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7572A -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7572A
CN115877572A CN202211491030.8A CN202211491030A CN115877572A CN 115877572 A CN115877572 A CN 115877572A CN 202211491030 A CN202211491030 A CN 202211491030A CN 115877572 A CN115877572 A CN 115877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mounted display
display device
information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10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晓亮
关海京
张佳宁
侯文赫
何明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l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l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lo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lo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2/1423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408243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77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75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该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前端组件、后端组件、连接带、外显示机构和调节旋钮,前端组件包括前框体、主板和内显示机构,所述主板和所述内显示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前框体中,所述内显示组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内显示机构可控制地向佩戴者的眼睛呈现虚拟内容;后端组件在佩戴时,位于佩戴者的头后部;连接带连接在所述前框体和所述后端组件之间;外显示机构包括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外显示屏,外显示屏位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表面上,用于显示预设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虚拟现实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是来自英文“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Ⅵ)是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人类心理学及生理学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其是通过利用计算机仿真系统模拟外界环境,主要模拟对象有环境、技能、传感设备和感知等,为用户提供多信息、三维动态、交互式的仿真体验。
VR头显是利用头戴式显示设备将人的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作为虚拟现实现实的重要接入媒介,在虚拟现实及混合现实技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前端组件、后端组件、连接带、外显示机构和调节旋钮,前端组件包括前框体、主板和内显示机构,所述主板和所述内显示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前框体中,所述内显示组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内显示机构可控制地向佩戴者的眼睛呈现虚拟内容;后端组件在佩戴时,位于佩戴者的头后部;连接带连接在所述前框体和所述后端组件之间;外显示机构包括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外显示屏,外显示屏位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表面上,用于显示预设信息。
可选地,所述外显示屏位于所述前框体的外表面上,或位于所述后端组件的外表面上,或位于所述连接带的外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外显示屏为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或椭圆形。
可选地,所述后端组件包括外面板、骨架和内面板,所述内面板、所述外面板分别安装在所述骨架的内侧、外侧,所述外面板和所述骨架之间形成有外容纳腔;所述外面板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外容纳腔中,所述外显示屏固定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所述安装槽底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所述外显示机构还包括综合线束,所述综合线束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一端与所述外显示屏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安装槽中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所述外显示屏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具有第三避让孔,所述安装支架伸入所述第一避让孔,或,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三避让孔对接连通,所述综合线束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三避让孔以与所述外显示屏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U形卡接件和紧固件,所述U形卡接件包括两个翼板和位于两个所述翼板之间的卡槽,每个所述翼板上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支架的伸出所述第一避让孔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支架穿过所述卡槽,且所述卡接件卡止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和支撑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外并与所述外面板的外表面之间具有容纳间隙,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外显示屏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包括环形立承载板和底承载板,所述环形立承载板连接在所述底承载板的边缘,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底承载板,所述第三避让孔贯穿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底承载板。
可选地,所述外显示屏包括内屏和外屏,所述内屏与所述综合线束电连接,所述环形立承载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所述内屏的边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台上,所述外屏的边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所述外屏位于所述所述内屏的外侧以保护所述内屏。
可选地,所述内面板和所述骨架之间形成有内容纳腔,所述外显示机构还包括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PCB板,所述PCB板安装在所述内容纳腔中,所述骨架上设置有第四避让孔,所述第四避让孔将所述内容纳腔和所述外容纳腔连通,所述综合线束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四避让孔进入所述内容纳腔中以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供电线束、通信线束和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内容纳腔中,所述供电线束的一端与所述电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连接带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骨架的至少一端设置有避让豁口以连通所述内容纳腔和所述外容纳腔,所述通信线束穿设在所述通道中,前端进入所述前框体中以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后端从所述通道进入所述外容纳腔中,并穿过所述避让豁口进入所述内容纳腔中以与所述PCB 板连接,并且所述通信线束具有位于所述外容纳腔中的折弯预留段,以能够适应所述连接带的长度变化。
可选地,所述外显示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外显示屏电连接的触摸唤醒模块或唤醒按键;所述触摸唤醒模块安装在所述外显示屏的内侧,用于触摸唤醒所述外显示屏;所述唤醒按键安装在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表面上,按压所述唤醒按键能够唤醒所述外显示屏。
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显示屏朝向外侧,可以用来显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一些信息,在无需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查看这些信息,与现有技术中,必须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以通过前端组件查看信息相比,使用更加方便;调节旋钮可转动地套设在安装支架外,从而套设在了外显示屏外侧,外显示屏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了后端组件上,调节旋钮单独自由转动以调节连接带的长度,从而可以调整佩带时的松紧度,并且使调节旋钮和外显示屏嵌套在一起,可以节省空间,且提高美观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省略了内面板。
图3为在图2基础上,省略了电池和PCB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在图2基础上,省略了骨架、电池和PCB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骨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中,调节旋钮和安装支架均安装在外面板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一视角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第二视角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安装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显示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1A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电路原理图。
图11B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电量信息显示示意图。
图11C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步数热值显示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3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上信息码的显示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5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二维码显示示意图。
图16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上信息码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7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带,11-左分带,12-右分带;
20-后端组件,21—外面板,210-安装槽,201-第一避让孔,202-第二避让孔,203-进出口,204-滑槽,22-骨架,220-第四避让孔,23-限位筒,230-卡槽,24-内齿环,25-环形凸起,26-U形卡接件;
30-调节旋钮,31-操作部,311-环形侧立板,312-环形底板,313-传动杆,32-传动部,
321-转盘,3210-传动孔,3211-自锁齿,322-齿轮;
40-安装支架,401-第三避让孔,41-安装部,411-环形立承载板,4111-第一承载台,4112- 第二承载台,412-底承载板,413-外凸沿,42-支撑部,421-大径段,4210-凸块,422-小径段,4220-限位槽;
51-外显示屏,52-PCB板,53-电池,54-综合线束,55-通信线束;
610-获取模块,620-解析模块,630-显示模块;
702-第一处理器,704-第一通信接口,710-第一程序,706-第一存储器,708-第一通信总线;
810-识别模块,820-响应模块,830-读取模块,840-接收模块,850-显示模块;
902-第二处理器,904-第二通信接口,910-第二程序,906-第二存储器,908-第二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仅标示出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虚拟现实和/或混合现实的接入媒介,头显、眼镜型显示装置或称为头戴式显示装置,通常可以包括前端组件、连接带10和后端组件。前端组件可以包括主屏幕、光学系统和保护外壳等构件,光学系统是虚拟图像生成系统的一部分,主屏幕的显示内容经过光学系统的一对目镜分别向佩戴者的左眼和右眼呈现,佩戴者可以感知虚拟内容。
主屏幕的种类可依据眼镜型虚拟现实显示设备应用在虚拟现实系统(virtualreality system)、增强现实系统(augmented reality system)或混合现实系统(mixedreality system)中而有所调整。光学系统包括用于改变显示器的光路的光学元件,例如为透镜、导光件或棱镜等。
前端组件通常可以包括前框体、主板和内显示组件,主板和内显示组件均可以安装在前框体中。其中,主板作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主要控制机构,其可以设置有集成电路、焊接线、存储器、CPU、GPU、惯性传感器等元器件,并且可以电连接电源管理组件、通信组件、图像捕捉组件、红外接收组件、超声等组件,以共同完成虚拟现实现实设备的基础功能。其中,通信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蓝牙、wifi、天线、基带通信芯片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主板,或前框体,不多赘述。电源组件通常可以包括电池及电源管理器等,可以设置于前框体内,也可以设置在具有后枕的后端组件中,给整体设备提供电力支撑。
前框体上还可以设置开关、功能切换按钮等元器件,可以方便用户在佩戴中通过这些按钮控制整个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开关、运行状态等。
内显示组件与主板电连接,内显示机构用于向佩戴者的眼睛呈现虚拟内容,通常包括一个或两个显示屏,以及两个光学透镜,例如菲涅尔透镜、pancake透镜等,在主板控制下,将虚拟内容投射在显示屏,进一步透过两个光学透镜,投射入佩戴者的双眼,形成立体虚拟内容。
后端组件可以在佩戴时位于佩戴者的头后部,连接带10长度可调节的连接在前框体和后端组件之间,连接带10可以包括头顶连接带10和边缘连接带10,其中,边缘连接带10可以调整用户佩戴时的松紧程度,头顶连接带10则可以将头戴式显示设备挂于用户头顶的作用。可以起到平衡前后重量的作用,增加用户佩戴舒适度。
头戴式显示设备在运行时,其运行的操作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其设备的工作信息可以通过内显示组件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具备的通信组件与外部互动设备例如手柄、手环等组件连接配对,操控头戴式显示设备。
全部信息例如设备的运行信息、电量信息、显示内容等,都可以通过内显示组件进行显示。这样一来,用户想要查看所有信息时均需要在开机状态下,通过主屏幕进行显示,且用户处于佩戴状态才能查看,对用户较为不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在前述的内显示组件之外,还可以设置位于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表面上,用于显示预设信息的外显示机构,也可称为外显示组件。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前端组件、后端组件、连接带10和外显示机构;前端组件包括前框体、主板和内显示机构,主板和内显示组件均安装在前框体中,内显示组件与主板电连接,内显示机构可控制地用于向佩戴者的眼睛呈现虚拟内容;后端组件在佩戴时位于佩戴者的头后部,连接带10长度可调节的连接在前框体和后端组件20之间,外显示机构包括与主板电连接的外显示屏51,外显示屏51位于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表面上,用于显示预设信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外显示屏51朝向外侧,可以用来显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一些信息,在无需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查看这些信息,与相关技术中,用户必须在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情况下,通过内显示组件查看信息相比,使用更加方便。
其中,连接带10长度可调节的连接在前框体和后端组件之间,从而可以形成一个环形以套设在佩戴者的头上,并且,通过调节连接带10的长度可以适应不同的佩戴者。
前端组件还可以包括遮光面罩,以在内显示机构向佩戴者的眼睛显示内容时,可以起到遮光作用,减少外界光线的影响,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内显示机构包括电子显示屏和光学系统,以达到虚拟现实的呈现效果,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
外显示屏51显示的预设信息可以有:当前电池电量百分比、充电状态、卡路里数据、时间日期数据、当前在运行的应用名称、应用名称、系统升级进度等。如此,外显示屏 51和内显示机构分工明确,可以在无需佩戴或无需取下的情况下,通过外显示屏51查看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前、后、左、右”是基于使用者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状态下进行定义的,前端组件位于佩戴者的眼前,后端组件20位于佩戴者的脑后。“内、外”则是基于头戴式显示设备自身的而言,后端组件20的朝向前端组件的一侧即为内侧,背离前端组件的一侧即为外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外显示屏51可以位于前框体的外表面上,例如嵌入在前框体的前表面的任意位置,内部可以通过线路与主板电连接,其形状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椭圆形、跑道形、圆形等形状,优选为圆形,位置优选设置于前框体前部中央顶部,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前框体侧面,不多赘述,当外显示屏51工作时,用户不需要佩戴头戴式显示器,即可通过外显示屏51查看设备的部分运行状况,例如电量、网络连接状况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显示用户的运动状态,步数等,或者其他的信息,例如用户在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游戏下载、账户登陆等操作时,生成的验证信息、支付信息等等,不多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外显示屏51可以位于连接带10上,连接带10也可称之为头带,该头带可以是软性材料制成,也可以是硬壳材质,内部可以设置电路线缆,可以使得后部组件内的部分器件,可以与前端组件中的相应组件电连接,实现信号、数据、电力等地传输。
在连接带10中用于包围头部侧边的部分(即上述边缘连接带)为硬壳材质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显示屏51可以嵌入在包围头部侧边的部分的任意位置,内部可以通过线路与主板电连接,其形状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椭圆形、跑道形、圆形等形状,优选为圆形或椭圆形。当外显示屏51工作时,用户不需要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即可通过外显示屏51查看设备的部分运行状况,例如电量、网络连接状况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显示用户的运动状态,步数等,或者其他的信息,例如用户在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游戏下载、账户登陆等操作时,生成的验证信息、支付信息等等,不多赘述。
在连接带10中用于包围头部侧边的部分(即上述边缘连接带)为软带材质时,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显示屏51可以通过胶体材质悬挂或包裹形式设置在包围头部侧边的部分的任意位置,内部可以通过线路与主板电连接,其形状可以是方形、菱形、三角形、椭圆形、跑道形、圆形等形状,当外显示屏51工作时,用户不需要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即可通过外显示屏51查看设备的部分运行状况,例如电量、网络连接状况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显示用户的运动状态,步数等,或者其他的信息,例如用户在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游戏下载、账户登陆等操作时,生成的验证信息、支付信息等等,不多赘述。
外显示屏51与连接带10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举例,不应理解为限制。当连接带10为软性材质时,也可以通过塑胶、PU等材质将外显示屏51包裹后设置在连接带10上,不多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端组件20可以包括外面板21、骨架22和内面板,内面板、外面板21分别安装在骨架22的内侧、外侧,外面板21和骨架22之间形成有外容纳腔;外面板21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210,安装槽210位于外容纳腔中,外显示屏51 固定在安装槽210的槽口,安装槽210底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201;外显示机构还包括综合线束54,综合线束54穿过第一避让孔201,一端与外显示屏51电连接,另一端与主板电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一方面,佩戴时,内面板21与佩戴者的脑后部接触,外显示屏51位于外面板21上,外显示屏51不会影响佩戴舒适性,并且,第三者还可以在佩戴者佩戴的情况下查看外显示屏51上的相关信息,具有很高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外显示屏51设置在后端组件上,可以平衡前端组件的重量,可以提高佩戴舒适性;再一方面,通过综合线束54穿过安装槽210底壁上的第一避让孔201可以将主板和外显示屏51 电连接起来,安装槽210可以为外显示屏51提供一个保护空间,使外显示屏51免受外容纳腔中其他部件的影响,确保外显示屏51具有稳定的性能。另外,骨架22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后端组件的结构强度较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调节旋钮30和安装支架40;安装支架40位于调节旋钮30的安装孔中并固定连接于安装槽210的底壁,调节旋钮30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槽210中,且,为方便用户操作,该调节按钮30的外形优选圆形;外显示屏51安装在安装支架40上,其形状与调节旋钮30的外形相对应,比如,当调节旋钮30的形状为圆形时,外显示屏51的外形也为圆形,且其半径小于调节旋钮30的半径,以与调节按钮30紧密贴合,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安装支架40具有第三避让孔401,安装支架40伸入第一避让孔201,或,第一避让孔201和第三避让孔401对接连通,综合线束 54穿过第一避让孔201和第三避让孔401以与外显示屏51电连接;安装槽210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避让孔202,调节旋钮30伸出第二避让孔202以与连接带10传动连接,以调整连接带10的长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调节旋钮30可转动地套设在安装支架40外,从而套设在了外显示屏51外侧,外显示屏51通过安装支架40固定在了后端组件20上,调节旋钮 30单独自由转动以调节连接带10的长度,外显示屏51则保持固定不动,综合线束54穿过安装支架40上的第三避让孔401、安装槽20上的第一避让孔201将外显示屏51与主板电连接在一起,以使显示屏51能够显示相关信息;因此使外显示屏51嵌套在调节旋钮30 中,可以节省空间,且提高美观度。由于安装支架40是固定连接在安装槽210的底壁上的,第一避让孔201是位于安装槽210的侧壁,第二避让孔202是位于安装槽210的侧壁上的,因此,调节旋钮30的转动并不会影响综合线束54,综合线束54可以稳定地连接在外显示屏51和主板之间。
其中,第一避让孔201和第三避让孔401的轴线可以平行,且可以均与调节旋钮30的转动轴线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U形卡接件26和紧固件,U形卡接件26包括两个翼板和位于两个翼板之间的卡槽230,每个翼板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安装支架40的伸出第一避让孔20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4220;安装支架40穿过卡槽230,且卡接件卡止在限位槽4220中,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安装槽210的槽壁连接。如此,一方面,U形卡接件26可以限制安装支架40转动,并将安装支架40固定连接在安装槽210的槽壁上,从而将安装支架40固定连接在后端组件20上;另一方面U形卡接件26位于安装槽210外,可以避免占用安装槽210内部空间,从而可以减小安装槽210的体积,在安装槽210的壁厚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减小可以使安装槽21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示例中,限位槽42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对称分布。这样,U形卡接件26的两个翼板分别卡合在两个限位槽4220中,利于增加连接稳定性。
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栓,安装槽210的底壁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为内螺纹孔,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后与第二连接孔螺纹连接。如此,U形卡接件26连接在安装槽210的底壁上,第二避让孔202位于安装槽210的侧壁上,U 形卡接件26不会影响调节旋钮30和连接带10的传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4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41和支撑部42,安装部41位于安装槽210外,并与外面板21的外表面之间具有容纳间隙,支撑部42固定连接于安装槽210的槽底,外显示屏51固定在安装部41上;调节旋钮30包括同轴连接的操作部31和传动部32,操作部31和传动部32均套设在支撑部42外,操作部31位于容纳间隙中且操作部31的外周缘伸出容纳间隙,传动部32伸出第二避让孔202以与连接带10传动连接,操作部31带动传动部32转动。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手动转动操作部31的外周缘,使操作部31在容纳间隙中转动并带动传动部32同步转动,同时又不影响位于调节旋钮30安装孔中的安装支架4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安装部41包括环形立承载板411和底承载板412,环形立承载板411连接在底承载板412的边缘,支撑部42连接于底承载板412,第三避让孔401贯穿支撑部42和底承载板4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环形立承载板411和底承载板 412连接为一个槽形结构,外显示屏51容纳于其中,可以对外显示屏51起到保护作用,综合线束54可以穿过第三避让孔401而与外显示屏51的背面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显示屏51可以包括内屏和外屏,内屏与综合线束54电连接,环形立承载板4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承载台4111和第二承载台4112,内屏的边缘固定连接在第一承载台4111上,外屏的边缘固定连接在第二承载台4112上,外屏位于内屏的外侧以保护内屏。采用外屏和内屏叠置的方式,内屏用于显示信息,外屏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以保护内屏,可以提高外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示例中,外屏的内表面粘接在第二承载台4112上,内屏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第一承载台4111上,或,内屏的内表面粘接在第一承载台4111上。粘接方式简单方便,而且可以增加外屏与第二承载台4112之间的密封性,更好的保护内屏。第一承载台4111 可以为整体环形,以与内屏的内表面粘接在一起。或者,第一承载台4111可以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凸起凸起,每个凸起上设置有连接孔,可以使紧固件穿过内屏而与连接孔连接,从而将内屏固定在第一承载台4111上。
在一种示例中,第二承载台4112形成在环形立承载板411的内表面上,外屏的周缘与环形立承载板411的内表面贴合。如此,外屏位于环形立承载板411所围合的空间内,环形立承载板411可以对外屏的周缘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外屏和环形立承载板411的内表面贴合,可以减小缝隙,避免杂物进入损害内屏。其中,外屏的外表面和环形立承载板411 之间平滑过渡,从而可以提高美观性。
在一种示例中,外屏的外表面和安装支架40的环形立承载板411的端面平滑过渡,从而可以提高美观性。
其中,外屏可以为圆形屏。对应的,第二承载台4112为圆环形承载台,方便外屏粘接在圆环形承载台上,避免棱角处粘接不方便的问题。内屏也可以为圆形屏,与外屏内外对应,呈现效果更加美观。此外,调节旋钮30要相对于安装支架40转动,因此,调节旋钮 30的安装孔可以为圆形,环形立承载板411可以为圆环形,环形立承载板411位于圆形的安装孔中,圆形的外屏位于环形立承载板411中,三者依次嵌套配合,即美观又便于调节旋钮30的旋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后端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槽210的底壁内表面上的限位筒23;支撑部42包括大径段421和小径段422,大径段421连接在安装部41和小径段 422之间,大径段421的端面上形成有凸块4210,限位筒23端面上设置有卡槽230,凸块 4210匹配插入卡槽230中,限位筒23承载大径段421,小径段422依次穿过限位筒23和第一避让孔201。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限位筒23的轴向上,限位筒23可以起到支撑和限位支撑部42的作用,凸块4210和卡槽230匹配,可以起到限制安装支架40绕限位筒23的轴线转动的作用,从而可以将安装支架40稳定地防止在安装槽210中,从而便于进行将小径段422固定连接在安装槽210底壁上地操作。
其中,小径段422可以设置有上述的限位槽4220,小径段422穿过第一避让孔201后,上述的U形卡接件26卡合在限位槽4220处,然后利用紧固件将小径段422固定连接在安装槽210底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操作部3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环形侧立板311和环形底板 312,环形底板312套设在支撑部42外并位于容纳间隙中,环形侧立板311垂直连接在环形底板312的边缘并套设在安装部41外。如此,操作部31相当于是一个凹槽,安装支架 40的安装部41位于该凹槽中,使用者可以转动环形侧立板311,从而带动传动部32转动以实现对连接带10的调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部41可以具有外凸沿413,环形侧立板311位于外凸沿413和外面板21外表面之间。如此,由于安装部41是位于安装槽210外侧的,因此,环形侧立板311掩藏在外凸沿413和外面板21外表面之间,外凸沿413将环形侧立板311 的远离外面板21的端部包覆起来,可以减少杂物进入安装部41和环形侧立板311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可以减少对环形侧立板311的误操作,提高使用舒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动部32包括同轴连接的转盘321和齿轮322,转盘321位于容纳间隙中,齿轮322位于安装槽210中并伸出第二避让孔202以与连接带10啮合;操作部31朝向转盘321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传动杆313,转盘321上设置有与传动杆313一一对应的传动孔3210,传动杆313伸入传动孔3210中,传动孔3210的轴线、传动杆313的轴线均与调节旋钮30的旋转轴线平行。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操作部31转动时,传动杆313驱动传动部32同步转动,从而带动齿轮322转动,而齿轮322 与连接带10啮合,从而可以调节连接带10的位于后端组件20和前端组件之间的长度,达到了调节松紧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后端组件2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环绕安装槽210的内齿环 24,转盘321的周缘设置有自锁齿3211,自锁齿3211与内齿环24啮合以实现转盘321的自锁。这里,转盘321的自锁是指在没有外力转动转盘321的情况下,转盘321和内齿环 24的啮合可以使转盘321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不会随意转动,从而可以在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时,连接带10的松紧度保持在稳定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后端组件2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环绕安装槽210的环形凸起 25,环形凸起25位于转盘321下方以承载转盘321。如此,转盘321与环形凸起25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可以使转盘321顺畅的跟随操作部31转动,同时该摩擦力还有利于在无外力转动时,使转盘321保持在固定位置以实现自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外面板21的左右两端分布设置有与外容纳腔连通的进出口 203,连接带10包括左分带11和右分带12,左分带11的前端与前端组件连接,后端穿过位于左侧的进出口203进入外容纳腔中,左分带11的后端形成有左套设孔,左套设孔套设在安装槽210的侧壁外,在左套设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齿轮322啮合的左齿条;右分带12 的前端与前框体连接,后端穿过位于右侧的进出口203进入外容纳腔中,右分带12的后端形成有右套设孔,右套设孔套设在安装槽210的侧壁外,在右套设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齿轮322啮合的右齿条。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齿轮322转动就可以使左分带11和右分带1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达到调节松紧的目的。左分带11和右分带12均属于上述的边缘连接带,左分带11和右分带12围合成一个环形带,以套设在佩戴着头部。
在一种示例中,外面板21的内部设置有滑槽204,左分带11和右分带12分别从进出口203插入滑槽204中,并被限位在滑槽204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左分带11和右分带12 脱离安装槽210,从而使左分带11和右分带12分别与齿轮322保持稳定的啮合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面板和骨架22之间形成有内容纳腔,外显示机构还包括与主板电连接的PCB板52,PCB板52安装在内容纳腔中,骨架22上设置有第四避让孔220,第四避让孔220将内容纳腔和外容纳腔连通,综合线束54依次穿过第一避让孔 201和第四避让孔220进入内容纳腔中以与PCB板52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PCB板52可以从主板处获得要显示的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综合线束传递给外显示屏251,从而实现了外显示屏51的显示功能。而且,调节旋钮30和连接带10传动连接是位于外容纳腔中的,PCB板52则位于内容纳腔中,避免相互干扰,对PCB板52具有保护作用。PCB板52可以粘接在骨架22上。
其中,安装槽210上的第一避让孔201可以与第四避让孔220同轴对应,减少综合线束54弯折。还可以将PCB板52设置在靠近第四避让孔220处,减小综合线束54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供电线束、通信线束55和电池,电池53位于内容纳腔中,供电线束的一端与电池53电连接,另一端与PCB板52电连接;连接带10内设置有通道,骨架22的至少一端设置有避让豁口以连通内容纳腔和外容纳腔;通信线束55穿设在通道中,前端进入前框体中以与主板电连接,后端从通道进入外容纳腔中,并穿过避让豁口进入内容纳腔中以与PCB板52连接,并且通信线束55具有位于外容纳腔中的折弯预留段,以能够适应连接带10的长度变化。这样,供电线束可以为PCB 板52输送电能,通信线束55可以为PCB板52输送要显示的信息。折弯预留段可以在连接带10的位于后端组件20和前端组件之间的长度发生变化时,使通信线束55的位于后端组件20和前端组件之间的长度随之发生变化。
另外,由于电池53位于后端组件20的内容纳腔内,故前端组件中所有需要与电池53 连接的部件,均可以通过相应线束穿过连接带10内的通道而伸入外容纳腔中,并从外容纳腔中进入内容纳腔中,从而与电池53连接。当然,该线束在外容纳腔中应该设置有预留段,以适应连接带10的长度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显示机构还包括与外显示屏51电连接的触摸唤醒模块或唤醒按键,触摸唤醒模块安装在外显示屏51的内侧,用于触摸唤醒外显示屏51;唤醒按键安装在前端组件或后端组件20上,按压唤醒按键能够唤醒外显示屏51。这样,就可以在需要查看信息时,通过触摸外显示屏51或按压唤醒按键的方式唤醒外显示屏51,使外显示屏31点亮以显示信息。
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可以设置在无操作的状态下,外显示屏51点亮一段时间后自动息屏。例如,外显示屏51点亮五秒后自动息屏,需要再次唤醒才能够点亮以便于查看信息。
综上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能够将部分信息在外显示屏51上显示出来,并且,外显示屏51与调节旋钮30嵌套可以提高美观性,并减少空间占用,提高美观性。
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时,可以先通过设备上的开机键来打开设备,然后,通过查看外显示屏51上的相关信息,例如电量,然后再进行佩戴。或者,在设备处于开机状态下时,可以直接查看外显示屏51上的相关信息。其中,在外显示屏51被唤醒时,主板会接收到相应信号,以将相关信息通过通信线束55传递给PCB板52,PCB板 52再通过综合线束54将信息提供给外显示屏51。当然,综合线束54和PCB板52可以将电池的电能输送给外显示屏51。
具体在外显示屏51上显示信息的方法有多种,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包括:
S110:响应于用户操作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
如前所述,主板上可以连接多种传感器,包括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IMU、距离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用户操作指令可以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自身硬件设备获得,也可以通过外部设备获得。此处的传感器用于采集头戴式显示设备自身硬件信息和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息、空间位置信息、加速度信息等。
S120: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繁杂,需要对传感器采集的的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根据解析处理的结果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信息。
S130:将显示信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用户无法在未佩戴设备时获知设备的电量等状态信息,需要佩戴设备才能获知信息,导致使用不便。通过根据用户操作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信息;将显示信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用户未佩戴设备时实现电量等设备状态信息的显示,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用户操作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包括: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的屏幕触摸信号;对外显示屏51的屏幕触摸信号进行解析,得到屏幕触摸信号对应的触控指令;根据触控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的屏幕触摸信号,并对外显示屏51的屏幕触摸信号进行解析处理,得到屏幕触摸信号对应的触控指令,再根据触控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上述方式可以提高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处理效率。例如,当用户需要获知头戴式显示设备网络状态信息时,可以通过触控外显示屏51网络状态栏的图标,控制头戴式显示设备获取网络传感器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A所示,外显示屏51通过板级总线如SPI/I2C与主板通信连接,通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配置信息、版本信息以及图像显示信息。主板收到主控芯片触控指令后,进行解析并做出响应,主板的主要功能有驱动屏幕显示、切换图像,操作外部寄存器,读取触控信息等。例如,外显示屏51处于息屏状态时,用户触控外显示屏51,主板获取触控指令,主板通过总线将触控指令传输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根据预设的逻辑返回对应操作指令至主板,主板点亮外显示屏51,并将获取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显示在外显示屏51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用户操作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可以包括: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按键触发信号;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按键触发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按键触发信号对应的按键指令;根据按键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内部传感器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显示屏51为无法进行触控操作的显示屏时,可以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按键触发信号,并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按键触发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按键触发信号对应的按键指令,再根据按键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内部传感器数据,从而提高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处理效率。例如,当用户需要获知头戴式显示设备网络状态信息时,可以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按键选择对应的网络状态栏图标,控制头戴式显示设备获取网络传感器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信息,包括: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电量计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电量数据和充电状态数据;将电量数据和充电状态数据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B所示,通过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电量计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电量数据和充电状态数据,再将电量数据和充电状态数据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可以在用户未佩戴设备时,进行电量等信息的显示,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电量数据和充电状态数据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包括:对电量数据和充电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电量显示信息;将电量显示信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显示屏51显示内容有限,而电量数据和充电状态数据内容较多,可能无法在外显示屏51中完整显示且显示效果较差,因此可以将电量数据和充电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电量显示信息,再将电量显示信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 51进行显示。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提高电量信息的显示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信息,包括: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惯性测量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角速度数据和加速度数据;对角速度数据和加速度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惯性测量显示信息;将惯性测量显示信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头戴式显示设备在使用前可能需要对位置信息进行校准,因此,可以通过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惯性测量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角速度数据和加速度数据,并对角速度数据和加速度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惯性测量显示信息,再将惯性测量显示信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上述方式可以在用户未佩戴设备时,进行惯性测量信息的显示,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对惯性测量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角速度信息、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加速度数据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抖动信息;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角速度信息、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加速度数据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抖动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步数信息和热量值信息;将步数信息和热量值信息显示至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的预设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C所示,通过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角速度信息、加速度数据信息和抖动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步数信息和热量值信息,再将步数信息和热量值信息显示至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的预设位置。可以实现在用户未佩戴设备时,对步数信息及热量值信息的显示查看,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等。
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显示装置,包括:获取模块610,用于根据用户操作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解析模块620,用于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信息;显示模块630,用于将显示信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
在另一些示例中,获取模块610,具体用于: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的屏幕触摸信号;对外显示屏51的屏幕触摸信号进行解析,得到屏幕触摸信号对应的触控指令;根据触控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
在另一些示例中,获取模块610,具体用于: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按键触发信号;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按键触发信号进行解析,得到按键触发信号对应的按键指令;根据按键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内部传感器数据。
在另一些示例中,解析模块620,具体用于: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电量计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电量数据和充电状态数据;将电量数据和充电状态数据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
在另一些示例中,解析模块620,具体用于:对电量数据和充电状态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电量显示信息;将电量显示信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
在另一些示例中,解析模块620,具体用于: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惯性测量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角速度数据和加速度数据;对角速度数据和加速度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惯性测量显示信息;将惯性测量显示信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
在另一些示例中,解析模块620,具体用于:对惯性测量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角速度信息、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加速度数据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抖动信息;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角速度信息、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加速度数据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抖动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步数信息和热量值信息;将步数信息和热量值信息显示至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的预设位置。
参照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并不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13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器(processor)702、第一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704、存储有第一程序710的第一存储器(memory)706、以及第一通信总线708。
处理器、通信接口、以及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用于与其它电子设备或服务器进行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可能是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智能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执行操作:根据用户操作指令获取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信息;将显示信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进行显示。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目前的虚拟现实显示设备可通过接入外加视频输入设备,连接的方式大多采用有线连接或网络信号传输到智能显示设备进行观看,这样消费者可带上眼镜直接进行手机、平台信息的浏览。若无法针对特定头戴式显示设备对象进行使用支付、信息验证等交互操作,将会降低使用效率,降低用户操作体验。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上信息码的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的实施例。该方法可以包括:
S210:识别头戴式显示设备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用户操作指令可以是头戴式显示设备自身上按键的操作指令,也可以是外部设备传输至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操作指令。由于头戴式显示设备接收的用户操作指令通常较多,因此,需要对接收的用户操作指令进行识别。
S220:响应用户操作指令,生成与该用户指令对应的信息码。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信息码指的是信息编码(Information Coding),即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在进行信息处理时赋予信息元素以代码的过程。用不同的代码与各种信息中的基本单位组成部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S230:将信息码显示至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以便于在外部设备通过外显示屏51读取信息码。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由于外显示屏51位于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后端组件20上,因此,将信息码显示至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后,外部设备即可通过外显示屏51读取信息码。优选地,如图15所示,此处的信息码可以是一种矩阵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指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另一维具有可读性的条码,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S230:接收外部设备在读取信息码后,发出的响应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外部设备指的是与头戴式显示设备独立的设备,此处的接收外部设备在读取信息码后,发出的响应指令,指的是在接收外部设备在读取信息码后,根据读取的信息码发出对应的响应指令。
S230:将与响应指令对应的信息显示至外显示屏5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与响应指令对应的信息显示至外显示屏51,即可以完成外部设备对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交互结果的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在头戴式显示设备后端组件20上设置外显示屏51,并响应通过识别头戴式显示设备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指令,生成与该用户指令对应的信息码,将信息码显示至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以便于在外部设备通过外显示屏51读取信息码,接收外部设备在读取信息码后,发出的响应指令;将与响应指令对应的信息显示至外显示屏51。上述方式可以针对特定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对象根据信息码及进行支付响应或者信息交互,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用户操作指令,生成与该用户指令对应的信息码,包括:根据用户操作指令,确定支付信息;将支付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进行编码,生成与该用户指令对应的信息码。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同一信息码对应多个头戴式显示设备造成信息混乱,因此,可以将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与用户操作指令确定的支付信息进行编码,生成与该用户指令对应的特定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码。
例如,用户在头戴式显示设备通过按键选择头戴式显示设备体验时长,头戴式显示设备根据获取的用户操作指令,确定体验时长对应的预设支付信息,并将该预设支付信息与该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进行编码,得到与该支付信息对应的特定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码。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提高设备交互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与响应指令对应的信息显示至外显示屏51,包括:对信息码进行识别,得到信息码对应的支付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获取对支付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的确认信息;将与确认信息显示至外显示屏51。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外部设备对信息码进行识别交互时,由于信息码错误造成支付失败等问题,需要外部设备对信息码对应的支付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进行确认,因此,可以通过对信息码进行识别,得到信息码对应的支付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获取对支付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的确认信息,将与确认信息显示至外显示屏51。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提高设备交互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对信息码进行识别,得到信息码对应的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当外部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对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部设备对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交互控制时,为了避免多个外部设备对同一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交互控制,需要对外部设备进行信息校验,当外部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外部设备对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控制。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提高设备交互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外部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对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控制,包括:当外部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将外部设备获取的输入指令传输至头戴式显示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头戴式显示设备通过自身按键实现的功能较少,因此,当需要进行复杂功能实现时,需要根据外部信息进行操控,因此,可以将外部设备获取的输入指令传输至头戴式显示设备。
例如,当用户需要对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软件设定时,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将控制设定信息传输至头戴式显示设备。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提高设备交互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外部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将外部设备获取的输入指令传输至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当外部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获取外部设备的文字输入信息;将文字输入信息作为输入指令传输至头戴式显示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常用的头戴式显示设备文字信息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操纵杆进行输入,这种输入方式效率较低,为此,可以通过获取外部设备的文字输入信息,将文字输入信息作为输入指令传输至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而实现文字信息的高效输入。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提高设备交互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外部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对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控制,包括:当识别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将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界面投射至外部设备;获取外部设备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界面操作指令;根据界面操作指令对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常用的头戴式显示设备控制是通过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操纵杆及其与之相连的物理按键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实现的功能较为单一,为此,可以将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界面投射至外部设备,头戴式显示设备获取外部设备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界面操作指令,并根据界面操作指令对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控制。
例如,在进行扩展现实(XR)游戏体验时,需要对游戏内容进行复杂设定,可以将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操控界面投射至外部设备,通过外部设备对投射的操控界面进行控制,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响应。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提高设备交互效率。
图16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上信息码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框图。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等。
本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上信息码的显示装置,包括:识别模块810,用于识别头戴式显示设备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指令;响应模块820,用于响应用户操作指令,生成与该用户指令对应的信息码;读取模块830,用于将信息码显示至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以便于在外部设备通过外显示屏51读取信息码;接收模块840,用于接收外部设备在读取信息码后,发出的响应指令;显示模块850,用于将与响应指令对应的信息显示至外显示屏51。
在另一些示例中,响应模块820,具体用于:根据用户操作指令,确定支付信息;将支付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进行编码,生成与该用户指令对应的信息码。
在另一些示例中,响应模块820,具体用于:对信息码进行识别,得到信息码对应的支付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获取对支付信息和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的确认信息;将与确认信息显示至外显示屏51。
在另一些示例中,响应模块820,具体用于:对信息码进行识别,得到信息码对应的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当外部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对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控制。
在另一些示例中,响应模块820,具体用于:当外部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将外部设备获取的输入指令传输至头戴式显示设备。
在另一些示例中,响应模块820,具体用于:当外部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获取外部设备的文字输入信息;将文字输入信息作为输入指令传输至头戴式显示设备。
在另一些示例中,响应模块820,具体用于:当识别设备符合头戴式显示设备校验信息时,将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界面投射至外部设备;获取外部设备对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界面操作指令;根据界面操作指令对头戴式显示设备进行控制。
参照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并不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17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器(processor)902、第二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904、存储有第二程序910的第二存储器(memory)906、以及第二通信总线908。
处理器、通信接口、以及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用于与其它电子设备或服务器进行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可能是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智能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执行操作:识别头戴式显示设备接收到的用户操作指令;响应用户操作指令,生成与该用户指令对应的信息码;将信息码显示至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显示屏51,以便于在外部设备通过外显示屏51读取信息码;接收外部设备在读取信息码后,发出的响应指令;将与响应指令对应的信息显示至外显示屏5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事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事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Claims (11)

1.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端组件,包括前框体、主板和内显示机构,所述主板和所述内显示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前框体中,所述内显示组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内显示机构可控制地向佩戴者的眼睛呈现虚拟内容;
后端组件(20),在佩戴时,位于佩戴者的头后部;
连接带(10),连接在所述前框体和所述后端组件之间;
外显示机构,包括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外显示屏,外显示屏位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表面上,用于显示预设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显示屏(51)位于所述前框体的外表面上,或位于所述后端组件(20)的外表面上,或位于所述连接带(10)的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显示屏(51)为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或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组件(20)包括外面板(21)、骨架(22)和内面板,所述内面板、所述外面板(21)分别安装在所述骨架(22)的内侧、外侧,所述外面板(21)和所述骨架(22)之间形成有外容纳腔;
所述外面板(21)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210),所述安装槽(210)位于所述外容纳腔中,所述外显示屏(51)固定在所述安装槽(210)的槽口,所述安装槽(210)底壁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201);
所述外显示机构还包括综合线束(54),所述综合线束(54)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201),一端与所述外显示屏(51)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安装支架(40);所述安装支架(40)位于所述安装槽(201)中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210)的底壁,所述外显示屏(51)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40)上,所述安装支架(40)具有第三避让孔(401),所述安装支架(40)伸入所述第一避让孔(201),或,所述第一避让孔(201)和所述第三避让孔(401)对接连通,所述综合线束(54)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201)和所述第三避让孔(401)以与所述外显示屏(5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U形卡接件(26)和紧固件,所述U形卡接件(26)包括两个翼板和位于两个所述翼板之间的卡槽(230),每个所述翼板上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
所述安装支架(40)的伸出所述第一避让孔(20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4220);
所述安装支架(40)穿过所述卡槽(230),且所述卡接件卡止在所述限位槽(4220)中,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并与所述安装槽(210)的槽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40)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部(41)和支撑部(42),所述安装部(41)位于所述安装槽(210)外并与所述外面板(21)的外表面之间具有容纳间隙,所述支撑部(42)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槽(210)的槽底,所述外显示屏(51)固定在所述安装部(41)上;
所述安装部(41)包括环形立承载板(411)和底承载板(412),所述环形立承载板(411)连接在所述底承载板(412)的边缘,所述支撑部(42)连接于所述底承载板(412),所述第三避让孔(401)贯穿所述支撑部(42)和所述底承载板(4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显示屏(51)包括内屏和外屏,所述内屏与所述综合线束(54)电连接,所述环形立承载板(4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承载台(4111)和第二承载台(4112),所述内屏的边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台(4111)上,所述外屏的边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承载台(4112)上,所述外屏位于所述所述内屏的外侧以保护所述内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面板和所述骨架(22)之间形成有内容纳腔,所述外显示机构还包括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PCB板(52),所述PCB板(52)安装在所述内容纳腔中,所述骨架(22)上设置有第四避让孔(220),所述第四避让孔(220)将所述内容纳腔和所述外容纳腔连通,所述综合线束(5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201)和所述第四避让孔(220)进入所述内容纳腔中以与所述PCB板(52)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供电线束、通信线束(55)和电池(53);
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内容纳腔中,所述供电线束的一端与所述电池(5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PCB板(52)连接;
所述连接带(10)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骨架(22)的至少一端设置有避让豁口以连通所述内容纳腔和所述外容纳腔,
所述通信线束(55)穿设在所述通道中,前端进入所述前框体中以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后端从所述通道进入所述外容纳腔中,并穿过所述避让豁口进入所述内容纳腔中以与所述PCB板(52)连接,并且所述通信线束(55)具有位于所述外容纳腔中的折弯预留段,以能够适应所述连接带(10)的长度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显示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外显示屏(51)电连接的触摸唤醒模块或唤醒按键;
所述触摸唤醒模块安装在所述外显示屏(51)的内侧,用于触摸唤醒所述外显示屏(51);
所述唤醒按键安装在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外表面上,按压所述唤醒按键能够唤醒所述外显示屏(51)。
CN202211491030.8A 2022-10-20 2022-11-25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58775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42385 WO2024082436A1 (zh) 2022-10-20 2022-12-27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9751 2022-10-20
CN2022112897510 2022-10-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7572A true CN115877572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66647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0417.1A Pending CN115878059A (zh) 2022-10-20 2022-11-25 头戴式显示设备上信息码的显示方法
CN202211491030.8A Pending CN115877572A (zh) 2022-10-20 2022-11-25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CN202211491193.6A Pending CN115857679A (zh) 2022-10-20 2022-11-25 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显示方法
CN202211507725.0A Pending CN116009259A (zh) 2022-10-20 2022-11-25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0417.1A Pending CN115878059A (zh) 2022-10-20 2022-11-25 头戴式显示设备上信息码的显示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1193.6A Pending CN115857679A (zh) 2022-10-20 2022-11-25 头戴式显示设备信息显示方法
CN202211507725.0A Pending CN116009259A (zh) 2022-10-20 2022-11-25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4) CN115878059A (zh)
WO (4) WO202408243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7339A (en) * 1997-01-06 1998-05-26 Xybernaut Corporation Head mounted display
JP6180399B2 (ja) * 2014-02-10 2017-08-16 ▲チョ▼錦雄 回転ノブによる符号化スイッチ
JP2014147125A (ja) * 2014-05-07 2014-08-14 Nec Corp 照度センサを搭載した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の省電力制御方法及び携帯端末の省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334718B (zh) * 2014-06-27 2018-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JP6340301B2 (ja) * 2014-10-22 2018-06-0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携帯情報端末、画像処理装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CN105661735B (zh) * 2015-12-31 2019-06-04 北京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佩戴头带及具有该佩戴头带的可穿戴设备
US10591988B2 (en) * 2016-06-28 2020-03-17 Hiscen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displaying user interface of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106444037A (zh) * 2016-11-07 2017-02-22 海信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CN107980137A (zh) * 2016-12-15 2018-05-0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信息读取控制方法
CN106710937B (zh) * 2016-12-29 2018-05-15 张勇 一种家用电器的控制器
CN106997242B (zh) * 2017-03-28 2020-10-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界面管理方法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CN208076827U (zh) * 2017-09-11 2018-11-09 深圳市屯奇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07490865A (zh) * 2017-09-18 2017-12-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7817309U (zh) * 2017-12-15 2018-09-04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设备
CN207937692U (zh) * 2017-12-22 2018-10-02 北京蚁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手机屏幕显示装置
CN109114211B (zh) * 2018-08-03 2024-06-07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挡位显示功能的旋钮式电子换挡器
CN209028600U (zh) * 2018-11-30 2019-06-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CN109744897A (zh) * 2019-03-05 2019-05-14 青岛汉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厨师机及其档位和时间调节方法
CN110208940A (zh) * 2019-05-15 2019-09-06 北京君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术显微镜ar显示装置
CN110441910B (zh) * 2019-08-12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头戴式设备支架及头戴式设备
CN112990910A (zh) * 2020-12-25 2021-06-18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二维码生成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82438A1 (zh) 2024-04-25
WO2024082436A1 (zh) 2024-04-25
WO2024082437A1 (zh) 2024-04-25
WO2024082439A1 (zh) 2024-04-25
CN116009259A (zh) 2023-04-25
CN115878059A (zh) 2023-03-31
CN115857679A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373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MD configurable for various mobile device sizes
US10123434B2 (en) Coupler and head 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105934730B (zh) 自动内容滚动
JP6808751B2 (ja) 表示装置
KR102244222B1 (ko) 가상 현실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들
CN105452994B (zh) 虚拟物体的同时优选观看
US2017027063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viding omnidirectional imag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9116558B (zh) 增强现实眼镜
EP2395383B1 (en) Display controlling program, display controlling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ling method and display controlling system
CN204442580U (zh)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及包括该设备的虚拟现实系统
CN105929543A (zh) 一种虚拟现实装置及其虚拟现实眼镜盒子和虚拟现实平板
CN106842566A (zh) 一种可穿戴智能视觉增强设备
CN108135334A (zh) 奢华智能手表
CN115877572A (zh)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16363911B (zh) 一种基于全息显示的学习机
CN208076833U (zh) 新型ar眼镜及新型ar眼镜系统
EP3383037B1 (en) Content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me
CN110494840A (zh) 电子设备和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图像显示方法
CN111343449A (zh) 基于增强现实的显示方法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0111728A (zh) 一种基于超高频通信的风扇屏显示系统
JPH11133885A (ja)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
US20240155037A1 (en) Wearable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CN219552769U (zh) 智能眼镜
CN208985597U (zh) 一种移动式监护显示器
CN107065185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