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27735A - 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27735A
CN116027735A CN202310324446.9A CN202310324446A CN116027735A CN 116027735 A CN116027735 A CN 116027735A CN 202310324446 A CN202310324446 A CN 202310324446A CN 116027735 A CN116027735 A CN 116027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rigidity
analysis unit
data analysis
numeric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44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27735B (zh
Inventor
沈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angmu Cn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angmu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angmu Cn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angmu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2444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277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27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27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27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27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尤其涉及数控机床运行方法技术领域;包括: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零件精度,以确定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刚度,以确定对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的调节方式;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加工余量,以判定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是否符合余量标准;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不符合余量标准时,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修正对所述工件的走刀次数;通过对数控机床进行精准操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运行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再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以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789193A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运行方法,运行过程为:数控机床根据数控程序代码开始运行;当运行至程序代码出现输入/输出命令时,数控机床中止运行,并在显示终端要求机床操控人员输入执行参数的对话框或命令语句;而后输入参数后程序代码根据输入内容做相应变化;最后数控机床执行变化后的数控程序代码,运行直至程序终止;该发明不仅能够实现加工过程信息的及时提示,而且可以实现操作者通过修改参数,实现对加工工艺的及时修订,以及在自动加工程序既定的众多工艺方案中现场进行选择,拓展了数控机床自动加工的工艺能力;由此可见,所述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运行方法存在未对数控机床进行精准操控以致产品的加工精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未对数控机床进行精准操控以致产品的加工精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
步骤S1、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零件精度,以确定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
步骤S2、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刚度,以确定对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的调节方式;
步骤S3、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加工余量,以判定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是否符合余量标准;
步骤S4、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不符合余量标准时,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修正对所述工件的走刀次数;
其中,在所述步骤S2中,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一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则判定调小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二刚度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则判定调大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
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第一余量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确定选用对应走刀次数的修正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零件精度,当前零件精度对应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低精度,以确定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其中,
若采集的零件精度处于第一精度水平,所述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所述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为第一走刀次数;
若采集的零件精度处于第二精度水平,所述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所述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为第二走刀次数;
所述第一精度水平满足所述零件精度小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执行的最低精度,所述第二精度水平满足所需零件精度大于等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执行的最低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刚度,当前刚度对应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和最小刚度,
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一刚度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判定需调小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
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二刚度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判定需调大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
所述第一刚度水平满足所述工件的刚度小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通过的最小刚度,所述第二刚度水平满足所述工件的刚度大于等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通过的最大刚度。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设有在第一刚度水平下将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调小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一减小背吃刀量;
第二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二减小背吃刀量;
第三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三减小背吃刀量;
其中,当前背吃刀量>第一减小背吃刀量>第二减小背吃刀量>第三减小背吃刀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所述工件处于第一刚度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确定选用背吃刀量调小的调节方式,其中,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小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二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第一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设有在第二刚度水平下将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调大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一增大背吃刀量;
第二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二增大背吃刀量;
第三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三增大背吃刀量;
其中,当前背吃刀量<第一增大背吃刀量<第二增大背吃刀量<第三增大背吃刀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所述工件处于第二刚度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确定对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的调节方式,其中,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大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大差值且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大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二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大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一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加工余量,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不符合余量标准,则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修正对所述工件的走刀次数以使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符合余量标准。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设有走刀次数的修正方式,其中,
第一走刀次数修正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走刀次数修正为第三走刀次数;
第二走刀次数修正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走刀次数修正为第四走刀次数;
第三走刀次数修正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走刀次数修正为第五走刀次数;
其中,当前走刀次数<第一走刀次数<第二走刀次数<第三走刀次数<第四走刀次数<第五走刀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第一余量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确定选用对应走刀次数的修正方式,其中,
若所述工件的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余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走刀次数修正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余量差值且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余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选用所述第二走刀次数修正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张力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一走刀次数修正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集成品零件的零件精度,以及确定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低精度,从而确定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当零件精度小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执行的最低精度时,则确定为第一走刀次数,当零件精度大于等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执行的最低精度时,则确定为第二走刀次数,进而通过对走刀次数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采集工件的刚度,以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和最小刚度,当所述工件的刚度小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通过的最小刚度时,则判定需调小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从而进一步保证工件在数控机床的额定载荷下能够保持不变形,当所述工件的刚度大于等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通过的最小刚度时,则则判定需调大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以减少走刀次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采集工件的加工余量,并将该加工余量与余量标准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以在当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不符合余量标准时,修正对所述工件的走刀次数以使工件的加工余量符合余量标准,从而通过对加工余量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计算工件的加工余量与余量标准的余量差值,将余量差值与预设余量差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走刀次数进行修正,当余量差值小于第一预设余量差值时,则将走刀次数修正至第三走刀次数,当余量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余量差值且小于第二余量差值时,则将走刀次数修正至第四走刀次数,当余量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余量差值时,则将走刀次数修正至第五走刀次数,通过对走刀次数的精准控制,在背吃刀量不合格时将走刀次数增多,在背吃刀量合格或过大时将走刀次数适当减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的系统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所述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
步骤S1、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零件精度,以确定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
步骤S2、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刚度,以确定对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的调节方式;
步骤S3、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加工余量,以判定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是否符合余量标准;
步骤S4、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不符合余量标准时,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修正对所述工件的走刀次数;
其中,在所述步骤S2中,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一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则判定调小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二刚度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则判定调大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
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第一余量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确定选用对应走刀次数的修正方式。
具体而言,所述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零件精度,当前零件精度对应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低精度,以确定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其中,
若采集的零件精度处于第一精度水平,所述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所述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为第一走刀次数;
若采集的零件精度处于第二精度水平,所述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所述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为第二走刀次数;
所述第一精度水平满足所述零件精度小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执行的最低精度,所述第二精度水平满足所需零件精度大于等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执行的最低精度。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刚度,当前刚度对应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和最小刚度,
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一刚度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判定需调小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
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二刚度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判定需调大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
所述第一刚度水平满足所述工件的刚度小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通过的最小刚度,所述第二刚度水平满足所述工件的刚度大于等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通过的最大刚度。若所述工件的刚度大于等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通过的最小刚度且小于等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通过的最大刚度,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判定无需调节所述背吃刀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最小刚度为工件在数控机床的额定载荷下能够保持不变形的刚度。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设有在第一刚度水平下将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调小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一减小背吃刀量;
第二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二减小背吃刀量;
第三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三减小背吃刀量;
其中,当前背吃刀量>第一减小背吃刀量>第二减小背吃刀量>第三减小背吃刀量。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所述工件处于第一刚度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确定选用背吃刀量调小的调节方式,其中,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小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二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第一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采用背吃刀量减小调节系数的方式对背吃刀量进行调节,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可在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预设第一背吃刀量减小调节系数K1、第二背吃刀量较小调节系数K2和第三背吃刀量减小调节系数K3,0.5<K3<K2<K1<1,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还设有第一预设刚度过小差值ΔGx1和第二预设刚度过小差值ΔGx2,ΔGx1<ΔGx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一刚度水平下时,计算所述工件的刚度G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通过的最小刚度Gmin的刚度过小差值ΔGx,设定ΔGx=Gmin-G,数据分析单元将刚度过小差值ΔGx分别与ΔGx1和ΔGx2进行比对以确定选用背吃刀量减小的调节方式,其中,
若ΔGx≥ΔGx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具体为选用第三背吃刀量减小调节系数K3将当前背吃刀量L0调节至第三减小背吃刀量Lx3,设定Lx3=L0×K3;
若ΔGx1≤ΔGx<ΔGx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二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具体为选用第二背吃刀量减小调节系数K2将当前背吃刀量L0调节至第二减小背吃刀量Lx2,设定Lx2=L0×K2;
若ΔGx<ΔGx1,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一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具体为选用第一背吃刀量减小调节系数K2将当前背吃刀量L0调节至第一减小背吃刀量Lx1,设定Lx1=L0×K1;
L0>Lx1>Lx2>Lx3。
本实施例中,设定0.5<K3<0.65<K2<0.85<K1<1,本实施例优选K3=0.6,K2=0.8,K1=0.9,本实施例中当前背吃刀量为10mm,当前背吃刀量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为Gmin=当前刚度×80%,即Gmin=8mm,180N/m<ΔGx1<200N/m<ΔGx2<220N/m,本实施例优选ΔGx1=190N/m,ΔGx2=210N/m。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采用减小量的方式将背吃刀量减小。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设有在第二刚度水平下将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调大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一增大背吃刀量;
第二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二增大背吃刀量;
第三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三增大背吃刀量;
其中,当前背吃刀量<第一增大背吃刀量<第二增大背吃刀量<第三增大背吃刀量。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所述工件处于第二刚度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确定对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的调节方式,其中,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大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大差值且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大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二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大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一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采用背吃刀量增大调节系数的方式对背吃刀量进行调节,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可在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预设第一背吃刀量增大调节系数X1、第二背吃刀量增大调节系数X2和第三背吃刀量增大调节系数X3,1<X1<X2<X3<1.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还设有第一预设刚度过大差值ΔGd1和第二预设刚度过大差值ΔGd2,ΔGd1<ΔGd2,搜书数据分析单元在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二刚度水平下计算所述刚度G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大刚度Gmax的刚度过大差值ΔGd,设定ΔGd=G-Gmax,数据分析单元将刚度过大差值ΔGd分别与ΔGd1和ΔGd2进行比对以确定选用背吃刀量调大的调节方式,其中,
若ΔGd≥ΔGd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具体为选用第三背吃刀量增大调节系数X3将当前背吃刀量L0调节至第三增大背吃刀量Ld3,设定Ld3=L0×X3;
若ΔGd1≤ΔGd<ΔGd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第二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具体为选用第二背吃刀量增大调节系数X2将当前背吃刀量L0调节至第二增大背吃刀量Ld2,设定Ld2=L0×X2;
若ΔGd<ΔGd1,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一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具体为选用第一背吃刀量增大调节系数X1将当前背吃刀量L0调节至第一增大背吃刀量Ld1,设Ld1=L0×X1;
L0<Ld1<Ld2<Ld3。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1<X1<1.05<X2<1.1<X3<1.2,本实施例优选X3=1.15,X2=1.08,X1=1.03,本实施例中当前背吃刀量为10mm,当前背吃刀量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大刚度Gmax=当前刚度×120%,即Gmax=12mm,180N/m<ΔGd1<190N/m<ΔGd2<200N/m,本实施例优选ΔGd1=185N/m,ΔGd2=195N/m。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采用增量的方式将背吃刀量调大。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加工余量,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不符合余量标准,则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修正对所述工件的走刀次数以使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符合余量标准。
本实施例提供如下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数据分析单元设有余量标准B0,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工件的余量B与余量标准B0进行比对以判定是否对所述走刀次数进行修正,其中,
若当前所述工件的余量处于第一余量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判定对所述走刀次数进行修正;
若当前所述工件的余量处于第二余量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判定不对所述走刀次数进行修正;
所述第一余量水平满足当前工件的余量B小于余量标准B0,所述第二余量水平满足当前工件的余量B大于等于余量标准B0。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设有走刀次数的修正方式,其中,
第一走刀次数修正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走刀次数修正为第三走刀次数;
第二走刀次数修正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走刀次数修正为第四走刀次数;
第三走刀次数修正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走刀次数修正为第五走刀次数;
其中,当前走刀次数<第一走刀次数<第二走刀次数<第三走刀次数<第四走刀次数<第五走刀次数。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第一余量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确定选用对应走刀次数的修正方式,其中,
若所述工件的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余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走刀次数修正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余量差值且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余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选用所述第二走刀次数修正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张力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一走刀次数修正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走刀次数修正的实现方式:
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预设有第一修正系数R1、第二修正系数R2和第三修正系数R3,1<R1<R2<R3<1.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还设有第一预设余量差值ΔB1和第二预设余量差值ΔB2,ΔB1<ΔB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第一余量水平下计算所述工件的余量B与余量标准B0的余量差值ΔB,设定ΔB=B-B0,数据分析单元将余量差值ΔB分别与ΔB1和ΔB2进行比对以确定选用走刀次数的修正方式,其中,
若ΔB≥ΔB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走刀次数修正方式,具体为选用第三修正系数R3将对应工件的当前走刀次数Vi修正至第五走刀次数V5,设定V5=Vi×R3;
若ΔB1≤ΔB<ΔB2,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二走刀次数修正方式,具体为选用第二修正系数R2将对应工件的当前走刀次数Vi修正至第四走刀次数V4,设定V4=Vi×R2;
若ΔB<ΔB1,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一走刀次数修正方式,具体为选用第一修正系数R1将对应工件的当前走刀次数Vi修正至第三走刀次数V3,设定V3=Vi×R1;
Vi<V3<V4<V5,i=1,2。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1<R1<5<R2<9<R3<13,本实施例优选R3=11,R2=7,R1=3,本实施例中优选当前走刀次数为V1为两次,余量标准为3mm,1mm<ΔB1<3mm<ΔB2<5mm,本实施例优选ΔB1=2mm,ΔB2=4mm。
请参阅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所述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的系统的逻辑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的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用以采集成品零件精度、工件的刚度以及工件的加工余量;
图像解析单元,其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用以确定所述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
数据分析单元,其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用以确定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的调节方式,以及用以确定对工件的走刀次数的修正方式。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零件精度,以确定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
步骤S2、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刚度,以确定对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的调节方式;
步骤S3、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加工余量,以判定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是否符合余量标准;
步骤S4、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不符合余量标准时,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修正对所述工件的走刀次数;
其中,在所述步骤S2中,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一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则判定调小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二刚度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则判定调大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
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第一余量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确定选用对应走刀次数的修正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零件精度,当前零件精度对应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低精度,以确定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其中,
若采集的零件精度处于第一精度水平,所述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所述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为第一走刀次数;
若采集的零件精度处于第二精度水平,所述图像解析单元确定所述车槽对工件的走刀次数为第二走刀次数;
所述第一精度水平满足所述零件精度小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执行的最低精度,所述第二精度水平满足所需零件精度大于等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执行的最低精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刚度,当前刚度对应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和最小刚度,
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一刚度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判定需调小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
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刚度处于第二刚度水平,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判定需调大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
所述第一刚度水平满足所述工件的刚度小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通过的最小刚度,所述第二刚度水平满足所述工件的刚度大于等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通过的最大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设有在第一刚度水平下将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调小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一减小背吃刀量;
第二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二减小背吃刀量;
第三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三减小背吃刀量;
其中,当前背吃刀量>第一减小背吃刀量>第二减小背吃刀量>第三减小背吃刀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所述工件处于第一刚度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确定选用背吃刀量调小的调节方式,其中,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小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二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当前数控机床允许所述工件通过的最小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第一背吃刀量减小调节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设有在第二刚度水平下将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调大的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一增大背吃刀量;
第二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二增大背吃刀量;
第三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背吃刀量调节至第三增大背吃刀量;
其中,当前背吃刀量<第一增大背吃刀量<第二增大背吃刀量<第三增大背吃刀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所述工件处于第二刚度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确定对所述数控机床的背吃刀量的调节方式,其中,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大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刚度过大差值且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大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二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刚度与允许所述工件通过当前数控机床的最大刚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刚度过大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一背吃刀量增大调节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确定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工件的加工余量,若采集的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不符合余量标准,则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修正对所述工件的走刀次数以使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符合余量标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中设有走刀次数的修正方式,其中,
第一走刀次数修正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走刀次数修正为第三走刀次数;
第二走刀次数修正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走刀次数修正为第四走刀次数;
第三走刀次数修正方式为,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将当前走刀次数修正为第五走刀次数;
其中,当前走刀次数<第一走刀次数<第二走刀次数<第三走刀次数<第四走刀次数<第五走刀次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在第一余量水平下根据所述工件的加工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确定选用对应走刀次数的修正方式,其中,
若所述工件的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余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三走刀次数修正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余量差值且大于等于第一预设余量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选用所述第二走刀次数修正方式;
若所述工件的余量与余量标准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张力差值,所述数据分析单元选用所述第一走刀次数修正方式。
CN202310324446.9A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 Active CN1160277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4446.9A CN116027735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4446.9A CN116027735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27735A true CN116027735A (zh) 2023-04-28
CN116027735B CN116027735B (zh) 2023-06-20

Family

ID=86074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4446.9A Active CN116027735B (zh) 2023-03-30 2023-03-30 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2773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1247A (ja) * 1999-09-03 2001-03-21 Nippei Toyama Corp カム研削方法
CN203156416U (zh) * 2012-12-20 2013-08-28 新宇航空制造(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吊架组件加工用车削夹具
CN106041183A (zh) * 2016-07-05 2016-10-26 大连理工大学 薄壁曲面稳定铣削的极限轴向切深判定方法
CN106799915A (zh) * 2016-12-23 2017-06-06 浙江萌宠日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玉石的加工工艺
CN109366103A (zh) * 2018-11-26 2019-02-22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航空发动机转子轮盘加工精度的方法
CN113126563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数控机床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KR20220133409A (ko) * 2021-03-25 2022-10-05 주식회사 디엔솔루션즈 공작기계의 가공 오차 보정장치 및 보정방법
CN115647740A (zh) * 2022-10-28 2023-01-31 北京中航科电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刻机运动台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1247A (ja) * 1999-09-03 2001-03-21 Nippei Toyama Corp カム研削方法
CN203156416U (zh) * 2012-12-20 2013-08-28 新宇航空制造(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吊架组件加工用车削夹具
CN106041183A (zh) * 2016-07-05 2016-10-26 大连理工大学 薄壁曲面稳定铣削的极限轴向切深判定方法
CN106799915A (zh) * 2016-12-23 2017-06-06 浙江萌宠日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玉石的加工工艺
CN109366103A (zh) * 2018-11-26 2019-02-22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航空发动机转子轮盘加工精度的方法
CN113126563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数控机床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KR20220133409A (ko) * 2021-03-25 2022-10-05 주식회사 디엔솔루션즈 공작기계의 가공 오차 보정장치 및 보정방법
CN115647740A (zh) * 2022-10-28 2023-01-31 北京中航科电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刻机运动台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ONGHONG ZHANG,ET.: "Intergration Study of Multi-axis Coupled Numeric Control and Online Image Measurement for Curve Grinding",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vol. 1, pages 7988 - 7991 *
曲贵龙,宁晓莉,吕凤民: "低表面粗糙度值外圆磨削工艺参数的选择", 机械工人.冷加工, no. 04, pages 6 - 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27735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6814B2 (en) Machining st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NC program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NC program edit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3946212A (en) Automatic quality control system
US20150081084A1 (en) Numerical control device
EP0177164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es
CN102069421B (zh) 数控车床刀具补偿防错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4460901B (zh) 一种数控机床数据采集系统
CN100562403C (zh) 刀具整体铲磨砂轮型线误差的修正方法及装置
US20060079987A1 (en) Optimized machining controller for automatic machining device and automatic machining device with said controller
US10061291B2 (en) Numerical control device inspecting screw holes
US20180052442A1 (en) Too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9360064B (zh) 家具定制订单工艺改补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20050071121A1 (en) CNC production system with central database and a workpiece measuring method
CN116027735B (zh) 一种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运行方法
CN111258272A (zh) 加工参数调整系统及加工参数调整方法
US10394225B2 (en) Synchronization controller having function of solving shock generated in synchronization start block
DE102016000689A1 (de) Zur teilweisen Korrektur eines Bearbeitungszyklus fähige numerische Steuerung
CN110597186B (zh) 数控装置的柔性切削参数自动设定方法
EP2919084A2 (en) Numerical control unit and nc program creating unit
US20190317478A1 (en) Setting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2848182B (zh)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注塑工艺优化方法及装置
EP2128728B1 (en) Method for creating profile data used to process non-circular workpiece
CN110647109A (zh) 数值控制装置
US20230063095A1 (en) Assistance device
US20230126840A1 (en) Assistance device
CN113010982B (zh) 零件精益化生产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