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8869A -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8869A
CN115998869A CN202211170808.5A CN202211170808A CN115998869A CN 115998869 A CN115998869 A CN 115998869A CN 202211170808 A CN202211170808 A CN 202211170808A CN 115998869 A CN115998869 A CN 115998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yd2
cells
administration
use according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708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丁胜
钟晓璇
王星博
易欣
魏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1708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88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8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88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是通过降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和活性实现的,可以通过降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和活性,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效抑制血管内膜新生,可作为新靶点用于防治血管狭窄、支架术后狭窄、内膜剥脱术后狭窄等疾病。

Description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的功能与应用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疾病是全球公认的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健康杀手,对患者产生巨大的身心折磨和经济负担。冠状动脉狭窄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球囊血管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见的血管重建治疗策略(Jeong K,Kim JH,Murphy JM,Park H,Kim SJ,Rodriguez YAR,KongH,Choi C,Guan JL,Taylor JM,Lincoln TM,Gerthoffer WT,Kim JS,Ahn EE,SchlaepferDD and Lim SS.Nuclear Focal Adhesion Kinase Controls 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 Proliferation and Neointimal Hyperplasia Through GATA4-Mediated CyclinD1 Transcription.Circulation research.2019;125:152-166.)。虽然这些手术尚有成效但血管性介入技术(包括治疗血管狭窄和闭塞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支架植入术等)导致的血管内膜损伤后内膜新生(neointimal hyperplasia,NIH)是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的重要原因,也是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发生再狭窄的发生率为25~50%,甚至部分患者需要在6个月内接受进一步的血管重建(Giacoppo D,Alfonso F,Xu B,Claessen B,Adriaenssens T,Jensen C,Perez-Vizcayno MJ,Kang DY,Degenhardt R,Pleva L,Baan J,Cuesta J,Park DW,Kukla P,Jimenez-Quevedo P,Unverdorben M,Gao R,Naber CK,Park SJ,Henriques JPS,KastratiA and Byrne RA.Drug-Coated Balloon Angioplasty Versus Drug-Eluting Stent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Stent Restenosis.Journal of the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20;75:2664-2678.),这无疑是对患者的再一次创伤,因此进一步探寻血管内膜新生机制并筛选干预靶点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临床课题。
血管内膜新生是一类干预性、病理性血管重塑的过程,通常发生在如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等血管手术后,是血管再狭窄的重要病理学基础(Zhang SM,Zhu LH,ChenHZ,Zhang R,Zhang P,Jiang DS,Gao L,Tian S,Wang L,Zhang Y,Wang PX,Zhang XF,Zhang XD,Liu DP and Li H.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9is critical forneointima formation following vascular injury.Nature communications.2014;5:5160.)。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s cells,VSMCs)的过度增殖与迁移是内膜新生的主要细胞学基础,因此阐明VSMCs过度增殖的分子机制,并有效抑制血管内膜新生,对研发干预血管再狭窄的药物、优化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SMYD2(SET and MYND domain containing 2)是SMYD家族中一员,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可以特异性甲基化H3K4和H3K36。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SMYD2在许多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乳腺癌、肠癌、白血病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Yi X,Jiang XJ,and FangZM.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SMYD2:ubiquitous regulator of disease.ClinEpigenetics.2019;11(1):112.),因此SMYD2被视为一种潜在有效的临床治疗肿瘤的靶向药物。但SMYD2对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以及SMYD2对于内膜新生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讨SMYD2在内膜新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通过基因编辑、RNA干扰、抑制剂等技术降低其活性对内膜新生产生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从而为治疗内膜新生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旨在通过降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效抑制血管内膜新生,将SMYD2作为新靶点用于防治血管狭窄、支架术后狭窄、内膜剥脱术后狭窄等疾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是通过降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实现的。
进一步优选的,降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细胞中的表达或者抑制SMYD2在血管组织中的活性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继而抑制血管内膜新生。
进一步优选的,降低SMYD2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和活性的方法包括基因编辑、RNAi技术和SMYD2抑制剂中的至少一种。
更进一步优选的,基因编辑包括基因敲除、基因修饰和单碱基编辑中的至少一种。
更进一步优选的,RNAi技术通过小分子双链RNA抑制SMYD2在细胞中的表达和活性。
更进一步优选的,RNAi技术包括靶向脂质纳米包涵体、病毒转染、干细胞修饰、单链片段抗体融合蛋白中的至少一种。
更进一步优选的,SMYD2抑制剂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给药、静脉注射给药、皮下包埋给药、药物洗脱支架给药、药物涂层球囊给药中的至少一种。
更进一步优选的,SMYD2抑制剂的给药方式包括选用药物洗脱支架给药和药物涂层球囊给药两种方式。
优选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作为靶标用于治疗血管狭窄、治疗支架术后狭窄以及治疗内膜剥脱术后狭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研究结果证实通过敲低SMYD2将VSMCs阻滞在G0/G1期而显著抑制VSMCs的增殖;相反,过表达SMYD2显著促进VSMCs的增殖;而VSMCs增殖可以促进血管内膜新生。本发明发现了可以通过抑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的表达与活性来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作用机制。
基于SMYD2在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中的作用,SMYD2的特异性抑制剂LLY-507可用于制备防治因内膜损伤、血管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剥脱术后再狭窄的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SMYD2敲低后的细胞计数图。
图2A为SMYD2敲低后EDU试剂盒检测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图。
图2B为图2A的统计柱状图。
图3A为SMYD2敲低后的增殖标记物Ki67的表达水平变化图。
图3B为图3A的统计柱状图。
图4A为SMYD2敲低后PCNA与P-H3的蛋白水平变化图。
图4B为图4A的统计柱状图。
图5为流式细胞术检测SMYD2敲低后的细胞所处周期图。
图6A为SMYD2敲低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DK6的表达情况图。
图6B为图6A的统计柱状图。
图7为SMYD2过表达以及SMYD2-myc(Y240F)甲基转移酶活性位点基因突变后平滑肌细胞计数图。
图8A为SMYD2过表达以及SMYD2-myc(Y240F)甲基转移酶活性位点基因突变后EDU试剂盒检测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图。
图8B为图8A的统计柱状图。
图9A为SMYD2过表达以及SMYD2-myc(Y240F)甲基转移酶活性位点基因突变后增殖标记物Ki67的表达水平变化图。
图9B为图9A的统计柱状图。
图10A为SMYD2过表达以及SMYD2-myc(Y240F)甲基转移酶活性位点基因突变后PCNA与P-H3的蛋白水平变化图。
图10B为图10A的统计柱状图。
图11A为SMYD2过表达以及SMYD2-myc(Y240F)甲基转移酶活性位点基因突变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CDK6的表达情况图。
图11B为图11A的统计柱状图。
图12为内膜受损模型小鼠过表达SMYD2后的组织HE染色图。
图13为过表达SMYD2小鼠的内膜新生面积图。
图14为SMYD2过表达转基因小鼠的内膜受损模型中PCNA的表达量差异图。
图15为内膜损伤模型小鼠应用LLY-507后的组织HE染色图。
图16为内膜损伤模型小鼠应用LLY-507后的内膜新生面积图。
图17为内膜损伤模型小鼠应用LLY-507后组织内PCNA表达量的差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和实验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当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本发明对实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和/或具体的描述。虽然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本发明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畴。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方法或测试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从常规商业途径获得,或以常规方法制备。
1.原代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培养
(1)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选取体重200g左右的大鼠,分离出主动脉,随即置于预冷的培养基中,然后迅速进行分离和培养。分离纯化后的平滑肌细胞经平滑肌特异性免疫荧光抗体验证其细胞纯度。
(2)人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本研究采用的人主动脉平滑肌分离自人主动脉血管组织,所有血管都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暨心肺移植中心,所获取的标本均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分离纯化后的平滑肌细胞经平滑肌特异性免疫荧光抗体验证其细胞纯度。
(3)组织块贴壁分离培养法:
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出主动脉同时剥去血管外膜,纵向剪开血管并刮掉内膜细胞,将处理后的血管中膜置于培养瓶中,使用显微剪剪碎血管成1mm3的碎片,并均匀铺在培养瓶底面。竖立培养瓶,并加入含10%胎牛血清和1%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的DME/F12完全培养基,保持该方向置于37℃培养箱中贴壁20min后旋转培养瓶,使其水平放置,并让组织块浸润在培养基中。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一周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块周围长出几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经过细胞传代后,见到细胞呈现梭形外观,则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2.细胞传代
(1)提前打开紫外线照射灯,照射超净工作台半小时,同时预热DEM/F12完全培养基、PBS和双抗。
(2)小心拿出培养箱中细胞,在显微镜下评估细胞密度和状态,大约长满则可以传代。
(3)用真空泵吸走上清,再用PBS清洗。
(4)加入1ml胰酶,使其均匀覆盖皿底部,然后置于镜下进行观察,当细胞都变圆后,轻拍细胞侧壁使其脱落,立即加入1ml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用枪混匀细胞悬液,并转移到15ml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min。
(5)离心时,提前准备好培养皿并加入5ml培养基,并标记好细胞类型和日期。
(6)离心结束,倒掉上清,加入1ml培养基重悬细胞,按照传代比例,将悬液均分到准备好的培养皿中。
(7)十字混匀,再将细胞轻轻放入37℃、5%CO2培养箱中。
3.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蛋白的提取
(1)取出细胞,倒掉培养基,残余液体用枪头吸走,并加入PBS冲洗细胞一遍,再倒掉PBS,残余液体用枪头吸走,并加入裂解液。
(2)先用手摇匀,使裂解液覆盖住细胞,并放入4度摇床上裂解10min,同时取出离心管标注信息。
(3)用细胞刮刮下细胞蛋白到离心管中,并静置裂解10min。
(4)超声:15%功率,超1秒,停2秒,静置5min后,再重复超声一次,再静置10min。
(5)离心:12000r,30min,取上清到新的离心管中。
(6)变性:按照相应体积加入5×SDS loading、蛋白上清,涡旋一会,于掌上离心机上瞬离下来后,95度水浴变性10min后,离心,再95度变性10min,后离心。
4.Western blot
(1)上样与电泳
提前制作好聚丙烯酰胺凝胶,再将制好的凝胶架在电泳槽中。
向凝胶架中加满内液,然后加入电泳外液使得其占电泳槽总容量的2/3外液,内液需新鲜配置。
将蛋白样品加入凝胶上样孔内,恒压80-90V电泳。
(2)转膜
配置转膜液:称取3.03gTribase,14.4g甘氨酸,200ml甲醇和800ml双蒸水,并置于4度冰箱提前预冷。
裁膜:根据样品数量以及被敷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决定裁剪PVDF膜的长度和宽度,同时于膜右上角处做个标记,一般采取剪切口的方式。使用前,去除保护纸,并在甲醇中激活后备用。
浸泡转膜所需海绵垫和滤纸,并利用夹子,左右摊开,夹子的黑色面(负极)朝右,依次放入海绵垫、滤纸、凝胶、PVDF膜,使得膜和凝胶之间无气泡,然后再放入滤纸、海绵垫,最后用玻璃棒来回滚动去除气泡,合上夹子。
将夹子置入转膜槽中,夹的黑面对应槽的黑面,夹子的白面对应转膜槽的红面,最后加入转膜液,最好没过夹子。
接通电源,恒流约0.2A。起始电压应在100-130V之间,转膜时间根据蛋白分子量来决定,分子量越大转膜时间越长。
转膜结束后,打开夹子,用镊子小心夹取PVDF膜。
(3)封闭:转膜结束后,采用5%脱脂
随后根据所孵蛋白分子量大小裁剪PVDF膜,加入一抗,4℃摇床孵育过夜。
(5)二抗孵育
回收一抗,并采用TBST洗PVDF膜,5分钟,洗3次。
按照1:10000的比例稀释二抗,并室温孵育1小时。
(6)显影
二抗孵育结束后用TBST洗10分钟,洗3次。然后将显影液的A、B液混合均匀与PVDF膜进行反应,然后在曝光机中曝光,分析结果。
5.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慢病毒感染
A.病毒载体的准备
(1)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利用sigma网站检索shSMYD2 mRNA序列,将该序列与PLKO.1载体连接,最终构建出SMYD2慢病毒敲低质粒。
(2)配置转染试剂:10cm细胞培养皿一般给与6ml培养基,采取1/10的培养基体积作为反应体系,因此10cm皿反应体系为600ul。准备2个EP管,其中一个管中加入300ul空的DMEM培养以及24ul MAX,混匀。另一个EP管中加入300ul不含血清DMEM培养基、6ug目的质粒、3ug SPEX2和3ug PMD2G(SPEX2和PMD2G为病毒骨架质粒),混匀,然后将2个离心管中液体混匀,并静止15min。
(3)取出293T细胞,细胞密度40%-60%左右,然后轻轻加入上述混合液,十字混匀,放入37℃、5%CO2培养箱培养。
(4)8h后,弃掉上清,加入6ml完全DMEM培养基,并继续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5)每24h收集一次病毒上清,然后换液,收集2次。
B.病毒感染
(1)将24小时和48小时病毒上清混匀,12000rpm离心30min,并用0.22um滤网过滤细胞残渣;
(2)取出待感染细胞,弃掉上清,加入3ml病毒上清和3ml DME/F12完全培养基,37℃、5%CO2感染24小时;
(3)24h后,弃掉上清,换为完全培养基培养,培养48小时之后进行收蛋白。
6.细胞计数
(1)从培养箱中取出待计数的细胞,弃上清,加入PBS洗,然后6cm皿给与300ul胰酶消化,然后显微镜下观察,至细胞变圆,轻拍侧壁使细胞脱落,再加入700ul完全培养基终止反应。
(2)用酒精擦拭血球计数板,然后盖上盖玻片,沿玻片边缘缓慢加入上述细胞悬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计数板上四个大方格的细胞总数,然后四个大方格细胞总数/4×104数即为每毫升的细胞数,重复3次,计算其平均值,每组5个副孔。
7.EdU增殖染色试剂盒
(1)爬片:按照合适密度将细胞铺在12孔板中,并提前放入细胞爬片,贴壁后进行相应的给药或病毒感染处理。
(2)采用完全培养基,按照1000:1的比例稀释EdU溶液。
(3)EDU孵育:进行给药或病毒感染之后的细胞,弃掉培养基,12孔板的每孔加入500μl稀释后的EdU培养基,37℃、5%CO2恒温培养箱孵育4小时后,弃培养基。
(4)PBS洗5分钟×2次。
(5)然后每孔加入500μl组织固定液,固定30分钟后,弃去。
(6)每孔加入500μl 2mg/ml甘氨酸中和多余醛基,孵育5分钟后弃上清。
(7)PBS洗5分钟×2次。
(8)每孔加入500μl 0.5%TritonX-100(PBS配置),脱色摇床上通透10分钟,PBS清洗5分钟。
(9)
Figure BDA0003861220640000092
染色液的配置:
Figure BDA0003861220640000091
Figure BDA0003861220640000101
(10)提前配好
Figure BDA0003861220640000102
染色液,然后500μl/孔,室温避光孵育30分钟。
(11)弃掉染色液,再次使用0.5%TritonX-100(PBS配置)进行通透,每次10min,通透2次。
(12)每孔加入500μl甲醇清洗5分钟,清洗2次,然后PBS清洗5分钟。
(13)去离子水按100:1的比例稀释试剂F,避光放置。
(14)加入500μl 1×稀释后的F反应液,避光孵育半小时后,弃染色液。
(15)加入500μl PBS清洗,5分钟×3次。
(16)取出载玻片,挑出爬片,倒置放在载玻片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8.免疫荧光
(1)爬片:按照合适密度将细胞铺在12孔板中,并提前放入细胞爬片;
(2)给与相应处理后,取出12孔板,弃掉培养基,加入PBS清洗一次;
(3)每孔加入300ul组织固定液固定15min;
(4)PBS清洗3次,每次5min;
(5)每个孔加入300ul 0.2%Triton X-100(PBS配制),并在摇床上通透15min;
(6)PBS清洗3次,每次5min;
(7)封闭:采用8%羊血清室温封闭1h;
(8)弃掉封闭液,挑出爬片,按照1:200比例稀释好一抗,滴加在爬片上,4度孵育过夜。
(9)次日,弃掉一抗,PBS清洗3次,每次5min;
(10)按照1:100比例稀释二抗,避光室温孵育1h;
(11)弃掉二抗,PBS清洗3次,每次5min;
(12)挑出玻片,DAPI封片,将玻片置于暗湿盒中,4度保存。
9.细胞周期
(1)收集2-5×106个细胞(含有EDTA的胰酶消化)。
(2)用5ml常温PBS洗1次细胞,1000r,10min,弃培养基:先用1mlPBS重悬细胞,再沿壁加入4mlPBS,盖上离心管盖,颠倒轻柔混匀。
(3)固定细胞:先用300ul的PBS重悬细胞,再伸入液面下缓慢加入,打圈沿壁1ml(-20)预冷的75%的乙醇(用高压过的纯水配置),再沿壁加入4ml70%的乙醇,盖上离心管盖,颠倒轻柔混匀。
(4)将固定好的细胞4度过夜。
(5)使用前,1000r离心10min弃去75%冰乙醇,用预冷的PBS洗涤2次。
(6)用150ul RNase悬浮细胞。
(7)加入150ul PI(sigma,P4864,用PBS配置),避光染色1h,4度放置2小时。
(8)上流式细胞仪AriaIII检测细胞周期。
10.内膜损伤小鼠模型构建
颈动脉钢丝损伤小鼠模型的构建:所有动物实验方案均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动物保护与使用委员会批准。
(1)用戊巴比妥钠(80mg/kg,腹腔注射)麻醉小鼠。
(2)做一个颈部中线切口,在解剖显微镜下仔细解剖左颈动脉。在分叉点近端用8-0缝线结扎颈外动脉。用血管夹阻断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血流。
(3)在颈外动脉周围做一个横切口。用一根导丝(直径0.38mm,No.C-SF-15-15;美国布卢明顿库克)朝着主动脉弓方向进入,旋转退出5次。
(4)小心地取出导丝后,取出血管夹,恢复血流,然后关闭皮肤切口。
术后,小鼠腹腔注射LLY-507,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mg,对照组小鼠接受相同剂量的DMSO。治疗28天收集动物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生化检测。
11.结果
(1)通过敲低SMYD2以及过表达SMYD2两个方面对SMYD2调控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与PLKO对照组比较,SMYD2敲低后VSMCs的数目与增殖水平显著减少,如图1、图2A、图2B。增殖标记物Ki67阳性着色的VSMCs数目也显著减少,如图3A、图3B。蛋白凝胶电泳结果显示PCNA与P-H3有着显著下调,如图4A、图4B。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发现SMYD2敲低导致大部分VSMCs停滞在G0/G1期而无法进入S期,如图5,调控G0/G1向S期转变的关键检查点蛋白CDK4和CDK6的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如图6A、图6B。以上研究结果证实,敲低SMYD2通过将VSMCs阻滞在G0/G1期而显著抑制VSMCs的增殖。
(2)与敲低SMYD2相反,SMYD2过表达则显著促进了VSMCs的增殖,如图7、图8A、图8B、图9A、图9B、图10A、图10B、图11A、图11B。此外在SMYD2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内构建内膜损伤模型,并采用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平滑肌特异性过表达SMYD2的小鼠出现更为严重的内膜新生,如图12。图13。免疫组化实验显示过表达SMYD2小鼠体内构建内膜损伤模型后增殖标记物PCNA的表达含量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上升,如图14。上述实验结果证实了过表达SMYD2能够促进VSMCs的增殖。
(3)通过对血管内膜损伤模型小鼠使用DMSO或SMYD2抑制剂(以LLY-507为例),HE染色验证了使用SMYD2的特异性抑制剂LLY-507能够干预新生内膜增生,如图15。且抑制显著缩小了新生内膜面积,如图16。免疫组化实验显示使用LLY-507后,增殖标记物PC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如图17。上述实验证实了SMYD2抑制剂(以LLY-507为例)能有效抑制因血管损伤而导致的内膜新生。
抗体目录:
Figure BDA0003861220640000121
Figure BDA0003861220640000131
引物目录:
Figure BDA0003861220640000132
质粒序列:
Hum-SMYD2-sh1:GGAATGTTCTCCCATGGTTGT
Hum-SMYD2-sh2:CGGCAAAGATCATCCATATAT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饰、等同替换、改进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是通过降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和活性实现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降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和活性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继而抑制血管内膜新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降低SMYD2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和活性的方法包括基因编辑、RNAi技术和SMYD2抑制剂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基因编辑包括基因敲除、基因修饰和单碱基编辑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NAi技术通过小分子双链RNA抑制SMYD2在细胞中的表达和活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NAi技术包括靶向脂质纳米包涵体、病毒转染、干细胞修饰、单链片段抗体融合蛋白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SMYD2抑制剂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给药、静脉注射给药、皮下包埋给药、药物洗脱支架给药、药物涂层球囊给药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SMYD2抑制剂的给药方式包括选用药物洗脱支架给药和药物涂层球囊给药两种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作为靶标用于治疗血管狭窄、治疗支架术后狭窄以及治疗内膜剥脱术后狭窄。
CN202211170808.5A 2022-09-23 2022-09-23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59988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0808.5A CN115998869A (zh) 2022-09-23 2022-09-23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0808.5A CN115998869A (zh) 2022-09-23 2022-09-23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8869A true CN115998869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9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0808.5A Pending CN115998869A (zh) 2022-09-23 2022-09-23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88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79194B (zh) 一种肿瘤分子标志物circBIRC6及其抑制剂和用途
Schena et al. Cortical bone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therapeutic effect o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cardiac remodeling
CN110464844B (zh) Alox12抑制剂在制备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WO2018234283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REGULATING FIBROSIS AND CARDIAC REMODELING
CN111378753A (zh) 人pno1基因在肺癌中的用途及相关产品
CN115998869A (zh)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制备防治血管损伤后内膜新生导致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1568898A (zh) 洛伐他汀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用于制备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药物的应用
Yu et al. Stimulation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by microRNA-31a-5p to induce endothelialization in an aneurysm neck after coil embolization by modulating the Axin1-mediated β-catenin/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athway
CN108998514B (zh) miRNA-378及其抑制剂的应用和应用其的产品
CN109097358B (zh) 一种lncRNA在预防或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
CN110927389A (zh) 一种癌症生物标志物、用途
CN113768947B (zh) 一种基因抑制剂在制备缺血性心脏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CN116115759A (zh) 联合抑制nat10/kif23的物质在制备防治结直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10938691B (zh) 人dus4l基因的用途及相关产品
CN111202847B (zh) Pax6基因或其表达产物在制备抑制纤维化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2391385A (zh) 靶向抑制NCEH1基因表达的siRNA、siRNA质粒、慢病毒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11349701A (zh) Rsph14基因用途、rsph14抑制剂用途、核酸分子、构建体及组合物
CN115364226A (zh)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3在制备防治支架及内膜剥脱术后血管再狭窄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4702566B (zh) 由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234编码的小肽与应用
CN115814089B (zh) Mt1g蛋白抑制剂作为靶点在制备治疗肾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14480390B (zh) 靶向抑制ZNF22基因表达的siRNA、siRNA质粒、慢病毒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14767702B (zh) 一种敲低circXPO1的抑制剂及其在制备治疗胶质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10819631B (zh) 人dmbx1基因的用途及相关产品
CN115094090B (zh) 特定硫酸肝素修饰酶基因修饰的细胞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13143919B (zh) 双吲哚马来酰胺类化合物的新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