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5037A -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5037A
CN115915037A CN202111122348.4A CN202111122348A CN115915037A CN 115915037 A CN115915037 A CN 115915037A CN 202111122348 A CN202111122348 A CN 202111122348A CN 115915037 A CN115915037 A CN 115915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oming call
transmission link
terminal device
voice transmission
audio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23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建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23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50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8078 priority patent/WO202304578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5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50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上述的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避免终端设备在用户没有接听通话意愿的情况下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减少对音频输出设备的正常使用的影响,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Description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能够实现在多个支持蓝牙传输的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息交换,使得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加迅速和高效。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能够支持同时与多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同时与多个终端设备连接时,多个终端设备之间会出现因为业务需求抢占该电子设备的情况,会对该电子设备的正常业务使用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避免终端设备在用户没有接听通话意愿的情况下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减少对音频输出设备的正常使用的影响,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判断所述音频输出设备是否处于占用状态;其中,所述占用状态为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任一终端设备;若是,则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以及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和/或,若否,则响应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所述第二响铃音频数据,以及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至少分别与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装置包括: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请求拒绝模块,用于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链路建立模块,用于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装置包括: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占用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音频输出设备是否处于占用状态;其中,所述占用状态为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任一终端设备;拒绝模块,用于若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处于占用状态,则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以及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不处于占用状态,则响应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所述第二响铃音频数据,以及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至少分别与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装置包括: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音频输出设备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音频输出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时发送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音频输出设备会直接拒绝,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不会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仅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才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能够避免第一终端设备在用户没有接听通话意愿的情况下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减少对音频输出设备的正常使用的影响,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段接收到来电的时序流程图;
图4B为一个实施例中在前一个终端设备处于通话过程中,另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的时序流程图;
图4C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前一个终端设备处于通话过程中,另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的时序流程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段接收到来电的时序流程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称为第二终端设备,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终端设备称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两者都是终端设备,但其不是同一终端设备。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多个”等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音频输出设备10可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20建立蓝牙连接,该音频输出设备10可以是具备蓝牙通信功能及音频播放功能的各类电子设备,例如,蓝牙耳机、蓝牙音箱,也可以是智能手表等终端设备,进一步地,该音频输出设备10可以是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终端设备20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载终端、平板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进一步地,终端设备20可以是能够接入到无线网络并进行通信业务的设备,终端设备20中可设置有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并通过该SIM卡接入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等无线网络,实现接听来电、去电呼叫等通话业务。
上述的蓝牙连接可以是基于经典蓝牙协议(例如,由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制定的蓝牙4.0等版本的协议)实现的,也可以基于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协议(例如蓝牙5.0等版本的协议)实现的,在此不作限定,可随着蓝牙协议的发展而变化。
在相关的技术中,由于终端设备为了在用户使用音频输出设备的过程中,如果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用户可以及时听到的终端设备设置的来电铃声,如用户在使用耳机的过程中依然可以收听到手机的来电铃声等,从而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许多终端设备设置在来电时就会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发明人发现,这种设置使得音频输出设备在连接多个终端设备(如手机)时会引起其他的问题,例如,在音频输出设备10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20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音频输出设备10当前正与终端设备A进行音频数据传输,也即终端设备A当前正使用音频输出设备10播放音频数据,此时终端设备B接收到来电呼叫,终端设备B会直接抢占音频输出设备10,挤占掉终端设备A,如果用户并没有接听终端设备B的来电的意愿,会对终端设备A正常使用音频输出设备10产生影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音频输出设备20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时,可拒绝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音频输出设备20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才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对于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时发送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音频输出设备会直接拒绝,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不会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能够避免第一终端设备在用户没有接听通话意愿的情况下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减少对音频输出设备的正常使用的影响,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音频输出设备,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音频输出设备支持蓝牙“一拖多”功能,能够支持同时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也即音频输出设备能够同时与N个终端设备保持蓝牙连接,该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例如2、3、4等,但不限于此。
音频输出设备可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该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可接入到4G、5G等无线网络并实现通话功能,该通话功能可包括但不限于接听来电,去电呼叫等功能。在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话时,音频输出设备可通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蓝牙连接,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以实现在音频输出设备上进行通话的功能。可选地,音频输出设备可基于蓝牙的通话协议实现通话功能,该通话协议可包括但不限于HFP(Hands-free Profile)协议等,其中,HFP协议是一种用于蓝牙设备之间进行通话控制的蓝牙协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为支持蓝牙带内铃声功能的终端设备,蓝牙带内铃声功能指的是在接收到来电呼叫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该语音传输链路向音频输出设备传输响铃音频的功能。该语音传输链路可包括同步定向链接(Synchronous Connection Oritened,SCO)链路等能够满足高时效性的物理链路。
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会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来电请求。其中,第一来电请求可用于通知音频输出设备有来电。例如,第一来电请求可包括AT指令“+CIEV:(callsetup=1)”,该AT指令可于表示电话建立过程,即通知音频输出设备有来电。由于第一终端设备一般默认为支持蓝牙带内铃声功能的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第一终端设备会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来电请求,还会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用于请求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可选地,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可以是SCO链路。
可以理解的,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来电请求后,再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当然,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设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顺序发送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甚至同时发送。
步骤220,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
在相关的技术中,由于第一终端设备为支持蓝牙带内铃声功能的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就会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若音频输出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成功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则第一终端设备会通过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将响铃音频数据传输出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播放该响铃音频数据。若在此之前音频输出设备正在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也即音频输出设备正在播放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音频数据,则第一终端设备会在来电阶段直接抢占音频输出设备,对第二终端设备使用音频输出设备产生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即接收到来电但还未接听的状态)时,音频输出设备可拒绝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不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第一终端设备无法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因此,若在此之前音频输出设备正在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也不会对第二终端设备使用音频输出设备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可包括不对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进行响应,或,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拒绝指令,该拒绝指令用于表征音频输出设备拒绝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其中,音频输出设备不对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进行响应,可指的是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后,不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任何反馈信号。第一终端设备在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后,若在预设时音段内未接收到反馈信号,说明音频输出设备拒绝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则确定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失败。
可选地,上述的拒绝指令可包括错误指令,在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阶段,音频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后,可向第一终端设备返回错误指令,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该错误指令,可确定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失败。
由于在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阶段,音频输出设备不会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因此,第一终端设备的响铃音频数据不会传输到音频输出设备。为了提醒用户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音频输出设备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后,输出与该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可用于提醒用户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第一来电提醒信息的表现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语音提醒、震动提醒、显示提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该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可以是音频输出设备本地存储的提醒信息,例如,可以是本地存储的提示音,或是根据本地存储的震动参数进行震动等,但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的同时,输出第一来电提醒信息,也可以是在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之前或之后,输出第一来电提醒信息,二者之间的先后顺序在此不作限定。
步骤230,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
音频输出设备在输出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提醒用户之后,用户可以通过音频输出设备或者在第一终端设备上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后,音频输出设备可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通过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音频输出设备可通过扬声器等播放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同时可通过麦克风等声音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语音数据,并通过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将麦克风等声音采集装置采集的语音数据传输至第一终端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第一终端设备可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接听指令,该第一接听指令可用于表征第一终端设备接听来电通话,从来电状态切换为通话状态(指正在进行通话的状态)。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接听指令后,可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以使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由音频输出设备发起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的建立,既能够在音频输出设备上实现通话功能,又不需要对支持蓝牙带内铃声功能的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设置或改动,提高音频输出设备的兼容性及适配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时发送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音频输出设备会直接拒绝,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不会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仅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才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能够避免第一终端设备在用户没有接听通话意愿的情况下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减少对音频输出设备的正常使用的影响,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音频输出设备,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步骤304,若音频输出设备当前处于占用状态,则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
占用状态为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该第二终端设备可为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除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任一终端设备。在音频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后,可判断音频输出设备当前是否处于占用状态,若当前处于占用状态,说明音频输出设备当前正在播放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音频数据,则可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避免第一终端设备抢占音频输出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音频输出设备当前不处于占用状态,也即音频输出设备当前没有播放任一终端设备传输的音频数据,则可响应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在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之后,可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该第二响铃音频数据。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可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步骤306,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可进行多媒体音频播放业务,上述的占用状态可包括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多媒体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进一步地,第二终端设备可基于蓝牙的音频传输协议向音频输出设备传输多媒体音频数据,可选地,该音频传输协议可包括A2DP(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等,第二终端设备可与音频输出设备之间建立A2DP连接,并通过A2DP连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多媒体音频数据。
若在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多媒体音频数据传输的情况下,音频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则可拒绝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避免在用户没有接听意愿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抢占音频输出设备,影响第二终端设备的多媒体音频播放业务。
可选地,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音频输出设备可断开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A2DP连接,停止接收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音频数据,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可选地,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也可以不断开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A2DP连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与音频输出设备保持A2DP连接的情况下,将该A2DP连接设置成不能传输数据流的状态,从而音频输出设备停止接收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音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可进行通话业务,占用状态可包括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第二终端设备可与音频输出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该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可以是SCO链路,并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通话业务相关的音频数据,如来电时的第二响铃音频数据、通话中的语音数据等。
若在音频输出设备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情况下,音频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则可拒绝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避免在用户没有接听意愿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抢占音频输出设备,影响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后,可将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的音频数据与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混合输出。可选地,该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可以是音频输出设备本地存储的提示音,则音频输出设备可播放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的音频数据与该第一来电提醒信息的混合音频。用户可同时听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音频数据以及提醒第一终端设备来电的提示音,既不影响第二终端设备使用音频输出设备,用户又可以准确获知第一终端设备来电的信息,能够更加贴合用户需求,提高用户粘度。
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音频输出设备可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音频输出设备可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能够使第二终端设备成功抢占音频输出设备,保证第二终端设备正常使用音频输出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通话业务并占用音频输出设备的场景,可包括:1、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但还未接听的场景;2、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且已接听的场景等。因此,在步骤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之前,可包括: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若音频输出设备不处于占用状态,则响应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第一响铃音频数据。
若在音频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时,音频输出设备不处于占用状态,也即没有其它终端设备占用音频输出设备,则音频输出设备可直接响应该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第二终端设备可通过该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响铃音频数据,音频输出设备可播放该第一响铃音频数据,以提示用户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第二终端设备占用音频输出设备。
针对上述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但还未接听的场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时,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此时第二终端设备及第一终端设备均处于来电阶段,音频输出设备可拒绝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将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响铃音频数据与第一提示信息混合输出。
在音频输出设备将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响铃音频数据与第一提示信息混合输出后,用户可以选择接听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若确定接听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即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则音频输出设备可直接通过该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第二终端设备占用音频输出设备。若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即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则音频输出设备可断开该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通过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第一终端设备抢占音频输出设备。
示例性地,图4A为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段接收到来电的时序流程图。如图4A所示,音频输出设备分别与终端设备A及终端设备B建立蓝牙连接。在终端设备A接收到来电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及SCO建立请求。此时,音频输出设备不处于占用状态,则可响应该SCO建立请求,与终端设备A建立SCO链路,终端设备A占用音频输出设备。终端设备A通过该SCO链路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铃声,音频输出设备可播放接收到的终端设备A的来电铃声。在音频输出设备播放终端设备A的来电铃声的过程中,也即终端设备A的来电阶段,终端设备B也接收到来电,终端设备B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及SCO建立请求。由于此时音频输出设备处于占用状态,音频输出设备可拒绝终端设备B的SCO建立请求,并混合播放终端设备A的来电铃声及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B的来电提示音。若确定接听终端设备B的来电,则终端设备B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接听指令,音频输出设备可断开与终端设备A之间的SCO链路,并向终端设备B发送SCO建立请求。终端设备B响应该SCO建立请求,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SCO链路,终端设备B抢占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可通过该SCO链路接收终端设备B的通话语音,并播放该通话语音。
针对上述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且已接听的场景,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播放该第一响铃音频数据后,在确定接听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可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在第二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时,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此时第一终端设备处于通话阶段,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来电阶段,音频输出设备可拒绝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将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与第一提示信息混合输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将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与第一提示信息混合输出的方式,可以是在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的过程中,持续第一时间段将第一提示信息与该语音数据混合输出,该第一时间段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3秒、5秒等。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的过程中,每隔第二时间段将第一提示信息与该语音数据混合输出。该第二时间段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5秒、8秒等。仅将第一提示信息与语音数据持续混合输出第一时间段,或是间隔混合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与语音数据,可避免一直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对用户收听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造成过多干扰。
在将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与第一提示信息混合输出后,若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则可断开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建立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通过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第一终端设备抢占音频输出设备。
示例性地,图4B为一个实施例中在前一个终端设备处于通话过程中,另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的时序流程图。如图4B所示,音频输出设备分别与终端设备A及终端设备B建立蓝牙连接。在终端设备A接收到来电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及SCO建立请求。此时,音频输出设备不处于占用状态,则可响应该SCO建立请求,与终端设备A建立SCO链路,终端设备A占用音频输出设备。终端设备A通过该SCO链路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铃声,音频输出设备可播放接收到的终端设备A的来电铃声。在确定接听终端设备A的来电时,终端设备A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接听指令,音频输出设备可通过该SCO链路接收终端设备A发送的通话语音,并进行播放。在终端设备A占用音频输出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终端设备B接收到来电,终端设备B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及SCO建立请求。由于此时音频输出设备处于占用状态,音频输出设备可拒绝终端设备B的SCO建立请求,并混合播放终端设备A的通话语音及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B的来电提示音。若确定接听终端设备B的来电,则终端设备B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接听指令,音频输出设备可断开与终端设备A之间的SCO链路,并向终端设备B发送SCO建立请求。终端设备B响应该SCO建立请求,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SCO链路,终端设备B抢占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可通过该SCO链路接收终端设备B的通话语音,并进行播放。
针对上述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且已接听的场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之前,还可包括: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拒绝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在确定接听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针对任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发送的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音频输出设备均可拒绝该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不与来电阶段的终端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在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音频输出设备可拒绝该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拒绝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的方式可与上述实施例中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仅在确定接听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音频输出设备才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可避免在用户没有意愿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的情况下,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又再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造成的不必要的功耗损失,提高音频输出设备的续航能力。且对于所有终端设备占用音频输出设备的逻辑都是一致的,避免了不同终端设备抢占耳机的行为不一致带给用户困惑的情况,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地,图4C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前一个终端设备处于通话过程中,另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的时序流程图。如图4C所示,音频输出设备分别与终端设备A及终端设备B建立蓝牙连接。在终端设备A接收到来电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及SCO建立请求。音频输出设备拒绝终端设备A的SCO建立请求,并播放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A的来电提示音。在确定接听终端设备A的来电时,终端设备A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接听指令,音频输出设备可向终端设备A发送SCO建立请求,并与终端设备A建立SCO链路,终端设备A占用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可通过该SCO链路接收终端设备A发送的通话语音,并进行播放。在终端设备A占用音频输出设备进行通话的过程中,终端设备B接收到来电,终端设备B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及SCO建立请求。由于此时音频输出设备处于占用状态,音频输出设备可拒绝终端设备B的SCO建立请求,并混合播放终端设备A的通话语音及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B的来电提示音。若确定接听终端设备B的来电,则终端设备B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接听指令,音频输出设备可断开与终端设备A之间的SCO链路,并向终端设备B发送SCO建立请求。终端设备B响应该SCO建立请求,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SCO链路,终端设备B抢占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可通过该SCO链路接收终端设备B的通话语音,并进行播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音频输出设备断开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之后,音频输出设备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扬声器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可选地,音频输出设备也可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在第二终端设备检测到与音频输出设备之间的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断开后,可直接通过扬声器播放产生的音频数据。通过外放的方式,第二终端设备可继续进行业务,且不会对第一终端设备使用音频输出设备产生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音频输出设备被第二终端设备占用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音频输出设备直接拒绝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时发送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不会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可避免第一终端设备在用户没有接听通话意愿的情况下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减少对第二终端设备使用音频输出设备的影响,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如图5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音频输出设备,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2,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步骤504,若音频输出设备当前处于占用状态,则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
步骤506,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步骤502~506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08,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且第二终端设备仍处于来电状态或通话状态,则断开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二终端设备重新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在第二终端设备占用音频输出设备进行通话业务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也接收到来电,且用户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则第一终端设备抢占音频输出设备进行通话业务。可选地,在第一终端设备抢占音频输出设备时,若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则第二终端设备可直接输出来电提醒,如通过自身的扬声器播放第一响铃音频数据,也可以采用震动的方式进行来电提醒等。若在第一终端设备抢占音频输出设备时,第二终端设备处于通话状态,则第二终端设备可保持该通话状态,不进行挂断。
在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时,若第二终端设备仍处于音频输出设备被抢占时的来电状态或通话状态,则音频输出设备可断开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二终端设备重新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被挂断时,第二终端设备结束通话业务,可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挂断指令,该挂断指令可用于表征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被挂断,该挂断可以是用户在第二终端设备上进行挂断操作,也可以是呼叫第二终端设备的主叫设备进行了挂断操作。因此,若在第一终端设备占用音频输出设备进行通话业务的过程中,音频输出设备未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挂断指令,则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仍处于来电状态或通话状态。在音频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挂断指令时,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音频输出设备可断开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四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以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恢复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该第二语音传输链路继续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第二终端设备占用音频输出设备并继续进行通话业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时,音频输出设备可恢复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继续进行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业务,保证不同终端设备的通话业务能够正常进行,满足用户使用音频输出设备的不同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两个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段内接收到来电的场景,除了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由先接收到来电的终端设备(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设备)占用音频输出设备,后接收到来电的终端设备(如上述的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接听时再抢占音频输出设备的方案以外,还可以是在两个终端设备的来电阶段均不抢占音频输出设备,仅在用户选择接听其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后,再由接听通话的终端设备抢占音频输出设备。
上述的通话控制方法,还可包括: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以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及与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
以第二终端设备先接收到来电,第一终端设备后接收到来电为例,在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音频输出设备拒绝该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在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阶段,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音频输出设备拒绝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可将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及与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混合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均不占用音频输出设备。
可选地,音频输出设备也可输出本地存储的第三来电提醒信息,该第三来电提醒信息可用于提示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均接收到来电,可表征表征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均处于来电状态。
用户可选择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或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若确定接收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则音频输出设备可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第一终端设备抢占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可通过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若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则音频输出设备可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第二终端设备抢占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可通过该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示例性地,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段接收到来电的时序流程图。如图6所示,音频输出设备分别与终端设备A及终端设备B建立蓝牙连接。在终端设备A接收到来电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及SCO建立请求。音频输出设备可拒绝终端设备A的SCO建立请求,并播放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A的来电提示音。在终端设备A的来电阶段,终端设备B也接收到来电,终端设备B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及SCO建立请求。音频输出设备可拒绝终端设备B的SCO建立请求,并混合播放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A的来电提示音及本地存储的终端设备B的来电提示音。若确定接听终端设备B的来电,则终端设备B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接听指令,音频输出设备可向终端设备B发送SCO建立请求。终端设备B响应该SCO建立请求,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SCO链路,终端设备B抢占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可通过该SCO链路接收终端设备B的通话语音,并播放该通话语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两个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段接收到来电,音频输出设备均拒绝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发起的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仅在确定接听其中一个终端设备的来电时,再与该接听来电的终端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可避免在用户没有意愿接听来电的情况下,先建立了语音传输链路后又断开语音传输链路造成的不必要的功耗损失,提高了音频输出设备的续航能力。且对于所有终端设备占用音频输出设备的逻辑都是一致的,避免了不同终端设备抢占耳机的行为不一致带给用户困惑的情况,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各实施例中涉及的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的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若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听操作,则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可预先设计对应各个终端设备的接听操作的操作方式,音频输出设备可检测接听操作,并根据检测到的接听操作的操作方式判断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还是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可选地,不同终端设备的接听操作的操作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音频输出设备上不同的操作部件、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操作频率、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持续操作时长等。
以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音频输出设备上不同的操作部件为例,如音频输出设备为TWS无线耳机,音频输出设备可设置有第一按钮及第二按钮(可以是物理按钮,也可以是显示的虚拟按钮),用户按压第一按钮对应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用户按压第二按压对应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等。
以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操作频率为例,用户在音频输出设备的触控装置上进行单击操作,对应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用户在音频输出设备的触控装置上进行双击操作,对应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等。
以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持续操作时长为例,用户在音频输出设备的触控装置上进行短按操作,对应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用户在音频输出设备的触控装置上进行长按操作,对应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音频输出设备上进行的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听操作,以及针对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接听操作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说明的几种操作方式。针对不同的终端设备分别设置不同的操作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接听相应的终端设备,操作方式便捷,贴合用户需求。
方式二、若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接听操作,且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则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针对不同终端设备,可设置相同的在音频输出设备上进行的接听操作,例如,接听操作可以是在音频输出设备的触控装置上进行的单击操作、双击操作、按压操作等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通过语音控制的交互操作等。
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接听操作时,若当前有至少存在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业务,则可分别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及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并比较二者的通话优先级的高低。若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则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
可选地,通话优先级可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进行设置,比如设置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为5,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为3,则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高于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的通话优先级。可选地,通话优先级也可通过一个或多个维度的信息进行设置,例如,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的先后顺序、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分别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先后顺序、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来电号码的重要程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设置。
比如,先接收来电的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可高于后接收到来电的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又比如,先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可低于后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又比如,剩余电量高的音频输出设备的通话优先级高于剩余电量低的通话优先级等,但不限于此。
音频输出设备根据各个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选择通话优先级高的终端设备接听来电,可提高音频输出设备的智能化,贴合用户的不同需求。
方式三、若音频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听指令,则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话请求对应的通话,其中,第一接听指令为第一终端设备在检测到接听操作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的。用户可直接在第一终端设备上进行接听操作(比如在第一终端设备上点击接听按钮等),则第一终端设备接听来电通话,第一终端设备从来电状态切换为通话状态,第一终端设备可直接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接听指令。第一接听指令可用于表征第一终端设备从来电状态切换为通话状态,音频输出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接听指令,则可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以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在音频输出设备在检测接收听操并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方式(上述的方式一和方式二),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话请求对应的通话后,可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接听控制指令,该接听控制指令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接听来电通话。例如,该接听控制指令可以是AT指令“ATA(ANSWER)”等。在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接听控制指令接听来电后,可向音频输出设备返回第一接听指令,该第一接听指令用于表示第一终端设备从来电状态切换为通话状态,则音频输出设备可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接听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即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的方式可与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音频输出设备和/或终端设备上进行接听操作,接听来电的方式更为灵活且多样化,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
如图7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音频输出设备,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0,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步骤720,判断音频输出设备是否处于占用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730,若否,则执行步骤750。
步骤730,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
步骤740,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
步骤750,响应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第二响铃音频数据。
步骤760,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音频输出设备处于占用状态,则会拒绝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时发送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不会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仅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才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能够避免第一终端设备在用户没有接听通话意愿的情况下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能够减少对音频输出设备的正常使用的影响。
如图8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音频输出设备,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10,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且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是在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之后,接收到来电的。该方法还可包括:在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本地存储的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音频输出设备将本地存储的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及第二来电提醒信息混合输出,或,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本地存储的第三来电提醒信息,第三来电提醒信息用于表征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均处于来电状态。
步骤820,若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音频输出设备输出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步骤830,若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音频输出设备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820可包括: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听指令,则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音频输出设备输出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其中,第一接听指令是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接听操作后生成的。
步骤830可包括:若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听指令,则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音频输出设备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其中,第二接听指令是第二终端设备检测到接听操作后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820及步骤830,可包括:响应检测到的接听操作,则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接听操作对应的目标终端设备,若目标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则音频输出设备输出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若目标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则音频输出设备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其中,预设规则包括接听操作的操作方式,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通话优先级。
在音频输出设备检测到接听操作时,可根据预设规则判断该接听操作对应的是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还是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具体的关于操作方式及通话优先级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810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拒绝该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拒绝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步骤820,可包括:若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来电通话,则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并输出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步骤830,可包括:若确定接听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来电通话,则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并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可选地,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后,音频输出设备可输出本地存储的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后,音频输出设备可将本地存储的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及第二来电提醒信息混合输出,或输出第三来电提醒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两个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段均接收到来电时,在确定接听其中一终端设备的来电后,音频输出设备播放接听来电的终端设备的通话语音,需要接听来电的终端设备可更快、更直接地抢占音频输出设备,提高用户利用音频输出设备接听来电的效率,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需求。
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话控制装置900,应用于上述的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通话控制装置900可包括请求接收模块910、请求拒绝模块920及链路建立模块930。
请求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请求拒绝模块920,用于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求拒绝模块920,还用于不对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进行响应;或,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拒绝指令,拒绝指令用于表征音频输出设备拒绝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链路建立模块930,用于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链路建立模块930,还用于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以使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避免第一终端设备在用户没有接听通话意愿的情况下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减少对音频输出设备的正常使用的影响,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求拒绝模块920,还用于若音频输出设备当前处于占用状态,则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其中,占用状态为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第二终端设备为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除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任一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链路建立模块930,还用于若音频输出设备当前不处于占用状态,则响应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第二响铃音频数据;以及用于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占用状态包括: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链路。链路建立模块930,还用于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900,还包括指令发送模块。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扬声器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求接收模块910,还用于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链路建立模块930,还用于若音频输出设备不处于占用状态,则响应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以及用于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第一响铃音频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链路建立模块930,还用于在确定接听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求接收模块910,还用于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请求拒绝模块920,还用于拒绝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
链路建立模块930,还用于在确定接听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链路建立模块930,还用于在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之后,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且第二终端设备仍处于来电状态或通话状态,则断开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二终端设备重新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不会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可避免第一终端设备在用户没有接听通话意愿的情况下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减少对第二终端设备使用音频输出设备的影响,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求接收模块910,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以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请求拒绝模块920,还用于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及与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900,还可包括接听确定模块。
接听确定模块,用于若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听操作,则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或者,若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接听操作,且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则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或者,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听指令,则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话请求对应的通话,其中,第一接听指令为第一终端设备在检测到接听操作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音频输出设备和/或终端设备上进行接听操作,接听来电的方式更为灵活且多样化,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
如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通话控制装置1000,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该通话控制装置1000可包括请求接收模块1010、占用判断模块1020、拒绝模块1030及响应模块1040。
请求接收模块101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占用判断模块1020,用于判断音频输出设备是否处于占用状态;其中,占用状态为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第二终端设备为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除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任一终端设备。
拒绝模块1030,用于若音频输出设备处于占用状态,则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以及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
响应模块1040,用于若音频输出设备不处于占用状态,则响应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第二响铃音频数据,以及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音频输出设备处于占用状态,则会拒绝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时发送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第一终端设备在来电阶段不会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能够避免第一终端设备在用户没有接听通话意愿的情况下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能够减少对音频输出设备的正常使用的影响。
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又一种通话控制装置1100,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至少分别与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该通话控制装置1100可包括输出模块1110。
输出模块1110,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且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输出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若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是在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之后,接收到来电的。输出模块1110,还用于在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输出本地存储的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以及用于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将本地存储的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及第二来电提醒信息混合输出,或,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输出本地存储的第三来电提醒信息,第三来电提醒信息用于表征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均处于来电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装置1100除了包括输出模块1110,还可包括接听确定模块。
接听确定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听指令,则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音频输出设备输出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其中,第一接听指令是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接听操作后生成的;以及若接收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听指令,则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音频输出设备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其中,第二接听指令是第二终端设备检测到接听操作后生成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听确定模块,还用于响应检测到的接听操作,则按照预设规则确定该接听操作对应的目标终端设备。其中,预设规则包括接听操作的操作方式,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通话优先级。
输出模块1110,还用于若目标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则输出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若目标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则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话控制装置1100还可包括请求接收模块及请求拒绝模块。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请求拒绝模块,用于拒绝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请求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请求拒绝模块,还用于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输出模块1110,还用于若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来电通话,则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并输出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以及若确定接听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来电通话,则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并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两个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间段均接收到来电时,在确定接听其中一终端设备的来电后,音频输出设备播放接听来电的终端设备的通话语音,需要接听来电的终端设备可更快、更直接地抢占音频输出设备,提高用户利用音频输出设备接听来电的效率,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需求。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12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210、与处理器1210耦合的存储器1220,其中存储器1220可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可以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10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基于蓝牙的控制方法。
处理器12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12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2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2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2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2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2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存储器12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12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等。
电子设备1200还可包括蓝牙模块,蓝牙模块可用于提供蓝牙通信功能,与其它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并进行蓝牙数据传输。蓝牙模块可支持一种或多种蓝牙协议,如经典蓝牙、BLE等),但不限于此,可随着蓝牙协议的发展而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10,用于通过蓝牙模块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指示蓝牙模块拒绝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通过扬声器输出与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指示蓝牙模块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使蓝牙模块通过该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
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1200可包括比上述结构框图中更多或更少的结构元件,例如,包括电源模块、物理按键、传感器等,还可在此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基于蓝牙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基于蓝牙的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该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处理器实现如上各实施例中描述的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基于蓝牙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基于蓝牙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基于蓝牙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ROM等。
如此处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为多种形式,诸如静态RAM(Static RAM,SRAM)、动态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DRAM(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率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直接RAM(Rambus DRAM,RDRAM)及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irectRambus DRAM,DRDRAM)。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需要说明的,本申请中的“多个”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7)

1.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
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以使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包括:
不对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进行响应;或,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拒绝指令,所述拒绝指令用于表征所述音频输出设备拒绝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包括:
若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当前处于占用状态,则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其中,所述占用状态为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任一终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占用状态包括: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
所述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包括:
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断开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若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不处于占用状态,则响应所述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所述第一响铃音频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所述第一响铃音频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通过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拒绝所述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
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通过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包括:
将通过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的音频数据与所述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混合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断开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扬声器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断开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仍处于来电状态或通话状态,则断开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重新建立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以及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所述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包括:
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及所述第三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及与所述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5~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之前,包括:
若在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接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听操作,则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或者,
若在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接听操作,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优先级,则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或者,
若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听指令,则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话请求对应的通话,其中,所述第一接听指令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检测到接听操作时向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当前不处于占用状态,则响应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所述第二响铃音频数据;
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15.根据权利要求1~3、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支持蓝牙带内铃声功能的终端设备,所述蓝牙带内铃声功能指的是在接收到来电呼叫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语音传输链路向音频输出设备传输响铃音频的功能。
16.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判断所述音频输出设备是否处于占用状态;其中,所述占用状态为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任一终端设备;
若是,则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以及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和/或,
若否,则响应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所述第二响铃音频数据,以及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占用状态包括: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所述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包括:
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18.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至少分别与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是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之后,接收到来电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本地存储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
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将本地存储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及所述第二来电提醒信息混合输出,或,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时,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本地存储的第三来电提醒信息,所述第三来电提醒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均处于来电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接听指令,则确定接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接听指令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接听操作后生成的;
若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接听指令,则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接听指令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检测到接听操作后生成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包括:
响应检测到的接听操作,则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接听操作对应的目标终端设备,若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若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其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所述接听操作的操作方式,和/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分别对应的通话优先级。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来电请求及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拒绝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所述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包括:
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来电通话,则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并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二来电请求对应的来电通话,则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并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23.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请求拒绝模块,用于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
链路建立模块,用于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
24.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及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
占用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音频输出设备是否处于占用状态;其中,所述占用状态为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状态,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以外的任一终端设备;
拒绝模块,用于若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处于占用状态,则拒绝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并输出与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以及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语音数据;
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不处于占用状态,则响应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响铃音频数据,并输出所述第二响铃音频数据,以及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25.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至少分别与第一终端设备及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处于来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若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则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语音数据。
2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22348.4A 2021-09-24 2021-09-24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9150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348.4A CN115915037A (zh) 2021-09-24 2021-09-24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18078 WO2023045784A1 (zh) 2021-09-24 2022-09-09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348.4A CN115915037A (zh) 2021-09-24 2021-09-24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5037A true CN115915037A (zh) 2023-04-04

Family

ID=85720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2348.4A Pending CN115915037A (zh) 2021-09-24 2021-09-24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5037A (zh)
WO (1) WO20230457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44244B (zh) * 2023-08-15 2023-10-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5482A (zh) * 2016-01-26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509182A (zh) * 2017-08-01 2017-1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拒绝语音通话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023413A1 (zh) * 2016-08-02 2018-02-08 张阳 一种接听电话时的技术数据反馈方法以及眼镜
CN108319442A (zh) * 2018-01-23 2018-07-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播放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404847B1 (en) * 2016-09-02 2019-09-03 Amnon Unger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a user and a remote smartphone
US10455078B1 (en) * 2018-07-11 2019-10-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hancing privacy in mobile phone calls by caller controlled audio delivering modes
CN111818503A (zh) * 2020-09-08 2020-10-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249098A1 (zh) * 2019-06-14 2020-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通信方法、tws蓝牙耳机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0127A1 (zh) * 2016-12-30 2018-07-0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设备及其来电管理方法
US11483359B2 (en) * 2018-10-15 2022-10-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Voice call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5482A (zh) * 2016-01-26 2016-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8023413A1 (zh) * 2016-08-02 2018-02-08 张阳 一种接听电话时的技术数据反馈方法以及眼镜
US10404847B1 (en) * 2016-09-02 2019-09-03 Amnon Unger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a user and a remote smartphone
CN107509182A (zh) * 2017-08-01 2017-1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拒绝语音通话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19442A (zh) * 2018-01-23 2018-07-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播放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455078B1 (en) * 2018-07-11 2019-10-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hancing privacy in mobile phone calls by caller controlled audio delivering modes
WO2020249098A1 (zh) * 2019-06-14 2020-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通信方法、tws蓝牙耳机及终端
CN111818503A (zh) * 2020-09-08 2020-10-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5784A1 (zh)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8503B (zh) 语音通话方法、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1793A (zh) 一种蓝牙通信的方法及终端
CN109548184B (zh) 连接移动终端与蓝牙设备的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3595871A (zh) 一种来电转接方法及终端
CN102857807A (zh) 语音控制通信终端的方法及数字电视终端
US772929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ipulating a shared object
JP2003319062A (ja) ハンズフリー携帯電話機およびハンズフリー切替プログラム
CN102545975A (zh) 车内装置
CN114040373A (zh) 音频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231569A (zh) 一种对移动终端进行控制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184499A (zh) 蓝牙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
KR20000044227A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에서 통화중 문자메시지 전송방법
CN110602683B (zh) 蓝牙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KR20070049384A (ko) 통화대기 시 멀티미디어 영상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CN107124706B (zh) 一种手机间转接电话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045784A1 (zh)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814088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装置
US20080273673A1 (en) Handling of telephone calls
KR100724928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PTT(Push―To―Talk)방식의 통화 알림 장치및 방법
CN115278615A (zh) 蓝牙设备控制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WO2023109282A1 (zh) 来电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71385A (zh) 一种呼叫转移方法
WO2023045800A1 (zh)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3087395A (ja) 文字メッセージ送信機能付き移動体通信装置
JP6537159B1 (ja)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