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8227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8227A
CN115938227A CN202211404096.9A CN202211404096A CN115938227A CN 115938227 A CN115938227 A CN 115938227A CN 202211404096 A CN202211404096 A CN 202211404096A CN 115938227 A CN115938227 A CN 115938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fa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040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宇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040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8227A/zh
Priority to US18/109,447 priority patent/US2024016415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938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82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显示区一侧的台阶区,台阶区包括弯折区、位于弯折区与显示区之间的第一区、以及位于弯折区远离显示区的第二区,第二区包括绑定区;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基板,包括柔性衬底和位于柔性衬底之上的阵列层;多条数据线,位于阵列层且位于显示区;多个导电焊盘,位于绑定区;多个多路分配单元,位于第二区,且位于绑定区与弯折区之间,多路分配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线电连接,输入端与导电焊盘电连接。如此,多路分配单元将随台阶区的弯折而反折至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避免占用第一区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窄边框设计。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从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显示(LCD,LiquidCrystalDisplay)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和发光二极管显示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VR、车载显示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显示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显示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显示产品的边框窄化为现阶段的一种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实现显示产品的窄边框设计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实现显示产品的窄边框化。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台阶区,所述台阶区包括弯折区、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的第一区、以及位于所述弯折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第二区,所述第二区包括绑定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阵列基板,包括柔性衬底和位于所述柔性衬底之上的阵列层;
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阵列层且位于所述显示区;
多个导电焊盘,位于所述绑定区;
多个多路分配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区,且位于所述绑定区与所述弯折区之间,所述多路分配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输入端与所述导电焊盘电连接。。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其非显示区包括设置于显示区一侧的台阶区,其中,台阶区包括第一区、弯折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和显示区相邻,弯折区位于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在第二区设置有绑定区,绑定区包括多个导电焊盘。随着弯折区的弯折,台阶区中的第二区将能够反折至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显示区中包括多条数据线,数据线通过多路分配单元与绑定区的导电焊盘电连接,导电焊盘上的信号即可通过多路分配单元传输至数据线。特别是,本发明将多路分配单元设置于台阶区中的第二区,具体设置在绑定区与弯折区之间,如此,当台阶区在弯折区的位置发生弯折时,多路分配单元将随台阶区的弯折而反折至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避免占用第一区的空间,为第一区对应的边框宽度提供了压缩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提升显示产品的屏占比,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从台阶区进行弯折后的一种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一种BB向膜层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5所示为利用检测电路单元对显示面板进行检测时检测焊盘、检测电路单元、多路分配单元以及数据线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线、多路分配单元、检测电路单元以及导电焊盘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线、多路分配单元、检测电路单元以及导电焊盘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线、扇出走线和多路分配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线、扇出走线和多路分配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1所示为相邻的两个多路分配单元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2所示为与图11中单个多路分配单元所对应的一种布局图;
图13所示为相关技术中将多路分配单元设置于下边框区时单个多路分配单元的一种布局图;
图14所示为相关技术中与图13所示的多路分配单元对应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区中子像素与数据线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台阶区的一种膜层示意图;
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18所示为图1中的区域Q对应的扇出走线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9所示为图18中的扇出走线沿CC向的一种膜层示意图;
图20所示为图1中的区域Q对应的扇出走线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21所示为图20中的扇出走线沿DD向的一种膜层示意图;
图22所示为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的数据线所连接的扇出走线的一种布局示意图;
图23所示为数据线、扇出走线以及换线区中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的一种排列示意图;
图2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落入所对应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示面板中像素数量越来越多,数据信号线的数量越来越多,绑定区中设置的数据电压输出引脚越来越多,致使绑定区占用的边框面积越来越大。为减小绑定区占用的边框面积,相关技术是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多路分配电路,通过分时驱动的方法,实现绑定区中的一个数据电压输出引脚能够分别向同一行中的多个像素提供数据电压信号。
但是,由于多路分配电路设置有多个晶体管作为开关单元,一个晶体管对应一条数据信号线。当显示装置中的数据信号线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时,多路分配电路中晶体管的数量随之增加,使得多路分配器电路的尺寸增加,所占用的边框面积增加,不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台阶区,所述台阶区包括弯折区、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的第一区、以及位于所述弯折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第二区,所述第二区包括绑定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阵列基板,包括柔性衬底和位于所述柔性衬底之上的阵列层;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阵列层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多个导电焊盘,位于所述绑定区;多个多路分配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区,且位于所述绑定区与所述弯折区之间,所述多路分配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输入端与所述导电焊盘电连接。如此,多路分配单元将随台阶区的弯折而反折至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避免占用第一区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产品的窄边框设计。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示出了尚未将台阶区弯折的情形,图2所示为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从台阶区进行弯折后的一种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一种BB向膜层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包括位于显示区AA一侧的台阶区A00,台阶区A00包括弯折区A0、位于弯折区A0与显示区AA之间的第一区A1、以及位于弯折区A0远离显示区AA的第二区A2,第二区A2包括绑定区B0;显示面板还包括:
阵列基板01,包括柔性衬底00和位于柔性衬底00之上的阵列层40;
多条数据线D0,位于阵列层40且位于显示区AA;
多个导电焊盘P,位于绑定区B0;
多个多路分配单元10,位于第二区A2,且位于绑定区B0与弯折区A0之间,多路分配单元10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线D0电连接,输入端与导电焊盘P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对显示面板的各个区域进行了示意,并未示出各个区域的详细结构,对于不同区域的详细结构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图2以轮廓结构为矩形的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显示面板的轮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轮廓结构还可体现为其他,例如还可体现为圆角矩形等等。图3仅示意了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结构,并不对实际膜层数量和尺寸进行限定,对于显示面板的详细膜层结构将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另外,图1和图2仅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所包含的数据线D0的排列形式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显示面板实际所包含的数据线D0的数量。
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电连接”指的是电性连接,例如可以是两个连接主体之间直接接触连接,也可以是两个连接主体之间通过其他的连接媒介(如晶体管)形成电连接,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其非显示区NA包括设置于显示区AA一侧的台阶区A00,其中,台阶区A00包括第一区A1、弯折区A0和第二区A2,其中,第一区A1和显示区AA相邻,弯折区A0位于第一区A1和第二区A2之间,在第二区A2设置有绑定区B0,绑定区B0包括多个导电焊盘P。随着弯折区A0的弯折,台阶区A00中的第二区A2将能够反折至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如此,显示面板可呈现如图2所示的平面示意结构。显示区AA中包括多条数据线D0,数据线D0通过多路分配单元10与绑定区B0的导电焊盘P电连接,导电焊盘P上的信号即可通过多路分配单元10传输至数据线D0。特别是,本发明将多路分配单元10设置于台阶区A00中的第二区A2,具体设置在绑定区B0与弯折区A0之间,如此,当台阶区A00在弯折区A0的位置发生弯折时,多路分配单元10将随台阶区A00的弯折而反折至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避免占用第一区A1的空间,为第一区A1对应的边框宽度提供了压缩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提升显示产品的屏占比,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继续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台阶区A00还包括第一扇出区A11,第一扇出区A11位于第一区A1,第一扇出区A11包括多条扇出走线L01,多路分配单元10的输出端通过扇出走线L01与数据线D0电连接。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与显示区AA相邻的第一区A1中设置有第一扇出区A11,可选地,第一扇出区A11中的扇出走线L01靠近显示区AA的一端与数据线D0一一对应电连接,扇出走线L01远离显示区AA的一端与多路分配单元10的输出端电连接,如此,多路分配单元10中所传输的信号可通过扇出走线L01传输至对应的数据线D0。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具有一个输入端10-I和至少两个输出端10-O,也就是说,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会通过扇出走线与至少两条数据线D0电连接,由于多路分配单元10的输入端10-I与绑定区B0的导电焊盘P是电连接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一条数据线对应与一个导电焊盘电连接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在引入多路分配单元10后,大大减少了绑定区B0中的导电焊盘P的量,因而有利于简化与绑定区B0所绑定的控制芯片的结构。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示出了台阶区A00还包括检测电路区A21的方案。图5所示为利用检测电路单元20对显示面板进行检测时检测焊盘、检测电路单元20、多路分配单元10以及数据线D0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对检测电路单元20和多路分配10单元的具体连接关系进行了细化。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线D0、多路分配单元10、检测电路单元20以及导电焊盘P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可选地,检测电路单元20包括多个晶体管。
请参考图4至图6,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台阶区A00还包括检测电路区A21,检测电路区A21位于弯折区A0与绑定区B0之间;检测电路区A21包括检测电路单元20,检测电路单元20通过多路分配单元10与数据线D0电连接。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在显示面板中引入检测电路单元20时,可以在显示面板的制程中对显示面板进行检测,可选地,检测电路单元20的输出端20-O与多路分配单元10的输入端电连接,当尚未在绑定区B0绑定驱动芯片时,可向检测电路单元20的输入端20-I施加检测信号,检测信号通过多路分配单元10提供至数据线D0,从而在绑定控制芯片之前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的检测,有利于提升产品良率。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检测电路区A21设置于弯折区A0与绑定区B0之间,如此,当台阶区A00在弯折区A0的位置发生弯折时,检测电路单元20将随台阶区A00的弯折而反折至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避免占用第一区A1的空间,为第一区A1对应的边框宽度提供了进一步压缩的空间,因而同样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以同一检测电路单元20包括三个晶体管、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也包括三个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检测电路单元20和多路分配单元10实际所包含的晶体管的数量进行限定。同一检测电路单元20中,三个晶体管的第一极S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检测信号端P-T,三个晶体管的第二极D电连接,并与多路分配单元10的输入端10-I电连接,三个晶体管的控制端G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控制线k11、k12和k13。在检测阶段,通过三个检测信号端P-T分别向数据线D0提供检测信号,以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检测信号端P-T在显示面板中位置仅为示意,并不代表实际位置。当通过检测信号端P-T对显示面板检测完成之后,检测信号端P-T可能会被切割掉,最终产品中可能并不包含检测信号端P-T,所以在图6以及其他未用到检测信号端P-T的实施例所对应附图中并未示出检测信号端P-T。
请参考图6,当完成检测后,同一检测电路单元20中三个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后与绑定区B0中的导电焊盘P电连接,通过控制线k11、k12和k13控制检测电路单元20中的各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如此,导电焊盘P与多路分配单元10的输入端10-I即可形成信号通路,导电焊盘P上的信号可通过检测电路单元20传输至多路分配单元10。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示出了将多路分配单元10设置于检测电路区A21与绑定区B0之间的方案。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7,多路分配单元10位于检测电路区A21与绑定区B0之间,或者,请参考图4至图6,多路分配单元10位于检测电路区A21与弯折区A0之间。
具体而言,当将多路分配单元10和检测电路区A21均设置于弯折区A0与绑定区B0之间时,可将检测电路区A21设置于多路分配单元10与绑定区B0之间,例如图4至图6所示结构。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检测电路区A21和多路分配单元10采用图7所示的位置进行设置,即,将多路分配单元10设置于检测电路区A21与弯折区A0之间。这两种方式中,随着弯折区A0的弯折,检测电路区A21和多路分配单元10均会反折至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不占用显示面板的边框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对于图4至图6的连接关系已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阐述,此处不再赘述。对于图7的方案,可选地,检测电路单元20包括多个晶体管,本实施例以同一检测电路单元20包括三个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三个晶体管的第一极S分别通过信号传输线X1、X2和X3连接至不同的检测信号端P-T,三个晶体管的第二极D分别与不同的数据线D0电连接,三个晶体管的控制端G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控制线k11、k12和k13。在检测阶段,控制线k11、k12和k13控制同一检测电路单元20中的三个晶体管分时导通,通过三个检测信号端P-T分别向数据线D0提供检测信号,以实现对显示面板的检测。当完成检测后,检测信号端P-T不再向数据线D0提供检测信号。多路分配单元10的输入端10-I与绑定区B0的导电衬垫电连接,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的三个输出端10-O分别与前述信号传输线X1、X2和X3电连接。当在显示面板上绑定控制芯片后,检测电路单元20中的各晶体管均处于导通状态,导电焊盘P上的信号可通过多路分配单元10和检测电路单元20传输至数据线D0。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线D0、多路分配单元10、检测电路单元20以及导电焊盘P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请参考图8,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多路分配单元10位于检测电路单元20与弯折区A0之间;第二区A2还包括第二扇出区A22,第二扇出区A22位于多路分配单元10与检测电路单元20之间,检测电路单元20通过第二扇出区A22的扇出走线L02与多路分配单元10电连接。
具体而言,当将多路分配单元10和检测电路单元20均设置于第二区A2时,沿与数据线D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多路分配单元10整体在第二区A2所占的区域的宽度,与检测电路区A21的宽度可能并不相同,本实施例在多路分配单元10与检测电路单元20之间引入第二扇出区A22时,利用第二扇出区A22的扇出走线能够方便实现多路分配单元10与检测电路单元20的电连接。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线D0、扇出走线和多路分配单元10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数据线组Z,数据线组Z包括X条数据线D0,X≥2且为整数;多路分配单元10包括X个开关元件T,开关元件T包括控制端G、输入端S和输出端D,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的X个开关元件T的输入端S连接并与同一导电焊盘P电连接,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的X个开关元件T的输出端D与同一数据线组Z的X条数据线D0一一对应连接;显示面板还包括X条开关控制线k,多路分配单元10的X个开关元件T的控制端G与X条开关控制线k一一对应连接
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包括第一开关元件T1和第二开关元件T2,开关控制线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线k11和第二开关控制线k12,第一开关元件T1的控制端G与第一开关控制线k11电连接,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端G与第二开关控制线k12电连接。
具体而言,继续参考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数据线D0分成了多个数据线组Z,每个数据线组Z包括X条数据线D0,本实施例以X=2为例进行说明,开关控制线k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线k01和第二开关控制线k02,同时,在显示面板中引入多个多路分配单元10,多路分配单元10的数量与数据线组Z的数量相同,每个多路分配单元10中所包含的开关元件T的数量与每个数据线组Z中所包含的数据线D0的数量相同。同一数据线组Z中的X条数据线D0分别与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中的X个开关元件T的输出端D连接,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中的X个开关元件T的输入端S连接在一起,用于连接绑定区B0中的同一导电焊盘P。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中的X个开关元件T的控制端G分别与X条开关控制线k一一对应连接。通过在一个多路分配单元10中设置于X条数据线D0一一对应的X个第一开关元件T,能够使每个第一开关元件T独立控制对应的数据线D0的信号传输,且通过将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的个第一开关元件T的输入端S连接在一起与同一导电焊盘P电连接,能够减少绑定区B0中的导电焊盘P的数量,简化与绑定区B0所绑定的控制芯片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多路分配单元10中包含的开关元件T的数量X可以根据一个数据线组Z中包括的数据线D0的数量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仅以X=2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X还可取为大于2的其他值,例如请参考图5,该实施例中以X=3为例进行说明,开关控制线k0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线k01、第二开关控制线k02、第三开关控制线k03。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线D0、扇出走线和多路分配单元10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与图9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多路分配单元中开关元的控制端的连接方式不同。图11所示为相邻的两个多路分配单元10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图12所示为与图11中单个多路分配单元10所对应的一种布局图,请参考图10至图12,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多路分配单元10中,两个第一开关元件T1相邻且两个第一开关元件T1的控制端G通过同一走线连接至第一开关控制线k11,或者,两个第二开关元件T2相邻且两个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端G通过同一走线连接至同一第二开关控制线k12。图12所示实施例示出了相邻两个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端G连接至同一第二开关控制线k12的方案。
当将多路分配单元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时,下边框区的横向尺寸较大。当将多路分配单元10设置于弯折区A0与绑定区B0之间时,此部分区域的横向尺寸相比于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域变窄。假设,当将多路分配单元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时,单个多路分配单元在下边框区的布局图和连接示意图可参考图13和图14,其中,图13所示为相关技术中将多路分配单元设置于下边框区时单个多路分配单元的一种布局图,图14所示为相关技术中与图13所示的多路分配单元对应的一种连接示意图,本实施例仅以多路分配单元包括两个开关元件T01和T02,且两个开关元件T01和T02的控制端G分别连接不同的控制线k01’和k02’为例进行说明。由于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横向距离(沿第二方向D2的距离)较大,相关技术中当将多路分配单元设置于下边框区时,例如请参考图13,同一多路分配单元中的两个开关元件T01和T02采用沿第二方向D2横向排列的方式排布,此时,两个开关单元T01和T02的排布示意图中,包括三个源电极S的分支、两个漏电极D的分支、以及四个栅极G的分支,这些分支沿第第二方向D2排列。当本发明实施例将多路分配单元10设置于台阶区时,台阶区沿第二方向的宽度相比于下边框区变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对开关元件的布局进行了改进,请参考图11,两个开关元件T1和T2的排布示意图中,仅包括一个源电极S的分支、两个漏电极D的分支以及两个栅极G的分支,这些分支沿第二方向D2排列,相比于图13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减小了同一多路分配单元中两个开关元件的栅极G以及源电极S的分支数量,从而减小了同一多路分配单元中的两个开关元件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减小了多路分配单元在第二方向D2所占用的空间,使其满足台阶区的布局尺寸要求。
此外,请参考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多路分配单元10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关元件T2的控制端G通过同一走线连接至第二开关控制线k12,如此,减少了连接开关元件与开关控制线的走线的数量,从而减少了连接开关元件与开关控制线的走线在台阶区所占用的空间,进一步满足在台阶区正常布局多路分配单元的需求。
请参考图6,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显示区AA包括多个子像素P0,子像素P0通过数据线D0与开关元件T电连接;子像素P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P1和第二颜色子像素P2;第一颜色子像素P1的启亮电压大于第二颜色子像素P2的启亮电压,与第一颜色子像素P1所连接的开关元件T的宽长比为第一宽长比,与第二颜色子像素P2所连接的开关元件T的宽长比为第二宽长比,第一宽长比大于第二宽长比。
继续参考图6,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子像素P与数据线D0电连接,数据线D0又与多路分配单元10中的开关元件T电连接,当对应的开关元件T导通时,绑定区B0的信号即可通过开关元件T和数据线D0传输至对应的子像素P。当子像素P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P1和第二颜色子像素P2,且第一颜色子像素P1的启亮电压大于第二颜色子像素P2的启亮电压时,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第一颜色子像素P1和第二颜色子像素P2所连接的开光元件的宽长比进行了差异化设计,具体为,假设与第一颜色子像素P1所连接的开关元件T的宽长比为第一宽长比,与第二颜色子像素P2所连接的开关元件T的宽长比为第二宽长比时,设定第一宽长比大于第二宽长比。开关元件的宽长比越大,其驱动能力越强。当启亮电压较高的第一颜色子像素P1对应的开关元件的第一宽长比设置为较大时,有利于提升该开关元件的驱动能力,即提升对第一颜色子像素P1的充电能力。
可选地,假设第一宽长比为A1,第二宽长比为A2,则A1=k*A2,其中,1<k≤2。
可选地,第一颜色子像素P1为蓝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P2为红色子像素或绿色子像素。
请参考图9和图10以及图15,其中,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区AA中子像素与数据线D0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5,数据线D0沿第一方向D1延伸,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多个像素列90,同一像素列包括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多个子像素,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相交;同一像素列90中,位于奇数行的各子像素共用同一数据线D0,以及位于偶数行的各子像素共用另一数据线D0;子像素还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P3,像素列包括沿第二方向D2交替排列的第一像素列91和第二像素列92,第一像素列91包括沿第一方向D1交替排列的第一颜色子像素P1和第三颜色子像素P3,第二像素列92包括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二颜色子像素P2。
本实施例中,由于每列子像素对应设置两条数据线D0,且同一列相邻的两个子像素连接不同的数据线D0,因此,相邻两行子像素的数据写入互不影响,从而可以在对第x行子像素60进行数据写入的阶段,继续对第x-1行子像素60进行数据写入,增加数据信号的写入时长,改善高频、高分辨率产品的显示不均的问题,而且,上述连接方式还可以在两条数据线D0上的负载(loading)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避免显示出现横纹问题,改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9和图10,并结合图15,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X=2,同一第一像素列91中,与第一颜色子像素P1所连接的开关元件为第一子开关元件T01,与第三颜色子像素P3所连接的开关元件为第二子开关元件T02,第一子开关元件T01和第二子开关元件T02位于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同一第二像素列92中,与奇数行中的第二颜色子像素P2所连接的开关元件为第三子开关元件T03,与偶数行中的第二颜色子像素P2所连接的开关元件为第四子开关元件T04,第三子开关元件T03和第四子开关元件T04位于另一多路分配单元10;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中的开关元件的宽长比相同。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颜色子像素P1的启亮电压大于第二颜色子像素P2的启亮电压,为提升对第一颜色子像素P1的充电效率,将与第一颜色子像素P1电连接的第一子开关元件T01的长宽比设置为大于与第二颜色子像素P2电连接的第二子开关元件T02的长宽比。在此基础上,由于与第一颜色子像素P1电连接的第一子开关元件T01,和与第三颜色子像素P3电连接的第二子开关元件T02位于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中,与第二颜色子像素P2连接的第三子开关元件T03和第四子开关元件T04位于另一多路分配单元10中,本实施例将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中的第一子开关元件T01和第二子开关元件T02的宽长比设置为相同,将另一多路分配单元10中的第三子开关元件T03和第四子开关元件T04的宽长比设置为相同,因而无需对同一多路分配单元10中的开关元件的宽长比进行差异化设计,在提升第一颜色子像素P1的充电效率的同时,还有利于简化多路分配单元10的整体设计。
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台阶区A00的一种膜层示意图,请结合图3和图16,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台阶区还包括屏蔽层41,沿显示面板在台阶区A00的厚度方向,屏蔽层41与多路分配单元10交叠。
请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00和设置于衬底00上第一金属层M1、电容金属层MC、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以及发光层50,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电容金属层MC位于第一金属层M1背离衬底00的一侧,第二金属层M2位于电容金属层MC背离衬底00的一侧;第三金属层M3位于第二金属层M2背离衬底00的一侧,发光层50位于第三金属层M3背离衬底00的一侧,可选地,发光层50包括阳极51、发光材料层52和阴极53,其中,发光材料层52位于阳极51和阴极之间,阳极51位于发光材料层和第三金属层M3之间。显示面板还包括半导体层poly,半导体层poly位于第一金属层M1背离衬底00的一侧,或者位于第一金属层M1朝向衬底00的一侧。其中,第一金属层M1例如可为栅金属层,显示面板中的晶体管的栅极可设置于第一金属层M1;电容金属层MC用于与第一金属层M1或者第二金属层M2形成电容结构。显示面板中的晶体管的源电极S和漏电极D可位于第二金属层M2,半导体层poly包括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晶体管的源电极s通过接触孔与半导体层poly的源极区域电连接,晶体管的漏电极d通过接触孔与半导体层poly的漏极区域电连接。
请参考图16,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路分配单元10中的开关元件具体可体现为晶体管,当在台阶区设置屏蔽层41时,可将屏蔽层41设置于多路分配单元10背离衬底00的一侧,且沿显示面板在台阶区的厚度方向,屏蔽层41与多路分配单元10交叠,如此,通过屏蔽层41能够减小或者避免射频干扰,提升多路分配单元10所传输的信号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可选地,图16所示实施例以在台阶区引入的屏蔽层41位于第三金属层M3的方案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屏蔽层41设置于阳极51所在的膜层。当然,请参考图3,若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三金属层M3与发光层50之间的第四金属层M4时,还可将屏蔽层41设置于第四金属层M4,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当将屏蔽层41设置于显示面板中既有的膜层时,无需为屏蔽层41引入新的膜层的结构,因而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整体结构。
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图1和图17,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第二显示区AA2沿第二方向D2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至少一侧;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均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并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多条数据线D0,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数据线D0通过扇出走线L01与多路分配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其中,第二显示区AA2中的数据线D0通过位于显示区AA中的连接走线L0与扇出走线L0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17仅对显示面板上所包含的数据线D0进行示意,并不对显示面板上实际所包含的数据线D0的数量进行限定。同样,图17示出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中所包含的数据线D0的数量也仅为示意,并不代表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中实际所包含的数据线D0的数量。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区AA1位于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第二显示区AA2位于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D2的一侧或者两侧,图17以在第一显示区AA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显示区AA2为例进行说明,第二显示区AA2与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边缘相邻,也就是说,第二显示区AA2中的数据线D0是位于显示区AA中沿第二方向D2的两侧区域,第一显示区AA1中的数据线D0位于显示区AA的中间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区AA中的第二显示区AA2沿第二方向D2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至少一侧,在显示区AA沿第一方向D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扇出区A11,第一显示区AA1中的数据线D0直接延伸至第一扇出区A11的位置与第一扇出区A11中的扇出走线L01电连接,第二显示区AA2中的数据线D0通过位于显示区AA中的连接走线L0与第一扇出区A11中的扇出走线电连接。可选地,在显示区AA中,连接走线L0从第二显示区AA2延伸至第一显示区AA1后与第一显示区AA1下方的第一扇出区A11中的扇出走线电连接,如此,无需再在靠近显示面板左下边框和/或右下边框的位置布设扇出走线,从而为显示面板的左下边框和右下边框提供了压缩的空间,因此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进一步窄边框设计,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继续参考图1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连接走线L0包括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连接线段L1和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连接线段L2,第一连接线段L1与扇出走线L01电连接,第二连接线段L2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的数据线D0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连接走线L0将第二显示区AA2中的数据线D0与第一扇出区A11中的扇出走线电连接,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为,连接走线L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线段L1和第二连接线段L2,其中,第一连接线段L1沿第一方向D1延伸,其第一端与扇出走线电连接,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线段L2电连接;第二连接线段L2沿第二方向D2延伸,其未与第一连接线段L1连接的一端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的数据线D0电连接。考虑到显示区AA中的信号线例如数据线D0和栅极线等,延伸方向通常为第一方向D1或者第二方向D2,当在显示区AA中引入连接走线L0时,本发明实施例将连接走线L0中的第一连接线段L1和第二连接线段L2分别设置为沿第一方向D1延伸和沿第二方向D2延伸,在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的同时,还有利于简化第一连接线段L1和第二连接线段L2的布线难度。
继续参考图3和图17,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M1、电容金属层MC、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电容金属层MC位于第一金属层M1背离衬底00的一侧,第二金属层M2位于电容金属层MC背离衬底00的一侧;第三金属层M3位于第二金属层M2背离衬底00的一侧;数据线D0与连接走线L0异层设置,第一连接线段L1和第二连接线段L2中的一者位于电容金属层MC、另一者位于第三金属层M3。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3和图17,当在显示区AA中引入连接走线L0时,将数据线D0与连接走线L0异层设置,有利于避免数据线D0与连接走线L0之间发生干涉。在实际应用中,可将第一连接线段L1同层设置,例如均设置于电容金属层MC,并将第二连接线段L2同层设置,例如均设置于第三金属层M3,如此,通过一道掩膜工艺即可形成各第一连接线段L1,通过另一道掩膜工艺即可形成各第二连接线段L2。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第一连接线段L1设置于第三金属层M3,将第二连接线段L2设置于电容金属层MC,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和图17,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四金属层M4,其中,第四金属层M4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M3背离衬底00的一侧,此时,可选地,第一连接线段L1和第二连接线段L2均可位于第四金属层M4。
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和图17,还可将第一连接线段L1与数据线D0同层设置,如此,通过一道掩膜工艺即可形成第一连接线段L1和数据线D0;可将第二连接线段L2与数据线D0异层设置,例如,可将第二连接线段L2设置于第一金属层M1、电容金属层MC、第三金属层M3或者第四金属层M4中的任一膜层,以避免第二连接线段L2与数据线D0发生短路。
请结合图1、图18和图19,图18所示为图1中的区域Q对应的扇出走线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19所示为图18中的扇出走线沿CC向的一种膜层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扇出区A11中,至少一条扇出走线L01位于第一金属层M1,至少一条扇出走线L01位于电容金属层MC。
具体而言,当将第一扇出区A11中的扇出走线L01分布在两个不同的膜层时,在向衬底00的正投影中,相邻的两条扇出走线的投影之间的中心距可设置的较小,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一扇出区A11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有利于减小第一扇出区A11在第一区A1所占的空间,节约布线空间,因此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继续参考图18和图19,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中的扇出走线为第一子扇出走线L011,位于电容金属层MC中的扇出走线为第二子扇出走线L012,第一子扇出走线L011在衬底00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Y1,第二子扇出走线L012在衬底00的投影为第二投影Y2,第一投影Y1和第二投影Y2交替排列。
本实施例将第一扇出区A11中的扇出走线交替设置于第一金属层M1和电容金属层MC,使得第一金属层M1和电容金属层MC上的扇出走线的数量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合理利用第一扇出区A11中第一金属层M1和电容金属层MC的空间。另外,将第一子扇出走线L011的第一投影Y1和第二子扇出走线L012的第二投影Y2交替排列的方式,还有利于增大第一金属层M1中相邻的第一子扇出走线L011之间的距离,也有利于增大电容金属层MC中相邻的第二子扇出走线L012之间的距离,避免同一金属层上相邻的两条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过小而可能导致的串扰现象。
图20所示为图1中的区域Q对应的扇出走线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图21所示为图20中的扇出走线沿DD向的一种膜层示意图,请参考图20和图21,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相邻的第一投影Y1和第二投影Y2中,第一投影Y1靠近第二投影Y2的边缘为第一边缘B1,第二投影Y2靠近第一投影Y1的边缘为第二边缘B2,第一边缘B1和第二边缘B2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第一边缘B1和第二边缘B2重合,指的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邻的第一投影Y1和第二投影Y2之间的间距为0。本实施例中,沿垂直于衬底00的方向,第一子扇出走线L011和第二子扇出走线L012不交叠,有利于避免第一子扇出走线L011和第二子扇出走线L012交叠时形成的耦合电容对第一子扇出走线L011和第二子扇出走线L012上所传输的信号的干扰,因而有利于提升第一子扇出走线L011和第二扇出走线上所传输的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另外,将第一子扇出走线L011和第二子扇扇出走线对应的第一边缘B1和第二边缘B2设置为重合,还有利于节约第一扇出区A11中扇出走线的布线空间。
图22所示为与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中的数据线D0所连接的扇出走线的一种布局示意图,请参考图22,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扇出区A11,与第一显示区AA1中的数据线D0连接的扇出走线L01为第一扇出走线L10,第一扇出走线L10在衬底00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的数据线D0连接的扇出走线为第二扇出走线L20,第二扇出走线L20在衬底00的正投影为第四投影;至少一个第四投影位于相邻两个第三投影之间。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显示区AA1中的数据线D0与第一扇出区A11中的第一扇出走线L10直接连接,位于第二显示区AA2中的数据线D0通过连接走线L0与第一扇出区A11中的第二扇出走线L20电连接,第二扇出走线L20在衬底00的第四投影位于相邻两条第三扇出走线在衬底00的第三投影之间,如此,可将连接走线L0与第二扇出走线L20就近连接,简化第一扇出区A11中的扇出走线的排列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附图中,例如截面图和平面示意图中,相同填充的线条是位于同一膜层的,不同填充的线条是位于不同的膜层的,可选地,相同填充的线条可在同一工序中制作。
图23所示为数据线D0、扇出走线以及换线区中的第一引线81和第二引线82的一种排列示意图,请结合图9和图23,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台阶区A00还包括换线区A23,换线区A23位于弯折区A0与绑定区B0之间;换线区A23包括第一引线81和第二引线82,第一引线81的第一端801与第一扇出走线L10连接,第二引线82的第一端901与第二扇出走线L20连接,第一引线81的第二端802和第二引线82的第二端902分别与不同的导电焊盘P电连接;沿第二方向D2,第一引线81的第二端802和第二引线82的第二端902的排列顺序与显示区中的数据线组Z的排列顺序相同。
具体而言,继续结合图9和图23,当在显示面板中引入连接走线L0将第二显示区AA2中的数据线D0和第一扇出走线L10中的第二扇出走线L20电连接时,由于第二扇出走线L20是设置于相邻两条第一扇出走线L10之间的,与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n条数据线D0并不是与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n条扇出走线电连接,相当于第一扇出区A11中扇出走线的排列顺序与显示区AA中的数据线D0的排列顺序并不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弯折区A0与绑定区B0之间引入了换线区A23,换线区A23中的第一引线81的第一端与第一扇出走线L10电连接,第二引线82的第一端与第二扇出走线L20电连接,而第一引线81的第二端和第二引线82的第二端的排列顺序与数据线组Z的排列顺序相同,也就是说,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n条数据线D0通过扇出走线与换线区A23中的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n个第二端对应的引线电连接,比如,沿第二方向D2位于第一位的数据线D0通过第二扇出走线L20与第二引线82连接,在换线区A23,该第二引线82的第二端902排列在第一位,且该第二端902与位于绑定区B0的与数据线连接的导电焊盘中位于第一位的导电焊盘P电连接;再比如,沿第二方向D2位于第二位的数据线D0通过第二扇出线L20与另一第二引线82连接,在换线区A23,该第二引线82的第二端排列在第二位,且该第二端902与位于绑定区B0的与数据线连接的导电焊盘中位于第二位的导电焊盘P电连接。如此,无需改变绑定区B0的导电焊盘P原有的排列顺序,由于简化与绑定区所绑定的控制芯片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引线82与第二扇出走线L20异层设置,且与第一扇出走线L10异层设置。将换线区A23中的引线与第一扇出区A11中的扇出走线异层设置时,相当于将换线区A23中的引线相比于第一扇出区中的扇出走线设置于另外的膜层,如此,换线区A23中的引线可通过连接孔与第一扇出区A11中的扇出走线电连接。可选地,换线区A23中的第一引线81和第二引线81可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以使得第一引线81和第二引线82的第二端的排列顺序与数据线的排列顺序相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2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其非显示区包括设置于显示区一侧的台阶区,其中,台阶区包括第一区、弯折区和第二区,其中,第一区和显示区相邻,弯折区位于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在第二区设置有绑定区,绑定区包括多个导电焊盘。随着弯折区的弯折,台阶区中的第二区将能够反折至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显示区中包括多条数据线,数据线通过多路分配单元与绑定区的导电焊盘电连接,导电焊盘上的信号即可通过多路分配单元传输至数据线。特别是,本发明将多路分配单元设置于台阶区中的第二区,具体设置在绑定区与弯折区之间,如此,当台阶区在弯折区的位置发生弯折时,多路分配单元将随台阶区的弯折而反折至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避免占用第一区的空间,为第一区对应的边框宽度提供了压缩的空间,因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提升显示产品的屏占比,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台阶区,所述台阶区包括弯折区、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的第一区、以及位于所述弯折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第二区,所述第二区包括绑定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阵列基板,包括柔性衬底和位于所述柔性衬底之上的阵列层;
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阵列层且位于所述显示区;
多个导电焊盘,位于所述绑定区;
多个多路分配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区,且位于所述绑定区与所述弯折区之间,所述多路分配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输入端与所述导电焊盘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区还包括第一扇出区,所述第一扇出区位于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一扇出区包括多条扇出走线,所述多路分配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区还包括检测电路区,所述检测电路区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
所述检测电路区包括检测电路单元,所述检测电路单元通过所述多路分配单元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分配单元位于所述检测电路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或者,所述多路分配单元位于所述检测电路区与所述弯折区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分配单元位于所述检测电路单元与所述弯折区之间;所述第二区还包括第二扇出区,所述第二扇出区位于所述多路分配单元与所述检测电路单元之间,所述检测电路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扇出区的扇出走线与所述多路分配单元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数据线组,所述数据线组包括X条所述数据线,X≥2且为整数;所述多路分配单元包括X个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同一所述多路分配单元的X个开关元件的输入端连接并与同一所述导电焊盘电连接,同一所述多路分配单元的X个开关元件的输出端与同一所述数据线组的X条所述数据线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X条开关控制线,所述多路分配单元的X个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与X条所述开关控制线一一对应连接
同一所述多路分配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所述开关控制线包括第一开关控制线和第二开关控制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控制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多路分配单元中,两个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相邻且两个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通过同一走线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线,或者,两个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相邻且两个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通过同一走线连接至同一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开关元件电连接;所述子像素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启亮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启亮电压,与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所连接的开关元件的宽长比为第一宽长比,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所连接的开关元件的宽长比为第二宽长比,所述第一宽长比大于所述第二宽长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列,同一像素列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子像素,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同一所述像素列中,位于奇数行的各所述子像素共用同一所述数据线,以及位于偶数行的各所述子像素共用另一所述数据线;
所述子像素还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所述像素列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列的第一像素列和第二像素列,所述第一像素列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像素列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X=2,同一所述第一像素列中,与所述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所连接的开关元件为第一子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所连接的所述开关元件为第二子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子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子开关元件位于同一所述多路分配单元;
同一所述第二像素列中,与奇数行中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所连接的所述开关元件为第三子开关元件,与偶数行中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所连接的开关元件为第四子开关元件,所述第三子开关元件和所述第四子开关元件位于另一所述多路分配单元;
同一所述多路分配单元中的所述开关元件的宽长比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区还包括屏蔽层,沿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台阶区的厚度方向,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多路分配单元交叠。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均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条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数据线通过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多路分配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数据线通过位于所述显示区中的连接走线与所述扇出走线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走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线段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线段,所述第一连接线段与所述扇出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段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数据线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电容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电容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所述数据线与所述连接走线异层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线段和所述第二连接线段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区中,至少一条所述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至少一条所述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中的所述扇出走线为第一子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电容金属层中的所述扇出走线为第二子扇出走线,所述第一子扇出走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二子扇出走线在所述衬底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和所述第二投影交替排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中,所述第一投影靠近所述第二投影的边缘为第一边缘,所述第二投影靠近所述第一投影的边缘为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扇出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的所述数据线连接的所述扇出走线为第一扇出走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数据线连接的扇出走线为第二扇出走线,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为第四投影;至少一个所述第四投影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投影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区还包括换线区,所述换线区位于所述弯折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所述换线区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二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导电焊盘电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二端的排列顺序与所述显示区中的数据线组的排列顺序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异层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异层设置。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404096.9A 2022-11-10 2022-11-1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9382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4096.9A CN115938227A (zh) 2022-11-10 2022-11-1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8/109,447 US20240164159A1 (en) 2022-11-10 2023-02-14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4096.9A CN115938227A (zh) 2022-11-10 2022-11-1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8227A true CN115938227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549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04096.9A Pending CN115938227A (zh) 2022-11-10 2022-11-1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64159A1 (zh)
CN (1) CN11593822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0621A (zh) * 2019-05-31 2019-07-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87797A (zh) * 2019-05-31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WO2021035569A1 (zh) * 2019-08-28 2021-03-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通讯装置
CN112987969A (zh) * 2021-02-10 2021-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US20210241672A1 (en) * 2020-12-29 2021-08-05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CN113963622A (zh) * 2017-06-30 2022-0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3622A (zh) * 2017-06-30 2022-0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60621A (zh) * 2019-05-31 2019-07-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87797A (zh) * 2019-05-31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WO2021035569A1 (zh) * 2019-08-28 2021-03-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通讯装置
US20210241672A1 (en) * 2020-12-29 2021-08-05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CN112987969A (zh) * 2021-02-10 2021-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64159A1 (en) 2024-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8745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24056691A (ja) アレイ基板、表示パネル、スプライシング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CN10883130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7071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14823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23840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373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4083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14364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220834A (zh) 显示面板
CN111948859B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95168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87310B2 (en) Array substrate with connection portion connecting power bus and power line and display panel
CN11593822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45863B (zh) 显示模组
CN212257402U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095507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10678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283689B (zh)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US2024008110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703183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2847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82504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52807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09562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