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4383A - 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4383A
CN116014383A CN202310091035.XA CN202310091035A CN116014383A CN 116014383 A CN116014383 A CN 116014383A CN 202310091035 A CN202310091035 A CN 202310091035A CN 116014383 A CN116014383 A CN 116014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top patch
energy storage
explosion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10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14383B (zh
Inventor
周文扬
熊永锋
王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10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43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4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4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14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4383B/zh
Priority to US18/534,319 priority patent/US11949123B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用于贴合于储能装置上,所述顶贴片沿着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极柱通孔和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长条孔包括沿所述顶贴片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每一所述侧壁均设有延伸凸块;所述第一长条孔在所述延伸凸块的一侧形成第一防爆阀通孔,另一侧形成第二极柱通孔,所述第一极柱通孔和所述第一长条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极柱通孔和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之间,所述连接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极柱通孔和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增加顶贴片的强度,使顶贴片各通孔之间的连接处不易发生断裂和翘曲。

Description

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采用二次电池作为供电来源。例如,锂电池、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等。电池一般会在其设有电极的顶盖设置顶贴片,一方面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防止电池与其他线路发生短接,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电池的顶盖,防止顶盖直接受到外力冲击。目前,现有的顶贴片上一般会设置用于与储能装置贴覆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中两两通孔之间的连接区域面积较小、连接处的结构较为薄弱,容易发生断裂和翘曲,影响生产良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可提高生产良率的一种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顶贴片,用于贴合于储能装置上,所述顶贴片沿着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极柱通孔和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长条孔包括沿所述顶贴片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每一所述侧壁均设有延伸凸块;所述第一长条孔在所述延伸凸块的一侧形成第一防爆阀通孔,另一侧形成第二极柱通孔,所述第一极柱通孔和所述第一长条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极柱通孔和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之间,所述连接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极柱通孔和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极柱通孔可以用于露出电池的正极柱/负极柱,第二极柱通孔可以露出电池的负极柱/正极柱,从而使电池可以与其他组件电连接。第一防爆阀通孔可以露出电池的防爆阀,以使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防爆阀可以向第一防爆阀通孔方向掀开,从而使电池内部的压力泄出,避免电池发生爆炸。
另外,连接通孔可以连通第二极柱通孔和第一防爆阀通孔。连接通孔的设置可以减少顶贴片的体积,从而节省顶贴片的材料。减少顶贴片的重量,以使电池的整体的重量减轻。
再者,顶贴片在实际制备时,顶贴片内部仅有两块余料(第一极柱通孔的余料、及第二极柱通孔和第一防爆阀通孔整体的余料)。因此顶贴片在贴装时,内部余料去除步骤较为简洁,不仅提高了顶贴片成型的良品率,还节省了生产的时间成本。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凸块包括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二极柱通孔的孔壁通过所述第一凸棱连接,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的孔壁通过所述第二凸棱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棱为曲面,所述第一凸棱的曲率半径的范围在1mm-5mm,和/或,所述第二凸棱为曲面,所述第二凸棱的曲率半径的范围在1mm-5mm。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连接通孔的孔壁与第二极柱通孔的孔壁通过第一凸棱平滑连接,和/或,使连接通孔的孔壁与第一防爆阀通孔通过第二凸棱连接,可以使顶贴片具有较为圆滑的内边缘。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内边缘能够避免顶贴片在与储能装置其他部件组装时,因尖锐的边缘而导致剐蹭、磨损包膜、光铝片或者电极。另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内边缘也能够使顶贴片具有良好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避免安装时因与光铝片的配位不良而导致顶贴片中间部分的通孔边缘翘曲,进而对顶贴片的安装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贴片包括依次设置的四个第一外顶角,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外顶角为圆角,所述第一外顶角的圆角半径在2.5mm-3.5mm。
示例性地,四个第一外顶角均为圆角。通过将顶贴片的四个第一外顶角均设置为圆角,可以使顶贴片具有较为圆滑的外边缘。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外边缘能够避免顶贴片在与电池中的其他部件(如光铝片)组装时,因尖锐的边缘而导致剐蹭、磨损其他部件或被其他部件刺穿。另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外边缘也能够使顶贴片具有良好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避免安装时因与电池中的其他部件接触而导致顶贴片四周翘曲,进而对顶贴片的安装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通孔为标识通孔,所述标识通孔用于露出储能装置上的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通孔还可以露出电池的部分表面,以设置一些产品标识。并且由于顶贴片围绕标识设置,标识位置相对于顶贴片凹陷设置,因此标识位置不易受到外物的划伤。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通孔在所述顶贴片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极柱通孔在所述顶贴片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和/或,所述连接通孔在所述顶贴片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在所述顶贴片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通孔的长度设置的较小,可以使电池表面具有更大的贴装空间,贴装空间可以连接顶贴片的结构,贴装空间越大,顶贴片的面积越大,从而使顶贴片的连接通孔在足够露出光铝片的标识的前提下,顶贴片还可以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避免顶贴片的结构过于单薄而发生损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注液孔密封部,所述注液孔密封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极柱通孔与所述第一长条孔之间,所述注液孔密封部靠近所述储能装置的一面设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贴覆于所述储能装置的注液孔上。
可以理解的是,注液孔的密封性能对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具有很大影响。若电池的注液孔未密封,外界的气体或者异物会使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或者其他组件发生氧化腐蚀。本申请的顶贴片通过粘胶层密封注液孔,可以在连接顶贴片与光铝片的同时密封注液孔,从而减少电池的注液孔发生泄露电解质等情况的发生。
另外,由于注液孔相对于光铝片本体凹陷设置,位于顶贴片的密封面的粘胶层相对于顶贴片的表面凸出设置,故而在粘胶层与注液孔对应连接后,可以使注液孔容置至少部分粘胶层,从而使顶贴片可以更平整的贴覆于光铝片的表面,提升顶贴片安装的平整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光铝片和上所述的顶贴片,所述顶贴片与所述光铝片层叠设置,所述光铝片包括光铝片本体和负极凸台,所述负极凸台凸设于所述光铝片本体上,所述第二极柱通孔露出所述负极凸台;
在所述光铝片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负极凸台的边缘与所述光铝片本体的边缘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极柱通孔的孔壁距离顶贴片外边缘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L1与所述第二距离L2的差值范围为0.1mm-4mm。也即为,在光铝片的宽度方向上,顶贴片的最窄的部分的宽度小于光铝片的正极凸台和/或负极凸台距离光铝片外边缘的宽度。由此,在顶贴片与光铝片贴合后,不会因顶贴片的外边缘相对光铝片的外边缘凸出而造成顶贴片脱落的情况发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铝片本体包括朝向所述顶贴片的第一表面,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包膜,所述包膜的边缘覆盖部分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
在所述光铝片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包膜覆盖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的宽度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距离。
也即为,在光铝片的宽度方向上,顶贴片的最窄部分的宽度大于包膜覆盖光铝片的第一表面的部分的宽度。此设置下,顶贴片可以完全覆盖包膜位于光铝片的第一表面的边缘的部分,因此顶贴片连接于光铝片后,可以避免包膜位于光铝片表面边缘的部分发生翘曲,与利于提升包膜和顶贴片的贴装平整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与所述第三距离的差值。
由此,顶贴片不仅可以完全覆盖包膜在第一表面的边缘,并且顶贴片的部分还可以与光铝片贴合,从而更好的压合包膜位于光铝片的边缘。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铝片还包括负极凸台和第二防爆阀通孔,所述正极凸台、所述负极凸台和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均设于所述光铝片本体上,所述正极凸台与所述负极凸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正极凸台与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间隔设置,所述负极凸台与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极柱通孔露出所述正极凸台,所述第二极柱通孔露出所述负极凸台,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与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顶贴片在贴装的过程中,第一极柱通孔和第二极柱通孔可以分别与正极凸台和负极凸台对位安装。正极凸台的周侧面和负极凸台的周侧面可以对顶贴片的贴装过程起到导向作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铝片包括依次设置的四个第二外顶角,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外顶角为圆角;所述第二外顶角的圆角半径在2.5mm-3.5mm。
示例性地,四个第二外顶角均为圆角。通过将光铝片的四个第二外顶角均设置为圆角,可以使顶贴片具有较为圆滑的外边缘。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外边缘能够避免光铝片在与电池中的其他部件(如顶贴片)组装时,因尖锐的边缘而导致剐蹭、磨损其他部件或被其他部件刺穿。另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外边缘也能够使光铝片具有良好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避免安装时因与电池中的其他部件接触而导致光铝片四周翘曲,进而对顶贴片的安装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圆角的圆角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角的圆角半径。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圆角的圆角半径大于第二圆角的圆角半径时,顶贴片的顶角相对于光铝片内缩,顶贴片全部位于光铝片的表面上。也即为,顶贴片不会相对于光铝片的边缘凸出,避免顶贴片从光铝片表面被剥离或顶贴片的顶角相对于光铝片翘曲。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铝片还包括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正极凸台与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之间,所述粘胶层覆盖所述注液孔。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铝片本体包括朝向所述顶贴片的第一表面,所述正极凸台和所述负极凸台均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注液孔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凹陷设置,所述注液孔的凹陷方向与所述正极凸台和所述负极凸台的凸出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注液孔相对第一表面凹陷设置,贴合顶贴片时,顶贴片可以齐平贴附于第一表面,不会由于第一表面有突出物而无法与光铝片平整贴合。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液孔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凹陷的深度在0.7mm-1.0mm之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储能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顶贴片一般设置三个通孔,分别为正极通孔、负极通孔和防爆阀通孔,且三个孔两两之间的连接区域面积较小、连接处的结构较为薄弱。在去除余料形成正极通孔、负极通孔和防爆阀通孔的过程中,两两孔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断裂。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长条孔使第二极柱通孔和第一防爆阀通孔连通,可以使顶贴片中需去除的余料为大块余料,不仅能够保持顶贴片的结构完整,还能够有效避免顶贴片中在余料去除过程中因受力而导致在结构薄弱处发生断裂,顶贴片的连接强度较佳。
另外,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顶贴片的各通孔之间的连接处结构较为薄弱,从而容易在余料去除、与端盖组件贴装等过程中发生变形,致使顶贴片无法保持平整,其内边缘或者外边缘容易发生翘曲。而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长条孔使第二极柱通孔和第一防爆阀通孔连通,可以避免因各孔连接处的变形而导致顶贴片发生翘曲,顶贴片后续的贴装过程困难等问题发生。
再者,连接通孔的设置可以减少将此部分设置为实体所占用的顶贴片的体积,从而节省顶贴片的材料。由于顶贴片的重量被减轻,故而储能装置的整体的重量也会减小。另外,由于连接通孔连接了第二极柱通孔和第一防爆阀通孔,因此,顶贴片在实际制备时,内部仅有两块余料(第一极柱通孔的余料,及连接第二极柱通孔、连接通孔和第一防爆阀通孔三者整体的余料)。因此顶贴片在贴装时,内部余料去除步骤较为简洁,不仅提高了顶贴片成型的良品率,还节省了生产的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光铝片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光铝片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光铝片的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光铝的A-A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光铝片的B-B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光铝片的C-C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光铝片与包膜配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的顶贴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顶贴片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用电设备1000、动力系统100、储能装置200、壳体210、端盖组件220、光铝片230、顶贴片240、光铝片本体231、正极凸台232、负极凸台233、第二防爆阀通孔234、注液孔235、标识2310、第二外顶角2311、第一表面2312、第二表面2313、第一端2314、第二端2315、第一腔体2316、第二腔体2317、正极通孔2320、第一顶面2321、第一底面2322、第一周侧面2323、第一侧面2324、第二侧面2325、第三侧面2326、第四侧面2327、负极通孔2330、第二顶面2331、第二底面2332、第二周侧面2333、第五侧面2334、第六侧面2335、第七侧面2336、第八侧面2337、注液孔顶面2353、注液孔底面2354、密封件2352、第一外顶角241、第三端242、第四端243、粘胶层2403、第一长条孔2404、第一极柱通孔244、第二极柱通孔245、第一防爆阀通孔246、连接通孔247、第一侧壁2461、第二侧壁2462、第三侧壁2463、第四侧壁2464、防爆阀2300、第五侧壁2471、第六侧壁2472、注液孔密封部2401、密封面2402、第一极柱通孔的孔壁2441、第二极柱通孔的孔壁2451、第一防爆阀通孔的孔壁2460、第一凸棱248、连接通孔的孔壁2470、第二凸棱249、包膜250、第五端2473、第六端2474、第七端2475、第八端2476、通孔2351、第一距离L1、第二距离L2、第三距离L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首先对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进行解释。
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用电设备1000包括动力系统100和储能装置200。动力系统100和储能装置200电连接。储能装置200为动力系统100提供动力来源。
其中,下文以用电设备1000为汽车为例进行说明,汽车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增程式汽车等。汽车包括电池、控制器和马达。电池用于向控制器和马达供电,作为汽车的操作电源和驱动电源,例如,电池用于汽车的启动、导航和运行时的工作用电需求。例如,电池向控制器供电,控制器控制电池向马达供电,马达接收并使用电池的电力作为汽车的驱动电源,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汽车提供驱动动力。
可以理解的是,储能装置200可包括但不限于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系统等。当该储能装置200为单体电池时,其可为方形电池。下文以储能装置200为方形电池为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储能装置并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仅为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200的一个使用场景,在其他的场景中,储能装置200还可以用于其他电子设备或者机械设备等,并不以汽车为限。当然本申请的储能装置200还可以应用于非动力系统,如照明工具或者充电设备等,本申请不对储能装置200的使用场景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的储能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方便描述,定义图2所示储能装置2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下文简称为X方向),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下文简称为Y方向),高度方向为Z轴方向(下文简称为Z方向)。
储能装置200包括电极组件(图2未示出)、壳体210、端盖组件220和顶贴片240。壳体210的一端设有开口,壳体210具有收容空间。电极组件安装于壳体210的收容空间,端盖组件220连接于壳体210的开口并与壳体210配合封装电极组件,顶贴片240贴设于端盖组件220上。示例性地,壳体210为金属壳体,如铝壳。当然,壳体210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作而成。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叠放后,卷绕形成电极组件。
需说明的是,图2的目的仅在于示意性的描述壳体210和端盖组件220的连接关系,并非是对各个设备的连接位置、具体构造及数量做具体限定。而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储能装置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装置200包括比图2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2所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请参阅图3,图3是图2所示的端盖组件220的结构示意图。端盖组件220包括正极柱(图3未示出)、负极柱(图3未示出)和光铝片230。
正极柱和负极柱在X方向上相对设置,正极柱和负极柱均与电极组件电连接。具体为,正极柱与电极组件中的正极片电连接,以实现正极柱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电连接,且正极柱相对电极组件朝背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凸出。负极柱与电极组件中的负极片电连接,以实现负极柱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电连接,且负极柱相对电极组件朝背离电极组件的方向凸出。正极柱和负极柱可以作为储能装置200的电极端子,电极组件中的电流流向正极柱,然后通过正极柱流向外部用电器件,再由负极柱流向电极组件,从而实现电流循环。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图4是图3所示的光铝片230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光铝片230与壳体210的开口连接。示例性地,光铝片230可以与壳体210焊接,使储能装置200的内部和外部隔绝。
光铝片230包括光铝片本体231、正极凸台232、负极凸台233、第二防爆阀通孔234和注液孔235。
光铝片本体231的外轮廓的形状为矩形。光铝片本体231包括位于光铝片本体231的外边缘且依次设置的四个第二外顶角2311,四个第二外顶角2311即为光铝片本体231的外边缘四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二外顶角2311中至少一个第二外顶角2311可以为圆角。如下将以四个第二外顶角2311均为圆角为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并不以此为限。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光铝片本体231的四个第二外顶角2311均设置为圆角,可以使光铝片本体231具有较为圆滑的外边缘。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外边缘能够避免光铝片230在与储能装置200中的其他部件(如顶贴片240)组装时,因尖锐的边缘而导致剐蹭、磨损其他部件或被其他部件刺穿。另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外边缘也能够使光铝片230具有良好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避免安装时因与储能装置200中的其他部件接触而导致光铝片230四周翘曲,进而对光铝片230的安装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示例性地,第二外顶角2311的圆角半径在2.0mm-3.5mm(包括端点值2.0mm和3.5mm)。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二外顶角的圆角设置的过大,会导致与壳体210装配时难以适配的情况发生。如果第二外顶角的圆角设置的过小,会导致后续与顶贴片240装配时对顶贴片240的安装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将第二外顶角2311的圆角半径设置在此范围内,可以使光铝片230在满足装配标准的情况下,避免后续工艺触碰尖角造成顶贴片240四周翘曲,进而导致顶贴片240掉落的问题发生,可靠性佳。
请继续参阅图4,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光铝片本体2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312和第二表面2313。第一表面2312为光铝片本体231中朝向顶贴片240的表面,第二表面2313为光铝片本体231中朝向壳体210的表面。光铝片本体231包括第一端2314和第二端2315,第二端2315和第一端2314在X方向上相对设置。
请参阅图5,图5是图3所示的光铝片230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光铝片本体231具有第一腔体2316和第二腔体2317,第一腔体2316设于第一端2314,第一腔体2316自第二表面2313向第一表面2312的方向凹陷,第一腔体2316用于容置储能装置200中的其他部件(如下塑胶)。第二腔体2317设于第二端2315,第二腔体2317自第二表面2313向第一表面2312的方向凹陷,第二腔体2317用于容置储能装置200中的其他部件(如下塑胶)。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6,图6是图3所示的光铝片230的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正极凸台232设于光铝片本体231的第一端2314,且正极凸台232相对于光铝片本体231的第一表面2312凸出设置。通过使正极凸台232相对于光铝片本体231凸出设置,可以起到良好的提醒作用,能够使工作人员在组装储能装置200时,无需花费过多注意力即可对准光铝片230的各部件对位贴合顶贴片240,有利于提升储能装置200的组装效率和储能装置200中各部件装配的准确性。示例性地,在光铝片本体231的第一表面2312向顶贴片240的方向上,正极凸台232的外径尺寸逐渐减小。
正极凸台232包括正极通孔2320,正极通孔2320在Z方向贯穿正极凸台232。正极通孔2320与第一腔体2316连通,正极通孔2320用于供正极柱穿过。
请结合参阅图4、图5、图6和图7,图7是图6所示的光铝片230的A-A面的剖面示意图。正极凸台23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顶面2321、第一底面2322和第一周侧面2323。
第一顶面2321为正极凸台232中远离第一表面2312的表面。第一顶面2321可以为矩形。第一顶面2321的四个顶角为圆角。
第一底面2322为正极凸台232中朝向壳体210的表面,第一底面2322连接至第一腔体2316位于第一表面2312侧的开口,第一底面2322封闭该开口。第一底面2322与光铝片本体231的第一表面2312平齐。第一底面2322可以为矩形。第一底面2322的四个顶角为圆角。
请再结合参阅图4和图6,第一周侧面2323连接第一表面2312与第一顶面2321。第一周侧面2323可以包括四个侧面,相邻两个侧面之间通过弧面过渡连接。也即为,正极凸台的外周缘的顶角为圆角。通过将正极凸台232的外周四角设置为弧面过渡,可以防止光铝片230在与储能装置200中的其他部件装配时因边缘尖锐而导致划伤工作人员或刮破其他部件(如包覆壳体210的包膜250)。且弧面结构还可以在后续的顶贴片240贴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顶贴片240更易与光铝片230对齐。
示例性地,弧面的弧度范围在2.5mm-3.5mm(包括端点值2.5mm和3.5mm )。
具体而言,第一周侧面2323的四个侧面可以包括第一侧面2324、第二侧面2325、第三侧面2326和第四侧面2327。第一侧面2324和第二侧面2325在X方向相对设置。第三侧面2326和第四侧面2327在Y方向相对设置。第一侧面2324、第三侧面2326、第二侧面2325和第四侧面2327依次连接形成正极凸台232的第一周侧面2323。由于第一顶面2321的四个顶角和第一底面2322的四个顶角均为圆角,因此第一侧面2324和第三侧面2326之间、第三侧面2326和第二侧面2325之间、第二侧面2325和第四侧面2327之间、及第四侧面2327和第一侧面2324之间均通过一个曲面平滑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6,负极凸台233设于光铝片本体231的第二端2315,且负极凸台233相对于光铝片本体231的第一表面2312凸出设置。通过使负极凸台233相对于光铝片本体231凸出设置,可以起到良好的提醒作用,能够使工作人员在组装储能装置200时,无需花费过多注意力即可对准光铝片230的各部件对位贴合顶贴片240,有利于提升储能装置200的组装效率和储能装置200中各部件装配的准确性。示例性地,在光铝片本体231的第一表面2312向顶贴片240的方向上,负极凸台233的外径尺寸逐渐减小。
负极凸台233包括负极通孔2330,负极通孔2330在Z方向贯穿负极凸台233。负极通孔2330与第二腔体2317连通,负极通孔2330用于供负极柱穿过。
请结合参阅图4、图6和图8,图8是图6所示的光铝片230的B-B面的剖面示意图。负极凸台233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顶面2331、第二底面2332和第二周侧面2333。
第二顶面2331为负极凸台233中远离第一表面2312的表面。第二顶面2331的形状可以为矩形。第二顶面2331的四个顶角为圆角。
第二底面2332为负极凸台233中朝向壳体210的表面,第二底面2332连接至第二腔体2317位于第一表面2312侧的开口,第二底面2332封闭该开口。第二底面2332与光铝片本体231的第一表面2312平齐。第二底面2332可以为矩形。第二底面2332的四个顶角为圆角。
请再结合参阅图4和图6,第二周侧面2333连接第一表面2312与第二顶面2331。第二周侧面2333可以包括四个侧面,相邻两个侧面之间通过弧面过渡连接。也即为,负极凸台233的外周缘的顶角为圆角。通过将负极凸台233的外周四角设置为弧面过渡,可以防止光铝片230在与储能装置200中的其他部件装配时因边缘尖锐而导致划伤工作人员或刮破其他部件(如包覆壳体210的包膜250)。且弧面结构还可以在后续的顶贴片240贴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顶贴片240更易与光铝片230对齐。
示例性地,弧面的弧度范围在2.5mm-3.5mm(包括端点值2.5mm和3.5mm)。
具体而言,第二周侧面2333的四个侧面可以包括第五侧面2334、第六侧面2335、第七侧面2336和第八侧面2337。第五侧面2334和第六侧面2335在X方向相对设置。第七侧面2336和第八侧面2337在Y方向相对设置。第五侧面2334、第七侧面2336、第六侧面2335和第八侧面2337依次连接形成负极凸台233的第二周侧面2333。由于第二顶面2331的四个顶角和第二底面2332的四个顶角均为圆角,因此第五侧面2334和第七侧面2336之间、第七侧面2336和第六侧面2335之间、第六侧面2335和第八侧面2337之间、及第八侧面2337和第五侧面2334之间均通过一个曲面平滑连接。
第二防爆阀通孔234位于正极凸台232与负极凸台233之间。第二防爆阀通孔234、正极凸台232和负极凸台233均间隔设置。第二防爆阀通孔234在Z方向上贯穿光铝片230的光铝片本体231。第二防爆阀通孔234用于连接储能装置200的防爆阀。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9,图9是图6所示的光铝片230的C-C面的剖面示意图。注液孔235位于正极凸台232与第二防爆阀通孔234之间,且注液孔235与正极凸台232和第二防爆阀通孔234均间隔设置。
注液孔235可以为盲孔。如图9所示,注液孔235在储能装置200未完成组装时,为开放状态,注液孔235为通孔2351。通孔2351在Z方向上贯穿光铝片本体231。如图6所示,注液孔235在储能装置200完成组装时,通孔2351与密封件2352连接。密封件2352密封通孔2351,形成相对第一表面2312凹陷的注液孔235。注液孔235包括沿Z方向的反方向相对设置的注液孔顶面2353和注液孔底面2354。注液孔顶面2353相对于第一表面2312凹陷设置,注液孔底面2354可以相对于第二表面2313凸出设置。
由于注液孔235相对于第一表面2312凹陷设置,且注液孔235的凹陷方向与正极凸台232和负极凸台233的凸出方向相反。故而可以在往通孔2351中注液完成,并将密封件2352焊接至通孔2351中形成注液孔235后,注液孔235的不会相对于光铝片本体231的第一表面2312凸出设置。此设置下,光铝片本体231具有较好的平面度,使得后续贴装顶贴片240时,顶贴片240可以齐平贴附于光铝片本体231的第一表面2312,不会由于第一表面2312有突出物而无法与光铝片本体231平整贴合,使顶贴片240不易从光铝片230上掉落。
示例性地,注液孔235相对第一表面2312凹陷的深度在0.7mm-1.0mm之间(包括端点值0.7mm和1.0mm)。
请参阅图10,图10是图6所示的光铝片230与包膜250配合的俯视示意图。储能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包膜250,包膜250可以贴附于壳体210的外表面,从而保护储能装置200的壳体210及壳体210内部组件。包膜250包覆壳体且包膜250的边缘覆盖部分光铝片230的边缘。
在光铝片230的宽度方向(也即Y方向)上,负极凸台233与光铝片本体231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第一距离L1,包膜250覆盖光铝片本体231的第一表面2312的部分的宽度为第三距离L3。
需要说明的是,负极凸台233与光铝片230的外边缘的距离与正极凸台232与光铝片230的外边缘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请结合参阅图3、图11和图12,图11是图3所示的顶贴片240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顶贴片240的俯视示意图。
顶贴片240与光铝片230层叠设置。顶贴片240设于光铝片230的第一表面2312。顶贴片240可以为绝缘体。一方面,设置顶贴片240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防止储能装置200与其他线路发生短接。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储能装置200的光铝片230,防止光铝片230直接受到外力冲击而损坏。
顶贴片240为矩形。顶贴片240的形状可以与光铝片230的形状相同。顶贴片240包括位于顶贴片240的外边缘且依次设置的四个第一外顶角241,四个第一外顶角241即为顶贴片240的外边缘四角。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一外顶角241中至少一个第一外顶角241为圆角。如下将以四个第一外顶角241均为圆角为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并不以此为限。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顶贴片240的四个第一外顶角241均设置为圆角,可以使顶贴片240具有较为圆滑的外边缘。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外边缘能够避免当顶贴片240贴设于包膜250上时,因尖锐的边缘而导致剐蹭、磨损其他部件(如包膜250)或划伤工作人员。另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外边缘也能够使顶贴片240具有良好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避免安装时因与储能装置200中的其他部件接触而导致顶贴片240四周翘曲,进而对顶贴片240的安装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避免顶贴片240脱落于储能装置200。
本实施方式中,顶贴片240的第一外顶角241的圆角半径大于光铝片230的第二外顶角2311的圆角半径。另外,顶贴片240的外轮廓的直边可以在Y方向上与光铝片230的外轮廓的直边平齐。或者,顶贴片240的外轮廓的直边可以在Y方向上相对于光铝片230的外轮廓凹陷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顶贴片240与光铝片230均为矩形,顶贴片240的第一外顶角241和光铝片230的第二外顶角2311对应的圆心角均为90°。当第一外顶角241的圆角半径大于第二外顶角2311的圆角半径时,顶贴片240的顶角相对于光铝片230内缩,顶贴片240全部位于光铝片230的表面上。也即为,顶贴片240不会相对于光铝片230的边缘凸出,避免顶贴片240从光铝片230被剥离或顶贴片240的顶角相对于光铝片230四周翘曲。
请继续参阅图11和图12,顶贴片240包括第三端242和第四端243,第四端243和第三端242沿X方向相对设置。顶贴片240还包括第一极柱通孔244和第一长条孔2404。第一长条孔2404包括沿Y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2407。两个侧壁2407分别为第一壁2405和第二壁2406。每一侧壁2407均设有一个延伸凸块2408,两个侧壁2407的延伸凸块2408相对设置。第一长条孔2404在延伸凸块2408的一侧形成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第一长条孔2404在延伸凸块2408的另一侧形成第二极柱通孔245。两个延伸凸块2408之间形成连接通孔247。延伸凸块2408还包括第一凸棱248和第二凸棱249。第一极柱通孔244可以用于露出光铝片230的正极凸台232或者负极凸台233的一者,第二极柱通孔245可以用于露出光铝片230的正极凸台232或者负极凸台233的另一者。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极柱通孔244露出光铝片230的正极凸台232,第二极柱通孔245露出光铝片230的负极凸台233。第一凸棱248连接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孔壁2451与连接通孔247的孔壁2470。第二凸棱249连接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的孔壁2460与连接通孔247的孔壁2470。且下文以此实施方式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但应当理解,并不以此为限。
第一极柱通孔244设于顶贴片240的第三端242。第一极柱通孔244为矩形,且第一极柱通孔244的四个顶角为圆角。第一极柱通孔244的形状可以与正极凸台232的第一底面2322的形状相同,且第一极柱通孔244的圆角大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正极凸台232的第一底面2322的圆角的大小,以使第一极柱通孔244可以顺畅地套设于正极凸台232的周侧,并使光铝片230的正极凸台232通过第一极柱通孔244露出。第一极柱通孔244用于容纳正极凸台232,当顶贴片240贴设于光铝片230上时,光铝片230的正极凸台232相对顶贴片240凸出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极柱通孔244的孔壁2441可以与正极凸台232的周侧具有一定间隙,从而使第一极柱通孔244即使有一定加工误差也可以顺利套设于正极凸台232的周侧。
第二极柱通孔245设于顶贴片240的第四端243。第二极柱通孔245为矩形,且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四个顶角为圆角。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形状可以与负极凸台233的第二底面2332的形状相同,且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圆角大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负极凸台233的第二底面2332的圆角的大小,以使第二极柱通孔245可以顺畅地套设于负极凸台233的周侧,并使光铝片230的负极凸台233通过第二极柱通孔245露出。第二极柱通孔245用于容纳负极凸台233,当顶贴片240贴设于光铝片230上时,光铝片230的负极凸台233相对顶贴片240凸出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孔壁2451可以与负极凸台233的周侧具有一定间隙,从而使第二极柱通孔245即使有一定加工误差也可以顺利套设于负极凸台233的周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正极凸台232和负极凸台233相对第一表面2312凸出设置,顶贴片240在贴装的过程中,第一极柱通孔244和第二极柱通孔245可以分别与正极凸台232和负极凸台233对位安装。正极凸台232的第一周侧面2323和负极凸台233的第二周侧面2333可以对顶贴片240的贴装过程起到导向作用。并且由于正极凸台232和负极凸台233的顶角均为圆角,在贴装过程中,光铝片230不存在尖锐结构,不会划伤操作人员或者储能装置200的其他零部件。
第一防爆阀通孔246设于第一极柱通孔244与第二极柱通孔245之间。且第一防爆阀通孔246与第一极柱通孔244和第二极柱通孔245均间隔设置。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的形状可以与光铝片230的第二防爆阀通孔234的形状相同,第一防爆阀通孔246与第二防爆阀通孔234的位置对应设置并连通。
第一防爆阀通孔246在Z方向上贯穿顶贴片240。具体而言,第一防爆阀通孔246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461和第二侧壁2462、及沿Y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2463和第四侧壁2464。其中第一侧壁2461和第二侧壁2462均可以为弧面。第三侧壁2463和第四侧壁2464可以为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请再次参阅图2,在实际使用中,光铝片230可以包括防爆阀2300,光铝片230的第二防爆阀通孔234可以与防爆阀2300密封连接。第一防爆阀通孔246可以露出防爆阀2300。在储能装置200发生异常导致储能装置200内压增大时,储能装置200内部压力可以掀开防爆阀2300从而完成泄压,避免储能装置200发生爆炸。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连接通孔247可以连通第二极柱通孔245和第一防爆阀通孔246。连接通孔247包括沿Y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侧壁2471和第六侧壁2472。第五侧壁2471和第六侧壁2472的一侧与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的第一侧壁2461连接,第五侧壁2471和第六侧壁2472的另一侧与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孔壁2451连接。第五侧壁2471和第六侧壁2472均为弧面,从而使连接通孔247与第二极柱通孔245的连接处,以及连接通孔247和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的连接处均能够形成圆弧过渡,有利于在切割余料形成各孔时,使余料更便捷顺利的脱离顶贴片240。
在Y方向上,连接通孔247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二极柱通孔245在Y方向的长度以及第一防爆阀通孔246在Y方向的长度。从而在满足连接通孔247连通第二极柱通孔245和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的基础上,尽量增加连接通孔247周围的结构面积,以使顶贴片240的连接通孔247在满足工作性能的(如露出后文所述的储能装置200的标识2310)前提下,有效避免顶贴片240的结构过于单薄而影响其结构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Y方向上,连接通孔247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极柱通孔245在Y方向的长度以及第一防爆阀通孔246在Y方向的长度。或者,在Y方向上,连接通孔247的长度、第二极柱通孔245的长度以及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的长度可以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顶贴片一般设置三个通孔,分别为正极通孔、负极通孔和防爆阀通孔,且三个孔两两之间的连接区域面积较小、连接处的结构较为薄弱。在去除余料形成正极通孔、负极通孔和防爆阀通孔的过程中,两两孔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断裂。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长条孔2404使第二极柱通孔245和第一防爆阀通孔246连通,可以使顶贴片240中需去除的余料为大块余料,不仅能够保持顶贴片240的结构完整,还能够有效避免顶贴片240中在余料去除过程中因受力而导致在结构薄弱处发生断裂,顶贴片的连接强度较佳。
另外,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顶贴片的各通孔之间的连接处结构较为薄弱,从而容易在余料去除、与端盖组件贴装等过程中发生变形,致使顶贴片无法保持平整,其内边缘或者外边缘容易发生翘曲。而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长条孔2404使第二极柱通孔245和第一防爆阀通孔246连通,可以避免因各孔连接处的变形而导致顶贴片240发生翘曲,顶贴片240后续的贴装过程困难等问题发生。
再者,连接通孔247的设置可以减少将此部分设置为实体所占用的顶贴片240的体积,从而节省顶贴片240的材料。由于顶贴片240的重量被减轻,故而储能装置200的整体的重量也会减小。另外,由于连接通孔247连接了第二极柱通孔245和第一防爆阀通孔246,因此,顶贴片240在实际制备时,内部仅有两块余料(第一极柱通孔244的余料,及连接第二极柱通孔245、连接通孔247和第一防爆阀通孔246三者整体的余料)。因此顶贴片240在贴装时,内部余料去除步骤较为简洁,不仅提高了顶贴片240成型的良品率,还节省了生产的时间成本。
请再参阅图12,第五侧壁2471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端2473和第六端2474。其中,第五端2473朝向第二极柱通孔245设置,第六端2474朝向第一防爆阀通孔246设置。第六侧壁2472包括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七端2475和第八端2476,第七端2475朝向第二极柱通孔245设置,第八端2476朝向第一防爆阀通孔246设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接通孔247的孔壁2470与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孔壁2451通过第一凸棱248连接。第一凸棱248可以为曲面,第一凸棱248的曲率半径的范围在1mm-5mm(包括端点值1mm和5mm)。具体而言,第五侧壁2471的第五端2473通过一个第一凸棱248与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孔壁2451连接。第六侧壁2472的第七端2475通过另一个第一凸棱248与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孔壁245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连接通孔247的孔壁2470与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孔壁2451通过第一凸棱248平滑连接,通过使连接通孔的孔壁与第一防爆阀通孔的孔壁通过所述第二凸棱连接,可以使顶贴片240具有较为圆滑的内边缘。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内边缘能够避免顶贴片240在与储能装置200其他部件组装时,因尖锐的边缘而导致剐蹭、磨损包膜250、光铝片230或者电极。另一方面,较为圆滑的内边缘也能够使顶贴片240具有良好的安装稳定性,有利于避免安装时因与光铝片230的配位不良而导致顶贴片240中间部分的通孔边缘翘曲,进而对顶贴片240的安装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接通孔247的孔壁2470与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的孔壁通过第二凸棱249连接。第二凸棱249可以为曲面,第二凸棱249的曲率半径的范围在1mm-5mm(包括端点值1mm和5mm)。具体而言,第五侧壁2471的第六端2474通过一个第二凸棱249与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的第一侧壁2461的一端连接。第六侧壁2472的第七端2475通过另一个第二凸棱249与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的第一侧壁2461的另一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将顶贴片240的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的孔壁2460与连接通孔247的孔壁2470通过第二凸棱249平滑连接,可以使顶贴片240的内边缘不会出现较为尖锐的夹角,从而避免进行顶贴片240尖角处与光铝片230进行精准对位的操作,简化了顶贴片240与光铝片230的配位连接过程。
请参阅图4,连接通孔247可以为标识通孔,标识通孔可以露出光铝片230的第一表面2312设置的标识2310。此设置下,连接通孔247可以露出光铝片230对应连接通孔247位置处的标识2310。并且由于顶贴片240和负极凸台233围绕标识2310设置,且标识2310位置相对于顶贴片240和负极凸台233凹陷设置,因此标识2310位置不易受到外物的划伤,可靠性佳。
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2,在光铝片230的宽度方向(也即Y方向)上,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孔壁2451与顶贴片240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第二距离L2也即为顶贴片240的实体结构的最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孔壁2451与顶贴片240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与第一极柱通孔244与顶贴片240外边缘之间的距离相同或者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距离L2大于第三距离L3。也即为,在光铝片230的宽度方向(也即Y方向)上,顶贴片240的最窄部分的宽度大于包膜250覆盖光铝片230的第一表面2312的部分的宽度。此设置下,顶贴片240可以完全覆盖包膜250位于光铝片230的第一表面2312的边缘,因此顶贴片240连接于光铝片230后,可以避免包膜250位于光铝片230表面边缘的部分发生翘曲。有利于提升包膜250和顶贴片240的贴装平整度。
示例性地,第二距离L2还可以小于第一距离L1,具体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的差值范围为0.1mm-4mm。也即为,在光铝片230的宽度方向(也即Y方向)上,顶贴片240的最窄的部分的宽度小于光铝片230的正极凸台232和/或负极凸台233距离光铝片230外边缘的宽度。由此,在顶贴片240与光铝片230贴合后,不会因顶贴片240的外边缘相对光铝片230的外边缘凸出而造成顶贴片240脱落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的差值可以大于第二距离L2与第三距离L3的差值。也即为,在光铝片230的宽度方向(也即Y方向)上,光铝片230的凸台(正极凸台232和/或负极凸台233)距离光铝片230的外边缘的距离与顶贴片240的最窄部分的宽度的差值大于顶贴片240的最窄部分的宽度与包膜250位于第一表面2312的宽度的差值。
由此,顶贴片240不仅可以完全覆盖包膜250在第一表面2312的边缘,并且顶贴片240的部分还可以与光铝片230贴合,从而更好的压合包膜250位于光铝片230的边缘。
请继续参阅图11和图12,顶贴片240包括注液孔密封部2401,注液孔密封部2401位于第一极柱通孔244与第一防爆阀通孔246之间。注液孔密封部2401包括密封面2402,密封面2402为顶贴片240朝向光铝片230的表面的一部分。顶贴片240还包括粘胶层2403(图10、图11未示出),粘胶层2403设于密封面2402,粘胶层2403与第一极柱通孔244、第二极柱通孔245和顶贴片240的边缘均间隔设置,从而避免溢胶至注液孔密封部2401而对储能装置200的工作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注液孔密封部2401与注液孔235通过粘胶层2403连接,从而使粘胶层2403密封注液孔235。
可以理解的是,注液孔235的密封性能对储能装置200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具有很大影响。若电池的注液孔未密封,外界的气体或者异物会使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或者其他组件发生氧化腐蚀。本申请的顶贴片240通过设置粘胶层2403,并使粘胶层2403密封注液孔235,可以在连接顶贴片240与光铝片230的同时密封光铝片230的注液孔235,从而减少储能装置200的注液孔235发生泄露电解质等情况的发生。
另外,由于注液孔顶面2353相对于光铝片本体231凹陷设置,位于顶贴片240的密封面2402的粘胶层2403相对于顶贴片240的表面凸出设置,故而在粘胶层2403与注液孔235对应连接后,可以使注液孔235容置至少部分粘胶层2403,从而使顶贴片240可以更平整的贴覆于光铝片230的表面,提升顶贴片240安装的平整度。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顶贴片(240),用于贴合于储能装置(2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贴片(240)沿着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极柱通孔(244)和第一长条孔(2404),所述第一长条孔(2404)包括沿所述顶贴片(240)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2407),每一所述侧壁(2407)均设有延伸凸块(2408);所述第一长条孔(2404)在所述延伸凸块(2408)的一侧形成第一防爆阀通孔(246),另一侧形成第二极柱通孔(245);所述第一极柱通孔(244)和所述第一长条孔(2404)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延伸凸块(2408)之间形成连接通孔(247),所述连接通孔(247)位于所述第二极柱通孔(245)和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246)之间,所述连接通孔(247)连通所述第二极柱通孔(245)和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2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贴片(240),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凸块(2408)包括第一凸棱(248)和第二凸棱(249),所述连接通孔(247)的孔壁(2470)与所述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孔壁(2451)通过所述第一凸棱(248)连接,所述连接通孔(247)的孔壁(2470)与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246)的孔壁(2460)通过所述第二凸棱(24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贴片(24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棱(248)为曲面,所述第一凸棱(248)的曲率半径的范围在1mm-5mm,和/或,所述第二凸棱(249)为曲面,所述第二凸棱(249)的曲率半径的范围在1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贴片(24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贴片(240)包括依次设置的四个第一外顶角(241),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外顶角(241)为圆角,所述第一外顶角(241)的圆角半径在2.5mm-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贴片(24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247)为标识通孔,所述标识通孔用于露出储能装置(200)上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贴片(24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247)在所述顶贴片(24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极柱通孔(245)在所述顶贴片(24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和/或,所述连接通孔(247)在所述顶贴片(24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246)在所述顶贴片(24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贴片(24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贴片(240)还包括注液孔密封部(2401),所述注液孔密封部(2401)连接在所述第一极柱通孔(244)与所述第一长条孔(2404)之间,所述注液孔密封部(2401)靠近所述储能装置(200)的一面设有粘胶层(2403),所述粘胶层(2403)贴覆于所述储能装置(200)的注液孔(235)上。
8.一种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包括光铝片(230)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顶贴片(240),所述顶贴片(240)贴合于所述光铝片(230)的顶端,所述光铝片(230)包括光铝片本体(231)和负极凸台(233),所述负极凸台(233)凸设于所述光铝片本体(231)上,所述第二极柱通孔(245)露出所述负极凸台(233);
在所述光铝片(23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负极凸台(233)的边缘与所述光铝片本体(231)的边缘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所述第二极柱通孔(245)的孔壁(2451)距离顶贴片(240)外边缘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所述第一距离(L1)与所述第二距离(L2)的差值范围为0.1mm-4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铝片本体(231)包括朝向所述顶贴片(240)的第一表面(2312),所述储能装置(200)还包括包膜(250),所述包膜(250)的边缘覆盖部分所述第一表面(2312)的边缘;
在所述光铝片(23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包膜(250)覆盖所述第一表面(2312)的部分的宽度为第三距离(L3),所述第二距离(L2)大于所述第三距离(L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铝片(230)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距离(L1)与所述第二距离(L2)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L2)与所述第三距离(L3)的差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铝片(230)还包括正极凸台(232)和第二防爆阀通孔(234),所述正极凸台(232)、所述负极凸台(233)和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234)均设于所述光铝片本体(231)上,所述正极凸台(232)与所述负极凸台(23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234)的相对两侧,所述正极凸台(232)与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234)间隔设置,所述负极凸台(233)与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234)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极柱通孔(244)露出所述正极凸台(232),所述第二极柱通孔(245)露出所述负极凸台(233),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234)与所述第一防爆阀通孔(246)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铝片(230)包括依次设置的四个第二外顶角(2311),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外顶角(2311)为圆角,所述第二外顶角(2311)的圆角半径在2.5mm-3.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顶角(241)的圆角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外顶角(2311)的圆角半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铝片(230)还包括注液孔(235),所述注液孔(235)位于所述正极凸台(232)与所述第二防爆阀通孔(234)之间,粘胶层(2403)覆盖所述注液孔(23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铝片本体(231)包括朝向所述顶贴片(240)的第一表面(2312),所述正极凸台(232)和所述负极凸台(233)均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2312),所述注液孔(235)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2312)凹陷设置,所述注液孔(235)的凹陷方向与所述正极凸台(232)和所述负极凸台(233)的凸出方向相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能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235)相对所述第一表面(2312)凹陷的深度在0.7mm-1.0mm之间。
17.一种用电设备(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16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200)。
CN202310091035.XA 2023-02-09 2023-02-09 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014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35.XA CN116014383B (zh) 2023-02-09 2023-02-09 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US18/534,319 US11949123B1 (en) 2023-02-09 2023-12-08 Top patch, energy-storage apparatus, and electricity-consumpt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35.XA CN116014383B (zh) 2023-02-09 2023-02-09 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4383A true CN116014383A (zh) 2023-04-25
CN116014383B CN116014383B (zh) 2023-06-23

Family

ID=86026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1035.XA Active CN116014383B (zh) 2023-02-09 2023-02-09 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9123B1 (zh)
CN (1) CN116014383B (zh)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1368Y (zh) * 2004-03-16 2005-02-23 周彬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的贴膜
CN106450049A (zh) * 2016-10-24 2017-02-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05985096U (zh) * 2016-09-09 2017-02-22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贴膜结构
CN206774592U (zh) * 2017-06-09 2017-12-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06806373U (zh) * 2017-05-03 2017-12-26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装配结构
CN207250579U (zh) * 2017-05-26 2018-04-17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贴片结构
CN207303258U (zh) * 2017-08-24 2018-05-01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贴片与绝缘片的装配结构
CN112201831A (zh) * 2020-09-01 2021-01-08 苏州朗坤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环贴片机电池供料机构
CN112787007A (zh) * 2021-02-06 2021-05-11 宜春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盖板防爆阀漏气检测识别方法及装置
CN213278202U (zh) * 2020-09-04 2021-05-25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贴片装配结构
CN213459894U (zh) * 2020-10-28 2021-06-15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
CN215496977U (zh) * 2021-06-24 2022-01-11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片贴膜组件及电池
CN215869713U (zh) * 2021-08-24 2022-02-18 成都市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
CN216120508U (zh) * 2021-10-18 2022-03-2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16671772U (zh) * 2021-11-30 2022-06-03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贴片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CN216903260U (zh) * 2022-01-05 2022-07-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958258U (zh) * 2021-12-31 2022-07-12 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锂电池
CN217589165U (zh) * 2021-12-27 2022-10-1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贴片、顶盖及电池
CN115458880A (zh) * 2022-11-11 2022-12-09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218334031U (zh) * 2022-09-29 2023-01-17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盖板和电池
CN218351570U (zh) * 2022-09-09 2023-01-20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及其动力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37366B1 (ko) 2010-05-20 2012-08-23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CN207409525U (zh) 2017-10-11 2018-05-2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贴片结构
CN210723194U (zh) 2019-03-28 2020-06-0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的盖板以及电池
CN112151894B (zh) * 2019-06-28 2022-04-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216354473U (zh) * 2021-09-30 2022-04-1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结构及电池

Patent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1368Y (zh) * 2004-03-16 2005-02-23 周彬 一种无线充电电池的贴膜
CN205985096U (zh) * 2016-09-09 2017-02-22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贴膜结构
CN106450049A (zh) * 2016-10-24 2017-02-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06806373U (zh) * 2017-05-03 2017-12-26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装配结构
CN207250579U (zh) * 2017-05-26 2018-04-17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贴片结构
CN206774592U (zh) * 2017-06-09 2017-12-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07303258U (zh) * 2017-08-24 2018-05-01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贴片与绝缘片的装配结构
CN112201831A (zh) * 2020-09-01 2021-01-08 苏州朗坤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环贴片机电池供料机构
CN213278202U (zh) * 2020-09-04 2021-05-25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贴片装配结构
CN213459894U (zh) * 2020-10-28 2021-06-15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
CN112787007A (zh) * 2021-02-06 2021-05-11 宜春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盖板防爆阀漏气检测识别方法及装置
CN215496977U (zh) * 2021-06-24 2022-01-11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片贴膜组件及电池
CN215869713U (zh) * 2021-08-24 2022-02-18 成都市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
CN216120508U (zh) * 2021-10-18 2022-03-2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16671772U (zh) * 2021-11-30 2022-06-03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贴片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
CN217589165U (zh) * 2021-12-27 2022-10-1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贴片、顶盖及电池
CN216958258U (zh) * 2021-12-31 2022-07-12 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锂电池
CN216903260U (zh) * 2022-01-05 2022-07-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351570U (zh) * 2022-09-09 2023-01-20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及其动力电池
CN218334031U (zh) * 2022-09-29 2023-01-17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盖板和电池
CN115458880A (zh) * 2022-11-11 2022-12-09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德泉;陈坤;赵明华;范子中;付玉芬;: "室内模型实验中低强度桩侧应变片粘贴技术与应用", 实验力学, no. 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49123B1 (en) 2024-04-02
CN116014383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0013123A (ko) 전지
CN217158403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5458880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US2021024252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217485584U (zh) 端盖、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414808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3000859A1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389548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6014383B (zh) 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3422161A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9144442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3246152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014384B (zh) 顶贴片、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8414826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365132A (zh) 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用电设备
CN217182341U (zh) 连接件、含有其的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158375U (zh) 一种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7134590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3133788A1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单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33810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使用电池的装置
CN220627884U (zh) 圆柱电芯、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20569863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CN217788578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155685U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CN220627968U (zh) 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Room 2-B26, Peihong Building, No. 1 Kehui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