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5279A - 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5279A
CN115985279A CN202310091836.6A CN202310091836A CN115985279A CN 115985279 A CN115985279 A CN 115985279A CN 202310091836 A CN202310091836 A CN 202310091836A CN 115985279 A CN115985279 A CN 115985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ignal
scene
noise reduction
feedforw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18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洁
方思敏
罗丽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ing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ing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ing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ings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18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5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5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52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该方法首先获取设备的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获取内部噪声信号。然后利用滤波器生成与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内部噪声信号分别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分析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内部噪声信号,并判断设备所处的场景。最后基于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滤波器生成的主动降噪信号。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主动降噪系统。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对于噪声信号的分析确定出设备所处场景,由扩展器根据场景的不同对主动降噪信号进行不同的处理,实现了能够兼顾在噪声场景下的高降噪量及安静场景下改善设备底噪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号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主动降噪通过产生与外界环境音幅度一致相位相反的声波从而抵消外界噪声,营造相对安静的听感。其原理是通过耳机主动发出相位相反的声波来抵消声波(前馈)或者在声音通路上加上反馈的声学通路(反馈)来减少耳朵听到的噪音。
在现有技术中,相对安静的应用场景下,由于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的动态范围有限,底噪的问题凸显,这时用户使用主动降噪反而会体验到更多的噪声。通过调节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的模拟增益可以实现动态范围扩展,但是自动调节模拟增益会给主动降噪系统增加不稳定因素,当外界环境音小的时候增加反馈链路上的增益会导致出现自激振荡现象,使系统不稳定,同时会使用户受到更大的噪声影响。因此不能满足兼顾大噪声场景下高降噪量和安静场景下低底噪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旨在实现兼顾大噪声场景下高降噪量和安静场景下低底噪的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设备的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获取所述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
利用滤波器生成与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分别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
分析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并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
基于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包括:
在噪声场景下,利用所述扩展器将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大小保持不变;
在安静场景下,利用所述扩展器将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减少。
可选的,所述分析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并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包括:
使用前馈分析滤波器接收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并使用反馈分析滤波器接收所述内部噪声信号,若在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小于第一门限值,且在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大于第二门限值,则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为安静场景;
若在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大于第一门限值,且在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为噪声场景。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前馈滤波器及反馈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
可选的,所述利用滤波器生成与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分别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包括:
利用所述前馈滤波器对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跟踪,并生成与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对应的前馈主动降噪信号;
利用所述反馈滤波器对所述内部噪声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跟踪,并生成与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对应的反馈主动降噪信号。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之后,还包括:
通过音乐信号补偿支路去除内部信号中的音乐信号。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扩展器将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减少,包括:
利用所述扩展器将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按照预设比例减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降噪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前馈滤波器、反馈滤波器、前馈分析滤波器、反馈分析滤波器及扩展器;其中,所述前馈滤波器、所述反馈滤波器、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扩展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前馈滤波器和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滤波器和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麦克风用于,获取设备外部环境噪声信号;
所述第二麦克风用于,获取所述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
所述前馈滤波器用于,生成与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
所述反馈滤波器用于,生成与所述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
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用于,分析所述设备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并获得分析结果;
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用于,分析所述设备的内部环境噪声,并获得分析结果;
所述扩展器用于,基于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及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的分析结果,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基于所述场景调节所述前馈滤波器及所述反馈滤波器各自对应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音乐信号补偿支路,所述音乐信号补偿支路与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去除内部信号中的音乐信号。
可选的,所述扩展器,具体用于:
在噪声场景下,将所述前馈滤波器和所述反馈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大小保持不变;
在安静场景下,将所述前馈滤波器和所述反馈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减少。
可选的,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及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具体用于:
使用前馈分析滤波器接收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同时使用反馈分析滤波器接收所述内部噪声信号,若在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小于第一门限值,且在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大于第二门限值,则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为安静场景;
若在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大于第一门限值,且在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为噪声场景。
可选的,所述扩展器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前馈滤波器及反馈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
可选的,所述前馈滤波器及所述反馈滤波器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前馈滤波器对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跟踪,并生成与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对应的前馈主动降噪信号;
利用所述反馈滤波器对所述内部噪声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跟踪,并生成与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对应的反馈主动降噪信号。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在执行所述方法时,首先获取设备的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然后利用滤波器生成与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内部噪声信号分别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分析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内部噪声信号,并判断设备所处的场景。最后基于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滤波器生成的主动降噪信号。如此通过对于设备所处的场景的分析,利用扩展器对主动降噪信号进行相应的调节,实现了能够兼顾在噪声场景下的高降噪量及安静场景下改善设备底噪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信号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种主动降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主动降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中发现,主动降噪主要指的是通过产生与外界环境音幅度一致相位相反的声波,从而抵消外界噪声,营造出相对安静的听感,以实现降噪。在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调节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的模拟增益来实现动态范围的扩展,在相对安静的场景下,由于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能够调节的动态范围有限,用户使用主动降噪会由于转换器的模拟增益增加,而导致自激振荡,从而使得噪声变得更大,无法满足用户在安静的场景下降低底噪的需求。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一种主动降噪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在噪声场景及安静场景下均能够满足用户的降噪需求。
图1为一种信号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具体为:
S11:获取设备的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获取所述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
上述提到了获取设备的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外部噪声信号的获取可以利用第一麦克风进行实现,由第一麦克风对设备的外部环境噪声进行采集,经过模数转换后变为滤波器可以进行分析及处理的外部环境噪声信号。获取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可以利用第二麦克风进行实现,由第二麦克风对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进行采集,事实上在对设备内部的声音进行采集时,所采集到的信号不只有噪声信号,还可能会有一些目标信号。举例而言,假设该设备为耳机,那么此时第二麦克风对于耳机内部的声音进行采集,此时可以采集到噪声信号以及一些目标信号,此时耳机中的目标信号可以理解为是音乐信号等,用户需要听到的一些信号。对于这些目标信号需要经过补偿支路进行去除,从而避免在降噪的过程中被误消除,影响到用户的设备体验。当目标信号被去除后,第二麦克风所采集到的信号即为设备的内部噪声,将设备的内部噪声进行模数转换后即可获得滤波器能够进行处理及分析的内部噪声信号。上述提到的补偿支路也可以概括为目标信号补偿支路,若目标信号为音乐信号,则该补偿支路可以称为音乐信号补偿支路;若目标信号为音频信号,则该补偿支路可以称为音频信号补偿支路。上述提到了第一麦克风及第二麦克风,这里指的“第一”和“第二”与顺序无关,只是用于区分两个麦克风,可以理解的是,这两个麦克风的型号和规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关于麦克风的选型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应用场景进行自主选择,在此不作设定。
S12:利用滤波器生成与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分别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
上述提到了利用滤波器生成主动降噪信号,这里所指的滤波器可以包括前馈滤波器和反馈滤波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以耳机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对于耳机的主动降噪可以分为前馈降噪和反馈降噪,二者联系起来则可构成混杂降噪。而前馈降噪与反馈降噪在降噪深度及带宽上有各自的局限性,而前馈降噪与反馈降噪结合能够最大水平的扩大降噪的带宽及深度。前馈降噪主要是利用前馈滤波器来实现,反馈降噪主要是通过反馈滤波器来实现。
前馈滤波器主要针对的是外部环境噪声信号进行处理,而反馈滤波器主要针对的是内部噪声信号进行处理。前馈滤波器对于外部环境噪声的具体的处理过程,可以理解为是前馈滤波器对外部环境噪声进行幅度相位跟踪的过程。具体而言,即为利用前馈滤波器对外部环境噪声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跟踪,并生成与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对应的前馈主动降噪信号。
同理的,反馈滤波器对于内部噪声信号的具体处理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反馈滤波器对内部噪声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跟踪的过程。具体而言,即为利用反馈滤波器对内部噪声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跟踪,并生成与内部噪声信号对应的反馈主动降噪信号。上述提到的前馈滤波器及反馈滤波器具体的型号以及选型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S13:分析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并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
上述提到了分析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内部噪声信号,具体的分析可以利用前馈分析滤波器及反馈分析滤波器进行实现。
其中前馈分析滤波器主要用于分析外部环境噪声信号,而反馈分析滤波器主要用于分析内部噪声信号。具体的分析过程为分析噪声信号与门限值之间的关系,若噪声信号大于门限值则可认为该噪声信号较大;若噪声信号低于门限值则可认为该噪声信号较小。通过分析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内部噪声信号即可判断出当前设备所处的场景。
举例而言,当前馈分析滤波器接收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后,在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中显示该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大于第一门限值;同时反馈分析滤波器接收到内部噪声信号后,在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中显示该内部环境噪声是小于第二门限值的,那么此时可以认定设备当前所处的场景为安静场景。
当前馈分析滤波器接收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后,在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中显示该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小于第一门限值;同时反馈分析滤波器接收到内部噪声信号后,在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中显示该内部环境噪声是大于第二门限值的,那么此时可以认定设备当前所处的场景为噪声场景。
上述提到的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门限值的数值大小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应用场景进行自由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S14:基于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
具体而言,在噪声场景下,利用扩展器将滤波器生成的主动降噪信号大小保持不变;在安静场景下,利用扩展器将滤波器生成的主动降噪信号减少。前述的滤波器指的是前馈滤波器及反馈滤波器,当判断出设备所处的场景后,对这两个滤波器生成的主动降噪信号同步进行调节,即同步进行减小或同步保持不变。上述提到的将主动降噪信号减少可以为利用扩展器将主动降噪信号按照预设比例的减少,预设比例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应用场景及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提出的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设备的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然后利用滤波器生成与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分别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分析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内部噪声信号,并判断设备所处的场景。最后基于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滤波器生成的主动降噪信号。如此实现了,通过扩展器动态扩展降噪的动态范围,能够实现在噪声场景及安静场景下的对于设备的降噪。
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主动降噪系统,图2为一种主动降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主动降噪系统具体包括:
第一麦克风100、第二麦克风200、前馈滤波器300、反馈滤波器400、前馈分析滤波器500、反馈分析滤波器600及扩展器700;其中,前馈滤波器300、反馈滤波器400、前馈分析滤波器500、反馈分析滤波器600的输出端与扩展器700的输入端连接;前馈滤波器300和前馈分析滤波器500的输入端均与第一麦克风100的输出端连接;反馈滤波器400和反馈分析滤波器600的输入端均与第二麦克风200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麦克风100用于,获取设备外部环境噪声信号;
第二麦克风200用于,获取所述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
前馈滤波器300用于,生成与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
反馈滤波器400用于,生成与所述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
前馈分析滤波器500用于,分析所述设备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并获得分析结果;
反馈分析滤波器600用于,分析所述设备的内部环境噪声,并获得分析结果;
扩展器700用于,基于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500及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600的分析结果,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基于所述场景调节所述前馈滤波器300及所述反馈滤波器400各自对应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
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系统中还包括音乐信号补偿支路800,音乐信号补偿支路800与第二麦克风200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去除第二麦克风接收到的音乐信号。
音乐信号补偿支路800的作用为:将第二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中的音乐信号进行去除,防止后续在对第二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中的噪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时,将音乐信号也进行相同的处理,导致音乐信号被降噪去除,用户无法收听到该音乐信号。
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扩展器700具体用于在噪声场景下,将前馈滤波器300及反馈滤波器400生成的主动降噪信号大小保持不变;在安静场景下,将前馈滤波器300及反馈滤波器400生成的主动降噪信号减少。
在噪声场景及安静场景下对于降噪信号的不同处理方式能够实现在两种不同的场景下对于底噪的改善。针对噪声场景,主动降噪信号的大小保持不变;针对安静场景,主动降噪信号的大小为减小,减小的方式也可以为按照预设比例减小。能够实现兼顾在噪声场景下的高降噪量及安静场景下改善设备底噪的需求。
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使用前馈分析滤波器500接收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并使用反馈分析滤波器600接收内部噪声信号,若在前馈分析滤波器500相应的检测频带内,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小于第一门限值,且在反馈分析滤波器600相应的检测频带内,内部噪声信号大于第二门限值,则判断设备所处的场景为安静场景;
若在前馈分析滤波器500相应的检测频带内,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大于第一门限值,且在反馈分析滤波器600相应的检测频带内,内部噪声信号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判断设备所处的场景为噪声场景。
上述提到的检测频带,也可以理解为是滤波器通带,即为滤波器允许通过信号的频率范围。前馈分析滤波器及反馈分析滤波器的主要作用为:分析噪声信号判断当前设备所处的环境为噪声场景或安静场景。前馈分析滤波器及反馈分析滤波器的检测频带也就是前馈分析滤波器及反馈分析滤波器各自的允许通过信号的频率范围。
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利用前馈滤波器300对外部环境噪声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跟踪,并生成与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对应的前馈主动降噪信号;
利用反馈滤波器400对内部噪声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跟踪,并生成与内部噪声信号对应的反馈主动降噪信号。
上述提到的幅度相位跟踪目的是为了生成与噪声信号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利用该主动降噪信号能够实现对于噪声信号的降噪处理。前馈滤波器主要对第一麦克风采集到的外部环境噪声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反馈滤波器主要对第二麦克风采集到的内部噪声信号进行处理。幅度相位跟踪可以理解为获取噪声信号的幅度以及相位的信息,以便后续对应生成降噪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主动降噪系统,利用此系统能够实现在噪声场景及安静场景下均能够改善设备的底噪问题。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在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场景实施例,图3为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主动降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主动降噪系统具体包括:
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参考麦克风,主要用于采集外界的环境噪声。参考麦克风的输入端用于采集外界的环境噪声。参考麦克风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ADC的输入端连接,目的是为了将采集到的外界环境噪声利用模数转换器转换为外界噪声信号。ADC的输出端与前馈滤波器及前馈分析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将经过模数转换后的外界噪声信号输入前馈滤波器及前馈分析滤波器。由前馈滤波器对外界环境噪声进行处理,生成与外界环境噪声对应的前馈主动降噪信号,由前馈分析滤波器对外界环境噪声进行分析,判断外界环境噪声的大小。前馈滤波器及前馈分析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扩展器的输入端。
误差麦克风的输入端用于采集设备内部的信号,误差麦克风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ADC的输入端连接,目的是为了将采集到的设备内部的声音利用模数转换器转换为内部的声音信号。将内部的声音信号经过音乐补偿支路去除掉音乐信号后,只留下内部噪声信号。将内部噪声信号输入反馈滤波器及反馈分析滤波器。由反馈滤波器对内部噪声信号进行处理,并生成与内部噪声信号对应的反馈主动降噪信号。由反馈分析滤波器对内部噪声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内部噪声信号的大小。反馈滤波器及反馈分析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扩展器的输入端。
在本实施例中提到的参考麦克风可以对应于前文所述的第一麦克风,本实施例中提到的误差麦克风可以对应于前文所述的第二麦克风。
扩展器的作用主要是根据前馈分析滤波器及反馈分析滤波器对信号的分析结果,确定出来的设备所处的场景。基于设备所处的场景对前馈滤波器及反馈滤波器生成的主动降噪信号进行处理,在安静场景下(外界环境噪声信号小,内部噪声信号大),将主动降噪信号减小;在噪声场景下(外界环境噪声信号大,内部噪声信号小),将主动降噪信号保持不变。由于扩展器的输出端与数模转换器DAC的输入端连接,故处理后的主动降噪信号作为输出信号发送给了数模转换器DAC,由DAC将输出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变为声音信号与音乐信号一同发送给设备的喇叭,使得用户能够听到降噪后的音乐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的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
其中,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或代码,以使所述设备执行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设备的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获取所述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
利用滤波器生成与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分别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
分析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并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
基于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包括:
在噪声场景下,利用所述扩展器将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大小保持不变;
在安静场景下,利用所述扩展器将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并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包括:
使用前馈分析滤波器接收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并使用反馈分析滤波器接收所述内部噪声信号,若在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小于第一门限值,且在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大于第二门限值,则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为安静场景;
若在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大于第一门限值,且在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相应的检测频带内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为噪声场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利用扩展器调节前馈滤波器及反馈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滤波器生成与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及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分别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包括:
利用所述前馈滤波器对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跟踪,并生成与所述外部环境噪声对应的前馈主动降噪信号;
利用所述反馈滤波器对所述内部噪声信号进行幅度相位跟踪,并生成与所述内部噪声信号对应的反馈主动降噪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之后,还包括:
通过音乐信号补偿支路去除内部信号中的音乐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扩展器将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减少,包括:
利用所述扩展器将所述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按照预设比例减少。
8.一种主动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前馈滤波器、反馈滤波器、前馈分析滤波器、反馈分析滤波器及扩展器;其中,所述前馈滤波器、所述反馈滤波器、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扩展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前馈滤波器和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馈滤波器和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麦克风用于,获取设备外部环境噪声信号;
所述第二麦克风用于,获取所述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
所述前馈滤波器用于,生成与所述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
所述反馈滤波器用于,生成与所述设备的内部噪声信号对应的主动降噪信号;
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用于,分析所述设备外部环境噪声信号,并获得分析结果;
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用于,分析所述设备的内部环境噪声,并获得分析结果;
所述扩展器用于,基于所述前馈分析滤波器及所述反馈分析滤波器的分析结果,判断所述设备所处的场景,基于所述场景调节所述前馈滤波器及所述反馈滤波器各自对应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音乐信号补偿支路,所述音乐信号补偿支路与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去除内部信号中的音乐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器,具体用于:
在噪声场景下,将所述前馈滤波器和所述反馈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大小保持不变;
在安静场景下,将所述前馈滤波器和所述反馈滤波器生成的所述主动降噪信号减少。
CN202310091836.6A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 Pending CN115985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836.6A CN115985279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836.6A CN115985279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5279A true CN115985279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76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1836.6A Pending CN115985279A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852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5252B2 (en) Noise reduction audio reproducing device and noise reduction audio reproducing method
JP4591557B2 (ja) 音声信号処理装置、音声信号処理方法および音声信号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170200442A1 (en) Information-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679641B2 (en) Noise suppression device and noise suppressing method
US2008002552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ise canceling in a mobile phone headset accessory
EP2719195A1 (en) Generating a masking signal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6664472B (zh) 信号处理设备、信号处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863392A2 (en) Noise reduction in multi-microphone systems
JP6135106B2 (ja) 音声強調装置、音声強調方法及び音声強調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2306448A (zh) 根据环境噪声调节输出音频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9478235B2 (en)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JP2023551556A (ja) エコーの抑制のためのオーディオ信号処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6821126B2 (ja) ノイズ除去装置、ノイズ除去方法およびノイズ除去プログラム
US201703092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udio signal including noise
US10951978B2 (en) Output control of sounds from sources respectively positioned in priority and nonpriority directions
CN115985279A (zh) 一种信号调节的方法及主动降噪系统
US20230320903A1 (en) Ear-worn device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US9445195B2 (en) Directivity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S2023036066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a binaural recording
JP6644213B1 (ja) 音響信号処理装置、音響システム、音響信号処理方法、及び音響信号処理プログラム
JP3435687B2 (ja) 収音装置
CN112750452A (zh) 语音处理方法、装置、系统、智能终端以及电子设备
JP2009232204A (ja)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
JP2016024231A (ja) 集音・放音装置、妨害音抑圧装置及び妨害音抑圧プログラム
CN113709288A (zh) 降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a Jie

Inventor after: Fang Simin

Inventor after: Luo Liyun

Inventor after: Wang Zhiguo

Inventor after: Shao Zhiyong

Inventor after: Liu Wei

Inventor before: Xia Jie

Inventor before: Fang Simin

Inventor before: Luo L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