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1525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1525A
CN115951525A CN202310187311.2A CN202310187311A CN115951525A CN 115951525 A CN115951525 A CN 115951525A CN 202310187311 A CN202310187311 A CN 202310187311A CN 115951525 A CN115951525 A CN 115951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commo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873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51525B (zh
Inventor
曹尚操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873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1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51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1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51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1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发光组件以及设置于发光组件出光侧的透光控制层,透光控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发光组件的出光侧的第一公共电极、液晶层以及第二公共电极,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第一公共电极与第二公共电极用于根据发光组件的发光状态选择性形成预设电场,预设电场用于驱动多个液晶分子偏转,以所述透光控制层的透过率。因此,发光组件发光时,透光控制层透光,使得显示面板具有较高透过率;发光组件不发光时,透光控制层不透光,避免外界光引起发光组件出现眩光,由于外界光无法透过透光控制层进入发光组件,即使是斜视显示面板仍然不会出现炫光。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QD-OLED)显示装置因其具有色域高、色彩纯度高、使用寿命长以及可通过印刷工艺制备等优点,在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当外界光照射到QD-OLED显示装置上时,通常会激发QD-OLED显示装置内的量子点,使得QD-OLED显示装置会出现明显的眩光。目前,可以通过在量子点上增加相应的色阻来阻挡外界光,以避免出现眩光。但是,斜视QD-OLED显示装置时仍然会出现眩光,而且,色阻降低了QD-OLED显示装置的透过率,增加了功耗。
因此,如何在不影响QD-OLED显示装置的透过率的同时还可以解决QD-OLED显示装置出现眩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其旨在不影响QD-OLED显示装置的透过率的同时还可以解决QD-OLED显示装置出现眩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出光侧的透光控制层。所述透光控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的第一公共电极、液晶层以及第二公共电极,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用于根据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状态选择性形成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液晶分子偏转,以控制所述透光控制层的透过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发光组件以及透光控制层,所述透光控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的第一公共电极、液晶层以及第二公共电极,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用于根据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状态选择性形成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液晶分子偏转,以控制所述透光控制层的透过率。因此,所述发光组件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透光,使得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较高透过率;所述发光组件不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不透光,避免外界光引起所述发光组件出现眩光,由于外界光无法透过所述透光控制层进入所述发光组件,即使是斜视显示面板仍然不会出现炫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驱动电路层、多个阳极层、多个发光元件以及阴极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与所述透光控制层相对设置,多个所述阳极层间隔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面对所述透光控制层的一侧,且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电连接,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彼此间隔设置,且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阳极层背对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并与所述阳极层电连接,所述阴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元件背对所述阳极层的一侧并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层用于驱动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发出基础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阴极层之间,且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阴极层以及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件与导电图案层,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阴极层之间,所述导电图案层嵌设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内,并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且所述导电图案层的一表面露出所述第一公共电极面对所述阴极层的表面,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图案层以及所述阴极层连接,以将所述阴极层与所述导电图案层电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设置于所述阴极层背对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遮光图案层,所述遮光图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装层背对所述阴极层的一侧,所述遮光图案层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空间、多个第二容置空间以及多个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三容置空间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发光元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色彩转化体以及多个第二色彩转化体,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包括多个第一量子点以及第一封装结构,多个所述第一量子点呈多层分布,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将多个所述第一量子点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量子点用于将所述基础光转化为第一颜色光。每个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包括多个第二量子点以及第二封装结构,多个所述第二量子点呈多层分布,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将多个所述第二量子点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量子点用于将所述基础光转化为第二颜色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二封装层覆盖于所述遮光图案层、多个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以及多个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封装层背对所述第一封装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封装层背对所述阴极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连通,部分所述阴极层从所述第二过孔露出。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过孔内以及所述第二过孔内,以将所述阴极层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露出所述壳体。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以及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组件以及透光控制层,所述透光控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的第一公共电极、液晶层以及第二公共电极,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用于根据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状态选择性形成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液晶分子偏转,以控制所述透光控制层的透过率。因此,所述发光组件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透光,使得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较高透过率;所述发光组件不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不透光,避免外界光引起所述发光组件出现眩光,由于外界光无法透过所述透光控制层进入所述发光组件,即使是斜视显示面板仍然不会出现炫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处于不透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处于透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导电图案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发光组件;11-驱动电路层;12-阳极层;12a-第一间隙;13-发光元件;13a-第二间隙;14-阴极层;16-第一封装层;16a-第二过孔;17-遮光图案层;18-第一色彩转化体;18a-第一量子点;18b-第一封装结构;19-第二色彩转化体;19a-第二量子点;19b-第二封装结构;21-第二封装层;21a-第一过孔;23-连接件;25-导电图案层;30-透光控制层;31-第一公共电极;33-液晶层;33a-液晶分子;35-第二公共电极;100-显示面板;101-第一容置空间;102-第二容置空间;103-第三容置空间;200-显示面板;300-显示面板;500-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可以包括”、“包含”、或“可以包含”表示公开的相应功能、操作、元件等的存在,并不限制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更多功能、操作、元件等。此外,术语“包括”或“包含”表示存在说明书中公开的相应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而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还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描述的“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及其以上,例如一个、两个或三个等,而“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或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处于不透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发光组件10,所述发光组件10用于发光以显示彩色。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透光控制层30,所述透光控制层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出光侧的第一公共电极31、液晶层33以及第二公共电极35。也即为,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出光侧,所述液晶层33设置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背对所述发光组件10的一侧,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设置于所述液晶层33背对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的一侧,即所述液晶层33设置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之间。所述液晶层33包括多个液晶分子33a,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用于根据所述发光组件10的发光状态选择性形成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液晶分子33a进行偏转,以控制所述透光控制层30的透过率。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处于透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当所述发光组件10发光时,所述预设电场控制多个所述液晶分子33a偏转,使得所述透光控制层30的透过率增大,所述透光控制层30不影响所述发光组件10发光时所述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请参阅图1,当所述发光组件10不发光时,所述预设电场消失,多个所述液晶分子33a复位,使得所述透光控制层30的透过率减小,外界光不能透过所述透光控制层30进入所述发光组件10,避免所述发光组件10出现眩光。也即为,所述发光组件10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30透光;所述发光组件10不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30不透光,此时外界光无法透过所述透光控制层30进入所述发光组件10,可以避免所述发光组件10出现眩光,即使是斜视显示面板100仍然不会出现炫光。
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液晶分子33a的形状可为椭圆状,当所述预设电场未形成时,所述液晶分子33a的长轴方向可与外界光的入射方向垂直,以遮挡外界光;当所述预设电场形成时,所述液晶分子33a的长轴方向可与所述发光组件10的出光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使得所述发光组件10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所述透光控制层30。或者,当所述预设电场未形成时,多个所述液晶分子33a是散乱分布,外界光被散乱分布的多个所述液晶分子33a散射,导致外界光无法透过所述透光控制层30;当所述预设电场形成时,所述预设电场驱动多个所述液晶分子33a规则排布,所述发光组件10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所述透光控制层30。其中,所述发光组件10发出的光线可与外界光的入射方向相反。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的电位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的电位不同,以形成所述预设电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可为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QD-OLED)显示面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的材料均可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还可为其他具有较好导电性以及具有较好透明性的材料,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氧化铟锡具有较好的透明性,避免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影响所述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发光组件10与透光控制层30,所述透光控制层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出光侧的第一公共电极31、液晶层33以及第二公共电极35。也即为,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出光侧,所述液晶层33设置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背对所述发光组件10的一侧,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设置于所述液晶层33背对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的一侧。所述液晶层33包括多个液晶分子33a,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用于形成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液晶分子33a偏转,以控制所述透光控制层30的透过率。因此,所述发光组件10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30透光,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较高透过率;所述发光组件10不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30不透光,避免外界光引起所述发光组件10出现眩光,由于外界光无法透过所述透光控制层30进入所述发光组件10,即使是斜视显示面板100仍然不会出现炫光。
请参见图1和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10包括驱动电路层11、多个阳极层12、多个发光元件13以及阴极层14。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层11可为所述发光组件10的底部层,其用于设置所述发光组件10的其他层结构,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与所述透光控制层30相对设置,多个所述阳极层12彼此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11面对所述透光控制层30的一侧并与所述驱动电路层11电连接,多个所述发光元件13彼此间隔设置,且所述发光元件13位于所述阳极层12背对所述驱动电路层11的一侧并与所述阳极层12电连接,所述阴极层14设置于所述发光元件13背对所述阳极层12的一侧并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13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层11用于驱动多个所述发光元件13发出基础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阳极层12之间通过第一间隙12a彼此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发光元件13之间通过第二间隙13a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间隙12a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间隙13a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间隙12a与所述第二间隙13a连通形成一通孔,所述通孔将多个所述阳极层12间隔开,并将多个所述发光元件13间隔开,所述阴极层14设置于所述发光元件13背对所述阳极层12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二间隙13a。所述第一间隙12a的尺寸可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隙13a的尺寸,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阳极层12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呈阵列分布,多个所述发光元件13也呈阵列分布。多个所述阳极层12的位置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13的位置一一对应,即一个所述阳极层12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13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重合或部分重合。也可以所述阳极层12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小于所述发光元件13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面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层11可通过无源驱动(PassiveMatrix,PM)的方式或有源驱动(Active Matrix,AM)的方式驱动多个所述发光元件13发光。其中,无源驱动是指:脉冲电流直接施加在所述发光元件13上,有源驱动是指: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为每个所述发光元件13均配备有具有开关供能的薄膜晶体管以及电荷存储电容。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层14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13电连接,节省了所述发光组件10的布局空间,同时也便于加工制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阳极层12的材料可为铝(Al)或银(Ag),所述阴极层14的材料可为铝或银。所述发光元件13可为有机发光材料,所述发光元件13发出的所述基础光可为蓝光。可以理解的是,铝或银与有机发光材料有着更好的功函数匹配,有利于提高电子的注入效率,以提高有机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10还包括第一封装层16,所述第一封装层16设置于所述阴极层14背对所述发光元件13的一侧,所述第一封装层16用于隔绝水汽、氧气以及灰尘等杂质,以保护所述发光元件13。
请参见图1和图2,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10还包括遮光图案层17,所述遮光图案层17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装层16背对所述阴极层14的一侧,所述遮光图案层17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空间101、多个第二容置空间102以及多个第三容置空间103。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遮光图案层17除去多个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多个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以及多个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的部分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13相间隔的区域相对应,即所述遮光图案层17除去多个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多个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以及多个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的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一间隙12a以及所述第二间隙13a相对应。因此,所述遮光图案层17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13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不重合,避免所述遮光图案层17遮挡所述发光元件13发出的光线。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遮光图案层17除去多个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多个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以及多个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的部分指的是所述遮光图案层17中用于间隔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以及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的部分遮光图案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个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的位置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13的位置相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的位置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13的位置相对应,一个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的位置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13的位置相对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多个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以及多个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可依次交替间隔设置。也即为,多个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多个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以及多个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可按照: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的方式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多个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以及多个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还可以采用其他排列方式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部分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以及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露出。
请参见图1和图2,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10还包括多个第一色彩转化体18以及多个第二色彩转化体19。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18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内并与所述第一封装层16相连接,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19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内并与所述第一封装层16相连接。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18用于将所述基础光转化为第一颜色光,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19用于将所述基础光转化为第二颜色光,以实现全彩显示。其中,所述第一颜色光可为红光,所述第二颜色光可为绿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对应的位置发光红光,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对应的位置发光绿光,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对应的位置发光蓝光,以实现全彩显示。所述遮光图案层17可用于避免相邻容置空间对应的位置出现色彩串扰,即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之间出现色彩串扰,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之间出现色彩串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个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18的位置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13的位置相对应,即一个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18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13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重合或部分重合。也可以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18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小于所述发光元件13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面积,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一个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19的位置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13的位置相对应,即一个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19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13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重合或部分重合。也可以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19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小于所述发光元件13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面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18与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19可通过蒸镀工艺或打印工艺形成。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18包括多个第一量子点18a以及第一封装结构18b,多个所述第一量子点18a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内可呈多层分布,所述第一量子点18a用于将所述基础光转化为所述第一颜色光,所述第一封装结构18b填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内并与所述第一封装层16连接以固定多个所述第一量子点18a,即所述第一封装结构18b填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内,并将多个所述第一量子点18a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01内。每个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19包括多个第二量子点19a以及第二封装结构19b,多个所述第二量子点19a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内可呈多层分布,所述第二量子点19a用于将所述基础光转化为所述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二封装结构19b填充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内并与所述第一封装层16连接以固定多个所述第二量子点19a,即所述第二封装结构19b填充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内,并将多个所述第二量子点19a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02内。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方向上(即所述透光控制层30背对所述发光组件1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量子点18a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量子点19a的尺寸逐渐增大。例如,图1与图2中的多个所述第一量子点18a呈两层分布,靠近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一层所述第一量子点18a的尺寸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一层所述第一量子点18a的尺寸,图1与图2中的多个所述第二量子点19a呈两层分布,靠近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一层所述第二量子点19a的尺寸小于远离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一层所述第二量子点19a的尺寸。多个所述第一量子点18a不仅可以呈两层分布,多个所述第二量子点19a不仅可以呈两层分布,呈两层以上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量子点的尺寸越大,激发其发光所需要的能量就越高,因此,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方向上,量子点的尺寸逐渐增大,外界光最先照射在尺寸较大的量子点上,使得尺寸较大的量子点不容易被激发,进一步避免所述显示面板100出现炫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量子点18a可为红色量子点,所述第二量子点19a可为绿色量子点。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蓝光的波长范围为300nm至400nm,红光与绿光的波长范围均为400nm至600nm。蓝光照射到红色量子点会激发出红光,蓝光照射到绿色量子点会激发出绿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封装结构18b背对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表面与所述遮光图案层17背对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封装结构19b背对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表面与所述遮光图案层17背对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表面齐平。
请参见图1和图2,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10还包括第二封装层21,所述第二封装层21覆盖于所述遮光图案层17上、多个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18以及多个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19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内且与所述第一封装层16相连接。所述第二封装层21用于隔绝水汽、氧气以及灰尘等杂质,以保护多个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18以及多个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19。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设置于所述第二封装层21背对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一侧。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200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100的区别点在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阴极层14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封装层21背对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过孔21a,所述第一封装层16背对所述阴极层14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过孔16a,所述第一过孔21a与所述第二过孔16a连通,且所述第一过孔21a的位置、所述第二过孔16a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过孔21a贯穿所述第二封装层21,所述第二过孔16a贯穿所述第一封装层16,部分所述阴极层14从所述第二过孔16a露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过孔21a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二过孔16a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的位置一一对应,且多个所述第一过孔21a与多个所述第二过孔16a一一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10还包括多个连接件23,所述连接件23位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阴极层14之间,所述连接件23设置于所述第一过孔21a内以及所述第二过孔16a内,且所述连接件2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阴极层14以及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阴极层14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阴极层14电连接,当所述发光组件10发光时,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形成所述预设电场,所述透光控制层30透光,即所述透光控制层30处于透光状态;当所述发光组件10不发光时,所述预设电场消失,所述透光控制层30不透光,即所述透光控制层30处于不透光状态。因此,通过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阴极层14电连接,使得所述透光控制层30在透光状态与不透光状态之间的切换时间与所述发光组件10在发光与不发光之间的切换时间相一致,而且,还可以避免再额外设置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电连接的电路,简化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电路,便于加工制作,同时,也可以降低所述阴极层14的阻抗,避免所述阴极层14出现电压衰退(IR Drop)。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23的材料可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可以理解的是,氧化铟锡具有较好的透明性,避免所述连接件23影响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所在的区域的透过率。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300与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显示面板200的区别点在于:所述发光组件10还包括导电图案层25。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组件10还包括导电图案层25,所述导电图案层25设置于所述第二封装层21背对所述第一封装层16的一侧,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将所述导电图案层25罩设于所述第二封装层21上,并与所述导电图案层25电连接,同时所述导电图案层25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相对应的部分与所述连接件23电连接,以实现所述导电图案层25与所述连接件23电连接,进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通过所述导电图案层25与所述连接件23电连接。也即为,所述连接件23位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阴极层14之间,所述导电图案层25嵌设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内,并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电连接,且所述导电图案层25的一表面露出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面对所述阴极层14的表面,所述连接件2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图案层25以及所述阴极层14连接,以将所述阴极层14与所述导电图案层25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阴极层14、所述导电图案层25以及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电连接可以降低所述阴极层14的阻抗,避免所述阴极层14出现电压衰退(IR Drop)导致的所述显示面板100出现显示不均,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产品品味。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面板100可为大尺寸的显示面板,所述阴极层14的厚度较薄,导致所述阴极层14的阻抗较大,容易出现电压衰退,所述导电图案层25以及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降低了所述阴极层14的阻抗,避免所述阴极层14出现电压衰退。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图案层25的材料可为金属,所述导电图案层25可通过黄光工艺形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电图案层25的材料可为金属,具有较好的导电性,以进一步降低所述阴极层14的阻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导电图案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导电图案层25的位置可与所述遮光图案层17的位置相对应,即所述导电图案层25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可与所述遮光图案层17在所述驱动电路层11上的正投影重合或部分重合。所述导电图案层25与所述连接件23相连接部分的位置可以不与所述遮光图案层17的位置相对应,即所述导电图案层25与所述连接件23相连接部分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的位置相对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电图案层25与所述连接件23连接的部分的尺寸较小,不会影响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03对应的位置的开口率。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电图案层25的位置与所述遮光图案层17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导电图案层25也可以避免相邻容置空间对应的位置出现色彩串扰,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300的显示效果。同时,在不影响所述显示面板300透过率的前提下,所述导电图案层25还可以遮挡侧视方向的外界光,以实现防窥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发光组件10与透光控制层30,所述透光控制层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出光侧的第一公共电极31、液晶层33以及第二公共电极35。也即为,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出光侧,所述液晶层33设置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背对所述发光组件10的一侧,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设置于所述液晶层33背对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的一侧。所述液晶层33包括多个液晶分子33a,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用于形成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液晶分子33a偏转,以控制所述透光控制层30的透过率。因此,所述发光组件10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30透光,使得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较高透过率;所述发光组件10不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30不透光,避免了由于外界光引起所述发光组件10出现眩光,由于外界光无法透过所述透光控制层30进入所述发光组件10,即使是斜视所述显示面板100仍然不会出现炫光。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层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500至少可以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露出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用于保护所述显示面板。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对所述显示面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500可为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QD-OLED)显示装置。
可以理解地,所述显示装置500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电子设备。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500的具体种类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应用所述显示装置500的具体的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设计,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500还可以包括驱动板、电源板、高压板以及按键控制板等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所述显示装置500的具体类型和实际功能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500包括壳体与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组件10与透光控制层30,所述透光控制层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出光侧的第一公共电极31、液晶层33以及第二公共电极35。也即为,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出光侧,所述液晶层33设置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背对所述发光组件10的一侧,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设置于所述液晶层33背对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的一侧。所述液晶层33包括多个液晶分子33a,所述第一公共电极31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35用于形成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液晶分子33a偏转,以控制所述透光控制层30的透过率。因此,所述发光组件10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30透光,使得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较高透过率;所述发光组件10不发光时,所述透光控制层30不透光,避免外界光引起所述发光组件10出现眩光,由于外界光无法透过所述透光控制层30进入所述发光组件10,即使是斜视所述显示面板仍然不会出现炫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用于发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出光侧的透光控制层,所述透光控制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出光侧的第一公共电极、液晶层以及第二公共电极,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用于根据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状态选择性形成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液晶分子偏转,以控制所述透光控制层的透过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驱动电路层、多个阳极层、多个发光元件以及阴极层,所述驱动电路层与所述透光控制层相对设置,多个所述阳极层间隔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面对所述透光控制层的一侧,且与所述驱动电路层电连接,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彼此间隔设置,且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阳极层背对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并与所述阳极层电连接,所述阴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元件背对所述阳极层的一侧并与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层用于驱动多个所述发光元件发出基础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阴极层之间,且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阴极层以及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件与导电图案层,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与所述阴极层之间,所述导电图案层嵌设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内,并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且所述导电图案层的一表面露出所述第一公共电极面对所述阴极层的表面,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图案层以及所述阴极层连接,以将所述阴极层与所述导电图案层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设置于所述阴极层背对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遮光图案层,所述遮光图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装层背对所述阴极层的一侧,所述遮光图案层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容置空间、多个第二容置空间以及多个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三容置空间的位置分别与所述发光元件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色彩转化体以及多个第二色彩转化体,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包括多个第一量子点以及第一封装结构,多个所述第一量子点呈多层分布,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将多个所述第一量子点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量子点用于将所述基础光转化为第一颜色光;
每个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包括多个第二量子点以及第二封装结构,多个所述第二量子点呈多层分布,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将多个所述第二量子点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量子点用于将所述基础光转化为第二颜色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二封装层覆盖于所述遮光图案层、多个所述第一色彩转化体以及多个所述第二色彩转化体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层背对所述第一封装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封装层背对所述阴极层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连通,部分所述阴极层从所述第二过孔露出;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过孔内以及所述第二过孔内,以将所述阴极层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电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露出所述壳体。
CN202310187311.2A 2023-03-02 2023-03-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951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87311.2A CN115951525B (zh) 2023-03-02 2023-03-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87311.2A CN115951525B (zh) 2023-03-02 2023-03-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1525A true CN115951525A (zh) 2023-04-11
CN115951525B CN115951525B (zh) 2023-05-26

Family

ID=85891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87311.2A Active CN115951525B (zh) 2023-03-02 2023-03-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5152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1852A (zh) * 2014-06-27 2016-02-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光控制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设备的透明显示装置
CN105353533A (zh) * 2014-08-20 2016-02-2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使用其的显示设备
CN109873085A (zh) * 2019-02-27 2019-06-1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底发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190324315A1 (en) * 2018-04-19 2019-10-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panel
CN113745209A (zh) * 2021-08-19 2021-12-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75565A (zh) * 2022-06-20 2022-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N115101570A (zh) * 2022-07-05 2022-09-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1852A (zh) * 2014-06-27 2016-02-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光控制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设备的透明显示装置
CN105353533A (zh) * 2014-08-20 2016-02-2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使用其的显示设备
US20190324315A1 (en) * 2018-04-19 2019-10-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panel
CN109873085A (zh) * 2019-02-27 2019-06-1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底发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745209A (zh) * 2021-08-19 2021-12-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75565A (zh) * 2022-06-20 2022-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N115101570A (zh) * 2022-07-05 2022-09-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1525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5716B2 (en) Display device
JP4262902B2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KR101995729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장치
CN108400155B (zh) Oled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18092921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US2023011738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11735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2208432B (zh) 透射式彩色有机el显示装置
KR20050101373A (ko) 듀얼패널타입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749614B1 (ko) 마이크로 디스차아지형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CN11595152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42828A (zh) 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JP2008181852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CN111048655B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707235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451252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217719603U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219123234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131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90827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CN218831203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93906A (zh) 微型发光二极体显示装置
CN117356194A (zh) 显示背板、显示装置
CN11417154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56097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