离开,避免线圈引出线22和转子组件28相互干扰。
请结合图3,图3为图1所示电机中线卡的结构示意图。线卡23具有朝向壳体13的凹槽232,线圈引出线22设置于凹槽232内。凹槽232可以作为线圈引出线22的导引路径,从而更好的引导线圈引出线22布线。同时,凹槽232和壳体13也可以对线圈引出线22进行保护和限位。
可选的,凹槽232与壳体13构成的通道满足线圈引出线22通过即可,凹槽232与壳体13构成的通道可以略大于线圈引出线22的线径,即实现对线圈引出线22的导引,又可以很好的对线圈引出线22限位,使线圈引出线22不能够窜动。
线卡23包括远离转子组件28的第一部分28a的第一端部234,第一端部234设有走线开口2342,走线开口2342与通道连通,线圈引出线22穿设于走线开口2342。线卡23上的走线开口2342可以引导线圈引出线22从走线开口2342进入通道。
第一端部234形成走线开口2342的侧壁可以限位线圈引出线22。
走线开口2342的高度可以等于或略大于线圈引出线22的高度,走线开口2342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线圈引出线22的宽度,如此第一端部234可以很好地固定线圈引出线22,使线圈引出线22不容易窜动。
线圈引出线2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导线的数量,如可以为一根导线,也可以为两根导线或三根导线,线圈引出线22的宽度可以理解为全部导线的线径之和,线圈引出线22的高度可以理解为导线的线径。
线卡23的第一端部234可以与壳体13配合连接。示例性地,请结合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内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结构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线卡23的第一端部234与壳体13榫卯配合,连接方便,不需要通过螺丝或胶水辅助连接,装配简单快速,在装配过程中不需要额外设置辅料,装配的时间更少,装配的效果更高。
例如,壳体13上设有与第一端部234配合的榫槽132;第一端部234包括朝向第二部分28b的第一侧边2344,第一侧边2344两侧具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与榫槽132榫卯配合。
请结合图6和图7,图6为图1所示电机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底座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电机还可以包括底座30,底座30设置于第一部分28a背离定子线圈18一侧,底座30与壳体13配合以限位定子线圈18和转子组件28,底座30与线卡23朝向第一部分28a的第二端部236连接。线卡23的第一端与壳体13连接,线卡23的第二端部236与底座30连接,通过壳体13和底座30限位线卡23的两端,同时将线圈引出线22引导至底座30背离转子组件28一侧。
底座30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槽302和第二通槽304,第一通槽302和第二通槽304垂直,第一通槽302的延伸方向与线卡23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线圈引出线22穿设于第一通槽302和第二通槽304。
底座30通过第一通槽302和第二通槽304不仅可以让线圈引出线22从壳体13和第二部分28b之间穿设到第一部分28a背离定子线圈18一侧,还可以改变线圈引出线22的走向。例如,线圈引出线22在通道和第一通槽302内的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可以为线卡23的轴向方向。线圈引出线22在第二通槽304的部分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线卡23的径向方向。并且,线圈引出线22穿设于底座30的第一通槽302和第二通槽304,不需要和转子组件28接触,就可以穿设至底座30背离转子组件28一侧,也可以理解为线圈引出线22通过通道、第一通槽302、第二通槽304就可以从壳体13和底座30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穿设到容纳空间外,从而可以完全避免和容纳空间内的转子组件28接触。
第一通槽302设置于第二通槽304朝向壳体13一侧,且第一通槽302设置于第二通槽304朝向线卡23一侧。
底座30包括设置于第一通槽302相对两侧的槽肩306,第二端部236包括朝向第二部分28b的第二侧边2362,第二侧边2362两侧具有第二卡槽2364,第二卡槽2364与槽肩306榫卯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卡座的第二端部236和底座3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如通过螺钉螺接、卡接和粘接等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电机还可以包括输出端,输出端设置于定子线圈18背离第一部分28a的一侧。
为了方便更好地了解本实施例的电机,下面对电机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电机可以为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线圈出线方式基于倒叠型外转子电机,请结合图1至图7,外转子电机包括压盖11、端面轴承12、壳体13、散热垫14、上行星架15、上轴承16、铁芯17、定子线圈18、钢圈28b、齿圈20、行星轮21、线圈引出线22、线卡23、太阳轴齿24、转轴25、下行星架26、中轴承27、转子28a、下轴承29、底座30、磁铁31、电路板32、端盖33。其中定子线圈18可以缠绕在铁芯17上,铁芯17和定子线圈18共同构成电机定子。
外转子电机零部件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因为本实施例的电机为倒叠型外转子电机,相应地其装配方式可以遵循由上至下的方式。首先以壳体13为整机的基体,将端面轴承12与壳体13的端面孔131同轴装配,壳体13的第一轴肩133对端面轴承12限位,将压盖11与端面轴承12同轴装配,压盖11的第一轴肩133与端面轴承12的上端面接触,对端面轴承12进行限位,如此可保证端面轴承12仅可以转动,而不能够轴向窜动;定子线圈18缠绕在铁芯17上,并沿着铁芯17周向均布,由于外转子电机的绕线方式为三相电路,故线圈引出线22有三根线,且线圈引出线22为漆包线缠绕定子线圈18结束后的线束末端,故线圈引出线22与线圈18的绕线是一体的,没有与其他线体进行连接,线圈引出线22的末端将焊接在电路板32上;由定子线圈18和铁芯17组成的定子与壳体13同轴装配,并且由壳体13的第一轴肩133对定子进行限位;接着将齿圈20与定子同轴装配,且齿圈20沿着铁芯17的内孔172进行安装,两者为过盈配合,并且齿圈20由壳体13的第二轴肩135进行限位和定向,保证齿圈20不发生轴向窜动和轴向转动;接下来装配减速器部分,以下行星架26为基准,在其上均布安装三根转轴25,然后对应三根转轴25的位置同轴安装三个行星轮21,接着将上轴承16与上行星架15同轴安装,且将上轴承16安装到上行星架15的孔中,上行星架15的轴肩对上轴承16进行限位,然后将已经安装上轴承16的上行星架15与已经安装转轴25和行星轮21的下行星架26进行安装,上行星架15均布设计有三个星架孔,通过将星架孔和转轴25对应安装即可实现定位安装,至此减速器主要部分安装完成,将已装配的减速器主要部分整体进行安装,一方面上行星架15安装到端面轴承12的轴承孔中,并将上行星架15的轴肩与端面轴承12内圈下端面接触配合,对上行星架15以及减速器部分进行限位,使其不会发生轴向窜动,另一方面三个行星轮21在轴向上与齿圈20进行配合,行星轮21的齿与齿圈20的齿正确啮合;接下来安装太阳轴齿24和转子28a,太阳轴齿24与转子28a要保证同步转动,所以将太阳轴齿24与转子28a同轴装配,将太阳轴齿24的一轴端过盈安装在转子28a的转子孔282中,并通过两个销钉242对太阳轴齿24进行轴向定位,钢圈28b与转子28a同轴装配,且过盈安装在转子28a的外圈,且通过第一转子轴肩284对钢圈28b进行限位,中轴承27与转子28a同轴装配,并通过第二转子轴肩286对中轴承27进行限位,将装好的太阳轴齿24、转子28a、钢圈28b作为整体与减速器同轴装配,一方面装配时太阳轴齿24的齿与三个行星轮21的齿均正确啮合,另一方面太阳轴齿24的上轴端与上轴承16的孔进行装配,中轴承27与下行星架26同轴装配;由于线圈引出线22不能与转子28a接触,否则会影响转子28a转动,故需要将线圈引出线22避开转子28a和钢圈28b,通过在壳体13内侧、钢圈28b外侧的空间内安装一个线卡23,使线圈引出线22从线卡23和壳体13形成的空间中通过,如此即可实现线圈引出线22避开转子28a和钢圈28b,然后将线圈引出线22从底座30的槽孔引出再焊接到线路板32上;下轴承29安装到转子28a的下轴端,通过第三转子轴肩288对下轴承29进行限位,然后将底座30与下轴承29同轴装配,同时底座30的端面与壳体13配合,将电机内部的零件进行封闭在内部;磁铁31安装到转子28a的沉孔中,电路板3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底座30的凸台308上;最后将端盖33安装在底座30上,将电路板32封闭在内部,如此使整机零件都包裹在内部,对内部零件起到保护作用。
线圈引出线22为定子线圈18绕线完成后的结束端,线圈引出线22下端紧贴壳体13内部底面,壳体13底面上设计有榫槽132,榫槽132左右两侧的凸起槽肩高度相同且对称,单个凸起呈L型,将线卡23的走线开口2342向下安装到榫槽132中,线卡23呈“几”字型,其一端设计有一个走线开口2342,另一端平齐,中间设计有一个凹槽232的槽道作为线圈引出线22的导引路径,线圈引出线22通过走线开口2342,然后经过由凹槽232的槽道和壳体13内侧壁面组成的空间,如此线圈引出线22将会与转子28a分隔开,不影响转子28a的转动。可选的,走线开口2342的高度可以等于或略大于线圈引出线22的线径,走线开口2342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三根线圈引出线22的线径之和,如此可以很好地固定三根线圈引出线22,使其不能够窜动;凹槽232的槽道与壳体13内壁面构成的空间满足三根线圈引出线22通过即可,实现对线圈引出线22的导引。接着将线卡23的上端与底座30进行配合实现对线卡23的固定和限位,具体地,线卡23的上表面与底座30的台面进行接触配合,线卡23的卡槽与底座30的槽肩306进行对位的榫卯配合,即可将线卡23固定。然后将线圈引出线22从底座30的槽孔穿过引出,槽孔的高度等于或略大于线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三条引出线的线径之和。至此完成了对倒叠型外转子电机出线,请结合图8,图8为图1所示电机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线圈引出线22引出路径统一,引出线规整且不易窜动,能够满足电机线圈引出线22不干扰转子28a旋转的要求。
线卡还可以完全安装于壳体。线卡只通过壳体安装,不需要其他部件配合就可以完成安装。示例性地,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电机与上述实施例中电机的主要区别在于壳体和线卡的结构。壳体13具有第一连接孔134,线卡23具有第二连接孔238,第二连接孔238与第一连接孔134相对设置;电机还包括连接件136,连接件136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34和第二连接孔238,并将壳体13和线卡23固定连接。
其中,连接件136可以为螺钉,形成第二连接孔238的孔壁可以具有与螺钉配合的螺纹结构,线卡23紧贴子壳体13上,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134与第二连接孔238螺接固定,从而将线卡23固定在壳体13上。形成第一连接孔134的孔壁可以具有螺纹结构,也可以不具有螺纹结构。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36可以铆钉,铆钉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34和第二连接孔238并将线卡23和壳体13铆接。
可选的,连接件136还可以穿过第一连接孔134和第二连接孔238后与其他结构固定连接,从而将线卡23和壳体13固定连接。例如,连接件136可以为螺钉,连接件136穿过第一连接孔134和第二连接孔238后与螺母或其他结构(如转子组件28的第二部分28b)的螺纹结构螺接,从而将线卡23和壳体13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电机与上述实施例中电机的主要区别在于壳体和线卡的结构。线卡23还可以设置于壳体13背离第二部分一侧。线卡23可以设置在壳体13之外,可以在现有的电机基础上改进,对现有电机内部的改动很小甚至不用改动就可以设置线卡23。
具体的,壳体13设有第一开口138和第二开口139,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第一开口138相对第一通道口,第二开口139相对第二通道口,线圈引出线22还穿设于第一开口138和第二开口139。线圈引出线22从壳体13的第一开口138穿设到壳体13之外,再穿设于壳体13外表面和线卡23形成的通道,接着通过壳体13的第二开口139穿设回壳体13内。
其中,线卡23和壳体13可以一体成型。不需要设置两个部件,在组装电机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将线卡23和壳体13安装在一起的操作,提高安装效率。
当然,线卡23和壳体13还可以可拆卸连接。可以将线圈引出线22先从第一开口138从壳体13内穿出再从第二开口139穿回壳体13内,然后再将线卡23覆盖线圈引出线22在壳体13外的部分,接着将线卡23和壳体13固定连接。例如,线卡23和壳体13可以通过卡接或螺接等方式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是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车载电脑、笔记本电脑、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可穿戴设备等通过天线进行通信的设备,其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
下面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请参与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可以包括机壳40和电机10,电机10安装于机壳40,电机10的结构可以为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电机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屏50,显示屏50可以为水滴屏或挖孔屏或全面屏,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头60,摄像头60可以设置在显示屏50下方,摄像头60可以透过显示屏50的摄像区域进行摄像,摄像区域可以为显示屏50的透光区,透光区可以为非显示区域,如挖孔区域或填充透光材料区域,透光区也可以为显示区域,但是透光率大于其他区域的透光率。摄像头60可以固定设置在显示屏50下方,摄像头60也可以通过驱动结构移动到机壳40外进行拍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对显示屏和摄像头进行限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结构的显示屏和摄像头。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机和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定子线圈,设置于壳体内;
转子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定子线圈转动,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定子线圈同轴设置且设置于所述定子线圈一侧,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定子线圈和所述壳体之间;
线卡,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通道;以及
线圈引出线,穿设于所述通道,基于所述通道将所述线圈引出线从所述转子组件的一侧引导至所述转子组件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设置于所述壳体和第二部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具有朝向所述壳体的凹槽,所述线圈引出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走线开口,所述走线开口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线圈引出线穿设于所述走线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形成所述走线开口的侧壁限位所述线圈引出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壳体榫卯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部配合的榫槽;
所述第一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两侧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榫槽榫卯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定子线圈一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配合以限位所述定子线圈和所述转子组件,所述底座与所述线卡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底座榫卯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垂直,所述第一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线卡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
所述线圈引出线穿设于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朝向壳体一侧,且所述第一通槽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朝向所述线卡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通槽相对两侧的槽肩,所述第二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两侧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槽肩榫卯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安装于所述壳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线卡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设置;
所述电机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并将所述壳体和所述线卡固定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设置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第二部分一侧;
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所述第一通道口相对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通道口相对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线圈引出线还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和所述壳体一体成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和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以及
电机,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电机为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CN202111249384.7A 2021-10-26 2021-10-26 电机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032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9384.7A CN116032049A (zh) 2021-10-26 2021-10-26 电机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15898 WO2023071499A1 (zh) 2021-10-26 2022-08-30 电机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9384.7A CN116032049A (zh) 2021-10-26 2021-10-26 电机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2049A true CN116032049A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78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9384.7A Pending CN116032049A (zh) 2021-10-26 2021-10-26 电机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2049A (zh)
WO (1) WO20230714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2022B2 (ja) * 2013-03-18 2016-10-25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203387367U (zh) * 2013-07-18 2014-01-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外转子型马达
CN208190486U (zh) * 2018-05-15 2018-12-04 常州兰陵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阀门电动装置用直流电机
CN211958935U (zh) * 2020-06-09 2020-11-17 深圳市科力尔运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闭环步进电机的防尘结构
CN212909191U (zh) * 2020-09-24 2021-04-06 深圳市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及机器人关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1499A1 (zh)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3034B2 (en) Brushless servo
CN108883540B (zh) 机器人
CN107294252B (zh) 风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19911A (zh) 护线套、电池组以及电子设备
KR20190094410A (ko)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
CN102890546A (zh) 电子装置及其接口保护盖组件
CN111785159A (zh) 电子设备
JP2009198603A (ja) 光終端装置
EP3859911B1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CN116032049A (zh) 电机及电子设备
CN106899112A (zh) 马达及使用该马达的驱动机构
EP3896308B1 (en) Electronic parking brake actuator assembly
JP2015045787A (ja) 光電気複合型コネクタ
JP2019047589A (ja) ギヤボックス装置
CN214315399U (zh)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43773A (zh) L型执行器、机械臂以及机器人
JP2012169143A (ja)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充電装置
CN205781782U (zh) 一种云台
CN109713833A (zh) 高稳定的电机
CN211239620U (zh) 调光装置的驱动器件
CN104658645A (zh) 旋转电机用电缆
JP2007174767A (ja) モータ
CN109617314A (zh) 齿轮传动结构及相应的电机
CN216180505U (zh) L型执行器、机械臂以及机器人
CN218301044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