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0001A - 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0001A
CN115990001A CN202310274157.2A CN202310274157A CN115990001A CN 115990001 A CN115990001 A CN 115990001A CN 202310274157 A CN202310274157 A CN 202310274157A CN 115990001 A CN115990001 A CN 115990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physiological
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blood pressure
process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741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90001B (zh
Inventor
刘海杰
李佩佩
常红
赵洁
姚辉
李苏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102741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0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0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0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90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0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可穿戴监护系统至少包括检测单元、处理单元和移动端。检测单元至少包括用于采集患者第一生理信号的第一检测模块和用于采集患者第二生理信号的第二检测模块。处理单元基于患者的第一生理信号和第二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并且处理单元将患者的生理信息传输至移动端。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使得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端查看患者的生理信息。移动端可以是设置在患者病床旁的平板电脑或显示屏,还可以是医务人员随身携带的手机等智能终端,使得医务人员在医务人员在记录患者生理信息时,无需靠近监护设备即可查看患者的生理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医院在监测病患生理参数时,大多通过设置在在医院的病房里的监护设备来完成,例如使用安置在每个病床旁边的监护仪对病人的脉搏、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信号进行监护。对于部分存在活动需求且需要对生理信号进行24小时的患者,常常通过可穿戴式的监护设备对病人的脉搏、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信号进行监护。
例如公开号为CN11494776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式中医智能诊脉手环,包括腕带,所述腕带内设置有气囊,腕带的内壁上安装有三个传感阵列,且三个传感阵列分别位于对应在手腕的寸关尺三处位置,所述传感阵列为柔性光电传感器,所述柔性光电传感器包括有旋转矢量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传感阵列的传感材料为石墨烯量子点超材料,所述腕带内设置有信号采集系统,信号采集系统包括脉搏信号处理电路。该专利采用石墨烯量子点超材料作为传感单元,设计了三处传感阵列,设计了便携式可穿戴手环,并结合旋转矢量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来监测运动情况,来进行脉搏检测,通过对石墨烯量子点超材料的反射谱和透射谱的研究,来通过PPG技术测脉搏波。
公开号为CN21589904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大健康和智慧医疗的可穿戴式智能手环,包括保护壳,保护壳的内侧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侧底部设有心率检测器,心率检测器的底侧设有心率检测头,心率检测器的顶侧设有控制主板,控制主板的一侧设有蓄电池块,控制主板的顶侧设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一侧设有连接板,安装槽的顶侧设有压紧环,保护壳的顶侧设有保护透明板,保护壳的内侧设有散热条,保护壳的两侧均设有散热孔,保护壳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一侧设有连接件。
现有可穿戴式的监护设备为了降低设备对患者的运动阻碍,而竭力减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导致其用于显示患者被监护的生理信息的区域较小,使得包含患者生理信息的字体较小,医务人员在记录患者生理信息时,必须在靠近监护设备的区域才能看见患者的生理信息,此外由于显示区域小,当显示区域不足以容纳显示信息时,监护设备会通过滚动播放、切换显示页面等方式播放显示信息,使得医务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查看目标信息,导致单次记录患者生理信息的耗时较长。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之不足。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所述可穿戴监护系统至少包括检测单元、处理单元和移动端。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至少包括用于采集患者第一生理信号的第一检测模块和用于采集患者第二生理信号的第二检测模块。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患者的所述第一生理信号和所述第二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并且所述处理单元将患者的生理信息传输至所述移动端。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至少在患者人体的设置位置上存在不同。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在通过检测单元采集患者的至少两组生理信号后,处理单元基于不同的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并将患者的生理信息传输至所述移动端。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所述移动端查看患者的生理信息。优选地,所述移动端可以是设置在患者病床旁的平板电脑或显示屏,还可以是医务人员随身携带的手机等智能终端,使得医务人员在医务人员在记录患者生理信息时,无需靠近监护设备即可查看患者的生理信息。优选地,通过所述移动端向医务人员展示患者的生理信息可以避免现有可穿戴监护设备因显示区域小,无法及时显示内容,使得医务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查看目标信息,导致单次记录患者生理信息的耗时较长的问题。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单元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分别与所述检测单元、所述移动端数据连接。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至少包括储存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储存模块至少用于储存所述检测单元采集的数据以及历史病例。所述处理模块通过预设程序对所述第一生理信号和所述第二生理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患者的生理信息,并且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生理信息和储存在所述储存模块的历史病例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生理信号和所述第二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后,所述处理模块可以根据所述生理信息和储存在所述储存模块的历史病例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进而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做出评估。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端至少配置有人机交互模块,使得所述移动端至少以声光电信号之一向医务人员展示患者的生理信息和/或患者的健康状况。优选地,在进行监护前,医务人员通过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将患者的个人数据输入所述移动端,所述移动端将所述个人数据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个人数据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进行修正。优选地,所述个人数据至少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生活习惯。
优选地,所述移动端将所述个人数据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使得所述处理单元在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影响患者健康的影响因子,使得评估结果与患者个体匹配,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患者的个人数据与历史病例设置与患者个体适应的所述生理信息阈值。所述处理模块能够生成预警信息并将所述预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端。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通过判断患者的生理信息是否突破阈值的方式确定预警之生成。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处理模块对所述个人数据中影响患者生理信息的项目进行赋值,再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以确定所述生理信息阈值。
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在患者的生理信息突破阈值时生成预警信息,并将所述预警信息传输至所述移动端,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对患者进行救治。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可以通过判断所述患者的生理信息是否突破预设阈值以生成预警信息。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可以根据所述患者的生理信息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的所述患者的生理信息进行预测,从而在患者的生理信息未突破预设阈值时生成预警信息,以实现超前预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处理模块能够通过以所述患者生理信息和所述患者的个人数据为筛选条件的方式对所述历史病例进行筛选,以获得匹配患者的病例。
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接收并处理检测单元采集的生理信息后可以生成至少包括患者生理信息、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以及与患者当前健康情况最接近的病例的处理结果,并且所述处理模块将所述处理结果发送至移动端以作为诊疗的辅助参考。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在向医务人员展示患者生理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获取与患者最接近的病例,从而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提供具体的参考病例。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生理信息包括动脉僵硬度、血管年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生理信号可以是脉搏波。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可以根据不同脉搏波之间的时延、强度、波形或其他关系来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患者的第一生理信号和第二生理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生理信号和所述第二生理信号至少在患者人体上的采集位置上存在不同;
基于患者的所述第一生理信号和所述第二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
将患者的生理信息发送给医务人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装置。所述可穿戴装置至少包括:
至少两个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患者身体不同位置处的生理信号;
处理单元,通过预设程序对所述生理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患者的生理信息。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至少包括储存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储存模块至少用于储存所述检测模块采集的数据以及历史病例。所述处理模块通过预设程序对至少两个所述生理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患者的生理信息,并且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生理信息和储存在所述储存模块的历史病例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监护系统的简化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监护系统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监护系统;110:检测单元;111:第一检测模块;112:第二检测模块;120:处理单元;121:储存模块;122:处理模块;130:移动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图2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100。参见图1,优选地,可穿戴监护系统100可以包括检测单元110、处理单元120和移动端130。优选地,检测单元110至少包括用于采集患者第一生理信号的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用于采集患者第二生理信号的第二检测模块112。处理单元120基于患者的第一生理信号和第二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并且处理单元120将患者的生理信息传输至移动端130。优选地,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第二检测模块112至少在患者人体的设置位置上存在不同。
优选地,处理单元120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分别与检测单元110、移动端130数据连接。优选地,处理单元120至少包括储存模块121和处理模块122。储存模块121至少用于储存检测单元110采集的数据以及历史病例。处理模块122通过预设程序对第一生理信号和第二生理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患者的生理信息,并且处理模块122根据生理信息和储存在储存模块121的历史病例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优选地,移动端130至少配置有人机交互模块,使得移动端130至少以声光电信号之一向医务人员展示患者的生理信息和/或患者的健康状况。优选地,在进行监护前,医务人员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将患者的个人数据输入移动端130,移动端130将个人数据传输至处理单元120。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100在通过检测单元110采集患者的至少两组生理信号后,处理单元120基于不同的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并将患者的生理信息传输至移动端130。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端130查看患者的生理信息。
参见图2,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100在通过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第二检测模块112采集患者不同部位的生理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单元120,处理单元120对生理信号进行处理后将处理结果传输至移动端130。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端130查看患者的生理信息。
优选地,生理信息包括动脉僵硬度、血管年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生理信号可以是脉搏波。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根据不同脉搏波之间的时延、强度、波形或其他关系来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
优选地,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第二检测模块112可以是通过光电传感器测量患者脉搏波的设备。
优选地,储存模块12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CD-ROM、CD-R、CD+R、CD-RW、CD+RW、DVD-ROM、DVD-R、DVD+R、DVD-RW、DVD+RW、DVD-RAM、BD-ROM、BD-R、BD-R LTH、BD-RE、磁带、软盘、磁光数据存储装置、光学数据存储装置、硬盘、固态硬盘以及任何其它装置,其中,该任何其它装置被配置为:以非暂时性方式存储指令或软件以及任何相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并且为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提供指令或软件以及任何相关联的数据、数据文件和数据结构,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能够执行指令。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来实现。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是诸如,逻辑门阵列、控制器和算术逻辑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阵列、微处理器或被配置为以定义的方式响应并执行指令来实现期望的结果的任意其他装置或装置的组合。
优选地,移动端130可以是设置在患者病床旁的平板电脑或显示屏,还可以是医务人员随身携带的手机等智能终端,使得医务人员在医务人员在记录患者生理信息时,无需靠近监护设备即可查看患者的生理信息。优选地,移动端130配置的人机交互模块可以包括触控屏、键盘、麦克风、扬声器等。
优选地,通过移动端130向医务人员展示患者的生理信息可以避免现有可穿戴监护设备因显示区域小,无法及时显示内容,使得医务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查看目标信息,导致单次记录患者生理信息的耗时较长的问题。
优选地,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第二检测模块112可以设置在患者手臂、腿、手腕、膝盖、脚踝或脖子等部位。优选地,第一检测模块111可以设置在患者左手腕,第二检测模块112可以设置在患者右手腕。第一生理信号可以是第一检测模块111在患者左手腕上采集的第一脉搏波,第二生理信号可以是第二检测模块112在患者右手腕上采集的第二脉搏波。优选地,第一检测模块111或第二检测模块112设置在手腕内侧以采集动脉的脉搏波。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通过预设程序对第一脉搏波和第二脉搏波进行处理以获得患者的生理信息。优选地,处理模块122根据第一脉搏波和第二脉搏波获得的生理信息可以是患者的血压。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接收第一脉搏波和第二脉搏波可以通过“基于单路脉搏波信号的连续血压检测算法”获得患者的左臂血压和右臂血压。
处理模块122可以根据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之间的时延、强度、波形或其他关系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通过连续获得患者的左臂血压与右臂血压,以获得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形。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获得患者的左臂血压或右臂血压后,可以将连续获得的血压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血压数值为纵坐标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并将代表各血压的坐标点通过直线连接,得到关于患者左臂血压或右臂血压随着时间变化的锯齿波波形图。
每次心脏跳动时血液沿着动脉被推动引起的动脉的重复的扩张和舒张,血液首先被注入到主动脉、然后注入到主动脉的分支的动脉,从而供应到身体的其余部分。血液的注入引起主动脉的压力的改变,从而引起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的改变。由于血液注入路径的不同以及血管孔径的差异,导致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的改变存在时间延迟。由于血管在人体内的解剖位置不同,离开心脏的距离不同,而且血管的直径也各不相同,因而血流流经血管时血管壁所受到的压力也不同,受此因素影响,正常人四肢测得的血压值也不相同。虽然患者左臂和右臂的血压数值存在差异,但患者左臂血压和右臂血压的波动规律是一致的。当时间延迟增加时,表明患者血管的流通性减弱,患者左右肱动脉血液的血管可能会出现血管壁增厚、狭窄,血流不畅的情况,可能是出现了脑中风或动脉粥样硬化、锁骨下动脉狭窄或大动脉炎。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根据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发生相同规律波动时的时间延迟来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在患者左臂血压波形上选取一个血压数据点作为起点,连续记录若干血压数据点后,获得反应患者左臂血压波动规律的第一波段。优选地,波动规律可以是指波段中相邻血压数据点的血压变化情况。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在获取第一波段后,在与第一波段起点对应的时刻之后的患者右臂血压波形上,以各血压数据点为起点,逐一获取包含若干血压数据点的波段。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通过将若干待验证波段按时间轴排序并逐一与第一波段对比,以筛选出与第一波段具有相同波动规律的第二波段。优选地,第一波段和第二波段可以包括10个在时间轴连续的血压数据点。优选地,在处理模块122以各血压数据点为起点获取的若干待验证波段中,在时间轴上,前一待验证波段的后9个血压数据点,作为后一待验证波段的前9个血压数据点。
优选地,当第二波段中相邻血压数据点的增长率与第一波段中相邻血压数据点的增长率相同时,可以视作第一波段与第二波段具有相同波动规律。
优选地,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V=(N2-N1)/N1*100%
其中,V为血压的增长率;N1为第一时刻的血压;N2为第二时刻的血压。
优选地,当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之间的时间延迟与患者在身体健康情况下的左臂血压与右臂血压的时间延迟不一致时,则可确定患者健康情况出现异常。优选地,患者在身体健康情况下的左臂血压与右臂血压的时间延迟可以设置为预设时长。
优选地,当患者在身体健康情况下的时间延迟数据缺失时,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医疗经验和历史病例人为设置患者的预设时长。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100可以用于心肌梗死、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监测。对于血栓性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溶栓治疗,但是由于血栓在血管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栓会慢慢的机化,导致与血管壁的黏附、粘连,而溶栓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减弱。因此在临床上,溶栓治疗最好能在血栓形成的72小时内进行,如果在72小时之外,溶栓的效果会逐渐减弱。此外,对于较严重的冠脉或者急性的颅内动脉血栓形成而造成的急性脑梗或急性心梗而言,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血栓形成的4-6小时之内,进行溶栓治疗,血栓的解除和栓塞的解除,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及早发现血栓的形成,对于在有效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而言十分重要。
优选地,在对存在血栓性疾病风险的患者进行监测时,处理模块122可以将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之间的时间延迟与预设时长比较,若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之间的时间延迟超过预设时长,则说明患者可能出现了血栓,导致患者血管的流通性降低,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优选地,当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之间的时间延迟超过预设时长,处理模块122生成报警信息,以提示医护人员对患者经行救治。
优选地,在对存在血栓性疾病风险的患者进行监测时,若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之间的时间延迟未超过预设时长,但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之间的时间延迟随着监测时长的增加而增加时,则表明患者的血管虽然可以允许支持人体正常机能的血流流通,但血管的流通性正在降低,血管内部可能正在形成血栓。此时,处理模块122可以生成包括“时间延迟变长”的提示信息,并通过移动端130提示医护人员,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或进一步检查。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100可以用于对溶栓术后恢复患者进行监测。优选地,在对溶栓术后恢复患者进行监测时,若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之间的时间延迟逐渐减小,则说明手术成功,患者的血栓正在逐步溶解,血管的流通性逐步增加。
优选地,在对溶栓术后恢复患者进行监测时,处理模块122可以将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之间的时间延迟与预设时长比较,若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之间的时间延迟超过预设时长,则说明患者血管的流通性降低,患者可能出现了“血管再闭塞”“溶栓失败”等情况,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例如当患者出现“血管再闭塞”时,医护人员能够通过动脉取栓、早期抗血小板、早期抗凝以及联合抗栓等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通过血压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时,由于患者的运动、饮食、情绪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的血压发生变化,因此,单次测量得到的患者血压无法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现有技术为了获取能够作为诊疗策略的制定依据的血压数值,常常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式全面、准确地获取患者的血压数值。动态血压监测的采样时间在24小时以上,并且在每小时都需要获取1个以上血压读数。动态血压监测的测量的时间间隔通常设定为:白天每15~30分钟测量1次,夜间每30分钟测量1次,并且在至少获取20个白天血压的读数和至少7个夜间血压的读数的情况下,综合得出的血压读数才可以看作有效的血压数值。在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的方式获得患者的有效的血压数值后,医护人员或监测设备将有效血压数值与血压参考值比较以确定患者的血压水平。
目前动态血压监测方式在诊断高血压、评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和降压疗效、指导个体化降压治疗等方面存在大量运用,但是动态血压监测在获取有效血压数值前的采样时间较长,采样时间至少需要24小时。在采样时间内动态血压监测得出的血压数值不可信,若患者在采样时间内发病,则可能因血压数值不可信而延误治疗。
对于较严重的冠脉或者急性的颅内动脉血栓形成而造成的急性脑梗或急性心梗而言,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血栓形成的4-6小时之内,进行溶栓治疗,血栓的解除和栓塞的解除,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若患者在采样时间内形成血栓,则现有的动态血压监测方式由于血压数值不可信无法用于评价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从而耽误诊断时间。
优选地,本实施例通过获取患者不同位置处血压变化的延迟时间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从而在血压数值不可信的情况下,处理模块122仍可以通过比较患者不同位置处血压产生相同波动规律时间差值,确定患者不同血压的时间延迟,进而通过时间延迟的变化趋势判断患者血管的流通性变化,以实现对急性脑梗或急性心梗等病症的风险预警,避免浪费急性脑梗或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
优选地,本实施例通过比较患者不同部位血压发生相同波动规律的时间延迟来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从而在血压监测数值不足以作为诊疗依据时为患者提供风险监测。特别优选地,在对患者血管中血液流通状态进行监测时,相较于患者血压数值的变化,患者不同部位血压之间的时间延迟的变化能够更明显直观的反应患者血管的流通性的改变。
例如当患者左臂血压与患者右臂血压之间的时间延迟逐渐增加时,表明患者血管的流通性正在降低,血管内部可能正在形成血栓,存在发生脑梗或心梗等病症的风险。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还可以根据第一生理信号和第二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后,处理模块122可以根据生理信息和储存在储存模块121的历史病例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进而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做出评估。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通过历史病例设置生理信息阈值,处理模块122在得到患者的生理信息后,可以通过将患者的生理信息与生理信息阈值进行比较的方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
优选地,移动端130将个人数据传输至处理单元120,使得处理单元120在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影响患者健康的影响因子,使得评估结果与患者个体匹配,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优选地,处理单元120根据个人数据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进行修正。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对个人数据中影响患者生理信息的项目进行赋值,再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以对根据历史病例设置的生理信息阈值进行修改,从而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进行修正。优选地,个人数据至少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生活习惯。优选地,患者的生活习惯可以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作息习惯等。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左臂血压和右臂血压赋权求和以获得患者的参考血压。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基于历史病例设置血压阈值,再根据患者个人数据对血压阈值进行修正。优选地,基于历史病例设置的血压阈值为第一阈值,利用个人数据对第一阈值进行修正后得到第二阈值。
例如当患者的参考血压为收缩压135、舒张压85,处理模块122基于历史病例设置的第一阈值为130、80时,处理模块122将会判定患者处于高血压状态,然而患者个体的血压还受到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作息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引入个人数据对第一阈值进行修正获得第二阈值。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将参考血压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匹配患者个体的健康状态评估结果,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优选地,患者个人数据对第一阈值之修正至少包括对个人数据中的各项目进行赋值,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第二阈值。
优选地,患者个人数据可以包括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作息习惯等。优选地,优选地,数学模型如下:
P=P0∫(Y+S+F+E+T)dt
其中,P为用于评估患者血压健康状况的第二阈值;P0表示基于历史病例设置的血压的第一阈值;Y表示患者年龄的赋值;S表示患者性别的赋值;F表示患者饮食习惯的赋值;E表示患者运动习惯的赋值;T表示患者作息习惯的赋值;dt表示对检测单元110脉搏波采集时间的微分。
例如在第一阈值为收缩压130、舒张压80的情况下,利用患者的个人数据对第一阈值进行修正得到的第二阈值是收缩压140、舒张压87,则当患者的参考血压为收缩压135、舒张压85时,该患者处于正常血压状态。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根据患者的个人数据与历史病例设置与患者个体适应的生理信息阈值。处理模块122能够生成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移动端130。优选地,处理模块122通过判断患者的生理信息是否突破阈值的方式确定预警之生成。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在患者的生理信息突破阈值时生成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传输至移动端130,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对患者进行救治。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通过判断患者的生理信息是否突破预设阈值以生成预警信息。优选地,处理模块122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信息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的生理信息进行预测,从而在患者的生理信息未突破预设阈值时生成预警信息,以实现超前预警。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在患者的参考血压突破第二阈值时生成预警信息。
优选地,由于患者可能由于运动或者情绪变化等非病理性因素导致血压升高,因此为避免错误预警,在通过比较患者的参考血压与第二阈值的方式触发预警的情况下,处理模块122可以在患者的参考血压连续突破第二阈值时生成预警信息。例如当处理模块122连续获得的患者的参考血压中的舒张压依次是78、81、83、90、82……81、83、84、86、87、89时,虽然90超过了第二阈值,但患者的血压在下一时刻回落至正常范围内,患者血压的升高可能是因为运动或者情绪激动等非病理性因素产生的,在休息或平复心情后血压会回落至正常值,若在患者舒张压为90时,触发预警则会浪费医疗资源;处理模块122可以在患者的舒张压连续突破第二阈值时生成预警信息,从而减少误报。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还可以分析患者参考血压的变化趋势,对患者的血压进行预测,从而在患者血压未突破第二阈值时生成预警信息,以实现超前预警。优选地,当处理模块122预测出患者的血压将持续突破第二阈值时,处理模块122生成预警信息。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通过分析参考血压在第一时长内的变化趋势,从而预测参考血压在第二时长内的发展情况。优选地,当处理模块122对患者参考血压的预测结果是患者参考血压将会持续突破第二阈值时,处理模块122生成预警信息。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分析患者参考血压的变化趋势的第一时长和/或第二时长可以是处理模块122连续获取三次患者参考血压的时长。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通过对三个以上的连续的患者参考血压进行分析以获取患者参考血压的变化趋势,从而对患者参考血压进行预测。
例如在处理模块122连续获得的患者的参考血压中的舒张压依次是78、81、83、90、82……81、83、84、86、87、89的情况下,当处理模块122连续获得的患者的参考血压中的收缩压为81、83、84时,处理模块122可以确定患者的参考血压是持续上升的,并且患者的参考血压接近第二阈值,从而预测下一时段内患者的参考血压会持续上升并突破第二阈值。此时,处理模块122可以生成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移动端130。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能够通过以患者生理信息和患者的个人数据为筛选条件的方式对历史病例进行筛选,以获得匹配患者的病例。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在寻找最接近的病例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态和个人数据设置筛选条件,对历史病例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最接近的病例。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将患者的健康状态设置为第一筛选条件、将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作息习惯等依次设置为第二筛选条件、第三筛选条件、第四筛选条件、第五筛选条件、第六筛选条件等。
例如当患者为“56岁,女性,血压正常……”时,处理模块122可以将“血压正常”设置为第一筛选条件对储存模块中的历史病例进行筛选,然后再将“56岁”设置为第二筛选条件,将“女性”设置为第三筛选条件……从而获得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的病例。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接收并处理检测单元110采集的生理信息后可以生成至少包括患者生理信息、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以及与筛选出的参考病例的处理结果,并且处理模块122将处理结果发送至移动端130以作为诊疗的辅助参考。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100在向医务人员展示患者生理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获取与患者最接近的病例,从而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提供具体的参考病例。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100还可以用于监护骨折患者,以提醒患者运动,防止患者发生腿部栓塞。
发生骨折后,人体骨折位置处的血管壁受到损伤,加之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运动量的下降,使得患者体内的血流缓慢和血液中凝血因子的含量增加,容易在深静脉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加。因此,如果骨折患者长期卧床会容易形成腿部栓塞,特别是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形成腿部栓塞的风险更高。血栓形成后可能造成受伤肢体的肿胀,疼痛,如果血栓发生脱落,栓子会由深静脉流入肺动脉,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严重的会导致人员死亡。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100可以将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第二检测模块112分别设置在患者骨折位置的上游和下游。优选地,第一检测模块111在患者骨折位置的上游采集第一脉搏波,第二检测模块112在患者骨折位置的下游采集第二脉搏波。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第二检测模块112将采集的脉搏波传输至处理模块122。处理模块122通过对第一脉搏波进行处理获得患者骨折位置的上游血压,并且处理模块122通过对第二脉搏波进行处理获得患者骨折位置的下游血压。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根据患者骨折位置上下游血压之间的差值、时延、强度、波形或其他关系来评估患者的骨折位置处的恢复情况。优选地,当处理模块122对患者骨折位置处恢复情况的评估结果是患者伤处上下游的血液流通受阻,患者生成血栓的风险增加时,处理模块122生成提醒患者下床运动的提示,并将提示发送至移动端130,促使患者下床运动,从而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形成腿部栓塞。优选地,移动端130可以是患者携带的智能手机、智能手环等智能终端,也可以是显示器、喇叭、灯光等具有提示功能的既有设备。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根据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第二检测模块112传输的脉搏波确定患者骨折位置的上游血压和下游血压。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通过比较上游血压和下游血压的差值变化,以评估患者的骨折位置处的恢复情况,从而确定是否生成提醒患者下床运动的提示。
优选地,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第二检测模块112可以按照预设时间间隔采集脉搏波并将采集到的脉搏波传输至处理模块122。优选地,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第二检测模块112采集脉搏波的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等。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100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作息时间设定生成运动提示的时间段。例如,患者个人的睡眠时间是从晚上8点至次日早上8点,则处理模块122可以在早上8点至晚上8点的时间内根据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第二检测模块112传输的脉搏波确定患者骨折位置的上游血压和下游血压,进而通过比较上游血压和下游血压的差值变化确定是否生成提醒患者下床运动的提示。
优选地,当处理模块122确定的上游血压和下游血压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前一次确定的上游血压和下游血压的差值时,表明患者伤处上下游的血液流通良好,特别是当上游血压和下游血压的差值逐渐减小时,表明患者骨折处的恢复情况良好,损伤的血管壁逐步恢复,患者伤处上下游的血液流通能力增强,此时,处理模块122不生成提醒患者下床运动的提示。
优选地,当处理模块122确定的上游血压和下游血压的差值大于前一次确定的上游血压和下游血压的差值时,表明患者伤处上下游的血液流通受阻,患者生成血栓的风险增加,此时处理模块122生成提醒患者下床运动的提示,并将提示发送至移动端130,促使患者下床运动,从而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形成腿部栓塞。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装置。可穿戴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检测模块和处理单元120。优选地,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患者的生理信号。优选地,可穿戴装置配置的不同的检测模块与患者身体的接触位置不同。优选地,处理单元120可以通过预设程序对生理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患者的生理信息。
优选地,处理单元120至少包括储存模块121和处理模块122。储存模块121至少用于储存检测模块采集的数据以及历史病例。处理模块122通过预设程序对至少两个生理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患者的生理信息,并且处理模块122根据生理信息和储存在储存模块121的历史病例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优选地,可穿戴装置配置有通信单元。可穿戴装置可以通过通信单元与医护人员佩戴的移动端130建立有线或无线的通信连接。
处理模块122获得患者的生理信息并评估出患者的健康状况后,可以通过通信单元将患者的生理信息和的健康状况传输给医护人员佩戴的移动端130。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端130查看患者的生理信息。
优选地,移动端130至少配置有人机交互模块,使得移动端130至少以声光电信号之一向医务人员展示患者的生理信息和/或患者的健康状况。优选地,在进行监护前,医务人员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将患者的个人数据输入移动端130,移动端130将个人数据传输至处理单元120。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还可以在根据患者身体不同部位采集的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后,将患者的生理信息和储存在储存模块121的历史病例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进而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做出评估。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通过历史病例设置生理信息阈值,处理模块122在得到患者的生理信息后,可以通过将患者的生理信息与生理信息阈值进行比较的方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
优选地,移动端130将个人数据传输至处理单元120,使得处理单元120在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时可以获得更多的影响患者健康的影响因子,使得评估结果与患者个体匹配,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优选地,处理单元120根据个人数据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进行修正。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对个人数据中影响患者生理信息的项目进行赋值,再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以对根据历史病例设置的生理信息阈值进行修改,从而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进行修正。优选地,个人数据至少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生活习惯。优选地,患者的生活习惯可以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作息习惯等。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在患者的生理信息突破阈值时生成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传输至移动端130,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对患者进行救治。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可以通过判断患者的生理信息是否突破预设阈值以生成预警信息。优选地,处理模块122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信息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的生理信息进行预测,从而在患者的生理信息未突破预设阈值时生成预警信息,以实现超前预警。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能够通过以患者生理信息和患者的个人数据为筛选条件的方式对历史病例进行筛选,以获得匹配患者的病例。
优选地,处理模块122在寻找最接近的病例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态和个人数据设置筛选条件,对历史病例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最接近的病例。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监护系统100在向医务人员展示患者生理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并获取与患者最接近的病例,从而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提供具体的参考病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程序使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患者的第一生理信号和第二生理信号,其中,第一生理信号和第二生理信号至少在患者人体上的采集位置上存在不同;
基于患者的第一生理信号和第二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
将患者的生理信息发送给医务人员;
其中,第一生理信号和第二生理信号属于存在时间延迟的同类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本发明说明书包含多项发明构思,诸如“优选地”、“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或“可选地”均表示相应段落公开了一个独立的构思,申请人保留根据每项发明构思提出分案申请的权利。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监护系统至少包括检测单元(110)、处理单元(120)和移动端(130);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110)至少包括用于采集患者第一生理信号的第一检测模块(111)和用于采集患者第二生理信号的第二检测模块(112);
所述处理单元(120)基于患者的所述第一生理信号和所述第二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并且所述处理单元(120)将患者的生理信息传输至所述移动端(130);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11)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112)至少在患者人体的设置位置上存在不同,并且所述第一生理信号和所述第二生理信号属于存在时间延迟的同类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120)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分别与所述检测单元(110)、所述移动端(130)数据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20)至少包括储存模块(121)和处理模块(122);
所述储存模块(121)至少用于储存所述检测单元(110)采集的数据以及历史病例;
所述处理模块(122)通过预设程序对所述第一生理信号和所述第二生理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患者的生理信息;
并且所述处理模块(122)根据所述生理信息和储存在所述储存模块(121)的历史病例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130)至少配置有人机交互模块,使得所述移动端(130)至少以声光电信号之一向医务人员展示患者的生理信息和/或患者的健康状况;
并且在进行监护前,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将医务人员输入的患者的个人数据传输至所述移动端(130),所述移动端(130)将所述个人数据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120)根据所述个人数据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进行修正;
其中,所述个人数据至少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生活习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122)根据患者的个人数据与历史病例设置与患者个体适应的所述生理信息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122)能够生成预警信息并将所述预警信息发送至所述移动端(130),其中,所述处理模块(122)通过判断患者的生理信息是否突破阈值的方式确定预警之生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122)对所述个人数据中影响患者生理信息的项目进行赋值,再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以确定所述生理信息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122)能够通过以所述患者生理信息和所述患者的个人数据为筛选条件的方式对所述历史病例进行筛选,以获得匹配患者的病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信息包括动脉僵硬度、血管年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患者的第一生理信号和第二生理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生理信号和所述第二生理信号至少在患者人体上的采集位置上存在不同;
基于患者的所述第一生理信号和所述第二生理信号确定患者的生理信息;
将患者的生理信息发送给医务人员。
10.一种可穿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装置至少包括:
至少两个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患者身体不同位置处的生理信号;
处理单元(120),通过对所述生理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患者的生理信息;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20)至少包括储存模块(121)和处理模块(122);
所述储存模块(121)至少用于储存所述检测模块采集的数据以及历史病例;
所述处理模块(122)通过对至少两个所述生理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患者的生理信息;
并且所述处理模块(122)根据所述生理信息和储存在所述储存模块(121)的历史病例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其中,两个所述生理信号属于存在时间延迟的同类信号。
CN202310274157.2A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990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4157.2A CN115990001B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4157.2A CN115990001B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0001A true CN115990001A (zh) 2023-04-21
CN115990001B CN115990001B (zh) 2024-04-05

Family

ID=85992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4157.2A Active CN115990001B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0001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97817A1 (en) * 2002-11-18 2004-05-20 Colin Corporation Superior-limb arteriostenosis evaluating apparatus
CN103393414A (zh) * 2013-08-23 2013-11-20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生理指标检测仪
CN104188637A (zh) * 2014-09-24 2014-12-10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方法
CN106037695A (zh) * 2016-05-20 2016-10-26 深圳市玉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血压检测设备、血压监测系统及方法
US20160360971A1 (en) * 2015-06-12 2016-12-15 ChroniSense Medical Ltd. Monitoring Health Status of People Suffering from Chronic Diseases
CN106725396A (zh) * 2016-12-08 2017-05-3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双脉搏波的无创逐拍血压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CN108778104A (zh) * 2016-03-16 2018-11-09 福田电子株式会社 血压脉搏波测定装置及程序
CN108882877A (zh) * 2016-04-15 2018-11-23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生物体信息分析装置、系统以及程序
CN109448862A (zh) * 2018-09-17 2019-03-08 广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监测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0868922A (zh) * 2017-06-21 2020-03-06 卫保数码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人的脉搏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13349745A (zh) * 2021-07-21 2021-09-0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患者用辅助监护装置
CN214387439U (zh) * 2020-12-15 2021-10-15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防心血管疾病突发的预警装置及穿戴设备
CN115381401A (zh) * 2022-08-24 2022-11-25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应用于围术期患者的监护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97817A1 (en) * 2002-11-18 2004-05-20 Colin Corporation Superior-limb arteriostenosis evaluating apparatus
CN103393414A (zh) * 2013-08-23 2013-11-20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生理指标检测仪
CN104188637A (zh) * 2014-09-24 2014-12-10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波形匹配法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获取方法
US20160360971A1 (en) * 2015-06-12 2016-12-15 ChroniSense Medical Ltd. Monitoring Health Status of People Suffering from Chronic Diseases
CN108778104A (zh) * 2016-03-16 2018-11-09 福田电子株式会社 血压脉搏波测定装置及程序
CN108882877A (zh) * 2016-04-15 2018-11-23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生物体信息分析装置、系统以及程序
CN106037695A (zh) * 2016-05-20 2016-10-26 深圳市玉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血压检测设备、血压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6725396A (zh) * 2016-12-08 2017-05-3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双脉搏波的无创逐拍血压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CN110868922A (zh) * 2017-06-21 2020-03-06 卫保数码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人的脉搏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9448862A (zh) * 2018-09-17 2019-03-08 广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健康监测预警方法及装置
CN214387439U (zh) * 2020-12-15 2021-10-15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防心血管疾病突发的预警装置及穿戴设备
CN113349745A (zh) * 2021-07-21 2021-09-07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患者用辅助监护装置
CN115381401A (zh) * 2022-08-24 2022-11-25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应用于围术期患者的监护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0001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3821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edical monitoring according to patient state
CN108742594B (zh) 一种穿戴式冠心病检测装置
JP6251194B2 (ja) 瞬時心血管機能予備能を推定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5990002B (zh) 一种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及方法
US2010026804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pre-fainting and other conditions hazardous to the health of a patient
EP299524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ssessing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CN10538065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情绪预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5990001B (zh) 一种可穿戴监护系统、可穿戴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72506A (zh) 使用可穿戴设备预测甲状腺毒症的系统和计算机程序
US20220313148A1 (en) Pregnancy-related com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from wearable-based physiological data
CA2811326C (en) System for early detection of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 of persons
JPH119557A (ja) 健康促進装置
WO2022212744A2 (en) Pregnancy detection from wearable-based physiological data
US2020019687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with subject awareness information
JP4453431B2 (ja)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Hodgkinson et al. The use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US20240032836A1 (en) Prenatal, perinatal, or postnatal mental or emotional distress ident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US20240071624A1 (en) Techniques for identifying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endometriosis from wearable-based physiological data
WO2023132180A1 (ja) 診断装置および診断プログラム
US20210393188A1 (en) Quantification of intermittent function of baroreflex from continuous arterial pressure data
CN116602633A (zh) 一种人体健康信息检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AU2022249145A1 (en) Fertility prediction from wearable-based physiological data
WO2022212750A1 (en) Labor onset and birth ident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from wearable-based physiological data
WO2023088819A1 (en)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ang Hong

Inventor after: Zhao Jie

Inventor after: Yao Hui

Inventor after: Liu Haijie

Inventor after: Li Peipei

Inventor after: Li Suai

Inventor before: Liu Haijie

Inventor before: Li Peipei

Inventor before: Chang Hong

Inventor before: Zhao Jie

Inventor before: Yao Hui

Inventor before: Li Suai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