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3743B - 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3743B
CN115893743B CN202211512983.8A CN202211512983A CN115893743B CN 115893743 B CN115893743 B CN 115893743B CN 202211512983 A CN202211512983 A CN 202211512983A CN 115893743 B CN115893743 B CN 1158937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plate
sand
buoyancy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129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93743A (zh
Inventor
缪家怡
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5129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37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3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3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93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3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包括浮力板、承载架、固定机构、转向型群沉机构、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浮力水深测量机构和沉降度检测机构,所述承载架对称设于浮力板两端底壁,所述固定机构设于承载架远离浮力板的一端,所述转向型群沉机构设于浮力板侧壁,所述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设于浮力板上壁,所述浮力水深测量机构设于承载架侧壁,所述沉降度检测机构设于承载架侧壁。本发明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加快泥沙缓冲区域较小的沉沙池的泥沙沉降,对破面泥沙的流失进行准确监测的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沉沙池用于沉淀水中大于规定粒径的有害泥沙,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质要求并与下游渠道挟沙能力相适应的水池。其断面远大于引水渠道断面,水流至其内流速骤减,挟沙能力降低,泥沙遂沉于池中。
目前现有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在监测泥沙缓冲区域较小的沉沙池时,由于泥沙沉降距离较短,使得泥沙随着水流而流走,从而无法精确的测量到泥沙的流失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针对泥沙缓冲区域较短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转向型群沉机构,在转向驱动机构、群沉过滤机构和汇聚防脱落机构的相互配合使用下,在不影响是正常水流的条件下,能够对水体中的部分泥沙进行拦截聚集,通过转向结构的转向作用,使得聚集的泥沙进行群沉,从而加快泥沙的沉降速度,同时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离心式悬浮吸附机构,在离心沉降机构和浮力水深测量机构的相互配合使用下,能够对不能水层深度悬浮的泥沙进行加快沉降,通过软铁的倾斜导磁作用,对泥沙混合物进行吸附,从而极大效率的对破面流失的泥沙进行沉降,进而提高沉沙池对泥沙的高效沉淀,使得监测设备准确对流失的泥沙进行测量,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解决的泥沙缓冲区域较短,容易导致泥沙随着水体流走,降低泥沙流失量监测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加快泥沙缓冲区域较小的沉沙池的泥沙沉降,对破面泥沙的流失进行准确监测的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本方案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方案提出的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包括浮力板、承载架、固定机构、转向型群沉机构、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浮力水深测量机构和沉降度检测机构,所述承载架对称设于浮力板两端底壁,所述固定机构设于承载架远离浮力板的一端,所述转向型群沉机构设于浮力板侧壁,所述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设于浮力板上壁,所述浮力水深测量机构设于承载架侧壁,所述沉降度检测机构设于承载架侧壁,所述转向型群沉机构包括转向驱动机构、群沉过滤机构和汇聚防脱落机构,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设于浮力板侧壁,所述群沉过滤机构设于转向驱动机构远离浮力板的一侧,所述汇聚防脱落机构设于群沉过滤机构侧壁,所述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包括离心沉降机构和悬浮吸附机构,所述离心沉降机构设于浮力板上壁,所述悬浮吸附机构设于离心沉降机构远离浮力板的一侧。
作为本案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延长板、转向电机、转向连接块和转向轴,所述延长板设于浮力板侧壁,所述转向电机设于延长板远离浮力板的一端上壁,所述转向连接块设于延长板靠近转向电机的一端底壁,所述转向连接块转动设于延长板底壁,所述转向轴设于转向连接块远离延长板的一侧,所述转向电机动力端贯穿延长板与转向连接块相连;所述群沉过滤机构包括集沙框架、收集板和过滤口,所述集沙框架设于转向轴远离转向连接块的一侧,收集板呈圆弧形设置,所述收集板设于集沙框架内壁,所述过滤口多组设于收集板侧壁;所述汇聚防脱落机构包括激流板、冲击口和叶轮,所述激流板设于集沙框架远离浮力板的一侧,所述冲击口多组设于激流板侧壁,所述叶轮设于冲击口内部;使用时,集沙框架开口处背向离心叶片,集沙框架呈广口对水流进行过滤,集沙框架通过收集板对水中的一部分沙土进行聚集,水中的其余沙土可从集沙框架的上方、下方和左右两侧通过,待收集板侧壁聚集较多的沙土后,转向电机通过动力端带动转向连接块转动,转向连接块通过转向轴带动集沙框架转动,此时,集沙框架开口处面向离心叶片,在水流的作用下,离心叶片上收集的沙土被冲落,含沙量较多的水流在流动时,加快沙土的沉降速度,从而降低沙土被水流冲走的几率,含沙水流通过冲击口时带动叶轮转动,叶轮加快含沙水的流动,使得水中的泥沙使用较大的力量冲击收集板,进而使泥沙吸附在收集板侧壁,便于更好的聚集水中泥沙,在转向电机间断的转向作用下,使得水中的泥沙的沉降几率增大,便于准确的测量泥沙流失量。
优选地,所述离心沉降机构包括沉降电机、离心轴和离心叶片,所述沉降电机设于浮力板上壁,所述离心轴转动设于浮力板底壁,所述沉降电机动力端贯穿浮力板与离心轴相连,所述离心叶片设于离心轴外侧;所述悬浮吸附机构包括固定板、吸附电磁铁和软铁导磁柱,所述固定板设于承载架远离集沙框架的一端,所述吸附电磁铁设于固定板上壁,所述软铁导磁柱贯穿固定板转动设于离心轴底壁与吸附电磁铁之间;部分泥沙流到沉降电机下方时,沉降电机通过动力端带动离心轴转动,离心轴带动离心叶片转动,离心叶片带动含有泥沙的水流进行离心运动,降低水中泥沙顺水流的流动速度,便于加快泥沙的沉淀,对于较小的或者是外漏的泥沙进行吸附,吸附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吸附电磁铁对软铁导磁柱进行磁化,软铁导磁柱呈倾斜角度插入在水中,便于对水体中不同高度流动的泥沙进行吸附,进而再次的降低水中泥沙顺着水流流失的几率,有效的确保沉沙池对泥沙的准确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架上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弹簧和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对称设于浮力板两侧的承载架侧壁,所述缓冲弹簧设于承载架外侧的缓冲板侧壁与浮力板侧壁之间;缓冲弹簧对浮力板的晃动进行缓冲,从而降低水流对监测设备的冲击力。
具体地,所述浮力水深测量机构包括测量口、测量杆、气囊、限位板和刻度标,所述测量口对称设于沉降电机两侧的浮力板上壁,所述测量杆滑动设于测量口内部,所述气囊设于测量杆远离浮力板的一侧,所述限位板设于测量杆远离气囊的一侧,所述刻度标设于测量杆侧壁;沉沙池的水流使得气囊漂浮在水面上,气囊带动测量杆沿测量口滑动,测量杆带动刻度标伸出到测量口上方,从而确定尘沙池内部的水流深度。
其中,所述沉降度检测机构包括测距传感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测距传感器对称设于软铁导磁柱两侧的固定板底壁,所述控制面板设于承载架底壁;测距传感器将测量的水底泥沙厚度数据输送到控制面板内部,控制面板对泥沙厚度进行监测。
具体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板、固定口和固定螺栓,所述底板对称设于承载架两侧,所述固定口多组设于底板上壁,所述固定螺栓设于固定口内部,所述固定螺栓与固定口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转向电机、沉降电机、吸附电磁铁和测距传感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的型号为SYC89C52RC-401。
采用上述结构本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采用转向集沙机构,通过对部分泥沙的收集,在转向后水流将收集的泥沙冲落,使得沉沙池水体中的含沙浓度增加,进而在群沉的作用下加快泥沙的沉降,转向电机通过动力端带动转向连接块转动,转向连接块通过转向轴带动集沙框架转动,此时,集沙框架开口处面向离心叶片,在水流的作用下,离心叶片上收集的沙土被冲落,含沙量较多的水流在流动时,加快沙土的沉降速度,从而降低沙土被水流冲走的几率;
其次,在离心悬浮运动结构的设置下,能够改变水流中泥沙的流动方向,使泥沙在离心运动下加快下沉,进一步的加快泥沙的沉降,从而保证沉沙池内部对泥沙厚度测量的准确度;
最后,通过设置的水深探测结构,使得浮力气囊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水面的高度来测量水深,便于观测水流量的大小,从而对山里降水情况进行有效的反应,气囊带动测量杆沿测量口滑动,测量杆带动刻度标伸出到测量口上方,从而确定尘沙池内部的水流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的立体图;
图3为本方案的斜视图;
图4为本方案的主视图;
图5为本方案的侧视图;
图6为本方案的俯视图;
图7为图1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的C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浮力板,2、承载架,3、固定机构,4、底板,5、固定口,6、固定螺栓,7、转向型群沉机构,8、转向驱动机构,9、延长板,10、转向电机,11、转向连接块,12、转向轴,13、群沉过滤机构,14、集沙框架,15、收集板,16、过滤口,17、汇聚防脱落机构,18、激流板,19、冲击口,20、叶轮,21、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22、离心沉降机构,23、沉降电机,24、离心轴,25、离心叶片,26、悬浮吸附机构,27、固定板,28、吸附电磁铁,29、软铁导磁柱,30、浮力水深测量机构,31、测量口,32、测量杆,33、气囊,34、限位板,35、刻度标,36、沉降度检测机构,37、测距传感器,38、控制面板,39、缓冲机构,40、缓冲弹簧,41、缓冲板。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方案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方案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方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方案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方案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方案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方案保护的范围。
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如图1-图9所示,本方案提出的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包括浮力板1、承载架2、固定机构3、转向型群沉机构7、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21、浮力水深测量机构30和沉降度检测机构36,所述承载架2对称设于浮力板1两端底壁,所述固定机构3设于承载架2远离浮力板1的一端,所述转向型群沉机构7设于浮力板1侧壁,所述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21设于浮力板1上壁,所述浮力水深测量机构30设于承载架2侧壁,所述沉降度检测机构36设于承载架2侧壁,所述转向型群沉机构7包括转向驱动机构8、群沉过滤机构13和汇聚防脱落机构17,所述转向驱动机构8设于浮力板1侧壁,所述群沉过滤机构13设于转向驱动机构8远离浮力板1的一侧,所述汇聚防脱落机构17设于群沉过滤机构13侧壁,所述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21包括离心沉降机构22和悬浮吸附机构26,所述离心沉降机构22设于浮力板1上壁,所述悬浮吸附机构26设于离心沉降机构22远离浮力板1的一侧。
所述转向驱动机构8包括延长板9、转向电机10、转向连接块11和转向轴12,所述延长板9设于浮力板1侧壁,所述转向电机10设于延长板9远离浮力板1的一端上壁,所述转向连接块11设于延长板9靠近转向电机10的一端底壁,所述转向连接块11转动设于延长板9底壁,所述转向轴12设于转向连接块11远离延长板9的一侧,所述转向电机10动力端贯穿延长板9与转向连接块11相连;所述群沉过滤机构13包括集沙框架14、收集板15和过滤口16,所述集沙框架14设于转向轴12远离转向连接块11的一侧,收集板15呈圆弧形设置,所述收集板15设于集沙框架14内壁,所述过滤口16多组设于收集板15侧壁;所述汇聚防脱落机构17包括激流板18、叶轮20口和叶轮20,所述激流板18设于集沙框架14远离浮力板1的一侧,所述叶轮20口多组设于激流板18侧壁,所述叶轮20设于叶轮20口内部;使用时,集沙框架14开口处背向离心叶片25,集沙框架14呈广口对水流进行过滤,集沙框架14通过收集板15对水中的一部分沙土进行聚集,水中的其余沙土可从集沙框架14的上方、下方和左右两侧通过,待收集板15侧壁聚集较多的沙土后,转向电机10通过动力端带动转向连接块11转动,转向连接块11通过转向轴12带动集沙框架14转动,此时,集沙框架14开口处面向离心叶片25,在水流的作用下,离心叶片25上收集的沙土被冲落,含沙量较多的水流在流动时,加快沙土的沉降速度,从而降低沙土被水流冲走的几率,含沙水流通过叶轮20口时带动叶轮20转动,叶轮20加快含沙水的流动,使得水中的泥沙使用较大的力量冲击收集板15,进而使泥沙吸附在收集板15侧壁,便于更好的聚集水中泥沙,在转向电机10间断的转向作用下,使得水中的泥沙的沉降几率增大,便于准确的测量泥沙流失量。
所述离心沉降机构22包括沉降电机23、离心轴24和离心叶片25,所述沉降电机23设于浮力板1上壁,所述离心轴24转动设于浮力板1底壁,所述沉降电机23动力端贯穿浮力板1与离心轴24相连,所述离心叶片25设于离心轴24外侧;所述悬浮吸附机构26包括固定板27、吸附电磁铁28和软铁导磁柱29,所述固定板27设于承载架2远离集沙框架14的一端,所述吸附电磁铁28设于固定板27上壁,所述软铁导磁柱29贯穿固定板27转动设于离心轴24底壁与吸附电磁铁28之间;部分泥沙流到沉降电机23下方时,沉降电机23通过动力端带动离心轴24转动,离心轴24带动离心叶片25转动,离心叶片25带动含有泥沙的水流进行离心运动,降低水中泥沙顺水流的流动速度,便于加快泥沙的沉淀,对于较小的或者是外漏的泥沙进行吸附,吸附电磁铁28通电产生磁性,吸附电磁铁28对软铁导磁柱29进行磁化,软铁导磁柱29呈倾斜角度插入在水中,便于对水体中不同高度流动的泥沙进行吸附,进而再次的降低水中泥沙顺着水流流失的几率,有效的确保沉沙池对泥沙的准确测量。
所述承载架2上设有缓冲机构39,所述缓冲机构39包括缓冲弹簧40和缓冲板41,所述缓冲板41对称设于浮力板1两侧的承载架2侧壁,所述缓冲弹簧40设于承载架2外侧的缓冲板41侧壁与浮力板1侧壁之间;缓冲弹簧40对浮力板1的晃动进行缓冲,从而降低水流对监测设备的冲击力。
所述浮力水深测量机构30包括测量口31、测量杆32、气囊33、限位板34和刻度标35,所述测量口31对称设于沉降电机23两侧的浮力板1上壁,所述测量杆32滑动设于测量口31内部,所述气囊33设于测量杆32远离浮力板1的一侧,所述限位板34设于测量杆32远离气囊33的一侧,所述刻度标35设于测量杆32侧壁;沉沙池的水流使得气囊33漂浮在水面上,气囊33带动测量杆32沿测量口31滑动,测量杆32带动刻度标35伸出到测量口31上方,从而确定尘沙池内部的水流深度。
所述沉降度检测机构36包括测距传感器37和控制面板38,所述测距传感器37对称设于软铁导磁柱29两侧的固定板27底壁,所述控制面板38设于承载架2底壁;测距传感器37将测量的水底泥沙厚度数据输送到控制面板38内部,控制面板38对泥沙厚度进行监测。
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底板4、固定口5和固定螺栓6,所述底板4对称设于承载架2两侧,所述固定口5多组设于底板4上壁,所述固定螺栓6设于固定口5内部,所述固定螺栓6与固定口5螺纹连接。
所述控制面板38分别与转向电机10、沉降电机23、吸附电磁铁28和测距传感器37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面板38的型号为SYC89C52RC-401。
具体使用时,实施例一,使用时,将监测设备放置到缓冲距离较短的沉沙池区域,转动固定螺栓6,固定螺栓6沿移动插入到沉沙池两侧的地面上,完成对监测设备的固定。
具体的,集沙框架14、离心叶片25和软铁导磁柱29沉入到水体中,气囊33漂浮在水面上,集沙框架14开口处背向离心叶片25放置,集沙框架14开口处对水流进行过滤,集沙框架14通过收集板15对水中的一部分沙土进行聚集,避免对沉沙池全部拦截过滤,造成沉沙池中水流减小的问题,水中的其余沙土可从集沙框架14的上方、下方和左右两侧通过,待收集板15侧壁聚集较多的沙土后,控制面板38控制转向电机10启动,转向电机10通过动力端带动转向连接块11转动,转向连接块11通过转向轴12带动集沙框架14转动,此时,集沙框架14开口处面向离心叶片25,在水流的作用下,离心叶片25上收集的沙土被冲落,含沙量较多的水流在流动时,加快沙土的沉降速度,从而降低沙土被水流冲走的几率,且含沙水流通过叶轮20口时带动叶轮20转动,叶轮20加快含沙水的流动,使得水中的泥沙使用较大的力量冲击收集板15,进而使泥沙吸附在收集板15侧壁,便于更好的聚集水中泥沙,在转向电机10间断的转向作用下,使得水中的泥沙的沉降速率增大,从而降低水中泥沙的流失几率。
实施例二,该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部分泥沙流到沉降电机23下方时,控制面板38控制沉降电机23启动,沉降电机23通过动力端带动离心轴24转动,离心轴24带动离心叶片25转动,离心叶片25带动含有泥沙的水流做离心运动,降低水中泥沙顺水流的流动速度,加快水中泥沙的沉淀;
对于较小的或者是外漏的泥沙进行吸附沉降,控制面板38控制吸附电磁铁28启动,吸附电磁铁28通电产生磁性,吸附电磁铁28对软铁导磁柱29进行磁化,软铁导磁柱29呈倾斜角度插入在水中,便于对水体中不同高度流动的泥沙进行吸附,进而再次的降低水中泥沙顺着水流而流失的几率,有效的确保沉沙池对泥沙的有效沉淀。
实施例三,该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沉沙池的水流使得气囊33漂浮在水面上,气囊33带动测量杆32沿测量口31滑动,测量杆32带动刻度标35伸出到测量口31上方,从而确定尘沙池内部的水流深度;
控制面板38控制测距传感器37启动,测距传感器37对初始状态下的沉沙池距离进行测量并记录,等到沉沙池底部沉沙后对泥沙的厚度及逆行测量,控制面板38控制测距传感器37启动,测距传感器37对沉沙池的距离进行测量并记录,通过与初始状态下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清晰的看出泥沙的流失厚度,测距传感器37将测量的水底泥沙厚度数据输送到控制面板38内部,控制面板38对泥沙厚度进行监测;下次使用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方案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方案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方案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对本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方案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方案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包括浮力板(1)、承载架(2)和固定机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型群沉机构(7)、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21)、浮力水深测量机构(30)和沉降度检测机构(36),所述承载架(2)对称设于浮力板(1)两端底壁,所述固定机构(3)设于承载架(2)远离浮力板(1)的一端,所述转向型群沉机构(7)设于浮力板(1)侧壁,所述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21)设于浮力板(1)上壁,所述浮力水深测量机构(30)设于承载架(2)侧壁,所述沉降度检测机构(36)设于承载架(2)侧壁,所述转向型群沉机构(7)包括转向驱动机构(8)、群沉过滤机构(13)和汇聚防脱落机构(17),所述转向驱动机构(8)设于浮力板(1)侧壁,所述群沉过滤机构(13)设于转向驱动机构(8)远离浮力板(1)的一侧,所述汇聚防脱落机构(17)设于群沉过滤机构(13)侧壁,所述离心式悬浮沉降机构(21)包括离心沉降机构(22)和悬浮吸附机构(26),所述离心沉降机构(22)设于浮力板(1)上壁,所述悬浮吸附机构(26)设于离心沉降机构(22)远离浮力板(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8)包括延长板(9)、转向电机(10)、转向连接块(11)和转向轴(12),所述延长板(9)设于浮力板(1)侧壁,所述转向电机(10)设于延长板(9)远离浮力板(1)的一端上壁,所述转向连接块(11)设于延长板(9)靠近转向电机(10)的一端底壁,所述转向连接块(11)转动设于延长板(9)底壁,所述转向轴(12)设于转向连接块(11)远离延长板(9)的一侧,所述转向电机(10)动力端贯穿延长板(9)与转向连接块(1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群沉过滤机构(13)包括集沙框架(14)、收集板(15)和过滤口(16),所述集沙框架(14)设于转向轴(12)远离转向连接块(11)的一侧,收集板(15)呈圆弧形设置,所述收集板(15)设于集沙框架(14)内壁,所述过滤口(16)多组设于收集板(15)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防脱落机构(17)包括激流板(18)、冲击口(19)和叶轮(20),所述激流板(18)设于集沙框架(14)远离浮力板(1)的一侧,所述冲击口(19)多组设于激流板(18)侧壁,所述叶轮(20)设于冲击口(19)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沉降机构(22)包括沉降电机(23)、离心轴(24)和离心叶片(25),所述沉降电机(23)设于浮力板(1)上壁,所述离心轴(24)转动设于浮力板(1)底壁,所述沉降电机(23)动力端贯穿浮力板(1)与离心轴(24)相连,所述离心叶片(25)设于离心轴(24)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吸附机构(26)包括固定板(27)、吸附电磁铁(28)和软铁导磁柱(29),所述固定板(27)设于承载架(2)远离集沙框架(14)的一端,所述吸附电磁铁(28)设于固定板(27)上壁,所述软铁导磁柱(29)贯穿固定板(27)转动设于离心轴(24)底壁与吸附电磁铁(2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2)上设有缓冲机构(39),所述缓冲机构(39)包括缓冲弹簧(40)和缓冲板(41),所述缓冲板(41)对称设于浮力板(1)两侧的承载架(2)侧壁,所述缓冲弹簧(40)设于承载架(2)外侧的缓冲板(41)侧壁与浮力板(1)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度检测机构(36)包括测距传感器(37)和控制面板(38),所述测距传感器(37)对称设于软铁导磁柱(29)两侧的固定板(27)底壁,所述控制面板(38)设于承载架(2)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底板(4)、固定口(5)和固定螺栓(6),所述底板(4)对称设于承载架(2)两侧,所述固定口(5)多组设于底板(4)上壁,所述固定螺栓(6)设于固定口(5)内部,所述固定螺栓(6)与固定口(5)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38)分别与转向电机(10)、沉降电机(23)、吸附电磁铁(28)和测距传感器(37)电性连接。
CN202211512983.8A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Active CN1158937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2983.8A CN115893743B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2983.8A CN115893743B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3743A CN115893743A (zh) 2023-04-04
CN115893743B true CN115893743B (zh) 2023-07-21

Family

ID=86470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2983.8A Active CN115893743B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374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0263A1 (de) * 1984-08-17 1986-02-27 Me Meerestechnik-Elektronik Gmbh, 2351 Trappenkamp Messvorrichtung fuer in gewaessern suspendierte sedimente
CN102426040A (zh) * 2011-11-01 2012-04-25 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一种沟壑水土流失实时监测装置
CN112362845A (zh) * 2020-09-27 2021-02-12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CN215208592U (zh) * 2021-06-02 2021-12-17 青岛顺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离心式水质处理器和水质检测系统
CN115326742A (zh) * 2022-08-11 2022-11-11 浙江和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水土流失自动监测装置
CN217874905U (zh) * 2022-05-05 2022-11-22 青岛理工大学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30263A1 (de) * 1984-08-17 1986-02-27 Me Meerestechnik-Elektronik Gmbh, 2351 Trappenkamp Messvorrichtung fuer in gewaessern suspendierte sedimente
CN102426040A (zh) * 2011-11-01 2012-04-25 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一种沟壑水土流失实时监测装置
CN112362845A (zh) * 2020-09-27 2021-02-12 南昌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CN215208592U (zh) * 2021-06-02 2021-12-17 青岛顺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离心式水质处理器和水质检测系统
CN217874905U (zh) * 2022-05-05 2022-11-22 青岛理工大学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沉降检测装置
CN115326742A (zh) * 2022-08-11 2022-11-11 浙江和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水土流失自动监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长江口水体表层泥沙含量遥感监测研究;张穗, 陈慧娟, 陈鹏霄;长江科学院院报(第05期);第23-2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3743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3350B (zh) 一种防止水母吸附的海洋传感器辅助设备
CN210117267U (zh) 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船式沉淀池装置
CN106436526A (zh) 道路雨水施工系统
CN110436677A (zh) 一种污水电解环保处理装置
CN115893743B (zh) 一种用于沉沙池的水土流失坡面监测装置
CN214373606U (zh) 污水排放自动取样装置
CN112982564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回渗收储设备
CN109133428A (zh) 一种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
CN110130366A (zh) 一种泥石流高发坡体的防护装置
KR20140050940A (ko) 수중 퇴적물 제거장치
CN115784540A (zh) 一种精细光谱水质检测取样过滤装置
CN211338878U (zh) 一种浅层气浮设备
CN206762450U (zh) 一种压力式旋流除砂装置
CN212757604U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域水质在线监测反重力式过滤装置
CN210953476U (zh) 水样采集装置
CN210764678U (zh) 一种污水净化气浮机
CN114108791A (zh) 一种海绵城市排水管道清淤装置
CN112794480A (zh) 一种污水过滤除杂装置
CN219272428U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CN115371759B (zh) 一种浅水河流季节性供水用引水量计量检测装置
CN213266219U (zh) 一种大流量污泥沉降浓缩系统
CN220266440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水利急流槽
CN212283071U (zh) 一种用于硫酸锆制备过程的废液储存的液储槽
CN109959585A (zh) 一种入河口悬浮物分级计量装置
CN216295292U (zh) 一种废水处理用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