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1034A - 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1034A
CN115991034A CN202111223364.2A CN202111223364A CN115991034A CN 115991034 A CN115991034 A CN 115991034A CN 202111223364 A CN202111223364 A CN 202111223364A CN 115991034 A CN115991034 A CN 115991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ylene
weight
composite film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33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琦
徐萌
高达利
张师军
张冯倩
徐凯
康鹏
石胜鹏
张恒源
白弈青
侴白舸
蔡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21112233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10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1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1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薄膜领域,涉及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包括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A形成的薄膜层A和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B形成的薄膜层B,其中,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均聚聚丙烯a、丙烯抗冲共聚物b、聚烯烃弹性体c和爽滑剂d,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无规聚丙烯x、爽滑剂z以及任选的聚烯烃弹性体y。本发明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性能、热封性能和爽滑性能,同时在长时经历较高温度后,热封性能和摩擦系数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丙烯薄膜常用于包装用途,需要薄膜有较高的冲击性能,同时希望其表面爽滑性好,摩擦系数低,这样有利于生产和收卷。聚丙烯薄膜通常可由流延和双向拉伸等方法制得,但均聚聚丙烯原料制备的聚丙烯薄膜通常冲击强度较低。提高聚丙烯薄膜冲击性能的方法,可以使用嵌段抗冲聚丙烯制备薄膜,或向聚丙烯中加入聚烯烃弹性体。此外,包装用薄膜通常需要具有较好的热封性能,热封层材料的摩擦系数通常较高,容易导致膜卷粘连等问题。
为了提高薄膜的抗冲性能和韧性,可通过多层共挤的方法制备薄膜,如CN101913279A就采用了三层共挤的方法制备复合薄膜,薄膜中层为按1:10-1:3比例共混的弹性体和PP,由弹性体提供较好的抗冲击性能,但这种方法在弹性体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分散均匀的问题,而且弹性体通常流动性能较差,进而可能导致薄膜性能不均匀。为了提高薄膜的热封性能,多层共挤薄膜中通常设置热封层,虽然可以通过添加爽滑剂来降低薄膜的摩擦系数,获得较好的爽滑性。但仍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等待爽滑剂的迁移和稳定需要一段时间,很难达到即时的爽滑性能,而且如果迁移出的爽滑剂过多,可能反而导致热封性能下降;第二,如果薄膜的使用温度较高,爽滑剂迁移速度会变快,导致薄膜的爽滑性能发生变化。
现有的聚丙烯薄膜很难同时具备较好抗冲性能、热封性能和爽滑性能。因此,需要开发新的聚丙烯薄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聚丙烯薄膜很难同时具备较好抗冲性能、热封性能和爽滑性能,而且在较高温度下因爽滑剂析出,导致的热封性能和摩擦系数变化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丙烯薄膜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性能、热封性能和爽滑性能,同时在长时经历较高温度后,热封性能和摩擦系数稳定性好。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包括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A形成的薄膜层A和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B形成的薄膜层B,其中,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均聚聚丙烯a、丙烯抗冲共聚物b、聚烯烃弹性体c和爽滑剂d,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无规聚丙烯x、爽滑剂z以及任选的聚烯烃弹性体y。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用于形成各层的原料组合物在任选的造粒过程后挤出流延形成所述复合薄膜。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上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在包装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冲性能、热封性能和爽滑性能,同时在长时经历较高温度后,热封性能和摩擦系数稳定性好。所述薄膜的纵向(MD)拉伸强度≥40MPa,优选纵向拉伸强度≥50MPa;摆锤冲击强度≥0.35J,优选摆锤冲击强度≥0.9J;150℃下的热封强度≥15N/15mm,优选150℃下的热封强度≥17N/15mm;表面摩擦系数≤0.3,优选表面摩擦系数≤0.23;在60℃下加热24小时后,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0.02,优选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0.01;热封强度变化≤0.8N/15mm,优选热封强度变化≤0.5N/15mm。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包括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A形成的薄膜层A和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B形成的薄膜层B,其中,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均聚聚丙烯a、丙烯抗冲共聚物b、聚烯烃弹性体c和爽滑剂d,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无规聚丙烯x、爽滑剂z以及任选的聚烯烃弹性体y。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纵向(MD)拉伸强度≥40MPa,优选纵向拉伸强度≥50MPa;摆锤冲击强度≥0.35J,优选摆锤冲击强度≥0.9J;150℃下的热封强度≥15N/15mm,优选150℃下的热封强度≥17N/15mm;表面摩擦系数≤0.3,优选表面摩擦系数≤0.23;在60℃下加热24小时后,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0.02,优选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0.01;热封强度变化≤0.8N/15mm,优选热封强度变化≤0.5N/1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均聚聚丙烯a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15g/10min,等规度大于97%,分子量分布Mw/Mn为4.5-7.0。符合上述特征的均聚聚丙烯可商购获得。如青岛炼化牌号为PPH-FA03的均聚聚丙烯、中原石化牌号为PPH-FA03的均聚聚丙烯、上海石化牌号为FC801的均聚聚丙烯。或者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
根据本发明,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优选是含有乙烯单元的丙烯抗冲共聚物,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包含弹性部分,所述弹性部分为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部分,优选选自乙烯-丙烯共聚部分和乙烯-丁烯共聚部分。
优选地,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包含丙烯均聚部分与所述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部分。所述丙烯均聚部分可以包含等规聚合结构。
以丙烯抗冲共聚物b的总重量计,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b中的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部分含量优选为3-15wt%,通过13C NMR测定。
以丙烯抗冲共聚物b的总重量计,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b的乙烯含量优选为1-12wt%。
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b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优选为1-10g/10min。
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可以具有嵌段结构或包含丙烯嵌段共聚物。
符合上述特征的丙烯抗冲共聚物可商购获得。如中沙石化牌号为EP200K的丙烯抗冲共聚物、上海石化牌号为M180R的丙烯抗冲共聚物、茂名石化牌号为PPB-M02D的丙烯抗冲共聚物。或者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烯烃弹性体c为乙烯与α烯烃的弹性体共聚物,其中所述α烯烃优选为C3-C12的α烯烃,更优选选自丙烯、1-丁烯、1-己烯和1-辛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烯烃弹性体y为乙烯与α烯烃的弹性体共聚物,其中所述α烯烃优选为C3-C12的α烯烃,更优选选自丙烯、1-丁烯、1-己烯和1-辛烯中的至少一种。
符合上述特征的聚烯烃弹性体可商购获得。例如,埃克森公司牌号为6102的聚烯烃弹性体、三井公司牌号为DF640的聚烯烃弹性体、埃克森公司牌号为EXACT3139的聚烯烃弹性体。或者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无规聚丙烯x为丙烯与乙烯和/或丁烯的共聚物,即为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丙烯与丁烯的共聚物、以及丙烯与乙烯和丁烯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选自乙烯-丙烯-丁烯三元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二元无规共聚物、丙烯-丁烯二元无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无规聚丙烯x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优选为2-10g/10min。
符合上述特征的无规聚丙烯可商购获得。如,燕山石化牌号为F5006的无规聚丙烯、上海石化牌号为F500EPS的无规聚丙烯、上海石化牌号为F800EPS的无规聚丙烯。或者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制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以聚丙烯组合物A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39-90wt%的均聚聚丙烯a、4-45wt%的丙烯抗冲共聚物b、1.5-40wt%的聚烯烃弹性体c和0.04-0.3wt%的爽滑剂d。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聚丙烯组合物A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54-75wt%的均聚聚丙烯a、9-30wt%的丙烯抗冲共聚物b、4-20wt%的聚烯烃弹性体c和0.08-0.2wt%的爽滑剂d。
由于均聚聚丙烯中含有较大的球晶,丙烯抗冲共聚物和聚烯烃弹性体中含有尺寸不同的橡胶相,各组分的折光指数不同,而且会发生共同影响。经本发明人研究,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组成,组合物中橡胶相的大小能够既满足折光率的要求,得到光学性能良好的薄膜,又能较好地吸收冲击能量,满足冲击性能的要求,使薄膜同时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和光学性能。同时由于均聚相部分大分子链段较为规整,在薄膜制备过程中发生了结晶,因此薄膜还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爽滑剂d为酰胺类爽滑剂,优选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山嵛酸酰胺、硬脂基芥酸酰胺和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爽滑剂z为酰胺类爽滑剂和耐迁移型爽滑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酰胺类爽滑剂优选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山嵛酸酰胺、硬脂基芥酸酰胺和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耐迁移型爽滑剂优选为聚四氟乙烯微粒、聚酰亚胺微粒、聚酰胺微粒、聚碳酸酯微粒、有机硅、纳米碳酸钙、云母和纳米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酰胺类爽滑剂和所述耐迁移型爽滑剂的重量比为1:20-1:1,优选为1:10-1:2。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爽滑剂z中包含的耐迁移型爽滑剂的粒径范围为0.1-5μm,优选为0.3-2μm。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爽滑剂z中的酰胺类爽滑剂的分子量不小于所述爽滑剂d中的酰胺类爽滑剂的分子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以聚丙烯组合物B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39-99.99wt%的无规聚丙烯x,0-60wt%的聚烯烃弹性体y和0.01-1.5wt%的爽滑剂z。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聚丙烯组合物B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74.4-90wt%的无规聚丙烯x,9-25wt%的聚烯烃弹性体y和0.08-0.6wt%的爽滑剂z。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以聚丙烯组合物A的总重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聚烯烃弹性体c的重量份数计为Wc,以聚丙烯组合物B的总重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聚烯烃弹性体y的重量份数计为Wy,Wc和Wy的比值为6:1-1:4,例如可以是5.5:1、5:1、4.5:1、4:1、3.5:1、3:1、2.5:1、2:1、1.5:1、1:1、1:1.5、1:2、1:2.5、1:3、1:3.5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Wc和Wy的比值为1:1-1:2。
经本发明人研究,进行双层或多层薄膜共挤时,当Wc和Wy的比值处于本发明所述范围内时,薄膜的冲击性能和光学性能可以进一步提高,而且同时挤出过程也会更加平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在230℃下、2.16kg载荷作用下,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的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10g/10min,优选为2-7g/10min。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的,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的树脂组分包括均聚聚丙烯a、丙烯抗冲共聚物b和聚烯烃弹性体c。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在230℃下、2.16kg载荷作用下,所述聚丙烯组合物B的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11g/10min,优选为3-9g/10min。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的,所述聚丙烯组合物B的树脂组分包括无规聚丙烯x以及任选的聚烯烃弹性体y。
当聚丙烯组合物A的树脂组分和聚丙烯组合物B的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使得薄膜制备过程更加平稳,从而保证薄膜具有更好的均匀性、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
本发明所述复合薄膜可以为双层结构,还可为三层或三层以上膜层结构,其他层可以与薄膜层A、薄膜A的树脂组分、薄膜层B或薄膜层B的树脂组分的成分相同,也可以与薄膜层A、薄膜A的树脂组分、薄膜层B或薄膜层B的树脂组分的成分不同,还可以由聚丙烯组合物A和聚丙烯组合物B或它们的树脂组分混合而成。当聚丙烯复合薄膜为三层以上结构时,所述薄膜层B优选作为表层,如包括薄膜层A、薄膜层B、薄膜层C的三层薄膜,B层与C层可分别位于A层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中,其他膜层厚度之和与所述薄膜层A的厚度之比为1:4-2:1,例如可以是1:3.5、1:3、1:2.5、1:2、1:1.5、1:1、1.5:1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中,其他膜层厚度之和与所述薄膜层A的厚度之比为1:2-1:1。在此比例下,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聚烯烃弹性体可以起到提高薄膜冲击性能的作用,但在添加量较大的情况下会与基体发生分相,从而导致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增大。通常可以通过向薄膜表层或内部添加爽滑剂来降低薄膜表面摩擦系数,提高薄膜的爽滑性能。但通常情况下,因为爽滑剂需要时间向薄膜表面迁移,因此薄膜需要在一定时间的放置后才能达到合格的爽滑性能,而且如果薄膜需要在高温环境下(40℃以上)放置或者熟化,高温还会进一步加速爽滑剂的迁移,导致放置初期爽滑剂迁出过快,摩擦系数降低过多,可能会影响热封或者电晕性能,而后期爽滑剂消耗后,薄膜摩擦系数又开始增大,摩擦系数随时间变化较大。
本发明一方面通过向含聚丙烯组合物B的表层中添加复合爽滑剂的方法,提高了薄膜的初始爽滑性能,复合爽滑剂中的耐迁移型爽滑剂部分能够提供一部分的爽滑性能,且不需析出过程,通过调控粒径范围,保证薄膜的热封性能和光学性能不会发生变化;另外,表层中的酰胺类爽滑剂也可以提供一定的爽滑性能,进一步降低薄膜的摩擦系数,提高薄膜的初始爽滑性能。
本发明另一方面通过复合爽滑剂的使用和芯表层爽滑剂的配合提供较好的高温爽滑性和热封性能保持性。本发明中薄膜表层中采用的复合爽滑剂不仅能起到提高初始爽滑性能的作用,而且耐迁移型爽滑剂均匀分布在薄膜表层时,可以起到延缓芯层爽滑剂析出的作用。进一步通过对表层和芯层的酰胺类爽滑剂的种类和含量进行调控,使表层酰胺类爽滑剂的分子量不小于芯层酰胺类爽滑剂的分子量,不但能够减慢表层爽滑剂的析出速度,而且还能通过表层爽滑剂来进一步调配爽滑剂的析出平衡。最终达到良好的高温爽滑性和热封性能保持性效果。
本发明中,为了提高所述复合薄膜在加工时的性能,优选所述复合薄膜中还含有抗氧剂和/或润滑剂。
本发明中,所述抗氧剂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抗氧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抗氧剂1076、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硫酯类抗氧剂(如DLTP、DSTP)等。以聚丙烯组合物A和聚丙烯组合物B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抗氧剂的含量可以为0.1-0.8重量份,优选为0.2-0.4重量份。
本发明中,所述润滑剂优选为PEG类润滑剂和/或单甘酯类润滑剂。以聚丙烯组合物A和聚丙烯组合物B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润滑剂的含量为0.01-0.5重量份,优选为0.05-0.2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为了提高所述复合薄膜的其他性能(如稳定性、抗静电性等),所述复合薄膜优选还含有成膜助剂。所述成膜助剂可以选自抗卤素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着色剂、填料、抗静电剂、抗粘剂(防粘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成膜助剂的具体种类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选择,本发明对此没有特别限定。
本发明中,以聚丙烯组合物A或聚丙烯组合物B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成膜助剂的含量可以为0.01-0.5重量份,优选为0.05-0.3重量份。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用于形成各层的原料组合物在任选的造粒过程后挤出流延形成所述复合薄膜。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粒料造粒的过程通常可以包括:将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各组分和任选的抗氧剂、润滑剂与成膜助剂在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混合并均匀挤出造粒,烘干,从而得到粒料。其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加工温度可以控制为170-2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挤出流延法对所述粒料进行加工。所述挤出流延法的过程可以包括将所述不同组合物粒料分别送至多台挤出机中,粒料经挤出机模口共挤复合流出后,依次经过流延辊、牵引辊,再经裁边和收卷,从而制得所述复合膜。其中,挤出流延的温度可以控制为170-230℃,流延辊的温度可以为10-50℃。所述挤出流延法制备薄膜的具体过程为本领域常用的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所得复合薄膜可以在后续工艺中进行拉伸,例如双向拉伸,从而可有利地进一步改进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将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和聚丙烯组合物B造粒后挤出流延并任选地进行拉伸,制得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
本发明的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可用于包装材料领域,如同时对薄膜抗冲性能、光学性能和性能要求较高的高端包装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电池包装、电子产品包装或高端食品包装。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
薄膜流延设备购自瑞典Labtech公司,型号为LCR400。
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和薄膜性能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测试,薄膜在23℃下放置48小时后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薄膜在60℃烘箱中放置24小时后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1)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按照GB/T 3682-200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中,测试温度为230℃,载荷为2.16kg。
(2)薄膜拉伸强度:按照GB/T 1040.3-200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3)薄膜摆锤冲击强度:按照GB/T 8809-201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薄膜雾度:按照GB/T 2410-20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5)薄膜热封强度:按照QB/T 235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制样时,热封温度为150℃,热封压力为0.2MPa,热封时间为3s。
(6)薄膜摩擦系数:按照GB/T1006-198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7)等规度:通过13C NMR测定,采用瑞士Bruker公司的型号为AVANCE III的核磁共振波谱仪(NMR)测定400MHz下丙烯聚合物的核磁碳谱(13C-NMR),其中,溶剂为氘代邻二氯苯,样品浓度为250mg样品/2.5mL溶剂。为防止样品在溶解及数据采集过程中氧化降解,在样品中加入2mg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剂(简称BHT)。140℃溶解试样,采集13C-NMR,测试温度125℃,探测头规格10毫米,90°脉冲,采样时间AQ为5秒,延迟时间D1为1秒,扫描次数6000次。以二单元组等规[mm]的含量作为等规度。
(8)分子量分布(Mw/Mn):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采用英国PolymerLaboratorie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PL-GPC 220的凝胶渗透色谱仪结合IR5型红外检测器测定,其中,凝胶渗透色谱仪中的色谱柱为3根串联的Plgel 10μm MIXED-B柱,溶剂和流动相均为1,2,4-三氯苯(含0.3g/1000mL的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柱温为150℃,流速为1.0mL/min,采用PL公司生产EasiCal PS-1窄分布聚苯乙烯标样进行普适标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
(1)聚丙烯组合物A的制备:
组分a为牌号为PPH-FA03的均聚聚丙烯,购自青岛炼化,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3.1g/10min,等规度为98%,分子量分布Mw/Mn为4.7;组分b为牌号为EP200K的丙烯抗冲共聚物,购自中沙石化,乙烯含量为8wt%,乙烯-丙烯共聚部分含量为13wt%,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3.2g/10min;组分c为牌号为6102的聚烯烃弹性体,购自埃克森公司,为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16wt%;爽滑剂d为芥酸酰胺,购自阿拉丁试剂公司。将上述制得的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称重并混合,其中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75重量份,组分b的质量份数Wb为10重量份,组分c的质量份数Wc为15重量份。然后加入爽滑剂d和润滑剂(所述润滑剂为瑞士科莱恩公司生产的PEG润滑剂,分子量10000),以上述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质量之和为100重量份计,爽滑剂d的加入量为0.1重量份,润滑剂的加入量为0.1重量份。之后将混合物加入到高速搅拌器中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到W&P公司制造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喂料器中,物料经由喂料器进入双螺杆中,加工过程中螺杆的温度保持在160-230℃之间,经螺杆熔融混合均匀、挤出、造粒并烘干,得到聚丙烯组合物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A=3.6g/10min。
(2)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
组分x为牌号为F5006的无规聚丙烯,购自燕山石化,为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5.2g/10min;组分y为牌号为6102的聚烯烃弹性体,购自埃克森公司,为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结构单元含量为16wt%。爽滑剂z中含有硬脂基芥酸酰胺和聚四氟乙烯微粒(硬脂基芥酸酰胺和聚四氟乙烯微粒的质量比为1:5,硬脂基芥酸酰胺购于江西东远公司,聚四氟乙烯微粒购自苏威集团,粒径为1-2μm)。将上述制得的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称重并混合,其中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75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25重量份,以上述组分x和组分y的质量之和为100重量份计,爽滑剂z的加入量为0.4重量份。Wc:Wy为3:5。其他步骤同步骤(1),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3.3g/10min。
(3)复合薄膜的制备:
将上述步骤(1)和步骤(2)制得的聚丙烯组合物A和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进行干燥,之后将聚丙烯组合物A加入多层挤出流延机的芯层挤出机中,将聚丙烯组合物B加入多层挤出流延机的上表层挤出机中,其中,所述上表层挤出机中加入无机防粘剂(二氧化硅,下同),防粘剂与聚丙烯组合物粒料的重量比为0.2:100。在流延过程中,将流延急冷辊温度设定为30℃,收卷,制成复合薄膜,其由上表层(薄膜层B)和芯层(薄膜层A)构成。薄膜厚度为50μm,其中薄膜层B和薄膜层A的厚度比为1: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
(1)聚丙烯组合物A的制备:
组分a为牌号为PPH-FA03的均聚聚丙烯,购自中原石化,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3.0g/10min,等规度为98%,分子量分布Mw/Mn为4.6;组分b为牌号为M180R的丙烯抗冲共聚物,购自上海石化,乙烯含量为11wt%,乙烯-丙烯共聚部分含量为15wt%,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0g/10min;组分c为牌号为DF640的聚烯烃弹性体,购自三井公司,为乙烯-1-丁烯共聚物,丁烯结构单元含量为32wt%;爽滑剂d为油酸酰胺,购自江苏众腾新材料公司。将上述制得的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称重并混合,其中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65重量份,组分b的质量份数Wb为30重量份,组分c的质量份数Wc为5重量份。然后加入爽滑剂d和润滑剂(所述润滑剂为瑞士科莱恩公司生产的PEG润滑剂,分子量10000),以上述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质量之和为100重量份计,爽滑剂d的加入量为0.2重量份,润滑剂的加入量为0.1重量份。之后将混合物加入到高速搅拌器中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到W&P公司制造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喂料器中,物料经由喂料器进入双螺杆中,加工过程中螺杆的温度保持在160-230℃之间,经螺杆熔融混合均匀、挤出、造粒并烘干,得到聚丙烯组合物A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A=3.2g/10min。
(2)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
组分x为牌号为F500EPS的无规聚丙烯,购自上海石化,为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5.3g/10min;组分y为牌号为DF640的聚烯烃弹性体,购自三井公司,为乙烯-1-丁烯共聚物,丁烯结构单元含量为32wt%;爽滑剂z中含有硬脂基芥酸酰胺和聚四氟乙烯微粒(乙撑双硬脂酰胺和聚四氟乙烯微粒的质量比为1:10,乙撑双硬脂酰胺购于江苏众腾新材料,聚四氟乙烯微粒购自苏威集团,粒径为1-2μm)。将上述制得的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称重并混合,其中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90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10重量份,以上述组分x和组分y的质量之和为100重量份计,爽滑剂z的加入量为0.1重量份。Wc:Wy为1:2。其他步骤同步骤(1),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5.4g/10min。
(3)复合薄膜的制备:
将上述步骤(1)和步骤(2)制得的聚丙烯组合物A和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进行干燥,之后将聚丙烯组合物A加入多层挤出流延机的芯层挤出机中,将聚丙烯组合物B加入多层挤出流延机的上表层挤出机和下表层挤出机中,其中,所述上、下表层挤出机中加入无机防粘剂(二氧化硅,下同),防粘剂与聚丙烯组合物粒料的重量比均为0.2:100。在流延铸片过程中,将流延急冷辊温度设定为30℃,收卷,制成复合薄膜,其由上、下表层(薄膜层B)和芯层(薄膜层A)构成。薄膜厚度为50μm,其中上、下表层厚度之和与芯层的厚度比为1: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
(1)聚丙烯组合物A的制备:
组分a为牌号为FC801的均聚聚丙烯,购自上海石化,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7.8g/10min,等规度为98%,分子量分布Mw/Mn为4.8;组分b为牌号为PPB-M02D的丙烯抗冲共聚物,购自茂名石化,乙烯含量为8wt%,乙烯-丙烯共聚部分含量为10wt%,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1.5g/10min;组分c为牌号为EXACT3139的聚烯烃弹性体,购自埃克森公司,为乙烯-1-辛烯共聚物,辛烯结构单元含量为14wt%;爽滑剂d为硬脂酸酰胺,购自江苏众腾新材料公司。将上述制得的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称重并混合,其中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55重量份,组分b的质量份数Wb为25重量份,组分c的质量份数Wc为20重量份。然后加入爽滑剂d和润滑剂(所述润滑剂为瑞士科莱恩公司生产的PEG润滑剂,分子量10000),以上述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质量之和为100重量份计,爽滑剂d的加入量为0.15重量份,润滑剂的加入量为0.1重量份。之后将混合物加入到高速搅拌器中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到W&P公司制造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喂料器中,物料经由喂料器进入双螺杆中,加工过程中螺杆的温度保持在160-230℃之间,经螺杆熔融混合均匀、挤出、造粒并烘干,得到聚丙烯组合物A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A=6.6g/10min。
(2)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
组分x为牌号为F800EPS的无规聚丙烯,购自上海石化,为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8.2g/10min;组分y为牌号为EXACT3139的聚烯烃弹性体,购自埃克森公司,为乙烯-1-辛烯共聚物,辛烯结构单元含量为14wt%;爽滑剂z中含有山嵛酸酰胺和二氧化硅微粒(山嵛酸酰胺和二氧化硅微粒的质量比为1:2,山嵛酸酰胺购于西亚试剂公司,二氧化硅微粒购自泉州海大新材料公司,粒径为0.3-1μm)。将上述制得的各组分按配比进行称重并混合,其中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80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20重量份,以上述组分x和组分y的质量之和为100重量份计,爽滑剂z的加入量为0.6重量份。Wc:Wy为1:1。其他步骤同步骤(1),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8.1g/10min。
(3)复合薄膜的制备: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的步骤(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
(1)聚丙烯组合物A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80重量份,组分b的质量份数Wb为18重量份,组分c的质量份数Wc为2重量份。爽滑剂d的加入量为0.05重量份。得到聚丙烯组合物A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A=2.8g/10min。
(2)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92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8重量份。爽滑剂z的加入量为0.8重量份。Wc:Wy为1:4。其他步骤同步骤(1),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7.7g/10min。
(3)复合薄膜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1。薄膜厚度为50μm,其中薄膜层B和薄膜层A的厚度比为1: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
(1)聚丙烯组合物A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3,不同的是,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90重量份,组分b的质量份数Wb为5重量份,组分c的质量份数Wc为5重量份。爽滑剂d的加入量为0.05重量份。得到聚丙烯组合物A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A=9.6g/10min。
(2)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3,不同的是,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80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20重量份。爽滑剂z的加入量为1重量份。Wc:Wy为1:4。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部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7.8g/10min。
(3)复合薄膜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2。薄膜厚度为50μm,其中上、下表层厚度之和与芯层的厚度比为2:1。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
(1)聚丙烯组合物A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3,不同的是,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50重量份,组分b的质量份数Wb为40重量份,组分c的质量份数Wc为10重量份。爽滑剂d的加入量为0.3重量份。得到聚丙烯组合物A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A=4.6g/10min。
(2)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3,不同的是,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60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40重量份。爽滑剂z的加入量为0.05重量份。Wc:Wy为1:4。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10.1g/10min。
(3)复合薄膜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3。薄膜厚度为50μm,其中上表层厚度和与芯层的厚度比为1:4。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
(1)聚丙烯组合物A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50重量份,组分b的质量份数Wb为20重量份,组分c的质量份数Wc为30重量份。得到聚丙烯组合物A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A=2.2g/10min。
(2)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85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15重量份。Wc:Wy为2:1。其他步骤同步骤(1),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4.5g/10min。
(3)复合薄膜的制备:
步骤同实施例1。薄膜厚度为50μm,其中薄膜层B和薄膜层A的厚度比为1:3。
实施例8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在聚丙烯组合物A的制备中,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40重量份,组分b的质量份数Wb为40重量份,组分c的质量份数Wc为20重量份。Wc:Wy为4:5。得到聚丙烯组合物A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A=2.8g/10min。
实施例9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在聚丙烯组合物A的制备中,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50重量份,组分b的质量份数Wb为45重量份,组分c的质量份数Wc为5重量份。Wc:Wy为1:5。得到聚丙烯组合物A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A=3.1g/10min。
实施例10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在聚丙烯组合物A的制备中,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50重量份,组分b的质量份数Wb为10重量份,组分c的质量份数Wc为40重量份。Wc:Wy为8:5。得到聚丙烯组合物A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A=2.7g/10min。
实施例1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在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中,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50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50重量份。Wc:Wy为3:10。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4.7g/10min。
实施例1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聚丙烯组合物B仅含有组分x。
实施例1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在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中,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90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10重量份。Wc:Wy为3:2。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5.5g/10min。
实施例14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在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中,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85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15重量份。Wc:Wy为1:1。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5.1g/10min。
实施例15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在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中,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70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30重量份。Wc:Wy为1:2。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4.4g/10min。
实施例16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在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中,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40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59重量份,组分z的质量分数Wz为1重量份。Wc:Wy为15:59。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3.2g/10min。
实施例17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在聚丙烯组合物B的制备中,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97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2.9重量份,组分z的质量分数Wz为0.1重量份。Wc:Wy为15:2.9。最终得到聚丙烯组合物B粒料,经检测其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B=6.0g/10min。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仅使用聚丙烯组合物A挤出流延为单层薄膜,薄膜厚度为50μm。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仅使用聚丙烯组合物B挤出流延为单层薄膜,薄膜厚度为50μm。
对比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聚丙烯组合物A中仅含有组分b。
对比例4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聚丙烯组合物A中仅含有组分a和组分b,其中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75重量份,组分b的质量份数Wb为25重量份。
对比例5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聚丙烯组合物A中仅含有组分a和组分c,其中组分a的质量份数Wa为75重量份,组分c的质量份数Wc为25重量份。
对比例6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聚丙烯组合物B中仅含有组分x和组分y,其中组分x的质量份数Wx为75重量份,组分y的质量份数Wy为25重量份。
对比例7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聚丙烯组合物A中不含爽滑剂d,且聚丙烯组合物B中不含爽滑剂z。
对比例8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薄膜。不同的是,聚丙烯组合物A中不含爽滑剂d。
表1
Figure BDA0003313423870000221
表2
Figure BDA0003313423870000222
Figure BDA0003313423870000231
从表1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聚丙烯复合薄膜同时具有很好的抗冲性能和拉伸性能,而且具有很好的热封强度。本发明薄膜的纵向(MD)拉伸强度≥40MPa,表面摩擦系数≤0.3,摆锤冲击强度≥0.35J,且150℃下的热封强度≥15N/15mm。从优选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薄膜的纵向(MD)拉伸强度≥50MPa,表面摩擦系数≤0.23,摆锤冲击强度≥0.9J,150℃下的热封强度≥17N/15mm。从对比例可以看出,仅采用单层薄膜或者膜层组分配比改变很难达到各种性能的平衡,而且在挤出流延时,膜面不稳定,很难得到厚度均匀的薄膜。
从表2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在60℃下加热24小时后,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0.02,优选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0.01;热封强度变化≤1N/15mm,优选热封强度变化≤0.5N/15mm。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Claims (20)

1.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包括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A形成的薄膜层A和至少一层由聚丙烯组合物B形成的薄膜层B,其中,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均聚聚丙烯a、丙烯抗冲共聚物b、聚烯烃弹性体c和爽滑剂d,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无规聚丙烯x、爽滑剂z以及任选的聚烯烃弹性体y。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纵向拉伸强度≥40MPa,优选纵向拉伸强度≥50MPa;摆锤冲击强度≥0.35J,优选摆锤冲击强度≥0.9J;150℃下的热封强度≥15N/15mm,优选150℃下的热封强度≥17N/15mm;表面摩擦系数≤0.3,优选表面摩擦系数≤0.23;在60℃下加热24小时后,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0.02,优选薄膜表面摩擦系数变化≤0.01;热封强度变化≤0.8N/15mm,优选热封强度变化≤0.5N/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在230℃、2.16kg载荷作用下,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的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10g/10min,优选为2-7g/10min;和/或
在230℃、2.16kg载荷作用下,所述聚丙烯组合物B的树脂组分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11g/10min,优选为3-9g/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聚聚丙烯a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15g/10min,等规度大于97%,分子量分布Mw/Mn为4.5-7.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b为含有乙烯单元的丙烯抗冲共聚物;以丙烯抗冲共聚物b的总重量计,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b的乙烯含量为1-12wt%;和/或,
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b中的含有乙烯单元的共聚部分含量为3-15wt%;和/或,
所述丙烯抗冲共聚物b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1-10g/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弹性体c和所述聚烯烃弹性体y各自独立地为乙烯与α烯烃的弹性体共聚物,其中所述α烯烃优选为C3-C12的α烯烃,更优选选自丙烯、1-丁烯、1-己烯和1-辛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爽滑剂d为酰胺类爽滑剂,优选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山嵛酸酰胺、硬脂基芥酸酰胺和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规聚丙烯x为丙烯与乙烯和/或丁烯的共聚物,优选选自乙烯-丙烯-丁烯三元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二元无规共聚物、丙烯-丁烯二元无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无规聚丙烯x在230℃,2.16kg载荷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10g/1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爽滑剂z为酰胺类爽滑剂和耐迁移型爽滑剂的混合物;
所述酰胺类爽滑剂优选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硬脂酸酰胺、山嵛酸酰胺、硬脂基芥酸酰胺和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耐迁移型爽滑剂优选为聚四氟乙烯微粒、聚酰亚胺微粒、聚酰胺微粒、聚碳酸酯微粒、有机硅、纳米碳酸钙、云母和纳米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酰胺类爽滑剂和所述耐迁移型爽滑剂的重量比为1:20-1:1,优选为1:10-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迁移型爽滑剂的粒径范围为0.1-5μm,优选为0.3-2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爽滑剂z中的酰胺类爽滑剂的分子量不小于所述爽滑剂d中的酰胺类爽滑剂的分子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以聚丙烯组合物A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39-90wt%的均聚聚丙烯a、4-45wt%的丙烯抗冲共聚物b、1.5-40wt%的聚烯烃弹性体c和0.04-0.3wt%的爽滑剂d;优选地,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包括54-75wt%的均聚聚丙烯a、9-30wt%的丙烯抗冲共聚物b、4-20wt%的聚烯烃弹性体c和0.08-0.2wt%的爽滑剂d。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以聚丙烯组合物B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39-99.99wt%的无规聚丙烯x,0-60wt%的聚烯烃弹性体y和0.01-1.5wt%的爽滑剂z;优选地,所述聚丙烯组合物B包括74.4-90wt%的无规聚丙烯x,9-25wt%的聚烯烃弹性体y和0.08-0.6wt%的爽滑剂z。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以聚丙烯组合物A的总重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聚烯烃弹性体c的重量份数计为Wc,以聚丙烯组合物B的总重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聚烯烃弹性体y的重量份数计为Wy,Wc和Wy的比值为6:1-1:4,优选为1:1-1:2。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复合薄膜中,其他膜层厚度之和与所述薄膜层A的厚度之比为1:4-2:1,优选为1:2-1:1。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当聚丙烯复合薄膜为三层以上结构时,所述薄膜层B为表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和/或聚丙烯组合物B还包括抗氧剂和/或润滑剂;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76、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和硫酯类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以聚丙烯组合物A或聚丙烯组合物B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抗氧剂的含量为0.1-0.8重量份,优选为0.2-0.4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PEG类润滑剂和/或单甘酯类润滑剂;
优选地,以聚丙烯组合物A或聚丙烯组合物B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润滑剂的含量为0.01-0.5重量份,优选为0.05-0.2重量份。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A和/或聚丙烯组合物B还包括成膜助剂,所述成膜助剂优选选自抗卤素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着色剂、填料、抗静电剂和抗粘剂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以聚丙烯组合物A或聚丙烯组合物B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计,所述成膜助剂的含量为0.01-0.5重量份,优选为0.05-0.3重量份。
19.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用于形成各层的原料组合物在任选的造粒过程后挤出流延形成所述复合薄膜;任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得复合薄膜进行拉伸,优选双向拉伸。
20.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聚丙烯复合薄膜在包装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所述包装优选为电池包装、电子产品包装或食品包装。
CN202111223364.2A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59910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3364.2A CN115991034A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3364.2A CN115991034A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1034A true CN115991034A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89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3364.2A Pending CN115991034A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103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1151B (zh) 拉伸聚丙烯薄膜
EP1023388B2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useful for making solid state oriented film
US6068936A (en) Polyolefin film containing cycloolefin polymer,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the use thereof
JP7298751B2 (ja) 二軸配向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2023001143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積層フィルム
US20160168345A1 (en) Elastomeric compositions for blown-film extrusion
US10072140B2 (en) Blends of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based on styrene (S-TPE) and polyolefins
CN114434914B (zh) 一种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91034A (zh) 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7064355B2 (ja) ポリオレフィン多層シートまたは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5991024A (zh) 一种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4913B (zh) 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91040A (zh) 低雾度高抗冲着色热封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91022A (zh) 一种低雾度高抗冲着色热封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91033A (zh) 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91907A (zh) 一种低雾度高抗冲热封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91042A (zh) 一种高粘合性高抗冲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91041A (zh) 一种电磁屏蔽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91911A (zh) 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423819B1 (ko) 기계적특성과차단특성이개선된이축배향폴리프로필렌필름및이의제조방법
CN115991027A (zh) 一种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91036A (zh) 一种电磁屏蔽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91039A (zh) 一种低雾度高抗冲热封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080030626A (ko) 작은 고무 입자 및 낮은 고무 입자 겔 함량을 갖는 이축배향 폴리스티렌 필름
CN115991030A (zh) 抗静电聚丙烯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