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8587A - 一种自动投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投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8587A
CN115918587A CN202211699332.4A CN202211699332A CN115918587A CN 115918587 A CN115918587 A CN 115918587A CN 202211699332 A CN202211699332 A CN 202211699332A CN 115918587 A CN115918587 A CN 115918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base
weight
communicated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93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鹏
郭泽权
毛耀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engyi Intelligent Fisher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engyi Intelligent Fishe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engyi Intelligent Fisher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engyi Intelligent Fishe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993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85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8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85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投料系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自动化水平高、投料精准高效的池塘投饲系统。本发明具体包括供料装置、送料机构以及投料组件,供料装置包括均匀设置在其四周的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均装配有重量模块,重量模块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重量感应结构、基板和基座,重量感应结构安装有重量传感器;此外,供料装置的下部包括至少一个卸料口,送料机构包括与卸料口接通的卸料装置以及风送装置,卸料装置与风送装置之间通过三通部件接通,三通部件的纵向连通部面向风送装置倾斜设置,三通部件的下底管的两端分别接通风送装置和投料组件;其中,卸料装置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驱动卸料。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投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投料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水产养殖的面积、密度都在急剧增加。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养殖水产品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0%,而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鉴于养殖池的面积较大,人工投喂物料由于抛撒距离有限,不能实现均匀抛洒;另外,人工投喂的随意性还会影响鱼虾的生长速度,且还存在劳动强度也大、养殖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因此,传统的物料投喂方式已经不适应大规模养殖模式。
饲料投喂是池塘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作业环节,合理的投喂是决定水产养殖效率和成本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池塘投饲模式仍以传统粗放式的作业形式为主,所带来的生产效率低、环境压力大与养殖风险高的问题日益严重,设施、装备与技术的不配套严重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上述投饲自动化的问题,市面上开始出现各式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投饲设备,但将投饲过程中包括饲料存储、送料、分料、抛料等活动有机结合一体的系统化设备线较为鲜见,还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便利性低、性价比不高等问题。除此之外,投饲过程中,对投饲量进行精准控制在水产生物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是尤为关键的,然而现有的自动化投饲设备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
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水平高、操作方便、投料精准高效的池塘投饲系统,对于提高水产养殖设备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力与饲料成本,促进水产养殖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自动投料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池塘养殖投料方式自动化水平低下、劳动强度高、投料精度差、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投料系统,包括供料装置、送料机构以及投料组件,所述送料机构分别接通所述供料装置和所述送料组件,用于将物料从供料装置输送至投料组件并抛出,所述供料装置包括均匀设置在其四周的若干根支撑柱,所述若干根支撑柱的底部均装配有重量模块,所述重量模块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重量感应结构、基板和基座,所述重量感应结构安装有重量传感器,所述基板上的四周均匀地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基座上与若干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基柱,若干所述基柱对应地贯通若干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基柱位于所述基板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分别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上下配合对所述基板纵向限位;所述供料装置的下部包括至少一个卸料口,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与所述卸料口接通的卸料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述卸料装置卸下的物料吹向所述投料组件的风送装置,所述卸料装置与所述风送装置之间通过三通部件接通,所述三通部件包括与所述卸料装置连接的纵向连通部以及与纵向连通部的下部接通的下底管,所述纵向连通部面向所述风送装置倾斜设置,所述下底管的两端分别接通所述风送装置和所述投料组件;其中,所述卸料装置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驱动卸料。
本发明中,供料装置通过卸料口送出物料,经过卸料装置,此时,蜗轮蜗杆减速器通过其控制器调控驱动频率,以控制卸料装置的卸料速度;接着,与卸料装置的出料口接通的风送装置通过其控制器调控送风频率,从而控制将物料吹送至投料组件的速率;同时,设于供料装置支撑柱底部的重量模块可用于实时查看供料装置的重量变化,以了解物料排出的速率,此时,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器分别调控蜗轮蜗杆减速器、风送装置的工作频率使重量变化达到预期值,即可实现对投料系统投料的投料速率进行精准控制。由于常规的蜗轮蜗杆减速器和风送装置即自带有可实现简单频率控制的控制系统,因此无需额外引入控制器,而重量模块也是大重量称重活动中常用的称重装置,其结构简单、性价比高,因此,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水平高的特点,还能对投料量进行灵活调控,使投料量精准、高效。此外,本发明通过将纵向连通部面向所述风送装置倾斜设置,风送装置制造的风经过纵向连通部时对物料提供向前的作用力,从而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通过调节第一通孔两侧的限位螺母在基柱上的锁紧位置对重量模块高度进行灵活调控,使重量模块可根据供料装置的放置环境进行灵活微调,从而与供料装置形成良好的承接条件,提高称重的精确度。尤其是本发明中,供料装置具有多根支撑柱,其需要搭配多台重量模块,通过该限位结构便于针对各个支撑柱不同的调节需求进行适应性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称重的精确度以及操作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投料的精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连通部呈梯形台状,所述梯形台面向所述风送装置的迎风面与所述下底管形成30°~60°的锐角,所述梯形台背向所述风送装置的背风面与所述下底管基本呈直角设置,所述梯形台的侧面内部沿纵向均匀设有多条凸棱。
迎风面与下底管的特定倾斜角度,可提高风送装置对物料的向前作用力,背风面与下底管基本垂直则减小物料下落时与纵向连接部的阻力,使送料过程高效。此外,通过凸棱结构则可避免物料在纵向连接部的内部侧面上出现堵塞,提高风送装置送风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维护,所述供料装置的卸料口与所述卸料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接通,所述连接管的侧面开设有检修口。
进一步地,所述供料装置为来料仓,所述来料仓上表面开设有仓盖,所述仓盖上连接有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沿其中一根所述支撑柱纵向设置的手动驱动部件,所述手动驱动部件用于传动控制所述仓盖的开闭。
通过手动驱动部件,作业人员可以在底面上轻松控制仓盖的开闭,提高工作效率,还避免频繁攀爬来料仓高处产生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来料仓上表面连接有与所述来料仓内部相通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沿来料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料管的进料口位于所述来料仓的下部。
采用进料管,便于采用从低处的进料口往料仓中加料的方案,可降低操作仓盖的频率,减少攀爬来料仓次数,进一步提高作业时的安全系数,且如果同时采用从仓盖直接加料,还能大大提高加料效率,有助于自动投料系统整体效率提高。
进一步地,另一根所述支撑柱上设有阶梯结构和防护圈,所述防护圈通过固定件装配在所述阶梯结构上。
阶梯结构同时具备攀爬和装配功能,一物两用,有助于投料系统结构的简单化。
进一步地,所述重量感应结构的承重板上的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基座的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
支撑柱通过第一安装孔与重量模块稳固连接,重量模块则通过第二安装孔固定在地面上,提高供料装置的支撑稳定性,有助于提升称重精确度,以精准控制投料系统的投料量。
进一步地,所述投料组件包括浮力底座以及设于所述浮力底座中部的投料机构,所述投料机构包括电机以及设于所述电机上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与所述三通部件的下底管接通,所述出料通道具有朝上设置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围设有若干与所述出料通道接通的投料管,所述投料管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投料管包括交替设置的长料管和短料管。
通过短料管和长料管交替、均匀且倾斜围设于抛料通道,协同增加抛料的覆盖范围,大大提高抛料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投料组件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浮力底座下表面的四周均匀地分布有若干与所述浮力底座一体成型的凹台结构,和/或,所述浮力底座上表面的四周设有若干通孔位。
通过一体成型的凹台结构,避免采用吹塑成胶制造浮力底座时成胶位薄的缺陷,延长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制造。通孔位可用于连接绳索,便于投料组件通过绳索与固定物绑定,使投料组件稳定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抛料,且提高漂浮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投料机构的电机连接有用于调节抛料范围的变频器。
变频器可以用于控制物料抛出时的速度以及频率,使抛料的覆盖区域和频率可控,有助于提高投料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可操控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供料装置、送料机构和投料组件依次接通组成投料系统,通过送料机构上的蜗轮蜗杆减速器、风送装置以及供料装置支撑柱上的重量模块相配合使投料量精准可控,且控制系统简单、操作方便;
(2)通过来料仓手动驱动部件、进料管、一物多用的阶梯结构等结构进一步简化投料系统的整体结构,且加料过程操作简单、便捷,加料速率快,进一步提高投料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3)通过短料管和长料管交替、均匀且倾斜围设于抛料通道,协同增加抛料的覆盖范围,从而提高投料系统的投料效率,同时,浮力底座上的凹台结构和通孔位则可简化结构,使装置便于生产制造,且提高抛料作业过程的稳定性,使投料系统投料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动投料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来料仓100的结构图
图3为来料仓100的局部结构图一。
图4为来料仓100的局部结构图二。
图5为二分卸料斗170的结构图。
图6为送料机构200的结构图。
图7为连接管250的结构图。
图8为卸料装置210的结构图。
图9为三通部件230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重量模块300的结构图一。
图11为本发明重量模块300的结构图二。
图12为重量模块300的局部结构图一。
图13为重量模块300的局部结构图二。
图14为重量模块300的上压头350的结构图。
图15为重量模块300的连接座370的结构图。
图16为投料组件400的结构图。
图17为投料机构420的爆炸图。
图18为浮力底座410的结构图一。
图19为浮力底座410的结构图二。
附图标记:来料仓100、料仓主体110、圆锥部111、仓盖112、锥形体113、进料管120、支撑柱130、支撑台131、传动机构140、第一固定板141、铰接板142、连接部143、联动杆144、手动驱动部件145、三角支点架146、第二固定板147、防护圈150、阶梯结构160、凸出部161、斜杆162、竖杆163、二分卸料斗170、卸料口171、环形固定件180、固定连杆190、送料机构200、卸料装置210、蜗轮蜗杆减速器220、三通部件230、纵向连通部231、迎风面2311、背风面2312、凸棱2313、下底管232、风送装置240、连接管250、检修口251、重量模块300、基板310、第一通孔311、支撑座312、重量感应结构320、承重板321、第三通孔3211、U型下底板322、重量传感器330、贯穿孔331、基座340、基柱341、限位螺母342、第二通孔343、上压头350、凸起部351、第一凹槽352、滚珠360、连接座370、支撑部371、顶座372、第二凹槽373、第一螺丝381、第一衬套382、水平拉杆390、长螺母391、短螺母392、鱼眼拉杆393、投料组件400、浮力底座410、基台411、第三安装孔4111、U型槽412、容纳腔413、凹台结构414、通孔位415、投料机构420、电机421、进料通道422、出料通道423、出料口4231、长料管4232、短料管4233、五通接头4234、螺栓螺母组件42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投料系统,包括供料装置、送料机构200以及多个投料组件400,送料机构200分别连通送料装置和多个投料组件400。供料装置用于存储养殖饲料,养殖饲料通过送料机构200输送至多个投料组件400并抛撒到池塘中。
如图1~图5所示,供料装置具体为来料仓100,来料仓100包括料仓主体110和设置在料仓主体110上的若干支撑柱130,其中料仓主体110为上部的圆锥部111和下部的锥形体113共同组成,本实施中的来料仓100具体设有3根支撑柱130,3根支撑柱130均匀分布在料仓主体110的周围,每根支撑柱130的上端部通过铆钉固定在料仓主体110的上表面,料仓主体110的上表面开设有仓口,仓口上设有仓盖112,料仓主体110上表面连接有与来料仓100内部相通的进料管120,其中,进料管120的进料口开设于料仓主体110的下部,优选地,进料管120的进料口与来料仓100最低点的垂直距离为0.5~2.5米。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进料管120且将进料管120的进料口开设在较低处,便于作业人员采用从低处的进料口往料仓中加料的方案,可降低对仓盖112的操作频率,减少攀爬来料仓100的次数,提高作业时的安全系数。同时,配合舱口,可实现两种不同的进料方式,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避免单一加料方式对辅助装置的苛刻要求;若同时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加料,则可以大大提高物料填充速度,有助于提高自动投料系统的整体作业效率。
如图1~图5所示,仓盖112上连接有传动机构140,传动机构140首先包括固定在仓盖112上的第一固定板141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41和料仓主体110上表面铰接的铰接板142,铰接板142与料仓主体110上表面通过第二固定板147铰接,铰接板142远离料仓主体1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部143,连接部143受联动杆144传动控制,其中,联动杆144沿来料仓100圆形上表面的半径方向设置。传动机构140还包括沿着其中一根支撑柱130纵向设置的手动驱动部件145,手动驱动部件145和联动杆144之间通过三角支点架146活动连接,其中,三角支点架146的一个顶点旋转设置在该支撑柱130上,联动杆144远离仓盖112的一端和手动驱动部件145的上端分别与三角支点架146的一个顶点铰接。
当仓盖112处于开启状态时,位于地面的操作人员可通过向上推起手动驱动部件145,使手动驱动部件145带动三角支点架146以三角支点架146设于支撑柱130上的顶点为转轴旋转,三角支点架146的底边从水平位置旋转近90°至纵向位置并靠紧支撑柱130,从而带动联动杆144向靠近仓盖112的方向位移,联动杆144进一步通过连接部143传动铰接板142,带动仓盖112向靠近舱口的方向翻转,关闭仓盖112;当仓盖112处于闭合状态时,操作人员在对面对手动驱动部件145施加向下的拉力,使手动驱动部件145带动三角支点架146的底边从纵向位置旋转近90°至水平位置,铰接联动杆144的三角支点架146向远离支撑柱130的方向偏转,从而带动联动杆144向远离仓盖112的方向位移,联动杆144通过连接部143传动铰接板142,带动仓盖112向远离舱口的方向翻转,打开仓盖112。
如图4所示,其中另一根支撑柱130上设有多个“R”字形的阶梯结构160,“R”字下部的两个端点沿纵向固定设于该支撑柱130上,“R”字上部的凸出部161方向朝上,且多个“R”字阶梯结构160沿着该支撑柱130两侧间隔设置。可以理解,“R”字的凸出部161与“R”字的斜杆162形成便于容纳脚掌的凹陷,凸出部161可避免脚掌打滑而脱离阶梯结构160,“R”字的竖杆163和“R”字的斜杆162则构成稳定的三角支撑,提高工作人员攀爬作业时的安全系数。此外,该支撑柱130上设有防护圈150,防护圈150由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金属防护环组成,每个金属防护环具有两个装配端部,两个装配端部通过固定件安装在左右对称于该支撑柱130的两个“R”字形阶梯结构160上。
如图2、图5所示,来料仓100的锥形下部装配有二分卸料斗170,二分卸料斗170与来料仓100的连接部143环设环形固定件180,该固定件与3根支撑柱130之间还连接有固定连杆190,每根支撑柱130上一个装配位分出两根张开呈一定角度的固定连杆190,连根固定连杆190的另外两端固定在环形固定件180上,使每根支撑柱130均受到两根固定连杆190形成的三角支撑。
如图1、图2、图5、图6、图7所示,送料机构200包括卸料装置210和风送装置240。其中,二分卸料斗170的两个卸料口171朝下设置,两个卸料口171分别连有连接管250,连接管250的侧面开设有检修口251,工作人员通过检修口251对卸料装置210内部进行定期维护,优选地,检修口251上采用透明板覆盖并控制开闭。
如图6~图9所示,连接管250的下端口连通卸料装置210,卸料装置210的下端口通过三通部件230与风送装置240接通,卸料装置210通过一侧的蜗轮蜗杆减速器220驱动,卸料装置210与连接管250、三通部件230之间均通过铆钉铆接固定。三通部件230包括纵向连通部231以及与纵向连通部231的下部接通的下底管232,纵向连通部231与卸料装置210的下端口连接,下底管232的两端分别接通所述风送装置240和投料组件400。其中,纵向连通部231面向所述风送装置240倾斜设置。
如图9所示,纵向连通部231呈梯形台状,梯形台面向风送装置240的迎风面2311与下底管232形成30°~60°的锐角,梯形台背对风送装置240的背风面2312与下底管232基本呈直角设置,梯形台的侧面内部沿纵向均匀设有多条凸棱2313。
可以理解,迎风面2311与下底管232的特定倾斜角度,可提高风送装置240对物料的向前作用力,背风面2312与下底管232基本垂直则减小物料下落时与纵向连接部143的阻力,使送料过程高效。此外,通过凸棱2313结构则可避免物料在纵向连接部143的内部侧面上出现堵塞,提高风送装置240送风效率。
如图1、图2所示,3根支撑柱130的底部分别安装有重量模块300。
如图10图~图15所示,重量模块300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板310和重量感应结构320,重量感应结构320包括承重板321和U型下底板322310,基板310位于U形下基板310的下侧,承重板321和U形下基板310之间设有重量传感器330,基板310的下侧设有基座340,基板310与基座340间通过高度调节组件相连。
其中,承重板321上表面的四周均匀开设有4个第三通孔3211,支撑柱130的下端部具有支撑台131,支撑台131上开设有与4个第三通孔3211相对应的4个装配孔,通过在第三通孔3211和装配孔之间设置螺栓或者其他固定件将重量模块300固定连接于支撑柱130的支撑台131上。
其中,高度调节组件包括4根均匀设于重量模块300基座340四周的基柱341以及与基柱341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母342;基板310上开设有4个与基柱341适配的第一通孔311,基柱341贯穿第一通孔311,每根基柱341上螺旋连接有2个限位螺母342,2个限位螺母342分别位于基板310上第一通孔311位置的上下两侧。
调节高度时,旋转位于第一通孔311上下两侧的限位螺母342,调节至预设高度位置后再将两侧的限位螺母342锁紧,完成对重量模块300高度的微调,结构简单,易于操控。
基座340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343,均匀分布在基座340四周,通过在第二通孔343和地面之间插入固定件或者以螺纹连接方式安装螺丝,使重量模块300平稳固定在地面上,以提高测量重量的精确度。
承重板321与重量传感器330之间通过重量传递组件连接,重量传递组件包括上压头350、滚珠360和连接座370,上压头350的上部具有凸起部351,上压头350通过该凸起部351与承重板321中部的通孔连接,连接座370的下部具有支撑部371,重量传感器330上具有用于匹配支撑部371的贯穿孔331。上压头350的下部和连接座370的下部连接在一起。上压头350的下部具有第一凹槽352,连接座370还包括顶座372,顶座372上具有第二凹槽373,滚珠360容纳于第一凹槽352和第二凹槽373之间。
基板310上还设有用于支撑重量传感器330的支撑座312,支撑座312与重量传感器330之间通过若干螺丝固定连接于基板310上,重量传感器330和支撑座312均设有与螺丝匹配的装配孔。
重量传感器330的一部分被支撑座312撑起,重量传感器330远离支撑座312的另一部分则通过重量传递结构支撑连接重量感应结构320,使得重量感应结构320处于如图11所示的悬空状态,重量模块300在使用的过程中,待测物的重量传递到重量感应结构320,再依次传递到上压头350、滚珠360和连接座370上,最终传递到重量传感器330上,实现快捷、准确的重量测试。
如图10~图12所示,重量模块300还设有水平稳定机构,水平稳定机构包括与基板310相连的垂直部以及与U形下基板310的侧面连接的水平部,其中,垂直部包括与基板310螺纹连接的第一螺丝381以及嵌套在第一螺丝381上的第一衬套382;水平部为水平拉杆390组件,水平拉杆390组件包括中间的一个长螺母391、分设于长螺母391两侧的两个短螺母392以及最外侧旋转的两个鱼眼拉杆393,其中一个鱼眼拉杆393固定在U形下基板310的侧面上,另一个鱼眼拉杆393则套接在第一螺丝381与第一衬套382之间的间隙。为了获得更优的水平稳定性,U形下基板310的两侧对称地设有两个水平稳定机构。
水平稳定机构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拉紧重量模块300,避免重量模块300转移运输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过度位移,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增强重量模块300整体的结构强度,以承接较大重量的待测物。
如图10~图15所示,重量模块300在使用的过程中,重量感应结构320被支撑座312撑起,处于悬空状态,待测物的重量传递到重量感应结构320,再依次传递到上压头350、滚珠360和连接座370上,最终传递到重量模块300上,实现快捷、准确的重量检测,提高自动投料系统的投料精准度,进一步优化投料作业水平。
本发明中,通过调节第一通孔311两侧的限位螺母342在基柱341上的锁紧位置可实现对重量模块300高度进行灵活调控,使重量模块300可根据供料装置的放置环境进行灵活微调,从而与供料装置形成良好的承接条件,提高称重精确度。尤其是本发明中,供料装置为具有多根支撑柱130的来料仓100,实际使用时需要在每根支撑柱130上分别匹配安装重量模块300,通过该限位结构便于针对各个支撑柱130不同的调节需求进行适应性微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提高称重精确度的同时还兼具有便捷的操作方式。除此之外,每根支撑柱130均通过第一安装孔与重量模块300的承重板321螺纹连接,重量模块300则通过第二安装孔螺纹连接固定在地面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每根支撑柱130均与重量模块300稳定连接,地面则为重量模块300提供稳定的支撑力,使重量模块300对来料仓100重量检测具有高精确性,有助于自动投料系统精准控制投料量。
如图16~图19所示,投料组件400包括浮力底座410以及设于浮力底座410上的投料机构420,投料机构420包括电机421以及电机421上的进料通道422和出料通道423,浮力底座410呈矮锥形,浮力底座410的上侧中部设有用于安装投料机构420的基台411,基台411与浮力底座410一体成型,基台411具有与进料通道422相匹配的U型槽412,基台411的下侧具有用于安装电机421的容纳腔413。其中,基台411与容纳腔413之间为贯通设置;浮力底座410具体为浮球,浮球的正投影为直径≤1米的圆形
可以理解,浮力底座410采用矮锥形设置,使中部相对周围具有较大的厚度,相对传统的圆盘状结构具有更大的浮力,同时,还便于在浮力底座410中部的下侧开设容纳腔413,以容纳具有一定厚度的电机421。由于投料机构420占据投料组件400整体大部分的重量,而电机421又是投料机构420中最重的部件,因此,通过将电机421设于浮力底座410的下侧,有助于降低投料组件400的重心,减少漂浮水面时发生倾覆的几率。将用于安装投料机构420的基台411设于浮力底座410的中部,使水上抛料装置整体的重心调整到中部位置;在基台411上设置与进料通道422匹配的U型槽412结构,使进料通道422与浮力底座410、投料机构420的连接强度提高,进一步增强抛料装置在水面漂浮的稳定性。
如图16~图19所示,基台411上设有第三安装孔4111,电机421支架通过螺栓螺母组件425固定在第三安装孔4111上,电机421安装于电机421支架上,其中,电机421的驱动端朝上设置,伸出浮力底座410上表面;电机421的驱动端上套接有出料通道423,出料通道423一侧与进料通道422相连通,电机421驱动从送料通道输送过来的物料,经出料通道423向外部抛料。
出料通道423具有朝上开设的出料口4231,出料口4231围设有与出料通道423相连通的若干长料管4232和若干短料管4233,长料管4232和短料管4233交替设置。其中,本发明具体设置2根长料管4232和2根短料管4233,长料管4232和短料管4233通过五通接头4234与出料通道423的出料口4231连通,且相对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长料管4232和短料管4233还采用均匀分布的设计。
如图16~图19所示,浮力底座410下表面的四周均匀地分布有6个凹台结构414,凹台结构414均与浮力底座410一体成型。通过一体成型的凹台结构414,避免采用吹塑成胶制造浮力底座时成胶位薄的缺陷,延长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制造,有助于本发明的自动投料系统整体结构简单,便于简化制造、装配工序。
此外,浮力底座410上表面的四周设有4个通孔位415,其中3个通孔位415沿着浮力底座410圆形上表面的四周均匀设置,两两之间的圆弧对应的圆周角为120°,第4个通孔位415设于上述3个通孔位415中任意两个之间的圆弧中间位置,此时,第4个通孔位415刚好与另一个通孔位415沿着圆形上表面的直径两端相对设置。本发明的4个通孔位415设于其中4个凹台结构414的对应位置上。
当风浪不大时,可通过其中位于直径两端的两个通孔位415对称拉紧,当风浪较大,可通过均匀分布的3个通孔位415连接绳索,三股使绳索间互成120°拉紧。投料组件400平稳漂浮在池塘水面上,有助于精准控制抛料区域,使本发明自动投料系统的作业高效、可控性更强。
如图1以及图16~图19所示,本发明包括两部投料组件400,两部投料组件400可分别通过浮力底座410漂浮在不同的池塘,送料机构200吹送过来的物料经过投料组件400,通过交替设置的长料管4232和短料管4233抛撒到池塘中远近不同、角度不同的区域,增大抛料的覆盖面积。通过倾斜设置使物料抛离料管时在纵向上也具有一定的初速度,提高抛料高度,进一步扩大物料的覆盖面积,有助于提高自动投料系统的整体作业效率。本发明投料机构420的电机421还电连接变频器,变频器可以用于控制物料抛出时的速度以及频率,使抛料的覆盖区域和频率可控,有助于提高投料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如图1~图19所示,本发明的自动投料系统实际工作时,供料装置通过两个卸料口171送出物料,经过卸料装置210,此时,蜗轮蜗杆减速器220通过其控制器调控驱动频率,以控制卸料装置210的卸料速度;接着,与卸料装置210的出料口4231接通的风送装置240通过其控制器调控送风频率,从而控制将物料吹送至投料组件400的速率;同时,设于供料装置支撑柱130底部的重量模块300实时检测供料装置的重量变化,以了解物料的排出量。那么,容易理解,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器分别调控蜗轮蜗杆减速器220、风送装置240的工作频率使重量模块300的重量变化达到预期值,即可实现对投料系统投料的投料量或投料速率自动化、精准控制。在面对同一种水产生物的同一个生长周期时,作业人员只需要调节一次蜗轮蜗杆减速器220及风送装置240的工作频率,即可使自动投料系统长时间保持自动化精准投料,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使养殖过程标准化、自动化。此外,由于常规的蜗轮蜗杆减速器220和风送装置240即自带有可实现简单频率控制的控制系统,因此无需额外引入控制器,而重量模块300也是大重量称重活动中常用的称重装置,其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具有高的性价比,因此,本发明的自动投料系统整体还兼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操控的特点。同时,本发明还通过独特的三通部件230设计,增加物料从卸料机构通往投料组件400过程的流畅度,提高物料输送效率,进一步提高自动投料系统的作业效率。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投料系统,包括供料装置、送料机构以及投料组件,所述送料机构分别接通所述供料装置和所述投料组件,用于将物料从供料装置输送至投料组件并抛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料装置包括均匀设置在其四周的若干根支撑柱,所述若干根支撑柱的底部均装配有重量模块,所述重量模块包括自上而下层叠设置的重量感应结构、基板和基座,所述重量感应结构安装有重量传感器,所述基板上的四周均匀地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基座上与若干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基柱,若干所述基柱对应地贯通若干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基柱位于所述基板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分别螺纹连接有至少一个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上下配合对所述基板纵向限位;
所述供料装置的下部包括至少一个卸料口,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与所述卸料口接通的卸料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述卸料装置卸下的物料吹向所述投料组件的风送装置,所述卸料装置与所述风送装置之间通过三通部件接通,所述三通部件包括与所述卸料装置连接的纵向连通部以及与纵向连通部的下部接通的下底管,所述纵向连通部面向所述风送装置倾斜设置,所述下底管的两端分别接通所述风送装置和所述投料组件;
其中,所述卸料装置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驱动卸料,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和所述风送装置分别电连接有用于调控频率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投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通部呈梯形台状,所述梯形台面向所述风送装置的迎风面与所述下底管形成30°~60°的锐角,所述梯形台背向所述风送装置的背风面与所述下底管基本呈直角设置,所述梯形台的侧面内部沿纵向均匀设有多条凸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投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装置的卸料口与所述卸料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接通,所述连接管的侧面开设有检修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投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装置为来料仓,所述来料仓上表面开设有仓盖,所述仓盖上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沿其中一根所述支撑柱纵向设置的手动驱动部件,所述手动驱动部件用于传动控制所述仓盖的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投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料仓上表面连接有与所述来料仓内部相通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沿来料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料管的进料口位于所述来料仓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投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另一根所述支撑柱上设有阶梯结构和防护圈,所述防护圈通过固定件装配在所述阶梯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投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感应结构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的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基座的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投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组件包括浮力底座以及设于所述浮力底座中部的投料机构,所述投料机构包括电机以及设于所述电机上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与所述三通部件的下底管接通,所述出料通道具有朝上设置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围设有若干与所述出料通道接通的投料管,所述投料管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投料管包括交替设置的长料管和短料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投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底座下表面的四周均匀地分布有若干与所述浮力底座一体成型的凹台结构,和/或,所述浮力底座上表面的四周设有若干通孔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投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有用于调节抛料范围的变频器。
CN202211699332.4A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自动投料系统 Pending CN1159185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9332.4A CN115918587A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自动投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9332.4A CN115918587A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自动投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8587A true CN115918587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48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9332.4A Pending CN115918587A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自动投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858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44413A1 (en) * 2012-09-19 2014-03-27 Mettler-Toledo Ag Load cell weigh module
CN104335949A (zh) * 2014-11-14 2015-02-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养殖池精准投喂装置及投喂方法
CN106305566A (zh) * 2016-10-01 2017-01-11 上海海洋大学 精准送料投饲机
CN206165511U (zh) * 2016-10-01 2017-05-17 上海海洋大学 精准送料投饲机
DE102019112871A1 (de) * 2019-05-16 2020-11-19 Flintec Gmbh Wägemodul und Wägeeinrichtung
CN113207781A (zh) * 2021-05-24 2021-08-06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风送式投料机
CN215188847U (zh) * 2021-04-02 2021-12-17 东营市阔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式养殖池投喂装置
CN113925010A (zh) * 2021-11-18 2022-01-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水产养殖风送式投饲机智能下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493676A (zh) * 2022-08-31 2022-12-20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摇柱式结构称重传感器的称重模块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44413A1 (en) * 2012-09-19 2014-03-27 Mettler-Toledo Ag Load cell weigh module
CN104335949A (zh) * 2014-11-14 2015-02-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养殖池精准投喂装置及投喂方法
CN106305566A (zh) * 2016-10-01 2017-01-11 上海海洋大学 精准送料投饲机
CN206165511U (zh) * 2016-10-01 2017-05-17 上海海洋大学 精准送料投饲机
DE102019112871A1 (de) * 2019-05-16 2020-11-19 Flintec Gmbh Wägemodul und Wägeeinrichtung
CN215188847U (zh) * 2021-04-02 2021-12-17 东营市阔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式养殖池投喂装置
CN113207781A (zh) * 2021-05-24 2021-08-06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风送式投料机
CN113925010A (zh) * 2021-11-18 2022-01-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水产养殖风送式投饲机智能下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493676A (zh) * 2022-08-31 2022-12-20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摇柱式结构称重传感器的称重模块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晓龙;田昌凤;杨家朋;朱烨;车轩;唐荣;洪扬;: "高密度养殖池塘自动气力投饲机的设计试验", 渔业现代化, no. 05, 20 October 2016 (2016-10-20), pages 18 - 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4994B (zh) 一种有全方位投饲功能的水产温室养殖池
CN102669035B (zh) 下进料分体式投饲机及带有该投饲机的水产温室养殖池
CN204070167U (zh) 一种鱼塘自动喂料装置
CN115918587A (zh) 一种自动投料系统
CN219500231U (zh) 一种具有增氧功能的鳙鱼养殖投喂装置
CN207269654U (zh) 养殖池塘气动推水高效增氧一体机
CN212589667U (zh) 一种大型水域养殖管理平台自动投饲装置
CN111838048A (zh) 适用于养殖工船舱养模式的自动投喂系统
CN107820820B (zh) 灌溉水肥制备设备及水肥制备方法
CN111109175A (zh) 一种投料结构及投料设备
CN207022884U (zh) 一种养殖用自动供料供水设备
CN212325133U (zh) 适用于养殖工船舱养模式的自动投喂系统
CN214431164U (zh) 一种增氧机
CN102265800B (zh) 鱼塘增氧机
CN115947139A (zh) 一种鱼饵料自动投喂系统
CN214494889U (zh) 一种供盖装置及灌装设备
CN218977725U (zh) 一种水上抛料装置
CN113455417A (zh) 可调式自动控制投喂系统
CN215248142U (zh) 一种建筑细料运输用气动管道输送装置
CN220044605U (zh) 一种牛蛙养殖用喂食装置
CN218189033U (zh) 一种水性涂料用浆料分散罐
CN220123721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饵料抛洒装置
CN218087961U (zh) 一种新型卧式水泥罐
CN210441969U (zh) 一种自热食品加工用原料称重设备
CN219114356U (zh) 一种料斗及喂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