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1520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1520A
CN115951520A CN202211711285.0A CN202211711285A CN115951520A CN 115951520 A CN115951520 A CN 115951520A CN 202211711285 A CN202211711285 A CN 202211711285A CN 115951520 A CN115951520 A CN 115951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elastic sheet
plate
hol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112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志龙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112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15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51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1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发光件、光学组件及背板,发光件用于朝向光学组件发射光线,背板包括底板及围接于背板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光学组件设于底板上,发光件设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第三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片,第四侧板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弹片,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弹性抵接光学组件的相对两侧。当光学组件发生热膨冷缩或移位时,第一弹片或第二弹片发生相应压缩或回弹,使得光学组件能够发生均匀的膨胀或收缩,从而使得光学组件与发光件的位置保持对应,降低背光模组的显示产生灯影现象的概率,提高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显示技术和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搭配薄膜晶体管的液晶背光模组(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已经越发成熟,由于其轻薄、携带方便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背光模组的不断发展,对背光模组光学、面板厚度以及面板边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相关技术的背光模组中,在冷热交替过程中,光学组件发生热膨冷缩使得光学组件与发光器件之间的位置发生错位,导致背光模组的显示产生灯影等现象,影响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背光模组的光学组件发生热膨冷缩使得导光板与发光器件之间的位置发生错位,导致背光模组的显示产生灯影等现象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发光件和光学组件,所述发光件用于朝向所述光学组件发射光线;及
背板,包括底板及围接于所述背板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光学组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所述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所述第三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片,所述第四侧板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弹性抵接于所述光学组件的相对两侧。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光学组件设于背板的底板上,发光件设于光学组件于第一侧板之间,第三侧板设有第一弹片,第四侧板设有第二弹片,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弹性抵接于光学组件的相对两侧。当光学组件发生热膨冷缩或移位时,第一弹片或第二弹片发生相应的压缩或回弹,使得光学组件能够发生均匀的膨胀或收缩,从而使得光学组件与发光件的位置保持对应,进而降低背光模组的显示产生灯影现象的概率甚至避免背光模组的显示产生灯影现象,提高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
其中,所述背板通过冲裁工艺形成所述第一弹片以及所述第二弹片。
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导光板和第一光学膜层,所述第一光学膜层设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学膜层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耳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挂耳部;所述第三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挂耳部,所述第四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挂耳部。
其中,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内,所述第一弹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一弹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收容部内,所述第二弹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二弹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挂耳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挂耳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凸起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孔限位所述第一光学膜层,所述第二凸起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孔限位所述第一光学膜层。
其中,所述第二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弹片,所述第三弹片弹性抵接与所述光学组件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膜层的边缘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挂耳部,所述第二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收容部,所述第三收容部对应所述第三挂耳部;
所述第三弹片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三收容部内,所述第三弹片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弹片背离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挂耳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三凸起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三通孔限位所述第一光学膜层。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沿第一方向的可移动位移大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沿第二方向的可移动位移,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沿第一方向的可移动位移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沿第二方向的可移动位移,所述第三凸起部在所述第三通孔中沿第一方向的可移动位移小于所述第三凸起部在所述第三通孔中沿第二方向的可移动位移;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三侧板或所述第四侧板的延伸方向。
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的三个导光侧面;
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二光学膜层,所述第二光学膜层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翻折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导光板背离底板的一侧,所述翻折部设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光侧面。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朝向所述光学组件的一面设有第一固定凹槽和第二固定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凹槽对应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且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固定凹槽对应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且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胶框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凹槽与所述背板卡合连接,所述胶框还用于对所述第一光学膜层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进行限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所述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对应设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二提供的一种第二侧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三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四提供的一种第二侧板以及光学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五提供的一种第一光学膜层以及背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显示装置-1000、背光模组-1、发光件-11、光学组件-12、导光板-13、第一光学膜层-14、第一挂耳部-141、第二挂耳部-142、第三挂耳部-143、第一通孔-144、第二通孔-145、第三通孔-146、第二光学膜层-15、翻折部-151、背板-20、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第一收容部-231、第四侧板-24、底板-25、第一弹片-26、第一凸起部-261、第二弹片-27、第二凸起部-271、第三弹片-28、第三凸起部-281、胶框-30、胶框本体-31、第一固定凹槽-311、胶框延伸部-32、第一收容凹槽-321、显示面板-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的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含义。
随着光电显示技术和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搭配薄膜晶体管的液晶背光模组(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已经越发成熟,由于其轻薄、携带方便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背光模组的不断发展,对背光模组光学、面板厚度以及面板边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相关技术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部分材质采用MS材料或PMMA材料进行制备,塑料材质的导光板,热膨胀系数较大。并且,常规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限位采用硅胶材质贴片限位,且导光板与硅胶垫之间会保留0.2mm装配间隙,加上零件的加工工差,累计装配公差达到了0.5mm。经过一年四季交替冷热变换之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发生热膨冷缩使得导光板与发光器件之间的位置发生错位,导致背光模组的显示产生灯影等现象,影响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学品味。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二提供的一种第二侧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以解决背光模组的光学组件发生热膨冷缩使得光学组件与发光器件之间的位置发生错位,导致背光模组的显示产生灯影等现象的技术问题。
所述背光模组10包括发光件11、光学组件12以及背板20,所述发光件11用于朝向所述光学组件12发射光线。所述背板20包括底板25及围接于所述背板20的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及第四侧板24,所述光学组件12设于所述底板25上,所述发光件11设于所述第一侧板21,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第一侧板21相对,所述第三侧板23与第四侧板24相对,所述第三侧板23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片26,所述第四侧板24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弹片27,所述第一弹片26与所述第二弹片27弹性抵接于所述光学组件12的相对两侧。
所述背光模组10包括所述发光件11以及所述光学组件12,所述发光件11包括但不限于为LED灯条。所述发光件11用于朝向所述光学组件12发射光线,所述光学组件12用于将所述光线传导至朝向所述背光模组1的显示侧发出。
所述光学组件12上朝向所述发光件11的一面为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上设有多个对应所述发光件11灯珠的导光点,所述导光点用于传导所述发光件11发出的所述光线,多个所述导光点共同作用以将所述发光件11的线光源转化为所述光学组件12的面光源。
所述背板20包括所述底板25及围接于所述背板20四周边缘的所述第一侧板21、所述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三侧板23及所述第四侧板24,所述底板25用于承载所述光学组件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件11设于所述第一侧板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件11也可以设于所述底板25上且位于所述光学组件12于所述第一侧板21之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第一侧板21相对,所述第三侧板23与第四侧板24相对,换言之,即,所述第一侧板21、所述第三侧板23、所述第二侧板22以及所述第四侧板24依次首尾相连,所述第一侧板21、所述第三侧板23、所述第二侧板22以及所述第四侧板24围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发光件11、所述光学组件12以及所述背光模组1的其他电子元器件。所述背板20还可以用于保护所述发光件11、所述光学组件12以及所述背光模组1的其他电子元器件,降低所述发光件11、所述光学组件12以及所述背光模组1的其他电子元器件发生损坏的概率。
所述第三侧板23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弹片26,所述第四侧板24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弹片27,所述第一弹片26与所述第二弹片27弹性抵接于所述光学组件12的相对两侧。具体地,当所述光学组件12发生热膨冷缩或移位时,所述光学组件12会带动所述第一弹片26或所述第二弹片27发生移动,所述第一弹片26或所述第二弹片27发生相应的压缩或回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片26和所述第二弹片27对称设置,当所述光学组件12发生热膨时,所述光学组件12对称挤压所述第一弹片26和所述第二弹片27;当所述光学组件12发生冷缩时,所述第一弹片26和所述第二弹片27在所述光学组件12对称回弹,使所述光学组件12在热膨或冷缩过程中,所述光学组件12的中心与显示区中心对齐。
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背光模组1中,所述光学组件12设于所述背板20的所述底板25上,所述发光件11设于所述光学组件12与所述第一侧板21之间,所述第三侧板23设有所述第一弹片26,所述第四侧板24设有所述第二弹片27,所述第一弹片26与所述第二弹片27弹性抵接于所述光学组件12的相对两侧。当所述光学组件12发生热膨冷缩或移位时,所述第一弹片26或所述第二弹片27发生相应的压缩或回弹,使得所述光学组件12能够发生均匀的膨胀或收缩,从而使得所述光学组件12与所述发光件11的位置保持对应,进而降低所述背光模组1的显示产生灯影现象的概率甚至避免所述背光模组1的显示产生灯影现象,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的光学品味。
同时,所述第一弹片26和所述第二弹片27抵接所述光学组件12,所述第一弹片26和所述第二弹片27还可用于防止所述光学组件12与所述背板20发生膨胀,降低所述光学组件12发生损坏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学组件12与所述发光件11的位置保持对应,换言之,即为所述光学组件12的所述入光面上的多个所述导光点与所述发光件11的多个所述灯珠保持对应,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线能够射入至所述导光点。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片26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弹片27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弹片26的数量和所述第二弹片27的数量皆为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片26和所述第二弹片27的数量还可以为1、或3、或4或其他数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片26包括相连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所述背板20的所述第三侧板23,所述第二延伸部沿靠近所述光学组件12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延伸部抵接所述光学组件12。所述第二延伸部在所述第二侧板22的延伸方向上具有弹性压缩空间。所述第三侧板23、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三者弯折形成“S”型。同样地,所述第二弹片27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弹片26类似,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背板20通过冲裁工艺形成所述第一弹片26以及所述第二弹片27。具体地,所述背板20的所述第三侧板23与所述第一弹片26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背板20的所述第四侧板24与所述第二弹片27为一体成式结构,换言之,所述第三侧板23与所述第一弹片26通过一道工艺制作而成,所述第四侧板24与所述第二弹片27通过一道工艺制作而成,本申请为了便于对其进行描述,人为地进行了单独命名,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冲裁是利用冲模使部分材料或工序件与另一部分材料、工序件或废料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换言之,所述第一弹片26为所述第三侧板23对应区域的材质通过冲裁所形成,所述第二弹片27为所述第四侧板24对应区域的材质通过冲裁所形成。
所述背板20、所述第一弹片26以及所述第二弹片27能够通过一道工艺进行制备,且三者的材质能够相同,减少所述背光模组1的整体制备流程,便于对其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同时,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通常在四角采用硅胶垫固定导光板的方案,本申请的所述背光模组1只需要设置与所述背板20为一体的所述第一弹片26以及所述第二弹片27,有效的降低了所述背光模组1的制作成本。
请再次参照图1,所述第二侧板22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弹片28,所述第三弹片28弹性抵接与所述光学组件12朝向所述第二侧板22的一侧。
具体地,当所述光学组件12发生热膨冷缩或移位时,所述光学组件12会带动所述第三弹片28发生移动,所述第三弹片28发生相应的压缩或回弹。所述第三弹片28抵接所述光学组件12,可用于防止所述光学组件12靠近所述第二侧板22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侧板22发生膨胀,降低所述光学组件12发生损坏的概率。
同样地,所述背板20通过冲裁工艺形成所述第三弹片28,具体地,所述背板20的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第三弹片28为一体式结构,换言之,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第三弹片28通过一道工艺制作而成。
随着HDR高动态技术发展,高亮高刷新的背光模组成为主流产品,背光模组的亮度越高,背光模组天侧导光板亮线问题越突出(天侧导光板背离发光器件的一侧)。
请参照图3,所述导光板13包括朝向所述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三侧板23及所述第四侧板24的三个导光侧面。
所述光学组件12还包括第二光学膜层15(第一光学膜层在后续说明),所述第二光学膜层15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翻折部151,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导光板13背离底板25的一侧,所述翻折部151设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光侧面。
所述翻折部151设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光侧面,且所述翻折部151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导光侧面。换言之,所述第二光学膜层15至少部分反包所述导光板13设置。所述第二光学膜层15反包所述导光板13背离所述发光件11的一侧,可以降低所述导光板13背离所述发光件11一侧的亮度,减小甚至消除所述导光板13背离所述发光件11一侧的亮线问题。
同时,所述翻折部151也能将所述导光板13背离所述发光件11一侧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13的内部,有利于所述背光模组1内部的光效提升。所述翻折部151还设于所述导光板13朝向所述第三侧板23以及所述第四侧板24的导光侧面,可用于将所述导光板13朝向所述第三侧板23一侧的光线以及朝向所述第四侧板24一侧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13的内部,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提升所述背光模组1的光效。
所述第二光学膜层15为具有反射性和均光性的膜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学膜层15包括但不限于为扩散板、增亮片、均光片等器件。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翻折部151设于三个所述导光侧面。
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在跌落或物流运输的过程中,背光模组内的光学膜层容易发生移位或跳脱等问题,造成背光模组整体显示效果的下降。
请参照图3、图4及图5,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三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四提供的一种第二侧板以及光学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五提供的一种第一光学膜层以及背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所述光学组件12包括导光板13和第一光学膜层14,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设于所述导光板13背离所述底板25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耳部141和第二挂耳部142。
所述第三侧板23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收容部231,所述第一收容部231对应所述第一挂耳部141,所述第四侧板24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收容部(未图示),所述第二收容部对应所述第二挂耳部142。
所述第二挂耳部142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一挂耳部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位置关系相同,本申请仅以所述第一挂耳部与所述第一收容部进行附图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具体地,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三侧板2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挂耳部141,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四侧板24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挂耳部142。所述第一挂耳部141设于所述第一收容部231内,所述第二挂耳部142设于所述第二收容部内。换言之,所述第一挂耳部141为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三侧板23的一侧设有的第一膜层凸起,所述第一膜层凸起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侧板21的延伸方向,且该所述第一膜层凸起设于所述第一收容部231内;所述第二挂耳部142为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四侧板24的一侧设有的第二膜层凸起,所述第二膜层凸起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侧板21的延伸方向,且该所述第二膜层凸起设于所述第二收容部内。
若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三侧板23的一侧发生移位时所述第一挂耳部141抵接所述第一收容部231的槽壁,所述第一收容部231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三侧板23的一侧继续移动;若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四侧板24的一侧发生移位时所述第二挂耳部142抵接所述第二收容部的槽壁,所述第二收容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四侧板24的一侧继续移动。所述第一收容部231和所述第二收容部共同作用下,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发生过大幅度的位移或跳脱等问题,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整体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挂耳部14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收容部231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挂耳部14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收容部231的数量皆为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挂耳部14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收容部231的数量为1、或3、或4或其他数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挂耳部142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挂耳部142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数量皆为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挂耳部142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数量为1、或3、或4或其他数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选地,所述第一挂耳部14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挂耳部142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为相等或不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包括但不限于为扩散板、增亮片、均光片等器件。
请参照图2至图5,所述第一弹片26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收容部231内,所述第一弹片2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侧板23,所述第一弹片26背离所述底板25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261。所述第二弹片27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收容部内,所述第二弹片2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侧板24,所述第二弹片27背离所述底板25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271。所述第一挂耳部141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44,所述第二挂耳部142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45。所述第一凸起部261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44内,所述第二凸起部271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45内。所述第一凸起部26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44限位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所述第二凸起部271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45限位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
所述第二通孔145与所述第二凸起部271的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一通孔144与所述第一凸起部261的位置关系相同,本申请仅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进行附图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具体地,所述第一凸起部261的凸起方向为背离所述底板25的方向。所述第一凸起部261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44内。若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三侧板23的一侧发生移位时,所述第一凸起部261抵接所述第一通孔144的侧壁,所述第一通孔144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三侧板23的一侧继续移动。所述第二凸起部271的凸起方向为背离所述底板25的方向。所述第二凸起部271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45内。若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四侧板24的一侧发生移位时,所述第二凸起部271抵接所述第二通孔145的侧壁,所述第二通孔145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四侧板24的一侧继续移动。所述第一凸起部26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271共同作用下,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发生过大幅度的位移或跳脱等问题,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整体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部26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144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凸起部26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144的数量皆为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部26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144的数量为1、或3、或4或其他数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起部27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145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凸起部27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145的数量皆为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起部27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145的数量为1、或3、或4或其他数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26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凸起部271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为相等或不相等。
请再次参照图1、图3及图5,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的边缘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挂耳部143,所述第二侧板22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收容部,所述第三收容部对应所述第三挂耳部143。
所述第三弹片28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三收容部内,所述第三弹片28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三弹片28背离底板25的一侧设有第三凸起部281,所述第三挂耳部143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146,所述第三凸起部281设于所述第三通孔146内,所述第三凸起部281用于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46限位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
具体地,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二侧板22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挂耳部143。所述第三挂耳部143设于所述第三收容部内。换言之,所述第三挂耳部143为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二侧板22的一侧设有的第三膜层凸起,所述第三膜层凸起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侧板22的延伸方向,且该所述第三膜层凸起设于所述第三收容部内。若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二侧板22的一侧发生移位时所述第三挂耳部143抵接所述第三收容部的槽壁,所述第三收容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二侧板22的一侧继续移动。所述第三挂耳部143和所述第三收容部相配合,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发生过大幅度的位移或跳脱等问题,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整体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所述第三凸起部281的凸起方向为背离所述底板25的方向。若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二侧板22的一侧发生移位时,所述第三凸起部281抵接所述第三通孔146的侧壁,所述第三通孔146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二侧板22的一侧继续移动。所述第三凸起部281和所述第三通孔146相配合,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发生过大幅度的位移或跳脱等问题,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整体的显示效果。
请参照图1及图5,所述第一凸起部261在所述第一通孔144中沿第一方向D1的可移动位移大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61在所述第一通孔144中沿第二方向D2的可移动位移,所述第二凸起部271在所述第二通孔145中沿第一方向D1的可移动位移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271在所述第二通孔145中沿第二方向D2的可移动位移,所述第三凸起部281在所述第三通孔146中沿第一方向D1的可移动位移小于于所述第三凸起部281在所述第三通孔146中沿第二方向D2的可移动位移。所述第一方向D1为所述第一侧板21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D2为所述第三侧板23或所述第四侧板24的延伸方向。
换言之,所述第一凸起部26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与所述第一通孔144侧壁之间的间隔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61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与所述第一通孔144侧壁之间的间隔尺寸。所述第二凸起部271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与所述第二通孔145侧壁之间的间隔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271在所述第二方向D2上与所述第二通孔145侧壁之间的间隔尺寸。即沿所述第一方向D1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凸起部261以及所述第二凸起部271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沿所述第二方向D2的移动,所述第三凸起部281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沿所述第一方向D1的移动。所述第一凸起部261、所述第二凸起部271以及所述第三凸起部281三者进行配合,以限位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沿所述第一方向D1和所述第二方向D2的移动,提高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3,所述背光模组1还包括胶框30,所述胶框30用于与所述背板20扣合以固定所述背板20,所述胶框30还用于对所述第一光学膜层14背离所述底板25的一侧进行限位。
具体地,所述胶框30包括胶框本体31及胶框延伸部32。所述胶框本体31设于所述光学组件12背离所述底板25的一侧,且所述胶框本体31朝向所述光学组件12的一面设有第一固定凹槽311、第二固定凹槽(未图示)以及第三固定凹槽(未图示),所述第一固定凹槽311对应所述第一凸起部261设置且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凸起部261,所述第二固定凹槽对应所述第二凸起部271设置且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凸起部271,所述第三固定凹槽对应所述第三凸起部281设置且用于收容所述第三凸起部281。所述胶框30与所述背板20通过凸起与凹槽之间的卡合相互固定。
所述胶框延伸部32设于所述胶框本体31的一端且沿朝向所述底板25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所述胶框延伸部32用于抵接所述背板20并固定所述背板20。所述胶框延伸部32朝向所述光学组件12的一侧设有第一收容凹槽321、第二收容凹槽(未图示)及第三收容凹槽(未图示),所述第一收容凹槽321对应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一挂耳部141且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挂耳部141,所述第二收容凹槽对应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二挂耳部142且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挂耳部142,所述第三收容凹槽对应所述第一膜层的第三挂耳部143且用于收容所述第三挂耳部143。
请参照图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0,所述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2以及所述背光模组1,所述显示面板2设于所述背光模组10背离所述背板20的一侧,且所述显示面板2与所述所述背光模组10对应设置。
具体地,所述胶框30抵接所述显示面板2并支撑所述显示面板2。所述显示面板2用于使所述光学组件12朝向所述显示面板2射出的光线通过并形成显示画面。
所述显示面板2包括下偏振光片(未图示)、液晶层(未图示)、滤光层(未图示)以及上偏振光片(未图示),所述下偏振光片为起偏器,用于将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偏转形成偏振光,所述下偏振片为检偏器,用于检验经所述下偏振片后的光线是否偏振光。所述液晶层可用于使所述偏振光通过,并调控所述偏转光的亮度等特性。所述滤光层用于过滤所述偏振光,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的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件和光学组件,所述发光件用于朝向所述光学组件发射光线;及
背板,包括底板及围接于所述背板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光学组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所述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所述第三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片,所述第四侧板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弹性抵接于所述光学组件的相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通过冲裁工艺形成所述第一弹片以及所述第二弹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导光板和第一光学膜层,所述第一光学膜层设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学膜层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耳部和至少一个第二挂耳部;所述第三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挂耳部,所述第四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收容部用于收容所述第二挂耳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内,所述第一弹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一弹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收容部内,所述第二弹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二弹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挂耳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挂耳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凸起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孔限位所述第一光学膜层,所述第二凸起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孔限位所述第一光学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弹片,所述第三弹片弹性抵接与所述光学组件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膜层的边缘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挂耳部,所述第二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收容部,所述第三收容部对应所述第三挂耳部;
所述第三弹片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三收容部内,所述第三弹片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弹片背离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挂耳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三凸起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三通孔限位所述第一光学膜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沿第一方向的可移动位移大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沿第二方向的可移动位移,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沿第一方向的可移动位移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沿第二方向的可移动位移,所述第三凸起部在所述第三通孔中沿第一方向的可移动位移小于所述第三凸起部在所述第三通孔中沿第二方向的可移动位移;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侧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三侧板或所述第四侧板的延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朝向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的三个导光侧面;
所述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二光学膜层,所述第二光学膜层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个翻折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导光板背离底板的一侧,所述翻折部设于至少一个所述导光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朝向所述光学组件的一面设有第一固定凹槽和第二固定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凹槽对应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且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固定凹槽对应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且用于收容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胶框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凹槽与所述背板卡合连接,所述胶框还用于对所述第一光学膜层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进行限位。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光学组件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光学组件对应设置。
CN202211711285.0A 2022-12-29 2022-12-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9515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1285.0A CN115951520A (zh) 2022-12-29 2022-12-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1285.0A CN115951520A (zh) 2022-12-29 2022-12-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1520A true CN115951520A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2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11285.0A Pending CN115951520A (zh) 2022-12-29 2022-12-29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5152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0278A (zh) * 2013-01-31 2013-05-08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具有该背光模组的电视机及显示装置
CN205405024U (zh) * 2016-03-09 2016-07-27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930873U (zh) * 2017-07-25 2018-01-26 深圳暴风统帅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固定结构及背光模组
CN110568662A (zh) * 2019-08-14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210835518U (zh) * 2019-10-29 2020-06-2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固定组件及背光模组
CN114779528A (zh) * 2022-05-06 2022-07-2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0278A (zh) * 2013-01-31 2013-05-08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具有该背光模组的电视机及显示装置
CN205405024U (zh) * 2016-03-09 2016-07-27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930873U (zh) * 2017-07-25 2018-01-26 深圳暴风统帅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固定结构及背光模组
CN110568662A (zh) * 2019-08-14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210835518U (zh) * 2019-10-29 2020-06-2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固定组件及背光模组
CN114779528A (zh) * 2022-05-06 2022-07-2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8816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KR100523472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US7445369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point light sourc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same
EP2075602B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JP4072519B2 (ja)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
TW201428384A (zh) 液晶顯示裝置
US865972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 in zigzag manner with polygonal line
US20100246164A1 (en) Hollow Edge-Type Backlight Module with Light-Emitting Array
US7101073B2 (en) Light positioning device
KR20100114727A (ko) 램프 소켓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9031786B (zh) 一种背光模组的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US20110002141A1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2036061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2010282038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TWI401388B (zh) 光源固定架及具有此光源固定架之光源模組、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器
CN108983501A (zh) 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7728924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protrusi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2235930A (zh) 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CN111458784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951520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5284106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枠部材
US20080112190A1 (en)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recessed region(s) disposed thereon
KR1024365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가지는 액정 표시 모듈
KR102218227B1 (ko) 백라이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218099870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