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1586B -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1586B
CN116031586B CN202310091057.6A CN202310091057A CN116031586B CN 116031586 B CN116031586 B CN 116031586B CN 202310091057 A CN202310091057 A CN 202310091057A CN 116031586 B CN116031586 B CN 116031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connecting portion
width
vent hole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10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31586A (zh
Inventor
周文扬
熊永锋
陈进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10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1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1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1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31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1586B/zh
Priority to US18/392,832 priority patent/US12002997B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94Gas-pervious par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储能装置包括支架、极柱、应激件、转接件和电极组件,支架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支架开设有安装孔和通气孔,安装孔和通气孔在支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转接件位于第一侧,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翻折后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与极柱连接,第二连接部朝向通气孔延伸,且在支架的厚度方向上,第二连接部部分遮挡通气孔。通过上述设置,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流到第二侧的应激件下方处,使得应激件能够翻转而实现过充保护功能,提升了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装置用于将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能量。目前的储能装置主要为可充电的二次电池,如锂电池或钠电池,目前常见的二次电池主要包括壳体、电芯和盖板组件,电芯收容在内,盖板组件封闭壳体,电芯的极耳与盖板组件上的极柱连接。
极耳与极柱之间通常采用转接件连接,而目前的储能装置通常还设有应激件,应激件用于将外部电路短路,避免电芯过充。目前的储能装置应激件无法工作而无法将外部电路短路,失去过充保护功能,导致安全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解决储能装置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支架,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支架开设有安装孔和通气孔,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气孔在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极柱,容置于所述安装孔;应激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的气体通过所述通气孔流动至所述应激件;转接件,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翻折后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通气孔延伸,且在所述支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部部分遮挡所述通气孔;电极组件,具有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通过设置转接件的第二连接部延伸至支架的通气孔处,使得第二连接部有较长的尺寸,能够与极耳稳定的连接固定,且第二连接部在支架的厚度方向上部分遮挡通气孔,且通气孔至少部分未被第二连接部遮挡,保证电芯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流到第二侧的应激件处,使得应激件能够翻转而实现过充保护功能,提升了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支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通气孔未被所述第二连接部遮挡的部分的面积与被所述第二连接部遮挡的部分的面积的比例为1/10-1/2。设置此比例范围,使得通气孔和第二连接部的尺寸合理,储能装置的结构比例协调,同时,保证第二连接部具有较大的尺寸与极耳连接,也使得第二连接部可以起到焊渣阻挡作用,同时还可确保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进入到应激件下方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气孔的侧壁包括在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所述第一端点靠近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支架的厚度方向上遮挡所述第一端点,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支架的厚度方向上未遮挡所述第二端点,使得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端点在支架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间隙,可确保第一侧的气体可以通过该间隙流入通气孔并流至第二侧的应激件下方处,确保应激件正常工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气孔的侧壁还包括在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三端点和所述第四端点,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支架的厚度方向上遮挡所述第三端点,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支架的厚度方向上未遮挡所述第四端点;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支架的厚度方向上未遮挡所述第三端点和所述第四端点。在第二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上与通气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气体也可从此处的间隙处流到通气孔并流至应激件下方处,使得气体流动的更为顺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段和延伸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延伸段在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上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翻折连接,所述延伸段凸出于所述连接段,所述延伸段部分遮挡所述通气孔。设置延伸段部分遮挡通气孔,仅需要对延伸段的形状、结构、尺寸等进行设置以达到所需的限制条件即可,对于第一连接部和连接段可放宽限制,从而可降低设计难度和制造难度,降低成本。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段在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宽度,所述通气孔在所述支架上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的比值为3/5-9/10。设置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的比值为3/5-9/10,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且比值不至于过于小,使得延伸段有较宽的宽度,能够有效的与负极耳稳定的连接,能遮挡焊渣,同时,延伸段始终不会完全遮挡通气孔,必然存在一定的间隙,以确保气体能够通过间隙流到通气孔及第二侧的应激件下方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段在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宽度,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翻折后在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三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三宽度的比值为3/5-9/10。连接段和第一连接部翻折后的整体具有第三宽度,前述的第一宽度小于第三宽度,能够使得连接段和第一连接部具有更宽的尺寸,以更稳定的与负极耳和负极柱连接,提升连接稳定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段具有在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连接段具有在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三边沿齐平,所述第四边沿超出所述第二边沿,所述第四边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使得连接段具有比延伸段更宽的尺寸,使得连接段与第一连接部稳定的连接,第四边沿与第一连接部翻折时几乎不会影响到第二边沿,使得结构稳定可靠。同时,连接段和延伸段的整体与负极耳连接时,连接段更宽而能够有更稳定的效果,从而可以提升两者整体与负极耳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设有倒角。设置倒角形成圆滑的边缘过渡结构,可避免延伸段形成尖角结构而划伤如电芯等结构而造成损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气孔的侧壁连接有栅栏,所述栅栏将所述通气孔分隔为多个气孔。设置栅栏可以加强结构强度,保证结构稳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可以提升结构强度,也无需设置其他连接结构,可以节省零部件,降低成本。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通过采用本申请的储能装置,能够提升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支架和负转接件的爆炸图;
图4是一种实施例的支架和负转接件的俯视图;
图5是一种实施例的负转接件的俯视图;
图6是一种实施例的负转接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20-电芯,21-正极耳,22-负极耳,30-支架,31-第一侧,32-第二侧,33-安装孔,34-通气孔,341-第一端点,342-第二端点,343-第三端点,344-第四端点,35-栅栏,40-负极柱,41-柱体,42-连接法兰,43-密封圈,50-负转接件,51-第一连接部,52-第二连接部,53-连接段,54-延伸段,541-第一边沿,542-第二边沿,531-第三边沿,532-第四边沿,511-第五边沿,512-第六边沿,61-第一绝缘胶膜,62-第二绝缘胶膜,70-应激件,80-光铝片,81-防爆阀,90-正极柱,95-正转接件,100-储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装置100,包括壳体10、电极组件、转接件和盖板组件。
电极组件包括电芯20和极耳,极耳包括正极耳21和负极耳22。电芯20收容在壳体10内,电芯20包括叠设的正极片(未图示)、隔膜(未图示)和负极片(未图示),正极耳21与正极片连接,负极耳22与负极片连接。
转接件包括正转接件95和负转接件50,正转接件95与正极耳21连接,负转接件50与负极耳22连接。
盖板组件包括支架30、正极柱90、负极柱40、光铝片80、应激件70等。正极柱90与正极侧的支架安装固定,负极柱40与负极侧的支架30安装固定。正极柱90与正转接件95连接,负极柱40与负转接件50连接。
正极侧结构与负极侧的结构基本相同,需要说明,应激件70设置在正极侧或负极侧。下面以应激件70设置在负极侧,对负极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应当理解,当应激件70设置在正极侧时,正极侧的结构可参考应激件70设置在负极侧的结构。
支架30为绝缘材质,具体可为塑料材质,例如PP(聚丙烯)材质。支架30具有相背的第一侧31和第二侧32,第一侧31朝向电芯20,第二侧32背向电芯20。支架30大体呈板状,板面大体呈长方形,支架30具有长度、宽度和厚度,后续描述各结构时,以支架30的长度的延伸方向为长度方向,宽度的延伸方向为宽度方向,厚度的延伸方向为厚度方向。
支架30开设有安装孔33和通气孔34,安装孔33和通气孔34在支架3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安装孔33和通气孔34均为贯穿支架30的厚度方向的通孔,两者可均为圆形孔。可选的,安装孔33和通气孔34也可为非圆形孔,如椭圆孔、多边形孔等,不做限制。安装孔33和通气孔34的几何中心的连线可以与支架30的长度方向平行,也可稍微偏斜一定角度。
可选的,通气孔34的侧壁连接有栅栏35,栅栏35将通气孔34分隔为多个气孔。具体的,栅栏35可由多个条状结构构成,栅栏35的形状可为“十”、“米”等形状,不做限制。栅栏35的条状结构的发散的外端部与通气孔34的侧壁连接固定。栅栏35可以与支架30为一体式结构,例如采用注塑的一体成型工艺制作形成一体式结构。设置栅栏35可以加强结构强度,保证结构稳定。
负极柱40容置于安装孔33,负极柱40自第一侧31伸入安装孔33并伸出至第二侧32。
可选的,负极柱40包括柱体41和连接法兰42,柱体41连接在连接法兰42的中部,柱体41伸入安装孔33并伸出至第二侧32,连接法兰42位于第一侧31。柱体41的外周壁可与安装孔33的内壁接触,连接法兰42的尺寸大于柱体41的尺寸,连接法兰42可贴设于支架30的第一侧31的表面,连接法兰42起到限制柱体41进一步从第二侧32伸出的作用。负极柱40容置于安装孔33后,将安装孔33封闭,使得气体不能从安装孔33处泄露,保证储能装置100的内部空间的密封性。
可选的,可在负极柱40的外周表面和/或安装孔33的内壁设置密封圈43,通过密封圈43实现负极柱40和安装孔33的密封。
应激件70设置于第二侧32,第一侧31的气体通过通气孔34流动至应激件70。通过将应激件70配置为响应储能装置100内部的压力增加而发生应激变形,使得储能装置100内部的气体超过预设的压力阈值时,应激件70能够应激形变与金属导电压块接触,使得正极组件发生外部短接情况,继而由于强大的短路电流使得应激件70与金属导电压块的底部产生熔断削顶现象而回归断路状态,从而避免储能装置100发生过度充电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储能装置100发生爆炸。
具体的,支架30的第二侧32设置有光铝片80,光铝片80与支架30相连并围合形成一空腔,该空腔与通气孔34连通,应激件70设置在光铝片80上。当对电芯20过充而造成储能装置100内部气体压力超过阈值时,气体通过通气孔34流到第二侧32的应激件70的下方处(即应激件70朝向负转接件50的一侧,下同),推动应激件70发生翻转,应激件70翻转后使得负极柱40和正极柱90电连接,此时储能装置100处于短路状态,充电电流经正极柱90直接通过光铝片80流到负极柱40,而不会再流到电芯20,起到过充防护作用,从而可提高电芯20充电的安全性。在电芯20正常充电而未过充时,应激件70未发生翻转,则正极柱90和负极柱40不会直接电连接,从而保证储能装置100正常充电以及使用。
应激件70为金属导电材质,并可具有可移动的膜层、筋条结构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应激件7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任意可行的结构均可。
光铝片80上还可设置防爆阀81,当电芯20发生热管理异常而产生大量气体时,过大的气压会冲开防爆阀81而泄露,避免高压无法排出而造成爆炸等事故。
正转接件95和负转接件50均为金属材质,正转接件95的材质例如为铝,负转接件50的材质例如为铜或铜铝合金。
负转接件50位于第一侧31,负转接件50包括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1与第二连接部52可翻折地连接,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翻折后相对设置。可翻折连接是一种连接且能够进行翻折的连接关系,翻折前可在同一平面或具有较大的夹角,翻折后相对设置,翻折后可在不同平面平行或具有较小的夹角。
第一连接部51与负极柱40连接,连接方式具体可为焊接,进一步可为激光焊接。第二连接部52与负极耳22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具体可为焊接,进一步可为超声波焊接。
储能装置100装配时,先将负转接件50设为未翻折的展开状态,此时盖板组件未封闭储能装置100的壳体10。将第一连接部51与负极柱40焊接固定,以及将第二连接部52与负极耳22焊接固定后,再翻折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翻折时同步翻转盖板组件的其他器件,如支架30、应激件70、负极柱40、光铝片80等,至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处于相对设置的折叠状态,此时盖板组件也正好与电芯20正对,从而盖板组件盖设到壳体10的开口处以封闭电芯20。
结合图2至图4,负极耳22的长度通常较长,为了与负极耳22稳定的连接,负转接件50的第二连接部52的长度也应当设置为较长的尺寸。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52朝向通气孔34延伸,且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第二连接部52部分遮挡通气孔34。
本实施例中,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通气孔34至少部分未被第二连接部52遮挡。如此可使得在支架3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通气孔34的侧壁和第二连接部52之间至少具有部分间隙,能够避免第二连接部52完全遮挡通气孔34而造成堵塞,造成第一侧31的气体无法通过通气孔34流到第二侧32的应激件70下方处。
如此设置至少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通气孔34还有部分是能够通气的,即第二连接部52并未全部遮挡通气孔34,使得电芯20产生的气体依然可以通过通气孔34的内壁和第二连接部52之间的间隙流到第二侧32的应激件70下方处,保证基本的过充防护功能。二方面,第一连接部51与负极柱40焊接会产生焊渣,第二连接部52与负极耳22焊接也会产生焊渣,第二连接部52遮挡部分通气孔34,可以起到对焊渣的遮挡作用,避免焊渣从通气孔34掉落到应激件70处造成短路;第二连接部52也可遮挡焊渣以减少掉落到电芯20内部的作用,避免电芯20内部短路。
可选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为一体式结构。具体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可为对一金属片裁切以及翻折等工艺制作而成,一体式结构可以提升结构强度,也无需设置其他连接结构,可以节省零部件,降低成本。
继续参考图2,为了提升对焊渣的遮挡效果,还可设置第一绝缘胶膜61和第二绝缘胶膜62。第一绝缘胶膜61贴附于第一连接部51朝向第二连接部52的表面,第二绝缘胶膜62贴附于第二连接部52朝向第一连接部51的表面。第一绝缘胶膜61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部分遮挡通气孔34,如此,在负转接件50还未翻折时,此时进行的焊接而产生的焊渣被第一绝缘胶膜61遮挡也避免掉落到通气孔34中,也可减少部分焊渣掉落到电芯20中。第二绝缘胶膜62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遮挡通气孔34,也起到焊渣防掉落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可仅设第一绝缘胶膜61或第二绝缘胶膜62,也可同时设置第一绝缘胶膜61和第二绝缘胶膜62,无论何种方式,均至少保证气体能进入通气孔34,也就是说第一绝缘胶膜61和第二绝缘胶膜62在遮挡通气孔34的同时,也要留有至少部分间隙供气体进入通气孔34。
第一绝缘胶膜61和第二绝缘胶膜62可以为不同颜色,以方便快速识别是否设置正确。第一绝缘胶膜61和第二绝缘胶膜62可具有粘贴性,可直接粘贴固定在负转接件50上。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仅以负极侧进行说明,当应激件70设置在正极侧时,则正极侧的正转接件95、支架等结构参考负极侧的设置即可,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通过设置转接件的第二连接部52延伸至支架30的通气孔34处,使得第二连接部52有较长的尺寸,能够与负极耳22稳定的连接固定,且第二连接部52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部分遮挡通气孔34,且通气孔34至少部分未被第二连接部52遮挡,保证电芯20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34流到第二侧32的应激件70下方处,使得应激件70能够翻转而实现过充保护功能,提升了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
可选的,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通气孔34未被第二连接部52遮挡的部分的面积与被第二连接部52遮挡的部分的面积的比例为1/10-1/2。具体的,该比例可为1/10、1/9、1/8、1/7、1/6、1/5、1/4、1/3、1/2等,设置此比例范围,使得通气孔34和第二连接部52的尺寸合理,储能装置100的结构比例协调,同时,保证第二连接部52具有较大的尺寸与极耳连接,也使得第二连接部52可以起到焊渣阻挡作用,同时还可确保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34进入到应激件70下方处。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和图4,通气孔34的侧壁包括在支架3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点341和第二端点342。第一端点341靠近安装孔33,第二连接部52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遮挡第一端点341,且第二连接部52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未遮挡第二端点342,使得第二连接部52和第二端点342在支架3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间隙。
具体的,第一端点341和第二端点342各自是通气孔34的侧壁上的一个点。可选的,第一端点341为安装孔33的几何中心和通气孔34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安装孔33的侧壁相交的点,第二端点342为安装孔33的几何中心和通气孔34的几何中心的连线的延长线与通气孔34的侧壁的另一侧的侧壁相交的点。第一端点341、通气孔34的几何中心和第二端点342三者的连线为一直线。在通气孔34为圆形孔的实施例中,第一端点341和第二端点342的连线为通气孔34的直径。
第二连接部52大体形状为长方形片状,第二连接部52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支架30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连接部52的宽度方向可以与支架30的宽度方向相同,第二连接部52的厚度方向可以与支架30的厚度方向相同,后文中以此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第二连接部52和支架30的方向的对应关系可稍有偏斜。
第二连接部52自第一端点341向第二端点342一侧延伸,且第二连接部52的长度方向上远离负极柱40的一端边沿位于第一端点341和第二端点342之间,使得第二端点342和第二连接部52在支架3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间隙。
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52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未遮挡第二端点342,使得第二端点342和第二连接部52在支架3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间隙,可确保第一侧31的气体可以通过该间隙流入通气孔34并流至第二侧32的应激件70下方处。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部52和第二端点342在支架3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隙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该间隙大些时,气体能够能容易的通过,该间隙小些时,遮挡效果好,焊渣不易从该间隙掉落到应激件70处。该间隙的具体尺寸不做限定。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和图4,通气孔34的侧壁还包括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三端点343和第四端点344。第二连接部52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遮挡第三端点343,且第二连接部52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未遮挡所述第四端点(344),使得第二连接部52与第四端点344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隙。或者,第二连接部52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未遮挡第三端点343和第四端点344,使得第二连接部52与第三端点343和第四端点344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均具有间隙。
具体的,第三端点343和第四端点344与第一端点341和第二端点342相同,均各自为通气孔34的侧壁上的一个点。可选的,第三端点343和第四端点344的连线过通气孔34的几何中心点。可选的,第三端点343和第四端点344的连线与第一端点341和第二端点342的连线垂直。可选的,第三端点343和第四端点344的连线与支架30的宽度方向平行。
如前所述,第二连接部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自第一端点341向第二端点342延伸,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52的宽度,便可使得第二连接部52的宽度方向上相背的两个边与第三端点343和第四端点344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设置这种关系,可得到不同的遮挡效果。
具体而言,第一种关系是:第二连接部5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边与第三端点343具有间隔距离,使得第二连接部52与第三端点343之间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隙;同时,第二连接部5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边延伸超过第四端点344,使得第二连接部52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遮挡第四端点344。第二种关系是:第二连接部5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边与第三端点343具有间隔距离,使得第二连接部52与第三端点343之间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隙;同时,第二连接部5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边与第四端点344具有间隔距离,使得第二连接部52与第四端点344之间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端点343和第四端点344可调换,也就是说,第一种关系中,可以是在第二连接部52的宽度方向上任一侧与通气孔34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或两侧都具有间隙。
在第二连接部52的宽度方向上与通气孔34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气体也可从此处的间隙处流到通气孔34并流至应激件70下方处,使得气体流动的更为顺畅。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部52的宽度方向上与通气孔34的侧壁之间的间隙的尺寸不做限定,可根据需要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至图5,第二连接部52包括连接段53和延伸段54,连接段53和延伸段54在支架30的长度方向上连接。连接段53与第一连接部51可翻折连接,延伸段54凸出于连接段53,延伸段54部分遮挡通气孔34,且通气孔34至少部分未被延伸段54遮挡,使得通气孔34的侧壁与延伸段54之间至少具有部分间隙。
具体的,连接段53未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遮挡通气孔34,连接段53的形状和结构不需要考虑对通气孔34的遮挡的限制,连接段53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合适的形状和结构。同理的,第一连接部51也未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遮挡通气孔34,其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合适的形状和结构。延伸段54需要在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部分遮挡通气孔34,且使得通气孔34至少部分未被延伸段54遮挡,故需要考虑在遮挡通气孔34的情况下还能让气体通过延伸段54和通气孔34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处流过。
因此,设置延伸段54部分遮挡通气孔34,仅需要对延伸段54的形状、结构、尺寸等进行设置以达到所需的限制条件即可,对于第一连接部51和连接段53可放宽限制,从而可降低设计难度和制造难度,降低成本。
可选的,请参考图3至图5,延伸段54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宽度W1,通气孔34在支架30上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第二宽度W2,第一宽度W1与第二宽度W2的比值为3/5-9/10。
具体的,延伸段54可为长方形片状,其长度方向与支架30的长度方向相同,其宽度方向也与支架30的宽度方向相同,其厚度方向也与支架30的厚度方向相同。延伸段54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连接段53连接,长度方向上另一端朝向通气孔34延伸并遮挡通气孔34。
延伸段54具有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一边沿541和第二边沿542,第一边沿541和第二边沿542均沿支架3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宽度W1为第一边沿541和第二边沿542的垂线的长度。
通气孔34为圆形孔时,则第二宽度W2为通气孔34的直径。
可以理解的是,延伸段54的形状也可为其他形状,通气孔34的形状也可为其他形状,对于任意形状的延伸段54和通气孔34,第一宽度W1可为第一边沿541和第二边沿542之间画任意一条与支架3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中的距离最长的直线的长度,第二宽度W2可为在通气孔34的侧壁上作与支架3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连线中最长的连线的长度。
设置第一宽度W1与第二宽度W2的比值为3/5-9/10,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宽度W2且比值不至于过于小,使得延伸段54有较宽的宽度,能够有效的与负极耳22稳定的连接,能遮挡焊渣,同时,延伸段54始终不会完全遮挡通气孔34,必然存在一定的间隙,以确保气体能够通过间隙流到通气孔34及第二侧32的应激件70下方处。可选的,第一宽度W1与第二宽度W2的比值可为3/5、7/10、4/5、9/10等,不做限制,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可选的,请参考图3至图5,延伸段54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宽度W1,连接段53与第一连接部51翻折后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三宽度W3,第一宽度W1与第三宽度W3的比值为3/5-9/10。
具体的,根据前述说明,连接段53和第一连接部51的形状、尺寸、结构等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不需要考虑对通气孔34的遮挡的限制。本实施例中,连接段53和第一连接部51翻折后的整体具有第三宽度W3,前述的第一宽度W1小于第三宽度W3,能够使得连接段53和第一连接部51具有更宽的尺寸,以更稳定的与负极耳22和负极柱40连接,提升连接稳定性。
连接段53和第一连接部51均可为片状,形状可为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做限制。第三宽度W3的定义可参考前述的第一宽度W1的定义,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段53和第一连接部51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相同或不同,总之,两者翻折后的整体具有第三宽度W3。
可选的,第一宽度W1与第三宽度W3的比值可为3/5、7/10、4/5、9/10等,不做限制,第一宽度W1和第三宽度W3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可选的,请参考图3至图5,连接段53具有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三边沿531和第四边沿532。第一边沿541和第三边沿531齐平,第四边沿532超出第二边沿542,第四边沿532与第一连接部51可翻折连接。
第一边沿541和第三边沿531齐平,而第四边沿532超出第二边沿542,使得连接段53具有比延伸段54更宽的尺寸,使得连接段53与第一连接部51稳定的可翻折连接,第四边沿532与第一连接部51翻折时几乎不会影响到第二边沿542,使得结构稳定可靠。同时,连接段53和延伸段54的整体与负极耳22连接时,连接段53更宽而能够有更稳定的效果,从而可以提升两者整体与负极耳2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连接部51具有在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五边沿511和第六边沿512,负转接件50翻折后,第五边沿511和第三边沿531齐平,第六边沿512和第四边沿532齐平。可选的,第六边沿512和第四边沿532为同一个边沿。
第一连接部51的形状与连接段53的形状大体相同,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翻折后,如图5所示,俯视时第一连接部51和连接段53的形状基本相同,也就是第一连接部51在第二连接部52的正投影与连接段53重合。如此可简化设计和降低制造难度。
可选的,请参考图3、图5和图6,延伸段54远离连接段53的一端设有倒角。设置倒角形成圆滑的边缘过渡结构,可避免延伸段54形成尖角结构而划伤如电芯20等结构而造成损坏。
请参考图1至图6,基于前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储能装置100,该储能装置100为用电设备供电。
该用电设备可为电动汽车、换电站等,不做限制。
通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储能装置100,能够提升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标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30),具有相背的第一侧(31)和第二侧(32),所述支架(30)开设有安装孔(33)和通气孔(34),所述安装孔(33)和所述通气孔(34)在所述支架(3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极柱,容置于所述安装孔(33);
应激件(70),设置于所述第二侧(32),所述第一侧(31)的气体通过所述通气孔(34)流动至所述应激件(70);
转接件,位于所述第一侧(31),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所述第一连接部(51)与所述极柱(4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5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5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52)翻折后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51)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52)朝向所述通气孔(34)延伸,且在所述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部(52)部分遮挡所述通气孔(34),在所述支架(3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所述通气孔(34)的侧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52)之间至少具有部分间隙;
电极组件,具有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2)连接;
在所述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通气孔(34)未被所述第二连接部(52)遮挡的部分的面积与被所述第二连接部(52)遮挡的部分的面积的比例为1/1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34)的侧壁包括在所述支架(3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点(341)和第二端点(342),所述第一端点(341)靠近所述安装孔(33),所述第二连接部(52)在所述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遮挡所述第一端点(341),且所述第二连接部(52)在所述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未遮挡所述第二端点(3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34)的侧壁还包括在所述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三端点(343)和第四端点(344),所述第二连接部(52)在所述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遮挡所述第三端点(343),且所述第二连接部(52)在所述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未遮挡所述第四端点(344);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52)在所述支架(30)的厚度方向上未遮挡所述第三端点(343)和所述第四端点(3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2)包括连接段(53)和延伸段(54),所述连接段(53)和所述延伸段(54)在所述支架(30)的长度方向上连接,所述连接段(5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51)可翻折连接,所述延伸段(54)凸出于所述连接段(53),所述延伸段(54)部分遮挡所述通气孔(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54)在所述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宽度(W1),所述通气孔(34)在所述支架(30)上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第二宽度(W2),所述第一宽度(W1)与所述第二宽度(W2)的比值为3/5-9/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54)在所述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一宽度(W1),所述连接段(5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51)翻折后在所述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第三宽度(W3),所述第一宽度(W1)与所述第三宽度(W3)的比值为3/5-9/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54)具有在所述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一边沿(541)和第二边沿(542),所述连接段(53)具有在所述支架(30)的宽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三边沿(531)和第四边沿(532),所述第一边沿(541)和所述第三边沿(531)齐平,所述第四边沿(532)超出所述第二边沿(542),所述第四边沿(53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5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54)远离所述连接段(53)的一端设有倒角。
9.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100),所述储能装置(100)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CN202310091057.6A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031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57.6A CN116031586B (zh)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US18/392,832 US12002997B1 (en) 2023-02-09 2023-12-21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power consum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57.6A CN116031586B (zh)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1586A CN116031586A (zh) 2023-04-28
CN116031586B true CN116031586B (zh) 2023-06-27

Family

ID=86070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1057.6A Active CN116031586B (zh)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2002997B1 (zh)
CN (1) CN11603158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39829U (zh) * 2012-08-02 2013-03-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装置
CN107968182A (zh) * 2018-01-12 2018-04-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汽车
CN108428820A (zh) * 2017-02-14 2018-08-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10021728A (zh) * 2018-01-10 2019-07-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透气阀、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09312883U (zh) * 2018-12-07 2019-08-27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转接片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11350705U (zh) * 2019-12-31 2020-08-25 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极柱带平台的电池上盖结构
CN115377615A (zh) * 2022-10-21 2022-11-22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刀片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电池模组装配方法
CN115566375A (zh) * 2022-11-11 2023-01-03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设备以及用电设备
WO2023005005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15963B1 (ko) * 2012-04-06 2017-03-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06784570A (zh) * 2017-01-20 2017-05-31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软连接片结构和电池顶盖
KR20180126934A (ko) * 2017-05-19 2018-11-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2019133856A (ja) 2018-01-31 2019-08-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蓄電装置
CN208127255U (zh) 2018-05-04 2018-11-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JP7128666B2 (ja) * 2018-06-11 2022-08-31 Fdk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839829U (zh) * 2012-08-02 2013-03-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装置
CN108428820A (zh) * 2017-02-14 2018-08-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10021728A (zh) * 2018-01-10 2019-07-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透气阀、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07968182A (zh) * 2018-01-12 2018-04-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汽车
CN209312883U (zh) * 2018-12-07 2019-08-27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转接片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11350705U (zh) * 2019-12-31 2020-08-25 江苏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极柱带平台的电池上盖结构
WO2023005005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CN115377615A (zh) * 2022-10-21 2022-11-22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刀片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电池模组装配方法
CN115566375A (zh) * 2022-11-11 2023-01-03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设备以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2002997B1 (en) 2024-06-04
CN116031586A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7533B (zh) 电池模组
JP4220331B2 (ja) 二次電池用安全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US7541110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2136558B (zh) 可再充电电池
EP2495785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econdary battery
US7968228B2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0867922B1 (ko) 배터리 팩
EP4391214A1 (en) End cover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KR20150031724A (ko) 이차 전지
WO2023028815A1 (zh) 卷绕式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031586B (zh)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US20150099148A1 (en) Secondary battery
JP2015153752A (ja) 二次電池パック
KR20180027872A (ko) 이차 전지
EP4318766A1 (en) Insulating patch,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device
CN116014375B (zh)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KR20060022355A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극 조립체
CN116014386B (zh)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JP5474654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KR101728883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각형 이차전지
CN213845368U (zh) 一种卷绕电池及电池外壳
KR100760754B1 (ko) 이차전지
CN217788714U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KR20150138788A (ko) 이차 전지
CN218827692U (zh) 连接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Room 2-B26, Peihong Building, No. 1 Kehui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