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9680A - 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9680A
CN115939680A CN202211032958.XA CN202211032958A CN115939680A CN 115939680 A CN115939680 A CN 115939680A CN 202211032958 A CN202211032958 A CN 202211032958A CN 115939680 A CN115939680 A CN 115939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batteries
parallel
se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29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维清
肖丽丽
李伟
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329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96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9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96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该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模块和选路控制组件,选路控制组件与电池单体模块连接;其中,每个电池单体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选路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包括选路控制组件,该选路控制组件可以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从而对于需要多个电池的用电装置,该电池提供了将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再与其他电池串联,在满足用电装置所需的电压和电流的同时,避免了电池之间存在环路电流的风险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能源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电池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例如,可以应用在新能源车辆上。
针对用电装置使用多个电池为其供电的情况,往往是将多个电池并联,从而为其输出满足要求的电压和电流。但是这种供电方式可能会导致电池之间存在环路电流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用以解决电池之间可能存在环路电流风险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模块和选路控制组件,选路控制组件与电池单体模块连接;其中,每个电池单体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选路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包括选路控制组件,该选路控制组件可以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从而对于需要多个电池的用电装置,该电池提供了将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再与其他电池串联,在满足用电装置所需的电压和电流的同时,避免了电池之间存在环路电流的风险的问题。
在任一实施例中,选路控制组件包括双向开关和继电器,双向开关和继电器与电池单体模块连接,用于控制电池单体模块的排序中,相邻两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电连接方式;其中,电池单体模块的排序为根据电池内所有的电池单体模块为串联连接时,电流流经电池单体模块的先后顺序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双向开关和继电器控制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的连接方式,使得电池内部电路简单,成本较低。
在任一实施例中,电池单体模块的个数为N,N为大于2的正整数;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连接;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个双向开关连接,第一个双向开关用于控制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二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串联或并联;第m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通过继电器与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连接,第m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m个双向开关连接,第m个双向开关连接用于控制第m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m+1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串联或并联;其中,m为正整数,且1<m<N;第N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第N个双向开关连接,第N个双向开关用于控制第N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N-1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串联或并联,第N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电池的第二电极端子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双向开关和继电器与电池单体模块连接,使得通过控制双向开关和继电器的连接状态来改变电池内部电池单体模块的连接方式,从而当用电装置需要多个电池时,该电池提供了将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再与其他电池串联的功能,因此,在满足用电装置所需的电压和电流的同时,避免了电池之间存在环路电流的风险的问题。
在任一实施例中,电池单体模块之间存在并联连接方式的情况下,并联的任意两个支路所包含的电池单体个数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处于同一个电池内的电池单体的电压、电流、温度相差较小,可以将电池单体近似看作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控制任意并联的两支路所含的电池单体的个数相同,可以保证电池内部并联的电池单体的一致性。
在任一实施例中,电池单体模块之间存在并联连接方式的情况下,并联的任意两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处于并联状态的两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部的并联电路产生环路电流的风险。
在任一实施例中,选路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双向开关和第二双向开关,多个电池单体模块包括第一电池单体模块和第二电池单体模块;第一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连接,第一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双向开关连接;第二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池的第二电极端子连接,第二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双向开关连接;第一双向开关和第二双向开关控制第一电池单体模块与第二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并联或串联。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电池中包括两个电池单体模块的情况,通过双向开关控制两个电池单体模块的串联或并联,从而,该电池可以应用于需要单包电池或双包电池的用电装置,且对于双包电池的用电装置,可以通过双向开关控制两个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再与另一电池串联,从而避免了电池之间产生环路电流的风险。
在任一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的一端与电池单体模块连接,另一端与电池的电极端子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电池中设置保护电路,防止电路连通的瞬间,大电流对电池内部电路造成的损害。
在任一实施例中,保护电路包括预充电阻、第一保护继电器和第二保护继电器;预充电阻和第一保护继电器串联后,再与第二保护继电器并联。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电池中设置保护电路,通过预充电阻和第一保护继电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电路连通的瞬间,大电流对电池内部电路造成的损害。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包括多个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且多个电池之间串联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电池内部可通过选路控制组件控制电池单体模块的串、并联关系,在为用户装置提供所需的电压、电流的同时,避免了电池之间出现环路电流的问题。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
在任一实施例中,若用电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电池,则多个所述电池之间串联连接,且串联后获得的电池系统与整车电机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用电装置发送的电池请求参数,电池请求参数包括电池数量;
根据电池数量确定对应数量的目标电池;目标电池为第一方面的电池;
向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目标电池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选路控制组件,以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站控系统根据电池数量向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在为用户装置提供所需的电压、电流的同时,避免了电池之间出现环路电流的问题。
在任一实施例中,若电池数量为多个,则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目标电池将内部电池单体模块并联或混联连接。
在任一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并联后的任意两个支路所包含的电池单体个数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处于同一个电池内的电池单体的电压、电流、温度相差较小,可以将电池单体近似看作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控制任意并联的两支路所含的电池单体的个数相同,可以保证电池内部并联的电池单体的一致性。
在任一实施例中,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并联后的任意两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处于并联状态的两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部的并联电路产生环路电流的风险。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电装置发送的电池请求参数,该电池请求参数包括电池数量;
电池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电池数量确定对应数量的目标电池;目标电池为第一方面的电池;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目标电池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选路控制组件,以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其中,
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第四方面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四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双支路环流电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联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并联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一种电池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包并联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能源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在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以电动汽车为例,目前,电动汽车的主要能量补给模式为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充电模式是指电动汽车在电量不足时,通过将安装在汽车上的电池与充电桩连接,使得充电桩为电池充电。换电模式是指电动汽车在电量不足时,到换电站更换电池。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充电模式下电池。
发明人研究发现,不同的电池之间的系统电阻和系统电压存在差异,对于需要两套电池或三套电池并联的汽车,在电池并联后会因为不同支路电压不一致导致电池之间存在环路电流。图1为双支路环流电路图,如图1所示,图1中示出了两个电池并联的场景,即电池CellA和电池CellB并联,rA为电池CellA的内阻,rB为电池CellB的内阻,RA为电池CellA对应的支路上的电阻,RB为电池CellB对应的支路上的电阻。电池CellA与电池CellB并联后,由于电池CellB两端的电压UB比电池CellA两端的电压UA高,则会出现电流从电池CellB流向电池CellA,该电流称为环路电流。当环路电流超出电池单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流,则会造成电池的损伤。
针对换电模式,存在新旧电池搭配使用的场景,不同电池内电池单体老化程度不一致、行车过程中电池之间的温度不一致、并联的电池之间电阻差较大,会导致行车放电或回充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均流导致电池之间电压差进一步增大,从而增大环路电流,导致电池单体出现析锂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将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并联,然后再与其他电池串联的方式,与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串联,电池间并联的方式其能够达到相同的电压及电流。因此,可以将需要控制不同电池间的系统电阻和电压差的问题简化为保证电池内部电池单体一致性的问题,由于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的可以近似看作是一致的,因此,大大降低了控制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用电装置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模块201和选路控制组件202;其中,每个电池单体模块201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选路控制组件202与电池单体模块201连接,用于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201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电池单体模块201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针对包含多个电池单体的情况,多个电池单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串联、也可以为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其中,电池单体是指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电池单体可以为二次电池,还可以是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且,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他形状等。应当说明的是,电池单体模块中包括的电池单体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并且,电池中所包含的电池单体模块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选路控制组件202通过与电池单体模块201连接,从而实现对电池单体模块201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其中,电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并联或混联。
多个电池单体模块201在经过串联、并联或混联后构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内,构成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包括选路控制组件,该选路控制组件可以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从而对于需要多个电池的用电装置,该电池提供了将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再与其他电池串联,在满足用电装置所需的电压和电流的同时,避免了电池之间存在环路电流的风险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选路控制组件包括双向开关和继电器,双向开关和继电器与电池单体模块连接,用于控制电池单体模块的排序中,相邻两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电连接方式;其中,电池单体模块的排序为根据电池内所有的电池单体模块为串联连接时,电流流经电池单体模块的先后顺序确定。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池中包括四个电池单体模块,选路控制组件包括双向开关1、双向开关2、双向开关3和双向开关4、继电器1和继电器2。其中,电池单体模块1和电池单体模块4为32个电池单体串联而成,电池单体模块2和电池单体模块3为16个电池单体串联而成。应当说明的是,图3中的电池内部结构只是一种示例,在实际应用中,电池包括的电池单体模块的数量、每个电池单体模块包括的电池的单体的数量、电池包括的双向开关及继电器的数量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双向开关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其有三种工作状态,即:自由端与a触点连接、自由端与b触点连接、自由端悬空。以图3中的双向开关3为例,双向开关3的固定端与电池单体模块1的负极常连接,双向开关3的自由端可以与a触点连接或b触点连接,当自由端与a触点连接,则说明电池单体模块1的负极与电池的负极端子连接,当自由端与b触点连接,则电池单体模块1的负极与电池单体模块2的正极连接。继电器是一种自动开关元件,包含两种状态,即闭合和断开。
在确定电池单体模块的排序时,可以将电池内的电池单体模块全部串联连接,假设将该电池连接到回路中,电流流过电池单体模块的先后顺序即为电池单体模块的排序。具体的,可以按照电流流过电池单体模块的先后顺序正序排序,也可以倒序排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电池单体模块1和电池单体模块2为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模块,双向开关3、双向开关2和继电器2用于控制电池单体模块1和电池单体模块2的连接方式,例如:当双向开关3的自由端与b触点连接,双向开关2的自由端与b触点连接,继电器2闭合,则说明电池单体模块1和电池单体模块2并联连接。当双向开关3的自由端与a触点连接,双向开关2的自由端与b触点连接,继电器2断开,则电池单体模块1和电池单体模块2串联连接。
又如:若要使电池单体模块1和电池单体模块2串联,电池单体模块3和电池单体模块4串联,再将串联后的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可以进行如下控制:双向开关3的自由端与a触点连接,双向开关2的自由端连接到b触点,双向开关1的自由端连接到a触点,继电器1闭合,继电器2断开。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双向开关和继电器控制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的连接方式,使得电池内部电路简单,成本较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电池单体模块的个数为N,N为大于2的正整数;
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连接;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个双向开关连接,第一个双向开关用于控制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二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串联或并联;
第m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通过继电器与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连接,第m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m个双向开关连接,第m个双向开关连接用于控制第m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m+1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串联或并联;其中,m为正整数,且1<m<N;
第N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第N个双向开关连接,第N个双向开关用于控制第N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N-1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串联或并联,第N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电池的第二电极端子连接。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一个为正极端,另一个为负极端,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中一个为正极端子,另一个为负极端子。为了便于后续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称为正极端,第二端称为负极端,将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称为正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称为负极端子。可以理解的是,正极端子是指电池的放电输出正极和充电输入正极,负极端子是指电池的放电输出负极和充电输入负极。以电动车辆为例,电池的放电输出正极和放电输出负极与电动车辆的电机连接,通过电池为电动车辆的电机供电。充电输入正极与充电设备的正极连接,充电输入负极与充电设备的负极连接,连接后充电设备可为电池充电。
仍然以图3为例,图3中的电池包括4个电池单体模块,即N=4,电池单体模块1为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单体模块2为第二个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单体模块3为第三个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单体模块4为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双向开关3为第一个双向开关,双向开关2为第二个双向开关,双向开关1为第三个双向开关,双向开关4为第四个双向开关。
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的正极与电池的正极端子连接,负极与双向开关3的固定端连接。双向开关3的自由端若跟b触点连接,则说明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二个电池单体模块并联,若双向开关3的自由端与a触点连接,则说明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二个电池单体模块串联。
对于图3来说,m的取值为2和3,第二个电池单体模块和第三个电池单体模块的连接方式相同,以第二个电池单体模块为例,第二个电池单体模块的正极通过继电器2与电池的正极端子连接,负极与双向开关2的固定端连接。双向开关2的自由端若与b触点连接,则说明第二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三个电池单体模块并联,若双向开关2的自由端与a触点连接,则说明第二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三个电池单体模块串联。
第四个电池单体模块的正极与双向开关4的固定端连接,负极与电池的负极端子连接。当双向开关4的自由端悬空,且继电器1闭合、双向开关1的自由端与a触点连接,则第三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四个电池单体模块串联;若双向开关4的自由端与b触点连接,且双向开关1的自由端与b触点连接,继电器1闭合,则第三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四个电池单体模块并联。
应当说明的是,通过上述双向开关和继电器的共同控制,可以实现电池单体模块均处于并联状态,或均处于串联状态,或处于混联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双向开关和继电器与电池单体模块连接,使得通过控制双向开关和继电器的连接状态来改变电池内部电池单体模块的连接方式,从而当用电装置需要多个电池时,该电池提供了将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再与其他电池串联的功能,因此,在满足用电装置所需的电压和电流的同时,避免了电池之间存在环路电流的风险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电池单体模块之间存在并联连接方式的情况下,并联的任意两个支路所包含的电池单体个数相同。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联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并联状态下的支路中可以包含一个电池单体模块,图4中的电池单体模块402所示;也可以包含多个串联的电池单体模块,如图4中的电池单体模块401所示;还可以包含多个混联的电池单体模块。
由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的使用环境相同(包括流过电池单体的电流、电池单体的温度等),因此,可以将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的内阻近似为相等。因此,并联的支路中包含的电池单体个数相同,则并联的两条支路上的阻止可近似相等,进而两条支路上的电压可近似相等,避免了电池内部并联电路上产生环路电流的风险。
如图4所示,并联的两个支路中第一支路401包括两个串联的电池单体模块,每个电池单体模块均包含16个串联的电池单体。第二支路402包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该电池单体模块包括32个串联的电池单体。第一支路401与第二支路402并联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处于同一个电池内的电池单体的电压、电流、温度相差较小,可以将电池单体近似看作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控制任意并联的两个支路所含的电池单体的个数相同,可以保证电池内部并联的电池单体的一致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电池单体模块之间存在并联连接方式的情况下,并联的任意两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防止电池内部并联导致环流现象,对于电池单体模块之间存在并联连接方式的情况下,并联的任意两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
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单体模块电池单体模块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并联电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三支路501与第四支路502并联。第三支路501包括三个电池单体模块,其中电池单体模块5011与电池单体模块5012串联,然后与电池单体模块5013并联。并且,电池单体模块5011和电池单体模块5012中均包含16个串联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模块5013包括32个串联的电池单体。第四支路502包括三个电池单体模块,其中电池单体模块5021与电池单体模块5022串联,然后与电池单体模块5023并联。并且,电池单体模块5021和电池单体模块5022中均包含16个串联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模块5023包括32个串联的电池单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并联的支路内部电池单体模块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保证并联的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处于并联状态的两个电池的安替模块组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部的并联电路产生环路电流的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选路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双向开关和第二双向开关,多个电池单体模块包括第一电池单体模块和第二电池单体模块;
第一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连接,第一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双向开关连接;
第二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电池的第二电极端子连接,第二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双向开关连接;
第一双向开关和第二双向开关控制第一电池单体模块与第二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并联或串联。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池中包括两个电池单体模块,即第一电池单体模块601和第二电池单体模块602。该电池还包括两个双向开关,即第一双向开关603和第二双向开关604。
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一个为正极,另一个为负极,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电池单体模块60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池单体模块602的第一端均称为正极,将第一电池单体模块60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池单体模块602的第二段均称为负极。将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称为正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称为负极端子。
第一电池单体模块601的正极与电池的正极端子连接,负极与第一双向开关603的固定端连接,第二电池单体模块602的正极与第二双向开关604的固定端连接,负极与电池的负极端子连接。
第一双向开关603和第二双向开关604用于控制第一电池单体模块601和第二电池单体模块602的电连接方式。具体为:若第一双向开关603的自由端与b触点连接,第二双向开关604的自由端与b触点连接,则第一电池单体模块601与第二电池单体模块602并联,若第一双向开关603的自由端与a触点连接,第二双向开关604的自由端与a触点连接,则第一电池单体模块601与第二电池单体模块602串联。
应当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电池内部并联后的两条支路电压相同,可以控制第一电池单体模块601和第二电池单体模块602中包括的串联的电池单体的个数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电池中包括两个电池单体模块的情况,通过双向开关控制两个电池单体模块的串联或并联,从而,该电池可以应用于需要单包电池或双包电池的用电装置,且对于双包电池的用电装置,可以通过双向开关控制两个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再与另一电池串联,从而避免了电池之间产生环路电流的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电池还包括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的一端与电池单体模块连接,另一端与电池的电极端子连接。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保护电路用于保证电池的安全,防止电池在接通的第一时间产生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电池内部的元器件。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保护电路主要起到了缓冲作用,防止流过电池内部元器件的电流过大。保护电流的一端与电池单体模块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电池正极端子连接,也可以与电池负极端子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电池中设置保护电路,防止电路连通的瞬间,大电流对电池内部电路造成的损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保护电路包括预充电阻、第一保护继电器和第二保护继电器;预充电阻和第一保护继电器串联后,再与第二保护继电器并联。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一种电池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保护电路包括预充电阻R和第一保护继电器K1和第二保护继电器K2,其连接关系是预充电阻R先与第一保护继电器K1串联后,再与第二保护继电器K2并联。可以理解的是,图7只是一种示例,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保护电路设置在电池单体模块左边,即保护电路的一端与电池单体模块连接,另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端子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电池中设置保护电路,通过预充电阻和第一保护继电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电路连通的瞬间,大电流对电池内部电路造成的损害。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图中示出了3个电池串联构成的电池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两个电池串联,也可以是更多个电池串联,本申请实施例对电池系统中串联的电池的个数不作具体限定。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电池内部可通过选路控制组件控制电池单体模块的串、并联关系,在为用户装置提供所需的电压、电流的同时,避免了电池之间出现环路电流的问题。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能够与现有技术中将电池并联获得相同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将每一电池中并联的电池单体模块的个数设置成与串联的电池的个数相等。例如:现有技术中每个电池中包括串联的96个电池单体,共有三个电池并联。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每个电池中可以将三个电池单体模块并联,每个电池单体模块包含串联的32个电池单体,然后三个电池串联。
在另一实施例中,三个电池中,内部电池单体模块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个电池中可以是两个电池单体模块并联,第二个和第三个电池中可以是三个电池模块组并联。只要电池串联后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满足用电装置的需求即可。
由于现有技术中,多包电池是每个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串联,电池之间并联,为了能够达到与现有技术中电池连接方式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相同的目的,本申请通过控制电池内部并联的电池单体模块的个数与电池的个数相同,从而在为用户装置提供所需的电压、电流的同时,避免了电池之间出现环路电流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池。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有一种包含至少一个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的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可以理解的是,电池可以用于与用电装置上的电机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可以避免电池间的环流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针对用电装置包括多个电池的情况,多个电池之间为串联连接,形成电池系统。该电池系统用于与整车电机连接,用于为整车电机供电。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用电装置包括多个电池串联的情况,为了保证电池串联后能够为用电装置输出所需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将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进行并联处理。具体可通过电池内部的选路控制组件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用电装置中串联的电池的个数与每一个电池中并联的电池单体模块的个数相同。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能够与现有技术中将电池并联获得相同的电压和电流,可以将每一电池中并联的电池单体模块的个数设置成与串联的电池的个数相等。例如:现有技术中每个电池中包括串联的96个电池单体,共有三个电池并联。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每个电池中可以将三个电池单体模块并联,每个电池单体模块包含串联的32个电池单体,然后三个电池串联。
在另一实施例总,电池内部并联的电池单体的数量也可以不与串联的电池的数量相同,只要能够满足用电装置需求的电压和电流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电池串联,可以避免电池间出现环流风险。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应用与电池通信连接的设备,例如可以是电池换电站的站控系统,该站控系统可以为终端或服务器;其中终端具体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tant,PDA)等;服务器具体可以为应用服务器,也可以为Web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步骤901:接收用电装置发送的电池请求参数,电池请求参数包括电池数量;
步骤902:根据电池数量确定对应数量的目标电池;目标电池为上述各实施例的电池;
步骤903:向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目标电池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选路控制组件,以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在步骤901中,用电装置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解释,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将用电装置以电动汽车为例进行后续各步骤的描述。电动汽车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或有线通信方式与站控系统通信连接。其中,无线通信方式具体可以为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WIFI、紫蜂(ZigBee)移动通信(4G、5G等)等方式。在电动汽车与站控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后,电动汽车可向站控系统发送电池请求参数。其中,电池请求参数中可以包括电池数量,可以理解的是,电池请求参数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例如:请求时间、车牌号、用户账号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电池数量是指该电动汽车需要更换的电池的数量,该参数可以是电动汽车默认的,也可以是用户输入的。例如:该电动汽车共需要安装3个电池,则电动汽车向站控系统发送的电池请求参数中的电池数量默认可以为3。若用户发现3个电池中只有1个电池需要更换,则可通过车载系统对电池数量进行重新设置,即,将电池数量为3更换为1。
在步骤902中,站控系统在接收到该电池请求参数后,从多个电池中选择对应数量的目标电池。可以理解的是,站控系统中预先维护有换电站所容纳的电池的电池参数,并且站控系统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各个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System,BMS)通信连接。其中,电池参数可以包括电池的当前电量、电池的健康指数和电池充电状态等。电池充电状态用于表征该电池处于充电状态还是已充满状态,若处于已充满状态,则可记录充满的时间。站控系统可以从已充满的电池中随机选取对应数量的电池作为目标电池。另外,站控系统也可以从已充满的电池中选取健康指数最高的电池作为目标电池,还可以从已充满的电池中选取最早充满的电池作为目标电池。可以理解的是,若所有的电池均处于充电中,则可向用户装置发送无电池可用的消息,也可以将当前荷电状态(Statofcharge,SOC)值最大的电池作为目标电池。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池、目标电池的结构及功能均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903中,站控系统在确定目标电池后,向目标电池的BMS系统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池的BMS系统控制电池内部的选路控制组件的连接状态,进而控制电池中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从而使得电池能够适用于电动汽车对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的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站控系统根据电池数量向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在为用户装置提供所需的电压、电流的同时,避免了电池之间出现环路电流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电池数量为多个,则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目标电池将内部电池单体模块并联或混联连接。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若电池数量为1,则站控系统从多个电池中选择一个目标电池,并可向电池发送将目标电池中电池单体模块串联的控制指令。当然,也可以控制该目标电池中电池单体模块并联或混联的控制指令。
对于电池数量为多个,例如为2个,则站控系统从多个电池中选择两个目标电池,并分别向两个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可以是控制目标电池内部为两个电池单体模块并联。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目标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模块并联或混联,从而使得电池能够输出适合用电装置的电压和电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并联后的任意两个支路所包含的电池单体个数相同。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当为了避免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后在电池内部产生环路电流,可以控制并联后的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可以理解的是,预设电压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可以为0.5V。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处于并联状态的两个电池的安替模块组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部的并联电路产生环路电流的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并联后的任意两个支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电池内部的每个电池单体其所处的环境相同,例如通过的电流、所处的温度等,因此,可以将电池内部的电池单体近似看做是相同的,为了避免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后在电池内部产生环路电流,可以控制并联后的支路所包含的电池单体个数相同。应当说明的是,任意一个支路中的电池单体为串联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任意并联的两支路所含的电池单体的个数相同,可以保证电池内部并联的电池单体的一致性。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包并联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图10中每个电池内部的连接关系可参见上述对图3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整车换电时,车辆向站控系统发送电池请求参数,该电池请求参数信号至少包括整车需求的电池数量,当需求为单包使用时(如适配A0级车),站控系统向目标电池的BMS发送控制指令,BMS控制调节双向开关和继电器,使电池内电池单体保持串联,为整车提供足够的功率正常运行,电池内部双向开关及继电器具体操作步骤为:双向开关1、双向开关2、双向开关3均连接到a触点,双向开关4以及继电器1和2均断开。
当需求为双包使用时(如适配A级及B级车时),站控系统在选择了两个目标电池后,向目标电池的BMS发送控制指令,BMS控制调节双向开关和继电器,使电池内的电池单体保持并联后再与另一套电池串联使用,保证整车有足够的功率输出的同时,保证了两套电池串联给整车供电,消除了两个电池间的压差导致的系统环流风险,电池内部双向开关及继电器具体操作步骤为:闭合继电器1,双向开关1连接a点,双向开关2连接b点,双向开关3连接a点,其他开关及继电器均断开,单个电池内部电路调整为2P48S,即两个电池单体模块并联,其中,每个电池单体模块中包括48个电池单体串联。两个电池串联使用,降低电池间系统电阻不一致导致的环流风险。
当需求三包使用时,站控系统在选择了两个目标电池后,向目标电池的BMS发送控制指令,BMS控制调节调节双向开关和继电器,使电池内电池单体保持并联后再与另两套电池串联使用,保证整车有足够的功率输出的同时,保证了三套电池串联给系统供电,消除了三个电池之间的压差导致的系统环流风险,电池内部双向开关及继电器具体操作步骤为:双向开关4连接b点,双向开关1连接b点,双向开关2连接a点,闭合继电器2,双向开关3连接b点,其他开关及继电器均断开,单个电池内部电路调整为3P32S,即每个电池内为三个电池单体模块并联,每个电池单体模块中包括串联的32个电池单体。三套电池串联使用,降低电池间系统电阻不一致导致的环流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将电池之间的差异导致压差转化到了只需控制电池内部两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压差,极大排除了电池间的差异导致的环流风险。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上的模块、程序段或代码。应理解,该装置与上述图9方法实施例对应,能够执行图9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步骤,该装置具体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所述装置包括:参数接收模块1101、电池确定模块1102和指令发送模块1103,其中:
参数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用电装置发送的电池请求参数,该电池请求参数包括电池数量;
电池确定模块1102用于根据电池数量确定对应数量的目标电池;目标电池为上述各实施例的电池;
指令发送模块1103用于向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目标电池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选路控制组件,以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电池数量为多个,则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目标电池将内部电池单体模块并联或混联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并联后的任意两个支路所包含的电池单体个数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并联后的任意两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201、存储器(memory)1202和总线1203;其中,
所述处理器1201和存储器1202通过所述总线12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12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1202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接收用电装置发送的电池请求参数,电池请求参数包括电池数量;根据电池数量确定对应数量的目标电池;目标电池为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向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目标电池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选路控制组件,以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处理器1201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处理能力。上述处理器12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种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12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接收用电装置发送的电池请求参数,电池请求参数包括电池数量;根据电池数量确定对应数量的目标电池;目标电池为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向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目标电池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选路控制组件,以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接收用电装置发送的电池请求参数,电池请求参数包括电池数量;根据电池数量确定对应数量的目标电池;目标电池为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向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以使目标电池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选路控制组件,以控制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单体模块和选路控制组件,每个电池单体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所述选路控制组件与所述电池单体模块连接;
所述选路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路控制组件包括双向开关和继电器,所述双向开关和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电池单体模块连接,用于控制电池单体模块的排序中,相邻两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电连接方式;其中,电池单体模块的排序为根据所述电池内所有的电池单体模块为串联连接时,电流流经所述电池单体模块的先后顺序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模块的个数为N,N为大于2的正整数;
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个双向开关连接,所述第一个双向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二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串联或并联;
第m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通过继电器与所述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连接,所述第m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m个双向开关连接,所述第m个双向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m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m+1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串联或并联;其中,m为正整数,且1<m<N;
第N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第N个双向开关连接,所述第N个双向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N个电池单体模块与第N-1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串联或并联,所述第N个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的第二电极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单体模块之间存在并联连接方式的情况下,并联的任意两个支路所包含的电池单体个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单体模块之间存在并联连接方式的情况下,并联的任意两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路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双向开关和第二双向开关,所述多个电池单体模块包括第一电池单体模块和第二电池单体模块;
所述第一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双向开关连接;
所述第二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的第二电极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单体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双向开关连接;
所述第一双向开关和所述第二双向开关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单体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池单体模块之间为并联或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单体模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的电极端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预充电阻、第一保护继电器和第二保护继电器;
所述预充电阻和所述第一保护继电器串联后,再与所述第二保护继电器并联。
9.一种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且多个所述电池之间串联连接。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用电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电池,则多个所述电池之间串联连接,且串联后获得的电池系统与整车电机连接。
12.一种电池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电装置发送的电池请求参数,所述电池请求参数包括电池数量;
根据所述电池数量确定对应数量的目标电池;所述目标电池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向所述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电池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选路控制组件,以控制所述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电池数量为多个,则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目标电池将内部电池单体模块进行并联或混联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并联后的任意两个支路所包含的电池单体个数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并联后的任意两个支路的电压差小于预设电压阈值。
16.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电装置发送的电池请求参数,所述电池请求参数包括电池数量;
电池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数量确定对应数量的目标电池;所述目标电池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电池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目标电池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选路控制组件,以控制所述多个电池单体模块之间的电连接方式。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其中,
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2或15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或15所述的方法。
CN202211032958.XA 2022-08-26 2022-08-26 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59396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2958.XA CN115939680A (zh) 2022-08-26 2022-08-26 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2958.XA CN115939680A (zh) 2022-08-26 2022-08-26 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9680A true CN115939680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47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2958.XA Pending CN115939680A (zh) 2022-08-26 2022-08-26 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968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70812A1 (en) * 2015-03-16 2016-09-21 Thunder Power Hong Kong Ltd. Battery pack, battery charging station, and charging method
DE202020003408U1 (de) * 2020-07-16 2020-11-05 Michael Roscher Batteriesystem, insbesondere Bipolarbatteriesystem
CN113078694A (zh) * 2020-01-03 2021-07-06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箱以及应用于锂电池箱的控制方法
CN113629821A (zh) * 2021-09-02 2021-11-0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3923441A1 (en) * 2019-05-07 2021-12-15 Lg Energy Solution, Ltd. Battery controller, wireless battery control system,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balancing method
CN216354438U (zh) * 2021-10-29 2022-04-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加热控制电路和系统
CN216389527U (zh) * 2021-11-25 2022-04-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系统、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70812A1 (en) * 2015-03-16 2016-09-21 Thunder Power Hong Kong Ltd. Battery pack, battery charging station, and charging method
EP3923441A1 (en) * 2019-05-07 2021-12-15 Lg Energy Solution, Ltd. Battery controller, wireless battery control system,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balancing method
CN113078694A (zh) * 2020-01-03 2021-07-06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箱以及应用于锂电池箱的控制方法
DE202020003408U1 (de) * 2020-07-16 2020-11-05 Michael Roscher Batteriesystem, insbesondere Bipolarbatteriesystem
CN113629821A (zh) * 2021-09-02 2021-11-0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6354438U (zh) * 2021-10-29 2022-04-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加热控制电路和系统
CN216389527U (zh) * 2021-11-25 2022-04-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系统、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4335B (zh) 车载电力系统和汽车
CN110303944B (zh) 一种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系统及方法
US20110181245A1 (en) Unitized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grammable battery management module thereof
CN109906169B (zh) 用于双电压电池的运行方法
EP3505388A1 (en) Modularised charging vehicle
CN20363170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加热系统的控制电路
CN103414224A (zh) 一种大容量高电压的集成电池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3188342A1 (en) Smart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packs
CN104797951B (zh) 用于蓄能器的测试装置
CN113733956B (zh) 一种充电方法、一种充电装置、一种充电系统
CN204376500U (zh)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CN103023106A (zh) 一机多充电动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3795124A (zh) 一种实现多组锂电池并联循环充电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9895650A (zh) 电力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03296740B (zh) 电池组自动切换方法
CN110329089B (zh) 充电调控系统、充电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391864B2 (en) System to balance high voltage battery for vehicle
EP3556596A1 (en)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multi-layer division scheme
CN104908604B (zh) 机载电网
CN110641316A (zh) 动力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电动汽车
CN115939680A (zh) 电池、电池系统、用电装置、电池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5186629A (zh) 电动汽车及其动力电池主动均衡系统
CN106026307A (zh) 车载电池管理系统
KR102644606B1 (ko) 충전 방법 및 전력 변환 장치
CN213413530U (zh) 新能源车辆的充放电系统、新能源车辆及车车互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