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5075A - 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以及松土器铲尖 - Google Patents

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以及松土器铲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5075A
CN115885075A CN202180050267.XA CN202180050267A CN115885075A CN 115885075 A CN115885075 A CN 115885075A CN 202180050267 A CN202180050267 A CN 202180050267A CN 115885075 A CN115885075 A CN 115885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pper
pin member
ripper blade
blade
t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02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馆侑大
田中大次郎
上田匡邦
近藤闻太
莲子仁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885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5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8Small metalwork for digging elements, e.g. teeth scraper bits
    • E02F9/2875Ripper ti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8Small metalwork for digging elements, e.g. teeth scraper bits
    • E02F9/2808Teeth
    • E02F9/2816Mountings therefor
    • E02F9/2833Retaining means, e.g. p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5/00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F5/30Auxiliary apparatus, e.g. for thawing, cracking, blowing-up, or other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the soil
    • E02F5/32Rip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Golf Clubs (AREA)
  • Magnetic Record Carrier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在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中,销部件(13)插入于形成在松土器柄(11)的第一销孔(23)与形成在松土器铲尖(12)的第二销孔(42)。锁定部件(14)卡合于销部件(13),防止销部件(13)脱落。松土器铲尖(12)具有:开口(40h)、内部空间(S)、引导槽(41)。开口(40h)形成于后端(40i)。内部空间(S)从开口(40h)朝向尖端面(40g)形成。引导槽(41)在形成内部空间(S)的内表面(40s)的一部分,从后端(40i)朝向尖端面(40g),形成在规定范围。在引导槽(41)的底面(41a)配置有松土器铲尖(12)的第二销孔(42)。在形成引导槽(41)的空间配置有锁定部件(14)。

Description

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以及松土器铲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以及松土器铲尖。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松土器装置用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在以往的松土器装置用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中,松土器铲尖经由销部件安装于松土器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销部件的中央形成槽,通过使C型的保持器卡合于该槽,使销部件防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481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中,由于销部件通过保持器时的摩擦阻力较大,因此难以将销部件安装于松土器铲尖以及松土器柄。另外,在更换松土器铲尖时也难以将销部件从松土器铲尖以及松土器柄取下。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拆装松土器铲尖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另外,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安装对象进行拆装的松土器铲尖。
第一方式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是松土器装置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具有松土器铲尖、松土器柄、销部件、锁定部件。松土器铲尖从尖端到后端,具有楔形的形状。松土器柄安装有松土器铲尖。销部件插入于形成在松土器柄的第一贯通孔与形成在松土器铲尖的第二贯通孔。锁定部件卡合于销部件,防止销部件脱落。松土器铲尖具有开口部、内部空间、凹部。开口部形成于后端。内部空间从开口部朝向尖端形成。凹部在形成内部空间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从后端朝向尖端形成在规定范围。在凹部的底面配置有松土器铲尖的第二贯通孔。在形成凹部的空间配置有锁定部件。
第二方式的松土器为能够安装于铲尖松土器柄的松土器铲尖,具有松土器铲尖主体、凹部、销孔。松土器铲尖主体具有形成于后端的开口部、从开口部朝向尖端形成的内部空间。凹部在形成内部空间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在从后端朝向尖端的规定范围形成。贯通孔设于凹部的底面。
(发明效果)
本公开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能够容易地拆装松土器铲尖。另外,本公开的松土器铲尖能够容易地从安装对象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2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2C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柄的立体图。
图4B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柄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柄的前端部的侧视图。
图5B是图5A的DD′间的向视剖面图。
图5C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销孔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侧视图。
图7中的(a)是图6的平面(a)的剖面图,(b)是图6的平面(b)的剖面图,(c)是图6的平面(c)的剖面图,(d)是图6的平面(d)的剖面图,(e)是图6的平面(e)的剖面图,(f)是图6的平面(f)的剖面图。
图8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的立体图。
图8B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侧剖面图。
图10A是图2C的EE′间的向视剖面图。
图10B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销部件与销孔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销部件以及锁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2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锁定解除状态的侧视图。
图12B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锁定状态的侧视图。
图13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锁定解除状态的侧视图。
图13B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锁定状态的侧视图。
图13C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锁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13D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锁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14中的(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侧视图,(b)是图14(a)的F部放大图。
图15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销孔与销部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6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在松土器柄配置有销部件以及锁定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B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在松土器柄配置有销部件以及锁定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1的松土器装置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构成进行说明。
(松土器装置1的概要)
图1是表示松土器装置1的侧视图。
松土器装置1例如安装于推土机。松土器装置1安装于推土机的车身的后方。松土器装置1具有小臂2、提升缸3、倾斜缸4、松土器支承部件5、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
小臂2的一端连接于推土机的车身,小臂2的另一端连接于松土器支承部件5。松土器支承部件5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小臂2。
提升缸3以及倾斜缸4的一端连接于推土机的车身。提升缸3与倾斜缸4的另一端连接于松土器支承部件5。松土器支承部件5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提升缸3以及倾斜缸4。提升缸3以及倾斜缸4是液压缸。
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在松土器装置1能够装卸地安装有松土器铲尖12。
(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
图2A是从后侧观察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的放大立体图。图2B是与图2A不同,从前侧观察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的放大立体图。图2C是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的侧视图。图3是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的分解图。
如图1所示,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具有松土器柄11、松土器铲尖12、销部件13、锁定部件14。
松土器柄11安装于松土器支承部件5。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尖端。销部件13插入分别形成于松土器铲尖12以及松土器柄11的贯通孔,防止松土器铲尖12从松土器柄11脱落。锁定部件14锁定插入于贯通孔的销部件13。
在本实施方式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进一步设置有保护松土器柄11以远离砂土等的保护器15。保护器15设于松土器柄11的车身侧的边缘。此外,在图2B中,保护器15被省略。
(松土器柄11)
图4A是从前侧观察松土器柄11的立体图。图4B是从下侧观察松土器柄11的立体图。
松土器柄11是安装于松土器支承部件5的大致板状的部件,成为挖掘侧的尖端部分弯曲并尖锐的形状。松土器柄11例如由钢形成。松土器柄11优选通过锻造制作,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铸造。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松土器柄11具有主体部21、前端部22、第一销孔23(贯通孔的一个例子)。
(主体部21)
主体部21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并安装于松土器支承部件5。主体部21的挖掘侧的端部(下端部分)朝向车身前侧弯曲。
(前端部22)
前端部22配置于主体部21的挖掘侧的端部(下端)。前端部22与主体部21一体地形成。前端部22形成为从主体部21朝向前下方延伸。
在图4A中表示前端部22附近的放大图(参照由单点划线包围的B参照)。另外,图4B中表示前端部22附近的放大图(参照由单点划线包围的C)。图5A是表示前端部22附近的侧视图。图5B是表示图5A的DD′间的剖面图。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前端部22形成为顶端变细形状。前端部22形成为在一方向上长。前端部22的延伸方向(也称作长度方向)称作轴A1(参照图5A)。
前端部22具有:弯曲的内侧的第一面22a;弯曲的外侧的第二面22b;以连接第一面22a与第二面22b的宽度方向(相对于轴A1垂直的方向)的两端的方式对置地设置的侧面即第三面22c以及第四面22d;设为连接第一面22a、第二面22b、第三面22c以及第四面22d的尖端的尖端面22e。第一面22a与第二面22b在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状。第三面22c与第四面22d在侧视时为大致三角形状。尖端面22e在主视时为大致矩形状。在第一面22a与第三面22c之间,第一面22a与第四面22d之间,第二面22b与第三面22c之间以及第二面22b与第四面22d之间分别形成有凹部22f。
图2C的轴A1在例如从外侧观察前端部22的尖端面22e的主视时,通过前端部22的尖端面22e的中心以及前端部22的重心。
如图5A所示,前端部22具有尖端部31、基端部32、连结部33。
尖端部31设于前端部22的尖端。基端部32设于前端部22的主体侧的部分,与主体部21连接。在连结部33前端部22,设于尖端部31与基端部32之间。
图6是表示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的侧视图。图7(a)~图7(e)是分别表示图6所示的切断线(a)~(e)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的剖面的图。图7(a)是尖端部3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的剖面图。图7(b)是沿着轴A1的凹部22f的始端(从尖端部31侧观察为始端)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的剖面图。图7(c)是沿着轴A1的凹部22f的中央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的剖面图。图7(d)是沿着轴A1的凹部22f的终端(从尖端部31侧观察是终端)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的剖面图。图7(e)是沿着轴A1的第一销孔23的中央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的剖面图。图7(f)是沿着轴A1的第一销孔23的后端(从尖端部31侧观察是终端)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的剖面图。
如图6以及图7(a)所示,利用与前端部22的轴A1正交的剖面(a)切断了尖端部31的剖面的外周形成为矩形状。此外,“外周”也可以解释为“外形”。以下,与前端部22的轴A1正交的“平面”记载为“剖面”。
如图6所示,在前端部22的轴A1延伸的轴向上,尖端部31能够抵接于松土器铲尖12的内表面地配置于松土器铲尖12的内部空间S。在此,尖端部31剖面上的外形被定义为矩形状的部分。
如图5A所示,基端部32从主体部21连接设置。例如基端部32与主体部21一体地形成。如图6、图7(e)以及图7(f)所示,利用剖面(e)、(f)切断基端部32的剖面的外周形成为矩形状。在此,基端部32的剖面的外形被定义为矩形状的部分。从尖端部31到基端部32被定义为前端部22。另外,如图7(e)所示,第一销孔23形成于基端部32。
此外,松土器柄11的主体部21与前端部22的范围不被特别限定,也可以将比松土器柄11的保护器15的下端更靠近尖端侧作为前端部22、将比保护器15的下端更靠近上侧的部分作为主体部21。另外,例如也可以将松土器柄11中的直线状的部分作为主体部21,将弯曲的部分作为前端部22。
如图6所示,连结部33设于尖端部31与基端部32之间。连结部33例如与尖端部31、基端部32一体地形成。
连结部33的外周形成为八边形。例如利用剖面(b)、剖面(c)以及剖面(d)切断连结部33的剖面的外周形成为八边形。在连结部33形成有上述凹部22f。即,在由前端部22的四个面22a、22b、22c、22d形成的四个角,分别在连结部33形成有凹部22f,因此连结部33的剖面为八边形状,尖端部31以及基端部32的剖面为矩形状。如此,剖面的外周形成为八边形的部分被定义为连结部33。
此外,由于剖面(b)以及剖面(d)与凹部22f的端部对应,因此成为接近矩形状的形状。
八边形的八边中的相互对置的边L1设置为与包含前端部22的轴A1以及销部件13的轴心A2的平面P1平行。边L1的两端部分别如图4A以及图7(c)所示,形成连结基端部32的边角部32a与尖端部31的边角部31a的第一棱线部R1。对置的边L1分别对应于与第一面22a以及第二面22b的轴A1垂直的宽度。
八边形的八边中的相互对置的边L5设置为与平面P1垂直。边L5的两端部分别如图4A以及图7(c)所示,形成连结基端部32的边角部32a与尖端部的边角部31a的第三棱线部R3。对置的边L5分别对应于与第三面22c以及第四面22d的轴A1垂直的宽度。
如图7(b)以及图7(c)所示,在连结部33的边L1与边L5之间,边L1与边L5邻接的边L3是连结部33的八边形的外周的一边。边L3形成第一棱线部R1以及第三棱线部R3之间的面。边L3设为八边形的八边中的四个边。四个边L3分别对应于与凹部22f的轴A1垂直的宽度。
在此,如图7(d)以及图7(c)所示,长度方向的连结部33的中央部的边L1的长度(图7(c)的边L1的长度)比连结部33的基端部32侧的边L1的长度(图7(d)的边L1的长度)短。另外,长度方向上的连结部33的中央部的边L1的长度(图7(c)的边L1的长度)比连结部33中的尖端部31侧的边L1的长度(图7(b)的边L1的长度)短。
边L1从基端部32朝向连结部33的中央部逐渐变短(参照图7(d)以及图7(c))。另外,边L1从连结部33的中央部朝向尖端部31逐渐变长(参照图7(c)、图7(b)、图4A以及图4B)。
如图7(b)、图7(c)以及图7(d)所示,长度方向上的连结部33的中央部的边L3的长度(图7(c)的边L3的长度)比连结部33中的基端部32侧的边L3的长度(图7(d)的边L3的长度)长。另外,长度方向上的连结部33的中央部的边L3的长度(图7(c)的边L3的长度)比连结部33中的尖端部31侧的边L3的长度(图7(b)的边L3的长度)长。
如图3所示,边L3从基端部32朝向连结部33的中央部逐渐变长(参照图7(d)以及图7(c))。另外,边L3从连结部33的中央部朝向尖端部31,逐渐变短(参照图7(c)以及图7(b))。
此外,边L5从基端部32朝向连结部33的中央部逐渐变短(参照图7(d)、图7(c)、图4A以及图4B)。另外,边L5从连结部33的中央部尖端部31朝向逐渐变短(参照图7(c)以及图7(b))。
另外,上述凹部22f对应于被连结部33的第一棱线部R1与第三棱线部R3夹着的部分。
另外,尖端部31的矩形状的顶点部(边角部31a)、连结部33的八边形的顶点部以及基端部32的矩形状的顶点部(边角部32a)从尖端部31朝向基端部32依次相连。
(第一销孔23)
第一销孔23设于前端部22。第一销孔23向与前端部22的轴A1正交的方向延伸。详细而言,如上述那样,第一销孔23设于基端部32。
图5C是图5A所示的第一销孔23的放大侧视图。在前端部22的第一销孔23に插入有销部件13。如图5C所示,第一销孔23的内周面形成为长孔形状。如图5C所示,形成于前端部22的尖端面22e侧的第一销孔23的第一内周面23a形成为圆弧状。形成第一内周面23a的半径比销部件13的半径大。
形成于前端部22的与尖端面22e相反的一侧(也称作主体部21侧)的第一销孔23的第二内周面23b形成为圆弧状。形成第二内周面23b的半径比销部件13的半径大。第一内周面23a以及第二内周面23b的间隔(长轴)比销部件13的直径大。此外,长轴例如沿着轴A1配置。
形成于第一内周面23a以及第二内周面23b之间的一对第三内周面23c形成为平面状。一对第三内周面23c的间隔(短轴)比销部件13的直径大。
此外,详细地说,在图10A中,之后会详细叙述,在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下,连结松土器铲尖12与松土器柄11的销部件13与第一内周面23a接触。销部件13的剖面外形为圆形,因此在基端部32侧(主体部21侧),在销部件13与第二内周面23b之间形成有如后述那样的间隙T。
(松土器铲尖12)
如图2A至图2C以及图3所示,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松土器铲尖12从尖端面40g(尖端的一个例子)到后端40i具有楔形状。
图8A是从与尖端相反的一侧观察松土器铲尖12的立体图。如图8A所示,松土器铲尖12具有用于插入松土器柄11的前端部22的内部空间S(参照图6)。松土器铲尖12的内表面沿着松土器柄11的外表面形成。松土器铲尖12例如由钢形成。松土器铲尖12优选通过锻造制作,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铸造。
在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下,如图2C所示,以沿着轴A1的方式延伸。
如图8A所示,松土器铲尖12具有松土器铲尖主体40、引导槽41(凹部的一个例子)、第二销孔42。
松土器铲尖主体40形成为有底筒状。松土器铲尖主体40的内表面沿着前端部22的外表面形成。松土器铲尖主体40的内表面形成为顶端变细形状。如此通过形成松土器铲尖主体40,形成上述内部空间S。在内部空间S配置有松土器柄11的前端部22(参照图6)。
如图8A所示,松土器铲尖主体40作为形成内部空间S的内表面40s,具有第一面40a、第二面40b、相互对置的侧面即第三面40c以及第四面40d、尖端面40e。
第一面40a为,在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下,位于弯曲的内侧的面。第二面40b为,在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下,位于弯曲的外侧的面。在俯视时,第一面40a与第二面40b为大致矩形状。第三面40c形成于连接第一面40a与第二面40b。第四面40d形成为连接第一面40a与第二面40b。第三面40c与第四面40d在侧视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尖端面40e形成为连接第一面40a的尖端侧的端部、第二面40b的尖端侧的端部、第三面40c的尖端侧的端部、第四面40d的尖端侧的端部。
在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下,第一面40a与第一面22a对置,第二面40b与第二面22b对置,第三面40c与第三面22c对置,第四面40d与第四面22d对置。图9是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的侧剖面图。如图9所示,在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下,尖端面40e与前端部22的尖端面22e对置,并抵接于尖端面22e。
第一面40a与第一面22a,第二面40b与第二面22b,第三面40c与第三面22c,第四面40d与第四面22d,以及尖端面40e与尖端面22e分别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
另外,第一面40a与第三面40c之间,第一面40a与第四面40d之间,第二面40b与第三面40c的间以及第二面40b与第四面40d之间分别如图8A所示,形成有凸部40f。在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下,各个凸部40f与四个凹部22f分别对置并接触。凸部40f形成为与对置的凹部22f对应形状。
此外,松土器铲尖主体40的外形如图8B所示,例如与第一面40a,第二面40b,第三面40c,第四面40d大致平行,并与尖端面40g连接。
引导槽41是用于使锁定部件14朝向销部件13引导的结构。引导槽41如图8A所示,设于松土器铲尖主体40的内表面。引导槽41分别设于第三面40c以及第四面40d。引导槽41从形成于松土器铲尖主体40的后端40i的开口40h的边缘朝向松土器铲尖主体40的尖端面40e,沿着松土器铲尖主体40的内表面40s延伸。引导槽41沿着轴A1方向延伸。
第二销孔42贯通松土器铲尖主体40。第二销孔42分别形成于第三面40c以及第四面40d。例如第二销孔42以能够与第一销孔23(参照图7(e))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松土器铲尖主体40。第二销孔42设于引导槽41。第二销孔42贯通引导槽41的底面41a。在第二销孔42配置有销部件13。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利用上述剖面(a)~(e)切断松土器铲尖12的剖面的内周如以下那样形成。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松土器铲尖主体40中,与前端部22对置的部分具有第一部分51、第二部分52、第三部分53。
如图7所示,第一部分51是松土器铲尖主体40与前端部22的尖端部31对置的部分。第一部分51的内表面沿着前端部22的尖端部31的外表面形成。通过剖面(a)切断第一部分51的剖面的内周形成为矩形状。
如图7(e)以及图7(f)所示,第二部分52是松土器铲尖主体40与前端部22的基端部32对置的部分。第二部分52的内表面沿着前端部22的基端部32的外表面形成。通过剖面(e)以及剖面(f)切断第二部分52的剖面的内周形成为矩形状。第二销孔42大部分形成在第二部分52,一部分形成在后述第三部分53。
如图7(b)、图7(c)以及图7(d)所示,第三部分53是松土器铲尖主体40与前端部22的连结部33对置的部分。第三部分53的内表面沿着前端部22的连结部33的外表面形成。例如通过剖面(b)、剖面(c)以及剖面(d)切断第三部分53的剖面的内周形成为八边形。
在第三部分53中,八边形的对置的边L2与平面P1平行地形成。如图8A、图7(b)、图7(c)以及图7(d)所示,通过八边形的边L2的两端部,在第三部分53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二棱线部R2。第二棱线部R2连结第一部分51的边角部51a与第二部分52的边角部52a。在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下,边L2与边L1对置,第二棱线部R2配置为与松土器柄11(连结部33)的第一棱线部R1(参照图3)对置。对置的边L2分别与垂直于第一面40a以及第二面40b的轴A1的宽度。
另外,形成有与边L2垂直的八边形的对置的边L6。分别利用边L6的两端部,如图8A、图7(b)、图7(c)以及图7(d)所示,在第三部分53的内表面形成有第四棱线部R4。第四棱线部R4连结第一部分51的边角部51a与第二部分52的边角部52a。在将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下,边L6与边L5对置,第四棱线部R4配置为与松土器柄11(连结部33)的第三棱线部R3对置。对置的边L6分别对应于与第三面40c以及第四面40d的轴A1垂直的宽度。
如图7(b)、图7(c)以及图7(d)所示,在第三部分53的边L2与边L6之间,边L2和与边L6邻接的边L4是第三部分53的八边形的外周的一边。边L4形成第二棱线部R2以及第四棱线部R4之间的面。在第二棱线部R2与第四棱线部R4之间形成有凸部40f。边L4设置为八边形的八边中的四个边。另外,四个边L4分别对应于与凸部40f的轴A1垂直的宽度。
在此,如图7(b)、图7(c)以及图7(d)所示,长度方向(轴A1方向)的第三部分53的中央部的边L2的长度(图5B(c)的边L2的长度)比第三部分53中的第二部分52侧的边L2(图5B(d)的边L2的长度)短。另外,长度方向上的第三部分53的中央部的边L2的长度(图7(c)的边L2的长度)比第三部分53中的第一部分51侧的边L2的长度(图7(b)的边L2的长度)短。
边L2从第二部分52朝向第三部分53的中央部逐渐变短(参照图7(d)以及图7(c))。另外,边L2从第三部分53的中央部朝向第一部分51逐渐变长(参照图7(c)、图7(b)以及图8A)。
如图7(b)、图7(c)以及图7(d)所示,长度方向上的第三部分53的中央部的边L4的长度(图7(c)的边L4的长度)比第三部分53中的第二部分52侧的边L4的长度(图7(d)的边L4的长度)长。另外,长度方向上的第三部分53的中央部的边L4的长度(图7(c)的边L4的长度)比第三部分53中的第一部分51侧的边L4的长度(图7(b)的边L4的长度)长。
边L4从第二部分52朝向第三部分53的中央部逐渐变长(参照图7(d)、图7(c)以及图8A)。另外,边L4从第三部分53的中央部朝向第一部分51逐渐变短(参照图7(c)以及图7(b))。
此外,边L6从第二部分52朝向第三部分53的中央部逐渐变短(参照图7(d)、图7(c)以及图8A)。另外,边L6从第三部分53的中央部朝向第一部分51逐渐变短(参照图7(c)以及图7(b))。
另外,第一部分51的矩形状的顶点部(边角部51a),第三部分53的八边形的顶点部以及第二部分52的矩形状的顶点部(边角部52a)从第一部分51经由第三部分53朝向第二部分52依次相连。
如此,在松土器铲尖12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二棱线部R2以及第四棱线部R4,如上述那样,在松土器柄11形成有第一棱线部R1以及第三棱线部R3,由此松土器铲尖12能够相对于松土器柄11定位。即,能够抑制松土器铲尖12相对于松土器柄11的间隙。
(销部件13)
图10A是图2C的EE′间的向视剖面图。图10B是表示销部件13与第一销孔23以及第二销孔42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1是表示销部件13与锁定部件14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销部件13连结松土器柄11与松土器铲尖12。销部件13配置于第一销孔23以及第二销孔42。销部件13形成为圆柱状。此外,销部件13也可以形成为圆筒状。销部件13具有轴心A2。
如图9所示,在前端部22的尖端面22e抵接于松土器铲尖12的内部空间S的尖端面40e的状态下,销部件13配置于第一销孔23以及第二销孔42。
该状态下,如图10所示,销部件13在前端部22的尖端部31侧与第一销孔23的第一内周面23a接触。另外,销部件13在松土器铲尖主体40的主体部21侧(尖端部31相反的一侧)与第二销孔42的内周面接触。
该状态下,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轴心A2从第一销孔23的中心A3向前端部22的尖端部31侧偏移。在图10B中,箭头J示出了尖端部31侧。
利用该构成,在销部件13配置于松土器柄11的第一销孔23以及松土器铲尖12的第二销孔42的状态下,在主体部21侧,在销部件13以及第一销孔23的第二内周面23b之间形成有间隙T。利用该间隙T,在利用松土器装置1的挖掘作业时以及贯穿作业时,销部件13难以与第一销孔23的主体部21侧接触。由此,能够提高销部件13以及第一销孔23的耐久性。
另外,销部件13具有环状槽13a。环状槽13a形成于销部件的外周面。环状槽13a形成于销部件13的两端中的一方或两方的端部附近。环状槽13a配置于松土器柄11与松土器铲尖12之间。详细而言,销部件13的环状槽13a配置于引导槽41。
在环状槽13a卡合有锁定部件14。详细而言,在环状槽13a卡合有锁定部件14的卡合部61a(后述)。
(锁定部件14)
锁定部件14用于防止销部件13脱落。如图11所示,锁定部件14通过朝向销部件13滑动,而卡合于销部件13。锁定部件14通过在从松土器柄11的主体部21侧朝向销部件13的方向上滑动,而卡合于销部件13。
锁定部件14配置于松土器柄11与松土器铲尖12之间。锁定部件14配置于前端部22的外表面与松土器铲尖主体40的内表面之间。锁定部件14配置于引导槽41(参照图10A)。
锁定部件14具有锁定主体61、爪部62。
锁定主体61例如为板状的部件。锁定主体61具有卡合部61a、开口部61b。卡合部61a为卡合于销部件13的部分。卡合部61a具有C字形状的内周面。卡合部61a嵌合于销部件13的环状槽13a。开口部61b为将销部件13向卡合部61a引导的部分。开口部61b中的开口端的间隔比销部件13的环状槽13a的直径大。
如图11所示,爪部62是从锁定主体61突出的る部分。例如爪部62与锁定主体61一体地形成。如图10A所示,爪部62位于松土器铲尖12的外侧,并配置于前端部22的第三面22c。此外,第三面22c为图1以及图10A所示的松土器柄11的侧面11a整体的一部分。
具有上述构成的锁定部件14如以下那样安装。
首先,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之后,销部件13插入于松土器铲尖12的第二销孔42以及松土器柄11的第一销孔23。销部件13的环状槽13a如图10A所示,配置于引导槽41。
接下来,从松土器铲尖12的开口40h的边缘向引导槽41插入锁定部件14。图12A是表示锁定部件14插入引导槽41的状态的侧视图。在图12A中,为了说明,松土器铲尖12用虚线表示。
锁定部件14配置为锁定主体61的开口部61b与销部件13的环状槽13a对置(参照2A)。该状态是解除了锁定部件14以及销部件13的卡合的状态(锁定解除状态)。
该锁定解除状态下,爪部62朝向销部件13按压(参照箭头E1)。由此,锁定主体61朝向销部件13沿引导槽41滑动,锁定主体61的卡合部61a嵌合于销部件13的环状槽13a(参照图12B)。该状态为锁定部件14以及销部件13卡合的状态(锁定状态)。
如此,在锁定解除状态下,通过使锁定部件14朝向销部件13滑动,防止销部件13脱落。另外,在锁定状态下,通过使锁定部件14向远离销部件13的方向滑动,解除销部件13的防脱。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锁定部件14从松土器柄11的主体部21向朝向销部件13的方向(尖端方向)滑动而卡合于销部件13的情况下的例子。取代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从图13A至13C所示那样的实施方式2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106。此外,这里省略说明的构成以所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为准。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锁定部件114通过向远离销部件13的方向滑动而卡合于销部件13。例如锁定部件114通过从销部件13向朝向主体部21侧的方向(尖端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而卡合于销部件13。
如图13C所示,锁定部件114具有锁定主体161、爪部62。爪部62的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
如图13C所示,锁定主体161例如形成为矩形板状。锁定主体161具有卡合部161a、开口部161b。卡合部161a是卡合于销部件13的部分。卡合部161a例如具有C字形状的内周面。卡合部161a嵌合于销部件13的环状槽13a。
开口部161b是在使销部件13卡合于卡合部161a之前,配置有销部件13的部分。开口部161b设于卡合部161a以及爪部62之间。开口部161b具有C字形状的内周面。开口部161b的直径比销部件13的直径大。
具有上述构成的锁定部件114如以下那样安装。
首先,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接下来,锁定部件114插入于引导槽41。锁定部件114配置为开口部161b与第一销孔23和第二销孔42对置。
接下来,销部件13插入于松土器铲尖12的第二销孔42、锁定部件114的开口部161b,以及松土器柄11的前端部22的第一销孔23。
销部件13的环状槽13a与锁定主体161的开口部161b对置地配置(参照图13A)。该状态是锁定部件114以及销部件13的卡合解除的状态(锁定解除状态)。
在该锁定解除状态下,爪部62朝向主体部21侧(箭头E2侧)按压。由此,锁定主体161相远离销部件13的方向滑动。其结果是,锁定主体161的卡合部161a嵌合于销部件13的环状槽13a(参照图13B)。该状态是锁定部件114以及销部件13卡合的状态(锁定状态)。
如此,在锁定解除状态下,通过使锁定部件114向远离销部件13的方向滑动,防止销部件7脱落。另外,在锁定状态下,通过使锁定部件114向接近销部件13的方向滑动,而解除销部件13的防脱。
此外,向远离销部件13的方向滑动的锁定部件114并不局限于图13C所示的形状,也可以是图13D所示那样的锁定部件214。
图13D所示的锁定部件214具有在卡合部161a的周围形成有缺口261c的锁定主体261。缺口261c从配置有卡合部161a的销部件13的部分形成到外缘。缺口261c以沿着滑动方向的形成。由此,卡合部161a被分为两个部分。
锁定部件214的安装方法与锁定部件114相同,使销部件13的环状槽13a与锁定主体261的开口部161b对置配置,使爪部62朝向主体部21侧(箭头E2侧)按压。由此,锁定主体261向远离销部件13的方向滑动,锁定主体261的卡合部161a嵌合于销部件13的环状槽13a。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2的锁定部件114中,爪部62配置于松土器柄11的侧面11a,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3那样使用被保护的构成。此外,对于这里省略说明的构成,以所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为准。
图14(a)是表示在爪部62的周围具有保护部70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206的立体图。图14(b)是图14(a)的F部放大图。
本实施方式3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206还具备保护部70。保护部70为了防止砂土等碰撞爪部62而设置。保护部70具有固定于松土器柄11的侧面11a的多个凸部71。例如在图14(b)中,以包围除了爪部62的松土器铲尖12侧的周围的方式,在侧视时以U字形状设有凸部71。基于保护爪部62的观点,优选从凸部71的侧面11a的高度比从爪部62的侧面11a的高度高。
另外,保护部70还具有使锁定部件14滑动时的引导件的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对于实施方式1的形状的锁定部件14,应用了保护部70,对于实施方式2的形状的锁定部件114同样能够应用。
<特征等>
(1)
实施方式1、2、3中的任一个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106、206为松土器装置1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具有松土器铲尖12、松土器柄11,销部件13、锁定部件14。松土器铲尖12从尖端面40g(尖端的一个例子)到后端40i,具有楔形的形状。松土器柄11安装有松土器铲尖12。销部件13插入于形成在松土器柄11的第一销孔23(第一贯通孔的一个例子)与形成在松土器铲尖12的第二销孔42(第二贯通孔的一个例子)。锁定部件14、114卡合于销部件13,防止销部件13脱落。松土器铲尖12具有开口40h(开口部的一个例子)、内部空间S、引导槽41(凹部的一个例子)。开口40h形成于后端40i。内部空间S从开口40h朝向尖端面40g(尖端的一个例子)形成。引导槽41在形成内部空间S的内表面40s的一部分,从后端40i朝向尖端面40g形成在规定范围。在引导槽41的底面41a配置有松土器铲尖12的第二销孔42。在形成引导槽41的空间配置有锁定部件14、114。
由此,通过插入引导槽41而配置锁定部件14、114,能够容易地向松土器柄11以及松土器铲尖12配置锁定部件14、114。从该状态,通过沿着引导槽41使锁定部件14、114滑动而配置于第二销孔42的销部件13能够利用锁定部件14、114防脱而锁定。如此,利用销部件13能够容易地将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
另外,通过从锁定状态使锁定部件14、114相对于销部件13滑动,能够解除销部件13的防脱。如此,能够容易地将松土器铲尖12从松土器柄11取下。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106、206中,能够使松土器铲尖12容易地从松土器柄11拆装。
另外,通过沿着引导槽41使锁定部件14、114滑动,能够将锁定部件14、114卡合于销部件13。
(2)
在实施方式1、3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206中,锁定部件14通过在朝向销部件13的方向上滑动而卡合于销部件13。
如此,通过沿着引导槽41使锁定部件14朝向销部件13滑动,能够将锁定部件14卡合于销部件13。
(3)
在实施方式2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106中,通过使锁定部件114向远离销部件13的方向滑动而卡合于销部件13。
如此,通过沿着引导槽41使锁定部件114向远离销部件13的方向滑动,而能够使锁定部件114卡合于销部件13。
(4)
在实施方式1、2、3中的任一个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106、206中,锁定部件14、114具有卡合于销部件13的卡合部61a、161a。
锁定部件14、114能够利用卡合部61a、161a卡合销部件13。
(5)
在实施方式1、2、3中的任一个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106、206中,锁定部件14、114还具有将销部件13向卡合部61a、161a引导的开口部61b、161b。
锁定部件14、114通过口部61b、161b将销部件13向卡合部61a、161a引导而能够利用卡合部61a、161a卡合。
(6)
在实施方式1、2、3中的任一个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106、206中,锁定部件14、114还具有爪部62。
通过按压爪部62,能够容易地使锁定部件14、114滑动。
(7)
在实施方式1、2、3中的任一个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106、206中,销部件13具有供卡合部61a、161a卡合的环状槽13a。
通过使卡合部61a、161a于卡合环状槽13a,能够更稳固地实现防脱。
此外,由于锁定部件14、114沿着引导槽41滑动而卡合于销部件13,因此环状槽13a设置在第一销孔23的外侧,并且设置在第二销孔42的内侧。由此,由于不需要在位于销部件的销孔的内部的部分形成配置保持器的缩径部,因此能够减小折损的隐患。
(8)
在实施方式1、2、3中的任一个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106、206中,锁定部件14在松土器柄11以及松土器铲尖12之间卡合于销部件13。
由此,在松土器柄11与松土器铲尖12之间能够利用锁定部件14卡合销部件13。由于在卡合部分的外侧配置有松土器铲尖12,因此能够保护卡合而免受砂土等影响,能够防止销部件13的拔出。
(9)
实施方式3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206还具有配置于松土器柄11的侧面11a(外表面的一个例子),保护锁定部件14的保护部70。
由此,能够防止砂土等与锁定部件碰撞。
(10)
在实施方式1、2、3中的任一个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106、206中,松土器柄11具有供销部件13配置的第一销孔23(贯通孔的一个例子)。第一销孔23为长孔形状。
由此,使销部件13与第一销孔23的内周面中的松土器柄11的尖端侧的第一内周面23a接触,且不与尖端的相反侧(主体部21侧)的第二内周面23b接触,能够在销部件13与第二内周面23b之间形成间隙T。
因此,在利用松土器装置1的挖掘作业时以及贯穿作业时,销部件13难以与第一销孔23的主体部21侧接触。由此,能够提高销部件13以及第一销孔23的耐久性。
(11)
实施方式1、2、3中的任一个松土器铲尖12为能够安装于松土器柄11的松土器铲尖,具有松土器铲尖主体40、引导槽41(凹部的一个例子)、第二销孔42(贯通孔的一个例子)。松土器铲尖主体40具有形成于后端40i的开口40h(开口部的一个例子)、从开口40h朝向尖端面40g(尖端的一个例子)形成的内部空间S。引导槽41在形成内部空间S的内表面40s的一部分,在从后端40i朝向尖端面40g的规定范围形成。第二销孔42(贯通孔的一个例子)设于引导槽41的底面41a。
由此,通过插入引导槽41而配置锁定部件14、114,能够容易地将锁定部件14、114配置于松土器柄11以及松土器铲尖12。从该状态,通过沿着引导槽41使锁定部件14、114滑动而配置于第二销孔42的销部件13能够利用锁定部件14、114防脱而成为锁定状态。如此,能够容易地利用销部件13将松土器铲尖12安装于松土器柄11。
另外,通过从锁定状态使锁定部件14、114滑动,能够解除销部件13的防脱。如此,能够容易地将松土器铲尖12从松土器柄11取下。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106、206中,能够容易地将松土器铲尖12从松土器柄11拆装。
另外,通过使锁定部件14、114沿着引导槽41滑动,能够将锁定部件14、114卡合于销部件13。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销孔23的相对于中心A3垂直的剖面的大小相同,但也可以使中心A3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比中央部扩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销孔23形成为长孔形状的孔,但也可以如图15所示的第一销孔23′那样,成为通常的圆形的孔。第一销孔23′半径为一定的圆形状,与第一销孔23不同,未设有一对第三内周面23c,第一内周面23a与第二内周面23b直接相连。此外,第一销孔23′的直径形成为比销部件13的直径大。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锁定部件14进行销部件13的防脱的情况下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保持器等卡止部件防止销部件13脱落。
(C)
上述实施方式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106、206不具有用于定位锁定部件14,但图16A以及图16B所示,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也可以具有用于定位锁定部件14的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松土器柄11还具有凸部81或凸部82。凸部81、82设于松土器柄11的外表面。凸部81、82形成于前端部22的外表面。
图16A的凸部81在锁定解除状态下,支承锁定部件14,例如锁定主体61。在松土器铲尖12配置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下,凸部81配置于松土器铲尖12的引导槽41。如此,通过在松土器柄11设置凸部81,能够使锁定部件14相对于松土器柄11容易地定位。
图16B的凸部82在锁定状态下,卡合于锁定部件14例如锁定主体61。在松土器铲尖12配置于松土器柄11的状态下,凸部82配置于松土器铲尖12的引导槽41。如此,通过在松土器柄11设置凸部82,能够使锁定部件14相对于松土器柄11容易地定位。此外,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6、106、206也可以具有图16A以及图16B这两方的构成。
(D)
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设有保护爪部62的保护部70,作为与保护器15不同的部件设置,但也可以使保护器15与保护部70形成为一个部件。另外,包围爪部62的保护部70的形状也可以不限于图14A以及图14B所示那样的矩形状,也可以成为弯曲形状。
(E)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在前端部22形成有凹部22f,前端部22具有截面形状为八边形的连结部33,但也可以不形成凹部22f。图17是表示设有未形成凹部22f的前端部322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306的侧视图。在图17中,松土器铲尖312如虚线所示。在松土器铲尖312的内表面340s未形成有上述凸部40f。另外,前端部322的尖端面322e也可以不与内表面340s的尖端面340e抵接。
(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销孔23设于基端部3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于连结部33。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以及松土器铲尖松土器具有能够容易地拆装铲尖的效果,例如作为推土机、机动平地机的松土器装置等有用。
附图标记说明
6: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
11:松土器柄
12:松土器铲尖
13:销部件
14:锁定部件
40s:内表面
41:引导槽
42:第二销孔

Claims (11)

1.一种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其为松土器装置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松土器铲尖,其从尖端向后端,具有楔形的形状;
松土器柄,其安装有所述松土器铲尖;
销部件,其插入于形成在所述松土器柄的第一贯通孔与形成在所述松土器铲尖的第二贯通孔;
锁定部件,其卡合于所述销部件,防止所述销部件脱落;
所述松土器铲尖具有:形成于所述后端的开口部;从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尖端形成的内部空间;在形成所述内部空间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从所述后端朝向所述尖端形成在规定范围的凹部;
在所述凹部的底面配置有所述松土器铲尖的所述第二贯通孔,
在形成所述凹部的空间配置有所述锁定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通过在朝向所述销部件的方向上滑动而与所述销部件卡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通过在远离所述销部件的方向上滑动而与所述销部件卡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具有与所述销部件卡合的卡合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还具有将所述销部件向所述卡合部引导的开口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还具有爪部。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部件具有供所述卡合部卡合的环状槽。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在所述松土器柄以及所述松土器铲尖之间与所述销部件卡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保护部,该保护部配置于所述松土器柄的外表面,保护所述锁定部件。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松土器柄具有配置有所述销部件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为长孔形状。
11.一种松土器铲尖,其能够安装于松土器柄,其特征在于,具有:
松土器铲尖主体,其具有形成于后端的开口部、从所述开口部朝向尖端形成的内部空间;
凹部,其在形成所述内部空间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在从所述后端朝向所述尖端的规定范围形成;
贯通孔,其设于所述凹部的底面。
CN202180050267.XA 2020-10-07 2021-10-05 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以及松土器铲尖 Pending CN1158850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9862A JP2022061734A (ja) 2020-10-07 2020-10-07 リッパポイント取付構造、及びリッパポイント
JP2020-169862 2020-10-07
PCT/JP2021/036727 WO2022075296A1 (ja) 2020-10-07 2021-10-05 リッパポイント取付構造、及びリッパポイン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5075A true CN115885075A (zh) 2023-03-31

Family

ID=81126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0267.XA Pending CN115885075A (zh) 2020-10-07 2021-10-05 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以及松土器铲尖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32381A1 (zh)
JP (1) JP2022061734A (zh)
CN (1) CN115885075A (zh)
AU (1) AU2021358204A1 (zh)
DE (1) DE112021004044T5 (zh)
WO (1) WO202207529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92692T1 (de) * 2002-09-19 2011-01-15 Esco Corp VERSCHLEIßANORDNUNG UND VERRIEGELUNG FÜR EINE BAGGERSCHAUFEL.
US20170014901A1 (en) * 2015-07-13 2017-01-19 Caterpillar Inc. Wear Part with Hardfac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12814070A (zh) * 2016-02-08 2021-05-18 爱斯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土方作业设备的磨损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61734A (ja) 2022-04-19
AU2021358204A1 (en) 2023-03-16
US20230332381A1 (en) 2023-10-19
DE112021004044T5 (de) 2023-08-17
WO2022075296A1 (ja) 2022-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85437B2 (ja) 掘削機の歯部の組立体における改良
US6477796B1 (en) Tooth assembly for implements
JP2004068593A (ja) 掘削器具用コーナツースアダプタ構造
US9267270B2 (en) Excavating tooth and ground engaging tool
EP1939362A1 (en) Work tool having a releasable tooth
CA2549274A1 (en) Insert for locking mechanism for ground engaging tools
CN114269994B (zh) 铲斗用的斗齿安装构造以及铲斗用的斗齿
JP2023001280A (ja) バケット用のツースアダプタ、バケット用のツース取付構造、及びバケット
CN115885075A (zh) 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以及松土器铲尖
CN114341443B (zh) 铲斗用齿安装结构、以及铲斗用齿
CN115956151A (zh) 松土器铲尖安装构造以及松土器铲尖
JP2007146582A (ja) 作業車両のクイックカプラ
EP3178679A1 (en) Work vehicle, method for operating tow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ow apparatus
US20040111927A1 (en) Tip and adapter assembly
US20240102268A1 (en) Tip with thru-hole and pin retaining geometry
US20230061737A1 (en) Adapter with thru-hole and rail
JP2001355258A (ja) ツースとアダプタとその取付構造体とその取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