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0315A - 一种除湿机及其除湿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机及其除湿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0315A
CN115930315A CN202211715355.XA CN202211715355A CN115930315A CN 115930315 A CN115930315 A CN 115930315A CN 202211715355 A CN202211715355 A CN 202211715355A CN 115930315 A CN115930315 A CN 115930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humidification
indoor air
reheater
prese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153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vico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1535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03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0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03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除湿控制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形成主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再热器、内风机;再热器通过通断状态可控的旁通支路连接在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用于在旁通支路与主回路导通时,对经过冷凝器散热的冷媒进行二次散热;内风机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并吹动其依次通过蒸发器、再热器后重新排出至室内,以使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蒸发器中遇冷凝结,并使室内空气在再热器中吸收冷媒二次散热的热量。本发明利用冷媒余热对空气加热,能够在实现恒温除湿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能耗。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除湿控制方法、一种除湿控制装置、一种存储介质和一种除湿机,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Description

一种除湿机及其除湿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湿控制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除湿控制方法、除湿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和除湿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除湿方式,主要是通过传统空调制冷方法将室内的温湿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除湿降温后,再经过电辅热器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勉强达到恒温除湿的效果,且室内温度变化不大,用户体感舒适。但这种除湿方式在除湿机的除湿状态与加热状态的切换过程中,由于压缩机需要停机后再开启电辅热器,因此容易造成室内空气的湿度快速回升,导致室内空气湿度的波动幅度较大,严重时还可能对用户端设备产生凝露风险。
目前,作为传统技术的改进,市场上推出了恒温除湿机,其除湿方式仍然是通过传统空调制冷方法将温湿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除湿降温,但除湿机制与加热机制同时运作,即压缩机与电辅热器同时开启,除湿后的干冷空气直接可立即通过电辅热器加热后吹出至室内。
然而,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恒温除湿机,在机器一经启动后,压缩机与电辅热器必须始终保持同步开启,如此导致除湿机的能耗过大。
因此,如何在实现恒温除湿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能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湿控制系统,能够在实现恒温除湿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能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湿控制方法、除湿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和除湿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主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以及再热器、内风机;
所述再热器通过通断状态可控的旁通支路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用于在所述旁通支路与所述主回路导通时,对经过所述冷凝器散热的冷媒进行二次散热;
所述内风机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并吹动其依次通过所述蒸发器、所述再热器后重新排出至室内,以使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所述蒸发器中遇冷凝结,并使室内空气在所述再热器中吸收冷媒二次散热的热量。
优选地,所述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通断控制阀,与所述旁通支路并联的主回路区域中设置有第二通断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的主回路上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两个出口的开度均可调,且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旁通支路的一端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外风机,用于吹动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冷凝器,以加快冷媒散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除湿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控制系统,包括:
检测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及当前室内空气湿度;
若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除湿热补偿点,且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则打开旁通支路,并使内风机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以驱动室内空气先通过蒸发器将其中的水蒸气凝结析出,再通过再热器吸收冷媒二次散热的热量。
优选地,若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除湿热补偿点,且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还包括:
将压缩机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频率降低至除湿上限频率;和/或,降低外风机的转速;和/或
使膨胀阀按照过热状态调节。
优选地,还包括:
若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制冷优先停止点,且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则关闭旁通支路,并将内风机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转速降低至除湿上限转速、将压缩机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频率降低至除湿上限频率、使外风机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除湿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柜内回风温度;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室内空气湿度;
控制模块,用于在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除湿热补偿点,且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打开旁通支路,并使内风机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以驱动室内空气先通过蒸发器将其中的水蒸气凝结析出,再通过再热器吸收冷媒二次散热的热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除湿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控制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除湿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以及再热器和内风机。其中,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与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的主回路。再热器是一种换热器,连接在前述主回路中,具体连通于冷凝器与膨胀阀之间,并通过旁通支路与主回路形成并联,再热器设置在该旁通支路中。同时,旁通支路的通断状态可以进行调节控制,以在旁通支路导通时,(部分或全部)冷媒进入到旁通支路中流动,并经过再热器后再进入到蒸发器中。当经过冷凝器一次散热后的冷媒再经过再热器时,会在再热器中继续进行热交换,对冷媒进行二次散热,而与冷媒进行二次换热的物质是经过除湿后的干冷室内空气。内风机主要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到除湿机内,并驱动室内空气依次通过蒸发器和再热器,最后再重新排出至室内。期间,当室内空气进入到蒸发器内时,将与冷媒进行换热,室内空气中蕴含的水蒸气将热量交换给冷媒以供其蒸发,而水蒸气自身放热凝结成液态水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实现空气除湿;之后,除湿后的干冷空气继续进入到再热器中,与冷媒进行换热,实现冷媒的二次散热,同时冷媒将散发的热量交换给除湿后的干冷空气,对其进行加热升温,形成与室内空气温度基本相同的常温空气,最后再重新排放回室内,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恒温除湿效果。
如此,本发明所提供的除湿控制系统,利用内风机驱动室内空气依次通过蒸发器和再热器,依次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与加热,达到恒温除湿效果,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的热源来自冷媒在与冷凝器进行一次散热后的部分余热,即通过对冷媒的二次散热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加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无需额外配置电辅热器等热源,自然也不会额外增加能耗,同时也不存在需要将压缩机与电辅热器同步开启的情况,只需保持压缩机运行即可,因此能够在实现恒温除湿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除湿机分别处于热补偿除湿模式与常规除湿模式下的内风机工况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除湿机分别处于热补偿除湿模式与常规除湿模式下的压缩机工况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外风机工况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除湿机的所有运行模式的控制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除湿控制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其中,图1—图8中:
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3,蒸发器—4,再热器—5,内风机—6,旁通支路—7,第一通断控制阀—8,第二通断控制阀—9,三通阀—10,外风机—11,第一检测模块—12,第二检测模块—13,控制模块—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热补偿除湿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3、蒸发器4以及再热器5和内风机6。
其中,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3与蒸发器4为传统空调制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该四者依次连接形成冷媒的主回路,而该四者在本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再热器5是一种换热器,连接在前述主回路中,具体连通于冷凝器2与膨胀阀3之间,但并非串联在主回路中,而是通过旁通支路7与主回路形成并联形式,再热器5即设置在该旁通支路7中。同时,该旁通支路7的通断状态可以进行调节控制,以在旁通支路7导通时,(部分或全部)冷媒进入到旁通支路7中流动,并经过再热器5后再进入到蒸发器4中。当经过冷凝器2一次散热后的冷媒再经过再热器5时,会在再热器5中继续进行热交换,对冷媒进行二次散热,而与冷媒进行二次换热的物质是室内空气,准确的说是经过除湿后的干冷室内空气。
内风机6主要用于在室内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将室内空气吸入到除湿机内,并驱动室内空气在除湿机内依次通过蒸发器4和再热器5,最后再重新排出至室内。期间,当室内空气进入到蒸发器4内时,将与冷媒进行换热,室内空气中蕴含的水蒸气将热量交换给冷媒以供其蒸发,而水蒸气自身放热凝结成液态水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实现空气除湿;之后,除湿后的干冷空气继续进入到再热器5中,与冷媒进行换热,实现冷媒的二次散热,同时冷媒将散发的热量交换给除湿后的干冷空气,对其进行加热升温,形成与室内空气温度基本相同的常温空气,最后再重新排放回室内,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恒温除湿效果。
如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热补偿除湿控制系统,利用内风机6驱动室内空气依次通过蒸发器4和再热器5,依次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与加热,达到恒温除湿效果,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的热源来自冷媒在与冷凝器2进行一次散热后的部分余热,即通过对冷媒的二次散热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加热。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热补偿除湿控制系统,无需额外配置电辅热器等热源,自然也不会额外增加能耗,同时也不存在需要将压缩机1与电辅热器同步开启的情况,只需保持压缩机1运行即可,因此能够在实现恒温除湿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同时避免给用户增加额外配电压力,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便于实现旁通支路7与主回路之间的通断控制,本实施例中增设了第一通断控制阀8。具体的,该第一通断控制阀8设置在旁通支路7上,其阀门开度状态可控,具有开和关两种状态,主要用于控制旁通支路7与主回路的连通状态。同理,本实施例还在与旁通支路7并联的主回路区域中设置有第二通断控制阀9。具体的,该第二通断控制阀9的作用与第一通断控制阀8的作用相同,主要用于控制所在主回路区域的通断状态。如此设置,当第一通断控制阀8打开且第二通断控制阀9关闭时,冷媒在冷凝器2与膨胀阀3之间仅流向旁通支路7,即全部冷媒均通过再热器5,热补偿效果达到最高;当第一通断控制阀8关闭且第二通断控制阀9打开时,冷媒在冷凝器2与膨胀阀3之间仅流向主回路,即全部冷媒均不通过再热器5,不带有热补偿。当然,当第一通断控制阀8与第二通断控制阀9均打开时,冷媒同时流向主回路和旁通支路7,此时部分冷媒通过再热器5,仍然具有一定热补偿效果。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此外,为便于实现旁通支路7与主回路之间的通断控制,在另一实施例中,主要通过三通阀10实现。具体的,该三通阀10设置在冷凝器2与膨胀阀3之间的主回路上,且主回路连通在该三通阀10的入口与其中一个出口之间,而旁通支路7连通在三通阀10的另一个出口上。同时,三通阀10的两个出口的开度均可调,以便方便地控制旁通支路7与局部主回路的通断状态。
另外,为加强冷媒与冷凝器2之间的散热效率,在室外还设置有外风机11。具体的,该外风机11主要用于吹动室外空气加速通过冷凝器2,以提高冷凝器2的散热效率,加快对冷媒的散热效果。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除湿控制方法,具体应用于上述除湿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分别为:
S1、检测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及当前室内空气湿度;
S2、若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除湿热补偿点,且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则打开旁通支路7,并使内风机6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以驱动室内空气先通过蒸发器4将其中的水蒸气凝结析出,再通过再热器5吸收冷媒二次散热的热量。
其中,在步骤S1中,主要内容为对相关参数的检测,具体需要检测当前柜内回风温度与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其中,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具体指除湿机的内风机6将室内空气吸入到除湿机内部时的温度,简称“内温”,与室内空气温度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的,可以通过安装在除湿机的内风机6入口处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柜内回风温度,同时通过安装在室内的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空气湿度。
在步骤S2中,在检测完当前柜内回风温度与当前室内空气湿度之后,若判断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除湿热补偿点,且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则说明当前参数满足除湿机的热补偿除湿模式,此时,首先打开旁通支路7,使得旁通支路7与主回路导通,确保冷媒能够流入到旁通支路7中并经过再热器5;同时使内风机6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进行运行,其中内风机6的运行曲线是一种转速与柜内回风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通过内风机6的强制对流作用,将室内空气吸入到除湿机内,并驱动室内空气先后依次通过蒸发器4和再热器5,使得室内空气在通过蒸发器4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将热量释放给冷媒,实现凝结除湿,而除湿后的干冷空气在再热器5中与冷媒进行二次换热,将冷媒的余热交换给除湿后的干冷空气,对其进行加热升温,形成常温干燥空气,实现恒温除湿效果。
此外,为提高再热器5在热补偿除湿模式下的热补偿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种:
S3、将压缩机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频率降低至除湿上限频率;
S4、降低外风机的转速;
S5、使膨胀阀按照过热状态调节。
其中,在步骤S3中,当压缩机1在运行时,默认是按照预设的运行曲线保持运行的,压缩机1的运行曲线是一种工作频率与柜内回风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检测参数满足热补偿除湿模式条件时,将压缩机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频率降低至除湿上限频率,以削弱压缩机1的制冷性能,从而削弱了在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时的降温影响,有利于室内空气更加快速地升温。
在步骤S4中,当外风机11在运行时,默认是按照预设的运行曲线保持运行的,外风机11的运行曲线是一种转速与冷凝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检测参数满足热补偿除湿模式条件时,将外风机11的转速降低,甚至降低到零以停止运行,如此使得冷凝器2的散热效率随之降低,即冷媒在冷凝器2中与室外空气的换热效率降低,使得冷媒的一次散热量减少,而冷媒在再热器5中与室内空气换热的二次散热量增加,进而加强了再热器5的热补偿效果。
在步骤S5中,膨胀阀3的出口阀门开度是可调的,由于膨胀阀3的本质是一种节流阀,因此可以认为膨胀阀3的节流能力是可调的,即控制膨胀阀3的进出口之间的流量差和压力差。具体的,当膨胀阀3采用电子膨胀阀时,可使膨胀阀3按照过热状态进行调节,以减小膨胀阀3的出口阀门开度,降低进入蒸发器4内的冷媒流量,如此能够适当降低蒸发器4中的冷量,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仍然能够快速凝结,且空气温度下降程度降低,再热器5的散热负荷减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3~S5,可以各项单独进行实施,也可以各项同时进行实施,还可以各项任意组合进行实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经过步骤S1对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及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后,若判断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制冷优先停止点,且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则说明当前参数满足除湿机的常规除湿模式,而非热补偿除湿模式。此时,首先关闭旁通支路7,将旁通支路7与主回路的连接断开,使得冷媒不再流入到旁通支路7中,也不再经过再热器5,而是直接进入到膨胀阀3与蒸发器4中,同时将内风机6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转速降低至除湿上限转速,并将压缩机1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频率降低至除湿上限频率,以及使外风机11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
如此设置,将内风机6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转速降低至除湿上限转速,相当于适当降低了内风机6的转速,而内风机6的转速降低时,能够降低蒸发器的盘管温度,增大潜热(即饱和水蒸气变为饱和液体释放的热量或饱和液体变为饱和水蒸气吸收的热量),使得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更容易析出,从而实现除湿效果。同时,将压缩机1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频率降低至除湿上限频率,相当于适当降低压缩机1的工作频率,能够适当削弱压缩机1的制冷性能,从而削弱了在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时的降温影响,加强除湿效果。而外风机11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能够对冷凝器2保持正常的散热效果,以辅助冷媒散热。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除湿控制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除湿控制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2、第二检测模块13和控制模块14。其中,第一检测模块12主要用于检测当前柜内回风温度。第二检测模块13主要用于检测当前室内空气湿度。控制模块14主要用于在第一检测模块12的检测值,即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除湿热补偿点,且在第二检测模块13的检测值,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打开旁通支路7,并使内风机6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以驱动室内空气先通过蒸发器4将其中的水蒸气凝结析出,再通过再热器5吸收冷媒二次散热的热量。
当然,控制模块14还能够用于将压缩机1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频率降低至除湿上限频率;和/或降低外风机11的转速;和/或使膨胀阀3按照过热状态调节。
不仅如此,在第一检测模块12的检测值,即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制冷优先停止点,且在第二检测模块13的检测值,即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控制模块14还能够用于关闭旁通支路7,并将内风机6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转速降低至除湿上限转速、将压缩机1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频率降低至除湿上限频率、使外风机11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是一种计算机可读的且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除湿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所述的步骤。
其中,该存储介质主要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除湿机,主要包括除湿控制系统,该除湿控制系统的具体内容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除湿机的所有功能模式的控制流程图。
一般的,除湿机的主要功能模式是上述热补偿除湿模式和常规除湿模式,但除湿机还具有其余的次要功能模式,比如送风模式、制冷模式和纯加热模式等。
其中,当内温(柜内回风温度)大于或等于内风机停止点+1,且无制冷需求、无制热需求、无除湿需求时,除湿机进入送风模式。在送风模式中,内风机一直保持送风转速N0运行。而当内温小于内风机停止点,或者有制冷需求、制热需求、除湿需求三者中至少一个时,除湿机退出送风模式。
当内温大于制冷开启点且湿度小于除湿开启点时,或者内温大于制冷优先点时,除湿机进入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中,内风机按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压缩机按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外风机按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此时,旁通支路保持断开状态,电子膨胀阀按过热状态调节。而当内温小于制冷停止点,或者内温小于制冷优先停止点且湿度大于除湿开启点时,除湿机退出制冷模式。
当内温小于加热开启点时,除湿机进入纯加热模式。在纯加热模式中,除湿机搭配的电加热器运行,为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且内风机按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而当内温大于或等于加热开启点时,除湿机退出纯加热模式。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除湿机分别处于热补偿除湿模式与常规除湿模式下的内风机工况曲线图。(虚线表示内风机在热补偿除湿模式下的工况曲线,实线表示内风机在常规除湿模式下的工况曲线)。
其中,在内风机的预设工作状态下,整机上电运行,内风机以送风转速N0运行。
当内风机上限点>柜内回风温度≥内风机下限点时,内风机按在下限速N1’和上限速N2’之间线性调节,其计算公式为:内风机转速=N1’+(柜内回风温度-内风机下限点)/(内风机上限点-内风机下限点)*(N2’-N1’);
当内风机全速点>柜内回风温度≥内风机上限点时,内风机保持上限速N2’运行;
当柜内回风温度≥内风机全速点时,此时内风机以全速运行N3’运行;
当柜回风内温度<内风机停止点,此时内风机停止。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外风机工况曲线图。
在外风机的预设工作状态下,当检测到冷凝温度≥外风机开启点,此时外风机开启运行:
当外风机上限点>冷凝温度≥外风机开启点时,外风机按冷凝温度在下限速N1和上限速N2之间做线性调节,其计算公式为:外风机转速=N1+(冷凝温度-外风机开启点)/(外风机上限点-外风机开启点)*(N2-N1)。
当外风机限噪点>冷凝温度≥外风机上限点时,此时外风机保持上限速N2运行;
当外风机全速点>冷凝温度≥外风机限噪点时,外风机按按冷凝温度在上限速N2和全速N3之间线性调节,其计算公式为:外风机转速=N2+(冷凝温度-外风机限噪点)/(外风机上限点-外风机开启点)*(N3-N2);
当冷凝温度≥外风机全速点时,外风机按最大转速N3运行;
当外风机开启点>冷凝温度≥外风机停止点时,此时外风机保持下限速N1运行;
当冷凝温度<外风机停止点时,外风机停止运行。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除湿机分别处于热补偿除湿模式与常规除湿模式下的压缩机工况曲线图。(虚线表示压缩机在热补偿除湿模式下的工况曲线,实线表示在压缩机常规除湿模式下的工况曲线)。
在压缩机的预设工作状态下,当柜内回风温度≥压机开启点时,压缩机启动并以压缩机保持频率fa运行3min:
当柜内回风温度≤制压机停止点时,此时压缩机保持下限频率f1运行;
当压机上限点>柜内回风温度≥压机下限点时,此时压缩机在下限频率f1和上限频率f2之间线性调节,其计算公式为:压机运行频率=f1+(柜内回风温度-压机下限点)/(压机上限点-压机下限点)*(f2-f1);
当柜内回风温度>压机上限点时,此时压缩机保持上限频率f2运行;
当柜内回风温度≤制冷设定点+回差*压缩机停止需求时,压缩机停机运行。
另外,若膨胀阀采用电子膨胀阀,则在柜内回风温度>制冷设定点+回差*开启需求时,膨胀阀保持一定阀步持续3min,之后按目标过热度进行PID调节:
当检测目标过热度T-ΔT0’<压缩机吸气温度T1-蒸发温度T2<目标过热度T+ΔT0’时,膨胀阀维持当前阀步不动作,ΔT0’为死区区间;
当检测目标过热度T-ΔT1’<压缩机吸气温度T1-蒸发温度T2<目标过热度T+ΔT1’时,ΔT1’为微调区间;若压缩机吸气温度T1-蒸发温度T2>目标过热度,此时膨胀阀以微小步进速率增大阀步;若压缩机吸气温度T1-蒸发温度T2<目标过热度,此时膨胀阀以微小步进速率减小阀步;
当检测目标过热度T-ΔT2’<压缩机吸气温度T1-蒸发温度T2<目标过热度T+ΔT2’,ΔT2’为粗调区间;若压缩机吸气温度T1-蒸发温度T2>目标过热度,此时膨胀阀以较大步进速率增大阀步;若压缩机吸气温度T1-蒸发温度T2<目标过热度,此时膨胀阀以较大步进速率减小阀步。
上述制冷开启点=制冷点+制冷回差*制冷开启需求;制冷停止点=制冷点+制冷回差*制冷停止需求;制冷优先点=制冷点+制冷回差*制冷优先需求;制冷优先停止点=制冷点+制冷回差*制冷优先停止需求;除湿开启点=除湿点+除湿回差*除湿开启需求;除湿停止点=除湿点+除湿回差*除湿停止需求;除湿热补偿点=制冷点+制冷回差*除湿热补偿需求;除湿热补偿停止点=制冷点+制冷回差*除湿热补偿停止需求。
如此,各个温度设定点位的关系如下:
制冷优先点>制冷优先停止点>制冷开启点>除湿热补偿停止点>除湿热补偿点>制冷停止点>加热停止点>加热开启点。
其中,上述各需求值通常是定值,而制冷点与除湿点等参考基准值用户可以自行设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除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形成主回路的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3)、蒸发器(4),以及再热器(5)、内风机(6);
所述再热器(5)通过通断状态可控的旁通支路(7)连接在所述冷凝器(2)与所述膨胀阀(3)之间,用于在所述旁通支路(7)与所述主回路导通时,对经过所述冷凝器(2)散热的冷媒进行二次散热;
所述内风机(6)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并吹动其依次通过所述蒸发器(4)、所述再热器(5)后重新排出至室内,以使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所述蒸发器(4)中遇冷凝结,并使室内空气在所述再热器(5)中吸收冷媒二次散热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支路(7)上设置有第一通断控制阀(8),与所述旁通支路(7)并联的主回路区域中设置有第二通断控制阀(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与所述膨胀阀(3)之间的主回路上设置有三通阀(10),所述三通阀(10)的两个出口的开度均可调,且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旁通支路(7)的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风机(11),用于吹动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冷凝器(2),以加快冷媒散热。
5.一种除湿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及当前室内空气湿度;
若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除湿热补偿点,且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则打开旁通支路,并使内风机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以驱动室内空气先通过蒸发器将其中的水蒸气凝结析出,再通过再热器吸收冷媒二次散热的热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除湿热补偿点,且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将压缩机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频率降低至除湿上限频率;
降低外风机的转速;
使膨胀阀按照过热状态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制冷优先停止点,且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则关闭旁通支路,并将内风机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转速降低至除湿上限转速、将压缩机的工况曲线中的制冷上限频率降低至除湿上限频率、使外风机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
8.一种除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柜内回风温度;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室内空气湿度;
控制模块,用于在当前柜内回风温度小于预设的除湿热补偿点,且当前室内空气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除湿开启点时,打开旁通支路,并使内风机按照预设的工况曲线运行,以驱动室内空气先通过蒸发器将其中的水蒸气凝结析出,再通过再热器吸收冷媒二次散热的热量。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控制系统。
CN202211715355.XA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除湿机及其除湿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9303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5355.XA CN115930315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除湿机及其除湿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5355.XA CN115930315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除湿机及其除湿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0315A true CN115930315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52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15355.XA Pending CN115930315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除湿机及其除湿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03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1543B2 (en) Dry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US5316074A (en) Automotive hair conditioner
US5678417A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dehumidifying operation function
CN110332654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化霜控制方法
JP2937090B2 (ja) 除湿機
KR20170070865A (ko) 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항습기의 냉각제습용 재열제어시스템
JP2004313765A (ja) 乾燥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7101286B (zh) 一种蒸发冷却除湿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5930315A (zh) 一种除湿机及其除湿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JP2004132572A (ja) 空気調和機
JPH06337150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31779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KR20170138703A (ko) 에어컨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330645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4087742B (zh)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206192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2003106606A (ja) 空気調和機の結露防止制御方法
JPH04332331A (ja) 湿度制御方法および空調機
WO2024093454A1 (zh) 除湿机
JPH0532237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4484846B (zh)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凝露处理方法
WO2024024635A1 (ja) 空調装置および空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813225B2 (ja) 冷媒直膨式空調装置
CN115451688A (zh) 热泵烘干设备及控制方法
JP3480869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