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74003A -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74003A
CN115974003A CN202310124874.7A CN202310124874A CN115974003A CN 115974003 A CN115974003 A CN 115974003A CN 202310124874 A CN202310124874 A CN 202310124874A CN 115974003 A CN115974003 A CN 115974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ube
ozone
lay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48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江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101248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740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74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40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臭氧管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用于冷却降温的第一冷却层、通过高压放电用于制取臭氧的制气层以及用于冷却降温的第二冷却层;还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供冷却气体流通的内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的内电极管、套设于所述内电极管上的绝缘体、套设在所述绝缘体上的外电极以及套设在所述外电极上的外管,另外,所述第一冷却层位于所述内管内、所述制气层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层位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外电极与所述绝缘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内电极管之间留有间隙,其中,通过将所述外电极与所述内电极管分别与电连接,利用高压放电的方式将两个间隙同时进行放电工作。本申请具有冷却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且制气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臭氧管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背景技术
臭氧是杀菌、脱色、除味的强氧化剂,而高浓度的臭氧则具有多方面的用途,目前的臭氧发生器大多采用高压放电方法制取臭氧,由于高压放电方法发热量大,机器温度会变高,而高温又会导致臭氧的分解,严重影响了臭氧的产量和浓度。
申请号为201920775094.8,公开了一种专利名称为“一种臭氧发生器水冷型不锈钢臭氧管”的臭氧管,该臭氧管包括内电极管、石英管、外电极和管座,石英管的外侧套设有外壳管,外壳管设置于管座上,外壳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封盖,石英管、内电极管和两个封盖之间构成环形放电室,外电极、外壳管和两个封盖之间构成环形冷却室,两个的封盖上各设置有一个通向内电极管内部的通孔,且此两个通孔上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冷却水管接头,两个的封盖上各设置有一个通向环形放电室的通孔,且此两个通孔上各设置有一个气管接头,外壳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通向环形冷却室的第二冷却水管接头。
虽然上述专利在外壳管外侧设有环形冷却室用于给环形放电室进行冷却降温,但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环形放电室的温度会逐渐升高,而单一的水冷方式很难对臭氧管进行冷却到位,且这种冷却方式只能带走环形放电室外侧的热量,冷却的区域有限,不利于臭氧的高效制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本申请具有冷却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且制气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用于冷却降温的第一冷却层、通过高压放电用于制取臭氧的制气层以及用于冷却降温的第二冷却层;
还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供冷却气体流通的内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的内电极管、套设于所述内电极管上的绝缘体、套设在所述绝缘体上的外电极以及套设在所述外电极上的外管,另外,所述第一冷却层位于所述内管内、所述制气层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层位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外电极与所述绝缘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内电极管之间留有间隙,其中,通过将所述外电极和所述内电极管分别与电连接,利用高压放电的方式将两个间隙同时进行放电工作。
优选的,所述外管两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且所述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冷却层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冷却室,所述第一连接头、所述制气层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依次连通形成放电室,所述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二冷却层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冷却室,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室、所述放电室以及所述第二冷却室之间互不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冷却室连通的进水口、与所述放电室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冷却室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连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冷却室连通的出水口、与所述放电室连通的第一出气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冷却室连通的第二出气口。
优选的,所述外管内部开设有供冷却水流通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绝缘体为玻璃管。
优选的,所述外电极与所述内电极管均采用不锈钢316材质。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制气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冷却层,在制气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冷却层,利用水冷和气冷两种冷却方式同时对放电室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加倍,其产量也成倍翻升,且冷却区域均匀,使得臭氧管的工作性能稳定,能有效延长本产品的使用寿命。
2、通过在外电极与绝缘体之间留有间隙,在绝缘体与内电极管之间留有间隙,并将外电极和内电极管分别与电连接,利用高压放电的方式将两个间隙同时进行放电工作,双间隙同时放电能有效增大放电面积,其臭氧的产量也能有效提高。
3、外管为不锈钢材质,且外管外表面涂覆有绝缘涂层,绝缘涂层能有效增强零件的防潮性、防霉性以及防腐蚀性,能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另外,绝缘体为玻璃管,外电极与内电极管均采用不锈钢316材质,锈钢316材质的抗强氧化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A-A处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连接头;2、外管;3、外电极;4、绝缘体;5、内电极管;6、内管;7、第二连接头;8、第二进气口;9、第一进气口;10、进水口;11、出水口;12、第一出气口;13、第二出气口;14、第一冷却室;15、放电室;16、第二冷却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参见图1至图3,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用于冷却降温的第一冷却层、通过高压放电用于制取臭氧的制气层以及用于冷却降温的第二冷却层;
还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供冷却气体流通的内管6、套设于所述内管6外的内电极管5、套设于所述内电极管5上的绝缘体4、套设在所述绝缘体4上的外电极3以及套设在所述外电极3上的外管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2为不锈钢材质,且所述外管2外表面涂覆有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能有效增强零件的防潮性、防霉性以及防腐蚀性,能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所述绝缘体4为玻璃管以及所述外电极3与所述内电极管5均采用不锈钢316材质,锈钢316材质的抗强氧化好,使用寿命长。
另外,所述外管2内部开设有供冷却水流通的内腔,所述第一冷却层位于所述内管6内、所述制气层位于所述外管2与所述内管6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层位于所述内腔内,且所述外电极3与所述绝缘体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绝缘体4与所述内电极管5之间留有间隙,其中,通过将所述外电极3和所述内电极管5分别与电连接,利用高压放电的方式将两个间隙同时进行放电工作。双间隙同时放电能有效增大放电面积,其臭氧的产量也能有效提高。
所述外管2两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7,且所述第一连接头1、所述第一冷却层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7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冷却室14,所述第一连接头1、所述制气层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7依次连通形成放电室15,所述第一连接头1、所述第二冷却层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7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冷却室16,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室14、所述放电室15以及所述第二冷却室16之间互不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头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冷却室16连通的进水口10、与所述放电室15连通的第一进气口9以及与所述第一冷却室14连通的第二进气口8;所述第二连接头7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冷却室16连通的出水口11、与所述放电室15连通的第一出气口12以及与所述第一冷却室14连通的第二出气口13。
在本实施力中,制取臭氧的主要原料为氧气,即氧气从所述第一进气口9进入,随后进入放电室15,到达放电室15后再利用高压放电的方式将两个间隙同时进行放电工作,并制造出高压电晕电场,使得电场内的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制造出臭氧,最后制成的臭氧再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12排出;而在两个间隙同时进行放电工作的同时,冷却用水从进水口10进入,流向第一冷却室14,对放电室15的外侧区域进行水冷降温之后再通过出水口11排出。冷却气从第二进气口8进入,流向第二冷却室16,对放电室15的内侧区域进行气冷降温之后再通过第二出气口13排出。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水冷和气冷两种冷却方式同时对放电室15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加倍,其产量也成倍翻升,且冷却区域均匀,使得臭氧管的工作性能稳定,能有效延长本产品的使用寿命,另外本装置结构简单,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用于冷却降温的第一冷却层、通过高压放电用于制取臭氧的制气层以及用于冷却降温的第二冷却层;
还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供冷却气体流通的内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的内电极管、套设于所述内电极管上的绝缘体、套设在所述绝缘体上的外电极以及套设在所述外电极上的外管,另外,所述第一冷却层位于所述内管内、所述制气层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层位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外电极与所述绝缘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内电极管之间留有间隙,其中,通过将所述外电极和所述内电极管分别与电连接,利用高压放电的方式将两个间隙同时进行放电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两端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且所述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冷却层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冷却室,所述第一连接头、所述制气层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依次连通形成放电室,所述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二冷却层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头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冷却室,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室、所述放电室以及所述第二冷却室之间互不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冷却室连通的进水口、与所述放电室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冷却室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连接头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冷却室连通的出水口、与所述放电室连通的第一出气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冷却室连通的第二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内部开设有供冷却水流通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为玻璃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与所述内电极管均采用不锈钢316材质。
CN202310124874.7A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Pending CN1159740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4874.7A CN115974003A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4874.7A CN115974003A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4003A true CN115974003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8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4874.7A Pending CN115974003A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74003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21998A5 (en) * 1976-11-29 1981-03-13 Schlatter Ag Process for generating ozone in air, and ozone generator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JP2000281316A (ja) * 1999-01-29 2000-10-10 Sumitomo Precision Prod Co Ltd オゾン発生装置用放電セル
CN2744666Y (zh) * 2004-05-13 2005-12-07 赵龙章 新型臭氧放电管
JP2007254223A (ja) * 2006-03-24 2007-10-04 Ngk Insulators Ltd オゾン発生装置
CN107651652A (zh) * 2017-11-16 2018-02-02 天津中发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
CN207175467U (zh) * 2017-08-04 2018-04-03 青岛爱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介质双间隙臭氧放电管
CN207199565U (zh) * 2017-09-15 2018-04-06 王江喜 一种一体化等离子管
CN211366963U (zh) * 2019-12-19 2020-08-28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双气隙臭氧发生单元检测装置
CN215208483U (zh) * 2021-07-07 2021-12-17 赵红兴 一种具有外水冷和内气冷的新型臭氧发生器
CN219409262U (zh) * 2023-02-16 2023-07-25 王江喜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21998A5 (en) * 1976-11-29 1981-03-13 Schlatter Ag Process for generating ozone in air, and ozone generator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cess
JP2000281316A (ja) * 1999-01-29 2000-10-10 Sumitomo Precision Prod Co Ltd オゾン発生装置用放電セル
CN2744666Y (zh) * 2004-05-13 2005-12-07 赵龙章 新型臭氧放电管
JP2007254223A (ja) * 2006-03-24 2007-10-04 Ngk Insulators Ltd オゾン発生装置
CN207175467U (zh) * 2017-08-04 2018-04-03 青岛爱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玻璃介质双间隙臭氧放电管
CN207199565U (zh) * 2017-09-15 2018-04-06 王江喜 一种一体化等离子管
CN107651652A (zh) * 2017-11-16 2018-02-02 天津中发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
CN211366963U (zh) * 2019-12-19 2020-08-28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双气隙臭氧发生单元检测装置
CN215208483U (zh) * 2021-07-07 2021-12-17 赵红兴 一种具有外水冷和内气冷的新型臭氧发生器
CN219409262U (zh) * 2023-02-16 2023-07-25 王江喜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新玉 等: ""中型双放电气隙臭氧发生器负载特性探究"", 《电子测试》, vol. 2013, no. 15, 23 August 2013 (2013-08-23), pages 14 - 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09262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CN107651652A (zh) 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
CN113388854B (zh) 一种中压式碱性水电解制氢用循环水利用装置
CN216039848U (zh) 电解槽
CN115974003A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双冷型臭氧管
CN103159182A (zh) 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
CN200992578Y (zh) 10kA碳钢中温制氟电解槽
CN113300529A (zh) 一种电机水冷用机壳
CN102530878B (zh) 水导体串联双冷却臭氧放电室
CN212450632U (zh) 一种空气源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06467291A (zh) 新型模块化板式等离子臭氧发生器
CN202011746U (zh) 水风双冷双陶瓷板式臭氧发生器
CN214029207U (zh) 一种3d打印电弧加热器旋气室
CN2606102Y (zh) 双冷却式臭氧放电室
CN211169848U (zh) 一种玻璃管臭氧发生单元
CN209798118U (zh) 一种循环水冷制氢模块
CN213537283U (zh) 一种管式臭氧发生器
CN207659083U (zh) 一种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
CN202430004U (zh) 双气隙臭氧发生装置
CN204737726U (zh) 水冷却多管式组合放电极臭氧发生装置
CN217517034U (zh) 一种水电解制氢设备用水封罐
CN111807330A (zh) 一种空气源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02374527A (zh) 燃烧器的等离子发生器安装结构
CN219290237U (zh) 冷库用臭氧消毒装置
CN218951015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冷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