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4050A - 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4050A
CN115884050A CN202110926207.1A CN202110926207A CN115884050A CN 115884050 A CN115884050 A CN 115884050A CN 202110926207 A CN202110926207 A CN 202110926207A CN 115884050 A CN115884050 A CN 115884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sub
vibration
screen unit
back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62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姬雅倩
全旭东
王雷
杨明坤
曹永刚
韩艳玲
李佩笑
勾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62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405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0500 priority patent/WO202301636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4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4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microphone with electric circuitry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屏单元,包括显示面板、框架、发声激励单元和支撑结构;框架、发声激励单元和支撑结构位于显示面板的背侧;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发声激励单元;显示面板背侧包括中央区域和边缘区域;发声激励单元与中央区域接触,用于激励显示面板振动而发出声音;框架在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位于边缘区域,用于支撑显示面板;框架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第二子部在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相对于第一子部在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更靠近中央区域;第一子部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振部;第二子部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振部;第一隔振部的厚度小于第二隔振部的厚度。

Description

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发声显示屏幕可以实现声音从显示屏内输出,实现声音和图像的重合,增强人的观听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屏单元,包括显示面板、框架、发声激励单元和支撑结构;所述框架、所述发声激励单元和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发声激励单元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发声激励单元;
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包括中央区域和边缘区域;
所述发声激励单元与所述中央区域接触,用于激励所述显示面板振动而发出声音;
所述框架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边缘区域,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二子部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相对于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更靠近所述中央区域;
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振部;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振部;所述第一隔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隔振部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部由所述第一子部的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一侧面上向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方向延伸而出形成;
所述第二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部由所述第一子部的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一侧面先向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方向延伸、再向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再向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方向延伸而出形成;
所述第二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部由所述第一子部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面局部先向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再向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方向延伸而出形成;
所述第二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部位于所述第一子部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在正投影交叠位置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隔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振部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隔振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三隔振部的厚度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振部与所述第二隔振部相互间隔1mm以上间距;
或者,所述第一隔振部与所述第二隔振部相互接触形成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形成第一闭合环;
所述第二子部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形成第二闭合环;
所述第二闭合环围绕在中央区域的外围;所述第一闭合环围绕在所述第二闭合环的外围;
所述第二闭合环与所述第一闭合环完全对接;
或者,所述第二闭合环与所述第一闭合环在四周的局部位置对接,所述第二闭合环与所述第一闭合环四周的未对接区域形成镂空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振动频率大于
Figure BDA0003209364400000031
倍的所述第二隔振部的固有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声学腔,所述声学腔位于所述框架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声学腔与所述第二子部连接;
所述声学腔封闭式地扣合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所述声学腔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覆盖所述中央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封闭式地扣合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所述支撑结构复用作声学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通过第四隔振部与所述第二子部连接;
所述第四隔振部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子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通过第四隔振部与所述第二子部连接;
所述第四隔振部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子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为条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子部连接;
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中央区域在该宽度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声学腔与所述显示面板扣合形成的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箱体,位于所述框架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箱体与所述第一子部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连接,所述箱体封闭式地扣合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所述声学腔和所述支撑结构都位于所述箱体与所述显示面板扣合形成的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箱体,位于所述框架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箱体与所述第一子部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连接,所述箱体封闭式地扣合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箱体与所述显示面板扣合形成的腔室内。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中,包括多个上述拼接屏单元,多个所述拼接屏单元相互拼接。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为公开技术中锥形振膜的平板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公开技术中平板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公开技术中拼接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铝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拼接屏单元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拼接屏单元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拼接屏单元的拼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AA剖切线的拼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9a为显示面板第二边界区振动传递率与第二隔振部厚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9b为显示面板第一边界区振动总位移与有无第二隔振部以及第二隔振部的不同厚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9c为有无第一隔振部时,第一边界区的振动状态示意图;
图9d为第一边界区的振动总位移随第一隔振部厚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拼接屏单元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拼接屏单元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拼接屏单元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拼接屏单元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4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框架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4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框架和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框架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15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框架和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拼接屏单元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拼接屏单元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显示面板;101、中央区域;102、边缘区域;2、框架;21、第一子部;22、第二子部;3、发声激励单元;4、第一隔振部;5、第二隔振部;6、箱体;7、第三隔振部;8、声学腔;9、支撑结构;91、主体部;92、连接部;10、第四隔振部;11、锥形振膜;12、驱动器单元;13、拼接单元;14、泡棉胶;15、铝框;16、铁钉;17、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但是所示的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公开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基于制造工艺而形成的配置的修改。因此,附图中例示的区具有示意性属性,并且图中所示区的形状例示了区的具体形状,但并不是旨在限制性的。
平板扬声器的发声振动原理是:驱动器黏着一块特殊的平面板材,并将其固定在该平面板材的特殊指定位置上,驱动器通电时会驱使此平面板材产生波浪式振动将声音传导出去。参照图1和图2,显示屏幕发声技术是基于平板扬声器原理,用屏幕(即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1)代替传统平板扬声器的锥形振膜11,驱动器单元12驱动振动板(即显示面板1)振动发声。
参照图3和图4,传统屏幕发声的拼接显示装置通常具有箱体结构以实现拼接单元13之间的拼接,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1的边缘区域通过泡棉胶14粘接于铝框15,铝框15上配置铁钉16,铝制箱体6配置磁铁17,磁铁17和铁钉16在磁铁吸力的作用下吸合。为保证拼接显示面板1的整体平整度,泡棉胶14厚度通常很薄。为实现显示面板的发声功能,发声激励单元贴合于显示面板的背侧,驱动显示面板振动以辐射声音。
但显示面板的振动一方面会通过边缘区域传递到铝框15及箱体6,引起箱体6振动,产生异音;另一方面显示面板1振动发声时,铝制箱体6成为发声装置的背腔,显示面板1会推动背腔内的空气振动,由于铝制箱体6阻尼小,铝制背腔容易产生失真和音染,影响音质和观众的主观体验。解决上述问题的常规方法是使泡棉胶具有一定厚度,以减弱显示面板振动向铝框和箱体的传递。一般泡棉胶之类的隔振元件越厚,隔振效果越好;但隔振元件太厚会影响拼接显示面板的整体平整度,所以该常规方法在拼接屏等平整度要求高的应用中不适用。
针对上述显示面板的振动传递到铝框及箱体导致异音、失真和音染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拼接屏单元,参照图5-图8,包括显示面板1、框架2、发声激励单元3和支撑结构9;框架2、发声激励单元3和支撑结构9位于显示面板1的背侧;支撑结构9位于发声激励单元3的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用于支撑发声激励单元3;显示面板1的背侧包括中央区域101和边缘区域102;发声激励单元3与显示面板1的中央区域101接触,用于激励显示面板1振动而发出声音;框架2在显示面板1背侧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1的边缘区域102,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其中,框架2包括第一子部21和第二子部22,第二子部22在显示面板1背侧的正投影相对于第一子部21在显示面板1背侧的正投影更靠近显示面板1的中央区域101;第一子部21与显示面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振部4;第二子部22与显示面板1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振部5;第一隔振部4的厚度小于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
其中,显示面板1具有显示侧和背侧,显示面板1的背侧是指显示面板1的与显示侧相对的一侧。第一隔振部4和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分别指其沿远离显示面板1方向的尺寸。显示面板1的边缘区域102包括第一边界区S1和第二边界区S2,第二边界区S2和第一边界区S1依次远离显示面板1的中央区域101;第一子部21和第一隔振部4对第一边界区S1形成支撑;第二子部22和第二隔振部5对第二边界区S2形成支撑。发声激励单元3包括起支撑承载作用的盆架、驱动器单元和振动单元;驱动器单元采用磁铁;振动单元采用音圈;音圈与显示面板1的中央区域101接触;磁铁与音圈之间通过导线连接;磁铁通电时产生磁场,磁场使音圈振动,音圈振动并将振动传递至显示面板1,从而使显示面板1振动发出声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振部4的厚度范围为0.2-2mm;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范围为2-10mm。第一隔振部4和第二隔振部5的与显示面板1相接触的表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拼接屏单元还包括箱体6,位于框架2的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箱体6与第一子部21的背离显示面板1的侧面连接,箱体6封闭式地扣合于显示面板1的背侧。箱体6用于对框架2和显示面板1形成支撑,以便于多个拼接屏单元的拼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2和箱体6的材料包括铝。铝材质的框架2和箱体6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强度,另一方面重量较轻,从而不仅能够确保拼接屏单元的牢固稳定拼接,而且能确保拼接屏单元拼接形成的显示模组更加轻便。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框架2分为第一子部21和第二子部22,并在靠近显示面板1中央区域101的第二子部22与显示面板1之间设置厚度较大的第二隔振部5,能够对显示面板1中央区域101振动发声时首先传递至第二边界区S2的振动进行吸收(即驻波原理),从而减弱显示面板1的振动向框架2的传递;同时减弱或避免振动由第二边界区S2传递至第一边界区S1,进而将显示面板1的有效振动辐射区约束在第二边界区S2以内,减弱或避免振动传递至第一子部21和与第一子部21连接的箱体6,最终减弱或避免箱体6产生振动的可能性,以减弱或避免箱体6振动产生的异音,提升拼接屏单元的屏幕发声效果;另外,第一隔振部4的设置,能够减弱本拼接屏单元中显示面板1的振动通过第二边界区S2和第一边界区S1传递到相邻的拼接屏单元,从而提升拼接屏单元拼接形成屏幕的屏幕发声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第二子部22由第一子部21的靠近显示面板1中央区域101的一侧面上向靠近显示面板1中央区域101的方向L1延伸而出形成;第二子部22的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与边缘区域102之间的间距h2大于第一子部21的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与边缘区域102之间的间距h1。
其中,第二子部22的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与边缘区域102之间的间距h2内由第二隔振部5填充;第一子部21的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与边缘区域102之间的间距h1内由第一隔振部4填充。第二隔振部5可以吸收显示面板1第二边界区S2的振动,这一方面能减弱显示面板1第二边界区S2的振动向框架2的传递;参照图9a,为显示面板1第二边界区S2振动传递率与第二隔振部5厚度的关系曲线;从图9a中可见,显示面板1第二边界区S2振动传递率与第二隔振部5厚度为负相关;这另一方面还能减弱显示面板1第二边界区S2的振动向第一边界区S1的传递;参照图9b,为显示面板1第一边界区S1振动总位移与有无第二隔振部5以及第二隔振部5的不同厚度的关系曲线;从图9b中可见,设置第二隔振部5可以明显降低第一边界区S1的振动,但第一隔振部4的隔振效果随其厚度变化不大;第一边界区S1第一隔振部4的作用主要为抑制本拼接屏单元中显示面板1振动向相邻拼接屏单元中显示面板1的传递。参照图9c,为有无第一隔振部4时,第一边界区S1的振动状态,无第一隔振部4时,第一边界区S1的振动较大,因此向相邻显示面板1的位移传递也较大;图9d为第一边界区S1的振动传递率随第一隔振部4厚度的变化曲线,从图9d中可见,第一隔振部4厚度越薄,第一边界区S1的振动总位移越小。上述图9a中振动传递率通过显示面板1振动的位移传递率表征。因此,通过第二子部22与显示面板1之间的间距h2大于第一子部21与显示面板1之间的间距h1,可以实现最大的减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小于第一隔振部4与第一子部21的厚度之和。即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恰好为第一隔振部4的厚度与间距h2和间距h1的间距差之和。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越厚,其对振动的吸收效果越好,即其隔振效果越好;同时,由于显示面板1的平整度仍然由第一隔振部4决定,所以,第二隔振部5厚度较大并不会影响拼接屏单元拼接时显示面板1的整体平整度,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隔振方案适用于拼接屏等对平整度要求较高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第二子部22由第一子部21的靠近显示面板1中央区域101的一侧面先向靠近显示面板1中央区域101的方向L1延伸、再向远离显示面板1的方向L2延伸、再向靠近显示面板1中央区域101的方向L1延伸而出形成;第二子部22的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与边缘区域102之间的间距h2大于第一子部21的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与边缘区域102之间的间距h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大于第一隔振部4与第一子部21的厚度之和。其中,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为第一隔振部4的厚度、第一子部21的厚度以及第一子部21向远离显示面板1的方向L2延伸的距离之和。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设置,能进一步提升其对振动的吸收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隔振效果,同时还不会影响拼接屏单元拼接时显示面板1的整体平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第二子部22由第一子部21的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面先向远离显示面板1的方向L2延伸、再向靠近显示面板1中央区域101的方向L1延伸而出形成;第二子部22的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与边缘区域102之间的间距h2大于第一子部21的靠近显示面板1的一侧与边缘区域102之间的间距h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大于第一隔振部4与第一子部21的厚度之和。其中,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为第一隔振部4的厚度、第一子部21的厚度以及第一子部21向远离显示面板1的方向L2延伸的距离之和。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设置,能进一步提升其对振动的吸收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其隔振效果,同时还不会影响拼接屏单元拼接时显示面板1的整体平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振部的厚度也可以等于第一隔振部与第一子部的厚度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7、图10和图11,第一子部21局部向外延伸而形成第二子部22,第一子部21的厚度并未发生变化,且箱体6与第一子部21连接,所以,图5、图7和图10中的第一子部21和第二子部22的结构设置,都不会增大由显示面板1和箱体6扣合形成的该拼接屏单元的整体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第二子部22位于第一子部21的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第二子部22与第一子部21在显示面板1背侧的正投影部分交叠,第二子部22与第一子部21在正投影交叠位置相互连接;第二子部22与第一子部21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隔振部7。第三隔振部7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弱或避免显示面板1振动传递至第一子部21和与第一子部21连接的箱体6,从而进一步减弱或避免箱体6产生振动的可能性,以减弱或避免箱体6振动产生的异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中央区域的振动在先后经由第二隔振部5和第一隔振部4传递后已经大大减弱或被阻隔,所以传递至第三隔振部7的振动已经远小于传递至第二隔振部5处的振动,所以第三隔振部7的厚度小于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隔振部7的厚度也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即第三隔振部7的厚度具体以其能够阻隔的振动的大小为基准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2,第二隔振部5的厚度等于第一隔振部4、第一子部21和第三隔振部7的厚度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7-图12,第一隔振部4与第二隔振部5相互间隔1mm以上间距。其中,第一隔振部4与第二隔振部5之间的间距为二者的相互靠近的一侧沿边缘区域102远离中央区域101的方向L1的间距。如此能够更好地阻断显示面板1振动的传递,减弱或避免振动传递至第一子部21和箱体6;另外,利用该间距还可以放置控制发声激励单元3发声的控制走线,从而可以简化该拼接屏单元的工艺制程,提升由多个拼接屏单元拼接形成的显示模组的集成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3,第一隔振部4与第二隔振部5相互接触形成一体结构。如此设置,在第二隔振部5具有一定厚度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更好地阻断显示面板1振动的传递,减弱或避免振动传递至第一子部21和箱体6。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4a和图14b,第一子部21在显示面板1背侧的正投影形成第一闭合环;第二子部22在显示面板1背侧的正投影形成第二闭合环;第二闭合环围绕在显示面板1中央区域的外围;第一闭合环围绕在第二闭合环的外围;第二闭合环与第一闭合环完全对接。即第一子部21和第二子部22之间整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5a和图15b,第二闭合环与第一闭合环在四周的局部位置对接,第二闭合环与第一闭合环四周的未对接区域形成镂空区200。即第一子部21和第二子部22之间采用梁连接(即非整面连接),由中央区域传递至第二子部22处的振动,只能通过梁传递,进一步减弱或避免由第二子部22传递至第一子部21的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振部4、第二隔振部5和第三隔振部7都采用隔振双面胶;隔振双面胶包括泡棉或橡胶。泡棉如PU泡棉(绝缘酯泡棉)或EVA泡棉(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隔振双面胶的厚度越厚,其隔振效果越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的振动频率大于
Figure BDA0003209364400000111
倍的第二隔振部5的固有频率。如此设置,显示面板1向第二子部22的振动传递率小于1,因此第二隔振部5能够很好地起到阻隔显示面板1振动先后向第二子部22和第一子部21传递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11,拼接屏单元还包括声学腔8,声学腔8位于框架2的背离显示面板1的一侧,声学腔8与第二子部22连接;声学腔8封闭式地扣合于显示面板1的背侧,声学腔8在显示面板1背侧的正投影覆盖显示面板1的中央区域101。
其中,声学腔8位于箱体6与显示面板1扣合形成的腔室内。显示面板1的中央区域101为振动的有效辐射区,声学腔8的长宽尺寸覆盖振动的有效辐射区。显示面板1振动发声时,有效辐射区振动仅推动声学腔8内的空气振动,而不影响箱体6内的空气,从而解决了原有箱体6产生的音染问题。另外,声学腔8与显示面板1之间形成的密闭腔室可以防止低频声短路,提升低频响度;具体原理为:显示面板1背侧的声波衍射到正面,由于显示面板1正反面声波相位相反,产生相消干涉,从而防止低频声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声学腔8采用木板或有机玻璃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12所示,支撑结构9通过第四隔振部10与第二子部22连接;第四隔振部10位于支撑结构9与第二子部22之间。
其中,支撑结构9用防松螺钉连接于第二子部22上,用于固定发声激励单元3,确保发声激励单元3在电磁力的驱动下,只有音圈带动显示面板1振动,而盆架和磁铁等保持不动,改善音质。第四隔振部10的设置,能够减弱支撑结构9的振动向第二子部22的传递。第四隔振部10采用隔振双面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4b、图5-图12,支撑结构9包括主体部91和连接部92,主体部91为条状结构,连接部92与第二子部22的相对两边连接;主体部91的宽度小于显示面板1的中央区域101在该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支撑结构9位于声学腔8与显示面板1扣合形成的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4b、图5-图12,声学腔8和支撑结构9都位于箱体6与显示面板1扣合形成的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5b、图16和图17,支撑结构9封闭式地扣合于显示面板1的背侧;支撑结构9复用作声学腔。即支撑结构9可以采用木板或有机玻璃材质。封闭式支撑结构9的设置,使拼接屏单元无需再设置声学腔。如此可以减薄拼接屏单元的整体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5b、图16和图17,支撑结构9通过第四隔振部10与第二子部22连接;第四隔振部10位于支撑结构9与第二子部22之间。支撑结构9位于箱体6与显示面板1扣合形成的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可以是LC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Mini LED显示面板或者Micro LED显示面板。优选的,显示面板1为Mini LED显示面板或者Micro LED显示面板,如此能够更好地实现多个拼接屏单元拼接形成显示模组,同时还能更好地实现显示模组的音画合一。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拼接屏单元,通过将框架分为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并在靠近中央区域的第二子部与显示面板之间设置厚度较大的第二隔振部,能够对中央区域振动发声时首先传递至第二边界区的振动进行吸收(即驻波原理),从而减弱或避免振动由第二边界区传递至第一边界区,进而将显示面板的有效振动辐射区约束在第二边界区以内,减弱或避免振动传递至第一子部和与第一子部连接的箱体,最终减弱或避免箱体产生振动的可能性,以减弱或避免箱体振动产生的异音,提升拼接屏单元的屏幕发声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多个上述实施例中的拼接屏单元,多个拼接屏单元相互拼接。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拼接屏单元,提升了该显示模组的屏幕发声效果。
该显示模组可以为:LED面板、LED电视、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拼接屏单元,包括显示面板、框架、发声激励单元和支撑结构;所述框架、所述发声激励单元和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发声激励单元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发声激励单元;
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包括中央区域和边缘区域;
所述发声激励单元与所述中央区域接触,用于激励所述显示面板振动而发出声音;
所述框架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边缘区域,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二子部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相对于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更靠近所述中央区域;
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振部;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振部;所述第一隔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隔振部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子部由所述第一子部的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一侧面上向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方向延伸而出形成;
所述第二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子部由所述第一子部的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一侧面先向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方向延伸、再向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再向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方向延伸而出形成;
所述第二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子部由所述第一子部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面局部先向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再向靠近所述中央区域的方向延伸而出形成;
所述第二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子部的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边缘区域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子部位于所述第一子部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在正投影交叠位置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三隔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第二隔振部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隔振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三隔振部的厚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隔振部与所述第二隔振部相互间隔1mm以上间距;
或者,所述第一隔振部与所述第二隔振部相互接触形成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子部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形成第一闭合环;
所述第二子部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形成第二闭合环;
所述第二闭合环围绕在中央区域的外围;所述第一闭合环围绕在所述第二闭合环的外围;
所述第二闭合环与所述第一闭合环完全对接;
或者,所述第二闭合环与所述第一闭合环在四周的局部位置对接,所述第二闭合环与所述第一闭合环四周的未对接区域形成镂空区。
9.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振动频率大于
Figure FDA0003209364390000031
倍的所述第二隔振部的固有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还包括声学腔,所述声学腔位于所述框架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声学腔与所述第二子部连接;
所述声学腔封闭式地扣合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所述声学腔在所述显示面板背侧的正投影覆盖所述中央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封闭式地扣合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所述支撑结构复用作声学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支撑结构通过第四隔振部与所述第二子部连接;
所述第四隔振部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子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支撑结构通过第四隔振部与所述第二子部连接;
所述第四隔振部位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子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为条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子部连接;
所述主体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中央区域在该宽度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声学腔与所述显示面板扣合形成的腔室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还包括箱体,位于所述框架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箱体与所述第一子部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连接,所述箱体封闭式地扣合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所述声学腔和所述支撑结构都位于所述箱体与所述显示面板扣合形成的腔室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其中,还包括箱体,位于所述框架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箱体与所述第一子部的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连接,所述箱体封闭式地扣合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
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箱体与所述显示面板扣合形成的腔室内。
17.一种显示模组,其中,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拼接屏单元,多个所述拼接屏单元相互拼接。
CN202110926207.1A 2021-08-12 2021-08-12 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Pending CN115884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6207.1A CN115884050A (zh) 2021-08-12 2021-08-12 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PCT/CN2022/110500 WO2023016361A1 (zh) 2021-08-12 2022-08-05 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6207.1A CN115884050A (zh) 2021-08-12 2021-08-12 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4050A true CN115884050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200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6207.1A Pending CN115884050A (zh) 2021-08-12 2021-08-12 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4050A (zh)
WO (1) WO20230163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4004A (ja) * 2004-12-15 2006-06-29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平面スピーカ
KR102308042B1 (ko) * 2017-07-28 2021-09-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1919454B1 (ko) * 2017-07-31 2018-11-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컴퓨팅 장치
TW202333021A (zh) * 2019-02-28 2023-08-16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設備
KR102653775B1 (ko) * 2019-07-04 2024-04-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6361A9 (zh) 2023-04-20
WO2023016361A1 (zh)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30320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489291B2 (ja) フラットパネルスピーカ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1817102B1 (ko) 패널 진동형 음향 발생 표시 장치
EP0872157B1 (en) Piezo speaker for improved passenger cabin audio systems
CN101253804B (zh) 扬声器、图像元件保护屏、终端设备的壳体、以及终端设备
US6181797B1 (en) Piezo speaker for improved passenger cabin audio systems
JP2008516509A (ja) パネル音響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を有する表示装置及び透光性パネル音響トランスデューサ
JP2000358290A (ja) パネルスピーカ
CZ58598A3 (cs) Promítací plocha se zabudovanými reproduktory
KR20220098705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A000612B1 (ru) Доска объявлений с встроенными громкоговорителями
EP1135967A2 (en) Resonant bending wave panel-form loudspeaker
WO2020107621A1 (zh) 表面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7543610U (zh) 显示设备
KR2021013365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20064290A1 (en) Display systems
CN115884050A (zh) 拼接屏单元和显示模组
KR2020008311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2193716A1 (zh) 投影设备及显示装置
KR20240005566A (ko) 장치
WO2002045462A2 (en) Display systems
CN114025279A (zh) 一种平板发声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5474135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