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6099A - 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6099A
CN115996099A CN202111215657.6A CN202111215657A CN115996099A CN 115996099 A CN115996099 A CN 115996099A CN 202111215657 A CN202111215657 A CN 202111215657A CN 115996099 A CN115996099 A CN 115996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er
coefficient
determining
mark
direction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56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96099B (zh
Inventor
刘浩明
成昊
翟俊昌
周守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156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60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6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6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96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6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根据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以及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干扰系数表征邻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精准确定小区间的干扰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干扰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基站类型的多样化,网络的无线环境越发复杂,若两个小区的基站的覆盖范围的重叠程度较高,则这两个基站存在对打关系,对打的基站会对重叠覆盖范围内的网络带来干扰,需要识别同频小区间的干扰程度,以采取相应措施优化网络。
现有同频小区间干扰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基于测量报告的分析和基于信道质量指标(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的分析来识别小区干扰程度。基于测量报告的分析主要针对基站采集的测量数据,根据同频小区间测量的电平覆盖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出同频小区的重叠覆盖度,以重叠覆盖度表示小区间的干扰程度。基于CQI的分析主要通过对网管系统分析CQI指标的优劣情况,来判定小区间的是否存在干扰,再通过地图分析来人为判定同频干扰程度。
由于受终端对测量报告的支持度、存在漏分析的同频邻区和人工无法直观判定同频干扰程度等因素,造成基于测量报告和CQI均无法精准的识别同频小区间的干扰程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精准确定小区间的干扰程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邻区为用户终端在目标小区检测到的除目标小区之外的小区;
根据预设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第一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
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小区与邻区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
根据预设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第二标识表征相对位置对应的标识;
根据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确定第三标识,第三标识表征在第一方向角对应第一标识时,相对地理位置对应的标识;
根据预设的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三标识对应的方位系数,方位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
根据预设的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方向角对应的第四标识,第四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
根据第二标识和第四标识,确定第五标识,第五标识表征在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属的地理区域中,第二方向角对应的标识;
根据预设的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五标识对应的方向系数,方向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角度关系;
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干扰系数表征邻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预设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第一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方向角和第一标识;
建立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根据预设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标识;
建立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根据预设的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三标识对应的方位系数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三标识和方位系数;
建立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根据预设的相对角度信息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与相对角度信息对应的第四标识之前,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方向角和第四标识;
建立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根据预设的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五标识对应的方向系数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五标识和方向系数;
建立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包括:
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计算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对打系数,对打系数表征目标小区的基站与邻区的基站对打的程度;
根据对打系数,计算干扰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计算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对打系数,包括:
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采用下式计算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对打系数:
Figure BDA0003310507950000031
其中,θ表示对打系数,xia表示目标小区的第i个邻区的方位系数,yib表示目标小区的第i个邻区的方向系数,i为大于1的整数,n表示目标小区的邻区数量,n为大于1的整数,i小于或等于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对打系数,计算干扰系数,包括:
根据对打系数,采用下式计算干扰系数:
Figure BDA0003310507950000032
其中,μ表示干扰系数,θ表示对打系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邻区为用户终端在目标小区检测到的除目标小区之外的小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第一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小区与邻区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第二标识表征相对位置对应的标识;根据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确定第三标识,第三标识表征在第一方向角对应第一标识时,相对地理位置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三标识对应的方位系数,方位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方向角对应的第四标识,第四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第二标识和第四标识,确定第五标识,第五标识表征在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属的地理区域中,第二方向角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五标识对应的方向系数,方向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角度关系;还用于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干扰系数表征邻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先获取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然后,根据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以及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最后,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干扰系数表征邻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由于方位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方向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角度关系,所以干扰系数能够从地理位置相邻程度和角度关系两个维度,综合反映出小区间的干扰程度,实现了精准确定小区间的干扰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和第四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基站类型的多样化,网络的无线环境越发复杂,若两个小区的基站的覆盖范围的重叠程度较高,则这两个基站存在对打关系,对打的基站会对重叠覆盖范围内的网络带来干扰,需要识别同频小区间的干扰程度,以采取相应措施优化网络。
现有的主要采用基于测量报告的分析和基于CQI的分析这两种方法来识别小区干扰程度,但是由于受终端对测量报告的支持度、存在漏分析的同频邻区和人工无法直观判定同频干扰程度等因素,造成基于测量报告和CQI均无法精准的识别同频小区间的干扰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通过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以及预先设定的对应关系,计算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的方位系数,和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角度关系的方向系数,从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和角度关系两个维度,综合反映出小区间的干扰程度,实现了精准确定小区间的干扰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具备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服务器或计算机等电子设备。
下面将结合图1详细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
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
目标小区是待评估受到的干扰程度的小区。
邻区为用户终端在目标小区检测到的除目标小区之外的小区。
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的工参中获取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
S102,根据预设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
第一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
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包括第一方向角和每个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则确定第一对应关系中,与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也可以包括多个方向角的取值区间和每个方向角的取值区间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一个方向角的取值区间中包括目标小区的第一方向角,则确定第一对应关系中,第一方向角所属的方向角取值区间对应的第一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以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为圆心,预设长度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划分为N个区域,N为大于1的整数。预设每个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将第一方向角所属区域对应的第一标识,确定为与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将以第一地理位置信息P为圆心,预设长度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划分为6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形区域对应一个第一标识,以正北方向为0度,沿着顺时针方向角度增大,方向角为330度的半径和30度的半径围成的扇形区域对应的第一标识为A1,方向角为30度的半径和90度的半径围成的扇形区域对应的第一标识为B1。若第一方向角为0度,则第一方向角所属区域为方向角为330度的半径和30度的半径围成的扇形区域,则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为A1
S103,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小区与邻区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均包括经纬度,则根据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经纬度和邻区的基站的经纬度,计算目标小区与邻区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
S104,根据预设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
第二标识表征相对位置对应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对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夹角,第一夹角是在以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为端点,正北方向的射线,与以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为端点,经过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的射线之间的夹角。
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包括多个相对位置信息和每个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则确定第二对应关系中,与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也可以包括多个相对位置的取值区间和每个相对位置取值区间对应的第二标识,则确定第二关系中,相对地理位置信息所属相对位置取值区间对应的第二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将以第一地理位置信息P为圆心,预设长度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划分为6个扇形区域,圆形区域内包括第二地理位置信息Q,每个扇形区域对应一个第二标识,正北方向为0度,与正北方向的内夹角小于或等于30度的扇形区域,对应的第二标识为A2;顺时针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内夹角大于3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的扇形区域,对应的第二标识为B2。若目标小区与邻区的第一夹角为60度,则第二地理位置信息Q所属的区域为与正北方向的内夹角大于3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的扇形区域,第一夹角对应的第二标识为B2
S105,根据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确定第三标识。
第三标识表征在第一方向角对应第一标识时,相对地理位置对应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组合得到第三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地理位置信息P为圆心,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为A1,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为B2,则将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组合得到第三标识为A1B2
S106,根据预设的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三标识对应的方位系数。
方位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相邻程度越高,则方位系数越大。
在一个示例中,预设的第一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
第三标识 方位系数 第三标识 方位系数
<![CDATA[A<sub>1</sub>A<sub>2</sub>]]> 1 <![CDATA[D<sub>1</sub>A<sub>2</sub>]]> 0.25
<![CDATA[A<sub>1</sub>B<sub>2</sub>]]> 0.75 <![CDATA[D<sub>1</sub>B<sub>2</sub>]]> 0.5
<![CDATA[A<sub>1</sub>C<sub>2</sub>]]> 0.5 <![CDATA[D<sub>1</sub>C<sub>2</sub>]]> 0.75
<![CDATA[A<sub>1</sub>D<sub>2</sub>]]> 0.25 <![CDATA[D<sub>1</sub>D<sub>2</sub>]]> 1
<![CDATA[A<sub>1</sub>E<sub>2</sub>]]> 0.5 <![CDATA[D<sub>1</sub>E<sub>2</sub>]]> 0.75
<![CDATA[A<sub>1</sub>F<sub>2</sub>]]> 0.75 <![CDATA[D<sub>1</sub>F<sub>2</sub>]]> 0.5
<![CDATA[B<sub>1</sub>A<sub>2</sub>]]> 0.75 <![CDATA[E<sub>1</sub>A<sub>2</sub>]]> 0.5
<![CDATA[B<sub>1</sub>B<sub>2</sub>]]> 1 <![CDATA[E<sub>1</sub>B<sub>2</sub>]]> 0.25
<![CDATA[B<sub>1</sub>C<sub>2</sub>]]> 0.75 <![CDATA[E<sub>1</sub>C<sub>2</sub>]]> 0.5
<![CDATA[B<sub>1</sub>D<sub>2</sub>]]> 0.5 <![CDATA[E<sub>1</sub>D<sub>2</sub>]]> 0.75
<![CDATA[B<sub>1</sub>E<sub>2</sub>]]> 0.25 <![CDATA[E<sub>1</sub>E<sub>2</sub>]]> 1
<![CDATA[B<sub>1</sub>F<sub>2</sub>]]> 0.5 <![CDATA[E<sub>1</sub>F<sub>2</sub>]]> 0.75
<![CDATA[C<sub>1</sub>A2]]> 0.5 <![CDATA[F<sub>1</sub>A<sub>2</sub>]]> 0.75
<![CDATA[C<sub>1</sub>B<sub>2</sub>]]> 0.75 <![CDATA[F<sub>1</sub>B<sub>2</sub>]]> 0.5
<![CDATA[C<sub>1</sub>C<sub>2</sub>]]> 1 <![CDATA[F<sub>1</sub>C<sub>2</sub>]]> 0.25
<![CDATA[C<sub>1</sub>D<sub>2</sub>]]> 0.75 <![CDATA[F<sub>1</sub>D<sub>2</sub>]]> 0.5
<![CDATA[C<sub>1</sub>E<sub>2</sub>]]> 0.5 <![CDATA[F<sub>1</sub>E<sub>2</sub>]]> 0.75
<![CDATA[C<sub>1</sub>F<sub>2</sub>]]> 0.25 <![CDATA[F<sub>1</sub>F<sub>2</sub>]]> 1
若第三标识为A1B2,则第三标识对应的方位系数为0.75。
S107,根据预设的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方向角对应的第四标识。
第四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
预设的第四对应关系可以包括第二方向角和每个第二方向角对应的第四标识,则确定第四对应关系中,与第二方向角对应的第四标识;预设的第四对应关系也可以包括多个方向角的取值区间和每个方向角的取值区间对应的第四标识,其中一个方向角的取值区间中包括第二方向角,则确定第四对应关系中,第二方向角所属的方向角取值区间对应的第四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以第二地理位置信息为圆心,预设长度为半径的范围划分为M个区域,M为大于1的整数,预设每个区域对应一个第四标识,将第二方向角所属区域对应的第四标识,确定为与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四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将以第二地理位置信息Q为圆心,预设长度为半径的范围划分为6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形区域对应一个第四标识,以正北方向为0度,沿着顺时针方向角度增大,方向角为330度的半径和30度的半径围成的扇形区域对应的第四标识为A4,方向角为30度的半径和90度的半径围成的扇形区域对应的第四标识为B4。若第二方向角为0度,则第二方向角所属区域为方向角为330度的半径和30度的半径围成的扇形区域,则第二方向角对应的第四标识为A4
S108,根据第二标识和第四标识,确定第五标识。
第五标识表征在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属的地理区域中,第二方向角对应的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二标识和第四标识组合得到第五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为B2,第二方向角对应的第四标识为A4,则将第二标识和第四标识组合得到第五标识为B2A4
S109,根据预设的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五标识对应的方向系数。
方向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角度关系。
在一个示例中,预设的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
第五标识 方向系数 第五标识 方向系数
<![CDATA[A<sub>2</sub>A<sub>4</sub>]]> 0.25 <![CDATA[D<sub>2</sub>A<sub>4</sub>]]> 1
<![CDATA[A<sub>2</sub>B<sub>4</sub>]]> 0.5 <![CDATA[D<sub>2</sub>B<sub>4</sub>]]> 0.75
<![CDATA[A<sub>2</sub>C<sub>4</sub>]]> 0.75 <![CDATA[D<sub>2</sub>C<sub>4</sub>]]> 0.5
<![CDATA[A<sub>2</sub>D<sub>4</sub>]]> 1 <![CDATA[D<sub>2</sub>D<sub>4</sub>]]> 0.25
<![CDATA[A<sub>2</sub>E<sub>4</sub>]]> 0.75 <![CDATA[D<sub>2</sub>E<sub>4</sub>]]> 0.5
<![CDATA[A<sub>2</sub>F<sub>4</sub>]]> 0.5 <![CDATA[D<sub>2</sub>F<sub>4</sub>]]> 0.75
<![CDATA[B<sub>2</sub>A<sub>4</sub>]]> 0.5 <![CDATA[E<sub>2</sub>A<sub>4</sub>]]> 0.75
<![CDATA[B<sub>2</sub>B<sub>4</sub>]]> 0.25 <![CDATA[E<sub>2</sub>B<sub>4</sub>]]> 1
<![CDATA[B<sub>2</sub>C<sub>4</sub>]]> 0.5 <![CDATA[E<sub>2</sub>C<sub>4</sub>]]> 0.75
<![CDATA[B<sub>2</sub>D<sub>4</sub>]]> 0.75 <![CDATA[E<sub>2</sub>D<sub>4</sub>]]> 0.5
<![CDATA[B<sub>2</sub>E<sub>4</sub>]]> 1 <![CDATA[E<sub>2</sub>E<sub>4</sub>]]> 0.25
<![CDATA[B<sub>2</sub>F<sub>4</sub>]]> 0.75 <![CDATA[E<sub>2</sub>F<sub>4</sub>]]> 0.5
<![CDATA[C<sub>2</sub>A<sub>4</sub>]]> 0.75 <![CDATA[F<sub>2</sub>A<sub>4</sub>]]> 0.5
<![CDATA[C<sub>2</sub>B<sub>4</sub>]]> 0.5 <![CDATA[F<sub>2</sub>B<sub>4</sub>]]> 0.75
<![CDATA[C<sub>2</sub>C<sub>4</sub>]]> 0.25 <![CDATA[F<sub>2</sub>C<sub>4</sub>]]> 1
<![CDATA[C<sub>2</sub>D<sub>4</sub>]]> 0.5 <![CDATA[F<sub>2</sub>D<sub>4</sub>]]> 0.75
<![CDATA[C<sub>2</sub>E<sub>4</sub>]]> 0.75 <![CDATA[F<sub>2</sub>E<sub>4</sub>]]> 0.5
<![CDATA[C<sub>2</sub>F<sub>4</sub>]]> 1 <![CDATA[F<sub>2</sub>F<sub>4</sub>]]> 0.25
当第五标识为B2A4时,方向系数为0.5。
S110,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
干扰系数表征邻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干扰系数越大,邻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越高。
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计算干扰系数。
本申请实施例先获取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然后,根据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以及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最后,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干扰系数表征邻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由于方位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方向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角度关系,所以干扰系数能够从地理位置相邻程度和角度关系两个维度,综合反映出小区间的干扰程度,实现了精准确定小区间的干扰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预设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之前,即S103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先获取第一方向角和第一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获取多个第一方向角和多个第一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获取多个第一方向角和多个第一标识,根据多个第一方向角划分为多个方向角取值区间。
然后建立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在一个示例中,建立每个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对应关系,得到第一对应关系,则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一方向角和每个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建立每个方向角的取值区间与第一标识的对应关系,则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方向角的取值区间和每个方向角的取值区间对应的第一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建立了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为确定与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预设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之前,即S104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先获取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相对位置信息包括第一夹角,第一夹角是在以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为端点,正北方向的射线,与以第一地理位置信息为端点,经过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的射线之间的夹角。
然后建立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
建立每个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得到第二对应关系,则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相对位置信息和每个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建立了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为确定与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预设的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三标识对应的方位系数之前,即S106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先获取第三标识和方位系数。
然后建立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
建立每个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对应关系,得到第三对应关系,则第三对应关系包括第三标识和每个第三标识对应的方位系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建立了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为确定与第三标识对应的方位系数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预设的相对角度信息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与相对角度信息对应的第四标识之前,即S107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先获取第二方向角和第四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获取多个第二方向角和多个第四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获取多个第二方向角和多个第四标识,根据多个第二方向角划分为多个方向角取值区间。
然后建立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
在一个示例中,建立每个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对应关系,得到第四对应关系,则第四对应关系包括第二方向角和每个第二方向角对应的第四标识。
在一个示例中,建立每个方向角的取值区间与第四标识的对应关系,则第四对应关系包括多个方向角的取值区间和每个方向角的取值区间对应的第四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建立了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为确定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四标识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预设的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五标识对应的方向系数之前,即S109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先获取第五标识和方向系数。
然后建立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
建立每个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对应关系,得到第五对应关系,则第五对应关系包括第五标识和每个第五标识对应的方向系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建立了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为确定与第五标识对应的方向系数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即S110,可以包括具体包括:
首先,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计算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对打系数。
对打系数表征目标小区的基站与邻区的基站对打的程度。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采用下式计算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对打系数:
Figure BDA0003310507950000131
其中,θ表示对打系数,xia表示目标小区的第i个邻区的方位系数,yib表示目标小区的第i个邻区的方向系数,i为大于1的整数,n表示目标小区的邻区数量,n为大于1的整数,i小于或等于n。
其次,根据对打系数,计算干扰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对打系数,采用下式计算干扰系数:
Figure BDA0003310507950000141
其中,μ表示干扰系数,θ表示对打系数。
当θ=0时,
Figure BDA0003310507950000142
当θ≈∞时,
Figure BDA0003310507950000143
因μ是θ的单调递增函数,所以0≤μ<1,以μ的大小来表示同频段小区间的同频干扰程度。
当μ的取值等于0时,认为该同频段的目标小区与邻区间不存在同频干扰。
当μ的取值接近于0时,认为该同频段的目标小区与邻区间同频干扰程度较低。
当μ的取值接近于1时,认为该同频段的目标小区与邻区间同频干扰程度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了干扰系数,干扰系数表征邻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由于方位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方向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角度关系,所以干扰系数能够从地理位置相邻程度和角度关系两个维度,综合反映出小区间的干扰程度,实现了精准确定小区间的干扰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装置,如图3所示,干扰程度的确定装置300可以包括获取模块310和确定模块320。
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邻区为用户终端在目标小区检测到的除目标小区之外的小区;
确定模块320,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第一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小区与邻区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第二标识表征相对位置对应的标识;根据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确定第三标识,第三标识表征在第一方向角对应第一标识时,相对地理位置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三标识对应的方位系数,方位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方向角对应的第四标识,第四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第二标识和第四标识,确定第五标识,第五标识表征在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属的地理区域中,第二方向角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五标识对应的方向系数,方向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角度关系;还用于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干扰系数表征邻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先获取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然后,根据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以及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最后,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干扰系数表征邻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由于方位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方向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角度关系,所以干扰系数能够从地理位置相邻程度和角度关系两个维度,综合反映出小区间的干扰程度,实现了精准确定小区间的干扰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程度的确定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建立模块330。
获取模块310,还用于获取第一方向角和第一标识。
建立模块330,用于建立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建立了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为确定与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程度的确定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建立模块330。
获取模块310,还用于获取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标识。
建立模块330,用于建立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建立了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为确定与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程度的确定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建立模块330。
获取模块310,还用于获取第三标识和方位系数。
建立模块330,用于建立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建立了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为确定与第三标识对应的方位系数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程度的确定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建立模块330。
获取模块310,还用于获取第二方向角和第四标识。
建立模块330,用于建立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建立了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为确定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四标识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程度的确定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建立模块330。
获取模块310,还用于获取第五标识和方向系数。
建立模块330,用于建立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建立了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为确定与第五标识对应的方向系数提供依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320,可以具体用于:
先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计算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对打系数。
对打系数表征目标小区的基站与邻区的基站对打的程度。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采用下式计算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对打系数:
Figure BDA0003310507950000161
其中,θ表示对打系数,xia表示目标小区的第i个邻区的方位系数,yib表示目标小区的第i个邻区的方向系数,i为大于1的整数,n表示目标小区的邻区数量,n为大于1的整数,i小于或等于n。
然后,根据对打系数,计算干扰系数。
在一个示例中,根据对打系数,采用下式计算干扰系数:
Figure BDA0003310507950000162
其中,μ表示干扰系数,θ表示对打系数。
本申请实施例体用的装置根据方位系数和方向系数,确定了干扰系数,干扰系数表征邻区对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由于方位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方向系数表征目标小区与邻区的角度关系,所以干扰系数能够从地理位置相邻程度和角度关系两个维度,综合反映出小区间的干扰程度,实现了精准确定小区间的干扰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程度的确定装置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并能够达到精准确定小区间的干扰程度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再此不在详细赘述。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在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4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4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02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0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4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图所示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403和总线410。其中,如图4所示,处理器401、存储器402、通信接口403通过总线4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4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4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电子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该电子设备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从而实现结合图1描述的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所述邻区为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检测到的除所述目标小区之外的小区;
根据预设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邻区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
根据预设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对位置对应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表征在所述第一方向角对应所述第一标识时,所述相对地理位置对应的标识;
根据预设的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所述方位系数,所述方位系数表征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
根据预设的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方向角对应的所述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四标识,确定第五标识,所述第五标识表征在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属的地理区域中,所述第二方向角对应的标识;
根据预设的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五标识对应的所述方向系数,所述方向系数表征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邻区的角度关系;
根据所述方位系数和所述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所述干扰系数表征所述邻区对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一方向角和第一标识;
建立所述第一方向角与所述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预设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和第二标识;
建立所述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所述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所述方位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三标识和方位系数;
建立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预设的相对角度信息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相对角度信息对应的所述第四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方向角和第四标识;
建立所述第二方向角与所述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五标识对应的所述方向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五标识和方向系数;
建立所述第五标识与所述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方位系数和所述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方位系数和所述方向系数,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邻区的对打系数,所述对打系数表征所述目标小区的基站与所述邻区的基站对打的程度;
根据所述对打系数,计算所述干扰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方位系数和所述方向系数,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邻区的对打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方位系数和所述方向系数,采用下式计算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邻区的所述对打系数:
Figure FDA0003310507940000031
其中,θ表示所述对打系数,xia表示所述目标小区的第i个邻区的方位系数,yib表示所述目标小区的第i个邻区的方向系数,i为大于1的整数,n表示所述目标小区的邻区数量,n为大于1的整数,i小于或等于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对打系数,计算所述干扰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对打系数,采用下式计算所述干扰系数:
Figure FDA0003310507940000032
其中,μ表示所述干扰系数,θ表示所述对打系数。
10.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小区的基站的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一方向角、邻区的基站的第二地理位置信息和天线的第二方向角,所述邻区为用户终端在所述目标小区检测到的除所述目标小区之外的小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一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方向角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理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邻区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相对地理位置信息与第二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相对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对位置对应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表征在所述第一方向角对应所述第一标识时,所述相对地理位置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标识与方位系数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三标识对应的所述方位系数,所述方位系数表征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邻区的地理位置相邻程度;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二方向角与第四标识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二方向角对应的所述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表征方向角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四标识,确定第五标识,所述第五标识表征在所述第二地理位置信息所属的地理区域中,所述第二方向角对应的标识;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五标识与方向系数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五标识对应的所述方向系数,所述方向系数表征所述目标小区与所述邻区的角度关系;还用于根据所述方位系数和所述方向系数,确定干扰系数,所述干扰系数表征所述邻区对所述目标小区的干扰程度。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
CN202111215657.6A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996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5657.6A CN115996099B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5657.6A CN115996099B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6099A true CN115996099A (zh) 2023-04-21
CN115996099B CN115996099B (zh) 2024-08-27

Family

ID=85989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5657.6A Active CN115996099B (zh) 2021-10-19 2021-10-19 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609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499A (zh) * 2010-09-20 2012-04-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模拟方法及设备
US20140233457A1 (en) * 2013-02-20 2014-08-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riggering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without resource partitioning
CN105578496A (zh) * 2014-10-14 2016-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5744548A (zh) * 2014-12-12 2016-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Pci优化方法及装置
US20180103381A1 (en) * 2016-10-11 2018-04-1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satellite systems and mobile wireless systems
CN109495913A (zh) * 2018-12-29 2019-03-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干扰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1372275A (zh) * 2018-12-25 2020-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源定位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382436A (zh) * 2020-03-09 2021-09-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小区间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499A (zh) * 2010-09-20 2012-04-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模拟方法及设备
US20140233457A1 (en) * 2013-02-20 2014-08-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riggering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without resource partitioning
CN105578496A (zh) * 2014-10-14 2016-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5744548A (zh) * 2014-12-12 2016-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Pci优化方法及装置
US20180103381A1 (en) * 2016-10-11 2018-04-1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satellite systems and mobile wireless systems
CN111372275A (zh) * 2018-12-25 2020-07-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源定位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495913A (zh) * 2018-12-29 2019-03-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干扰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3382436A (zh) * 2020-03-09 2021-09-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小区间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RIGORIY FOKIN: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Using Location Aware Beamforming in 5G Ultra-Dense Network", 《2020 IEEE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MTTW)》, 4 November 2020 (2020-11-04) *
刘浩明 翟俊昌 成昊: "同频干扰智能预判系统设计研究",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vol. 34, no. 07, 31 July 2021 (2021-07-31), pages 1 *
张海龙: "小区间的干扰协调在LTE系统中的应用", 《万方硕士论文数据库》, 31 August 2016 (2016-08-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6099B (zh) 202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2741B (zh) 网络弱覆盖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989112B2 (ja) サーバ装置、移動端末及び測位方式選択方法
CN109996279B (zh) 过覆盖小区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101749332B1 (ko) 전파지문지도 기반 단말의 위치 인식 방법
CN109996181B (zh) 基于大数据的立体室内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14021169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oosing suitable access points in quips autarkic deployment
CN109996280B (zh) 基站经纬度核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2010500604A (ja) セル共通部分からのセルidベースのポジショニング
JP5632960B2 (ja) 無線位置決めベースの位置決定装置を校正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02970694B (zh) 网络覆盖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010364A (zh) 确定基站的估计位置
CN110012418A (zh) 无线网络覆盖问题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4144495B (zh) 一种基于方向传感器与wlan网络的指纹定位方法
JP2011003966A (ja) 建物影響推定装置及び建物影響推定方法
CN114449649B (zh) 基于mro数据的干扰源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7770788B (zh) 基站小区方位角异常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1372275A (zh) 一种干扰源定位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936855A (zh) 利用基站信号反演降水分布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996099B (zh) 一种干扰程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541011B (zh) 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区域的强度分析方法和装置
EP3569020B1 (en) Method and server for positioning user equipment
CN111343648B (zh) 一种区域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0134782A1 (zh) 一种基于lte信号的定位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34163B (zh) 用户终端的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9996180B (zh) 基站方位角核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