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3146A - 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3146A
CN115913146A CN202310220912.9A CN202310220912A CN115913146A CN 115913146 A CN115913146 A CN 115913146A CN 202310220912 A CN202310220912 A CN 202310220912A CN 115913146 A CN115913146 A CN 115913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switch tube
microstrip line
reconfigurable
d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209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13146B (zh
Inventor
叶珍
杨聪聪
钟丹
罗丰廷
白杨
彭宇
童伟
王测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ani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ani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ani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ani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209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3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3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3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13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3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icrowave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共源共栅网络以及可重构增益网络,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作为所述可重构放大器芯片的射频输入端,可重构增益网络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可重构放大器芯片的射频输出端。本发明通过开关调整可选择不同的通道工作,可实现直通、放大、衰减多种工作状态,从而可完成放大器放大能力的重构;本发明通过多个二极管工作状态的调整,实现了匹配网络的可重构性,从而不仅可完成不同的噪声匹配,更可实现不同的工作中心频率,甚至对不同的带外信号也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现代通信标准也逐渐多样化,因此可重构放大器呼之欲出。可重构技术使器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目前在可重构放大器领域,比较多见的是采用可变匹配网络的可拓展性来对工作频段重构或者输出功率的重构;或者调整增益大小对放大器放大能力的重构。但是随着信息吞吐量的增加,频频资源也愈发紧张,进而对可重构放大器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不仅能够处理变化的中心频率、多变的信号带宽和对带内信号有不同的放大能力,甚至要求对不同的带外信号也需一定的抑制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可重构放大器芯片解决了同时对不同中心频率和带宽、不同增益大小和噪声匹配的重构,以及对带外信号也可进行不同频率和大小的抑制。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共源共栅网络以及可重构增益网络,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作为所述可重构放大器芯片的射频输入端,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可重构放大器芯片的射频输出端;
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用于对放大器芯片噪声、不同工作频率以及带外抑制进行调整;所述共源共栅网络用于信号放大,并通过其隔离度使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和可重构增益网络易于实现,并提供温补效应;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用于提供链路不同增益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电容C1;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和微带线T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c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c1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1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所述微带线T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和微带线T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c2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2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2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微带线TL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一端和微带线T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c3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c3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3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所述微带线TL3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的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通过控制电压决定二极管D1、D2、D3的工作状态,结合一定波长的传输线从而选择不同的阻抗变换,实现不同的带外抑制和工作频率,同时也可完成不同的噪声匹配。V1控制的支路主要通过阻抗变换实现工作中心频段的改变;V2和V3控制的支路可以通过电感电容合理的取值,使频率抑制选择在相同的频段来加深带外抑制,或者选择不同的频段得到不同频段的带外抑制,或者也可结合V1支路的控制通过匹配调整实现不同的工作中心频段。
进一步地,所述共源共栅网络包括晶体管M1、晶体管M2以及晶体管M3;
所述晶体管M2的栅极作为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并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晶体管M3的栅极以及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所述晶体管M3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2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VD连接;
所述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所述晶体管M2的漏极与晶体管M1的源极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栅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5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5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源VD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漏极与微带线TL4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4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共源共栅网络的输出端,并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VD和接地电容C7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进一步方案中的共源共栅网络具有很高的隔离度,使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和可重构增益网络实现起来较为容易,同时放大管采用了有源偏置,使放大电路具有一定的温补效应。
进一步地,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包括电容C6;
所述电容C6的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5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5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1的源极、开关管Ms2的源极以及开关管Ms3的源极连接;
所述开关管Ms1的栅极与电阻R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4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4连接,所述开关管Ms1的漏极与微带线TL6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6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M5的漏极、晶体管M5的栅极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5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源VD连接,所述晶体管M4的源极接地,所述晶体管M4的漏极与微带线TL7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7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0、电感L4的一端以及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9和电源VD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14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4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s4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4的栅极与电阻Rc7的一端连,所述电阻Rc7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4连接,所述开关管Ms4的源极与微带线TL16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Ms2的栅极与电阻R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5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5连接,所述开关管Ms2的漏极与电感L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5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s5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5的栅极与电阻R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8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5连接,所述开关管Ms5的源极与微带线TL16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Ms3的栅极与电阻R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6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6连接,所述开关管Ms3的漏极与微带线TL8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8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8的漏极和微带线TL9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s8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1连接,所述开关管Ms8的栅极与电阻R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1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8连接,所述微带线TL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和开关管Ms7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7的栅极与电阻R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0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7连接,所述开关管Ms7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和微带线TL10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0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9的漏极和微带线TL1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s9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2连接,所述开关管Ms9的栅极与电阻R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2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8连接,所述微带线TL11的另一端分别与微带线TL12的一端和开关管Ms11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11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2连接,所述开关管Ms11的栅极与电阻Rc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4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10连接,所述微带线TL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开关管Ms10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10的栅极与电阻Rc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3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9连接,所述开关管Ms10的源极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微带线TL13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3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12的漏极和微带线TL15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s12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1连接,所述开关管Ms12的栅极与电阻Rc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5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10连接,所述微带线TL15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s6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6的栅极与电阻R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9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6连接,所述开关管Ms6的源极与微带线TL16的一端连接;
所述微带线TL16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的输出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可重构增益网络可以实现链路不同增益大小,在可重构网络中,含有直通、放大、衰减三个通道,当信号选择不同通道工作时,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同时衰减通道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衰减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的可重构放大器芯片自带温补效应,更重要的是本芯片不仅能够处理多个中心频率、多个工作带宽,并对带内信号有不同的放大能力,甚至对不同的带外信号也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主要实现如下:
1、通过开关调整,实现了放大器放大能力的重构,当信号选择不同通道工作时,可以实现直通、放大、衰减(三种衰减量)多种工作状态。
2、通过多个二极管工作状态的改变,结合电容、电感和一定波长的传输线从而选择不同的阻抗变换,使匹配网络具有重构性,从而不仅可完成不同的噪声匹配,更可实现不同的工作中心频率,甚至对不同的带外信号也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可重构放大器芯片电路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可重构放大器芯片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共源共栅网络以及可重构增益网络,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作为所述可重构放大器芯片的射频输入端RFIN,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可重构放大器芯片的射频输出端RFOUT;
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用于对放大器芯片噪声、不同工作频率以及带外抑制进行调整;所述共源共栅网络用于信号放大,并通过其隔离度使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和可重构增益网络易于实现,并提供温补效应;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用于提供链路不同增益大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电容C1;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RFin1,其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和微带线T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c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c1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1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所述微带线T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和微带线T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c2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2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2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微带线TL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一端和微带线T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c3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c3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3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所述微带线TL3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共源共栅网络包括晶体管M1、晶体管M2以及晶体管M3;
所述晶体管M2的栅极作为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并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晶体管M3的栅极以及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所述晶体管M3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2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VD连接;
所述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所述晶体管M2的漏极与晶体管M1的源极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栅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5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5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源VD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漏极与微带线TL4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4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共源共栅网络的输出端,并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VD和接地电容C7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可重构增益网络包括电容C6;
所述电容C6的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5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5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1的源极、开关管Ms2的源极以及开关管Ms3的源极连接;
所述开关管Ms1的栅极与电阻R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4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4连接,所述开关管Ms1的漏极与微带线TL6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6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M5的漏极、晶体管M5的栅极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5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源VD连接,所述晶体管M4的源极接地,所述晶体管M4的漏极与微带线TL7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7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0、电感L4的一端以及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9和电源VD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14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4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s4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4的栅极与电阻Rc7的一端连,所述电阻Rc7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4连接,所述开关管Ms4的源极与微带线TL16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Ms2的栅极与电阻R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5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5连接,所述开关管Ms2的漏极与电感L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5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s5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5的栅极与电阻R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8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5连接,所述开关管Ms5的源极与微带线TL16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Ms3的栅极与电阻R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6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6连接,所述开关管Ms3的漏极与微带线TL8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8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8的漏极和微带线TL9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s8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1连接,所述开关管Ms8的栅极与电阻R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1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8连接,所述微带线TL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和开关管Ms7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7的栅极与电阻R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0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7连接,所述开关管Ms7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和微带线TL10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0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9的漏极和微带线TL1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s9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2连接,所述开关管Ms9的栅极与电阻R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2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8连接,所述微带线TL11的另一端分别与微带线TL12的一端和开关管Ms11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11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2连接,所述开关管Ms11的栅极与电阻Rc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4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10连接,所述微带线TL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开关管Ms10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10的栅极与电阻Rc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3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9连接,所述开关管Ms10的源极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微带线TL13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3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12的漏极和微带线TL15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s12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1连接,所述开关管Ms12的栅极与电阻Rc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5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10连接,所述微带线TL15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s6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6的栅极与电阻R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9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6连接,所述开关管Ms6的源极与微带线TL16的一端连接;
所述微带线TL16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的输出端RFout。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上述可重构放大器芯片的电路工作原理:
信号从RFin进入到达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在该网络中,TL1和TL2为一定波长的传输线用于阻抗变换,控制控制电压V1~V3分别控制二极管D1~D3的导通状态,当控制电压为高电压,二极管导通时,所对应的并联支路参与到阻抗变换,从而完成不同工作频率和不同带外抑制的调整,同时实现不同的噪声匹配。当控制电压为低电压时,所在支路为开路状态。V2和V3控制的支路可以通过电感电容合理的取值,使频率抑制选择在相同的频段来加深带外抑制,或者选择不同的频段得到不同频段的带外抑制,或者也可结合V1支路的控制通过匹配调整实现不同的工作中心频段。
信号从输入匹配网络出来后到达共源共栅放大网络,在该网络中信号得到放大。共源共栅结构具有很高的隔离度,且提高了输出阻抗。晶体管M1为共栅管,其漏压由电压VD经电感L3和传输线TL4提供,其栅压由VD经R4和R5分压获得;M2为共源管,其栅压由有源偏置提供,M3为有源偏置管,对温度波动引起的栅压变化起到一定的自适应补偿作用。
信号经共源共栅放大网络放大后到达可重构增益网络,在该网络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信号进一步放大、不变或者衰减。该网络有三个通道,通过一个单刀三掷开关切换,该单刀三掷开关为平衡式结构,每个支路均由一个串联开关管(Ms1~Ms6)构成。当信号需要进一步放大时,该支路的两个开关管Ms1和Ms4打开,其他支路的开关管关断,信号经过共源放大管M4做进一步的放大。M4的漏极电压由电源电压VD经电感L4和传输线TL7提供。栅压由带有源管M5的有源偏置提供,C10、C11和TL14共同组成了该级电路的输出匹配。当开关管Ms2和Ms5打开,其他开关管关断时,此时信号通过电感L5直通通道不做任何改变输出。当开关管Ms3和Ms6打开,其他开关管关断时,信号进入衰减通道。该通道由两个不同衰减量的两个π型衰减器构成,通过控制电压改变,信号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衰减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水平”、“顶”、“底”、“内”、“外”、“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由“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Claims (4)

1.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共源共栅网络以及可重构增益网络,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作为所述可重构放大器芯片的射频输入端,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可重构放大器芯片的射频输出端;
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用于对放大器芯片噪声、不同工作频率以及带外抑制进行调整;所述共源共栅网络用于信号放大,并通过其隔离度使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和可重构增益网络易于实现,并提供温补效应;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用于提供链路不同增益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放大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电容C1;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和微带线T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c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c1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1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所述微带线T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和微带线T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c2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2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2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微带线TL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一端和微带线T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c3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c3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3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所述微带线TL3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放大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源共栅网络包括晶体管M1、晶体管M2以及晶体管M3;
所述晶体管M2的栅极作为所述可重构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并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晶体管M3的栅极以及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所述晶体管M3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2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VD连接;
所述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所述晶体管M2的漏极与晶体管M1的源极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栅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5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5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源VD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漏极与微带线TL4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4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共源共栅网络的输出端,并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VD和接地电容C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构放大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包括电容C6;
所述电容C6的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5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5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1的源极、开关管Ms2的源极以及开关管Ms3的源极连接;
所述开关管Ms1的栅极与电阻R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4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4连接,所述开关管Ms1的漏极与微带线TL6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6的另一端与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M5的漏极、晶体管M5的栅极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5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源VD连接,所述晶体管M4的源极接地,所述晶体管M4的漏极与微带线TL7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7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0、电感L4的一端以及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9和电源VD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14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4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s4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4的栅极与电阻Rc7的一端连,所述电阻Rc7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4连接,所述开关管Ms4的源极与微带线TL16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Ms2的栅极与电阻R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5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5连接,所述开关管Ms2的漏极与电感L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5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s5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5的栅极与电阻R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8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5连接,所述开关管Ms5的源极与微带线TL16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Ms3的栅极与电阻R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6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6连接,所述开关管Ms3的漏极与微带线TL8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8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8的漏极和微带线TL9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s8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1连接,所述开关管Ms8的栅极与电阻R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1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8连接,所述微带线TL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和开关管Ms7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7的栅极与电阻Rc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0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7连接,所述开关管Ms7的漏极分别与电阻R10的另一端和微带线TL10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0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9的漏极和微带线TL1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s9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2连接,所述开关管Ms9的栅极与电阻R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2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8连接,所述微带线TL11的另一端分别与微带线TL12的一端和开关管Ms11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11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2连接,所述开关管Ms11的栅极与电阻Rc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4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10连接,所述微带线TL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开关管Ms10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10的栅极与电阻Rc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3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9连接,所述开关管Ms10的源极分别与电阻R11的另一端和微带线TL13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3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管Ms12的漏极和微带线TL15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Ms12的源极与接地电阻R11连接,所述开关管Ms12的栅极与电阻Rc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15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10连接,所述微带线TL15的另一端与开关管Ms6的漏极连接,所述开关管Ms6的栅极与电阻R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c9的另一端与控制电压V6连接,所述开关管Ms6的源极与微带线TL16的一端连接;
所述微带线TL16的另一端与电容C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可重构增益网络的输出端。
CN202310220912.9A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 Active CN115913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0912.9A CN115913146B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0912.9A CN115913146B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3146A true CN115913146A (zh) 2023-04-04
CN115913146B CN115913146B (zh) 2023-07-14

Family

ID=86491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20912.9A Active CN115913146B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314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90947A1 (en) * 2007-05-24 2008-11-27 Dawe Geoffrey C Reconfigurable tunable rf power amplifier
CN101499780A (zh) * 2008-02-01 2009-08-05 慧国(上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电容反馈的可重构低噪声放大器
US20090206935A1 (en) * 2008-02-15 2009-08-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configurable Circuit to Compensate for a Low Noise Amplification Input Matching Variation and a Method for Its Configuration
CN106411268A (zh) * 2016-10-24 2017-02-15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考虑密勒效应的分布式二堆叠结构的功率放大器
CN109150122A (zh) * 2018-08-01 2019-01-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可重构的分布式放大器电路
CN110350872A (zh) * 2019-08-06 2019-10-18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多模八频高效率高增益功率放大器
CN111600553A (zh) * 2020-05-28 2020-08-28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波单片集成超宽带功率放大器
CN113271070A (zh) * 2021-05-10 2021-08-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富阳电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in开关的可重构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3381713A (zh) * 2021-06-07 2021-09-10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可重构电感的双频段低噪声放大器
CN113904630A (zh) * 2021-10-09 2022-01-07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宽带低噪声放大电路
CN114172467A (zh) * 2021-12-15 2022-03-11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一种可重配置超宽带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核心电路
CN114710126A (zh) * 2022-06-08 2022-07-05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GaAs Bi-HEMT工艺的可重构宽带放大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90947A1 (en) * 2007-05-24 2008-11-27 Dawe Geoffrey C Reconfigurable tunable rf power amplifier
CN101499780A (zh) * 2008-02-01 2009-08-05 慧国(上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电容反馈的可重构低噪声放大器
US20090206935A1 (en) * 2008-02-15 2009-08-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configurable Circuit to Compensate for a Low Noise Amplification Input Matching Variation and a Method for Its Configuration
CN106411268A (zh) * 2016-10-24 2017-02-15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考虑密勒效应的分布式二堆叠结构的功率放大器
CN109150122A (zh) * 2018-08-01 2019-01-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可重构的分布式放大器电路
CN110350872A (zh) * 2019-08-06 2019-10-18 天津城建大学 一种多模八频高效率高增益功率放大器
CN111600553A (zh) * 2020-05-28 2020-08-28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微波单片集成超宽带功率放大器
CN113271070A (zh) * 2021-05-10 2021-08-1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富阳电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in开关的可重构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3381713A (zh) * 2021-06-07 2021-09-10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可重构电感的双频段低噪声放大器
CN113904630A (zh) * 2021-10-09 2022-01-07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宽带低噪声放大电路
CN114172467A (zh) * 2021-12-15 2022-03-11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一种可重配置超宽带高精度可变增益放大器核心电路
CN114710126A (zh) * 2022-06-08 2022-07-05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GaAs Bi-HEMT工艺的可重构宽带放大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旭升: "应用于宽带无线通讯系统的可重构射频接收前端芯片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许衍彬: "高增益CMOS折叠式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电子世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3146B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88812U (zh) 一种可重构的射频及微波功率放大器
KR102338101B1 (ko) 무선 주파수 수신기들에서의 스위치 없는 반송파 집성에 관련된 회로들 및 방법들
CN108336976B (zh) 一种多频段低噪声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CN104753476A (zh) 多模多频功率放大器
CN114978074B (zh) 一种三通道收发放大芯片
KR20090084349A (ko) 커패시터 피드백을 이용한 재구성 가능 저잡음 증폭기
KR20070052782A (ko) 증폭 방법, 증폭기 및 증폭 회로
CN107592082A (zh) 一种双模双频二次电流复用低噪声放大器
CN105915256A (zh) 用于wlan应用的前端集成电路
CN103516371A (zh) 可配置无线发射机
CN115296620B (zh) 多频段可调增益的低噪声放大器
CN111293999A (zh) 一种宽带可重构功率放大器和雷达系统
CN103236821B (zh) 一种基于可调负阻结构的多模多通道混频器
CN104967414A (zh) 一种用于gsm/dcs的共源共栅射频功率放大器
CN111130466A (zh) 一种频率可调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15913146B (zh) 一种可重构放大器芯片
CN104521139A (zh) 放大装置和搭载有放大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CN103199805A (zh) 用于多频带功率放大器的阻抗匹配网络形式的装置
CN105071778A (zh) 一种基于cmos工艺实现的太赫兹功率放大器
CN115642927B (zh) 射频信号接收前端模组、信号传输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KR20150068650A (ko) 인버티드 토폴로지를 이용한 신호 증폭기
CN215120736U (zh) 增益可调的低噪声放大器
US20150207474A1 (en) Concurrent multi-band radio frequency amplifying circuit
CN105680801B (zh) 一种平衡散热的多模功率放大器及其移动终端
CN106330099B (zh) 一种射频前端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