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6515A - 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6515A
CN116006515A CN202211687209.0A CN202211687209A CN116006515A CN 116006515 A CN116006515 A CN 116006515A CN 202211687209 A CN202211687209 A CN 202211687209A CN 116006515 A CN116006515 A CN 116006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body
humidifier
fixing device
connecting lug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872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06515B (zh
Inventor
刘义刚
路尧远
陈其
向冰
吴俊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EIANG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EIANG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EIANG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EIANG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872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6515B/zh
Priority to JP2023018678A priority patent/JP7298833B1/ja
Publication of CN116006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6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06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6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加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泵体固定装置包括:本体部,用于套设加湿器的泵体;第一连接耳,第一连接耳设置于本体部;第二连接耳,第二连接耳设置于本体部;本体部、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均具有弹性;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均以弹性拉伸状态分别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泵体固定装置,通过对本泵体固定装置的材质、设置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将泵体悬浮设置,泵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震动时也不会与加湿器壳体产生碰撞或共振,从而有效降低加湿器工作过程中产生噪音,避免影响用户。

Description

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等级的提升,加湿器产品作为北方干燥气候的必需品,人们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能要多,性能要好是不变的追求。
传统加湿器一般有下面3种形式:
1.滤网浸泡式,不需要水泵给滤网泵水加湿。这种技术方案成本低廉,但由于滤网浸泡导致加湿不均匀,属于低廉低端产品。
2.浸泡式和水泵抽水给滤网加湿相结合。由于微型水泵抽水会产生高频嗡嗡声,所以这类产品一般白天采取泵水方式,因为白天不影响睡眠。夜晚采用睡眠模式工作也就是浸泡方式,停止水泵抽水避免产生噪声。这种做法相对比较常见,是为了回避水泵抽水噪声,对用户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夜晚效果大打折扣。
3.纯粹采用水泵抽水。这种方式会直接面对水泵噪声的问题,解决不好的话,用户体验感非常差。
针对上述水泵抽水的技术方法,为了解决噪声问题,目前比较普通的方法如下:
(1)将水泵直接浸泡在水里,类似于鱼缸的水泵。水泵浸泡在水里之后,水泵产生的噪声就被水淹没了,从设备外部听,噪声就小了很多。但是有些频率的噪声仍然不能被有效过滤,也有一些通过震动传递出来,对噪声敏感者仍然会感觉到不适;另外,长期浸泡在水体,对水泵的电子器件的密封性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使用降噪方案,比如隔音棉(消音棉)。这是一个普遍的比较公认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案。例如,汽车发动机或者驾驶舱使用的隔音棉(消音棉)方案。采用这种方案,对隔音棉的要求比较高,隔音棉的厚度、隔音棉的有效噪声频段、隔音棉的安装避震等等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生产线操作难度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加湿器降噪方式有限,且降噪效果一般,而降噪效果的方式成本较高、生产难度大,容易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泵体固定装置,用于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具有安装部,本泵体固定装置包括:
本体部,用于套设所述加湿器的泵体;
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设置于所述本体部;
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设置于所述本体部;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均具有弹性;
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均以弹性拉伸状态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加湿器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均具有柱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耳与所述第一连接耳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耳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耳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连接耳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耳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状态下,所述泵体固定装置的拉伸量不小于所述泵体固定装置的长度的2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和所述本体部均由邵氏A硬度不大于40的材料制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泵体未工作时,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安装部的壳体之间形成预定间距,所述预定间距大于所述泵体工作后所述本体部随所述泵体的震动幅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预定间距的大小不小于所述本体部的振幅的15%。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泵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
所述进水管由邵氏A硬度不大于40的材质制成,所述进水管的壁厚不大于3mm;所述出水管由邵氏A硬度不大于40的材质制成,所述出水管的壁厚不大于2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在所述安装部内沿所述安装部的壁面至少盘绕所述安装部的一半周长后延伸至所述安装部以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至少固定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中的一者;
所述固定夹由邵氏A硬度不大于40的材质制成。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因而,具有该泵体固定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泵体固定装置包括:本体部,用于套设加湿器的泵体;第一连接耳,第一连接耳设置于本体部;第二连接耳,第二连接耳设置于本体部;本体部、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均具有弹性;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均以弹性拉伸状态分别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泵体固定装置,通过对本泵体固定装置的材质、设置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将泵体悬浮设置,实际工作过程中泵体(水泵)震动能量转换为水泵固定套的跳动弹性变形动能并被消耗,泵体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传递至本泵体固定装置后在安装孔附近时,震动已经基本被消耗完毕,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加湿器工作过程中产生噪声。泵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震动时也不会与加湿器壳体产生碰撞或共振,从而避免产生新的噪声,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并且本泵体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相较于现有的使用隔音棉等降噪方式,不仅降噪效果好,而且显著降低生产难度,也有助于缩减成本。
本申请提供的加湿器,包括上述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因而,通过本泵体固定装置对泵体进行固定,能够显著降低加湿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显著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泵体固定装置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泵体固定装置与泵体之间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泵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泵体固定装置在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泵体固定装置在被拉伸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本体部,101-限位凸边,102-镂空部,2-第一连接耳,201-第一连接孔,3-第二连接耳,301-第二连接孔,4-安装部,5-泵体,6-进水管,7-出水管,8-固定夹,9-第一固定件,10-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体固定装置,本泵体固定装置用于加湿器,加湿器设置有用于安装泵体的安装部,本泵体固定装置具体包括本体部1和设置于本体部1的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优选地,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与本体部1由相同的材料一体成型,并且具有弹性。
安装部4设置有第一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件10,第一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件10间隔设置在加湿器壳体的底板内壁面上,第一连接耳2用于与第一固定件9连接,第二连接耳3用于与第二固定件10连接,从而使得泵体5通过本泵体固定装置固定至加湿器的安装部4,并且在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分别与第一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件10相互连接的状态下,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均被拉伸,本体部1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使得本体部1能够加强对泵体5的勒紧程度从而确保泵体5相对本体部1的稳定性,而第一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均被拉伸而发生形变,处于绷紧的状态,当泵体5启动后产生一定程度震动,由于本体部1、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均具有弹性,使得本泵体固定装置能够随泵体5的震动发生一定程度的抖动,在抖动过程中不会与加湿器的壳体发生接触,泵体5相对加湿器的壳体悬空,由于本泵体固定装置处于绷紧状态,当本泵体固定装置随泵体5的震动而在竖直方向进行往复抖动时,本体部1以及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靠近本体部1的部分上下抖动,抖动传递至第一连接耳2与第一固定部固定的远端、第二连接耳3与第二固定部固定的远端时几乎被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自身的弹性消耗殆尽,第一连接耳2相对第一固定件9、第二连接耳3相对第二固定件10几乎不产生震动或抖动,并不会将本体部1的运动传递至第一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件10,从而有效解决泵体5过程中的震动传递至加湿器壳体而引发的噪音,从根本上解决泵体5工作过程中与加湿器壳体接触而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安装部4具体设置在水箱底部的夹层空间内,泵体5通过管路分别与水箱和用于向滤网喷水的喷淋口连通,泵体5启动后,能够将水箱中的水泵向滤网,谁将滤网打湿后有风流经滤网即可将湿润的风或者说空气带入房间环境中。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件10均具有柱状结构,第一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件10具体可以为固定在加湿器底板上的螺钉,当然并不仅限于,还可以为与加湿器的底板一体成型的固定柱。第一固定件9与第二固定件10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9的轴线与第二固定件10的轴线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定义第一间距为A。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均具有片状结构,或者柱状结构,第一连接耳2远离本体部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01,第一连接孔201的轴线方向与第一固定件9的轴线方向同向,第二连接耳3远离本体部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01,第二连接孔301的轴线方向与第二固定件10的轴线方向同向。
在本泵体固定装置处于自然状态下也就是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均未与第一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件10连接的状态下,第一连接孔201的中心与第二连接孔301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二间距,定义第二间距为B,并且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将第一连接孔201套设至第一固定件9上、第二连接孔301套设至第二固定件10后,第一连接耳2被拉伸、第二连接耳3被拉伸,本体部1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此时第一连接孔201的中心至第二连接孔30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间距近似相等,从而使得本泵体固定装置以及泵体5相对安装部4的壁面悬空。
优选地,第一连接耳2、第二连接耳3和本体部1具有橡胶材质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并且第一连接耳2、第二连接耳3和本体部1邵氏A硬度均不大于40。
更优选地,(B-A)/A≥20%,在该参数下,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均能够被有效拉伸处于绷紧状态,而且未达到本泵体固定装置的弹性极限,避免第一连接耳2和第二连接耳3发生断裂,从而确保本泵体固定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体部1具有两端开口的筒结构,本体部1的内部限定的形状与泵体5的形状相适配,本体部1的一端开口用于套设泵体5,本体部1的另一端开口设置有限位凸边101有与本体部1具有弹性,可较轻松地套设于泵体5,并且限位凸边101能够避免泵体5脱落。优选地,限位凸边101与本体部1的侧壁之间的交界位置间断地形成有镂空部102,当本体部1由于被拉伸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后通过设置镂空部102能够将泵体5勒紧。
将本体通过本泵体固定装置固定至安装部4内后,在泵体5未启动时,本体部1的上表面与安装部4的上壁面也就是水箱的底壁面之间形成第一预定间距,本体部1的下表面与安装部4的底板(也就是加湿器的底板)之间形成第二预定间距,第一预定间距和第二预定间距均大于本泵体固定装置随泵体5的震动而在竖直方向发生抖动时的运动幅度,从而避免本泵体固定装置在抖动时与安装部4的壁面发生接触而产生声音。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定间距和第二预定间距相同,均不小于4mm,经实际测试,本泵体固定装置在随泵体5的震动而发生抖动时的振幅约为2mm。当然,实际数据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有能力根据泵体5的体积、重量适当增减预定间距的大小。
进一步地,泵体5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设置有进水管6,出水口设置有出水管7,进水管6远离泵体5的一端与水箱连通,出水管7远离泵体5的一端穿出至安装部4以外并朝向加湿器的滤网延伸。由于进水管6和出水管7分别与泵体5连接,导致在泵体5工作而产生震动会传递至进水管6和出水管7,进水管6和出水管7也会发生轻微移动而发生声音,为解决这一部分噪音,出水管7使用的材质是邵氏A硬度不大于40的弹性橡胶管材,并且壁厚不大于2mm,使得出水管7具有足够的柔软度,当泵体5启动后,出水管7由于自身的弹性能够抵消本体传递至出水管7的震动。同样地,进水管6使用的材质同样是邵氏A硬度不大于40的弹性橡胶管材,并且壁厚不大于3mm,具有足够的柔软度。
进一步地,加湿器整体呈柱状,安装部4所限定的夹层空间同样呈柱状,出水管7具有较长的长度,在安装部4内沿着安装部4的侧壁面盘旋一段长度后延伸至安装部4以外,优选地,出水管7在安装部4内的盘旋长度约占安装部4的周向的半周长度,出水管7一般较细,水流由泵体5叶轮加压传送,因此相较于进水管6更容易产生震动,通过使用具有弹性且较软的材质,同时加长出水管7的长度,能够有效抵消泵体5启动后传递至出水管7的震动,进而有效减缓或者避免出水管7产生异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泵体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夹8,固定夹8设置于安装部4的底板上并能够相对安装部4的底板打开或扣合,固定夹8与安装部4相固定的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使用螺钉拧紧。固定夹8的数量为多个,进水管6和出水管7均通过固定夹8与安装部4的底板相互固定,从而有效加强进水管6和出水管7相对安装部4的稳定性,避免在泵体5启动后,进水管6和出水管7相对安装部4产生移位或震动而产生声音。
优选地,固定夹8的材质同样为邵氏A硬度不大于40的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柔软度,能够避免将震动传递至螺钉或安装部4的板面,避免额外产生噪音。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泵体固定装置,通过对本泵体固定装置的材质、设置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将泵体悬浮设置,实际工作过程中泵体(水泵)震动能量转换为水泵固定套的跳动弹性变形动能并被消耗,泵体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传递至本泵体固定装置后在安装孔附近时,震动已经基本被消耗完毕,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加湿器工作过程中产生噪声。泵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震动时也不会与加湿器壳体产生碰撞或共振,从而避免产生新的噪声,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并且本泵体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相较于现有的使用隔音棉等降噪方式,不仅降噪效果好,而且显著降低生产难度,也有助于缩减成本。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因而,具有该泵体固定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泵体固定装置,用于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具有安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用于套设所述加湿器的泵体;
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设置于所述本体部;
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设置于所述本体部;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均具有弹性;
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均以弹性拉伸状态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加湿器的底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均具有柱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耳与所述第一连接耳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耳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耳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耳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耳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状态下,所述泵体固定装置的拉伸量不小于所述泵体固定装置的长度的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和所述本体部均由邵氏A硬度不大于40的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未工作时,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安装部的壳体之间形成预定间距,所述预定间距大于所述泵体工作后所述本体部随所述泵体的震动幅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间距的大小不小于所述本体部的振幅的1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
所述进水管由邵氏A硬度不大于40的材质制成,所述进水管的壁厚不大于3mm;所述出水管由邵氏A硬度不大于40的材质制成,所述出水管的壁厚不大于2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在所述安装部内沿所述安装部的壁面至少盘绕所述安装部的一半周长后延伸至所述安装部以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至少固定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中的一者;
所述固定夹由邵氏A硬度不大于40的材质制成。
10.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固定装置。
CN202211687209.0A 2022-12-27 2022-12-27 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 Active CN116006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7209.0A CN116006515B (zh) 2022-12-27 2022-12-27 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
JP2023018678A JP7298833B1 (ja) 2022-12-27 2023-02-09 ポンプ体固定装置及び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7209.0A CN116006515B (zh) 2022-12-27 2022-12-27 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6515A true CN116006515A (zh) 2023-04-25
CN116006515B CN116006515B (zh) 2023-09-15

Family

ID=86032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87209.0A Active CN116006515B (zh) 2022-12-27 2022-12-27 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98833B1 (zh)
CN (1) CN11600651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8893A (ja) * 1985-08-14 1987-02-19 Toshiba Corp インタ−ナルポンプ落下防止装置
US20070223991A1 (en) * 2003-12-17 2007-09-27 A. Raymond & Cie Device for connnecting a Support Element to an Add-On Piece
CN205385365U (zh) * 2016-02-01 2016-07-13 宁波福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碎纸机中的马达支架
CN111140734A (zh) * 2019-12-25 2020-05-12 岳攀 一种机械设备的减震装置
CN210859350U (zh) * 2019-11-01 2020-06-26 深圳市仁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长寿命直流散热风机
CN215257176U (zh) * 2021-01-14 2021-12-2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抱箍及摄像设备
CN215361128U (zh) * 2021-05-28 2021-12-31 徐州互联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具有减震功能的铁路车辆转向架底座
CN218118051U (zh) * 2022-10-12 2022-12-23 山东博杰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远程测控的管道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28280Y2 (zh) * 1976-06-01 1978-07-17
JPS6132566U (ja) * 1984-07-30 1986-02-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内のポンプ支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8893A (ja) * 1985-08-14 1987-02-19 Toshiba Corp インタ−ナルポンプ落下防止装置
US20070223991A1 (en) * 2003-12-17 2007-09-27 A. Raymond & Cie Device for connnecting a Support Element to an Add-On Piece
CN205385365U (zh) * 2016-02-01 2016-07-13 宁波福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碎纸机中的马达支架
CN210859350U (zh) * 2019-11-01 2020-06-26 深圳市仁钢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长寿命直流散热风机
CN111140734A (zh) * 2019-12-25 2020-05-12 岳攀 一种机械设备的减震装置
CN215257176U (zh) * 2021-01-14 2021-12-2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抱箍及摄像设备
CN215361128U (zh) * 2021-05-28 2021-12-31 徐州互联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具有减震功能的铁路车辆转向架底座
CN218118051U (zh) * 2022-10-12 2022-12-23 山东博杰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远程测控的管道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6515B (zh) 2023-09-15
JP7298833B1 (ja)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06515B (zh) 泵体固定装置及加湿器
CN214170796U (zh) 稳压泵安装组件及净水机
CN211863576U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18062642U (zh) 净水机及其增压泵组件
CN207892818U (zh) 动力装置安装结构、动力组件及净水机
CN216975202U (zh) 一种降噪装置和净水装置
CN218088983U (zh) 净水设备
CN220165831U (zh) 一种带静音结构的制氧机
CN214533486U (zh) 一种弹簧降噪装置
CN114635846B (zh)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增压泵组件
CN218718489U (zh) 减震降噪结构及香薰机
CN217763878U (zh) 组合式空调机组用消音降噪机构
CN218923185U (zh) 按摩背带
CN206959197U (zh) 消音罩及空调器
CN215249729U (zh) 一种降低噪音的净水机装置
CN210565368U (zh) 一种过滤泵的防震结构和过滤泵
CN212479727U (zh) 一种一体式不锈钢智能变频喷射泵
CN220597138U (zh) 一种净水机超静音减振降噪结构
CN109723623B (zh) 一种减振装置及使用其的氮氧分离装置
CN218093352U (zh) 一种静音氧气泵
CN220487786U (zh) 一种雾化装置及其压缩泵减震组件
CN218292122U (zh) 一种静音供水机组设备
CN219207961U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17682155U (zh) 一种具有减震降噪功能的真空泵
CN211039064U (zh) 一种卧式一体全自动变频增压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175 Songbei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Applicant after: Suzhou Be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uilding 1, 175 Songbei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BEIANG TECHNOLOGY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