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5811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5811A
CN115865811A CN202111222777.9A CN202111222777A CN115865811A CN 115865811 A CN115865811 A CN 115865811A CN 202111222777 A CN202111222777 A CN 202111222777A CN 115865811 A CN115865811 A CN 115865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ata packet
service
access network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27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小英
周国华
魏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2/1210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461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5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58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后,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进而由第一核心网网元触发应用服务器去通知终端设备调整发送速率,如此能够较为快速地通知终端设备调整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便于及时缓解拥塞。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在2021年9月24日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111122322.X、发明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数据传输时延不断降低,传输容量越来越大。5G通信系统逐渐渗入一些实时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的业务,比如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业务。XR业务可以包括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业务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业务。其中,VR技术主要是指对视觉和音频场景的渲染以尽可能地模拟现实世界中的视觉和音频对用户的感官刺激,VR技术通常要求用户佩戴头戴式显示器(head mounted device,HMD)进而以模拟的视觉组件完全取代用户的视野,同时要求用户佩戴耳机以向用户提供随附的音频。AR技术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然而,针对于这些实时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的业务,当数据包发生拥塞时,如何缓解拥塞,仍需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较为快速地通知发送方调整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便于及时缓解拥塞。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设置在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以该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接入网设备生成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和传输方向信息,所述第一QoS流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所述第一业务在所述传输方向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向上的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以及,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采用上述方法,针对于下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进而由第一核心网网元请求或通知应用服务器调整发送速率,相比于接入网设备先向终端设备发送ECN=11,进而由终端设备向应用服务器发送ECE=1的方式来说,信息传输路径较短,且接入网设备在发送第一信息时,可以无需考虑是否接收到ECN=10或ECN=01的下行数据包,从而能够较为快速地通知应用服务器调整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便于及时缓解拥塞。针对于上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进而由第一核心网网元触发应用服务器去通知终端设备调整发送速率,相比于接入网设备先向应用服务器发送ECN=11,进而由应用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ECE=1的方式来说,接入网设备在发送第一信息时,可以无需考虑是否接收到ECN=10或ECN=01的上行数据包,从而能够较为快速地通知终端设备调整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便于及时缓解拥塞。
上述传输方向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当传输方向信息用于指示上行传输时,该传输方向信息可以理解为上行传输指示;当传输方向信息用于指示下行传输时,该传输方向信息可以理解为下行传输指示。以下内容将以传输方向信息用于指示上行传输为例来进行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如此,发送方可以参考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来调整实际的发送速率,从而便于将发送速率调整为一个合适的值,更加快速有效地缓解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的索引值;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所述第一业务的帧率;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最大数据突发量;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所述第一业务的图像分辨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上行的数据包发生拥塞;或者,确定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在所述接入网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大于或等于预设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GTP-U包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数据包;采用GTP-U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二核心网网元的使能信息,所述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所述接入网设备请求调整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所述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QoS流;或者,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所述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修改所述第一QoS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DU或者设置在DU中的芯片,以该方法应用于DU为例,在该方法中,DU生成信息a,信息a包括上行传输指示,信息a用于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通过第一隧道向CU或CU-UP发送信息a,第一隧道对应第一DRB,第一DRB对应第一QoS流,第一QoS流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CU或CU-CP接收使能信息,所述使能信息用于使能DU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用户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CU或者设置在CU中的芯片,以该方法应用于CU为例,在该方法中,CU通过第一隧道接收来自DU的信息a,第一隧道对应第一DRB,第一DRB对应第一QoS流,第一QoS流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信息a包括上行传输指示;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所述上行传输指示和所述第一QoS流的标识,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二核心网网元的使能信息,所述使能信息用于使能DU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以及,向所述DU发送所述使能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用户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设置在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以该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接入网设备生成接入层控制消息,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以及,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采用该种方式,由于接入层控制消息的传输较快,从而能够较为快速地通知终端设备调整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或者通知终端设备将拥塞通知到应用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使能所述终端设备处理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如此,接入网设备可以灵活控制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五信息承载于RRC重配置消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接入层控制消息,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发生拥塞;以及,根据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将拥塞通知到应用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使能所述终端设备处理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五信息承载于RRC重配置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五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与第四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相对应,第五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中相关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四方面的描述,具体不再赘述。
针对于上述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所涉及的接入层控制消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为MAC层控制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AC层控制消息包括MAC CE,所述MAC CE中包括所述第四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所述第一QoS流所映射的逻辑信道标识,所述第一QoS流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AC层控制消息包括MAC子头,所述MAC子头包括预定义的逻辑信道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为PDCP层控制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PDCP层控制消息包括PDCP头,所述PDCP头包括预定义的PDU类型。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设置在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以该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接入网设备生成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并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七信息。其中,第一核心网网元可以为UPF网元。
如此,针对于上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进而由UPF网元将下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字段修改为ECN=11,并发送给终端设备;针对于下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进而由UPF网元将上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字段修改为ECN=11,并发送给应用服务器,从而能够在缓解拥塞的同时,使得接入网设备无需修改上行/下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七信息,包括:向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GTP-U包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数据包;根据GTP-U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二核心网网元的使能信息,所述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核心网网元)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所述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QoS流;或者,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所述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修改所述第一QoS流。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核心网网元(比如UPF网元)或者设置在第一核心网网元中的芯片,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一核心网网元为例,在该方法中,第一核心网网元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七信息,所述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当所述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时,第一核心网网元向应用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的IP头部携带拥塞标记,拥塞标记可以为ECN=11;或者,当所述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时,第一核心网网元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业务的第四数据包,所述第四数据包的IP头部携带所述拥塞标记。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DU或者设置在DU中的芯片,以该方法应用于DU为例,在该方法中,DU生成信息b,信息b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通过第一隧道向CU或CU-UP发送信息b,第一隧道对应第一DRB,第一DRB对应第一QoS流,第一QoS流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CU或CU-CP接收使能信息,所述使能信息用于使能DU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用户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CU或者设置在CU中的芯片,以该方法应用于CU为例,在该方法中,CU通过第一隧道接收来自DU的信息b,第一隧道对应第一DRB,第一DRB对应第一QoS流,第一QoS流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信息b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七信息,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二核心网网元的使能信息,所述使能信息用于使能DU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以及,向所述DU发送所述使能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用户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七方面至第九方面所描述的方法与第六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相对应,相关技术特征的有益效果可以参照第六方面的描述,具体不再赘述。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接入网设备或者设置在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涉及操作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模块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涉及的操作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六方面、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五方面涉及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涉及操作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系统信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五方面涉及的操作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五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五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五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五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五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核心网网元或者设置在第一核心网网元中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七方面涉及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七方面涉及操作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系统信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七方面涉及的操作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七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七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七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七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七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十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此外,以上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协议层结构示例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U-DU分离架构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CU-DU分离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P头部结构和TCP头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0包括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100和核心网(core network,CN)200,可选的,通信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数据网(data network,DN)300。
下面分别对图1中所涉及的RAN100、CN100、DN300进行详细说明。
一、RAN100
RAN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也可称为接入网设备,如图1中的110a和110b),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120a-120j),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相连。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接入网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相互连接。
(1)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等。终端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辆、无人机、直升机、飞机、轮船、机器人、机械臂、智能家居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5G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generation NodeB,gNB)、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也可以是完成基站功能的模块或单元。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宏基站(如图1中的110a),也可以是微基站或室内站(如图1中的110b),还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施主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此外,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角色可以是相对的,例如,图1中的直升机或无人机120i可以被配置成移动接入网设备,对于那些通过120i接入到无线接入网100的终端设备120j来说,120i是接入网设备;但对于接入网设备110a来说,120i是终端设备,即110a与120i之间是通过无线空口协议进行通信的。当然,110a与120i之间也可以是通过接入网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进行通信的,此时,相对于110a来说,120i也是接入网设备。因此,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都可以统一称为通信装置,图1中的110a和110b可以称为具有接入网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图1中的120a-120j可以称为具有终端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也可以由接入网设备中的模块(如芯片)来执行,也可以由包含有接入网设备功能的控制子系统来执行。这里的包含有接入网设备功能的控制子系统可以是智能电网、工业控制、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上述应用场景中的控制中心。终端的功能也可以由终端中的模块(如芯片或调制解调器)来执行,也可以由包含有终端功能的装置来执行。
(2)协议层结构
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遵循一定的协议层结构,例如控制面协议层结构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用户面协议层结构可以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物理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PDCP层之上还可以包括业务数据适配(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其中,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物理层也可以统称为接入层。有关上述各个协议层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相关技术规范。
以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为例,数据传输需要经过用户面协议层,比如经过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物理层。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建立至少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来传输数据,每个DRB可以对应一组功能实体集合,比如包括一个PDCP层实体,该PDCP层实体对应的至少一个RLC层实体,至少一个RLC层实体对应的至少一个MAC层实体,至少一个MAC层实体对应的至少一个物理层实体。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还可以通过建立至少一个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来传输信令,DRB和SRB可以统称为无线承载(radiobearer,RB)。
以下行数据传输为例,图2a为下行数据在各层间传输的示意图。SDAP层实体自上层取得数据后,可以根据数据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标识(QoS flowindicator,QFI)将数据映射到相应DRB的PDCP层实体,PDCP层实体可以将数据传送到该PDCP层实体对应的至少一个RLC层实体,进而由至少一个RLC层实体传输到对应的MAC层实体,再由MAC层实体生成传输块,然后通过对应的物理层实体进行无线传输。数据在各个层中进行相对应的封装,某一层从该层的上层收到的数据视为该层的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data unit,SDU),经过层封装后成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再传递给下一个层。例如PDCP层实体从上层接收到的数据称为PDCP SDU,PDCP层实体发送到下层的数据称为PDCP PDU;RLC层实体从上层接收到的数据称为RLC SDU,RLC层实体发送到下层的数据称为RLC PDU。其中,不同层之间可以通过相应的通道来传输数据,比如RLC层实体与MAC层实体之间可以通过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来传输数据,MAC层实体与物理层实体之间可以通过传输通道(transport channel)来传输数据。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还具有应用层和非接入层,应用层可以用于向终端设备中所安装的应用程序提供服务,非接入层可以用于转发用户数据,比如将从应用层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转发给SDAP层或者将从SDAP层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转发给应用层。
(3)CU-DU分离架构
5G通信系统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一个或多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多个DU可以由一个CU集中控制,该种架构可以称为CU-DU分离架构。作为示例,CU和DU之间的接口可以称为F1接口,其中,控制面(control panel,CP)接口可以为F1-C,用户面(user panel,UP)接口可以为F1-U。
CU和DU的处理功能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划分:比如图2b所示,PDCP层及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PDCP层以下协议层(例如RLC层和MAC层等)的功能设置在DU。可以理解的,上述对CU和DU的处理功能按照协议层的划分仅仅是一种举例,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进行划分,比如RLC层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RLC层及以下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又比如可以将CU或者DU划分为具有更多协议层的功能,又比如CU或DU还可以划分为具有协议层的部分处理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CU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实体来实现,或者也可以由不同的实体来实现。例如,可以对CU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切分,即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并通过不同实体来实现,分别为控制面CU实体(即CU-CP实体)和用户面CU实体(即CU-UP实体),CU-CP实体和CU-UP实体可以与DU相耦合,共同完成RAN设备的功能。CU-CP实体与CU-UP实体之间的接口可以为E1接口,CU-CP实体与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C接口,CU-UP实体与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U接口。其中,一个DU和一个CU-UP可以连接到一个CU-CP。在同一个CU-CP控制下,一个DU可以连接到多个CU-UP,一个CU-UP可以连接到多个DU。图2c为一种空口协议栈分布示意图。如图2c所示,针对用户面和控制面来说,空口协议栈都可以是RLC、MAC、PHY在DU,PDCP及以上协议层在CU。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图2b和图2c所示意的架构中,CU产生的信令可以通过DU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产生的信令可以通过DU发送给CU。DU可以不对该信令进行解析而直接通过协议层封装后透传给终端设备或CU。以下实施例中如果涉及这种信令在DU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此时,DU对信令的发送或接收包括这种场景。例如,RRC或PDCP层的信令最终会处理为物理层的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由接收到的物理层的数据转变而来。在这种架构下,该RRC或PDCP层的信令,即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和射频装置发送的。
二、CN
CN200中可以包括多个核心网网元,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网元连接。核心网网元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网元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网元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
以5G通信系统为例,CN200中的核心网网元可以包括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等。
SMF网元是由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控制面网元,负责管理终端设备的PDU会话。PDU会话是一个用于传输PDU的通道,终端设备需要通过PDU会话与DN互相传送PDU。
UPF网元是由运营商提供的网关,是运营商网络与DN通信的网关。UPF网元包括数据包路由和传输、包检测、QoS处理、合法监听、上行包检测、下行数据包存储等用户面相关的功能。
PCF网元是由运营商提供的控制面功能,用于向SMF网元提供PDU会话的策略。策略可以包括计费相关策略、QoS相关策略和授权相关策略等。
AF网元是提供各种业务服务的功能网元,能够通过其它网元与核心网交互,以及能够和策略管理框架交互进行策略管理。
此外,CN200中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网元,比如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exposure function,NEF)、网元统一数据仓储(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网元,具体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网元的功能可以由核心网网元中的模块(如芯片或调制解调器)来执行,也可以由包含有核心网网元功能的装置来执行。
四、DN300
DN300也可以称为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是位于运营商网络之外的网络。DN300中可部署有多种业务对应的应用服务器,为终端设备提供多种可能的服务。其中,应用服务器中可以设置有与终端设备的应用层相对等的应用层。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可能的通信系统中,比如5G通信系统或者未来的6G通信系统中。上述网元或者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此外,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
在上述图1所示意的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与应用服务器之间可以建立一条传输层连接,并通过传输层连接来传输某一业务(比如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其中,传输层连接可以为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连接,传输层连接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用于转发发送方发出的数据包,多个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UPF网元等。
比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上述传输层连接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即终端设备经接入网设备、UPF网元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此种情形下,终端设备为发送方,应用服务器为接收方,该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传输的数据包为上行数据包。又比如,应用服务器可以通过上述传输层连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即应用服务器经UPF网元、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此种情形下,应用服务器为发送方,终端设备为接收方,该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传输的数据包为下行数据包。
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在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传输时,由于无线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无线信道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可能会导致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出现拥塞。在出现拥塞后,如果第一业务的发送方继续发送大量数据包,可能会导致数据包传输时延增大、数据包丢失等。若第一业务为实时性强、可靠性要求高的业务(比如VR业务、AR业务等),则拥塞所导致的数据包传输时延增大或者数据包丢失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比如,以VR业务为例,当用户在观看HMD所显示的视频时,若拥塞导致数据包传输时延增大或者数据包丢失,则用户观看的视频可能会出现卡顿、图像不完整等现象,从而使得用户体验较差。
针对这一问题,一种解决思路为,通过让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来缓解拥塞,从而避免数据包传输时延增大或者数据包丢失等问题。示例性地,由于同一业务的不同数据包的重要性(或优先级)可能不同,因此,发送方可以通过少发送或者不发送某些重要性不高的数据包来达到降低发送速率的效果,从而能够在尽量保障用户体验的同时,达到缓解拥塞的目的。举个例子,以VR业务中的视频数据为例,由于视频数据可以包括基本层数据包和增强层数据包,其中,基本层数据包提供基本图像质量的码流(比如流畅画质),增强层数据包提供可在基本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构建出更高图像质量的码流(比如标清画质、高清画质、蓝光画质等),因此,基本层数据包的重要性较高,而增强层数据包的重要性相对较低;当需要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时,发送方可以只发送基本层数据包,而不发送增强层数据包,此时,用户观看的视频可能会由高质量画质(即标清画质、高清画质、蓝光画质等)变为低质量画质(即流畅画质),相对于视频出现卡顿、图像不完整来说,能够有效减轻影响用户体验的程度;而且在拥塞缓解后,还可以让发送方提高发送速率,恢复高质量画质,从而保障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思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通过增强TCP拥塞控制算法来通知发送方调整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具体来说,在通过传输层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时,为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使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链路过载,发送方可以通过TCP拥塞控制算法来尽量避免网络拥塞。即发送方可以维护一个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Cwnd),若网络中没有出现拥塞,则逐渐增大拥塞窗口的值,不断试探网络容量,以便将更多的数据包发送出去,若网络出现拥塞,则相应地减小拥塞窗口的值,以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数据量。进一步地,还可以利用显式拥塞通知(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ECN)来增强TCP拥塞控制算法。如图3所示,发送方在发送的数据包的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头部设置ECN字段,网络设备在转发数据包时,若确定发生拥塞(比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待发送数据包的队列长度来确定是否发生拥塞,当队列长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比如ECN水线值)时,则可以确定发生拥塞),将IP头部的ECN字段中ECN=01或ECN=10修改为ECN=11(ECN=00表示该报文不支持ECN功能)。接收方接收到该数据包后,根据数据包中的ECN=11的标识,在返回给发送端的ACK报文中将TCP头部中的ECN反馈(ECN-Echo,ECE)位置为1,作为用于回传拥塞指示的ECN标识。进而,发送方可以根据收到的包含ECN标识的ACK报文的比例对拥塞窗口的值进行相应的调节,并在发送下一个数据包时,将拥塞窗口减小(congestion windowreduce,CWR)位置为1。相应地,接收方在接收到CWR位置为1的数据包时,后续返回的ACK报文中的ECE位将不再置为1。
具体来说,针对于上行传输,当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时,若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字段中ECN=01或ECN=10,则可以将其修改为ECN=11,并发送给应用服务器,进而应用服务器在返回给终端设备的ACK报文中将TCP头部中的ECE位置为1,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ACK报文后,可以调整发送速率。针对于下行传输,当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时,若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字段中ECN=01或ECN=10,则可以将其修改为ECN=11,并发送给终端设备;进而,终端设备在返回给应用服务器的ACK报文中将TCP头部中的ECE位置为1,应用服务器在接收到该ACK报文后,可以调整发送速率。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一方面,当接入网设备确定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时,需在接收到ECN=01或ECN=10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后,方可将拥塞通知给发送方,从而可能导致接入网设备无法及时将拥塞通知给发送方;另一方面,发送方根据ECE=1这一信息可以获知存在拥塞,但无法确定将发送速率调整到多少比较合适,因此只能进行盲调速。比如,发送方可能将发送速率降低得过低,影响用户体验;或者发送方将发送速率降低得不够低,仍然会导致拥塞,从而需要执行多次调整发送速率的过程才能到达缓解拥塞的目的。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将针对如何让发送方调整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提供一些可能的通信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发送方调整(降低或提高)发送速率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定。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方案一和方案二。
在方案一中,接入网设备可以生成第一信息,并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和传输方向信息,第一QoS流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传输方向信息用于指示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第一业务在传输方向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向上的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采用该种方法,针对于下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进而由第一核心网网元请求或通知应用服务器调整发送速率;相比于前文所描述的方式(即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可能需要等待接收ECN=10或ECN=01的下行数据包,并在接收到ECN=10或ECN=01的下行数据包后,将其修改为ECN=11发送给终端设备,进而由终端设备向应用服务器发送ECE=1,以通知应用服务器调整发送速率)来说,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一中,信息传输路径较短,且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可以直接发送第一信息(比如接入网设备可以生成一个新的数据包,并通过该数据包来发送第一信息),无需考虑是否接收到ECN=10或ECN=01的下行数据包,从而能够较为快速地通知应用服务器调整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便于及时缓解拥塞。针对于上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进而由第一核心网网元请求应用服务器去通知终端设备调整发送速率,相比于前文所描述的方式(即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可能需要等待接收ECN=10或ECN=01的上行数据包,并在接收到ECN=10或ECN=01的上行数据包后,将其修改为ECN=11发送给应用服务器,进而由应用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ECE=1,以通知终端设备调整发送速率)来说,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一中,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可以直接发送第一信息(比如接入网设备可以生成一个新的数据包,并通过该数据包来发送第一信息),无需考虑是否接收到ECN=10或ECN=01的上行数据包,从而能够较为快速地通知终端设备调整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便于及时缓解拥塞。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一中,接入网设备也无需修改数据包中的ECN,能够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如此,发送方可以参考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来调整实际的发送速率,从而便于将发送速率调整为一个合适的值,更加快速有效地缓解拥塞。
在方案二中,接入网设备可以生成接入层控制消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层控制消息;其中,接入层控制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采用该种方式,由于接入层控制消息的传输较快,从而能够较为快速地通知终端设备调整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或者通知终端设备将拥塞通知到应用服务器。
在方案三中,接入网设备生成第七信息,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并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采用该种方法,针对于上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进而由UPF网元将下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字段修改为ECN=11,并发送给终端设备;针对于下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进而由UPF网元将上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字段修改为ECN=11,并发送给应用服务器,从而能够在缓解拥塞的同时,使得接入网设备无需修改上行/下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安全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将基于上述方案一描述一种可能的实现流程。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接入网设备生成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和传输方向信息。
S402,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
此处,第一QoS流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传输方向信息用于指示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当传输方向信息指示上行传输时,传输方向信息可以理解为上行传输指示,此种情形下,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或者说,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的速率,或者说,第一信息用于请求应用服务器通知终端设备调整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的速率;当传输方向信息指示下行传输时,传输方向信息可以理解为下行传输指示,此种情形下,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或者说,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的速率。
以上行传输为例,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可以是指第一信息用于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或者,也可以是指第一信息用于请求提高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当第一信息用于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时,触发接入网设备生成第一信息的因素可以有多种。比如,接入网设备若确定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则可以生成第一信息。其中,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终端设备可以向接入网设备上报缓存区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report,BSR),BSR用于反映至少一个逻辑信道的待发送数据总量,供接入网设备调度,进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BSR来判断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是否发生拥塞。又比如,接入网设备若确定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在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大于或等于预设传输时延,则可以生成第一信息。此处,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在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可以是指,第一业务的一个突发所包括的数据包在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以视频业务为例,一个突发可以理解为一个视频帧,对应于一张图片,即一个突发可以包括一张图片所对应的多个数据包。
当第一信息用于请求提高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时,触发接入网设备生成第一信息的因素也可以有多种。比如,接入网设备确定在不能支持第一业务的保证流比特速率(guaranteed flow bit rate,GFBR)、最大数据突发量(maximum data burstvolume,MDBV)、包时延预算、丢包率时,需要临时调整发送速率,则可以生成第一信息。又比如,接入网设备确定在满足第一业务的包时延预算以及丢包率的情况下,还可以支持更高的保证流比特速率、最大数据突发量,则可以生成第一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进一步地,若传输方向信息指示上行传输,则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推荐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若传输方向信息指示下行传输,则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推荐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其中,接入网设备可基于一个时间窗口统计的传输速率来确定推荐的发送速率,时间窗口可以是平均窗口;平均窗口的时长是接入网设备本地设置的,或者是SMF网元向接入网设备配置的,取值范围是0~4096ms,默认值一般是2000ms。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信息可以包括以下(1)至(5)中的至少一项。
(1)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取值可以是一个实际速率值,比如700k比特/秒。其中,发送速率可以是临时的最大Qos流的比特速率或者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rate,GBR)。
(2)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的索引值,其中,一个索引值可以对应一个速率,比如表1所示,为速率与索引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
表1:速率与索引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141
针对于上述索引值“0”,以上行传输为例,举个例子,终端设备以25k比特/秒的速率发送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接入网设备确定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后,通过发送第一信息1(第一信息1中包括索引值“3”,即表示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为11k比特/秒)请求终端设备调整发送速率;进而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索引值“3”,将发送速率调整为11k比特/秒。后续,在拥塞缓解后,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第一信息2,第一信息2中包括索引值“0”,即表示接入网设备之前推荐的发送速率均无效,且没有给出新的比特率建议,此种情形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索引值“0”,将发送速率调整为GBR。
在一个示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从核心网网元或终端设备发送的信令中获取到索引值所对应的速率。比如,SMF网元在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中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QoS流可支持的索引值所对应的速率。又比如,终端设备在辅助信息上报消息中指示第一QoS流对应的逻辑信道可支持的索引值所对应的速率。或者,索引值所对应的速率也可以是协议约定的。
(3)接入网设备推荐的第一业务的帧率,其中,第一业务可以为视频业务。视频可以是由一张张连贯起来的图像(或者说图片、照片等)连续播放组成的,当一秒钟有24张图像快速播放,人眼就会认为这是连续的画面(即视频)。其中,帧率是指每秒钟播放的图像数量,如24帧即每秒钟播放24张图像,60帧即每秒钟播放60张图像,以此类推,帧率越高,则动画效果将会更为流畅和逼真。
一个视频帧可以理解为一张图像(即一个视频帧中可以包括一张图像对应的数据包)。示例性地,视频帧可以分为I帧、P帧和B帧,其中,I帧又称帧内编码帧,是一种自带全部信息的独立帧,无需参考其他图像便可独立进行解码,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张静态画面。P帧又称帧间预测编码帧,需要参考前面的I帧才能进行编码,表示的是当前帧画面与前一帧(前一帧可能是I帧也可能是P帧)的差别,解码时需要用之前缓存的画面叠加上本帧定义的差别,生成最终画面。B帧又称双向预测编码帧,也就是B帧记录的是本帧与前后帧的差别;也就是说,要解码B帧,不仅要取得之前的缓存画面,还要解码之后的画面,通过前后画面的与本帧数据的叠加取得最终的画面。I帧为关键帧,B帧和P帧均为非关键帧。
(4)接入网设备推荐的第一业务的最大数据突发量(即关键帧的最大数据量或包含关键切片的帧的最大数据量),可以理解为在包时延预算内能成功发送的最大数据量。其中,一个图像帧可以分为多个切片,一个切片对应一个图像的一个区域的数据。进一步地,切片分为关键切片和非关键切片,关键切片可以独立编解码,而非关键切片需要参考在先切片编解码。
(5)接入网设备推荐的第一业务的图像分辨率,图像分辨率可以理解为图像的尺寸,即像素数量。
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在请求发送方调整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时,为便于发送方可以将速率调整为一个合适的值,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信息中携带第二信息,进而发送方可以根据第二信息获知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并参考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来对实际速率进行调整。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在第一信息中携带其它有助于发送方调整速率的参考信息,比如以VR业务为例,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在第一信息中携带是否为视场角度(field of view,FOV)或非视场角度,视场角度是指用户在给定时刻可观察到的范围,非视场角度是指360度的角度范围。非视场角度的图像的清晰度低些,因此,在拥塞的情况下,发送方可只提供非视场角度的视频帧,从而降低传输速率,保障用户能流畅观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在S401之前,第二核心网网元(比如SMF网元)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使能信息,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接入网设备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比如SMF网元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或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或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和使能信息,其中,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一QoS流,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修改第一QoS流。在一个示例中,使能信息可以为布尔类型的信息,当取值为真(TURE)时,表示允许接入网设备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当取值为伪(FALSE)时,表示不允许接入网设备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或者,使能信息也可以为枚举类型的信息,当取值为允许(Allowed)时,表示允许接入网设备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当取值为不允许(Not allowed)时,表示不允许接入网设备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相应地,接入网设备接收到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或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可以根据使能信息判断是否被允许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若是,则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满足生成第一信息的触发条件时,生成第一信息。
此外,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针对于上行传输,接入网设备若确定满足生成第一信息的触发条件(比如确定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且接收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该上行数据包中的ECN=01或ECN=10,则可以生成第一信息,并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也就是说,针对于上行传输,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可以直接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来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而无需考虑是否接收到ECN=01或ECN=10的上行数据包;或者,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也可以在接收到ECN=01或ECN=10的上行数据包后,再通过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无需修改上行数据包的ECN)来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针对于下行传输,接入网设备若确定满足生成第一信息的触发条件(比如确定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且接收到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该下行数据包中的ECN=01或ECN=10,则可以生成第一信息,并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来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也就是说,针对于下行传输,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可以直接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来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而无需考虑是否接收到ECN=01或ECN=10的下行数据包;或者,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也可以在接收到ECN=01或ECN=10的下行数据包后,再通过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无需修改下行数据包的ECN)来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S403,第一核心网网元接收到第一信息后,根据第一信息得到第六信息,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六信息。
此处,若第一信息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和传输方向信息,则第六信息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业务的信息和传输方向信息;若第一信息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传输方向信息和第二信息,则第六信息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业务的信息、传输方向信息和第二信息。也就是说,第六信息与第一信息的区别在于,第六信息不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而是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业务的信息。
针对于S402和S403,下面描述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分别为实现方式1和实现方式2。
实现方式1
在S402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用户面路径发送第一信息,此种情形下,第一核心网网元可以为用户面网元,比如UPF网元。
在一个示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一N3隧道向UP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N3隧道可以是针对第一QoS流所属的PDU会话而建立的,此种情形下,若第一QoS流所属的PDU会话中仅包括第一QoS流,而不包括其它QoS流,则第一信息中也可以不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在又一个示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向UPF网元发送第一数据包,第一信息承载于第一数据包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隧道传输协议-用户面(GPRS tunnel protocol-user plane,GTP-U)包头中,其中,第一数据包可以为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可以是接入网设备生成的数据包,此时第一数据包的负荷可以为空;或者,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可以为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并采用GTP-U协议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第一数据包,此时第一数据包的负荷包括第二数据包。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后,通过上行数据包来发送第一信息;或者,也可以不考虑当前是否接收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直接发送第一信息,从而能够更快速地通知发送方调整发送速率。
相应地,在S403中,UPF网元接收到第一信息后,根据第一QoS流的标识以及第一QoS流所属的PDU会话对应的流量过滤模板(traffic filtering template,TFT),可以得到第一业务的五元组信息,该五元组信息用于标识第一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息承载于第一数据包的GTP-U包头中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在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中携带第一信息。下面结合表2和表3,描述两种可能的实现。
如表2所示,为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该字段中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进一步地,可以在该字段中增加两个域,分别为域a1和域a2。域a1用于承载传输方向信息,域a1可以包括1个比特,当该比特的取值为1时,表示上行传输,当该比特的取值为0时,表示下行传输,或者反之。信息a2用于承载第二信息,域a2所包括的比特个数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具体不做限定。
表2:GTP-U包头中携带第一信息示例1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171
如表3所示,为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该字段中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进一步地,可以在该字段中增加三个域,分别为域b1、域b2和域b3,域b1用于承载速率推荐指示,速率推荐指示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传输方向信息和第二信息,域b1可以包括1个比特,当该比特的取值为1时,表示存在传输方向信息和第二信息,当该比特的取值为0时,表示不存在传输方向信息和第二信息。域b2用于承载传输方向信息,域b3用于承载第二信息。
表3:GTP-U包头中携带第一信息示例2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172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181
如表4所示,为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该字段中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进一步地,可以在该字段中增加四个域,分别为域c1、域c2、域c3和域c4,域c1用于承载上行速率推荐指示,上行速率推荐指示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上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域c1可以包括1个比特,当该比特的取值为1时,表示存在上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当该比特的取值为0时,表示不存在上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上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推荐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域c2用于承载下行速率推荐指示,下行速率推荐指示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下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下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推荐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域c3用于承载上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域c4用于承载下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
表4:GTP-U包头中携带第一信息示例3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182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191
实现方式2
在S402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控制面路径发送第一信息,此种情形下,第一核心网网元可以控制面网元,比如AF网元。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其它可能的核心网网元(比如SMF网元、PCF网元等)将第一信息发送给AF网元。相应地,在S403中,AF网元接收到第一信息后,可以根据第一QoS流的标识以及QoS流的标识和业务的标识(identifier,ID)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QoS流对应的第一业务的标识。其中,QoS流的标识和业务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AF网元预先从其它网元获取到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AF网元获取QoS流的标识和业务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实现不做限定。
S404,应用服务器接收第六信息,若第六信息中的传输方向信息指示上行传输,则可以执行S405a,若第六信息中的传输方向信息指示下行传输,则可以执行S405b。
S405a,应用服务器通知终端设备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此处,在一个示例中,应用服务器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应用层信令,应用层信令中可以包括第二信息,进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应用层信令后,可以根据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其中,终端设备调整后的发送速率可以与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的,终端设备在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后,还可以将调整后的发送速率通知给接入网设备,具体实现可以有多种,比如终端设备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接入层消息,接入层消息中包括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调整后的发送速率。
S405b,应用服务器调整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比如,应用服务器可以根据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调整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其中,应用服务器调整后的发送速率可以与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相同,或者不相同。
可选的,应用服务器在调整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后,还可以通过核心网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调整后的发送速率。如此,接入网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时,可以参考应用服务器调整后的发送速率。
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方法,针对于下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进而由第一核心网网元将第六信息发送给应用服务器,相比于接入网设备先向终端设备发送ECN=11,进而由终端设备向应用服务器发送ECE=1的方式来说,信息传输路径较短,且接入网设备在发送第一信息时,可以无需考虑是否接收到ECN=10或ECN=01的下行数据包,从而能够较为快速地通知应用服务器调整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便于及时缓解拥塞。针对于上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进而由第一核心网网元将第六信息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并由应用服务器通知终端设备调整发送速率,相比于接入网设备先向应用服务器发送ECN=11,进而由应用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发送ECE=1的方式来说,接入网设备在发送第一信息时,可以无需考虑是否接收到ECN=10或ECN=01的上行数据包,从而能够较为快速地通知终端设备调整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便于及时缓解拥塞。此外,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如此,发送方可以参考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来调整实际的发送速率,从而便于将发送速率调整为一个合适的值,更加快速有效地缓解拥塞。
上述实施例一中,是将接入网设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描述的,参见前文有关接入网设备的描述可知,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包括分离的节点,比如参见图2b和图2c所示。
下面将基于上述图2b和图2c所示意的接入网设备,结合实施例二对接入网设备所包括的不同节点之间的交互进行描述。
实施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DU生成信息a,信息a包括传输方向信息,信息a用于请求调整第一业务在传输方向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方向上的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示例性地,信息a还可以包括第二信息,有关第二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见实施例一。
示例性地,触发DU生成信息a的因素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触发接入网设备生成第一信息的因素。
此外,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在S501之前,第二核心网网元(比如SMF网元)可以向CU(或CU-CP)发送使能信息,使能信息用于使能DU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相应地,CU(或CU-CP)接收到使能信息后,可以向DU发送该使能信息;比如,CU(或CU-CP)可以通过用户上下文建立请求(UE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来向DU发送该使能信息。其中,有关使能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见实施例一。
S502,DU通过第一隧道向CU(或CU-UP)发送信息a,第一隧道对应第一DRB,第一DRB对应第一QoS流,第一QoS流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示例性地,DU可以向CU(或CU-UP)发送辅助信息数据(assistance informationdata)帧,信息a可以承载于辅助信息数据帧的GTP-U包头中。比如可以在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中携带信息a。下面结合表4和表5,描述两种可能的实现。
如表5所示,为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可以在该字段中增加四个域,即域d1、域d2、域d3和域d4。域d1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上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域d2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下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域d3用于承载上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域d4用于承载下行传输方向对应的第二信息。
表5:GTP-U包头中携带信息a示例1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201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211
如表6所示,为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可以在该字段中增加三个域,即域e1、域e2和域e3。域e1用于承载速率推荐指示,速率推荐指示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信息a,域e1可以包括1个比特,当该比特的取值为1时,表示存在信息a,当该比特的取值为0时,表示不存在信息a,表5中是以存在信息a为例进行示意的。域e2用于承载传输方向信息,信息e3用于承载第二信息。
表6:GTP-U包头中携带信息a示例2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212
S503,CU(或CU-UP)通过第一隧道接收来自DU的信息a,并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有关第一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见实施例一。
第一核心网网元接收到第一信息后的流程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的S403至S405b,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三中,将基于上述方案二描述一种可能的实现流程。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接入网设备生成接入层控制消息,接入层控制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
S602,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层控制消息。
此处,接入层控制消息指示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接入层控制消息中可以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示例性地,第四信息可以包括低延迟、低损耗、可扩展吞吐量(Low-latency,Low-loss,Scalable-throughput,L4S)标记,可选的,还可以包括下行传输指示和用于标识第一业务的信息。其中,L4S标记可以为ECN=11,下行传输指示可以用于表示下行传输方向发生拥塞。
在一个示例中,接入层控制消息可以为MAC层控制消息。MAC层控制消息中可以包括MAC子头和MAC CE,MAC CE中包括L4S标记(如,ECN=11)、下行传输指示和用于标识第一业务的信息,用于标识第一业务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QoS流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第一QoS流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其中,下行传输指示为可选的,比如MAC CE中包括L4S标记(如,ECN=11)和用于标识第一业务的信息。MAC子头包括预定义的逻辑信道标识,预定义的逻辑信道标识表示该MAC层控制消息携带L4S标记。
可以理解地,在该示例中,若接入网设备采用分离架构,则可以是由DU生成接入层控制消息,并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又一个示例中,接入层控制消息可以为PDCP层控制消息。其中,PDCP层控制消息可以是由第一DRB对应的PDCP层实体生成的,第一DRB对应第一QoS流,第一QoS流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PDCP层控制消息包括PDCP头和PDCP负荷,PDCP负荷中可以包括L4S标记和下行传输指示,PDCP头包括预定义的PDU类型,预定义的PDU类型表示该PDCP层控制消息携带L4S标记。
可以理解地,在该示例中,若接入网设备采用分离架构,则可以是由CU(或CU-CP)生成接入层控制消息,并通过DU发送给终端设备。
S603,终端设备根据接入层控制消息,将拥塞通知到应用服务器。
比如,终端设备接收到接入层控制消息后,在向应用服务器发送上行ACK报文时,可以将上行ACK报文中的ECE位置为1。应用服务器接收到上行ACK报文后,可以调整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在S603之前,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信息,第五信息用于使能终端设备处理上述接入层控制消息。其中,第五信息可以承载于RRC重配置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意的流程是以下行传输为例,上述方案也扩展应用上行传输方向,比如S601中的接入层控制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MACCE中包括L4S标记、上行传输指示和用于标识第一业务的信息,进而接入网设备将接入层控制消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入层控制消息,请求终端设备中的本地应用调整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其中,上行传输指示可以用于表示上行传输方向发生拥塞,上行传输指示为可选的,比如MAC CE中包括L4S标记(如,ECE=1)和用于标识第一业务的信息。
采用上述方式,以下行传输为例,接入网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接入层控制消息来指示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相比于将下行数据包的IP头部中的ECN修改为ECN=11来说,更为灵活和快速。此外,在CU-DU分离架构中,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案,DU上的调度功能实体若监测到调度时延变长,则可以确定数据包发生拥塞,进而DU可以经过F1接口通知CU发生拥塞,进而CU将未递交到DU且未生成PDCP PDU的IP数据包的ECN字段设置为11,然后再递交到DU,此时该数据包排在MAC调度队列的尾部,需要等在先的数据包发送完才能调度该ECN=11的数据包,从而导致不能及时通知到终端设备;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接入层控制消息为MAC层控制消息时,DU感知到拥塞后,便可以生成MAC层控制消息,而不必将拥塞通知给CU,从而使得通知信令可以快速到达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快速响应生成ECE=1的报文发送到应用服务器。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四中,将基于上述方案三描述一种可能的实现流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接入网设备生成第七信息,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
S702,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相应地,UPF网元可以接收第七信息。
此处,第七信息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方式1和方式2。
方式1,第七信息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传输方向信息和拥塞标记。第一QoS流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拥塞标记可以为L4S标记,L4S标记比如为ECN=11;传输方向信息用于指示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当传输方向信息指示上行传输时,传输方向信息可以理解为上行传输指示,此种情形下,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或者说,第七信息用于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或者说,第七信息用于请求降低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的速率;当传输方向信息指示下行传输时,传输方向信息可以理解为下行传输指示,此种情形下,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或者说,第七信息用于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或者说,第七信息用于请求降低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的速率。
方式2,第七信息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以及上行拥塞标记或下行拥塞标记。当第七信息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和上行拥塞标记时,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当第七信息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和下行拥塞标记时,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以上行传输为例,接入网设备若确定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则可以生成第七信息。其中,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在S701之前,SMF网元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使能信息,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接入网设备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或者说,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接入网设备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或者说,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业务的下行/下行传输的拥塞指示。比如SMF网元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或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或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和使能信息,其中,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一QoS流,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修改第一QoS流。在一个示例中,使能信息可以为布尔类型的信息,当取值为TURE时,表示允许接入网设备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当取值为FALSE时,表示不允许接入网设备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或者,使能信息也可以为枚举类型的信息,当取值为Allowed时,表示允许接入网设备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当取值为Not allowed时,表示不允许接入网设备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相应地,接入网设备接收到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或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可以根据使能信息判断是否被允许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若是,则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满足生成第七信息的触发条件时,生成第七信息。
可选的,使能信息还可以包括触发条件信息,比如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累计缓存队列长度L1和统计时间窗T1,进而接入网设备(如,接入网设备的DU)可以在统计时间窗口T1观察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累计缓存队列是否达到L1,若达到,则确定满足生成第七信息的触发条件。可以理解地,接入网设备可以每隔X毫秒平滑移动观察窗口,只要统计时间窗口T1观察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累计缓存队列达到L1,则确定满足生成第七信息的触发条件,并生成第七信息,发送给UPF网元。
接入网设备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接入网设备可以向UPF网元发送第一数据包,第七信息承载于第一数据包的GTP-U包头中,其中,第一数据包可以为第一业务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可以是接入网设备生成的数据包(比如接入网设备生成一个假包(即dummy包),并采用GTP-U协议对dummy包进行封装得到第一数据包),此时第一数据包的负荷可以为空;或者,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数据包(第二数据包可以为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并采用GTP-U协议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第一数据包,此时第一数据包的负荷包括第二数据包。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后,通过上行数据包来发送第七信息;或者,也可以不考虑当前是否接收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直接发送第七信息(比如采用GTP-U协议对dummy包进行封装得到第一数据包),从而能够更快速地通知发送方调整发送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信息承载于第一数据包的GTP-U包头中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在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中携带第七信息。下面结合表7和表8,描述两种可能的实现,其中,表7所示意的实现对应上述方式1,表8所示意的实现对应上述方式2。
如表7所示,为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该字段中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进一步地,可以在该字段中增加三个域,分别为域f1、域f2和域f3,域f1用于承载拥塞指示,拥塞指示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传输方向信息和拥塞标记,域f1可以包括1个比特,当该比特的取值为1时,表示存在传输方向信息和拥塞标记,当该比特的取值为0时,表示不存在传输方向信息和拥塞标记。域f2用于承载传输方向信息,域f3用于承载拥塞标记。
表7:GTP-U包头中携带第七信息示例1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241
/>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251
如表8所示,为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该字段中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进一步地,可以在该字段中增加四个域,分别为域g1、域g2、域g3和域g4,域g1用于承载上行拥塞指示,上行拥塞指示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上行拥塞标记,域g1可以包括1个比特,当该比特的取值为1时,表示存在上行拥塞标记,当该比特的取值为0时,表示不存在上行拥塞标记。域g2用于承载下行拥塞指示,下行拥塞指示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下行拥塞标记。域g3用于承载上行拥塞标记,域g4用于承载下行拥塞标记。
表8:GTP-U包头中携带第七信息示例2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252
此外,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针对于上行传输,接入网设备若确定满足生成第七信息的触发条件(比如确定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且接收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该上行数据包中的ECN=01或ECN=10,则可以生成第七信息,并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也就是说,针对于上行传输,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可以直接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来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而无需考虑是否接收到ECN=01或ECN=10的上行数据包;或者,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也可以在接收到ECN=01或ECN=10的上行数据包后,再通过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无需修改上行数据包的ECN)来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针对于下行传输,接入网设备若确定满足生成第七信息的触发条件(比如确定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且接收到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该下行数据包中的ECN=01或ECN=10,则可以生成第七信息,并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来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也就是说,针对于下行传输,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可以直接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来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而无需考虑是否接收到ECN=01或ECN=10的下行数据包;或者,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拥塞后,也可以在接收到ECN=01或ECN=10的下行数据包后,再通过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无需修改下行数据包的ECN)来请求调整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进一步地,UPF网元接收到第七信息后,若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发生拥塞,则执行S703a至S704a,若第七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则执行S703b至S704b。
S703a,UPF网元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第三数据包,第三数据包的IP头部中的ECN=11。
此处,UPF网元可以根据第七信息,将从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该上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字段为ECN=01或ECN=10)的ECN字段修改为ECN=11,并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在一个示例中,该上行数据包可以为第一数据包(此时第一数据包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采用GTP-U协议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的),或者,该上行数据包是不同于第一数据包的其它数据包。
S704a,应用服务器通知终端设备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此处,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第三数据包后,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ACK报文,ACK报文的TCP头部中ECE=1;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ACK报文后,可以根据ACK报文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S703b,UPF网元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数据包,第四数据包的IP头部中的ECN=11。
此处,UPF网元可以根据第七信息,将从应用服务器接收到的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该下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字段为ECN=01或ECN=10)的ECN字段修改为ECN=11,并发送给接入网设备,进而由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针对于下行传输发生拥塞的情形,在S702中,接入网设备在从UPF网元接收到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比如数据包1)后,可以对数据包1进行处理得到数据包2,并发送给UPF网元,数据包2的GTP-U包头中包括第七信息。相应地,UPF网元接收到数据包2后,可以对数据包2进行处理(比如根据第七信息,将数据包2的IP头部的ECN字段修改为ECN=11)得到第四数据包,并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数据包。
S704b,终端设备通知应用服务器降低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此处,终端设备接收到第四数据包后,可以向应用服务器发送ACK报文,ACK报文的TCP头部中ECE=1;相应地,应用服务器接收到ACK报文后,可以根据ACK报文降低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采用上述实施例四中的方法,针对于上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进而由UPF网元将下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字段修改为ECN=11,并发送给终端设备;针对于下行传输,接入网设备可以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进而由UPF网元将上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字段修改为ECN=11,并发送给应用服务器,从而能够在缓解拥塞的同时,使得接入网设备无需修改上行/下行数据包的IP头部的ECN,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四中,是将接入网设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描述的,参见前文有关接入网设备的描述可知,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包括分离的节点,比如参见图2b和图2c所示。
下面将基于上述图2b和图2c所示意的接入网设备,结合实施例五对接入网设备所包括的不同节点之间的交互进行描述。
实施例五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801,DU生成信息b,信息b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
此处,在一个示例中,信息b可以包括传输方向信息和拥塞标记,有关传输方向信息和拥塞标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四。在又一个示例中,信息b可以包括上行拥塞标记或下行拥塞标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在S801之前,SMF网元可以向CU(或CU-CP)发送使能信息,相应地,CU(或CU-CP)接收到使能信息后,可以向DU发送该使能信息。使能信息用于使能DU指示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或者说,使能信息用于使能DU请求降低第一业务的上行/下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比如,CU(或CU-CP)可以通过用户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来向DU发送该使能信息。其中,有关使能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见实施例四。
S802,DU通过第一隧道向CU(或CU-UP)发送信息b,第一隧道对应第一DRB,第一DRB对应第一QoS流,第一QoS流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包。
示例性地,DU可以向CU(或CU-UP)发送辅助信息数据帧,信息b可以承载于辅助信息数据帧的GTP-U包头中。比如可以在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中携带信息b。下面结合表9和表10,描述两种可能的实现。
如表9所示,为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可以在该字段中增加三个域,即域h1、域h2和域h3。域h1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信息b,域h1可以包括1个比特,当该比特的取值为1时,表示存在信息b,当该比特的取值为0时,表示不存在信息b。域h2用于承载传输方向信息,信息h3用于承载拥塞标记。
表9:GTP-U包头中携带信息b示例1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271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281
/>
如表10所示,为GTP-U包头的一个字段,可以在该字段中增加四个域,即域i1、域i2、域i3和域i4。域i1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上行拥塞标记,域i2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下行拥塞标记,域i3用于承载上行拥塞标记,域i4用于承载下行拥塞标记。
表10:GTP-U包头中携带信息b示例2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282
Figure BDA0003313238780000291
S803,CU(或CU-UP)通过第一隧道接收来自DU的信息b,并向UPF网元发送第七信息,有关第七信息的描述可以参见实施例四。
UPF网元接收到第七信息后的流程可以参见实施例四,不再赘述。
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需要说明的是:
(1)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所描述的各个流程图的步骤编号仅为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相互之间没有时序依赖关系的步骤之间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此外,各个流程图中所示意的步骤并非全部是必须执行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各个流程图的基础上增添或者删除部分步骤。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一和方案二可以分别单独实施,或者也可以与TCP拥塞控制机制结合实施。比如,若方案一与TCP拥塞控制机制结合实施,以下行传输为例,则服务器可以根据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以及TCP拥塞控制机制所反馈的拥塞程度来调整发送速率。
上述主要从设备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接入网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接入网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如图9所示,装置9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902和通信单元903。处理单元902用于对装置9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903用于支持装置9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可选地,通信单元903也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901,用于存储装置9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该装置9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处理单元902可以支持装置9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比如图4或图6或图7)中接入网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9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比如图4或图6或图7)中的接入网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903可以支持装置9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902用于:生成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和上行传输指示,所述第一QoS流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通信单元903用于: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902用于:生成接入层控制消息,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的下行数据包发生拥塞;通信单元903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
该装置9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处理单元902可以支持装置9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比如图4或图6或图7)中终端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9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比如图4或图6或图7)中的终端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903可以支持装置9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903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接入层控制消息,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发生拥塞;以及,根据所述接入层控制消息,将拥塞通知到应用服务器。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操作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处理器,比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用于接收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用于发送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单元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或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接入网设备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DU 1001和一个或多个CU 1002。所述DU 100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0011,至少一个射频单元10012,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0014。所述DU 10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以及部分基带处理。CU10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0021。
所述CU 10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接入网设备进行控制等。所述DU1001与CU 10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所述CU 1002为接入网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例如所述CU 1002可以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接入网设备的操作流程。
此外,可选的,接入网设备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一个或多个DU和一个或多个CU。其中,D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0014,射频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0011和至少一个射频单元10012,C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0021。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CU10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10021和处理器10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所述DU1001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10014和处理器10013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图10所示的接入网设备能够实现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意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接入网设备的各个过程。图10所示的接入网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参见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操作。如图11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天线1110、射频部分1120、信号处理部分1130。天线1110与射频部分1120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部分1120通过天线111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号处理部分113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信号处理部分113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部分1120,射频部分112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110发送给网络设备。
信号处理部分1130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子系统,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处理;此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子系统,例如多媒体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其中多媒体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相机,屏幕显示等的控制,周边子系统用于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连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芯片。
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11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调制解调子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1132和接口电路1133。存储元件1132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但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能不存储于该存储元件1132中,而是存储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之外的存储器中,使用时调制解调子系统加载使用。接口电路1133用于与其它子系统通信。
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通过芯片实现,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与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以在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此时,处理元件从片外存储元件调用或加载程序于片内存储元件上,以调用并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又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处理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9中所描述的处理单元的功能相同。示例性地,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9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的统称。
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3)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所述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服务质量QoS流的标识和上行传输指示,所述第一QoS流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
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发送速率的索引值;
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所述第一业务的帧率;
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最大数据突发量;
所述接入网设备推荐的所述第一业务的图像分辨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上行的数据包发生拥塞;或者,
确定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在所述接入网设备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大于或等于预设传输时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传输协议-用户面GTP-U包头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数据包;
根据GTP-U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第二核心网网元的使能信息,所述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所述接入网设备请求调整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所述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QoS流;或者,
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所述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修改所述第一QoS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QoS流的标识和上行传输指示,所述第一QoS流用于传输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请求调整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推荐的发送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装置推荐的发送速率;
所述装置推荐的发送速率的索引值;
所述装置推荐的所述第一业务的帧率;
所述装置推荐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最大数据突发量;
所述装置推荐的所述第一业务的图像分辨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上行的数据包发生拥塞;或者,
确定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在所述装置和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时延大于或等于预设传输时延。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信息承载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GTP-U包头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采用GTP-U协议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封装,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
接收来自第二核心网网元的使能信息,所述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所述装置请求调整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所述PDU会话资源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QoS流;或者,
所述使能信息承载于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所述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修改所述第一QoS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
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调整后的所述第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包的发送速率。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机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22777.9A 2021-09-24 2021-10-2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8658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21082 WO2023046118A1 (zh) 2021-09-24 2022-09-2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322X 2021-09-24
CN202111122322 2021-09-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5811A true CN115865811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2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2777.9A Pending CN115865811A (zh) 2021-09-24 2021-10-20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5811A (zh)
WO (1) WO20230461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346A1 (en) * 2023-07-07 2024-05-10 Lenovo (Beijing) Limited 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mark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8911B (zh) * 2016-11-01 2023-06-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在5g架构下建立双连接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637123B (zh) * 2017-04-27 2020-12-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93590B (zh) * 2017-06-15 2021-08-03 苏州智行畅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28842A (zh) * 2017-08-21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
CN109600664B (zh) * 2017-09-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099407A (zh) * 2018-01-30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质量QoS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6118A1 (zh)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40385A (zh)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210021059A (ko) 멀티-홉 데이터 전달에서의 서비스 품질 실현
CN11359692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18847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04611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007087B (zh) 一种媒体流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22033007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188143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74626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93898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8560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210704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WO202317932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6737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10706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WO2024092733A1 (en) Method of synchronization of multi-modal traffic flows and related devices
WO2024092725A1 (zh) 数据映射装置以及方法
WO2024032434A1 (zh)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60991A1 (zh) 一种多路径的数据流引流方法及装置
WO202407387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integrated scheduling methods for xr service
WO202402674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du sets in xr traffic
US2023042208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402672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du sets in xr traffic
WO2022126437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00330A1 (zh) 服务质量流的调度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