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5343A - 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05343A
CN115905343A CN202210919927.XA CN202210919927A CN115905343A CN 115905343 A CN115905343 A CN 115905343A CN 202210919927 A CN202210919927 A CN 202210919927A CN 115905343 A CN115905343 A CN 115905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vigation
data
aquatic
area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99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05343B (zh
Inventor
阮佳
高宇
郑宏辉
张新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ARITIME SAFETY ADMINISTR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109199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053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05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5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05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05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上区域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所述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在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所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根据所述目标次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所述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

Description

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上区域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我国水上区域面积较大,水上移动目标数量较多,针对各类型水上移动目标产生的航运数据进行管理,是我国海上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不同水上区域对应的通航条件均有所不同,但现有技术中,尚无可针对通航条件不同的水上区域,进行通航流量及通航密度计算的普适性方法,这极大地影响了水上区域的管理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所述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
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在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所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
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根据所述目标次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所述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航行轨迹数据,按照各轨迹点产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得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根据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得到所述航行段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任意两个轨迹点,依序标记为第一轨迹点以及第二轨迹点;确定所述第一轨迹点的产生时间以及所述第二轨迹点的产生时间对应的时间段内,所述识别号对应的水上移动目标是否离开所述水上区域;若所述识别号对应的水上移动目标未离开所述水上区域,则根据所述第一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以及所述第二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得到第一航行距离以及第一持续航行时间;根据所述第一航行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持续航行时间,得到第一航行速度,并确定所述第一航行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若所述第一航行速度大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则更新航行段数计数值,并将所述识别号存入第一识别号集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是否均处理完毕;若确定所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均处理完毕,则将当前所述航行段数计数值,作为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统计时间段内,在所述水上区域出现的各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根据各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得到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航行轨迹数据中,获取不属于所述第一识别号集合的目标识别号;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号的数量,确定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水上航运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目标次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所述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
航行段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所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
无轨迹目标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次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所述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所述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在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所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根据所述目标次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所述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所述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在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所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根据所述目标次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所述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所述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在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所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根据所述目标次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所述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
上述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首先,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所述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然后,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在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所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接着,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最后,根据所述目标次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所述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本申请基于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实现了针对不同通航条件的水上区域的通航流量及通航密度的准确评估,不仅确保了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的准确性,还有效提高了针对不同水上区域中的水上移动目标进行统一管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航行轨迹数据获取航行段数的具体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更新航行段数计数值的具体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航行段数计数值计算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的具体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及航行轨迹数据获取确定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的具体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识别号集合确定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的具体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水上航运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执行。其中,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
本步骤中,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水上区域的类型、经纬度坐标点、水上区域进出检测边界范围等位置信息;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的信息来源,可以是历史数据文件或卡夫卡(Kafka)消息队列;历史数据文件或卡夫卡(Kafka)消息队列中的数据,可以存储在HBase分布式数据库中;统计时间段,可以是针对水上航运数据进行统计的时间段,或者获取水上航运数据的时间段;水上移动目标,可以是船舶等可以在水上进行移动的目标;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是指在统计时间段内,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
在一些示例中,水上区域的类型,可以包括多边形水上区域以及圆形水上区域。为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可以为不同类型的水上区域,设置相应的区域类型参数、位置信息格式。例如,采用区域参数1,代表多边形水上区域,当水上区域的类型为多边形水上区域时,该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需传入不少于三个经纬度坐标点;采用区域参数2,代表圆形水上区域,当水上区域的类型为圆形水上区域时,该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需传入一个圆点坐标以及半径长度。
步骤S102,根据统计时间段、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
本步骤中,统计时间段,可以是针对水上航运数据进行统计的时间段,或者获取水上航运数据的时间段;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是指在统计时间段内,水上移动目标在水上区域中,产生的航行轨迹数据;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是指在统计时间段内,水上移动目标在水上区域中,产生的航行段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的信息来源,可以是历史数据文件或卡夫卡(Kafka)消息队列;历史数据文件或卡夫卡(Kafka)消息队列中的数据,可以存储在HBase分布式数据库中。
在一些示例中,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的数据来源,可以是AIS目标位置信息;AIS目标位置信息的消息格式,可以是如下形式:
位置信息1:(ais-id:2,lon:111.2,lat,22.3,sog:5,6,cog:105,time:20210118091500)
位置信息2:(ais-id:3,lon:112.5,lat,22.2,sog:2.3,cog:3567,time:20210118091500)
位置信息3:(ais-id:2,lon:111.5,lat,22.2,sog:5,8,cog:115,time:20210118091502)
位置信息4:(ais-id:4,lon:113.5,lat,22.2,sog:3,6,cog:205,time:20210118091503)
位置信息5:(ais-id:2,lon:111.5,lat,22.2,sog:5,1,cog:125,time:20210118091504)
位置信息6:(ais-id:1,lon:113.5,lat,22.2,sog:5,9,cog:117,time:20210118091508)。
步骤S103,根据统计时间段、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本步骤中,统计时间段,可以是针对水上航运数据进行统计的时间段,或获取水上航运数据的时间段;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是指在统计时间段内,水上移动目标在水上区域中,产生的航行轨迹数据;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可以是在统计时间段内,呈静止状态的水上移动目标;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可以是在统计时间段内,在水上区域中,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的信息来源,可以是历史数据文件或卡夫卡(Kafka)消息队列;历史数据文件或卡夫卡(Kafka)消息队列中的数据,可以存储在HBase分布式数据库中。
步骤S104,根据目标次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
本步骤中,目标次数,是指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即在统计时间段内,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是指在统计时间段内,水上移动目标,在水上区域中的航行段数;通航流量,可以是基于目标次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进行计算得到的;通航密度,可以是基于通航流量,进行计算得到的;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可以存储在HBase分布式数据库中。
在一些示例中,假设目标次数对应的权重参数为a,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对应的权重参数为b,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对应的权重参数为c,则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航运数据中的通航流量的计算:
通航流量=a*目标次数+b*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c*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其中,a,b,c均为根据水上区域对应的通航条件,设置的相应权重参数,需要满足a+b+c=1的条件,例如,a=0.6,b=0.3,c=0.1。
在一些示例中,假设通航流量的具体值是采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的,则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航运数据中的通航密度的计算:
通航密度=通航流量/(统计时间段*水上区域面积);
其中,统计时间段,可以是针对水上航运数据进行统计的时间段,或获取水上航运数据的时间段;统计时间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针对水上航运数据进行统计的小时数,或获取水上航运数据的小时数。
上述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首先,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然后,根据统计时间段、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在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接着,根据统计时间段、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最后,根据目标次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本申请基于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实现了针对不同通航条件的水上区域的通航流量及通航密度的准确评估,不仅确保了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的准确性,还有效提高了针对不同水上区域中的水上移动目标进行统一管理的效率。
对于根据航行轨迹数据获取航行段数的具体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S102具体包括:
步骤S201,将航行轨迹数据,按照各轨迹点产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得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
本步骤中,航行轨迹数据,是指在统计时间段内,出现在水上区域中的水上移动目标,产生的航行轨迹数据;各轨迹点,是指在统计时间段内,出现在水上区域中的水上移动目标,产生的各航行轨迹点;第一航行轨迹数据,是指将在统计时间段内,出现在水上区域中的水上移动目标,产生的各航行轨迹点,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得到的航行轨迹数据。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航运数据,可以是将航运轨迹数据,根据各轨迹点对应的识别号以及各轨迹点的产生时间,进行重新排序得到的。
步骤S202,根据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得到航行段数。
本步骤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是指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轨迹点的出现位置,以及各轨迹点的产生时间;航行段数,是指在统计时间段内,出现在水上区域中的水上移动目标,产生的航行段数。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获取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的方式,不仅确保了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的准确性,还有效提高了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的处理效率。
对于更新航行段数计数值的具体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202具体包括:
步骤S301,将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任意两个轨迹点,依序标记为第一轨迹点以及第二轨迹点。
本步骤中,第一航行轨迹数据,是指在统计时间段内,出现在水上区域中的水上移动目标,产生的各航行轨迹点,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得到的航行轨迹数据;第一轨迹点以及第二轨迹点,是指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任意两个轨迹点,且第一轨迹点的产生时间,早于第二轨迹点。
步骤S302,确定第一轨迹点的产生时间以及第二轨迹点的产生时间对应的时间段内,上述识别号对应的水上移动目标是否离开水上区域。
本步骤中,确定水上移动目标是否离开水上区域的具体方式,可以是根据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确定该识别号对应的航行轨迹数据,即各轨迹点,是否位于水上区域之外。
步骤S303,若上述识别号对应的水上移动目标未离开水上区域,则根据第一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以及第二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得到第一航行距离以及第一持续航行时间。
本步骤中,第一航行距离,是指根据第一轨迹点的位置,以及第二轨迹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差值,计算得到的航行距离;第一持续航行时间,是指根据第一轨迹点的产生时间,以及第二轨迹点的产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值,计算得到的持续航行时间。
步骤S304,根据第一航行距离以及第一持续航行时间,得到第一航行速度,并确定第一航行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
本步骤中,预设速度阈值,可以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的,任意速度值;第一航行速度,可以是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的:
第一航行速度=第一航行距离/第一持续航行时间。
步骤S305,若第一航行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则更新航行段数计数值,并将识别号存入第一识别号集合。
本步骤中,若第一航行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则继续执行上述步骤S301;若第一航行速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则更新航行段数计数值,并将识别号存入第一识别号集合;更新航行段数计数值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在原有的航行段数计数值的基础上加一;第一识别号集合,是指在统计时间内,在水上区域中,出现的水上移动目标对应的识别号的集合。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各水上区域对应的持续航行时间以及航行速度阈值,更新该水上区域对应的航行段数计数值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的准确性,还有效保障了针对不同通航条件的水上区域进行管理的效率。
对于根据航行段数计数值计算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的具体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步骤S401,确定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是否均处理完毕。
本步骤中,确定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均处理完毕的依据,可以是确定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是否均经过上述步骤S301至S305的处理,即确定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是否均曾被标记为第一轨迹点以及第二轨迹点。
步骤S402,若确定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均处理完毕,则将当前航行段数计数值,作为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
本步骤中,若确定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未处理完毕,则继续执行上述步骤S301至S305;若确定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均处理完毕,则将当前航行段数计数值,作为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
结合上述步骤S201至S402,针对获取航行段数的具体方式,做整体说明:
首先,假设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计数值为G(初始值为0),第一识别号集合为Q(初始为空集合),水上移动目标经过的距离为L(即上述第一航行距离,初始值为0),水上移动目标持续航行时长为T(即上述第一持续航行时间,初始值为0),水上区域内的持续航行时间N(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为分钟数)。
然后,根据上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开始针对在水上区域中,出现的每个水上移动目标,进行该水上区域对应的航行段数的计算,具体计算步骤如下所示:
(1)将双端队列数据初始化,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任意一个轨迹点,标记为第一轨迹点P1,存入该双端队列中。
(2)确定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是否还有其他对应的轨迹点;若该识别号仍存在其他对应的轨迹点,则将该识别号对应的另一个轨迹点标记为第二轨迹点P2;若该识别号已不存在其他对应的轨迹点,则结束当前针对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的统计流程。
(3)确定第一轨迹点P1的产生时间(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时间戳),以及第二轨迹点P2的产生时间(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时间戳),对应的时间段内,该识别号对应的水上移动目标是否离开水上区域;若该识别号对应的水上移动目标曾离开水上区域,则将第二轨迹点P2标记为第一轨迹点P1,清空上述双端队列中的数据,并继续执行上述步骤(2),将获取得到的第二轨迹点P2存入上述双端队列的末尾。
(4)根据第一轨迹点P1的位置,以及第二轨迹点P2的位置,计算第一轨迹点P1以及第二轨迹点P2之间的距离K,水上移动目标经过的距离L=L+K。
(5)根据第一轨迹点P1的产生时间,以及第二轨迹点P2的产生时间,计算第一轨迹点P1以及第二轨迹点P2之间的时间差J(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为时间戳的差值),水上移动目标持续航行时长T=T+J。
(6)确定水上移动目标持续航行时长T,是否大于水上区域内的持续航行时间N;
若水上移动目标持续航行时长T,小于水上区域内的持续航行时间N,则将第二轨迹点P2重新标记为第一轨迹点P1,继续执行上述步骤(2),将获取得到的第二轨迹点P2存入上述双端队列的末尾,并基于新的第一轨迹点P1以及第一轨迹点P1;
若水上移动目标持续航行时长T,大于水上区域内的持续航行时间N,则判断第一轨迹点P1的产生时间,以及第二轨迹点P2的产生时间之间的时间段内的速度值V(V=L/T)是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S;
若速度值V(V=L/T)大于预设速度阈值S,则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计数值G=G+1,将当前识别号存入第一识别号集合Q,并清空上述双端队列中的数据,继续执行步骤(1),以根据另一识别号对应的航行轨迹数据进行新一轮的计算;
若速度值V(V=L/T)小于预设速度阈值S,则取出上述双端队列中的前两个轨迹点,分别标记为第三轨迹点P3和第四轨迹点P4,P3和P4的位置距离值为Y,时间差为U,L=L-Y,T=T-U,继续执行上述步骤(2),进行后续的计算。
最后,当轮询处理完水上区域中的所有水上移动目标对应的所有轨迹点之后,即可根据当前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计数值G,确定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水上移动目标对应的航行轨迹数据,更新水上区域对应的航行段数计数值,并基于更新完毕的航行段数计数值,确定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的方式,确保了统计水上区域对应的航行段数的数据准确性,进而有效保证了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根据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及航行轨迹数据获取确定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的具体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S103具体包括:
步骤S501,根据统计时间段、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位置信息以及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统计时间段内,在水上区域出现的各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
本步骤中,统计时间段,可以是针对水上航运数据进行统计的时间段,或者获取水上航运数据的时间段;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是指水上移动目标在水上区域内,产生的通航数据,该数据可以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水上区域的类型、经纬度坐标点、水上区域进出检测边界范围等位置信息;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是指水上移动目标在水上区域中,产生的航行轨迹数据。
步骤S502,根据各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得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本步骤中,各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是指在统计时间段内,在水上区域中,出现的水上移动目标对应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可以是在统计时间段内,呈静止状态的水上移动目标;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可以是在统计时间段内,在水上区域中,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在水上区域出现的各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的方式,有效保障了针对不同通航条件的水上区域,进行航运管理的过程,产生的数据完整性以及数据准确性。
对于根据识别号集合确定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的具体方式,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S103具体包括:
步骤S601,在航行轨迹数据中,获取不属于第一识别号集合的目标识别号。
本步骤中,航行轨迹数据,是指在水上区域中,出现的水上移动目标产生的航行轨迹数据;第一识别号集合,是指在统计时间内,在水上区域中,出现的水上移动目标对应的识别号的集合;目标识别号,是指不属于第一识别号集合的识别号,即在统计时间内,在水上区域中,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对应的识别号。
步骤S602,根据目标识别号的数量,确定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本步骤中,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与目标识别号的数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可以根据目标识别号的数量,确定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本实施例通过根据不属于第一识别号集合的目标识别号的数量,确定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的方式,有效保障了统计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的数据准确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的水上航运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水上航运数据处理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水上航运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700包括:
目标次数获取模块701,用于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所述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
航行段数计算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所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
无轨迹目标统计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结果输出模块70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次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所述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航行段数计算模块702,具体用于将所述航行轨迹数据,按照各轨迹点产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得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根据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得到所述航行段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航行段数计算模块702,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任意两个轨迹点,依序标记为第一轨迹点以及第二轨迹点;确定所述第一轨迹点的产生时间以及所述第二轨迹点的产生时间对应的时间段内,所述识别号对应的水上移动目标是否离开所述水上区域;若所述识别号对应的水上移动目标未离开所述水上区域,则根据所述第一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以及所述第二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得到第一航行距离以及第一持续航行时间;根据所述第一航行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持续航行时间,得到第一航行速度,并确定所述第一航行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若所述第一航行速度大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则更新航行段数计数值,并将所述识别号存入第一识别号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航行段数计算模块702,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是否均处理完毕;若确定所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均处理完毕,则将当前所述航行段数计数值,作为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轨迹目标统计模块7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统计时间段内,在所述水上区域出现的各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根据各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得到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轨迹目标统计模块703,还用于在所述航行轨迹数据中,获取不属于所述第一识别号集合的目标识别号;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号的数量,确定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上述水上航运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水上航运数据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所述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
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所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
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根据所述目标次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所述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航行轨迹数据,按照各轨迹点产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得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
根据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得到所述航行段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得到所述航行段数,包括:
将所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任意两个轨迹点,依序标记为第一轨迹点以及第二轨迹点;
确定所述第一轨迹点的产生时间以及所述第二轨迹点的产生时间对应的时间段内,所述识别号对应的水上移动目标是否离开所述水上区域;
若所述识别号对应的水上移动目标未离开所述水上区域,则根据所述第一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以及所述第二轨迹点的位置和产生时间,得到第一航行距离以及第一持续航行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航行距离以及所述第一持续航行时间,得到第一航行速度,并确定所述第一航行速度是否大于预设速度阈值;
若所述第一航行速度大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则更新航行段数计数值,并将所述识别号存入第一识别号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确定所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是否均处理完毕;
若确定所述第一航行轨迹数据中同一识别号对应的各个轨迹点,均处理完毕,则将当前所述航行段数计数值,作为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统计时间段内,在所述水上区域出现的各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
根据各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得到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识别号以及航行轨迹数据,得到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航行轨迹数据中,获取不属于所述第一识别号集合的目标识别号;
根据所述目标识别号的数量,确定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7.一种水上航运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目标次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水上区域的位置信息、统计时间段,确定水上移动目标经过所述水上区域的目标次数;
航行段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区域的通航数据以及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所述通航数据包括持续航行时间和航行速度阈值;
无轨迹目标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统计时间段、所述水上移动目标的航行轨迹数据,确定在所述水上区域内,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
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次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行段数以及所述未产生航行轨迹的水上移动目标的数量,得到所述水上区域的航运数据;所述航运数据包括通航流量和通航密度。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919927.XA 2022-08-01 2022-08-01 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Active CN1159053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9927.XA CN115905343B (zh) 2022-08-01 2022-08-01 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9927.XA CN115905343B (zh) 2022-08-01 2022-08-01 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5343A true CN115905343A (zh) 2023-04-04
CN115905343B CN115905343B (zh) 2023-10-03

Family

ID=86473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9927.XA Active CN115905343B (zh) 2022-08-01 2022-08-01 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0534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3173A (zh) * 2019-03-20 2019-07-19 珠海云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船只管理和渔业资源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932945A (zh) * 2020-07-27 2020-1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 水上截面线的通过流量确认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200059A (zh) * 2020-09-30 2021-0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 水上移动目标的流量统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065791A (zh) * 2021-04-13 2021-07-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 通航密度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90636A (zh) * 2021-04-23 2021-07-30 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 海上路网构建方法及系统
US20220036738A1 (en) * 2020-07-29 2022-02-03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essing and early warning ship collision risk
CN114219237A (zh) * 2021-11-29 2022-03-22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一种内河长距离联动控制通航调度方法
CN114385765A (zh) * 2021-12-03 2022-04-22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航迹数据的耙吸挖泥船生产时间预估方法
CN114708750A (zh) * 2022-06-06 2022-07-0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桥区水域船舶碰撞风险检测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3173A (zh) * 2019-03-20 2019-07-19 珠海云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船只管理和渔业资源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932945A (zh) * 2020-07-27 2020-1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 水上截面线的通过流量确认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US20220036738A1 (en) * 2020-07-29 2022-02-03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essing and early warning ship collision risk
CN112200059A (zh) * 2020-09-30 2021-0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 水上移动目标的流量统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065791A (zh) * 2021-04-13 2021-07-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 通航密度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90636A (zh) * 2021-04-23 2021-07-30 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 海上路网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4219237A (zh) * 2021-11-29 2022-03-22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一种内河长距离联动控制通航调度方法
CN114385765A (zh) * 2021-12-03 2022-04-22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航迹数据的耙吸挖泥船生产时间预估方法
CN114708750A (zh) * 2022-06-06 2022-07-0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桥区水域船舶碰撞风险检测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田璐等: "船舶AIS大数据资源管理及分析应用架构设计", 交通运输研究, vol. 5, no. 5, pages 31 - 3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05343B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50596B (zh) 基于船舶轨迹特征点提取的时空dp方法
CN107945507B (zh) 行程时间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9188464B (zh) 一种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渔船在港和出海时间的分析方法
CN112035591A (zh) 一种路网匹配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48451B (zh) 轨迹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4270714A (zh) 确定用户行动轨迹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94437B (zh) 卫星定位信号强度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4255616A (zh) 一种无动力船舶轨迹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63003A (zh) 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347218B (zh) 无人船艇的环境地图生成方法及无人船艇感知系统
CN115328903B (zh) 船舶停留状态识别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22409A (zh) 空间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05342A (zh) 水上移动对象轨迹抽稀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741415B (zh) 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04077B (zh) 交通仿真转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05343A (zh) 水上航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660561A (zh) Ais与雷达的航迹关联方法及装置
CN117521916A (zh) 碳排放估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442787A (zh) 一种电动汽车能耗预警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3640760B (zh) 基于空情数据的雷达发现概率评估方法及设备
CN115587308A (zh) 航道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00349A (zh) 水上移动目标的运动状态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394099A (zh) 车辆行驶异常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80275A (zh) 运动状态获取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29412A (zh) 一种车道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和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