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8098A -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 Google Patents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8098A
CN115918098A CN202180052661.7A CN202180052661A CN115918098A CN 115918098 A CN115918098 A CN 115918098A CN 202180052661 A CN202180052661 A CN 202180052661A CN 115918098 A CN115918098 A CN 115918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housing
addition
groove
camera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26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905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11519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1180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36018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1256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42628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0015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99370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18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80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8Means for changing the camera field of view without moving the camera body, e.g. nutating or panning of optics or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2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tilting or inclin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a prism with variable angle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1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相机致动器,该相机致动器包括:壳体;移动器,该移动器设置在壳体中并且包括光学构件和保持器,光学构件设置在保持器中;倾斜导引单元,该倾斜导引单元用于对移动器的倾斜进行导引;以及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设置在壳体中以便驱动移动器,其中,保持器包括接纳凹槽,光学构件设置在该接纳凹槽中,并且在接纳凹槽的底表面中形成有凹槽。

Description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相机是用于拍摄对象的照片或视频的装置并且被安装在便携式装置、无人机、车辆等上。相机模块可以具有:图像稳定(IS)功能,该图像稳定(IS)功能用于校正或防止由用户运动引起的图像抖动以便提高图像的质量;自动对焦功能,该自动对焦功能用于通过自动调整图像传感器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对准透镜的焦距;以及变焦功能,该变焦功能用于通过借助变焦透镜增加或减小远距离对象的倍率来捕获远距离对象。
同时,图像传感器中的像素数目越多,则分辨率越高,并且每个像素的尺寸越小,但是像素越小,在相同时间段内接收到的光的量越少。因此,随着相机的像素数目增加,在快门速度于黑暗环境中减小时由于发生手抖动而引起的图像抖动可能更严重地发生。作为代表性的图像稳定(IS)技术,存在通过改变光路径来校正运动的光学图像稳定器(OIS)技术。
根据通常的OIS技术,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等探测相机的运动,并且可以基于所探测到的运动使透镜倾斜或移动,或者可以使包括透镜和图像传感器的相机模块倾斜或移动。当透镜或包括透镜和图像传感器的相机模块为了OIS而倾斜或移动时,需要额外确保在透镜或相机模块周围存在用于倾斜或移动的空间。
同时,可以在透镜周围设置用于OIS的致动器。在这种情况下,用于OIS的致动器可以包括负责围绕与作为光轴的Z轴垂直的两个轴倾斜的致动器、即负责X轴倾斜的致动器和负责Y轴倾斜的致动器。
然而,根据超薄和超小型相机模块的需要,对于布置用于OIS的致动器存在较大的空间约束,并且可能难以确保使透镜或包括透镜和图像传感器的相机模块自身可以倾斜或移动以用于OIS的足够的空间。另外,随着相机中像素数目的增加,优选的是增加透镜的尺寸以增加所接收的光的量,但是由于用于OIS的致动器所占据的空间,透镜尺寸的增加可能会受到限制。
另外,当变焦功能、AF功能和OIS功能均被包括在相机模块中时,存在的问题还在于,OIS磁体和AF或变焦磁体设置成彼此靠近而引起磁场干扰。
另外,还存在可靠性问题,比如由于根据倾斜的冲击而使内部部件损坏。
同时,在相关技术中,磁体和磁轭被用作牵引构件。然而,在牵引构件包括磁体和磁轭的情况下,当磁体和磁轭的中心位置彼此不对准时,这导致外力,并且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其上设置有反射构件的移动器可能不能准确地移动至期望的位置。
另外,在相机模块中,用于OIS控制的各种电子部件安装在板上。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电子部件中,也存在由磁性物质形成的电子部件。因此,常规地,除了磁体与磁轭之间的吸引力之外,在磁体与由磁性物质形成的电子部件之间还会产生额外的吸引力,并且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所产生的额外的吸引力,移动器可能不能被准确地控制到期望的位置。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新的相机模块。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该相机致动器通过抑制光学构件通过移动器中的凹槽的分离而具有改进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联接力和改进的冲击可靠性的相机致动器。
另外,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超薄、超小型和高分辨率相机的相机致动器。
另外,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该相机致动器通过将重心邻近旋转轴线或旋转表面定位来确保倾斜的相位裕度,并且使由于姿态差而引起的力矩变化最小化。
另外,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用于旋转驱动的提高的能量效率的相机致动器。
具体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该相机致动器通过指定移动器的位置来防止倾斜导引单元的分离,从而抑制对棱镜的损坏。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该相机模块可以使用包括在相机模块中的电子部件作为牵引构件。
另外,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该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能够使由磁性物质形成的电子部件与用作牵引构件的磁体之间的干扰最小化。
另外,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该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可以具有改进的光学特性。
另外,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该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可以有效地控制由手抖动引起的振动。
另外,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该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可以由于小体积而以小尺寸实现。
另外,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自动对焦和高倍率变焦功能的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
另外,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该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可以防止在透镜组移动时发生的诸如偏心、倾斜和摩擦之类的问题。
实施方式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包括:壳体;移动器,该移动器设置在壳体中并且包括光学构件和保持器,光学构件设置在保持器中;倾斜导引单元,该倾斜导引单元构造成对移动器的倾斜进行导引;以及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且构造成驱动移动器,其中,保持器包括光学构件设置在其中的容纳凹槽,并且在容纳凹槽的底表面中形成有凹槽。
底表面可以包括在凹槽内部与光学构件竖向重叠的第一面区域以及在凹槽外部与光学构件竖向重叠的第二面区域,并且第一面区域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二面区域的面积。
保持器还可以包括在凹槽外部设置在底表面上的坐置突出部。
第一面区域可以与光学构件间隔开预定距离。
保持器可以包括从保持器的上部表面向上延伸的第一保持器止挡部和第二保持器止挡部。
第一保持器止挡部可以设置成沿着光轴与第二保持器止挡部间隔开。
第二保持器止挡部可以设置成比第一保持器止挡部更靠近倾斜导引单元。
壳体可以包括壳体侧部部分,该壳体侧部部分设置在保持器的上部部分上并且包括壳体孔。
第一保持器止挡部可以在竖向方向上与壳体的上部表面至少部分地重叠。
第二保持器止挡部可以与壳体孔竖向地重叠。
相机致动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保持器止挡部与凹槽之间的结合构件。
第二保持器止挡部的上部表面可以定位在光学构件上方。
光学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底表面上方。
光学构件可以包括与底表面竖向重叠的第一重叠区域以及与保持器的上部表面重叠的第二重叠区域。
相机致动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重叠区域与保持器之间的支承构件。
支承构件可以设置在底表面上方。
凹槽可以与第一重叠区域竖向重叠。
第二保持器止挡部可以包括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止挡部区域和沿着光轴延伸的第二止挡部区域,并且第二止挡部区域可以包括阶状部分,并且该第二保持器止挡部的前端部的高度可以大于其后端部的高度。
凹槽可以沿着底表面的边缘设置。
凹槽可以与光学构件竖向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包括:壳体;移动器,该移动器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保持器和设置在保持器上的光学构件;以及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使移动器移动,其中,保持器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之间的腔、以及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接触的止挡部,该止挡部包括设置在腔的底表面上的上止挡部和设置在腔的底表面下的下止挡部,并且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在光轴方向上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的端部上。
保持器可以包括在光轴方向上被等分并且按顺序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可以定位在第二区域中。
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在光学构件中,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区域重叠的面积可以比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区域重叠的面积小,并且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和光轴方向。
上止挡部的面积可以大于下止挡部的面积。
上止挡部可以在第二方向上与光学构件重叠。
第一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被等分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
上止挡部可以设置在上部区域中,并且下止挡部可以设置在下部区域中。
保持器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下的第三保持器外表面、以及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之间并在第三保持器外表面上的第四保持器外表面,并且下止挡部可以设置成比上止挡部更靠近第三保持器外表面。
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
腔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增加。
腔在第一区域中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可以比腔在第二区域中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小。
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可以向内延伸。
相机致动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与移动器之间的倾斜导引单元,驱动单元可以包括驱动磁体和驱动线圈,驱动磁体可以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驱动线圈可以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可以在移动器上相对于第一轴线对称地设置,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可以在壳体与移动器之间相对于第一轴线对称地设置,第三磁体可以设置在移动器的底表面上,并且第三线圈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底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包括:壳体;移动器,该移动器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保持器和设置在保持器上的光学构件;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且构造成使移动器移动;以及倾斜导引单元,该倾斜导引单元在光轴方向上设置在壳体与移动器之间,其中,保持器包括保持器凹槽,保持器凹槽的凹槽内表面包括在与光轴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一凹槽内表面,并且相机致动器还包括防止单元,该防止单元坐置于保持器凹槽中并且与第一凹槽内表面在光轴方向上的分离距离比倾斜导引单元与保持器之间在光轴方向上的重叠部分的竖向长度大。
保持器凹槽的凹槽内表面可以包括在水平方向上与防止单元邻近的第二凹槽内表面以及在光轴方向上与防止单元间隔开的第三凹槽内表面。
倾斜导引单元可以包括在竖向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一突出部和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二突出部,并且壳体和保持器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坐置于其中的第一突出部凹槽和第二突出部坐置于其中的第二突出部凹槽中的不同的一者。
第一凹槽内表面可以与防止单元间隔开第一距离,并且第一突出部凹槽和第二突出部凹槽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一距离。
第二凹槽内表面可以与防止单元间隔开第二距离,并且第二距离可以大于保持器与壳体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分离距离。
第三凹槽内表面可以与防止单元间隔开第三距离。
保持器凹槽还可以包括在竖向方向上与防止单元间隔开的凹槽底表面。
凹槽底表面可以与防止单元间隔开第四距离,并且第四距离可以大于移动器与壳体之间在竖向方向上的分离距离。
相机致动器还可以包括围绕壳体的盖,其中,该盖可以包括在竖向方向上与光学构件重叠的开口,并且防止单元可以设置成邻近该开口并且连接至该盖。
防止单元可以在竖向方向上与移动器重叠。
防止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与移动器重叠。
保持器可以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一保持器内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内表面以及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内表面与第二保持器内表面之间的腔,其中,第一保持器内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内表面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保持器凹槽可以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内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中。
保持器还可以包括在光轴方向上邻近保持器凹槽的结合凹槽。
结合凹槽可以包括第一结合凹槽和第二结合凹槽,第一结合凹槽和第二结合凹槽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其中,保持器凹槽插置在第一结合凹槽与第二结合凹槽之间。
相机致动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结合凹槽和第二结合凹槽中的结合构件。
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包括:壳体;棱镜单元,该棱镜单元设置在壳体中;按压单元,该按压单元设置在壳体与棱镜单元之间;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构造成使棱镜单元倾斜;以及板,该板连接至驱动单元,其中,按压单元包括第一牵引构件和第二牵引构件,第一牵引构件设置在棱镜单元上,第二牵引构件在板上设置成面向第一牵引构件并且电连接至板。
另外,第一牵引构件可以包括磁体,并且第二牵引构件可以包括设置在板上的第一电子部件。
另外,第一电子部件可以包括磁性电容器。
另外,板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外侧部上,壳体可以包括形成在与第二牵引构件对应的区域中的壳体孔,并且第二牵引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壳体孔中。
另外,板可以包括设置有第二牵引构件的板区域,并且壳体可以包括形成在与板区域对应的区域中的坐置凹槽。
另外,相机致动器可以包括移动板,该移动板设置在棱镜单元与壳体之间,并且通过按压单元与棱镜单元一起被按压至壳体。
另外,棱镜单元可以包括具有容纳单元的棱镜移动器和设置在棱镜移动器的容纳单元中的棱镜,并且移动板可以设置在棱镜移动器和壳体的面向的表面之间。
另外,移动板可以包括形成在与第一牵引构件和第二牵引构件对应的区域中的孔,并且第一牵引构件和第二牵引构件可以设置成直接面向彼此,其中,孔插置在第一牵引构件与第二牵引构件之间。
另外,移动板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移动突出部和多个第二移动突出部,所述多个第一移动突出部设置在面向棱镜移动器的第一面上,所述多个第二移动突出部设置在面向壳体的第二面上,并且移动板的孔的中心可以包括在将第一移动突出部和第二移动突出部的中心连接的区域中。
另外,连接多个第一移动突出部的第一虚拟直线可以与连接多个第二移动突出部的第二虚拟直线正交。
另外,移动板的孔的中心可以定位在第一虚拟直线和第二虚拟直线的交点。
另外,壳体可以包括与移动板的多个第二移动突出部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凹部,并且壳体的孔的中心可以定位在将所述多个第一凹部的中心连接的虚拟直线上。
另外,棱镜移动器可以包括与第一牵引构件相对应的第二凹部以及与移动板的多个第一移动突出部相对应的多个第三凹部,并且第二凹部的中心可以定位在将所述多个第三凹部的中心连接的虚拟直线上。
另外,板可以包括面向壳体的侧部部分的第一子区域和不同于第一子区域的第二子区域,并且驱动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子区域中的第二电子部件。
另外,第二电子部件可以包括电容器。
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抑制光学构件的分离来实现具有提高的可靠性的相机致动器。
另外,可以提供一种适用于超薄、超小型和高分辨率相机的相机致动器,该相机致动器具有提高的联接力,并且具有提高的冲击可靠性。
特别地,即使不增加相机模块的整体尺寸,也可以有效地布置OIS致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X轴方向上的倾斜不会磁性干扰在Y轴方向上的倾斜,在X轴方向上的倾斜和在Y轴方向上的倾斜可以以稳定的结构实现,并且对于用于自动对焦或变焦的致动器,这不会产生磁场干扰,从而实现精确的OIS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消除透镜的尺寸限制来确保足够的光的量并实现具有低功耗的OIS。
另外,可以实现准确的旋转驱动,比如抑制由于姿态差导致的误差。
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换句话说,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板上的电子部件被用作用于将棱镜单元按压至壳体的按压单元的一个部件。具体地,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板上的磁性电子部件用作构成按压单元的第二牵引构件。具体地,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板200上的磁性电容器被用作构成按压单元的第二牵引构件。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构成第二牵引构件的单独的磁体、磁轭等移除,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可以提高OIS操作可靠性。换句话说,在实施方式中,当设置在板上的电容器不被用作按压单元时,外力可能由构成按压单元的磁体与电容器之间所产生的吸引力产生,从而导致OIS操作可靠性的问题。与此不同,在实施方式中,由于电容器被用作牵拉构件,因此可以将由电容器产生的外力去除,从而提高OIS操作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可以具有改进的光学特性。换句话说,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致动器可以包括用于OIS操作的多个电容器。在这种情况下,电容器中的一些电容器被用作构成根据实施方式的按压单元的第二牵引构件。换句话说,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中的电容器可以被分类为用作第二牵引构件620的第一电子部件以及除了第一电子部件之外的第二电子部件。另外,第二电子部件可以设置在与第一牵引构件或板上的驱动单元的磁体单元不重叠的区域中。换句话说,当第二电子部件是电容器时,由于磁性电容器,在磁体单元与按压单元的第一牵引构件之间可以产生外力。因此,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部件可以设置在与第一牵引构件或驱动单元的磁体单元不重叠的区域中,从而将由第二电子部件产生的外力去除,并且因此具有改进的光学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AA'的横截面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6b是在与图6a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立体图。
图6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壳体的前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构件的立体图。
图8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8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仰视图。
图8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前视图。
图8d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紧固构件的后视图。
图8e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紧固构件的仰视图。
图8f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另一侧视图。
图8g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8h是用于对将结合构件施加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进行描述的视图。
图8i是沿着图8g中的线II'的横截面图。
图8j是沿着图8g中的线JJ'的横截面图。
图8k是图8g的局部放大图。
图8l是沿着图8k中的线KK'的横截面图。
图9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倾斜导引单元的立体图。
图9b是在与图9a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立体图。
图9c是沿着图9a中的线FF'的横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单元的视图。
图11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11b是沿着图11a中的线PP'的横截面图。
图11c是图11b中的部分K1的放大图。
图11d是图11b中的部分K2的放大图。
图11e是沿着图11a中的线QQ'的横截面图。
图11f是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的壳体、倾斜导引单元、保持器、光学构件以及壳体的立体图。
图11g是沿着图11f中的线LL'的横截面图。
图11h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倾斜导引单元的立体图。
图12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12b是沿着图12a中的线SS'的横截面图。
图12c是图12b中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运动的示例性视图。
图13a是沿着图12a中的线RR'的横截面图。
图13b是图13a中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运动的示例性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沿着图14中的线TT”的横截面图。
图1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18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20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构件的立体图。
图2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22和图2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侧视图。
图2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另一侧视图。
图25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俯视图。
图26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仰视图。
图2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倾斜导引单元的立体图。
图28是在与图27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立体图。
图29是沿着图27中的线NN'的横截面图。
图30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31是沿着图30中的线MM'的横截面图。
图32是沿着图30中的线UU'的横截面图。
图33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单元的视图。
图34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35是沿着图34中的线HH'的横截面图。
图36是图35中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运动的示例性视图。
图3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38是沿着图37中的EE'线的横截面图。
图39是图38中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运动的示例性视图。
图40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盖的立体图。
图4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盖的俯视图。
图42是沿着图41中的线VV'的横截面图。
图43是沿着图41中的线WW'的横截面图。
图44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45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6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4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构件的立体图。
图48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49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一个侧视图。
图50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5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俯视图。
图5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仰视图。
图5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又一个侧视图。
图54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倾斜导引单元的立体图。
图55是在与图54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立体图。
图56是沿着图54中的线GG'的横截面图。
图57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58是沿着图57中的线XX'的横截面图。
图59是沿着图57中的线YY'的横截面图。
图60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单元的视图。
图61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62是沿着图61中的ZZ'线的横截面图。
图63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视图。
图64是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视图。
图65和图66是用于描述当移动器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时防止单元的功能的视图。
图67是沿着图61中的线OO'的横截面图。
图68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69是沿着图68中的线DD'的横截面图。
图70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71是沿着图70中的线EE'的横截面图。
图72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73是图72中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4是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图像抖动控制单元的一些部件的立体图。
图75是从第一方向观察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板单元的立体图。
图76是从第二方向观察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板单元的立体图。
图77是用于描述设置在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板单元上的按压单元的视图。
图78是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板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9至图81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82至图84是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棱镜单元的视图。
图85是构成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板的前视立体图。
图86是构成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板的后视立体图。
图87至图89是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的壳体、棱镜单元、按压单元和移动板的联接关系的视图。
图90和图9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操作的示例性视图。
图9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立体图。
图93是其中省略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一些部件的立体图。
图9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95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横截面图。
图96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前视图。
图97是示出了设置在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壳体中的第三驱动单元和第四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98和图99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00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一些部件的立体图。
图101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102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3是沿着图101中的线IIII'的横截面图。
图104是沿着图101中的线IIIIII'的横截面图。
图105是应用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106是应用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车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公开内容可以具有各种改变和各种实施方式,因此在附图中对特定实施方式进行图示和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意在限制特定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应当理解成包括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中所包括的所有改型、等同物和替代物。
包括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序数的术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部件,但是这些部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对一个部件与另一部件进行区分的目的。例如,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二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一部件,并且类似地,第一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术语“和/或”包括多个相关联所列出的项目的组合或者多个相关联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任何一个项目。
当某个部件描述为“连接”或“联接”至另一部件时,可以理解成所述某个部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联接至另一部件,或者在所述某个部件与另一部件之间也可以存在其他部件。另一方面,当某个部件被描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至另一部件时,应当理解成在所述某个部件与另一部件之间不存在其他部件。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并且并不意在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在本申请中,应当理解的是,诸如“包括”或“具有”之类的术语意在规定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其组合是存在的,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目、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可能性。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诸如那些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具有与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定义,否则不应以理想的或过于形式化的含义来解释。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实施方式,并且相同的或对应的部件不论附图标记如何都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重叠描述。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AA'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盖CV、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以及电路板1300。此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与第一致动器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并且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与第二致动器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
盖CV可以覆盖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通过盖CV增加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与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之间的联接力。
此外,盖CV可以由阻挡电磁波的材料制成。因此,可以容易地保护盖CV中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
另外,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是光学图像稳定器(OIS)致动器。例如,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使光学构件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
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包括设置在预定透镜镜筒(未示出)中的固定焦距透镜。固定焦距透镜也可以被称为“单焦距透镜”或“单透镜”
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改变光学路径。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通过内部光学构件(例如,棱镜或镜)竖向地改变光学路径。借助这种构型,即使在移动终端的厚度减小时,与移动终端相比具有更大厚度的透镜的构型能够通过改变光学路径而被设置,并且因此可以执行放大和自动对焦(AF)以及OIS功能。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竖向地或以预定角度多次改变光学路径。
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设置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后端部上。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联接至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另外,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相互联接。
另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是变焦致动器或AF致动器。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支持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并且通过根据控制单元的预定控制信号使透镜移动来执行AF功能或变焦功能。
另外,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独立或单独移动。
电路板1300可以设置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的后端部上。电路板1300可以电连接至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和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另外,可以存在多个电路板1300。电路板1300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等,并且包括与终端的处理器或另一外部相机模块电连接的连接器。
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可以形成为单个相机模块或多个相机模块。例如,多个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相机模块和第二相机模块。
另外,第一相机模块可以包括单个致动器或多个致动器。例如,第一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
另外,第二相机模块可以包括设置在预定壳体(未示出)中并且能够驱动透镜单元的致动器(未示出)。该致动器可以是音圈马达、微型致动器、硅致动器等,并且可以以各种方法——比如静电方法、热方法、双压电晶片方法和静电力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应用。另外,在说明书中,相机致动器可以被称为致动器等。另外,包括多个相机模块的相机模块可以安装在诸如移动终端之类的各种电子装置中。
参照图3,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用于执行OIS功能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以及用于执行变焦功能和AF功能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
光可以通过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上部表面中的开口区域位置入射到相机模块或第一相机致动器中。换句话说,光可以沿竖向方向(例如,X轴方向)入射到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中,并且光学路径可以通过光学构件沿光轴方向(例如,Z轴方向)改变。此处,竖向方向与“竖向地”和“沿着竖向”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另外,光可以穿过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并且可以入射到定位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路径)的一个端部上的图像传感器IS上。
在本说明书中,底表面指的是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个侧部。另外,第一方向是附图中的X轴方向,并且可以与第二轴线方向等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第二方向是附图中的Y轴方向,并且可以与第一轴线方向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第二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另外,第三方向是附图中的Z轴方向,并且可以与第三轴线方向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另外,第三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者的方向。此处,第三方向(Z轴方向)对应于光轴方向,并且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是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并且可以被第二相机致动器倾斜。另外,在下文中,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描述中,光轴方向是第三方向(Z轴方向),并且将基于此给出以下描述。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内侧可以是从盖CV朝向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方向,并且外侧可以是与内侧相反的方向。换句话说,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定位在盖CV的内侧,并且盖CV可以定位在第一相机致动器或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外侧。
另外,借助这种构型,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可以通过改变光学路径来克服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换句话说,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可以响应于光学路径的改变而使光学路径延伸同时使相机模块的厚度最小化。此外,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相机致动器也可以通过控制延伸的光学路径中的焦点等来提供大范围的倍率。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可以通过对穿过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路径进行控制来实现OIS,从而使偏心或倾斜现象的发生最小化,并提供最佳的光学特性。
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光学系统和透镜驱动单元。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第三透镜组件以及导引销中的一者或更多者。
另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线圈和磁体,并且执行高倍率变焦功能。
例如,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可以是用于移动通过线圈、磁体和导引销的移动透镜,并且第三透镜组件可以是固定透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三透镜组件可以执行对焦器的功能,光通过该对焦器在特定位置处形成图像,并且第一透镜组件可以执行变换器的功能,该变换器用于使由作为对焦器的第三透镜组件所形成的图像在另一位置处重新形成。同时,因为与对象的距离或者图像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变化,所以第一透镜组件可以处于倍率变化大的状态中,并且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可以在光学系统的焦距或倍率变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由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所形成的图像的成像点可以根据位置略有不同。因此,第二透镜组件可以执行针对变换器所形成的图像的位置补偿功能。例如,第二透镜组件可以利用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所形成的图像的成像点来执行补偿器的功能,该补偿器用于在图像传感器的实际位置处准确地形成图像。例如,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可以由线圈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电磁力驱动。以上描述可以应用于下面将要描述的透镜组件。另外,第一透镜组件至第三透镜组件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即在第三方向上移动。另外,第一透镜组件至第三透镜组件可以彼此独立或依赖地在第三方向上移动。
同时,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设置OIS致动器和AF致动器或变焦致动器时,可以防止在OIS操作时与AF磁体或变焦磁体的磁场干扰。由于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第一驱动磁体与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分离设置,因此可以防止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与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之间的磁场干扰。在本说明书中,OIS可以与诸如手抖动校正、光学图像稳定、光学图像校正和抖动校正等术语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以及图5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4和图5,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包括第一壳体1120、移动器1130、旋转单元1140、第一驱动单元1150以及紧固构件1131a。
移动器1130可以包括保持器1131和坐置在该保持器1131上的光学构件1132。此外,移动器1130还可以包括上述紧固构件1131a,并且可以联接至紧固构件1131a以一体地旋转。
另外,旋转单元1140可以包括倾斜导引单元1141以及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具有不同极性以按压倾斜导引单元1141。
另外,第一驱动单元1150包括第一驱动磁体1151、第一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第一板单元1154以及磁轭单元1155。
首先,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包括屏蔽罩(未示出)。屏蔽罩(未示出)可以定位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最靠外侧部上并且定位成围绕将在下面描述的旋转单元1140和第一驱动单元1150。
屏蔽罩(未示出)可以阻挡或减少从外部产生的电磁波。换句话说,屏蔽罩(未示出)可以减少旋转单元1140或第一驱动单元1150的故障的发生。
第一壳体1120可以定位在屏蔽罩(未示出)内部。在没有屏蔽罩时,第一壳体1120可以定位在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最靠外侧部上。
另外,第一壳体1120可以定位在下面待描述的第一板单元1154的内部。第一壳体1120可以通过装配到屏蔽罩(未示出)中或者与屏蔽罩匹配而被紧固。
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以及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具体地,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与第一壳体1120一体地形成或者与第一壳体1120分开形成。在本说明书中,将基于一体形成的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和第一壳体1120给出以下描述。另外,紧固构件1131a可以穿过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下面将给出其描述。
移动器1130包括保持器1131和坐置在保持器1131上的光学构件1132。
保持器1131可以坐置在第一壳体1120的容纳单元1125中。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对应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至第四保持器外表面。例如,第一保持器外表面至第四保持器外表面可以对应于或面向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中的每一者的内表面。
另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设置在第四外坐置凹槽中的紧固构件1131a。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光学构件1132可以坐置在保持器1131上。为此,保持器1131可以具有坐置表面、底表面或容纳凹槽中的面,并且坐置表面可以由容纳凹槽形成。在实施方式中,光学构件1132可以形成为镜或棱镜。在下文中,尽管将基于棱镜给出光学构件的描述,但是光学构件1132也可以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那样包括多个透镜。替代性地,光学构件1132可以包括多个透镜和棱镜或镜。另外,光学构件1132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反射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另外,光学构件1132可以将从外部(例如,对象)反射的光反射到相机模块中。换句话说,光学构件1132可以通过改变经反射的光的路径来克服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如上所述,应当理解的是,相机模块还可以通过使光学路径延伸同时使厚度最小化来提供大范围的倍率。
紧固构件1131a可以联接至保持器1131。紧固构件1131a可以设置在保持器1131的外部,并且紧固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壳体内部。另外,紧固构件1131a可以坐置在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表面的除了第四外坐置凹槽之外的区域中的附加凹槽中。在这种情况下,紧固构件1131a和保持器1131可以通过结合构件来联接。例如,结合构件可以由诸如环氧树脂之类的材料制成。因此,紧固构件1131a可以联接至保持器1131,并且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定位在紧固构件1131a与保持器1131之间。例如,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穿过形成在紧固构件1131a与保持器1131之间的空间。
另外,紧固构件1131a可以形成为与保持器1131分离的结构。借助这种构型,可以容易地组装第一相机致动器,如将在下面描述的。替代性地,紧固构件1131a可以与保持器1131一体地形成,但是将在下面描述为具有分离的结构。
旋转单元1140包括倾斜导引单元1141以及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具有不同极性以按压倾斜导引单元1141。
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联接至上述的移动器1130和第一壳体1120。具体地,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保持器1131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之间。因此,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联接至移动器1130的保持器1131以及第一壳体1120。然而,与以上描述不同,在该实施方式中,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与保持器1131之间。具体地,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定位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与保持器1131的第四外坐置凹槽之间。
紧固构件1131a、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保持器1131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相对于最靠外侧部)按顺序设置。另外,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分别坐置在形成于紧固构件1131a中的第一紧固凹槽gr1和形成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中的第二紧固凹槽gr2中。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凹槽gr1和第二紧固凹槽gr2可以与上述另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具有不同的位置。然而,第一紧固凹槽gr1定位在紧固构件1131a中并与保持器一体地移动,并且第二紧固凹槽gr2以与第一紧固凹槽gr1对应的方式定位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中并联接至第一壳体1120。因此,这些术语将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另外,第二紧固凹槽gr2可以定位在第一紧固凹槽gr1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之间。
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邻近光轴设置。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可以根据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轴线倾斜和第二轴线倾斜容易地改变光学路径。
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包括设置成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突出部和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二突出部。另外,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突出。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定位在紧固构件1131a中。另外,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定位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中。
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具有相同的极性。例如,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是具有N极的磁体,并且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是具有N极的磁体。替代性地,相反地,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是具有S极的磁体,并且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是具有S极的磁体。
例如,第二磁性物质1143的第二极面和第一磁性物质1142的面向第二极面的第一极面可以具有相同的极性。换句话说,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产生推动彼此的力,并且为此可以具有各种材料、功能等。
例如,由于上述极性,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在其之间产生排斥力。借助这种构型,上述排斥力可以施加到联接至第一磁性物质1142的紧固构件1131a或保持器1131并且施加到联接至第二磁性物质1143的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或第一壳体1120。此时,施加到紧固构件1131a的排斥力可以被传递到联接至紧固构件1131a的保持器1131。因此,设置在紧固构件1131a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之间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被排斥力紧紧地按压。换句话说,排斥力可以保持倾斜导引单元1141在保持器1131与第一壳体1120(或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之间的位置。借助这种构型,移动器1130与第一壳体1120之间的位置即使在X轴倾斜或Y轴倾斜时也可以被保持。另外,通过第二磁性物质1143与第一磁性物质1142之间的排斥力,倾斜导引单元可以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和保持器1131紧密接触。
第一驱动单元1150包括第一驱动磁体1151、第一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第一板单元1154以及磁轭单元1155。下面将给出其描述。
图6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6b是在与图6a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立体图,以及图6c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壳体的前视图。
参照图6a至图6c,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至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设置成面向彼此。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设置成面向彼此。
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之间。
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接触。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是第一壳体1120的底表面。另外,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是第一壳体1120的上部表面。另外,以上描述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方向的描述。
另外,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孔1121a。下面待描述的第一线圈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孔1121a中。
另外,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包括第二壳体孔1122a。另外,下面待描述的第二线圈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孔1122a中。
另外,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是第一壳体1120的侧表面。
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可以联接至第一板单元。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可以电连接至第一板单元,使得电流可以流动。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X轴倾斜。
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包括第三壳体孔1123a。
下面待描述的第三线圈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孔1123a中。另外,第三线圈可以电连接至与第一壳体1120接触的第一板单元,并且第三线圈与第一板单元可以彼此联接。因此,第三线圈可以电连接至第一板单元,以从第一板单元接收电流。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Y轴倾斜。
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坐置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至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之间。因此,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上方。例如,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定位在一个侧部上。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和保持器可以相对于第三方向按顺序定位。
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之间,并且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和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接触。
另外,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包括第四壳体孔1124a。第四壳体孔1124a可以定位在光学构件上方。因此,光可以穿过第四壳体孔1124a并且可以入射到光学构件上。
另外,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包括壳体上部表面1124US。另外,壳体凹槽1124h可以定位在壳体上部表面1124US中。壳体凹槽1124h可以沿着第四壳体孔1124a的内表面设置。
另外,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由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至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形成的容纳单元1125。紧固构件、倾斜导引单元、移动器等可以作为部件定位在容纳单元1125中。
在实施方式中,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之间。另外,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之间。
另外,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上方,并且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至第三壳体侧部部分接触。
另外,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包括第二突出部凹槽,倾斜导引单元的第二突出部坐置在该第二突出部凹槽中。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可以定位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内表面1126s1中。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内表面1126s1可以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通孔1126a与1126b之间向内突出。因此,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中,倾斜导引单元的突出部(例如,第二突出部)设置成邻近第四外坐置凹槽中的棱镜,使得作为倾斜的参考轴线的突出部设置成靠近移动器1130的重心。因此,当保持器倾斜时,可以将用于使移动器1130移动以用于倾斜的力矩最小化。因此,用于驱动线圈的电流消耗也可以被最小化,从而降低相机致动器的功耗。
另外,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包括通孔1126a和1126b。可以存在多个通孔,并且包括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
紧固构件的下面待描述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可以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因此,紧固构件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可以被联接。换句话说,第一壳体与移动器可以彼此联接。
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可以定位在第一通孔1126a与第二通孔1126b之间。借助这种构型,可以提高倾斜导引单元1141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之间的联接力,从而防止由倾斜导引单元1141在第一壳体中的移动所造成的倾斜准确度的降低。
另外,第二紧固凹槽gr2可以定位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外表面1126s2中。第二磁性物质可以坐置在第二紧固凹槽gr2中。另外,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外表面1126s2可以面向紧固构件或构件基部单元的内表面。此外,坐置在紧固构件上的第一磁性物质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第二磁性物质可以面向彼此并产生上述排斥力。因此,由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通过该排斥力将倾斜导引单元或保持器向内按压,因此移动器即使在电流被注入线圈时也可以与第一壳体中的第三壳体侧部部间隔开预定距离。换句话说,可以保持移动器、壳体和倾斜导引单元之间的联接力。
另外,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外表面1126s2中可以存在多个其他凹槽。这是为了在过程中容易地制造第一壳体。
另外,当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与第一壳体1120一体地形成时,可以提高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与第一壳体1120之间的联接力,从而提高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另外,当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与第一壳体1120分开形成时,可以提高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和第一壳体1120的组装和制造的容易度。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包括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另外,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并排设置以彼此重叠。
另外,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包括定位在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上方的上部构件UA以及定位在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下方的下部构件BA。因此,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可以定位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中间。换句话说,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包括定位在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的侧部部分中的连接构件MA。换句话说,上部构件UA和下部构件BA可以通过连接构件MA彼此连接。另外,可以存在多个下部构件BA以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且多个下部构件BA被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因此,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具有上部构件UA,从而提高刚度。例如,与其中不存在上部构件UA的情况相比,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刚度可以增加。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刚度的单位可以是N/μm。因此,可以提高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另外,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还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接触,并且第二突出部可以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接触。第一突出部可以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的外表面1126s2的一个端部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延伸。第二突出部可以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的外表面1126s2的另一端部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延伸。换句话说,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朝向保持器延伸。
此外,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具有大于外部厚度Id2的内部厚度Id1。厚度可以是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借助这种构型,即使当倾斜导引单元的第二突出部坐置在形成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内表面1126s1中的第二突出部凹槽PH2中时,也可以抑制对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损坏。换句话说,可以提高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图7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构件的立体图。
光学构件1132可以坐置在保持器上。光学构件1132可以是作为反射器的直角棱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实施方式中,光学构件1132可以具有位于其外表面的一部分上的突出部(未示出)。光学构件1132可以通过突出部(未示出)容易地联接至保持器。另外,保持器可以具有凹槽或突出部,并且因此也可以联接至光学构件1132。
另外,光学构件1132的底表面1132b可以坐置在保持器的面上。因此,光学构件1132的底表面1132b可以对应于保持器的面。在实施方式中,底表面1132b可以形成为具有与保持器的坐置部类似的倾斜表面。因此,棱镜根据保持器的移动而移动,并且同时可以防止光学构件1132由于移动而与保持器分离。
另外,可以在光学构件1132的底表面1132b中形成有凹槽,并且该凹槽可以施加到结合构件,并且因此光学构件1132可以联接保持器。替代性地,结合构件可以被施加到保持器的凹槽或突出部,并且因此保持器也可以联接至光学构件1132。
另外,如上所述,光学构件1132可以形成为能够将从外部(例如,对象)反射的光反射到相机模块中的结构。如在该实施方式中,光学构件1132也可以形成为单个镜。另外,光学构件1132可以通过改变经反射的光的路径来克服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如上所述,应当理解的是,相机模块还可以通过使光使学路径延伸同时使厚度最小化来提供大范围的倍率。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包括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也可以通过使光学路径延伸同时使厚度最小化来提供大范围的倍率。
图8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立体图,图8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仰视图,图8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前视图,图8d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紧固构件的后视图,图8e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紧固构件的仰视图,图8f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另一侧视图,图8g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另一立体图,图8h是用于对将结合构件施加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进行描述的视图,图8i是沿着图8g中的线II'的横截面图,图8j是沿着图8g中的线JJ'的横截面图,图8k是图8g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8l是沿着图8k中的线KK'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8a至图8e,保持器1131包括容纳凹槽1131sh,光学构件1132坐置该容纳凹槽1131sh中。换句话说,保持器1131可以坐置在容纳凹槽1131sh中。另外,凹槽1131kh可以形成在容纳凹槽1131sh的底表面1131k中。在下文中,将描述的是,保持器1131的容纳凹槽1131kh的底表面1131k与面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换句话说,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底表面或作为底表面的面1131k。面1131k可以是倾斜表面。因此,面1131k可以定位在光学构件下方。此外,面1131k可以包括沿着边缘设置的凹槽1131kh。例如,凹槽1131kh可以在面1131k中连续或不连续地连接。在实施方式中,凹槽1131kh可以沿着面1131k的边缘中除了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边缘之外的边缘设置。换句话说,凹槽1131kh可以形成为平行于面1131k的倾斜度而倾斜,并且在面1131k上方平行于第二方向而形成。例如,凹槽1131kh可以包括邻近第一壳体侧部部分并倾斜的第一凹槽、邻近第二壳体侧部部分并倾斜的第二凹槽、以及邻近第四壳体侧部部分并平行于第二方向并定位在面上方的第三凹槽。此外,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以彼此平行,并且也可以垂直于第三凹槽。因此,凹槽1131kh可以具有以平衡的方式联接至光学构件的结构。
另外,凹槽1131kh可以设置在容纳凹槽1131sh下方,并且可以在竖向方向或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竖向地重叠。例如,上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中的所有者均可以在竖向方向上与光学构件重叠。替代性地,凹槽1131kh可以在光学构件下方定位在光学构件的边缘内部。
另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位于表面1131k上方的卡爪部分。另外,保持器1131的卡爪部分可以联接至光学构件1132的突出部(未示出)。
另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设置在保持器上部表面1131US上的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和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
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和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可以向上延伸。换句话说,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和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可以在竖向方向上延伸。
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和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可以设置在光学构件的外部。例如,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和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可以设置成与光学构件间隔开。
另外,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间隔开。另外,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至少部分地重叠。
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可以设置成比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更靠近倾斜导引单元。例如,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与倾斜导引单元之间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可以比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与倾斜导引单元之间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小。
另外,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可以包括第一止挡部区域1131ST2a和第二止挡部区域1131ST2b。
第一止挡部区域1131ST2a可以是从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区域,并且第二止挡部区域1131ST2b可以是从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区域。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止挡部区域1131ST2a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L1可以小于第二止挡部区域1131ST2b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L2。结合构件可以沿着保持器1131的侧部部分注入,而不是沿着设置有倾斜导引单元的区域注入,从而抑制倾斜导引单元与保持器之间或者壳体与保持器之间的联接。换句话说,可以根据倾斜提高驱动准确度。
另外,第二止挡部区域1131ST2b可以包括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并定位在一个区域中的阶状部分1131ST2s。阶状部分1131ST2s可以具有类似倒角的平坦或圆形形状。换句话说,阶状部分1131ST2s可以存在于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侧部部分上的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的部分区域中。
在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的阶状部分1131ST2s可以定位成在第二方向上与光学构件重叠。
在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在竖向方向上的长度或高度可以相对于阶状部分1131ST2s不同。
例如,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的后端部上的高度(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小于其前端部上的高度。替代性地,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的第一止挡部区域1131ST2a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二止挡部区域1131ST2b在竖向方向上的高度,第二止挡部区域1131ST2b在光轴方向上与阶状部分1131ST2s间隔开。借助这种构型,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中,可以将具有大移动量的部分与另一个部件(盖或屏蔽罩)之间的接触减少,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由于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导致的重量增加。换句话说,由于倾斜驱动,移动器(保持器和光学构件)的后端部(第二相机致动器侧)可以比移动器的前端部(倾斜导引单元或紧固构件侧)具有更大的行程或更大的移动量。因此,即使在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中,在具有较大移动量的后端部上形成有阶状部,从而防止后端部与其上方的盖、屏蔽罩、壳体等接触或干涉。
替代性地,第二止挡部区域1131ST2b的上部表面可以形成为单个表面。因此,第二止挡部区域1131ST2b可以防止光学构件由于与其上方的盖和屏蔽罩接触而被损坏。因此,第二止挡部1131ST2可以阻挡光学构件、壳体和盖之间的接触。此外,第一止挡部区域1131ST2a与第二止挡部区域1131ST2b之间的边界的侧表面可以具有倒角形状。
另外,多个凹部1131RS等可以存在于底表面或面1131k中的坐置凹槽1131kh内。因此,多个凹部1131RS可以与光学构件竖向地重叠。因此,可以在不影响光学路径的改变的情况下减轻保持器1131的重量。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凹部1131RS可以相对于竖向方向对称地存在和形成,以保持移动器的倾斜平衡。
另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设置在面1131k外部的坐置突出部1131kp。坐置突出部1131kp可以设置在凹槽1131kh的外部,并且光学构件可以坐置于坐置突出部1131kp上。
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多个外表面。例如,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和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
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换句话说,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对称地设置。
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定位成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对应。换句话说,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一壳体侧部部分。另外,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可以定位成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对应。换句话说,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二壳体侧部部分。
另外,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包括第一外坐置凹槽1131S1a。另外,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可以包括第二外坐置凹槽1131S2a。第一外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外坐置凹槽1131S2a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设置。
另外,第一外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外坐置凹槽1131S2a可以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另外,第一磁体1151a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坐置凹槽1131S1a中,并且第二磁体1151b可以设置在第二外坐置凹槽1131S2a中。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也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设置。在本说明书中,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磁体至第三磁体可以通过磁轭或结合构件联接至壳体。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以及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位置,由每个磁体产生的电磁力可以同轴地提供给第一保持器外表面S12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例如,第一保持器外表面S1231S1的施加有电磁力的区域(例如,具有最强电磁力的部分)以及第二保持器外表面S1231S1的施加有电磁力的区域(例如,具有最强电磁力的部分)可以定位在平行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轴线上。因此,可以准确地执行X轴倾斜。
第一磁体1151a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坐置凹槽1131S1a中,并且第二磁体1151b可以设置在第二外坐置凹槽1131S2a中。
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是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接触的外表面,并且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中的每一者的一个侧部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另外,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之间。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是保持器1131的底表面。换句话说,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三壳体侧部部分。
另外,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包括第三外坐置凹槽1131S3a。第三磁体1151c可以设置在第三外坐置凹槽1131S3a中。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
另外,第三壳体孔1123a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三外坐置凹槽1131S3a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第三外坐置凹槽1131S3a中的第三磁体1151c和第三壳体孔1123a中的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成面向彼此。另外,第三磁体1151c和第三线圈1152c产生电磁力,使得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执行Y轴倾斜。
另外,X轴倾斜可以由多个磁体(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实现,而Y轴倾斜可以仅由第三磁体1151c实现。
在实施方式中,第三外坐置凹槽1131S3a可以比第一外坐置凹槽1131S1a或第二外坐置凹槽1131S2a具有更大的宽度。借助这种构型,可以通过与X轴倾斜的电流控制类似的电流控制来执行Y轴倾斜。
此外,与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对应的第一外坐置凹槽1131S1a、第二外坐置凹槽1131S2a和第三外坐置凹槽1131S3a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倾斜导引单元至少部分地重叠,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例如,倾斜导引单元的第一突出部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外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外坐置凹槽1131S2a重叠。另外,倾斜导引单元的基部的一部分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外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外坐置凹槽1131S2a重叠。另外,倾斜导引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三外坐置凹槽1131S3a重叠。借助这种构型,可以如将在下面所描述的那样执行倾斜驱动。
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是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接触的外表面,并且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另外,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之间。换句话说,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五壳体侧部部分。
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包括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定位在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中。另外,紧固构件1131a和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定位在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中。另外,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可以包括多个区域。多个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区域AR1、第二区域AR2和第三区域AR3。
紧固构件1131a可以定位在第一区域AR1中。具体地,紧固构件1131a的构件基部单元可以定位在第一区域AR1中。换句话说,第一区域AR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紧固构件1131a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区域AR1可以定位在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上方。换句话说,第一区域AR1可以与定位在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上方的区域对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区域AR1可以不是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中的一个区域。
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定位在第二区域AR2中。换句话说,第二区域AR2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重叠。
另外,与第一区域一样,第二区域AR2可以定位在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上方。换句话说,第二区域AR2可以与定位在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上方的区域相对应。
倾斜导引单元可以定位在第三区域AR3中。具体地,倾斜导引单元的基部可以定位在第三区域AR3中。换句话说,第三区域AR3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倾斜导引单元(例如,基部)重叠。
另外,第二区域AR2可以位于第一区域AR1与第三区域AR3之间。
另外,紧固构件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AR1中,并且第一紧固凹槽gr1可以定位在紧固构件1131a中。在实施方式中,紧固构件1131a可以包括形成在内表面1131aas中的第一紧固凹槽gr1。另外,第一磁性物质可以设置在如上所述的第一紧固凹槽gr1中。换句话说,第一磁性物质也可以定位在第一区域AR1中。
另外,如上所述,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二区域AR2中。第一紧固凹槽gr1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二紧固凹槽gr2。例如,第一紧固凹gr1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二紧固凹槽gr2至少部分地重叠。
另外,由第二磁性物质产生的排斥力可以通过紧固构件传递至保持器1131的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因此,保持器可以在与第二磁性物质所产生的排斥力相同的方向上向倾斜导引单元施加力。
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外表面中的面向第一紧固凹槽gr1的第二紧固凹槽gr2。另外,如上所述,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内表面中的第二突出部凹槽。另外,第二突出部可以坐置在第二突出部凹槽中。
另外,类似于第二磁性物质,由第一磁性物质和第二磁性物质产生的排斥力可以施加至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因此,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和紧固构件可以通过排斥力将设置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与保持器1131之间的倾斜导引单元按压。
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第三区域AR3中。
另外,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可以定位在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中。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第一突出部可以容纳在第一突出部凹槽PH1中。因此,第一突出部PR1可以与第一突出部凹槽接触。第一突出部凹槽PH1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第一突出部PR1的最大直径。这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第二突出部凹槽和第二突出部PR2。换句话说,第二突出部凹槽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第二突出部PR2的最大直径。因此,第二突出部可以与第二突出部凹槽接触。借助这种构型,可以相对于第一突出部容易地执行第一轴线倾斜,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二突出部容易地执行第二轴线倾斜,从而改善倾斜的半径。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存在多个第一突出部凹槽PH1。例如,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和第二突出部凹槽PH2中的任何一者可以包括1-1突出部凹槽PH1a和1-2突出部凹槽PH1b。在下文中,将描述的是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包括1-1突出部凹槽PH1a和1-2突出部凹槽PH1b。另外,以下描述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第二突出部凹槽PH2。例如,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可以包括2-1突出部凹槽和2-2突出部凹槽,对1-1突出部凹槽的描述可以适用于2-1突出部凹槽,并且对1-2突出部凹槽的描述可以适用于2-2突出部凹槽。
1-1突出部凹槽PH1a和1-2突出部凹槽PH1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并排设置。1-1突出部凹槽PH1a和1-2突出部凹槽PH1b可以具有相同的最大面积。
多个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可以具有不同数目的倾斜表面。例如,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可以包括凹槽底表面和倾斜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突出部凹槽可以具有不同数目的倾斜表面。另外,突出部凹槽的底表面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面积。
例如,1-1突出部凹槽PH1a可以包括第一凹槽底表面LS1和第一倾斜表面CS1。1-2突出部凹槽PH1b可以包括第二凹槽底表面LS2和第二倾斜表面CS2。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凹槽底表面LS1和第二凹槽底表面LS2可以具有不同的面积。第一凹槽底表面LS1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凹槽底表面LS2的面积。
另外,与第一凹槽底表面LS1接触的第一倾斜表面CS1的数目可以不同于第二倾斜表面CS2的数目。例如,第一倾斜表面CS1的数目可以大于第二倾斜表面CS2的数目。
借助这种构型,可以容易地补偿坐置在第一突出部凹槽PH1中的第一突出部的组装公差。例如,由于第一倾斜表面CS1的数目大于第二倾斜表面CS2的数目,因此第一突出部可以与更多的倾斜表面接触,并且因此可以更准确地保持第一突出部在1-1突出部凹槽PH1a中的位置。
与此不同,在1-2突出部凹槽PH1b中,由于与第一突出部接触的倾斜表面的数目小于1-1突出部凹槽PH1b的数目,因此可以容易地调整第一突出部的位置。
在实施方式中,第二倾斜表面CS2可以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另外,第二凹槽底表面LS2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突出部可以在与第二倾斜表面CS2接触的状态下容易地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第一突出部的位置可以容易地在1-2突出部凹槽PH1b中进行调整。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AR1、第二区域AR2和第三区域AR3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高度。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AR1可以比第二区域AR2和第三区域AR3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具有更高的高度。因此,在第一区域AR1与第二区域AR2之间可以定位有阶状部。
另外,紧固构件1131a可以包括第一紧固凹槽gr1。换句话说,第一联接凹槽gr1可以定位在构件基部单元1131aa的内表面上。另外,上述第一磁性物质可以坐置在第一紧固凹槽gr1中。另外,根据第一磁性物质的数目可以存在多个第一紧固凹槽gr1。换句话说,第一紧固凹槽gr1的数目可以对应于第一磁性物质的数目。
另外,第一紧固凹槽gr1的面积可以与第二凹槽的面积不同。例如,第一紧固凹槽gr1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二凹槽的面积。因此,重心可以移动到倾斜导引单元附近。因此,可以减小由于姿态差导致的驱动力的差异,并且使用于旋转的电流消耗最小化。
另外,紧固构件1131a可以包括构件基部单元1131aa、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
构件基部单元1131aa可以定位在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最靠外侧部上。构件基部单元1131aa可以定位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的外部。换句话说,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可以定位在构件基部单元1131aa与倾斜引导单元之间。
第一延伸部1131ab可以从构件基部单元1131aa的边缘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延伸。此外,第一延伸部1131ab可以弯曲,并且然后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例如,第一延伸部1131ab可以在与朝向第一紧固凹槽gr1相反的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第一延伸部1131ab可以从构件基部单元1131aa朝向保持器1131延伸。对于第二延伸部1131ac也是如此。另外,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从构件基部单元1131aa的边缘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延伸。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定位在构件基部单元1131aa的边缘上。另外,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设置在上部构件与下部构件之间。
因此,紧固构件1131a可以具有由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形成的凹槽。换句话说,该凹槽可以定位在第一延伸部1131ab与第二延伸部1131ac之间。因此,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仅通过构件基部单元1131aa彼此连接。借助这种构型,紧固构件1131a可以通过坐置在构件基部单元1131aa的中央上、具体地坐置在第一紧固凹槽gr1中的第一磁性物质连续地接收排斥力。
另外,由于紧固构件1131a联接至保持器并且在X轴倾斜和Y轴倾斜时移动,因此紧固构件1131a的刚度可以大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的刚度。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可以具有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从而增加刚度。借助这种构型,可以减小紧固构件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之间的刚度差异。因此,当紧固构件1131a和联接至紧固构件1131a的保持器1131一起相对于X轴或Y轴倾斜时,紧固构件1131a可以具有邻近第五壳体侧部部分的小距离并且可以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接触。因此,如上所述,由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具有增加的刚度,因此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可以容易地被操作为止挡部。换句话说,可以提高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另外,第一延伸部1131a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延伸部1131ac间隔开,以形成分离空间。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和倾斜导引单元可以坐置在分离空间中。另外,第二磁性物质和第一磁性物质可以定位在分离空间中。
另外,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因此,联接力、重量等以平衡的方式形成,并且因此保持器可以准确地倾斜而不会向一侧倾斜。
另外,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联接至保持器。在本说明书中,应当理解的是,联接可以指通过除了上述突出部和凹槽结构之外的结合构件的联接。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包括向外部敞开的联接凹槽1131L。结合构件(例如,环氧树脂)可以通过联接凹槽113L施加,并且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容易地联接至保持器或第四保持器外表面。然而,在本说明书中,应当理解的是,用于联接的突出部和凹槽结构的位置也可以改变。
参照图8f至图8l,光学构件113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保持器1131的面1131k上方。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131的面1131k可以包括第一面区域AS1和第二面区域AS2。
第一面区域AS1可以在凹槽1131kh内部在竖向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1132重叠。另外,第二面部区域AS2可以在凹槽1131kh外部在竖向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1132重叠。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面区域AS1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二面区域AS2的面积。借助这种构型,可以适当地确保入射在光学构件上的光发生反射和透射的空间。
另外,如上所述,保持器1131包括坐置突出部1131kp,该坐置突出部1131kp在面1131k的上方设置在凹槽1131kh外部。另外,结合构件BM可以施加在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与凹槽1131kh之间。因此,结合构件BM可以定位在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的内部,并且注入到光学构件1132的侧表面中。因此,结合构件BM可以联接光学构件1132和保持器1131。借助这种构型,可以抑制光学构件1132与保持器1131分离的现象。
此外,结合构件1132可以在沿着保持器1131的内侧部向下移动的同时经过第二面区域AS2,并且可以定位在凹槽1131kh中。
另外,坐置突出部1131kp的上部表面可以定位在第一面区域AS1的上方。因此,第一面区域AS1可以与光学构件1132间隔开预定距离dg。因此,可以抑制经注入的结合构件BM向第一面区域AS1的内侧部的移动。换句话说,当结合构件定位在第一面区域AS1内时,可以抑制透过光学构件1132的光或从光学构件1132反射的光的散射的发生。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沿着光轴提供给第二致动器的光而导致的图像误差的发生。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可以在竖向方向上与壳体上部表面1124US至少部分地重叠。另外,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可以与第四壳体孔1124a竖向地重叠。
借助这种构型,即使当保持器1131和光学构件1132相对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倾斜时,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也可以与壳体上部表面1124US接触。因此,即使当定位在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后面的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由于倾斜而比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具有更大的移动半径时,所述倾斜也可以被壳体上部表面1124US抑制。另外,对保持器1131的冲击可以通过第一保持器止挡部1131ST1减小。因此,可以提高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的移动器的可靠性。
与此不同,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可以与第四壳体孔1124a竖向地重叠。另外,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2131ST2的上部表面1131ST2US可以定位在光学构件1132上方。因此,即使当倾斜导引单元与保持器1131分离并且保持器1131和光学构件1132向上移动时,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也可以作为止挡部来阻挡光学构件1132与盖之间的接触。因此,还可以抑制由于冲击对光学构件1132的损坏。
替代性地,第二保持器止挡部1131ST2的上部表面1131ST2US也可以定位在光学构件1132的上部表面上方,而不管阶状部分1131ST2s如何。例如,第一止挡部区域和第二止挡部区域的上部表面均可以定位在光学构件的上部表面上方。
替代性地,第一止挡部区域和第二止挡部区域的部分的上部表面可以定位在光学构件的上部表面上方。另外,在第二止挡部区域中,定位在阶状部分的后端部上的区域的上部表面可以定位在光学构件的上部表面下方。
在实施方式中,光学构件1132可以包括第一重叠区域OP1和第二重叠区域OP2。第一重叠区域OP1可以与面1131k竖向地重叠。
第二重叠区域OP2可以是不同于第一重叠区域OP1的区域,并且可以与保持器上部表面1131US竖向地重叠。另外,第一重叠区域OP1在YZ平面上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二重叠区域OP2的面积。因此,入射光可以穿过光学构件1132,并且可以容易地提供给第二相机致动器。
另外,第二重叠区域OP2可以设置在凹槽1131kh的外部。替代性地,第一重叠区域OP1可以与凹槽1131kh竖向地重叠。另外,如上所述,第一重叠区域OP1可以与第一面区域和第二面区域竖向地重叠。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重叠区域OP2与保持器1131之间的支承构件SB。替代性地,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重叠区域OP2下方的支承构件SB。例如,支承构件SB可以是与保持器1131一体地形成的部件或者是与保持器1131分离形成的部件。另外,支承构件SB可以与光学构件1132的至少一部分竖向地重叠。
在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SB可以设置在保持器1131的面1131k上方,并且可以不与面1131k竖向重叠。例如,支承构件SB可以设置成与面1131k间隔开。
另外,支承构件SB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平行于保持器1131的第一保持器止挡部延伸。另外,支承构件SB可以邻近上述第三凹槽设置。例如,支承构件SB可以与第三凹槽接触。因此,沿着支承构件SB的倾斜表面移动的结合构件可以容易地注入到凹槽1131kh中。
此外,支承构件SB的第一倾斜角θa和保持器1131的面1131k的第二倾斜角θ2可以彼此不同。
支承构件SB的第一倾斜角θa是支承构件SB的上部表面相对于YZ平面的斜度,并且保持器1131的面1131k的第二倾斜角θ2是面1131k相对于YZ平面的斜度。
在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SB的第一倾斜角θa可以小于保持器1131的面1131k的第二倾斜角θ2
支承构件SB可以定位在保持器上部表面1131US上,并且支承构件S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光学构件1132竖向地重叠。面1131k与第一重叠区域OP1之间的距离dd2可以小于支承构件SB与第二重叠区域OP2之间的距离dd1。在这种情况下,该距离可以是最大距离,面1131k与第一重叠区域OP1之间的距离dd2可以是在垂直于面1131k的方向上的长度,并且支承构件SB与第二重叠区域OP2之间的距离dd1可以是在垂直于支承构件的上部表面的方向上的长度。因此,结合构件BM不仅可以移动至凹槽1131kh,而且可以在支承构件SB与重叠区域OP2之间移动。因此,可以提高保持器1131与光学构件1132之间的联接力。另外,支承构件SB可以抑制光学构件1132由于倾斜所导致的冲击而损坏或破裂的现象。换句话说,支承构件SB可以用作缓冲材料。
另外,为了允许结合构件BM容易地沿着支承构件SB的上部表面移动到或渗入到凹槽1131kh中,可以在如上所述的支承构件SB的倾斜度处设定距离。
图9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倾斜导引单元的立体图,图9b是在与图9a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立体图,以及图9c是沿着图9a中的线FF'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9a至图9c,根据实施方式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包括基部BS、从基部BS的第一面1141a突出的第一突出部PR1以及从基部BS的第二面1141b突出的第二突出部PR2。另外,根据结构,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形成在彼此相反的表面上,但是下面的描述将基于附图给出。另外,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与基部BS一体地形成,并且如图所示,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可以具有类似球状部的球形形状。例如,在倾斜导引单元1141中,基部BS可以包括位于与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对应的位置处的凹槽。另外,球状部可以插入基部BS的凹槽中。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也可以具有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上述突出部(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基部BS的凹槽以及插入到凹槽中的球状部以各种方法组合。
首先,基部BS可以包括第一面1141a和与第一面1141a相反的第二面1141b。换句话说,第一面1141a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二面1141b间隔开,并且第一面1141a和第二面1141b可以是在倾斜导引单元1141中彼此相反或面向的外表面。例如,第一面1141a是邻近保持器的面,而第二面1141b是邻近第五壳体侧部部分的面。
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包括向第一面1141a的一侧延伸的第一突出部PR1。根据该实施方式,第一突出部PR1可以从第一面1141a朝向保持器突出。多个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存在并且可以包括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
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并排定位。换句话说,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另外,在实施方式中,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可以被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虚拟线VL1或VL2或面等分。
另外,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可以具有曲率,并且例如为半球形形状。因此,第一突出部PR1的中心可以定位在第一面1141a上。因此,倾斜导引单元的旋转(Y轴倾斜)可以相对于第一面1141a进行。
另外,对准凹槽可以定位在第一面1141a中。对准凹槽可以设置在第一面1141a的一个侧部上,并且可以在组装过程中提供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组装位置或组装方向。
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包括向第二面1141a的一侧延伸的第二突出部PR2。根据实施方式,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从第二面1141b朝向壳体突出。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突出部PR2可以存在并且可以包括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类似地,由于第二突出部PR2的中心可以存在于第二面1141b上,并且因此倾斜导引单元的旋转(X轴倾斜)可以相对于第二面1141b进行。
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并排定位。换句话说,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重叠。另外,在实施方式中,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可以被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虚拟线VL1'或VL2'或面等分。
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可以具有曲率,并且例如为半球形形状。另外,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可以在与基部BS的第二面1141b间隔开的点处与紧固构件1131a接触。
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定位在2-1突出部PR2a与2-2突出部PR2b之间的区域中。根据实施方式,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2-1突出部PR2a与2-2突出部PR2b之间的分离空间的中央处。借助这种构型,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可以具有相对于X轴在相同范围内的X轴倾斜的角度。换句话说,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提供下述范围:在该范围中,保持器可以以同等地相对于Y轴的方式相对于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相对于Y轴倾斜(例如,负范围/正范围)。
另外,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定位在1-1突出部PR1a与1-2突出部PR1b之间的区域中。根据实施方式,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1-1突出部PR1a与1-2突出部PR1b之间的分离空间的中央处。借助这种构型,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可以具有相对于X轴在相同范围内的X轴倾斜的角度。换句话说,致动器可以提供下述范围:在该范围中,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保持器可以以同等地相对于X轴的方式相对于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相对于X轴倾斜(例如,负范围/正范围)。
具体地,第一面1141a可以包括第一外线M1、第二外线M2、第三外线M3和第四外线M4。第一外线M1和第二外线M2可以面向彼此,并且第三外线M3和第四外线M4可以面向彼此。另外,第三外线M3和第四外线M4可以定位在第一外线M1与第二外线M2之间。另外,第一外线M1和第二外线M2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但是第三外线M3和第四外线M4可以平行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定位在第二虚拟线VL2上。此处,第一虚拟线LV1是将第一外线M1和第二外线M2等分的线。替代性地,第一虚拟线LV1和第三虚拟线LV1'是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将基部BS等分的线。因此,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通过第一突出部PR1容易地执行Y轴倾斜。另外,由于倾斜导引单元1141相对于第二虚拟线VL2执行Y轴倾斜,因此旋转力可以均匀地施加到倾斜导引单元1141。因此,可以精确地执行X轴倾斜并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可以相对于第一虚拟线VL1和第二虚拟线VL2对称地设置。替代性地,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可以相对于第一中心点C1对称地定位。借助这种构型,在进行Y轴倾斜时,由第一突出部PR1支承的支承力可以均等地施加在第二虚拟线VL2的上方和下方。因此,可以提高倾斜导引单元的可靠性。此处,第二虚拟线VL2是将第三外线M3和第四外线M4等分的线。替代性地,第二虚拟线LV2和第四虚拟线LV2'是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将基部BS等分的线。
另外,第一中心点C1可以是第一虚拟线VL1和第二虚拟线VL2的交点。替代性地,根据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形状,第一中心点C1可以设置于在第三方向上与重心相对应(例如,重叠)的点处。
另外,第二面1141b可以包括第五外线M1'、第六外线M2'、第七外线M3'和第八外线M4'。第五外线M1'和第六外线M2'可以面向彼此,并且第七外线M3'和第八外线M4'可以面向彼此。另外,第七外线M3'和第八外线M4'可以定位在第五外线M1'与第六外线M2'之间。另外,第五外线M1'和第六外线M2'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但是第七外线M3'和第八外线M4'可以平行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
另外,由于倾斜导引单元1141相对于第三虚拟线VL1'执行X轴倾斜,因此旋转力可以均匀地施加到倾斜导引单元1141。因此,可以精确地执行X轴倾斜并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可以相对于第四虚拟线VL2'对称地设置在第三虚拟线VL1'上。替代性地,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可以相对于第二中心点C1'对称地定位。借助这种构型,在进行X轴倾斜时,由第二突出部PR2支承的支承力可以相对于第三虚拟线VL1'均等地施加到倾斜导引单元的左侧和右侧。因此,可以提高倾斜导引单元的可靠性。此处,第三虚拟线LV1'是将第五外线M1'和第六外线M2'等分的线。另外,第二中心点C1'可以是第三虚拟线VL1'和第四虚拟线VL2'的交点。替代性地,根据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形状,第二中心点C1'也可以是对应于重心的点。
另外,1-1突出部PR1a与1-2突出部PR1b之间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距离可以大于第二突出部PR2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当相对于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执行Y轴倾斜时,可以使由于第二突出部PR2所引起的阻力最小化。
对应地,2-1突出部PR2a与2-2突出部PR2b之间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距离可以大于第一突出部PR1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当相对于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执行X轴倾斜时,可以使由于第一突出部PR1所引起的阻力最小化。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单元的视图。
参照图10,第一驱动单元1150包括第一驱动磁体1151、第一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第一板单元1154以及磁轭单元1155。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驱动磁体1151可以包括用于通过电磁力提供驱动力的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定位成邻近保持器1131的外表面。例如,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中的每一者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外表面的凹槽中。
另外,第一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多个线圈。在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线圈,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线圈可以定位成与上述第一驱动磁体的至少一个磁体相对应。例如,第一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第一线圈1152a、第二线圈1152b和第三线圈1152c。
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成与第一磁体1151a相对。因此,如上所述,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的第一壳体孔1121a中。另外,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成与第二磁体1151b相对。因此,如上所述,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的第二壳体孔1122a中。
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控制移动器1130通过第一驱动磁体1151与第一驱动线圈1152之间的电磁力来沿着第一轴线(X轴方向)或第二轴线(Y轴方向)旋转,从而使在实现OIS时偏心或倾斜现象的发生最少化来提供最佳的光学特性。
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提供超薄且超小型的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该相机模块可以通过旋转单元1140的设置在第一壳体1120与移动器1130之间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来实现OIS,从而消除致动器的尺寸限制。
第一板单元1154可以包括第一板侧部部分1154a、第二板侧部部分1154b和第三板侧部部分1154c。
第一板侧部部分1154a和第二板侧部部分1154b可以定位成面向彼此。另外,第三板侧部部分1154c可以定位在第一板侧部部分1154a与第二板侧部部分1154b之间。
另外,第一板侧部部分1154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与屏蔽罩之间,并且第二板侧部部分1154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侧部部分与屏蔽罩之间。另外,第三板侧部部分1154c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与屏蔽罩之间,并且可以是第一板单元1154的底表面。
第一板侧部部分1154a可以联接至并电连接至第一线圈1152a。另外,第一板侧部部分1154a可以联接至并电连接至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
第二板侧部部分1154b可以联接至并电连接至第二线圈1152b。应当理解的是,第二板侧部部分1154b也可以联接至并电连接至第一霍尔传感器。
第三板侧部部分1154c可以联接至并电连接至第三线圈1152c。另外,第三板侧部部分1154c可以联接至并电连接至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
磁轭单元1155可以包括第一磁轭1155a、第二磁轭1155b和第三磁轭1155c。第一磁轭1155a可以定位在第一外坐置凹槽中并联接至第一磁体1151a。另外,第二磁轭1155b可以定位在第二外坐置凹槽中并联接至第二磁体1151b。另外,第三磁轭1155c可以定位在第三外坐置凹槽中并联接至第三磁体1151c。第一磁轭1155a至第三磁轭1155c允许第一磁体1151a至第三磁体1151c容易地坐置在第一外坐置凹槽至第三外坐置凹槽中并联接至壳体。
图11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图11b是沿着图11a中的线PP'的横截面图,图11c是图11b中的部分K1的放大图,图11d是图11b中的部分K2的放大图,图11e是沿着图11a中的线QQ'的横截面图,图11f是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的壳体、倾斜导引单元、保持器、光学构件以及壳体的立体图,图11g是沿着图11f中的线LL'的横截面图,以及图11h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倾斜导引单元的立体图。
参照图11a至图11e,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上,并且第一磁体1151a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上。因此,第一线圈1152a和第一磁体1151a可以定位成彼此相对。第一磁体1151a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152a至少部分地重叠。
另外,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上,并且第二磁体1151b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上。因此,第二线圈1152b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定位成彼此相对。第二磁体1151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线圈1152b至少部分地重叠。
另外,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并且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
借助这种构型,施加到保持器的外表面(第一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的电磁力可以定位在平行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轴线上,从而准确且精确地执行X轴倾斜。
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与第一壳体1120的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接触。第二突出部PR2可以坐置在形成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一个侧表面中的第二突出部凹槽PH2中。另外,当执行X轴倾斜时,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是倾斜的参考轴线(或旋转轴线)。因此,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移动器113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定位在外部,以用于与第一板单元1154电连接和联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位置。
另外,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上,并且第三磁体1151c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上。第三线圈1152c和第三磁体1151c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可以容易地控制第三线圈1152c与第三磁体1151c之间的电磁力的强度。
如上所述,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上。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坐置在第四保持器外表面的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中。如上所述,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可以包括上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紧固构件1131a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中,并且紧固构件1131a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内表面中的第一紧固凹槽gr1。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设置在第一紧固凹槽gr1中,并且由第一磁性物质1142产生的排斥力RF2可以通过紧固构件1131a(RF2')传递至保持器1131的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因此,保持器1131可以在与第一磁性物质1142所产生的排斥力RF2相同的方向上向倾斜导引单元1141施加力。
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设置在第二区域中。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包括面向第一紧固凹槽gr1的第二紧固凹槽gr2。另外,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包括设置在与第二紧固凹槽gr2相反的面上的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另外,由第二磁性物质1143产生的排斥力RF1可以施加到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因此,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和紧固构件1131a可以通过所产生的排斥力RF1和RF2'来按压设置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与保持器1131之间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因此,保持器1131、第一壳体1120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之间的联接即使在保持器由于施加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或第三线圈1152c的电流而相对于X轴或Y轴倾斜之后也可以被保持。
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第三区域中。如上所述,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基部的第二面和第一面上。如上所述,即使在下面待描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也可以不同地定位在基部的面向的面上。
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可以定位在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中。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容纳在第一突出部凹槽PH1中。因此,第一突出部PR1可以与第一突出部凹槽PH1接触。第一突出部凹槽PH1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第一突出部PR1的最大直径。这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和第二突出部PR2。换句话说,第二突出部凹槽PH2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第二突出部PR2的最大直径。另外,因此,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与第二突出部凹槽PH2接触。借助这种构型,可以相对于第一突出部PR1容易地执行第一轴线倾斜,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二突出部PR2容易地执行第二轴线倾斜,从而改善倾斜的半径。
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与紧固构件1131a和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并且因此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光学构件1132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部分重叠。更具体地,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1132重叠。此外,第一突出部PR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三线圈1152c或第三磁体1151c重叠。换句话说,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中,作为倾斜的中心轴线的每个突出部可以定位成邻近移动器1130的重心。因此,倾斜导引单元可以定位在保持器的重心附近。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用于使保持器倾斜的力矩值,并且还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以便使保持器倾斜而施加到线圈单元等的电流的消耗,从而改善了功耗并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三线圈1152c或光学构件1132不重叠。换句话说,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设置成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三线圈1152c或光学构件1132间隔开。另外,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设置成在与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间隔开。因此,第三线圈1152c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从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接收的磁力。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可以容易地执行竖向驱动(Y轴倾斜)并使功耗最小化。
此外,如上所述,定位在第三线圈1153c内部的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可以检测磁通量的变化,并且从而执行第三磁体1151c与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之间的位置感测。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的偏移电压可以根据由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形成的磁场的影响而改变。
在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紧固构件1131a、第一磁性物质1142、第二磁性物质1143、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倾斜导引单元1141以及保持器1131可以按顺序设置。然而,由于第一磁性物质可以定位在紧固构件上,并且第二磁性物质可以定位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上,因此紧固构件、第五壳体侧部部分、倾斜导引单元和保持器可以按顺序设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在第三方向上与保持器1131(或光学构件1132)的分离距离可以大于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分离距离。因此,保持器1131下方的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也可以设置成与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间隔开预定距离。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由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形成的磁场对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的影响,从而防止霍尔电压集中到正值或负值并且饱和。换句话说,借助这种构型,霍尔电极可以具有能够执行霍尔校准的范围。此外,温度也影响霍尔传感器的电极,并且相机透镜的分辨率根据温度而变化,但是在实施方式中,通过防止霍尔电压集中到正值或负值的情况,还可以响应于温度来补偿透镜的分辨率,从而容易地防止分辨率的降低。
另外,还可以容易地设计用于对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的输出(即、霍尔电压)的偏移进行补偿的电路。
除了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之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相对于基部坐置在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中。换句话说,基部BS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比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小。借助这种构型,可以容易地实现小型化。
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可以比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大。因此,如上所述,第二突出部PR2的端部可以定位在第四保持器外表面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之间。换句话说,第二突出部PR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保持器1131定位在与第三方向(Z轴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换句话说,保持器1131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二突出部PR2的端部(与第二突出部凹槽接触的部分)间隔开预定距离。
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可以具有向内延伸并弯曲的结构。另外,紧固构件1131a的部分区域可以定位在由上述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延伸并弯曲的结构形成的凹槽中。借助这种构型,紧固构件1131a可以定位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内部,从而提高空间效率并实现小型化。此外,即使当执行通过电磁力的驱动(移动器1130的倾斜或旋转)时,紧固构件1131a也不会突出到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的外部,并且从而可以阻挡与周围装置接触。因此,可以提高可靠性。
另外,在第一磁性物质1142与第二磁性物质1143之间可以存在预定的分离空间。换句话说,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以相同的极性彼此相对。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可以使移动器1130在第一壳体中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旋转并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驱动单元中,驱动磁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磁体,并且驱动线圈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线圈。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磁体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重叠。此外,至少一个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重叠。
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并且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定位在第一磁体1151a与第二磁体1151b之间的区域中。
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一部分可以定位在第一磁体1151a与第二磁体1151b之间,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重叠。
例如,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定位在移动器1130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基部BS之间。
因此,可以减小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分离距离。换句话说,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邻近倾斜导引单元1141定位。因此,其上坐置有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的保持器1131或者包括保持器1131的移动器1130的重心可以邻近倾斜导引单元1141定位。换句话说,保持器1131或包括保持器1131的移动器1130的重心可以与具有用于旋转驱动的旋转轴线或旋转表面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邻近,并且因此可以减小根据相机致动器或相机模块的姿态来以特定角度进行倾斜驱动所消耗的力矩或能量(例如,电流)的变化。换句话说,可以减少由于姿态差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可以更准确地执行倾斜驱动。另外,随着上述重心的移动变得靠近旋转轴线或旋转表面,作为用于使移动器(或保持器)旋转的力的电磁力可以减小。换句话说,可以提高用于驱动相机致动器或相机模块的能量效率。换句话说,第一驱动单元可以邻近倾斜导引单元1141定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驱动单元意味着第一驱动磁体和第一驱动线圈,并且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一驱动磁体和第一驱动线圈中的每一者。
此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基部BS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设置成更靠近倾斜导引单元1141。然而,当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定位在旋转轴线或旋转表面的前方时,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倾斜所需的电磁力增加,并且因此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的中心(该中心为将两个磁体在第三方向上等分的点)可以设置成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一突出部PR1间隔开,而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不重叠。此外,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的中心(该中心为将两个磁体在第三方向上等分的点)可以定位在第一突出部PR1的后端部上、即朝向第三方向(Z轴方向)。
对应地,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基部BS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类似于上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设置成更靠近倾斜导引单元1141。因此,可以减少倾斜所需的电磁力,并减少由于姿态差所造成的影响。
另外,设置在第三保持器外表面上的第三磁体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一突出部PR1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保持器1131或包括该保持器1131的移动器1130的重心可以朝向倾斜导引单元1141进一步移动。因此,如上所述,可以减少由于姿态差造成的影响。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可以更准确地执行倾斜驱动。另外,随着上述重心的移动变得靠近旋转轴线或旋转表面,作为用于使移动器(或保持器)旋转的力的电磁力可以减小。换句话说,可以提高用于驱动相机致动器或相机模块的能量效率。对第三磁体的描述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第三线圈。换句话说,第三线圈可以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突出部PR1至少部分地重叠。
根据实施方式,保持器1131或包括该保持器1131的移动器1130的重心可以定位成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一突出部PR1重叠。因此,可以抑制电磁力根据旋转方向或姿态差产生的变化上的增加。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和相机模块可以准确地执行倾斜。
此外,如上所述,移动器1130可以包括穿过壳体的一个侧部部分(例如,第五壳体侧部部分)的紧固构件1131a,并且可以通过紧固构件1131a联接至壳体。此外,第一紧固凹槽gr1可以存在于紧固构件1131a中,并且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定位在第一紧固凹槽gr1中。
另外,第二紧固凹槽gr2可以定位在壳体的一个侧部部分、例如第五壳体侧部部分的外表面上。第二紧固凹槽gr2可以定位成面向紧固构件1131a的第一紧固凹槽gr1。另外,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定位在第二紧固凹槽gr2中。因此,移动器1130和联接至移动器1130并一体地执行第一轴线倾斜和第二轴线倾斜的紧固构件1131a联接至第一磁性物质1142,并且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定位在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前端部上,并且因此如上所述,移动器1130和紧固构件1131a的重心可以定位成更靠近倾斜导引单元1141。因此,可以减少由于姿态差引起的力矩变化并且使倾斜所需的电磁力最小化。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在第三方向上定位在第一磁性物质1142与移动器1130之间。
另外,紧固构件1131a可以是非磁性物质并且由金属制成。此外,紧固构件1131a可以具有在与第三方向(Z轴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区域1131aap,并且因此上述重心可以定位成更靠近倾斜导引单元1141。此外,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设置成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一突出部PR1至少部分地重叠,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由于姿态差造成的影响。
另外,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减小由于姿态差引起的电磁力的变化。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器1130可以包括保持器1131和光学构件1132。另外,如上所述,第一驱动磁体和第一驱动线圈可以设置在保持器113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此处,第一侧壁可以是其中磁体或线圈邻近于该第一侧壁定位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第二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三保持器外表面。另外,第二侧壁可以是其中定位有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第四保持器外表面。
基于此,第一侧壁可以垂直于第二侧壁设置。此外,第二侧壁可以包括腔,倾斜导引单元1141设置在该腔中。在这种情况下,腔可以与第三区域AR3相对应,并且可以是由第四外坐置凹槽形成的作为设置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空间的区域。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腔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与第一驱动磁体或第一驱动线圈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例如,腔可以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驱动磁体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另外,腔可以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驱动线圈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另外,腔可以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驱动磁体的第三磁体重叠。另外,腔可以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驱动线圈的第三线圈重叠。
参照图11f至图11h,在第一相机致动器中,如上所述,保持器1131可以设置在壳体1120中,并且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a上。
导引突出部1131p可以设置在倾斜导向单元1141的面向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a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可以朝向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a延伸。
在实施方式中,导引突出部1131p可以定位在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一个表面上。导引突出部1141p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延伸。例如,导引突出部1131p可以设置在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第一面上。
另外,外表面凹槽1131S4ah可以设置在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a上。外表面凹槽1131S4ah可以邻近导引突出部1131p设置。在实施方式中,外表面凹槽1131S4ah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导引突出部1131p至少部分地重叠。例如,外表面凹槽1131S4ah可以设置成面向导引突出部1131p。另外,外表面凹槽1131S4ah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导引突出部1131p下方。
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包括导引凹槽1141h,该导引凹槽1141h在基部中设置在与导引突出部1131p相同的平面中。导引凹槽1141h可以设置在导引突出部1131p的上方。
在这种情况下,在实施方式中,阻尼器构件可以设置在倾斜导引单元与保持器之间,以将倾斜导引单元和保持器连接。阻尼器构件可以定位在倾斜导引单元的第一突出部的上方,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因此,当阻尼器构件被注入时,阻尼器构件(未示出)可以沿着导引凹槽1141h移动至基部的一个表面。另外,阻尼器构件可以沿着导引突出部1131p移动,并且在导引突出部1131p与外表面凹槽1131S4ah之间移动。因此,阻尼器构件可以在导引突出部1131p与外表面1131S4ah之间将导引突出部1131p和外表面1131S4ah连接。阻尼器构件可以由各种材料、比如凝胶或硅树脂制成。
此外,阻尼器构件可以用作倾斜导引单元1141与移动器1130之间的阻尼器,从而确保用于使移动器1130倾斜的相位裕度。换句话说,可以提高驱动单元的响应性。特别地,阻尼器构件可以改善针对Y轴倾斜的响应特性。另外,可以提高包括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或相机装置的抑制比。
另外,导引突出部1131p可以与第一突出部PR1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导引突出部113p可以抑制沿着旋转轴线倾斜的第一突出部PR1与连接至该突出部的保持器或壳体之间的联接。
另外,如上所述,导引凹槽1131h可以设置在倾斜导引单元的基部的与导引突出部1131p相同的平面上。另外,导引凹槽1131h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不同于导引突出部1131p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导引凹槽1131h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导引突出部1131p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借助这种构型,当阻尼器构件被注入到导引凹槽1131h中时,可以抑制向阻尼器构件下方的第一突出部等的直接移动。
另外,导引凹槽1141h和导引突出部1131p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可以设置在沿第二方向间隔开的突出部上方。因此,对于像第二突出部那样在第一方向或竖向方向上间隔开的突出部,可能难以确保用于形成导引凹槽和导引突出部的空间。换句话说,导引凹槽1141h和导引突出部1131p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可以设置在沿第二方向间隔开的突出部上方,从而容易地使倾斜导向单元小型化。
另外,导引凹槽1141h和导引突出部1131p可以具有向下突出的形状。例如,导引凹槽1141h和导引突出部1131p可以具有中央区域在第二方向上向下突出或向下凸出的形状。借助这种构型,可以容易地抑制注入到导引凹槽1141h和导引突出部1131p中的阻尼器构件朝向第一突出部溢出。
此外,该阻尼器构件即使在保持器、光学构件、倾斜导引单元、壳体以及驱动单元通过上述导引凹槽、导引突出部和阻尼器构件组装时也可以被容易地施加。
另外,外表面凹槽1131S4ah可以抑制阻尼器构件移动至其下方的突出部。此外,导引凹槽1141h可以抑制阻尼器构件移动至基部的另一表面。
图12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图12b是沿着图12a中的线SS'的横截面图,以及图12c是图12b中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运动的示例性视图。
参照图12a至图12c,可以在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执行Y轴倾斜。换句话说,OIS可以通过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旋转来实现。
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保持器1131下方的第三磁体1151c可以通过与第三线圈1152c产生电磁力而使移动器1130和紧固构件1131a相对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倾斜或旋转。
具体地,第一磁性物质1142与第二磁性物质1143之间的排斥力可以传递至紧固构件1131a和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并最终传递至设置在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与保持器1131之间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因此,如上所述,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通过上述排斥力被移动器1130和第一壳体1120按压。
另外,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间隔开,并且由形成在保持器1131的第四外坐置凹槽1131S4a中的第一突出部凹槽PH1支承。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围绕朝向保持器1131(例如,在第三方向上)突出的第一突出部PR1旋转或倾斜,即相对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旋转或倾斜,第一突出部PR1是参考轴线(或旋转轴线)。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三外坐置凹槽中的第三磁体1151c与设置在第三板侧部部分上的第三线圈单元1152c之间的第一电磁力F1A和F1B使移动器1130在X轴方向或与X轴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以第一角度θ1旋转(X1->X1a或X1b)来实现OIS。第一角度θ1可以在±1°至±3°的范围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下文中,在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电磁力可以通过产生在所述方向上的力来使移动器移动,或者即使产生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力时也使移动器在所述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电磁力的所述方向是指由磁体和线圈产生的用于使移动器移动的力的方向。
另外,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
在实施方式中,联接至紧固构件1131a并与移动器1130一起倾斜的第一磁性物质1142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二磁性物质1143的面积。例如,第一磁性物质1142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比第二磁性物质1143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大。另外,第一磁性物质1142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比第二磁性物质1143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大。另外,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定位在从第一磁性物质1142的两个端部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虚拟直线之间。
借助这种构型,在倾斜或旋转时,即使在一侧的磁性物质(例如,第二磁性物质)倾斜时,也可以容易地防止由于倾斜而产生除竖向力之外的力。换句话说,即使在第二磁性物质与移动器1130一起竖向倾斜时,移动器1130也不能够从第二磁性物质1143接收抵抗倾斜的力(例如,排斥力或吸引力)。因此,可以提高驱动效率。
图13a是沿着图12a中的线RR'的横截面图,以及图13b是图13a中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运动的示例性视图。
参照图13a和图13b,可以执行X轴倾斜。换句话说,可以通过使移动器1130在Y轴方向上倾斜或旋转来实现OIS。
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保持器1131上的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通过与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产生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电磁力来分别使倾斜导引单元1141、移动器1130和紧固构件1131a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倾斜或旋转。
具体地,第一磁性物质1142与第二磁性物质1143之间的排斥力可以传递至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和保持器1131,并最终传递至保持器1131与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之间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因此,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通过上述排斥力被移动器1130和第一壳体1120按压。
另外,第二突出部PR2可以由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支承。在这种情况下,在实施方式中,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围绕朝向保持器1131突出的第二突出部PR2旋转或倾斜,即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旋转或倾斜,该第二突出部PR2是参考轴线(或旋转轴线)。换句话说,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围绕朝向第五壳体侧部部分1126突出的第二突出部PR2旋转或倾斜,即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旋转或倾斜,该第二突出部PR2是参考轴线(或旋转轴线)。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外坐置凹槽中的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与设置在第一板侧部部分和第二板侧部部分上的第一线圈单元1152a和第二线圈单元1152b之间的第二电磁力F2A和F2B使移动器1130在Y轴方向或与Y轴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以第二角度θ2旋转(Y1->Y1a或Y1b)来实现OIS。第二角度θ2可以在±1°至3°的范围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与第一线圈单元1152a和第二线圈单元1152b所产生的电磁力可以作用在第三方向或第三方向上。例如,电磁力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从移动器1130的左侧部分产生,并且可以在与第三方向(Z轴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移动器1130的右侧部分作用。因此,移动器1130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旋转。替代性地,移动器113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控制移动器1130通过保持器中的第一驱动磁体与设置在第一壳体中的第一驱动线圈之间的电磁力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旋转,从而使在实现OIS时偏心或倾斜现象的发生最少化来提供最佳的光学特性,。另外,如上所述,“Y轴倾斜”是指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旋转或倾斜,并且“X轴倾斜”是指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旋转或倾斜。
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图15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16是沿着图14中的线TT”的横截面图。
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2100包括屏蔽罩2110、壳体2120、移动器2130、旋转单元2140以及驱动单元2150。
首先,移动器2130包括棱镜保持器2131和坐置在该棱镜保持器2131上的光学构件2132。旋转单元2140包括旋转板2141、与旋转板2141的不同表面接触的磁轭2142以及联接至旋转板2141的联接磁体2143。另外,驱动单元2150包括驱动磁体2151、驱动线圈2152、霍尔传感器单元2153和板单元2154。另外,在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2100中,屏蔽罩2110、壳体2120、移动器2130、旋转单元2140以及驱动单元2150可以分别对应于第一壳体1120、移动器1130、旋转单元1140以及第一驱动单元1150,并且除了下面待描述的内容之外,可以应用以上描述。换句话说,凹槽、坐置突出部支承构件等的上述描述的所有描述可以应用于该实施方式。
屏蔽罩2110可以定位在第一相机致动器2100的一个区域(例如,最靠外侧部)中,并且定位成围绕将在下面描述的旋转单元2140和驱动单元2150。
屏蔽罩2110可以阻挡或减少从外部产生的电磁波。因此,可以减少旋转单元2140或驱动单元2150的故障的发生。
壳体2120可以定位在屏蔽罩2110内部。另外,壳体2120可以定位在下面待描述的板单元2154的内部。壳体2120可以通过装配到屏蔽罩2110中或者与屏蔽罩2110匹配而被紧固。
壳体21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部部分2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2122、第三壳体侧部部分2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2124。
第一壳体侧部部分2121和第二壳体侧部部分2122可以设置成面向彼此。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2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212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2121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2122之间。
第三壳体侧部部分2123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2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2122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2124接触。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2123可以是壳体2120的底表面。
第一壳体侧部部分212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孔2121a。在下面待描述的第一线圈2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孔2121a中。
另外,第二壳体侧部部分2122可以包括第二壳体孔2122a。另外,下面待描述的第二线圈2152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孔2122a中。
第一线圈2152a和第二线圈2152b可以联接至板单元2154。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2152a和第二线圈2152b可以电连接至板单元2154,使得电流可以流动。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X轴倾斜。
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2123可以包括第三壳体孔2123a。下面待描述的第三线圈2152c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孔2123a中。第三线圈2152c可以联接至板单元2154。在实施方式中,第三线圈2152c可以电连接至板单元2154,使得电流可以流动。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Y轴倾斜。
第四壳体侧部部分2124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凹槽2124a。在下面待描述的磁轭2142可以设置在面向第一壳体凹槽2124a的区域中。因此,壳体2120可以通过磁力等联接至旋转板2141和棱镜保持器2131。
另外,壳体2120可以包括由第一壳体侧部部分2121至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224形成的容纳单元2125。移动器2130和旋转单元2140可以定位在容纳单元2125中。
另外,如上所述,移动器2130包括棱镜保持器2131和坐置在该棱镜保持器2131上的光学构件2132。
棱镜保持器2131可以坐置在壳体2120的容纳单元2125中。棱镜保持器2131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2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2122、第三壳体侧部部分2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2124对应的第一棱镜外表面至第四棱镜外表面。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光学构件2132可以坐置在棱镜保持器2131上。为此,棱镜保持器2131可以具有面,并且该面可以由容纳单元形成。光学构件2132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反射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光学构件2132可以将从外部(例如,对象)反射的光反射到相机模块的内侧部。换句话说,光学构件2132可以通过改变经反射的光的路径来克服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如上所述,应当理解的是,相机模块还可以通过使光学路径延伸同时使厚度最小化来提供大范围的倍率。
旋转单元2140可以包括旋转板2141、设置在旋转板2141与壳体2120(第四壳体侧部部分)之间的磁轭2142、以及设置在旋转板2141与移动器2130之间的联接磁体2143。
旋转板2141可以在上述移动器2130与壳体2120之间联接至移动器2130和壳体2120。
旋转板2141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突出部。多个突出部PR1可以存在并且设置成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另外,多个突出部PR1可以在第一轴线方向或第二轴线方向上并排设置。例如,多个突出部PR1可以在第一轴线方向(Y轴方向)上平行地定位。替代性地,多个突出部PR1可以在第二轴线方向(X轴方向)上平行定位。因此,突出部PR1可以是围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中的任一者倾斜的旋转轴线。换句话说,移动器2130可以围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中的任一者旋转。例如,移动器2130可以通过突出部PR1执行Y轴倾斜。另外,在下文中,将基于在第一轴线方向(Y轴方向)上平行定位的多个突出部PR1给出描述。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磁轭2142可以设置在旋转板2141与壳体2120之间,并且通过磁力联接至下面待描述的联接磁体2143。磁轭2142可以由具有磁力的金属材料制成。另外,磁轭2142可以包括其中具有上述磁力的金属材料,并且磁轭的外侧部也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在实施方式中,磁轭2142可以由磁性物质形成,并且可以具有轴形状。磁轭214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另外,第一磁轭2142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以比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的长度小。因此,磁轭2142可以在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之间以轴形状执行X轴倾斜。
磁轭2142可以相对于旋转板2141面向下面待描述的联接磁体2143定位。因此,磁轭2142可以在第三方向上与联接磁体2143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可以通过磁轭2142和联接磁体2143提高移动器2130与旋转单元2140之间的联接力。另外,磁轭2142可以是围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中的另一个轴线倾斜的旋转轴线。
换句话说,磁轭2142可以是围绕与旋转板2141的突出部PR1不同或垂直的轴线倾斜的旋转轴线。因此,旋转板2141、联接磁体2143和移动器2130可以通过驱动单元2150的驱动力相对于磁轭2142沿着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旋转。例如,移动器2130可以通过磁轭2142执行X轴倾斜。在下文中,将基于此给出其描述。
另外,磁轭2142可以通过粘合构件联接至旋转板2141和壳体2120中的任一者。因此,移动器2130可以围绕磁轭2142旋转。另外,磁轭2142可以具有与旋转板2141和壳体2120中的另一者的接触区域,并且该接触区域可以围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中的另一者(例如,第二轴线)移动。为此,润滑构件可以定位在磁轭2142与旋转板2141和壳体2120中的另一者之间。
磁轭2142可以定位在壳体2120中。磁轭2142可以坐置在上述第一壳体凹槽2124a中。因此,磁轭2142可以联接至壳体2120。如上所述,磁轭2142可以通过粘合构件联接至壳体2120。另外,旋转板2141可以通过联接磁体2143与磁轭2141之间的磁力来联接,并且通过联接构件等联接至联接磁体2143和棱镜保持器2131(或移动器2130)。因此,壳体2120、移动器2130等可以彼此联接。
驱动单元2150包括驱动磁体2151、驱动线圈2152、霍尔传感器单元2153和板单元2154。
驱动磁体2151可以包括多个磁体。在实施方式中,驱动磁体2151可以包括第一磁体2151a、第二磁体2151b和第三磁体2151c。
第一磁体2151a、第二磁体2151b和第三磁体2151c中的每一者可以定位在棱镜保持器2131的外表面上。另外,第一磁体2151a和第二磁体2151b可以定位成面向彼此。另外,第三磁体2151c可以定位在棱镜保持器2131的外表面的底表面上。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驱动线圈2152可以包括多个线圈。在实施方式中,驱动线圈2152可以包括第一线圈2152a、第二线圈2152b和第三线圈2152c。
第一线圈2152a可以定位成与第一磁体2151a相对。因此,如上所述,第一线圈2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2121的第一壳体孔2121a中。
另外,第二线圈2152b可以定位成与第二磁体2151b相对。因此,如上所述,第二线圈2152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侧部部分2122的第二壳体孔2122a中。
第一线圈2152a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二线圈2152b。换句话说,第一线圈2152a和第二线圈2152b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对称地定位。这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第一磁体2151a和第二磁体2151b。借助这种构型,可以通过第一线圈2152a与第一磁体2151a之间的电磁力以及第二线圈2152b与第二磁体2151b之间的电磁力准确地执行X轴倾斜,而不会向一侧倾斜。
第三线圈2152c可以定位成与第三磁体2151c相对。因此,如上所述,第二线圈2152c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2123的第三壳体孔2123a中。第三线圈2152c可以通过与第三磁体2151c产生电磁力来执行移动器2130和旋转单元2140相对于壳体2120的Y轴倾斜。
此处,X轴倾斜意味着相对于X轴倾斜,并且Y轴倾斜意味着相对于Y轴倾斜。
霍尔传感器单元2153可以包括多个霍尔传感器。在实施方式中,霍尔传感器单元2153可以包括第一霍尔传感器2153a和第二霍尔传感器2153b。第一霍尔传感器2153a可以定位在第一线圈2152a或第二线圈2152b的内部。第一霍尔传感器2153a可以检测第一线圈2152a或第二线圈2152b内部的磁通量的变化。因此,可以执行第一磁体2151a和第二磁体1251b与第一霍尔传感器2153a之间的位置感测。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可以控制X轴倾斜。
另外,第二霍尔传感器2153b可以定位在第三线圈2152c的内部。第二霍尔传感器2153b可以检测第三线圈2152c内部的磁通量的变化。因此,可以执行第三磁体2151c与第二霍尔传感器2153b之间的位置感测。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可以控制Y轴倾斜。
板单元2154可以定位在驱动单元2150下方。板单元2154可以电连接至驱动线圈2152和霍尔传感器单元2153。例如,板单元2154可以通过表面安装技术(SMT)联接至驱动线圈2152和霍尔传感器单元215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方法。
板单元2154可以定位在屏蔽罩2110与壳体2120之间,并且联接至屏蔽罩2101和壳体2120。联接方法可以如上所述不同地执行。另外,通过上述联接,驱动线圈2152和霍尔传感器单元2153可以定位在壳体2120的外表面中。
板单元2154可以包括具有可以被电连接的布线图案的电路板,比如刚性印刷电路板(PCB)、柔性PCB或刚性柔性PC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类型。
另外,在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如上所述,保持器2131可以设置在壳体2120中,并且倾斜导引单元2141可以定位在保持器2131的第四保持器外表面上。
导引突出部2131p可以设置在倾斜导引单元2141的面向第四保持器外表面2131S4a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可以朝向第四保持器外表面2131S4a延伸。
在实施方式中,导引突出部2131p可以定位在倾斜导引单元2141的一个表面上。导引突出部2141p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延伸。例如,导引突出部2131p可以设置在倾斜导引单元2141的第一面上。
另外,外表面凹槽2131S4ah可以设置在第四保持器外表面2131S4a上。外表面凹槽2131S4ah可以邻近导引突出部2131p设置。在实施方式中,外表面凹槽2131S4ah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导引突出部2131p至少部分地重叠。例如,外表面凹槽2131S4ah可以设置成面向导引突出部2131p。另外,外表面凹槽2131S4ah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导引突出部2131p下方。
另外,倾斜导引单元2141可以包括在基部中设置在与导引突出部2131p相同的平面中的导引凹槽2141h。导引凹槽2141h可以设置在导引突出部2131p的上方。
因此,阻尼器构件(未示出)可以沿着导引凹槽2141h移动至基部的一个表面。另外,阻尼器构件可以沿着导引突出部2131p移动,并且在导引突出部2131p与外表面凹槽2131S4ah之间移动。因此,阻尼器构件可以在导引突出部2131p与外表面2131S4ah之间将导引突出部2131p和外表面2131S4ah连接。阻尼器构件可以由各种材料比如、凝胶或硅树脂制成。
此外,阻尼器构件可以用作倾斜导引单元2141与移动器2130之间的阻尼器,从而确保用于使移动器2130倾斜的相位裕度。换句话说,可以提高驱动单元的响应性。特别地,阻尼器构件可以改善针对Y轴倾斜的响应特性。另外,可以提高包括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或相机装置的抑制比。
另外,外表面凹槽2131S4ah可以抑制阻尼器构件移动到其下方的突出部。另外,导引凹槽2141h可以抑制阻尼器构件移动至基部的另一表面。
图1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以及图18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7和图18,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A包括屏蔽罩1110、第一壳体1120、移动器1130、旋转单元1140以及第一驱动单元1150。
移动器1130可以包括保持器1131和坐置在保持器1131上的光学构件1132。另外,旋转单元1140包括倾斜导引单元1141以及设置成彼此隔开的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其中,倾斜导引单元1141插置在第一磁性物质1142与第二磁性物质1143之间并且具有联接力。另外,第一驱动单元1150包括驱动磁体1151(例如,第一驱动磁体)、驱动线圈1152(例如,第一驱动线圈)、磁轭单元(未示出)、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以及第一板单元1154。
屏蔽罩1110可以定位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A的最靠外侧部上,并且定位成围绕将在下面描述的旋转单元1140和第一驱动单元1150。
屏蔽罩1110可以阻挡或减少从外部产生的电磁波。因此,可以减少旋转单元1140或第一驱动单元1150的故障的发生。
第一壳体1120可以定位在屏蔽罩1110内部。另外,第一壳体1120可以定位在下面待描述的第一板单元1154的内部。第一壳体1120可以通过装配到屏蔽罩1110中或者与屏蔽罩1110匹配而被紧固。
在本说明书中,如上所述,第三方向(Z轴方向)可以对应于光轴方向,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可以是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并且可以由第一相机致动器来执行倾斜。
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
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设置成面向彼此。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之间。
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接触。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是第一壳体1120的底表面。
另外,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孔1121a。下面待描述的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孔1121a中。
另外,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包括第二壳体孔1122a。另外,下面待描述的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孔1122a中。
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联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电连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使得电流可以流动。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X轴倾斜。
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包括第三壳体孔1123a。下面待描述的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孔1123a中。第三线圈1152可以联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另外,第三线圈1152c可以电连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使得电流可以流动。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Y轴倾斜。
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包括壳体凹槽1124a。换句话说,壳体凹槽1124a可以定位在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另外,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设置在壳体凹槽1124a中。另外,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定位成与第二磁性物质1143相对应,其中,倾斜导引单元1141插置在第一磁性物质1142与第二磁性物质1143之间。因此,第一壳体1120可以通过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的磁力联接至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移动器1130。
另外,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由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至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形成的容纳单元1125。移动器1130可以定位在容纳单元1125中。
移动器1130包括保持器1131和坐置在保持器1131上的光学构件1132。
保持器1131和光学构件1132可以坐置在第一壳体1120的容纳单元1125中。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对应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至第四保持器外表面。另外,第一驱动线圈1152可以定位在形成于保持器1131的外表面中的坐置凹槽中。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光学构件1132可以坐置在保持器1131上。为此,保持器1131可以具有坐置表面,并且该坐置表面可以由容纳凹槽形成。光学构件1132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反射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另外,光学构件1132可以将从外部(例如,对象)反射的光反射到相机模块中。换句话说,光学构件1132可以通过改变经反射的光的路径来克服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如上所述,应当理解的是,相机模块还可以通过使光学路径延伸同时使厚度最小化来提供大范围的倍率。
旋转单元1140包括倾斜导引单元1141、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具有联接力的第一磁性物质1142、以及定位在倾斜导引单元1141或壳体(具体地,第四壳体侧部部分)中的第二磁性物质1143。然而,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定位在移动器1130、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壳体1120中,并且可以提供壳体1120、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移动器1130之间的联接力。
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联接至上述的移动器1130和第一壳体1120。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邻近光轴设置。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可以根据下面待描述的第一轴线倾斜和第二轴线倾斜容易地改变光学路径。
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包括设置成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突出部以及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二突出部。另外,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突出。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外表面中。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表面上。另外,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定位在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壳体凹槽1124a中。
借助这种构型,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通过第一磁性物质1142与第二磁性物质1143之间的磁力(例如,吸引力)被保持器1131和壳体1120按压在保持器1131与壳体1120之间。因此,壳体1120中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保持器1131可以在容纳单元1125中与壳体的底表面间隔开。换句话说,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保持器1131可以联接至壳体1120。然而,如上所述,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是具有彼此不同或相同的极性的磁体、磁轭等,并且可以由彼此具有吸引力或排斥力的材料制成。
第一驱动单元1150包括驱动磁体1151、驱动线圈1152、磁轭单元(未示出)、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以及第一板单元1154。第一驱动单元1150可以使移动器1130移动、旋转或倾斜。
驱动磁体1151可以包括多个磁体。在实施方式中,驱动磁体1151可以包括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
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中的每一者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外表面上。另外,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定位成面向彼此。第三磁体1151c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底表面上、即第三保持器外表面上。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多个线圈。在实施方式中,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第一线圈1152a、第二线圈1152b和第三线圈1152c。
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成与第一磁体1151a相对应。换句话说,第一线圈1152a可以设置成面向第一磁体1151a。因此,如上所述,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的第一壳体孔1121a中。
另外,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成与第二磁体1151b相对应。换句话说,第二线圈1152b可以设置成面向第二磁体1151b。因此,如上所述,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的第二壳体孔1122a中。
另外,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二线圈1152b。换句话说,第一线圈1152a与第二线圈1152b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定位。这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换句话说,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定位。另外,第一线圈1152a、第二线圈1152b、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借助这种构型,可以通过第一线圈1152a与第一磁体1151a之间的电磁力以及第二线圈1152b与第二磁体1151b之间的电磁力准确地执行X轴倾斜,而不会向一侧倾斜。
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成与第三磁体1151c相对应。例如,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的第三壳体孔1123a中。另外,第三壳体孔1123a可以与第一壳体孔和第二壳体孔具有不同的面积。因此,可以通过第三线圈1152c容易地执行Y轴倾斜。
另外,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在第一线圈1152a与第二线圈1152b之间的等分点处。借助这种构型,可以通过流动通过第三线圈1152c的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力以平衡的方式执行Y轴倾斜,而不会向一侧倾斜。
磁轭单元(未示出)可以定位在驱动磁体1151与保持器1131之间。磁轭单元(未示出)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上,使得驱动磁体容易地联接至保持器1131。例如,磁轭单元(未示出)可以设置在定位于保持器的外表面的坐置凹槽中,并且可以与驱动磁体1151具有吸引力。换句话说,磁轭单元(未示出)可以提高驱动磁体1151与保持器1131之间的联接力。
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可以包括多个霍尔传感器。在实施方式中,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可以包括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和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定位在第一线圈1152a或第二线圈1152b的内部或外部。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检测第一线圈1152a或第二线圈1152b内部的磁通量的变化。因此,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执行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251b的位置感测。另外,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可以定位在第三线圈1152c的内部或外部。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可以执行第三线圈1152c的位置感测。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控制X轴或Y轴倾斜。霍尔传感器单元也可以由多个传感器构成。
第一板单元1154可以定位在第一驱动单元1150下方。第一板单元1154可以电连接至驱动线圈1152和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例如,电流可以通过第一板单元1154施加到驱动线圈1152,并且因此移动器1130可以相对于X轴或Y轴倾斜。例如,第一板单元1154可以通过SMT联接至驱动线圈1152和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方法。
第一板单元1154可以定位在屏蔽罩1110与第一壳体1120之间,并且联接至屏蔽罩和第一壳体1120。联接方法可以如上所述不同地执行。另外,驱动线圈1152和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可以通过联接定位在第一壳体1120的外表面中。
第一板单元1154可以包括具有可以被电连接的布线图案的电路板,比如刚性PCB、柔性PCB或刚性柔性PC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类型。
图19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参照图19,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
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设置成面向彼此。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之间。
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接触。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是第一壳体1120的底表面。
另外,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孔1121a。下面待描述的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孔1121a中。
另外,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包括第二壳体孔1122a。另外,下面待描述的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第二壳体孔1122a中。
此外,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或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可以包括控制装置凹槽1121b。在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包括该控制装置凹槽1121b。另外,电连接至板的驱动器、控制装置、处理器等可以定位在控制装置凹槽1121b中。
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联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电连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使得电流可以流动。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X轴倾斜。
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之间。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是壳体1120的底部分。第三线圈1152c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的第三壳体孔1123a中,并且流动通过第三线圈1152c的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Y轴倾斜。
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包括壳体凹槽1124a。上述第二磁性物质可以坐置在壳体凹槽1124a中。因此,第一壳体1120可以通过磁力等联接至倾斜导引单元和保持器。
另外,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并相对于壳体凹槽1124a对称地设置的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可以存在多个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并且倾斜导引单元的第二突出部可以坐置在第二突出部凹槽中。在本说明书中,将描述的是,多个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重叠,并且多个第二突出部凹槽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然而,当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位置颠倒时,第一突出部凹槽和第二突出部凹槽的位置也可以与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位置相对应地颠倒。
另外,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由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至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形成的容纳单元1125。移动器1130可以定位在容纳单元1125中。
图20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构件的立体图。
光学构件1132可以坐置在保持器上。光学构件1132可以是作为反射器的直角棱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上所述,在本说明书中,光学构件1132可以包括所有的棱镜、镜等。在下文中,光学构件的上述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光学构件1132。
图2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立体图,图22和图2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侧视图,图2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另一侧视图,图25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俯视图,以及图26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仰视图。
参照图21至图26,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光学构件坐置在其上的坐置表面1131k。坐置表面1131k可以是倾斜表面。另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位于坐置表面1131k上的卡爪部分1131t。保持器1131的卡爪部分1131t可以防止光学构件1132的移动。此外,坐置表面1131k可以包括多个凹槽,并且结合构件可以施加至凹槽。因此,光学构件可以容易地联接至坐置表面1131k。另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从其上部表面向上延伸的保持器突出部1131p。该保持器突出部1131p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倾斜,并且还操作为止挡部。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腔CV。腔CV可以定位在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之间。另外,光学构件可以坐置在腔CV中。
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至少部分穿过保持器1131的保持器孔1131h。保持器孔1131h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控制元件孔对称,从而提高从控制装置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效率。此外,通过保持器孔1131h可以减轻保持器1131的重量,从而提高移动器的用于X轴或Y轴倾斜的驱动效率。
另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多个外表面。例如,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和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
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换句话说,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设置。
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另外,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
另外,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包括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另外,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可以包括第二坐置凹槽1131S2a。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坐置凹槽1131S2a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设置。
另外,第一磁体可以设置在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中,并且第二磁体可以设置在第二坐置凹槽1131S2a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也可以与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坐置凹槽1131S2a的位置对应地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设置。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坐置凹槽和第二坐置凹槽以及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位置,由磁体引起的电磁力可以在相同的轴线上提供给第一保持器外表面S12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例如,第一保持器外表面S1231S1上施加有电磁力的区域(例如,电磁力最强的部分)以及第二保持器外表面S1231S2上施加有电磁力的区域(例如,电磁力最强的部分)可以定位在平行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轴线上。因此,可以准确地执行X轴倾斜。
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是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接触并且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外表面。另外,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之间。
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是保持器1131的底表面。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三壳体侧部部分。
另外,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包括向下延伸的延伸止挡部(未示出)。因此,保持器1131可以对其中保持器1131执行Y轴倾斜、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或者在壳体中上下移动的范围的限制进行设定,并且同时防止由于保持器1131的移动而造成的损坏。
另外,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包括第三坐置凹槽1131S3a。第三磁体可以设置在第三坐置凹槽1131S3a中。例如,第三坐置凹槽1131S3a的面积可以与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坐置凹槽1131S2b的面积不同。第三坐置凹槽1131S3a的面积可以比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坐置凹槽1131S2b的面积大。因此,通过设置在第三坐置凹槽1131S3a中的第三磁体可以容易地执行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旋转或者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倾斜。
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是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接触并且从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外表面。另外,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之间。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设置在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上。
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包括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第一磁性物质可以坐置在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中。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可以定位成面向倾斜导引单元的第一面。
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凹槽PH1,该第一突出部凹槽PH1设置成相对于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倾斜导引单元的第一突出部可以坐置在第一突出部凹槽PH1中。保持器1131可以相对于第一突出部相对于X轴倾斜。此外,保持器1131可以相对于第二突出部相对于Y轴倾斜。
如上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可以存在并且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重叠。因此,当移动器相对于X轴倾斜或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旋转时,可以准确地执行倾斜或旋转,而不会向一侧倾斜。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准确地执行OIS功能。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131还可以包括止挡部US和LS。另外,止挡部可以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接触。
这些止挡部可以包括设置在腔CV的底表面上的上止挡部US以及设置在腔CV的底表面下的下止挡部LS。在实施方式中,腔CV的底表面可以与坐置表面1131k相对应。换句话说,腔可以被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和坐置表面1131k围绕。
在根据实施方式的止挡部中,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分别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的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或光轴方向上的端部上。
具体地,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或光轴方向上被等分的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可以在第三方向上按顺序设置。替代性地,第一区域S1可以定位在第二区域S2与旋转单元之间。在光学构件中,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区域S1重叠的面积可以比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区域S2重叠的面积小。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或腔CV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或光轴方向上增加。这种增加可以对应于坐置表面1131k在YZ平面上的斜度。另外,横截面面积可以是XY平面上的面积。换句话说,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131的横截面面积也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或光轴方向上减小。
另外,腔CV在第一区域S1中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可以比腔CV在第二区域S2中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小。另外,腔CV的面积可以朝向保持器1131的端部增加。另外,随着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中的腔CV的横截面面积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增加,保持器在端部上的变形会增加。保持器的变形可以是由于倾斜而在保持器1131与壳体之间发生的冲击而导致的变形。例如,变形指的是通过施加在第二方向上的力(例如,牛顿(N))而在第二方向上弯曲的长度(例如,mm或μm)。
因此,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可以定位在第二区域S2中,该第二区域S2与第一区域S1相比具有更大的腔CV横截面面积。因此,即使在随着保持器1131和光学构件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旋转而在壳体与保持器1131之间发生冲击时,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也能够抑制由于对保持器1131的外表面(第一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的端部的冲击而导致的变形。因此,还可以使施加到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a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内部的光学构件的冲击最小化,从而减少对光学构件的损坏。换句话说,可以提高移动器的冲击可靠性。
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被等分的上部区域UA和下部区域BA。例如,上部区域UA可以定位在下部区域BA的上方。上止挡部US可以定位在上部区域UA中。换句话说,上止挡部US可以与上部区域UA接触,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上部区域UA重叠。另外,下止挡部LS可以定位在下部区域BA中。另外,下止挡部LS可以与下部区域BA接触,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下部区域BA重叠。例如,上止挡部US可以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区域S2和上部区域UA重叠。下止挡部US可以定位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区域S2和下部区域BA重叠。因此,上止挡部US可以在第二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重叠。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下止挡部LS可以设置成比上止挡部US更靠近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例如,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与下止挡部LS的上部表面之间的距离DL2可以比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与上止挡部US的上部表面之间的距离DL1小。
另外,在上部区域UA中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腔CV或光学构件重叠的面积可以比在下部区域BA中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腔CV或光学构件重叠的面积大。因此,对于由于朝向端部的冲击而导致的变形的量,在上部区域UA中可以比在下部区域BA中大。换句话说,对于由于对端部的冲击而导致的变形的量,在下部区域BA中可以比在上部区域UA中小。
在实施方式中,上止挡部US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高度H1可以不同于或等于下止挡部LS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高度。另外,上止挡部US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L1可以不同于或等于下止挡部LS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L2。例如,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可以在上述高度或长度中的至少一者上不同。在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上止挡部US的高度H1可以等于下止挡部LS的高度,并且上止挡部US的长度L1可以小于下止挡部LS的长度L2。因此,上止挡部US与第二区域S2接触的面积(例如,XZ平面上的面积A1)可以比下止挡部LS与第二区域S2接触的面积(例如,ZX平面上的面积A2)小。因此,保持器1131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在下部区域BA中可以比在上部区域UA中具有更大的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因此,当保持器1131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倾斜时,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在下部区域BA中比在上部区域UA中具有更大的通过止挡部的碰撞面积。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131可以使通过下止挡部LS传递的冲击量大于通过上止挡部US传递的冲击量,并且因此具有较小的由于冲击而导致的变形的量的下部区域BA可以接收冲击。换句话说,通过将由于倾斜而产生的冲击集中在具有较小的由于冲击而导致的变形的量的下部区域BA中而不是集中在上部区域UA中,可以抑制由于冲击而在上部区域UA中产生的变形。因此,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对光学构件的损坏。因此,可以提高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冲击可靠性。
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可以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的端部沿与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另外,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可以向内或朝向腔CV延伸。借助这种构型,当保持器1131相对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倾斜或者在第一方向上倾斜时,可以通过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来抑制由于保持器与壳体之间的冲击而导致的损坏。
在这种情况下,上止挡部US在XY平面上的面积可以比下止挡部LS在XY平面上的面积小。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此。此外,这种构型可能是光学元件或腔CV的位置的结果。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上。因此,可以存在多个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另外,上止挡部US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三方向(Z轴方向)对称地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上。另外,下止挡部LS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三方向(Z轴方向)对称地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上。
另外,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可以由弹性材料的部件制成。因此,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可以通过保持器1131的旋转来缓冲与壳体的冲击。此外,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上止挡部US和下止挡部LS提高保持器1131的抗冲击性。
图2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倾斜导引单元的立体图,图28是沿与图27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立体图,以及图29是沿着图27中的线NN'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27至图29,根据实施方式的旋转单元140可以包括倾斜导引单元1141、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相对于倾斜导引单元1141定位成彼此对应。另外,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并且因此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提供移动器、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壳体之间的联接力。
首先,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包括基部BS、从基部BS的第一面1141a突出的第一突出部PR1以及从基部BS的第二面1141b突出的第二突出部PR2。
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所有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此外,在倾斜导引单元1141中,第一面1141a和第二面1141b也可以形成为与上述结构相反。例如,可以改变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RP2的位置。此外,与第一突出部PR1对应的凹槽或与第二突出部PR2对应的凹槽也可以在移动器和壳体中互换。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描述可以应用于说明书中的所有倾斜导引单元。
图30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图31是沿着图30中的线MM'的横截面图,图32是沿着图30中的线UU'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30至图32,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上,并且第一磁体1151a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上。因此,第一线圈1152a和第一磁体1151a可以定位成彼此相对。第一磁体1151a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152a至少部分地重叠。
另外,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上,并且第二磁体1151b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上。因此,第二线圈1152b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定位成彼此相对。第二磁体1151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线圈1152b至少部分地重叠。
另外,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并且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借助这种构型,施加到棱镜保持器的外表面(第一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的电磁力可以定位在平行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轴线上,并且因此可以准确且精确地执行X轴倾斜。
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定位在壳体1120的第二突出部凹槽PH2中,并且可以与第二突出部凹槽PH2接触。另外,当执行X轴倾斜时,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是倾斜的参考轴线(或旋转轴线)。因此,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移动器1130可以上下移动。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包括上述壳体凹槽1124a。另外,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定位在壳体凹槽1124a中。壳体凹槽1124a可以定位成与第一磁性物质1142对应。
在实施方式中,壳体凹槽1124a可以定位在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在下文中,将描述的是,壳体凹槽1124a定位在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外表面中。壳体凹槽1124a也可以具有这样的形状,在该形状中,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内表面的一侧是敞开的。例如,壳体凹槽1124a可以具有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内表面的一个端部朝向第一壳体侧部部分敞开的结构。
另外,第二突出部PR2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之间的接触点以及第二突出部凹槽PH2的中心可以定位于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重叠或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上。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可以通过第二突出部PR2提高X轴倾斜的准确度。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定位在外部,以用于与板单元1154电连接和联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位置。
另外,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上,并且第三磁体1151c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上。第三线圈1152c和第三磁体1151c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可以容易地控制第三线圈1152c与第三磁体1151c之间的电磁力的强度。
如上所述,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上。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坐置在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中。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可以定位成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壳体凹槽1124a至少部分地重叠。例如,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的中心和壳体凹槽1124a的中心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重叠,或者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并排地或彼此平行地定位。
图33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单元的视图。
参照图33,驱动单元1150包括驱动磁体1151、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和板单元1154。
另外,如上所述,驱动磁体1151可以包括用于通过电磁力提供驱动力的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中的每一者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外表面上。
另外,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多个线圈。在实施方式中,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第一线圈1152a、第二线圈1152b和第三线圈1152c。
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全部应用于驱动磁体1151、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和板单元1154的描述。
图34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图35是沿着图34中的线HH'的横截面图,以及图36是图35中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运动的示例性视图。
参照图34至图36,可以执行Y轴倾斜。换句话说,可以通过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旋转来实现OIS。
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保持器1131下方的第三磁体1151c可以通过与第三线圈1152c产生电磁力而使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移动器113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倾斜或旋转。
具体地,倾斜导引单元1141、壳体1120和移动器1130可以通过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彼此联接。另外,1-1突出部PR1a和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间隔开以对移动器1130进行支承。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围绕作为参考轴线(或旋转轴线)的、朝向壳体突出的第二突出部PR2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旋转或倾斜。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三坐置凹槽中的第三磁体1151c与设置在第三板侧部部分上的第三线圈1152c之间的第一电磁力F1A和F1B使移动器1130在X轴方向上以第一角度θ1旋转(X1->X1a或X1b)来实现OIS。第一角度θ1可以在±1°至±3°的范围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3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图38是沿着图37中的线EE'的横截面图,以及图39是图38中示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运动的示例性视图。
参照图37至图39,可以通过使移动器1130在Y轴方向上倾斜或旋转来实现OIS。
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保持器1131上的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通过分别与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形成电磁力而使移动器113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倾斜或旋转。
在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在第一方向上倾斜或在第二方向上倾斜的部件可以彼此不同。
具体地,壳体和移动器1130可以通过倾斜导引单元1141中的第二磁性物质1143彼此联接。另外,如上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间隔开以对移动器1130进行支承。另外,2-1突出部PR2a和2-2突出部PR2b可以与壳体1120接触以对壳体1120进行支承。
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围绕作为参考轴线(或旋转轴线)的、朝向移动器1130突出的第一突出部PR1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旋转或倾斜。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坐置凹槽中的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与设置在第一板侧部部分和第二板侧部部分上的第一线圈单元1152a和第二线圈单元1152b之间的第二电磁力F2A和F2B使移动器1130在Y轴方向上以第二角度θ2旋转(Y1->Y1a或Y1b)来实现OIS。第二角度θ2可以在±1°至±3°的范围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提供最佳的光学特性,即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控制移动器1130通过棱镜保持器中的驱动磁体与设置在壳体中的驱动线圈之间的电磁力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旋转,从而使在实现OIS时偏心或倾斜现象的发生最小化。另外,如上所述,“Y轴倾斜”是指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旋转或倾斜,并且“X轴倾斜”是指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旋转或倾斜。
图40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盖的立体图,图4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盖的俯视图,图42是沿着图41中的线VV'的横截面图,以及图43是沿着图41中的线WW'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4至图43,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盖CB可以设置在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外表面上,并且可以围绕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为此,盖CB可以具有敞开的一侧和在该盖CB中的空的空间。例如,盖CB的下部表面可以是敞开的。因此,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盖CB的下部部分定位在盖CB内部。因此,盖CB可以屏蔽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
另外,盖CB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一相机致动器重叠的第一盖单元R1和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相机致动器重叠的第二盖单元R2。第一盖单元R1和第二盖单元R2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并排设置。基于光的移动路径,光可以在第一盖单元R1之后经过第二盖单元R2。此外,根据实施方式的盖CB可以包括上部表面CBU和外表面CBS。
另外,盖CB的上部表面CBU可以包括开口OP。开口OP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一相机致动器重叠。换句话说,开口OP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构件重叠。因此,光可以通过开口OP被提供至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构件。另外,在说明书中,第一方向(X轴方向)与“竖向方向”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与“水平方向”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并且第三方向(Z轴方向)与“光轴方向”以可互换的方式使用。
另外,防止单元ST可以设置成与在盖CB的上部表面CBU上的开口OP邻近。可以存在多个防止单元ST,并且多个防止单元ST可以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防止单元ST1和第二防止单元ST2。
第一防止单元ST1和第二防止单元ST2可以连接至盖CB的上部表面CBU。例如,第一防止单元ST1和第二防止单元ST2可以是这样的部分:在该部分中,盖CB的上部表面CBU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弯曲。替代性地,在说明书中,防止单元ST也可以具有连接至壳体而不是连接至盖CB的结构。因此,防止单元ST可以是被包括在相机模块或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的部件。然而,在下文中,将描述的是,防止单元ST具有被包括在第一相机致动器中并连接至盖CB的结构。
此外,第一防止单元ST1和第二防止单元ST2可以连接至盖CB以调节移动器的移动距离,而不管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器与壳体的碰撞如何,从而防止冲击力等集中在壳体上。因此,可以提高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第一防止单元ST1和第二防止单元ST2可以向下延伸。例如,第一防止单元ST1和第二防止单元ST2可以在竖向方向上延伸。另外,第一防止单元ST1和第二防止单元ST2可以在与移动器、特别地是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垂直的方向上重叠,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此外,第一防止单元ST1和第二防止单元ST2可以定位在保持器的保持器凹槽内并且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保持器凹槽的内表面间隔开。保持器凹槽的内表面(例如,第一内表面)和防止单元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分离距离可以大于倾斜导引单元与移动器的重叠区域在竖向方向上的竖向长度。下面将描述移动器的突出部凹槽或该移动器的详细描述。
盖CB的外表面CBS可以围绕盖CB的上部表面CBU并在该上部表面CBU中形成盖凹槽RS。如上所述,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定位在盖凹槽RS中。
图44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以及图45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44和图45,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B包括屏蔽罩(未示出)、第一壳体1120、移动器1130、旋转单元1140和第一驱动单元1150。
移动器1130可以包括保持器1131和坐置在保持器1131上的光学构件1132。另外,旋转单元1140包括倾斜导引单元1141以及设置成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其中,倾斜导引单元1141插置在第一磁性物质1142与第二磁性物质1143之间并具有联接力。另外,第一驱动单元1150包括驱动磁体1151(例如,第一驱动磁体)、驱动线圈1152(例如,第一驱动线圈)、磁轭单元(未示出)、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和第一板单元1154。
屏蔽罩(未示出)可以定位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B的最靠外侧部上,并且定位成围绕将在下面描述的旋转单元1140和第一驱动单元1150。
屏蔽罩(未示出)可以阻挡或减少从外部产生的电磁波。因此,可以减少旋转单元1140或第一驱动单元1150的故障的发生。
第一壳体1120可以定位在屏蔽罩(未示出)内部。另外,第一壳体1120可以定位在下面待描述的第一板单元1154内部。第一壳体1120可以通过装配到屏蔽罩(未示出)中或与屏蔽罩匹配而被紧固。
在说明书中,如上所述,第三方向(Z轴方向)可以对应于光轴方向,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可以是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并且可以由第一相机致动器执行倾斜。
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
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设置成面向彼此。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之间。
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接触。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是第一壳体1120的底表面。
另外,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孔1121a。下面待描述的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孔1121a中。
另外,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包括第二壳体孔1122a。另外,下面待描述的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孔1122a中。
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联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电连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使得电流可以流动。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X轴倾斜。
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包括第三壳体孔1123a。下面待描述的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孔1123a中。第三线圈1152可以联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另外,第三线圈1152c可以电连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使得电流可以流动。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Y轴倾斜。
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包括壳体凹槽1124a。换句话说,壳体凹槽1124a可以定位在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下文中,将描述的是,壳体凹槽1124a定位在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内表面中。
另外,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设置在壳体凹槽1124a中。另外,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定位成与第二磁性物质1143对应,其中,倾斜导引单元1141插置在第一磁性物质1142与第二磁性物质1143之间。因此,第一壳体1120可以通过由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产生的磁力联接至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移动器1130。
另外,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由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至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形成的容纳单元1125。移动器1130可以定位在容纳单元1125中。
移动器1130包括保持器1131和坐置在保持器1131上的光学构件1132。
保持器1131和光学构件1132可以坐置在第一壳体1120的容纳单元1125中。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对应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至第四保持器外表面。另外,第一驱动线圈1152可以定位在形成于保持器1131的外表面中的坐置凹槽中。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光学构件1132可以坐置在保持器1131上。为此,保持器1131可以具有坐置表面,并且该坐置表面可以由容纳凹槽形成。光学构件1132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反射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另外,光学构件1132可以将从外部(例如,对象)反射的光反射到相机模块中。换句话说,光学构件1132可以通过改变经反射的光的路径来克服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如上所述,应该理解的是,相机模块还可以通过使光学路径延伸同时使厚度最小化来提供大范围的倍率。
旋转单元1140可以包括倾斜导引单元1141、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具有联接力的第一磁性物质1142以及定位在倾斜导引单元1141或壳体(具体地,第四壳体侧部部分)中的第二磁性物质1143。然而,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定位在移动器1130、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壳体1120中,并且可以提供壳体1120、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移动器1130之间的联接力。
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联接至上述移动器1130和第一壳体1120。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邻近光轴设置。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可以根据下面待描述的第一轴线倾斜和第二轴线倾斜容易地改变光学路径。
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包括设置成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突出部和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二突出部。另外,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突出。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外表面中。例如,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表面上。另外,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定位在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壳体凹槽1124a中。例如,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定位在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内表面上。替代性地,第二磁性物质1143也可以定位在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外表面上。
借助这种构型,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通过第一磁性物质1142与第二磁性物质1143之间的磁力(例如,吸引力)被保持器1131和壳体1120按压在保持器1131与壳体1120之间。因此,壳体1120中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保持器1131可以在容纳单元1125中与壳体的底表面间隔开。换句话说,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保持器1131可以联接至壳体1120。然而,如上所述,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是具有彼此不同或相同的极性的磁体、磁轭等,并且可以由彼此具有吸引力或排斥力的材料制成。
第一驱动单元1150包括驱动磁体1151、驱动线圈1152、磁轭单元(未示出)、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和第一板单元1154。第一驱动单元1150可以使移动器1130移动、旋转或倾斜。
驱动磁体1151可以包括多个磁体。在实施方式中,驱动磁体1151可以包括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
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中的每一者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外表面上。另外,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定位成面向彼此。第三磁体1151c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底表面上、即第三保持器外表面上。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多个线圈。在实施方式中,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第一线圈1152a、第二线圈1152b和第三线圈1152c。
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成与第一磁体1151a对应。换句话说,第一线圈1152a可以设置成面向第一磁体1151a。因此,如上所述,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的第一壳体孔1121a中。
另外,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成与第二磁体1151b对应。换句话说,第二线圈1152b可以设置成面向第二磁体1151b。因此,如上所述,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的第二壳体孔1122a中。
另外,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二线圈1152b。换句话说,第一线圈1152a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与第二线圈1152b对称地定位。这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换句话说,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定位。另外,第一线圈1152a、第二线圈1152b、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借助这种构型,可以通过第一线圈1152a与第一磁体1151a之间的电磁力以及第二线圈1152b与第二磁体1151b之间的电磁力准确地执行X轴倾斜,而不会向一侧倾斜。
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成与第三磁体1151c对应。例如,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的第三壳体孔1123a中。另外,第三壳体孔1123a可以与第一壳体孔和第二壳体孔具有不同的面积。因此,可以通过第三线圈1152c容易地执行Y轴倾斜。
另外,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在第一线圈1152a与第二线圈1152b之间的等分点处。借助这种构型,可以通过流动通过第三线圈1152c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力以平衡的方式执行Y轴倾斜,而不会向一侧倾斜。
磁轭单元(未示出)可以定位在驱动磁体1151与保持器1131之间。磁轭单元(未示出)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上,使得驱动磁体容易地联接至保持器1131。例如,磁轭单元(未示出)可以设置在定位于保持器的外表面中的坐置凹槽中,并且可以与驱动磁体1151具有吸引力。换句话说,磁轭单元(未示出)可以提高驱动磁体1151与保持器1131之间的联接力。
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可以包括多个霍尔传感器。在实施方式中,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可以包括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和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定位在第一线圈1152a或第二线圈1152b的内部或外部。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检测第一线圈1152a或第二线圈1152b内部的磁通量的变化。因此,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执行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的位置感测。另外,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可以定位在第三线圈1152c的内部或外部。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可以执行第三线圈1152c的位置感测。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控制X轴倾斜或Y轴倾斜。霍尔传感器单元或霍尔传感器也可以由多个传感器构成。
第一板单元1154可以定位在第一驱动单元1150下方。第一板单元1154可以电连接至驱动线圈1152和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例如,电流可以通过第一板单元1154施加到驱动线圈1152,并且因此移动器1130可以相对于X轴或Y轴倾斜。例如,第一板单元1154可以通过SMT联接至驱动线圈1152和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方法。
第一板单元1154可以定位在屏蔽罩(未示出)与第一壳体1120之间,并且联接至屏蔽罩和第一壳体1120。联接方法可以如上所述不同地执行。另外,驱动线圈1152和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可以通过联接定位在第一壳体1120的外表面中。
第一板单元1154可以包括具有可以被电连接的布线图案的电路板,比如刚性PCB、柔性PCB或刚性柔性PC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类型。
图46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参照图46,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
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设置成面向彼此。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之间。
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接触。另外,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是第一壳体1120的底表面。
另外,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孔1121a。下面待描述的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孔1121a中。
另外,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包括第二壳体孔1122a。另外,下面待描述的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孔1122a中。
此外,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或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可以包括控制装置凹槽1121b。在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可以包括控制装置凹槽1121b。另外,电连接至板的驱动器、控制装置、处理器等可以定位在控制装置凹槽1121b中。
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联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电连接至第一板单元1154,使得电流可以流动。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X轴倾斜。
另外,第三壳体侧部1123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之间。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可以是壳体1120的底部分。第三线圈1152c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的第三壳体孔1123a中,并且流动通过第三线圈1152c的电流是电磁力的要素,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该电磁力相对于Y轴倾斜。
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包括壳体凹槽1124a。上述第二磁性物质可以坐置在壳体凹槽1124a中。因此,第一壳体1120可以通过磁力等联接至倾斜导引单元和保持器。
另外,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并相对于壳体凹槽1124a对称地设置的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可以存在多个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并且倾斜导引单元的第二突出部可以坐置在第二突出部凹槽PH2中。在说明书中,将描述的是,存在多个第一突出部凹槽PH1且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并且存在多个第二突出部凹槽且所述多个第二突出部凹槽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重叠。然而,当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位置颠倒时,第一突出部凹槽和第二突出部凹槽的位置也可以与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位置相对应地颠倒。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壳体和保持器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坐置于其中的第一突出部凹槽和第二突出部坐置于其中的第二突出部凹槽中的不同的一者。
另外,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由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至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形成的容纳单元1125。移动器1130可以定位在容纳单元1125中。
图4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构件的立体图。
光学构件1132可以坐置在保持器上。光学构件1132可以是作为反射器的直角棱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替代性地,光学构件1132也可以形成为镜。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光学构件的描述。
图48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立体图,图49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一个侧视图,图50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另一侧视图,图5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俯视图,图5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仰视图,以及图5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又一侧视图。
参照图48至图53,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光学构件坐置在其上的坐置表面1131k。坐置表面1131k可以是倾斜表面。另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位于坐置表面1131k上方的卡爪部分(未示出)。保持器1131的卡爪部分(未示出)可以防止光学构件1132的运动。此外,坐置表面1131k可以包括多个凹槽,并且结合构件可以施加至凹槽。因此,光学构件可以容易地联接至坐置表面1131k。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腔CV。腔CV可以定位在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之间。另外,光学构件可以坐置在腔CV中。
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穿过保持器1131的保持器孔1131h。保持器孔1131h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控制元件孔对称,从而提高从控制装置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效率。此外,通过保持器孔1131h可以减轻保持器1131的重量,从而提高移动器的用于X轴倾斜或Y轴倾斜的驱动效率。
另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多个外表面。例如,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和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
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换句话说,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设置。
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另外,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
另外,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可以包括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另外,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可以包括第二坐置凹槽1131S2a。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坐置凹槽1131S2a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设置。
另外,第一磁体可以设置在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中,并且第二磁体可以设置在第二坐置凹槽1131S2a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也可以与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坐置凹槽1131S2a的位置对应地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设置。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坐置凹槽和第二坐置凹槽以及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位置,由磁体引起的电磁力可以在相同的轴线上提供给第一保持器外表面S12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例如,第一保持器外表面S1231S1上施加有电磁力的区域(例如,电磁力最强的部分)以及第二保持器外表面S1231S2上施加有电磁力的区域(例如,电磁力最强的部分)可以定位在平行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轴线上。因此,可以准确地执行X轴倾斜。
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是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接触并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外表面。另外,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之间。
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是保持器1131的底表面。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三壳体侧部部分。
另外,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包括向下延伸的延伸止挡部(未示出)。因此,保持器1131可以对其中保持器1131执行Y轴倾斜、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移动或者在壳体中上下移动的范围的限制进行设定,并且同时防止由于保持器1131的移动而造成的损坏。
另外,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可以包括第三坐置凹槽1131S3a。第三磁体可以设置在第三坐置凹槽1131S3a中。例如,第三坐置凹槽1131S3a的面积可以与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坐置凹槽1131S2b的面积不同。第三坐置凹槽1131S3a的面积可以比第一坐置凹槽1131S1a和第二坐置凹槽1131S2b的面积大。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三坐置凹槽1131S3a中的第三磁体容易地执行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旋转或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倾斜。
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是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接触并从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外表面。另外,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与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之间。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设置在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上。
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包括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第一磁性物质可以坐置在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中。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可以定位成面向倾斜导引单元的第一面。
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凹槽PH1,该第一突出部凹槽PH1设置成相对于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倾斜导引单元的第一突出部可以坐置在第一突出部凹槽PH1中。保持器1131可以相对于第一突出部在X轴方向上旋转或相对于Y轴倾斜。此外,保持器1131可以相对于第二突出部在Y轴方向上旋转或相对于X轴倾斜。
如上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可以存在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因此,当移动器执行Y轴倾斜或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旋转时,可以准确地执行旋转或倾斜,而不会向一侧倾斜。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准确地执行OIS功能。
另外,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还可以包括外表面凹槽,该外表面凹槽设置成相对于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外表面凹槽可以包括第一外表面凹槽1131S4g1和第二外表面凹槽1131S4g2。
第一外表面凹槽1131S4g1可以设置在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上方,并且第二外表面凹槽1131S4g2可以设置在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下方。换句话说,第一外表面凹槽1131S4g1可以设置在第二外表面凹槽1131S4g2上方。
第一外表面凹槽1131S4g1和第二外表面凹槽1131S4g2可以设置在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的在竖向方向上的端部上。借助这种构型,第一外表面凹槽1131S4g1和第二外表面凹槽1131S4g2可以避免由于保持器1131的两个轴线的倾斜而造成的壳体与保持器之间的冲击。因此,可以提高保持器1131的可靠性。
另外,在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131中,第一外表面凹槽1131S4g1的面积可以与第二外表面凹槽1131S4g2的面积不同。例如,第一外表面凹槽1131S4g1在XY平面上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外表面槽1131S4g2在XY平面上的面积。因此,由于保持器1131在XY平面上的横截面面积可以相对于坐置表面1131k朝向光轴方向减小,并且腔CV在XY平面上的横截面面积朝向光轴方向增大,因此可以根据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的外表面凹槽1131S4g1和1131S4g2的面积对保持器1131的刚度、耐用性等进行保持。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131还可以包括止挡部VS和LS。另外,止挡部可以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接触。
这些止挡部可以包括设置在腔CV的底表面上的上止挡部VS和设置在腔CV的底表面下的下止挡部LS。在实施方式中,腔CV的底表面可以与坐置表面1131k相对应。换句话说,腔可以被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和坐置表面1131k围绕。
在根据实施方式的止挡部中,上止挡部VS和下止挡部LS分别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的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或光轴方向上的端部上。此外,上止挡部VS和下止挡部LS可以具有在XZ平面上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的横截面面积或体积。
在实施方式中,上止挡部VS和下止挡部LS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等分的上部区域UA和下部区域BA。例如,上部区域UA可以定位在下部区域BA的上方。上止挡部VS可以定位在上部区域UA中。换句话说,上止挡部VS可以与上部区域UA接触,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上部区域UA重叠。另外,下止挡部LS可以定位在下部区域BA中。另外,下止挡部LS可以与下部区域BA接触,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下部区域BA重叠。例如,上止挡部VS可以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区域S2和上部区域UA重叠。下止挡部VS可以定位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区域S2和下部区域BA重叠。因此,上止挡部VS可以在第二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重叠。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下止挡部LS可以设置成比上止挡部VS更靠近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另外,在上部区域UA中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腔CV或光学构件重叠的面积可以大于在下部区域BA中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腔CV或光学构件重叠的面积。因此,对于由于朝向端部的冲击而导致的变形的量,在上部区域UA中可以比在下部区域BA中大。换句话说,对于由于对端部的冲击而导致的变形的量,在下部区域BA中可以比在上部区域UA中小。
上止挡部VS和下止挡部LS也可以从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的端部沿与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另外,上止挡部VS和下止挡部LS可以向内或朝向腔CV延伸。借助这种构型,当保持器1131相对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倾斜或者在第一方向上倾斜时,可以通过上止挡部VS和下止挡部LS来抑制由于保持器与壳体之间的冲击而导致的损坏。
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多个凹槽内表面。例如,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与腔CV或坐置表面1131k接触的第一保持器内表面1131I1和第二保持器内表面1131I2。
第一保持器内表面1131I1和第二保持器内表面1131I2可以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相对。例如,第一保持器内表面1131I1和第二保持器内表面1131I2可以在没有光学构件的情况下或者在保持器1131中设置成彼此相对。另外,腔CV可以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内表面1131I1与第二保持器内表面1131I2之间。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保持器凹槽1131SG。可以存在多个保持器凹槽1131SG,并且防止单元可以坐置在保持器凹槽1131SG中。另外,保持器凹槽1131SG可以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内表面1131I1和第二保持器内表面1131I2中的至少一者中。例如,保持器凹槽1131SG可以包括第一保持器凹槽1131SG1和第二保持器凹槽1131SG2。第一保持器凹槽1131SG1可以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内表面1131I1上,并且第二保持器凹槽1131SG2可以设置在第二保持器内表面1131I2上。
另外,第一保持器凹槽1131SG1和第二保持器凹槽1131SG2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另外,第一保持器凹槽1131SG1和第二保持器凹槽1131SG2可以相对于光学构件或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地设置。
因此,当防止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凹槽1131SG1和第二保持器凹槽1131SG2中时,防止单元可以防止倾斜导引单元与壳体和移动器脱离或分离。
第一保持器凹槽1131SG1和第二保持器凹槽1131SG2可以设置在上部区域UA中。因此,盖的防止单元可以容易地定位在第一保持器凹槽1131SG1和第二保持器凹槽1131SG2中。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可以包括保持器凹槽1131SG以及与该保持器凹槽1131SG邻近的结合凹槽1131CG1和1131CG2。结合凹槽1131CG1和1131CG2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保持器凹槽1131SG1邻近。例如,结合凹槽1131CG1和1131CG2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保持器凹槽1131SG至少部分地重叠。
可以存在根据实施方式的多个结合凹槽,并且所述多个结合凹槽可以包括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和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可以存在多个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和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例如,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和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可以相对于竖向方向或光学构件对称地设置。
另外,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和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可以设置在第一保持器内表面1131I1和第二保持器内表面1131I2中。另外,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和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可以像保持器凹槽1131SG一样设置在上部区域UA中。
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和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保持器凹槽1131SG可以设置在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与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之间。
另外,结合构件可以施加至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和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因此,即使当防止单元在保持器凹槽1131SG中与保持器凹槽1131SG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冲击被施加至保持器时,保持器与光学构件之间的联接也可以通过与保持器凹槽1131SG1邻近的第一结合凹槽和第二结合凹槽中的结合构件进行保持。因此,可以防止保持器与光学构件之间的分离。
此外,在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从该保持器1131的上部表面向上延伸的保持器突出部1131p。
保持器突出部1131p可以邻近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和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设置。例如,保持器突出部1131p可以沿着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和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的边缘设置。因此,在保持器突出部1131p中,施加至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和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的结合构件可以不从第一结合凹槽1131CG1和第二结合凹槽1131CG2溢出。
此外,保持器突出部1131p还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倾斜中操作为止挡部。
另外,保持器凹槽1131SG可以包括作为内表面的凹槽内表面IS1至IS3、以及作为底表面的凹槽底表面SS。根据实施方式,保持器凹槽1131SG的凹槽内表面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防止单元间隔开。
在实施方式中,保持器凹槽1131SG的凹槽内表面可以包括在与光轴相反的方向上与防止单元间隔开的第一凹槽内表面IS1、在水平方向上与防止单元邻近的第一凹槽内表面IS2、以及在光轴方向上与防止单元间隔开的第三凹槽内表面IS3。
保持器凹槽1131SG的凹槽内表面中的第一凹槽内表面IS1是在朝向倾斜导引单元或第四保持器外表面的方向上定位的内表面。另外,保持器凹槽1131SG的凹槽内表面中的第二凹槽内表面IS2是在朝向彼此相反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的方向上定位的内表面。另外,保持器凹槽1131SG的凹槽内表面中的第三凹槽内表面IS3是朝向第二相机致动器的或者在光轴方向上定位的内表面。
另外,凹槽底表面SS可以设置成在竖向方向上与防止单元间隔开。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图54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倾斜导引单元的立体图,图55是在与图54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立体图,以及图56是沿着图54中的线GG'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54至图56,根据实施方式的旋转单元140可以包括倾斜导引单元1141、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定位成相对于倾斜导引单元1141彼此对应。另外,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并且因此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提供移动器、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壳体之间的联接力。
首先,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包括基部BS、从基部BS的第一面1141a突出的第一突出部PR1、和从基部BS的第二面1141b突出的第二突出部PR2。另外,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形成在彼此相反的表面上。另外,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旋转单元140的描述。
图57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图58是沿着图57中的线XX'的横截面图,以及图59是沿着图57中的线YY'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57至图59,第一线圈1152a可以定位在第一壳体侧部部分1121上,并且第一磁体1151a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一保持器外表面1131S1上。因此,第一线圈1152a和第一磁体1151a可以定位成彼此相对。第一磁体1151a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152a至少部分地重叠。
另外,第二线圈1152b可以定位在第二壳体侧部部分1122上,并且第二磁体1151b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二保持器外表面1131S2上。因此,第二线圈1152b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定位成彼此相对。第二磁体1151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线圈1152b至少部分地重叠。
另外,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并且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借助这种构型,施加至棱镜保持器的外表面(第一保持器外表面和第二保持器外表面)的电磁力可以定位在平行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轴线上,并且因此可以准确且精确地执行X轴倾斜。
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定位在壳体1120的第二突出部凹槽PH2中,并且可以与第二突出部凹槽PH2接触。另外,当执行X轴倾斜时,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是倾斜的参考轴线(或旋转轴线)。因此,倾斜导引单元1141和移动器1130可以沿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可以包括上述壳体凹槽1124a。另外,第二磁性物质1143可以定位在壳体凹槽1124a中。壳体凹槽1124a可以定位成与第一磁性物质1142对应。
在实施方式中,壳体凹槽1124a可以定位在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壳体凹槽1124a也可以具有这样的形状,在该形状中,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内表面的一侧是敞开的。例如,壳体凹槽1124a可以具有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内表面的一个端部朝向第一壳体侧部部分敞开的结构。
另外,第二突出部PR2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之间的接触点以及第二突出部凹槽PH2的中心可以定位于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重叠或平行于第三方向的轴线上。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可以通过第二突出部PR2提高X轴倾斜的准确度。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定位在外部,以用于与板单元1154电连接和联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位置。
另外,第三线圈1152c可以定位在第三壳体侧部部分1123上,并且第三磁体1151c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三保持器外表面1131S3上。第三线圈1152c和第三磁体1151c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可以容易地控制第三线圈1152c与第三磁体1151c之间的电磁力的强度。
如上所述,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定位在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表面1131S4上。第一磁性物质1142可以坐置在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中。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可以定位成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1124的壳体凹槽1124a至少部分地重叠。例如,第四坐置凹槽1131S4a的中心和壳体凹槽1124a的中心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重叠,或者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并排地或彼此平行地定位。
图60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单元的视图。
参照图60,第一驱动单元1150包括驱动磁体1151、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和板单元1154。
第一驱动单元的所有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第一驱动单元1150的描述。
图61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图62是沿着图61中的线ZZ'的横截面图,图63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视图,图64是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视图,图65和图66是用于描述当移动器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时防止单元的功能的视图,以及图67是沿着图61中的线OO'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61至图67,根据实施方式的保持器凹槽1131SG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成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
例如,第一凹槽内表面IS1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一距离d1。另外,第二凹槽内表面IS2可以设置成在水平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二距离d2。另外,第三凹槽内表面IS3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三距离d3。另外,凹槽底表面SS可以设置成在竖向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四距离d4。
防止单元ST与保持器凹槽1131SG的凹槽侧表面和凹槽底表面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因此移动器可以相对于X轴或Y轴倾斜。例如,移动器可以容易地在X轴方向上以正角度或负角度旋转,或者在Y轴方向上以正角度或负角度旋转。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距离d1可以大于保持器和倾斜导引单元在光轴方向上竖向重叠的部分(例如,第一突出部凹槽)的长度。另外,第一距离d1可以大于保持器和第四壳体侧部部分在光轴方向上竖向重叠的部分(例如,第二突出部凹槽)的长度。例如,第一突出部凹槽PH1的高度或第二突出部凹槽PH2的高度可以与第一距离d1不同。例如,第一突出部凹槽PH1的高度或第二突出部凹槽PH2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一距离d1。借助这种构型,第一突出部PR1或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不与分别坐置有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的第一突出部凹槽PH1或第二突出部凹槽PH1脱离或分离。换句话说,通过防止单元ST对移动器1130可以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移动器与壳体之间的空间、特别是第四保持器外表面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之间的空间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保持成预定距离或更小的距离。因此,定位在第四保持器外表面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之间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中的每一者可以不与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和第二突出部凹槽PH2中的每一者脱离或分离。
此外,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和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在光轴方向上的高度H1和H2。因此,即使由于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的磨损等,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也不会与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和第二突出部凹槽PH2脱离或分离。因此,可以提高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第二凹槽内表面IS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二距离d2。另外,第二距离d2可以大于保持器1131与壳体1120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分离距离W1。因此,在保持器1131以预定角度θa和θb相对于X轴倾斜并且保持器1131与壳体1120接触之后,防止单元ST可以防止附加的旋转。换句话说,防止单元ST可以用作用于X轴倾斜的附加止挡部。因此,可以防止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由于碰撞而损坏。
此外,第三凹槽内表面IS3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三距离d3。因此,在保持器1131在设计范围内执行X轴倾斜并且同时,如上所述,保持器1131以预定角度θa和θb相对于X轴倾斜且保持器1131与壳体1120接触之后,可以抑制保持器1131的附加旋转。因此,防止单元ST可以执行止挡部功能,从而提高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另外,凹槽底表面SS可以在竖向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四距离d4。第四距离d4可以大于保持器1130与壳体1120之间在竖向方向上的分离距离W2。因此,在防止单元ST在设计范围内执行Y轴倾斜,并且同时保持器1131以预定角度相对于Y轴倾斜且保持器1131与壳体1120接触之后,可以抑制保持器1131的附加旋转。因此,防止单元ST可以执行止挡部功能,从而提高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的防止单元ST可以在竖向方向上与移动器1130重叠。此外,防止单元ST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与移动器1130重叠。因此,由于防止单元ST都被设置成在水平方向、竖向方向和光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所以可以提高移动器1130、壳体1120和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可靠性。
另外,在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除了下面待描述的内容之外,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防止单元ST。
防止单元ST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水平方向和竖向方向上与保持器凹槽1131SG的凹槽内表面和凹槽底表面SS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如上所述,第一凹槽内表面IS1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一距离d1。另外,第二凹槽内表面IS2可以设置成在水平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二距离d2。另外,第三凹槽内表面IS3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三距离d3。另外,凹槽底表面SS可以设置成在竖向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四距离d4。
在这种情况下,防止单元ST可以设置成在保持器凹槽1131SG中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邻近。例如,防止单元ST可以从保持器凹槽1131SG在光轴方向上的等分线KK朝向倾斜导引单元1131定位。换句话说,防止单元ST的中心可以与等分线KK不匹配并且定位成与第一凹槽内表面IS1邻近。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突出部凹槽PH1的高度或第二突出部凹槽PH2的高度可以与第一距离d1不同。例如,第一突出部凹槽PH1的高度或第二突出部凹槽PH2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一距离d1。借助这种构型,第一突出部PR1或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不与分别坐置有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的第一突出部凹槽PH1或第二突出部凹槽PH2脱离或分离。换句话说,通过防止单元ST对移动器1130可以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移动器与壳体之间的空间、特别是第四保持器外表面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之间的空间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保持成预定距离或更小的距离。因此,定位在第四保持器外表面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之间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中的每一者可以不与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和第二突出部凹槽PH2中的每一者脱离或分离。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因为防止单元ST与第一凹槽内表面IS1之间的距离由于防止单元ST的位置而靠近,所以可以容易地抑制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与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和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分离。因此,可以提高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另外,当移动器1130倾斜(特别地,X轴倾斜)时,防止单元ST可以响应于移动器1130与壳体1120之间的碰撞而与保持器凹槽1131SG接触。因此,防止单元ST可以缓冲移动器1130与壳体1120之间的冲击并且起到止挡部的作用。
另外,在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除了下面待描述的内容之外,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防止单元ST。
防止单元ST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水平方向和竖向方向上与保持器凹槽1131SG的凹槽内表面和凹槽底表面SS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如上所述,第一凹槽内表面IS1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一距离d1。另外,第二凹槽内表面IS2可以设置成在水平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二距离d2。另外,第三凹槽内表面IS3可以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三距离d3。另外,凹槽底表面SS可以设置成在竖向方向上与防止单元ST间隔开第四距离d4。
在这种情况下,防止单元ST可以设置成在保持器凹槽1131SG中与倾斜导引单元1141邻近。例如,防止单元ST可以从保持器凹槽1131SG在光轴方向上的等分线KK朝向第二相机致动器或光轴方向定位。换句话说,防止单元ST的中心可以与等分线KK不匹配并且定位成与第三凹槽内表面IS3邻近。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突出部凹槽PH1的高度或第二突出部凹槽PH2的高度可以与第一距离d1不同。例如,第一突出部凹槽PH1的高度或第二突出部凹槽PH2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一距离d1。借助这种构型,第一突出部PR1或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不与分别坐置有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的第一突出部凹槽PH1或第二突出部凹槽PH2脱离或分离。换句话说,通过防止单元ST对移动器1130可以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移动器与壳体之间的空间、特别是第四保持器外表面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之间的空间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保持成预定距离或更小的距离。因此,定位在第四保持器外表面与第四壳体侧部部分之间的倾斜导引单元1141的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中的每一者可以不与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和第二突出部凹槽PH2中的每一者脱离或分离。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即使当防止单元ST与第三凹槽内表面IS3之间的距离由于防止单元ST的位置而增加时,也可以容易地抑制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与第一突出部凹槽PH1和第二突出部凹槽PH2分离。另外,防止单元ST可以防止移动器1130倾斜(特别地,X轴倾斜)时的倾斜半径被防止单元ST抑制的现象。因此,可以提高移动器1131的旋转自由度。
图68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以及图69是沿着图68中的线DD'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68和图69,可以执行Y轴倾斜。换句话说,可以通过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旋转来实现OIS。
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保持器1131下方的第三磁体1151c可以通过与第三线圈1152c产生电磁力而使移动器113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倾斜或旋转。
具体地,倾斜导引单元1141、壳体1120和移动器1130可以通过第一磁性物质1142和第二磁性物质1143彼此联接。另外,可以存在多个第一突出部PR1,并且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PR1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以对移动器1130进行支承。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围绕作为参考轴线(或旋转轴线)的、朝向保持器(特别地,第四保持器外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PR1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旋转或执行Y轴倾斜。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三坐置凹槽中的第三磁体1151c与设置在第三板侧部部分上的第三线圈1152c之间的第一电磁力F1A和F1B使移动器1130在X轴方向上以第一角度θ1旋转(X1->X1a或X1b)来实现OIS。第一角度θ1可以在±1°至±3°的范围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70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以及图71是沿着图70中的线EE'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70和图71,可以通过使移动器1130在Y轴方向上倾斜或旋转来实现OIS。
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保持器1131上的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通过分别与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形成电磁力而使倾斜导引单元和移动器113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倾斜或旋转。
在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在第一方向上倾斜或在第二方向上倾斜的部件可以彼此不同。
具体地,壳体和移动器1130可以通过倾斜导引单元1141中的第二磁性物质1143彼此联接。另外,如上所述,多个第二突出部PR2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以对倾斜导引单元和移动器1130进行支承。另外,2-1突出部和2-2突出部可以与壳体1120接触,并且可以由壳体1120支承。
另外,倾斜导引单元1141可以围绕作为参考轴线(或旋转轴线)的、朝向壳体1120突出的第二突出部PR2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旋转或倾斜。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坐置凹槽中的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与设置在第一板侧部部分和第二板侧部部分上的第一线圈单元1152a和第二线圈单元1152b之间的第二电磁力F2A和F2B使移动器1130在Y轴方向上以第二角度θ2旋转(Y1->Y1a或Y1b)来实现OIS。第二角度θ2可以在±1°至±3°的范围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提供最佳的光学特性,即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控制移动器1130通过棱镜保持器中的驱动磁体与设置在壳体中的驱动线圈之间的电磁力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旋转,从而使在实现OIS时偏心或倾斜现象的发生最小化。另外,如上所述,“Y轴倾斜”是指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旋转或倾斜,并且“X轴倾斜”是指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旋转或倾斜。
图72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以及图73是图72中示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可以是OIS致动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可以改变入射在相机模块1000上的光的路径。
另外,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第一方向可以指附图中示出的X轴方向,并且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不同。例如,第二方向可以指附图中示出的、作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的Y轴方向。另外,第三方向可以是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第三方向可以指附图中示出的、作为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向的Z轴方向。在此,第三方向可以指光轴方向。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构型。
参照图72和图73,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可以包括壳体100、设置在壳体100上的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以及设置在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上的棱镜单元400。
另外,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还可以包括盖构件(未示出)。盖构件(未示出)可以包括在该盖构件中的容纳空间,并且该盖构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可以是敞开的。例如,盖构件可以设置成围绕壳体的外表面。优选地,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外表面上。另外,盖构件可以设置成围绕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的设置在壳体100的外表面上的部分。因此,盖构件可以保护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壳体100和棱镜单元400。盖构件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彼此连接的多个侧表面是敞开的。具体地,盖构件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具有光从外部入射在其上的前表面、与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对应的下部表面、以及与前表面相对的敞开的后表面,并且盖构件可以提供下面待描述的棱镜单元400的光学运动路径。
盖构件可以包括刚性材料。例如,盖构件可以包括诸如树脂或金属之类的材料,并且对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的壳体100进行支承。例如,盖构件可以设置成围绕壳体100、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棱镜单元400等,并且可以对部件进行支承。除了下面待描述的内容之外,第一壳体或壳体的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壳体100。
具体地,下面待描述的棱镜单元400可以通过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此时,盖构件可以将壳体100以及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固定至设定位置,从而提供更准确的光学运动路径。另外,盖构件可以防止壳体100分离至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的外部,同时允许棱镜单元400被按压单元500稳定地支承至壳体100。根据壳体100、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以及棱镜单元400的布置,可以省略盖构件。旋转单元的以上描述的一部分可以应用于按压单元500的描述。此外,除了下面待描述的内容之外,倾斜导引单元的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移动板500。
同时,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可以包括板200和驱动单元300。驱动单元300可以包括线圈单元310、磁体单元320、磁轭单元330和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另外,除了下面待描述的内容之外,第一驱动单元的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驱动单元300。
另外,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00与棱镜单元400之间的移动板500。移动板500允许棱镜单元400相对于壳体100在第一轴线方向和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方向上倾斜。
另外,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可以包括按压单元600。按压单元600可以包括第一牵引构件610和第二牵引构件620。第一牵引构件610可以设置在棱镜单元400上。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上。具体地,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设置在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的板200上。第一牵引构件610和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将棱镜单元400按压至壳体100。例如,吸引力可以产生在第一牵引构件610与第二牵引构件620之间。另外,棱镜单元400可以通过吸引力在被按压的状态下由壳体100支承。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的每个部件。
图74至图86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每个部件的立体图。
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可以包括壳体100、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棱镜单元400、移动板500和按压单元600。
具体地,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可以包括板200、线圈单元310、磁体单元320、磁轭单元330和位置传感器单元340。
另外,棱镜单元400可以包括棱镜400b和棱镜移动器400a。另外,除了下面待描述的内容之外,移动器的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棱镜单元400。另外,除了下面待描述的内容之外,光学构件的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棱镜400b。另外,除了下面待描述的内容之外,保持器的以上描述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棱镜移动器400a。
另外,按压单元600可以包括第一牵引构件610和第二牵引构件620。吸引力可以产生在第一牵引构件610与第二牵引构件620之间,并且棱镜单元400可以在被按压至第一壳体100的状态下被支承。例如,第一牵引构件610和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与上述磁轭或第一磁性物质和第二磁性物质对应。
根据实施方式,存在能够通过将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设置在壳体100上来提供超薄和超小型相机致动器以及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的技术效果。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存在这样的技术效果:当通过将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布置在棱镜单元400下方来实现OIS时,可以消除光学系统的透镜组件中的透镜的尺寸限制,从而确保足够量的光。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存在这样的技术效果:能够通过包括稳定地设置在壳体100上的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并将棱镜单元400控制成相对于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倾斜,从而使在实现OIS时偏心或倾斜现象的发生最小化来提供最佳的光学特性。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存在这样的技术效果:不同于常规地使多个固体透镜移动并将棱镜单元400控制成相对于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倾斜,通过包括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来实现OIS,能够以低功耗实现OIS。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的每个部件。
<图像抖动控制单元>
图74是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图像抖动控制单元的一些部件的立体图,图75是从第一方向观察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板单元的立体图,图76是在第二方向上观察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板单元的立体图,图77是用于描述设置在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板单元上的按压单元的视图,以及图78是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板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74至图78,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可以包括板200和驱动单元300。
另外,驱动单元300可以包括线圈单元310、磁体单元320、磁轭单元330和位置传感器单元340。驱动单元300中的一些部件可以设置在板200上。另外,驱动单元300的其余部件可以设置在棱镜单元400的面向板200的内表面的外表面上。例如,驱动单元300的线圈单元310和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设置在板200的内表面上。另外,驱动单元300的磁体单元320和磁轭单元330可以设置在棱镜单元400上。具体地,驱动单元300的磁体单元320和磁轭单元330可以设置在棱镜单元400的棱镜移动器400a上。
板200可以连接至预定的电源单元(未示出)以向设置在板200上的线圈单元310供电。
板200可以包括具有可以被电连接的布线图案的电路板,比如刚性PCB、柔性PCB或刚性柔性PCB。
例如,板200可以包括刚性区域和柔性区域。例如,陀螺仪传感器270或驱动器IC280可以安装在板200上。另外,板200可以具有作为刚性区域安装有陀螺仪传感器270或驱动器IC280的区域。另外,板200可以包括设置有线圈单元310、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和第二牵引构件620的区域。另外,板200可以具有作为柔性区域设置有线圈单元310、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和第二牵引构件620的区域。板200的柔性区域可以弯曲以与壳体100的外表面的形状或弯曲部对应,并且因此板200的柔性区域可以稳定地设置在壳体100上。
驱动单元300的线圈单元310可以设置在板200上。线圈单元310可以电连接至板200。线圈单元310可以包括一个线圈单元或多个线圈单元。
线圈单元310可以包括第一线圈单元311、第二线圈单元312和第三线圈单元313。
第一线圈单元至第三线圈单元311、312和313可以彼此间隔开。例如,在板200的整个区域中设置有第一线圈单元至第三线圈单元311、312和313的区域可以具有“C”形形状。
具体地,板200可以包括第一板区域210、第二板区域220、第三板区域230和第四板区域240。
多个线圈单元310中的第一线圈单元311可以设置在第一板区域210中。第一板区域210可以是板200的第一侧部区域。例如,第一板区域210可以是板200的左侧区域。第一板区域210可以与下面待描述的壳体100的第一侧部部分110对应。例如,第一板区域210可以是面向壳体100的第一侧部部分110的区域。例如,第一板区域210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00的第一侧部部分110外部的区域。
多个线圈单元310中的第二线圈单元312可以设置在第二板区域220中。第一板区域210可以是板200的第二侧部区域。例如,第二板区域220可以是板200的右侧区域。第二板区域220可以与下面待描述的壳体100的第二侧部部分120对应。例如,第二板区域220可以是面向壳体100的第二侧部部分120的区域。例如,第二板区域220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00的第二侧部部分120外部的区域。
按压单元600的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设置在第三板区域230中。第三板区域230可以是板200的第三侧部区域。例如,第三板区域230可以是板200的后表面区域。第三板区域230可以与下面待描述的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对应。例如,第三板区域230可以是面向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区域。例如,第三板区域230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外部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示例中的相机致动器中的板200仅包括第一板区域210、第二板区域220和第四板区域240。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的板200还可以包括将第一板区域210和第二板区域220连接的第三板区域230。第三板区域230不直接连接至第一板区域210和第二板区域220。换句话说,实施方式中的板200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第一板区域210、第二板区域220和第四板区域240相对于第四板区域240彼此分离开。例如,板200包括从构成底部分的第四板区域240的第一侧部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一板区域210。另外,板200包括从第四板区域240的面向第一侧部端部的第二侧部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二板区域220。另外,板200包括从第四板区域240的在第一侧部端部与第二侧部端部之间的第三侧部端部向上延伸的第三板区域230。第三板区域230可以与第一板区域210和第二板区域220间隔开。换句话说,第一板区域210、第二板区域220和第三板区域230可以通过第四板区域240彼此连接,但是不直接彼此连接。
多个线圈单元310中的第三板区域230可以设置在第四板区域240中。第四板区域240可以是板200的下部区域。例如,第四板区域240可以是板200的底部分。第四板区域240可以是面向下面待描述的壳体100的第四侧部部分140的区域。例如,第四板区域240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00的第四侧部部分140外部的区域。
同时,板200的第一板区域210、第三板区域230和第四板区域240可以是柔性区域。另外,板200的第二板区域220可以是刚性区域。
因此,陀螺仪传感器270和驱动器IC280可以设置在板200的第二板区域220中。驱动器IC280可以接收从陀螺仪传感器270获取的检测信息,并使用所接收的检测信息识别手抖动状态。另外,驱动器IC280可以基于所识别的手抖动状态来控制施加至线圈单元310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
陀螺仪传感器270可以设置在第二板区域220的外表面上。因此,陀螺仪传感器270可以从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暴露至外部。驱动器IC280可以设置在第二板区域220的内表面上。第二板区域22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可以指第二板区域220的相反表面。另外,第二电子部件260可以设置在第二板区域220中。第二电子部件260可以是电容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电子部件260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用于基于手抖动状态来对供应给线圈单元310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控制信息。另外,端子250可以设置在板200的第二板区域220中。端子250可以是用于将相机模块的主板(未示出)和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的板200电连接的端子。
同时,在实施方式中,陀螺仪传感器270和驱动器IC280设置在板200的第二板区域220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陀螺仪传感器270和驱动器IC280也可以设置在面向第二板区域220的第一板区域210中。
另外,第一线圈单元311和第二线圈单元312可以分别设置在板200的面向彼此的第一板区域210和第二板区域220中。另外,第三线圈单元313可以设置在第四板区域240中,该第四板区域240是将板200的第一板区域210和第二板区域220连接的连接区域。
另外,驱动单元300可以包括与线圈单元310相对的磁体单元320。磁体单元320可以包括设置在与多个线圈单元310对应的区域中的第一磁体321、第二磁体322和第三磁体323。磁体单元320可以设置成与线圈单元310对应。具体地,磁体单元320可以设置在棱镜单元400的棱镜移动器400a的侧部部分上的与每个线圈单元对应的区域中。
例如,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与第一线圈单元311对应的第一侧部部分410。另外,第一磁体321可以设置在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一侧部部分410上。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与第二线圈单元312对应的第二侧部部分420。另外,第二磁体322可以设置在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二侧部部分420上。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与第三线圈单元313对应的第四侧部部分440。另外,第三磁体323可以设置在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四侧部部分440上。
另外,实施方式中的驱动单元300可以包括磁轭单元330。磁轭单元330可以稳定地固定磁体单元320。磁轭单元330可以设置成与磁体单元320对应。例如,多个磁轭单元330可以配置成与磁体单元320一一对应。
例如,磁轭单元330可以包括第一磁轭331,该第一磁轭331设置成与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一侧部部分410上的第一磁体321对应。例如,磁轭单元330可以包括第二磁轭332,该第二磁轭332设置成与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二侧部部分420上的第二磁体322对应。例如,磁轭单元330可以包括第三磁轭333,该第三磁轭333设置成与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四侧部部分440上的第三磁体323对应。
另外,驱动单元300可以包括位置传感器单元340。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设置在线圈单元310的内部区域中。
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连接至驱动器IC280,并且可以将位置检测信息传输至驱动器IC280。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是能够检测磁力变化的磁性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根据棱镜单元400的倾斜来检测磁力的变化。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通过对根据磁体单元320的运动的磁通量变化进行检测来获得棱镜单元400的位置信息。
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是例如霍尔传感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设置在每个板200上。优选地,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设置成在板200上与线圈单元310邻近。可以构造多个位置传感器单元340。
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包括设置成在板200的第一板区域210中与第一线圈单元311邻近的第一位置传感器341。另外,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包括设置成在板200的第二板区域220中与第二线圈单元312邻近的第二位置传感器342。另外,位置传感器单元340可以包括设置成在板200的第四板区域240中与第三线圈单元313邻近的第三位置传感器343和第四位置传感器344。
同时,板200包括第三板区域230。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外表面上的区域。换句话说,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可以是与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对应的区域。按压单元600的一个部件可以设置在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中。例如,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设置在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电连接至板200。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是电子部件。具体地,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是电连接至板200的磁性电子部件。例如,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是电容器。与第二牵引构件620对应的多个电容器可以以规则的间隔设置在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中。
优选地,按压单元600的第一牵引构件610可以设置在棱镜单元400中。如下面将要描述的,按压单元600的第一牵引构件610可以设置在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三侧部部分530上。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三侧部部分530可以与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对应。另外,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三侧部部分530可以与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对应。因此,按压单元600的第一牵引构件610和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设置成在棱镜移动器400a和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上彼此对应。换句话说,第一牵引构件610和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设置成在棱镜移动器400a和第三板区域230上面向彼此,其中,在下面待描述的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以及移动板500插置在第一牵引构件610与第二牵引构件620之间。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同时,可以在板200的每个板区域中形成孔。
具体地,多个1-1孔211可以形成在板200的第一板区域210中。另外,多个1-2孔221可以形成在板200的第二板区域220中。另外,多个1-3孔231可以形成在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中。另外,多个1-4孔241可以形成在板200的第四板区域240中。1-1孔211、1-2孔221、1-3孔231和1-4孔241可以是用于将板200联接至壳体100的联接孔。例如,与多个孔对应的(下面待描述的)突出部可以形成在壳体100中。另外,板200的1-1孔211、1-2孔221、1-3孔231和1-4孔241可以插入到形成在壳体100中的突出部中。因此,板200的位置可以固定至壳体100。
同时,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还可以包括下板200a。下板200a可以是相机致动器的下盖。下板200a可以用于确保板200的刚度。下板200a不是必要的部件并且可以被选择性地省略。
<壳体>
图79至图81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相机致动器的壳体的立体图。
参照图79至图81,壳体100可以包括用于容纳棱镜单元400的容纳空间。壳体100可以包括多个侧部部分。例如,壳体100可以包括与板200的第一板区域210对应的第一侧部部分110、与板200的第二板区域220对应的第二侧部部分120、与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对应的第三侧部部分130、以及与板200的第四板区域240对应的第四侧部部分140。
具体地,壳体100可以包括与第一线圈单元311对应的第一侧部部分110、与第二线圈单元312对应的第二侧部部分120、与第二牵引构件620对应的第三侧部部分130以及与第三线圈单元313对应的第四侧部部分140。壳体100可以具有六面体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然而,壳体100可以具有多个侧部部分,并且至少两个开口区域(未示出)可以形成在多个侧部部分之间。两个开口区域中的一个开口区域可以是与用于将光提供至棱镜单元400的光入口对应的区域。另外,两个开口区域中的另一个开口区域可以是与用于将从棱镜单元400反射的光提供至第二相机致动器的(下面待描述的)透镜单元的光出口对应的区域。
壳体100可以包括多个壳体孔。壳体孔可以是穿过壳体100的每个侧部部分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通孔。多个壳体孔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孔至第四壳体孔。
壳体1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孔111。第一壳体孔111可以是穿过壳体100的第一侧部部分11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孔。
壳体100可以包括第二壳体孔121和122。第二壳体孔121和122可以是穿过壳体100的第二侧部部分12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孔。第二壳体孔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2-1壳体孔121和2-2壳体孔122。
壳体100可以包括第三壳体孔134。第三壳体孔134可以是穿过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孔。
壳体100可以包括第四壳体孔141。第四壳体孔141可以是穿过壳体100的第四侧部部分14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孔。
多个壳体孔中的一些壳体孔可以形成在与线圈单元310对应的区域中。另外,多个壳体孔中的一些壳体孔可以形成在与驱动器IC280对应的区域中。另外,多个壳体孔中的其他壳体孔可以形成在与按压单元600的第二牵引构件620对应的区域中。
第一壳体孔111可以形成在与第一线圈单元311对应的区域中。第一壳体孔111可以具有与第一线圈单元311的尺寸和形状对应的尺寸和形状。因此,第一线圈单元311可以设置成部分地或全部地插入到第一壳体孔111中。
2-1壳体孔121可以形成在与第二线圈单元312对应的区域中。2-1壳体孔121可以具有与第二线圈单元312的尺寸和形状对应的尺寸和形状。因此,第二线圈单元312可以设置成部分地或全部地插入到2-1壳体孔121中。
2-2壳体孔122可以形成在与驱动器IC280对应的区域中。2-2壳体孔122可以具有与驱动器IC280的尺寸和形状对应的尺寸和形状。因此,驱动器IC280可以设置成部分地或全部地插入到2-2壳体孔122中。
第三壳体孔134可以形成在与第二牵引构件620对应的区域中。第三壳体孔134可以具有与第二牵引构件620的尺寸和形状对应的尺寸和形状。因此,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设置成部分地或全部地插入到第三壳体孔134中。
第四壳体孔141可以形成在与第三线圈单元313对应的区域中。第四壳体孔141可以具有与第三线圈单元313的尺寸和形状对应的尺寸和形状。因此,第三线圈单元313可以设置成部分地或全部地插入到第四壳体孔141中。
壳体100可以包括坐置凹槽135。
坐置凹槽135可以形成在与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对应的区域中。换句话说,坐置凹槽135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外表面上。坐置凹槽135可以是其上坐置有第三板区域230的坐置部分。坐置凹槽135可以减小构成按压单元600的第一牵引构件610与第二牵引构件620之间的分离距离,从而增加第一牵引构件610与第二牵引构件620之间产生的吸引力。
换句话说,壳体100的每个侧部部分都具有一定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壳体100可以通过注射形成。另外,为了便于注射,每个侧部部分可以具有相同的厚度。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牵引构件620是电连接至板200的电子部件。例如,第二牵引构件620是电连接至板200的电容器。在这种情况下,电容器具有根据产品的规格和相应的特定高度。在此,当磁性物质、比如常规磁轭用作第二牵引构件时,可以通过将磁轭的厚度制造成匹配壳体100的厚度来使用磁性物质。与此不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牵引构件620是电子部件、比如电容器,并且因此难以将第二牵引构件620的厚度或高度设计成匹配壳体100的侧部部分的厚度。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其上设置有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的坐置凹槽135形成在壳体100的其上设置有第二牵引构件62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外表面上。因此,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牵引构件610与第二牵引构件620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坐置凹槽135的深度减小,并且吸引力可以增加对应的量。
同时,多个突出部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每个侧部部分的外表面上。多个突出部可以与形成在板200的每个板区域中的孔对应。
换句话说,第一突出部(未示出)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第一侧部部分110的外表面上。第一突出部可以与形成在板200的第一板区域210中的多个1-1孔211对应。
另外,第二突出部123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第二侧部部分120的外表面上。第二突出部123可以与形成在板200的第二板区域220中的多个1-2孔221对应。
另外,第三突出部136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外表面上。第三突出部136可以形成在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外表面的坐置凹槽135的外表面上。第三突出部136可以与形成在板200的第三板区域230中的多个1-3孔231对应。
另外,第四突出部(未示出)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第四侧部部分140的外表面上。第四突出部可以与形成在板200的第四板区域240中的多个1-4孔241对应。
第一突出部至第四突出部可以是用于将板200稳定地联接至壳体100的外表面的联接突出部。当板200联接至壳体100时,第一突出部至第四突出部可以插入到形成在板200的每个板区域中的孔中。
壳体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凹部。
例如,第一凹部131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至少一个内表面中。第一凹部131可以形成在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内表面上。优选地,第一凹部131可以形成在与设置有第二牵引构件620的第三板区域230以及与棱镜移动器400a的设置有第一牵引构件610的第三侧部部分430对应的区域中。
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三侧部部分430可以是设置有移动板500的区域,该移动板500与棱镜单元400在第一轴线方向和第二轴线方向上倾斜的旋转轴线对应。
第一凹部131可以在从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内表面朝向外表面的方向上具有凹入的凹槽形状。第一凹部131可以在从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内表面朝向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外表面的方向(Z轴方向)上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一凹部131可以是其上坐置有移动板500的坐置部分。第一凹部131可以提供这样的空间,在该空间中坐置或插入设置在移动板500的第二面上的(下面待描述的)第二移动突出部。
第一凹部131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内表面的中心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换句话说,第一凹部131可以包括相对于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内表面的中心设置成相对于-X轴间隔开的第一子第一凹部132以及设置成相对于+X轴间隔开的第二子第一凹部133。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壳体孔134的中心可以定位在将第一子第一凹部132的中心和第二子第一凹部133的中心连接的虚拟直线上。
换句话说,第一凹部131可以包括多个子凹部,所述多个子凹部设置成相对于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的中央区域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此,第三壳体孔134可以形成在第三侧部部分130的中央区域中。因此,第一凹部131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第三壳体孔134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同时,板200的第二板区域220可以包括面向壳体100的第二侧部部分120的2-1区域220a以及除了2-1区域220a之外的2-2区域220b。
此外,如上所述,第二电子部件260可以设置在板200的第二板区域220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子部件260可以是如上所述的存储器,但是也可以是电容器。
换句话说,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致动器可以包括用于OIS操作的多个电容器。在这种情况下,在实施方式中,电容器的一部分用作构成按压单元600的第二牵引构件620。另外,可能难以将提供用于OIS操作的多个电容器中的所有电容器用作第二牵引构件620。换句话说,这是因为设置有第二牵引构件620的空间有限,并且因此可能难以在有限的空间中设置多个电容器中的所有电容器。因此,实施方式中的电子部件中的电容器可以被分类为用作第二牵引构件620的第一电子部件以及除了第二牵引构件620之外的第二电子部件260。
另外,第二电子部件260可以设置在第二板区域220的2-2区域220b中。换句话说,当第二电子部件260是电容器时,电容器是磁性的,并且因此在磁体单元320与按压单元600的第一牵引构件610之间可以产生外力。因此,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电子部件260可以设置在板200的第二板区域220的2-2区域220b中,从而将磁体单元320与构成按压单元600的第一牵引构件610可以产生的外力去除。
另外,移动板500的孔530的中心可以包括在这样的区域中,该区域将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面510上的多个第一移动突出部511的中心和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二面520上的第二移动突出部521的中心连接。
具体地,连接多个第一移动突出部511的中心的第一虚拟直线和连接多个第二移动突出部521的中心的第二虚拟直线彼此正交。
另外,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可以彼此交叉。另外,移动板500的孔530的中心可以定位在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彼此交叉的区域中。
<棱镜单元>
图82至图84是第一相机致动器1000c的棱镜单元400的视图。
参照图82至图84,棱镜单元40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中。具体地,棱镜单元40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容纳空间中。
棱镜单元400可以包括棱镜400b和设置在棱镜400b上的棱镜移动器400a。
棱镜400b可以是直角棱镜。棱镜400b可以反射从外部入射的光的方向。换句话说,棱镜400b可以将从外部入射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上的光的路径朝向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改变。
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设置在棱镜400b上。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设置成围绕棱镜400b。棱镜移动器400a的至少一个侧部部分可以是敞开的并且可以包括在该棱镜移动器400a的至少一个侧部部分中的容纳空间。具体地,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彼此连接的多个侧部部分是敞开的。例如,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与棱镜400b对应的侧部部分是敞开的,并且该棱镜移动器400a包括在该棱镜移动器400a中被限定为第一空间450的容纳空间。
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内表面451。内表面451可以是构成第一空间450的内表面。第一空间450可以具有与棱镜400b对应的形状。第一空间450的内表面451可以与棱镜400b直接接触。
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阶状部452。阶状部452可以设置在第一空间450中。阶状部452可以用于对棱镜400b进行导引并且/或者用作棱镜400b的坐置部分。具体地,与阶状部452对应的突出部可以形成在棱镜400b的外侧部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棱镜400b的突出部或一个端部可以被导引至棱镜移动器400a的阶状部452,并且棱镜400b的突出部或一个端部可以设置在第一空间450中。因此,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对棱镜400b进行有效地支承。另外,棱镜400b可以坐置在设定的位置处,并且可以在棱镜移动器400a中具有改善的对准特性。
棱镜单元400可以包括多个侧部部分。例如,棱镜单元400的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多个侧部部分。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与壳体100的第一侧部部分110对应的第一侧部部分410。另外,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与壳体100的第二侧部部分120对应的第二侧部部分420。另外,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与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对应的第三侧部部分430。另外,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与壳体100的第四侧部部分140对应的第四侧部部分440。
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多个凹部。
优选地,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第二凹部434和第三凹部431。
第二凹部434可以形成在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三侧部部分430中。优选地,第二凹部434可以形成在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三侧部部分430的外表面中。第二凹部434可以具有从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三侧部部分430的外表面向内凹入的形状。第二凹部434可以形成在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三侧部部分430的外表面的中央区域中。优选地,第二凹部434可以在Z轴方向上与形成在壳体100中的第三壳体孔134匹配。第二凹部434可以形成为面向形成在壳体100中的第三壳体孔134。优选地,第二凹部434的中心可以形成于在Z轴方向上与壳体100的第三壳体孔134的中心重叠的区域中。第二凹部434可以提供设置按压单元600的一个部件的空间。优选地,作为按压单元600的一个部件的第一牵引构件610可以设置在第二凹部434中。第一牵引构件610可以是磁体。
因此,第二凹部434可以设置成面向设置在壳体100中的第三壳体孔134。换句话说,第二凹部434可以在Z轴方向上与第三壳体孔134重叠。
在这种情况下,粘合构件(未示出)可以施加至第二凹部434。另外,第一牵引构件61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固定地设置在第二凹部434中。
多个第三凹部431可以形成在棱镜移动器400a的侧部部分的外表面中。例如,多个第三凹部431可以形成在棱镜单元400的第三侧部部分430的外表面中。优选地,第三凹部431与第一凹部131可以以相同的尺寸设置或以不同的尺寸设置。第三凹部431可以设置成在与第二凹部434邻近的位置处与第二凹部434间隔开。优选地,第三凹部431可以设置成与第二凹部434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凹部431的深度可以与第二凹部434的深度不同。另外,第三凹部431的深度可以与第二凹部434的深度相同。
第三凹部431可以设置成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凹部434间隔开。
例如,第三凹部431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凹部434间隔开的第一子第三凹部432和第二子第三凹部43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凹部434的中心可以定位在将第一子第三凹部432的中心和第二子第三凹部433的中心连接的虚拟直线上。
第三凹部431可以提供这样的空间,在该空间中插入或/和坐置移动板500的设置在移动板500的一个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移动突出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凹部431可以不在Z轴方向上与壳体的第一凹部131重叠。
棱镜移动器400a还可以包括多个凹部。该凹部可以是具有从棱镜移动器400a的侧部部分的外表面朝向第一空间335凹入的形状的凹槽。
多个凹部可以包括第四凹部411、第五凹部421和第六凹部441。
例如,第四凹部411可以形成在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一侧部部分410的外表面上。第四凹部411可以形成在与壳体100的第一壳体孔111对应的区域中。第四凹部411可以形成在与第一线圈单元311对应的区域中。
第五凹部421可以形成在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二侧部部分420的外表面上。第五凹部421可以形成在与壳体100的2-1壳体孔121对应的区域中。第五凹部421可以形成在与第二线圈单元312对应的区域中。
第六凹部441可以形成在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四侧部部分440的外表面上。第六凹部441可以形成在与壳体100的第四壳体孔141对应的区域中。第六凹部441可以形成在与第三线圈单元313对应的区域中。
第四凹部411、第五凹部421和第六凹部441可以是其上坐置有磁体单元320的坐置部分。第四凹部411、第五凹部421和第六凹部441可以是其上坐置有磁轭单元330的坐置部分。
例如,第一磁轭331和第一磁体321可以从第四凹部411的内侧部设置在第四凹部411中。另外,第二磁轭332和第二磁体322可以从第五凹部421的内侧部设置在第五凹部421中。另外,第三磁轭333和第三磁体323可以从第六凹部441的内侧部设置在第六凹部441中。另外,第三磁轭333和第三磁体323可以彼此间隔开。
如上所述,棱镜移动器400a可以包括第二凹部434和多个第三凹部431,在第二凹部434中,第一牵引构件610设置在该第二凹部434的外表面上,多个第三凹部431设置成在Y轴方向上与第二凹部434间隔开。
<移动板>
图85是构成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板的前视立体图,以及图86是构成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板的后视立体图。
参照图85和图86,移动板500可以包括第一面510和第二面520。
用于提供棱镜单元400在第一方向(例如,左右方向或X轴方向)上旋转或倾斜的旋转轴线的多个移动突出部可以设置在移动板500的一个表面上。用于提供棱镜单元400在第二方向(例如,竖向方向或Y轴方向)上旋转或倾斜的旋转轴线的多个移动突出部可以设置在移动板500的另一表面上。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中,棱镜单元400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由设置在移动板500的一个表面上的多个移动突出部执行,并且棱镜单元400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由设置在移动板500的另一表面上的多个移动突出部执行。
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板50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与棱镜单元400之间。
移动板50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与棱镜单元400之间,并且可以被按压单元600按压以与棱镜单元400一起被按压并支承至壳体100。
在此,移动板500包括在该移动板500的两个表面上的多个突出部。
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板500可以为通过外部驱动力、例如线圈单元310和磁体单元320移动的棱镜单元400的移动方向提供旋转轴线。
移动板500可以包括第一面510。
第一面510可以是面向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三侧部部分430的面。
第一移动突出部511和第一移动凹部514可以设置在移动板500的第一面510上。第一移动突出部511用作旋转轴线,棱镜单元400围绕该旋转轴线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当第二移动突出部521形成在移动板500的第二面520上时,第一移动凹部514可以是形成在第一面510上的凹入的凹槽。
换句话说,移动板500可以是平坦的板状构件,并且第一移动突出部511和第二移动突出部521分别形成在移动板500的两个表面上。另外,当形成有第一移动突出部511和第二移动突出部521时,与第一移动突出部511和第二移动突出部521对应的第一移动凹部514和第二移动凹部524可以形成在第一移动突出部511和第二移动突出部521的相反表面上。
第一移动突出部511可以相对于移动板500的第一面510的中央区域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此,第一面510的中央区域可以是面向固定地设置在棱镜单元400上的第一牵引构件610的区域。优选地,第一面510的中央区域可以是在Z轴方向上与固定地设置在棱镜单元400上的第一牵引构件610重叠的区域。因此,孔530可以形成在移动板500的中央区域中。移动板500的孔530可以是在移动板500的中央区域中穿过移动板500的第一面510和第二面520的孔。孔530可以形成在与形成在棱镜移动器400a中的第二凹部434对应的区域中。另外,孔530可以形成在与壳体100的第三壳体孔134对应的区域中。优选地,移动板500的孔530可以在Z轴方向上与第二凹部434和第三壳体孔134重叠。因此,设置在第二凹部434中的第一牵引构件610和设置在第三壳体孔134中的第二牵引构件620形成为通过移动板500的孔530直接面向彼此。
另外,第一移动突出部511设置成在中央区域的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换句话说,第一移动突出部511可以包括设置成相对于中央区域在+Y轴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一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2以及设置成相对于中央区域在-Y轴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二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3。
第一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2可以与第一子第三凹部432对应。换句话说,第一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子第三凹部432中。换句话说,第一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到第一子第三凹部432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2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一子第三凹部432的深度。因此,只有第一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2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到第一子第三凹部432中。因此,在第一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2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第一子第三凹部432中的状态下,移动板500的第一面510可以与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三侧部部分430的外表面间隔开。
第二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3可以与第二子第三凹部433对应。换句话说,第二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二子第三凹部433中。换句话说,第二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到第二子第三凹部433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3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二子第三凹部433的深度。因此,只有第二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3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到第二子第三凹部433中。因此,在第二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3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第二子第三凹部433中的状态下,移动板500的第一面510可以与棱镜移动器400a的第三侧部部分430的外表面间隔开。
另外,第一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2和第二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3相对于移动板500的中心沿Y轴方向布置,并且因此提供了旋转轴线,棱镜单元400围绕该旋转轴线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旋转。换句话说,棱镜单元400可以设置成围绕作为参考轴线的第一虚拟线执行在第一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该第一虚拟线由第一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2和第二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3形成。
第一移动凹部514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移动板500的第一面510的中央区域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另外,第一移动凹部514设置成在中央区域的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换句话说,第一移动凹部514可以包括设置成相对于中央区域在-X轴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一子第一移动凹部515以及设置成相对于中央区域在+X轴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二子第一移动凹部516。
第一子第一移动凹部515和第二子第一移动凹部516可以与形成在移动板500的第二面520上的第二移动突出部521对应。
另外,移动板500可以包括第二面520。
第二面520可以是面向壳体100的第三侧部部分130的内表面的面。
第二移动突出部521和第二移动凹部524可以设置在移动板500的第二面520上。第二移动突出部521用作旋转轴线,棱镜单元400围绕该旋转轴线在第二方向上旋转。
第二移动突出部521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移动板500的第二面520的中央区域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此,第二面520的中央区域可以是形成有孔530的区域。
另外,第二移动突出部521设置成在中央区域的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换句话说,第二移动突出部521可以包括设置成相对于中央区域在-X轴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一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2以及设置成相对于中央区域在+X轴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二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3。
第一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2和第二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3可以与壳体100的第一子第一凹部132和第二子第一凹部133对应。
换句话说,第一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2和第二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3可以插入到第一子第一凹部132和第二子第一凹部133中。
另外,第一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2和第二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3相对于移动板500的中心沿X轴方向布置,并且因此提供了旋转轴线,棱镜单元400围绕该旋转轴线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换句话说,棱镜单元400可以设置成围绕作为参考轴线的第二虚拟线执行在第二方向(竖向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该第二虚拟线由第一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2和第二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3形成。
第二移动凹部524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移动板500的第二面520的中央区域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另外,第二移动凹部524设置成在中央区域的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换句话说,第二移动凹部524可以包括设置成相对于中央区域在+Y轴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一子第二移动凹部525以及设置成相对于中央区域在-Y轴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二子第二移动凹部526。
图87至图89是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的壳体、棱镜单元、按压单元和移动板的联接关系的视图。
参照图87至图89,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包括移动板500。另外,用于产生吸引力的按压单元60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与棱镜单元400之间面向彼此的表面上。换句话说,第一牵引构件610可以设置在棱镜单元400(更具体地,棱镜移动器)的一个表面上。另外,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与棱镜单元400的一个表面面向的一个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牵引构件610可以是磁体。另外,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是电子部件。例如,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是磁性电子部件。例如,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是电连接至板200的电子部件。例如,第二牵引构件620可以是设置在板200上的电容器。
在移动板500插入到棱镜单元400与壳体100之间的状态下,棱镜单元400可以被按压单元600按压至壳体100。因此,棱镜单元400和移动板500可以由壳体100支承。
第一牵引构件610、移动板500和第二牵引构件620的中心可以在Z轴方向上彼此重叠。
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板500的第一移动突出部511可以插入到棱镜单元400的第三凹部431中。
第一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2可以插入到第一子第三凹部432中,并且第二子第一移动突出部513可以插入到第二子第三凹部433中。
另外,第一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2和第二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3可以插入到壳体100的第一子第一凹部132和第二子第一凹部133中。
另外,第一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2和第二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3相对于移动板500的中心沿X轴方向布置,并且因此提供了旋转轴线,棱镜单元400围绕该旋转轴线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换句话说,棱镜单元400可以设置成围绕作为参考轴线的第二虚拟线执行在第二方向(竖向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该第二虚拟线由第一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2和第二子第二移动突出部523形成。
因此,设置在移动板500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移动突出部用作旋转轴线,棱镜单元400围绕该旋转轴线在与X轴对应的第一方向上旋转,并且设置在移动板500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移动突出部用作旋转轴线,棱镜单元400围绕该旋转轴线在与Y轴对应的第二方向上旋转。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存在这样的技术效果:能够将棱镜单元400控制成通过由设置在棱镜移动器400a上的第一磁体至第三磁体321、322和323与第一线圈至第三线圈311、312和313之间的电磁力相对于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倾斜,从而使在实现OIS时偏心或倾斜现象的发生最小化来提供最佳的光学特性。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存在这样的技术效果:在移动板500设置在壳体100与棱镜单元400之间的状态下,能够将棱镜单元400控制成通过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的驱动力相对于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倾斜,从而使在实现OIS时偏心或倾斜现象的发生最小化来提供最佳的光学特性并实现超薄和超小型相机致动器。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板200上的电子部件用作用于将棱镜单元400按压至壳体100的按压单元600的一个部件。具体地,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板200上的磁性电子部件用作构成按压单元600的第二牵引构件620。具体地,在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板200上的磁性电容器用作构成按压单元600的第二牵引构件620。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构成第二牵引构件620的单独的磁体或磁轭,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当设置在板200上的电容器没有用作按压单元时,由构成按压单元600的磁体与电容器之间产生的吸引力产生外力,从而导致在OIS操作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与此不同,在实施方式中,由于电容器用作牵引构件,所以可以去除由电容器产生的外力,从而提高OIS操作可靠性。
图90和图9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操作的示例性视图。
参照图90和图91,可以将根据实施方式的棱镜单元400控制成通过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的驱动力相对于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倾斜。
首先,参照图90,棱镜单元400可以设置成围绕作为参考轴线的第一虚拟线L1执行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该第一虚拟线L1由移动板500的第一移动突出部511形成。具体地,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可以使棱镜单元400在左右方向上旋转。
例如,在第一线圈311的邻近于移动板500的第一线圈单元与第一磁体321的对应于该第一线圈单元的第一磁体单元之间可以产生排斥力。在第一线圈311的远离移动板500的第二线圈单元与第一磁体321的对应于该第二线圈单元的第二磁体单元之间可以产生吸引力。
另外,在第二线圈312的邻近于移动板500的第三线圈单元与第二磁体322的对应于该第三线圈单元的第三磁体单元之间可以产生吸引力。在第二线圈312的远离移动板500的第四线圈单元与第二磁体322的第四磁体单元之间可以产生排斥力。
因此,棱镜单元400可以相对于作为参考轴线的第一线L1在左右方向上倾斜。换句话说,棱镜单元400可以相对于第一线L1在左右方向上以预定角度倾斜。因此,可以控制入射在棱镜单元400上的光的运动路径。
另外,参照图91,棱镜单元400可以设置成围绕作为参考轴线的第二虚拟线L2执行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该第二虚拟线L2由移动板500的第二移动突出部521形成。具体地,图像抖动控制单元200和300可以使棱镜单元400在左右方向上旋转。
例如,在第三线圈313的邻近于移动板500的第五线圈单元与第三磁体323的邻近于移动板500的第五磁体单元之间可以产生排斥力。另外,在第三线圈313的远离移动板500的第六线圈单元与第三磁体323的远离移动板500的第六磁体单元之间可以产生吸引力。
因此,棱镜单元400可以相对于作为参考轴线的第二线L2向下倾斜。换句话说,棱镜单元400可以相对于第二线L2在竖向方向上以预定角度倾斜。因此,可以控制入射在棱镜单元400上的光的运动路径。
图9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立体图,以及图93是省略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一些部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92和图93,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一个相机致动器或多个相机致动器。例如,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上述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并且包括用于保护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的盖壳15。
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可以是OIS致动器。在这种情况下,从外部入射在相机模块1000上的光可以首先入射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上。另外,入射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c上的光的光学路径可以被改变并且入射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上。随后,穿过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的光可以入射在图像传感器2900上。
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是变焦和/或自动对焦致动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多个透镜。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通过借助来自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使至少一个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来执行变焦或自动对焦功能。将通过下面待描述的附图更详细地描述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
<第二相机致动器>
图9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95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横截面图。另外,图96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前视图,以及图97是示出了设置在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壳体中的第三驱动单元和第四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另外,图98和图99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100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一些部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94至图100,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第二壳体2100、第一透镜单元2105、第一透镜镜筒2200、第三驱动单元2300、第二透镜镜筒2400和第四驱动单元2500。然而,在上述相机装置(或相机模块)中,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用下面待描述的不同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代替。
第二壳体2100可以形成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的外部。第二壳体2100可以具有部分敞开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并且可以具有六面体形状。
第二壳体2100可以包括在第二壳体2100中的容纳空间。第一透镜镜筒2200、第三驱动单元2300、第二透镜镜筒2400和第四驱动单元2500可以容纳在第二壳体2100的容纳空间中。
第二壳体2100可以包括第一子壳体2110和第二子壳体2120。
第一子壳体2110可以包括第一孔2111。第一孔2111可以形成在第一子壳体2110的一个表面中。第一孔2111是中空的孔,并且可以是穿过第一子壳体2110的外侧部和内侧部的孔。
第一子壳体2110还可以包括第二孔2112和第三孔2113。第二孔2112和第三孔2113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壳体2110的一个表面上。第二孔2112和第三孔2113是中空的孔,并且可以是穿过第一子壳体2110的外侧部和内侧部的孔。第二孔2112和第三孔2113可以与第一孔2111间隔开。具体地,第一孔2111可以设置在第二孔2112与第三孔2113之间。第一孔2111可以设置在与第二孔2112和第三孔2113相距相等的距离处。
第二孔2112可以包括从第二孔2112的内周表面朝向第二孔2112的中心突出的多个突出部。例如,多个突出部可以包括相对于光轴方向设置在第二孔2112的上端部中的第一突出部2112a和设置在第二孔2112的下端部中的第二突出部2112b。
具体地,第一突出部2112a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子突出部(未示出)。多个第一子突出部可以沿着同心圆周设置在与第二孔2112的中心相距相等的距离处。另外,第二突出部2112b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一突出部2112a间隔开。第二突出部2112b可以设置在第一突出部2112a下方。第二突出部2112b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子突出部(未示出)。多个第二子突出部可以沿着同心圆周设置在与第二孔2112的中心相距相等的距离处。第一突出部2112a和第二突出部2112b可以提供设置第三驱动单元2300的一部分、例如下面待描述的第一缓冲构件2321的空间。
第三孔2113可以包括从第三孔2113的内周表面朝向第三孔2113的中心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多个突出部可以包括沿光轴方向设置在第三孔2113的上端部中的第三突出部2113a和设置在第二孔2112的下端部中的第四突出部2113b。
第三突出部2113a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三子突出部(未示出)。多个第三子突出部可以沿着同心圆周设置在与第三孔2113的中心相距相等的距离处。另外,第四突出部2113b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三突出部2113a间隔开。第四突出部2113b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四子突出部(未示出)。多个第四子突出部可以沿着同心圆周设置在与第三孔2113的中心相距相等的距离处。第三突出部2113a和第四突出部2113b可以提供设置第四驱动单元2500的一部分、例如下面待描述的第三缓冲构件2521的空间。
第二子壳体2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壳体2110下方。具体地,第二子壳体2120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或光轴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子壳体2110下方。第二子壳体2120可以设置成比第一子壳体2110更靠近下面待描述的图像传感器2900。第一透镜镜筒2200、第三驱动单元2300、第二透镜镜筒2400和第四驱动单元2500可以设置在第二子壳体2120中。
第二子壳体2120可以联接至第一子壳体2110。例如,第一子壳体2110和第二子壳体2120可以通过单独的紧固构件(未示出)、比如螺钉联接。另外,第一子壳体2110和第二子壳体2120可以通过分别形成在其中的联接卡爪和联接凹槽的物理联接而彼此联接。
第一透镜单元2105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中,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例如,第一透镜单元2105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壳体2110中。具体地,第一透镜单元2105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壳体2110的第一孔2111中。例如,第一透镜单元2105可以通过形成在第一孔2111的内周表面上的螺纹联接至第一子壳体2110。
第一透镜镜筒2200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中。第一透镜镜筒2200可以设置在第二子壳体2120中。第一透镜镜筒2200可以设置在第一透镜单元2105下方。例如,第一透镜镜筒2200可以相对于光轴方向设置在第一透镜单元2105下方,并且可以比第一透镜单元2105更靠近图像传感器2900。第一透镜镜筒2200可以联接至第三驱动单元2300。第一透镜镜筒2200可以通过第三驱动单元2300在第二壳体2100中移动。具体地,第一透镜镜筒2200可以通过第三驱动单元2300沿光轴方向移动。
第一透镜镜筒2200可以包括第一镜筒单元2210、第二透镜单元2205、第一导引单元2220和第一弹性单元2230。
第一镜筒单元2210可以设置在与光轴重叠的区域中,并且可以具有其中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敞开的形状。例如,第一镜筒单元2210可以具有其中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敞开的筒形形状。
第一镜筒单元2210可以包括第一通孔2211。第一通孔2211可以是穿过第一镜筒单元2210的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的通孔。在此,第一镜筒单元2210的一个表面可以是面向第一透镜单元2105的表面,并且第一镜筒单元2210的另一表面是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反的表面并且可以是面向图像传感器2900的表面。
第二透镜单元2205可以设置在第一镜筒单元2210上。具体地,第二透镜单元2205可以设置在第一通孔2211中。例如,螺纹可以形成在第一通孔2211的内周表面上,并且第二透镜单元2205可以通过螺纹联接至第一镜筒单元2210。
第二透镜单元220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第二透镜单元2205可以执行变焦功能。第二透镜单元2205可以沿光轴方向移动。具体地,第二透镜单元2205可以相对于第一透镜单元2105沿光轴方向移动。
第一导引单元2220可以从第一镜筒单元2210向外延伸。例如,第一导引单元2220可以从第一镜筒单元2210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例如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
第一导引单元2220可以包括第一上部表面2221、第一侧表面2222和第一下部表面2223。
第一上部表面2221可以面向第二壳体2100的内部上部表面。第一上部表面2221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面向第二壳体2100的内部上部表面。第一上部表面2221可以包括多个子上部表面。具体地,第一上部表面2221可以包括第一子上部表面2221a以及相对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设置在第一子上部表面2221a下方的第二子上部表面2221b。换句话说,第二子上部表面2221b可以设置成比第一子上部表面2221a更靠近第一下部表面2223。至少一个第一紧固突出部(未示出)可以设置在第二子上部表面2221b上。第一紧固突出部可以具有从第二子上部表面2221b向上突出的形状。第一紧固突出部可以插入到形成在下面待描述的第一弹性单元2230中的第一固定凹槽(未示出)中。
另外,第一上部表面2221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子上部表面2221a与第二子上部表面2221b之间的第一阶状表面2225。第一阶状表面2225可以连接至第一子上部表面2221a和第二子上部表面2221b的端部。第一阶状表面2225可以被限定为第一阶状部分2225。换句话说,第一上部表面2221可以包括第一子上部表面2221a、第二子上部表面2221b和第一阶状部分2225,并且具有阶状结构。
第一下部表面2223可以面向下面待描述的第二壳体2100的内部下部表面。第一凹槽223h1可以设置在第一下部表面2223中。第一凹槽223h1可以具有从第一下部表面2223向第一上部表面2221凹入的形状。下面待描述的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可以设置在第一凹槽223h1中。
另外,第二凹槽2223h2可以设置在第一下部表面2223中。第二凹槽2223h2可以与第一凹槽223h1间隔开。第二凹槽2223h2可以设置在第一下部表面2223的边缘区域中。第二凹槽2223h2可以提供设置下面待描述的第一弹性单元2230的一部分的区域。具体地,第二凹槽2223h2可以提供安装并固定第一弹性单元2230的区域。
第一侧表面2222可以设置在第一上部表面2221与第一下部表面2223之间。具体地,第一侧表面2222可以是将第一上部表面2221和第一下部表面2223连接的表面。更具体地,第一侧表面2222可以是将第二子上部表面2221b和第一下部表面2223连接的表面。第一侧表面2222可以面向下面待描述的第二子壳体2120的第二内表面。
第一凹部2222h可以设置在第一侧表面2222中。第一凹部2222h可以具有从第一侧表面2222朝向第一镜筒单元2210凹入的形状。另外,第一凹部2222h可以具有沿光轴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凹槽形状。当从前面观察时,第一凹部2222h可以具有V形形状。
第一导引单元2220可以包括第一插入孔2220h1。第一插入孔2220h1可以是穿过第一导引单元2220的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的孔。在此,第一导引单元2220的一个表面可以是面向第一透镜单元2105的表面,并且第一导引单元2220的另一表面是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反的表面并且可以是面向图像传感器2900的表面。
第一销2250可以设置在第一插入孔2220h1中。第一销2250可以设置成穿过第一插入孔2220h1。第一销2250可以具有沿光轴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在光轴方向上具有比第一透镜镜筒2200更长的长度。第一销2250可以联接至第一子壳体2110和第二子壳体2120中的至少一者。第一透镜镜筒2200可以使用第一销2250作为移动轴线而沿光轴方向移动。因此,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2200中的第二透镜单元2205可以执行变焦功能和/或自动对焦功能。
第一弹性单元2230可以设置在第一导引单元2220上。例如,第一弹性单元2230可以设置在第一导引单元2220的第一上部表面2221、第一下部表面2223和第一侧表面2222上。第一弹性单元2230可以联接至第一导引单元2220。
第一弹性单元2230可以包括第一弹性构件2231和第二弹性构件2232。
第一弹性构件2231可以联接至第一导引单元2220。第一弹性构件223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表面2222上的设定位置处。
第一弹性构件2231可以具有与第一侧表面222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第一弹性构件2231可以包括第一区域2231a、第二区域2231b和第三区域2231c。
第一区域2231a和第二区域2231b可以设置在第一导引单元2220的第一侧表面2222上并且彼此间隔开。第一区域2231a和第二区域2231b可以设置在第一侧表面2222的未设置有第一凹部2222h的区域中。
第三区域2231c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2231a与第二区域2231b之间,以连接两个区域2231a和2231b。第三区域2231c可以设置在与第一凹部2222h对应的区域中。第三区域2231c可以具有与第一凹部2222h对应的V形形状。
第二弹性构件2232可以设置在第一导引单元2220上。第二弹性构件2232可以联接至第一导引单元2220。
第二弹性构件2232可以包括第四区域2232a、第五区域2232b和第六区域2232c。
第四区域2232a可以设置在第一导引单元2220的第一上部表面2221上。具体地,第四区域2232a可以设置在第一导引单元2220的第二子上部表面2221b上。第四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固定凹槽(未示出)。第一固定凹槽可以设置在与第一紧固突出部对应的区域中,并且可以具有与第一紧固突出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第五区域2232b可以连接至第四区域2232a。例如,第五区域2232b可以在第四区域2232a的一个端部上弯曲并且设置在第一导引单元2220的第一侧表面2222上。第五区域2232b可以设置在第一弹性构件2231上。第五区域2232b可以平行于第一区域2231a和第二区域2231b。第五区域2232b可以设置成覆盖第一弹性构件2231。
第六区域2232c可以连接至第五区域2232b。例如,第六区域2232c可以在第五区域2232b的一个端部上弯曲并且设置在第一导引单元2220的第一下部表面2223上。第六区域2232c的一部分可以设置成插入到设置在第一下部表面2223上的第二凹槽2223h2中。
换句话说,在第二弹性构件2232中,形成在第四区域2232a中的第一固定凹槽可以联接至第一紧固突出部,并且第六区域2232c可以插入到第二凹槽2223h2中并物理地联接至第一导引单元2220。因此,第一弹性单元2230可以保持牢固地联接至第一导引单元2220的状态。
另外,第一透镜镜筒2200还可以包括第一导引凹槽2210h1。第一导引凹槽2210h1可以设置在从第一镜筒单元2210向外延伸的区域中。第一导引凹槽2210h1可以设置在与下面待描述的第二销2450对应的区域中。第一导引凹槽2210h1可以提供插入第二销2450的空间。第一透镜镜筒2200可以通过第一销2250和第二销2450沿光轴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导引凹槽2210h1可以具有带有敞开的一侧的形状。例如,第一导引凹槽2210h1可以具有这样的形状:该形状具有面向第二壳体2100的第一内表面的敞开的一侧。因此,可以使当第一透镜镜筒2200通过第三驱动单元2300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和振动最小化。
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第三驱动单元2300。第三驱动单元2300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中。第三驱动单元2300可以联接至第一透镜镜筒2200。第三驱动单元2300可以使第一透镜镜筒2200沿光轴方向(Z轴方向)移动。
第三驱动单元2300可以包括第一压电装置2310、第一延伸杆2320、第一缓冲构件2321和第二缓冲构件2322。
第一压电装置2310可以包括压电装置。例如,第一压电装置2310可以包括通过所施加的动力引起机械变形的材料。第一压电装置2310可以通过所施加的动力收缩或膨胀,并引起在设定的方向上的机械变形。例如,第一压电装置2310可以通过所施加的动力引起在光轴方向(Z轴方向)上的机械变形并产生振动。
第一压电装置2310可以包括第一盘2311和第一突出部2512。第一盘2311可以具有板形形状,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二孔2112中。例如,第一盘2311可以设置在第二孔2112的第一突出部2112a上。具体地,第一盘2311可以设置在多个第一子突出部上。第一突出部2112a可以对第一盘2311进行支承。
第一突出部2512可以设置在第一盘2311下方。具体地,第一突出部2512可以相对于第三方向(Z轴方向)设置在第一盘2311下方,并连接至第一盘2311。第一突出部2512的部分区域可以设置在第二孔2112中。第一突出部2512可以具有朝向图像传感器2900突出的形状。第一突出部2512的(X轴和Y轴方向)宽度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变化。例如,第一突出部2512的宽度可以朝向图像传感器2900减小。
第一延伸杆2320可以沿光轴方向延伸。第一延伸杆2320可以平行于光轴设置并连接至第一压电装置2310。例如,第一延伸杆2320的上端部可以连接至第一突出部2512。另外,第一延伸杆2320的下端部可以插入到形成在第二壳体2100的下端部、例如第二子壳体2120的下端部中的第四孔(未示出)中。
另外,第一延伸杆2320的一个区域可以连接至第一透镜镜筒2200。例如,第一延伸杆2320可以通过第一弹性单元2230连接至第一透镜镜筒2200。具体地,第一延伸杆2320可以设置在第一弹性构件2231与第二弹性构件2232之间。更具体地,第一延伸杆2320可以设置在第一弹性构件2231的第三区域2231c与第二弹性构件2232的第五区域2232b之间。第一延伸杆2320可以通过第一弹性构件2231和第二弹性构件2232的弹力固定。
第一延伸杆2320可以将从第一压电装置2310产生的振动传递至第一透镜镜筒2200。第一透镜镜筒2200可以根据第一延伸杆2320的振动方向向上或向下(Z轴方向或光轴方向)移动。因此,第一透镜镜筒2200中的第二透镜单元2205可以移动并执行放大或缩小的变焦功能。
第一缓冲构件2321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杆2320上。第一缓冲构件2321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杆2320的上部区域上。第一缓冲构件2321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的第二孔2112中。例如,第一缓冲构件2321可以设置在第二孔2112的第一突出部2112a与第二突出部2112b之间。第一缓冲构件2321可以固定至由第一突出部2112a和第二突出部2112b设定的位置。另外,第一缓冲构件2321可以包括第一延伸杆2320插入到其中的通孔。
第二缓冲构件2322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杆2320上。第二缓冲构件2322可以设置在第一延伸杆2320的下部区域中。第二缓冲构件2322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一缓冲构件2321间隔开。第二缓冲构件2322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的第四孔(未示出)中。第二缓冲构件2322可以设置成插入到第四孔中。第二缓冲构件2322可以包括第一延伸杆2320插入到其中的通孔。
第一缓冲构件2321和第二缓冲构件2322可以防止由第一延伸杆2320的振动引起的噪音。另外,第一缓冲构件2321和第二缓冲构件2322可以防止第一延伸杆2320由于外部冲击而变形或损坏。
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中。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设置在第二子壳体2120中。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2200下方。例如,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相对于光轴方向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2200下方,并且可以比第一透镜镜筒2200更靠近图像传感器2900。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联接至第四驱动单元2500。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通过第四驱动单元2500在第二壳体2100中移动。具体地,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通过第四驱动单元2500沿光轴方向移动。
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包括第二镜筒单元2410、第三透镜单元2405、第二导引单元2420和第二弹性单元2430。
第二镜筒单元2410可以设置在与光轴重叠的区域中,并且可以具有其中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敞开的形状。例如,第二镜筒单元2410可以具有其中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敞开的筒形形状。
第二镜筒单元2410可以包括第二通孔2411。第二通孔2411可以是穿过第二镜筒单元2410的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的通孔。在此,第二镜筒单元2410的一个表面可以是面向第一透镜镜筒2200的表面,并且第二镜筒单元2410的另一表面是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反的表面并且可以是面向图像传感器2900的表面。
第三透镜单元2405可以设置在第二镜筒单元2410上。具体地,第三透镜单元2405可以设置在第二通孔2411中。例如,螺纹可以形成在第二通孔2411的内周表面上,并且第三透镜单元2405可以通过螺纹联接至第二镜筒单元2410。
第三透镜单元240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第三透镜单元2405可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第三透镜单元2405可以沿光轴方向移动。具体地,第三透镜单元2405可以相对于第一透镜单元2105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三透镜单元2405可以独立于第二透镜单元2205移动。另外,第三透镜单元2405沿光轴方向的可移动距离可以与第二透镜单元2205沿光轴方向的可移动距离相同或不同。
第二导引单元2420可以从第二镜筒单元2410向外延伸。例如,第二导引单元2420可以从第二镜筒单元2410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延伸,例如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导引单元2420可以沿与第一导引单元2220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例如,第一导引单元2220可以从第一镜筒单元2210沿+X轴方向延伸,并且第二导引单元2420可以从第二镜筒单元2410沿-X轴方向延伸。
第二导引单元2420可以包括第二下部表面2421、第二侧表面2422和第二上部表面2423。
第二上部表面2423可以面向第二壳体2100的内部上部表面。第二上部表面2423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面向第二壳体2100的内部上部表面。第三凹槽2423h1可以设置在第二上部表面2423中。第三凹槽2423h1可以具有从第二上部表面2423向第二下部表面2421凹入的形状。下面待描述的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可以设置在第三凹槽2423h1中。
另外,第四凹槽2423h2可以设置在第二上部表面2423中。第四凹槽2423h2可以与第三凹槽2423h1间隔开。第四凹槽2423h2可以设置在第二上部表面2423的边缘区域中。第四凹槽2423h2可以提供设置下面待描述的第二弹性单元2430的一部分的区域。具体地,第四凹槽2423h2可以提供安装并固定第二弹性单元2430的区域。
第二下部表面2421可以面向第二壳体2100的内部下部表面。第二下部表面2421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面向第二壳体2100的内部下部表面。第二下部表面2421可以包括多个子下部表面。具体地,第二下部表面2421可以包括第一子下部表面2421a以及相对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设置在第一子下部表面2421a上方的第二子下部表面2421b。换句话说,第二子下部表面2421b可以设置成比第一子下部表面2421a更靠近第二上部表面2423。至少一个第二紧固突出部(未示出)可以设置在第二子下部表面2421b上。第二紧固突出部可以具有从第二子下部表面2421b向下突出的形状。第二紧固突出部可以插入到形成在下面待描述的第二弹性单元2430中的第二固定凹槽(未示出)中。
另外,第二下部表面2421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子下部表面2421a与第二子下部表面2421b之间的第二阶状表面2425。第二阶状表面2425可以连接至第一子下部表面2421a和第二子下部表面2421b的端部。第二阶状表面2425可以被限定为第二阶状部分2425。换句话说,第二下部表面2421可以包括第一子下部表面2421a、第二子下部表面2421b和第二阶状部分2425,并且具有阶状结构。
第二侧表面2422可以设置在第二上部表面2423与第二下部表面2421之间。具体地,第二侧表面2422可以是将第二上部表面2423和第二下部表面2421连接的表面。更具体地,第二侧表面2422可以是将第二子下部表面2421b和第二上部表面2423连接的表面。第二侧表面2422可以面向下面待描述的第二子壳体2120的第一内表面。
第二凹部2422h可以设置在第二侧表面2422中。第二凹部2422h可以具有从第二侧表面2422朝向第二镜筒单元2410凹入的形状。另外,第二凹部2422h可以具有沿光轴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凹槽形状。当从前面观察时,第二凹部2422h可以具有V形形状。
第二导引单元2420可以包括第二插入孔2420h1。第二插入孔2420h1可以是穿过第二导引单元2420的一个表面和另一表面的孔。在此,第二导引单元2420的一个表面可以是面向第一透镜镜筒2200的表面,并且第二导引单元2420的另一表面是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反的表面并且可以是面向图像传感器2900的表面。
第二销2450可以设置在第二插入孔2420h1中。第二销2450可以设置成穿过第二插入孔2420h1。第二销2450可以具有沿光轴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二销2450可以与第一销2250间隔开并且平行于第一销2250。第二销2450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具有比第二透镜镜筒2400更长的长度。第二销2450可以联接至第一子壳体2110和第二子壳体2120中的至少一者。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使用第二销2450作为移动轴线而沿光轴方向移动。因此,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2400中的第三透镜单元2405可以执行变焦功能和/或自动对焦功能。
第二弹性单元2430可以设置在第二导引单元2420上。例如,第二弹性单元2430可以设置在第二导引单元2420的第二上部表面2423、第二下部表面2421和第二侧表面2422上。第二弹性单元2430可以联接至第二导引单元2420。
第二弹性单元2430可以包括第三弹性构件2431和第四弹性构件2432。
第三弹性构件2431可以联接至第二导引单元2420。第三弹性构件2431可以设置在第二侧表面2422上的设定位置处。
第三弹性构件2431可以具有与第二侧表面242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第三弹性构件2431可以包括第七区域2431a、第八区域2431b和第九区域2431c。
第七区域2431a和第八区域2431b可以设置在第二导引单元2420的第二侧表面2422上并且彼此间隔开。第七区域2431a和第八区域2431b可以设置在第二侧表面2422的未设置有第二凹部2422h的区域中。
第九区域2431c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2231a与第二区域2231b之间,以连接两个区域2431a和2431b。第九区域2431c可以设置在与第二凹部2422h对应的区域中。第九区域2431c可以具有与第二凹部2422h的形状对应的V形形状。
第四弹性构件2432可以设置在第二导引单元2420上。第四弹性构件2432可以联接至第二导引单元2420。
第四弹性构件2432可以包括第十区域2432a、第十一区域2432b和第十二区域2432c。
第十区域2432a可以设置在第二导引单元2420的第二下部表面2421上。具体地,第十区域2432a可以设置在第二导引单元2420的第二子下部表面2421b上。第十区域2431a可以包括第二固定凹槽(未示出)。第二固定凹槽可以设置在与第二紧固突出部对应的区域中并且可以具有与第二紧固突出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第十一区域2432b可以连接至第十区域2432a。例如,第十一区域2432b可以在第十区域2432a的一个端部上弯曲,并且设置在第二导引单元2420的第二侧表面2422上。第十一区域2432b可以设置在第三弹性构件2431上。第十一区域2432b可以平行于第七区域2431a和第八区域2431b。第十一区域2432b可以设置成覆盖第三弹性构件2431。
第十二区域2432c可以连接至第十一区域2432b。例如,第十二区域2432c可以在第十一区域2432b的一个端部上弯曲并且设置在第二导引单元2420的第二上部表面2423上。第十二区域2432c的一部分可以设置成插入到设置在第二上部表面2423上的第四凹槽2423h2中。
换句话说,在第四弹性构件2432中,形成在第七区域2431a中的第二固定凹槽可以联接至第二紧固突出部,并且第十二区域2432c可以插入到第四凹槽2423h2中并物理地联接至第二导引单元2420。因此,第二弹性单元2430可以保持牢固地联接至第二导引单元2420的状态。
另外,第二透镜镜筒2400还可以包括第二导引凹槽2410h1。第二导引凹槽2410h1可以设置在从第二镜筒单元2410向外延伸的区域中。第二导引凹槽2410h1可以设置在与第一销2250对应的区域中。第二导引凹槽2410h1可以提供第一销2250插入到其中的空间。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通过第一销2250和第二销2450沿光轴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导引凹槽2410h1可以具有带有敞开的一侧的形状。例如,第二导引凹槽2410h1可以具有这样的形状:该形状具有面向第二壳体2100的第二内表面的敞开的一侧。因此,可以使当第二透镜镜筒2400通过第四驱动单元2500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和振动最小化。
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第四驱动单元2500。第四驱动单元2500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中。第四驱动单元2500可以联接至第二透镜镜筒2400。第四驱动单元2500可以使第二透镜镜筒2400沿光轴方向(Z轴方向)移动。
第四驱动单元2500可以包括第二压电装置2510、第二延伸部2520、第三缓冲构件2521和第四缓冲构件2522。
第二压电装置2510可以包括压电装置。例如,第二压电装置2510可以包括通过所施加的动力引起机械变形的材料。第二压电装置2510可以通过所施加的动力收缩或膨胀,并引起在设定的方向上的机械变形。例如,第二压电装置2510可以通过所施加的动力引起在光轴方向(Z轴方向)上的机械变形并产生振动。
第二压电装置2510可以包括第二盘2511和第二突出部2512。第二盘2511可以具有板形形状,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三孔2113中。例如,第二盘2511可以设置在第三孔2113的第三突出部2113a上。具体地,第二盘2511可以设置在多个第三子突出部上。第三突出部2113a可以对第二盘2511进行支承。
第二突出部2512可以设置在第二盘2511下方。具体地,第二突出部2512可以相对于第三方向(Z轴方向)设置在第二盘2511下方,并且可以连接至第二盘2511。第一突出部2512的部分区域可以设置在第三孔2113中。第二突出部2512可以具有朝向图像传感器2900突出的形状。第二突出部2512的(X轴方向或Y轴方向)宽度可以在光轴方向上变化。例如,第二突出部2512的宽度可以朝着图像传感器2900减小。
第二延伸部2520可以沿光轴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2520可以平行于光轴设置并连接至第二压电装置2510。例如,第二延伸部2520的上端部可以连接至第二突出部2512。另外,第二延伸部2520的下端部可以插入到形成在第二壳体2100的下端部、例如第二子壳体2120的下端部中的第五孔(未示出)中。
另外,第二延伸部2520的一个区域可以连接至第二透镜镜筒2400。例如,第二延伸部2520可以通过第二弹性单元2430连接至第二透镜镜筒2400。具体地,第二延伸部2520可以设置在第三弹性构件2431与第四弹性构件2432之间。更具体地,第二延伸部2520可以设置在第三弹性构件2431的第九区域2431c与第四弹性构件2432的第十一区域2432b之间。第二延伸部2520可以通过第三弹性构件2431和第四弹性构件2432的弹力固定。
第二延伸部2520可以将从第二压电装置2510产生的振动传递至第二透镜镜筒2400。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根据第二延伸部2520的振动方向向上或向下(Z轴方向或光轴方向)移动。因此,第二透镜镜筒2400中的第三透镜单元2405可以移动并执行放大或缩小的变焦功能。
第三缓冲构件2521可以设置在第二延伸部2520上。第三缓冲构件2521可以设置在第二延伸部2520的上部区域中。第三缓冲构件2521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的第三孔2113中。例如,第三缓冲构件2521可以设置在第三孔2113的第三突出部2113a与第四突出部2113b之间。第三缓冲构件2521可以固定至由第三突出部2113a和第四突出部2113b设定的位置。另外,第三缓冲构件2521可以包括第二延伸部2520插入到其中的通孔。
第四缓冲构件2522可以设置在第二延伸部2520上。第四缓冲构件2522可以设置在第二延伸部2520的下部区域中。第四缓冲构件2522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三缓冲构件2521间隔开。第四缓冲构件2522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的第五孔(未示出)中。第四缓冲构件2522可以设置成插入到第五孔中。第二缓冲构件2322可以包括第二延伸部2520插入到其中的通孔。
第三缓冲构件2521和第四缓冲构件2522可以防止由第二延伸部2520的振动引起的噪音。另外,第三缓冲构件2521和第四缓冲构件2522可以防止第二延伸部2520由于外部冲击而变形或损坏。
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第一检测单元(未示出)、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和第二检测单元(未示出)。
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可以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2200上。例如,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可以设置在第一下部表面2223上。具体地,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可以设置在第一透镜镜筒2200的第一凹槽223h1中。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可以与第一透镜镜筒2200一起沿光轴方向移动。
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可以包括多个磁体。例如,N极和S极可以沿光轴方向交替设置在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中。
第一检测单元可以邻近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设置。例如,第一检测单元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面向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第一检测单元可以对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的位置进行检测。因此,第一检测单元可以对与第一磁性缩放器2610一起移动的第一透镜镜筒2200的位置和运动进行检测。
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可以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2400上。例如,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可以设置在第二上部表面2423上。具体地,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可以设置在第二透镜镜筒2400的第三凹槽2423h1中。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可以与第二透镜镜筒2400一起沿光轴方向移动。
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可以包括多个磁体。例如,N极和S极可以沿光轴方向交替设置在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中。
另外,第二检测单元可以邻近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设置。例如,第二检测单元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面向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第二检测单元可以对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的位置进行检测。因此,第二检测单元可以对与第二磁性缩放器2620一起移动的第二透镜镜筒2400的位置和运动进行检测。
另外,尽管附图中未示出,但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还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未示出)。陀螺仪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中。陀螺仪传感器可以对使用相机致动器的用户的运动进行检测。
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第二板2800。第二板2800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中。第二板2800可以设置成围绕第二壳体2100的部分区域。例如,第二板2800可以设置成围绕第二子壳体2120的外侧部的一部分。第二板2800可以向设置在第二壳体2100中的部件提供电力或电流。换句话说,第二板2800可以是电路板,并且可以包括具有可以被电连接的布线图案的电路板,比如刚性PCB、柔性PCB、或刚性柔性PCB。第二板2800可以电连接至上述第一电路板310。
第二板2800可以包括第一端部2810。第一端部2810可以设置在第三驱动单元2300的第一压电装置2310上。例如,第一端部2810可以设置在第一压电装置2310的第一盘2311上。具体地,第一端部2810可以设置在第一盘2311的一个表面上。另外,第一端部2810可以设置在第四驱动单元2500的第二压电装置2510上。例如,第二端部2820可以设置在第二压电装置2510的第二盘2511上。具体地,第一端部2810可以设置在第二盘2511的一个表面上。
第二板2800可以包括第二端部2820。第一端部2810可以与第一端部2810间隔开。另外,第二端部2820可以设置在相对于光轴方向不与第一端部2810重叠的区域中。
第二端部2820可以设置在第三驱动单元2300的第一压电装置2310上。例如,第二端部2820可以设置在第一压电装置2310的第一盘2311上。具体地,第一端部2810可以设置在与第一盘2311的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表面上。另外,第二端部2820可以设置在第四驱动单元2500的第二压电装置2510上。例如,第二端部2820可以设置在第二压电装置2510的第二盘2511上。具体地,第二端部2820可以设置在与第二盘2511的一个表面相对的另一个表面上。
换句话说,第二板2800可以向第一压电装置2310和第二压电装置2510提供电力。因此,第三驱动单元2300和第四驱动单元2500可以通过所施加的电力分别对第一透镜镜筒2200和第二透镜镜筒2400进行驱动。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具有压电装置的第三驱动单元2300和第四驱动单元2500,并且第一透镜镜筒2200和第二透镜镜筒2400可以通过第三驱动单元2300和第四驱动单元2500沿光轴方向移动。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第三驱动单元2300和第四驱动单元2500可以包括音圈马达(VCM)、形状记忆合金等。在这种情况下,第三驱动单元2300和第四驱动单元2500可以利用VCM的电磁力或形状记忆合金的物理变化来使第一透镜镜筒2200和第二透镜镜筒2400移动。
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2900。图像传感器2900可以收集按顺序地通过第一透镜单元2105、第二透镜单元2205和第三透镜单元2405的光,并将所收集的光转换成图像。图像传感器2900可以设置成使得光轴与透镜单元105、205和405的透镜匹配。图像传感器2900的光轴和透镜的光轴可以对准。
图101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立体图,图102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03是沿着图101中的线IIII'的横截面图,以及图104是沿着图101中的线IIIIII'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01至图104,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A可以包括透镜单元1220、第二壳体1230、第二驱动单元1250、基部单元(未示出)和第二板单元1270。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A还可以包括第二屏蔽罩(未示出)、弹性单元(未示出)和结合构件(未示出)。此外,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A还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IS。
第二屏蔽罩(未示出)可以定位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A的一个区域(例如,最靠外侧部)中,并且定位成围绕下面待描述的部件(透镜单元1220、第二壳体1230、弹性单元(未示出)、第二驱动单元1250、基部单元(未示出)、第二板单元1270和图像传感器(IS))。
第二屏蔽罩(未示出)可以阻挡或减少从外部产生的电磁波。因此,可以减少第二驱动单元1250的故障的发生。
透镜单元1220可以定位在第二屏蔽罩(未示出)中。透镜单元1220可以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移动。因此,可以执行上述AF功能。
具体地,透镜单元1220可以包括透镜组件1221和线圈架1222。
透镜组件1221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透镜。另外,可以存在多个透镜组件1221,但是将基于一个透镜组件给出下面的描述。
透镜组件1221可以联接至线圈架1222,并且可以通过由联接至线圈架1222的第四磁体1252a和第二磁体1252b产生的电磁力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移动。
线圈架1222可以包括围绕透镜组件1221的开口区域。另外,线圈架1222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联接至透镜组件1221。另外,线圈架1222可以包括位于该线圈架1222的侧表面中的线圈架凹槽,并且可以通过线圈架凹槽联接至第四磁体1252a和第二磁体1252b。结合构件等可以施加至线圈架凹槽。
另外,线圈架1222可以在该线圈架1222的上端部和后端部上联接至弹性单元(未示出)。因此,线圈架1222可以在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移动的同时由弹性单元(未示出)支承。换句话说,当线圈架1222的位置被保持时,线圈架1222可以保持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弹性单元(未示出)可以形成为板簧。
第二壳体1230可以设置在透镜单元1220与第二屏蔽罩(未示出)之间。另外,第二壳体1230可以设置成围绕透镜单元1220。
可以在第二壳体1230的侧部部分中形成有孔。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可以设置在该孔中。该孔可以定位成与上述线圈架1222的线圈架凹槽对应。
第四磁体1252a可以定位成面向第四线圈1251a。另外,第二磁体1252b可以定位成面向第五线圈1251b。
弹性单元(未示出)可以包括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和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联接至线圈架1222的上部表面。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联接至线圈架1222的下部表面。另外,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和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形成为如上所述的板簧。另外,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和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为线圈架1222的运动提供弹性。
第二驱动单元1250可以提供用于使透镜单元1220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移动的驱动力F3和F4。第二驱动单元1250可以包括第二驱动线圈1251和第二驱动磁体1252。
透镜单元1220可以通过在第二驱动线圈1251与第二驱动磁体1252之间形成的电磁力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移动。
第二驱动线圈1251可以包括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可以设置在形成于第二壳体1230的侧部部分上的孔中。另外,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可以电连接至第二板单元1270。因此,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可以通过第二板单元1270接收电流等。
第二驱动磁体1252可以包括第四磁体1252a和第五磁体1252b。第四磁体1252a和第五磁体1252b可以设置在上述线圈架1222的线圈架凹槽中,并且定位成与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对应。
基部单元(未示出)可以定位在透镜单元1220与图像传感器IS之间。部件、比如滤光器可以固定至基部单元(未示出)。另外,基部单元(未示出)可以设置成围绕图像传感器IS。借助这种构型,图像传感器可以免受外来物质等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是变焦致动器或AF致动器。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对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进行支承,并通过根据来自预定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使透镜移动来执行自动对焦功能或变焦功能。
另外,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是固定变焦或连续变焦。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提供透镜组件1221的运动。
另外,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包括多个透镜组件。例如,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第二透镜组件(未示出)、第三透镜组件(未示出)和导引销(未示出)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设置在第二相机致动器中。以上描述可以应用于对该第二相机致动器的描述。因此,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驱动单元执行高倍率变焦功能。例如,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和第二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是通过驱动单元和导引销(未示出)移动的移动透镜,并且第三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是固定透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三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执行对焦器的功能,光通过该对焦器在特定位置处形成图像,并且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执行变换器的功能,该变换器用于使由作为对焦器的第三透镜组件(未示出)形成的图像在另一位置处重新形成。同时,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处于倍率变化大的状态,因为与对象的距离或图像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并且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在光学系统的焦距或倍率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同时,由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形成的图像的成像点可以根据位置而略有不同。因此,第二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对由变换器形成的图像执行位置补偿功能。例如,第二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执行补偿器的功能,以用于使用由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形成的图像的成像点在图像传感器的实际位置处准确地形成图像。
图像传感器IS可以定位在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内侧部或外侧部上。在实施方式中,如所示,图像传感器IS可以定位在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内侧部上。图像传感器IS可以接收光并将所接收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另外,图像传感器IS可以包括呈阵列形式的多个像素。另外,图像传感器IS可以定位在光轴上。
图105是应用有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如图105所示,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500可以包括设置在该移动终端1500后表面上的相机模块1000、闪光灯模块1530和自动对焦装置1510。
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图像捕获功能和AF功能。例如,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使用图像的AF功能。
相机模块1000对由图像传感器在拍摄模式或视频通话模式下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图像帧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预定的显示单元上并存储在存储器中。相机(未示出)也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的本体的前表面上。
例如,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第一相机模块1000A和第二相机模块1000B,并且第一相机模块1000A可以实现OIS以及AF或变焦功能。另外,AF、变焦和OIS功能可以由第二相机模块1000b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相机模块1000A包括上述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两者,所以可以通过改变光学路径来容易地使相机装置或相机模块小型化。
闪光灯模块1530可以包括用于在该闪光灯模块1530中发射光的光发射装置。闪光灯模块1530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相机的操作或用户的控制来操作。
自动对焦装置1510可以包括作为光发射单元的表面光发射激光装置的各封装件中的一个封装件。
自动对焦装置1510可以包括使用激光的AF功能。自动对焦装置1510可以主要用在使用相机模块1000的图像的AF功能下降的情况下,例如,10m或更小的接近度或者黑暗环境。
自动对焦装置1510可以包括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该光发射单元包括竖向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半导体装置,该光接收单元、比如光电二极管用于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图106是应用有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车辆的立体图。
例如,图106是配备有应用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1000的车辆驾驶员辅助系统的车辆的外部视图。
参照图106,实施方式中的车辆700可以包括通过动力源旋转的轮13FL和13FR、以及预定传感器。传感器可以是相机传感器200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相机2000可以是应用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1000的相机传感器。实施方式中的车辆700可以通过用于捕获前方图像或周围图像的相机传感器2000获取图像信息、使用图像信息确定没有识别出车道线的情况、并且在没有识别出车道线时生成虚拟车道线。
例如,相机传感器2000可以通过捕获车辆700前方的视图来获取前方图像,并且处理器(未示出)可以通过对包括在前方图像中的物体进行分析来获取图像信息。
例如,当在由相机传感器2000捕获的图像中捕获到诸如中央分隔带、路缘、或对应于车道线的行道树、邻近车辆、行驶障碍物和间接道路标记之类的物体时,处理器可以检测该物体并将所检测的物体包括在图像信息中。此时,处理器可以通过获取与通过相机传感器2000检测的物体的距离信息来进一步补充图像信息。
图像信息可以是关于图像中所捕获的物体的信息。相机传感器2000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模块。
相机传感器2000可以对由图像传感器(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或电荷耦接装置(CCD))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进行处理。
图像处理模块可以对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取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进行处理以提取必要的信息,并将所提取的信息传输至处理器。
此时,相机传感器2000可以包括立体相机,以用于提高物体的测量准确度,并且进一步确保信息、比如车辆700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虽然以上已经对实施方式进行了主要描述,但是这些描述仅是说明性的,并且不限制本公开,并且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实施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以上未例示的各种修改和应用是可能的。例如,实施方式中具体示出的每个部件可以通过修改来实现。另外,与这些修改和应用相关的差异应该被解释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中。

Claims (20)

1.一种相机致动器,包括:
壳体;
移动器,所述移动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包括光学构件和保持器,所述光学构件设置在所述保持器中;
倾斜导引单元,所述倾斜导引单元构造成对所述移动器的倾斜进行导引;以及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构造成驱动所述移动器,
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容纳凹槽,所述光学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凹槽中,并且
其中,在所述容纳凹槽的底表面中形成有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致动器,
其中,所述底表面包括第一面区域和第二面区域,所述第一面区域在所述凹槽内部与所述光学构件竖向重叠,所述第二面区域在所述凹槽外部与所述光学构件竖向重叠,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面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面区域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保持器还包括坐置突出部,所述坐置突出部在所述凹槽外部设置在所述底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面区域与所述光学构件间隔开预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从所述保持器的上部表面向上延伸的第一保持器止挡部和第二保持器止挡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器止挡部设置成与所述第二保持器止挡部沿着光轴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器止挡部设置成比所述第一保持器止挡部更靠近所述倾斜导引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侧部部分,所述壳体侧部部分设置在所述保持器的上部部分上并且包括壳体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器止挡部在竖向方向上与所述壳体的上部表面至少部分地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器止挡部与所述壳体孔竖向地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致动器,还包括结合构件,所述结合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持器止挡部与所述凹槽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器止挡部的上部表面定位在所述光学构件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光学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底表面上方。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光学构件包括第一重叠区域和第二重叠区域,所述第一重叠区域与所述底表面竖向地重叠,所述第二重叠区域与所述保持器的所述上部表面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相机致动器,还包括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重叠区域与所述保持器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支承构件设置在所述底表面上方。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竖向地重叠。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致动器,
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器止挡部包括第一止挡部区域和第二止挡部区域,所述第一止挡部区域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止挡部区域沿着所述光轴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止挡部区域包括阶状部分,并且所述第二保持器止挡部的前端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保持器止挡部的后端部的高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底表面的边缘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光学构件竖向地重叠。
CN202180052661.7A 2020-07-21 2021-07-21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Pending CN1159180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90548 2020-07-21
KR1020200090548A KR20220011519A (ko) 2020-07-21 2020-07-21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0200118089A KR20220036018A (ko) 2020-09-15 2020-09-15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020-0118089 2020-09-15
KR1020200125656A KR20220042628A (ko) 2020-09-28 2020-09-28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020-0125656 2020-09-28
KR1020210001527A KR20220099370A (ko) 2021-01-06 2021-01-06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021-0001527 2021-01-06
PCT/KR2021/009376 WO2022019632A1 (ko) 2020-07-21 2021-07-21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8098A true CN115918098A (zh) 2023-04-04

Family

ID=79729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2661.7A Pending CN115918098A (zh) 2020-07-21 2021-07-21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6962A1 (zh)
EP (1) EP4187894A1 (zh)
JP (1) JP2023536413A (zh)
CN (1) CN115918098A (zh)
WO (1) WO202201963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3434B1 (ko) * 2017-02-17 2019-04-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6997370B2 (ja) * 2017-05-25 2022-01-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102473411B1 (ko) * 2017-07-03 2022-12-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639191B1 (ko) * 2018-10-11 2024-02-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6815476B1 (ja) * 2019-12-27 2021-01-20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87894A1 (en) 2023-05-31
US20230296962A1 (en) 2023-09-21
JP2023536413A (ja) 2023-08-25
WO2022019632A1 (ko) 2022-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47201B (zh) 相机致动器及包括其的相机模组
CN115668966A (zh) 相机致动器以及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装置
CN115918098A (zh)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KR20210150737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EP4203455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EP4141532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ame
CN114761870B (zh)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EP4187318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KR20220099370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20230213837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ame
US20230269453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20230015136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20052555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20012618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30022602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30099411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렌즈 이송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CN117355792A (zh)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其的相机模块
KR20230077225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TW202343122A (zh) 攝影機致動器、透鏡移動裝置及包括其之攝影機裝置
KR20230077835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30099413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렌즈 이송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KR20240081903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20022755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202414062A (zh) 相機致動器及包括其之相機模組
KR20230060839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