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5140A -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5140A
CN115865140A CN202111122346.5A CN202111122346A CN115865140A CN 115865140 A CN115865140 A CN 115865140A CN 202111122346 A CN202111122346 A CN 202111122346A CN 115865140 A CN115865140 A CN 115865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output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incoming call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23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建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23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514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8423 priority patent/WO202304580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5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5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蓝牙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该方法包括: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正整数;以及,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能够避免终端设备之间自动抢占音频输出设备进行通话的情况,提高了终端设备的通话稳定性。

Description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蓝牙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蓝牙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一个音频输出设备(例如:耳机)可以同时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建立蓝牙连接,进而可以通过音频输出设备接听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
在实践中发现,多个终端设备同时接收到来电通话时,经常出现终端设备之间自动抢占音频输出设备进行通话的情况,从而不利于提高通话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避免终端设备之间自动抢占音频输出设备进行通话的情况,提高了终端设备的通话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
在确定接听所述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在确定接听所述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公开的通话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公开的通话控制方法。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话控制方法,音频输出设备在同时与多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来电请求,可以不立即与终端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而仅输出与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提醒信息提醒用户,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来电时主动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的情况,提高了通过音频输出设备接听来电通话的通话稳定性。进一步地,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用户接听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时,才与终端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保证了接听的来电通话符合用户的接听意向,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通话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交互时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交互时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交互时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交互时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话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申请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避免终端设备之间自动抢占音频输出设备进行通话的情况,提高了终端设备的通话稳定性。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首先介绍适用于该通话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可选的,该通话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音频输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耳机、音箱等,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通话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可以至少包括:音频输出设备100和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第一终端设备200和第二终端设备300)。其中,音频输出设备100可以分别与第一终端设备200以及第二终端设备300建立蓝牙连接。基于上述的蓝牙连接,音频输出设备100可以分别单独与第一终端设备200或第二终端设备300进行数据传输。可选地,上述的蓝牙连接可以是基于经典蓝牙协议(例如,由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制定的蓝牙4.0等版本的协议)实现的,也可以基于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协议(例如蓝牙5.0等版本的协议)实现的,在此不作限定。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图1仅是示例性地示出第一终端设备200和第二终端设备300两个终端设备,但实际上同时与音频输出设备100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可以有多个,例如: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图1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
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100可以包括具备蓝牙通信功能,且具备扬声器等音频输出模组的各类设备,例如:蓝牙耳机、蓝牙音箱等,尤其可以包括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第一终端设备200和第二终端设备300可以包括具备蓝牙通信功能的各类设备或系统,例如: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载终端、平板电脑、PC(PersonalComputer,个人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在此不作限定。可选的,与音频输出设备100建立蓝牙连接的多个终端设备可以是同类型的设备或系统,例如:第一终端设备200和第二终端设备300都可以是手机,或者都可以是平板电脑。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与音频输出设备100建立蓝牙连接的多个终端设备可以是不同类型的设备或系统,例如:第一终端设备200可以是手机,而第二终端设备300可以是平板电脑,在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说明,图1仅是示例性地的以耳机来表示音频输出设备100,用手机来表示第一终端设备200和第二终端设备300,这仅仅是一种示例,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音频输出设备100、第一终端设备200和第二终端设备300的设备类型构成限定。
相关技术中,以耳机和手机为例,为了让用户能够通过耳机也能听到手机端设置的各种铃声,增加在耳机使用时的铃声多样话,目前大部分手机设置为在手机来电时自动与耳机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例如SCO链路),这样耳机端就能够在来电时接收手机端的铃声并播放,从而支持铃声的多样性,但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手机这样的设置,在耳机“一拖多”场景(一个耳机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终端设备的场景)中会引发其他问题,例如:当其中一个手机来电接听中,另一个手机来电则会直接抢占耳机而播放铃声;或,当一个手机先来电,另一个手机后来电,后来电的手机会抢占耳机,此时用户如果想先接听先来电的手机,由于后来电的手机已经抢占耳机,导致即使用户先接听了先来电的手机,也无法抢回耳机,显然上述问题都会给用户带来使用上的不便。
对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话控制方法,音频输出设备100在与第一终端设备200和第二终端设备300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音频输出设备100接收第一终端设备200发送的来电请求,可以不立即触发与第一终端设备200建立语音传输链路,而仅输出第一终端设备200对应的来电提醒信息提醒用户,从而避免第一终端设备200来电时主动抢占第二终端设备300的通话的情况,提高了通过音频输出设备100接听来电通话的通话稳定性。进一步地,音频输出设备100可以在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200对应的通话时,才与第一终端设备200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一终端设备200进行数据信息传输,从而保证了接听的来电通话符合用户的接听意向,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话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包括耳机、音箱等,在此不作限定。该通话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2、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同时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例如:2、3、5等,在此不作限定。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音频输出设备可以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第一数据传输链路,第一数据传输链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异步无链接(Asynchronous Connection Less,ACL)链路,ACL链路是一种面向连接的蓝牙异步传输的逻辑链路,音频输出设备可以通过ACL链路与一个或者分别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以形成音频输出设备“一拖二”或者“一拖多”个终端设备的场景,在该场景下,方便用户通过一个音频输出设备同时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交互,提高了交互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音频输出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蓝牙连接,所以当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音频输出设备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接听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在与终端设备建立第一数据传输链路的情况下,可以基于通话协议来接听终端设备上的来电通话。可选的,通话协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HFP(Hands-freeProfile)协议,HFP协议是一种用于蓝牙设备之间进行通话控制的蓝牙协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通话语音的时效性高,所以为了提高通话过程中语音数据的传输速度,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接听终端设备的通话时,可以与终端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语音传输链路进行语音数据传输。可选的,语音传输链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同步定向链接(Synchronous Connection Oritened,SCO)链路,SCO链路主要用来传输对时间要求很高的数据(例如:通话语音数据),通常用于蓝牙打电话或者虚拟电话场景等。
在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终端设备会立即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进而通过语音传输链路与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在实践中发现,若音频输出设备当前正通过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而第一终端设备也接收到来电通话时,采用相关技术中会自动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让第一终端设备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可见在相关技术中,第一终端设备来电时,第一终端设备会抢占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从而使得音频输出设备端接听到的通话中断,不利于提高音频输出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话稳定性。
对此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通话,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不立即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而仅是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来电请求,从而防止第一终端设备抢占正与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
其中,第一来电请求可以包括来电通知信息,用于通知音频输出设备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电通话。进一步地,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时,可以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提醒用户。可选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可以包括提醒铃声、提醒文字、提醒震动等,在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在接收来电时,通常会输出提醒铃声来提醒用户,而由于第一终端设备与音频输出设备之间还未建立语音传输链路,所以第一终端设备的提醒铃声无法传输至音频输出设备输出。对此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来电请求时,实时生成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或者,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来电请求时,从本地存储器中获取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在此不作限定。
204、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在输出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提醒用户之后,用户可以通过音频输出设备或者在第一终端设备上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对此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根据用户的接听操作,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可以先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建立请求;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响应于上述的建立请求,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实施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会立即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通话传输链路,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来电时主动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的情况,提高了通过音频输出设备接听来电通话的通话稳定性;此外,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来电请求时,可以输出来电提醒信息提醒用户,进而音频输出设备在用户确认接听来电的终端设备时,才与终端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保证了接听的来电通话符合用户的接听意向,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话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包括耳机、音箱等,在此不作限定。该通话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2、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其中,第一模式调整请求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在音频输出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通话接听的过程中,基于音频输出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语音传输链路方式的不同,终端设备可以设置有不同的通话模式。可选的,通话模式可以包括第一通话模式和第二通话模式。其中,第一通话模式可以包括带外通话模式(out-band ring),带外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仅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且在确定接听来电通话时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第二通话模式可以包括带内通话模式(in-band ring),带内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例如,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先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再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语音传输链路建立请求,以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
对此,为了防止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立即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进而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进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时,可以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如上所述,终端设备被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时,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就不会立即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之间抢占通话的情况。
在一种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在与第M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可以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是已建立蓝牙连接的M个终端设备中未处于第一通话模式的终端设备。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2,且小于N的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音频输出设备仅与一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该唯一与音频输出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并不存在通话抢占的情况,而且让该终端设备处于第二通话模式可以丰富用户的来电铃声体验等,对此音频输出设备可以不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而若与音频输出设备同时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等于或大于两个,则会存在通话抢占等情况,此时音频输出设备才向已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对此可选的,M可以是大于或者2,且小于N的整数。
实施上述方法,音频输出设备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就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从而可以尽可能地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之前,就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进而避免后续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
可以理解的是,音频输出设备在仅与第一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由于不存在通话抢占的情况,所以可以设置音频输出设备不向第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而当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由于后续可能存在通话抢占的情况,所以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分别向已建立蓝牙连接的两个终端设备(即第一个终端设备和第二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以将第一个终端设备和第二个终端设备都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避免后续出现通话抢占的情况。对此可选的,若M等于2时,则上述的目标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建立蓝牙连接的M个终端设备。
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在仅与第一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可以向第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终端设备后续来电时,仅在用户确认接听时才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进而使得接听的通话符合用户的接听意向,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当然,也可以在仅与一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在来电时直接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以使得音频输出设备能够播放该终端设备发送的铃声,从而在“一拖一”场景中满足用户体验私有铃声的需求,而在“一拖多”场景中方便用户通话及方便控制通话的需求。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若M大于2且小于N时,则上述的目标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已经建立蓝牙连接的M个终端设备中的第M个终端设备。举例来说,若M等于3,则音频输出设备在与第三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由于在第二个终端设备完成蓝牙连接之后,音频输出设备已经向第一个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过第一模式调整指令,所以音频输出设备在与第三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可以仅向第三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
实施上述方法,音频输出设备可以仅向已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中未处于第一通话模式的终端设备,从而可以避免重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进而可以降低音频输出设备的功耗。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向同一终端设备重发发送调整指令不会产生冲突,则音频输出设备也可以重复向已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在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终端设备可以不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而是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询问请求,该询问请求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进而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询问请求时,可以响应于询问请求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询问请求、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和第二模式调整指令可以是AT(Attention)指令,AT指令是电子设备之间用于连接和通信的指令。可选的,终端设备在接收来电通话时,可以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AT指令,以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进而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响应于第一AT指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AT指令,以使得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
其中,由于AT指令简单便捷,降低了指令的编辑难度,以及AT指令通常采用标准串口来收发,还降低了指令的收发难度。所以在终端设备和音频输出设备之间采用AT指令进行通信,可以提高终端设备和音频输出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过程中,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询问请求,则可以响应于第二询问请求,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其中,第二询问请求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
可选的,蓝牙连接建立过程包括建立信号传输协议;对此,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与终端设备建立信号传输协议之后,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询问请求,则可以响应于第二询问请求,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其中,第二询问请求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
其中,信号传输协议可以包括RFCOMM协议,在建立RFCOMM协议的基础上,音频输出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RFCOMM协议进行AT指令的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音频输出设备包括支持第一通话模式的音频输出设备,进而在接收到询问请求时,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
可选的,上述的询问请求可以包括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二通话模式的目标询问请求。进一步的,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上述的目标询问请求时,无论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二通话模式,音频输出设备都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在音频输出设备与多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某些终端设备可以在与音频输出设备连接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接收到来电通话,所以无论这些终端设备是否有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都不会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对此实施上述方法,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从而避免音频输出设备向一直没有接收到来电通话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音频输出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询问请求时,可以判断发送询问请求的终端设备是否是唯一与音频输出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若否,音频输出设备才响应于询问请求,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发送询问请求的终端设备是否是唯一与音频输出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则后续并不存在通话抢占的情况,所以音频输出设备也没有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的必要,从而可以降低音频输出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在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之后,若确定音频输出设备仅与一个终端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则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向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模式调整指令。该第二模式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在音频输出设备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这一个或者多个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了第一通话模式之后,后续可能有些终端设备会与音频输出设备断开蓝牙连接。而当仅剩一个终端设备与音频输出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则后续就不存在通话抢占的情况。对此实施上述方法,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向唯一与音频输出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该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从第一通话模式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而由于第二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所以后续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会直接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接听,而从提高了通话效率。304、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
306、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实施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可以避免终端设备来电时主动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的情况,提高了通过音频输出设备接听来电通话的通话稳定性;以及,可以保证接听的来电通话符合用户的接听意向,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以及,可以尽可能地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之前,就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进而避免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以及,可以避免向一直没有接收到来电通话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音频输出设备的功耗;以及,可以向唯一与音频输出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后续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会与音频输出设备端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从而使得终端设备的铃声信息可以通过语音传输链路发送给音频输出设备,从而丰富了音频输出设备输出的铃声信息的多样性。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交互时序图。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分别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进而在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是后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分别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后,可以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同理的,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后,可以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
进一步地,若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断开蓝牙连接,则此时仅剩第二终端设备与音频输出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对此,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模式调整指令;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模式调整指令之后,可以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交互时序图。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分别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询问请求,该第一询问请求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响应于第一询问请求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同理的,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二询问请求,该第二询问请求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响应于第二询问请求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进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
进一步地,若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断开蓝牙连接,则此时仅剩第二终端设备与音频输出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对此,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模式调整指令;进而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模式调整指令之后,可以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所示的交互时序图仅是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话控制方法,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话控制方法构成限定。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话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包括耳机、音箱等,在此不作限定。该通话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602、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音频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来电请求,则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分别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或者混合输出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和第二来电提醒信息;或者是输出第三来电提醒信息,该第三来电提醒信息用于提醒用户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来电。
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可以是同时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来电请求,分别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也可以在先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请求,但是还未确定接听来电请求的情况下,又接收到另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来电请求时,分别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也可以混音后输出。
进一步的,若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则可以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检测到针对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听操作时,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
实施上述方法,音频输出设备在多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多个终端设备的来电请求,则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确定优先接听哪一个终端设备的通话,就先与该优先接听的终端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从而使得接听的通话符合用户的接听意向,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听操作时,可以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可选的,第一接听操作可以包括奇数次点击音频输出设备、奇数次滑动音频输出设备等。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第二接听操作,且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听优先级最高时,可以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接听操作不同于第一接听操作,可选的,若第一接听操作可以包括奇数次点击音频输出设备、奇数次滑动音频输出设备等,则第二接听操作可以是按压音频输出设备第一时长、滑动音频输出设备第二时长等,在此不作限定。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在检测到第二接听操作时,可以确定当前处于来电状态的多个终端设备的接听优先级,进而若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听优先级最高,则可以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
可以理解的时,接听优先级越高,则音频输出设备可以更加优先接听。可选的,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的时间点越早,则该终端设备的接听优先级越高;或者,终端设备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时间点越早,则该终端设备的接听优先级越高;或者,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来电通话对应的电话号码为指定号码的终端设备的接听优先级,大于其他终端设备,进一步地,指定号码有多个时,则排列在指定号码中越靠前的号码的接听优先级越高。
可选的,第二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第三接听操作时,可以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目标接听指令,该目标接听指令用于表示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进而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目标接听指令时,可以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端接听了通话,则说明用户想接听第一终端设备,则可以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而如果用户在第二终端设备处接听了通话,则说明用户想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则可以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
进一步的,如果用户先在第一终端设备上进行了接听,从而占用了音频输出设备,而用户又在第二终端设备上进行了接听,此时,会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抢占,第一终端设备的通话如果还没有结束,则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的扬声器播放通话语音。从而更贴近用户的真实使用需求。
实施上述方法,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听操作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或者终端设备端接听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从而提高了接听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的便捷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优先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通话链路之后,音频输出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例如:通话语音数据)。进一步地,音频输出设备可以生成第二音频数据(例如:来电铃声)作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或者在音频输出设备的本地缓存中获取第二音频数据作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进而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可以混合输出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
实施上述方法,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输出已接听的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语音的同时,混合输出未接听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铃声,从而使得用户在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容易地注意到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避免用户遗漏掉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
604、若音频输出设备当前正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则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断开第二语言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言传输链路,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是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的语音传输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时,若音频输出设备当前正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则此时音频输出设备处于通话抢占场景,对此音频输出设备可以仅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提醒用户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进一步地,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可以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言传输链路。
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第四接听操作时,可以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言传输链路。可选的,若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听操作包括奇数次点击音频输出设备、奇数次滑动音频输出设备,则第四接听操作可以包括偶数次点击音频输出设备、偶数次滑动音频输出设备等,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第二接听操作,且第一终端设备的接听优先级最高时,可以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接听优先级的设定与上述实施例介绍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端检测到第五接听操作时,可以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并断开第二语言传输链路,以及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言传输链路之后,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状态,且第二终端设备仍处于通话状态,则可以断开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二终端设备重新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状态之后,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没有传输语音数据,所以此时若被抢占通话的第二终端设备仍处于通话状态,则可以断开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重新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音频输出设备继续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音频输出设备在断开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之后,可以对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进而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可以通过扬声装置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产生的第三音频数据。
实施上述方法,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自身的通话被第一终端设备抢占之后,对自身产生的语音数据或者其他音频数据(例如:音乐、铃声等)通过扬声装置外放,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外放的声音来收听第二终端设备输出的音频数据。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若音频输出设备当前正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则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结束通话时,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是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的语音传输链路。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终端设备结束通话时,音频输出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已没有维持第二语音传输链路的必要,对此音频输出设备可以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接听未接听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
可选的,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结束通话时,可以判断第一终端设备是否还处于来电状态,若是,音频输出设备才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实施上述方法,可以在第二终端设备结束通话,且第一终端设备还处于来电状态时才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从而可以避免后续第二终端设备又接收到来电通话,需要反复地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从而可以降低音频输出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耗。
实施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可以避免终端设备来电时主动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的情况,提高了通过音频输出设备接听来电通话的通话稳定性;以及,可以保证接听的来电通话符合用户的接听意向,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交互时序图。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分别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进而在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是后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分别向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后,可以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同理的,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后,可以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
进一步地,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则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来电请求和第二来电请求,进而音频输出设备可以输出与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和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进而在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来电通话时,音频输出设备可以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进一步地,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时,可以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通话传输链路。
进一步地,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状态时,断开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向第二终端设备请求重新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进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与音频输出设备重新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交互时序图。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分别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可以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二询问请求,该第二询问请求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进而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响应于第二询问请求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进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二来电请求,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来电请求时,可以输出第二来电提醒信息。进而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时,可以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进一步的,若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则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询问请求,该第一询问请求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响应于第一询问请求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第一来电请求,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来电请求时,可以输出第一来电提醒信息;进而在确定接听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时,音频输出设备可以与第二终端设备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图7和图8所示的交互时序图仅是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话控制方法,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话控制方法构成限定。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通话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话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在此不作限定。该通话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902、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设备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以及在接收到来电通话之前,若接收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则将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第一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仅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且在确定接听来电通话时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
实施上述方法,可以尽可能地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之前,就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进而避免后续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设备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可以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询问请求,该询问请求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时,可以将终端设备针对音频播放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第一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仅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且在确定接听来电通话时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第一模式调整指令是音频输出设备响应于询问请求发送的指令。
实施上述方法,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从而避免音频输出设备向一直没有接收到来电通话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音频输出设备的功耗。
可选的,在将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的通话模式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之后,若接收到第二模式调整指令,则可以将终端设备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第二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模式,第二模式调整指令是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是与音频输出设备唯一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时发送的指令。
实施上述方法,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向唯一与音频输出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该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从第一通话模式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而由于第二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所以后续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会直接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接听,而从提高了通话效率。
904、在确定接听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之后,若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则可以对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进行静音处理;以及,若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则可以通过扬声装置输出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
实施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在自身的通话被其他终端设备抢占之后,对自身产生的语音数据或者其他音频数据(例如:音乐、铃声等)进行静音处理,避免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影响到用户;以及,终端设备可以在自身的通话被其他终端设备抢占之后,对自身产生的语音数据或者其他音频数据(例如:音乐、铃声等)通过扬声装置外放,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外放的声音来收听终端设备输出的音频数据。
实施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会立即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通话传输链路,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来电时主动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的情况,提高了通过音频输出设备接听来电通话的通话稳定性;此外,终端设备可以在确定接听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才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保证了接听的来电通话符合用户的接听意向,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话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包括耳机、音箱等,在此不作限定。该通话控制装置可以包括输出单元1001和第一建立单元1002,其中:
输出单元1001,用于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第一建立单元1002,用于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会立即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通话传输链路,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来电时主动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的情况,提高了通过音频输出设备接听来电通话的通话稳定性;此外,音频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来电请求时,可以输出来电提醒信息提醒用户,进而音频输出设备在用户确认接听来电的终端设备时,才与终端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保证了接听的来电通话符合用户的接听意向,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单元,其中: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其中,第一模式调整请求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第一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仅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且在确定接听来电通话时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可以将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进而避免后续出现通话抢占的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在音频输出设备与第M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目标终端设备为已建立蓝牙连接的M个终端设备中未处于第一通话模式的终端设备述M为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N的整数。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音频输出设备在与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就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从而可以尽可能地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之前,就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进而避免后续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M等于2时,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已经建立蓝牙连接的M个终端设备;和/或,M大于2且小于N时,目标终端设备为已经建立蓝牙连接的M个终端设备中的第M个终端设备。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音频输出设备可以仅向已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中未处于第一通话模式的终端设备,从而可以避免重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进而可以降低音频输出设备的功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询问请求,询问请求是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的请求,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以及,响应于询问请求,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从而避免音频输出设备向一直没有接收到来电通话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音频输出设备的功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单元,其中: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发送单元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之后,若确定音频输出设备仅与一个终端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则向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模式调整指令,第二模式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第二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向唯一与音频输出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该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从第一通话模式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而由于第二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所以后续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会直接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接听,而从提高了通话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建立单元1002还用于在音频输出设备当前正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若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则断开第二语言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言传输链路,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是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的语音传输链路。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确定接听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可以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言传输链路,以使得通话抢占符合用户的意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建立单元1002还用于在音频输出设备当前正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若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结束通话时,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是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的语音传输链路。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当第二终端设备结束通话时,音频输出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已没有维持第二语音传输链路的必要,对此音频输出设备可以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接听未接听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输出单元1001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来电请求时,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过程中,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询问请求,则响应于第二询问请求,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第二询问请求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禁止单元,禁止单元,用于在当前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小于2个时,不向已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建立单元,用于在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之后,若先检测到针对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听操作,则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音频输出设备在多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多个终端设备的来电请求,则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确定优先接听哪一个终端设备的通话,就先与该优先接听的终端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从而使得接听的通话符合用户的接听意向,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检测单元,其中:
检测单元,用于在检测到针对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听操作时,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检测单元还用于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听操作时,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或者,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第二接听操作,且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听优先级最高时,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或者,在第二终端设备端检测到第三接听操作时,确定接听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通话。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听操作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或者终端设备端接听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从而提高了接听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的便捷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混合输出单元,用于在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之后,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并混合输出第一音频数据和音频输出设备生成的第二音频数据。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输出已接听的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语音的同时,混合输出未接听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铃声,从而使得用户在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容易地注意到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避免用户遗漏掉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静音单元,其中:
静音单元,用于在混合输出第一音频数据和音频输出设备生成的第二音频数据之后,若确定静音第二音频数据,则对第二音频数据执行静音处理。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可以在确定静音第二音频数据时,确定用户已经注意到第一终端设备的来电,对此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提醒铃声静音,以避免第一终端设备的提醒铃声静音影响到用户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提高了该通话控制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重新建立单元,其中:
重新建立单元,用于在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之后,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状态,且第二终端设备仍处于通话状态,则断开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二终端设备重新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由于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状态之后,音频输出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没有传输语音数据,所以此时若被抢占通话的第二终端设备仍处于通话状态,则可以断开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重新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音频输出设备继续接听第二终端设备的通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发送单元,其中: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断开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之后,对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二终端设备产生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静音处理;
或者,对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扬声装置输出第二终端设备产生的第三音频数据。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自身的通话被第一终端设备抢占之后,对自身产生的语音数据或者其他音频数据(例如:音乐、铃声等)进行静音处理,避免第二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影响到用户;以及,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自身的通话被第一终端设备抢占之后,对自身产生的语音数据或者其他音频数据(例如:音乐、铃声等)通过扬声装置外放,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外放的声音来收听第二终端设备输出的音频数据。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通话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话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的终端设备,包括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在此不作限定。该通话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第四发送单元1101和第二建立单元1102,其中:
第四发送单元1101,用于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
第二建立单元1102,用于在确定接听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终端设备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可以不立即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来电时主动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的情况,提高了通过音频输出设备接听来电通话的通话稳定性。进一步地,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用户接听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时,才与终端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保证了接听的来电通话符合用户的接听意向,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1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调整单元,其中: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若接收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则将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第一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仅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且在确定接听来电通话时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可以尽可能地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之前,就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进而避免后续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抢占其他终端设备的通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四发送单元1101还用于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询问请求,询问请求用于询问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以及,在接收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时,将终端设备针对音频播放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第一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仅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且在确定接听来电通话时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第一模式调整指令是音频输出设备响应于询问请求发送的指令。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才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从而避免音频输出设备向一直没有接收到来电通话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的情况,进而可以降低音频输出设备的功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1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调整单元,其中: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在将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的通话模式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之后,若接收到第二模式调整指令,则将终端设备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第二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模式,第二模式调整指令是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是与音频输出设备唯一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时发送的指令。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音频输出设备可以向唯一与音频输出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模式调整指令,以使得该终端设备针对音频输出设备从第一通话模式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而由于第二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所以后续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会直接在音频输出设备端接听,而从提高了通话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1所示的通话控制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其中:
接收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时,对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进行静音处理;以及,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通过扬声装置输出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
实施上述的通话控制装置,终端设备可以在自身的通话被其他终端设备抢占之后,对自身产生的语音数据或者其他音频数据(例如:音乐、铃声等)进行静音处理,避免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影响到用户;以及,终端设备可以在自身的通话被其他终端设备抢占之后,对自身产生的语音数据或者其他音频数据(例如:音乐、铃声等)通过扬声装置外放,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外放的声音来收听终端设备输出的音频数据。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1201;
与存储器1201耦合的处理器1202;
其中,处理器1202调用存储器12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的通话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的通话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另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其中,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终端设备的通话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终端设备的通话控制方法。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单元,即可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获取的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请求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具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4)

1.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模式调整请求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针对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所述第一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触发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仅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且在确定接听所述来电通话时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包括:
在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第M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向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已建立蓝牙连接的M个终端设备中未处于第一通话模式的终端设备,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N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等于2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包括已经建立蓝牙连接的M个终端设备;和/或,
所述M大于2且小于N时,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为已经建立蓝牙连接的M个终端设备中的第M个终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询问请求,所述第一询问请求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向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的请求,用于询问所述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
响应于所述第一询问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包括:
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过程中,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询问请求,则响应于所述第二询问请求,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所述第二询问请求用于询问所述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小于2个,则不向已建立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一个或多个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调整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仅与一个终端设备维持有蓝牙连接,则向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模式调整指令,所述第二模式调整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针对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所述第二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包括:
若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当前正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则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断开所述第二语言传输链路,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言传输链路,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是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的语音传输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断开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结束通话状态,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仍处于通话状态,则断开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并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重新建立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当前正通过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则在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结束通话时,断开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是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的语音传输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包括:
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来电请求,则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
以及,在所述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来电提醒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先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则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先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则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听操作,则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
或者,若在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端检测到第二接听操作,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接听优先级最高,则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
或者,若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目标接听指令,则确定接听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来电通话,所述目标接听指令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检测到第三接听操作时发送的接听指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第二语音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频数据,并混合输出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生成的第二音频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断开所述第二语音传输链路,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二终端设备产生的第三音频数据进行静音处理;
或者,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通过扬声装置输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产生的第三音频数据。
16.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
在确定接听所述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若接收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则将所述终端设备针对所述音频输出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所述第一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仅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且在确定接听所述来电通话时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包括:
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向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发送询问请求,所述询问请求用于询问所述音频输出设备是否支持第一通话模式;
在接收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时,将所述终端设备针对所述音频播放设备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并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所述第一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通话时不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仅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且在确定接听所述来电通话时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的模式,所述第一模式调整指令是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响应于所述询问请求发送的指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终端设备针对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的通话模式调整为第一通话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第二模式调整指令,则将所述终端设备调整为第二通话模式,所述第二通话模式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电时触发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模式,所述第二模式调整指令是音频输出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与音频输出设备唯一维持有蓝牙连接的终端设备时发送的指令。
20.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则对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进行静音处理;
若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则通过扬声装置输出所述终端设备产生的音频数据。
21.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音频输出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在与N个终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来电请求,则输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来电提醒信息,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
第一建立单元,用于在确定接听所述第一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第一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22.一种通话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在与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来电通话,则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来电请求;
第二建立单元,用于在确定接听所述来电请求对应的通话时,与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建立语音传输链路,以通过所述语音传输链路传输数据信息。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15或16~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5或16~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22346.5A 2021-09-24 2021-09-24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865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346.5A CN115865140A (zh) 2021-09-24 2021-09-24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18423 WO2023045800A1 (zh) 2021-09-24 2022-09-13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346.5A CN115865140A (zh) 2021-09-24 2021-09-24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5140A true CN115865140A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52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2346.5A Pending CN115865140A (zh) 2021-09-24 2021-09-24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5140A (zh)
WO (1) WO202304580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0167A (ko) * 2004-08-31 2006-03-06 (주)아이비로직스 핸즈프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249018A (zh) * 2012-02-08 2013-08-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方通话进行切换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11152179U (zh) * 2020-03-06 2020-07-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
CN111818503A (zh) * 2020-09-08 2020-10-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67648A (zh) * 2020-09-29 2021-02-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管理方法、芯片和音频输出装置
CN112968998A (zh) * 2021-02-10 2021-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通信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33166B1 (ko) * 2008-01-23 2014-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 헤드셋 및 그의 멀티포인트 페어링 방법
CN102237897A (zh) * 2010-05-06 2011-11-09 成都宇达电通有限公司 利用一个蓝牙终端监听多个通信终端
CN105407225A (zh) * 2015-11-27 2016-03-16 青岛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蓝牙设备
CN108377482B (zh) * 2016-11-07 2021-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连接蓝牙设备的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WO2019196018A1 (zh) * 2018-04-10 2019-10-17 深圳市斑斓实业有限公司 可同时连接多个终端的蓝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0167A (ko) * 2004-08-31 2006-03-06 (주)아이비로직스 핸즈프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249018A (zh) * 2012-02-08 2013-08-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方通话进行切换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11152179U (zh) * 2020-03-06 2020-07-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
CN111818503A (zh) * 2020-09-08 2020-10-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67648A (zh) * 2020-09-29 2021-02-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管理方法、芯片和音频输出装置
CN112968998A (zh) * 2021-02-10 2021-06-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通信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5800A1 (zh)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01534A1 (en) Method for call screening in a voice mail system
EP2755368B1 (en) Teleconferencing system comprising Master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mixing audio and connecting to neighbouring devices
CN101263703A (zh) 无线家庭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1860626A (zh) 应用提供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03319062A (ja) ハンズフリー携帯電話機およびハンズフリー切替プログラム
CA2513495A1 (en) Call forwarding in a packet switched system with back up terminals
CN111200776B (zh) 一种音频播放控制方法及音箱设备
CN114040373A (zh) 音频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22984A (zh) 车载通话方法和车载设备
US20220286538A1 (en) Earphone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933555A (zh) 一种tws降噪耳机及其降噪方法和装置
KR101820369B1 (ko) 헤드셋에 대한 스마트폰의 블루투스 통신방법
WO2023045784A1 (zh) 通话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4440166B2 (ja) 電話機、サーバ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1212529B (zh) 一种电话控制汽车音响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15865140A (zh) 通话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5138538A (ja) 電子機器、通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5278615A (zh) 蓝牙设备控制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JP2014146903A (ja) 携帯端末
WO2023109282A1 (zh) 来电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1182710A (ja) 中継装置、通信システム、中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37159B1 (ja)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4017923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all audio sharing using bluetooth low energy audio technology
JP6612105B2 (ja) 電話機、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3125572A (ja) 情報処理端末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