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7972A - 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 - Google Patents

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7972A
CN115927972A CN202211548897.2A CN202211548897A CN115927972A CN 115927972 A CN115927972 A CN 115927972A CN 202211548897 A CN202211548897 A CN 202211548897A CN 115927972 A CN115927972 A CN 115927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resistant stainless
austenitic heat
conte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488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27972B (zh
Inventor
帅莉
章欣
帅德军
朱昊月
帅德国
舒小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Jinnait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ng Jinnait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ng Jinnait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yang Jinnait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488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7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7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7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27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7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其成分为:C:0.05‑0.2%,Al:7‑10%,Ni:8‑15%,Ti:1‑2%,Nb:1‑2%,Mn:10‑20%,B:0.015‑0.02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微观组织为奥氏体基体以及平均当量圆直径2‑10nm的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

Description

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特别是该奥氏体耐热不锈钢无铬,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以及抗晶间腐蚀性能。
背景技术
奥氏体耐热钢广泛应用于核电、锅炉、汽车排气系统等领域,例如核电的燃料包壳、锅炉的过热器或换热器、汽车排气管或涡轮增压等装置中。国家标准GB/T20878-2007中描述了多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成分,但是这些奥氏体不锈钢在600℃以下能够适用,600℃以上的工作温度下氧化加速,热稳定性不好,其高温力学性能仍然不能够令使用者满意。而近年来,相关工况的工作温度越来越高,如超超临界锅炉的应用温度达到700℃以上,传统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并无法满足如此高温的应用。
另外,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00℃时Cr将与C形成Cr23C6,导致出现“贫铬”区,“贫铬”区没有足够的Cr形成钝化膜,这部分区域在高温工作时将会出现晶间腐蚀,并进一步加速整体腐蚀,导致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不足,热稳定性下降,高温工作的使用寿命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该奥氏体耐热不锈钢无铬,其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以及抗晶间腐蚀性能,从而保证了优异该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工作稳定性,具有长的高温工作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所述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成分为:C:0.05-0.2%,Al:7-10%,Ni:8-15%,Ti:1-2%,Nb:1-2%,Mn:10-20%,B:0.015-0.02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微观组织为奥氏体基体以及平均当量圆直径2-10nm的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
下面,对本发明的成分设计原理进行介绍。
第一、本发明省略了Cr元素。通常认为,Cr是不锈钢中必要的元素,但是一些研究已经提出了无Cr的不锈钢,这类不锈钢以Fe-Al-Mn为基础体系设计。本发明以该体系为基础,进行成分设计优化。在省略Cr的基础上,不存在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高温工作时“贫铬”区的出现,从根源上解决了高温工作时晶间腐蚀的问题,提高了高温工作的热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第二、本发明采用高锰高镍高硼的设计。由于不添加Cr会影响淬透性,本发明添加大量的Mn、Ni、B作为淬透性改善元素,稳定奥氏体,确保奥氏体的形成能力,从而保证获得奥氏体组织。另外,Al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容易导致脆性相的生成。本发明通过高锰高镍高硼设计,显著提高钢材的淬透性,避免了高铝条件下铁素体的形成,避免了脆性相的出现,确保了奥氏体组织的获得。
第三、采用高铝高镍配合钛、铌。通过固溶和时效工艺,Ni和Al、Ti、Nb可以形成纳米尺寸的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其可以大幅度改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弥补省略Cr带来的力学性能上的不足;Al在高温下的钝化膜比Cr还要稳定,确保了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高温工况下的抗氧化性,弥补了无铬带来的高温抗氧化性的下降。
第四、本发明的C含量更高。如前述第一点可知,传统Cr含量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中,由于高温工作时存在“贫铬”区,必须控制奥氏体不锈钢中C含量在极低的水平,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本发明在省略Cr后,不存在“贫铬”区的问题,因此,可以大幅提高廉价的强化元素C的含量,而不会导致晶间腐蚀的问题,C含量无需限定至较低水平,生产工艺窗口较大,成本较低。
接下来,在前述原理的基础上介绍本发明各元素的作用。
C含量为0.05-0.2%。
C是廉价的强化元素,其能够改善淬透性。本发明将C设置在0.05-0.2%,以确保强度、奥氏体形成能力和抗氧化性。C含量过低则不能获得满足发明要求的强度,C含量过高则高温抗氧化性急剧下降。
Al含量为7-10%。
Al是本发明至关重要的元素。其一方面作为代铬实现高温抗氧化性的主要元素,另一方面作为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的主要组成元素,可以确保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Al含量过低则导致高温抗氧化性和高温力学性能不足,Al含量过高则会导致铁素体相的出现,导致材料脆性增加。
Ni含量为8-15%。
Ni是本发明至关重要的元素。在不添加Cr的情况下,Ni的添加可以大幅提高材料的淬透性,确保奥氏体组织的获得,并且其作为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的主要组成元素,可以确保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Ni含量过低,无法获得奥氏体基体组织,Ni含量过高,不仅成本上升,而且会导致析出相尺寸粗化,恶化高温性能。
Mn含量为10-20%。
本发明Mn的作用主要是提高材料的淬透性,提高奥氏体形成能力,弥补不添加Cr所带来的奥氏体形成能力的不足。Mn含量过低,则奥氏体形成能力不足,无法获得奥氏体组织,Mn含量过高则高温抗氧化性恶化。
Ti含量为1-2%、Nb含量为1-2%。
Ti、Nb对于获得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至关重要的。Ti、Nb在本发明中是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的主要组成元素,可以确保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Ti或Nb含量过低,导致高温力学性能不足,Ti或Nb含量过高则会导致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变大,高温力学性能反而下降。
B含量为0.015-0.025%。
B对于本发明不含Cr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是至关重要的提高淬透性的元素,从而确保奥氏体组织的获得,并且适当的B含量对于高温强度和高温工作稳定性有重要作用。B含量过低不能有效提高淬透性,无法获得奥氏体基体组织,高温强度和高温工作稳定性下降,B含量过高则容易形成粗大的硼化物,反而降低高温强度。
下面,对本发明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微观组织进行介绍。
本发明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以奥氏体为基体组织,并且具有平均当量圆直径2-10nm的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从而确保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过大,则无法满足本发明的高温力学性能要求,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过小则生产难度大,不利于高效生产。优选的,本发明的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平均当量圆直径为4-8nm。
下面,对本发明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制备工艺进行介绍。
首先通过常规的冶炼方式获得具有本发明成分的合金锭,然后对合金锭在1000-1150℃施加均匀化处理5-12h,均匀化完成后随炉冷至室温,并进行冷轧操作,冷轧完成后对冷轧件施加950-1050℃下1-8h的固溶处理,固溶后水淬至室温,然后进行850-920℃下5-50h的时效处理,并在时效处理完成后采用液氮冷却。
液氮冷却对于本发明是至关重要的,本发明通过固溶时效析出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在时效完成后,采用液氮急速冷却的工艺,发明人发现,采用液氮急速冷却才能确保本发明2-10nm的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平均当量圆直径要求,冷却速度过慢,如采用水淬,则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长大明显,不能满足本发明2-10nm的要求,继续加快冷却速度则成本显著提升,并且容易导致工件开裂。
作为本发明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力学性能的描述,其室温的抗拉强度为1200MPa以上,屈服强度为850MPa以上;600℃的抗拉强度950MPa以上,屈服强度700MPa以上;700℃的抗拉强度为850MPa以上,屈服强度为550MPa以上;800℃的抗拉强度为600MPa以上,屈服强度为450MPa以上。
作为本发明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高温抗氧化性和高温稳定性的描述,其在空气中850℃下保温240h后的表面氧化层厚度不大于40μm。
作为本发明奥氏体耐热不锈钢抗晶间腐蚀性能的描述,其晶间腐蚀速率不大于0.2g/m2·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采用高锰、高镍、高铝、无铬的设计思路,配合碳、钛、铌、硼元素。无铬则不会产生“贫铬”区,降低了高温工作时晶间腐蚀速率,也允许了高C含量的存在,从而确保了强度,提高了淬透性,保证了奥氏体组织,扩大了生产工艺窗口;使用高铝高镍配合钛、铌,Ni和Al、Ti、Nb可以形成纳米尺寸的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大幅度改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高锰、高镍以及硼元素的设计,即便是含有较高的铁素体形成元素Al,仍可以确保淬透性,确保奥氏体组织的获得,避免脆性相的出现;高Al能够弥补省略Cr导致的抗氧化性能的不足,Al在高温下的钝化膜比Cr还要稳定,确保了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高温工况下的抗氧化性。本发明提供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优异,晶间腐蚀速率极低,高温工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高温工作寿命长,相比于传统的耐热钢需要20%左右的Cr和25%以上的Ni,本发明采用了高含量的廉价的Al和Mn以及较低含量的Ni实现优异的高温力学和抗氧化性能,成本优势明显,性能优势突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的试验例做进行进一步说明。
按照设计成分熔炼钢液并且浇铸成锭,铸锭尺寸为长2000mm×宽800mm×高300mm,具体成分见表1,对所有的钢锭施以均匀化+冷轧+固溶+时效处理工艺,均匀化为1050℃×8h炉冷至室温,之后进行冷轧,总压下率90%,冷轧结束后进行切分,对切分的板材在1000℃固溶处理4h,然后水淬至室温,之后在860℃下进行20h的时效处理,时效处理完成后液氮冷却。均匀化、固溶、时效均在惰性气氛中进行。室温力学性能的测试参照GB/T228.1-2010进行,高温力学性能的测试参照GB/T228.2-2015进行。晶间腐蚀速率参照GB/T4334-2020中的方法C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每周期48h,晶间腐蚀速率取5个周期的平均值,晶间腐蚀速率测定前,将待测试样在650℃下保温2h然后空冷至室温进行敏化处理;氧化层厚度为试样在空气中850℃下保温240h后测量得到;氧化层厚度测量、基体组织观察和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的测量采用SEM。
表1:各钢材的成分,%,余量为Fe
序号 C Mn Al Ni Ti Nb B 类型
1 0.07 13.6 8.4 12.3 1.6 1.7 0.018 发明例
2 0.12 15.9 7.2 8.9 1.9 1.2 0.022 发明例
3 0.14 18.5 9.3 13.7 1.2 1.8 0.017 发明例
4 0.17 11.9 7.5 9.3 1.1 1.4 0.021 发明例
5 0.19 19.4 9.6 14.6 1.8 1.9 0.016 发明例
6 0.08 16.7 8.8 10.2 1.4 1.6 0.024 发明例
7 0.1 17.2 7.1 8.4 1.3 1.1 0.019 发明例
8 0.15 10.4 9.8 14.9 1.5 1.5 0.02 发明例
9 <![CDATA[<u>0.03</u>]]> 13.6 8.4 12.3 1.6 1.7 0.018 <![CDATA[<u>比较例</u>]]>
10 <![CDATA[<u>0.24</u>]]> 11.9 7.5 9.3 1.1 1.4 0.021 <![CDATA[<u>比较例</u>]]>
11 0.19 <![CDATA[<u>22.1</u>]]> 9.6 14.8 1.8 1.9 0.016 <![CDATA[<u>比较例</u>]]>
12 0.17 <![CDATA[<u>8.2</u>]]> 7.5 9.3 1.1 1.4 0.021 <![CDATA[<u>比较例</u>]]>
13 0.07 13.6 <![CDATA[<u>5.8</u>]]> 12.3 1.6 1.7 0.018 <![CDATA[<u>比较例</u>]]>
14 0.07 13.6 <![CDATA[<u>11.4</u>]]> 12.3 1.6 1.7 0.018 <![CDATA[<u>比较例</u>]]>
15 0.12 15.9 7.2 <![CDATA[<u>6.2</u>]]> 1.9 1.2 0.022 <![CDATA[<u>比较例</u>]]>
16 0.14 18.5 9.3 <![CDATA[<u>17.4</u>]]> 1.2 1.8 0.017 <![CDATA[<u>比较例</u>]]>
17 0.1 17.2 7.1 8.4 <![CDATA[<u>0.85</u>]]> 1.1 0.019 <![CDATA[<u>比较例</u>]]>
18 0.12 15.9 7.2 8.9 <![CDATA[<u>2.24</u>]]> 1.2 0.022 <![CDATA[<u>比较例</u>]]>
19 0.12 15.9 7.2 8.9 1.9 <![CDATA[<u>0.78</u>]]> 0.022 <![CDATA[<u>比较例</u>]]>
20 0.08 16.7 8.8 10.2 1.4 <![CDATA[<u>2.37</u>]]> 0.024 <![CDATA[<u>比较例</u>]]>
21 0.14 18.5 9.3 13.7 1.2 1.8 <![CDATA[<u>0.009</u>]]> <![CDATA[<u>比较例</u>]]>
22 0.15 10.4 9.8 14.9 1.5 1.5 <![CDATA[<u>0.032</u>]]> <![CDATA[<u>比较例</u>]]>
对上述试验序号1~22钢材进行各项检测的结果见表2。另外,对试验序号7、8切分的另外的板材(成分与序号7、8相同)进行与前述试验序号1~22相同的处理,不同之处在于时效后采用水淬,分别记为序号23、24。表2中To代表氧化层厚度,Dp代表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平均当量圆直径,Vi代表晶间腐蚀速率,基体A表示奥氏体单相,A+F表示奥氏体+铁素体。
表2:各钢材的组织以及性能
Figure BDA0003981301140000081
下面结合表1~2对上述发明例和比较例作进一步分析说明。
表1中试验序号1~8均符合本发明的成分要求,其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平均当量圆直径也在本发明要求范围内,因此,试验序号1~8是本发明的发明例,其高温力学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晶间腐蚀速率均满足本发明的要求。试验序号9~22的成分不在本发明范围内,因此,试验序号9~22是本发明的比较例。试验序号23、24虽然与发明例7、8具有相同的成分,但是由于序号23、24在时效后采用水淬,导致组织中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平均当量圆直径不在本发明要求范围内,因此,属于本发明的比较例。
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例不难看出,符合发明要求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其600℃的抗拉强度950MPa以上,屈服强度700MPa以上;700℃的抗拉强度为850MPa以上,屈服强度为550MPa以上;800℃的抗拉强度为600MPa以上,屈服强度为450MPa以上,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在空气中850℃下保温240h后的表面氧化层厚度不大于40μm,高温抗氧化性能优异;晶间腐蚀速率不大于0.2g/m2·h,在高温下工作稳定性可靠。
下面,对照本发明的发明例和比较例进一步详细解释本发明。
比较例9是发明例1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1的基础上降低了C的含量,其C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C含量较低,导致钢材的淬透性不足,奥氏体形成能力不足,基体中已经出现了铁素体,强化作用不够。由于淬透性不足,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粗大化明显,平均当量圆直径不能满足发明要求,导致其在高温下的强度不能满足本发明的要求。说明C含量对于高温强度、基体组织、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具有重要影响。
比较例10是发明例4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4的基础上提高了C的含量,其C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C含量较高,其高温抗氧化能力急剧下降,并且晶间腐蚀速率升高,导致其高温工作的稳定性持久性不够,使用寿命不理想。说明C含量对于高温抗氧化性、抗晶间腐蚀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比较例11是发明例5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5的基础上提高了Mn的含量,其Mn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Mn含量较高,其高温抗氧化能力急剧下降,并且晶间腐蚀速率升高,导致其高温工作的稳定性持久性不够,使用寿命不理想。说明Mn含量对于高温抗氧化性、抗晶间腐蚀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对比例12是发明例4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4的基础上降低了Mn的含量,其Mn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Mn含量较低,导致钢材的淬透性不足,奥氏体形成能力不足,基体中已经出现了铁素体,强化作用不够。由于淬透性不足,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粗大化明显,平均当量圆直径不能满足发明要求,导致其在高温下的强度不能满足本发明的要求。说明Mn含量对于高温强度、基体组织、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具有重要影响。
对比例13是发明例1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1的基础上降低了Al的含量,其Al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Al含量较低,导致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数量不足,从而使高温强度显著下降,并且由于Al含量过低,钢材的高温抗氧化性显著恶化,另外,由于Al含量过低,钢材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不能满足发明要求,导致钢材的高温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不理想。说明Al含量对于钢材的高温强度、高温抗氧化性、抗晶间腐蚀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对比例14是发明例1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1的基础上提高了Al的含量,其Al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Al含量较高,而Al又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导致基体组织中已经出现了铁素体,铁素体脆性较强,导致钢材的高温强度恶化,影响其高温工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说明Al含量对于钢材的高温强度、基体组织具有重要影响。
对比例15是发明例2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2的基础上降低了Ni的含量,其Ni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Ni含量较低,导致钢材的淬透性不足,奥氏体形成能力不足,基体中已经出现了铁素体,强化作用不够。由于淬透性不足,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粗大化明显,平均当量圆直径不能满足发明要求,导致其在高温下的强度不能满足本发明的要求。说明Ni含量对于高温强度、基体组织、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具有重要影响。
对比例16是发明例3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3的基础上提高了Ni的含量,其Ni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Ni含量较高,形成的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粗大化明显,平均当量圆直径不能满足发明要求,导致其部分高温强度不能满足本发明的要求,并且其余部分高温强度也出现显著下降。说明Ni含量对于高温强度、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具有重要影响。
对比例17是发明例7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7的基础上降低了Ti的含量,其Ti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Ti含量较低,导致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数量不足,从而使高温强度显著下降。说明Ti含量对于高温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对比例18是发明例2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2的基础上提高了Ti的含量,其Ti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Ti含量较高,其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粗化严重,导致其高温力学性能无法满足发明要求。说明Ti含量对于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高温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对比例19是发明例2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2的基础上降低了Nb的含量,其Nb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Nb含量较低,导致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数量不足,从而使高温强度显著下降。说明Nb含量对于高温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对比例20是发明例6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6的基础上提高了Nb的含量,其Nb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Nb含量较高,其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粗化严重,导致大部分高温力学性能无法满足发明要求,其余部分的高温强度也有明显的下降。说明Nb含量对于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高温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对比例21是发明例3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3的基础上降低了B的含量,其B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B含量较低,导致钢材的淬透性不足,奥氏体形成能力不足,基体中已经出现了铁素体,强化作用不够。由于淬透性不足,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粗大化明显,平均当量圆直径不能满足发明要求,导致其在高温下的强度不能满足本发明的要求。说明B含量对于高温强度、基体组织、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具有重要影响。
对比例22是发明例8的比较例,其在发明例8的基础上提高了B的含量,其B含量不在发明要求范围内。通过检测结果可知,由于B含量较高,形成了粗大的硼化物,导致钢材的高温强度出现恶化,并且晶间腐蚀速率明显提升,抗晶间腐蚀能力下降,高温工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理想。说明B含量对于高温强度、抗晶间腐蚀性能至关重要。
对比例23、24分别是发明例7、8的比较例,其与发明例7、8的成分相同,生产工艺的区别仅在于二者时效后采用水淬工艺。虽然其在固溶后水淬可以获得奥氏体组织,但是由于时效后冷却速度较低,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粗大化明显,导致钢材的高温力学性能恶化。说明合适的冷却方式对于获得满足本发明要求的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进而获得满足发明要求的高温力学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控制C、Mn、Ni、Al、Ti、Nb、B含量以及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尺寸的控制,获得了具有优异高温强度、优异高温抗氧化性、抗晶间腐蚀能力好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从而确保了本发明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持久性,高温工况下使用寿命较长。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于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Claims (9)

1.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成分为:C:0.05-0.2%,Al:7-10%,Ni:8-15%,Ti:1-2%,Nb:1-2%,Mn:10-20%,B:0.015-0.02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微观组织为奥氏体基体以及平均当量圆直径2-10nm的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γ’-Ni3(Al,Ti,Nb)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的平均当量圆直径为4-8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耐热不锈钢600℃的抗拉强度为950MPa以上,屈服强度为700MPa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耐热不锈钢700℃的抗拉强度为850MPa以上,屈服强度为550MPa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耐热不锈钢800℃的抗拉强度为600MPa以上,屈服强度为450MPa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在空气中850℃下保温240h后的表面氧化层厚度不大于4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晶间腐蚀速率不大于0.2g/m2·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氏体不锈钢在制备过程中包括固溶和时效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时效后进行液氮冷却。
CN202211548897.2A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 Active CN115927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8897.2A CN115927972B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8897.2A CN115927972B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7972A true CN115927972A (zh) 2023-04-07
CN115927972B CN115927972B (zh) 2024-01-30

Family

ID=86648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48897.2A Active CN115927972B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797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5662A (en) * 1987-04-02 1989-09-12 Ipsco Inc. Aluminum-manganese-iron stainless steel alloy
CN1143688A (zh) * 1995-08-18 1997-02-26 赵学胜 Al-Mn-Si-N系奥氏体不锈耐酸钢
JP2010209377A (ja) * 2009-03-09 2010-09-24 Honda Motor Co Ltd 高強度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834942A (zh) * 2017-01-23 2017-06-1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含铜纳米相强化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
US20170283919A1 (en) * 2012-03-30 2017-10-05 Nisshin Steel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ld-rolled steel plate
WO2019219031A1 (zh) * 2018-05-16 2019-11-2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双面不锈钢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77606A (zh) * 2021-01-12 2021-06-01 钢铁研究总院 一种超高强全奥氏体低密度钢及制备方法
CN115323278A (zh) * 2022-06-29 2022-11-11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屈服700MPa级低密度钢及其热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5662A (en) * 1987-04-02 1989-09-12 Ipsco Inc. Aluminum-manganese-iron stainless steel alloy
CN1143688A (zh) * 1995-08-18 1997-02-26 赵学胜 Al-Mn-Si-N系奥氏体不锈耐酸钢
JP2010209377A (ja) * 2009-03-09 2010-09-24 Honda Motor Co Ltd 高強度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283919A1 (en) * 2012-03-30 2017-10-05 Nisshin Steel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ld-rolled steel plate
CN106834942A (zh) * 2017-01-23 2017-06-1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含铜纳米相强化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219031A1 (zh) * 2018-05-16 2019-11-2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双面不锈钢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77606A (zh) * 2021-01-12 2021-06-01 钢铁研究总院 一种超高强全奥氏体低密度钢及制备方法
CN115323278A (zh) * 2022-06-29 2022-11-11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屈服700MPa级低密度钢及其热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伍玉珍;魏振宇;: "不锈钢的新进展――无(低)铬不锈钢", 钢铁, no. 05, pages 58 - 6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7972B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8836B (zh) 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用抗震耐火钢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12972A1 (zh) 一种低屈强比易焊接耐候桥梁钢及其制造方法
AU2010291651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ron-chromium alloy
CN103526130B (zh) 一种双相不锈钢铸态钢坯固溶处理后直接冷轧的加工方法
JP6029611B2 (ja) ガスケット用オー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板およびガスケット
JP4221518B2 (ja) フェライト系耐熱鋼
US20060054253A1 (en) Ferritic heat-resistant ste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CN113881830B (zh) 一种提升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方法
CN113430455A (zh) 一种耐液态铅(铅铋)腐蚀的高强度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14152B (zh) 一种镍基耐蚀合金及制备方法
CN115233113A (zh) 含有钽元素的不锈钢合金、不锈钢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23001B (zh) 一种高强抗氧化Ni-Cr-Fe基耐热合金
CN108396231B (zh) 一种功能复合化高强度建筑结构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15976426B (zh) 一种高强韧马氏体耐热钢
CN109913758B (zh) 高温强度和成形性能良好的铁素体不锈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27972B (zh) 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
CN106319382B (zh) 一种低镍型中铬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15896642B (zh) 一种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CN108179360B (zh) 一种锡铜协同作用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37906B (zh) 一种460MPa级建筑结构用H型钢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510391A (ja) 硫酸に対する耐食性が優れた鉄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96587B2 (ja) 高Crフェライト系耐熱鋼
CN111705195A (zh) 一种含Nb奥氏体耐热钢沉淀强化热处理工艺
CN115948700B (zh) 一种马氏体耐热钢
JP2000001754A (ja) オーステナイト合金とそれを用いた構造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