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77716A - 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77716A
CN115977716A CN202310114613.7A CN202310114613A CN115977716A CN 115977716 A CN115977716 A CN 115977716A CN 202310114613 A CN202310114613 A CN 202310114613A CN 115977716 A CN115977716 A CN 115977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ing
tunnel
groups
fixed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46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保国
陈兴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inxiang Traffic Facilities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Xinxiang Traffic Facilitie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Xinxiang Traffic Facilities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Xinxiang Traffic Facilitie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146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777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77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771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隧道通风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包括风机管,所述风机管的顶端设置有智能转向模块,所述风机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除尘环,所述除尘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除湿环,所述除湿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接触架,所述接触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围筒,所述除湿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接触架,通过设置除尘环和除湿环,除尘环可以通过静电场的效果,对空气中的颗粒进行电离和吸附,从而实现了在大流量的气流中,将灰尘剥离去除的效果,大大降低了灰尘对装置的影响,而除湿环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减少装置被空气中水分侵蚀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减少了后期装置的维护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通风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的发展,在一些险峻的地势下,想要开凿出公路,最佳的选项就是建造隧道,但是隧道一般较长,且只有两头为开口,使得需要在隧道的内部设置通风装置,增加隧道的通风效果。
公开号为CN112065488A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隧道通风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调节组件、联动组件、防护组件、底端传动组件、顶端传动组件和通风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组件上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两个支撑组件上均转动连接有防护组件,两个防护组件的前端均转动连接有联动组件,两个联动组件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调节组件上。
现有的通风装置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隧道中经常行驶车辆,车辆会携带大量灰尘和异物进入到隧道中,通风装置在长期工作后,容易导致内部驱动扇扇叶上和驱动扇与电机的连接处上附着大量灰尘和绒毛,使得驱动过程需要耗费更多能量,也导致驱动的风力有所下降,同时还容易使得装置受损,且隧道中的空气湿度较大,使得气流在进入装置中后,空气中的水气会对装置进行侵蚀,使得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包括风机管,所述风机管的顶端设置有智能转向模块,所述风机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除尘环,所述除尘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除湿环,所述除湿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接触架,所述接触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围筒,所述除湿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接触架,所述接触架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干燥剂颗粒,所述风机管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扇,通过设置除尘环和除湿环,除尘环可以通过静电场的效果,对空气中的颗粒进行电离和吸附,从而实现了在大流量的气流中,将灰尘剥离去除的效果,大大降低了灰尘对装置的影响,而除湿环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减少装置被空气中水分侵蚀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减少了后期装置的维护工作。
优选的,所述接触架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除湿环的外侧设置有两组存放箱,所述存放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动阀,所述除湿环的内侧开设有两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呈弧形设置,且移动槽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组流通槽,所述流通槽的一端与接触架内侧连通,且流通槽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通过接触架的设置,将干燥剂颗粒放入接触架中,当气流进入除湿环中后,会与干燥剂颗粒表面充分接触,从而大大降低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减少空气中水分对装置的影响,同时配合两组存放箱的设置,可以在上方的存放箱中放置大量的干燥剂颗粒,接触架中的干燥剂颗粒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先开启底端电动阀,让接触架中的干燥剂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到底端的存放箱中,之后再开启顶端的电动阀,让存放箱中新的干燥剂颗粒落入到接触架中进行下一轮的除湿工作,从而让除湿效果一直保持在较大的状态中。
优选的,所述除湿环的外侧滑动连接转动环,且存放箱的一端与转动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存放箱的外侧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转动环的外侧传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存放箱的内侧设置有去湿组件,当顶端存放箱中的干燥剂颗粒使用完以后,启动驱动轮带动转动环和存放箱进行转动,让上下两组存放箱进行调换,配合去湿组件和出气口的设置,让下方的旧干燥剂颗粒被蒸发去湿,使其重新具备了除湿效果,从而实现了干燥剂颗粒循环利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干燥剂颗粒为球形设置,且干燥剂颗粒具体为硅胶干燥剂,所述接触架包括四组直杆,所述干燥剂颗粒位于四组直杆围成的通道中,且通道的直径大于干燥剂颗粒的直径,硅胶干燥剂为可循环利用的干燥剂,干燥剂在吸水后,只需进行加热后,即可将内部的湿气大量去除,从而可以重新使用,同时配合干燥剂颗粒的球形设置,让干燥剂颗粒的滑动过程更加顺畅,减少拥堵的问题,且就算发生拥堵,在装置工作时,会产生震动,从而协助干燥剂颗粒的移动过程,配合四组直杆的设置,让接触架可以以较小的接触面,限制住干燥剂颗粒,让干燥剂颗粒可以更大面积的与空气接触,从而增加吸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去湿组件包括若干组传导架,所述传导架与存放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存放箱的内壁中固定安装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内侧与若干组传导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的一端位于存放箱的外侧,所述风机管的外侧设置有传导杆,所述传导杆的一端滑动连接有伸缩触片,所述传导杆的一端与接触板活动贴合,随着驱动扇的工作,会使得驱动端产生热量,传导杆可以通过接触传导的方式将驱动端的热量向外导出,并与存放箱外侧的接触板接触,并传递热量,从而实现了加热干燥剂颗粒的效果,且配合伸缩触片的设置,不仅让接触过程更加贴合,且不影响存放箱的移动过程,通过此时设置,无需耗费其他能源,就实现了加热干燥剂颗粒的效果,同时还给驱动扇的驱动端进行了降温。
优选的,所述除湿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放电极板,两组所述放电极板的内侧呈内凹设置,且放电极板的内凹面呈波浪形设置,所述放电极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的外侧开设有接收槽,所述除尘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挤压箱,所述接收槽的一端与挤压箱连通,过此种设置,使得吸附的灰尘可以被很好的收集,减少放电极板吸附较多灰尘后,吸附效果降低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阻挡板的内侧开设有若干组挤压槽,所述挤压槽与接收槽连通,所述挤压槽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挤压片,所述阻挡板的一侧开设有内弧槽,当灰尘集中到接收槽中后,在气流和灰尘的挤压下,会推动挤压片转动,从而可以将灰尘异物慢慢挤压到挤压箱中,减少灰尘拥堵在接收槽中的问题,同时配合内弧槽的设置,气流在吹过阻挡板后,会在内弧槽处形成回流气旋,从而吹动挤压片进行逆时针转动,进一步提高了灰尘收集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挤压片为弹性材料设置,且挤压槽的截面呈梯形设置,所述挤压槽的边缘处呈弧形设置,所述挤压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倒刺片,所述倒刺片为弹性材料,由于挤压片的弹性材料设置,就算挤压槽设置为较窄的形态,挤压片还可以自由进出接收槽,但是灰尘和异物却难以通过挤压槽向外挤出,通过此时设置,可以减少灰尘直接从挤压槽向外脱出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挤压片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变形囊,所述变形囊为弹性材料设置,所述变形囊的内侧设置有金属块,所述接收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磁石块,当挤压片的端部移动到靠近磁石块位置时,配合变形囊中金属块的设置,使得变形囊会和接收槽发生贴合,同时配合变形囊的弹性材料,使得贴合得更加紧密,从而可以充分挂除接收槽外侧的灰尘和异物。
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系统,该系统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该系统包括探测模块、通风模块、调整模块和控制模块;
探测模块:所述探测模块用于探测隧道中的各种数据,再将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传递给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探测模块发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对比,当其中一项信息数据超过预定范围时,则向调整模块发送调整信息;
调整模块: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模块传递的信号,并通过信号调整通风模块的风速、角度和朝向;
通风模块:所述通风模块用于推动隧道内的气流。
探测模块具体包括震动探测单元、空气质量探测单元、化学气体探测单元和气流探测单元;
震动探测单元用于探测隧道中的震动数值,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空气质量探测单元用于探测空气中灰尘和颗粒的含量,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化学气体探测单元用于探测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成分,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气流探测单元用于探测气流的方向,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通过设置除尘环和除湿环,除尘环可以通过静电场的效果,对空气中的颗粒进行电离和吸附,从而实现了在大流量的气流中,将灰尘剥离去除的效果,大大降低了灰尘对装置的影响,而除湿环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减少装置被空气中水分侵蚀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减少了后期装置的维护工作。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通过存放箱和可重复利用的干燥剂颗粒,实现了高效的接触式吸水除湿效果,且除湿过程无需耗费其他能源,就实现了加热干燥剂颗粒的效果,同时还给驱动扇的驱动端进行了降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除湿环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除尘环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阻挡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中:1、外围筒;2、接触架;3、除湿环;4、存放箱;5、挤压箱;6、除尘环;7、传导杆;8、风机管;9、驱动轮;10、转动环;11、智能转向模块;12、传导架;13、移动槽;14、干燥剂颗粒;15、流通槽;17、伸缩触片;18、驱动扇;19、放电极板;20、阻挡板;21、接收槽;22、内弧槽;23、磁石块;24、转轴;25、挤压片;26、变形囊;27、挤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包括风机管8,所述风机管8的顶端设置有智能转向模块11,所述风机管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除尘环6,所述除尘环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除湿环3,所述除湿环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接触架2,所述接触架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围筒1,所述除湿环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接触架2,所述接触架2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干燥剂颗粒14,所述风机管8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扇18,工作时,将装置安装有隧道上方,通过启动风机管8中的驱动扇18实现通风效果,通过智能转向模块11带动风机管8整体进行方向调整和转向工作,由于隧道中经常行驶车辆,车辆会携带大量灰尘和异物进入到隧道中,通风装置在长期工作后,容易导致驱动扇18扇叶上附着大量灰尘和绒毛,同时驱动扇18和驱动端的连接处也容易被灰尘堵塞,使得驱动过程需要耗费更多能量,也导致驱动的风力有所下降,同时还容易使得装置受损,且隧道中的空气湿度较大,使得气流在进入装置中后,空气中的水气会对装置进行侵蚀,使得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且装置一般设置在高处,检修维护的难度较大,通过设置除尘环6和除湿环3,除尘环6可以通过静电场的效果,对空气中的颗粒进行电离和吸附,从而实现了在大流量的气流中,将灰尘剥离去除的效果,大大降低了灰尘对装置的影响,而除湿环3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减少装置被空气中水分侵蚀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减少了后期装置的维护工作。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接触架2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除湿环3的外侧设置有两组存放箱4,所述存放箱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动阀,所述除湿环3的内侧开设有两组移动槽13,所述移动槽13呈弧形设置,且移动槽13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组流通槽15,所述流通槽15的一端与接触架2内侧连通,且流通槽15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工作时,通过接触架2的设置,将干燥剂颗粒14放入接触架2中,当气流进入除湿环3中后,会与干燥剂颗粒14表面充分接触,从而大大降低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减少空气中水分对装置的影响,同时配合两组存放箱4的设置,可以在上方的存放箱4中放置大量的干燥剂颗粒14,接触架2中的干燥剂颗粒14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先开启底端电动阀,让接触架2中的干燥剂颗粒14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到底端的存放箱4中,之后再开启顶端的电动阀,让存放箱4中新的干燥剂颗粒14落入到接触架2中进行下一轮的除湿工作,从而让除湿效果一直保持在较大的状态中。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除湿环3的外侧滑动连接转动环10,且存放箱4的一端与转动环10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存放箱4的外侧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转动环10的外侧传动连接有驱动轮9,所述存放箱4的内侧设置有去湿组件,工作时,当顶端存放箱4中的干燥剂颗粒14使用完以后,启动驱动轮9带动转动环10和存放箱4进行转动,让上下两组存放箱4进行调换,配合去湿组件和出气口的设置,让下方的旧干燥剂颗粒14被蒸发去湿,使其重新具备了除湿效果,从而实现了干燥剂颗粒14循环利用的效果。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干燥剂颗粒14为球形设置,且干燥剂颗粒14具体为硅胶干燥剂,所述接触架2包括四组直杆,所述干燥剂颗粒14位于四组直杆围成的通道中,且通道的直径大于干燥剂颗粒14的直径,工作时,硅胶干燥剂为可循环利用的干燥剂,干燥剂在吸水后,只需进行加热后,即可将内部的湿气大量去除,从而可以重新使用,同时配合干燥剂颗粒14的球形设置,让干燥剂颗粒14的滑动过程更加顺畅,减少拥堵的问题,且就算发生拥堵,在装置工作时,会产生震动,从而协助干燥剂颗粒14的移动过程,配合四组直杆的设置,让接触架2可以以较小的接触面,限制住干燥剂颗粒14,让干燥剂颗粒14可以更大面积的与空气接触,从而增加吸水效果。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去湿组件包括若干组传导架12,所述传导架12与存放箱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存放箱4的内壁中固定安装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内侧与若干组传导架12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的一端位于存放箱4的外侧,所述风机管8的外侧设置有传导杆7,所述传导杆7的一端滑动连接有伸缩触片17,所述传导杆7的一端与接触板活动贴合,工作时,随着驱动扇18的工作,会使得驱动端产生热量,传导杆7可以通过接触传导的方式将驱动端的热量向外导出,并与存放箱4外侧的接触板接触,并传递热量,从而实现了加热干燥剂颗粒14的效果,且配合伸缩触片17的设置,不仅让接触过程更加贴合,且不影响存放箱4的移动过程,通过此时设置,无需耗费其他能源,就实现了加热干燥剂颗粒14的效果,同时还给驱动扇18的驱动端进行了降温。
如图3所示,所述除湿环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放电极板19,两组所述放电极板19的内侧呈内凹设置,且放电极板19的内凹面呈波浪形设置,所述放电极板1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阻挡板20,所述阻挡板20的外侧开设有接收槽21,所述除尘环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挤压箱5,所述接收槽21的一端与挤压箱5连通,工作时,给两组放电极板19通高压电,从而让两组放电极板19之间产生静电场,使得可以将经过静电场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进行电离和吸附,从而实现了除尘效果,同时配合放电极板19的形状设置,可以将吸附的灰尘集中在波浪形的内凹处,同时配合气流的作用,让灰尘向阻挡板20的方向移动,并最终通过接收槽21收入挤压箱5中,通过此种设置,使得吸附的灰尘可以被很好的收集,减少放电极板19吸附较多灰尘后,吸附效果降低的问题。
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阻挡板20的内侧开设有若干组挤压槽27,所述挤压槽27与接收槽21连通,所述挤压槽27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24,所述转轴2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挤压片25,所述阻挡板20的一侧开设有内弧槽22,工作时,当灰尘集中到接收槽21中后,在气流和灰尘的挤压下,会推动挤压片25转动,从而可以将灰尘异物慢慢挤压到挤压箱5中,减少灰尘拥堵在接收槽21中的问题,同时配合内弧槽22的设置,气流在吹过阻挡板20后,会在内弧槽22处形成回流气旋,从而吹动挤压片25进行逆时针转动,进一步提高了灰尘收集的效果。
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挤压片25为弹性材料设置,且挤压槽27的截面呈梯形设置,所述挤压槽27的边缘处呈弧形设置,所述挤压片2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倒刺片,所述倒刺片为弹性材料,工作时,由于挤压片25的弹性材料设置,就算挤压槽27设置为较窄的形态,挤压片25还可以自由进出接收槽21,但是灰尘和异物却难以通过挤压槽27向外挤出,通过此时设置,可以减少灰尘直接从挤压槽27向外脱出的问题。
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挤压片2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变形囊26,所述变形囊26为弹性材料设置,所述变形囊26的内侧设置有金属块,所述接收槽2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磁石块23,工作时,当挤压片25的端部移动到靠近磁石块23位置时,配合变形囊26中金属块的设置,使得变形囊26会和接收槽21发生贴合,同时配合变形囊26的弹性材料,使得贴合得更加紧密,从而可以充分挂除接收槽21外侧的灰尘和异物。
如图5所示,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系统,该系统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该系统包括探测模块、通风模块、调整模块和控制模块;
探测模块:所述探测模块用于探测隧道中的各种数据,再将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传递给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探测模块发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对比,当其中一项信息数据超过预定范围时,则向调整模块发送调整信息;
调整模块: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模块传递的信号,并通过信号调整通风模块的风速、角度和朝向;
通风模块:所述通风模块用于推动隧道内的气流。
探测模块具体包括震动探测单元、空气质量探测单元、化学气体探测单元和气流探测单元;
震动探测单元用于探测隧道中的震动数值,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空气质量探测单元用于探测空气中灰尘和颗粒的含量,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化学气体探测单元用于探测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成分,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气流探测单元用于探测气流的方向,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工作时,将装置安装有隧道上方,通过启动风机管8中的驱动扇18实现通风效果,通过智能转向模块11带动风机管8整体进行方向调整和转向工作,由于隧道中经常行驶车辆,车辆会携带大量灰尘和异物进入到隧道中,通风装置在长期工作后,容易导致驱动扇18扇叶上附着大量灰尘和绒毛,同时驱动扇18和驱动端的连接处也容易被灰尘堵塞,使得驱动过程需要耗费更多能量,也导致驱动的风力有所下降,同时还容易使得装置受损,且隧道中的空气湿度较大,使得气流在进入装置中后,空气中的水气会对装置进行侵蚀,使得装置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且装置一般设置在高处,检修维护的难度较大,通过设置除尘环6和除湿环3,除尘环6可以通过静电场的效果,对空气中的颗粒进行电离和吸附,从而实现了在大流量的气流中,将灰尘剥离去除的效果,大大降低了灰尘对装置的影响,而除湿环3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减少装置被空气中水分侵蚀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减少了后期装置的维护工作;工作时,通过接触架2的设置,将干燥剂颗粒14放入接触架2中,当气流进入除湿环3中后,会与干燥剂颗粒14表面充分接触,从而大大降低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减少空气中水分对装置的影响,同时配合两组存放箱4的设置,可以在上方的存放箱4中放置大量的干燥剂颗粒14,接触架2中的干燥剂颗粒14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先开启底端电动阀,让接触架2中的干燥剂颗粒14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到底端的存放箱4中,之后再开启顶端的电动阀,让存放箱4中新的干燥剂颗粒14落入到接触架2中进行下一轮的除湿工作,从而让除湿效果一直保持在较大的状态中;工作时,当顶端存放箱4中的干燥剂颗粒14使用完以后,启动驱动轮9带动转动环10和存放箱4进行转动,让上下两组存放箱4进行调换,配合去湿组件和出气口的设置,让下方的旧干燥剂颗粒14被蒸发去湿,使其重新具备了除湿效果,从而实现了干燥剂颗粒14循环利用的效果;工作时,硅胶干燥剂为可循环利用的干燥剂,干燥剂在吸水后,只需进行加热后,即可将内部的湿气大量去除,从而可以重新使用,同时配合干燥剂颗粒14的球形设置,让干燥剂颗粒14的滑动过程更加顺畅,减少拥堵的问题,且就算发生拥堵,在装置工作时,会产生震动,从而协助干燥剂颗粒14的移动过程,配合四组直杆的设置,让接触架2可以以较小的接触面,限制住干燥剂颗粒14,让干燥剂颗粒14可以更大面积的与空气接触,从而增加吸水效果;工作时,随着驱动扇18的工作,会使得驱动端产生热量,传导杆7可以通过接触传导的方式将驱动端的热量向外导出,并与存放箱4外侧的接触板接触,并传递热量,从而实现了加热干燥剂颗粒14的效果,且配合伸缩触片17的设置,不仅让接触过程更加贴合,且不影响存放箱4的移动过程,通过此时设置,无需耗费其他能源,就实现了加热干燥剂颗粒14的效果,同时还给驱动扇18的驱动端进行了降温;工作时,给两组放电极板19通高压电,从而让两组放电极板19之间产生静电场,使得可以将经过静电场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进行电离和吸附,从而实现了除尘效果,同时配合放电极板19的形状设置,可以将吸附的灰尘集中在波浪形的内凹处,同时配合气流的作用,让灰尘向阻挡板20的方向移动,并最终通过接收槽21收入挤压箱5中,通过此种设置,使得吸附的灰尘可以被很好的收集,减少放电极板19吸附较多灰尘后,吸附效果降低的问题;工作时,当灰尘集中到接收槽21中后,在气流和灰尘的挤压下,会推动挤压片25转动,从而可以将灰尘异物慢慢挤压到挤压箱5中,减少灰尘拥堵在接收槽21中的问题,同时配合内弧槽22的设置,气流在吹过阻挡板20后,会在内弧槽22处形成回流气旋,从而吹动挤压片25进行逆时针转动,进一步提高了灰尘收集的效果;工作时,由于挤压片25的弹性材料设置,就算挤压槽27设置为较窄的形态,挤压片25还可以自由进出接收槽21,但是灰尘和异物却难以通过挤压槽27向外挤出,通过此时设置,可以减少灰尘直接从挤压槽27向外脱出的问题;工作时,当挤压片25的端部移动到靠近磁石块23位置时,配合变形囊26中金属块的设置,使得变形囊26会和接收槽21发生贴合,同时配合变形囊26的弹性材料,使得贴合得更加紧密,从而可以充分挂除接收槽21外侧的灰尘和异物。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管(8),所述风机管(8)的顶端设置有智能转向模块(11),所述风机管(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除尘环(6),所述除尘环(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除湿环(3),所述除湿环(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接触架(2),所述接触架(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外围筒(1),所述除湿环(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接触架(2),所述接触架(2)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干燥剂颗粒(14),所述风机管(8)的内侧设置有驱动扇(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架(2)与水平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除湿环(3)的外侧设置有两组存放箱(4),所述存放箱(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电动阀,所述除湿环(3)的内侧开设有两组移动槽(13),所述移动槽(13)呈弧形设置,且移动槽(13)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组流通槽(15),所述流通槽(15)的一端与接触架(2)内侧连通,且流通槽(15)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环(3)的外侧滑动连接转动环(10),且存放箱(4)的一端与转动环(10)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存放箱(4)的外侧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转动环(10)的外侧传动连接有驱动轮(9),所述存放箱(4)的内侧设置有去湿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剂颗粒(14)为球形设置,且干燥剂颗粒(14)具体为硅胶干燥剂,所述接触架(2)包括四组直杆,所述干燥剂颗粒(14)位于四组直杆围成的通道中,且通道的直径大于干燥剂颗粒(14)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湿组件包括若干组传导架(12),所述传导架(12)与存放箱(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存放箱(4)的内壁中固定安装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内侧与若干组传导架(12)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的一端位于存放箱(4)的外侧,所述风机管(8)的外侧设置有传导杆(7),所述传导杆(7)的一端滑动连接有伸缩触片(17),所述传导杆(7)的一端与接触板活动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环(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放电极板(19),两组所述放电极板(19)的内侧呈内凹设置,且放电极板(19)的内凹面呈波浪形设置,所述放电极板(1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阻挡板(20),所述阻挡板(20)的外侧开设有接收槽(21),所述除尘环(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组挤压箱(5),所述接收槽(21)的一端与挤压箱(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板(20)的内侧开设有若干组挤压槽(27),所述挤压槽(27)与接收槽(21)连通,所述挤压槽(27)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轴(24),所述转轴(2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挤压片(25),所述阻挡板(20)的一侧开设有内弧槽(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片(25)为弹性材料设置,且挤压槽(27)的截面呈梯形设置,所述挤压槽(27)的边缘处呈弧形设置,所述挤压片(2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组倒刺片,所述倒刺片为弹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片(2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变形囊(26),所述变形囊(26)为弹性材料设置,所述变形囊(26)的内侧设置有金属块,所述接收槽(2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磁石块(23)。
10.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用于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该系统包括探测模块、通风模块、调整模块和控制模块;
探测模块:所述探测模块用于探测隧道中的各种数据,再将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传递给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探测模块发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对比,当其中一项信息数据超过预定范围时,则向调整模块发送调整信息;
调整模块:所述调整模块用于接收控制模块传递的信号,并通过信号调整通风模块的风速、角度和朝向;
通风模块:所述通风模块用于推动隧道内的气流;
探测模块具体包括震动探测单元、空气质量探测单元、化学气体探测单元和气流探测单元;
震动探测单元用于探测隧道中的震动数值,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空气质量探测单元用于探测空气中灰尘和颗粒的含量,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化学气体探测单元用于探测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成分,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气流探测单元用于探测气流的方向,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
CN202310114613.7A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 Withdrawn CN115977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4613.7A CN115977716A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4613.7A CN115977716A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7716A true CN115977716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68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4613.7A Withdrawn CN115977716A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777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89395A (zh) * 2023-12-29 2024-02-02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拱形隧道的通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89395A (zh) * 2023-12-29 2024-02-02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拱形隧道的通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489395B (zh) * 2023-12-29 2024-04-05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拱形隧道的通风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4253B (zh) 地铁通风口微粒去除系统
CN115977716A (zh) 一种隧道智能换向通风装置及其通风系统
CN109065287B (zh) 一种具有绝缘层剥除功能的废旧电缆回收装置
CN111866339B (zh) 一种摄像器镜面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325820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发动机降噪散热机构及其散热方法
CN110882843A (zh) 一种粉尘清洁设备
CN114512918A (zh) 一种沙漠地区用配电柜
CN117267832A (zh) 一种站台门可调式通风净化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794614B (zh) 一种污泥干化装置
CN103934104B (zh) 平板式除尘器
CN214384442U (zh) 一种大米烘干装置
CN21327289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8923622U (zh) 一种室外通风防尘配电箱
CN105597474A (zh) 纤维除尘器
CN217656290U (zh) 一种具有防尘防水功能的馈线柜
CN214052101U (zh) 一种环保型旋转自动集尘式静电集尘器
CN114883715A (zh) 一种中高温太阳能储能装置
CN213955580U (zh) 一种除尘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8782251U (zh) 一种能馈型牵引供电装置
CN113417872A (zh) 一种可调式轴流通风机
CN207025573U (zh) 一种可自清洁的静电除尘装置
CN219111902U (zh) 一种高效集尘极的电除尘器
CN201283117Y (zh) 新风净化机
CN117628620B (zh) 一种站台门智能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905078U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电表计量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