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8842A - 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8842A
CN109428842A CN201710722829.6A CN201710722829A CN109428842A CN 109428842 A CN109428842 A CN 109428842A CN 201710722829 A CN201710722829 A CN 201710722829A CN 109428842 A CN109428842 A CN 109428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message
equipment
q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228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帅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228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8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8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84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5QOS or priority a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物理带宽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其方法为: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第一QoS信息携带有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出口最大带宽、出口可用带宽和第一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载波聚合、跨运营商通信、跨国通信、跨大洲通信或卫星接入等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通信时,可以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物理带宽预测接入网、核心网等网络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信息,并可以根据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的物理带宽来调整QoS参数。网络的QoS信息包括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丢包率、带宽和误码率等参数。QoS参数包括吞吐量等参数。
通常,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通过检测TCP报文的RTT、丢包率等来间接判断网络的QoS以调整QoS参数。例如,
其中,BW为带宽、WindowSize为窗口稳态均值、MSS为最大传输大小、C为常数(通常为1),ρ为丢包率。
但是这种检测是滞后于网络质量变化的,导致TCP对网络质量的适应性慢,影响TCP的性能和用户体验。用户终端设备(Client)也可以自行感知网络的物理带宽信息,并可以根据所感知到的物理带宽信息调整TCP的参数。但是,Client感知的物理带宽可能是不准确的,从而根据感知的物理带宽不能准确的调整TCP的参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能够解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物理带宽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包括: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第一QoS信息携带有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核心网设备通过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出口最大带宽、出口可用带宽和第一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相比现有技术通过感知物理带宽或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预测网络的QoS信息,导致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并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能够解决终端设备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和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传输层协议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
其中,用户最大带宽是网络空闲时,用户的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的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通常小于用户最大带宽。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用于当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超时时,中断数据报文的接收。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用于拷贝或重排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初始发送速率即数据链路建立后,终端设备向对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报文的起始速率。最大发送速率即终端设备向对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报文时可以达到的最大发送速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包括网络侧网关,网络侧网关包括第一端口。也就是说,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可以为网络侧网关的第一端口,网络侧网关可以通过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和公网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信令报文,信令报文包括第一状态信息。
目标服务器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状态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目标服务器的QoS参数。目标服务器调整目标服务器的QoS参数的过程可以参考终端设备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的过程。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为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o-Way Active Measurement Protocol,TWAMP)报文或者边界网关协议(BorderGateway Protocol,BGP)报文,TWAMP报文或BGP报文携带第一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该TWAMP报文或BGP报文的新增字段可以携带第一状态信息。例如,第一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TWAMP报文或BGP报文新增的第一状态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用户侧网关,用户侧网关与网络侧网关通信,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侧网关发送的第二QoS信息,第二QoS信息携带有用户侧网关的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用户侧网关通过第二端口与接入网设备通信,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和第二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QoS信息中的第二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侧网关发送的第二QoS信息,并根据第二QoS信息中的第二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能够解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物理带宽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侧网关发送的第二QoS信息为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报文、TWAMP报文、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报文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报文,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携带第二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第二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的新增字段中。例如,第二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新增的第二状态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QoS信息,第三QoS信息携带有接入网设备的第三端口的第三状态信息,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三端口与终端设备通信,第三端口的第三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后一公里接入最大带宽、用户最后一公里接入可用带宽和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终端设备根据第三QoS信息中的第三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QoS信息,并根据第三QoS信息中的第三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能够解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物理带宽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QoS信息包括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协议报文、无源光纤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协议报文和无线空口协议报文,该DSL协议报文PON协议报文和无线空口协议报文携带第三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第三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的新增字段中。例如,第三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新增的第三状态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三状态信息为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包括第一发送时延和第二发送时延,第一发送时延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的时延,第二发送时延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报文的时延,终端设备双归属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QoS参数为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终端设备根据第三QoS信息中的第三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发送时延和第二发送时延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长,终端设备增加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进行重排序的缓冲区大小。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QoS信息中的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调整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能够解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物理带宽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还包括拥塞信息,拥塞信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的上行流量的拥塞情况,QoS参数为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当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拥塞信息确定第一端口拥塞时,终端设备增加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当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拥塞信息确定第一端口不拥塞时,终端设备减少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
相比现有技术通过感知物理带宽或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预测网络的QoS信息,导致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中的拥塞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能够解决终端设备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QoS信息包括用户可用带宽和用户最大带宽,QoS参数包括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终端设备根据第二QoS信息中的第二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终端设备设置初始发送速率为用户可用带宽;终端设备设置最大发送速率为用户最大带宽。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用户侧网关发送的第二QoS信息中的用户可用带宽和用户最大带宽调整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能够解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物理带宽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设置初始发送速率为用户可用带宽或终端设备设置最大发送速率为用户最大带宽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用户可用带宽或用户最大带宽调整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CWND)和/或扩展接收窗口(Receiver Window,RWND)和/或CWND的下降速率。即终端设备可以通过CWND和/或RWND和/或CWND的下降速率设置初始发送速率为用户可用带宽,或设置最大发送速率为用户最大带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第一QoS信息携带有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核心网设备通过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出口最大带宽、出口可用带宽和第一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和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传输层协议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包括网络侧网关,网络侧网关包括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和公网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信令报文,信令报文包括第一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为TWAMP报文或者BGP报文,该TWAMP报文或BGP报文携带第一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用户侧网关,用户侧网关与网络侧网关通信,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侧网关发送的第二QoS信息,第二QoS信息携带有用户侧网关的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用户侧网关通过第二端口与接入网设备通信,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和第二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QoS信息中的第二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侧网关发送的第二QoS信息为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该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携带第二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QoS信息,第三QoS信息携带有接入网设备的第三端口的第三状态信息,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三端口与终端设备通信,第三端口的第三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后一公里接入最大带宽、用户最后一公里接入可用带宽和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三QoS信息中的第三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三状态信息为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包括第一发送时延和第二发送时延,第一发送时延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的时延,第二发送时延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报文的时延,终端设备双归属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QoS参数为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处理单元用于:若确定第一发送时延和第二发送时延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长,增加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进行重排序的缓冲区大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还包括拥塞信息,拥塞信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的上行流量的拥塞情况,QoS参数为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处理单元用于:当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拥塞信息确定第一端口拥塞时,增加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当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拥塞信息确定第一端口不拥塞时,减少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QoS信息包括用户可用带宽和用户最大带宽,QoS参数包括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处理单元用于:设置初始发送速率为用户可用带宽;设置最大发送速率为用户最大带宽。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可用带宽或用户最大带宽调整CWND和/或扩展RWND和/或CWND的下降速率。
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终端设备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包括:核心网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第一QoS信息携带有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其中,核心网设备通过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出口最大带宽、出口可用带宽和第一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由此,相比现有技术通过感知物理带宽或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预测网络的QoS信息,导致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以便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能够解决终端设备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和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传输层协议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
其中,用户最大带宽是网络空闲时,用户的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的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通常小于用户最大带宽。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用于当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超时时,中断数据报文的接收。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用于拷贝或重排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初始发送速率即数据链路建立后,终端设备向对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报文的起始速率。最大发送速率即终端设备向对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报文时可以达到的最大发送速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包括网络侧网关,网络侧网关包括第一端口。即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可以为网络侧网关的第一端口,网络侧网关可以通过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为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报文或者边界网关协议BGP报文,该TWAMP报文或BGP报文携带第一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该TWAMP报文或BGP报文的新增字段可以携带第一状态信息。例如,第一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TWAMP报文或BGP报文新增的第一状态信息字段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用户侧网关,用户侧网关与网络侧网关通信,该方法还包括:核心网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QoS信息,第二QoS信息携带有用户侧网关的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二QoS信息中的第二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其中,用户侧网关通过第二端口与接入网设备通信,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和第二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由此,用户侧网关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QoS信息,以便终端设备根据第二QoS信息中的第二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能够解决终端设备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侧网关发送的第二QoS信息为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该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携带第二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第二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的新增字段中。例如,第二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新增的第二状态信息字段中。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核心网设备,包括: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第一QoS信息携带有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其中,核心网设备通过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出口最大带宽、出口可用带宽和第一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和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传输层协议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包括网络侧网关,网络侧网关包括第一端口。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为TWAMP报文或者BGP报文,TWAMP报文或BGP报文携带第一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用户侧网关,用户侧网关与网络侧网关通信,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QoS信息,第二QoS信息携带有用户侧网关的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二QoS信息中的第二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其中,用户侧网关通过第二端口与接入网设备通信,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和第二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侧网关发送的第二QoS信息为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携带第二状态信息。
第八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见第七方面及其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该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该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核心网设备的功能。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该核心网设备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核心网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核心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核心网设备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该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核心网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七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七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相比现有技术,通过感知物理带宽或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预测网络的QoS信息,导致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并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或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二QoS信息,并根据第二QoS信息中的第二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或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QoS信息,并根据第三QoS信息中的第三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能够解决终端设备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终端设备调整TCP参数的对比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的信号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的信号交互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的信号交互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的信号交互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核心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现方式之前,首先对终端设备根据感知的物理带宽调整TCP参数的过程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所示,a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感知物理带宽时,TCP在拥塞避免时的参数变化。b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不感知物理带宽时,TCP在拥塞避免时的参数变化。如果终端设备感知到的物理带宽越大,终端设备的初始CWND越大。终端设备每次增加CWND的部分(Segmens)的数目也越多(即a的斜率更大)。当终端设备确定发生丢包或乱序时,可以缓慢减少CWND下降的幅度。
但是终端设备感知到的物理带宽通常是不准确的。例如,通过用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接入的终端设备只能感知到和CPE直连的以太网(Ethernet)的带宽。该带宽可以为几GE甚至10GE,但实际上可能仅为几Mbps或几Gbps。而且,共享介质下,每个用户的物理带宽是实时变化的,因此终端设备感知到的物理带宽很可能滞后于实际物理带宽。同时,物理带宽不只受接入物理带宽的限制,还受接入网关,比如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BRAS),分组核心演进(EvolvedPacket Core,EPC)网关的限制。从而,终端设备根据感知的物理带宽无法准确调整TCP的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可以使终端设备或目标服务器获取准确的网络的QoS信息,从而可以根据网络的QoS信息准确调整终端设备或目标服务器的QoS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或固定网络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包括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出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eneration,5G)、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等。固定网络通信系统例如但不限于多业务接入节点(Multi-Service AccessNode,MSAN)系统、线缆调制解调器端接系统(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CMTS)以及BRAS系统。本申请的应用场景例如但不限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跨运营商通信、跨国通信、跨大洲通信和卫星接入(Satellite Access)通信等场景。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架构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以及目标服务器等。其中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用户侧网关和网络侧网关。终端设备可以与接入网设备进行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接入网设备可以与核心网设备通信,核心网设备可以通过因特网(Internet)与目标服务器通信。
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该无线终端可以是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也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设备,在此不作限定。有线终端可以通过架空电线路和电缆工程(包括架空、地下、水底电缆及光缆等)作为通讯传导的通信形式与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进行通信。有线终端包括有线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电脑等。有线电话包括家庭座机或企业座机等;有线电视包括社区公共电视天线系统(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CATV)、互联协议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网络电视等。
接入网设备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例如但不限于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5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基站(gNB)、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以及WCDMA中的基站(Node B,NB)、或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接入网设备还包括有线接入网设备,包括CPE、MSAN网关或CMTS网关等。其中,CPE可以是光钎收发器、调制解调器(Modem)或路由器等。
用户侧网关可以为BRAS或EPC网关等。EPC网关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eManagenment Entity,MME)、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SGW)、分组网关(PacketGateway,PGW)、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olicy Charging and Rules Function,PCRF)网关等。网络侧网关可以为互联网关(International Gateway,IGW)。
示例性的,当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时,终端设备可以为UE等无线终端,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基站,用户侧网关可以为EPC网关,网络侧网关可以为IGW。当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有线通信系统中时,终端设备可以为有线电话等有线终端,接入网设备可以为CPE、MSAN网关或CMTS网关,用户侧网关可以为BRAS网关,网络侧网关可以为IGW。
示例性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组成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通信接口32,存储器33和通信总线34。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的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下面结合图3对终端设备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处理器31是终端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31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其中,处理器3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3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3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3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所示的CPU0和CPU1。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3中所示的处理器31和处理器3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通信接口32,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32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存储器3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33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34与处理器31相连接。存储器33也可以和处理器31集成在一起。其中,所述存储器33用于存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31来控制执行。
通信总线3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如图4所示,为一种核心网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主控板、接口板和交换网板。核心网设备可以分为控制面和转发面。
控制面包括主控板的各管控单元及各单板(接口板/交换网板)上的管控单元。主控板与单板(接口板/交换网板)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各单元之间的互通。其中,主控板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有多个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当主控板出现故障时,交换网板的管控模块立即完成主备切换,将原来的主控板配置为闲置状态,备用板则进入主用工作状态。设备控制等物理信号是独立布线的,和数据通路不重叠。
转发面包括交换网板的转发单元以及接口板的转发表项存储器、物理接口卡和网络处理器等。转发面能够提供转发决定、转发以及输出数据链路调度等功能,可以用于各种报文的转发,包括协议报文和数据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当核心网设备为网络侧网关时,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端口,网络侧网关通过第一端口与Internet通信。当核心网设备为用户侧网关时,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端口,用户侧网关通过第二端口与接入网设备通信。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对象,并不对其顺序进行限定。例如,第一QoS信息和第二QoS信息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QoS信息,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501、核心网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
其中,第一QoS信息携带有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核心网设备通过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公网即Internet,核心网设备可以通过Internet与目标服务器进行跨运营商通信、跨国通信、跨大洲通信和卫星接入通信等。
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出口最大带宽、出口可用带宽和第一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其中,出口最大带宽是指核心网设备与Internet连接的最大带宽。出口可用带宽是指核心网设备与Internet连接的可用带宽,出口可用带宽小于出口最大带宽。第一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是指核心网设备向Internet发送的数据报文或信令报文的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还包括拥塞信息,拥塞信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向Internet发送的上行流量的拥塞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数据报文的误码率、网络的接入链路丢包率以及物理带宽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核心网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的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核心网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TWAMP报文或者BGP报文,该TWAMP报文或BGP报文为第一QoS信息。该TWAMP报文或BGP报文的新增字段可以携带第一状态信息。例如,第一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TWAMP报文或BGP报文新增的第一状态信息字段中。
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TWAMP报文或者BGP报文后,可以对BGP报文或TWAMP报文解封装,并可以将解封装后获取的信息重新封装在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中发送给终端设备。此时,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即为第一QoS信息。该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的新增字段可以携带第一状态信息。例如,第一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新增的第一状态信息字段中。
502、终端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
即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TWAMP报文或者BGP报文,该TWAMP报文或者BGP报文为第一QoS信息。该TWAMP报文或BGP报文携带第一状态信息。
5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和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传输层协议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
其中,用户最大带宽是网络空闲时,用户的终端设备能够使用的最大带宽。最大带宽可以理解成为限制带宽。例如,假设用户最大带宽设置为1M,即使当前的网络有大于1M的空闲带宽,用户的终端设备也只能使用1M的带宽。用户可用带宽通常小于用户最大带宽。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用于当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超时时,中断数据报文的接收。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用于拷贝或重排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传输层协议可以包括TCP、顺序分组交换(Sequences Packet Exchange,SPX)协议、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Network BasicInput/Output System,NetBIOS)协议或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增强的用户接口(NetBiosEnhanced User Interface,NetBEUI)协议。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初始发送速率即数据链路建立后,终端设备向对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报文的起始速率。最大发送速率即终端设备向对端服务器发送数据报文时可以达到的最大发送速率。
下面以第一QoS信息为拥塞信息,QoS参数为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为例,说明终端设备如何根据第一QoS信息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QoS参数。
当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拥塞信息确定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拥塞时,终端设备增加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当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拥塞信息确定第一端口不拥塞时,终端设备减少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这样一来,当终端设备确定网络侧的出口上行流量拥塞时,可以根据增加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来接收核心网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避免数据报文传输中断。当终端设备确定网络侧的出口上行流量不拥塞时,可以根据减少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来接收核心网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加快了数据报文的传输速率。
504、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和公网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信令报文,信令报文包括第一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504可以在步骤503之后执行,也可以与步骤503同时执行,本申请不做限定。
目标服务器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状态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目标服务器的QoS参数。相应的调整过程可以参考步骤503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状态信息调整QoS参数的过程。
由此,相比现有技术通过感知物理带宽或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无法准确预测网络的QoS信息,从而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并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能够解决终端设备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以核心网设备包括网络侧网关为例进行说明。网络侧网关包括第一端口,并可以通过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网络侧网关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第一QoS信息携带有网络侧网关的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网络侧网关可以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QoS信息传送方法。可以理解的是,网络侧网关执行上述方法的具体实现细节可参考上述图5中步骤501-50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图5中的特征和技术效果均适用于该网络侧网关。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网络侧网关发送的第一QoS信息,并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能够解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物理带宽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以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用户侧网关为例进行说明。用户侧网关可以与网络侧网关通信,也可以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和用户侧网关接收网络侧网关发送的携带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的第一QoS信息。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601、网络侧网关通过用户侧网关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
具体的,网络侧网关向用户侧网关发送TWAMP报文或者BGP报文,TWAMP报文或BGP报文为第一QoS信息。该TWAMP报文或BGP报文的新增字段可以携带第一状态信息。例如,第一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TWAMP报文或BGP报文新增的第一状态信息字段中。
用户侧网关接收到网络侧网关发送的TWAMP报文或者BGP报文后,可以对TWAMP报文或者BGP报文解封装,并可以将解封装后获取的信息重新封装在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而后发送给接入网设备。此时,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即为第一QoS信息。该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的新增字段携带第一状态信息。例如,第一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新增的第一状态信息字段中。
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用户侧网关发送的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后,可以对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解封装,并可以将解封装后获取的信息重新封装在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中发送给终端设备。此时,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即为第一QoS信息。该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的新增字段可以携带第一状态信息。例如,第一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新增的第一状态信息字段中。
602、终端设备接收网络侧网关通过用户侧网关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
网络侧网关发送的第一QoS信息可以由用户侧网关和接入网设备转发给终端设备,具体过程可以参考步骤601。
6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具体过程可以参考步骤503。
604、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用户侧网关、网络侧网关和公网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信令报文,信令报文包括第一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604可以在步骤603之后执行,也可以与步骤603同时执行,本申请不做限定。
目标服务器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状态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目标服务器的QoS参数。相应的调整过程可以参考步骤503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状态信息调整QoS参数的过程。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和用户侧网关接收网络侧网关发送的第一QoS信息,并根据第一QoS信息中的第一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能够解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物理带宽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以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用户侧网关为例进行说明。用户侧网关可以与网络侧网关通信,也可以与接入网设备通信。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701、用户侧网关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QoS信息。
第二QoS信息携带有用户侧网关的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用户侧网关通过第二端口与接入网设备通信。
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和第二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用户侧网关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QoS信息的具体过程如下:
用户侧网关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为第二QoS信息。第二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的新增字段中。例如,第二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新增的第二状态信息字段中。
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用户侧网关发送的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后,可以对该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解封装,并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该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为第二QoS信息。第二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的新增字段中。例如,第二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新增的第二状态信息字段中。
702、终端设备接收用户侧网关通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QoS信息。
即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侧网关发送的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该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为第二QoS信息。该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携带第二状态信息。
703、终端设备根据第二QoS信息中的第二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和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传输层协议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
当第二QoS信息包括用户可用带宽和用户最大带宽,QoS参数包括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时,终端设备可以设置初始发送速率为用户可用带宽;设置最大发送速率为用户最大带宽。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用户可用带宽调整CWND和/或接收窗口(Receiver Window,RWND)和/或CWND的下降速率,以便将用户可用带宽设置为初始发送速率。类似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用户最大带宽调整CWND和/或RWND和/或CWND的下降速率,以便将用户可用带宽设置为初始发送速率。
704、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用户侧网关、网络侧网关和公网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信令报文,信令报文包括第二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704可以在步骤703之后执行,也可以与步骤703同时执行,本申请不做限定。
目标服务器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状态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二状态信息调整目标服务器的QoS参数。相应的调整过程可以参考步骤703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状态信息调整QoS参数的过程。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侧网关发送的第二QoS信息,并根据第二QoS信息中的第二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能够解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物理带宽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以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QoS信息为例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包括:
801、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QoS信息。
第三QoS信息携带有接入网设备的第三端口的第三状态信息,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三端口与终端设备通信。
第三端口的第三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后一公里接入最大带宽、用户最后一公里接入可用带宽和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具体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该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即为第三QoS信息。第三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的新增字段中。例如,第三状态信息可以携带在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新增的第三状态信息字段中。
802、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QoS信息。
即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该DSL报文,PON报文或者无线空口报文即为第三QoS信息。
8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三QoS信息中的第三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和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设备参数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传输层协议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
下面以第三状态信息为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QoS参数为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说明终端设备如何根据第三QoS信息中的第三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可以同时接入至少两个接入网设备,并分别从至少两个接入网设备的第三端口接收报文发送时延。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双归属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发送时延,第一发送时延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的时延。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发送时延,第二发送时延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报文的时延。
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发送时延和第二发送时延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长;终端设备增加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进行重排序的缓冲区大小。
举例来说,假设预设时长为8ms,终端设备根据该预设时长设置的缓冲区大小为100个数据块,该缓冲区用于对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进行重排序。若第一数据报文的第一发送时延与第二数据报文的第二发送时延之间的时间差大于8ms,那么100个数据块的缓冲区大小就不足以用于对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进行重排序。此时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可能会产生乱序。因此,当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发送时延和第二发送时延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长时,终端设备可以提高预设时长,并扩展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例如当第一发送时延和第二发送时延的时间差为10ms,终端设备可以将预设时长从8ms提高到10ms,并相应地将缓冲区大小从100个数据块扩展到150个数据块。这样一来,扩展后的缓冲区大小足够对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进行重排序,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双归属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时对时延的耐受性。
下面以传输层协议为TCP,第三状态信息为用户可用带宽和接入链路丢包率,QoS参数为终端设备的吞吐量,说明终端设备如何根据第三QoS信息中的第三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当终端设备确定用户可用带宽较大但丢包率较高,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快速重传和不降低TCP的CWND来保证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不降低。而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可以感知接入链路丢包率,但无法准确感知可用带宽,因此当终端设备确定丢包率较高时,会为了不导致网络拥塞而降低TCP的CWND,也就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吞吐量。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用户可用带宽,因此可以在确定用户可用带宽较大时不降低TCP的CWND,保证了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不降低,从而可以使用户可用带宽得到充分使用。
804、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和公网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信令报文,信令报文包括第三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804可以在步骤803之后执行,也可以与步骤803同时执行,本申请不做限定。
目标服务器获取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状态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三状态信息调整目标服务器的QoS参数。相应的调整过程可以参考步骤803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三状态信息调整QoS参数的过程。
由此,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QoS信息,并根据第三QoS信息中的第三状态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能够解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报文的参数或感知物理带宽无法准确调整QoS参数的问题。
上述主要从终端设备和核心网设备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和核心网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和核心网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9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单元901、处理单元902和发送单元90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单元901可以用于接收第一QoS信息、第二QoS信息或第三QoS信息。在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接收单元9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5中的过程502,图6中的过程602,图7中的过程702,和图8中的过程802。处理单元9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5中的过程503,图6中的过程603,图7中的过程703,和图8中的过程803。发送单元903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5中的过程504,图6中的过程604,图7中的过程704,和图8中的过程804。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001、通信模块1002和存储模块1003。其中,处理模块1001用于控制终端设备的各部分硬件装置和应用程序软件等;通信模块1002用于可使用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等通讯方式接受其它设备发送的指令,也可以将终端设备的数据发送给其它设备;存储模块1003用于执行终端设备的软件程序的存储、数据的存储和软件的运行等。其中,处理模块10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0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003可以是存储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模块1002可以用于接收第一QoS信息和/或第二QoS信息和/或第三QoS信息。
处理模块1001可以用于根据第一QoS信息或第二QoS信息或第三QoS信息调整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存储模块1003可以用于存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QoS信息和/或第二QoS信息和/或第三QoS信息。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核心网设备11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核心网设备包括:发送单元110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101可以用于发送第一QoS信息和/或第二QoS信息。在图5、图6和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1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5中的过程501,图6中的过程601,和图7中的过程701。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核心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中,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201、通信模块1202和存储模块1203。其中,处理模块1201用于控制核心网设备的各部分硬件装置和应用程序软件等;通信模块1202用于可使用WiFi等通讯方式接受其它设备发送的指令,也可以将核心网设备的数据发送给其它设备;存储模块1203用于执行核心网设备的软件程序的存储、数据的存储和软件的运行等。其中,处理模块1201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202可以是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1203可以是存储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模块1201可以用于确定第一QoS信息和/或第二QoS信息。
通信模块1202可以用于发送第一QoS信息和/或第二QoS信息。
存储模块1203可以用于存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QoS信息和/或第二QoS信息。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6)

1.一种服务质量QoS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携带有所述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所述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出口最大带宽、出口可用带宽和所述第一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设备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和所述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所述传输层协议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网络侧网关,所述网络侧网关包括所述第一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核心网设备和所述公网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信令报文,所述信令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状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QoS信息为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报文或者边界网关协议BGP报文,所述TWAMP报文或所述BGP报文携带所述第一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用户侧网关,所述用户侧网关与所述网络侧网关通信,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用户侧网关发送的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携带有所述用户侧网关的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所述用户侧网关通过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操作/管理/维护OAM报文、TWAMP报文、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PPPOE报文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报文,所述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携带所述第二状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QoS信息,所述第三QoS信息携带有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三端口的第三状态信息,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三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后一公里接入最大带宽、用户最后一公里接入可用带宽和所述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三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所述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包括第一发送时延和第二发送时延,所述第一发送时延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的时延,所述第二发送时延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报文的时延,所述终端设备双归属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和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QoS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三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延和所述第二发送时延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长,所述终端设备增加所述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所述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和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重排序的缓冲区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还包括拥塞信息,所述拥塞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的上行流量的拥塞情况,所述QoS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信息中的拥塞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端口拥塞时,所述终端设备增加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
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信息中的拥塞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不拥塞时,所述终端设备减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QoS信息包括用户可用带宽和用户最大带宽,所述QoS参数包括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设置所述初始发送速率为所述用户可用带宽;
所述终端设备设置所述最大发送速率为所述用户最大带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设置所述初始发送速率为所述用户可用带宽或所述终端设备设置所述最大发送速率为所述用户最大带宽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可用带宽或所述用户最大带宽调整拥塞窗口CWND和/或扩展接收窗口RWND和/或所述CWND的下降速率。
13.一种服务质量QoS信息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心网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携带有所述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以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其中,所述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出口最大带宽、出口可用带宽和所述第一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设备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和所述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所述传输层协议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网络侧网关,所述网络侧网关包括所述第一端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QoS信息为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报文或者边界网关协议BGP报文,所述TWAMP报文或所述BGP报文携带所述第一状态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用户侧网关,所述用户侧网关与所述网络侧网关通信,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携带有所述用户侧网关的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以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其中,所述用户侧网关通过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操作/管理/维护OAM报文、TWAMP报文、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PPPOE报文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报文,所述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携带所述第二状态信息。
1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接入网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携带有所述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所述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出口最大带宽、出口可用带宽和所述第一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设备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和所述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所述传输层协议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网络侧网关,所述网络侧网关包括所述第一端口。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
通过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核心网设备和所述公网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信令报文,所述信令报文包括所述第一状态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QoS信息为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报文或者边界网关协议BGP报文,所述TWAMP报文或所述BGP报文携带所述第一状态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用户侧网关,所述用户侧网关与所述网络侧网关通信,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用户侧网关发送的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携带有所述用户侧网关的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所述用户侧网关通过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操作/管理/维护OAM报文、TWAMP报文、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PPPOE报文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报文,所述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携带所述第二状态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9-2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QoS信息,所述第三QoS信息携带有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三端口的第三状态信息,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三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后一公里接入最大带宽、用户最后一公里接入可用带宽和所述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三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状态信息为所述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所述第三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包括第一发送时延和第二发送时延,所述第一发送时延用于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的时延,所述第二发送时延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报文的时延,所述终端设备双归属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和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QoS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一发送时延和所述第二发送时延的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长,增加所述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所述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和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重排序的缓冲区大小。
28.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还包括拥塞信息,所述拥塞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的上行流量的拥塞情况,所述QoS参数为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当根据所述第一QoS信息中的拥塞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端口拥塞时,增加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
当根据所述第一QoS信息中的拥塞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端口不拥塞时,减少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
29.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QoS信息包括用户可用带宽和用户最大带宽,所述QoS参数包括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设置所述初始发送速率为所述用户可用带宽;
设置所述最大发送速率为所述用户最大带宽。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可用带宽或所述用户最大带宽调整拥塞窗口CWND和/或扩展接收窗口RWND和/或所述CWND的下降速率。
31.一种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一QoS信息携带有所述核心网设备的第一端口的第一状态信息,以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其中,所述核心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口连接到公网,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出口最大带宽、出口可用带宽和所述第一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包括设备参数和传输层协议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设备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超时定时器时长和所述终端设备的缓冲区大小;所述传输层协议参数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初始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网络侧网关,所述网络侧网关包括所述第一端口。
34.根据权利要求31-33任一项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QoS信息为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报文或者边界网关协议BGP报文,所述TWAMP报文或所述BGP报文携带所述第一状态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设备还包括用户侧网关,所述用户侧网关与所述网络侧网关通信,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QoS信息,所述第二QoS信息携带有所述用户侧网关的第二端口的第二状态信息,以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QoS信息中的所述第二状态信息调整所述终端设备的QoS参数;
其中,所述用户侧网关通过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接入网设备通信,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户最大带宽、用户可用带宽和所述第二端口的报文发送时延。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侧网关发送的所述第二QoS信息为操作/管理/维护OAM报文、TWAMP报文、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PPPOE报文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报文,所述OAM报文、TWAMP报文、PPPOE报文或DHCP报文携带所述第二状态信息。
CN201710722829.6A 2017-08-21 2017-08-21 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 Withdrawn CN109428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2829.6A CN109428842A (zh) 2017-08-21 2017-08-21 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22829.6A CN109428842A (zh) 2017-08-21 2017-08-21 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8842A true CN109428842A (zh) 2019-03-05

Family

ID=65498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22829.6A Withdrawn CN109428842A (zh) 2017-08-21 2017-08-21 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884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6699A (zh) * 2021-03-29 2021-08-03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23046118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32434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6687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业务质量参数调整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核心网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6699A (zh) * 2021-03-29 2021-08-03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3206699B (zh) * 2021-03-29 2022-04-01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23046118A1 (zh) * 2021-09-24 2023-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32434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6687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业务质量参数调整方法、接入网设备、终端及核心网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0706B2 (ja) 再送制御プロトコルを用いるデータ転送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CN109831490B (zh) 一种基于云网一体化的边缘云系统与访问方法
CN109428842A (zh) 一种QoS信息传送方法和装置
WO2019119837A1 (zh) 业务识别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20190149475A1 (en) Unified streamlining for data traffic
CN106664290A (zh) 一种光电混合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019395B (zh) 用于网络的测量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04168212B (zh) 发送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4435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9105317A1 (zh) 一种业务报文发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07396396A (zh) 支持多源多径的数据传输管理方法
WO2015172668A1 (zh) 网络中拥塞窗口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342906A (zh) 一种大象流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852855B (zh)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16570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3872726B (zh) 近场通信场景下调整发送速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685959B (zh) 具有统一接口的无源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WO2016172958A1 (zh) 一种流量动态控制方法、设备及网关、融合接入汇聚点
CN109842570A (zh) 聚合速率控制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9104742A (zh) 拥塞窗口调整方法及发送设备
CN104702527A (zh) 多路径tcp中面向多优先级连接的拥塞时间窗控制方法
CN113726681B (zh) 一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5766605A (zh)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4000467A1 (zh) 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Halepoto et al. Management of buffer space for the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over dissimilar path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