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7029A - 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及由该面料制得的服装 - Google Patents

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及由该面料制得的服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7029A
CN115897029A CN202211686965.1A CN202211686965A CN115897029A CN 115897029 A CN115897029 A CN 115897029A CN 202211686965 A CN202211686965 A CN 202211686965A CN 115897029 A CN115897029 A CN 115897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s
color
yarn
colored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869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宗文
周冰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 Den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 Den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 Den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 Deni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869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70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7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70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及由该面料制得的服装,属于纺织领域,按编织方向,以四行色纱织成第一单元,以多个第一单元织成面料;在第一单元中,每种颜色的色纱各占一行,同一列上有且仅有一种颜色的色纱成圈,其余颜色的色纱形成集圈或形成浮线;对于同一根色纱,形成浮线后每隔第一针数形成集圈。全程无需切换纱线,无需切断浮线,每编织四行色纱形成实际所得面料上的一行组织,在大色块区域中,未参与构成色块的色纱不成圈,成圈的色纱在正面遮挡浮线和集圈的色纱,无需依靠弹性收缩减少漏色,能编织出花纹色块处颜色较纯的提花织物,下机后的筒布稍加裁剪缝合就可以做成衣服,能够做出没有侧缝合线且不漏色的宽松服装。

Description

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及由该面料制得的服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及由该面料制得的服装,属于纺织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单面无缝内衣机编织色彩花纹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切线法,另一类是藏线法。
切线法又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用到一种颜色的面纱和区别于面纱颜色的添纱,使用添纱导纱器,让某一路的颜色可在添纱色和面纱色之间选择。但以此法编织大色块图案时,根据图案的分布,某种颜色的纱线多次不被编织会形成过长的浮线,需要用针织机的刀片切断,背面会出现大量断须,需要后期手工修剪,且难以完全去除。第二种方式,用到多种颜色的面纱,直接更换面纱导纱器,从而换上不同颜色的面纱。这种方式产生的断须比第一种方式少,但此法所能编织的图案有限,只能做出横条纹。
藏线法是比较符合实际生产的色纱编织方法。利用无缝内衣机可选择是否垫入面纱,令局部的某一针呈现底纱的颜色,而面纱则以浮线的形式藏在背面,如此制得的面料只有两种颜色。基于这种针织方法,进一步地,在无缝内衣机的每一路穿入不同的色纱(常用的是奇数路穿一种,偶数路穿一种),当某一针需要一种颜色的色纱时,则令该色纱在此针上成圈,而其他色纱以浮线的形式藏在背后。藏线法的缺点在于编织大色块的图案时会无法避免地漏出杂色。这是因为,大色块意味着在较长的距离连续只使用一种颜色的纱线,其余纱线藏在背面,这些藏在背面的纱线即浮线,像切线法中,过长的浮线需要切断,藏线法不切断这些纱线,而是使这些纱线每隔一定浮长就要额外成圈一次,从而缩短每一段浮线的长度,这些额外的成圈使本应藏在背面的色纱间歇地出现在正面,破坏了大色块的连续性,从面料正面就能隐约看到这些本应在背面的色纱。面料用到不同颜色的纱线越多,漏色越明显。为了抑制这种漏色效果,藏线法一般使用弹性较强的纱线,利用面料自然弹性收缩,缩小每个成圈在外观上暴露的面积,但这又会使得藏线法只能做一些运动内衣、瑜伽服之类的修身服装,不能做漏色少又宽松的服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及由该面料制得的服装,制得的服装花色多样,做宽松产品时也不漏色。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用到四种不同颜色的色纱,每种所述色纱各自与一根底纱合并在无缝内衣机的一路中,按所述无缝内衣机的编织方向,以四行所述色纱织成第一单元,以多个所述第一单元织成面料;
在所述第一单元中,每种颜色的所述色纱各占一行;
在所述第一单元中,同一列上有且仅有一种颜色的所述色纱成圈,其余颜色的所述色纱形成集圈或形成浮线;
对于同一根所述色纱,形成浮线后每隔第一针数形成集圈。
本申请提供的编织方法全程无需切换纱线,无需切断浮线,每编织四行色纱形成实际所得面料上的一行组织,在大色块区域中,未参与构成色块的色纱不成圈,而是在面料背面用集圈打断连续的浮线,成圈的色纱在正面遮挡浮线和集圈的色纱,无需依靠弹性收缩减少漏色,能编织出花纹色块处颜色较纯的宽松提花织物。
进一步地,在同一列上,相邻集圈之间至少存在一次成圈。如果除成圈的色纱外,其余三根色纱在同一列上集圈,即纵向上出现连续的三次集圈,织针要同时吃四根色纱,一方面,容易导致织针损伤,另一方面,容易在正面出现明显的纵条,破坏大色块均匀的外观,面料也容易变得凹凸不平,影响面料手感,因此,控制在同一列上相邻集圈之间至少存在一次成圈,织针最多同时吃两根色纱,有利于面料花纹在同一色块中外观均匀,有利于面料手感平整。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针数为3针、4针、5针或6针。间隔过短会容易导致纱线被针织机擦伤,过长则反面容易勾丝。此外,如果第一针数为2针,则难以避免织针同时吃三根色纱;第一针数最大只能6针,也便于让集圈均匀散布,使面料平整。
再进一步地,所述色纱的细度比所述无缝内衣机的机号所适用纱线的细度更细。由于该方法存在多次集圈,纱线的粗细选择要比相同机号的机器编织纬平针所用的常规细度的纱线要细,否则织针无法容纳又粗又多的纱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色纱为棉纱,所述色纱的细度在所述无缝内衣机的机号所适用纱线的细度的0.6倍以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色纱为化纤长丝,所述色纱的细度在所述无缝内衣机的机号所适用纱线的细度的0.8倍以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纱为氨纶,牵伸倍数为2.0倍,细度在4.5Tex以下。每种所述色纱各自与一根底纱合并在无缝内衣机的一路中,意味着当一根色纱集圈时,织针同时吃入两根色纱和两根底纱,因此需要控制底纱的细度在4.5Tex以下,同时本发明的方法每织四行形成实际产品中的一行,因此实际产品一行中就具有四根弹力纱,弹力过强不利于制作宽松服装,经试验需要采用牵伸倍数为2.0倍的氨纶,既满足无缝内衣机的牵拉机构需要配合弹力纱线使用的特点,又避免面料收缩过大不能制成无侧缝的宽松服装。
进一步地,所述色纱为非弹力纱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由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编织而成。该面料在连续色块中表现出的颜色纯正,无漏色。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四色提花服装,由第二方面所述的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经过剪裁缝合而成。无缝内衣机的筒径小,下机的坯筒近似正常体型的人的围度,让下机后的筒布稍加裁剪缝合就可以做成衣服,能够做出没有侧缝合线的宽松服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全程无需切换纱线,无需切断浮线,每编织四行色纱形成实际所得面料上的一行组织,在大色块区域中,未参与构成色块的色纱不成圈,成圈的色纱在正面遮挡浮线和集圈的色纱,无需依靠弹性收缩减少漏色,能编织出花纹色块处颜色较纯的提花织物,下机后的筒布稍加裁剪缝合就可以做成衣服,能够做出没有侧缝合线且不漏色的宽松服装。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设图案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能做出图1所示预设图案的一种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意匠图之一。
图3是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制得的产品实物图,其中a为正面,b为背面。
图4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之一。
图5是对应图4框选处的预设图案。
图6是图4框选处在Y分割线以上部分的编织意匠图。
图7是图4框选处在Y分割线以下部分的编织意匠图。
图8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之二。
图9是对应图8框选处的预设图案。
图10是图8框选处在Z分割线以上部分的编织意匠图。
图11是图8框选处在Z分割线以下部分的编织意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无缝内衣机的筒径小,下机的坯筒近似正常体型的人的围度,让下机后的筒布稍加裁剪缝合就可以做成衣服,使用弹性强的纱线能制成修身内衣,使用弹性弱的纱线能制成无侧缝的外衣。无缝内衣机结合传统藏线法做带花纹的面料时,通常采用弹力纱线减少漏色。如果根据某种颜色在预设图案中的出现频率来选择该颜色纱线的弹力程度,则各区块组织结构的收缩性相差大,最后成品会变得较为扭曲,为了成品面料较为平整,各色纱的弹力程度应该相当,那么为了减少漏色,用无缝内衣机织造有提花图案的无侧缝衣服只能是修身款,要做成宽松款只能剪开坯筒拼接,衣服的身体部分存在侧缝合线。
参考图2所示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用到四种不同颜色的色纱织造纬编织物,每种色纱各自与一根底纱合并在无缝内衣机的一路中,按无缝内衣机的编织方向,以四行色纱织成第一单元,以多个第一单元织成面料。在第一单元中,每种颜色的色纱各占一行;同一列上有且仅有一种颜色的色纱成圈,其余颜色的色纱形成集圈或形成浮线。对于同一根色纱,形成浮线后每隔第一针数形成集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计师设计的面料局部的预设图案如图1所示,第Ⅰ行的组织点中,从右往左,依次是A色、A色、D色、D色、B色、B色、C色、C色,第Ⅱ、Ⅲ、Ⅳ、Ⅴ、Ⅵ、Ⅶ、Ⅷ行按对应色块类推。用色纱A、色纱B、色纱C和色纱D实施本发明,如图2所示,总是按色纱A-色纱B-色纱C-色纱D的顺序编织,预设图案中的A色区域,色纱A成圈,色纱B、C、D不成圈但每隔3针集圈一次;预设图案中的B色区域,色纱B成圈,色纱A、C、D不成圈但每隔3针集圈一次;预设图案中的C色区域,色纱C成圈,色纱A、B、D不成圈但每隔3针集圈一次;预设图案中的D色区域,色纱D成圈,色纱A、B、C不成圈但每隔3针集圈一次。机器编织四行得到实际产品中的一行,每个第一单元对应实际产品中的一行,如图2中最底的四行构成的第一单元与图1的第Ⅰ行对应,图2中表示该第一单元为:机器编织的第一行用色纱D,第二行用色纱C,第三行用色纱B,第四行用色纱A,从右往左每一列的结构依次是:色纱D成圈且色纱A将要集圈于本单元的色纱D成圈的位置上;色纱D成圈且色纱B将要集圈于本单元的色纱D成圈的位置上;色纱A成圈且色纱C集圈于上一单元色纱B成圈的位置上;色纱A成圈且色纱D集圈于色纱A成圈的位置上;色纱B成圈且色纱A将要集圈于本单元的色纱B成圈的位置上;色纱B成圈;色纱C成圈;色纱C成圈,色纱D集圈于上一单元色纱A成圈的位置上。
由此可见,未参与构成色块的色纱不成圈,而是在面料背面用集圈打断连续的浮线,成圈的色纱在正面遮挡浮线和集圈的色纱。无需依靠弹性收缩减少漏色,能够做出宽松的四色提花面料(坯筒),全程无需切换纱线,无需切断浮线,在无缝内衣机的上机程序调整成三功位选针即可,无需拆机调整,无需加装设备。将该坯筒稍加裁剪缝合就能做成衣服,例如在坯筒上剪两个洞缝上袖子,再缝上衣领,就成为外衣,身体部分无侧缝合线,而色纱采用无弹力的纱线也不漏色,因此可制得无侧缝合线而又宽松不漏色的衣服。
如果除成圈的色纱外,其余三根色纱在同一列上集圈,即纵向上出现连续的三次集圈,织针要同时吃四根色纱,一方面,容易导致织针损伤,另一方面,容易在正面出现明显的纵条,破坏大色块均匀的外观,面料也容易变得凹凸不平,影响面料手感。在如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同一列上,相邻集圈之间至少存在一次成圈,织针最多同时吃两根色纱,有利于面料花纹在同一色块中外观均匀,有利于面料手感平整。
如果第一针数为2针,由于用到四种色纱,因此难以避免织针同时吃三根色纱。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针数为3针、4针、5针或6针。间隔过短会容易导致纱线被针织机擦伤,过长则反面容易勾丝。此外,第一针数最大只能6针,也便于让集圈均匀散布,不置于分布得太零散,使面料整体较平整。
从图2所示的实施例可见,该方法存在多次集圈,纱线的粗细选择要比相同机号的机器编织纬平针所用的常规细度的纱线要细,否则织针无法容纳又粗又多的纱线。经试验如果色纱为棉纱,色纱的细度在无缝内衣机的机号所适用纱线的细度的0.6倍以下。如果色纱为化纤长丝,色纱的细度在无缝内衣机的机号所适用纱线的细度的0.8倍以下。例如机号为E12的无缝内衣机,其适用的棉纱为12S,运用本发明的方法时,应使用20S或更细的棉纱作为色纱。
无缝机的牵拉机构为吸风装置,在编织时最好使用弹性纱线,做宽松衣服时作为面纱的色纱没有弹性,穿线于同一路的底纱需要具有弹性,例如用氨纶,又因为底纱的粗细也会记入整体粗细,故底纱的整体细度宜在4.5tex及以下。该方法中机器每织4行才成实际产品的1行,那么实际产品的一行线圈中就会同时存在4根底纱,故氨纶的牵伸倍数宜选择2.0倍,否则下机缩水后的布筒会收缩很小。
依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面料如图3所示,色纱均为无弹性的纱线,图3a为面料正面,图3b为面料背面,图3中将正面和背面图案相对应的部分横向对齐。从图3a中可见,图案中横向连续为同一颜色的部分杂色极少,可用无弹性色纱做到不漏色。从图3b中可见,面料背面无断须,没有长浮线,而是呈现类似鳞片的纵向纹路。
图3a中局部放大图如图4和图8所示。图5是对应图4中框选处的预设图案,共有20行乘20列,由于本发明机器编织四行形成实际产品的一行,因此与图5对应的编织意匠图共有80行乘20列,图6为图5对应的编织意匠图的上半部分,图6对应图4中框选处Y分割线以上的部分,图7为图5对应的编织意匠图的下半部分,图7对应图4中框选处Y分割线以下的部分。图9是对应图8中框选处的预设图案,共有20行乘20列,由于本发明机器编织四行形成实际产品的一行,因此与图9对应的编织意匠图共有80行乘20列,图10为图9对应的编织意匠图的上半部分,图10对应图8中框选处Z分割线以上的部分,图11为图9对应的编织意匠图的下半部分,图11对应图8中框选处Z分割线以下的部分。以图6最上的第一单元为例,色纱D实物为黑色,色纱C实物为蓝色,色纱B实物为灰色,色纱A实物为白色,同样以叉代表成圈,以横点代表集圈,空白代表浮线,从右往左计,第1列至4列、第17列至20列,蓝色的纱线成圈,其余颜色的纱线形成浮线或形成集圈;第5列至第8列、第13列至第16列,灰色的纱线成圈,其余颜色的纱线形成浮线或形成集圈;第9列至第12列,黑色的纱线成圈,其余颜色的纱线形成浮线或形成集圈;白色纱线完全都不成圈,每一根纱线均为每隔3针集圈一次,但成圈优先于集圈,即在隔3针后本应要集圈的位置,如果在图5中需要该纱线提供颜色,则应该成圈而不集圈。图6最上的第一单元中连续20针完全没有用到白色纱线(图3a中具有多个重复的如图4所示的图案,因此实际上是数百针都没有用到白色纱线),而4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从图3a可见,白色十字往上数行都未用到白色纱线,往上至“凸”字型图案(即图8框选处左下角的白色色块)才再次出现白色编织点,如果按现有技术的方法,织造这部分时,白色的色纱需要间歇地成圈出现在面料正面,或者作为长浮线被切断形成断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最上的第一单元所示,白色的纱线每隔3针集圈一次,从图3b可见,对应位置并没有长浮线或断须,因此面料不会勾丝,更加平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用到四种不同颜色的色纱,其特征在于,每种所述色纱各自与一根底纱合并在无缝内衣机的一路中,按所述无缝内衣机的编织方向,以四行所述色纱织成第一单元,以多个所述第一单元织成面料;
在所述第一单元中,每种颜色的所述色纱各占一行;
在所述第一单元中,同一列上有且仅有一种颜色的所述色纱成圈,其余颜色的所述色纱形成集圈或形成浮线;
对于同一根所述色纱,形成浮线后每隔第一针数形成集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列上,相邻集圈之间至少存在一次成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数为3针、4针、5针或6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纱的细度比所述无缝内衣机的机号所适用纱线的细度更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纱为棉纱,所述色纱的细度在所述无缝内衣机的机号所适用纱线的细度的0.6倍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纱为化纤长丝,所述色纱的细度在所述无缝内衣机的机号所适用纱线的细度的0.8倍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纱为氨纶,牵伸倍数为2.0倍,细度在4.5Tex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纱为无弹性纱线。
9.一种四色提花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编织而成。
10.一种四色提花服装,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9所述的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经过剪裁缝合而成。
CN202211686965.1A 2022-12-27 2022-12-27 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及由该面料制得的服装 Pending CN1158970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6965.1A CN115897029A (zh) 2022-12-27 2022-12-27 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及由该面料制得的服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6965.1A CN115897029A (zh) 2022-12-27 2022-12-27 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及由该面料制得的服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7029A true CN115897029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93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86965.1A Pending CN115897029A (zh) 2022-12-27 2022-12-27 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及由该面料制得的服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702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3171B (zh) 具有视觉三维效果的单层经编网布织造方法
CN110273223A (zh) 一种经编提花网布的编织方法
CN111778622B (zh) 仿雕花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JP2002004158A (ja) 衣料用ジャカードレース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82000B1 (ko) 환편 원단의 제조방법
CN113604956A (zh) 一种局部绒感凹凸毛圈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210765756U (zh) 一种多色花网布
CN108754805A (zh)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CN109652915B (zh) 经编无缝无底提花双面网孔织物的织造方法
CN217757842U (zh) 一种轻薄透孔针织提花面料及鞋面
CN115897029A (zh) 四色提花针织面料、编织方法及由该面料制得的服装
CN113249850B (zh) 水溶纱在经编机上的应用工艺及其针织产品
CN113186634B (zh) 一种针织纬编布及其编织方法和针织服装
CN218263007U (zh) 一种三贾卡多纯色区块经编网布
CN218812468U (zh) 一种具有高色纯度编织区的经编剪线网布
JP2003041465A (ja) 玉虫色の光彩を有する経編地
CN218263006U (zh) 一种多层绒感经编网布
CN218026601U (zh) 一种自由设置毛高层的三贾卡网布及其鞋面
CN216040092U (zh) 具有双列镶边网孔的编织物
CN218711273U (zh) 一种新型经编双贾卡双纱架鞋面织物
CN218711271U (zh) 一种双贾卡单层多色渐变提花织物及鞋面
CN213082587U (zh) 一种新型针织面料
CN217948416U (zh) 一种花式面料及用于该花式面料的纱线
CN217709853U (zh) 一种紧密提花三贾卡网布及其鞋面
CN218580218U (zh) 一种多梳贾卡3d立体提花工艺网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